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论文范文

2024-03-14

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业间、行业内竞争加剧,而企业间竞争的核心,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也因此,人才、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战略核心资源,是企业得以经营和管理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人才、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合理的薪酬管理,只有具备与社会、市场和企业和谐的薪酬管理,才能保持企业人才、人力资源优势,在未来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成绩。文章通过对当前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时期;电力企业;人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企业文化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在当前社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电力企业作为电力行业的基本单元,担负着保证社会电力稳定供应和管理的重要角色。伴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完善和改革的步伐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在经营理念、管理手段获得了巨大丰富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完善。当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有不合理的薪酬管理等现象,导致了企业在竞争和发展中、在保证社会供应上等各方面处于被动局面,造成了企业人才的流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减少。因此,实现对企业人才、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对薪酬管理的完善,是当前形势下电力企业进行改善和提高的重点。

二、新时期薪酬管理的重要意义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企业与员工间对工作内容和报酬达成的一致概念,是员工提供工作服务的根本,是实现企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薪酬管理不仅仅是实现员工工作、企业经营管理和支付报酬这一流程,更多的引入了其他因素,从而在福利待遇、生活条件、工资报酬、绩效奖金等各方面实现对人才能力的认可和價值的肯定,通过在薪酬支付标准、要素结构和分配管理等各方面进行积极的、合理的调配,从而实现电力企业薪酬管理工作的不断丰富和优化,实现电力企业对人才的吸引、保留和重视、实现对人才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实现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确保人才数量,保证人才质量,以此来保障企业的效益。

(一)重视薪酬管理,有利于企业资源的整合

合理的薪酬管理有利于电力企业资源整合。企业通过进行合理的薪酬管理,优化资金分配,在保证员工的基本薪酬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电力企业在资源上实现纵向整合、横向整合两方面的优化,加速企业资源的流动质量和效果,提高其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蓬勃发展。

纵向整合上,在强调个人绩效的同时,增加团队绩效薪酬指标。在各上下级管理部门间形成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只有集体的成功,才是全体的成功,个人的工作与质量与集体的工作效果不脱离,通过形成集体薪酬管理因素的建立,才能不断在工作上,提高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和配合,实现对在纵向上人力资源的整合和运用,提高电力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横向整合上,在强调整体工作的同时,强调个体效果指标。在同级其他部门上,通过完善报酬管理工作,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竞争,对各部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量化分析和处理,以实现在绩效方面的管理和落实,提高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各部门的最大价值。在同部门各成员方面,通过对个人能力的合理运用,找准人才的位置,发挥人才优势,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果。通过在部门间、个人间的薪酬合理管理和调用,实现部门资源、人才资源的合理配比和应用,以此实现部门和个人价值,最终保障电力企业效益和价值。

(二)优化薪酬管理,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

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以企业管理为基础,以员工提供服务为根本,只有两者积极有效的统一,才能实现企业员工的价值。脱离了员工,企业失去了基本运行的能力,因此,企业只有在管理和员工间实现和谐,才能实现企业的运行、管理和发展。因此只有通过对薪酬管理的不断优化,在各方面保证对员工的投入,保障员工劳有所获、劳有所值,才能提高充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的发展。

一方面,由于薪酬管理的改善,实现了对基层岗位等各类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和质量的肯定,使得基层岗位工作人员待遇和收入有所提高,大大的激发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强了工作人员对企业的忠实度,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障了基层电力工作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同时,薪酬管理的改善还增强了基层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树立的良好的企业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基层员工的离职率。

另一方面,在对基层工作岗位薪酬管理的改善的同时,还要在其他管理部门,对原有过高的、不合理的薪酬管理进行改良、改正。薪酬管理不仅仅意味着改善待遇等方面,还意味着合理地降低过高的薪酬,通过合理的纠正,使薪酬管理变得更加合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改善以往死工资、铁饭碗模式,通过合理的资源薪酬管理,对薪酬组成进行合理的改革,降低基本工资,提高绩效收入,改变以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管理现象从根本上提高各部门员工对自己工作内容的重视,提高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保障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确保企业经营效果和经济效益。

(三)加强薪酬管理,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人才的引进

一方面,一个企业是否有较好的企业文化,从各个方面均能体现,而薪酬管理可以体现一个企业管理水平、体现管理者的能力和认识,体现一个企业对于人才、文化的认识程度。只有具备良好的薪酬管理方法和制度,不断完善,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

