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国际贸易论文范文

2024-03-14

大学英语教学国际贸易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素质培养;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外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多。广大高职院校顺应新的形势,从人才培养理念和路径上强化对国际贸易人才的专业素质教育,然而由于办学经验缺乏等主客观原因,在教学思路、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因此,着眼高职教育办学特色,针对国际贸易专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素质培养中的突出问题

(1)重技能教育轻素质教育。受到固有教育体制以及市场就业环境的影响,当前的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大多存在着过于重视技能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的问题。学校以及专业科室片面地认为只要保证了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满足了一定的就业率就实现了教学的目的。这一观点较为短浅,缺乏针对大学生就业以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长远规划,没有充分体现学校应有的社会价值。

(2)缺乏师资和教学资源。对于高职院校国贸专业而言,在素质培养方面,相关师资以及教学资源的缺乏是导致素质培养落后的另一根本原因。素质培养在大中专院校的设置起步较早,但是一直以来都是围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展开,没有针对性和时代性。故而,从事素质培养的教师多是思想政治教师,在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如职业品质、网络素养等方面缺乏专业性强、视野开阔的教师资源。另外,在教学资源方面也缺乏,如教材、教具等。

(3)现有的素质培养方式较为枯燥。在当前的高职院校素质培养中,还存在着培养方式枯燥,以理论教学为主的问题。在一些课程上,存在着教师在课堂上长篇大论、照本宣科的现象,课堂氛围非常枯燥,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厌烦、排斥的心理。大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自然对其自身的素质培养起不到任何作用。

二、解决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素质培养问题的对策探讨

(1)实现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当前,由于网络等多种新媒体的应用,各类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面对这样繁杂的社会环境,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因其自身的社会经验不足,价值观尚不成熟,极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将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有限的课时中,教师在进行技能授课的同时,引入富有时代感的素质教育。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基于基础课程的同时,借鉴大量的案例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市场需要的职业能力培养,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在实训场所开展教学活动,边讲,边学,边做,使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中为实践活动打牢根基,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理解的效果,从而使大学生不仅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还具备实践操作技能、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2)学校应加大对国贸专业素质教育的投入力度。为了夯实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工作,必须充实与素质培养相关的教师队伍以及教育资源。这就需要各个高职院校加大对国贸专业素质教育的投入力度。首先,在教师方面,一方面要大力培养现职教师在素质培养方面的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培训、再教育等途径对教师的素质教育水平进行提高,教学范围进行拓宽。另一方面,要引入现代化的招聘制度,不要把招聘范围仅仅局限在教育院校,要向社会公开招录或外聘知名企业的相关管理以及运营人员来兼职,借助其先进的专业技能以及较高的个人素养来带动其他教师,共同做好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工作。其次,学校要联合社会教育机构,完善国贸专业的素质教育资源。包括网络素养、心理素质、职业品质等相关的教材、教具等。

(3)结合时代的发展,丰富素质培养方式。为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程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教师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对素质培养方式进行创新。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抛弃以往纯粹理论教学的方式,适当将当代的人物以及案例融入相关的理论教学中。其次,要摒弃单一口授或者板书的授课方式,借助当前的多媒体技术,如幻灯片、微信、博客等途径,将素质培养的相关知识通过课上以及课下等方式有效地、形象化地传输给大学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忽视素质教育、教育资源少以及培养方式单一等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针对这些问题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对策,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隋俊,袁丽虹.探究普通高校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13(07).

[2]李小娟.高职大学生素质能力评价研究[J].教育研究,2013(05).

