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论文范文

2023-03-20

人性化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探讨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对其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产科病房收治的产妇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产妇人数均为4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产妇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这两种方法对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产科产妇的临床护理质量,并使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改善,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产科病房;人性化护理;护理质量

随着近些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改革,使产妇的临床护理工作,成为了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而选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产妇的整体护理质量,促进产妇的早日出院。还可以让产妇拥有良好的护理体验,使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改善。本文详细探讨了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对其护理质量的影响,以此为增强产妇的临床护理水平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产科病房收治的产妇80例,将所有产婦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产妇中,年龄23岁~39岁,平均年龄(30.6±1.4)岁。在观察组40例产妇中,年龄23岁~38岁,平均年龄(30.7±1.3)岁。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均无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产妇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健康指导 护理人员根据产妇的文化接受水平,借助视频、图片、手册和面对面交谈等形式,向产妇详细讲解分娩前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可以让产妇的认知水平得以提升,为后续的分娩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护理人员在开展健康知识宣教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产妇的情绪状态与宣教反应,以此为依据深入分析产妇的内心顾虑与知识盲区。并给予产妇相应的重点讲解和问题解答,增强产妇的相关知识储备,令产妇的情绪状态变得更加稳定。同时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给予产妇适当的营养指导,让产妇的日常营养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确保分娩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引导产妇熟悉病房环境,向其详细介绍各项设施的使用功能及操作方法,减少产妇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令产妇的护理体验明显改善[1]。

1.2.2 环境管理 护理人员通过对产科病房采取开窗通风、定期消毒、控制温湿度、摆放绿植、增设安全护栏、铺设防滑垫和清洁打扫等措施,既可以增强产妇的护理安全性,有效避免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又能够让产妇的护理舒适度明显提高,令产妇拥有良好的护理体验。同时建立健全医院产科的探视制度,对探视时间和探视人员加以控制,为产妇营造一个优质的睡眠环境,令产妇的整体护理质量显著改善[2]。

1.2.3 心理疏导 由于产妇处于关键期间,其生理和心理压力较大,护理人员应通过及时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产妇的内心需求及问题顾虑,让产妇的倾诉欲得到较好的满足。并根据两者的谈话内容,从产妇的角度出发,采用鼓励、表扬和安慰等方式,给予产妇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产妇感受到家人朋友般的温暖关怀,使产妇的各种不良情绪尽快消除,令产妇的护理依从性也大大提高。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主要以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作为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对照组产妇和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

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质量

观察组产妇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5.36±1.23)分,而对照组产妇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2.09±1.65)分。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主要是根据产妇的文化接受程度、身体状况和情绪状态,通过健康知识宣教、解答疑难问题、开窗通风、定期消毒、控制温湿度、摆放绿植、增设安全护栏、铺设防滑垫、清洁打扫、针对性心理疏导、把控探视时间和探视人员等措施,使产妇的临床护理质量显著增强,令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也出现明显提高。从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产妇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增强护理质量和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使产妇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令产妇的身心状态均得到较好的改善,促进产妇的早日出院,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艳艳.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140-141.

[2] 孙建平.人性化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实用价值[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3):130.

人性化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骨科;心理护理;人性化护理;护理效果

因为外部创伤损伤骨骼,导致患者日常行动不便,产生疼痛,治疗骨科患者过程中,容易焦虑、紧张、抑郁等,导致患者抵触治疗过程,不良影响患者治疗疗效。在治疗患者过程中,有效调节患者身体状况,在人性化基础上,调节患者心理,可以促进患者有效恢复。本组实验选择42例患者,分析骨科护理中运用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在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抽取42例骨科患者进行分组实验,随机法分组,实验组21例,男女是11例、10例,年龄20-75(50.3±3.2)岁,对照组21例,男女是12例、9例,年龄21-74(50.2±3.1)岁。组间比较以上资料,P>0.05。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在对照组中应用,护士应及时观察患者,为患者实施用药正确引导,将基本病房护理做好。