另一方面,当一个企业具备良好的薪酬管理制度、良好人力资源管理、良好的企业文化的时候,通过良好的宣传,必然能够为更多的人所认识,为更多的人才所认可和接受,改善民众以往的错误认识,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良好的资源薪酬还使得企业对员工劳动作业的保障和社保、医疗等各方面配套服务的不断完善,薪资水平、劳动待遇的量化,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了人才对企业的了解,增强了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只有不断的对人才的引进,才能保证企业人才战略的发展,保证企业人才优势,为将来的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新时期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现状

(一)企业薪酬管理认识不足

由于电力企业传统管理方式和对经济利益的趋势,导致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重视,致使企业在人力资源部门相应人才上的流失。同时由于老员工的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导致了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本身就缺乏落实薪酬管理的内动力,思想固化,不愿去创新、更新。因此导致了薪酬管理工作水平整体较低,薪酬管理工作进展缓慢。

同时,由于管理者能力的不足,错误的坚持“薪酬成本观”,认为薪酬管理工作就是企业单纯的成本支出,相较于其他管理工作和具体的固定资产上,管理者不愿去主动地推动薪酬管理工作,以防“生产成本的增加”。而这些管理认识的缺失,严重地阻碍了薪酬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员工绩效管理考核制度不完善

由于电力行业国有的特殊性,传统电力企业遗留下来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不干一个样”的“病症”在当前部分电力企业中仍然存在,这种“大锅饭”思想,极大地降低了员工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混日子”的态度的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有所改善,但薪酬结构仍然未能完善和落实到底。部分企业在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方面,由于单位片面追求企业效益,在进行绩效考核时,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导致绩效考核在实际管理和落实过程中的各种“不适应”,凸显了企业绩效考核制度设计不合理和建立不完善。同时,部分企业管理观念未改变,片面的形成纸质制度,在具体落实中,实行“老一套”,导致绩效考核制度的不落实和不彻底,严重的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

(三)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和激励的缺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企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收益,但较之企业的效益的增长,员工的收入却鲜有改善和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改善,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导致员工薪酬水平的停滞不前和不能够与时俱进。同时,由于电力资本市场的开放,电力企业不再纯垄断,导致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间员工薪酬的巨大差距,导致企业员工产生不满情绪,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个别过激现象的产生。同时,由于电力企业薪资待遇的“行政级别论”,工作内容对薪资待遇的影响远远小于行政级别的影响,与其他非国有电力企业的巨大的薪资薪酬差距还导致了企业在人才方面的缺失,一方面由于老员工对薪酬待遇的不满而离开;另一方面由于鲜有低薪酬待遇对人才没有吸引力,导致企业人才的大量外流和难以引进,造成企业人员青黄不接的现象。而由于企业薪酬管理水平和质量的低下,导致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适当的激励,使得员工的积极性大幅削减,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降低,更加加剧了员工离职和各类事件的发生。

四、新时期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制度下的相关对策

(一)引进人才,提高认识,完善组织工作

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开放电力资本市场以后,电力企业已经迎来了巨大的竞争。因此,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企业人才战略,不断通过改善各类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改善薪酬制度等方面,加大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人才的引进,通过引入人才,引进先进的管理认识和经验。通过对管理层进行人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等各方面知识的教育和讲解,通过人才战略,提高管理层的认识能力和管理水平,以此来实现企业的科学经营和管理和企业决策的正确。同时通过人才,对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完善的设计和贯彻落实,实现薪酬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定和正确贯彻和落实以确保员工的各项薪酬和福利待遇等,保障电力企业经营活力,以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提高。

(二)建立绩效制度,加强竞争,严格执行

新时期,电力企业面临着各项激烈的竞争和发展问题,只有完善薪酬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薪酬绩效制度,才能保障员工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认同感,才能保障企业的积极高效的运行。通过建立和完善薪酬绩效制度,建立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对部分不合适员工进行调职、学习等处理,提高企业员工间的积极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逐步完善企业薪酬结构,提高对员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考量,将其划入薪酬结算部分,以实现员工工作态度的提高。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表现和成就的个人和集体予以激励和奖励,以提高企业对员工工作内容的肯定。同时,制度的执行上,要求严格落实,消除以往“面子工程”等消极工作的影响,积极进取,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改善分配制度,动态化管理薪酬,确保与时俱进

新时代的电力企业必须迎合市场发展的需求,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的沉淀与积累,新形势下要求电力企业必须根据当前形式进行不断的更新。首先,改善分配制度,在确保企业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股份制改革,使得员工从原本的为企业工作转变为为自己工作,增强员工的主人感,以主人的身份去经营、管理和工作。其次,随着企业的发展,应动态的对员工薪酬进行管理,其中动态管理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改变以往“大锅饭”、“死工资”现象。对各具体工作的薪资进行有针对的调整,在纵向、横向两方面进行有效的调整,充分调动各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对薪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行政级别”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降低,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薪酬判定标准,将薪酬管理更加公平。另一方面,将员工的薪酬管理纳入企业管理,根据企业运行实际,企业效益,对员工的薪酬进行部分的动态的调整,保证企业腾飞员工发展的双赢。最后,在进行薪酬管理过程中,还应该放眼全国、全行业,在薪酬改革、改进过程中,结合行业标准等各方面,将电力企业薪酬管理工作做到与时俱进。

