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职业化建设范文

2023-10-06

队伍职业化建设范文第1篇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使高职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然而, 由于高职教育起步晚, 未获得足够重视和解决, 国家和社会投入少, 办学基础比较薄弱, 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还存在种种问题。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就是之一。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是我国高等院校一项重要的任务, 也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就必须重视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2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

2.1 兼职为主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剧增, 客观上要求增加辅导员人数, 但由于多方面制约, 学校编制并没有得到相应增加。在编制有限情况下, 有限的编制被用来引进专任教师, 辅导员工作最后也只能通过兼职来完成, 这样现象有人形象称之为“双肩挑”。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院校师资不足的困难, 降低了办学成本, 但同时也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量。

2.2 非专业化

所谓专业化指从事某职业的人员, 应接受过本职业所需知识的教育和技能训练, 进而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并不断提高的过程。但现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大部分是由教师兼职, 既没有系统的教育、心理等理论知识, 也没有承担辅导员的实践工作经验做好辅导员工作比受过专业训练人员要困难得多。很多新任辅导员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 辅导员工作不够理想。

2.3 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 缺乏稳定性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不同,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约束力、学习自主能力等相对较差,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管理任务繁重, 常常是工作费时耗力不讨好, 导致大家对辅导员工作缺乏积极性, 辅导员主要是由新教师兼任, 或因评职称需要, 由部分老教师兼任, 而且任期较短。辅导员队伍缺乏稳定性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一大难题。

2.4 工作职责不明确, 事务管理工作过多

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似乎辅导员是“全能岗”, 几乎学校所有部门如:学生处、财务处、教务处、保卫处、后勤服务中心等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工作。从学生入学注册到毕业离校整个在校阶段, 只要跟学生有关的事情辅导员都必须负责。辅导员成了学生的“高级保姆”、各部门的“勤杂工”。

3 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2005年,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 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 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高职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跟上时代要求, 满足社会需要, 积极推动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道路。

3.1 走专职为主、兼职为辅路子

高职院校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 基础薄弱, 师资紧缺, 一下子完全实现辅导员专职化有一定困难, 现阶段宜走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路子。适当引进一批“具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 接受过正规、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专职辅导员;对现任专职教师, 选拔政治可靠、知识广、素质高并热心做辅导员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对于兼职辅导员, 适当减轻教学工作量, 由于高职学院校学生管理难度较大, 辅导员与学生比例配备也以不低于1150较合适。

3.2 以培训为载体, 优化辅导员素质结构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现状, 必须建立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的辅导员培训体系。

(1) 加强辅导员培训, 做到先培训后上岗, 坚持岗前培训与日常培训相结合, 有步骤选送辅导员参加与本职工作有密切联系的学习培训。

(2) 建立辅导员工作例会和交流制度定期举办辅导员工作例会, 通过交流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充分发挥老辅导员对新辅导员的“传、帮、带”作用。

(3) 开展“学历培训”, 鼓励辅导员攻读心理学、高等教育学等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提升学位层次和理论水平。

(4) 开展科学理论研究。针对大学生思想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 积极研究与之适应的工作理论、机制、方法,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3.3 建全辅导员工作政策法规,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缺乏稳定性主要是因为辅导员事务繁重, 责任重大且待遇低, 评优选先、职务职称晋升困难等。为了优化辅导员队伍,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各部门必须积极参与辅导员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条例, 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 对辅导员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辅导员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辅导员工作比本科院校更具挑战性。高职院校辅导员要练好“内功”, 发扬大爱精神, 言传身教, 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 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提高政治觉悟, 成为新形势下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和可靠接班人。

摘要:随着大众教育推广, 近十几年高职教育取得较快发展, 但学生的程度也参差不齐, 增加了学生管理难度, 这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各种需求, 高职院校自身还存在很多问题, 辅导员队伍建设就是其中之一。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使其满足时代要求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鉴于我校目前辅导员建设现状, 也综合反映了目前大多高职院校辅导员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建设,职业化,专业化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

[3] 李向成.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07 (12) .

