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与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

2024-04-30

案例教学与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近些年来,我们能够看出中职学前教育已逐渐被纳入重点发展范围内。尤其针对美术教学,其影响力与岗位对接的连续性也受到了社会关注。这也充分证说明国家对中职学前美术素养的培育工作寄予了厚望。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少中职院校制定的美术教学与岗位对接模式难免单一固化。因此,本文就以学前美术专业为出发点,重点研究怎样提高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岗位对接;培养策略

从学科性质分析,美术教学实则扮演着导师的角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这有利于将来的就业,可以发展学生基本的审美能力。同时,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善于从周围环境寻找灵感进行一系列的作品创作。因此,在我国学前教育体制中,相关教育工作者也愈发凸显美术专业与岗位对接的存在价值,使其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就业营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岗位对接现状分析

在学前美术教学与岗位对接过程中,不论是从教学体制,还是在岗位对接能力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问题。具体来说,很多中职院校还是采用单一僵化的教学方法开展一系列的培育活动,既没有对岗位实践工作做出统一规划,也没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凸显教学实感和欣赏情趣。整个过程下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教学无趣乏味,从而就导致美术教育与岗位实践无法有效对接起来。因此,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体制改革刻不容缓。另外,中职教师的教学方向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能力发生偏移,也就是说教师没有遵循教育的基础需求,也没有将美术教学应用在岗位实践流程内。长时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会错误认识美术教学,认为只是简单的线条绘画和轮廓模仿,岗位实践活动可有可无。所以,为了有效解决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相关教育人员提出了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案以供参考。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岗位对接的方法策略

(一)加大中职学前美术教学改革

在改革中职学前美术教学体制过程中,首先要充分意识到有效性教学对学生基础素养的重要性,以及拥有先进艺术思想对提升学生鉴赏水平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线条素描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为中职学生打造科学化的学习方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环境中搜集与内容相关的素材,并试图进行绘画创作,然后带领中职学生观察其基本构成线条,大致掌握轮廓描摹的先后顺序。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美术绘画的理解层次不同,艺术素养较好的学生其线条就更加流畅,而艺术素养相对薄弱的学生对线条的描摹能力也就相对差一些。因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仍要继续加大对中职教育体制的改革力度,使其将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放在首要位置。

(二)立足教学重点制定岗位对接模式

在改革過程中,虽然创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美术教学体制,但要完全领悟学前教育的价值思想还远远不够。再加上中职教师也没有结合岗位教学法开展相应的美术素养培育工作,于是就导致学前教育严重脱离社会岗位的需求。因此,我们要立足学前美术教学重点,制定科学化的岗位对接模式。例如,学生在学习剪纸、书法以及国画等传统艺术文化时,一方面教师要制定层次化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为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与之对应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并通过有效的基础课程巩固自身对美术教学的理解。这样一来,美术教学就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岗位实践机会和创作渠道,真正实现我国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完善中职美术教学制度,实现岗位对接目标

除了对以上内容的阐述,最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中职教育美术教学体制,实现我国岗位对接等其他目标。例如,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把一些经典名人作品安置在课堂中,以便学生进行观察研究,研究的关键点就是创作者是基于怎样的生活环境下创作出的这幅作品,或作者为何要利用这样的艺术手法和绘图色彩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诸如此类问题都值得我们进行揣摩探讨。然后,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并在适当的环境下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对美术教学就不在以被动的状态去完成,反而利用高效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巩固自身对艺术文化的理解。

四、总结

纵观整个学前教育过程,美术教学对提高学生创新力和欣赏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提出的岗位对接策略也开创了我国中职学前教育的新局面,并充分彰显了有效性的教学特色。所以,我们还要继续推进美术教学进程,积极探索能够提高学生基础素养的方法和策略,积极宣扬我国美术文化的精髓,以此来落实中职学前教育美术专业与岗位对接的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何立群.美术教育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

[2]王麒,侯素雯.美术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3.

