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审计范文

2023-09-23

内控审计范文第1篇

一、审计内控机制和会计内控机制针对的目标相似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审计内控机制在制定和落实过程中, 其主要是针对审计工作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操作。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 通常情况下, 是针对一个公司或者是企业的内部财务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大多数都是以财务审计作为其中的主体, 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使其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扩展, 这样对于公司内部的其他环节而言, 也可以实现有针对性的审计。除此之外, 在针对会计内控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时, 通常其主要是针对公司内部的财务情况进行管理。无论任何一种类型的公司在日常运作和发展过程中, 都离不开会计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会计本身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管理系统之一, 如果单纯从本质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 那么会计内控机制在制定和落实过程中, 其主要是集中在管理层面, 实现对公司或者是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在具体落实过程中, 会涉及到很多不同种类的项目, 各种不同类型的项目或者是子项目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1]。在这种背景下, 要结合实际情况, 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保证财务核算清查工作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如果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 那么审计内控机制与会计内控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最大的相同点就是无论这两个机制在实践中如何落实, 这两个机制的目标都是企业、公司或者是事业单位。由此可以看出, 这两个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与其相对应的服务对象全部都是公司或者是企事业单位。

二、审计内控机制和会计内控机制对环境的要求一致

根据上文的分析内容可以总结出, 无论是审计内控机制或者是会计内控机制在制定和具体应用过程中, 其服务对象是相同的,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 这两个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对环境的整体要求也具有一致性的特征。公司以及相对应的企事业单位在日常运作和发展过程中, 要保证良好的环境, 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审计内控机制、会计内控机制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可以实现更加深入的落实和发展。这两种机制在制定和落实过程中, 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内控的是来进行落实, 由此可以看出, 在这种背景下对环境的要求普遍比较高。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企业内部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 如果企业具有非常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氛围, 那么企业内部的财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与此同时, 各种不同类型的管理系统相互之间在运作时, 可以实现良好的配合和协调发展, 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核算水平提升而言, 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另外, 在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分析之后, 发现在实践中如果企业可以保证内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那么不仅有利于实现快捷的财务核算, 而且还能够保证满足财务核算在制定标准时的个性化要求[2]。由此可以看出, 保证企业内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对审计内控机制的发展而言, 具有实质性意义。所以对于企业或者是公司而言, 良好的环境可以为审计内控机制、会计内控机制的制定和落实打下良好基础, 在保证工作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 可以促使审计、会计工作的长效发展。

三、审计内控机制和会计内控机制对风险防范的要求相似

现代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和发展过程中, 由于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同时有很多潜在风险也比较多。所以对于企业而言, 无论是审计内控机制或者是会计内控机制在制定和具体落实过程中, 在针对风险问题提出防范措施和要求时, 基本上是一致的。无论是任何一个企业, 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和发展过程中, 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遇到个不同类型的风险。所以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而言, 应当树立风险管控意识, 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 在实践中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制定和落实符合实际要求的风险防范机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要保证内部机制在制定和落实过程中的有效性。因为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遭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 这样不仅会导致两种机制无法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发挥, 而且还会导致内部审核、财务核算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无法顺利实施, 这样就会导致公司和企事业单位遭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所以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 要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尽可能对企业可能会面临的风险进行降低处理。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内控机制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 而且还能够为企业的正常运作提供有效的维持。

四、结束语

审计内控机制与会计内控机制在制定和具体应用过程中, 两者在服务对象、风险防范以及环境的要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在企业管理者实施内部管理措施时, 要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结合, 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内控机制的有效管理和落实, 而且还能够为企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摘要:无论是审计内控机制或者是会计内控机制, 在构建和落实过程中, 可以被看作是当前社会经济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这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但是相互之间又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因此, 本文针对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为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审计内控,内控机制,会计内控,关联性

参考文献

[1] 刘霞, 张爱华, 张瑾.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的比较及其相互借鉴[J].纳税, 2019 (13) :150.

