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级文化探讨论文范文

2024-03-11

农村小学班级文化探讨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班级管理较为重要,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目前部分农村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自身工作效果,也无法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因此,农村小学班主任需要改变自身管理方式,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突破目前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 班级管理困境 解决措施

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直接联系,班主任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创新工作方式,提升自身工作质量。

一、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困境分析

在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还没有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不能根据小学生发展特点等开展管理工作,难以提升自身管理工作质量,甚至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管理观念滞后。由于农村小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尚未形成,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做好引导工作。但是,目前部分班主任还没有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不能将学生作为主体,导致学生受到一定的限制。部分班主任对小学生进行硬性的管理,无法明确现代化教学管理工作目标,难以根据农村小学生发展特点等,对其进行鼓励,甚至会打击小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出现消极的学习情绪,无法提升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班级管理方式单一。由于农村的教学条件落后,一些教师在班级管理期间,还不能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方式开展管理工作,导致出现抑制性影响。同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班主任过于重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将考试作为管理目的,对小学生进行约束与管理,无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能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难以提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部分班主任不重视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学生考试能力,无法增强小学生的灵活性,也不能拓宽其思维空间,导致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提升。

第三,缺乏对于学生的关爱。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部分农村家长选择进城打工或是经商,将孩子留在农村,进而形成了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形成心理问题。部分小学班主任不能给予此类儿童一定的关爱,难以利用亲切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导致出现班级管理工作问题。

第四,缺乏与家长的沟通。农村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期间,不能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无法引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部分农村小学班主任不关注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无法在与家长沟通、交流之后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行为习惯,难以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无法发挥班级管理工作作用,甚至会影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可靠性。

二、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改革重要性

随着国家的发展,农村小学教学受到广泛重视,传统的班主任班级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要求,无法培养现代化人才。农村小学班主任在改革自身班级管理方式之后,可以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创新管理方式,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尊重每个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等能力,提升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同时,在改革班级管理方式之后,农村小学生可以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转变传统的应试学习观念,逐渐提升知识学习积极性,并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参与到各类活动中。由此可见,在农村小学班主任对自身班级管理方式进行改革较为重要,相关部门必须要予以足够重视,保证可以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优化其发展体系,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三、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困境突破方式

农村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创新工作方式,提升自身工作效率与质量,并利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发挥自身工作作用。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管理观念

班主任需要正视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尊重每位学生,并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学生谈心,全面掌握小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并对其学习状态进行分析,在给予小学生一定帮助的情况下,鼓励小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生活中。同时,班主任需要掌握班级管理工作技巧,利用语言艺术开展相关管理工作,保证可以提升自身工作质量,例如:在小学生回答问题出错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说“再想一想,你可以的”或是“再接再厉哦”,不可以对小学生进行一味的惩罚,以此提升小学生学习自信心,发挥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作用。

(二)抓住管理重点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抓住管理工作重点,保证可以根据小学生实际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等对其进行管理。例如:小学班主任在为小学生讲解规章制度之后,需要抓住重点,使小学生可以对各类制度铭记于心,在小学生了解规章制度之后,有利于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再如:班主任在讲解敬爱师长等课程的时候,可以将小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进行角色扮演,为小学生分配“家长”、“孩子”等角色,引导小学生尊敬老人,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对于此类教育项目深刻记忆。

(三)将强制与自觉结合在一起

一般情况下,人类的行为有两种:一种是强制性的行为,一种是自觉性的行为,小学班主任需要将强制管理与自觉管理联系到一起,保证可以利用规范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小学生养成自觉的习惯。简而言之,就是班主任在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对小学生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也要督促小学生相互约束与自我约束,例如:在预备铃声响起之后,如果小学生没有做好课前准备,或是探讨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教师就要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再如:小学生在操场中乱扔垃圾,教师要提醒小学生爱护公共卫生环境。除了可以使其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避免强制性管理中小学生的抵触心理。

(四)制定阶段性管理方案

对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特点也在不断变化,在每个时间段中,班主任都要利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开展相关管理工作,保证可以提升自身工作质量。例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班主任需要解决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为小学生建立团结友爱的群体,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保证可以提升班级管理工作质量。

(五)正确关爱小学生

农村小学班主任需要根据小学生实际发展情况,予以一定的关爱。对于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班主任除了要予以学习上的帮助之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帮助,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心理疏导方式缓解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班主任还要予以其他小学生一定的关爱,学会倾听小学生的心事,并對其进行开导,摒弃传统的惩罚管理方式,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

四、结语

在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必须要创新管理方式,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将强制管理与自我约束等融合在一起,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提升自身管理工作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乔芝芳.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17-18.

