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论文题目范文

2024-01-07

产业经济学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试析体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

3、体育产业的经济属性分析

4、沿海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5、试论体育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6、从失衡到均衡: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7、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8、低碳经济视域下体育产业的发展分析

9、新一轮核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对体育产业的影响解析

10、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体育产业发展

11、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

12、新时代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美好生活实现的路径

13、长春市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14、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体育产业整合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

15、体育产业服务供给需求与路径选择

16、“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及路径研究

17、基于文本分析的天津市健康产业发展环境研究

18、新常态下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促进对策研究

19、当前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机遇与发展策略

20、河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探

21、我国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策略与长效机制

22、我国体育产业价值链整合及其策略探讨

23、南昌地区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对策的探讨

24、“一带一路”战略下陕西省体育产业与健康服务业融合路径研究

25、我国城市体育产业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26、体育产业及其治理的概念框架与治理边界探讨

27、浅析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28、广义经济学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9、浅谈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0、黑龙江省优势冰雪体育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

31、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32、浅析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研究

3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及动力培育

34、高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

35、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

36、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体育产业转犁升级的关系

37、浅谈体育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38、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实现低碳发展的策略

39、新时期休闲体育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探究

40、中国体育产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中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耦合关联性测度及空间相关分析

42、体育产业在新时代、新历史时期下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43、中国人口老龄化助推体育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计量实证

44、大健康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行为博弈研究

45、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研究

46、新常态下中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47、试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

48、新形势下陕西省体育与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49、“十一五”期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产业经济学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经济学科,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受到历次产业革命的深刻影响,同时又以其对产业发展机理的深入剖析为产业革命的推进提供理论指导。根据新产业革命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结合产业经济学的研究现状,新产业革命将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为产业经济学创新开辟空间。

企业非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

开辟产业组织理论创新空间

产业组织理论的经典范畴是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即SCP分析框架),核心问题是平衡充分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关系。在前两次产业革命中,伴随蒸汽机与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电力技术的广泛使用,出现了基于大机器生产和垄断厂商的企业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19世纪末美国第一家垄断企业——美孚石油公司的建立,使学界开始认识到基于规模经济的企业纵向一体化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在本轮产业革命中,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制造等技术在制造业中的深入应用,新产业组织形态将由大企业主导型和供应链主导型转向产业生态主导型。随着新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企业会出现垂直解体和网络化趋势,与之相适应的是企业组织结构将进一步扁平化,即非纵向一体化。同时,成本最低也将不再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来源,地区产业生态、组织网络、产品订制化程度等均构成企业的竞争优势。现有的产业组织理论还没有对网络化的产业形态进行刻画,还不能从理论层面回答产生网络化、扁平化产业形态的机理及其效应,新产业组织形态的特点已经很难用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范式进行研究。

面对规模经济优势的式微,产业组织理论需要对产业生态、组织网络化、产品订制化等新竞争优势来源进行理论分析,并将其纳入产业组织理论模型加以讨论。一种可能的理论创新路径是革新当前产业组织理论范式,理论分析的起点应该从分析代表性企业过渡到分析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并将抽象的社会网络概念量化为理论模型可以度量的变量。另一个可能的方向是弥补现有研究中侧重生产效率研究而忽视企业价值链测度的不足,将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焦点都转向垂直解体后企业核心业务价值链的提升,将价值链作为评价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变量。

工业和服务业高度融合

开辟产业结构理论创新空间

传统产业结构理论将产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块,认为三大产业随着经济发展会出现比例变动,即配第-克拉克定理。但如今新的情况是第二产业(主要是制造业)产业链分解并向服务业延伸,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度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制造业的服务化是本次产业革命的新现象,在产品设计、职能分工、生产线构造、流程再造等领域的表现尤为明显。显然,配第-克拉克定理已不再完全适用。产业结构理论中还有一个霍夫曼定理,认为工业发展存在四个阶段,整个工业化过程就是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资本品的净产值将大于消费品。而新产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智慧制造,制造业将会前所未有地秉持需求优先而非成本至上理念,需求的异质性成为新产业革命的不竭动力。在此基础上,可以预见消费品的比例可能超过资本品,而霍夫曼定理将无法解释这一新现象。

