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妇产科论文范文

2024-02-10

人性化妇产科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服务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于妇产科中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均患有不同类型妇产科疾病,如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均符合实验入组标准,并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参与实验。在护理工作中使用双盲法将80例患者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前者需使用常规护理,后者则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对人性化护理服务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4例、16例、0例,满意度100%;反观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以上满意度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1例、14例、5例,满意度87.5%,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其次,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均有好转,而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好转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产科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妇产科;人性化护理服务;心理情绪;满意度;应用价值

妇产科为医院中比较特殊的科室,患者病症情况复杂,在病症情况的影响下,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比较严重,护理难度大。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重视应用人性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根据其个体化特点来进行护理工作,提升护理针对性。本次对照实验中,便围绕在妇产科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選取8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被确诊为流产、慢性宫颈炎、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为我科室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而且患者均伴随有以上病症的典型临床症状,家属知情,并已在相关同意书中签字;患者除本身妇产科病症外,无其他系统性疾病、精神病史,可入组参与实验。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了使用不同护理方法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8.96±3.22)岁,病程2~23个月之间,平均病程(18.54±2.24)个月。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于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重点围绕基础护理、用药管理、饮食指导等几个方面展开护理工作。

1.2.2观察组应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①心理护理:对于患者来说,妇产科疾病具有私密性、难治性、持续性,因此许多患者必然会有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从实际出发,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尽量做患者的“倾听者”,了解其病症情况、心理情况,针对性地达成心理干预。②舒适护理:要重视提升患者的护理舒适性,在与患者沟通时,护理人员要面带笑容,语气轻柔,并注意使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动作,给患者留下良好的护理印象,并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怀。其次,每天均要对病房进行卫生清洁,保持整洁性,合理调整室内温度、湿度。最后,在实施生理护理时,要注意动作的标准性、规范性,尤其是在灌肠、阴道护理时,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并保护其隐私。③健康教育:许多患者对其自身病症的认知均较浅,那么在人性化护理服务中便应改进这一问题,如对于慢性盆腔炎,要告知患者导致该病症的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康复案例等,让患者能够加深对自身所患病症的认知深度,并可以提高自信心。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焦虑、抑郁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满意度分析

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焦虑、抑郁情绪分析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人性化护理不同于常规护理模式,其更加注重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如在本次实验中,重点围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理舒适性三个方面开展护理工作,如此一来,在注重生理护理的基础上兼顾其心理、精神上的需求。要知道,妇产科病症患者多数均存在有负面情绪,如恐惧、焦虑等,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实施,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这一问题。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更加科学、合理且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满意度,适宜在临床上继续加大推广力度。

人性化妇产科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目的:探讨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对其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产科病房收治的产妇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产妇人数均为4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产妇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这两种方法对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产科产妇的临床护理质量,并使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改善,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产科病房;人性化护理;护理质量

随着近些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改革,使产妇的临床护理工作,成为了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而选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产妇的整体护理质量,促进产妇的早日出院。还可以让产妇拥有良好的护理体验,使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改善。本文详细探讨了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对其护理质量的影响,以此为增强产妇的临床护理水平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产科病房收治的产妇80例,将所有产婦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产妇中,年龄23岁~39岁,平均年龄(30.6±1.4)岁。在观察组40例产妇中,年龄23岁~38岁,平均年龄(30.7±1.3)岁。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均无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产妇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健康指导 护理人员根据产妇的文化接受水平,借助视频、图片、手册和面对面交谈等形式,向产妇详细讲解分娩前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可以让产妇的认知水平得以提升,为后续的分娩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护理人员在开展健康知识宣教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产妇的情绪状态与宣教反应,以此为依据深入分析产妇的内心顾虑与知识盲区。并给予产妇相应的重点讲解和问题解答,增强产妇的相关知识储备,令产妇的情绪状态变得更加稳定。同时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给予产妇适当的营养指导,让产妇的日常营养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确保分娩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引导产妇熟悉病房环境,向其详细介绍各项设施的使用功能及操作方法,减少产妇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令产妇的护理体验明显改善[1]。

1.2.2 环境管理 护理人员通过对产科病房采取开窗通风、定期消毒、控制温湿度、摆放绿植、增设安全护栏、铺设防滑垫和清洁打扫等措施,既可以增强产妇的护理安全性,有效避免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又能够让产妇的护理舒适度明显提高,令产妇拥有良好的护理体验。同时建立健全医院产科的探视制度,对探视时间和探视人员加以控制,为产妇营造一个优质的睡眠环境,令产妇的整体护理质量显著改善[2]。

