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2023-03-20

护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科护理 教学 体会

根据内科护理学课程特点及目前我校生源的总体素质下降,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对自己缺乏信心。学生及其家长往往是由于升学无望而作出的一种无奈的选择进护校学习。因此,要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根据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而不是研究型人才的目的,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兴趣、增强信心,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的责任感。以下是我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 关联教学

内科护理学中的一个系统或不同系统的疾病中存在着相关性。例如:消化系统疾病中,有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它们互为关联,又称为“肝病三部曲”:慢性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而肝硬化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并发症,肝炎后肝硬化又是肝癌最常见的原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呼吸衰竭等疾病,它们亦互为关联,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为“呼三病”:慢性支气管炎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的病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又是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的病因,“呼三病”还可以导致慢性呼吸衰竭的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还可以引起慢性右心衰竭,这样,又可以把呼吸系统的疾病与循环系统的疾病联系起来。通过给学生讲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条理清楚,学生容易记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对比、鉴别教学

对比、鉴别教学法在教学中运用较广。在内容选择上,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并抓住主要矛盾;在手段运用上,将同类或类似事物进行比较,突出特性。如多种疾病的主要护理诊断都是疼痛,但引起疼痛的原因不同,可以是胰腺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心肌梗死、心绞痛及胸膜炎等,其性质和特点也不同,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也就有相应的改变(即护理的措施是针对护理诊断的原因)。再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慢性呼吸衰竭、心肌梗死、肺炎、急性左心力衰竭等疾病都需要吸氧,但吸氧的浓度和流量不同。慢性肾衰竭、肝硬化有肝性脑病先兆的患者都要限制蛋白质饮食,但限制蛋白质的种类不同。总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使用对比、鉴别法,把这些疾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很容易掌握这些易混淆的内容。

3 图表、图形教学

对于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来说,有些疾病的临床特点难于被学生所掌握。教师应针对教材中这些难于掌握的内容,可适当的结合图形法来增加学生的感官认识,以达到充分理解的目的。比如,讲解风湿性心瓣膜病的杂音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难度大,枯燥、乏味且容易混淆。此时,如果能把四个瓣膜五个听诊区转换成易于理解的图形;再如,在讲解糖尿病的治疗的五治疗方法时,可以绘出药瓶、血糖仪、书、碗和人的简图,分别代表:药物疗法、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和运动疗法,形象生动,学生就会在短时间掌握。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病例教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靠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情境诱发出来的。在教学中,巧用病案举例讲课能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与持久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接受科学知识,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在病例中,涉及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病人所患疾病的不同特点;另外,也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疾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的结果,这样,学生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讲授肝硬化患者的饮食护理时,举例一男性患者因食用烧饼后诱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危及生命。再如,一冠心病患者,晚餐过饱过油腻,诱发急性心梗。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分析综合和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使学生容易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有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不能吃粗糙和腐蚀性强的食物。主要死亡原因是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冠心病患者是由于晚上血流速度慢、血液高凝致使血栓形成,血栓堵塞了冠状动脉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而死亡。

5 铺垫式教学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专业课,其中的很多内容涉及到解剖学、生理学、病理、药理等医学基础课的知识点。我在教学中,把医学基础课的相关内容适当的穿插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讲解心电图这一部分内容时,先启发引导学生复习生理学中有关心肌细胞除极化和复极的内容,心肌细胞除极化和复极化的过程中都有电活动,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心电图产生的机制;讲解急性胰腺炎这一部分内容时,先启发引导学生复习解剖学有关胰腺、胆管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胆道疾病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了。通过铺垫不仅使以前的知识点得到了巩固,而且使现在的知识点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6 归纳总结教学

由于内科护理学是内科学和护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临床综合学科,在理论部分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比如,总论中阐述了咯血的知识,在各论中多种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炎和心力衰竭等疾病都出现咯血症状。再如,总论讲解水肿的知识,各论中肝硬化、心力衰竭、肾炎、慢性肾衰竭等疾病都出现水肿症状。此时,教师应把前后的知识点很好地归纳总结,精讲其共性,点拨其特征性。把总论的知识点与各论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7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充分利用光碟、投影、录像等手段,结合教学内容,恰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教学内容充分地展示出来,使内容简单、明了、形象、生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加深印象。为了使课堂教学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这个教学手段。

总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实践中,必须不断的更新与总结教学经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采取合理地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也可以适应中等教育护理专业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英忠.浅议医学教学艺术特点及其修养[J].宜春医学专报,2000,t2增刊:76~77.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护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内科护理教学中渗入人文知识和人文理念,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总结归纳了提高内科护理教学中人文教学效果的五大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内科护理;教学;实践