可能的创新方向是:重新界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二者高度融合的部分适当打通,结合当前的产业发展现实,革新产业结构理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还应回答基于新产业革命的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内在机制和发展路径,并通过建立评级指标体系对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理论的再造。

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同发性发展

开辟产业政策理论创新空间

西方产业经济学主张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在此基础上,日本学者进一步强调政府管理的重要性,将产业政策置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入产业经济学,也将产业政策作为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界对于政府产业政策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如果说前两次产业革命中我国都是被动参与和跟随者,被动嵌入发达国家构建的全球分工体系与价值链网络,那么,在这次产业革命中,我国已在部分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与发达国家的同发优势,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值得思考的是,在我国这样的转型发展中国家,同发性产业发展是否存在不同于西方产业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中国故事”:产业政策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本轮新产业革命的特点是“两化融合”,即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有鉴于此,我国既需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也需要强化产业创新能力。而现实情况是,科研院所占有主要研发资源而产业化能力较弱,企业研发能力不强却有较强的产业创新积极性。如果政府不实施相关产业政策,产业创新的局面就很难打开;但过度的产业政策可能使产业发展陷入刺激—扩张—膨胀—紧缩—下滑—刺激的循环,存在产能过剩、畸形发展的风险。

如何确定产业政策的最优实施策略?潜在的创新路径是:引入博弈论中的激励理论,从微观机制寻找答案;另一路径是融合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探索兼具理论性与操作性的产业政策实施方案。这一理论创新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也是中国特色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生长点。

“互联网+”产业形态

开辟产业形态演变的理论创新空间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在经济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与应用过程。它是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的结果,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以人为本的创新2.0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新型产业形态。随着互联网加速从生活工具向生产要素转变,其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日益紧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业态更加密集涌现,“互联网+”这一新型产业形态将成为产业竞争、企业竞争的重要载体,其发展迫切需要学界提供理论支持。目前产业经济学对该类产业形态的研究甚少,简单套用现有理论进行解释又存在严重局限性,因此需要针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的理论创新。

产业经济学需要回答“互联网+”产业形态的内生机理与演进机制,刻画该种产业形态的企业竞争模式和优势来源,并从理论高度分析其发展路径与产业政策支持。我国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上具备一定优势。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为产业形态演变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来源,有条件产生具有世界影响的理论创新成果。

(本文转载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分别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产业经济学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分支学科,是现代经济学重要组成部分。应用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常用经济理论体系,因此,产业经济学也多应用于实际产业经济问题分析,探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关系、产业结构变化规律、产业组织结构等内容。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理论;流派;发展

引言

作为一支典型的应用经济学科,产业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最核心的课程。经济学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其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之内相互作用的相关规律。实现产业之间的联动规律和企业之间的发展规律等等。从表面上来看,产业经济学的重点就是“产业”,因此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作为研究的重点和基础,而且自从产业经济学出现以来,该学说逐渐走向成熟,对于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产业经济学理论

产业经济学又称产业组织学或产业组织理论,是从应用经济学中发展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最初产业经济学并不被认为是独立经济学科。二十世纪七十年后,经过不断的发展产业经济学才得到公认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起源较早,可追溯到马歇尔经济学,甚至亚当斯密经济学阶段。许多学者认为产业经济学源于美国,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一九三零年到一九七零年,在这个阶段对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代表作是貝恩在一九五九年出版的《产业组织论》,这本著作是最早一本系统的对产业经济学进行论述的文章。《产业组织论》标志着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该书出版后一直被作为西方经济学教材使用。一九七零年,产业经济学发展进入第二阶段,该阶段主要研究开始围绕《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论文选》,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初步成熟,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较大发展。

