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存在问题范文

2023-09-18

产业链存在问题范文第1篇

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 宾县大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做好铺垫。与此同时, 不断推动当地农村产业发展, 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策略, 使得宾县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初具规模。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抓住发展契机, 大力促进“金豆子”和“金叶子”的发展。其中“金豆子”是指凭借“大豆振兴计划”宾县实现了大豆振兴的目标并且带动宾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20多元。而“金叶子”是指宾县烤烟, 随着宾县对烤烟扶持力度的加强, 越来越多加入烤烟产业的农民步入了小康生活。此外, 宾县还通过“牧业富民”政策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 并给予大量的政策优惠与补给, 使得宾县的肉牛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 大大促进了宾县农民增收。

二是凭借良好的旅游资源不断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将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来重点扶持, 以“旅游带动”为目标, 加快推进旅游区建设, 持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提升经营管理有效性。创建旅游产品营销模式, 将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进一步融合起来, 加速村屯重组,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生态旅游观光带。此外, 为提升当地旅游形象, 增强与旅行企业的联系, 加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提高当地的旅游消费水平, 认真发挥旅游执法部门的职能作用, 利用良好的旅游业规划指导办法, 统筹全县旅游业整体发展。

三是引入外来资本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 宾县引进外资总额为58.7亿元, 预计最终可以实现的总产值达107亿元, 税收总额达8亿元。其中, 包含超百万的创税型项目有91个, 超过500万元的投资已经落户宾县的宾西开发区, 并作为37家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到农业领域。随着大量外部资本流入农业领域, 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30万余农户也参与到了农村产业发展之中, 这为推动宾县农村产业经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农村产业化经营集群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 宾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始终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制约条件。一方面, 受资金不足与规划不够科学的影响, 宾县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仍不够完善;另一方面, 宾县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 比较缺乏与旅游开发配套的硬件设施。此外, 治污排污处理、垃圾收集系统等基础设施仍有待建设, 乡村风貌仍需改善。宾县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 容易受到旱、风、雹等灾害的影响, 仍需加大国土整治力度。

2.2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受教育水平的限制, 宾县农民小农思想仍比较浓厚, 对于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不够了解, 部分农民对于合作社甚至存在内心排斥现象。由于农民对于专业合作社纵向发展的趋势没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关注度较低, 如二次加工、深加工、分拣、定级、品牌效应等方面, 农民现有的组织化程度只能关注到基础功能带来的实惠, 对于组织化更深入的功能还没有机会和能力了解, 这些都阻碍了宾县农村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2.3 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有待加强

宾县大部分农业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 缺乏市场契合度与反馈的及时性, 使得在政府指导下的传统课题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科研人员大多只重视成果的申报获奖与科技论文的发表, 部分科研项目单纯追随国外科技动向, 导致最终的科研成果不符合国内市场需求, 结果造成大量的农业科研成果在完成后并不能与市场对接, 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不能起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

2.4 区域竞争对手实力较强

农村产业融合并不只在宾县进行, 在中国许多其他地方也都在发生着。周边诸如延寿县依托县内资源优势、文化底蕴和历史人文特点, 着力打造“绿色家园、养生延寿”特色养生文化旅游品牌, 提出了打造“养生文化旅游名城”的发展目标, 全县旅游产业呈现亮点纷呈、加快发展的强劲态势。2015年延寿县共接待游客31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此外, 哈尔滨道外区也建设新仁灌区、民主镇大庄园现代农牧业旅游观光基地、滨江湿地旅游风景区、民主镇胜利村都市村庄等项目, 打造一条近郊农业观光旅游带。这些区域竞争对手的存在要求宾县走出一条特色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3 促进宾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措施

3.1 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实现宾县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除了需要当地企业与农户的积极参与, 更加离不开政府的资金及政策的扶持。在农村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不免遇到许多的困难,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 来吸纳社会资金, 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投入力度, 扩大发展规模和提高发展能力。除此以外, 政府应加强有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来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大力拓展融资渠道, 采用多种渠道来筹集项目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进行顶层设计,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支持。

3.2 发掘农事中小学教育功能

农业除了观光旅游的功能外, 还可以发挥其农事教育功能, 以此达到普及农业知识、帮助中小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的目的。通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农业观念, 形成对农业的全新认知。并且进行农事体验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来讲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在参加农业生产的实践活动当中, 不仅能够让他们体会到中华文明悠久的农耕文化, 还能使他们对农业生产活动树立一个正确的认知, 培养其对农业的热爱, 为未来农业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3.3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当前, 宾县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更好地提高宾县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在不断加强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上, 更要加强院县共建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宾县的院县共建战略就是为了提高当地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 提高农民的科学生产意识, 传授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 增强农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具体包括:通过举办生产技术培训班来传授下的生产技术;通过实施优惠的政策和奖励办法来吸引农业科技人员进入农村;重视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并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率;在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3.4 推进现代休闲农业建设

通过推动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来提升农业的附加值, 带动当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宾县来说, 应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让城市游客在休闲的过程中体验农村生活, 改变对农业的传统印象, 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种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田园农业休闲模式, 即通过游览特色田园景观, 亲自体验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品尝特色农产品来享受农业休闲服务。这种模式能够使游客放松心情, 回归自然, 体验采摘乐趣。第二种模式是农家乐休闲模式, 即农民利用自家庭院以及周边的风景来吸引游客进行吃、住、游、购、娱等一系列活动。第三种模式是休闲度假模式, 即通过自然优美的风景, 还有清新的气候, 结合宾县自身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 来打造休闲娱乐设施, 为游客提供度假、娱乐、健身等服务。