[3]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案例教学与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各有优势和所长,二者的优势应该充分互补与相融。“家”与“园”必须携手,这本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如何携手”、“如何开发出适应新时期的有效的家园共育方法”、“在携手的过程中如何探索出家园一体教育的有效策略,从而推动教师、家长、幼儿的共同进步”,却是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挖掘的新视点。本文对家园共育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共育;探索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各有优势和所长,二者的优势应该充分互补与相融。“家”与“园”必须携手,才能推动教师、家长、幼儿的共同进步。

1.形成推广三个“一”家庭教育方法

(1)“一个小时”是基本的时间保障。我们特别提示家长: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至少每天保证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有“一个小时”。不能面对面,电话、网络、视频都可以成为与孩子在一起的补充方式,每个孩子都需要与家长特别是父母单独相处的时光。

(2)“一个拥抱”是传递亲情的良好方式。拥抱只是一扇门,一扇通向良好亲子关系的门,重要的还要在拥抱之后更多的身体、目光、语言上的交流。

(3)“一个活动”建构亲子互动的桥梁。家庭气氛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动,就是创造家庭良好气氛的有效做法之一。在生活中,家长跟孩子共同活动的机会是很多的。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的内容很多,共同活动的目的是要消除代沟,融洽感情,寓教于乐活动之中,让家庭教育在欢乐、亲切、无拘无束的活动中进行。

2.构建“四位协同”家园一体工作机制

(1)家园协同,互为保障

家园一体需要幼儿园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则,在民主管理与生态教育环境的机制下充分体现幼兒园管理的民主化、生态化,确保家长在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权的同时,其教养意识与水平也得到不断的提高。为此,我们从幼儿园管理角度建立了《幼儿园家长学校制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培训制度》《家长参与评价制度》等,以保障家长参与教育的权利和对幼儿园履行家园协同职能的监督;同家长、老师共同商量制定了《家长行为准则》、《家长工作制度》等,使家园一体在制度、规则的保障与约束下有效推进,不断深化,逐步完善。

(2)充分互动,促进交流

具体概括为“八个一”的交流互动方式,包括家访与约谈、家园栏、幼儿成长档案、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义工活动、家庭教育读书沙龙、节日亲子活动、幼儿园简讯及家园网站论坛。我们认为:多元的家园交流方式,引领家长深度领悟学前教育的意义、目的及方法,从而获得家庭指导的有效策略。

(3)家长学校,培训依托

家长培训是实现家园协同的重要方式,家长学校是建立培训机制的重要载体。我园是市示范家长学校,我们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承担具体培训活动的准备与实施工作。培训机制的建立,多元有效的培训活动的开展,使家长的教育修养水平和家庭教育效能均得到不断提高。

(4)评优评先,激励水平

我们定期进行“优秀家长”的评选表彰活动。每学年开展“优秀家长”的评选,评选程序为家长首先按照幼儿园家长学校公示的评选条件,在班级自主申报,并以班级为单位展示其主要成效,由孩子和家长共同投票,最后由家长学校工作小组商议确定。在颁奖会上还将逐一介绍其在家园一体教育中的策略和成效,以激励更多家长学习和效仿的愿望,促使更多家长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更加关注自我家庭教养水平的提高,以自身的身体力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3.践行“1+X”的家园一体教育活动体系

(1)“1”=选择课程,定期开展家园一体集体教育活动

第一,园所集教活动。集教的概念是相对于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而言,它的特点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相同内容的学习。家园一体集体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组织下,引导家长以各种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共育形式。它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有比较明确的内容。有相对固定的活动时间:每周一和周二下午在全园开展;有相应的制度督促活动的开展。需遵循主体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分类分层指导原则、创造性原则。

第二,家长参与形式。前期收集各种资料及经验铺垫、家长义教活动:如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来,充当爸爸“老师”或者妈妈“老师”的角色、参与情景剧表演;活动中的直接参与;后期的延伸教育活动:如家园共育活动表格,可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进行亲子游戏的学习。

(2)“X”=拓展时空,日常贯穿灵活多元的家园一体教育

第一,范畴原则。我园的“家园一体教育”的基本特点是突出活动,除了上述的定期开展的“家园一体集体教育活动”外,在日常工作中还涵括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服务性活动、开放性活动、参与性活动、教育性活动和研究性活动。操作中注意了服务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第二,主要形式。服务性活动,它是指幼儿园、家庭、社区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相互提供服务的活动,包括教育咨询、图书借阅、媒体宣传、家访、送教上门、家长志愿者。开放性活动,它是指幼儿园对外开放,即提供场地,也提供设施,营造温暖、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吸引家长关心教育,它包括亲子沙龙、亲子俱乐部、参观观摩、家庭互助活动、节日亲子活动。参与性活动,家长逐渐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积极贡献者,在一定范围内参与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与活动。把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具体做法,从幼儿园推及家庭和社区。