将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在实验组中应用,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促进患者身体恢复。(1)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需要较长时间恢复,在生活中,在行动上,不够方便,容易疼痛难忍,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若护士未能及时帮助患者调节这种情绪,会影响治疗效果,护士应强化患者的心理干预,积极沟通患者,有意识的了解患者心理情况,为患者讲解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治疗方案等,促进患者对治疗有信心,对医师的治疗操作进行积极配合,护士应保证有耐心,关心患者,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证良好心理状态。(2)为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将患者病房护理工作做好,为了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给患者。护士应及时清理患者所在病房,做好消毒工作,有意识的调节患者所处病房内的温湿度以及光照,将一些禁止喧哗的标牌悬挂,确保患者所处休养环境安静,护士应积极沟通患者家属,加强患者家属对患者的陪伴,消除患者孤独以及不安情绪。护士应耐心护理患者身体,引导患者下床运动以及洗漱等。帮助患者将体位恰当保持,促进患者身体恢复。为患者开展适当恢复训练,患者身体基本恢复稳定之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一些适宜的恢复训练安排,引导患者积极锻炼,促进患者身体恢复速度加快。护士应保证耐心为患者提供指导,适当鼓励患者,促进患者对护理过程有信心,保证患者心理愉悦。在饮食方面,护士应为患者提供一定指导,告知患者多进食高纤维、高蛋白食物,不能吃刺激性食物。

1.3效果研究

不良心理评分:以汉密尔顿焦虑以及抑郁量表来评价。

护理满意度:以自拟问卷统计。

1.4统计学处理

運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以率(%)的方式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以[±s]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不良心理评分均明显下降,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增加,对比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不良心理评分,P>0.05。

3 讨论

对于骨科患者来说,病程较长,病情较为严重,在治疗过程中较为痛苦,长期治疗会将患者的治疗斗志磨灭,导致患者抑郁、消极,患者容易情绪暴躁,在骨科护理过程中,若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临床提出了心理护理以及人性化护理,在护理过程中,积极主动为患者提供相应护理措施,对患者心理状态加强了解。

由于患者存在生理障碍以及心理障碍,对正常活动产生影响,在家庭方面也容易受到影响,在护理过程中,应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护士应针对患者需求来开展护理服务,为患者开展心理方面的疏导以及干预,促进患者机体迅速康复。在实际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强护理操作培养,对于护士来说,针对其高要求的护理操作水准对其进行培训,提升护士护理措施的操作熟练度,熟练人性化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在平时工作中将其顺利使用,可以促进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在护理过程中,强化护患沟通,促进患者、护士以及患者家属之间形成情感信息沟通,利用有效沟通,提高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在整体护理理论的前提下,对患者的人性化差异进行关注,通过应用沟通技巧,推动护患关系良性发展。

本组实验得出:实验组干预后不良心理评分均明显下降,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增加。

总结以上,骨科护理中运用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干预后不良心理评分、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卫华. 心理护理结合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 19(17):2.

[2] 翱雯清. 骨科老年患者应用人性化和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 常州实用医学, 2020, 36(3):3.

[3]吴文杰.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结合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 7(32):70

[4]杨晓娜.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结合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9,(16):160,250.

[5]张鑫,阚亦非,刘珊珊,等.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结合研究[J].糖尿病天地,2019,16(12):286.

人性化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目的:分析在急诊内科患者的抢救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216例急诊内科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经护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内科患者进行治疗时实施人性化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减少临床护理风险。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急诊;内科

急诊科室中患者大多为急症和危重等情况[1]。如果不及时急救会导致患者失去最佳抢救机会[2]。随着医疗改革制度不断深化和落实,使传统型的急救模式得到不断改善,同时建立与社会相适应的发展需求护理模式,并找出目前传统护理中所存在的不足,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来对患者实施人性化的人性化护理,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16例急诊内科患者,收治时间: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其中男性136例,女性80例;年龄在22~78岁,平均为(53.5±1.0)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40例、呼吸系统疾病60例、创伤60例、脑血管疾病52例、其他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和年龄等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急诊内科患者在进行抢救和治疗时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如下:

护理人员在接到相关的信息之后,要做好相关的接诊准备,并安排好抢救设备。此外,护理需要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尽快地收集,并对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及时的判断和评估。对于I和II类患者,需要将患者立即送入到抢救室进行及时的抢救。由于I类患者主要为危急重患者,患者的生命体征十分不稳定,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则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比如患者出现休克和大出血以及急性重度中毒、昏迷等。II类患者主要为一些急重症患者,患者存在一定的潜在性危险,同时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出现急剧性的变化,需要对患者进行紧急处理,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这些患者主要为严重性创伤和烧伤以及突发剧烈头痛等。

