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论文范文

2023-03-01

案例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陆家宅小学工会普法学习

一、依法治校的内涵

概括地讲,依法治校是指校长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规章和学校章程,运用各种管理手段,通过组织、指挥和协调学校各方面人员的活动,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完成国家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任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层面的法:

1、《宪法》中有关教育的规定,它是教育立法的基础和依据。

2、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很多。

3、国务院及其它教育和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定,如《教师资格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此外我们湖北省政府及主管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的规定,如《湖北省教育督导规定》等。

二、义务教育法的修订背景

1、党的十六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义务教育法》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实施义务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2、国家出台的新的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需要上升为法律规范。 3、近年来义务教育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亟待通过法律途径予以解决。 4、法律的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新《义务教育法》关键内容解读和案例分析

(一)教育经费

1、法律条文:

《义务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第八章《附则》六十一条又补充规定:“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我国《教育法》对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行为已经规定了法律责任,但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乱收费问题反映强烈,为此,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五十六条规定:“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

1 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这项规定同《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是一致的。

2、典型案例:

《法制日报》2008年8月17日报道:有着两处校址、6500余名学生的“超级小学”中关村三小是北京市奥林匹克示范校,该校在举办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都发来了贺信。学校倡导的素质教育口号是“头顶艺术,脚踩文学,怀揣梦想”。2006年,中关村三小把高尔夫课列为三年级必修课,一时激起舆论哗然。由于学校成绩斐然,影响较大,校长王翠娟被评为海淀区模范校长,海淀区第八届政协委员。学校还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2008年8月5日,海淀法院中关村三小校长王翠娟等人贪污案一审开庭。在法庭上,王翠娟证实,中关村三小的账外资金超过了1亿元,而这部分账外资金,几乎全部来自于“片外”学生入学缴纳的赞助费(择校费)。大量的赞助费如何使用缺少监管,校长的权利过大。因此,这几年教育系统的腐败案件并不罕见。可以肯定,中关村三小的案件带有很大的普遍性。

(二)素质教育

1、法律条文:

《义务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开宗明义,把提高全民族素质作为制定法律的重要宗旨之一。第三条明确规定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第五章《教育教学》第三十四条:“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十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臵,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义务教育法》还有很多条款都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或要求。从第三十六条到第四十一条,对德育体系、课外活动、教科书使用等均作了规定。

2、典型案例:

2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位于泰兴市天星镇洋思村,建于1980年,原本是一所“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生源”的农村联办初中。蔡林森任校长后局面开始转变,他坚定一个信念,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将此在校园醒目树立或张贴)。学校要求教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面向全体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实行“三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教育教学成绩显著。从1987年至今,一直保持着合格率、巩固率、升学率三个百分之百和优秀率一个一流的记录,有80%的学生升入省重点高中。学校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质量,被评为江苏省省德育先进学校、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省模范学校、省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该校已经成为全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臶、农村教育的一面旗臶、初中教育的一面旗臶(“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之一)。校长蔡林森成为江苏省首批名校长、中学特级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被誉为“乡村教育家”。

(三)校园安全

1、法律条文

《义务教育法》第三章《学校》第十六条首次将校园安全写入法律:“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第二十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2、典型案例

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在绵阳周边非常有名。学校因教学质量高,连续13年都是全县中考第一名,周围家长都拼命把孩子往里送。学生最多的班,有80多名学生。校长叶志平注重实干,强调安全。花费17万元盖的学实验教学楼,他维修固楼耗资40万元。而且从2005年开始,他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全校师生紧急疏散演练。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学生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天。演练时每个班级的疏散路线都是划定好的,在每个班级内,前四排学生走教室前门、后四排学生走后门也是规定好的。刚搞紧急疏散时,学生当是娱乐,半大孩子除了觉得好玩外,还认为多此一举,有反对意见,但他坚持。后

3 来,学生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5-12”地震那天,叶校长因公务不在校。可是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安然无恙,用时1分36秒。正因为如此,叶志平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校长”。

(四)均衡发展

1、法律条文:

《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

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臵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第五十七条第二款对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2、典型案例

我们汉川市实验中学是一所市直中学,成立于1998年秋,是一所为适应教育形势发展而兴办的集实验性、特色性、超前性、示范性为一体的新学校,办学理念是“为每一个学生创造美好未来”。在城区校际竞争激烈、社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我校独树一臶,建校以来坚持不编重点班,向管理要效益,向四十五要效益,取得骄人成绩。十年来,我校毕业生的参考率、合格率、优秀率一直名列全市前茅(中考成绩——上重点高中数仅有一年位居第二)。学校被评为孝感市“示范学校”、湖北省 “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