结束语

宾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基础, 加上宾县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 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一半以上, 未来宾县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继续鼓励发展以休闲观光农业融合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种养殖业的旅游服务业, 这是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热衷于农村农家乐、原始农业观光等消费模式;二是继续探索院县共建合作模式, 吸引院校及科研单位的人才来宾县调研交流, 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三是鼓励外界资本的进入, 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招商引资, 在休闲观光农业的基础上, 延伸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 打造具有宾县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和人们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 中国政府将农村产业融合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 近年来, 哈尔滨宾县积极探索产业融合, 在科学规划中稳步实现经济增长。本文以哈尔滨宾县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结合当前国内有关的政策背景, 对宾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发现其中潜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促进宾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措施, 为宾县农村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农村产业融合,宾县,哈尔滨

参考文献

[1] 胡永佳.从分工角度看产业融合的实质[M].理论前沿, 2007年版.

[2] 于刃刚, 李玉红, 等.产业融合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3] 李凯.农村产业融合新理念促进农民增收的分析[J].时代农机, 2016, (11) :102-103.

[4] 吴精精, 赵邦宏.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6, (07) :48-50.

[5] 李进军, 陈云川.现代旅游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业态及问题分析[J/OL].商业经济研究, 2017, (15) :167-169.

[6] 姜长云.以农业产业化组织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经验与对策——对山东潍坊的调查与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 2017, (03) :75-83.

[7] 韩晓莹.演进式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中国式探索[J/OL].商业经济研究, 2017, (05) :189-192.

产业链存在问题范文第2篇

1.1 保守的观念导致市场难以形成

虽然当前我国的桑蚕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 许多的产业从业者也获取了经济收益, 但是当前许多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制定桑蚕产业长远发展的政策, 这就导致桑蚕种植难以形成一个完善的市场。许多的政府的领导部门发布的与桑蚕产业相关的政策不够的坚定, 所颁布政策经常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动, 当市场环境比较优异的时候政府部门往往鼓励桑蚕产业发展, 当市场环境比较的恶劣的时候又否定桑蚕产业, 这对于桑蚕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造成政府政策不坚定的原因是由于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观念传统、目光短视。除此之外, 许多的桑农们也缺乏长远的利益观念他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 随意的增加桑叶的摘采量, 导致桑树的成活率下降。

1.2 没有形成正确的种植观念

许多的桑农们并没有形成正确的种植观念, 他们在进行种植的时候往往忽视了桑树的质量, 而只重视桑树的数量。除了进行无节制的桑树种植之外, 许多的桑农们也没有提高桑树的管理的技术和养护技术, 其结果就是大量的病害现象的发生, 导致桑树的质量的下降。现今的桑蚕产业往往面对这样的局面, 蚕的数量跟不上桑树的数量, 大量的桑叶处于闲置的尴尬境地。造成这些桑农们无节制的种植桑树的原因除了桑农们目光短视, 没有长远的利益观念之外, 还有桑农们所处于的环境的信息相对的闭塞, 这种情况导致他们难以了解市场的环境, 只能按照传统的种植观念进行桑树的种植。

1.3 技术水平低下, 投入的财力不足

桑蚕产业想要长远的发展, 想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就应当进行科技含量的投入工作。当前许多的桑蚕产业的从业者们并没有极高的技术水平。例如许多的桑农的文化水平并不高, 他们在进行桑树种植的时候难免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影响桑树的种植。除了科技水平不高之外, 由于桑树的种植是比较辛苦的产业, 许多的具有现代化种植理念的专业人才并不希望投身于桑蚕产业的领域。而且桑蚕技术的培训工作的落实也相当的困难, 由于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进入桑农的日常工作中进行指导, 但是现今的科技人员的人数并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这就导致到了桑蚕技术的培训工作难以起到效果。还有进行桑蚕养殖需要大量的资金扶持, 现今许多的政府部门并不能保障资金的支持。

2 桑蚕产业发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分析

2.1 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工作, 转变传统的观念

当前许多的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和农民们并没有意识到桑蚕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许多的政府部门虽然意识到了桑蚕产业的重要性, 但是没有进行坚定的政策支持。为了应对着这种状况, 政府的宣传工作是极有必要的,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国的省政府部门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宣传工作, 首先要做的是针对农民的宣传工作, 要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等传播媒介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工作。除此之外, 还需要对地方政府的负责桑蚕产业的具体工作的部门进行宣传和指导工作, 要让他们颁布正确的政策进行引导, 从而保障桑蚕产业的发展。

2.2 加强管理工作, 保障桑农们采用正确的种植方式

当前桑农们的种植方式是存在着极大的问题的, 他们采用的种植方式是比较的传统的, 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桑树种植方式的引导工作。要让他们在种植的时候进行合理的规划工作, 摒弃重视桑树数量忽视桑树质量的种植观念, 还要让他们在种植之后, 形成正确的养护观念要注重桑树的施肥、防虫害、浇水、盖薄膜等等工作, 要让他们桑叶的质量得到极大地提高。除了形成正确的桑树种植观念之外, 还要让他们将桑树的种植和蚕幼虫的养殖相互的结合, 要充分的考虑到桑树的数量和蚕虫的数量的配套, 不能出现不匹配的现象产生资源的浪费。