[2]邓景瑞,邹月心.浅论怎样做好农村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J].商,2012(4):83.

[3]汪玉南.对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4(31):186.

[4]凌群英.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艺术[J].读书文摘,2016(6):249-249.

作者简介:

卢永青(1979.6-),男,壮族,广西百色人,本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农村小学班级文化探讨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对农村小学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结合多年在一线农村小学从教经验,分析在我國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实践性不强、形式单一、参与度低等问题,探讨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家庭

1 引言

校园文化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它代表了校园精神,是校园整体环境以及文化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也是根植于校园中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的结合,对校园内学生的发展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1]。自“九五计划”以来,我国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成为我国顶层战略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之一,近年来,虽然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城乡差异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使我国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之间在各个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农村的小学教育是必须要关注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在农村教育方面的投入逐步加大,使得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但在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尚未能做到同步发展,存在一些不足。笔者结合多年在一线农村小学执教的经验,就如何加强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2 我国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性不强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关乎是否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近些年,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始大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使很多农村小学开始重视这一问题,但是,很多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都过于纸面化、形式化,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部分农村小学虽然也开展一些与校园文化相关的活动,但是这些活动还无法与校园、学生、教师很好地融合,使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活动成为与农村小学校园格格不入的舶来品,不仅没有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以及成长环境,还浪费了公共资源,所以,我国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联系农村小学校园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持续性不强。

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单一 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形式比较单一,只看重物质文化层面,忽略了人文精神层面,一味地追求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忽略内涵[2]。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通常会采取文化墙、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文化墙的设置大都是悬挂名人名言、名人画像等,但这些内容中有很多并不符合小学生成长的实际;主题班会会选在重大节日时开展,而主题班会的开展过于形式化。这些形式单一的活动无法让学生真正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除此之外,似乎也找不到其他更为丰富有内涵的有关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因此,形式单一是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中师生参与度不高 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参与其中的多为教师骨干,或者是学生班干部等,而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多处于旁观者位置。这样就使得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无法真正融入、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显然,这样的校园文化无法让全体师生认同,也难以促进形成具有共同价值观意义的校园文化。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参与度不高是我国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又一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只有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获得应有的效果。

3 改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思考

我国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分别为政府方面、社会方面、校园方面以及家庭方面。

教育行政部门需加强规划和指导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政策或者制度来规范和推进。相关部门应通过实际调研对校园文化建设制订出适应当地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形成具体方案和指导意见,将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程;要建立监管体系,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落到实处。

学校方面 在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是主体。我国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所以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学校的主体责任没有完全兑现。农村小学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首先应从本校、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好本校规划和实施方案,这一过程应最大限度引导、组织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将这一过程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过程要注重引导师生广泛深入参与,同时对学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善于发现,联系实际及时修正,要突出校本特色;鼓动、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提升农村小学师生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度,才能使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真正的作用和效果[3];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形成自我评价机制,有较完整的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动员社会方面参与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与政府和学校相关,社会广泛参与对推动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同样具有积极意义。首先,要加强社会沟通,争取重视和支持,包括社会公益组织或社团组织,在很多情况下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缺乏资金的,这就需要动用社会公益的力量,给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帮助;其次,社会上的一些公益组织也可以加入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可以和农村小学的学生、教师一起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拧成一股绳,会给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更多的力量;最后,社会方面应当在各个方面都配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并通过我国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调动家庭积极性 在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家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长期以来,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全方位健康发展,部分家长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认识,不支持、不鼓励,学校要积极通过组织家校共建活动方式,打消家长顾虑,引导积极参与,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也会丰富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促进全方位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如此,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不仅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然.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J].现代教育科学,1995(6):35-37.

[2]杨爱华.校园文化建设的反思与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2009(11):24-26.

[3]郭婵英.现阶段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33):16-17.

[4]李乃仁.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7(3):59-61.

[5]黎平.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好家长,2015(3):110-111.

[6]王晔.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2(6):122-123.

