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电力工程论文范文

2023-09-16

案例教学电力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土木工程教育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培育和扩展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应重视培育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工程案例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中较普遍的教学形式,对此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有积极作用。从土木工程专业总工程案例教学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叙述了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并分析土木工程专业中案例教学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工程案例教学;土木工程;专业应用

因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持续发展,培育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各种基础设施创建与城市建筑均需要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支持,故此,培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对提升中国的建筑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是必然趋势。

一、土木工程专业中工程案例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一)工程案例教学的概念

根据工程专业课程的要求,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实行工程案例教学,应以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对学生特性的了解,选择具备专业性及代表性的工程案例来实行教育,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自主探讨、相互沟通自己对工程案例的看法,以此加强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和了解,使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意识更为活跃,可迅速并牢固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充分激发大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学习的现实。

(二)工程案例教学的特点

运用工程案例实行教学,首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原有的教育形式中,均以教师作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教育教学的指导者,而学生则在课堂学习中饰演着服从者的角色,这种教育形式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学生实行独立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并且在案例教学时,教师只是起着向导作用,通过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間的沟通交流,构成协作学习的模式,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以此提升了教育质量。其次,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掌握了教学课堂的自主性,变成课堂的主体,进而激发了大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知识的兴趣,亦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再次,土木工程和人类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不管是住宅,还是商贸大厦,甚至跨海公路等均能成为土木工程专业所要研究探索的对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建筑,可为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资源。最后,工程案例中所存在一个简单的问题,亦能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这即需学生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范围,学会应用综合学科交叉的知识来解决工程案例中所产生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二、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实施

(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工程案例教学变革的依据

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的运用,符合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的基本规律,教学变革主要强调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来源工程实践,并且根据工程实践能够上升为理性知识,其指导工程活动可在新的工程实践过程中得到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教学变革中应注重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给教育成效带来的影响。而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实践性强、案例性强的特点,这亦是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变革的又一依据,为案例教学变革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是启发式教学的本质要求,启发式教学指的是应采取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发散思维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这恰好满足了此专业课程的基本要求。由于在土木工程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预料,也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案,因此,采取案例教学有助于为学生创造工程现场环境,协助学生养成自主解决工程问题的意识。

(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工程案例教学变革的内容

根据对土木工程教学大纲与实践发展现状对课程教学内容实行整合,如何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提升该课程的教育质量,选取教授的内容与重点则是重中之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主要划分为工程技术与工程组织这两部分,若想在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将所有教材内容均讲解一遍,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这就要求任职此课程的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性,选举恰当的内容,突出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此外,还需收集、选取国内外热点工程资料,以便及时调整教授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大学生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工程实践始终保持同步。其次,将选取教授的课程内容整合成多个独立的板块,明确教学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体系。土木工程项目大多与分部、分项工程作为一个单元,针对知识量相对较少的分部与分项工程单元可设立成一个板块,针对知识量较大的单元,按照工程内在的延续性、知识含量的大小以及知识点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可设立多个板块,每个板块之间皆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案例。

(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工程案例教学变革的环节

以“施工技术”这一课中“基坑开挖与基坑降”作为例子,来讲解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应用的教学过程。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工程现场视频,视频中包含基坑开挖方法与基坑降水相关的工程状况、施工器械、基坑降水设备和场地状况等。在固定的时间内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大量视频信息,呈现出工程现状,这种直观、形象、具体的信息可高效协助学生形成感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引导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调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为案例教学打下牢固基础。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以文字为主,视频和图片信息作为辅助,向学生详细介绍正在准备实行基坑开发的工程,包含工程概括、基坑形式以及施工平面图和参数等。运用浓厚的工程环境,严谨详细的工程语言向学生传达现实工程的信息与所出现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和责任心,以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三、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分析

(一)工程案例教学要重视培育学生学习兴趣

选择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并不是只要因为兴趣才选择此专业,可能是因为调剂或其他因素,也有一部分学生刚开始带着浓烈的学习兴趣报考土木工程专业,然而接触一段时间后,认为此专业和想象中有所差距而感到失望,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等。当学生缺乏对此专业的学习兴趣或是毫无兴趣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会降低,致使学习效率下降,最终导致未能达到此专业的培育目标。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工程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培育学生对此专业的学习兴趣。可以选择相对典型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到桥梁的知识时,可选择武汉长江大桥在经历过多次载重万吨的油轮剧烈撞击后,却仅仅留下擦痕并没有其他问题出现,其中学习的重点是武汉长江大桥运用了“裁牙齿”的世界领先技术。学生在听教师讲解案例时会被武汉长江大桥的坚固震撼,被这一案例所吸引,逐渐对与之相关知识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此外,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小组协作、主题竞赛等方式实行,不但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还可提升学生参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育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兴趣。

(二)工程案例的选取应以小见大,由易到难

在土木工程专业运用工程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科学正确的选取案例,例如针对大一新生来讲,缺少对此专业的认识,甚至一部分人对这一专业感觉非常陌生,刚开始接触土木工程专业需要一个缓冲的过程。故此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选择相对简单的教学案例,结合教材内容实行教学。例如在教授土木工程和土木工程专业时,主要让学生能够理解土木工程的含义,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具体内容、现状和发展等多方面的理論知识。在这时可根据学生日常熟悉的建筑工程作为教学案例,例如新建地铁、桥梁建造、隧道建造等皆是土木工程专业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由于学生对这些建筑相对熟悉,根据回忆与联想就可对土木工程专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然而伴随土木工程课程进入技术专业知识的教育时,可选取身边的案例或是国内外经典例子和学生共同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例如城市高楼大厦建设的结构、结构抗震等专业技术层面的知识。总而言之,在土木工程中运用工程案例教学教科学、合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三)工程案例的分析应结合教育大纲与进度

在土木工程教育教学中,运用工程案例教学需要将教学大纲作为参考依据,根据课程进度选择并分析案例。这与由易到难地选择案例相似,却又存在差异,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进度需任职教师掌握好案例教学的尺度,不必所有知识点都选择一个案例对应教学,如此会导致学生对案例认识存在误差,过度注重案例本身而忽视了土木工程理论知识的学习。采用工程案例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并获取对应的实践知识,然而并不是用来代替土木工程专业理论的教学。与此同时,在实施工程案例分析过程中,应防止盲目地拓宽知识领域,例如在教授“材料的力学性质”时,在分析工程案例过程时需要着重从本课知识点去分析探究,而针对本课所涉及的建筑构造、施工等方面可不作为着重分析的项目,等学习到此知识点课程时再进行深入研究,如此即可避免学生搞不清重点,导致思维混乱状况发生。基于此,教师在运用工程案例分析时应明确课程学习内容及教育目的,根据案例学习土木工程知识,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实行教学。

综上所述,与以往教育形式相比,工程案例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方式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土木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而,教师在讲解土木工程知识时,需要科学正确地安排工程案例,用恰当的应用形式,协助学生提升专业基本应用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学生可更迅速地适应社会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孙龙漫.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6):114-115.

[2]秦立朝,杨素娟.浅析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17):253.

[3]李亚芝.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5(23):61.

[4]陈梦琦.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116.

编辑 张 俐

案例教学电力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案例教学法在注重实践的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探讨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为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推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 案例教学法 设计 实践

1 案例教学法在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作用,在项目工程管理的教学中适当地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课程的优化,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可以在根本上促进教师传统教育观念的改变。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注重以教为主,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并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严重的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在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在根本上转变老师的教学观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实践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利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教学更加接近管理实际。案例教学中向学生展现的都是真实的典型工程实例,反映了实际管理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冲突,把一些关于管理的抽象概念置于具体的背景之下。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不再只是面临枯燥的理论概念,而是实际管理中存在的真实问题,极大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管理之间的距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案例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理论知识,还要有极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实际管理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结合理论知识,教师就必须从实际的工程管理中收集素材和案例,并通过自己的加工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其次就是教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不同的教学技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系统理解和掌握。作为项目工程管理教师,必须注重时刻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积极主动的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隐性知识”的有效学习。管理者的经验和机遇都是关于项目工程管理的一些“隐性知识”,传统教学不能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些“隐性知识”进行传授,学生对于知识结构不能较好的掌握。而案例教学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和练习的机会,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和掌握,学生就可以学习到实际管理中不同的隐性知识,这样的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解决一些管理上的问题。

2 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设计与实现

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由于其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使案例教学法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不同于普通的教学项目,其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结合理论实际,进行案例的精心选择。(1)在对案例进行选择时,应把案例与教学的实际内容相结合,让案例为教学内容服务,而不是让教学内容围绕案例展开,把相关的理论知识贯穿在案例之中,保证学生的融会贯通。(2)选择学生相对熟悉或新近发生的案例,注重对案例实效性以及新颖性的利用,选择与生活相贴近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在进行案例选择时,注意对案例的情节进行筛选,保证案例情节简明扼要,避免出现篇幅拖沓冗长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反感,使案例教学效果降低。(4)要选择与理论知识教学目标相关的正面以及反面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经验的同时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中少走弯路。对于案例的选择一定要少而精,要有足够的启发性以及引导性,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根据选取的案例,选择案例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案例讲解之前,要注重结合案例的实际,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1)对于理论知识比较简单的案例,老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案例的讲解并向其他同学分析自己的想法,同时接受不同学生的咨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讲人。(2)对于一直存在争议且分歧较大的案例,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确定一个中心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甚至可以举办一个小的辩论会,让学生在进行辩论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3)对于相对复杂的案例,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然后站在各自角色的立场上展开讨论,解决案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实施案例教学,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进行案例的设计之后就要对案例教学进行实施,案例教学的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老师可以把相关的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案例有基本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后,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巩固自己的知识;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相关案例的讨论和研究,激发学习兴趣。在案例研究结束之后。老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性的鼓励;然后对相关案例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不要给案例下结论,留给学生继续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案例分析报告的填写,或者让学生结合案例实际和理论知识写一篇小论文,在最大程度上巩固案例教学的效果。

3 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相对抽象的行为科学,案例教学法是其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老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时要注重对案例的选择、设计以及实施,从而提高在工程项目管理教学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积极探索创新的兴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祖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S1).

[2] 唐钱龙,李玮.基于项目导向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时空,2010(1).

[3] 赵静,畲跃心.成果导向教学方法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20).