[4] 冯进.从学生事务管理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J].党史文苑, 2009, 1 (下) .

队伍职业化建设范文第2篇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期, 我们倡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倡导对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培育。高校辅导员是连接学校与学生的重要纽带, 他们在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做好高等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 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对高等教育整体向前推进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和学习模式上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区别较大, 所以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具有特殊性。

2 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职责的特殊性

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己任, 从某种意义来说, 高等职业院校就是以就业教育为目标, 所以它的教育理念更加突出实用性和技能性。在高等职业教育中, 实践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书本上, 更多的应当是到实践中去。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的这些特殊性赋予了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更多的工作内容和更高的工作标准, 即要在思想与生活上对学生予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还要在工作规划, 实践提高等环节对学生予以引导。同时, 高职院校生源相对普通高等院校差距不小, 学生入学分数普遍较低, 素质差异也较大。高职院校学生在行为特点, 学习态度, 就业意愿等很多方面与普通院校学生明显不同。这就要求我们的辅导员要更加细致的留意学生的日常举止, 更加紧密的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 更加有效的防范他们的问题苗头。

3 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能力素养的要求

辅导员的能力素养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是关系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们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思想素质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行为等的领路人, 因此, 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扎实的理论知识。他们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他们热爱自己的职业, 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乐于奉献, 甘于辛劳。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存在于思想政治领域。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高职院校辅导员整体收入水平不高, 外界各种诱惑不断渗入校园, 不少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防线松懈, 职业意识动摇, 奉献意识退化。

3.2 知识能力素养

高职院校辅导员需要丰富的知识能力素养。高职院校学生不仅在理论知识上, 而且在实践知识上都有着强烈的诉求。作为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辅导员, 理所应当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 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当加强学习, 着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水平及人文知识, 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要有先于学生学习的思想和能力, 善于接受新事物, 迎接新挑战, 善于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

4 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队伍建设思路

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应从职业素养, 职业技能, 职业规范三个方面进行强化。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主要是指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方面, 理论素养主要包括基本的概念性认知、丰富的人文和科学知识、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等。职业技能主要是指高职院校辅导员履行职能方面的能力, 比如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能力、学业指导能力、心理健康干预能力、就业指导能力、科研辅助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学生管理能力、决策能力、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及教学设备能力等。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规范主要是从职业化思想, 职业化语言, 职业化动作等方面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行为举止等进行约束和规范。职业规范是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的重要方面。在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队伍建设中, 职业素养, 职业技能, 职业规范三个方面相辅相成, 互为促进。

推进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队伍建设的过程就是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素养, 职业技能, 职业规范养成的过程。首先, 高职院校辅导员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有很高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态度保障, 也是工作不断深入的内在驱动。其次, 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性质, 要主动培育自己的敬业意识, 风险意识, 让自己对所从事的事业持久保持着热忱和敬仰。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善于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 善于了解教育发展动态, 并以此来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

作为学校层面来讲, 要充分认清加强辅导员职业化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要把强化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持久性、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来看待, 要从全局抓、从细节抓,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将国家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各种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在生活上关心辅导员的日常苦难, 在工作上关心他们的长期性发展, 让高职院校辅导员真正感受到归属感, 从而成长为高职院校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学生工作一线, 对学生影响巨大。目前,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整体能力不高、素养参差不齐、职责定位不清晰等问题较为突出。如何建设一支职业化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对高职院校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

参考文献

[1] 花蓉,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科教导刊, 2017 (10) .

[2] 王金厢,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思考[J].现代教育, 2015 (1) .