农村小学班级文化探讨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粤西地区茂名市的许多农村小学由于种种原因,较少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为了提高小学生参加语文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时有法可循,《农村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策略》课题组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决定结合本地文化,从校内与校外两大板块开发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校本课程,以供广大师生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 校本课程 开发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说明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现状

在我国,一些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还是过分拘泥于国家统一的教材,学习局限在课内,以课堂为中心,其他一概不予重视。不少农村小学从未真正进行过语文课外活动,除了上课以外,就是在教室自习或做作业,学生不知道课外活动可以做什么。有时老师想搞好语文课外活动,因为无纲可依,不知从何下手,心有余而力不足。

调查显示:粤西地区的茂名市,大多数农村小学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简陋,图书设备不健全,根本不能满足学生课外阅读和学习的需求。多数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低,甚至有很多是留守儿童,家中只有老人看管,无法在课外对孩子的语文学习进行指导,导致农村小学生除课本知识外,其他语文知识和实践能力非常有限,视野十分狭窄,作文水平低下,口语交际能力不强。如此种种,对他们将来的发展非常不利。

二、粤西地区农村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调查情况分析

2009年—2010年间,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策略》课题组成员相继奔赴茂名市各地农村小学,包括信宜市怀乡中心小学、茂名市茂南区白沙小学、高州市深镇河口小学、化州市良光中心小学、电白县曙光小学等学校,对这些学校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81.43%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外活动课(其中27.37%的学生对学校现有的语文课外活动感兴趣,44.91%觉得还行,27.72%不感兴趣),18.58%的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外活动课;65.71%的学生说学校只是偶尔开展过语文课外活动,28.57%的学生说从没开展过语文课外活动,只有5.71%的学生选择了经常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由此有两种情况:一是大多数小学生还是喜欢语文课外活动课的,只是不喜欢现有的语文课外活动的形式;二是学生喜欢语文课外活动而老师却很少开展。

于是,课题组成员又走访了信宜市金垌镇六明小学、信宜市新宝镇中心小学、茂名市茂南区白沙小学,以及高州师范学院附属金阳学校的部分语文老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认识到语文课外活动很重要,但直言很难开展,难在除了故事是学生相对感兴趣的形式之外,不知开展哪些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才能吸引学生,如果准备不充分,形式不新颖,内容不精彩,把课外活动课上成语文复习课,则学生不喜欢,老师吃力不讨好,所以就很少开展。

那么,小学生们究竟对怎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形式感兴趣呢?

从调查结果来看,小学生们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形式除有传统的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外,还有广播站、办报、校内外小记者等。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呢?问卷中设置了一个问题:“你想不想了解家乡的历史人物、风俗人情、自然风光?”统计数据表明,有82.85%的学生选择“想了解”,只有17.15%选择“不想”或“无所谓”。由此看来,老师应拓宽思路,加大语文课外活动的创新力度,多举办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既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又使小学生对家乡、对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粤西地区农村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之后,课题组有一个大胆的构想,就是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区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发农村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校本课程。我们将在研究中摸索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探求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及规律,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更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更强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的整体素养,促进农村小学生个性发展,同时提高教师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农村小学语文老师教学观念转变的目的。

课题组尝试从校内和校外两大板块研究开发适合农村小学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基本方案如下图:

(一)校内板块

大多数农村小学的条件都比较简陋,电脑、多媒体很少使用,图书也很少。所以,课题组在开发课外活动课程时,主要因陋就简,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创办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校内外小记者等可以付诸实施的校园兴趣小组,条件稍微好点的学校可以办广播站,广播稿由校内外小记者提供。通过这些学生喜欢的课外活动形式,提高农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巩固书本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

校园兴趣小组活动内容见下表:

(二)校外板块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文化是每个民族、每个地方特有的文化,开发具有地域色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校本课程,让学生走进家乡,充分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一切,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茂名的乡土文化非常丰富,课题组从以下最具代表性的方面进行了开发。

1.冼夫人文化

冼夫人是南北朝时期岭南地区的俚人领袖,她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在茂名民间享有崇高地位,茂名各市县都有许多关于冼夫人的故事传说,茂名地区的小学生对冼夫人都不陌生。本课题组利用这个有利的条件,让学生从民间流传的歌谣、故事、俗语入手,了解冼夫人的生平、事迹、贡献、影响等,从中挖掘冼夫人文化内涵,摒弃迷信色彩,引导小学生正确地认识冼夫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把冼夫人的文化精神发扬光大。

2.民俗文化

茂名有许多独特的民俗文化,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就是每年春节过后的年例。年例是茂名民间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尽所能、尽献于众。茂名各市县大部分农村小学生从小经历感受这个习俗,但因为农村的年例大多掺杂些许迷信色彩,小学生不能正确判别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我们的课外活动校本课程,就是要挖掘年例的文化内涵,让农村小学生正确认识这个传统习俗。