内控审计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推进惩治

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强化行政管理权和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制约,在深入排查廉政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分解权力,明晰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制度措施,强化监督制约,力争到年底,初步建立起符合国税工作实际的,责任明晰、制度完备、合理分权、流程规范、制约有力、监督到位的部门内控机制。

二、工作目标

按照自治区国税局建立健全部门内控机制、加强风险防范的统一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推行试点,持续推进,逐步完善。积极构建以“反腐倡廉、税收执法、领导班子、行政管理四大监督保障机制”为基础,以部门监控为依托,以权力运行全过程为主线的部门内控机制。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廉政风险意识,使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透明、规范、高效运行,最终实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

三、组织领导

市局已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各党组成员为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部门内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部门内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履行建议、指导、教育、监督检查等工作。各县(市、区)国税局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本级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市局将把部门内控机制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各单位“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领导,把部门内控机制建设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内控机制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市局机关各部门也要确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本部门内控机制建设,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作为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的联络员,并将名单于7月15日前报市局部门内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内容及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重点抓好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的宣传动员工作,使干部熟悉内控、理解内控。结合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党组中心组学习、科室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方式,加强对内控机制的学习。充分利用行政管理系统、内部网页、板报等加强对内控机制的宣传,加强廉政风险教育,营造内控机制建设的良好环境。

(二)定岗定责阶段。7月上旬至8月初,按照自治区国税局的要求进行机构改革后的部门设置,进一步细化岗位,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编制岗位职责流程图。

(三)风险排查阶段。8月初至8月底,各单位、各部门要对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操作风险等方面认真组织排查,对排查出的各类廉政风险源(点)要逐一登记,归类汇总,并就问题发生的原因、风险级别和防范措施等进行分析,编制《廉政风险防范备忘录》,报市局内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建立完善内控机制。9月上旬起至11月底止,重点围绕加强对决策权、自由裁量权、行政审批权、人事权、财务管理权、税收管理权和税收稽查权等方面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岗位管理的基本制度、规范运行的监督制度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部门内控机制。

(五)审核整改阶段。12月初至2010年1月底,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牵头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组成审核组,负责对各级各单位内控机制建设情况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责成相关单位进一步修改完善。

五、精心组织实施,保证工作实效

内控审计范文第3篇

一、 设置审计部,编制二到三人(审计部负责人一人,业务人员1-2名)

1、 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要求:

(1)遵守法律法规和本规定

(2)恪守审计职业道德

(3)保持应有的审计独立性

(4)具备必要的职业胜任能力

(5)其他职业要求

2、审计人员应当恪守严格执行内部财务制度规定、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职、保守秘密的基本职业道德。

(1) 严格执行内部财务制度规定就是审计人员恪守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

审计监督,规范审计行为。

(2) 正直坦诚就是审计人员应当坚持原则,不屈从外部压力;不歪曲事实,

不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廉洁自律,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维护公司利益。

(3) 客观公正就是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和态度,以适当、充

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实事求是地作出审计评价和处理审计发现的问题。

(4) 勤勉尽责就是审计人员应当爱岗敬业,勤勉高效,严谨细致,认真履

行审计职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5) 保守秘密就是审计人员应当保其在执行审计业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公司秘密;对于执行审计业务取得的资料,如费用支付审批单、拨款审批单、工资发放等形成的审计记录和掌握的相关情况,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提供和披露,不得用于与审计工作无关的目的。

二、审计部对公司总经理负责,对涉及到公司的费用支付、拨款经营活动安全性、合法性进行监督检查。

1、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中,履行法定职责,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按照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编报财务报告,保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被审计部门的责任。

2、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公司的有关规程,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独立实施审计并作出审计结论是审计部门的责任。

第二条 审计主要业务

一、 经济目标责任制的审计

经济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公司的规章、责任目标是否清晰、经济管理责任是否到以及目标的完成情况。

二、 人力资源经济目标的审计

公司考勤制度、工资奖金制度执行是否符合公司法有关规定,保险金制度是否落实,各项经济目标的检查实施是否到位,有无乱发工资和奖金以及人员赔偿乱发有关费用的情况。

三、 财务方面审计

1、 财务制度是否合法合规

2、 会计人员、出纳人员、物资保管是否做到分管,分工责任是否明确。

3、各项审批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以及其他财务收支有关资料和资产是否真实、合法和有效。