我们的体会是:不编重点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保护了学生成长的生态环境——自尊自信、合作互助),同时也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老师伴随学校的发展日臻成熟,学生也在平等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均衡促进和谐,和谐利于发展。

(五)课程改革

1、法律条文

《义务教育法》第五章《教育教学》虽然没有提及“课程改革”一词,但第三十五条指出:“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2、典型案例

杜郎口中学是山东省茌平县最东部的边远乡镇中学,1998年前连续十年教育教学综合评价在全县初中倒数,学校成为每年人大代表评议的黄牌单位。十年来,以校长崔其升为首的杜郎口中学一班人大胆尝试教学改革,尤其是在课程改革方面力度很大,探索出了一条既能保持升学率,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的教学模式。该校独创“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三、

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在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看不到讲台,学生的课桌是面对面分组排列,教室四周都是黑板。没有了讲台,老师也自觉不自觉地放下了高高在上的架子,学生也不必再用仰视的目光看待老师,在空间上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一个民主、平等的空间就在这样看似简单而又要很大勇气的改革中制造出来了。

1998年,也就是杜郎口中学实施教学改革的当年,该学校在全县学校排名中由第23名上升到第17名,第二年又上升到第14名。从2003年起,杜郎口中学的排名连续3年位居全县前三名。2005年中考,该校486名毕业生中的268名报考了重点高中——茌平一中,被录取的有267人。

06年9月全国农村名校长经验交流会在杜郎口中学召开。《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新华社《内参选编》、《当代教育科研》、《山东教育》、《现代教育导报》等报刊都报道了该校教学改革取得的突出成绩。到目前,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参观学习人次达6万人。

(六)学生权利

1、法律条文

《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履行有关义务,其中第三款指出:“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有关义务,其中第五款指出:“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第三条要求“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四条强调:“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其后在第二章《学生》第十一款至第十七款具体明确了适龄儿童、少年和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第四章《教师》第二十九条指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十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总则》第三条更是将未成年人的权利明确为:“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第五章《司法保护》第五十条指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在司法活动中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第五十一条指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理,并适应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典型案例

有些学校在资助某些贫困未成年人或者帮助未成年人接受资助的过程中,为了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舆论的好评,大张旗鼓地进行宣扬,将受助未成年人的个人资料和家庭隐私毫无保留暴露给公众,毫不顾及受助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感受。由于未成年人本身缺乏这方面的保护意识,极容易让当事的未成年人成为周围人议论的焦点,给受助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造成某些受助未成年人的心理失衡,给未成年人带来心理伤害。难怪一些贫困未成年人及其家庭不欢迎这样的“爱心行动”。

6

(七)心理健康

1、法律条文

《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三条:“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虽然没有明确心理健康概念,但我个人认为,“等方面”应该包括心理健康。

2、典型案例

2008年9月3日,上海《新闻晚报》报道:9月1日凌晨,一名14岁女孩从杨浦区延吉东路131弄某幢楼4楼跳下;9月1日清晨5点30分左右,浦东菏泽路中大丽都小区一名15岁男孩从8楼坠落受重伤,而事发时男孩父母还在睡梦中;9月1日上午9时,江桥实验中学初二男生因成绩排在年级倒数第一无法接受“留级”的事实欲跳楼,后被老师和民警劝下,而他早已在家留下遗书;9月2日上午7时左右,住在上海仙霞路486弄的12岁男孩,从家中6楼阳台跳下身亡。

开学才两天,就有3名中学生跳楼自杀,另有1名目前不确定是跳楼还是坠楼,这四起事件在申城引起“话题地震”。今年9月10日是第六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自杀研究专家、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医师单怀海感叹,业界呼吁社会关注青少年自杀问题已经多年,但大多停留在研究和理论层面上,学校的生命教育也相对薄弱。

(八)教师地位

1、法律条文

《义务教育法》第三十条:“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九)减轻负担

1、法律条文

《义务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五条:“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第五章《教育教学》第三十五条:“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 7 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三十七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

2、典型案例

记者在一些省市部分小学和初中学校进行随机采访,发现了一些书包重、作业多的情况:某地级市小学各年级学生的书包普遍在5公斤到8公斤之间;初中学生书包在10公斤以上的现象在不少地方相当普遍,其中面临毕业的初三学生书包最沉重。在不少城市,大清早背负沉重书包匆匆而行的中小学生已经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街景”,在南方某城市,甚至还出现了小学生拖着带轮子的大书包上学的情景。