4.建立“立体交互”的发展性评价平台

(1)整合性评价使幼儿园评价作为评价体系中的主导力量

我园采取整合化评价方式,辅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动态化的评价形式对幼儿园的“家园一体”工作进行全面评价,最终关注到幼儿的发展与成长。

第一,“四种方式”全面评价活动:专题研讨,评价一体教育活动选材内容;教案审阅,评价一体教育活动设計理念;教学观摩,评价一体教育活动师幼家长互动效果;随机听课式,评价一体教育活动落实力度。

第二,“三份档案”拓展评价内容:幼儿园建立了家长工作档案库(包括实物档案与电子档案),每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同时也与家长一起为幼儿建立了成长档案。以成长档案的方式,真实地记录家园一体工作的进展情况,为课题的深入与推广也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2)开放性评价使家长评价成为评价体系中的重点

通过家长评价,可以了解家园一体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促进和调整工作。

第一,“一信一表”指导家长参与评价:一信是“邀请信”,在每次活动之前,我们都会向家长发出邀请信,在信中,除了注明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准备等要素外,还会对家长参与、观察与评价活动给出指导性建议,让家长的评价工作更有针对性;一表是活动评价表,教师或幼儿园会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设计给家长的观察评价表或家园共育表,在表格中,会给家长以较广的空间发表自己的合理化意见。

第二,“一卷一册”形成家长评价常态:一卷指调查问卷,家长通过调查问卷自由评价幼儿园的家长工作情况;一册指家园联系册,在联系册中,家长对幼儿发展情况,教师工作情况,都可给出自己的评价。

第三,“一坛一站”拓展家长评价渠道:家长论坛是开放式的发言平台,家长在主题之下发言、讨论;班级微博、QQ群及幼儿园网站的陆续建立,则更从时间和空间拓展了家长评价的渠道。

(3)互动性评价让幼儿评价成为评价体系中不可忽视的组成

在一体模式的构建中,我们认为幼儿其实是其间最重要的因素,所有的工作归根结底都指向幼儿的发展与成长。幼儿对家园一体教育活动,特别是家园一体集体教育活动的兴趣度、参与度,是家园一体教育活动是否有效的重要指征。但幼儿的评价能力有限,在引导幼儿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亲子、师幼的互动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亲子活动单、幼儿意见征询则是其中比较有效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陈丽丽.家园共育培养新时代幼儿[J].新课程,2012(5)

[2]张玲.幼儿园亲子教育中的几个问题[J].幼儿教育,2017(8)

[3]赵玉敏.幼儿园教育中的“三个结合”[J].文化研究,2018(8)

案例教学与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伴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改革,学前教育也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在幼儿的早期教育中,源于家庭的陪伴时间比占据半壁江山,因此在学前教育中的家庭教育是直观重要的。合理的把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并促进幼儿智力与心理的稳步提升。但又要避免两种教育的错误模式,给幼儿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本篇文章将主要研究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联,指出当前普遍的错误方式并给予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关联

引文:幼儿在学前教育这一阶段,处于人生的初始部分,这一阶段的幼儿心智普遍尚未发育完全,而且在习惯、社交、学习等方面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塑造时期。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在学校与家庭中的时间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而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接导致了学前教育的更好开展,同时优秀的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一种基础保障。两者如果可以有机结合将对幼儿未来发展大有裨益。但以上措施的成立首当其冲的就是确立好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联。

1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基础

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学前教育的基础保障,也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态度决定了学前教育的如何开展。在学前教育这一阶段,幼儿第一次走出家门步入校园,难免对老师或者新环境产生抵触。在这一阶段,亲子依恋关系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幼儿更加偏向于家庭与亲情的决定方向。所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基础保障。

举两个例子来证明不同的家庭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首先我们用两者极端的方式来表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第一种的家庭教育希望幼儿在学前教育中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可以顺利的过度到小学阶段。这种家庭教育更加严格,目的性更强,但却忽略了幼儿在这一时期的特殊性,忽略了幼儿其他方面的教育。第二种家庭教育就是没有家庭教育,这一类家长更偏向于幼儿园就是”哄孩子“的地方。这时候的学前教育就丧失了其存在的意义,换句话说只要保证孩子不受伤,身体成长就达到了目的。

