企业互联网应用范文

2024-02-12

企业互联网应用范文第1篇

近些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 市场竞争随之提升, 企业要想竞争力得到切实提高, 必须由粗放型管理会计模式向新型信息化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因此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也面临新一轮的挑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管理会计模式提供了改革方向。下面本文由现阶段管理会计的现状着手展开论述, 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并结合问题提出企业管理会计应用进行改进的有效措施。

2“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简单解释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企业生产要素进行有效促进和优化, 并提升企业供给与需求匹配利用的一种新型模式, 有效降低了资源浪费, 并提升了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从而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大数据, 云计算为其主要基础, 深深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展的网络计算和网络化。

首先, “互联网+”促使财务信息日益网络化和智能化, 便于企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更加方便、实时地采纳、收集信息, 促进其更加规范、快速地进行信息计算和处理, 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 “互联网+“也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应用, 企业和合作伙伴、供应商之间不再是传统的沟通模式, 而是逐步构建了具有现阶段特色的新型供应链和价值链。创新的商业模式充分利用网络, 快速收集、整理和传递财务信息, 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模式的竞争困境, 扩大了生产规模和销售量, 提高了管理会计在决策、控制和分析方面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互联网+”还加强了管理会计的功能, 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 会计人员在进行传统数据核算等工作的基础上, 还可以利用综合明确地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价值管理和业绩评价等, 进行事前预测、决策、管理和控制, 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3“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曾有知名企业家提出:“得数据者得市场”的说法。但数据的庞大会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一些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不够完善, 知识能力不足, 难以适应当前新的经济形势, 在数据大势下的这种无力, 极易导致公司经济发生巨大损失。根据企业会计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找出适合企业当前发展状况的新概念, 使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和决策的一种有效手段, 充分发挥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推动力。在实际应用中,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找出最高效、合适的方法, 有利于企业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

在实际发展中企业管理会计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方面, 许多企业目光短浅, 尤其是一些微型企业, 目光过于短浅, 不立足长远。只苟且于当前的蝇头小利, 而不去思考未来怎样高效智慧的发展。其次, 企业管理会计专业知识浅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欠缺, 导致会计职业素质低下, 一定程度限制企业的发展。虽近些年来企业对管理会计越发重视, 但无奈受限于管理能力不足, 无法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现对企业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整理:

3.1 会计专业化水平较低, 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市场环境内各种数据十分繁杂, 企业的财务数据也变得更为难以处理。然而, 我国一些企业忽视专业、高效方法的运用, 造成信息时代下大数据处理低效且无力的现象。此外互联网思维盛行, 极大的改变了企业投资发展环境和竞争环境。目前一些企业没有足够专业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系统, 来对财务问题进行处理分析, 只利用一些简单的知识来分析企业的投资环境与风险, 所以一定程度禁锢了“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管理会计水平的提升。

3.2 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低下, 制约“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

企业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处于较低状态, 严重制约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完善, 也自然无法与“互联网+“时代接轨。一是企业财务人员仅仅会通过基础方式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 无法以管理角度来处理复杂的财务信息;二是在复杂的大数据背景下, 由于缺乏对“云”“自动化”等概念的认知, 无法在时代洪流中激流勇进, 对“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制约。

3.3 企业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缺乏

近年来, 我国重点培养会计人员, 各高校会计专业成为大学生十分热门的选择。但是在社会经济真正的发展实践中, 仍与先进国家经济管理会计存在较大差距。我国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存在较多问题:一权责不明确, 分工不具体, 部门庞杂, 不利于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缺乏权力制衡或是监管力度不到位, 导致虚假财务信息的出现, 不利于企业运用财务信息进行科学决策;三是缺乏与管理会计相关的财务指标体系, 无法通过财务指标的定期分析来促进企业管理和发展战略的优化改进。

4“互联网+”时代下提升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策略分析

4.1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迎合互联网时代潮流

企业会计部门和财务人员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居于这样重要的位置, 许多员工却并没有同样高水平的知识储备和专业化能力来与这个岗位进行匹配, 因此培养会计人员的专业化能力和职业素质显得尤其重要。首先, 培养会计人员的专业化知识, 对其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并进行考试, 从而监督、敦促其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职业素养, 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第二, 要对他们进行时代化的培训, 将新时代互联网的“云计算”、“互联网+”、“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等新型理念进行渗透, 提高他们自主创新以及研发的能力, 不再固守传统原始、落后的发展方式, 改变低效的工作模式, 从而更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