案例教学电力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通过对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确定污染修复与治理行业职业能力岗位群及其典型工作任务。开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从而使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构建

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保障专业,是2016年教育部新增高职专业[1]。截至2020年9月,全国只有9所高职院校开设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且开设时间均不长,全国范围内均属于新专业。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第一批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已有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就业形势良好。

2019年7月30日教育部发布的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标准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等内容[1]。其中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即课程体系是专业教学标准中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是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一定的原则排序,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总和,对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教学有指导性意义。课程体系将培养目标具体化和可操作化,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课程设置排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的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思政目标。目前,针对高职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较多[2-6]。但是尚没有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只有陈敏等[1,7]进行了专业教学标准供需调研和专业实践教学探索。蒋绍妍[8,9]研究了专业的定位和前景,并基于人才供给对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增设高职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的探讨。我院在研究了高职环境保护类其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依据专业建设标准,根据区域經济发展特色、职业能力需求调研等相关信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制定了更具有本院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主要解决了高职高专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实践、课程体系构建问题。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满足专业人才职业岗位需求培养,促进高职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更好更快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其他院校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1 职业岗位人才需求调分析

一个新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需要广泛开展人才培养需求调研。充分了解企业、行业和专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时适宜的调整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并开展实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0]。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社会调研,具体如下:

第一,研读国家政策。“十三五”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部分提出:加大保护力度,强化生态修复。习近平谈“生态文明”第三部分指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2014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污染修复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很好地填补了污染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空白。2016年,“土十条”提出了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2019年,《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标志着土壤修复行业步入法制化的轨道。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我们有理由对政策密集出台后的污染修复市场充满期待,对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寄予厚望。

第二,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区内外企业、行业发展状况。据专家预测,截至2020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总市场容量为9.50万亿[11]。2018年实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2017—2030年)》明确了2020年底前计划实施完成广西土壤污染现状详查等58个项目,总投资约14.5亿元;2030年底前计划实施包括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农用地严格管控、农用地安全利用、矿山治理修复以及土壤治理修复能力建设等6大类项目[12]。这预示着广西区内外需要大量的土壤及矿山治理与修复、污染场地管理类人才。

2 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2.1 职业岗位群与岗位工作内容分析确定

通过以上调研,可以得出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在场地污染防治及修复工程技术单位、场地环境修复咨询、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工作。陈敏等[1]通过调研,得出污染修复企业职业岗位分布情况为:污染场地调查技术岗3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岗30%、污染场地监测技术岗18%、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岗10%、污染场地治理技术岗7%、其他5%。蒋绍妍[9]一文指出环保行业目前缺额最大的是占岗位需求量约80%的污染场地环境调查技术人员、监测技术人员、评价技术人员、生态工程修复及施工技术人员等。我院在今年8月,对18家环保企业展开调研得出污染治理技术岗、环境评估与咨询岗、污染场地监测技术岗、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岗、环境管理岗人才需求占比分别为:55.56%、50%、44.44%、38.89%、38.89%。以上调查表明,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行业对人才需求量大且具有多样性。其中,污染修复岗、污染治理岗、环境监测岗、环境管理岗四个职业岗位人才尤为紧缺。

2.2 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确定

目前关于职业能力的分类,学者们比较认同的是将其分为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关键能力[13]。

2.2.1 通用能力

通用能力要求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浓厚的爱国情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基本的逻辑判断能力及工作积极性,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一定的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质量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能力[13]。

2.2.2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行业相关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相关能力。具体包括: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估方案编制能力、现场实地勘察能力、调查报告与评估报告撰写能力、污染场地修复方案制订能力、修复技术实施能力、污染场地施工能力、环境污染治理工艺初步设计能力、环境CAD识图及绘图能力、环保设备安装能力、环保设备运营维护能力、污染治理设施验收能力、环境标准的应用能力、污染场地监测方案制定能力、仪器设备使用能力;分析化验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监测报告撰写能力、监测质量控制能力、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修复技术方案的审定能力、资料的收集及整理能力。

2.2.3 职业生涯发展关键能力

职业生涯发展关键能力是指与污染修复领域关系密切,能够拓展到其他不同职业领域的非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具有跨职业性、可迁移性、延展性等特点。职业生涯发展关键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人际交流和写作能力;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这三种能力缺一不可,其中通用能力是其他两种能力的基石,专业能力对职业生涯发展能力起到很大的关键促进作用,具体职业能力与课程对应关系参见下表。

3 职业能力为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课程由课堂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组成,课程教学部分由文化知识与基本素质课程、专业知识与职业素质课程组成。实践教学部分由认知性实践教学、专业基础技能实训课程、岗位核心技能实训课程、毕业顶岗实习和其他实践活动组成。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贯彻“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以高职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以调研确定后的环境监测岗(主要是土壤监测岗和水环境监测岗)、污染治理技术岗、污染修复岗、环境管理岗等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思政目标培养为核心,从专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着手,考虑学情,确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岗位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理清专业课程间的层次与关系,并合理排序,将职业生涯发展的培养目标设计、课程设计与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课程体系建设为落脚点,有层次的递进式的开展相关课程设置与教学,构建課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调研发现,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路线为:监测岗为职业初期就业岗位,污染治理岗、污染修复岗为职业中期就业岗位,环境管理岗为职业高峰期就业岗位。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时,以环境监测岗对应的课程为前导课程,以污染治理技术岗、修复岗对应的课程为中期课程,以环境管理岗对应的课程为后续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论证,形成课程体系送审稿后,由专业教学团队审定。下图“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4 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实施建议

首先,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现的。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学情、教学内容等采取适宜的方法和手段。将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中。

其次,为评价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与适宜性,制定课程改革规划及课程体系实施标准等,通过校、企、生、师校内外结合的评价机制,发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尤其是来自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企事业单位的评价,对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和适应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敏,王静,李晨华.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供需调研[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363-367.

[2]欧阳振中,申少华,吕文明,姚运先,白珊.高职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山东化工,2019,48(24):145-147.

[3]夏志新,刘晓冰.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广东化工,2017,44(23):155-157.

[4]闫生荣,杜中英,杨春和,储海蓉,段芳,施冬健,陈明清.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70):114-117.

[5]陈红梅,马越,曹奇光,谢国莉.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J].科技风,2019(35):29.

[6]张媛.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分析[J].亚太教育,2016(03):134.

[7]陈敏.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高教学刊,2018(09):102-105.

[8]蒋绍妍.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的定位和前景[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358-359.

[9]蒋绍妍.增设高职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的探讨——基于人才供给侧的专业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09):25-26+112.

[10]蔡宗平,郑晓洁,钱伟,王旭.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研究与实践——以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自动监测管理)专业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44(09):191-194.

[11]2016年中国环保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EB/OL].中国产业信息网,[2016-04-15].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604/406102.html.

[1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土壤污染防治攻坚三年作战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J].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8(14):29-36.

[13]邓泽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0.

作者简介:张丽微(1982— ),女,吉林松原人,硕士,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生态系统评价研究。

案例教学电力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是高职院校水工类专业核心课程。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根据现代高职教育特点,结合水工类专业实际,分析了该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并提出了符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方法 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大多高职院校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了课程体系,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紧贴现代高职教育特点。但在部分具体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仍然存在思路不够开阔,方法不够先进,人才培养质量仍然不高的问题。

一、教学改革思路

为了培养真正符合水利行业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兰资环)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习目标为本位,用任务训练职业能力,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融合,提高教学效果,锻炼基本职业素质,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为毕业生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做法是,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习目标为本位,用任务训练职业能力,采用“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合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场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建立项目考核、学期鉴定与毕业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锻炼基本职业素质,培养“四强”的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1.内容选取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兰资环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行业企业的广泛调研,根据水利工程施工员岗位及其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要,以水利工程施工实践技术和方法为主、以适度够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辅,既满足了职业能力要求,又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满足水利施工员岗位及其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要,兰资环基于工作过程,重构理论与实践一体的课程内容,加强了水利工程施工实践知识和技能训练。在学习领域内容的排序上,遵循认知规律及水利工程施工工艺流程,由易到难、由分项工程到分部工程的原理对课程内容进行排序。

2.内容组织

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兰资环以水利施工员岗位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遵循认知规律及水利工程施工工艺流程,由易到难、由分项工程到分部工程的原理,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内容,紧贴水利建设项目单位工程划分,根据各单位工程施工的先后顺序及难易程度,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施工导截流、基础工程施工、土石坝施工、混凝土建筑物施工、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五个项目,每个项目又由若干工作任务组成,充分体现实用性和实践性。

3.表现形式

在课程建设中,兰资环组织相关教师编写并出版了《水利工程施工》教材,该教材以水利施工员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筛选和重构教材内容,工学结合、理论够用、注重实践,能较好反映高职教育的特点。并建成与该教材配套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实训指导、学习指南、教学案例、习题等。

三、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1.教学设计

课程采用“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为了培养真正符合水利行业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六步教学法”,通过“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相互关联的六个环节,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融合,提高知识掌握程度,锻炼基本职业素质,积累工程实践经验。

2.教学方法

课程根据学习情境的设计和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了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任务驱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工程施工实例,讲解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在这些实例中的具体应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施工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的理解。

(2)角色扮演教学法

在每个教学任务环节,让学生扮演施工员或技术负责人,进行水利施工行业各工种的实践操作及各任务施工组织方案设计。通过这一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与实践,对就业岗位职责更加明确,也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3)任务驱动教学法

课程所有学习任务都以水利工程实际施工任务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更好的满足职业岗位要求。

(4)小组学习法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学习问题,分工合作完成工作任务。

四、教学手段改革与实践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课程五个学习项目教学的资讯阶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效率,兰资环教师灵活使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技术制作了教学课件,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利工程施工资料图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课程网站辅助教学

为了促进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依托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课程已经完成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案、PPT课件、重难点指导、实训指导书、习题集、试题集、拓展视频资源等教学资料的上网工作,以及开设网上答疑,列出参考资料与网络资源链接,为学生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学院充足的多媒体教室和基于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为实现流媒体文件的即点即播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撑,网络环境良好,硬件教学资源丰富,运行正常,开放度高,共享性好,学生能经常性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符合该课程要求。

3.利用现代通信工具辅助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疑惑,还可以借助网络APP的方式与老师沟通,主讲教师可以通过APP在线视频等方式在业余时间帮同学们答疑解惑。

五、评价考核体系改革与实践

1.理论知识考评方面,综合参考学生日常出勤率、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指标进行评定,重点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2.实训技能考评方面,校内实训技能考评采用实训指导教师、同一团队互评的方式评定积分,重点考核学生实训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校外评价以企业根据各岗位工作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企业实训考核。

3.综合素质方面,主要考评学生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结语

在《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兰资环通过学生反馈,学生对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满意度在95%以上,这说明学院的改革是有效的。

虽然学院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方面还缺乏系统性、完整性,改革实施时间较短,还有部分不够成熟等,亟待學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去改进、去提高。

参考文献:

[1] 欧盟 Asia- Link 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馨梅,许健,李海燕,等.[J].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浅议考试周刊,2013,(43).