队伍职业化建设范文第3篇

摘要:项目化管理是一种围绕着教学项目所实施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项目化管理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具备一定的类似性,与辅导员的教学任务有较高的相似性,同样需要围绕着教学项目进行针对性教育和培养。对此,为了更好的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本文详细分析项目化管理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项目化管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引言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提升,在校的人数飞速增长,同时辅导员队伍也在不断增大,辅导员对自我发展、自我优化、自我改变的要求更高。这也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创造了全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根据项目化管理强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质量显得格外重要。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项目化管理

项目化管理是当前管理行业的一种全新方式和管理理论,主要是指借助项目为对象的系统性管理方式,借助一个暂时性的项目管理小组或专业的组织团队对某一个项目实行更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控制、实施和指导,并在开展项目的整个时间段内实行最为有效的管理和综合性的协调优化控制,最终实现项目开展的最终目的。项目化管理在企业当中有着较高的实践作用,这是没有争议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在项目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主要是借助教师与相关教育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构建一个教育研究团队,然后实行一整套计划、管理的整体性项目,将一个庞大、复杂的项目划分为多个简单、直接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管理的基本模式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合理有效的配置项目的资源,落实项目的目标责任,构建监督与考评体系,从而形成“项目、品牌、事业”的良性循环性发展体系,从而教育和培养出具备较高的专业化、职业化与专家化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在建设辅导员队伍的过程中,首先应当遵循项目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例如项目的开展方向、项目的考核标准等必须符合高校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并借助项目化管理理念为主导,从而以项目为实施策略,合理应用校内外的各方面资源,展现辅导员自我提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创新的目的,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的质量、效率与实效性,努力构建一支政治性强、业务水平高、纪律严谨、作风正派的高质量、高水平辅导员队伍,从而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辅导员队伍项目化管理的重要因素

(一)明确责权的界定与分配

责权不容易界定必然会引发管理层面的混乱。在项目建设开始之前,需要项目化管理办公室同项目的负责人一同对整个项目的要求、风险、收益以及实施状况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与审核,并详细划分每一个参与者的职责与权力,初步梳理项目开展的流程与重点,并借助明文形式的规章制度来明确这些因素,杜绝在发生问题之后相互推诿的现象,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序性。除此之外,在责权分配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分配的原则和顺序,尽可能将复杂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项目,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调配与管理。

(二)多方面因素保障项目化管理得以实施

项目化管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管理方式或管理行为,也需要相关的其他体系进行支持与配合。在开展过程中,想要保障项目化管理实现较高的管理效果,务必从技术层面、文化层面以及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系进行配合和支持。想要确保项目化管理得到良好的支持,就必须从文化方面、技术方面和组织结构方面有相应的体系进行支持,并借助多方面的支持来完善辅导员队伍的项目化管理组织结构与知识技术体系,从而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与内外部项目管理环境,促使辅导员能够更好的开展项目的建设与实施。

(三)完善奖励体系

项目化管理虽然一定程度的简化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难度,减轻了相关工作者的工作任务,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奖励体系,只有相应的考核、监控体系,必然会导致整体动机与效率不足。对此,便可以借助奖励体系来强化工作的动力与工作的效率。依据我国响应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标准与规范,需要将辅导员参与项目化管理工作纳入到辅导员的考核标准当中,并以考核的最终结果当做是辅导员奖惩、职务提升、晋升等多个项目的主要依据,并将最终成绩较为突出的辅导员作为代表进行校内表彰,从而形成一种方向标作用,激励其他辅导员更加积极的投入到项目化管理队伍建设当中。

三、辅导员队伍建设项目化管理的实施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项目化管理的组织结构

辅导员、院系和高校是项目化管理高校辅导员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与结构,同时每一个结构之间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职责与要务。就学校方面而言,必须执行相应的领导、指导与决策等方面的工作,在实际上,就是由学校的实现学生的工作部门安排、辅导员队伍的使人管理方方面的规划与调整等工作,并构建项目化管理办公队伍,并提供相应的办公场所与办公便利,承担管理、考核、组织、监督等多方面的职能。各个院系同样也是辅导员项目化管理的直接管理者与参与者,其既需要承担与学校类似的管理职能,也需要参与到项目化管理队伍建设当中,实现执行方面的职能。最后,各辅导员则是项目化管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具体执行者与实施者。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项目化管理的具体实施