在那些过于沉重的书包里究竟装了些什么?记者发现,除文具外,学生书包中主要装着课本和各类辅导资料、练习本等。在某城市,初中某校五年级学生有教辅资料24种,包括统编教材、补充教材、配套练习册、习题集、单元过关题、目标测试题以及各类油印试题等;某省一小学低年级各类课本和教辅资料总量达21本,某初中一年级复习资料最多的达31种。

记者调查发现,在某初中,有教师要求学生每天要做完与当天课堂讲授内容相关的各种教辅资料,一名优秀学生中午要花2小时、晚上要花3小时才能完成;在另一所学校,成绩属中上水平的初三学生完成家庭作业需2小时,中下水平学生需3小时,差生需要4小时。学生嬉戏的时间越来越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越来越少。小小年纪的中小学生又怎么能够担起如此沉重的负担呢?

(十)阳光体育

1、法律条文

《义务教育法》第五章《教育教学》第三十七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

2、典型案例

《中国教育报》2009年6月25日以《阳光体育凸显教师缺乏之痛》报道:体育教师缺额严重工作量大难以量化体育课被任意挤占。

首都体育学院刘海元博士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的研究》。这项研究表明:我国现有中小学约60万所,但体育教师只有约43万人。“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缺额约29万人,其中小学体育教师缺额最多,约24万人。”

8 刘海元说。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对学校体育督导调查的结果,也证实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缺额的现象。如广东省现有体育教师10047人,其中专职体育教师不足40%,农村学校80%以上为兼职体育教师,以国家标准计算,实际缺额专职体育教师1.2万人。甘肃省近70%的学校,体育教师是兼职。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小学的许老师每周要上20余节体育课,还要负责学校一些体育活动,他对记者说:“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学校从早上到下午放学,先后有早上晨跑30分钟、上午30分钟大课间、40分钟的午间阳光体育、30分钟的课外活动。我们一天到晚根本忙不过来。”国家教育督导团2008年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导调查发现,一些学校体育教学形同虚设,只要不出事,学生们想怎么上体育课就怎么上。更有甚者,不少学校变着法地挤占体育课。

四、如何做好依法治校工作

1、增强法律意识。

人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好说不好做。

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是,校长、教师是个矛盾体,即是不依法治教的受害者(工资问题、教师伤害等),又是不依法治教的肇事者(乱收费、歧视差生等等)。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中小学校长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凭经验办学,凭敬业精神办学,而应该是依法治校,按章办学。要将过去的敷衍、被动接受法律要求转换成为学法懂法的自觉行动(例如阳光体育、减负行动等,“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因为只有如此,校长才能很好的保障学校运转,保障师生权益。否则,有可能在敬业奉献的工作背景下,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不自觉的违规,甚至违法。如北京市中关村三小的前校长王翠娟、不受欢迎的“爱心行动”等

2、更新教育观念

中小学教育的复杂性给校长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长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等的构建都应在国家法律要求的前提下,并给与教师正确引导和积极影响。。 如果死死抱着过去的一些陈腐观念和做法(办重点班、题海战术、分数至上、升学至上等),那学校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减负行动、阳光体育肯定是无从谈起。

更新教育观念,肯定需要勤于学习和勇于实践。“乡村教育家” 蔡林森、“最牛校长”叶志平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3、熟悉教育业务

9 学校管理反复复杂,千头万绪,但还是有客观规律。这需要我们这些中小学校长加强学习,熟悉甚至精通学校管理业务。

像上面引述案例中未能展开的“学生权利”的细化落实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中小学生多种复杂表现,都是不少校长不太熟悉甚至忽略的问题,但又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另外,还有今天没有谈到的学校管理体制、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涉及《教育法》)、校长责任权限、教师管理与教师成长(涉及《教师法》)、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涉及《环境保护法》、《招投标法》)等等,都需要校长们深入研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学校办学品味。不能像有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例如深圳火灾——查娱乐场所安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查饮食安全,汶川地震——查中小学校舍安全,成都公汽事件——查公共设施安全……)。应该熟悉业务,综合管理。

4、争取社会支持

案例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高职院校进行的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物流教学工作为切入点,对案例教学法的改革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以期对物流管理教学的创新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改革;教学资源