五、结论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实现人才兴企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新时期,电力企业只有认真、加强和落实电力企业薪酬管理,才能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下占据优势地位,才能在电力行业的改革和升级的历史进程中,确保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经济效益的增长和发展,这对于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湘琼,郑苗苗.关于新时期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几点思考[J].广东科技,2013,(22):190-191.

[2]宋鲁男.关于新时期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思考[J].中国電力教育,2014,(33):122-123.

[3]刘虹.新时期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0):176-177.

[4]杨健.新时期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9):75-76.

作者简介:姜磊(1984-),男,天津人,工程师,工程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论文范文第2篇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就是全球化、一体化, 面对更加广阔的市场, 以及更将激烈、残酷的竞争, 企业必须着力于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一个企业, 只有其经济效益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才能在市场中继续生存, 谋求发展。此外, 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也能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进而提高国力。为此,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能直接使国家收入得到提高, 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 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及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是中国生产的主要目的。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其经济建设水平具有密切的关系, 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对经济建设产生关键性的影响作用。

1.2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企业是一种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其从事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围绕这一目的展开的。充足的资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此外, 一个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取的经济效益的高低也是企业发展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依据。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首先必须保证其经济效益, 致力于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高的收益。

1.3 满足人类发展需求

社会资源并不是毫无限度的, 因此, 为了使社会更好的发展下去, 就必须考虑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尽可能多的收益, 这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之处。企业是构成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 企业创造的财富被用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 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能促进社会发展, 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

2 提高煤矿经济效益的措施

2.1 进行成本预算和管理

经济的发展使得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 而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其价格自然会随需求量的增长而增长, 这为煤矿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必须注意的是, 虽然煤炭的需求量和价格都不断增长, 其产量却并没有随之增长, 因此, 对煤矿进行成本预算和管理就更为重要。当前许多煤矿企业在生产成本和机构管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这为煤矿企业的发展, 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为此, 对企业的成本进行预算和管理工作具有其必要性。

2.2 启用优秀生产经营人才

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而当前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实质上也是人才的竞争。为此, 煤矿企业要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启用, 坚持以人为本。首选, 煤矿企业应树立人才就是效益的观念, 积极启用优秀人才。其次, 企业必须做到任人唯贤, 不拘小节, 在遵守道德及法律的前提下启用多元化的人才。最后, 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 在选用人才时不局限于专业基础知识, 还需对人才的素质进行考察。

2.3 有效管理生产设备

企业的生产设备对企业经济效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其直接影响了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为此, 必须对生产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首先, 企业应做好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保证生产设备能正常、稳定的运行, 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其次, 企业应重视对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 在设备投入方面企业应尽力做到较低投资, 追求以低投资换取高收益。

2.4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就是资金, 缺乏资金支持, 企业将难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难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煤矿经济效益, 可以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 保证每一笔资金的利用都有价值。此外, 为了避免资金浪费, 充分发挥资金效能, 还应全额控制资金, 对物资供应进行严格的管理。

结束语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蓬勃发展为煤矿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但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 如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煤矿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提高煤矿经济效益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因此, 煤矿企业应通过启用优秀人才等措施切实提高经济效益。

摘要:煤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 尤其是对于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支柱, 煤矿经济在新时代受到的冲击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推进煤矿经济的改革和升级, 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介绍了提高煤矿经济效益的意义, 并阐述了提高煤矿经济效益的措施。

关键词:煤矿经济,意义,提高措施,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论文范文第3篇

1 明确目标, 建立设备管理网络

企业管理层始终把设备作为生产经营、创造效益、提高竞争力的重要资产。全矿形成了完善、稳定、高效运行的设备管理网络, 由一位付矿长专门主持领导、协调设备管理工作及维修保养体系的正常运转。每年制定企业方针目标时, 都明确提出设备管理的目标和要求。遵循“以文明为前提, 以设备为原则, 以安全为保证, 以操作为关键, 以质量为根本, 以效益为检验”的工作思路, 全面夯实各项基础管理工作。设备部作为设备管理职能部门, 负责制订设备管理的目标、规范、规程、制度及其实施、监督、检查和考核。坚持每月一次的全矿设备调度会制度, 对每月的设备管理状况和重点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各车间主管设备的副主任负责本车间的设备管理与维修。保证设备管理体系的完整性、一致性和高效运转, 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和安全稳定运行。