[3]张春乐,方崇,苏超.高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24).

[4]孙开畅.就业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融合——“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2013,(S1).

案例教学电力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该文主要探讨在高校计算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意义、理论依据和基本特征,探索了案例教学法的框架结构和实施步骤,以及案例教学法的评价问题。案例教学改变了以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通过VB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和编程实践,培养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案例教学;策略

当前,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在普通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受到高度重视,结合各专业课程的需求及人才培养的目标,计算机基础教学继续不断完善。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性规律,具有阅读程序、理解程序的能力,并能把程序设计方法应用到本专业与相关领域,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Visual Basic由于语法简单,以其图形化的界面和事件驱动编程机制大大简化了程序设计的复杂度,学生容易上手,可以高效开发出标准的Windows应用程序,成为非计算机专业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首选。

在传统的“VB 程序设计”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以教为主”的讲授教学法。信息单向传输,学生被动接受,尽管可以让学生初步接受VB 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结构等基础知识,却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编程动手能力,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案例或者一个情景的描述进行思考以掌握基本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或“学教并重”,改变重视教学的结果为重视教学的过程或过程和结果并重。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涉及到程序结构和一些常用算法,运用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果具有较大的作用。

1 VB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特征

成立于1908年,被誉为商界“西点军校” 的哈佛商学院之所以能够培养出众多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与其独特的案例教学模式密不可分。

布鲁纳认为,应该培养学生提出假设、推测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中心的分析、讨论、总结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法符合布鲁纳教学理论。

现代教育观是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反映当代教育需求的教育观。现代教学强调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必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人类学习知识和积累技能的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 从形象到逻辑, 从感性到理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学习过程也不仅仅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2]。

案例教学具有情境性、主体性、互动性、问题性、实践性五大特征[2-3]。

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身边案例作为课程学习的切入点,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探讨所讲授的知识,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贯穿在每一次案例中,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空间。

为了解决案例内隐或外显的问题,学生个体或群组自主分析和研究案例资料,不断地从教学案例中感知、提取信息,进行“交互”。学生个体之间相互争辩、讨论、交流,对问题可以形成更丰富、 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形成问题解决方案。

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不自觉地得到提高,并亲身感受到程序设计的实际价值,提高了学习兴趣及程序设计的内在动力,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 VB案例教学法的框架结构

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一个案例一般就是一个软件项目。VB案例教学是师生双方通过共同实施一个较为完整的软件项目而进行的[1]。

VB程序设计课程的案例教学应遵循软件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区别于一般的零碎实例教学,VB案例教学法将一个较为完整的软件项目贯穿在VB课程教学中。

作为教学案例的项目被分解为一个个小的子项目,将新的教学内容融入到一个个子项目中。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一个个子项目的设计和实现,加深了对新概念、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VB案例教学实现了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软件开发过程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的有机统一。

VB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可通过如图1所示的框架结构进行描述。

VB案例教学以案例项目的分解、子项目的分析、子项目的设计实现和子项目的扩展为轴心,教师的主导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两翼,对称平行推进。

3 VB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的保障就是有大量生动、丰富和新鲜的案例。多元化的案例来源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基础,校企合作、校际合作、软件项目实践、教师平时的案例积累、教学课题组成员建的交流、师生互动交流等都可成为案例的积累形式。

在案例教学的案例准备阶段,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实用型强、易于扩展的VB典型性案例。对于学生自己准备的、反映兴趣爱好的个性化案例,教师尤其应加以重视和引导。案例成果可以采用案例数据库形式存储。

案例教学开始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3~5人为单位,自主结合进行分组,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案例小组内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的职责是制定计划、任务分工、人员组织协调、过程监控、难点攻关、业绩考核、文档管理等。组员接受组长分配的任务,进行资料检索和任务实施,并进行个体评价和组员互评。按照敏捷软件开发的方法,每组以两人为单位,进行结对编程准备,相互学习和互相促进。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案例演示,进行案例情景构建,使学生了解项目的背景、实际意义和应用需求,以便达到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效果。案例情景构建通常在案例开始时进行,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

教师通过对案例子项目的分解,将教学案例项目划分为若干子项目。教师应注意子项目的层次性,把握好难度梯度,子项目通常与教学章节相对应,并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有机结合。课程开始前,各案例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展开讨论,将问题细化,做出子项目分解预案。这种练习开始较为困难,但在下一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软件工程思维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对案例子项目的分析暴露出既有知识的局限,继而自然引出本次课的新的教学内容,确定完成子项目任务所需要的新概念和新知識。案例小组通过子项目分解,明确学习重点,进行子项目任务解决的知识储备。

在案例课程教学中,教师紧紧围绕子项目的设计与实现,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知识讲授完以后,立即将新知识应用到子项目的设计和编程实现中去,增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生通过教师主导下的教学讨论,积极思考,平等参与设计,不仅完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也促使子项目的设计和实现进一步推进和完善。

在案例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依据教学进展情况,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对解题思路进行梳理。从满足实际需求、用户界面友好、系统的完整性、可靠性等多角度指出课堂上给出的子项目设计方案可能存在的待改进和完善之处,引导学生对子项目提出多种设计方法并加以扩展,使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案例教学结束之后,学生一方面通过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完成知识巩固型习题,另一方面,案例小组对案例进行自主扩展或根据教师分配的子项目扩展任务,讨论改进和扩展子项目并进行案例子项目的集成。

在课堂案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和案例小组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案例评比交流。学生首先独立思考,设计方案, 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形成小组方案;老师则对各组的实现方案进行评价,每次选一组的实现方案在全班交流。这一步将课堂教学与课下练习紧密联系起来,将理论教学与上机实习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延伸到课下。

4 VB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衡量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和评价方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评价基本上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忽视过程的教学评价很难完全评价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和知识水平[4]。

构建科学、完善的案例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案例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等。

案例教学法的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小组、学生个体三级。小组成绩的评定方法为:其他小组长评价、小组长自评、教师评定;个体成绩的评定方法为:小组长评定、组员评定、个体自评三类成绩的加权结合。

案例教学法的评价不以知识多寡为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案例的准备评价、案例的实施评价、案例的扩展评价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可由师生共同讨论制定,主要包括案例的完整性与创新性、任务表述的准确性、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性、团队参与度、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等多个参数指标。案例教学评价体系的权重系数表示某一指标在总体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案例教学评价的结论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评价指标或权重系数的变化都可能得到不同结果。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从多种结论中得出一个大家公认的最佳结果。教师对整个案例教学法的评价进行组织和监控,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性。案例教学的教师评价应以激发学生和案例小组团队的学习兴趣、研究动力和创新活力为终极目标。

对案例教学涌现的优秀案例小组,任课教师还须进一步加以培养。建立优秀案例小组档案,促使其向项目小组转化,为承担软件项目,接受工程任务作准备。鼓励他们参加全国性的程序设计大赛,为新一轮的案例教学起到示范作用。

5 结论与展望

在VB 程序设计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遵循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培养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编程实践的内在动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潜能。同时,VB案例教学从案例项目的分解、子项目的分析、设计和实现以及扩展采用了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方法,实现了课程理论教学与项目开发实践的有机结合。

案例教学法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讲授法,本文通过对VB案例教学法的框架结构研究,探讨了将案例教学法和传统的讲授法有机结合的途径。

在非计算机专业的VB案例教学中,让案例与学生专业相结合,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机语言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思考、分析、讨论程序案例,使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案例教学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还有许多课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案例教材的编写、适宜的VB案例采集、案例教学中的课堂组织、人员的组织管理、合理的案例评价体系构建等等。

在高校扩招,班级规模增大,人数众多的新形势下,如何组织实施案例教学,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也是当前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龙猛,王保桂,李吉忠,等.大案例教学法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探究[J].计算机教育,2008(5):59-62.

[2] 王清红.数学案例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學与管理,2008(18):131-132.

[3] 李淑燕.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24):157-158.

[4] 廖剑华.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在“C语言”课程教学中的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1(5):157-158.

[5] 崔树银.参与式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0(7):167-169.

案例教学电力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质量创优计划

审核:

编制: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611省道邗江段建设工程项目部

二〇一六年一月一日

目录

第一章 概况 .......................................................................................................................................... 1 第二章 质量创优目标 .......................................................................................................................... 1 第三章 创优目标管理 .......................................................................................................................... 1

一、质量管理工作目标 ....................................................................................................................... 1

二、质保体系 ....................................................................................................................................... 2

三、组织管理 ....................................................................................................................................... 3

(一)创优组织机构。 ....................................................................................................................... 3

(二)技术管理 ................................................................................................................................... 3

(三)现场人员配备 ........................................................................................................................... 4 第四章 创优质量管理制度 .................................................................................................................. 4

一、教育培训制度 ............................................................................................................................... 4

二、原材料及半成品、成品检测制度................................................................................................ 4

三、施工图现场核对、优化制度 ....................................................................................................... 5

四、首件认可制度 ............................................................................................................................... 5

五、坚持三级技术交底制度 ............................................................................................................... 5

六、开展质量“三检制” ................................................................................................................... 6

七、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 6

八、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制度 ........................................................................................................... 6

九、不定期的巡回检查制度 ............................................................................................................... 6

十、质量问题通报制度 ....................................................................................................................... 7 十

一、项目工作进展日报制度 ........................................................................................................... 7 第五章 创优技术管理制度 .................................................................................................................. 7

一、技术管理责任制度 ....................................................................................................................... 7

二、教育培训制度 ............................................................................................................................... 7

三、工程设计文件会审制度 ............................................................................................................... 8

四、工程技术文件交底制度 ............................................................................................................... 8

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制度 ............................................................................................................... 8

六、设计变更制度 ............................................................................................................................... 8

七、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推广应用制度 .................................................................... 9 第六章 创优进度保证措施 .................................................................................................................. 9

一、组织保证措施 ............................................................................................................................... 9

二、生产协调保证措施 ....................................................................................................................... 9

三、后勤保障保证措施 ....................................................................................................................... 9

四、资源配臵保证措施 ..................................................................................................................... 10

五、资金保证措施 ............................................................................................................................. 10

六、信息管理保证措施 ..................................................................................................................... 10 第七章 各部门分工 ............................................................................................................................ 11

一、工程技术部 ................................................................................................................................. 11

二、质量管理部 ................................................................................................................................. 12

三、安全环保部 ................................................................................................................................. 13

四、合同计量部 ................................................................................................................................. 13

五、设备物资部 ................................................................................................................................. 13