大学英语教学国际贸易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开放教育的教育理念在 “互联网+”背景下得到了全新的内涵提升,无论是在学习的形式上还是在学习的内容上都发生着改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解者,而是学习内容的引导者。通过对开放教育教师角色定位分析,提出开放教育的教师新角色,即学习资源的选择者、整合者、创造者。开放教育教师通过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开放教育;教师角色;课程资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开放教育多以远程教育的形式实现。1999年英国开放大学的辛普森教授将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结合起来,认为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学习支持服务理论其来源不外乎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他总结了一系列学习支持服务的工作经验,以“咨询服务”来包纳远程教育领域里除了课程材料开发和制作的其他所有学习支持服务。提出了开放教育学生、教师、学习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观点[1]。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育理论也要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业务快速发展,国家的“互联网+”战略促使各行各业都在加速和互联网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为“互联网+教育”得以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此背景下,开放教育教师的工作角色因此发生着改变。

一、开放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分析

(一)教师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中国国土广袤,城市和农村发展的不均衡,城市学习者和农村学习者所需求知识的差异性,都直接或间接导致开展面授课是不符合实际的。开放教育的面授课时减少,随之被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网络学习所取代,网络学习逐渐成为开放教育的主流。因此,开放教育的发展和实践是不可能和互联网相分离的。开放教育是对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开放教育的中心不是教师的教学,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学习。这是与传统教育方式最大的不同。

与传统教师面授相比较,开放教育打破了教师和学生在统一的时间,聚集在同一地点,共同进行教学活动。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在现实生活中是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工作岗位的在职人员,就是我们常说的非脱产学习者。学习者个体的多样性,决定了很难在统一时间进行学习,所以导致了开放教育面授课的出勤率较低的客观问题,这也是现实中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开放教育有效地解决了面授教学中的问题,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教师和学习者联系到一起。教师为学习者配备了学习的资源库,通过网络资源库和学习者建立联系。不再是教师教什么,学习者学什么,而是转变为学习者需要什么知识,教师就提供什么样的知识信息。开放教育中教师不是时刻在网络的另一端等待学习者,而是成为了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资源提供商。

(二)教师为学习者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课程该采取哪种方式进行学习,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成人学习者来说,基础原理性的课程可采取网络学习,实践性的课程适合面授学习。例如,开放教育空乘服务专业的“服务礼仪”课程并不是光“看”就能完成教学的,实践类课程需要一定程度的面授。实践课程的教师本身的言传身教就是教学活动的资源库,学习者离开了教师就失去了学习的资源,知识只有在面授中不断地实践才成为自身的能力。

总之,面授学习和网络学习各自占比并不能按照公式般的定量执行,而是根据课程和学习者学习情况做出合理的组合。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心应是根据课程实际特点,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生基于网络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服务。

二、开放教育中新的教师角色

在开放教育模式中,教师和学习者都相对独立。教师的工作是为学习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学习资源。教师先将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再将半消化的“知识反刍”进行“咀嚼”, 教师将知识转化为有益的养分,送到学习者的“口”中,并通过网络解疑答惑促进学习者理解吸收知识。

(一)教师是有效学习资源的选择者

本文以国家开放大学的国开学习网为例进行分析。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资源以自主建设为主、省级开放大学建设为辅。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累的视频教育资源可称之为海量。仅以国家开放大学的“五分钟课程

网”为例(表1)。截止到2018年7月,已有42392个教学视频资源。该资源库分为一级目录和二级目录,细化的二级目录便于学习者按照自己的喜好查找学习资源。把海量的学习资源免费提供给成人学习者,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多多益善,但也同时给学习者带来了困扰和负担。例如空乘服务专业(专科层次)的学习者,要在大量的学习资源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是很困难的。从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角度来说,学习者支付的学习成本是不能接受的。另一个方面考虑学习者自身能力(专业理论知识)的因素,很难凭借自身观看视频再总结出知识点并消化理解。教师要替学习者筛选学习资源,成为有效学习资源的选择者。

(二)教师是已有教学资源的整合者

前文所述的学习资源是源自国家开放大学的内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些学习资源已经过了编辑和筛选,标注了学习资源的关键词和主要内容,同时也经过了课程教师对视频内容的把关审核。但是对于整个互联网来说,这些资源又是微不足道的,这就是互联网的无限资源共享[2]。