4.2 促进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

具体分析把握时代背景和公司发展现状, 并将此作为依据对适合公司现状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建立, 然后结合具体实践, 从而更加契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向优秀的大型企业学习知识, 学习国外知名企业的发展理念,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但绝不能照搬其它企业甚至国外先进发展理论, 而要与本国、本公司的具体实践和背景相结合, 制定出最适合自身企业且具有我国特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划, 将具体实践与理论进行有机结合, 避免理论空谈的情况, 从而使企业管理会计发展更符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

4.3 调整内部管理框架, 明确分工

调整内部结构框架, 明确权责分工, 是做好工作的第一步。第一, 精兵简政, 精简部门, 分工明确具体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 进行权力制衡和完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 降低工作中失误以及错误的发生率, 工作效率得以提升, 从而使企业在时代潮流中迎风前行;第二, 建立一种适合新时代发展的现代化公司体制, 使其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规律, 随时准备好面对各种困难和风险, 制定一套完备风险抵御体系, 通过管理会计的进步提高公司竞争力, 以不变应万变, 沉着应对互联网+时代的风险和挑战。

4.4 加强企业管理阶层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视

首先通过对公司上层领导人的培训, 提升领导层管理会计方面的能力, 将管理人员在管理会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发挥。提高领导人对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的重视, 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公司的发展。社会各界、各级政府可以开展大型企业和国外优秀企业对微型企业的扶助和经验交流活动, 教授管理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经验, 贯彻“先富帮后富”的规则, 对企业管理会计方面的重视不断增强, 汲取大型企业的先进经验, 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4.5 为企业财务人员普及互联网+、大数据知识

员工对当前互联网+时代下云计算、大数据以及自动化等词没有明确认知, 使得企业很难在新时代的创新洪流中前行, 在处理纷繁复杂的数据时, 显得疲软乏力、效率低下, 逐渐落后于时代潮流。加强对企业员工专业知识的培养, 提高其对新时代背景下智能化、自动化的敏锐度, 提高创新开拓能力。培养专业化水平和素质水平较高的管理会计人才, 做到会计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 争取通过专业、精准的业务能力在金融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

5 结语

综合所述, 企业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 首先应对自身管理体制进行建立健全, 其次是对互联网思维模式进行运用, 促使企业管理会计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将其与时代潮流相结合, 以大数据、云计算来实现管理会计的创新, 最终促进企业管理、决策的不断完善, 提升企业管理以及决策的效率, 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现阶段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与决策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以企业应当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目前企业管理会计发展情况不是十分理想, 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企业管理会计工作质量水平必将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互联网+”作为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实践的成果, 将“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智能化”等信息化工具进行有机结合, 并服务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互联网+”在现阶段管理会计的应用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管理会计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强大工具。怎样迎着互联网数据大潮扶摇直上, 屹立于时代洪流中不动摇, 是当前阶段企业在管理会计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会计,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志国.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的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 (中英文) , 2018 (4) .

[2] 韦旭.“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探微[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 (3) .

[3] 贾雨.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发展[J].山西电子技术, 2017 (2) .

企业互联网应用范文第2篇

移动互联网思维。具体要求如下:

1、订房使用:携程APP。

2、订票火车票使用:12306APP。

3、定飞机票使用:去哪儿APP。

4、阅读新闻使用:百度APP。

5、阅读专业互联网内容:虎嗅APP。

6、自己打车使用:嘀嘀打车APP。

7、接待客户打车使用:易到APP。

8、出行导航使用:百度地图APP。

9、买电影票使用:糯米网APP。

10、买特价名品使用:唯品会APP。

11、找餐馆使用:大众点评网APP。

12、买电器使用:京东商城APP。

13、交电话费使用:手机银行APP。

14、发红包使用:微信红包。

15、写文章使用:腾讯APP。

16、分享文章使用:微信朋友圈。

17、看病挂号使用:挂号网APP。18:找家政使用:家政搜APP。19:找代驾使用:代驾APP。20、找名师使用:名师APP。21:办公使用:企业QQAPP。

22、搜索使用:百度APP。

23、租房使用:搜房APP。

24、定快餐使用:哗啦啦APP。

25、定水果使用:中国水果APP。

26、要旅游使用:途牛APP。27 看电视:CNTV APP。28 看文档做表格:WPSAPP

29、打网络电话:skypeAPP。30、储存:360云盘APP。

企业互联网应用范文第3篇

第一种:刷榜

刷榜曝光于2010年底,可能之前已经很火,后期这个话题遭到大量的行业媒体曝光,当时著名的曝光事件是据说人人的作弊器忘记关闭,结果刷的流量超过了雅虎,刷榜在行业是非常火爆的,但是对行业之外的人来说,还是有些迷茫。所谓刷榜就是以假的下载app store上自己APP的方式,以获得排名靠前的机会,从而获得真正的用户,这个和当年SP的自消费业务类似。刷榜的前期主要是刷appstore,后来苹果不断的修改排行算法,导致刷榜的成本不断高涨。当前的刷榜已经扩散到安卓渠道,主要原因是由于渠道集中化和APP的增长,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国内的前十安卓渠道也被成为刷榜的目标。刷榜破坏了应用商店的排行机制,让众多应用商店的运营者们“痛苦不堪”,最痛苦的莫过于app store的人,算法被不停的破解,要每天不停的修改算法,同时刷榜也让那些刷榜机构赚的钵满盆满,不过能刷得起榜的除了土豪还是土豪,屌丝开发者依旧望尘莫及,只能望洋兴叹。

第二种:积分墙

如果说第一种方法是针对流量平台,那么这个第二种方式就是针对用户了,国内的上百个广告联盟为了推广广告主的APP,不得不用更加有才的方法刺激用户下载他们的APP,这个就是积分墙,那些加了积分墙的APP,用户在使用时候遇到关卡时不得不点击弹出的积分墙下载APP才能获得更好的“复活”机会,当然积分墙也在朝前发展,之前的积分墙是累积积分,换礼品,现在的积分墙都是直接送钱了。只从苹果严厉打击刷榜之后,大家老实了一些,所以积分墙成了冲榜的第二种手段,相比第一种,积分墙的用户还是非常真实的,只不过活跃度低了点。

第三种:刷评论

刷评论这个事之前还不是很知道,后来看了《Flappy Bird》火了之后,众多的APP开发者忽然发现,原来刷评论也能冲上app store排行榜,于是,各家的刷榜机器再次启动,刷评论,结果上周看到一篇文章说到,苹果处罚了一家APP,删除了四万条评论。想象下苹果榜单的运营者一定非常烦恼,每天为了保持正常的排名,天天和这些作弊者们斗争。为了app store,为了下载量,针对app store,各个行业推广者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第四种:制造换壳App引流

这个是最新发现的,app store对于最新上架的APP有一段时间的曝光机会,为新的APP能

带来一些原始流量,也是app store对新APP的扶持手段,不过这个手段貌似被很多不怀好意的开发者发现了,他们开发一个APP,提交上线后,把自家的APP换个皮,起个名字,再提交一次,不停的换皮,改名,于是,每一次短暂的曝光机会都能带来一些流量,这样每个APP都加入同一个APP的广告,那么就相当于从app store引流了。我只想说,太有才了。

第五种:盗版山寨App引流

相比第四种方法,第五种方法是非常不道德的,山寨或者盗版他人的APP,然后加入广告,上传到第三方应用商店,赚流量赚钱,一些中小广告联盟,没有开发者做他们的广告,他们就山寨盗版他人的APP,放上广告,引流赚钱。他们流水线一样,批量盗版上百个APP,加入上百个广告,正所谓积少成多,总能赚到流量,要么引流到自己的APP上,要么卖广告赚钱,当然这个也算是APP的一种推广手段,如果有一天你下载到带广告的新浪微博,微信,QQ之类话,那一定不是真的。

第六种:静默安装

每天一开Q,经常能看到群里,静默渠道,量大。我在想有多少的用户中招,所谓静默就是,你半夜睡觉的时候,你的手机突然下载了很多APP,然后自动打开,自动联网,然后自动卸载,第二天醒来还和以前一模一样,只不过,月初没有过几天流量耗尽了。这个和当初SP的暗扣真是没有什么区别,关键是SP的暗扣还能查到谁家扣的钱,静默的话,你根本不知道是手机上那个APP干的坏事,静默的发生大多是因为手机权限被root后,一些APP取得了手机的最高级权限,然后就开始半夜干活了,不过,据说一些带PUSH功能的APP也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安装APP,这个就和木马一样。所以告诫各位看客,没事别乱root手机,当然也有三流的手机厂商为了钱预置一些可以静默的APP在用户的手机里,这个是一条道都是黑的,不过,如果运营商看到这个方法的估计会很喜欢,卖流量都卖发了。所以,请大家到正规的网站上,下载正规的APP,别轻易root手机。

第七种:病毒App引流

第七种APP推广方式和第六种基本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危害性更大一些,拿一些知名APP做成病毒,控制无数的手机,就像控制着千军万马,一个指令下去,几十万的APP都在下载你的APP,你的APP流量自然就上涨了。