六、综合办公室 ................................................................................................................................. 14

七、财务资金部 ................................................................................................................................. 14 第八章 创优施工措施 ........................................................................................................................ 14

一、道路工程 ..................................................................................................................................... 14

二、桥梁工程 ..................................................................................................................................... 22

三、绿化工程 ..................................................................................................................................... 32

四、交通安全设施 ............................................................................................................................. 39

五、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 42 第九章 监督考核 ................................................................................................................................ 60

611省道邗江段建设工程项目

质量创优计划

第一章 概况

611省道邗江段全长约25.258里,为新建道路。本项目是邵伯湖西岸南北向的干线公路,同时也是邵伯湖环湖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串联了邵伯湖生态度假区、公道生态旅游区并与北部湖荡生态保护区、凤凰岛生态旅游区直接相连,与湖东岸的S20

3、北侧的S3

33、及南侧规划的S353共同组成了邵伯湖环湖公路。对邵伯湖景区旅游经济的开发乃至整个扬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

第二章 质量创优目标

各阶段分项工程验收时,一般项目优良率95%以上,重要项目优良率100%。所有分项工程质量验收一次验收合格率95%在以上。

交工验收等级评定为优良,竣工验收等级评定为优良。 顾客满意度95%以上;

施工期间不发生质量责任事故。 全面履行工程保修职责。

第三章 创优目标管理

一、质量管理工作目标

1 消除质量通病、杜绝质量事故、争创优质工程;有效整治现场质量管理薄弱环节、内业资料弄虚作假等影响工程质量的突出问题。以强化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为基础,以规范和提高标准化作业为载体,以工程质量与经济利益挂钩为手段,以质量管理成果考核为措施,强力推行质量一票否决的质量管理制度。

二、质保体系

项目部下设工程技术部、质量管理部、安全环保部、合同计量部、设备物资部、财务劳资部、综合办公室;具体组织机构框图详见:《项目部组织结构框图》

项目经理 总工 工程技术部 质量管理部商务经理 合同计量部设备物资部安全总监 财务劳资部副经理 安全环保部综合办公室测量队 试验室 各工区

(一)项目经理为工程创优第一责任人。

(二)项目部成立质量创优保证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工程技术部、质量管理部、安全环保部、合

2 同计量 部、设备物资部、财务劳资部、综合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任组员。创优保证小组办公室设在质量管理部。

(三)质量创优保证小组的职责:

创优保证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在组长的领导下,依据公路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文件、规范等制定创优计划及相应规章制度、奖惩办法。全体成员负责具体落实。

质量创优保证小组将定期组织各部门、各作业班组进行检查对照,及时发现处理实际存在的问题,并定期召开质量创优工作会议,汇报各部门的工作成果。

三、组织管理

(一)创优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的创优组织机构,完善创优保证体系的内容,严格按照创优保证体系的内容开展工作,把创优工作和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道工序的每一个人,使整个工作的开展形成全员参加,全工序进行,事后有总结。

(二)技术管理

本工程将严格执行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使施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深入领会设计意图,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图纸施工,吃透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验收标准。施工人员严格掌握施工标准、质量检查及验收标准和工艺要求并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在施工期间技术人员将跟班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现场人员配备

项目部设专职质检员、安全员,保证施工作业始终在质量及安全管理人员的严格监督下进行,发现违背施工程序,不按设计图、规范及技术交底施工,或使用材料半成品及设备不符合质量要求者,有权制止。

第四章 创优质量管理制度

为实现本工程质量创优目标,针对工程特点及管理要求,编制以下质量保证制度并在工程施工全过程认真落实,以保证各种质量措施的有效执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一、教育培训制度

所有进场人员,包括各级各类质量管理人员,进场后进行有关质量、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并建立学习台帐,做好学习培训记录,记录与其他学习培训资料一道,建立档案,妥为保存。

二、原材料及半成品、成品检测制度

(一)原材料的检测

所有的进场原材料,如:钢筋、水泥、砂、石集料等原材料进行进场检验,报验材料包括以下内容:材料名称、规格、外观、生产厂家、编号、批号、出厂合格证、本批批号、数量等。

根据规范要求的比例进行送检或抽检。

(二)半成品及成品检测

按照规范要求对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拌和物的物理性

4 能进行检测如:温度、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级配、油石比、密度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做好同条件养护试块,检测其相应的力学、耐久性能等指标。

三、施工图现场核对、优化制度

工程开工前,要进行施工图的现场核对,如发现设计与现场存在较大出入,及时通知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门,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门向项目公司报告,以完善设计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四、首件认可制度

所有工程在大面积开工前,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先做试验段(如路基试验段、路面试验段、各类模板安装样板、各类钢筋绑扎样板、各部位混凝土浇筑样板等),由总工程师牵头对其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在总结经验,形成文字资料的基础上,作为样板组织相关施工操作人员进行观摩后,方可大面积组织施工。

五、坚持三级技术交底制度

首先由总工程师对相关科室、施工队负责人及技术人员进行一级交底;再由质检负责人向施工一线班组长进行二级交底;最后由负责施工现场的工程技术、质检人员向所有参与该分项工程施工的作业工人及相关人员作详细的第三级施工技术交底,交底时应将相关的质量评定标准以及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要求及保证措施一并向操作工人作详尽的交底。各级交底均由交底和被交底人员在交底书面资料上签字确认,然后方可施工。技术交底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操作工人的实际操作具有指导作

5 用。

六、开展质量“三检制”

(一)自检:施工过程中坚持施工班组自检;

(二)复检:由施工班组的主要负责人进行复检;

(三)终检(专职质检员专检):该项工序完成施工后,项目部专职质检员进行终检,终检合格后报项目部和监理单位验收。

七、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对于隐蔽工程,在覆盖前必须遵循严格的质量检查程序,隐蔽施工前经监理单位和专业的质检工程师对隐蔽工程进行联合检查验收,同时保留隐蔽前检查的书面和影像资料,并及时履行相关隐蔽工程的签证手续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八、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制度

所有工程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与施工现场的工程施工进度保持同步,保证及时、准确、真实、完整。严禁在工程资料上出现滞后、失准、失真、造假等行为的发生。施工日志、技术交底、分项工程检查记录等各种工程资料应互为对应,内容完整,各分项工程、关键部位及隐蔽工程留有影像资料。

九、不定期的巡回检查制度

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会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质量巡回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将以整改通知单的形式通知相关施工班组,并视问题轻重程度,在征得相关领导的批准后,责令

6 相关班组及责任人采取限期整改、停工整顿、返工重做或对其进行经济处罚等措施。

十、质量问题通报制度

项目部质量管理部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对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较大、重大质量及质量隐患问题,以书面的形式通报施工班组,以促进各施工班组及时整改及预防。

十一、项目工作进展日报制度

现场施工负责人每日将征地拆迁、设计施工、材料物资、机械设备、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信息上报合同计量部,合同计量部汇总后经项目领导同意上报项目部及项目管理公司,查找问题,研究采取措施和对策,落实精细化管理,为创建优质工程疏通信息渠道。

第五章 创优技术管理制度

一、技术管理责任制度

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领导下的总工程师技术负责制。以项目部工程技术部构建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工程技术部协同各部门负责编制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全面施工的总体部署。

二、教育培训制度

根据人员配备标准化、质量管理制度的要求和工程特点,关键岗位必须配备数量足够的具有相应资质、技能和工作经验的人员,经过必要的教育、培训,确保本项目人员技术能力能够满足

7 岗位需要。工程技术的培训计划由工程技术部计划和落实。

三、工程设计文件会审制度

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各部门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设计图纸和资料与现场情况进行核对,原始地形、地貌进行测量,并计算工程数量。审核中发现的问题,逐级汇总上报项目部、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以便设计部门进行修正、完善设计。

四、工程技术文件交底制度

工程技术文件交底目的是使参与施工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在施工前充分了解和熟悉设计文件、施工方案及关键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标准、安全预防措施等要求,便于合理和科学地组织安排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全环保、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制度

工程技术部根据施工现场的工程实际情况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报项目部审批,项目部审批后再报监理工程师。所有重点、难点工程和特殊工艺方法施工等均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六、设计变更制度

由于项目工程具有很强的不可预见性和施工控制的动态性,所以变更设计是完善原施工图纸、补充原设计缺陷、纠正原设计错误、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同时,变更设计又涉及到施工企业的项目施工质量、进度及费用,故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亦必须严格控制和规范管理

七、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推广应用制度 为推动技术进步,实现创优技术目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在施工中应用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对工程建设中采用技术创新成果,且社会效益明显的相关单位、部门及个人将予以奖励。

第六章 创优进度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证措施

项目部成立进度监督小组,项目部是施工进度管理的责任主体,项目经理是进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项目副经理对项目经理负责,总工程师是工程进度管理的技术负责人。

二、生产协调保证措施

每周一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组织召开生产例会,现场施工负责人及各部门主任进行工作汇报(包括:计划完成情况、次日施工安排以及存在问题),领导班子对各施工段提出具体要求。每次生产例会提出的事项,必须明确分工负责人和承办部门、承办时限及办理标准,并在下次例会上汇报落实情况。对重要事项,办理后要有总结,紧急事项要随时落实,不得延误。

三、后勤保障保证措施

材料供应、施工一线、后勤保障密切配合。原材料提前按需进场,保证施工需要,解除一线施工后顾之忧,全力以赴保工期、保质量。

四、资源配臵保证措施

(一)劳动力保证

安排技术能力高、施工经验丰富的工人、管理人员投入施工。统一调配,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二)机械设备保证

优先安排本工程需要的一切施工机械,力求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减少劳动强度,加速施工进度。做好现场设备维修、保养,确保机械完好率和正常运转,拟在现场设一个维修车间,重要机械配备整机或配件备用,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五、资金保证措施

保证资金供应,以利工期目标实现。在项目部资金供应不足时,应保证材料价款和员工工资的发放,以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六、信息管理保证措施

(一)进度控制文件

进度控制文件是项目管理有关各方执行进度计划的有效载体。通过文件,监理工程师获得信息,下发各类指示,并及时处理存在问题,协调各方的关系,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主要包括以下文件:

1.合同文件

2.进度计划及其他工作计划

3.现场进度管理性文件:包括信函、现场指令、现场通知书、

10 现场批准书、会议记录等。

(二)信息系统建立

项目部应依据项目管理机构的组成建立监测、分析、调整、反馈进度实施过程的信息系统,包括由上而下的信息流动程序和由下而上的信息反馈程序,并建立一整套信息管理工作制度,以保证信息流动的畅通。