1.2.3 心理疏导 由于产妇处于关键期间,其生理和心理压力较大,护理人员应通过及时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产妇的内心需求及问题顾虑,让产妇的倾诉欲得到较好的满足。并根据两者的谈话内容,从产妇的角度出发,采用鼓励、表扬和安慰等方式,给予产妇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产妇感受到家人朋友般的温暖关怀,使产妇的各种不良情绪尽快消除,令产妇的护理依从性也大大提高。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主要以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作为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对照组产妇和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

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质量

观察组产妇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5.36±1.23)分,而对照组产妇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2.09±1.65)分。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主要是根据产妇的文化接受程度、身体状况和情绪状态,通过健康知识宣教、解答疑难问题、开窗通风、定期消毒、控制温湿度、摆放绿植、增设安全护栏、铺设防滑垫、清洁打扫、针对性心理疏导、把控探视时间和探视人员等措施,使产妇的临床护理质量显著增强,令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也出现明显提高。从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产妇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增强护理质量和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使产妇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令产妇的身心状态均得到较好的改善,促进产妇的早日出院,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艳艳.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140-141.

[2] 孙建平.人性化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实用价值[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3):130.

人性化妇产科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产科护理是临床护理服务的重要组成。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个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理念,通过对产妇情况的全面评估,结合每位产妇不同的妊娠时期及个性特征实施护理。护理管理的快速发展促使个性化护理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并取得较好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个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产科护理管理;个性化护理;运用

个性化护理根据产妇各自特点为其实施相应护理,包括产妇年龄、不同疾病阶段、情感特征、生活习惯、家庭社会、文化程度等[1]。通过个性化临床指导和护理,能够满足住院期间产妇的基本生理需求及精神需求,能够适应时代发展,满足产妇多元化的合理需求[2]。以下从理念更新、需求分析、护理措施和护理管理四方面研究个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一理念更新

作为产科护理人员,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将产妇作为工作中心,以满足产妇基本需求为根本目标。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重点讲解个人形象礼仪塑造、沟通技巧等,促使护理人员掌握基本服务技巧,并将其运用至实际护理工作中。产妇入院后,应热情接待,搀扶行动不便的产妇进入病房。沟通时,应使用尊称,不能以床号代替姓名。更新传统被动服务的护理理念,向主动服务转变,有预见性的为患者提高服务。

二需求分析

加强与产妇的沟通及交流,通过第一句话、第一次检查、第一次用药、第一顿饭、第一晚睡眠、第一次输液、第一个问题、第一次标本,对产妇形成最初印象,建立相互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全面掌握每位产妇的不同需求,并对产妇需求进行分析,掌握产妇基础需求的动态变化。多方面、及时的收集每位产妇的建议和意见,征求多方意见,对合理化建议进行采纳,不断改进工作不足,从而促进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护理措施

产科护理中的个性化护理可分为产前、产时和产后三个阶段。

(1)产前护理。第一,产前宣教。部分产妇由于对妊娠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应加强产前宣教,做好相关指导。向产妇讲解妊娠相关知识,包括分娩知识、产程进展、临产标志和配合方法。对于宣教效果较差的产妇,应开展一对一宣教,强化教育。向产妇讲解自然分娩对自身及婴儿的重要性、必要性,促使产妇尽量选择自然分娩。第二,产前心理指导。大部分产妇对医院环境较为陌生,加上大多数产妇为初次妊娠,易产生恐惧、害怕等,心理压力较大。必须加强心理指导,做好心理疏导。向产妇介绍医院环境及病房环境,消除恐惧、害怕等。与产妇多沟通、多交流,缓解产妇内心压力及思想压力。

(2)产时护理。第一产程:倡导家属陪伴产妇,给予产妇情感鼓励及情感支持,鼓励产妇充分休息,积极进食,保存体力,及时将产程进展告知产妇,提高产妇信心。第二产程:当产妇宫缩有规律,初产妇宫口>3cm时,及时将产妇送进待产室,由助产师全程一对一陪伴,对产妇进行全方面护理,包括心理和生理两方面。产时也可以选择一位家属进入产房,陪伴产妇分娩,给予产妇精神鼓励及家庭鼓励。第三产程:胎儿顺利娩出后,及时告知产妇母婴安全,并及早使母婴接触,早哺乳,促使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