第八种:无数二手手机刷流量

上次有人微信上曝光,某人用了很多二手手机刷流量的事件,结果很快被删除了,由此可以看见使用大批量的二手手机刷APP也是一种生意,一方面数据是真的,一方面还可以控制活跃度,现在的广告主不仅要求激活,还要求活跃度,这给推广APP的那些渠道商不小的压力,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通过上千部自动下载,自动激活,也能造就很多活跃。

最后,说说笔者的一些感悟,现在很多做APP创业的,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为了梦想的,真正为了梦想的那是雷军,不要KPI,是周鸿祎,为了产品,他们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为了梦想,而这些APP创业者是为了什么呢?一方面是为了投资,尽快拿到大量的数据得到投资,一方面是为了赚钱,还有无数的投资者也是为了赚钱,投资一个产品就想尽快IPO套现,透

过那些APP的界面,和他们的方式,能看到APP背后“人”的无尽的贪欲,产品的泡沫和资本的泡沫正蔓延着整个行业,很多APP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当繁华落后,只有真正做产品的人才会获得成功和梦想。

企业互联网应用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谣言也开始广泛传播,不仅给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诸多危害,而且使政府公信力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概述了网络谣言的基础理论,分析了政府规制网络谣言的必要性、可行性,并结合域外治理网络谣言的经验,探讨了我国治理网络谣言的法治路径:即提高政府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疏通公众权利救济渠道,将社会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明确界定言论自由和网络谣言的边界,不枉不纵治理网络造谣等不法行为;严格网络监管,将制造网络谣言与公民个人信用记录挂钩以及强化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和义务。

关 键 词:网络谣言;政府治理;法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日益成为信息发布、传播和接收的主要媒介。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传播具有便捷性、交互性、即时性、虚拟性、自由性等显著特征,促进了信息的自由传播和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了因传统媒体的固有局限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管理方式的优化,文化价值理念的共享和参与式政府管理模式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带来的网络谣言、网络色情、网络侵权、网络欺诈、网络恐怖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危及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侵犯了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因此,强化网络谣言的政府规制,依法治理网络不法行为,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也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网络谣言基础理论概述

网络谣言是互联网信息传播带来的主要问题之一。网络谣言是指“在网络这一特定的环境下,网络使用实体以特定方式传播的,对网民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1]经典谣言理论认为,谣言的传播机制与强度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信息的模糊性、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受众的认知能力。谣言的影响强度(R)=信息的模糊性(a)×信息的重要性(i)÷受众的判断能力(c)。[2]可见,谣言与信息模糊程度和重要性成正相关关系,与受众的认知能力成负相关关系。

网络谣言的成因主要基于三个方面:首先,社会矛盾尖锐突出是网络谣言传播的社会根源。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利益关系面临深刻调整,社会矛盾冲突加剧,不同的利益群体由于缺乏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因而会通过网络发泄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这就造成了网络谣言的泛滥。其次,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政府信息发布缺乏权威性、公信力,是网络谣言传播的政治根源。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714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谣言能广泛传播的首要原因是“权威部门不能及时发布准确信息,致使信息不透明”,占受访比重的73.1%。[3] 第三,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监管责任缺失, 归责制度不健全是网络谣言传播的制度设计根源。作为网络谣言的传播载体,网络服务提供者对网络谣言监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进一步明确其法律责任和监管义务。

二、网络谣言政府治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网络谣言的广泛传播不仅给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诸多的危害,而且使政府公信力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网络谣言的持续广泛传播会危及网络信任环境,进而折射到现实生活中,降低社会信任度,诱发一系列隐藏的社会问题,引发公共危机事件。网络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信息传播媒介,在信息化时代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网络绝非法外之地,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政府的治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保证互联网的长期有序发展。