搶救的护理人员要与医生进行积极的配合,保障各项抢救顺利地进行。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给患者及时地吸氧,迅速建立起静脉通道,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并准备好必要的抢救药品,对抢救的记录要进行详细记录。要加强对危重患者进行管理护理,要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同时使得管道保持稳定,不能出现扭曲的情况。要做好标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在进行操作前,要严格执行洗手制度,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时候,需要对患者做好相关的检查准备。根据患者可能发生的病情情况来准备好相应的药品。比如可以准备氧气瓶和呼吸机等。并与相关的科室进行及时的联系,让相关科室做好相关的准备,安排专职人员陪同患者转运。在转运之后,要与其他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交接,并在交接单上进行签字确认。

1.3评价标准

抢救成功率:采用急诊抢救脱险标准[3]。患者的生命体征表现平稳并且安全转运到其他科室。

满意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测量。采用标尺上的10个刻度来进行表示。0~100mm,0则表示不满意;100表示十分满意。由护理人员发放给患者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采用X2或t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经过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加强了与救护中心的及时联系,使得患者在没有到达医院之前,医护人员已经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做好了相关的准备。使得患者的抢救时间得到缩短。在患者到达医院后,有专门的护理人员来陪同患者进行救治和检查等。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治疗。尤其在患者的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格的评估,并且准备好相关的抢救物品。在转运之后做好相关的交接工作。经过此次的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主要是以患者为服务中心。同时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的人格和知情权,同时对患者个人隐私进行有效地保护,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生活护理和其他各项护理工作,比如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等。此外,在患者进入到抢救室之后,患者存在恐惧和烦躁等心理不良情绪,进而使得其不配合治疗工作。此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慰和鼓励,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并且对患者进行关心和安慰,让患者感觉到温馨和亲切。经过此次的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参考文献

[1] 廖水珍.老年患者急诊输液的人性化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04:125-126.

[2] 崔苏敏.循证护理在急诊科人性化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28:93-94.

[3] 马香玉,康东红,刘静.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10:979-980.

人性化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产科在2017年6月~2018年5月接诊治疗的200例产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100例实验组与100例参照组,比较两组产妇3级疼痛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产妇3级疼痛发生率为10.00%,参照组产妇3级疼痛发生率为25.00%,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护理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降低产妇分娩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可采用并推广。

【关键词】产科护理;实施;人性化护理;效果

本次选择我院产科在2017年6月~2018年5月接诊治疗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科护理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产科在2017年6月~2018年5月接诊治疗的200例产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100例实验组与100例参照组,参照组产妇平均孕周为37~41周;最大年龄为36岁,最小年龄为23岁,平均年龄为(26.5±1.5)岁;20例经产妇,80例初产妇;实验组产妇平均孕周为36~41周;最大年龄为37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28.5±1.5)岁;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中未出现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比。

1.2 方法

参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

产前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在产妇入院后向其介绍产科情况,针对产妇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缓解产妇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向产妇讲解分娩相关知识,增加产妇对分娩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使其对分娩有正确的认识;协同产妇家属对其开展关心及心理疏导工作,提高产妇配合度。

产中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严格控制手术室温度、适度及光线,助产士全程陪伴产妇,对产妇予以握手、拍肩等措施支持及鼓励产妇分娩;分娩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产妇各项生命体征;待胎儿娩出后护理人员需将宝宝健康状态告知产妇,并予以产妇与新生儿短暂的接触。

产后护理干预。针对缺乏产后护理经验的初产妇需开展手把手示范演示,以此有效强化产妇护理水平;另外护理人员需独立设置专项咨询台及咨询电话,当产妇遇到问题可及时为其解答;根据相关医学研究报告显示,绝大多数产妇在分娩后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且会存在一定时间,被称为产后抑郁期。因此,护理人员需增加与产妇有效沟通的次数及时间,以正确的方式疏导产妇心理障碍及负性情绪,保持热情的态度,针对产妇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及时处理产妇存在的问题,取得产妇信任,使得产妇感受到温暖;密切关注产妇阴道流血情况及子宫收缩情况,避免产后出血发生,同时护理人员需正确摆放产妇体位,并定时更换体位,防止产妇出现褥疮。

1.3 评定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3级疼痛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文12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产妇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卡方检验,以%形式展开产妇视力提高率,t检验,以 形式展开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两组产妇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产妇3级疼痛发生率

实验组产妇3级疼痛发生率为10.00%,参照组产妇3级疼痛发生率为25.00%,由此可见,实验组产妇3级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评分

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干预更符合医疗改革方向,体现高效、创新性、个体化、整体化的护理模式,满足产妇生理、心理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同时人性化护理严格遵循缓则和生理特点及心理特点实施护理干预,充分体现医院对产妇人文照顾及关怀,使得产妇感受到温暖,提高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密,改善产妇疼痛情况[1-5]。基于此,本次选择我院产科在2017年6月~2018年5月接诊治疗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科护理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通过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3级疼痛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产科护理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降低产妇分娩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可采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吴芳圆,彭文娟,姜琳娜.人性化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选择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8(1):217.