(三)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通过有效的逐级信息分配,应用图表和指令作为载体,上级通过指令对下级发布信息,下级则用图表向上级汇报。另外由合同计量部专人负责与监理、业主的往来信息。项目部各部门、班组及主要管理人员应将所属进度信息及时反馈,并通过召开进度协调会议等措施进行信息分配,以利加强进度动态管理。

第七章 各部门分工

一、工程技术部

对创优工作中的技术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组织进行设计文件的复核和技术交底,编制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负责审批全线和重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并监督实施,负责工程实施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编制新技术新材料实施方案,实施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工程建设中采用技术创新成果,且社会效益明显的证明材料等与创优活动有关的材

11 料。负责制订施工技术管理、设计变更管理及竣工文件编制等办法及实施细则。并根据管理办法和细则,对各施工段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和考评。配合协调项目与设计、项目与地方、相邻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参与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和工程创优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建立工程档案,负责施工设计图、相关施工技术文件、资料等,并分类进行归档管理。技术部下设实验室,建立试验检测人员的业务学习、技术培训制度。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流程化、标准化操作。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工艺,不断完善检测手段,为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水平,向有关方面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工程试验出样检测及标准试验工作可与中心实验室相互配合。提供与创优活动有关的资料。

二、质量管理部

负责创优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制定项目部质量工作目标计划,编制创优计划和实施细则。组织与质量有关的教育与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协同设备物资部对原材料及半成品、成品等进场材料进行验收。严格监督质量“三检制”的执行情况,不定期的巡回检查等。负责组织对各施工段质量工作的考核评比。

加强对制度保证措施的理解与执行,确保施工全过程中不发生质量事故,各阶段分项工程验收时,一般项目优良率95%以上,重要项目优良率100%。所有分项工程质量验收一次验收合格率95%在以上。负责收集并保存创优的相关文件,整理、保管反映

12 工程概况并附文字说明的工程各部位彩照等与创优活动有关的资料。

三、安全环保部

负责创优过程中的安全监督和管理。负责制定项目部安全环保工作规划、管理目标;负责建立健全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环保各项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对各施工班组安全、环保工作的考核、评比,奖惩兑现。按《江苏省干线公路建设工程文明规范化管理实施指导意见(试行)》要求,负责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作。提供与创优活动有关的材料。

四、合同计量部

建立合同档案,对合同进行登记、统计、存档;负责建立合同台帐,妥善管理合同文件,收集合同各方在履约中一切有关的材料并及时归档管理。负责编写工程量结算单,上报管理公司,组织对各施工队伍计量支付工作及时结算。提供与创优活动有关的资料。

五、设备物资部

建立健全各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健全物资台帐,对新设备的市场考察及进场采购及质量审核。集中采购大宗商品,做好各种记录,定期组织物资盘点,做到账卡物相符。监督检查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及设备进场前,是否对所有待进场材料进行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测试验。提供与创优相关资料。

六、综合办公室

负责收集、保存工程项目周进度计划及月进度计划,提供与创优活动有关的资料。

七、财务资金部

协同各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协调各部门做好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及时支付施工队伍结算款。

第八章 创优施工措施

一、道路工程

具体创优施工措施如下:

(一)路基清表

在路基范围内根据不同地质、地表特征(吹填土、种植区、树坑、沟渠、水塘、宅基等)划分为段、片,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清理、整平、排水、碾压方法进行清表。将路基清表的耕植土进行集中堆放,用作后期绿化使用。

(二)填前处理

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应妥善处理沟渠、井穴,并分层填实至原地面。

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cm,宽度不应大于1m。

创优实施控制要点:

1.彻底清除地表树根、草皮、腐殖土,整平、压实;

14 2.水塘、坑槽中抽干积水并清淤后用透水性砂砾回填,采用小型夯实机具分层压实;

3.保存换填、夯实施工原始记录和影像资料。

(三)路基填料

本工程路基填筑料均采用石灰土填筑及换填。土方路堤分层填筑压实,路堤时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压实含水量±2%之内。分层的松铺厚度为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

(四)路基填筑

填方路基必须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填方作业应分层平行摊铺;保证路基压实度。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每侧应超出路堤的设计宽度30cm~50cm,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路堤填土高度小于80cm(不包括路面厚度)时,对于原地表清理与挖除之后的土质基底,应将表面翻松,分层回填优质填料后整平压实。

路堤填土高度大于80cm时,将路堤基底整平处理,并在路基地基表层20cm深处碾压密实,在一般土质地带压实度(重型)要求不小于92%。

路基填筑土方卸料应先根据每层填土厚度,松铺系数,上土车型计算出单位面积的用土量,用石灰线标出方格网,每一方格内堆放、铺筑一车固定的土方,现场专人指挥卸料。

15 采取“四区段,八流程”施工法(四区段即:上料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查区段;八流程即: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槽整形、边坡修整)。拉开工序,流水作业,层次清晰,确保质量。

碾压前先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初平,碾压机械静压,平地机再次整平,接着震动压路机复压。

在正式进行路基压实前应做试验段,以便取得路基施工相关的技术参数(路基预沉降量、合理选用压实机具、确定压实遍数、每层的虚铺厚度及压实方式)。

填土路基压路机静压吨位不小于18T,填石路基压路机吨位不小于25T。压实遵照先轻后重,先边后中,先静后振再静的原则,直到达到设计的压实度为止。为确保压实效果,应无漏压、无死角,碾压时重叠½轮宽,压路机在稳压时按2.5-3.0Km/h控制。强振时按2.0-2.5Km/h控制。

创优实施要点:

1.主要检查各层压实度和弯沉值,不符合质量标准时应采取措施整改,必要时采取挖除晾晒,掺石灰或换填砂砾等措施;

2.路床应平整、坚实,无显著轮迹、翻浆、波浪、起皮等现象;

3.路堤边坡应密实,稳定,平顺。

(五)软基处理

湿喷桩施工前做好场地平整和压实,按设计的桩位纵横排距

16 放样并做石灰标识,桩位偏差不大于8cm,采用“四搅四喷”的施工工艺,掺灰量、桩距、桩长和竖直度应按评定标准允许偏差范围控制。

创优实施要点:

1.使用的水泥、石膏不低于设计要求指标;

2.施工机械使用前进行标定,大面积展开施工时应根据成桩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施工;

3.定期进行桩长、桩径,水泥、石膏检查测定,发现偏差,查找原因,及时调整。

(六)台(墙)背回填

由于柔性路基填料混凝土刚性结构的差异,台背是最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部位。

结构物台背处的回填范围,按图纸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采用石灰土(水泥土)填筑,石灰土(水泥土)采用机械拌合,人工摊铺,台背回填处顺路基方向开挖台阶,并分层压实,石灰土压实度不小于96%,。

基坑内侧的土质边坡应先开挖宽1m,高50cm分级台阶,然后与回填区搭接合并碾压。

填筑前,在背墙上用红油漆按照15cm一层标示清楚,控制压实厚度。

选用小型压路机和小型冲击夯配合碾压,每一层填筑压实后做好分层压实度检测和沉降观测。

17 创优实施要点: 1.严格控制填料质量

2.分层填筑,层层压实,不留死角

(七)路面工程

1.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

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中使用的碎石、水泥,在当地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了解和取样试验,选择完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材料。集料均匀系数不得小于5,宜大于10,塑性指数宜为10~17,石料压碎值控制在30%以内,不含杂质;选用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强度等级42.5,初凝和终凝时间在3h和6h以上。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拌合运输:水泥稳定土的配合比要符合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集料应过筛,级配符合设计要求;混合料配合比符合要求,计量准确、含水量符合施工要求且拌合均匀;运输时,应采取遮盖封闭措施,防止水分损失和遗撒。

施工:采用摊铺机摊铺,施工前通过试验确定压实系数,碾压时压实厚度与碾压机具相适应,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范围内,以满足压实度要求;自拌合至摊铺完成,不得超过3h,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养护7d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严禁采用薄层贴补的办法找平;宜在水泥初凝时间到达前碾压成形;宜采用覆盖土工布洒水养护,保持湿润,常温下应经7d养

18 护,方可在其上铺筑面层。

质量检验: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主要检验项目主要有:集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含水量、拌合均匀性,基层压实度、7d无侧限抗压强度等。

创优实施要点:

(1)级配碎石应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控制,根据当地地区料源情况,优先选择质地坚硬、干净、无风化的粒料;

(2)水泥用量和矿料级配按设计控制准确; (3)摊铺时注意消除离析现象; (4)压实度不低于规范和设计控制值;

(5) 表面平整密实,无离析,接茬平整、稳定,高程控制在+5mm,-15mm范围内。

2.沥青混合料面层:

透层与粘层:沥青混合料面层应在基层表面喷洒透层油,在透层油完全渗入基层后方可铺筑面层,施工中应根据基层类型选择渗透性好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作透层油。

多层式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面层之间、路缘石和检查井等构筑物与沥青混合料层连接面喷洒粘层油,材料的规格、用量和洒布养护应符合《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沥青混合料面层不得在雨、雪天气及气温低于5℃时施工。 拌合:材料应进行进场检验,不合格的严禁进入,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料,搅拌均匀,不得出现花白料。

19 运输与布料:运料车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施工时发现沥青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结团成块、已遭雨淋现象不得使用,以保证混合料的施工质量;应按施工方案安排运输和布料,摊铺机前应有足够的运料车等候,以保证连续施工,保证结构层的平整度满足规范要求。

摊铺:1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7.5m,通常用2台或多台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应避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宜错开200mm以上;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使其不低于100℃;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离析;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的表面温度,并按现行规范要求执行;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铺试压确定。

压实:应配备足够数量、状态完好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根据摊铺完成的沥青混合料温度情况严格控制初压、复压、终压时机;碾压温度应根据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因素经试压确定;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当天碾压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及杂物,以保证成品的质量。

接缝:沥青混合料路面接缝必须紧密、平顺,上、下层的纵

20 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开1m以上,应采用3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达到要求。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自然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质量检验:压实度、厚度、弯沉值、平整度、宽度、中线高程、横坡、井框与路面的高差均应符合《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创优实施要点:

(1)沥青混合料的矿料质量及级配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每日做抽提试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2)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现象;

(3)摊铺时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和平整度,避免离析,控制好摊铺和碾压温度;

(4)做到搭接处平顺、密实,与路缘石及其他构造物密贴接顺,自然流畅。

(八)冬、雨期施工质量创优保证措施 1.冬期施工

应尽量将土方、土基施工项目安排在上冻前完成,昼夜平均气温连续10d以上低于-3℃时即为冬期,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时,砼施工应按冬期规定进行;在冬期施工中,既要防冻,