2产业经济学理论流派

2.1哈佛学派

在产业经济学理论当中最重要的学派就是哈佛学派,哈佛学派的出现极大程度地促进产业经济学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哈佛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贝恩和梅森,哈佛学派建立了较为系统完整地SCP理论范式,并逐步推进产业经济学学科走向独立,学者的研究进入系统化的研究阶段。贝恩编写的《产业组织论》标志着产业经济学的雏形基本形成,在之后的20年时间里面影响了一大批的学者,成为国外许多著名大学和研究生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说对一代学者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哈弗学派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海夫里鲍尔和斯托金编写的《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论文集》当中。在产业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还有部分哈佛学派的学者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现代经济学中的销售契约和广告推销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产业经济学的发展。

2.2芝加哥学派

20世纪60年代芝加哥的经济学家对SCP理论范式提出了争议,由此SCP理论范式走向了下坡路。芝加哥学派逐渐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流学派,芝加哥学派与哈佛学派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二者的侧重点存在差异,芝加哥学派更加注重经济市场结构和产业竞争之间的关系。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他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标志产业经济学正式进入成熟阶段,因为施蒂格勒对于产业经济的开创性研究,在1982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芝加哥学派集成和发展了芝加哥大学的经济自由思想以及达尔文主义,该学派认为市场竞争是发挥力量的过程,是检验企业是否具备生存能力的过程。同时,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依靠古典经济学理论,其认为自由竞争理论依然存在作用。在芝加哥学派发展过程中,法学家和经济学家共同合作,对于价格理论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法学经济学的出现。芝加哥学派对于产业经济学的另外一个贡献就是开创了规制经济学。芝加哥学派在批判哈佛学派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可竞争市场理论”,该理论第一次出现是在帕恩查和韦礼格等共同出版的《可竞争市场与产业机构理论》中提出来的,该理论一经出现就引起巨大轰动,并对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可竞争性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2.3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出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该学派引入了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所以在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理论基础、分析手段等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突破。该学派的诞生,大大推动了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使产业经济学走向了成熟。该阶段的代表作是泰勒尔在一九八八年出版的《产业组织理论》,该书的出版立即引起了轰动,成为大学最具权威性的产业经济学教科书。该学派在研究中不仅继承了芝加哥学派成果,更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新的进展,成为了二十世纪最为主要的产业经济学理论流派。

3产业经济学理论在我国的发展

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因此,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缺乏对经济学研究,几乎在整个八十年代,可以说我国产业结构理研究都处于引进与研究范式探索阶段,并且在这个阶段研究中由于受到传统范式影响较深,所以课堂过程停留在老模式、老思路当中。直到九十年代国内部分学者开始尝试运用西方产业经济学范式对国内的产业组织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些大学也开始设立产业经济学课程,这着标志着我国产业经济学开始真正发展起来、一九九零年产业经济学学科设置上初步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国内产业经济学理论代表作出版了《产业经济学导论》,该书是国内第一本产业经济学著作,研究范围与西方理论学说研究更加宽泛,在国内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该书的出现掀起了产业经济学研究热潮,随后不久国内陆续开始出现关于产业经济著作及翻译著作。在九十年代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的深入,为产业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更多有利条件,使得国内产业经济学研究达到了另一个高度。

结语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市场经济转型已初步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经济学研究也发展了巨大变化,产业经济学在我国发展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从研究方法到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都与西方有着较大差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于我国产业转型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广奇.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构建.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

[2]J.施蒂格勒.潘振民译.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

[3](法)J.泰勒尔著.张维迎校译.产业组织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产业经济学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韩 正 周道炯 王茂林 龙永枢 罗海藩 万良适