项目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流程主要是为五个流程,分别为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控制与项目收尾。这五个程序每一个程序之间都有较高的衔接性,同时也需要学校多方面管理体系的支持。学校项目办公室需要做好整个项目的宣传教育与动员工作,并在教育与动员的同时构建项目的项目评审、检查指导、审核验收等工作,每一个环节的项目都必须做好相应的职能。

1.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的前提在于管理层的重视与动员工作的质量。每一个学期初或学年刚开始,高校可以按照本年度的发挥在那策略、教育计划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开展相应的项目启动计划,安排相关办公室开展相应的动员工作,并项目的计划工作,根据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设计并实施项目化管理实施方案。有计划性、针对性的出台相应的项目指南,并制定相应的方案与细则,明确相关评价标准与要求,面向各个院系与辅导员开展项目启动动员工作,鼓励各个院系、辅导员根据申报项目的方式参与辅导员项目化管理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当中,在项目管理与研究的过程中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并形成指导工作的方式与理念。

2.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主要在于强化项目特色,明确课题选择。各个院系与辅导员需要按照学校所发布的项目指南,并结合自身的教育工作经验与实际能力,以某一个项目实行可行性分析、计划设计与项目申报工作,并在项目计划过程中突出项目的特色与可能性成果。

3.项目执行

项目执行主要在于强化审核与做好落实工作。辅导员队伍建设项目化管理办公室需要按照各院系与辅导员所上报的项目计划,实行严格的审核与评选工作,并选择出符合独立院校自身能力与要求的研究项目,并上报学校,在批准之后,授权相应的辅导员、院系和相关部门开展相应项目的研究与实施,并要求各院系与辅导员做好相应的支持工作与项目执行工作。

4.项目控制

项目控制主要在于强化监督工作与合理分配利用资源。辅导员队伍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对项目进行实时管理与控制,优化分配校内外的各方面资源,对项目完成的内容、时间、成本与质量实行客观性控制与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给予限期整改的要求,保障项目的开展质量与成效。

5.项目收尾

项目的首位主要是在于结题工作与考核质量强化等方面。每一个院系和辅导员都必须根据项目所计划的内容进行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按照相应的质量完成相应的任务,通过学校委托和安排校内外专家开展相应项目的质量评定与标准的评估与检测等工作,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表现突出或实施效果突出的个人或部门给予相应实质性的奖励,对于表现或成果有明显缺陷的个人或单位给予相应程度的惩罚,对于有价值的成功经验或研究成果开展全面性推广教育,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科学化打造质量与理论性建设效果,构建辅导员队伍的品牌形象建设标准,同时也间接强化独立院校的办学质量,优化招生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项目化管理能够在新时期打造更高质量的辅导员队伍,并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供全新的空间和方式技巧,在辅导员队伍中注入全新的教育力量,同时也一定程度提高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在项目化管理的新环境之下,辅导员队伍必须强化自己的认识,与时俱进,主动参与创新和发展,不断挑战新方式新理念,持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促进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冬梅.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陶宝晶.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8.

[3]秦海芬.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黄珊珊.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项目化管理应用[D].武汉工程大学,2015.

[5]姚敏,戴少刚,林忠心.以项目化管理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139-140.

[6]徐岗,刘海琴.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的有效性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3:183-185.