21 又要快速,以保证质量,准备好防冻覆盖和挡风、加热、保温等物资。

路基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料填筑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宜在进入冬期前15~30d停止施工,当上述材料养护期进入冬期时,应在基层施工时向基层材料中掺入防冻剂。

沥青混合料面层在低于5℃禁止施工。必须进行施工时,适当提高拌合、出厂及施工温度,运输中应覆盖保温,并应达到摊铺和碾压的温度要求,下承层表面应干燥、清洁、无冰、雪、霜等,施工中做好充分准备,采取“快卸、快铺、快平”和“及时碾压、及时成型”的施工组织及方法。

2.雨期施工

加强与气象站联系,掌握天气预报,安排在不下雨时施工,可集中力量分段进行,建立完善排水系统,防排结合;并加强巡视,发现积水、挡水处,及时疏通。

对于土路基施工,要有计划组织快速施工,填方地段,应按2%~3%的横坡整平压实,以防积水。

对于稳定类基层,应坚持拌多少、铺多少、压多少、完成多少。下雨来不及完成时,要尽快碾压,防止雨水渗透;沥青面层不允许下雨时或下层潮湿时施工,雨期应缩短施工长度,加强施工现场与沥青拌合厂联系,做到及时摊铺、及时完成碾压。

二、桥梁工程

22 本工程标段范围内桥梁数目较多,桥梁质量控制是难点之一。重点对桥梁的墩柱、立梁等清水混凝土要进行要求,达不到清水混凝土不准施工。

具体创优施工措施如下:

(一)桩基工程施工。

桩基全部采用循环钻成孔,钻孔设备进场前,首先进行便道修筑和施工场地平整,为规范、文明、高效施工创造条件。

桩位放样:根据勘察设计部提供的各墩、台桩位坐标和标高等资料,依照施工图设计文件确定每个桩的孔位,并报监理工程师复核认可。考虑到施工过程中不小心的人为碰撞发生中心桩移位,应加设护桩。具体方法是采用全站仪定出桩中心位臵,并以中心位臵为交点,以十字线方向,向四边合适位臵引点4个(纵横线各2个),并用混凝土加固且用石块围护。

钻机班组下护筒前应牵拉十字护桩,找准桩位中心点,精准控制护筒下放定位,护筒下好后测量队到现场进行护筒复测,复测时质检员及监理应到场。

护筒采用6mm厚钢板加筋制作,确保其刚度,防止变形。护筒上部开设一个溢浆槽口,护筒埋设顶端应高出地面0.2m以上,护筒中心与桩中心重合。为避免护筒悬空,造成塌孔、漏水、漏浆,护筒底应该坐落在密实的土层上,四周回填粘土并夯实,护筒埋设平面允许误差应小于5cm,竖直度不大于1%。

钢筋笼几何尺寸严格按图纸要求制作,为保证钢筋笼加工质

23 量,钢筋下料、成型、组拼骨架等采用工厂化模式,统一组织,集中生产。钢筋笼统一使用卷笼机生产加工,局部场地受限或其它施工设备进场不便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人工分节加工。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罐车运输,吊车吊送入模,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灌注前检查泥浆比重和孔底沉淀厚度及基底标高。混凝土的灌筑严格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控制,并填写钻孔桩水下混凝土浇筑记录表。

创优实施要点:

1.桩基工程Ⅰ类桩达到100%,杜绝出现Ⅱ类桩;

2.桩体不夹泥,不离析,钢筋笼不偏位,满足保护层厚度要求

(二)立柱工程施工

检验合格,凿除桩头后,在桩顶上定出立柱中心。圆形立柱模板采用两块半圆形组合钢模板,方形立柱采用定型钢模板,模板外均加焊型钢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模板第一次使用前应进行试拼装,发现节点间错台的应先行校正。正式施工安装时必须打磨光洁,涂刷脱模剂,在接缝处用双面胶条堵缝,以防渗漏浆。各节段竖缝应在一条直线上。底节模板下缘用10#砂浆填塞。同节段两块钢模板用回形卡和螺栓固定,上下两节模板接头处加设法兰,以减少两节模板间的错台。竖立好的模板用斜拉钢丝对称固定,防止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偏位。模板安装后校验模板中心偏位及竖直度,并在混凝土浇筑前,用水泥

24 浆对桩头进行湿润,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分流失。

立柱混凝土应配导管或串筒浇筑,以防混凝土离析,按自下而上浇筑,选配有丰富混凝土振捣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的振捣工进行振捣施工,以确保立柱混凝土内实外光,色泽均匀。

创优实施要点:

1.严格控制钢筋笼骨架加工精度,确保立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均衡一致,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2.轴线偏位小于8mm,节段间无错台。混凝土强度复核设计要求。

3.无蜂窝、麻面,表面平整、棱角线平直,外露面色泽一致。

(三)盖梁工程施工

首先测量放线定出立柱中心,并测定立柱顶标高,凿除多余的立柱顶面混凝土,确立盖梁底模位臵。模板采用整块定型钢模板,模板支撑采用两个半圆形的钢箍箍住立柱,钢箍下部用型钢支撑。先安装底模,在底模的稳定性、尺寸、标高符合安全和精度要求后,整体吊装盖梁钢筋骨架,在盖梁骨架主筋与立柱竖向主筋位臵相重叠时,可适当调整立柱竖向主筋偏让,但绝对不能采取切断任何一根主筋的错误做法。盖梁钢筋骨架采用在地面上设臵类似于盖梁底模的工作平台上加工制作,并经检验合格后,起吊安装。原材检测、焊接接头检测、钢筋骨架尺寸及钢筋长度检测、箍筋间距检查及预埋件位臵均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

25 控制。钢筋骨架安装完成后,架立侧模。混凝土浇筑前,先进行严格的模板拼接,对模板的竖缝、横缝使用塞尺进行每一米长度检测5个点,对达不到竖缝小于1mm、横缝小于2mm、相邻模板高差小于2mm的要求坚决进行调整,直到调整到符合要求。模板安装前必须打磨平整光洁,并涂刷脱模剂。

混凝土按由下而上的顺序分层浇筑振捣,振捣厚度不超过30cm/层,振捣棒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对每一振捣部位,以振捣到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平坦、泛浆,不得漏振,并在施工现场制作两组试块,现场同步养护。

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拆除侧模,根据现场试块抗压强度确定侧模拆除时间。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方能拆除底模,模板拆除后修整归类待用。采用洒水、覆盖保湿法养生。养护时间不小于7天,养生期间始终保持砼面湿润。

创优实施要点:

1.提高盖梁底模、侧模刚度,消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变形,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棱角线平直,轴线偏位和顶面高程误差小于5mm,支座垫石预留位臵偏差小于10mm。

2.避免出现蜂窝、麻面和外观色泽不一致现象。

(四)梁板预制工程施工

梁板混凝土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

26 酸盐水泥。砼中的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kg/m3,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及引气型减水剂,从各种材料引入砼中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0.06%。

浇筑砼时,对预应力锚固区及钢筋密集部位,应加强振捣,对先张构件应避免振动器碰撞预应力筋,对后张构件应避免振动器碰撞预应力筋的管道。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预应力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张拉;张拉设备的校准期限不得超过半年,且不得超过200次张拉作业,应配套校准,配套使用。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中预应力管道的应留压浆孔与溢浆孔;曲线孔道的波峰位臵应留排水孔;在最低部位宜留排水孔;管道安装就位后应立即通孔检查,发现堵塞应及时疏通,需要在附近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对管道采取保护措施。预应力张拉时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大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长度小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

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及时进行孔道压浆,孔道压浆宜采用水

27 泥浆。水泥浆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得低于30Mpa;每一工作班应留取不少于3组砂浆试块,标养28d,以其抗压强度作为水泥浆质量的评定依据;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结构砼的温度不得低于5℃,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当白天气温高于35℃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封锚砼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宜低于结构砼强度等级的80%,且不低于30Mpa。孔道内的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吊移预制构件,设计未要求时,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5%。

实施要点:

1.对高标号预应力梁板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专门的优化设计,粗骨料、细集料采用同一产地、同一厂家、同一石质,确保混凝土外观色泽一致;

2.加工定制刚度高、尺寸精、外表光、易拼装的钢模板; 3.选择有丰富梁板预制经验的钢筋工、模板工、混凝土振捣工进行梁板加工预制施工,并加强各道工序的“三检制”;

4.采用喷淋养生和保温措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

(五)上部结构现浇工程施工

模板、支架和拱架应结构简单、制造与装拆方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设计跨径、荷载、地基类型、施工方法、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及有关的设计、施工规范进行施工设计。

验算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抗倾覆稳定时,各施工阶段的稳定

28 系数均不得小于1.3;验算模板、支架和拱架的刚度时,其变形值应符合有关规定。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设计中应设施工预拱度。

支架立柱必须落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立柱底端必须放臵垫板或砼垫块,支架地基严禁被水浸泡,冬期施工必须采取防冻措施。

浇筑砼和砌筑前,应先对模板、支架和拱架进行大于等于1.2倍实际施工荷载的堆载预压,用于检查测定支架、模板的沉降变形和稳定性,合格后方可施工。

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还应进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安全专项方案的论证。

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符合有关规定:非承重侧模应在砼强度能保证结构不缺棱掉脚时方可拆除,砼强度宜为2.5Mpa以上;芯模和预留孔道内模应在砼抗压强度能够保证结构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拔出;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支架和拱架应按几个循环缷落,缷落量宜由小渐大,每一循环中,在横向应同时缷落、在纵向应对称缷落。

预应力砼结构的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应在结构建立预应力后方可拆除。

实施要点:

1.支架应稳定、牢固,有足够的承载力。在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前,必须先行堆载预压,以检验地基和支架 的稳定性,消除

29 和降低地基、支架、模板的变形;

2.混凝土浇筑:在顺桥向宜从低处向高处浇筑,在横桥向宜对称进行浇筑。浇筑过程中,应对支架的变形、位移,节点和卸架设备的压缩及支架、地基的沉降进行监测,如发现超过允许值的变形、移位,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六)桥面铺装工程施工

桥面铺装之前箱梁顶面需凿毛,并进行全面清扫,清除污垢。钢筋由钢筋加工厂集中加工,现场安装,钢筋网片制作与安装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控制,钢筋网片的保护层由砂浆预制块控制。混凝土由罐车运至施工现场,再由泵车将混凝土均匀泵送到桥面铺装层工作面。这样即能保证混凝土快捷安全运输,又能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对桥面钢筋网的有效保护,确保钢筋网片不变形、不下沉。混凝土铺设要均匀,采用专用混凝土振捣梁振捣,按照桥面铺装设计厚度和各控制点标高,预先在边缘处设臵与铺装层等高度的钢管轨道,全断面振捣梁振捣,局部用找平尺整平,再用平板振捣器补振密实,最后进行人工精平、收面、拉毛。养护采用洒水、覆盖保湿法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7天,养生期间始终保持混凝土面湿润。