随着社会进步和护理教学理念发展,人文关怀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病患对医护工作的人文要求也越来越提高。在这个条件下,内科护理教学也需要提高对人文教学的认识,让护理专业学生也接受人文素养教育,让学生拥有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较宽泛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以使得他們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优化护理质量,改善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因此,在内科护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将人文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将人文品质内化到学生的心中。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培养内科护理学生的几项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课前准备活动创设人文情景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中,将人文情景渗透到全课程的教学中去,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人文教育。比如,将关爱、同情等理念渗透到护理的细微措施中去,通过细节向学生展示如何在护理活动中注重患者的感受和家属的心理,使得他们经历学习到感悟、最终内化人文素养的全过程,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学生人文关怀缺乏的问题。

从学生的认知心理来说,经过课前准备的人文素养是潜移默化、不刻意的,显得不做作、不矫情,随意为之、合情合理,因此能够起到以情意促认知的良好效果。笔者建议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把握他们的认知特点,既不可以拔高人文素养的难度,也不降低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努力通过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搭建内化人文素养的平台。

二、利用角色扮演创设人文情景

通过角色扮演等新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医患、家属等角色,让他们临床揣度各方的行为和态度,体会到各方尤其是患者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和对病患者心理反应的敏感度。比如,可以在情景模拟临床教学法中,创设病人遭受重病折磨的情景,让他们体会到病患害怕无助、渴望救助的负面情绪,从而使得他们能够产生移情,自发地对病患和家属表现出人文关怀,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态度柔和、动作麻利。

三、成立关怀小组打造人文教育常设机构

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可以考虑成立关怀小组,以建立常设性的人文教育机构。这个小组是一种非正式的团体组织,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长期受到小组活动的熏陶,进行实验室合作练习等活动,采取书面交流、现场交流等形式,感悟病患心理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可以说,关怀小组是实践和反思人文教育的平台,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多形式、多内容地表达关怀。

四、通过记关怀日记进行个性化培养

关怀日记是护理专业学生反思、见证自己人文素养培养过程的载体和平台,通过记关怀日记,可以发展出学生具有个性化的个体性人文关怀模式、促进师生交流互动。笔者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全程、不落细节地记录自己对病患情感的认知、感觉、反思和情感变化过程,以及时记录自己的情感体会和变化过程。通过实验,笔者发现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通过落到书面,学生能够发展出不同于关怀小组、角色扮演等大众、公开的人文素养,而是培养出更为细腻、适合学生本体情感基础的人文素养,并且真实性大为提高、效果也就更为突出,是一个实现情感共鸣、行为趋同的隐蔽课堂。

五、临床实习实践加深人文素养

临床实习实践是检验学生所学所知的最根本手段,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如此,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证明教师教授得到底如何、学生内化到什么程度,而且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文素养的专业性、重要性和细节缺失,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握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是以关怀小组为依托,通过课程老师的带领,到医院病房实习开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感受患者的感情需求并通过多种措施满足他们的需要,以形成良好的医患互动关系。通过这种实践,笔者感到,学生确实能够感受到在课堂上难以达到的真实关怀感知、体验,并进一步锻炼他们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素养的专业护理工作人员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因此,实践临床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萍萍.提高护生对人文素质培养认知度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1(03).

[2]周菊琼.中专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分析及对策[J].家庭护士,2008(24).

[3]付菊,王红梅.护理教育课程的设置中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作用思考[J].重庆医学,2011(11).

[4]鲁华.在病理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5).

(作者单位 广东省茂名卫生学校)

编辑 薄跃华

护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打造《妇产科护理学》精品课程,要求教师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均有所突破与优化,培养出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专业化技能水平、从事护理的专业学生,为国家精品课程搭建平台。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 精品课程 教学改革

一、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人才,所以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综合实践能力、敬业精神与诚信意识、动脑动手的能力等。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护理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妇产科护理学》精品课程的选材内容应包括基础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宽度应以实用、够用为度,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充分反映学科教研优化的成果与进展。

二、教学内容

1.理论知识的重组与整合

按照循证护理,高职院校可优先改革课程设置。教师可重组教学大纲,打乱原有的教学顺序,将全书内容分为六部分,产科部分以症状为线索。知识的传授过程与临床护士的工作过程保持一致,即护理评测——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护理的整体性,使学生在接触岗位后快速进入角色,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实验室采用小组学习模式