队伍职业化建设范文第4篇

1.1 人员数量较少

高校毕业学生数量逐年增加, 然而高校内部职业指导人员数量并未随之增长, 职业指导人员数量与毕业学生数量不协调, 根本无法保证职业指导工作的需求。据数据资料显示, 我国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与学生之间的比例约为0.55:1 000, 换言之, 即每一个职业指导人员需要负责2 000名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正因为此,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难以兼顾所有的学生, 更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深入钻研职业指导工作、提高职业指导的质量。

1.2 专业知识不足

职业指导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多, 职业指导人员想要保证自身的职业指导工作科学合理、能够在指导学生就业方面发挥作用, 职业指导人员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必须掌握大量的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知识, 还要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 能够熟练的掌握各种测评工具等, 然而就现实情况而言, 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人员很难满足上述要求。

1.3 指导技能较差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社会环境日益复杂, 职业岗位的具体情况不断变化着。想要保证职业指导人的职业指导工作科学合理, 职业指导人必须有先进的指导技能, 要能够对职业市场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 要在获得国家注册生涯指导员资格证书外具备其他多方面的专业技能, 然而上述条件也是现阶段我国高校职业指导人员所难以具备的。

2 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素质、建设优质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策略

提高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素质不仅有益于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就业率, 还有益于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 促使学生合理定位自身的未来职业发展, 因而重要性不言而喻。采取措施加强我国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是当前一件紧迫且重要的事情, 在具体落实时, 可以从如下几点出发:

2.1 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素质

首先, 高校方面需要加大对职业指导人员的教育培养力度, 要帮助职业指导人端正自身思想, 积极主动的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 职业指导人员要有意识的了解社会对职业的需求情况, 进而能够在落实职业指导时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就业指导方向。再次, 职业指导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钻研自身的业务, 积极吸纳国际领域优质的职业指导理念, 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指导质量, 创新自身的职业指导办法。最后, 职业指导人员应不断的强化自身的职业素质, 要有意识的加大与其他职业指导人员之间的联系力度, 要善用团队协作力量, 从整体角度出发, 拔高高校职业指导水平。

2.2 健全职业指导人管理机制

首先, 建立完善的职业指导人培训机制, 为职业指导人提高自身素质创造良好条件;其次, 健全职业指导人员的监督评价机制, 规定职业指导人员的各项行为, 并强调职业指导人的奖惩措施, 鼓励职业指导人员优化自身、提高自身素质。最后, 积极开展职业指导人员专业化发展扶持制度, 确保社会各界能够重视职业指导人, 能够为职业指导人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3 积极利用社会力量, 增加职业指导人员数量

高校方面应该积极与社会方面的职业指导人员联系, 制定相应的借调、帮扶计划, 让社会方面的职业指导人成为高校落实职业指导工作的后备力量, 提高职业指导人员与学生数量的比例, 以满足高校学生对职业指导的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职业指导人员专业化发展是职业指导人发展的“大势所趋”, 职业指导人员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积极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确保自身素质能够契合职业指导工作落实的需要。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 我国的职业指导人员素质还存在一定问题, 但是相信通过相关者们的不懈努力, 问题一定能够被妥善解决, 我国的职业指导人员一定能够在职业指导工作落实方面发挥出自身的巨大作用。

摘要:职业指导是社会经济发展滋生的一种新型的就业服务形式。优质的职业指导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还必须要具备高质量完成职业指导的技能。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人员素质不佳, 因而必须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

关键词:职业指导,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敬.高校辅导员作为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探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 26 (01) :173-176.

队伍职业化建设范文第5篇

1 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 是指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农业经营管理能力, 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 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 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几个特征》中指出:“与传统农民、兼业农民不同, 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一是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 他们充分地进入市场, 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 一般具有较大的经营规模和较高的收入水平;二是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 而且后继有人;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 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还要求其行为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

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划分为3大类:一是生产经营大户, 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等;二是农村发展带头人, 如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产业化企业领办人等;三是技能服务人才, 如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沼气工、水利员、信息员和园艺工等。

近年来, 渭南市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先后组织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培训班。例如, 由政府财政补贴的“阳光工程”培训班、被征地农民实用技能培训班、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训实训班、渭南技工学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等。这些不同的培训班次有的由政府牵头组织, 有的由合作经济组织承办, 还有的是其他组织承办的。这些培训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农民的技能和素质, 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的。然而, 瑕不掩瑜, 渭南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1]。具体有以下几点。