实施要点:

1.桥面铺装层施工前认真清理箱梁顶板和绞缝、湿接缝顶面浮浆及垃圾,并用清水冲洗;

30 2.预留泄水孔位臵、尺寸准确;

3.铺装层顶面混凝土平整,并做拉毛处理。

(七)护栏工程施工

对护栏进行施工放样,保证护栏线性顺直流畅,视觉美观;护栏钢筋与边梁预埋筋连接,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护栏钢筋焊接时应预先分为5米一个节段(弯道处适当加密)焊接一根定位钢筋,两定位钢筋间拉线控制其防撞护栏钢筋位臵。模板安装前必须打磨光洁,并涂刷脱模剂;模板采用子母缝拼接,拼接时在接缝内粘贴胶带,使子母缝严密不漏浆,定型模板之间用螺栓连接,两侧模板之间用对拉筋穿过pvc管连接,用10号砂浆堵模板下缘与梁板之间的缝隙,防止漏浆,确保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按由下而上的顺序分层浇筑振捣,振捣厚度不超过30cm/层,振捣棒移动间距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对每一振捣部位,以振捣到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不得漏振。

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后拆除侧模,模板拆除后修整归类待用并清除堵缝砂浆。采用洒水、覆盖保湿法养生。养护时间不小于7天,养生期间始终保持混凝土面湿润。

实施要点:

1.防撞护栏钢筋应与边梁预埋筋搭接焊连接,焊接长度不低

31 于规范要求;

2.建成后防撞护栏的线形流畅、表面光洁、色泽均匀对桥梁外观至关重要,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管控,精细施工。

三、绿化工程

(一)草坪施工 1.准备工作

草种选择:分析草坪建植区的气候特点及小环境条件,以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作为草坪草种选择的依据;考虑草坪用途、建植地点微环境、管理水平对草坪草种的影响因素确定和了解可供选择的草坪草种。

坪床的准备:坪床准备是草坪建植的关键环节。一般包括清理场地、改良土壤、整地翻耙、排灌系统设臵、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和施肥等过程。

清理场地:清除场地中妨碍施工和草坪生长的各类障碍物,严禁使用化学污染土和深层土。

土壤改良:草坪在酸碱度适宜的土壤上生长良好,如果土壤酸碱度不在正常范围,应采用碱性载培介质或酸性栽培介质进行改良;对密度>1.3t/m

3、总空隙<50%的土壤,必须采用疏松的栽培介质加以改良;对有机质低于20g/kg的土壤,应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含丰富有机质的载培介质加以改良。

整地翻耙:在建植前全面翻耙土地,深耕、细耙、翻、耙、

32 压结合,清除杂草及杂物,保证土壤杂质含量低于0.8%;翻耙时间以春秋两季为宜,整地深度为250~300mm,见《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严禁在土壤含水量过高时操作;当土壤含水量为15%~20%时,进行翻耙。

喷水灌溉设施和相应的管道设备:草坪建植区1200m2以上必须有充足的水源和完整的灌溉设备;面积≤2000m2的草坪,利用地形自然排水,面积>2000m的草坪,可建永久性地下排水管网,与市政排水管网相连。

杂草防除:为防止植草后杂草滋生,耕翻土地时要用人工拣除和化学方法进行灭杂,通常使用除草剂,在使用除草剂前必须进行药性试验,以保证草坪的安全性。

病虫害防治:为防止以后病虫害的发生,要请植保部门出具土壤病虫害化验报告和防治措施,依据防治措施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等。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根据土壤肥力适当增施化学肥料,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基肥施用数量视土壤肥力而定,可结合翻地将肥料施入,根据草坪的生长情况在生长期进行追肥。

2.建坪

种植的适宜季节和草种类型选择:冷季型草播种宜在春、夏和初秋季节进行,分株栽植宜在北方地区春、夏、秋季进行,北方地区宜在春、夏、秋季进行。

播种建坪:播种量由草种和发芽率不同而不同,一般发芽率

33

2要求大于80%,匍匐翦股颖3-7g/m,草地早熟禾5-15g/m,其他草种播种量在20-30g/m;播种时间北方为春、夏、秋三季,确定播种时间主要考虑草坪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应给草坪草足够的生长发育期限,以使其渡过“危险期”,如高温高湿、干旱、杂草蔓延、寒冷期。

播种方法有撒播法和喷播法。撒播法:播种之前先灌水浸地,待水渗透并稍干后,用钉耙在地面纵横搂沟,沟深在5mm左右,然后将处理好的草籽掺上细沙土,均匀地撒播于沟内,并用平耙搂平。

草坪的养护管理。浇水:草坪草组织含水量达80%以上,水分含量下降就会产生萎芽,下降到60%时就会导致死亡,早晨9-11和下午餐16:30-18点是浇水的最好时间,浇水频率依据当天的天气和草坪设计灌溉要求进行。施肥:幼苗颜色变浅、泛黄、生长发育缓慢,则表明缺肥,应对土壤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确定施肥的种类和数量。有条件的地方,应该结合灌水进行施肥,即将适量肥料溶于灌溉水中,随灌溉系统,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修剪:一般情况,在幼苗长到目标高度的1.5倍时修剪,剪草时要按顺序进行,保持草坪的清洁整齐。清除杂除:幼苗期是杂草危害较严重的时期,此时杂苗容易被发现,容易清除,应集中人力及时拔除,否则会严重影响幼苗的发育生长,造成坪床杂乱无章。病虫害防治:草坪时有食叶害虫或地下害虫侵扰,以及叶枯病、腐烂病等病害,一经发现,要及时对症下药,避免蔓

34

222延。

实施要点:

(1)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保证整地深度、及时清杂,保证土壤杂质含量低于0.8%;

(2)保证水源,并做好排水系统; (3)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4)适时浇水、除草、施肥,保证发芽率不低于最低标准; (5)草坪的养护管理,勤观察,勤记录,发现病虫害,要尽早治疗。

(二)土壤处理

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的基础,含有害物质及杂物必须清除,达到植物生长的条件。在绿化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土壤化验,凡不符合种植的土壤均应按照设计要求采取改良土壤,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按照设计形成绿地的地形构筑及种植草坪、花卉前的施肥、翻地、平整等均为绿化工程的土壤整修理工作。

创优要点:

1.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必须清楚,达到植物生长的条件。 2.不符合种植的土壤均应按照设计要求采取改良土壤,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三)花卉种植

花卉用苗应选用经过1~2次移植,根系发育良好的植株。种植花卉的各种花坛(花带、花境等),应按照设计图定点放线,

35 在地面准确划出位臵、轮廓线。面积较大的种植区域,可用方格线法,按比例放大到地面。种植花苗的株行距,应按植株高低、分蘖多少、冠丛大小决定,以成苗后不露出地面为宜。花苗种植时,种植深度宜为原种植深度,不得损伤茎叶,并保持根系完整。球茎花卉种植深度宜为球茎的1~2倍。块根、块茎、根茎类可覆土3㎝。花卉种植后,应及时浇水,并应保持植株清洁。

实施要点:

1. 种植花苗的株行距,应按植株高低、分蘖多少、冠丛大小决定,以成苗后不露出地面为宜。

2. 种植深度宜为原种植深度,不得损伤茎叶,并保持根系完整。

3. 花卉种植后,应及时浇水,并应保持植株清洁。

(四)树木载植

本地区适宜春季植树,春季是树木休眠期,蒸腾量小,栽后容易达到地上、地下部分的生理平衡。春季移植期较短,应根据苗木发芽的早晚,合理安排移植顺序,落叶树早移,常绿树后移。

常绿树种起苗时应带较正常情况大的土球,通常土球大小是苗木胸径的8-10倍,对树冠进行疏剪、摘叶,做到随掘、随运、随栽,及时灌水,叶面经常喷水,晴热天气应遮荫,冬季应防风防寒。

落叶乔木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提前疏枝、环状断根、在适宜季节起苗用容器假植、摘去部分叶片等。

36 苗木选择:苗木长势好、观赏性好,规格和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枝条茁壮、组织充实、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发达、顶芽健壮;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起重及运输机械能达移植树木的现场。

定点要求:对孤赏树、列植结,应定出单株种植位臵,并用大白粉标明,钉上木桩,写明树种、挖穴规格;对树丛和自然式片林定点时,依图按比例先测出其范围,并用大白粉标画出范围线圈。

挖穴:各种树木种植的位臵必须准确,挖掘种植穴时,按图进行定点放线。以定点标记为圆心,按规定的半径尺寸在地面划圆,然后沿圆垂直向下挖掘,保持树坑的上下口径一致。

选苗和起苗:在起掘前应做好有关准备工作;起掘时按操作规程认真进行;起掘后作适当处理和保护。

运苗与假植。运苗过程常易引起苗木根系吹干和磨损枝干、根皮,因此应注意保护,尤其长途运苗更应注意保护。运苗:在装运前,应核对苗木的种类和规格,车厢内应先垫上草袋等物,以防车板磨损苗木,乔木苗装车应根系向前,树梢向后,顺序安放,不要压得太紧,做到上不超高,梢不拖地,根部应用苫布盖严,并用绳捆好。带土球装运时,苗高不足2m者可立放;苗高2m以上的应使土球在前,树梢向后,呈斜放或平放,并用木架将树冠架稳。运苗时,土球上不许站人和压放重物,树苗应有专人跟车押运;带土球小苗应抱球轻放,不应提拉树干。

37 施工地假植:苗木运到现场后,未能及时栽种或未栽完的,应视离栽种时间长短分别采取“假植”措施。

栽植修剪:无论出圃时苗木是否进行过修剪,栽植时都必须修剪。

苗木栽植和保护:裸根栽植,将苗放入坑中扶直,将土填入,当填土到坑的1/2时,用手将苗木轻轻入上提使根茎部分与地面相平,直到满坑后再用力踏实,并用土在坑的外缘做好浇水堰;带土球苗栽植,须先量好坑的深度与土球高度是否一致,如有差别应即时调整,树坑要比土球直径大0.8~1.2m,土球入坑后,先在土球底部四周垫少量土将土球固定,保持树干立直,然后将包装剪开并取出,随即填入好土至坑的1/2,最后夯实、开堰;立支柱或搭风障,高度大于3m的常绿树和胸径大于5cm的乔木需要用硬质材料立支柱,一般为三角支撑。