从以上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到学前教育中的家庭教育的地位不言而喻,家庭教育的差异性直接决定了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基于幼儿这一特殊时期,由于身心、智力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而且处于一个良好的塑造期,过度要求学习或者过度放纵都是错误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配合学前教育,让幼儿在低强度学习之下形成良好习惯与道德品质,并且发掘幼儿的特殊能力并加以培养。更加理智的要求幼儿,所有人都不希望自己孩子比别人差,但要理性要求并理性溺爱,不注重表面事物,更加注重幼儿智力与各方面的健康发育,而这些恰恰是学前教育的基础保障。

2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表现与延深

学前教育更像一个平台,是幼儿优秀的家庭教育展示的地方,同时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延深。家庭教育主要偏向于孩子除了学习以外的各种能力,比如独立性与社交能力。在学前教育中,老师们除去幼儿们的学习之外,更多还有照看幼儿的义务与责任。同时这也是幼儿们人生第一次踏入集体生活,而在家庭教育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其相符合,与同学们和谐相处、尊敬师长等等良好的品德习惯将会在学前教育这个平台中得到展示,同时也会通过实践的方式对这些内容进行延深,也会在老师的督促下进一步完善。因此我认为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一种表扬与延深的平台,在帮助幼儿接触学习之外,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补充

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大多数幼儿在身心上表现对家庭的依赖,因此幼儿园也不能忽视家庭式教育对幼儿教育的意义。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应该将家庭视为良好的伙伴,与幼儿家长共同配合帮助幼儿度过美好的时光,同时也应该改变家长过于功利的心态,劝導家长正确教育幼儿,不要灌输过多社会压力给孩子,改变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协助家长为孩子提供创造性的家庭教育,不要抹杀孩子的天性和独特性。幼儿园可以安排更多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游戏的活动,在锻炼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打开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更快乐的成长。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改变家长的心态,通过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更优秀的成长环境与成长规划。

换句话讲,学前教育主要偏向于幼儿提前接触到学习,以便于幼儿在不远的将来更好的面对学习。而家庭教育像一个百科全书一样补足幼儿在其他方面的不足,例如培养幼儿独立性、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帮助幼儿更加全面且健康的发育,从而对学前教育进行补充,从而让幼儿更加全面且健康的发展与成长。

总结:总而言之,对于学前教育来说,家庭教育更像一个基础保障,同时也给了家庭教育一个展示与延深的平台,幼儿更好的加入学习。而家庭教育同样是学前教育的一种补充方式,让幼儿更加健全的成长。幼儿在这一阶段的塑造性极强,老师与家长要把握好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让幼儿更加全面且健康的成长,共同陪伴幼儿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并且为幼儿未来的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艳芳. 充分重视家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J].  心理月刊. 2019(10)

[2]黎馨.  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及启发[J]. 现代交际. 2019(07)

[3]马丽. 家庭教育对幼儿英语教育的影响及促进策略[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3)

湖北科技学院  湖北  咸宁  437100

案例教学与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合理地采用“律动情感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处于主导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具备一些幼教实践经验。本文将对学前教学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分析研究如何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专业;情感教学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

第一,所用的教材编订以及教学内容没有统一规范化管理。各个学校的教学内容存在差异,且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很多中职院校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发生方式,但对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律动能力培养却并不重视。也就是说只是学习某些歌曲,但很少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歌曲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学方式没有和幼儿歌曲的特点相结合,只是单纯地教授歌曲,这对幼教将来的实践教学很不利。

二、声乐教学中“律动情感教学”方法概述

(一)律动情感教学的定性认识

“律动情感教学”是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根据音乐联想的个人想象意境及情感通过肢体律动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可以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得以锻炼,培养学生乐感,激发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在公共面前表现自己。

(二)律动情感教学的教学优势

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所带给人的感官享受,以及精神碰撞,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学与教的角色互换。在对该教学方法有真切体会后,能够很好地用在实际教学中。律动情感教学,是让所有学生都可以扮演创造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这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被培养的同时,还能激发其教育的灵感,促进其在教学上不断进步。幼儿处于极具好奇心的阶段,会对新鲜的事物十分感兴趣。