(一)网络谣言政府治理的必要性分析

⒈治理网络谣言,是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网络谣言往往抓住特定时期部分社会群体心理,针对某一社会问题借题发挥,极具煽动性、蛊惑性。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结构失衡,社会矛盾多发加之部分执法主体在执法活动中缺乏服务意识,法制观念不强,容易造成部分人对此紧抓不放并在网络上对事实进行加工制造,最后酿成严重的群体性事件。近年来,诸如2009年湖北“石首事件”,2010年温州“钱云会事件”均起因于一般的刑事案件,但因为部分网民传播网络谣言,最后酿成了严重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带来了极坏的社会影响。美国学者安德鲁·查德威克曾说:“互联网是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冷战结束后,中国已成为美国意识形态在全球渗透的第一对象。近年来,西方不少政客和相关敌对势力都看中微博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政治颠覆功能,企图掀起一场起源于微博的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4]对此,我国政府必须强化网络谣言治理,捍卫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⒉治理网络谣言,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信息资源是信息时代最为重要的资源,具有共享性、分散性、不均衡性等特征,而且在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掌握充分的信息对市场主体来说十分重要。而在信息不对称的当下,市场资源配置扭曲,交易成本升高,市场活动的效率大大降低。在此情势下,需要由掌握较多信息资源的政府积极介入,及时发布市场信息,为市场主体的活动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而网络谣言的存在则会对市场主体的交易造成误导,带来经济活动的负收益。2008年发生在四川广元市的“柑蛆谣言事件”即充分证明了网络谣言对市场主体活动造成的巨大危害。因此,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力度,及时发布市场活动信息,增强市场活动的透明度,政府机关的作用不可取代,政府责任不能缺位。

⒊治理网络谣言,是互联网媒体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信息交流的核心媒介,对信息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网络谣言的存在却降低了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极大地影响了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互联网媒体在某种程度上拥有掌控社会舆论的话语权,通过信息发布获得广泛的社会影响和丰厚的经济收益。而且新媒体的公信力是衡量其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其赢得受众信赖的标志。互联网媒体公信力的高低,决定其社会影响力的大小。因此互联网媒体自身应对网络信息负有审查义务和监管责任。

(二)治理网络谣言的可行性分析

⒈互联网管理法律制度初步形成,治理网络谣言拥有法律依据。自1994年我国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以来,已产生多部规制互联网信息发布、传播的法律、行政法规。这些法律、行政法规的问世,为我国互联网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底颁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明确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其对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这一规定有助于强化网络运营商在规制网络谣言中的责任,将网络谣言的社会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⒉互联网应用管理技术成熟,治理网络谣言并无重大技术障碍。网络的虚拟性增加了网络谣言防控的难度,也是防控、治理网络谣言的瓶颈所在。当前,我国对网络谣言进行规制,技术上并不存在重大障碍。互联网运营商可以通过对虚拟主机、主机托管、专线接入等互联网接入服务进行全面排查,促使网站落实管理责任。通过严格审核信息服务提供商(SP)接入,加强对互联网、WAP、声讯、短信等各类合作业务的管理,从源头上防止网络谣言的产生。

⒊世界各国在治理网络谣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为我国提供一定的借鉴。网络谣言是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普遍问题,治理网络谣言,各国都有较为成熟的现实经验可供参考。当前国际社会对于网络谣言的传播一致采取了严厉打击、毫不手软的态度,分别采用政府主导型、互联网行业主导型或公众主导型等网络谣言治理模式,这对我国网络谣言的政府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三、网络谣言治理的域外经验

(一)美国治理网络谣言的经验

区分公共传媒与普通公众的信息发布责任,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执法和制裁力度。治理网络谣言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美国国会及政府各部门先后通过了《联邦禁止利用电脑犯罪法》、《电脑犯罪法》、《通讯正当行为法》、《儿童互联网保护法》等约130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包括谣言在内的网络传播内容加以规制。[5]为平衡新闻自由与网络谣言监管之间的关系,美国司法部门一般给予新闻媒体从业者发布未经证实的信息豁免权,但一般网民并不享有这样的豁免权,网民的不实言论会被定性为造谣诽谤而遭到法律制裁。因此,美国普通公民必须对自己的网络言论承担法律责任。与此同时,美国还加大了对网络造谣的执法和惩罚力度。美国法律规定,对于损害他人的匿名或化名的网上言论,原告可以要求网站提供发布者的真实信息,进而将匿名造谣者纳入法律规制的范畴。此外,美国还加大了对网络谣言发布的惩罚力度。2006年,美国一女子因在网上被另一名女子称为“骗子”、“行骗大师”且持续时间达十个月之久,于是起诉对方诽谤罪,获赔1130万美元。在这起案件中,尽管当事双方都不是公众人物,但却创下了此类案件的最高赔偿纪录。[6]

(二)韩国、日本治理网络谣言的经验

实施网络实名化管理,强化网络技术监管。网络具有虚拟性、匿名性的特征,因此很多责任感缺失的网民往往选择通过网络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利用网民的信息选择倾向,发布虚假信息。因此,加强对网络信息源的监管就成为治理网络谣言的必备手段。日本通过IP地址备案和手机实名注册等方式,间接地推动网络实名制在日本的普及。韩国在2005年开始实施网络实名制,网民在建立、访问博客时必须登记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通过认证方可使用。虽然实名制在实施过程中遭遇网民信息泄露等诸多问题而面临取消,但在互联网治理中取得的突出成绩仍然值得肯定。