(3)产后护理。做好产后访视,做好产后相关宣教,包括产后休息、卫生和饮食等,向产妇讲解母乳对新生儿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向产妇讲解新生儿早吮吸、早接触、母乳喂养的意义和重要性。对产妇产后的子宫收缩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预防产后出血。询问产妇是否有生理问题、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维护产妇身心健康。

四护理管理

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科学管理,根据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科室情况建立工作制度,并保证工作制度的可执行性。开通投诉电话、服务咨询电话等,设置意见箱。产妇出院前,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护理工作滿意度,包括服务质量、工作态度等,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定期组织会议,共同讨论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如何改进临床护理,如何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开展关于护理工作的评比活动,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定期对工作成效进行考核,根据评议材料及管理资料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护理人员的荣誉表彰、经济收入等相结合,全面提高工作积极性。

结束语:

产科护理中,基于女性特殊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更应当加强个性化护理,为产妇提供有效、及时的临床服务,促使产妇消除不良情绪及心理问题,配合分娩[3]。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和文献,从理念更新、需求分析、护理措施和护理管理四方面对产科护理管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具体运用进行研究,供学者参考。

参考文献

[1] 孙玲平,王建国.个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3,16(18):58-59.

[2] 冯锦屏.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13,10(11):65-66.

[3] 苏丽杰,于奎花.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3,19(15):42-43.

人性化妇产科论文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1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人性化护理组74例和常规护理组74例。常规护理组的74例患者中, 年龄22~56岁, 平均 (29.1±1.3) 岁, 病程4d~11.5个月, 疾病分类:宫颈炎14例, 盆腔炎12例, 子宫肌瘤10例, 月经失调14例, 妊娠合并症10例, 多囊卵巢综合征6例, 其他8例;人性化护理组的74例患者中, 年龄19~60岁, 平均 (30.2~1.5) 岁, 病程3d~12个月, 疾病分类:宫颈炎16例, 盆腔炎12例, 子宫肌瘤12例, 月经失调12例, 妊娠合并症8例, 多囊卵巢综合征6例, 其他8例。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疾病分类方面进行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另外所有患同种疾病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 给予对症的治疗护理, 针对患者所具有的症状进行护理评估, 制订护理方案, 然后给予护理实施, 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个性症状体征等[1],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人性化护理组则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方式, 给予其各项心理等方面的护理, 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因素制订护理方案, 给予患者心理疏导, 尽量减轻其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注意其饮食起居的护理, 使其感觉到家庭般的温暖[2]。

1.3 评价方法

护理质量评价采用自制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满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 质量越高。护理前后对患者的心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进行检测比较, 总分>14分可以认为是有肯定的焦虑;7~14分为可能有焦虑;<6分为没有焦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 来表示,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价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评分进行比较评价, 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 护理前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是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人性化护理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值得临床护理的应用及进一步探讨。

3 讨论

近年来, 很多报道显示, 妇产科的疾病患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 各种炎症、月经方面的不适、内分泌不调、各种妇科肿瘤等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3], 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 而且对于患者的心理和经济压力也是很大的, 严重影响着广大妇女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 如何治疗护理好这些疾病成为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 多种护理模式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护理在妇产科疾病的康复效果及速度, 人性化护理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妇产科疾病中。人性化护理为护理模式由生物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变的结果, 这一模式的转变就体现出人性化护理的宗旨及理念, 体现出其不仅仅是对疾病本身的护理, 更体现了“人性化”这一理念, 既以人为本, 不仅注重患者的生理疾病上的痛苦及需要, 同时注重患者的心理等方面的护理[4], 满足患者疾病需求的同时, 也满足患者的人格尊严方面的需求, 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评估, 根据评估诊断结果从利于患者康复的各方面制订护理计划, 包括心理关怀中的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必然要求护士具有多方面的知识, 包括心理、伦理、人文等多元化知识, 从而更好地掌握沟通交流的艺术。对此本院就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探讨, 以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提供依据, 并为提升新的护理服务理念, 推行新的护理服务模式奠定了基础。

本文中, 笔者就妇产科的护理方式的选择加以研究分析, 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对148例患者进行护理, 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说明了人性化护理的优势, 表明其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 通过人性化管理的实施, 促进了护理领域的自身发展, 提高了护士的职业形象, 实现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护士工作由执行、操作型转变成思考型,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形成了一种按护理程序进行工作的自主服务意识。

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患者中的应用, 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分析148例患者施行人性化护理实践, 对其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 后对其采用护理质量评分系统及焦虑评分系统进行评价, 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人性化护理后, 人性化护理组在护理效果质量方面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施行人性化护理, 对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取得最佳疗效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妇产科临床,护理方法,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房佩娣, 楼萍静.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患者40例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8) :55~56.