高尚全 黎子流 乌 杰 柯茂盛 孟立正 辛树森

苏文川 熊建平 江绵康 李京文 王振中 钱达仁

等出席开幕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顾秀莲为中国城市

经济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题词

周道炯会长致开幕词 韩正市长致欢迎词

王茂林第一副会长作主旨报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刊讯 记者李翔报道: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与上海市城市经济学会主办的“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中国城市持续、协调、科学发展高层论坛”2006年9月8日上午在上海隆重召开。韩正、周道炯、王茂林、龙永枢、罗海藩、万良适、高尚全、黎子流、乌杰、柯茂盛、孟立正、辛树森、苏文川、熊建平、江绵康、李京文、王振中、钱达仁在主席台就座。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各省市城市经济学会代表、学会理事、企业领导、专家学者及来宾共二百三十余人参加会议。杨重光、林凌、梅俊林、宁黎明、吴建行、张巨功、朱铁臻等领导同志和专家也参加了开幕式活动。庆典开幕式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龙永枢主持。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周道炯致开幕词。周道炯会长说,在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这一历史的重要时刻,共同探讨研究城市持续、协调、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和谐,是非常适时的,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国城市的发展战略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城市的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国家的经济繁荣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

(全文另发)

上海市人民政府韩正市长在欢迎词中首先对庆典活动在上海举行表示了衷心的祝贺,对学会二十年来在探索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理论,积极推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促进中国城市合作,提高中国城市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做出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和贡献表示了肯定。韩正市长说,这二十年是上海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上海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特大型城市发展之路。展望未来,上海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上海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自主创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社会和谐发展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和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全文另发)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二十周年庆典之际,学会收到国家领导人、各地政府、各界领导和友好单位为大会发来的题词与贺信,大会主持人龙永枢副会长宣读了部分题词与贺词,他们分别是: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名誉会长李铁映的题词:“走中国城市化道路”。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名誉顾问顾秀莲的题词:“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推进城市经济发展”。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储波的贺信:“祝贺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成立20周年!城市是人类发展的载体,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越办越好,为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做出新的贡献。”

另外向大会发来贺信的还有:丽江市人民政府、衡水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生产力学会、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海尔集团等。

中国建设银行辛树森副行长在致辞中向本次庆典和论坛的举办表达了良好的祝愿。她说,中国建设银行一向以支持国家基本建设为特色,坚持把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现代生活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和服务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今后,建设银行将进一步加强与学会以及社会各界的密切合作,积极探索新的机制、模式与途径来支持学会的发展,共同为快速科学地推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作出新的贡献,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不懈努力。

(全文另发)

为了迎接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成立20周年庆典,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开展了“实践科学发展观优秀论文”征集评奖活动,2006 中国“城市发展”摄影大赛和城市经济“优秀学术著作”评选活动。学会副会长王振中向大会宣读了“实践科学发展观优秀论文”、“城市发展摄影大赛”和“优秀学术著作”奖项及获奖名单。

万良适副会长主持了缅怀汪道涵会长的纪念座谈会。

在播放汪道涵老会长纪念录像结束之后,上海市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江绵康说,在诸多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课题中,汪老特别强调城市经济的重要性,他指出,城市的持续发展,城市经济是最重要的问题。他在专心研究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发现和培养研究人才,并与一些高层领导和著名专家经常切磋联系,促成了1986年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的诞生。他利用中国城市经济学会这个大平台,邀请众多的专家学者共商城市建设的大事、国事,研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前瞻性课题,从此掀开了我国城市经济研究的崭新一页。今天的庆典,正是对学会20年成就的一个全面总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国城市经济学会能有今天的发展进步,汪老的学术风范和人格魅力功不可没!