[2]朱丽.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产科护理质量、产妇心理状况和舒适度的影响[J].母婴世界,2017(23):216-217.

[3]毛琦琦.优质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和产妇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J].中國高等医学教育,2017(9):144,146.

[4]张文秀.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高危孕产妇中的实施及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7(11):119-121.

[5]张梅.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应用于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189-190.

人性化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小儿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外科病房10名管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机制体制的完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营造良好的氛围等方面进行改进,比较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前后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护理的投诉率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小儿外科病房护理管理在实施人性化服务前的患儿满意度及护理评分低于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外科病房中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改善医院整体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之间的纠纷,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小儿外科病房;护理管理

为积极响应国家医疗机构改革的号召,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在小儿外科病房护理中开展了人性化服务管理,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患者在轻松的环境中享受优质化的护理服务,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外科病房1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性别限为女性,年龄在20—40岁之间,其中大学专科学历2人,大学本科学历8人,病房内共设有62张病床,其中普通病床为52张,监护病床为10张。

1.2方法

自2011年6月起,对小儿外科病房全体护理人员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管理,

主要内容包括:

1.2.1 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小儿外科全面开展温馨服务活动,护理人员要以真诚的笑脸、热心的服务以及整洁舒适的就诊环境为患儿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要从患儿入院起,实行责任护理制,对于新入院的患儿(除重症患者外),护理人员要患者入院后的半小时内完成对患者及家属的入院注意事项及治疗护理事项的讲解,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人性化护理要注重将亲情化服务贯穿于整个护理的始终,小儿外科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都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和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

1.2.2 创设人性化的管理环境

病房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认知和兴趣来进行设置。病区设有图书角,患儿通过阅读图书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营造轻松、舒适的病房氛围。病房内要保持空气流通,被褥的干净与整洁,设置适宜患者修养的室内温度。病房设置分为五人间、二人间,为不同经济状况的患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为缓解患者因病情而导致的紧张情绪以及病痛的影响,病房内可播放适合儿童的背景音乐,全面的人性化护理从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轻松的就诊环境。

1.2.3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要求患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与患者治疗相关的药品作用、用法、用量以及是否有副作用进行全面的了解可,对可能引起的副作用进行事先掌握,做到心中有数,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究,在临床实践中加深知识理论的学习,以循环式的学习方式积累更多的经验,提高专业化护理的技能。

1.2.4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加强健康宣传

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能,科室利用模型对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技能的培训,资历较深的护理人员要对资历较浅的护理人员进行经验传授,帮助护理人员提高穿刺技能和水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外科病房对患者进行穿刺技能的培训,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了舒适的就医环境。

患儿在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宣传与教育,根据患儿不同的病情状况,对其制定一系列的健康计划,以画报宣传、定期开展学习讲座等形式,来宣传病情的防治,对饮食的要求以及康复锻炼、用药指导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进行普及,使患者及家属都能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和积极应对疾病的态度,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治疗,减少病痛对患者的影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检查,及时准确的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及需求,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及时做出药物的调整。

2.结果及讨论

2.1结果

护理质量满意度: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小儿外科病房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0

±10.2)分,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后的质量评分为(95.9±10.2),优质化护理实施前后的评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实施人性化护理前的患者满意度为90%,实施人性化护理后的患者满意度为9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讨论

随着医疗市场的扩大化及卫生体制机制的改革,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

人性化护理服务。小儿外科病房中的护理对象是幼儿,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小且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护理服务的要求尤为特殊,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为患者营造舒适、轻松的就医环境,严格规范医院的管理制度,在最大程度上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为患儿提供更为便利、優质的服务。将人性化护理理念引入到小儿外科病房的护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及工作能力,深化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

结语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通过机制体制的调整以及合理配置人类资源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环境,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及患者投诉率。

参考文献:

[1]陈泽红,陈玉英,李雪雁,甄毅贞,卢秀娴. 人性化服务在小儿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09,08:73-74.

[2]林翠勤. 外科病房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4,09:21-22.

[3]李建梅. 人性化服务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1,33:100-101.

[4]任资颖.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15,07:157-160.

上一篇:护理新技术论文下一篇:护理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