三、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律动情感教学”方法的普及应用

(一)声乐教学中“律动情感教学” 的层次化应用

第一阶段:主要是基础训练,让学生初步学习掌握唱歌的发声技巧和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唱歌能力,初步渗透律动情感教学法。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是强化律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训练,引导其主动表现自我,锻炼其弹唱能力。 第三阶段:这一阶段要增强实践,让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习。通过实践教学,来评定情感律动教学方式在幼儿教学中的合理性,学生在这一阶段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有更好的改进策略更佳。

(二)声乐教学中“律动情感教学”方法应用于学前教育的注意要点

(1)对于演唱技巧以及声乐基础这些基本不可忽视,良好的声乐律动情感教学是建立在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之上的。幼儿声乐教学主要是发生教学,因此在演唱水平上可以不做多要求。(2)要注重教学中的“幼儿特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居于主导地位,注重综合素质以及教学实践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3)因为学生水平不同,应进行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利用好这些差异化。(4)做好学生的评估工作,加强学生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培养。以幼兒猎奇的心理为出发点,加入一些趣味性、开放性的环节,培养学生随机应变、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声乐教学中“律动情感教学” 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理论主要由声乐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歌唱方法及演唱技巧的综合培养、幼儿歌曲教学组成。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缺乏一些软性条件,有些生硬且缺乏一定的亲和力,所以建立情感律动教学体系仍旧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在实践中摸索教学方式,总结优秀教学案例,制订适合律动情感教学的教材,让律动情感教学成为普遍性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性实验,对律动情感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不断精进;加大学生课堂表现在综合评估中的比重,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让学生独立自主创作舞台剧、儿童剧,观察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以及角色发挥情况。在多方面的因素考量之后,进行评价体系的完善以及开展拓展训练。

四、结语

律动情感教学是学前教学专业声乐教学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然而因为传统教科方式的影响,教材跟不上等原因仍旧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检查学生对律动情感教学法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根据实际效果,来不断精进律动情感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汪伟林.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律动情感教学方法策略[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4):084.

[2]余笃刚.声乐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沈婷婷(1989—),女,汉族,江苏省宿迁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

案例教学与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必要性,通过对现阶段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情感教学的有效应用,从而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提高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水平,扎实学生的钢琴基础,培养学生弹钢琴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情感教学;有效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其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便开始追求精神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都开始让自己的孩子参与各种艺术培训班,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其掌握更多技能。钢琴则是大多数孩子的选择,极具艺术性的钢琴课让人倍觉优雅。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讲解,教会学生基本的钢琴弹奏技巧,更应注重学生在弹钢琴过程中的表现力,使其能够带有情感的表现出自己所弹奏的曲目。为此,教师必须实施高效的情感教学。一个人会有许多种不同的情绪,情绪也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果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学生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则很有可能影响整个弹奏效果,而缺乏情感的钢琴演奏也难以打动人。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有效的方法实现良好的情感教育。

一、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有效的情感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将情感注入钢琴技巧中,弹奏出打动人心的曲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钢琴弹奏水平,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其次,情感教学过程中不仅能调整好学生的学习心态,还能使教师保持愉悦的心情,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促进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可持续发展[1]。

二、现阶段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阶段,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主要有[2]:第一,教师忽视了学生心态的调整。教师只重视对学生钢琴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钢琴基础技能的训练,却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以致于学生产生被动的学习态度,无法主动地参与到钢琴学习中。另外,在面对难点的时候,教师没有适当的鼓励学生,使学生找不到认同感,不被肯定,产生自卑情绪,在弹奏钢琴的时候不够自信,从而影响了钢琴弹奏效果。第二,教师并未实施良好的情感教育,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比较沉闷,整个教学氛围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难以实现有效的寓学于乐,以致于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不大,在学习的时候缺乏自主性,常常偷懒不练习。在安排教学课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合理。第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太过疏远,没有发挥榜样作用,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模范,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不够了解。

三、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情感教学的有效应用

(一)培养良好心态,树立学习自信心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在学习中,心态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钢琴学习诚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刚接触的人来说更是不知所措,但其有规律性,有技巧,只有认真听教师所讲,多加练习,便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完美的彈奏出钢琴曲。但很多时候由于学生心态有问题,导致学习进度慢、学习效果差[3]。