2.3 投入财力物力支持桑蚕产业的发展

由于桑蚕产业是比较依靠科技的产业, 因此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但是当前许多的政府部门并没有大量的资金,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政府部们可以和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给予他们政策上的支持, 让他们提供资金一同参与到桑蚕产业的发展中。在进行资金投入上, 政府首先要最大限度的建立一个适合当前桑蚕产业发展的培训体系, 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桑蚕技术的推广上, 政府应当让大批的拥有技术能力的推广人员深入群众间进行技术推广。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服务系统, 要建立基层建立服务工作站, 随时的解决桑农在种桑养蚕中面临的问题, 从而保障桑蚕产业的发展。

2.4 建立机构, 保障桑蚕产业的发展

想要让我国的桑蚕产业得到长远的发展, 我国基层政府应当建立一个专门负责桑蚕产业发展的管理机构。这个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 包括筹集的资金的管理工作、技术服务推广工作和种桑养蚕的宣传工作。这种专门化的管理部门能够最大化的提高工作的效率, 让桑蚕产业的发展加速。除此之外, 还要建立一个桑蚕协会, 这个协会的构成由种桑养蚕的农民、政府代表人员和相关企业的代表人员组成。这种产业协会的形式对于桑蚕产业的发展是有着促进的作用的, 能够让桑农们拥有先进的种桑技术和育蚕技术。

结束语

桑蚕产业是我国目前的新兴产业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着促进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的桑蚕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国的各级政府采取契合当前时代发展的方式。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的投入进行宣传、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国的桑蚕产业得到飞速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我国的农产品的价格不断的飙升, 当前我国农产品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桑蚕产业作为我国目前比较具有活力的新型农产品产业也处于发展的新兴时期。我国许多的省份已经将桑蚕产业作为省内知名的农产品产业进行资金、技术和政策的扶持, 许多的农民也因为从事桑蚕产业获得了经济效益, 提高了生活的质量。但是当前我国的桑蚕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暴露了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没有形成市场观念、重视种植轻视管理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控制, 随意的致使他们存在于当前的桑蚕产业之中, 将会影响我国的桑蚕产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相关的政府部门和桑蚕产业的从业者应当积极的寻找契合当前桑蚕产业发展方向的策略解决桑蚕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使我国的桑蚕产业得到长远的发展。

产业链存在问题范文第3篇

1 再生聚酯纤维产业的发展现状

国家发改委在2011 年时发布了关于再生聚酯纤维产量的相关信息, 其中2010 年我国生产再生聚酯纤维产品大约550 万吨, 大约占据全球总量的85% 左右, 因此, 中国成为了再生聚酯纤维生产的主要国家。尤其是在江、浙、沪地区存在大量的回收聚酯瓶工厂, 对其进行加工制造, 而且, 已经成为了一种特定的生产模式, 实现了废料不浪费的目标。但是, 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再生聚酯纤维工作还不是特别成熟, 与发达国家废弃聚酯的回收利用率、技术水平以及产品档次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1]。究其根本原因, 是回收的技术比较复杂, 不容易掌握, 比如, 聚酯纤维和聚酯瓶在回收利用时, 它们的粘度和温度等都下降了很多, 如果直接纺丝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就算是纺丝成形, 产品的质量也很难符合要求。

对于我国的再生聚酯纤维产业来说, 基本上可以有两种形式:第一, 在外面购进大量的再生聚酯纤维切片, 直接进行应用, 再有就是利用添加剂等手段改变再生聚酯切片的性能, 对其进行升级, 生产一些性能比较好, 价值比较高的涤纶产品;第二种, 大量回收被废弃的聚酯瓶, 将其清洁干净, 进行使用, 生产出一批新的产品。另外, 有一些产业是加长生产流程, 增加生产过程, 但是这样技术难度会增加, 因此, 在加工过程中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由于我国再生聚酯纤维产业发展的时间比较短, 再加上原料不足, 而且对生产过程的流畅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 在用工、耗能以及原料消耗等方面还是要比原材料的生产装置高。

2 再生聚酯纤维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2.1 回收再生聚酯纤维原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回收再生聚酯纤维原料的过程中, 主要从以下途径入手:第一, 加工聚酯纤维时产生废弃原料和边边角角的原料。这些废料相对来说比较干净, 可以直接当作原料进行使用。比如, 聚物可以用在缩聚、增加粘度等方面;薄膜、废料块以及废料丝等可以经过再造后再循环使用;第二, 废弃的聚酯包装材料, 比如聚酯瓶、聚酯膜等, 但是在这些原料当中, 会存在其他的污染物以及废料, 所以, 一定要认真的分离, 可以使用钝化的手段, 消除废弃物之后可以进行回收使用[2]。