(三)新加坡治理网络谣言的具体做法

制定网络法律规范,设立专门监管机构,控制网络信息内容。新加坡是世界上推广互联网最早和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在网络管理方面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在政府的主导下,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制网络虚拟世界法案,从立法、执法、准入以及公民自我约束等渠道加强网络管理,在确保国家安全及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障网民的网络自由权利。首先,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的立法及执法工作,通过《国内安全法》、《煽动法》、《广播法》以及《互联网实务法则》等相关法律打击通过网络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其次,新加坡政府设立媒体发展管理局作为专门机构管理互联网媒体,《广播法》授权媒体发展管理局审查任何传播媒体、互联网站以及电影、录像、电脑游戏和音乐等。再次,新加坡政府严格控制网站的创立及网络服务内容。新加坡《互联网实务法则》规定,所有互联网服务供应商都为政府所有或有政府背景,并遵守媒体发展管理局制定的互联网操作准则。管理局有权命令供应商关闭被认为危害公共安全、国家防务、宗教和谐及社会公德的网站。互联网禁止出现以下内容: 危及公共安全和国家防务;动摇公众对执法部门的信心;煽动或误导部分或全体公众;引起人们痛恨和蔑视政府、激发对政府不满;影响种族和宗教和谐;对种族或宗教团体进行抹黑和讥讽;在种族和宗教之间制造仇恨;提倡异端宗教或邪教仪式的内容;色情及猥亵内容;大肆渲染暴力、低俗色情和恐怖手法等。为维护国家团结和稳定,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已屏蔽了100多个包含色情等内容的网站。[7]

(四)澳大利亚治理网络谣言的经验

网络服务提供商签署协议,保证不传播谣言。澳大利亚在网络治理领域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通过由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制定互联网管理制度,规范涵盖网络谣言的违规行为,澳大利亚网络服务提供商与政府签订协议,保证不传播谣言、垃圾邮件等。此外,传播媒体管理局还向澳大利亚政府提供相应的软件和技术支持,保证协议的有效履行。

(五)法国治理网络谣言的经验

发挥公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治理网络虚假信息传播。2011年,因为网络谣言的传播造成了法国国内的骚乱。针对各种网络谣言,法国网民自发成立了“停止传谣”等辟谣网站,通过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服务,保证了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了因虚假网络信息的传播带来的社会动荡和危机。

四、法治语境下网络谣言的政府规制路径分析

中国政法大学马怀德教授认为,依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应有之义。目前,网络上存在的造谣、传谣现象不仅不符合法律精神,同时也对公共安全造成了危害,属于应依法纠正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依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不仅是执法机关的权力,也是其必须尽到的责任与义务。[8]网络谣言的形成和传播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因而其治理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形成长效机制。

(一)增强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网络谣言的肆虐,从表面上看是民众的匿名心理、从众心理和非理性认知引起的,但根源却始终深藏于特定语境的社会现实和具体实践中,是人们对特定社会结构或状态的不满以及对政府施政和决策缺乏信任所致。[9]“从一定程度上说,网络谣言反映了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也正是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才造成了部分群体的心理失衡。 因此,政府机关必须改进工作方式,端正服务态度,科学制定决策, 增强政府活动的规范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首先,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关系公共利益和社会管理的事务要及时发布政府信息,推进政务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具体来讲,政府应当与主流媒体协作, 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建立防范谣言扩散的预警机制。其次,及时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展动向,对可能成为谣言的虚假信息进行重点筛选,尽早采取措施来掌控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最后,当谣言在网络上泛滥时,政府应当及时有效地公开各种辟谣信息,用“信息公开”遏止“谣言扩散”。[10]

(二)疏通公众权利救济渠道,将社会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当前,传统的传媒方式已不能及时地传达公众的利益诉求,加之正常的司法、信访权利救济途径存在的现实局限性,导致公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救济。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普通民众在与公权力机关博弈中的式微现状,一方面,公众可以及时地获知最新的国家法律、政策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扩大社会影响,获得权利救济。而在此过程中,却也难免出现“三人成虎”、“曾参杀人”的状况,导致网络信息传播的失实、失真,进而诱发更大的社会危机。对此,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健全现有的权利保障机制,完善既有权利救济途径,促使公众更多地通过正当途径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将激化社会矛盾的网络谣言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明确界定言论自由和网络谣言的边界,不枉不纵网络造谣等不法行为