2 渭南市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加强职业农民培育;省委、省政府也下发了相关配套文件, 促进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落实;渭南市委、市政府更是做了大量的工作, 各市、县、乡、镇领导干部都在积极行动, 极大地推动了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但有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思想比较保守, 认识不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只图安稳、图省事, 不愿打破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 给自己加大工作量, 更不愿意对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投入过多的人力、财力[2]。看不到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在短期内产生的农业经济效益, 更看不到它对现代农业发展所产生的强大推动力。因而, 在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缺乏主攻精神, 工作中得过且过, 应付差事, 使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成了搞形式, 走过程。

2.2 接受培训的农民文化素质过低

渭南市地处西部落后地区, 也是传统农业地区。在这里, 千百年来, 用传统的行为和方式经营农业生产, 天经地义。因此, 很多农民子女未能很好地完成初中学业, 步入农村社会, 投入农业生产, 导致了初中生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还不到50%, 高中毕业生更是寥寥无几。由于文化水平太低, 学习能力不强, 学习意识又差, 许多接受培训农民对现代农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管理摸式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尤其对理论学习毫无兴趣, 不能把“要我培训”的大好机会转变为“我要培训”的主观理念, 因而, 很难适应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这一人生的再教育学习过程, 给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加大了难度[3]。

2.3 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

在传统农业经济条件下, 由于对农民教育重视不够, 若大的农村, 几乎没有供农民接受农业知识、农业技能培训的专用场地。就是专门的农业学校和农业大学培养的农业人才, 也都毫无悬念地流入了机关、部门或者其他行业就业。即使有像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大学这样专门培育农民的教育机构, 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农民根本不可能个个都能去参加培训。在这样的条件下, 当然不可能形成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网络教育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更不可能及时跟进。在渭南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 就政府主导的培训而言, 或者是由某个部门牵头, 利用农民农闲时间或种植关键时期, 聘请相关专家现场指导, 组织部分技术骨干培训, 再由技术骨干传授给农民;或者是简单的场地租赁、聘请专家、教授课堂辅导;或者是技术人员现场操作, 农民现场观摩学习等。由此可见, 渭南市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既没有做好长期思想准备, 也没有做好长远打算, 更没有为这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做好扎实细致的基础保障工作, 还只是处在早起发展阶段。因此, 这样的农业教育基础设施根本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更不可能培育出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

2.4 资金不足是最大的瓶颈

由于渭南市的经济以农业为支撑, 工业所占比重不大, 渭南市多数人又不善经商, 如果没有政府财政支助, 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就会受到很多制约, 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大的起色。更何况要邀请专家、教授的讲课费、车辆接送运输费、食宿费;农民的培训补贴、交通补贴、食宿补贴;场地租赁更需要一定的租金, 这就形成了一个培训全过程的资金投入。由于各部门经费紧张, 经费不足问题就成了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最大障碍, 也无法保证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长期以来, 在我国, 农民这个概念是和落后、苦难、贫穷分联系在一起的, 农民是我国社会最弱势、最落伍的一部分群体, 而且这个群体的人数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今天, 要使这部分人群接受再教育, 要把他们培育成新型的职业农民, 这不仅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

摘要:目前, 渭南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刻。按照中央提出的“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要求, 渭南市委、市政府积极行动, 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 以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带头人、龙头企业负责人和农村经纪人等为重点, 以集中培训、田间操作、异地参观和技能考核为手段, 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展开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活动, 为渭南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问题分析,陕西省渭南市

参考文献

[1] 尹凝瑶.新型职业农民待毕业[J].农家书屋, 2015 (8) .

[2] 吴建设.城镇化视野下地市高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位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3) .