近年来, 聚酯包装材料的使用正在不断增长, 在食品包装中使用的比较广泛, 比如, 我国目前的副食品产量每年都增长30% 左右, 而在聚酯纤维材料包装使用中也以每年15% 的速度在增长。并且, 我国大概每年都有大量的聚酯瓶被丢弃, 使我国的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但是, 我国没有一个良好的废料回收渠道和机构, 就算是回收完成, 也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分类, 导致在后期的加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国目前再生聚酯纤维产业的加工原料大部分都是从国外进口而来的, 尤其是近年来再生聚酯纤维产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对进口原料的需求更是迅速增长, 正因为如此, 使我国的再生聚酯纤维产业的利益出现了不断下降的趋势。

2.2 研发再生聚酯纤维产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的研发技术还不是特别完善, 导致再生聚酯纤维和原生纤维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在结构上和性能上, 再生聚酯纤维产品始终不如原生纤维产品。目前, 我国的再生纤维产品仍然存在低档次的现象, 距离国际上高质量的要求还有一段差距。对于我国的再生聚酯纤维企业来说, 其加工设施、技术水平等都比较落后, 而且资金问题也一直存在。在现阶段的发展环境中, 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加工工艺, 必须要在工作时间、工作力度等方面下功夫, 一个企业根本不可能实现, 另外, 也没有多余的资金来完成新产品的研发, 因此, 在再生聚酯纤维产品的研发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亟待进行解决[3]。

3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越来越注重再生资源的使用, 而且已经逐渐占据了人们的生活。近年来, 聚酯瓶的使用量在逐渐上升, 世界各界十分关注聚酯瓶的回收问题, 实施聚酯瓶的回收不仅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自然资源, 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工作项目。因此, 我们必须要抓住这次机会,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充分分析我国聚酯纤维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保证我国再生聚酯纤维的持续发展。

摘要:在我国的纺织行业中, 合成纤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随着聚酯涤纶工业的快速发展, 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技术上的进步和舒服的享受, 但是对于环境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特别是各类废弃聚酯产品及聚酯废料的浪费, 怎样才能将这些废料回收利用, 使其变成合成纤维中的重要原料, 一直是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再生聚酯纤维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再生聚酯纤维,发展现状,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晓倩, 薛文良, 魏孟媛.再生聚酯纤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J].中国纤检, 2012, 11:80-84.

产业链存在问题范文第4篇

近几年来, 尤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 提出了“我家在景区, 度假来尤溪”的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 县委、县政府不断出台一些有关旅游产业扶持政策, 加大基础设施、乡风特色挖掘等方面的投入, 先后建立4A级景区3个, 3A级景区6个,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结合对以往资料以及数据分析,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把旅游业作为尤溪的主导产业之一, 既是尤溪经济深度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不断促进尤溪经济提质增效的外在表现。尤溪县旅游产业在做大做强、提质增效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应该对我县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对旅游空间配置进一步优化、完善、提升, 让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一、尤溪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尤溪, 地处闽中,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 有“天然养吧”之称。近年来, 尤溪县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为契机, 加大了景区建设, 完善了设施配套, 提高了服务质量, 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目前, 全县已拥有1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联合梯田) ;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闽湖) ;3个国家级4A级景区 (汤川侠天下景区、朱子文化园景区、桂峰古民居景区) ;6个3A级景区 (枕头山、九阜山、高春山庄生态旅游度假区、古溪星河休闲旅游度假区、古银杏林生态旅游区、半山三诚文化旅游区) 。A级景区数量居全市首位, 全省前茅。2017年11月15日, 经农业部组织专家评选认定, 尤溪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019年5月18日, 在第十届中国 (深圳)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 尤溪县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近年来, 我县各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尤其是在旅游产业方面, 在质量上得到加强, 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所占的比重显著增强。据统计, 2014年至2018年连续5年期间, 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平均每年增长32.12%, 旅游业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33.25%。具体数据表1所示:

现阶段, 我县确定了“全享式研学康养度假目的地”的尤溪旅游发展总体定位, 提出“品牌化引领、示范性带动、一体化落实、平台化支撑”的四大发展战略, 明确了“一城引爆、一廊串联、组团带动、多点支撑、全域布局”的空间结构。尤溪旅游加快发展的同时, 旅游项目谋划储备不足, 旅游项目建设推进不快;旅游特色仍然不够突出, 缺乏独具魅力的强势旅游品牌;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推广力度仍显不足, 旅游智慧化程度偏低;旅游配套设施仍然不够健全, 吃、住、行、游、娱、购等要素保障不够到位;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旅游管理服务工作不能满足全域旅游发展需求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尤溪县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分析

近几年, 我县虽然已加大了对旅游产业建设的重视程度, 不断出台旅游产业扶持政策, 力求可以有效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但是,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 仍旧存在以下问题:

(一) 项目建设不规范, 配套设施不完善

我县部分旅游景区缺乏规划性, 项目总体规划单一, 创新性不足, 普遍存在自发性以及盲目性, 无当地特色, 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也较为薄弱。目前, 不论是县城还是旅游景区都无可供散客或者团体游客的体验当地特色的美食街和购物街, 景区周边的星级酒店少, 乡村旅游景区的民宿体量小, 可供游客放松休憩的娱乐场所匮乏, 无法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旅游体系, 直接造成人留不住, 对发展尤溪旅游产业和提升旅游经济很不利。