2 制定规章制度, 实现目标管理

让管理者、操作者、维修者明确设备管理的目标, 用较少的维修费用取得最佳的企业经济效益。建立考核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指标, 有利于促进完善设备管理工作有步骤地推进我矿设备管理现代化,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提高设备运转率、完好率, 制定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关键。制定设备管理评价体系, 能够完善设备管理工作, 强化设备管理效力。机器设备在高速运转中不断磨损, 精度和效率也逐渐下降。为了设备能够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制定合理的制度定期检修是关键。如:我矿共有采场和破碎两大生产车间, 两个车间各有不同, 采场车间的设备全部是移动设备, 破碎车间除电机车外都是固定设备。两个车间的设备不同, 管理方法也就不一样。采场车间的设备主要在于紧固保养, 否则易加快磨损、造成故障, 甚至是事故;破碎车间的设备主要在于润滑保养, 否则也易加快磨损、造成故障, 甚至是事故。

员工更新了管理理念, 依法按章办事规范运行。各级设备管理部门依据IS09002质量体系和设备作业指导书, 实施全过程管理, 设备管理、维修与生产安全、质量管理、环境保护等有机结合, 促进了企业管理现代化, 逐步形成了全员设备管理的新环境。设备管理再上新台阶, 适应了企业精细化管理制度发展的需要。

3 设备管理系统化、现代化

市场经济的大潮决定了提高经济效益就需要实行系统化、现代化的设备管理。

(1) 在日常的设备管理工作中, 全方位制定各种设备管理职责和考核标准, 建立规范的设备维修系统和操作规程, 健全备品配件管理制度、润滑保养制度、设备点检制度、事故管理制度,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既使各单项设备管理制度自成体系, 使各项关联的设备管理制度, 相互保障, 相互呼应, 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以加注润滑油为例, 明确制定出所有移动和固定设备加注润滑油的规章制度, 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加哪种型号的润滑油、加到什么程度、由谁来操作、多长时间加一次, 未按规定执行造成的不良后果如何处理, 都要明确体现在制度中。做到责任明确, 奖惩分明。对设备维护、保养好的进行奖励, 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予以惩罚。

(2) 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设备管理、更新改造转到新的技术基础上来, 开展现代化的矿山设备管理工作。矿山设备管理及维护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维检按时”、“维修按需”这样新的设备管理方式, 杜绝对设备不管不顾的旧的设备管理理念。如, 我矿破碎车间一台倾斜式振动筛是从国外进口的, 1998年安装使用, 由于筛分车间粉尘大, 所以振动筛的各部件磨损严重, 特别是主传动轮一边的轴承磨损较快。一套进口轴承需要2万多元, 进口同型号的其他国产轴承也需要1万多元, 而且使用寿命不会太长。针对此事, 我带头组织技术人员、维修人员操作人员进行研究分析, 决定调整振动筛的配重, 并改用国产的大游隙轴承, 一套国产同型号轴承不足两千元, 通过实践证明, 国产轴承比进口轴承的使用寿命不短, 如此而来, 不但解决了振动筛的正常使用, 而且每年可为企业节约了十几万元资金。

4 提高员工素质, 激励全员参与管理

提高设备运转率、完好率, 减少设备的故障和事故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设备管理与维修必须实行全员管理的经济责任制, 生产设备效能发挥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设备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者, 所以必须实现全员管理才能更好的搞好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1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提高员工的操作和维护水平

要想搞好矿山设备管理工作, 维修人员是关键。怎样调动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共同参与设备管理工作呢?根据多年的经验, 设备的主要故障是失保、失养造成的, 主要表现为润滑油不足、冷却水不足、各种滤清器堵塞、设备带病生产、未能及时发现故障预兆、油质不合格、未能按时维护……如, 我矿采场车间运矿石车辆为载重20吨的374型矿用翻斗车, 采面小、运距短, 运矿石速度很低, 冬季不存在什么问题, 一旦到了夏天, 温度高达50多度, 运矿车在路面不平、装满矿石、低档低速的情况下行驶, 2010年9月份先后有三辆车抱缸损坏, 造成发动机大修。经过分析, 有两台发动机是因为换了非指定润滑油造成的, 还有一台是未能及时更换润滑油, 夏季使用冬季的润滑油, 不能适应矿车的要求。但起因都是未按规定操作造成, 影响了生产, 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提高员工的操作和维护水平势在必行。