队伍职业化建设范文第6篇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也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是促进校园稳步发展的基石, 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做为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 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 直接关系到下一代成长、进步、成才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而加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是与构建和谐校园密切相关的重要内容。因此, 在新形势下, 建设和谐校园, 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尤其重要。

1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推动和谐校园构建的有力保障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团结协作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和谐校园做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应该具有这些特征。在推动和谐校园建设中,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关键。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的具体诠释。

依法治教。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各项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教学计划和任务, 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有序进行的前提。

爱岗敬业、热爱学生。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来面对和处理一切问题。也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在师生之间建立诚信友爱的桥梁, 便于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

严谨治学、团结协作。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积极参加各类进修和教研活动, 提高教研水平。在教研工作中, 应有团结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取长补短。

尊重家长。要求教师主动与家长联系, 形成与家长之间友好的沟通氛围, 为进一步开展学生工作奠定基础。

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 发扬奉献精神, 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下形成充满活力的教学机制, 此外, 教师还应该严于律已, 做到举止文明, 作风正派。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各项内容与和谐社会特征的联系上来看,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推动和谐校园构建的有力保障。

2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推动和谐校园构建的几点建议

2.1 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态

首都师范大学田国秀教授指出:“师的使命是教育, 而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 是对学生生命的影响”。因此, 教师保持一个良好的教育心态, 对于教师而言, 生活与享受生活、上课与享受上课、教育与享受教育完全不一样的。保持乐观、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基础。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 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培养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 增强学生对生命、对人生的关注, 进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2.2 教师的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教师应该树立示范意识, 起到表率与示范领衔的作用, 时刻用优秀教师的标准与风范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凡事要顾全大局, 从整体利益出发, 做好本职工作。

2.3 教师应该具有敬业精神、岗位职责意识

要严谨治学, 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是教师最基本的出发点,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持认真、负责、踏实的工作作风。无论环境和条件如何, 还应具有吃苦耐劳, 积极上进的精神。在从事科学研究中, 应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作风, 在进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提高自身学术素养。

2.4 爱心、责任感对于教师也很重要

爱心侧重于两个方面, 即对学生的关爱之心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只有具有这样的爱心, 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处理好教学工作的每个具体环节;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最终达到教学目标与要求。此外, 强烈的责任意识对于教师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 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对锻炼教师最终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具有铺垫的作用。

2.5 上好每一节课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的内容, 尤其要把某些相关内容归结在一起并综合分析, 充实与完善相关理论, 对每个不同的观点进行评述。另外, 要注意教案与讲稿的区别, 教案设计与培养方案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还应该注意教案的格式。讲稿应尽量详实一些, 多补充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在授课过程中, 要注重正副板书的交替使用, 注重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生动、灵活的课件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在课件演示的同时还为板书节省了时间,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该多使用多媒体课件。

2.6 教师的仪态也很重要

教师应进一步提升自身形象, 教师的仪态美不仅表现在容貌、衣着、举止、谈吐、表情上, 还表现在态度和精神面貌上, 教师的仪态美更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和示范作用。为此, 教师不仅要注重平时的衣着装扮与自我装饰, 更要注重约束自己的言行, 尽量做到得体与庄重。此外, 还应该注重自身内在的学识修养, 用渊博的学识及精妙的教育艺术所形成的独特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认可。

2.7 教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建议, 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以座谈、访问等形式及时与学生交流与沟通, 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状况以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及时引导学生的行为并尽力帮助解决困难。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环节。在生活、学习、工作中, 教师应该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 要树立强烈的拼搏意识与保持积极上进的良好心态, 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这样, 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 才能充分保证校园的真正和谐。

摘要:在推动和谐校园建设中,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关键。文章重点分析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和谐校园构建中的地位与作用, 探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对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和谐校园,教师,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 王维国.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J].探索与研究, 2005.

[2] 肖景华, 洪向华.关于和谐社会的25个理论热点[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5.

[3] 齐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N].中国青年报, 2005-03-01.

上一篇:对学生课堂评价范文下一篇:广东药学院期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