(二) 旅游产品单一, 产业融合度不高

我县现有的旅游产品相对单一, 一二三产的融合度低, 大多乡村旅游只是简单的改变原有的农业基础设施, 各旅游景点的旅游六要素难以同时具备, 多数一产的旅游景点同质化严重, 导致游客的体验感不高。

(三) 旅游营销模式比较单一, 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

我县旅游营销模式过于单一, 只是通过福建微尤溪、尤溪旅游微信公众号以及政府网站开通的端口向政府网站发布一些吃、住、行、游、购、娱方面的旅游资讯信息、旅游新闻信息等。由于旅游信息资源交流不畅, 全县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不能形成较为有较的信息化系统, 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 而且数据收集渠道单一, 传统的统计分析数据不能满足旅游产业发展和服务游客的需要, 不能及时应对旅游突发事件, 不能有效支撑领导决策。

(四) 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服务意识淡薄

目前, 我县共有旅行社18家、星级旅游酒店3家, 各类旅宿业248家, 农家乐158家, 直接和间接旅游从业人员8000多人, 2019年3月, 对我县部分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一是员工年龄结构偏大, 35周岁及以上的占了71.91%;二是受教育程度偏低, 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22.07%, 详见表2

注:本表调查旅游景区3家、旅游酒店2家、旅行社3家。

此外, 由于乡村旅游讲解员大多是当地村民, 他们都是从农业战线上半路出家的, 大多形成了自由、散漫的生活习惯, 缺乏从事旅游业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意识, 没有领会“宾客至上, 服务第一”的服务理念。难以满足旅游接待服务中的相关规范化需求。

三、尤溪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策分析

(一) 完善基础设施, 改善旅游环境

1、不断完善旅游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缩短县外游客入境、县内景区之间的通行距离, 进一步完善各主要交通干道的旅游景区指引标识标牌建设;积极扶持旅游直通车专线建设, 开通尤溪旅游集散中心至侠天下、联合梯田、高春山庄、桂峰桂峰古村落、九阜山等景点的直通旅游专线, 努力形成无缝衔接的城乡景区旅游交通网络。

2、积极推进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旅游道路、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加大餐饮、住宿和娱乐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解决游客吃饭难、住宿难的问题, 大力创建三明乡村旅游民宿“绿野乡居”品牌, 确保游客吃的放心、住的舒心。

(二) 优化结构组合, 促进产业融合

1、以打造朱子文化城为切入点, 以山水资源、田园风光景点为载体,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 打造百亩生态果蔬亲子采摘园;围绕高春山庄、百桂园等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升北宅民宿、梯田农夫山庄, 把一批宜居宜业宜游“闽中山水养生村”串点成线, 形成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产业带。

2、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 做好产业融合文章。一是做好农旅融合文章。精心指导久泰农业、开元农庄、尚农农业等涉旅企业的规划策划, 做好旅游元素融入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做好工旅文章。借鉴我县福建省沈郎油茶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福建省观光工厂模式, 大力推动无烟工业、绿色工业发展, 将工业文明植入旅游要素中, 积极打造观光工厂, 提供游客游览、观光、体验。提升旅游创意设计和时尚品牌塑造, 打造一批富有创意并具有地域特色的工业旅游项目。三是做好文旅文章。深度挖掘朱子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土堡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 精心打造朱子游学季、联合梯田马拉松赛、古溪星河大型稻草艺术文化节等文化节庆、文化产品、文化演艺, 扎实推进坂面镇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四师师部驻地旧址等红色文化遗址的修缮, 积极争取尤溪土堡群、坪寨大福圳等古民居申报国保单位。四是做好研旅文章。提高朱子文化园、高春生态旅游区、北宅园等研学基地的内涵, 精心开展朱子文化研学活动, 通过举办海峡两岸学术论坛、港台游客“走朱子之路”、朱子游学季等活动, 面向全国开展朱子文化研学旅行活动。五是做好乡村振兴文章。根据各地山、水、林、田、湖等资源优势, 积极推进“鱼趣尤溪口”、悠然下村、梅仙百桂园、浮洋花天下等美丽乡村建设。

(三) 优化营销渠道, 活跃旅游市场

1、巩固四季旅游活动品牌, 举办季节性旅游主题营销活动, 春季举办联合梯田农耕文化节活动, 夏季举办汤川避暑游、联合梯田山地马拉松赛、徒步旅游活动, 秋季开展朱子文化节、桂峰“晒秋节”、银杏林赏秋等活动, 冬季举办坂面“红酒节”、管前心“柑”宝贝亲子活动等, 形成“季季有活动, 月月有主题”的火爆旅游营销格局。

2、充分利用广告载体、网络、电视新闻媒介宣传。在高速互通口、沿途继续设置多块大型旅游广告牌, 完善省、市、县、乡旅游公路标识标牌, 让游客一目了然、过目难忘;借助福建微尤溪, 福建新蓝海、阿里巴巴等专业营销团队力量, 对尤溪旅游品牌进行整合营销, 积极融入省市旅游宣传“一盘棋”格局;通过各知名电视台制作尤溪旅游公益广告, 多方位、多角度展示尤溪的朱子文化、秀美山川与乡土风情;邀请著名文联作家到景区采风、创作, 通过美轮美奂的影像作品吸引游客的目光, 提高尤溪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3、打造全域精准化的公共服务营销平台, 面向旅游区域市场和旅游企业市场营销需求, 涉旅企业统一集群, 统一门户, 有效运用网络营销、公众营销、节庆营销等多种方式, 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新技术和新手段, 提高营销精准度。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旅游企业的产品宣传和产品销售的有效捆绑, 推进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通过供给侧的良性竞争, 逼迫涉旅企业主动创新, 优化企业产品, 提升企业服务。