在所有的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法是应用非常多,也是各学科几乎都可以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对于以实际应用为根本目的的专业课教学来讲,案例教学法则显得更为重要。物流专业在国内的高校及高职教育中,也发展了比较长的时间,从各类物流教材及参考书的内容变化当中也不难发现,在物流的课程体系设计中,非常重视对实际案例的引用,案例的选择也尽可能的体现出普遍性与时效性。那么,伴随着这种变化,作为从事物流专业教育的教师,是否能适应这种新的教学要求,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实际的,先进的物流知识,并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迫切的要求。

从事过或现在正在从事着物流专业的教学工作的人,也许也有过这样的体会。教师会在讲授案例之前,大量的查阅资料,将案例有可能涉及到的内容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明确了重难点,对于问题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是,从课堂的实际效果来看,当我们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尤其是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学生不会分析或分析质量很低,久而久之,这既影响了教师进行案例授课的热情,也降低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认为学生回答无用,干脆不用学生参与,自己一人将案例从头讲到尾,案例问题也由自己分析并解答,而学生也乐得清闲,竖着耳朵听就是了,大脑也不用思考,从而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当中,完全偏离了进行案例教学的初衷。

如何来解决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呢?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加以分析。我认为问题无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一个是教,也就是学生的问题和教师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态度问题;(二)知识面狭窄,知识储备问题;(三)不善于分析,举一反三,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问题;(四)不善于归纳与总结,语言组织能力的问题。

教师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没有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中来,教学流程设计的问题;(二)没有组织好学生对于问题的讨论,教学过程的监控问题;(三)是否过多或过少的使用各类教学资源,对于教学重难点的把握问题。

对于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属于目前很多学生的共性问题,也并不单单是学习物流这门学科才有的,所以,解决学生的问题需要包括辅导员,各学科的教师以及所有学校的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特点,并且要做到长期性和连续性。围绕学生工作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这里我不多加讲述,我主要从物流授课的角度阐述如何解决老师存在的问题。

教师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没有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中来,教学流程设计的问题。大家不妨回忆一下,我们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直到讲课时,学生才知道要讲解哪个案例,之前提到过学生的一些情况,知识面狭窄,知识储备有限,因此,学生对于我们老师要讲解的案例的背景知识可能知之甚少甚至完全陌生。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我们要想使学生尽可能准确和全面的分析案例问题,就不得不把案例介绍的更详细一些,涉及到的知识也不得不简单提示一下,或者是重复以前学过的知识,这会占用课堂教学当中的很多时间,也就相应地会挤压学生们自由讨论,独自思考与分析的时间,这就是我所说的教学流程设计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课前预留案例,让学生提前了解案例内容,为了不使其流于形式,我们完全可以提前一次课甚至提前更长的时间,要求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或是课堂讲述的形式提前预热,这样会使学生从最开始就参与到案例的学习中来。由于学生查阅案例的资料不同,角度不同,讲述方式不同,它会更加丰富案例的学习,会使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既减少了老师用于介绍案例的时间,也使学生因为能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这些在我的实际教学应用中都是非常明显的。

教师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没有组织好学生对于问题的讨论,教学过程的监控问题。我们经常会使用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讨论分析上来,但我认为,使用哪一种方法并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教师如何能对过程进行很好的监控,使讨论分析不流于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参与进来。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学生的课堂表现紧密地与成绩联系起来,而且坚持不懈。当然,二者具体如何联系,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的老师有各自不同的方法,但一定要能提高我们的案例教学效果。

教师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是否过多或过少的使用各类教学资源,例如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对于教学重难点的把握问题。由于物流案例大多涉及一些具体的企业情况,工作过程等等很难用语言去描述的内容,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正好可以弥补板书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是有效也是必须的。但是,我们在使用这些资源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所授知识的核心内容,把握好案例教学中的重难点,不要让不必要的图片、视频等分散了同学的注意力,喧宾夺主。比如说把案例都做成Flash,确实会很吸引同学们的眼球,但看过以后,大家更多的是关注于Flash的设计,却完全忽略了案例本身需要大家去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各种先进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吴淑秋.论物流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7.

[2]戴国忠.略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基本观念[J].职教论坛,2005.