4、部门内控程序和制度是否执行到位,各部门签字手续是否真实可靠。

5、 银行和现金是否安全,账帐、帐证、帐实是否相符。

四、公司负责人离职审计

主要对负责人经管的职权范围内活动进行经济责任的审查、核查,分清前后责任以及应负的法律责任,核定债权债务的法定责任。

第三条 审计计划

一、 审计部每日对公司各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动态跟踪审计。

编制财务资金收支表格,核对现金、银行存款余额保证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围绕公司工作中心,突出重点,合理安排,不重复审计。

二、 选择审计项目

1、 重点审计资金收付经济活动情况

2、 离职人员责任审计

3、 分析相关数据认为需要核查审定的项目

4、 公司负责人需要调查经济方面的问题

5、 部门负责人要求核查经济方面的问题

6、 需要跟踪经营活动的审计

三、 审计计划由审计部统一下达,一经下达不得擅自变更(实发重大事件

的除外)。

第四条 审计实施

一、 审计部门按照审计计划,编制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重点,

审计工作组织安排,审计工作要求,以公司的名义通知下达有关被审计单位。

二、 审计组成人员:一般要二人组成检查组(设组长和成员)

三、采取跟踪审计方式实施审计的,应当到列名跟踪的具体方式和要求。

三、 审计证据

1、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事

实进行审查所获取的证据。

2、 审计人员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获取审计证据。

3、 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有适当性和充分性。

适当性是指对审批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之间具有实质性联系。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真实可信。

充分性是指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审计人员在评估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和审计证据质量的基础上决定应当获取审计证据的数量。

4、 审计人员获取的电子审计证据包括与信息控制相关的配置参数,反映

交易记录的电子数据等。

四、 审计记录

审计人员应当每日做出真实完整地记录实施动态审记过程,得出结论。 被审计部门应积极配合审计人员提供所有审批单、银行对账单、凭证等。对审计部需要的所有资料中有违反规定及法规,需复印、需录像或摄像的资料要允许,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配合审计人员。

被审计部门的相关资料、资产如被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并影响审计证据的,审计部门要及时汇报公司总负责人采取制裁措施,给予经济处罚。

第五条 审计报告

一、 审计部门在做好动态跟踪审计记录同时发现资金运行异常及时形成书

面报告向总经理汇报,及时做出整改措施。

二、 审计报告应当内容完整,事实清楚,结论正确,用词恰当,格式规范。

第六条审计整改检查

一、 审计部门应当建立审计整改检查机制,督促被审计部门或人员和其他

有关部门根据审计结果进行整改。

1、 督促检查执行处理决定的情况。

2、 督促检查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3、 根据审计部门提出的建议是否有实质性措施实施情况。

4、 对审计部移送处理事项采取措施的情况。

对于定期审计,审计部门可以结合下一次审计,检查和了解被审计部门的整改情况。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

审计部门对审计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行为,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本规定自2012年01月日起执行。本规定由审计部负责解释。

东营中建国际置业有限公司

内控审计范文第4篇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受管理体制、职能定位、人员素质、法律法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足够的权威性。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从内部审计职业自身分析。普遍存在审计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颁布实施后,内部审计的风险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实际上,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有审计的地方就必然存在审计风险。作为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行为的内部审计,由其所引发的风险也必须引起审计工作者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以便识别风险,规避、化解和防范风险,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健康发展。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

一般认为,广义的内部审计风险包括审计职业风险和审计工作风险。前者是指对内部审计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与环境总和;后者是内部审计主体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实施审计时,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或者由于审计人员能力所限,作出不恰当的审计判断或是对存在的错弊未予揭示。从而造成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并由此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这种责任的风险。

内部审计风险具有如下特点:(1)客观性。即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审计人员如何努力,审计风险绝不会为零。尽管审计人员不能完全消除工作中的风险,但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是可以实现的。(2)普遍性。即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有与之相对应的审计风险。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3)潜在性。即审计风险无法通过数学方法精确计算,只能依赖于职业判断:同时。审计风险的发生是以审计责任的存在为前提,这决定了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潜在性。(4)可控性。即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审计风险是可以被控制的。只要审计人员保持职业谨慎,运用职业判断。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并实施合理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就可以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二、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形成因素,也有外界因素变化和主观因素所导致,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有些法律法规出台相对滞后。国家审计有《审计法》、社会审计有国家颁布的《注册会计师法》作为法律依据,而内部审计目前只有20世纪80年代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法律级次明显偏低,可操作性不足。以此来指导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明显存在滞后现象,致使在审计过程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对有些问题难以认定。