学习资源不一定局限于特定的被编辑过的课程视频,也可以是科普纪录片、时事新闻、专家学者的点评采访,可以说只要是有益于学习者知识积累的视频和文字材料都可以称为学习资源。

当今世界在互联网的连接下,世界上任何地点发生的事件会在第一时间让世界的人所知晓。新闻财经热点问题就是经济管理类学生最好的学习素材,央视财经频道等专业频道对于热点问题所做的专题报道和专家点评,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观看新闻报道,分析时事政治经济,丰富自身素养提升视野,为今后同类问题的分析奠定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资源是与时俱进的,不断更新的。我们都知道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的美国优先政策,不断地在世界范围内实施单边主义政策,加征关税实施关税壁垒,向多边主义发起挑战,影响世界经济增长[3]。这对经济类的学习者来说完全可以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任何一门专业课程所无法给予学习者的学习素材,并且可以将多门专业课程中令人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等)和现实案例展现在学习者面前,理论联系实际,把以往枯燥的理论变成了生活中鲜活的案例,这也是在国外的高校中,尤其是哈佛等名校教授们所推崇的案例教学法。

开放教育教师不是拿着一本教科书照本宣科,而是转变为學习资源的整合者。海量视频和文字的学习资源都藏身于互联网不同的云端,这些学习资源是一直都存在的,但是众多学习者却难以发现。教师就是学习者的先行者,为学习者发现并整合学习资源。

(三)教师是教学资源的创造者

传统纸质的教学资源通常称为教材,这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将知识理论系统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逐步地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脉络。其他学习资源(主要指视频学习资源)多是以专题形式出现,围绕主题阐述。虽然视频学习资源更加具有直观性,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但是这些资源都是以独立的个体存在,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学习者都是平行地接受。只有依照纸质教材的脉络体系来学习,教师将视频学习资源作为文字理论知识的解释说明,学习者才能更好地建立理论知识体系,从而系统地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4]。但是有些时候某些课程的学习资源也很稀缺,教师必须按照教学设计的需要创作全新的学习资源,或者是剪辑重组再创造学习资源,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

三、总结

开放教育的学习者从整个学习过程的开始到结束,以学习者自身为导向,而教学不再是教而后学,而是教为引,学为主。比较传统的教育模式,其内涵发生了改变。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从单一的依靠面授讲解,转变为依托互联网开展自主学习。因此,开放教育的教师角色定位应该是有效学习资源的选择者,已有教学资源的整合者,所需教学资源的创造者。核心是为学习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学习资源支持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秀梅.远程教育学基本理论综述[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06,(4).

[2]杨现民,赵鑫硕,陈世超.互联网时代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

[3]吴珺,任彦,方莹馨.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N].人民日报,2018-07-12.

[4]Bo-Wei Zheng and Zuo-Lin Li.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IN REMOTE EDUCATION MOBILE LEARNING MODE [M].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2016.

大学英语教学国际贸易论文范文第3篇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既缩短了各民族之间的距离,又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对人类的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为教育的交融提供了契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自身变革不可避免的趋势。大学如何在全球化大进程中提高国际化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走特色发展之路,已成为大学发展的现实和挑战。

一、什么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及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障碍

什么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各不相同,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大学教育国际化也常被称为高等教育国际化。IAu(国际大学协会)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上而下的,也有自下而上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从特征上看,大学教育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观念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管理等诸多方面。观念的国际化主要包括确立现代化的改革观、发展观、质量观、价值观、人才观、合作观等;教学的国际化主要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专业设置、课程标准及教学质量评估等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和管理的国际化,应该着力于人才知识和市场观念的掌握、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心理状态和沟通能力的拓展上。从外在含义上来讲,强调大学的开放性,各国都要开放教育市场,既要到国外办学,也要接纳外国在本国办学,强调资源的共享性,各国要广泛地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做到扬长避短、互通有无。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是移植西方大学制度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大学的发展就是在交流和开放中对西方大学某种标准的择取。面对新一轮的教育国际化,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讨教育国际化与特色化的关系、办学体制、评价机制、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机制、教学方法等议题。我们在借鉴西方大学国际化经验的同时,更应该结合自身特点,总结我国大学国际化的不足,挖掘国际化潜力和优势,制定教育国际化策略。但是,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同时我们也面临层层障碍,这其中既有组织层面的也有来自个人层面的因素。例如,国家和学校没有独立的针对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政策和策略支持,缺乏国际合作的沟通机制和共享国际资源的平台,教师和学生缺乏参与国际化所必需的兴趣和热情等。那么,结合现代中国教育发展体制,我们究竟该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热潮中推进教育国际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二、教育国际化要考虑的两个问题