(四) 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依照实际发展现状, 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素质以及水平的培养, 提升其旅游服务意识。一方面, 旅游企业应建立一套涉及旅游业务知识、当地传统文化、服务礼仪、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培训管理系统, 从而优化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素质, 促使工作人员在接待游客过程中能主动与旅客沟通交流, 进一步增强游客的整体旅游体验。另一方面, 应该侧重对服务规范化的培训, 采取与高校联合办学方式, 为旅游业培训一批有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此外, 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对从业人员经营知识的培训, 将自身经营情况作为主要依据, 给予其一些外出考察的机会, 不断对自身的欣赏水平进行提升, 开拓视野, 进而让尤溪县的旅游产业可以朝着良好且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针对尤溪而言, 对当前旅游产业现状进行探究, 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积极地制定发展以及优化对策, 保证在有效推动尤溪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 还可以为当地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提供依据。

摘要:尤溪, 一座千年古县, 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诞生地。素有“闽中明珠”之称。针对我县存在“八山一水一分田”这一实际, 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物质以及精神生活的追求, 大力提升旅游服务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尤溪旅游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融合、转换营销模式、强化服务意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关键词:尤溪县,旅游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姜艳梅, 李新梅.倾心打造优质旅游——尤溪县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全域旅游发展工作侧记[J].人民政坛, 2018, 22 (07) :32-33.

[2] 吴建民.产业融合视野下尤溪联合梯田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7.

产业链存在问题范文第5篇

1 三江县大棚蔬菜发展的现状

1.1 基本情况

三江县位于广西柳州市北部山区,是湘、黔、桂三省区交界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农业生产以“两茶一竹”为特色优势产业,蔬菜种植产业化程度低,政策扶持力度小。截至2015年全县蔬菜完成种植面积达6 651.73hm2,产量68 608.8 t,产值1.1亿元。

三江县蔬菜产业发展长期以来依靠露天栽培模式,近年来,得益于“菜篮子”工程项目的实施,三江县陆续建立了一批大棚蔬菜栽培基地,主要分布于古宜镇、丹洲镇、斗江镇和梅林乡等,大棚设施用于集约化育苗、生产叶菜类蔬菜和栽培食用菌为主。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蔬菜大棚的建设日趋标准化,由最初发展的竹木+薄膜的简易形式,进化到钢架结构+薄膜+防虫网的单栋、连栋大棚,设施栽培高投入、高产出、高品质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农民实现增收,辐射带动周边菜农积极加入发展大棚蔬菜生产的行列中。

1.2 发展优势

由于三江县旅游业的发展,当地餐饮业对本地特色蔬菜和高品质蔬菜的需求增加,内销空间尤为可观。大棚蔬菜生产模式能大幅提升单位土地产能,产量一般为露地生产的3~10倍,甚至更高。通过发展大棚蔬菜产业,提高本地特色蔬菜的产量,实现反季节种植,延长上市时间,同时引进一些名、特、优、新的蔬菜品种,可以满足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对蔬菜的需求,拥有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三江路网形成了以高速公路铁路为主脉,县乡公路为侧脉的陆路脉络,使三江融入桂林半小时经济圈,到达广州、南宁仅需3.5 h,距离柳州、贵阳仅2 h车程,陆网还辐射带动了三江县的空运、水运路线的便利,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的优势,这将促进三江县特色优质蔬菜的输出,区内输出到南宁、柳州、桂林等主要城市,区外输出到贵州和发达的珠三角地区。

2 三江县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

2.1 大棚设施和生产技术方面的特点

目前,三江县境内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所建设的钢架大棚,经过农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较之以往的竹木大棚有了较大改进,大部分蔬菜大棚由钢架+防虫网+薄膜建成,搭建钢架+薄膜组成简单的生产空间,满足了抗寒和避雨的需要,对秋冬菜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设施功能逐渐发挥出其有效作用。从山区蔬菜合作社发展和菜农经济状况等特点出发,对农业部门培训宣传的温室环控技术和栽培配套设施正逐步引入中,让三江县内的大棚蔬菜产业正走向标准化的生产。

2.2 大棚生产存在的特点

大棚蔬菜生产一个显著特点是产季优势,实现反季节栽培、保护地栽培、育苗、春提早、秋延后栽培等。三江县菜农运用大棚生产时,充分发挥了大棚温室的防寒避雨作用,在应对恶劣天气时表现出比露天栽培的显著优势,降低了受灾风险。另外,菜农生产意识不断进步,与棚外生产的作物进行科学区分,充分运用产季优势,努力实现提高效益、提高产值。