2,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影响内审工作的权威性

我国内部审计是在政府的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其行政性很强,审计人员往往与被审单位的各种利益密切相关,使得内审机构及其人员独立性不强,不能自主地开展工作。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也反映出其独立性的弱化,企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自身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当面对领导参与或法人违规时,内部审计往往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如若服从于长官意志而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就会因不能对企业、单位的财务进行有效监控。不能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而埋下巨大隐患。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及其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

3,内部审计对象和内容的复杂性

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是组织的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随着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内部审计的对象和内容也日益复杂;审计对象逐步发展为企业集团、股份公司和连锁经营店等。由于企业内部机构层次增加,所进行的交易也日趋复杂,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内容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发展为效益审计、管理审计、风险审计、投资审计等,这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结论的难度也就越大,审计风险随之增大。

4,审计人员缺乏高素质

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从事审计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审计经验、应有的职业谨慎性、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与积极的工作心态等。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审计经验是审计人员的重要素质。但是专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审计经验也需要实践才能积累。面对纷繁复杂的审计对象和内容,专业知识的陈旧与审计经验的不足都会造成审计责任无法履行和审计判断出现错误,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提高。

另外。由于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也会加大审计风险。我国多数内部审计机构在初建时,并非出于组织管理的需要,而是基于国家的强力要求,导致一些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认为内部审计仅是奉命行事,履行手续而已。即使出现误差或疏漏。也没有多大影响。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如果没有风险意识,就会加大出现重大差错的可能性,致使审计职责无法有效履行。不恰当的审计信息有可能误导组织管理层做出错误的决策,最终给组织造成损失。

5,审计方法落后

我国内审方法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主要审计目的是“查错防弊”,内审人员风险观念淡薄,审计风险控制因素考虑较少,更谈不上运用最新的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内部审计中抽样技术虽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内审人员在运用这一技术时,基本上全凭审计人员的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另外,如果内部审计人员经验不足。会导致在选取样本时无法正确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甚至遗漏重大事项,加大审计风险。

三、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一)积极规避客观因素所导致的审计风险

1,完善内控制度。加快内审法规建设

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是控制风险的有力保证。质量控制制度应从全面质量管理和单个项目质量管理两个方面构建。全面质量管理应着重从职业道德原则、专业胜任能力、工作委派、分级督导制度和对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的执行情况的监控等方面人手建立控制程序。以保证审计质量,把风险水平调整到可接受水平。单个项目质量管理应重点建立主审负责、审计底稿3级复核、审计部门主管巡视、审计项目质量考核等方面的制度,以把好每个审计项目的质量和风险关。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抓紧制定、颁布内部审计法规和内部审计业务准则,以统

一内部审计执业规范,降低审计风险。

2,理顺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企业在设置内审机构时应坚持两条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股东、总经理、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二是权威性原则。这是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实践表明,内审的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作用的扩大为内部审计赢得较高的组织地位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组织地位的提高,独立性增强又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

3,加强对被审单位的日常监控工作

在实施审计之前,要做好审前调查工作。了解被审单位工作开展情况、重大经营项目的运作情况、内部管理控制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环境状况。通过询问相关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经营理念、被审计单位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压力,经营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以及相关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通过阅读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业务手册、内部控制手册等资料。了解经营活动的流程以及是否涉及容易受到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判断内部控制的充分有效性。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工作、内部管理工作的了解,评估风险。从而制定合理的审计方案,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

(二)有效控制由主观因素引起的审计风险

1,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是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理论功底和审计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加强内审行业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首先,必须改变目前的用人机制,选派那些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其次,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内审人员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掌握与内审有关的法规动态。适应组织业务和管理发展的需要。

审计人员要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由于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识别和防范。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性,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并通过分析判断。准确识别审计风险,制订防范风险的措施。