年例期间演出的茂名民间艺术有很多,其中有不少是传统的文化遗产,如高州木偶剧、信宜镇隆飘色、化州跳花棚、电白高脚狮等,一些民俗专家和学者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本地的小学生却不太了解。课题组就是想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校本课程向他们介绍这些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让他们为自己的家乡拥有这些文化而感到自豪,并且有责任把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推广出去,把它们发扬光大。

3.荔枝文化

茂名是荔枝的故乡,两千年前,茂名就已开始种植荔枝,是我国荔枝的原产地之一,也是世界荔枝的起源中心之一。自汉代开始,茂名荔枝就成为历朝贡品。茂名拥有中国荔枝第一镇——高州市根子镇,这里有江泽民同志亲手种植的“中华红”荔枝;有千年的古老荔枝园——贡园;有令杨贵妃开颜的“妃子笑”。小学生吃着家乡产的荔枝,对家乡的这些历史却不甚了解,不免令人遗憾。课题组开发这个校本课程,让小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物产,了解家乡的历史,激发心中的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家乡。

乡土文化活动内容见下表:

校外板块的内容既可以作为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形式,又能把学生在课外时间自己寻找、探访到的内容作为课内板块资料的来源。如洗夫人的生平事迹、年例的习俗等内容在故事会上讲给同学听;可作为广播站、手抄报的内容向同学宣传;还可以把这些材料写成作文,使校内外资源得到整合,凸现人文性,有利于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是一举多得。

总之,以上开发策略解决了农村小学语文老师不知从何下手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难题,同时也使语文课外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语文课外活动课,语文成绩、作文水平及口语交际能力等方面自然也能更上一层楼,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农村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策略》课题论文。批准号08JT046。

农村小学班级文化探讨论文范文第4篇

农村小学班级文化探讨论文范文第5篇

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小学班级管理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执行者”,因此,对于小学班级管理,我们不能 “一刀切”“一手包办” ,也不能 “任我行”,“放任自流” ,而应以学生为主体,作 “主角” ,倡导全体参与;以教师为主导,作“导演”宏观调控的合作关系,建立一套自律、 自主的班级管理模式。由于现在的学生数额大,教师工作压力大,各种活动和工作繁杂,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教师疲于应对、 教育情感缺失等问题,导致在育人方面缺少耐心和连续性。做好班级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充分了解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在接到一个新班级时,适时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家访、谈心、询问学校原来老师以及适度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你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才能谈论怎样地管理好班级。当一个新班级建立运作半学期左右,学生间便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些“自然群体”。其实,如果你走到学生中去会不难发现,这些群体往往是根据一定的兴趣爱好、学习成绩、性格脾气,或社会关系等因素自然形成的。如果能够加强对这些团体的引导,无疑是管理好班级的重要环节。了解学生的方法有调查表、家访、问卷、电话交流、师生交谈和询问上任班主任等等,通过这些方法来深入了解学生,使自己对班级成员做到心中有数。

二、有效激励,诚信第一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威信是最具权威的。 如果一个懂得把握威信的教师从小就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那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非常顺利。为此,我不但在班里设立了激励制度,而且隔一段时间都要变变花样,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竞争热情,更要给那些在竞争中表现突出的孩子以各种奖励,只要是我承诺过的,哪怕是自己掏腰包也在所不惜。只要是为了学生,这点支出算不了什么。 因为教师的诚信度决定了你的威信度,不要说空话而不履行诺言。 如果有一次欺骗伤了孩子的感情,那么今后的各种竞争对他们而言都失去了意义。

三、合理示弱,激发责任感

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骄傲与蛮横,让许多教师束手无策,这些孩子不怕权威,对老师的说教毫不感兴趣,大错小错一起犯,屡教不改,让人头疼。对于这样的学生,刚开始,我也是一筹莫展。后来,我发现放下教师的威严和架子,在这类学生面前表现出你的无助与柔弱,会大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不由得长大,成为你的依靠。 尤其是对于那些讲义气的孩子更是非常奏效。

