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管理论文范文

2023-03-20

护理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骨科;护理工作;安全管理

骨科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患者的因素

骨科住院患者由于意外伤害,发病急,病情重,脊柱损伤高位截瘫患者有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高龄关节置换患者,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骨科住院患者下肢身静脉血栓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科室患者。

药品与器材的因素:

骨科患者离不开药物治疗,护士每天要面对大量的口服药及静脉药品,并且药品的名称、剂量、用药时间也复杂,容易发生药物的配伍不当、错发、漏发、医嘱处理不当等,骨科使用专科器材多,包括骨钉牵引相关器材,外固定支具,(颈托、胸背支架,四肢外固定支具),牵引床等,各种器材均有可能存在不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因素:

骨科护士年轻化,专科护理经验不足,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相对缺乏,仪器操作不熟练,急诊病人多,夜班护理工作量大,使工作负担无形加重,科室正常工作进度受到影响。

其它因素:

突发事件有关,如地震,大批挤压伤病人;由于骨科患者创伤大,容易引起个体心理适应障碍,住院期间容易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断肢再植患者使用抗凝剂滴速不容易管理;受伤肢体部位多,留置针位置不合适。

安全管理措施

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组织人员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遇到疑难病例、新技术、新项目,组织业务学习,制订完整护理计划,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士对疾病发展的预见性。对低年资护士严格带教,定期以讲座或培训的形式组织专业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对危重患者进行模拟抢救练习与考核,熟悉掌握各种仪器操作方法,分阶段考核,鼓励护士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加强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及应急能力培训:教学组长对规培护士进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组织学习专科护理护理常规,制订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并熟练掌握,保证每位护士均能独立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排班上新老搭配,以老带新,层层把关,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

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对危重、疑难手术、有纠纷倾向、年老体弱等病员,加强质量督查,落实生活护理,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及时解决,对卧床的患者进行压疮评估,对压疮高风险患者设置压疮危险警示卡,落实危重、大手术病人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护理过程的安全。

落实患者的安全管理措施:建立与完善各项患者安全制度与规范,每一位病员均需要佩戴腕带,腕带标识的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诊断、血型,对四肢手术者把腕带佩戴在患侧,以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诊断识别的準确性。保障护理过程的安全性。

落实药品管理制度:对高危药品使用高危药品警示标识,严格控制静脉输液流速,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对病区内药柜内药物存放定期检查,严格分开放置。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教育,使全体人员了解安全管理的作用及目的。我科将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早期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整改,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流程,把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树立以病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重护患沟通,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及时疏导不良心理反应,尽力满足病员合理要求,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规范服务准则, 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并实施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病员提供优质的护理。

加强住院环境管理:为病人创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病房内设施合理,检查室、换药室、病房前设有明显标志,走廊、室内、过道无障碍,清洁人员拖地后应立即擦干,保持地面清洁、干燥,以便于行走;病人使用拐杖时教会如何预防跌倒,对精神障碍、老年、小儿、神志不清病人加床栏,对各种医疗设备、急救药品严格交接班,保证各种设备正常运转,保证护理安全。

讨论

护理安全是患者基本需要,也是对护理工作的基本需求,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时时警觉,事事认真,处处小心,才能保证环节质量[1],护理安全管理也贯川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明显增强,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护理差错与漏洞的出现,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法律意识也有了明显提高,各种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明显下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6%以上。

参考文献:

[1] 薛焕芬.护理细节安全管理应重视的几个问题.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1):70-71.