2,科学应用审计抽样方法,积极改进和吸收内部审计方法

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充分运用现代经济统计技术和方法,以抽样审查代替全面审查,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运用审计抽样技术和方法,不仅符合组织规模扩大的客观要求,而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发挥审计抽样的作用,关键是科学合理地使用审计抽样方法。科学运用审计抽样方法,就是要了解和掌握统计抽样与判断抽样两种抽样方法的优劣以及使用的范围,在审计中,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即可有效保障抽样审计的合理性,保证审计结论的恰当性。从而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在审计方法上,应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组织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组织发展的需求。风险基础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价,而且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用以确定审计人员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测试水平,确定如何收集、收集多少和收集何种性质证据的决策。风险基础审计的优势在于,通过对被审计单位风险的评价,有利于寻找高风险的审计项目,从而集中力量。最大限度对降低审计的检查风险,使重大的差错和舞弊可以揭露出来,使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风险基础审计为更有效的控制和提高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率提供了完整的思路。有利于减轻审计风险。

内控审计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内部审计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先后作了重大修改, 党中央国务院文件对新形势下的审计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新形势下, 原内部审计规定的职责范围需要根据新时代要求做出相应调整, 内部审计独立性需要进一步强化, 内部审计结果运用需要进一步明确规范。2018版的《内部审计规定》在2003版基础上拓展了审计职责, 将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在原有“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基础上, 增加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内容, 指出了新形势下国有经济规范发展、防范风险和提质增效应履行的具体职责等。

2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问题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方面, 主要存在报销同一的士车号、同一时间、连号的士票现象, 业务接待费报销用途不明确或用住宿费发票报账, 差旅费、会议费、高生实习费报销缺少出行相关书面文件证明或手续不全, 购买办公用品及文具用品, 没有具体物品数量、单价、金额清单, 费用报销原始单据和实际业务不相符, 支出报销不及时等。财经法规执行方面, 主要存在部分大额支出使用现金支付, 超范围列支等。内控制度执行方面, 主要存在化整为零分拆项目现象, 办公用品、高生实习耗材、打印费内部控制缺失现象。资产管理方面, 主要存在固定资产账账不符, 账上资产不真实不完整, 资产管理不安全, 资产变动不合法合规, 资产计价不合理不正确, 随意改变资产确认标准或计价方法, 以及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资产;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 未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手续;应收及暂付款、借出款管理不善等。采购事项招标方面, 主要存在采购金额达到规定金额的不进行招标;经济事项达到规定金额, 故意分拆成若干笔不进行招标。采购事项经济合同行为方面, 主要存在分拆项目规避签订经济合同, 采购事项达到规定金额未签订经济合同, 以及经济业务合同用章不规范等。

3 解决相关审计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3.1 加强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

扎实抓好会计基础工作, 规范财务报账流程;严格执行财经法规不打折扣。加强内部监管, 特别要着眼于高校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认真梳理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同时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规范招标采购, 加强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尽快完善高校总审计师制度, 通过该制度的设立, 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和权威性。

3.2 增强经济责任主体意识

高校要出台相关规定, 明确决策者及各级管理者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 并将落实执行情况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的考核指标。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按上级主管部门所制定的具体内容和程序执行上级授权, 将授权范围并挂在内部OA系统上, 下级执行部门通过内部OA系统按规定授权操作。但对内部OA系统上没有明确规定的特别授权, 通常由高校决策层通过班主会讨论决定完成。因此, 要对关键岗位、人员履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审计。

3.3 加强领导管理层履职能力

加强高校各级领导管理层履职能力审计, 一方面有利于各级领导管理层树立正确政绩观, 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考察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 促进和加强干部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另一方面有利于上级掌握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 获取客观准确的经济信息, 客观评价各级领导管理层的经济责任, 规范其经济行为, 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工作失误。

3.4 加大对招投标工程的监管

高校应加大对招投标工程的监管, 严格执行招投标程序, 所有参加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单位必须接受承建能力和廉政资格的审查。纪检监察机关也要大力推行廉洁准入制度完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机制, 对查出那些违规行贿有劣迹的企业,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限制其进入建设市场参与工程建设承包项目。

3.5 注意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决策者必须要有风险防范意识, 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虽然高校举债能解决当前一些制约高校和未来事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但银行贷款也有风险, 特别是偿还借款本金和高额利息支出影响了高校现金流的运转, 进而对教育资源产生负效应, 因此, 高校决策者必须对高校远景发展有清晰规划, 合理控制举债规模, 注意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3.6 加强审计工作信息公开