[2] 丰爱芬, 孙成春, 李艳玲.妇科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 (7) :28.

[3] 杨秀玉.必须重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规范化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5, 40 (2) :73~75.

人性化妇产科论文范文第5篇

1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实践中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和观念的不断提高, 对护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人性化护理作为护理的重要方面对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起着重要作用。护士要树立以产妇为本的理念, 强调“以病人为中心, 从病人的利益出发, 在注重病人疾病的同时注重病人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 处处为妇女着想, 特别是孕期妇女心理和身体比较脆弱, 应密切关注每名妇女的实际情况, 与其进行沟通、交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信任感, 消除其不良情绪。无论是在沟通上、治疗上、手术中、环境中处处都体现处人性化护理, 使妇女达到精神和心理上的愉悦,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 人性化护理的措施和内容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理念是提高护理质量, 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内容。我们护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将人文关怀的意识渗透到护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 从妇女的利益出发, 进行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 妇女入院时应以亲切的笑容接待患者, 并为其做全面的入院介绍健康教育;与患者沟通从患者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读懂她们的需求, 多倾听她们的感受, 在治疗时向患者讲解治疗的必要性和预后效果, 不良反应, 使其正确面对疾病。从每一个细节中寻求最佳的人性化表达, 给患者最细微、最体贴的照顾, 使病人在心理、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 主动接受治疗, 促进疾病恢复[2]。

2.2 与患者进行人性化沟通, 尊重妇女, 换位思考

护理是共性的, 人性化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妇女进行沟通和交流, 从根本上建立护患关系。对术前紧张妇女交谈减轻产妇紧张情绪, 对术后妇女进行交谈减轻其痛苦, 鼓励其预后, 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达到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中保护妇女隐私、尊重妇女是重要内容, 在护理过程中对妇女的个人信息和不良生活习惯不予评论, 尊重患者, 进行任何护理操作都应得到病人的同意, 真正做到为妇女考虑, 增进双方的信任感, 营造出护患间的和谐、友善的氛围[3], 而且对每一位妇女都进行换位思考, 了解其需求, 尊重其意愿。满足不同交流层次的心理需求, 促进早日康复。

2.3 针对不同妇女进行个体化护理

针对不同生活环境、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及不同疾病和治疗进行个体化人性化护理。由于妇女的文化程度、生活背景的不同, 对进行护理的方式、需求和护理理解能力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尽量满足不同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的需要, 对其进行个体化护理, 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从身体上、心理上恢复到最佳状态。

2.4 提高职业素质和技能, 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是决定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医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 要求我们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水平过硬,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修养。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4], 促进医院和谐发展, 还要增强其责任心, 定时检查消毒隔离记录, 检查抢救物品、药品和毒麻药品的摆放, 保持环境卫生的整洁, 出现问题及时补救, 以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 促进医院发展。

综上所述, 开展人性化护理,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 与妇女进行个体化交流、沟通, 尊重患者, 可有效减轻医患矛盾, 提高护理质量。我们妇产科的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 还要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心理素养, 理解、开导患者, 帮助孕产妇和患病妇女顺利进行分娩和手术, 减少意外的发生, 真正起到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作用, 使患者受益。

摘要: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 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也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 以人本为理念”的人性化护理模式转变。妇女在发生妇科疾病时往往会表现出恐惧、紧张、忧虑、孤独等心理反应, 对妇女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进行人性化护理, 加强建立护患关系, 减轻了妇女痛苦, 使满意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安全, 促进医院发展。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以人为本,妇产科,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 吴惠.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0 (8) 95~96.

[2] 田翠平, 李固俊, 王万玲, 等.转变产时服务模式提高产时保健质量[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27) :3779~3378.

[3] 余力亚.人性化管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27) :479.