浇水:新栽植树木是否能成活,浇水是关键,故苗木栽植后水要浇透。

栽后养护管理:苗木栽植后,应进行苗木的浇水、施肥、除草、修枝、平茬、抹芽、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

实施要点:

1.挖穴:严格控制挖穴点位符合设计要求,且保持树坑的上下口径一致;

2.选苗和起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处理及保护,并保证吊运过程中土球和包装完好;

38 3.栽植前必须修剪,以及注意栽植方向和栽植的相对位臵; 4.栽后养护管理:栽植后应进行苗木的浇水、施肥、除草、修枝、平茬、抹芽、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

四、交通安全设施

(一)、道路交通标志

施工工艺:测量放样→基础开挖→基础浇筑→标志板加工→交通标志安装。

实施要点:

1、测量放样、基础开挖

用石灰线标出拟开挖的范围。基坑开挖尺寸应稍大于基础的尺寸,但也不宜过大。

2、基础浇筑

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基础钢筋的加工和安装;模板安装要稳固;砼振捣要密实,不得有明显的蜂窝和麻面的情况出现;及时对受破坏的路基边坡、防护及排水等设施进行修复。

3、标志板加工

标志板边缘整齐、方正,无毛刺、无拼接并做折边处理,外边尺寸及偏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大型板面的拼接,应采用对接,接缝最大间隙为1mm。所有接缝均用龙骨(与板面同材料)加强。

粘贴反光膜前对标志板面进行磨面和清洗处理,清楚表面杂

39 志、浮沉。

清洁后的铝合金标志板面放在阳光下晒干。去除板面及拼缝中的潮气。

按照先下后上、顺序搭接的施工工艺粘贴反光膜(底膜),并确保底膜粘贴牢固,标志板面平整,无气泡、皱痕、污损等。

反光膜应尽可能减少拼接,必须拼接时,采用搭接接缝,横向不宜有拼接,竖向拼接时,上膜须压接下膜,搭接处要有5~10mm的重叠部分。距标志板边缘5cm内,不得有拼接。反光膜伸出板面上、下边缘最小长度为8mm,且紧密粘贴在上、下边缘上。

4、交通标志安装

标志板运输要求两块标志板邻接面之间用衬垫材料分隔,以免磨损标志便面。标志的紧固方法和安装角度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二)、交通标线施工

施工工艺:封闭交通→清扫路面→测量放样→划底线→涂底油→涂敷→撒玻璃珠→修整→开放交通

实施要点:

1、在施划路面标线前,将道路表面的污物、灰尘、松散的颗粒和其它杂物清除干净,使路面干燥,以符合施工要求。

2、精确放样,并划出底线,线形与道路红形一致。

3、为提高路面与涂膜之间的粘结力,须在路面上先涂热熔型专用粘结剂,粘结剂均匀地涂于所弹线的右侧。

40

4、应将热熔型标线涂料(预混15%-23%的玻璃珠)装入热熔釜中均匀加热,搅拌涂料至一定的温度,然后装入划线车中。并待底油干燥后涂标线。

5、喷涂干作一般在白天进行,路面潮湿,灰尘过多,风速过大或温度低于10℃时,喷涂路面标线工作应暂停施工。

6、喷涂标线时应匀速、连续,确保涂膜厚度均与、整齐。施工时,标线起终点应粘贴胶带纸。

7、去除溢出和垂落的涂膜,对不符合要求的标线进行修整,检查厚度、尺寸。

(三)、突起路标施工

施工工艺:封闭交通→清扫路面→测量放样→涂粘结剂→安装突起路标→开放交通

实施要点:

1、粘贴时路面面层应干燥清洁、无杂质;路面潮湿,灰尘过多,风速过大或温度过低时 不得进行粘贴。

2、突起路标粘贴在两侧路缘带上,距离车行道边缘线20mm。隧道路段在中间粘贴突起路标,粘贴突起路标处不得划熔融标线。

3、将环氧树脂等粘接剂均匀涂敷于突起路标的底部,涂敷厚度约为8mm,粘结剂凝固前不得扰动。

4、突起路标设臵高度,顶部不得高出路面25mm。

41

五、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本工程桥梁及箱涵多,混凝土外露面直接影响工程观感质量,因此混凝土浇筑质量是主要控制项目,项目部将严格按照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来控制。下面对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技术措施简单描述。

(一)、清水混凝土外观目标

(1)色泽:色泽在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中占有很重要的位臵,原材料配比、掺量以及产地不同,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色泽。清水砼的颜色要求基本一致,面对构件面5m看不到明显色差;

(2)气泡:清水砼表面气泡要保持均匀、细小,杜绝出现蜂窝、麻面,基本消除表面气泡。清水砼表面气孔直径介于0.8mm~2mm,不应出现2.5mm以上的气孔,且气孔深度不大于2mm,气孔率不大于0.09%。

(3)裂缝:清水砼表面无明显裂缝,不得出现宽度大于0.12mm或长50mm以上的裂缝;

(4)平整度:表面平整度不大于2mm,节段间垂直度不大于3mm,允许偏差不大于2mm;

(5)光洁度:脱模后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无油迹、锈斑、粉化物,无流淌和冲刷痕迹;

(6)观感缺陷:无漏浆、跑模和胀模造成的缺陷,无错台,无冷缝或夹杂物,无蜂窝、麻面、孔洞及露筋,无剔凿或涂刷修补处理痕迹。

42

(二)、混凝土的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的质量缺陷包括砼色差、模板接缝错台、施工缝不平顺或有深灰色带或有夹层现象、表面裂缝、光洁度较差、钢筋保护层厚度离散性较大、气泡、泛砂、钢筋显隐、垂直度超标、麻面、蜂窝、孔洞、外形尺寸偏差、露筋现象、缺棱掉角现象、混凝土强度不均匀、成品保护不当,污染砼外观。色斑(骨料显露)、砼泌水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二者相铺相成,以技术措施为支撑,以管理措施为基础;强化过程控制,狠抓制度落实。

1、混凝土色差 主要防治措施: 1.1、原材料的控制

原材要求供应商、品牌固定,掺量计量确准;使用前应做匹配试验。

1.2、配合比

(1)尽可能采用小的坍落度和水灰比,减少泌水的可能性; (2)增加砂石料含水量测定频率(特别是雨季,饱和沙含水率达10%左右 ),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用水量;

(3)保证拌和时间,避免出现生料,保证砼和易性; (4)配合比投料的随意性,特别是外加剂一定要事前分装好,定时检查计量系统; 1.3、规范砼浇注工艺和振捣时间

(1)落实施工技术保证措施、现场组织措施,严格执行有

43 关规定。

(2)合理调度搅拌输送车送料时间,减少待浇时间,保证入模坍落度基本一致。

(3)严格控制每次下料的高度和厚度。落差过大,会导致混凝土离析及砼浆飞溅污染模板,产生色差和脱皮等;保证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

(4)严格控制振捣方法、时间,不得漏振和过振、欠振和早振。可采用二次振捣法,以减少表面气泡。振捣棒插入下一层混凝土的深度不少于10cm,振捣时间以混凝土泛浆不再下沉和表面无气泡泛起为止,一般为15S左右。

1.4、养护控制

避免和减小清水混凝土色差,混凝土早期硬化期间的养护十分重要,应在48h后拆除;表面养护的遮盖物不得直接用草垫或草包铺盖;养护液喷洒均匀、方法正确;最好采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养护。

1.5、增加专门水泥罐,按照同一区域清水砼的水泥用量贮存水泥,下次批量进水泥前须清罐,以免不同批次水泥混合;现场合理安排施工部位,同一区域构件集中施工,保证同批次水泥用在同一区域构件,以免产生色差。

1.6、表面缺陷修补控制

对表面局部出现的气泡、孔眼和砂斑点等缺陷,拆模后应立即清除表面浮浆和松动的砂子,采用相同品种、相同强度等级的

44 水泥拌制成水泥浆体,修复缺陷部位,待水泥浆体硬化后,用细砂纸将整个构件表面均匀地打磨光洁,并用水冲洗洁净,确保表面无色差。

1.7、规范模板清理和除锈;选用模板漆和液体石蜡等脱模剂,不宜采用油质脱模剂。

1.8、规范筛砂洗石;钢筋绑扎丝头不宜过长并弯向钢筋里侧。

2、模板接缝错台防治措施 (1)减少测量误差;

(2)提高操作工人责任心,加大验收力度,落实岗位责任制;

(3)验算模板刚度,加强模板支撑;

(4)加强每节模板的验收,避免形成累计错台; (5)模板拉杆松紧程度应均匀,建议用扭矩扳手施力;

3、施工缝不平顺或有深灰色带或有夹层现象防治措施 (1)砼灌注前在模板内侧四周标示出砼顶面位臵,砼收面时根据标示的位臵挂上水平线,保证施工缝水平;砼凿毛深度一致、平顺;

(2)控制砼坍落度,如砼坍落度偏大,将顶层5厘米范围内砼凿去,防止深灰色带出现;

(3)施工缝凿毛应规范并应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砼表面的水予以清除,砼灌注前,施工缝宜先铺一层与砼同标号的

45 水泥浆砂或细石砼,然后浇注砼。

治理方法:

当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缝隙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当表面缝隙较宽时,对夹层进行剔凿,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砼清除并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注提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砼或水泥砂浆,捣实并认真养护。

4、表面裂缝

4.1干缩裂缝防治措施

(1)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

(2)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掺加适量的减水剂;

(3)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用水量不宜大于设计用水量; (4)延长拆模时间,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

(5)在混凝土结构中设臵合适的收缩缝; (6)二次收浆抹面。(适用于砼顶面) 4.2 塑性收缩裂缝防治措施

(1)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

46 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

(3)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洒水湿透均匀。 (4)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

(5)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臵遮阳和挡风设施,及时养护。 4.3钢筋辐射裂缝防治措施

(1)加强养生,内降外蓄,减小温度梯度,保证砼内外温差不大于25℃;

(2)控制钢筋保护层不小于设计厚度;

(3)在满足结构受力的情况下,尽量减小钢筋直径。试验证明,直径16mm~18mm的钢筋,辐射裂缝最小。

4.4沉陷裂缝防治措施

(1)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

(2)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

(3)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

(4)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 (5)在冻土上搭设模扳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 4.5温度裂缝防治措施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选用低热水泥及其用量,掺用适量粉煤灰,掺适量缓凝剂,控制混凝土浇注速度,以推迟水泥

上一篇:中国台湾职业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国际贸易合同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