(全文另发)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副会长王茂林作了大会主旨报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王茂林副会长非常感慨的说,“20年前,为了适应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在王任重、汪道涵、马洪等一批德高望重的领导同志呼吁倡导下,在全国一些重要城市领导人的积极参与下,在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支持帮助下,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于1986年5月在上海宣告成立。今天,我们重聚上海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正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美丽城市,隆重纪念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建会20周年,是一件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事。”

王茂林进一步围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谈了以下几点意见:一、在城市发展方面,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研究提出一整套科学的中国城市发展战略体系,对中国的城市发展进行科学的战略指导;二、在城市化发展方面,必须适应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和世界城市变化的新趋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三、在城市发展政策方面,必须对城市发展的主要政策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中国市制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四、在城市经济发展方面,必须着力调整城市产业结构,继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创新带动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搞好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合作;五、在城市建设方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为先的指导理念,突出和保持城市的特色,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六、在城市管理和城市社会建设方面,必须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善治”型的和谐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提高城市的和谐幸福程度。

王茂林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我们将团结全国的研究工作者、城市领导者和城市管理者以及各种研究团体,团结所有关心中国城市发展的志士仁人,努力探索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理论,就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重点问题进行研究,拿出研究成果,为城市发展和城市领导决策服务,为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服务,为实现中国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全文另发)

罗海藩副会长和黎子流副会长分别主持了“中国城市持续、协调、科学发展高层论坛”。

高尚全副会长在《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改革》的演讲中指出,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与过去相比,改革的环境有了很大的不同:我国改革初期采取的是先易后难、自上而下的方式,浅层次的、容易改的改革任务基本上已经完成,目前改革进入更深层次的攻坚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型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等,都是下一步改革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改革依然任重道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加快推进改革。他特别强调说,为了确保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确保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必须加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因此,加强改革的科学决策和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是改革开放顺利实施的保证。要防止某些权力主体或垄断利益集团假“改革”之名行“牟利”之实,直接对“困难群体”进行剥夺;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领域,要防止权力“寻租”的现象。对于在实践中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改革开放措施,要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这是对改革成功经验的肯定和巩固,也是少走弯路,降低改革成本的必要措施。

中国工程院院士、学会副会长李京文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趋势与城市群的建设及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的专题报告。他在发言中谈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是21世纪中国城市群科学发展的领导力量。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实力最强大,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地区,是引领中国经济前进的巨大引擎。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产业,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其特殊的优越性,其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全国新型工业化的引擎,成为中国其他城市群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导力量。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城市群,作为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空间依托,这是实现中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是贯彻区域统筹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克服和解决未来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主要举措。

站在城市管理实践第一线的城市领导,就中国城市持续、协调、科学发展的具体模式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太原市市长张兵生说,城市绿色转型,不仅仅是指传统工业化进程中资源型经济向加工型经济的转型,而是指传统工业经济向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即绿色经济的整体转型,也就是从自然资源依赖型经济向各类要素资源综合开发型经济转变、从传统工业经济向新型绿色经济转变、从传统城市化向绿色城市化转变。在题目为“创新发展模式,推进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演讲中,张兵生市长结合太原的实际,介绍了一些经验:第一个问题,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亟需整体推进;第二个问题,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要以发展绿色经济为基本途径,以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为战略突破口;第三个问题,加快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绿色治理的主导作用,积极构建强有力的新型推进机制。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丁健在《城市发展的创新之路》的演讲中,围绕城市有限经营的创新要点,明确突出了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思想。城市有限经营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它是通过把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和人工生成资本及其相关的延伸资本逐步推向市场,进行集聚布局、结构重组和价值运营,由市场来调节资源的供需,从而实现城市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现代政府应该是“有限政府”,其主要职能是实行公共行政,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创造公共产品,因此在城市有限经营中,政府必须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即至少应该将经营性资产和部分准经营性资产推向市场,让市场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而市场无法实现资源配置的领域正是政府展现其资源配置能力的空间。城市有限经营是追求社会、经济、生态综合利益的最大化。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政府不仅要增加公共物品的供给,满足社会需求;并且通过制度来约束私人主体的经营行为,削弱其在经营中产生的负面影响,保证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平衡与社会的稳定。

此外,上海市建设交通委主任熊建平的《上海对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考虑》、学会名誉副会长林凌的《中国城市的协调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叶裕民的《成都城乡一体化与构建和谐社会》、海尔集团副总裁周云杰的《品牌,中国城市发展的名片》等发言也在论坛引起强烈反响。