4.2 激励全员参与, 共同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劳动竞赛是改进设备现场管理的有效手段。激励全体员工参与设备管理, 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教育和讲座。以先进的管理维修技术促进现场管理, 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设备管理以人为主体, 设备为客体, 以生产为目地, 因此设备管理我们做到系统性, 根据管理过程的工作量和技术难度合理的配备人员。除了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都有专人负责外, 还要有技术人员负责上下协调工作, 来满足矿山企业设备管理的需要。近两年设备完好率平均达99%, 其中主要设备完好率99.4%。产品产量、质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摘要:本文从顺应现代矿山企业制度要求的角度, 阐述了建立矿山设备管理网络、树立制定制度、目标管理的新观念;矿山设备, 作为矿山企业的物质技术基础, 它即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必备条件, 又是矿山企业现代化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反映, 充分发挥设备效能, 效率和效益, 随着矿山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矿山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提高员工素质和激励职工参与设备管理尤为重要。

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包装工业发展迅速,包装经济评价作为商品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新领域,它不仅对包装在从生产到使用各个环节中的作用作出了全面的分析,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指标体系,这对现代包装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浅要地分析了包装经济评价的相关理论,并根据这些理论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包装经济评价 理论 方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包装生产在促进国民经济建设、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包装产业作为—个独立的行业体系,它的发展已经被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当中。当前,我国包装工业的发展面临新—轮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跟上包装工业产品、质量的发展需要,适应包装生产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笔者认为,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研究包装经济评价的相关理论,与时俱进,改进、更新和升级评价方法是推进包装工业更加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下面笔者从包装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 关于包装经济评价

简单地说,包装就是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这是一古老而现代的话题,也是人们自始至终在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从远古的原始社会到农耕时代再到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现代社会,包装随着人类的进化、商品的出现、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突破。从总体上看,包装大致经历了原始包装、传统包装和现代包装三个发展阶段。

而本文的包装经济评价主要是针对现代包装而言的,指对包装公司、包装厂家根据产品的各种内在价值设定的一个可量化的评价体系,是对产品使用价值的一种评判,它属于商品评价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直接影响着产品性能的提高。对于包装公司、包装厂家而言,做好包装评价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和改进包装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还能促进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从大的方面来说也保存了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推动了社会财富的积累。为了对包装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包装经济评价与包装质量、包装社会效果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包装评价体系。

2 包装评价的相关理论

2.1 包装评价的基本原则

评价一个产品的包装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它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包装的好坏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得出一个相对正确的评价。

第一是安全性原则。随着人类人生价值观的改变,安全性成为评判产品优劣的一个重要原则,任何一种包装都应该以保护产品安全和人身安全为前提,要对产品进行安全包装、科学包装,最大限度的防止产品在运输、装卸等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

第二是保护性原则。包装本身就是为了保证产品正常生产与使用的一种常用的保护性措施,因此,保护性原则是包装评价的一个基础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在产品流通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特别注意对产品的保护。

第三是社会适应性原则。这一原则就是要进行合理的包装,高质量地满足人们和社会的需要。所以在进行产品包装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包装的使用性能,通常必须是方便、清晰和易于处理的,当然,达到一定程度后还要上升到某个地区、某一民族或者一个国家的高度,进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四是生态性原则。与以往追求经济的目标不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更多的考虑是产品包装是否环保?是否低碳?是否会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造成影响?这种评价意识和观念是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只有顺应生态包装的社会潮流才能获取更高的利益,更好的评价。

2.2 包装评价的指标体系

首先,在生产环节中,产品的包装要考虑费用和损失两个方面的内容。这里的费用包括两种:第一是生产包装材料的费用,如设计费、材料费以及设备成本等;第二是产品包装产生的费用,包括包装工耗、包装管理费等等。另外,产品的包装损失是无法避免的,比如操作不当导致的产品损坏等。

其次,在流通环节中,产品的包装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产品运输与储存等流通费用;第二是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法避免的损失,诸如流失、变质和损坏等等;第三是销售的促进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第四是增加价值效果,这是评价包装增值功能的另一项重要指标。

最后,在消费环节中,除了与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相似的产品费用和产品损失需要考虑外,还要注意一项综合性指标,它是对包装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进行考核评价的指标,通常包括四个内容,即包装价值、投资回收期、包装功能成本利用率与协调度等。笔者在此特别强调包装价值,它与一般产品经济评价中的利润指标相似,在包装经济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

2.3 包装评价的认知水平

(1)无意识的本能评价。这种本能评价是人们对产品包装的第一主观反应,属于一种本能反应,它在瞬间即产生,是具有无意识性和不自觉性的。在现实中,往往表现为产品包装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比如某些产品的包装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某些销售商品迎合了人们对色彩的渴望等等,这些无意识的本能评价是包装评价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一种基础性的认知水平。