护理学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由护士进行,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现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是现代护理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可以说,搞好护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实现护士职责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护士

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和增长健康知识,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病人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而健康教育,则是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广大护士已成为病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技术的护理仍然是护士的重要任务。就普通意义讲,健康教育贯穿疾病防治始终,预防保健和社会医疗服务是现代护理人员的基本职能之一,而进行健康教育是实现这一职能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手段。因此,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为此,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做了如下的探讨:

1了解护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病人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护士通过向患者传授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健康教育是卫生、预防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在增进群体健康水平中的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培养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改善因知识缺乏而带来的精神和情感上的困惑,而且可以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2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1满足患者的需求: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不再被动的接受治疗、护理,而是更多的渴望了解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保健。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掌握健康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和维持健康,是患者和健康人所期望的生活目标。护理健康教育必须把病人视为健康教育的主体,必须重视病人的意愿、需要、情感。护士要从整体入手,即要考虑病人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又要考虑病人的社会文化背景,明确病人已掌握的或未掌握的有关疾病的知识,确认病人所关心的问题。护士不仅为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还应借助各种健康教育方式使病人获取有关疾病及健康保健知识,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帮助患者尽快进入角色。

2.2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促进护患沟通。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患关系也从过去被动服从转变成共同参与的合作关系,而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通过患者与护士的学与教的互动过程来实现的。护士、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到健康教育中,使护患关系更符合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护士与患者地位平等,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患者有问题主动询问护士,护患关系得到良性发展。护理健康教育中护士与患者应形成指导、参与、合作这种新型护患关系,帮助患者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监测疾病的变化及提高自我健康水平,达到非药物治疗的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健康教育满意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护士技术水平的满意率。“尊重病人,关心病人”是病人对健康教育满意的关键。同时将护士的良好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完美的展示于病人,使病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3护理健康教育在克服患者不良心理因素上的积极作用:健康教育具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的治疗作用。对于手术患者来说,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降低其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激励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维护,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促进术后康复。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缓解了患者焦虑、心理压力等因素所引起的生长因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而有利于控制血糖。心肌梗塞患者往往存在抑郁心境,而抑郁心境是心脏病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危险因素。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调查显示:70%的肿瘤患者出院以后需要提供相关继续治疗、用药、复查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利用健康教育这种信息资源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不仅是连接卫生知识与行为的桥梁,对临床各种诊疗也起到了辅助和增效作用。

2.4护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健康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医学、教育学、行为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教育能力是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首要条件,健康教育工作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其沟通技巧,同时更要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优良的品质,才能用自己的知识更好的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只有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健康教育中,针对病人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因人而异的向病人及家属传授有关知识和护理技能,以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3小结

护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对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降低并发症,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因此,不断完善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克服不利因素,才能使护理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护士进修杂志,1998,11(3):676

[2]包家明,周一汝.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及应用[J].护另研究,2002,16(7):375

护理学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管理理念;创新;服务;执行能力

高校管理是高校的中枢神经系统,高校管理有别于政府机关、企业单位,有其管理的特殊性。它担负着以教育和科研为中心的各项任务。作为高校的管理人员,如何做好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让其教育资源发挥最大化,实现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对其整个高校管理结构有着深远的意义。要有好的管理效果,就要有好的管理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创新管理意识

根据社会学的概念定义:“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1]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高校的管理理念必然要与时俱进。

第一,观念要创新。社会的日新月异和高校的快速发展,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观念,与时俱进。例如:现在的高校管理不再是以行政计划和封闭式的集中决策为管理模式,而是向社会开放的服务机构。高职院校更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企业的市场所需,形成了“产学研”的管理模式。再比如:“在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需求主体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单一主体变为多元主体,在这种背景下,这种单一的、较少考虑到学生个性和需要的质量管理观已不适应,应向多元的质量观转变。”[2]

第二,工作作风要创新。工作作风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工作作风建设要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继承是把好的东西作为财富保留、发扬,为我所用。比如在管理工作中,“求实”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所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务实,戒浮躁,要设身处地地为服务对象去着想,去考虑。“求细”是我们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要强化责任意识,在管理中注重每个细节的处理,精细化管理。创新是我们对继承的事物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发展而来的,继承的作风不能停顿,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根据变化的情况,破除安于现状的思想,只要是有利于高校管理工作开展的,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的,就应大胆实践和探索,不断提出新思路,拿出新举措,使管理工作生机勃勃。