教育国际化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国际化。培养通晓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并能把握国际大势的各行各业的领导人才,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时代使命。学生国际化就是指国际大学间的学生流动,包括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本国学生前往他国就读。其中有长期留学和短期留学,前者一般是为了取得学位或因课题研究,后者则多属于校际交换或短期研修,主要在于获得文化经验和语言能力。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事业,不仅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共同战略,也愈来愈成为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

其次应该考虑的是教师国际化,也就是引进强大的师资力量。教师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另一重要因素,教育的国际流动也成为大学教育国际化的一条捷径。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的国际化发展。教师可以到外国进行一些前沿的高深研究,从事某项特定的研究项目或钻研某种专门的学科,可以有助于充实教师的经历,提高其技能,进而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大学要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或交流,汲取前沿的学科专业知识,感受新的技术,学习使用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化素养。

最后是课程体系国际化。要做到课程国际化,首先是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为提高学生国际适应能力,大学应将课程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整体设计,构建体现国际教育的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如开设世界哲学、艺术、文化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开发与建设并重,在现有课程中加入国际元素,如国际教育、国别研究、国际网络课程等。开设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开展普遍关注的国际重大课题研究等。只有在国际化课程观念指導下开展课程建设,才能紧跟时代和世界的步伐,大学课程国际化才能顺利进行。然后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应与国际通行课程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接轨,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在任何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往往会变成加快这一发展的催化剂。高等教育只有走向国际化,才能够更有效地利用优质资源,更新理念,拓展视野,提高社会和人们相互依赖的意识。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大学英语教学国际贸易论文范文第4篇

一、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时安排较少, 且没有安排专门的实践教学课时。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上对于国际结算课程的课时安排不同, 比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安排了一周3课时, 国际金融专业以及涉外会计专业等只安排了一周2课时, 实际教学周数都为16周, 共计48或32课时。基于课时较少, 为了完成教学, 在此课程的课时安排上, 只安排了理论课时, 未安排实践教学课时, 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 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上, 多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基于没有专门的实践教学课时, 在课程教学过程设计上, 现在的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 穿插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方式, 让学生进行思考, 但时间上较为有限, 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课后的练习以及课后布置的作业来进行考核和巩固。从教学过程可以看出,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够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

(3) 教材内容上中文占绝对优势, 结算专业英语方面占比较小。目前所采用的教材在内容上基本是以中文在表述, 缺少对应的英文表述, 仅仅在结算方式、结算单据部分有较少的英文样本, 满足不了国际结算对专业英语的素质要求。

(4) 在国际结算课程的考核项目上, 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缺少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考核时主要以作业、课堂表现、期中测验以及期末测验为考核依据, 没有针对实践教学方面的考核指标, 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在实践能力提升方面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国际结算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及实施

(一) 设计的思路

第一, 通过调研, 对国际结算实际业务过程以及国际结算人才的素质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第二, 针对国际结算业务流程以及人才素质要求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和环节。

第三, 每个实践教学项目都设置好对应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

第四, 通过对教学项目的考评来检验实践教学效果。

(二) 具体实践教学项目设计

依据设计思路, 对国际结算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1) 将实践教学分为三大模块, 即国际结算工具实训、国际结算方式实训、国际结算单据实训。