(2)有意识的心理评价。这是人们对产品包装的一种心理反应,是一种没有经过思考而产生的第一印象,属于一种感性认知,往往是在看到产品包装表面之后自然而然地产生的一种心理评价。笔者认为,这种评价是十分片面的,没有深度,相反对产品包装的评价不应当停留在感性阶段,而是应该进一步深化到理性阶段,要对产品的包装有一些个性化的评价与认知。

(3)有意识的理论评价。这种评价常常体现在人们对环保、节能等的认知上,它是人们对产品包装的一种深层次判断,属于理性评价。这种评价的难度相对较高,要求对产品包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爱好和需求所作出的一种评价。与无意识的本能评价和有意识的心理评价比起来具有更加稳定深刻的特点。

(4)经过实践检验的综合性评价。与前面三个评价水平比起来,这一评价水平更具科学性,因为它是经过实践检验得出的“真理性”评价,不仅进行了充分地考查和证实,而且把产品包装的使用价值作为一个系统来评价与认知,对产品包装的质量提高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各个层次的认知水平都是与人类的认知能力相适应的,每个人对产品包装的评价也各不相同。然而,对于产品包装的评价而言,人们对产品包装的认知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对产品的包装评价不管是局部的,还是整体的,都要把注重系统整体性的综合评价作为最高目标。

3 包装评价的方法

制定与健全绿色包装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当前社会上呼声较高的。绿色包装又可称为“无公害包装”或者“环境之友包装”,指的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且能够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当前的形势下,引导包装产业走上绿色化的道路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当然,无论包装公司或者包装厂家有没有开展绿色包装工作,我们都要找出一些合适的评价方法。

3.1 价值工程法

价值工程是一种提高价值的创新性活动,通过对产品功能的分析,正确处理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来节约资源、降低产品成本的一种有效方法。不论是新产品设计,还是老产品改进都离不开技术和经济的组合,价值工程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在使产品的功能达到最佳状态下,使产品的结构更合理,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包装同样是一种产品,所以在产品包装的评价中,这一方法同样适用,利用价值工程法可以把包装的整体功能分解为多个分功能,通过对包装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处理各个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

3.2 系统评价法

(1)要有目的性的进行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产品的包装评价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是对产品包装使用价值的一种判断与认知。产品包装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而确立的。包装公司要制定或计划有针对性的目标才能得到具体的评价,才能与所需的评价需求相一致。比如,在现实中要注意明确产品包装的效益只是企业总体经济效益的局部目的,而产品包装相关的社会整体经济效益才是最终目的。

(2)评价的相对性。这里的相对性是根据人们的某种标准得出的针对产品包装的评价,通常情况下,这种相对性的评价也是一种有具体目的的评价方式,目的不同评价值也会跟着不同,从某种角度上讲也说明了产品包装评价与产品的包装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因此,产品包装的评价值也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评价应有差异性。笔者认为,在产品包装评价中,无法避免的是评价的方面与其他多个方面相互关联,此时就应当遵循各个方面对总体评价的差异性原理。之所以要遵循差异性的原理,是因为评价的各个方面一定存在着主次之分,而且各个方面对于整体而言又具有不同程度的重要性。在评价中注重差异性,对各局部方面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在产品包装评价中建立统一协调的关系。

(4)评价要着眼整体。由于系统评价法的特性,所以产品包装的使用价值是在总体目标整合与协调下进行的,每个方面的价值不是分割开来的,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总体价值也不可能是简单的各个方面价值的相加之和。同理,产品包装的整体评价也不能把各个方面的评价加起来了事,而是需要着眼整体,产品包装评价应当是注重整体、注重大局的一种辩证综合评价。

结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包装行业将更加发展壮大,包装经济评价的相关研究也会得到更高的重视,包装经济评价的研究范围也将不断扩大。无论是包装企业还是包装经济学的研究者,都有责任和义务丰富包装经济学的内容,完善相关理论,并探索出适宜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产品包装更加适应时代和科学发展的需要,才能使产品包装行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郭士炎,张广华.开展对包装经济问题的研究[J].中国包装,1987,04:2.

[2]刘会耀.包装经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0,02:115-121.

[3]刘志一.审美价值在包装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天津商学院学报,1 990,01:43-47.

[4]章锦河.商品包装的经济生态效益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135-141.

[5]王润球,徐彦儒,郑湘明.依托“亚包中心”,建立我国包装经济发展的研究基地[J].中国包装,2002,05:14-15.

[6]程为宝.论商品包装的经济效果及其计算——市场经济与商品包装系列谈之七[J].包装世界,1999,04:56-57.