第三,制度要创新。高校管理是一项繁杂而重要的工作,更是各种制度的交汇。良好的制度环境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制度创新的积极意义在于:“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积淀和持续激励,通过制度创新得以固化,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3]制度创新的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高校教育的进步。

二、以服务理念为核心

服务意识,是在管理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管理人员的内心,是一种本能和习惯。服务意识作为高校管理的第一理念,它是可以通过培养、教育训练形成的。具有服务意识的人,经常表现出以“别人为中心”的倾向。服务意识也是以别人为中心的意识。拥有服务意识的人,经常能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常常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高校是一个大的社会系统,是一个整体的服务系统。高校管理就是要不断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规范管理,实现服务与管理的有机结合。这个系统里面包含各个层面的服务对象,比如,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人员的服务,教师对学生的服务,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服务等。而所有服务的派生是以为教育服务为核心的。“服务是一种责任、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精神,服务是高校科学管理的第一理念” [4]。

那么作为管理人员,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我们的服务意识呢?

第一,端正思想,以身作则。在当代社会上,服务是全方位的,服务是无所不在的。我们倡导服务意识,首先强调服务是重要的。作为管理人员,我们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树立起神圣感、崇高感和责任感。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工作态度,特别是在工作繁忙的时候,对教师、对学生更要比平时更注意细节,更加有耐心。教师作为高校家园的守护者,他们是学校的中坚力量。管理人员要为他们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为教师竖立一个好的榜样,教育就是服务,教师的工作也是围绕以学生的服务展开的。所谓,上梁正,下梁也正。教师享受了受尊重的服务,他们也将把这样的理念贯穿在平常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学生也因此而受益,形成良好的循环。

第二,加强协调沟通。协调,是将各种关系、各种资源、各个环节,各个因素整合起来,使整个组织管理正常运转的纽带。沟通,是人和人之间传达信息的过程。协调需要沟通才能达到目的。高校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对象不仅有教师学生,还有行政各个部门,要想服务到位,提高管理效率,管理人员就一定要善解人意,了解他人的需求。只有了解了他人的需求,你的服务才是有的放矢。而只有通过协调和有效的沟通,管理人员才能做到定位准确。理解服务对象因什么而着急,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才能诚心诚意地为对方解决问题,体现高服务的水平。

总之,作为高校管理人员,要不断树立新的服务理念,提升高标准服务理念,不断创造新的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效率,多为师生办实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把服务落实到教育的各个层面,完善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

三、具备高效、有效的执行力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创新、务实的“有效管理”的理论,他指出:“管理必须有效”,“只有效率才能使题目取得很大的成就。”

所谓“执行力”来源于2002年美国的拉理·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写了一本书《执行力:完成任务的学问》,而在我们国家,最先用执行力概念的是法院。后来,执行力这个概念被普遍用了起来。高校执行力就是高校内各级机构和所有成员的执行力的总和,他们都是学校执行力的体现者。

当前我们的高校教育正面临着深层次的体制变革和教育观念的改革,高校管理的竞争压力日益凸显。竞争力取决于与对手相比相对较强的方面,而执行力是竞争力的核心。如何使“管理必须有效”,最重要的是具备高效、有效的执行力,把高校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战略决策落到实处,促使高校发展、教职员工成长、学生成才。

那么,什么是高效、有效的执行力?高效、有效的高校管理执行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制度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去努力。

第一,合理的执行制度。规范的执行力标准需要规范化的制度来完善。只有这样,执行力的执行者才能按照制度的要求规范行为,避免按各自的理解来做事,提高管理效率。目前的高校管理中,依然存在着管理制度不严谨、朝令夕改,让组织成员无所适从,或者本身制度不合理,缺乏可行性,最终流于形式,使管理的执行力受挫,更谈不上高效率的执行力。因此,高校管理在制定管理制度时,须本着两个原则:实用性和针对性。因地制宜,根据自身高校的特点,不盲目去跟从,制定出适合自身管理特点,利于高校发展的管理制度。