一般来说,学生心态有这几种情况:一种心态是对钢琴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对这类心态的学生来说,其很难集中注意力,在学习的时候不够专心,而且十分被动,不会主动地思考问题,寻找方法。面对这类学生,教师不应急着让学生学习钢琴基础知识,而是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帮助学生找到学钢琴的乐趣,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使其能够自主地投入到钢琴学习中。如可以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创设情境教学,弹奏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曲目,使其想要学习钢琴;一种心态是认为弹钢琴十分难,缺乏自信心。对于这类型的学生,教师要更有耐心一些,可以先降低难度,让学生找到一点信心,恢复心态,然后再慢慢提升难度,当学生有进步的时候就要予以表扬,从言语和行为上肯定和认同学生,增强其学习信心,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

在实施情感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完全以分数为定论,而是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考核最终的弹奏效果,还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其品质。当学生遇到难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立奖励,若学生能够挑战完成一个高难度的弹奏项目,那么教师则可以予以学生奖励,让其在学校活动中作为班级代表进行表演[4]。

(二)增加趣味性,合理教学

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基于此向学生展示钢琴学习的优势和好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针对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的问题不断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设计,转变教学方式,从而解决问题,提高钢琴教学水平。

以学生练习时间过少这一问题为例,教师面对此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分析为什么练习少,可能是因为学生不感兴趣,也可能是因为学生想要偷懒,又或是学生并未掌握好钢琴弹奏技巧,所以在练习时失去信心等。由于不同的原因,在解决的时候所采取的方式便有所不同。只有深究其根本,才能有效保障钢琴教育质量[5]。通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实施良好的情感教育。

第一,在钢琴学习中加入趣味性元素。教师在讲解钢琴课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表情、语言和语速等,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或通过手势、姿势进行教学模拟都能让枯燥的理论课程变得有趣,而且这种方式还能让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到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如在弹奏钢琴的时候需要控制好自己的重心。讲解时教师便可以通过走路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重心的控制,先将重心放在左脚,右脚迈出后重心则放在右脚,之后教师便可以为大家演示一下钢琴演奏的正确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利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直接而具像化的为学生进行讲解,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弹奏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钢琴弹奏技巧。

第二,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安排课时的时候应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所选择的曲目要符合学生的水平,难度要适中[6]。在练习钢琴曲目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著名的儿童曲目,例如《哇哈哈》《小星星》等。这类儿童曲目不仅具有趣味性,属于基本练习曲,而且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弹奏技巧,十分适合学生进行弹奏练习。当学生基本掌握所学知识后,教师可以利用空余时间让学生试着四手连弹,锻炼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第三,在即将参与考试的时候,教师要督促学生多加练习,根据考试周期制定科学的练习时间和内容。可以多组织一些钢琴表演活动或乐器比赛活动等,以此刺激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而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学生参加钢琴考级竞赛,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力争上游,努力练习钢琴。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巨大,很多学生会因为教师的人格魅力而努力学习钢琴,而有的学生则因为厌烦教师连带着不喜欢上钢琴课。为此,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融入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朋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钢琴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实施情感教育,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待学生,用自己对钢琴的热爱感染学生。

四、结束语

在学前教育中,钢琴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对学前年龄的学生来说,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的求知欲望很高,而驱使其能够长久坚持学习的主要因素便是兴趣。只有当前对学习钢琴充满兴趣,十分喜歡的时候,才不会三分钟热度,而是愿意花费时间学习。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通过有效的情感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课程的设定上可增加一些趣味项目,如此便能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其专心时间。钢琴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指法操作上并不简单,为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可以采用有效的措施分解难点,降低难度,增强学生的弹奏信心,从而完全掌握所学技巧,达到标准要求。总而言之,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汤佩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情感教学探究[J].北方音乐,2016(22).

[2]祝艳华.情感教学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6(05).

[3]杨若芳.论情感教学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4(11).

[4]于芳.对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情感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0).

[5]刘宏烨.解析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6]李音璇.对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情感教学的研究[J].黑河学刊,2012(12).