3 三江县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的对策建议

3.1 扶持典型企业,建立蔬菜标准园

支持和指导基地基础好、有条件的蔬菜生产流通企业建立蔬菜标准园,通过高标准、严要求的生产规范,周年供应品质优良,绿色健康,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蔬菜产品,积极向上级业务部门争取蔬菜标准园项目资金,追加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品的贮存条件,打通运销渠道,提高基地产品商品化程度,增加大棚蔬菜基地的经济效益。通过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联动提高周边小农蔬菜大棚产品的商品化,形成龙头作用,以企业典型带动三江县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

3.2 发展特色蔬菜商品,兼顾品种多样化

立足于服务当地旅游餐饮业,大力发展大棚栽培本地特色山野菜,同时为满足当地居民对蔬菜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引进名、特、优、新的蔬菜品种进行大棚生产,不同蔬菜作物的轮作,还可起到避免大棚连作障碍的发生,提高大棚设施的利用程度,促进蔬菜大棚的持续高效生产。

3.3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大棚蔬菜具有根吸收力强、需氧量高、喜硝态氨和吸硼量高等需肥特点[2],为实现大棚蔬菜的高产量,不仅要合理化施肥,还要注意保持棚内土壤三相比。此外,大棚生产应以绿色防控病虫害为主,合理掌握好茬季,提早或延迟蔬菜栽培,以实现大棚生产的经济价值。广大农业技术人员首先要加强学习科技生产知识,其次要勤于下到田间地头指导菜农,善于运用广播、电视、微信和宣传单等方式向农民传播大棚蔬菜的生产技术、市场行情和发展趋势。

3.4 重视蔬菜加工,推动产品增值

抓好蔬菜产后的保鲜、贮存处理,推行净菜、分级、包装上市,开展简易加工,减轻鲜销压力,引导干制食用菌生产;同时,培养企业品牌建设意识,推动产品的增值。

3.5 发展果菜类大棚蔬菜栽培

基于三江旅游业的发展,发展采摘类大棚果菜生产、观光和采摘,提高游客与大棚蔬菜产业的参与互动,如番茄树式观赏栽培,挂篮式草莓套种其他蔬菜立体栽培等。

摘要:三江县发展大棚蔬菜前景广阔,但由于引进大棚栽培模式的时间不长,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日渐显现。研究三江县大棚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三江县大棚蔬菜应从发挥典型企业带动作用,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兼顾特色与品种多样化、重视蔬菜产后加工、发展采摘式大棚蔬菜生产等方面入手,力求找出一条有利于三江县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的可行性路线,壮大发展三江县大棚蔬菜产业,打开三江县大棚蔬菜内销和外销局面,形成三江县另一个新的农业增长点。

关键词:大棚蔬菜,三江县,对策

参考文献

[1] 赵饶芬,李国栋,毛俊波.沪西县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的思考[J].长江蔬菜(学术版),2012(4):69-70.

产业链存在问题范文第6篇

项目投资是企业寻求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企业持有者根据企业现状以及发展需求, 选择正确的投资项目和投资方式, 是提高企业经济获取能力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但项目投资存在一定的资金使用风险, 企业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资金使用控制制度和监管流程, 并设立投资资金使用风险评价体系, 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而现阶段我国企业对项目控制投资的研究起步较晚,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在项目控制投资的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上都有所欠缺。我国企业在项目控制投资中存在项目控制投资管理理念不够完善、项目投资估算以及风险评价工作缺失、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流程不够完善、项目控制投资基础工作缺失等问题。优化企业项目控制投资, 提高企业项目投资决策质量是我国保障我国企业平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二、新型信息化产业在项目控制投资中的优势

(一) 信息化是企业防范不确定性的重要保障

21世纪以来, 信息技术、网络数据处理技术飞速发展, 全球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的市场形势瞬息万变, 对企业决策制定者的信息获取渠道宽度以及响应效率提出了心得要求。信息技术与制造相结合的新型信息化产业, 具有更强的市场信息获取能力, 企业对于市场形势变化的响应速度更加敏捷。提高了企业决策的虚拟化和柔性。极大的减少了企业决策制定中的不确定性, 也降低了企业决策制定中企业管理者的主观影响因素, 让企业项目控制投资管理更加客观准确。

(二) 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的财务工作质量

信息化的全新企业经营和管理模式, 让企业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沟通更加便捷, 企业财务部门能够更加高效的获取企业经营中产生的各项财务信息, 并基于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 完善高效的完成财务统计工作, 企业管理者可以借助对应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 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时时掌握, 在投资控制过程中, 可以根据资金使用情况, 迅速的做出对应的决策调整, 全面提高项目控制投资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 帮助管理者增强决策能力

信息化能帮助管理者增强决策能力。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数据终端设备进行数据集中处理, 将分散数据集中到计算中心, 促进重要决策集中化, 提高决策时效性和针对性。第五, 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化可以使企业管理模式从一些执行重复性工作的简单工具衍生成一套综合的、基于策略的系统, 使企业由人治管理转化为制度化管理, 将典型的企业管理模型转变为超越个别系统、网络或数据库的管理, 最终形成较高层次的“端到端”企业管理模式。

三、新型信息化产业控制项目控制投资流程

(一) 发起阶段

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 选择对应的投资项目, 首先要确定项目的投资价值以及企业经营现状是否满足项目投资需要。这是项目投资发起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项目投资的发起阶段, 企业应成立对应的项目资料收集组织机构, 对项目的预期投资、预期收益、投资进度和相关风险资料进行收集分析, 为下一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提供基础数据