打造阳光政务平台, 将高校重大经济活动、决策以及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等在政务平台公开, 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工意见和建议。公开基建工程项目和银行贷款等重大事项决定, 公开重大项目的决策、计划、执行和审计结果, 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 同时制定相应的会议议事规则, 实行审议联签制度。

3.7 加强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着眼审计工作长远发展, 不断提升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按照省教育厅等各级关于审计人员业务培训和教育的要求, 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各级举办的培训班;组织审计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省等各级有关部门出台了的有关新规定, 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3.8 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工作

认真做好跟踪审计工作。审计部门注意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财务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对下达的审计决定 (意见) 的落实情况和审计成果的运用情况实施跟踪审计, 建立审计决定 (意见) 执行、采纳情况的信息反馈制度, 对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决定 (意见) 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促进做好整改工作。

摘要:适逢新阶段《内部审计规定》出台契机, 本文结合本人多年来参加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验, 阐明内部审计职责范围变化及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分析了审计过程中常见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管理,风险管控

参考文献

[1] 李华丽等.简论高校内部审计控制[J].会计之友, 2015 (6) .

[2] 审计署.国有企业应建立总审计师制度[J].人文之友.2015 (1) .

内控审计范文第6篇

当前企业的内控审计工作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在评价方法方面以定性方法为主;在样本数量确定方面, 以审计人员主观判断为主, 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二、理论借鉴:变权理论及抽样审计研究

(一) 变权理论

目前, 在各类评价模型中, 对各类指标的权重分配往往是一个常量。但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为此变权思想认为:在评价决策过程中, 每一个因素的权衡应随着因素值的变化而变化, 简单来说, 赋予各个数据的权数会随着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实现变权思想, 变权理论给出了基于惩罚和激励的变权综合评价模型:

其中, X (X1, ……Xn) 为各指标评价值, W0 (W10, ……Wn0) 为各指标的常权, S (S1 (X) , ……Sn (X) ) 为各指标值的局部变权向量。

(二) 抽样审计

根据抽样审计的相关理论, 在审计工作中, 在抽取样本时, 审计组应尽可能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如审计组受到时间或地域的限制, 也可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内部控制审计样本数量根据以下方法确定:

如样本数量按以下公式确定, 则样本特征可以反映总体特征

(N为样本数量;P为样本方差;E为期望误差界限;Z为置信区间统计量)

为提高审计效率, 建议审计组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时将置信区间设定为95%, 期望误差界限为5%。为了获取最为保守的样本数量, 一般P值取为0.5。

这样可得样本数量为:N=369。为保守起见, 建议审计组将样本数量定为400个。

三、构建内控水平量化评价模型

(一) 传统内控审计介绍

在传统的内控审计中, 虽然评价报告指出了控制缺陷和改进措施, 但未通过量化方法对企业内控水平做出总体评价, 也未对测试的各业务活动的内控水平做出量化评价。

(二) 构建风险内控量化评价模型

为弥补上述内部控制评价过程的不足, 笔者设计了量化评价模型, 用于量化评价被审计单位单项业务活动内部控制水平以及总体内部控制水平。以使内控评价报告使用者直观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薄弱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我们就应该设计一套评价域, 使各被评价业务活动能够在统一的维度空间中进行比较。

通过综合考虑, 笔者在设计风险内控量化评价模型时, 选择了样本缺陷率 (存在重要缺陷的样本数量/测试样本总量) 和样本金额缺陷率 (缺陷样本涉及的金额/测试样本总金额) 两个维度作为衡量内部控制水平的标准。通过以样本缺陷率为横坐标, 样本金额缺陷率为纵坐标, 在二维数轴图中对缺陷样本进行定位以方便给出缺陷样本评价得分。

由此, 笔者设计了以下公式用以及时业务流程内控水平得分:

被评价流程内控得分:

四、内部控制量化评价实施路径

(一) 实施内部控制量化评价的流程

为了在内控评价审计工作中顺利使用量化评价模型, 构建一套比较完善的审计工作流程是十分必要的。为此, 笔者构建了如下实施路径: (见图1) 。

在开展量化评价审计工作时, 审计人员应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主要包括:

(1) 确定评价范围:通过查阅历次内控审计报告确定本次内控评价审计范围, 重点挑选评价得分较低的业务流程和与被评价单位主营业务关联紧密的业务流程。

(2) 确定评价模型参数:确定模型参数, 开展测试, 尽量确保历次内控评价参数的一致性, 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可比性。

(3) 对缺陷的处理方式:针对设计缺陷, 应直接作为重大问题进行披露, 无须再进入实质测试阶段。针对重大执行缺陷 (量化评价得分较低) 也应作为重大问题进行披露。对于一般性缺陷则可要求被评价单位进行整改。

(4) 做好评价工作的持续性:审计人员在进行内控评价时, 应通过量化得分的方法重点关注历次评价中披露的重大问题的整改情况, 以此来评价企业对风险的控制是否得到改善。

(二) 内部量化评价应用实例

为了验证内控评价量化模型, 在审计工作中, 笔者对该企业的工程管理内部控制开展评价, 选择了工程招投标管理、结算管理等流程进行了量化评价。

(1) 选定评价模型的参数并实施评价。笔者对参数选定, 确定样本数量为400个, 得到以下评价表: (见表1)

(2) 根据结果绘制缺陷评价图。之后, 笔者按风险内控量化评价模型的方法, 结合 (表一) 绘制了内控缺陷评价图:

(3) 计算被评价业务流程的评价得分。结合上图和量化评价模型中给出的公式 (3) , 就可以得出该电网企业被评价业务流程的评价得分:

招投标管理:0.67

工程结算管理:0.95

工程合同管理:0.69

工程建设管理:0.67

废旧物资管理:0.95

税务管理:1

资产管理:1

这样, 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以下结论:被评价单位在资产管理和税务管理方面内部控制做得较好;在招投标管理和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还有待加强。

这就为以后审计工作或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提供了目标和比较参照点。

(4) 计算综合得分。为了方便评价结论可以做横向 (业内其他企业) 和纵向 (其他历史时期) 比较, 此外也为了增加评价结果的区分度以及评价结果与企业管理目标的契合程度, 笔者采用变权理论的相关思想计算综合得分。

量化评价是为了促进企业提升管理, 弥补薄弱环节, 达成战略目标。因此, 对各评价业务流程配置的权重既要体现激励性也要体现惩罚性, 因此选用如下局部变权状态向量:

其中α为惩罚水平, β为及格水平, γ为激励水平, C为调整水平, xj为第j个被评价流程的得分。

当评价得分低于α则惩罚程度最大;当评价得分在α与β之间则随着评价的分增加, 惩罚程度降低;当评价得分在β与γ之间, 则即不惩罚也不激励, 当评价得分在γ与1之间, 则随着评价得分增加激励程度增加。C越小, 则惩罚与激励程度就越大。

根据被评价电网企业的实际情况, 笔者取定α, β, C, γ分别为0.2, 0.6, 0.2, 0.9。从为得到局部状态变权向量为:

确定各评价业务流程的常权向量为:0.1, 0.2, 0.05, 0.2, 0.2, 0.1, 0.15。

通过公式 (一) 计算得到被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综合得分为:0.938分。

这样我们为该电网企业确定了一个量化得分, 一方面方便对该电网企业内控情况进行考核, 另一方面也方便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

五、发展方向—量化评价工作信息化

(一) 按需定制评价任务

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评价的业务流程和指标, 选定模型参数和评价期间, 使量化评价工作满足审计目标, 符合企业战略。

(二) 节省人力资源, 实现大数据分析

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在后台使用诸如python, R等大数据分析语言, 对业务数据库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 方便审计人员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薄弱环节。

(三) 实现量化评价工作的持续性

运用信息化系统, 可以在后台持续进行量化评估工作。通过持续的量化评估, 获得大量的结论性数据。为内部审计人员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漏洞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摘要:本文结合抽样审计和变权理论的相关思想, 设计了一套可以对企业风险控制水平进行总体量化评价的方法。并且就如何将该方法与信息系统进行整合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内控水平量化评价模型,抽样审计,变权理

参考文献

[1] 金爽.基于变权理论的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工作的后评价[J].华东电力, 2010 (2) .

[3] 田桂申.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在电网企业的实施路径与实践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6 (4) .

上一篇:人力资源风险管控范文下一篇:大哥柯受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