治理网络谣言必须明确网络谣言的概念和范围,因为对网络谣言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会带来不同的法律适用,而不同的法律适用又会在不同程度上制约公众的言论自由权。要坚持在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原则下,厘清舆论监督与造谣中伤的界限、言论自由与网络侵权的界限、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的界限,进而完善法律对网络谣言进行民事、行政、刑事追责机制。具体来说,应从三个方面区分一般言论与网络谣言。第一,要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和动机。制造网络谣言的人往往希望通过发布虚假信息,迷惑不明真相的人,进而侵犯他人权益,制造社会混乱。该类主体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应认定为网络谣言。而对于不知内容真假而发布、转发失实信息的,仅具有主观过失,不能认定为制造、传播网络谣言,只能通过民事途径加以规制。第二,要认定编造的内容与造谣的对象。一是要认定造谣的内容。对于信息内容基本属实,仅仅具有夸大情节的言论一般不宜认为定网络谣言。对于缺少实际内容,无法使他人做出判断结论的也不宜认定为网络谣言。例如网上发帖称“某某人是坏人或者贪污犯”,但缺少具体内容,使受众者无从判断其真实性的即不能认定为造谣行为。二是要认定造谣的对象。网络言论指向的对象是公权力机关抑或普通民众,认定的标准应有所差别。如果造谣对象仅仅是一名普通民众,那么,只要查实发帖内容确系捏造并且给造谣对象带来现实危害即可认定为网络谣言。但如果造谣对象是公权力机关,在认定时则宜采取审慎态度。因为每个公民都享有宪法赋予的监督权、批评权,公权力机关相对于普通公民而言处于强势地位,由于信息不对称,这种批评可能出错或言过其实。 政府作为公权力机关,对公民的错误批评应该具有起码的宽容性和容忍度。只要编造的内容不会对政府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就不应该认定为网络谣言。作为拥有公共话语权的权力机关,也可以通过及时发布信息避免不实言论造成的社会危害。第三,认定言论造成的危害结果。认定网络谣言,一是要看谣言是否存在明显而即刻的危险。明显而即刻的危险是美国保护或限制言论自由的重要原则。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在其判决中指出:在剧院高呼起火而引起恐慌的言论, 会引发明显而即刻的危险, 这种情况下才不受宪法保护。[11]同样,通过网络发布虚假内容,即使还没有出现现实的危害,但是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这种现实危害马上就会来临,就说明网络谣言造成了明显而即刻的危险;二是要看造谣行为或谣言是否造成了直接损害。对于通过网络编造虚假内容进行传播而给他人、社会或者国家带来现实危害的行为,只要具有主观故意,就可以认定为网络谣言。[12]

(四)严格网络监管,将制造网络谣言与公民个人信用记录挂钩

网络谣言的传播从根本上讲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治理需要动用社会方法,才能收到满意的社会效果。可以考虑将公民的网上不实言论与其个人信用记录挂钩,将网上虚拟违法活动纳入个人信用记录体系,并与信贷、保险、入职等社会准入标准挂钩,增加网上造谣行为的违法成本,加大对造谣行为的惩戒力度。诚信体系建设是根治陋习之策略,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方向,诸多发达国家已经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对我国有诸多借鉴意义。

(五)强化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网络谣言的传播载体,网络服务提供商负有治理网络谣言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管理条例》,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工商机关对互联网的信息真实性不做直接审查,而是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发现虚假信息必须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及时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这就要求互联网行业健全行业自律制度,提高网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提高网站识别、管理、惩戒网络谣言的能力和水平。在最新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明确规定了对网络服务商的追责条款,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或者取消备案、关闭网站、禁止有关责任人员从事网络服务业务等处罚。进一步强化了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和义务。此外,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用户利用其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需承担连带责任。从民事立法的角度将互联网纳入法律规制的范围,明确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监管职责,提高了网络谣言传播的违法成本。因此,互联网运营商要加大开发创新力度,建立网络谣言监测形成机制、筛选确认制度、破坏评估制度、整合相关职能机构调查处理制度、处理后反馈制度,形成及时发现网络谣言、及时处置网络谣言、及时辟谣机制,对网络谣言内容本身及时正本清源,对网络谣言的发布者、传播者的处理及时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13]

【参考文献】

[1]巢乃鹏,黄娴.网络传播中的“谣言”现象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06).