实验室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通常由1名教师带领9~10名学生,先为其讲解试验内容,然后播放视听教材。在播放视听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负责示讲解。讲解后,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最后由教师检验学生的练习成果,并针对学生错误的地方进行归纳总结,由学生再次练习。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独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课间实习采用小组学习模式

课间实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由1名教师带领9~10名学生,先进行实况参观,然后再利用资源模拟教具,师生共同操作后,再探讨病例。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立评价与奖励机制,巩固基本知识,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强化学生对待工作的责任心。

(3)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应采用一带一的形式,每位学生都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进行个体化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自完成护理计划、病历书写以及其他实际操作。实习结束后,教研室为所有学生准备了统一的考试,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等。

(4)护理实践

教师可以经常开展第二课堂,如举办护理知识大赛、下病房参加实习、聘请优秀护士开展讲座、组织学生为居民做健康指导等。通过这些活动,能加深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教学实践的设计与创新

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通常为校内实验室及临床实习,其中临床实习是由学校统一安排的,与理论教学有较长的时间间隔,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没有及时得到巩固与强化,临床实习时只能从头学起。因此,教师可将实习安排为校内实践、临床教学实习、毕业实习三种,每周安排学生进行临床见习,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将所学的知识在临床中得到验证,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2.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创新

护理学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专业操作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传统的实验课授课只是在模型上进行模拟,重视操作能力,忽略了语言沟通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或模型人身的方法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体验过程,同时加深学生以人为本的观念。

3.教学手段的设计与创新

教师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用案例教材、电子教案、网络教学、标准化病人等。此外,教师可以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师把课件、实习指导、练习题等上传至学校网站,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查阅。

四、总结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一项长期任务,为了保证精品课程的质量,学校和教师需要不断地改进、优化、更新、总结,才能发挥精品课程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李超,马艳.高职《妇产科护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药物学基础是中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五多与两难”的情况,即药名多、作用多、应用多、机制多、不良反应多以及记忆难、应用难。为提高药物学基础课程实际教学效果,笔者研究并尝试了以下教学方法:关联性学习法、歌曲记忆法、类比导入法、信息化教学法,在此与大家分享和探讨。

关键词:药物学基础;教学方法;学习效果

药物学基础与其他医学基础学科高度交叉渗透,是连接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桥梁。通过药物学基础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临床各类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明确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应用药物的职责,对培养学生临床合理用药的观念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急救处理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是,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遇到“五多与两难”的情况,即药名多、作用多、应用多、机制多、不良反应多以及记忆难、应用难。

那么如何把阻力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呢?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笔者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特点,结合自己教授该课程的经历,将几种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1.关联性学习法

我们在学习每个药物的时候,最重要的四个知识点分别是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而有的药物是通过与受体结合进而产生效应,所以还需要掌握受体的分布与效应,如果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单独记忆的话,即使付出极大的精力,也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我国道家创始人老子先生同样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突出了方法学的重要性。所以不妨使用关联性学习法进行理解记忆,即通过找到这几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以其中一个知识点为起点,层层推导,将其它的知识点逐个推导出来,从而减少记忆工作而增加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例如,如果某种药物通过受体机制发挥作用,我们首先要记住受体的分布和效应,我们结合药物的作用机制,如果是激动受体,则药理作用就和受体本身的效应是一致的,相反,如果这个药物是阻断受体的话,那么它的药理作用就和受体本身的效应是相反的,我们以受体作用和作用机制为起点,推导出药物的药理作用,而藥理作用通过正推和反推的方法进而推出药物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笔者发现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对本课程众多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能力。

2.歌曲记忆法

中职学生年龄小,虽然短时记忆能力好,可若用死记硬背的办法终究是行不通的。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利用学生们都爱听的歌曲《生僻字》、《小幸运》,把歌词替换为药物学里的各种药名以及临床应用,不但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背诵难度也会有所下降。比如我改编的《小幸运》中的歌词:“对知识吸收有点首过效应,对考试应对有些措手不及,也许我需要一点卡马西平,平复我,躁狂的心情”、“维拉帕米我怕你,一腔的热血心跳加速怎能平,让我们辗转反侧的旋律,洋地黄呼唤音,如果你多用心,他会有多幸运”、“原来你就是我想要的阿托品,让我哭让我看清但愿长醉不复醒,哪些我分辨不明的西林,如今有氨苄明,这久违的安定,一尘不染的真心。”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方法极大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习效率。

3.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法是一种特别的课堂教学方法,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传授者通过生活、现实等素材导入一些与课上理论知识相通的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立体和清晰。