【作者简介】

赵文(1993~),女,陕西省安康人,学历:硕士,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师。

案例教学与学前教育学论文范文第6篇

1 实施情景表演教学手段的意义与原则

(1) 本人所说的情景表演并非指现在常用的影像手段。情景表演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创设出形象鲜明的动作, 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 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 组织学生表演。使学生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仿佛置身其间, 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 “情景表演”对培养学生情感, 启迪思维, 发展想象, 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在儿童文学教学中运用情景表演, 可以培养学生伦理素养、人文智慧、人文情怀、文化能力道德信念等。是教师在掌握了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后, 为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儿童文学的知识内容。根据情景教学的特点大致分为:分角色朗诵、分角色对白、分角色表演、以音乐剧的形式表演等类型。

(2) 运用情景表演教学的目的意义:儿童文学的理念应该是“唤醒”。唤醒文章中的生命内涵;唤醒文字蕴含的作者思想与情感;唤醒教学中潜在的情操与人格魅力;唤醒学生的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实施原则:

(1) 主动性原则:即通过情景表演,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 面向全体的原则:即全体学生参与。

(3) 协同性原则:即以文学教育为主, 与其他学科如:音乐、美术、舞蹈等教学形式相结合, 力求产生协同效益。

(4) 合作性原则:课程教学中除了传统的师生间接受、交流外, 还应有学习者之间的联系。有差异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合作。这是全方位的活动没有一点心理障碍, 学生可以发挥自如。

2 儿童文学中情景表演教学实施的效果

情景表演教学手段采用的是有趣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突破了旧的单纯的说教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探索;注重了对学生兴趣、情感的激发和诱导以及他们对文学艺术的感受。表现能力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培养, 具体表现如下。

2.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主动达成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凡是人们感兴趣的事物, 在学习中都易于被接受和吸收。“情景”教学手段有效地打破了有限的空间, 将道理、知识在愉快的活动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了学生, 正所谓“寓教于乐”。例如:在学习儿童诗《坐火车》中, 我根据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将学生按诗的情节分成角色, 进行简单的化妆, 布置好表演场景。摆起小板凳做火车, 诗中“我当司机”让角色模仿车轮的轰隆声和车笛的鸣叫;“抱娃娃的靠窗坐”使他们仿佛真的置身于火车上;“牵小狗的往后挪”车声安排得井然有序;“皮球积木都摆好, 大家坐稳就开车”全诗的情景都是儿童式的幻想。通过学生的亲身表演, 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和品尝全诗的意境。对学前教育学生来说, 情景表演是轻车熟路, 比较容易掌握。因为他们有着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技能。

再比如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中, 我采用分角色朗诵, 教师旁白的形式让学生扮老头、老太婆、小金鱼等, 不同身份用不同的声音朗诵。通过这样的朗诵和对白, 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诗中人物的心理特征, 为理解记忆全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情景表演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而且使学生在扮演角色的同时表演能力, 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童话剧《小熊请客》教学中, 我采用了音乐剧的表演形式, 分别组织学生做了小熊、小鸡、小猫、小狗和狐狸的头饰, 让学生穿上服装边唱边表演。把诗文编成歌词, 再加上生动有趣的表演, 诗歌的内容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地进入了创造和想象的创编过程, 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表演水平,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这种快乐又将推进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从此教育学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 教学目标就自然而然在这种学习中达成。

2.2 促进了学生文学和艺术方面整体素质的提高

情景表演手段的运用, 要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把文学与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甚至自然等方面有关学科的知识技都运用到表演中来。比如童话音乐剧《小熊请客》, 表演前要设计简单的服装及道具, 绘制简单的布景, 设计编排模仿动作等。这样就要求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技能都要广搏, 同时对学生的组织能力、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也提出了相应要求。通过情景表演, 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协调自然发展。既加深了学生对文学艺术美、形式美的印象, 更促进了学生对文学内在美的领悟。通过情感的共鸣和对文学欣赏的完成, 使文学作品深入学生心灵, 即陶冶了情操, 又提高了审美情趣, 更有助于完美人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

实践证明, 学前教育儿童文学情景表演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素质培养和情感体验的特点, 大大丰富了教学形式和内容, 提高了教学效果。

摘要:教育理论认为, 教育源于人类的交往, 而教学实有交往演变而来的, 是以特殊的交往形态存在的。儿童文学教学中, 涉及到对文学本质的理解、感受、鉴赏创造表现等。这种复杂的教学如果只用生硬的讲授手段进行, 效果可想而知。

关键词:儿童文学,情景表演,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 朱永红.什么是情景教学[Z].2006, 2, 3.

[2] 闫晓丽.立体型儿童文学初探[J].教学交 (理论版) , 2008 (7) .

[3] 齐艾娜.情景教学法之我见[Z].2008, 7, 19.

上一篇:社会学类专业创业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半自动化教学小学语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