人性化妇产科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目的:分析强化心理护理对妇产科重症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168例妇产科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46.93±5.28)、(40.28±3.82)分,对照组分别为(56.91±3.18)、(49.63±3.82)分,观察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重症患者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在短时间内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可提升治疗效果,促进疾病转归,有利于疾病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妇产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妇产科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多端,进展迅速,病死率較高。该类型患者一般需要实施急诊手术,以确保生命安全[1]。但值得说明的是,在进行手术之前,患者存在较多不良心理,内心积压较多不良情绪,进而对临床治疗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对于此,在对该类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中,强化心理护理力度,可排解内心负性情绪,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了分析心理护理对妇产科重症患者的护理疗效,结合实际情况,本文择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妇产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部分患者实施强化心理护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妇产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疾病类型:脐带脱垂1例,子宫破裂1例,羊水栓塞1例,胎膜早破78例,产后出血30例,胎盘前置38例,胎盘早剥4例,重度子痫前期12例,

子痫2例,HEELP综合征1例。经诊断和相关检查,患者确诊为上述疾病。在此之前患者均无严重躯体疾病史、过敏史以及精神疾病史。依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7~45.7岁,平均年龄(35.9±3.3)岁。观察组患者年龄22.7~46.8岁,平均年龄(37.8±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组 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养病环境,指导其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饮食,实施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严格预防并发症,遵循医嘱治疗疾病。

1.2.2 观察组 以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案为基础,实施强化心理干预护理。具体为:在护理期间内,护士主动为患者介绍病房情况,保证室温在23~24℃,湿度在55%。降低病房内设备音量,调整室内光线,提升其对环境的了解程度,令其尽快适应病房环境。使用这种方式,可以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在患者实施治疗期间内,医护人员注重患者心理变化,及时做好沟通工作,稳定患者心绪,提升患者治疗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患者接受急救治疗时,注意和配合主要事项,可以依照实际情况,对患者使用镇痛药和镇静剂,缓解患者不适。操作过程应轻柔,在第一时间告诉患者急救目的。适当安排患者家属探视,增进情感沟通,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疾病转归。另外,应对患者开展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并发症发生和治疗方式,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2] 使用SAS以及SDS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SDS量表:用于评价患者抑郁情况,临界值为53分,53分以下为无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SAS量表:用于评价患者焦虑情况,临界值为50分,50分以下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分别为(67.90±3.66)、(62.39±3.44)分,对照组分别为(69.15±3.19)、(62.39±3.84)分,两组患者护理前SAS以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分别为(46.93±5.28)、(40.28±3.82)分,对照组分别为(56.91±3.18)、(49.63±3.82)分,观察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和以往相比,我国医学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3-5]。心理护理对于提升护理质量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强化对妇产科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力度,对于提升其护理效果来讲,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护理措施,安抚患者不良情绪,指导其以积极态度面对自身疾病,配合相关治疗,以提升护理质量[6-8]。

在生产过程中,孕产妇可能会发生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子痫等危重疾病,上述病症进展速度快,病情凶险,这对于患者心理承受力来讲,无疑是一个重大考验。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内心积压较多不良心理情绪,会降低配合度,甚至丧失治疗信心,进而影响疾病预后,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妇产科重症患者的不良情绪主要为焦虑、社交障碍以及抑郁,情绪波动大。对其实施强化心理干预策略,使用合适的排解情绪手段,全面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可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9,10]。本次研究结果可见,护理前,两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妇产科重症患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在短时间内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可提升治疗效果,促进疾病转归,有利于疾病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美荣,曲洪翠,孙霞.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世界中医药,2016(B3):853-854.

[2] 张芙萍.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1):253-254.

[3] 宁雪梅,段文娟,黄梅.心理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抗焦虑的效果观察.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6):785-786.

[4] 林秋燕,胡亚兰,樊寅.妇产科手术中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探析.世界中医药,2015(A1):321.

[5] 罗春志,袁兴玲.分析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的心理及护理方法、效果.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S2):40-41.

[6] 程伟伟.心理护理对妇产科重症患者的护理疗效评价.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4):123.

[7] 赵梅平,闫君,霍秋惠,等.心理护理对产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3):539-542.

[8] 刘艳,杨春红,周冬艳.心理护理对产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药品评价,2016(B12):133.

[9] 贺美琴.产科危重症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中外医学研究,2013(27):74-75.

[10] 王国艳,魏娜,马冬梅.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5):399.

上一篇:广播新闻传播论文范文下一篇:气象新闻探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