(2) 针对国际结算工具部分, 主要对汇票进行训练, 给学生提供一个进出口商买卖的相关信息, 让学生制作汇票。

(3) 针对三种主要的结算方式, 即汇款、托收、信用证, 依据给出的进出口商交易信息模拟每种结算方式的流程。在模拟过程中, 学生自由组合, 每5人一组, 进行角色分配并完成业务流程。

(4) 在单据模块, 依然以小组为单位依据给出的进出口交易信息完成单据的制作。

(5) 在实践教学模块考核上, 一方面依据实践教学中的课堂表现, 另一方面是实践中的各种单据的制作及流程的模拟效果, 给出具体的评分标准, 学生的所有表现都有据可依。

(三) 国际结算实践教学实施

首先, 设置实践教学课时。根据每个专业的情况, 安排8或10课时。这些实践课时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插入到理论教学中, 一部分是集中实训课时。

其次, 为了保障学生的参与度和量化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 可以借助国际结算相关实践软件或课堂教学信息化手段实施。利用移动互联网, 学生通过国际结算软件或雨课堂等教学辅助软件, 在课堂上随时进行知识的练习和提交, 解决了学生听课不认真的问题, 同时, 也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参与的积极性, 并且能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到教师,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对于集中实训课时方面, 主要是针对业务流程及单据的缮制, 让学生分角色进行体验不同结算方式下各个当事人的职责, 并掌握不同结算方式的流程及学会填写单据, 真正掌握国际结算知识。

三、结语

在国家各项自由贸易政策的指引下, 国家之间因经济、文化、政治等各种原因所带来的资金转移频繁, 而国际结算就是对国际资金转移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的一门课程, 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是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涉外会计等专业的专业课, 在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国际结算相关岗位人才的培养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 从学校的培养目标上来看, 学校的培养目标也是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了满足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目标要求, 也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国际结算课程需要对实践教学部分进行加强。在目前缺乏设置专门的实践教学课时的情况下, 应该首先对课时的安排进行调整, 设置专门的实践教学课时。其次, 依据国际结算的课程目标和模块, 对国际结算的实践教学进行系统的设计, 针对结算工具、结算方式以及结算单据三大模块进行设计和安排, 并且通过国际结算软件以及一些辅助教学软件等, 对国际结算的实践教学实施和监督, 把实践教学成果量化, 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才能适应市场上的人才需要, 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深, 各国之间贸易交流越来越深入, 贸易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对外贸人才的专业素质也有更高的需求,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会计学涉外会计等各专业都把贸易的各项技能作为专业课程来学习, 国际结算就是其中之一。国际结算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必然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而如何在课程中进行实践教学变得尤为重要。通过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项目, 让学生不断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 加强实践技能的提升, 符合应用技术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也适应了结算人才素质需求。

关键词:国际结算,实践教学,项目设计,应用型

参考文献

[1] 徐宏高.项目教学法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应用性[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5) .

大学英语教学国际贸易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商务英语;教学实践

一、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商务英语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商务英语是国际贸易毕业生必备的重要技能。目前在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有关商务英语的课程都大同小异,主要包括《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写作》、《国际贸易函电》、《商务英语视听说》等等,课程涵盖商务英语基础知识、口语、听力和写作,较为系统,但教学效果却一般,往往不能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培育“应用型复合人才”的要求。究其原因,除了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之外,更多是由于教学过程中未能就该课程的重要程度给与充分的解释,学习商务英语只是成为学生获得学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技能的方式。许多国际贸易毕业生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才充分意识到商务英语的重要性,才有了学习商务英语的动力,然而却已经浪费了许多时间。而用人单位在此时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人才,高等教育成为了防止劳动力过度涌入市场的缓冲器,未能发挥应有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场所。为了克服现有的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情况,高校应对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等进行适当的改革,应以高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按照课程在完成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程度予以排序,重新设置课程,重点调整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二、商务英语的教学实践