[7]蔡承彬.节约型社会下过度包装经济现象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01:121-124.

[8]刘永涛.基于设计伦理和设计批评理论的低碳包装研究[A].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工程专业委员会(筹)、世界包装组织亚洲包装中心.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工程专业委员会(筹)、世界包装组织亚洲包装中心,2010:4.

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论文范文第5篇

市场经济的特性之一:优胜劣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要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四自”企业, 就必须面对市场的挑战, 经受“大风浪”的考验, 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兴旺,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肌体素质的强壮与否, 这就说明多高的管理水平决定一个企业可能有多强的生命力和多高的效益。

特性之二:竞争激烈。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特别是把竞争机制引入市场经济后, 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都已经发生变化。计划经济时代工程找我们, 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就必须主动出击找市场。事实告诉我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必须寻找新思路、新对策, 形成新的经营方式和方法, 从实际出发, 确立运用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策略。现在企业之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客观上要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入“高效率、高效益、高得益”的良性循环。管理是确保生产经营有机和谐运行的一种有效手段。要实行“三高”, 基础在于企业内部管理, 不强化企业管理, 不“高标准、严要求”是难以奏效的,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必然会遇到麻烦。

特性之三:企业发展国际化。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硬件, 同时重要的是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等软件。由此可见,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步伐加快, 企业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会变得愈益重要, 跃上新台阶刻不容缓。没有严格的管理, 就不能获得高效益。没有严格的管理, 再先进的设备、技术也不会创造出良好的企业效益。

2 企业严格管理的根本措施

2.1 要加强决策管理

决策是企业的龙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一个企业的水平与发展, 完全取决于企业决策正确与否。企业必须慎重决策, 无论是企业发展的规模、技改项目的确定、准备水平的高低, 还是结构的调整, 都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搞好决策。

2.2 要突出财务管理的地位

企业管理必须要突出财务管理的作用, 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有资产要从实物量管理转到资金管理, 国有资产体现为价值量。使财务管理的三项职能得到切实的重视和应用。

2.3 加强项目管理

首先应全面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 实行竞标上岗, 严格把好聘任关。加强企业成本管理, 正确行使核算监督职能,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实行主管会计聘约管理。另外加强内部控制的工作力度, 拓宽审计考核工作范围, 严格审计程序, 堵塞漏洞, 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4 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的命脉, 只有狠抓质量, 才能形成一个“质量责任重如泰山”的全员参与的责任体系, 并走上“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5 抓好“以人为本”的管理

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 它就必须要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就必须要拥有一支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的职工队伍。当然, 有了人才, 并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是, 有了人才, 并做到人尽其才, 人尽其用, 企业的成功事在必然。所以, 我们要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

3 抓好企业的科学化管理

加强企业管理, 就必须注意管理的科学化。所谓的管理科学其内涵表现为:一是在组织上要真正建立法人治理机构和企业组织机构, 企业领导体制、组织机构、职能分工, 应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来设置自己的有效组织机构。二是抓住开拓经营范围和项目管理两个关键, 了解市场行情, 加强成本控制,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费用, 把目标成本管理作为管理的中心。三是从制度上形成一套优化企业生产要素的管理规章制度, 使企业生产要素能够经常处于最佳状态。四是形成一套能真正调动职工积极性、解决人力开发、分配、奖惩等企业内部分配的制度。五是形成一个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这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六是保持文明生产, 解决企业普遍存在的浪费和脏、乱、差问题。七是拓宽增加经济效益的渠道, 要特别强调软件创效益的问题。八是管理手段要计算机化把经营管理信息综合分析, 输人网络, 快速筛选、传递。

摘要: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就企业管理而言, 它本身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和效益生成的“催化剂”。任何生产经营活动只有通过管理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科学、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 才能转换为现实生产力和直观效益。

关键词:企业管理,经济效益,措施

参考文献

[1] 赵凤蕊.浅析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新概念[J].经营管理者, 2010 (3) :156.

[2] 朱刃.新时期加强企业管理的新理念[J].商场现代化, 2010 (4) :29~30.