比如学习多巴胺时,告诉学生在爱情热恋期的时候,多巴胺会大量分泌,给人以甜蜜、幸福的感觉,多巴胺还能刺激催产素的分泌,消除女性的紧张和抑郁,拥抱时的那种安全感和满足感就是由此而来。继续拓展另外一种爱情激素叫去甲肾上腺素,当一个人遇见命中注定的另一半时,是否感到面红耳赤、心中小鹿在乱撞呢?而这种砰然心动的原理就在于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强大的血管收缩和神经传导作用,会引起血压、心率和血糖的升高。为什么很多夫妻可以白头偕老呢?这就需要了解两种与婚姻有关的激素:内啡肽和垂体后叶素,走到恋爱后期的人们都知道,除了激情以外还有一种安逸、温暖、平静的感觉,从而填补激情过后留下的空白,所以人们常常会说“爱情走到最后会变成亲情”,而造成这种感觉的物质就是内啡肽,内啡肽和大家熟悉的吗啡非常相似,都有镇静、抗焦虑的作用,让人体会到一种安逸、温暖、亲密、平静的感觉,虽然这并不能让人激动和兴奋,但这种温馨的感觉一样能使人上瘾。

教师向学生描述爱情就像是被苯乙胺推入爱河,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推动下熊熊燃烧,最后在内啡肽和垂体后叶素的影响下过上了平凡而温暖的小幸福,仅这一个案例就可以看出类比导入法的魅力,该方法使用起来效果不错。

4. 信息化教学法

配合一些APP比如学习通,实现随机点名提问,配合欢快的音乐,学生的头像出现在屏幕上,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避免刻意或者有意的点名让学生感觉疲倦乏味甚至不公平。使用实时投屏技术,可以在课堂上把实物投射到大屏幕上,方便学生清楚观察药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充分利用微课实现翻转课堂教学,课前提前把录制好的微课发到班级群里,尤其是本课程的实训内容,比如“毛果芸香碱和阿托品对家兔瞳孔的影响”、“硫酸镁急性中毒及钙盐的解救”等实验,通过微课手段实现翻转课堂可以在实训课上取得较好的效果,既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也加强了对药物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学生可能不是“昨天”的学生,所以教学方法也不可以永远是“昨天”的方法。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技能水平的提高,落脚点则是今后顺利与实际护理工作衔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应根据学情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我相信一定可以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作者简介: 张俊(1987年2月-),男,汉族, 安徽淮南,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药学。

护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兼具专业性与实践性的实用型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设计内容往往涉及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活动,在这其中,教师的课堂演示与知识讲解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单纯的理论知识讲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提高外科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技术可以凭借先进的教学手段、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以及视听结合的教学特点,大大提高外科护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通过深入探究在外科护理学科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相关策略,以期提高高职外科互利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    键   词]  信息化教学;高职外科护理专业;策略探究

在高职护理临床专业中,外科护理学是一门核心必修课程,教师提高外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推进学生外科护理学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外科护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知识之间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为学生进行理论解读,会导致教学活动脱离护理实际操作,学生在学习课本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外科护理知识的直观性认知,导致学生在进行外科护理学的实践操作过程中难以形成良好的适应性。再加上高职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在学习外科护理课程专业的理论知识时缺乏主动性,难以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策略、微课教学模式以及智慧课堂平台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展外科护理专业教学,加强学生对护理知识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师的外科护理教学质量。

一、传统外科护理教學现状

(一)外科护理教学方法陈旧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职教师在开展外科护理学专业的教学活动时要以引导学生掌握各类常见外科疾病的护理知识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解读各种常见外科疾病的病理、临床现象、辅助检查手段以及相关治疗手等知识。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如果仅仅通过教师的口述与板书为学生解读如此繁杂的理论知识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外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过程中形成枯燥、乏味的错误认知,难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形象思维和代入感,导致学生无法将抽象的病理知识形象化,无法降低理论知识的学习难度,从而难以提升教学外科护理学教学质量。

(二)学生缺乏专业实践能力

外科护理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操作性的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外科护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活动中,实践活动应该在课时安排上占据较高的比重,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解读,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奠定基础。但是在高职学校的外科护理专业实际教学中,教师受实际操作成本、教学资源、学生成绩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开展有效的外科护理学实践活动。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实际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比如,在开展注人体注射、心脉复苏、静脉输液、穿刺等相关课程时,学生的许多实际操作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学生外科护理实践能力缺乏。此外,学生选择高职专业进行学习往往是由于在中学阶段自身的学习基础没有打好,中考成绩不够理想,出于就业理念和自身实际情况的需要,才选择职业教育。因此,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学习外科护理课程的相关知识时,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一直不高。