商务英语的教学主要包括商务英语阅读、口语、写作和听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与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教学不同,国际贸易专业商务英语的教学更注重英语技能与国际贸易磋商、谈判、函电、单证、结算等专业技能相结合,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国际贸易技能,同时授予学生相应的英语技能。国际贸易专业的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需要以学生具备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为前提,要使该课程能够顺利开展,学生必须熟悉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贸易结算工具、国际商法等相关知识,因而一般该课程的教学一般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国际商法》等专业主干课程之后开设,一般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开设。

(一)教学思想

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开设《商务英语》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应对自如,不受语言工具的限制,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现有的商务英语词汇进行交流并不断地拓展商务英语知识。因此,《商务英语》的教学应注重实践,让学生灵活掌握语言工具,教学重点应放在商务英语的应用方面,而不纠结于形式。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在巩固学生商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教学过程应以“商务”为主,“英语”为辅,英语应该成为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技能的辅助工具,在商务谈判磋商过程中,英语是交流的工具;在贸易结算过程中,英语是收付汇单证的辅助。应用是重点,只有学生学会应用商务英语工具,才算是真正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应强调商务词汇,注意让学生区分出商务词汇与一般词汇在表达和词义上的异同,并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商务词汇进行商务交流。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听、说、读、写缺一不可。学生在基础课当中所学过的商务知识都应成为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因为有专业背景,学生在学习商务英语过程中会更能够收放自如。如讲到MARKETING(营销)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之前所学过的市场营销或商品知识,将所学过的与营销有关的中文内容用英文复述一遍,或用英文做一个营销计划,或阅读一篇关于营销的英文短文并复述,或听听国外商务人员用英文所作的营销计划,然后将该营销计划写下来。因该专业内容和写作形式与中文的相关知识中的内容和形式相仿,学生可以模仿中文的内容和形式作出相应的解释和复述,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强化所学的商务知识,英语的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

(三)教学方法

商务英语的教学方式应以鼓励和引导为主,让学生主动地运用商务英语进行听、说、讀、写,进而掌握和巩固商务词汇与商务知识。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习新的商务词汇,运用商务单证、商务函电或商务报道的文章,鼓励并引导学生探寻英文单词的商务含义。例如,当讲授到Start a new business(创业)时,教师可以通过复习以前所学过的关于创业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用英文复述,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探寻英文词汇的商务含义,并引申出多个商务词汇,让学生去查询并了解这些商务词汇的意义。在让学生尝试着复述之前所学的关于创业的知识后,学生会大致了解自己对于这一主题的理解程度,这时可以引入一些有关的阅读资料,拓展学生的商务英语词汇与商务技能,之后再进一步播放一段相关的听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并巩固商务词汇,最后再让学生根据新增的商务英语教学内容再次解释创业的相关含义并用英文作出创业计划。通过运用型的教学引导,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作用与乐趣,从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三、结论

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逻辑混乱,造成了国际贸易毕业生的商务英语技能供给与国际贸易人才市场的需求不匹配,极大的浪费了教学资源与劳动力资源。为了进一步提升国际贸易专业人员商务英语技能水平,培养强应用型复合人才,应转变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商务英语教学思想,改革教学的课程设置,选择与商务环境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地学习商务词汇以及相关的商务英语知识,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强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大学英语教学国际贸易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起网络教学平台,辅助和促进传统课堂教学。相较于课堂教学,网络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及任务,本文对《国际贸易》课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式提出思路,指出作为延展学习的重要手段,网络教学对《国际贸易》课程开展探究式学习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际贸易》课程;网络教学;探究式学习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利用网络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通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来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同学科和不同课程在应用网络教学系统时有不同的侧重,但毫无疑问都需要在前期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能使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在促进教与学方面相得益彰。