(二) 可行性研究阶段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衡量项目是否具备投资价值的重要判断依据, 可行性研究基于企业经营现状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结合发起阶段提供的项目数据, 综合分析判定项目是否具有战略价值以及投资可行性, 并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 结合企业风险承受现状, 确定项目投资是否存在风险障碍。

(三) 项目定义阶段

项目定义阶段是项目评测的最后阶段, 在该阶段内企业项目负责会结合项目发起以及可行性研究提供的报告, 对项目的计划、战略、协议、资源以及收入产出比进行最后的评估。并结合市场信息和企业经营现状确定最佳的项目投资时间。并详细计算项目价值的财务风险, 确定财务风险低于10%后可以正式发起项目投资

四、新型信息化产业控制项目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一) 项目前期投资控制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不足

现阶段我国新型信息产业在发起项目投资时, 其项目发起研究以及可行性研究工作存在一定的之能缺失, 企业项目控制控投资方法以及工作流程一般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制定, 但制定参与者往往由企业行政部门成员组成, 往往受到行政部门负责人主观意志影响, 不能客观、公正的完成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研究, 导致可行性研究流为形式, 丧失项目控制投资的效果。

(二) 投资估算质量不高

新型信息化企业, 多数处于发展扩张的成长阶段, 企业持有者在项目的投资过程中, 十分重视项目的最终受益以及为企业带来的发展可能。但对项目投资成本估算以及项目可能产生的风险估算工作较为轻视。根据我国工商部门的相关制度, 企业项目投资计划书中的投资额度估算误差应该小于10%。但实际多数企业不能达标, 部分企业估算误差甚至超过50%。导致企业项目投资中投资估算工作流为形式, 企业投资风险剧增, 这点对企业发展和规模扩大有更大需求的新型信息化产业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同时企业过于轻视投资估算工作, 在投资估算工作中各方面资源投入不足, 估算技术落后, 投资控制目标精度较差。

(三) 可行性研究周期短

我国新型信息型产业在项目投资的可行研究工作上, 缺乏严谨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研究方法单一, 企业为了提高投资效率, 往往会最大限度的压缩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时间, 导致可行性研究数据收集和处理不足, 可行性分析结果受人为主观影响因素影响较多, 缺乏科学性, 容易造成企业决策失误。

(四) 开展投资控制的基础性工作欠缺

企业项目投资控制部门建设基础较差, 也是导致我国企业项目投资控制工作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投资控制部门在人员配备、设备投入、技术投入中都存在缺失。导致企业项目控制投资工作中, 所需的基础数据收集工作质量较差。如缺乏具备专业市场评估知识的专业人才,

五、提高控制项目投资控制效果的对策

(一) 强化投资控制管理措施

首先制定科学完善的项目投资控制工作目标、制度、流程以及工作方法, 针对企业运营现状, 建立投资控制组织保证体系, 招贤纳士组建具有较高专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团队。并明确控制部门的责任义务, 规范工作流程。其次应利用先进的项目风险控制方法以及投资控制方法, 综合评断项目投资计划, 优化计划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 最后要拓宽信息获取宽度以及获取渠道, 加强原始数据处理能力, 如加强对市场调研、市场分析等原始数据的收集工作, 并研发建立市场信息管理系统, 对原始数据进行进行收录、分析以及保存, 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以及投资开始后的控制工作提供数据保障。

(二) 加强对项目决策阶段主要指标的控制

首先应制定对应的项目项目投资审核标准, 对目标项目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其次应对项目的投资时间和项目的运作流程全面掌握, 对项目的经济价值以及风险可能有全面了解, 明确项目启动的投资费用以及项目启动后的运营费用, 于项目的盈利数据综合对比评定, 确定项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最后对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法律可行性可行性等可行性分析工作进行全面细化, 对其进行拆解分析, 提高可行性分析工作精度和针对性。

(三) 坚持多方案比选及定量研究

没有可比方案就无从推荐最佳方案, 而进行方案优选则是保证控制投资的关键。应了解相对投资回收期, 熟悉多方案的类型, 掌握投资增额净现值和投资增额收益率的计算, 掌握寿命期不同方案的比选方法。采用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净现值法、净现值率法等方法对同一项目不同方案进行比选。要提高决策阶段投资控制质量, 体现科学性和客观性。

六、结束语

文章对我国信息化企业在项目控制投资的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总结了现阶段企业在控制投资工作中存在的缺失与不足, 并提出了对应的优化策略。但文章研究方向局限于企业内部管理视角, 对企业外部风险因素以及影响因素考虑不足, 仍需要不断的后续研究以及完善。

摘要:步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经济体系逐渐完善, 企业发展迅速, 经营规模逐年扩大。我国政府以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纷纷加大了新型信息化产业技术的研究力度, 以求改善企业项目投资决策质量, 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课题研究由此出发, 基于新型信息化产业的视角, 基于我国企业项目控制投资管理工作现状, 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生问题的环节, 并提出优化解决对策, 为我国企业项目控制投资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型信息化产业,项目控制投资,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 杨锦地.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补助项目立项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14.

[2] 王小军.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

[3] 强青军.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与监管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4] 杜亚灵.基于治理的公共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9.

上一篇:保安春节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高一地理教学进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