(三)外科护理具体操作平台不完善

在高职院校的外科护理教学专业中,学生普遍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在未来开展就业创业活动。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临床护理实践经验的缺乏是影响相关职业人才形成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医疗事业迅速发展,医学行业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是拥有大量护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在高职院校中外科护理专业缺乏完善的实训平台。比如临床仿真虚拟实验室等,这样教师无法通过一些专业仿真设备锻炼学生的基本护理能力,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通过实践的手段发挥出来,造成外科护理实践教学的质量一直难以提升。

二、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及优势

(一)信息化教学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是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运用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整合的一种以提高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手段。在高职外科护理专业仲开展信息化教学是对外科护理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信息化教学与高职外科护理专业的课程结合起来,可以使外科护理专业的教学由传统的“教师主体”转换到新型的“学生主体”的模式。

(二)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外科护理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手法可以通过图片、课件、音视频等多种富有视听语言的教学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而降低学生在进行外科护理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的难度,加深学生对外科护理教学知识的解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外科临床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质量。

三、在高职外科护理专业中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信息技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传送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前通过教学视频完成对外科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在课堂上,教师则要将重点放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再是为学生通篇讲解理论知识,而是为学生解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知识,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和实践活动上。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环节,教师通过网络技术将提前准备好的教学资源发送到网络平台上,并要求学生自主开展对外科护理教师视频中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学生学习完成后可以将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在教师开展外科护理学的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反馈,教师则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着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开展重点讲解,从而促进学生对外科护理理论知识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在制作学习资源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外科护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结合“微课”手段加强碎片化学习

微课是一种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微课教学具有灵活性和简便性,便于学生对碎片化的外科护理知识的形成过程级素材扩展的学习。微课教学以网络视频为载体,一般每个教学视频的时长控制在3到5分钟左右,其内容以学生在学习外科护理知识的中的重难点知识讲解为主。这种教学手段相比于传统教学手段,用时短,更为简便,相比于一节40分钟的普通教学课程,微课的教学内容在精简的基础上更能够突出课程中心,内容更加细化,同时对学生在学习外科护理学知识的过程中也拥有更强的针对性。比如在講解关于外科护理学中“烧伤程度”这类比较细小的知识点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向学生讲解皮肤组织的解剖等相关内容在讲解皮肤的烧伤程度及相关护理手段等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开展,引导学生总结出皮肤烧伤“I度红,Ⅱ度泡,Ⅲ度皮肤都坏掉”的经验,从而降低学生学习外科护理知识的难度。

(三)结合智慧课堂平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智慧课堂学习平台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互联网信息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手段。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外科护理学专业的教案、课间、课后习题以及相关测评等模块,充分发挥外科护理学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清晰的知识学习脉络,促进学生对外科护理理论知识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外科护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比如,我在开展外科护理课程的实际教学活动时,为了使学生能够自主展开对外科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活动,我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时运用了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在使用智慧课堂平台期间,我结合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列出了一系列数据,比如学生的重难点集中部分,以及学生每次课堂练习的效果等。结合这些相关数据我进行了教学策略的调整。通过直观的教学数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护理知识教学。同时,针对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对外科护理学只是不感兴趣的实际情况,我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智慧课堂平台上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在应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的方法上,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智慧课堂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展开作答,然后点击提交,这样本班学生关于某一点的知识掌握情况就能充分体现在教学平台上,教师根据相关数据来决定相关知识点的详解程度,节省了教学时间。此外,有趣的课堂活动比如抢答模式和抽奖模式,在某一单元的知识点讲解完成之后,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测试题目,引导学生开展题目抢答活动,激发学生对外科护理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对高职外科护理课程的学习质量。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在高职外科护理课程的实际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够整合并优化相关教学资源,还可以消除教学课程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因此,在高职外科护理课程的实际教学活动中采用信息技术教学符合现代化教育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微课视频教学以及智慧课堂教学等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外科护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冯博楷,杨慧刚.基于超星泛雅学习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探讨[J].大学教育,2018(6).

[2]邹美凤.高职高专临床护理专业课程整合利弊与对策的分析研究[J].当代医学,2018(20).

[3]周汉锋.就业导向下的护理专业课程评价理论模型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8(5).

[4]王超,陈彬,赵巧玉,等.网络教育在我国护理教学模式中的应用进展[J].全科护理,2019(17).

[5]马丽丽,李春香,杨惠敏.混合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8(1).

编辑 武生智

上一篇:大专生毕业论文下一篇:老年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