第二,健全的执行机构。目前还存在着高校组织机构设置不健全,有的高校管理岗位、教学系部和后勤部门职责不清,没有清晰的职责范围,缺乏工作分解和汇总的方法,组织成员根本无法完成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上,要想有高效的执行力,就要设置健全高效的组织结构。从宏观管理上看,明确高校各个部门的任务、目标和要求,明确各个处室、院系的职责,开展定员定岗定责工作。从微观上看,上至院长下至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职责内容和考核要求。管理的每个决策目标能够细化到每个处室,每个组织成员,目标指向清楚,方案简洁、清晰,从而提高执行质量和执行力。

第三,加强管理人员素质。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在高校管理里面,管理人员就承担了“干部”的职能,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人员就成了高校发展的决定因素。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便是有效管理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如何使管理人员队伍过硬,能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那便是高校管理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那么,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从哪里着手?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在于学习。在当今社会,知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并把每一个人都推向了知识海洋的浪尖上。素质的养成离不开知识的熏陶,素质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日积月累不懈学习的过程。这里的学习就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此素质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问题。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首先要严格律己,具有奉献精神。管理工作是复杂琐碎的,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就无法顺利完成本职工作,因此必须要有敬业爱岗、勇于奉献的思想素质,不计较个人得失,才能认真负责的对待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每一项活动的实施。第二要提高业务素质。作为高校管理中的教学秘书,每天要面对教师、学生、各系部及各部门的教学管理人员,这就要求教学秘书要有比较高的知识水平,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各方面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保证工作的顺利展开。还有,随着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的推广,更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数据统计知识及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以上各方面的顺利开展,就要求管理者,特别是教学秘书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做到与时俱进。

第三,要提高文化素质,重视学历教育。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定的文化素质。提高文化素质就要讲究“对口”学习。管理岗位中缺少什么知识,就要到对口的院校进修,参加职业培训,讲求学习效果,更好地服务于本岗位。

总之,在高校管理的每个岗位中,作为管理者其中一员,要适时地更新管理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以服务理念为核心,以高效、有效的执行能力,以创新的管理理念来实现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创新[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5381.htm

[2]柳清秀,江丽.高等教育大众化 背景下我国高校管理理念的五个转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1,31,(2).

[3]黎红.高校组织创新的现状与必要性[J].教学研究,2012,(10).

[4]贺继红,张开祝.体制、机制与服务:提高高校管理效能的三大基本要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6).

(责任编辑:田 苗)

护理学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完善科研室的职能,建立校本研究的管理机制

科研室是学校专门负责科研管理的部门,推进校本教研,必须加强科研室建设、完善科研室的职能。根据科研室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确定了科研室的五大职能:⑴课题管理职能—为课题组开展研究提供服务和指导;⑵决策辅助职能—广泛搜集信息资料,提供学校发展方案,为校长的决策服务;⑶理论提升职能—总结和推广学校教学改革和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树立、宣传先进典型,引导改革方向;⑷宣传培训职能—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创设浓厚的学术氛围,对全校教职工进行科研方面的培训;⑸研究示范职能—参与课题研究,提高科研室成员自身的研究水平,为全校的课题研究做出示范。

为落实这五大职能,学校着重从六个方面加强科研室建设。

▲硬件建设—包括科研设施设备的配置和更新。科研室配备了较为齐全的办公设备和研究资料。凡课题研究需要的设备、资料学校优先保证,如为支持语文开放式教学的课题研究,学校专门配备了三个语文活动室。

▲组织建设—包括科研领导组织和研究组织。科研管理体系:校长—主管副校长—科研室主任—科研室成员。研究组织:课题组、教研组和备课组。

▲思想建设—包括科研领导思想、科研管理思想和课题研究思想。比如:我校强调,要“小课题,深研究”,研究要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要以研究的方式开展工作。我校强调领导、骨干带头。校长亲自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各级领导也都有自己牵头的课题。18 名科研骨干,有的是课题负责人,有的是课题组的核心成员。