作者简介:李新宇,男,辽宁大连人,大连新港通关技工学校教师,主要从事物流管理及仓储配送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案例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 使用案例教学的目的

案例教学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大家熟悉那些需要做出决策和采取措施的实际的专业领域或管理领域。

第二个目的就是让大家把这些实际情况与有关的理论模式和知识联系起来。由于老办法已经过时,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吸收新知识和利用新关系。为了做到这一点学习应该是现实而实用的。在这方面, 学员们实际上不是从案例中了解信息或学习专门的知识, 而是学会如何在变化多端的形势下把信息或知识付诸实践。

第三个目的也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提高学员们的思维、决策和采取适当措施的能力。使用案例分析为学员们提供了应用数据、把事实与措施相联系、决定该做什么和有责任采取措施等方面的经验。提高技术水平比对知识的理解需要更多的时间。

最后, 案例教学的目的重在让学员们参与, 以便他们能够理解为什么需要介入到过程中去, 对成果和自身的学习 (如内容与过程) 负责。有了参与和经验, 他们就增强了使用法律等专业知识的自信心。

2 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 着眼于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是模拟真实问题, 让学员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诊断和决策, 从而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所追求的不是要求学员找到唯一正确的解决问题答案, 而是依据学员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 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增强消化和运用知识与经验的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学员不仅能从讨论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上的益处, 而且能从讨论中学会与人沟通, 提高学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2) 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案例的素材取之于实践, 有真实的细节。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 使学员有机会身临其境地将自己置于决策者或解决问题的地位, 认真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 认真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 教学案例一定要真实可信, 这样才有可能搜寻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能力。

(3) 保持案例管理问题客观性。尽管案例编写者对情景素材有选择的自由, 但案例是对真实情景进行客观描述, 作者要表达的是事实和背景, 而不是任何的解释和判断, 不应掺有个人倾向性的意见或观念。学员将所学的理论和所积累的经验应用于案例中蕴含的管理问题, 根据案例材料提供的信息做出客观分析、判断, 提出切实可行的决定方案。

(4) 强调全员参与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法中教学的主体应是全体学员, 教师的责任是选择组织好案例, 组织和指导好课堂讨论, 让全体学员都参与进来, 在案例所描述的特定环境中, 对案例所提问题进行讨论、争辩, 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 促使学员刨根问底地找到最佳决策。因而, 它强调全体学员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思维, 强调主动学习。

(5) 案例答案的多元化和最佳化。案例为全体学员提供了同样的情景和信息, 从同一起点出发, 人们会提出不同见解, 它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为了解决问题, 有时会有多种解决的方案, 有时也可以从多种方案的比较鉴别中寻找出最为合适的答案 (即最佳化) 。当问题较为复杂时, 也可能会一下子找不出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员一步步思考、探索, 直到能看出这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为止。这种多元化和最佳化答案选择, 可开拓学员思路, 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3 案例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生动、新颖、真实的效果

(1) 案例教学必须坚持系统设计、广泛参与和师生互动三大原则。教师在课前要进行系统的设计, 精选案例, 并且编写教学案例解析材料;教师要认真参与到案例的搜集、选择、加工和应用的工作中, 并且随时提取现实中的材料充实课程, 只有教师自己仔细选择、认真研究案例, 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在案例应用过程中, 注重师生互动, 让学生对案例进行点评,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坚持案例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要求。案例的运用重在与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不要牵强附会, 生动不是好案例的唯一标准, 好案例的第一标准应该是为教学目的服务。案例教学应遵循简单而实用的模式, 即穿插、展示案例, 学员讨论分析案例, 以及教师引导、点睛、释疑三个环节。三个环节之间并无一成不变的顺序, 而是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及教育对象的不同而灵活调整。当遇到教学内容抽象难懂的情况, 案例教学一般采取教师讲解、设疑-展示案例-学员讨论分析-教师总结、释疑的顺序;反之, 则可采用展示案例-学员讨论分析-教师总结、释疑的顺序。

具体到每个环节上, 也要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在穿插、展示案例环节中, 时机的把握要因案例特点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那些内容复杂、争议性强、时间跨度大的案例, 应在上节课结束后展示给学员, 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查阅资料;那些耳熟能详、耐人寻味的案例, 可以先于授课内容展示给学员;那些教育意义大、感染性强、新颖的案例, 要穿插在授课内容中, 在给学员带来惊喜和震撼的同时, 引发他们的讨论;那些总结性强的案例则往往安排在下课之前展示, 以加深学员对授课内容的印象。

(3) 教师应当发挥好穿针引线的主导作用。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起着穿针引线的主导作用, 是整个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因此教师引导、点睛、释疑环节格外重要。首先, 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 要根据案例的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设置疑问, 提出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进而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观看案例;其次, 教师要采用即时点评和总结性点评相结合的方式, 发挥答疑解惑的作用;再其次, 教师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 在案例教学的时间安排上要把握适度原则, 同时采取激励措施,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能始终保持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4 结语

通过案例分析, 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 学员们对中国法律的理论和司法实践有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 开阔了视野, 也看到了依法治国方略必然会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摘要: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领域中有着独特的价值, 本文对案例教学的使用目的,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及教学中的所遇到的实践问题作一浅简分析。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目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 2005 (2) :50~57.