[2]党西民.突发事件中谣言的魔力[J].中国报业,2011,(08).

[3]逾8成受访者确认当今社会谣言很多 为何如此泛滥?[N].中国青年报,2011-09-08.

[4]境外反华势力,利用微博造谣[N].文汇报,2012-01-07.

[5]各国多管齐下严打网络谣言[N].人民日报,2012-04-17.

[6]国外如何治理网络谣言:美国严惩网上造谣[N].光明日报,2012-04-18.

[7]新加坡出台一系列规范法案 最大限度保障网民的网络权利[EB/OL].中国贸易促进网,http://daibiaochu.ccpit.org,2012-12-31.

[8]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法律专家谈整治网络谣言[N].光明日报,2012-04-17.

[9]刘敢德.从网络谣言看网络法治文化的建设[J]. 法治论坛,2012,(06).

[10]整治网络谣言是人心所向、法治要求[N].人民日报,2012-04-18.

[11]龙显雷.谈美国宪政下的言论自由——“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的历史分析[J].法商研究,1997,(02).

[12]“网络造谣”行为的认定及刑法规制[EB/OL].郑州检察网,http://www.zzsjcy.gov.cn,2012-07-26.

[13]如何防控网络谣言[EB/OL].人民网,http://opinion.people.com.cn,2011-12-08.

(责任编辑:高 静)

企业互联网应用范文第5篇

移动互联网思维。具体要求如下:

1、订房使用:携程APP。

2、订票火车票使用:12306APP。

3、定飞机票使用:去哪儿APP。

4、阅读新闻使用:百度APP。

5、阅读专业互联网内容:虎嗅APP。

6、自己打车使用:嘀嘀打车APP。

7、接待客户打车使用:易到APP。

8、出行导航使用:百度地图APP。

9、买电影票使用:糯米网APP。

10、买特价名品使用:唯品会APP。

11、找餐馆使用:大众点评网APP。

12、买电器使用:京东商城APP。

13、交电话费使用:手机银行APP。

14、发红包使用:微信红包。

15、写文章使用:腾讯APP。

16、分享文章使用:微信朋友圈。

17、看病挂号使用:挂号网APP。18:找家政使用:家政搜APP。19:找代驾使用:代驾APP。20、找名师使用:名师APP。21:办公使用:企业QQAPP。

22、搜索使用:百度APP。

23、租房使用:搜房APP。

24、定快餐使用:哗啦啦APP。

25、定水果使用:中国水果APP。

26、要旅游使用:途牛APP。27 看电视:CNTV APP。28 看文档做表格:WPSAPP

29、打网络电话:skypeAPP。30、储存:360云盘APP。

企业互联网应用范文第6篇

应用商店作为应用的“栖息地”扮演着最基础的角色,同时也是应用推广的第一步,作为应用信息的第一来源,在应用描述方面要保证真实而有创意,能够吸引挑选者的眼球,另外,把握好应用的更新及分类也是至关重要的。

2.论坛

论坛有两大类,第一类的大部分成员由“小白”组成,内容则主要以提问及分享为主,所以在这类论坛做推广更多的是要采用间接推广法,明目张胆的推广往往不很理想;第二类论坛则是专业人员的集散地,例如CocoaChina,在这类论坛做推广反而应该明目张胆,越显眼越好,当然,发码是必不可少的。

3.PR

通过PR 做推广效率一般不高,可变因素过多而且不易掌控。

4.促销

促销推广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逢年过节是促销的“旺季”,同时,免费版的推出也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推广方法,毕竟,低价和免费永远是最能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方式。

5.代理(Publisher)

由知名开发公司代理出品其实是最高效的推广手法,但难度很大,涉及到多方利益,除此之外,如果能直接卖出去也是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法。

6.广告投放

广告投放大体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线上投放主要通过搜索投放或网站投放,现在很热门的还有应用内投放,但无论是哪种投放,最关键的还是时间和空间,也就是时机的场合的把握,精准的投放可以事半功倍,而相反则很可能南辕北辙。

7.Social Networking

在推广方案中Social 要素是一定不能缺少的,无论是Twitter 还是Facebook,这类Social 网络都有着超强的传播效率,可以说是推广的利器,成本上也基本为零,如此高效的推广方法值得所有发布商尝试,app推广渠道。

8.传统互联网渠道

相比前几个推广渠道,传统互联网的推广效率明显不高,但也值得去做,重要的是掌握好传统互联网用户的心理及行为习惯。

上一篇:秋游去教学反思范文下一篇:窃听风云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