▲制度建设—包括课题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制度、交流研讨制度、评价奖励制度等。相对宏观的制度有科研室职责、教研组管理办法、课题组管理办法、备课组管理办法、科研评价方案等。相对微观的、操作层面的制度包括科研室岗位达标标准、论文评价标准、课例评价标准、研究报告评价标准、课后反思评价标准等。

▲队伍建设—包括科研室成员科研素养的提高和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在科研室内部,我们配备了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专职教师,为科研室订了十几种报刊,凡是需要的书籍,科研室都可以及时购买。科研室成员都要亲身参与研究,有的作为课题联系人深入到课题组中,有的作为课题的第二负责人,负责课题的设计和实施。为了增强对教学的指导能力,科研室成员主动申报选修课,以获得课堂教学的亲身体验。学校每两年改选一次科研骨干,实施《科研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开设骨干教师论坛,发挥科研骨干教师的作用。

▲信息建设—包括科研信息的来源渠道和科研成果信息的发布渠道。学校每年订阅报刊500 多种,每年投入近10 万元购买书籍,学校开通了主干为千兆的校园网并通过宽带连接到外网。校园网上有内容丰富的学科知识,并设置了科研专页。同时,学校还创办了科研姊妹刊物—《教育科研论坛》和《专题学习材料》。此外,校报《栋林园》也经常刊登教科研信息。

二、重新梳理研究组织,建立校本研究的实施机制

课题组、学科组和备课组都是专门研究组织。我校的校本教研主要由这三个组织共同完成。通过梳理,我校构建了三个组织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协调统一的校本教研的实施机制(如下表)。

我们从2001 年起,对学科组的职能重新进行了定位,特别强调发挥学科组的研究职能,改变学科组活动成效差的状况。我们规定,学科组要有主导课题,课题研究要围绕课堂教学来进行,研究成果要反映在课堂教学中。研究课是主要的活动载体,主要活动内容是听课、说课、评课。要求研究课要有研究性,要有研究主题、研究设计、效果评价。说课、评课都要围绕研究主题来进行。自2003 年起,我校每年都定期集中组织校级研究课,每个学科组开展献课活动,全校教职工听课,课后教师自评,组长点评,然后组织组内互评,写同说一课的书面材料。活动结束后,主管领导作集中的点评和新课程理念的报告。通过这项活动,我校挖掘出不少富有探索性的课。例如:音乐欣赏课《长征组歌》,请历史教师同堂讲解,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语文阅读课《祝福》,组织学生在网络上分组讨论“是谁害死了祥林嫂”,实现了信息的多向交流和动态生成。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提出了“强化学科组的职能和地位,特别是强化学科组的学术职能”的主张,建立了学科组“三研究两建设”的工作体系,即学科教育思想研究、学科教学模式研究、学科教材教法研究、学科资源库建设、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我校召开了学科组建设研讨会,开展了学科教育思想研究,探索了多种教研活动新形式。目前,我们将学科组的工作分成了若干项目,实行项目式管理,这些项目都是围绕“三研究两建设”设计的。各项目以明确的任务来驱动,使学科组的活动尽量做实而不虚化。

三、改进研究评价与奖励,建立校本研究的激励机制

近些年,我校努力完善科研评价制度,建立过程和成果相统一、形式与内容相促进的科研评价体系;努力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既注重理论思维的提升效果,又注重实际教学的改善效果。以此为基础,我校建立起校本研究的激励机制。其特点是:

▲既有过程评价,又有成果评价,以成果评价为主,通过成果评价,促进过程的改进。既有显性项目的评价,又有隐性项目的评价,以显性项目为主,通过显性项目的评价,带动隐性项目的提升。

▲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既注重理论思维的提升效果,又注重实际教学的改善效果。校本教研成果丰富,包括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课例、课件以及教育教学实施方案等,每年年终兑现科研奖励。