龙永枢副会长作了庆典和论坛总结发言。龙永枢副会长说,我们这次盛会,在全体到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双丰收。第一个成果,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了学会创始人汪道涵会长光辉的一生,回顾了汪老对发展城市经济理论,推动城市经济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为学会今后继往开来,开拓前进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在这次缅怀活动中,特别是江绵康副会长的讲话,生动细微,系统地描述了汪老一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做人做事的楷模,感人至深。这个精神成果,永远鼓舞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同仁更加奋发努力,为繁荣社会主义城市经济理论而奋斗。第二个成果,就是我们深入研讨了中国城市如何实现持续、协调、科学发展这一新的目标,大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会上,尤其是听取了韩正市长的讲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国城市历史性转变的宝贵经验,使我们更加直观的体会到今后城市发展的前景。这些发言令人振奋,也发人深思,正如很多发言所指出,今后学会的任务更加艰巨,要研究的课题很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将继续面对新形势下中国城市经济的新的挑战,展开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城市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业经济学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2、产业融合发展下苏南乡村空间转型研究

3、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和影响因素研究

4、产业融合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实例研究

5、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调查与思考

6、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

7、产业融合角度下的河北省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研究

8、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产业融合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9、即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究

10、大化少数民族旅游扶贫与农业的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11、扬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12、产业融合背景下川北地区传统村落保护研究

13、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14、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安徽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度研究

15、济宁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16、产业融合视角下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①

17、新常态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分析

18、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特点促进农村电商产业融合

19、大运河文化带文化产业发展的省际比较与提升路径

20、天津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1、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

22、产业融合: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点

23、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政府对策分析

24、关于内蒙古扶贫济困长效机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考

25、宁乡市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初探

26、农村产业融合、绿色城镇化与城乡均衡发展的协同效应

27、对潜山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建议

28、河南省内乡县农村产业融合现状研究

29、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探析

30、基于“旅游+”的江门市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31、基于“互联网+”探析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新模式

32、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7年)

33、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34、《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35、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探析

36、湘潭市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37、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3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析:基于三产融合的视角

39、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研究述评

40、全域旅游背景下贾汪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41、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三产融合模式创新与应用研究

42、新型城镇化建设下的旅游产业融合

43、产业融合背景下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研究①

44、河北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45、文旅产业政策的重点场域与未来趋势

46、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四链重构”

47、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48、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兴模式探索

49、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产业经济学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 要] “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多,地方工科院校经管类研究生的经济学基础参差不齐,如何解决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一直是困扰“经济学”课程教学的两个难题。研究型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经济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课堂教学组织和课程考核中的具体应用,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例,总结了“经济学”课程应用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模式;经济学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经管类研究生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20200101)

[作者简介] 巩 芳(1972—),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农业经济管理博士,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马 军(1971—),女(滿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农业经济管理博士,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公共政策研究。

“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通常被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内容,教学内容多但学时少的矛盾在很多学校都存在,研究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和科研活动,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学者将研究型教学模式运用到研究生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经济管理类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更为广泛。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研究型教学模式主要应用到研究生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两个方面。专业建设方面,如张敏(2011)金融学专业[1]、傅忠宁(2012)物流管理专业[2]、韩彤雨(2020)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等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3];课程建设方面,如吴雄周(2011)区域经济学[4]、郑海涛(2012)微观经济分析[5]、韩苗(2013)经济预测与决策[6]、刘那日苏(2014)区域经济学[7]、邹建国(2016)区域经济学[8]、李春华(2017)西方经济学[9]、刘海燕(2018)公共政策分析[ 10 ]、吴春贤(2018)投资学[ 11 ]、姚秀丽(2019)消费者行为学[ 12 ]、刘静超(2019)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13 ]。这些研究为我们在地方工科院校“经济学”课程中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地方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研究生与其他高校经济管理类研究生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将以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例加以说明:一是本科专业与研究生所学专业差距较大,以2019级产业经济学专业为例,本科非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生占比27.3%,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占比45%;二是学生本科毕业院校参差不齐,有的是“211院校”,有的是独立学院;三是初试课程五花八门,由于调剂的学生占比较大,所以初试课程有“管理学”“宏微观经济学”,还有少量的其他课程,这就导致学生的“经济学”基础高低不一。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通过创设科学研究的情境,激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包括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评价方式的确定。