四、摆正位置,多表扬少批评

书上说: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点不错,学生好比一个铁盒子,不是要你去一拳砸扁它,而是要你细细地去找到那把对号的钥匙,去开启他们的心扉。 你先得把学生研究透,各个年龄段、 各个层次的学生生理、 心理特点都不一样,(在这里我简单列举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你要知道他做些啥、 想些啥,怎么让他接受你的教导。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身处地地以他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启发引导。 其实,学生到学校来,谁都想成为好学生,受到老师的喜欢,他们对老师充满了尊敬和依赖。 只不过因为智力的差异和自制力水平的不同,导致学生良莠不齐,我们要区别对待。好比有的人,他是种田能手,你非要让他去钻研高尖新技术,怎么可能呢?不要高尖新技术没研究成,搞成个心理不健康就麻烦了,所以要因材施教,教师的心态要放宽一些,任意拔高要求无异于拔苗助长,得不偿失。孩子小,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尽量多鼓励他们,多表扬他们,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批评和表扬的时候掌握好火候,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受到赞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 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良性循环。 有一位同学好打架,批评了几次都不管用,我想,看这样子油盐不进了,不能做小炒,我给他加把糖吧。我就让他去找好事做,比如帮值日的同学扫扫地,捡捡地上的纸等等,这个时候,我趁机对他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这一下子,他也没时间打架了,经常找好事做,我再在班上一表扬,同学们一羡慕,他就天天乐滋滋地像换了一个人。

综上所述,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要实施素质教育,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是首要工作,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认真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材。 班级管理的工作方法千差万别,让我在实践中继续去探索、 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农村小学班级文化探讨论文范文第6篇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农村中学。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调研法

根据研究在网络及书刊查阅了大量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书刊, 作为本课题的理论支撑和借鉴。

1.2.2 交流法

对各校班主任进行了交流。

1.2.3 问卷法

根据研究目的, 设计调查问卷, 发放问卷调查200份, 问卷调查采用会议公开, 现场收回的方法198份, 收回率99%, 有效问卷198份, 有效率99%。

2 研究与分析

目前, 在农村中学班级文化, 主要开展大扫卫生、办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工作。

2.1 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2.1.1 班级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 在调查的200位教师中, 83.5%的被调查人对班级文化建设, 只仅仅做了打少清洁卫生、黑板报、简单主题班会。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内容单一。这些情况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

2.1.2 传统观念强, 科学意识淡

调查发现, 目前大多数班主任用传统的模式管理班集体, 85%的班级无班名、班规、班徽、班歌、班训、班干部名单、课代表及小组长等制度, 班级文化建设多为空白, 没有标准, 还不够完善。

2.1.3 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时间

在调查中, 一学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次数和内容, 少和简单。每学期1次。给予班级文化建设的时间不够。

2.2 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因

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起步晚, 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发展空间小, 档次不高。影响农村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老师的理念没有跟上, 尤其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理念落后, 没有尽快地做好角色转换;受传统意识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主从型, 而不是平等型, 在我们的现实教育中, 更多的是老师要学生做什么, 而没有更好地关注学生需要什么, 因此在班级文化失去了师生间的和谐、失去了个性化的班级特色文化;尽管我们的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但现实的应试教育, 向学校要成绩,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 导致学校教师一味追求成绩, 没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去, 没有更多的精力走入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精神世界, 从而来培养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等人文精神。

3 建议

3.1 思想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

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 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陶冶学生的情操, 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另外优美的教室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3.2 制度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导向

管理工作中政策、制度和措施有极强的思想导向作用, 因制定政策制度必须严格、规范、按章办事、一视同仁, 不能时紧视松, 可有可无。不然最后会影响整个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和整体任务的完成。总而言之, 管理工作的综合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是促进班主任思想政治建设、促进学校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

3.3 人际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源泉

师生人际关系、同学关系永远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主题之一。在交际活动中, 要持友好、公正、谦虚、真诚、宽容、的态度, 不斤斤计较, 不为琐事烦脑;不计较个人恩怨, 不纠缠历史老账, 对曾经反对多自己并被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人也能不计较;整个班级人际文化要要求学生学会交往, 善于交往。教师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 也必能赢得同学们的信赖, 乐于与同学交往。

3.4 家校文化——班级文化建设载体

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加强“家校”文化共建。开办有亲和力、有实效性的家长学校, 为家长送去正确的教育指导方法、前沿的教育信息, 使他们看到教育的方向。此外, 配合班级活动, 请来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 使“班级文化建设”触手得到延伸, 促进“家校”共建。

3.5 环境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必备

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 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陶冶学生的情操, 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另外优美的教室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问卷法、访谈法等方法, 对部分农村学校进行调查, 研究发现, 班级文化建设在农村学校处于零状态, 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农村,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 谭英海.略论班级文化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当代教育科学, 2003 (10) .

[2] 周勇.我国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展望.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 (3) .

[3] 班主任实用“百宝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上一篇:中国商业银行文化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水利枢纽移民工程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