案例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保险案例;案例选择;过程设

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将保险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而如何选择制定周密的案例教学方案,选择恰当的保险案例,设计缜密的教学过程,是确保案例教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1]。

一、保险学案例教学选择标准

合理有效的保险案例选择是保险学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和保证。那么,怎样的案例选择才是合理有效的?对此,本文拟在吸收和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下述拙见。

(一)相关性

与当前学术界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案例选择的相关性应从下述两方面理解:(1)与教学内容重点难点

相关。谈到相关性,通常被认为是指所选择案例必须与保险学理论知识相关。其实,这样理解和讨论相关性毫无意义,因为在保险学教学过程中,任何教师都不可能选择与保险学知识无关的案例,且鉴于可用于案例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也不会简单地将任何与保险学理论知识相关的案例都引入案例教学中来[2]。相关性,当然不是与教学内容无关,但也并不局限于有关,其所强调的是案例选择必须高度契合保险学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者说,教师必须围绕保险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主要的保险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在学习那些难以理解或不好掌握的保险理论知识的时候,理清思路,化解障碍。

(2)与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需要相关。谈到相关性,如果只从上述意义上理解,是不够的。学生之所以学习保险学的理论知识,是因为这种学习有助于满足其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没有这样的判断,自然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学生未来既是生活者,又是工作者,我们可以从生活者需要的角度引入相关案例,帮助学生树立保险意识,培养有效获取投保收益和维护投保权益的能力,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参保者或投保者;我们也可以从工作者需要的角度引入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保险工作理念,精通保险法律法规,熟悉保险工作的流程、方式与方法,成为一个合格的保险从业人员。

(二)适度性

我们所选择的具有相关性的案例并非越大越好,在规模上必须保证大小适度。案例可以小至三言两语,只包含一种关系、一件事情或一个问题,也可以大到几百,甚至上千文字篇幅,包含多种关系、多件事情或多个问题。而所谓大小适度,则是相对于我们要求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多少,或者所要达到目的的复杂性而言,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或标准。如果我们只期望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某种知识或某一知识点,或者只需训练某一实操技能,那么,就只能选择与这种或这个知识与技能相对应的小规模的案例,在这里“小”是适度的,贪大,将适得其反,降低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如果针对特定章节复杂或多元的知识内容,或是思维训练与多样化技能的学习,就应该选择较大规模的案例,尽可能全面涵盖相对应的关系、事件或问题,在这里案例“小”就不适度了,会影响学习的综合性与训练的系统性。

(三)典型性

所谓典型性,是指具有特殊性的保险个案能突出、显著代表或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保险关系、事件或问题。保险案例千千万万,即使同类案例也是数不胜数,我们选择时必须切实关注和从中发现那些具有典型性的保险案例,以增强案例教学的知识教育与能力训导的价值[3]。根据典型性的要求,本文认为,具体可从三个方面着手选择案例:(1)选择保险学界长期传承下来的国内外经

典案例,因为经典保险案例往往具有内容的成熟性、事件的普遍性与代表性;(2)选择国内外保险生活中所发

生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涉及特殊或者广泛的对象以及巨大的投保或理赔金额,其合理处置可能对生产、生活具有重大影响;(3)可以选择那些广泛传播或引起了社

会普遍关注的事件。这类案例就其本身而言,并无重大内容和影响,但在特定语境下因媒体传播而变得众所周知,家喻户晓,也就具有了典型性。

(四)新颖性

选择和采用富有新颖性的案例,能增强案例教学的吸引力,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关于案例的新颖性,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特色。我们选择的保险案例首先要具有中国特色,能充分反映中國保险行业的实践、问题与变化,避免一味引用西方保险案例进行教学。其次要具有地域特色,反映学校所在地区保险的实践、问题与变化。(2)新鲜。保险案例要具有时代感,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当前生活,反映当前我国保险行业的经营实践。一般情况下,我们应避免选择那些年代过于久远的陈旧保险案例进行案例教学。(3)独创。独创是案例新颖性的重要特性,也是案例新颖性的重要来源。保险学相关课程任课教师不仅要善于运用“案例拿来主义”,沿用现成案例,还要善于根据自己或同学、同事,或亲朋好友的工作与生活经历,创造出属于自己教学经历中的特有案例,这类案例往往因为其亲切平易、生动独特而更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