▲根据工作重点,灵活调整评价项目和权重分配。凡是纳入评价项目的,都要细化,做到有理有据、公正客观,使人心服口服。如论文、课例、研究报告都有评审标准,每年的论文评选,都要经过学科组初评和评委会复评才最终确定获奖论文。

▲采取科研积分的办法,积分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公开透明,形成惯例。通过创新学校管理机制,我校基本实现了“以研究的方式开展工作”的目标,广大教师主动学习,深入探讨,开展了各种改革实验,探索了开放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的新模式和新思路,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近5年来,2/3 的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过论文或在市级以上论文评奖活动中获奖,研究型教师队伍越来越成熟、壮大。学校连续四届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学校,在教育部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全国教育科研优秀学校评选中被评为“科研兴教示范单位”,被中央教科所评为科研教改先进实验学校。

(编辑于学友)

护理学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急诊科于2020年1月-9月期间接诊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讨论,采取随机法将其均等化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选择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8.33%),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加强护理质量,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该护理方法安全性较高,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管理;人文关怀;护理满意度

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对临床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因临床护理工作繁琐复杂,医护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存在季度疲劳,导致护理质量低下,从而出现医患纠纷事件。正因如此,急诊科室医护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激发自身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为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保障。本文特将120例急诊科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讨论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急诊科于2020年1月-9月期间接诊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讨论,采取随机法将其均等化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女比例31:29,年龄均值(48.44±3.43)岁,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80岁。观察组男女比例26:34,年龄均值(44.15±3.16)岁,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28岁。两组患者基础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医护人员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疑问解答、用药指导等。

医护人员给予观察组患者人文关怀护理:(1)加强医院的行政管理,以保证每位护士都有一个好的形象。为此,必须实行护理管理的方针、合理的人员配置、调整护士的工作量、制定适当的休息制度和合理的工作安排。同时,在工作之余,可以安排护士进行适当的休闲活动,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工作热情高涨,积极投身于临床工作,提高工作效率。(2)人溫关怀管理。护士长要发挥好自己的领导作用,熟悉相关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护理理念,并与病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指导护士,提升团队协作能力。(3)成立人性化护理小组。在临床护理方面,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指导护理工作,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从中了解到人性化的护理管理思想,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应用。(4)为患者营造人性化环境。根据医院的情况,对设备进行更新,对科室的布置进行优化,对护士进行及时的调整,并对护士进行激励。在病房里,要保持病人的舒适,保持室内的通风和温度,同时要对病人的生活用品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病人感染。同时要保证病房内外的安静,给病人一个安静的治疗环境,尽量降低灯光和噪声对病人的影响。(5)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思想。因为护士与病人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操作,要不断地学习,用自己的技术去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并定期的进行训练,以提升护士的综合能力,增强护士的责任心。(6)了解患者个人情况。对每个病人都要进行细致的观察,与病人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并在治疗前与病人进行沟通,让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其次,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制订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减轻病人的负面情绪,发掘其个性,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1.3观察指标

医护人员使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对两组患者开展调查,问卷所得分数的100分,所得分数低于70分为不满意,所得分数在71~90分之间满意,所得分数在91~100分之间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等级资料则行秩和检验,非等级资料行x2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分析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8.33%),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人文关怀护理指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为基础,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人性化的作用,挖掘护士的潜力,并为其提供发展机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充分运用人性化,既能提高护士的工作品质,又能充分发挥护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临床护理期间,从心理、环境等方面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使其在舒适的环境中疗养病情,缓解内心不是感觉。此外,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应用能通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达到最好的状态,从而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并始终为患者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分析本文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8.33%),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

综上,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加强护理质量,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该护理方法安全性较高,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菊红,洪燕玲.人文关怀在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22):39-40.

[2]郭建芸.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S1):141-142.

[3]唐文巧.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7):147-148.

上一篇:人性化护理论文下一篇:护理学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