[3] 孙静汝.浅谈现代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华章, 2010 (5) :18, 22

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宣传工作的核心内容,企业宣传工作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新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职工个人需求紧密结合,充分认识到自身是改革创新的最终受益者,这样就能最大限度调动工作激情,更加投入地为企业改革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加强

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企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特别是目前正在深化内部改革、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必须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管理工作来对待,做好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当前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加强对职工思想教育培训

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培训,是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企业要推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者,全面了解思想政治管理内容,合理做好企业不同职工工作空余时间的教育工作计划,针对不同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引导职工树立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爱岗敬业、实事求是的崇高思想道德观念,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增强员工的精神力量,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培养员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工作精神和坚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思想行为准则,此外,还要在员工的心理素质方面加强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社交能力,帮助员工塑造良好的心理品格,保障职工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工作和生活,增强员工归属感,为企业创设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二、发挥企业中党员职工先锋作用,带动整体思想政治水平

发挥企业党员职工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这是提高企业整体思想政治水平的推动因素。为此,要积极鼓励党员职工发挥其工作热情,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密切联系广大员工,积极向上级反应广大职工需求,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做好表率。通过企业中党员先进工作者的桥梁作用,不仅有利于加强企业全体员工进行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全体员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思想政治水平,有利于国有企业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文化建设,不断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脚步。教育者在考虑教育方法创新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提高自身的工作艺术性,主要是运用语言说理的艺术、情感沟通的艺术和处理问题的艺术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的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水平和心理素质,积极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增长实际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为企业广大职工服务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紧抓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也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改革工作,改变过去旧的企业制度。一方面,采用先进的管理观念,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创造各种的激励机制,把企业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集中到生产过程中去,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具体的工作实际,否则就会偏离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避免失去思想政治的价值。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企业发展的经营和生产为中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具体渗透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科学定位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之一是“实事求是”。企业在经营发展期间,必然会面对各种内外部的主客观环境问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定位方面,需要倾向于企业员工思想与行为活动规律的捕捉,同时融入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经过实践论证之后,才能够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运营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企业运营发展中的优势。如某公司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定位时,就企业员工的敬业态度、合作精神、創新意识等,开展全方位的内部调查工作,发现很多员工习惯于中规中矩的工作方法,基本上能达到企业敬业和团结友爱的要求,但由于过于墨守成规,使得很多工作无法获得突破性开展。针对该问题,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集中在创新意识培养方面,实践证明,这种“实事求是”的思想政治工作定位,能够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以政治理论学习作先导

政治理论学习是提高干部职工理论水平的重要途径。一是健全中心组和干部理论学习制度,促进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二是制定理论学习计划,并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突出学习重点,增强学习的计划性,中心组学习每月安排一次,干部职工学习每月安排两次,每次学习安排一人重点发言,使大家对专题学习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三是集中学习与自学结合起来,政治理论与其他学习结合起来;四是紧跟形势,深入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坚定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根据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公务员公共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理论水平。

六、借助现代科技技术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知识经济建设发展时代,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决定力量。借助现代科技技术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途径,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形式多元化提供现代化,提高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现在网络媒体快速的优势,把对方针政策、政府、信息、工作目标及工作相关的最新信息传递到干部职工中去,通过局域网建立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调研信息网络,进一步增强网上宣传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一个学习交流思想沟通的平台。为开展有效的多种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拓宽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领域和新途径。

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改制企业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党建工作创新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各级党组织,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主动探索,工作中积极创新。坚持党建工作从基层抓起、从支部工作抓起,不断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使改制企业的党建工作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那么,在改制企业中怎样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做好非公有制改制企业的党建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组织在改制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地位,无论企业所有制形式、领导体制和管理方式如何变化,党的组织都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二是要明确和坚持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企业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三是要注重党的工作实效,实现党的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的对接;四是要正确定位,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促进和保证企业的全面发展;五是要注重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树立好党员的模范形象,教育和引导党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起先锋模范作用,拓宽党员的活动领域,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

八、坚持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职工思想中价值取向多元化、精神需求多样化的特点,摒弃那种大而化之的简单说教方式,注重做好不同群体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把握规律性、增强针对性、富有创造性。要着眼大局、见微知著,随时关注企业运输经营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基本趋势,善于从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确保在一些关键时期、关键事件、关键问题上冷静应对。要主动作为、因势利导,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加强新闻传播知识的学习,更好地利用各类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职工思想,创造有利于促进企业运输经营和又好又快发展的舆论环境。首先,增加培训的机会,逐步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在提高员工技能和道德素养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发展需求。培訓的形式和内容要注意创新,为激发职工的主动性,要积极改变枯燥的教学培训方式。其次,要及时积极的与员工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员工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上的需求。若职工由于工作周期长而不能按时回家时,企业领导也要能够做到经常关心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以及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职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从而使得职工认真工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宣传工作的核心内容,企业宣传工作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在新形势下广大企业职工应当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作用,积极提高干部队伍和企业职工的素质,提高企业的软实力,保障企业的持续的科学发展。将广大领导和职工思想统一到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使企业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终推动我国经济建设。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学国际贸易论文范文下一篇:外国对外经济制裁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