(五)可参与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换言之,学习结果不是学生接受了知识,而是学生个体知识经验得到了改组。保险学案例教学能通过案例来检验知识,诠释知识,使知识在直观和经验形态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还是一种能有效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获取知识、构建知识、形成能力的方法或过程[4]。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必须高度重视案例的可参与性,具体做到:(1)有情境,可模拟。在保险案例中,有时间地点,有人物关系,有矛盾冲突,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去经历案例中的事务,通过思考、讨论、合作去处理案例中所面临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答案,在模拟经办保险业务的过程中理解消化知识,培养形成实际工作能力。(2)有深度,可研究。我们所选择的保险案例有的可能并不适合模拟,但必须有深度,值得学生认真研究探讨,也就是说,案例不能太过简单,太过浅显,要有一定的学术性或研究空间,从而促使学生在开展相关调查或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得出结论,或在质疑、讨论、辩论与分享的过程中相互激荡碰撞,擦出思想与知识的火花,以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二、保险学案例教学过程设计

在遵守上述标准合理有效选择案例的基础上,成功进行案例教学还要求任课教师精心地设计案例教学过程,实现对各个环节的合理安排与有效控制。

1.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强化案例选择环节。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其任务是选择和积累案例以满足教学的需要[5]。强化案例选择环节,要求我們切实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教师应发挥主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充实与更新自己的保险学教学案例库,以保证有足够必要和恰当的案例可供选择。(2)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动员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选择中来,并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案例,包括教给学生案例选择的标准或要求,避免在选择案例时陷入随意和盲目,事先让学生清楚本章或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以确保所选择案例在内容上切实吻合教学的进度与需要,同时向学生介绍与保险相关的专业书、报、刊,专业网站,让学生知道从哪里以及怎样寻找所需要的案例。(3)在学生选择案例之后,教师必须及时地对案例进行审核把关,以确定案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切忌听之任之,撒手不管,否则,就会因为案例选择不当而严重影响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高度重视案例教学动员与布置。(1)有效导入和展示案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理解与训练的需要有机导入相关案例,同时通过PPT播放视频、录音或网页链接等方式展示案例,对于那些文字性的案例,可用PPT呈现并要求学生用手机拍摄下来,或以纸质材料的形式发放给各个学生或学习小组,使学生清楚了解案例内容。(2)做好案例教学动员。案例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介绍具体保险案例时,学生们饶有兴趣,好像听故事一样,可一旦进入研究与分析环节,很多学生就觉得研究案例是一种负担,没有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这种情况的产生,首先,一定程度上根源于学生不十分了解案例教学对于专业学习及其未来生活与工作的价值,在思想上缺乏对于案例教学的必要重视。其次,对于案例学习、案例研讨与模拟的具体任务要求以及成绩评价标准,学生缺乏参与案例学习、案例研讨与模拟的压力和动力。所以,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积极宣讲和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案例学习、案例研讨与模拟的意义,同时明确制定并公开宣布案例学习、案例研讨与模拟的任务要求以及成绩评价标准,使学生知道要做什么以及可能会对自己的保险学课程学分造成的影响。关于成绩评价标准的设定,教师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知识运用的有机性,分析问题的逻辑性,行为方法的有效性,思维观点的独特性,以及文字和口头表达的清晰、流畅与准确性。

3.有效组织实施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直接决定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如何组织实施案例研究,本文认为,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强化知识准备。进入案例研究环节,相当一部分学生之所以觉得是负担,懒惰或不愿意参与其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碎片化或已经遗忘,面对案例时往往紧张畏惧,不知道需要运用哪些知识,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如何进行分析。因此,在布置一些较为大型的保险案例之前,任课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回顾、梳理当前章节或前面章节有关的重点知识,有了知识准备,相关案例一呈现出来,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很自然地将其与相关知识结合起来,知道应该运用哪些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2)选择合理方式。案例研究分析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第一,讲解式。在案例内容明确、规模小、主要与某一知识点关联的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直接讲解的方式。第二,提问式。有些案例的内容相对比较复杂,教师可以设定多个具体问题,分别请学生回答,然后更正、补充和完善。第三,讨论式。对于那些具有较强学术性的案例,可以开展课堂自由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或看法,也可以先由学习小组集体讨论,然后选举一名代表发言或提供集体书面案例分析报告,由教师总结归纳。第四,模拟式。对于那些有情节或实操性的案例,可以让所有学习小组,或者指定某一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学习小组互相点评,教师总结归纳。其实,方式的选择并非这样简单,在具体选择时还需要考虑教学班级学生的数量、教学时间的充裕程度等,而且在一个案例的教学中采用以某种方式为主,多种方式兼用的形式。(3)精当讲解案例。有些案例是教师讲解的,在讲解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方法得当,条理清楚,言简意赅,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力求能很好地吸引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4)调控学生行为。在组织实施案例研究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其中,减少旁观者数量,避免“南郭先生”现象,教师必须当堂记录学生参与案例研究的表现并及时肯定和表彰,要求各学习小组提供参与研究或模拟学生的名单,并介绍每个学生所分担的任务及完成的情况,以便于根据学生的贡献程度进行评分。