一、《国际贸易》课程网络教学需求分析

网络教学并非把课堂教学内容直接搬到网上,仅仅实现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延伸,而是应该和日常课堂教学相配合,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信息化手段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在突破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为此,网络教学同样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甚至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准备更多的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设计应从对网络教学的需求分析开始,以便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当的网络教学模式,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国际贸易》课程网络教学的开展主要可以满足以下几点需要:

1.满足课堂教学课时不足的需求

《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从古典到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介绍与梳理、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演化、各类国际贸易措施、以及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等。这些内容与世界各国经济与贸易发展联系密切,是一门需要在教与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发展现实的课程,因此,其教学内容除课本知识以外,还需要密切联系发展实际,是一门教学内容常常会超越课本内容的课程。而当前我国各高校《国际贸易》课程的课时一般为32课时或48课时,在有限的课时中往往难以全面系统地讨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类问题,因此,网络教学是对课堂教学中有限课时的重要补充。

2.满足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化学习需求

《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高校其他经济类或管理类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同时还是一些学校的双学位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有所差异,课堂教学内容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差异化课程安排,但是在实际开课时,往往有跨专业合班情况,教师不能照顾学生专业和个体差异,因此,网络教学可以通过教学资源的差异化推送、布置差异化作业任务及师生的在线互动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

3.满足学生探究式学习需求

如前所述,《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与现实发展紧密联系的课程,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现实问题,能对不断变化的经贸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认知,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因此,国际贸易的教学在介绍课本基本知识的同时,要借助大量的学习资源,通过布置探究性任务,让学生开展探究式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发布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不断更新资源内容,布置多样化甚至差异化研究任务,鼓励学生开展自主的探究式学习。

二、《国际贸易》课程网络教学模式构建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应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被动获得的,而是在一定环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合作主动获得的。网络教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借助网络资源,利用平台形成的学习社区,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支持与互动,形成一种主动学习模式。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前述的需求分析,《国际贸易》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可依据以下模式进行设计,从而实现传统课堂教学的被动式知识获得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结合互补。

1.课堂教学以基础和重点知识讲授及集体研讨为主

传统教学下,课堂教学主要进行知识的传授,在与网络教学相配合开展教学的情况下,一部分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完成,诸如背景知识阅读、案例研究、材料分析及课堂小测等。课堂教学以基础和重点知识的讲授为主,同时开展问题研讨。问题研讨主要围绕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延展性知识展开,相关资料和讨论问题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先期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知识和开展讨论。

2.通过网络平台延展学习

网络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补充,由教师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布置阅读、习题和研究任务,学生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同学间开展讨论,师生间进行互动,完成学习过程。利用网络平台的教学,以教师的教学资源发布和任务布置为起点,以学生的自主协作学习为目标,因此教学设计尤为重要。教师发布和布置的教学资源和学习任务应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安排,做到以课堂教学核心为基础,延展教学内容,设定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并注意采用引发学生兴趣的主题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以探究式任务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可以实现多样化和差异化。在以联系和分析现实问题为学习目标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延展性学习,能够提出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是最重要的能力。为帮助学生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可以通过布置一系列研究性课题任务,训练学生逐步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并在完成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广泛的课题,而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为教师布置探究式学习任务提供了条件基础。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最大化课程资源,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的互动功能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最大支持,同时还可以保存学生提交的任务作业,进行在线点评和展示,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同时见证自己在不断训练中研究能力的提升。

三、总结

由以上教学模式的设计可以看出,网络教学并非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上的搬家,也并非与课堂教学完全独立、互不关联,而是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融为一体。在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如果不进行精心、有效的教学设计,网络平台就会仅仅成为学生下载教师课件的途径,而非进行延展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为此,通过上述教学模式的设计,形成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研究训练的一体化安排,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起到较好的教学促进作用。

总之,在高校网络教学环境逐步改善,信息化教学条件逐步完善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传统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配合对接,既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能够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黄德群.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3):64-70.

[2]王星,杨文正.网络教学组织形式优化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50-56.

作者简介:杨楠楠(1976.11-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

上一篇: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市场论文范文下一篇: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