一、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中的具体体现

内蒙古工业大学经管类研究生入学时的经济学基础和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经管学院学术型研究生包括工商管理、产业经济、金融学和公共管理四个专业,其中,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偏弱。另外,经管学院研究生的特点是本科专业的多样化,有理学、工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跨专业入学的学生没有系统学习经济学的知识,所以经济学基础薄弱。以2019级为例,金融学专业20%的学生的本科专业是工学专业,产业经济学专业18.2%的学生的本科专业是工学专业、9.1%的学生的本科专业是文学专业。这就需要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适应学生的特点。

研究型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大力加强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我们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塑,包括课程理论教学、文献述评、成果展示三个主要教学模块。研究型教学模式在这三个模块中的具体体现如下。

(一)理论教学模块化

“经济学”课程分为微观和宏观两大模块,微观部分由市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博弈论等模块组成;宏观部分由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模块组成。按照模块学习经济学的核心概念、理论和常用分析方法,不同模块由不同教师讲授。“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非常多,但只有48学时,微观和宏观各24学时,课时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增加课外学时,课内外学时比大约为1∶4。模块化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有限学时使学生系统掌握各模块的基本理论及各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文献综述专题化

文献综述实行专题化的模式可以将科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融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事课题研究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撰写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奠定基础。文献综述既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了解某一理论研究进展的主要途径。课程组的教师在理论教学结束时将各理论模块分为若干个研究专题,同时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一组学生选择一个专题进行文献梳理,要求学生认真研读,对论文进行分析和评论,并做20分钟的现场汇报,这一环节主要训练学生理性分析的能力。通过文献梳理和现场汇报使学生既对某一专题进行系统且深入的研究,又通过各组学生的汇报初步了解其他专题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和现场汇报环节的主要教学目的如下:一是通过文献梳理全面了解经济学某一专题的研究前沿;二是初步了解该专题涉及的理论与分析方法的应用领域;三是基本了解学术论文的研究范式。

(三)成果展示多元化

“经济学”课程考核实行“考试+成果展示”,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基本理论、概念的掌握情况,并通过试卷分析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模块基本理论和概念掌握程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理论教学不同模块的教学时间和讲授深度进行微调,使不同基础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经济学各模块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学习成果展示实行多元化,主要有四种:一是撰写结课小论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对某一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研究,目的是训练研究生的基本科研素养。二是进行实地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调研实践是针对某一经济主体的行为或某一市场或国家的某一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查研究,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发现现实经济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使得经济学理论不再只是书本上的理论。三是读书心得。阅读经济学经典著作,并撰写读书心得,目的是提高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四是剖析高水平学术论文,针对某一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从研究方法、数据挖掘等方面进行详细剖析,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论文的撰写能力。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经济学”课堂教学组织中的具体体现

在课堂教学组织方面,采用“授课+研讨课”的组织形式。为了保障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经济学”课程由2位教授、2位副教授组成的教学团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每学期有两位教师主讲,另外两位教师按照微观和宏观两大模块分别负责文献综述和成果展示两个部分专题的设计、组织和评价,通常确定10~20个研究专题,组织学生根据不同研究专题进行文献搜集、整理与汇报,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分类进行成果展示。实地调研的需要提交调研报告,阅读经典的需要提交读书心得,高水平学术论文剖析的需要提供剖析报告,应用研究的需要提交结课小论文。