4.加强及时评定与反馈。(1)有些案例研究是当堂完成的,教师就要当堂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事前给定的评价标准,给出和公布此次活动中学生所获得的平时成绩分数,让表现优异者得到激励;(2)有些案例研究分析是在课后或课外完成的,提交的是书面报告,教师应及时对报告进行评阅,并把研究成果以及承担不同责任的学生所得分数在教学班级进行公开反馈,使大家分享信息,力求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力争上游;(3)加强案例教学效果分析。在案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必须及时回过头来,从案例选择是否符合标准,案例教学环节设计是否合理,教师的分析与方式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并有理有据、视角独特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强化以及知识和能力是否取得了预期的进步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案例教学的效果,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到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在效果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共同制订案例教学改进计划。

参考文献:

[1]刘子操,刘璐.案例教学在保险课程教学中的推进与设计[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1).

[2]何宏庆.保险学案例教学模式初探[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0,(1).

[3]郑玉华,崔晓东.浅析案例教学在保险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1,(28).

[4]周紫哲.保险学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4).

[5]张晓香,胡宏琴.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

[责任编辑 包玉红]

案例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目前的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文章结合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探讨了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一些体会与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管理类课程自主学习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明确提出:管理类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设置模拟的情景,让学生担任主角,体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实际管理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的工作能力等。

1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案例教学法并不是简单的“举例”教学法,它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资料,包括知识的准备,课堂的准备,问题的准备等。它是一种动态的课堂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教师起到“方向标”的作用,时刻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发现问题的规律和方法,从而运用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锻炼机会。因为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环节,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学生要仔细阅读教师预先准备的案例,根据讨论题目查阅收集资料,准备课堂发言材料。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分析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3)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传授者和接受者”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师生互学”的朋友关系。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角,生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每个学生的潜力得到发挥;而教师作为一个朋友,要因势利导,积极总结与完善。这样的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达不到。

2 实施案例教学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案例教学法的重视程度不够,却需要显著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是:教师要提前准备充足的案例资料。但是教改教师却缺乏充足的财力和时间去收集积淀案例材料,一方面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相应的补助措施,另一面学校的教改项目需要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管理类课程的应用中,还处于东施效颦阶段,匹配、合适的符合我国企业的案例并不多。

(2)案例教学法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效果欠佳。案例资料的准备不足,一方面体现在选取案例的质量不高,缺乏实际的管理场景,缺乏经典案例,从而不能有效地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面,受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学生不能畅所欲言,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因此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案例教学法效果不是很理想。

3 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一些建议

(1)学校要足够重视案例教学方法的改革。任何一项改革不是一蹴而就成功的,因此学校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教改老师帮助,而且在时间和财力要予以扶持,这样教改老师才能一心一意做好这项改革工作。

(2)教改老师要改变原有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选取案例,吃透教学内容,设置教学问题,拓展教学内容,准备解答所提问题。考核方式要灵活多变。

(3)营造恰当的学习环境。在案例教学法实施中,恰当的学习氛围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教室的硬件设施符合讨论的形式,除了必备多媒体设施外,可以采用环形会议方式摆放桌椅。另一方面,可提前准备或录制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观摩课,以便学生更好的体会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4)鼓励多名教师参与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要求每节课都用案例教学法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应该鼓励同门课程的不同代课教师积极进入到案例教学法的课堂,一方面作为学生的一份子,参与小组的讨论,另一面组建教师小组,作为最终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讨论。不仅把握学生小组的讨论动向,也为教师最后总结讨论提供原始的材料,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4 结论

管理类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是大家广泛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尽管这种方法还一直处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阶段。案例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符合素质教育、能力教育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的有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武建国.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个问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8):79-82.

[2] 王念哲.“案例教学法”应用中的认识误区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8(2):563-564.

[3] 付俊红. 论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7(1):25-26.

上一篇:小学教育论文下一篇:艺术创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