三、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经济学”课程考核中的具体体现

“经济学”课程考核除了常规考试外,还包括两部分的考核内容:一是文献综述部分,这部分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学某一理论或分析方法应用文献的梳理,要求学生做10~20分钟的PPT汇报,考核侧重于文献梳理的全面性、文献整理的层次性和现场汇报的清晰性;二是成果展示部分,包括结课小论文、调研报告、读书心得、剖析高水平论文。

四、研究型教学模式应用于“经济学”课程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教学效果获得学生的普遍认可

“经济学”课程组为了了解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自己设计了“‘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表”,评价表共有5项内容,分别为:教师讲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程度;耐心回答问题,答疑解惑效果;教学内容充实,教学难点突出程度;教学态度端正;综合评价(讲课技巧、方法,师生互动效果及课堂组织)。评价分为A、B、C、D四个档次。为了真正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特意委托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对2018级和2019级经管学院所有学术型研究生进行了匿名教学效果评价,收到2018级56份评价表、2019级41份评价表。通过分析评价表,学生的总体评价优秀率在90%以上,但是对第2和第3项的评价偏低。分析学生的评价意见,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部分学生是跨专业,经济学底子薄弱,再加上课时少,所以感觉教师讲得较快,消化时间不够;二是由于课时少,课下需要学生自学的内容和查找资料偏多;三是案例展开细节的比较少。根据学生反馈的评价结果,这学期授课教师将有针对性地做出调整。

(二)学生提前进入导师的课题研究

我们鼓励学生尽量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进行文献综述环节的专题选择,使研究生能快速融入导师的课题研究中,调研报告或小论文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导师的课题是草原碳汇共享机制方面的内容,导师所带研究生的文献综述和小论文的选题是“内蒙古草原碳汇供求问题分析”。这样选定的题目既与导师的研究课题一致,又为畢业论文打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三)系统训练了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功

如何将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方法与导师的研究课题相结合进行选题,确定选题后如何进行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如何构建自己的研究框架?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的“经济学”课程中的“文献综述+成果展示”两个教学环节系统训练了研究生选题、查找文献、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研究生文献搜集整理等开展科学研究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导师、“经济学”课程组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对选题、文献梳理、小论文展开研讨和汇报,训练了研究生科学研究的基本功。

(四)提高了学生的学术道德和修养

我们对学生撰写的调研报告、读书心得和结课小论文严格进行格式审查和抄袭率检测。因为“经济学”是所有经济类和管理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基础课,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强调学术研究的规范性,要求学生提交的研究成果,不论是调研报告,还是结课小论文都要遵循相应的格式规范。同时,特别强调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对所提交的调研报告、读书心得和结课小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测。学术规范性和重复率检测是课程考核的重要方面。以2020级为例,87%的学生的抄袭率在30%以下(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要求重复率为30%以下)。

总之,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有利于解决学生基础不一、课时少的问题,有利于研究生快速进入导师的研究课题,能切实提高研究生科学研究的基本功,培养了学生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参考文献

[1]张敏.金融学专业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6):101-102.

[2]傅忠宁,朱昌锋,张静芳.物流管理专业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2(12):451-453.

[3]韩彤雨,何建佳.新工科背景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教学研究[J].物流科技,2020(3):175-177.

[4]吴雄周.区域经济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2):118-120.

[5]郑海涛,田琼,梅英,等.微观经济分析课中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6):88-89.

[6]韩苗,周圣武,张艳,等.经济预测与决策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2013(10):193-194.

[7]刘那日苏.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区域经济学教学改革[J].甘肃科技纵横,2014(11):87-89.

[8]邹建国.地方本科院校“区域经济学”研究型教学模式与策略[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4):146-149.

[9]李春华.我国西方经济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J].现代商贸工业,2017(11):173-174.

[10]刘海燕,赵会.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公共政策分析”课程为例[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8(2):51-56.

[11]吴春贤.研究型教学模式在投资学中的构建路径[J].企业与教育,2018(2):92-93.

[12]姚秀丽.《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9):166-169.

[13]刘静超.探究式学习在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时空,2019(2):173-174.

上一篇:高中历史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小学科学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