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产品定位管理论文范文

2024-03-16

酒店产品定位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市场定位并不是你对一件产品本身做些什么,而是你在潜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做些什么。市场定位的实质是使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严格区分开来,使顾客明显感觉和认识到这种差别,从而在顾客心目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以上内容摘自百度)。

就目前上海乃至全国的通信行业来说,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都是大同小异有些差强人意。要么有市场没定位,要么有定位没市场。当然这也正是我们华仓需要做的这也是我们华仓的一次机遇。虽然在通信行业我只是一名新人,但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工作学习,也让我对通信行业,对市场,对华仓产品有了一些浅显的理解。

公司产品的市场定位: 1.产品特色

产品的定义:向市场提供的,引起注意、获取、使用或者消费,以满足欲望或需要的任何东西(摘自百度)。

由产品的定义不难看出,产品本身就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虽然产品多元化能增加公司的市场范围也是企业能力的体现,但个人觉得就我们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我们更需要拥有自己企业特色,企业文化的核心产品。就我们公司通信产品而言,不求多样化,不求低价格,通信产品的市场定位

我们要做到专业,专精,专注形成自己的企业口碑。价格也是价值的体现,我们不能为了满足一部分客户的要求而一味的降价,而是要有一套完善的定价标准。要相信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产品的人。例如我们华仓现有的几种产品如EPON、IPMAN、BGP、IDC等等,所面地的客户群都要具有一定消费能力,决策能力和使用需求。找准目标客户是销售产品的前提条件。如商务楼宇,首先可以通过保安,物业,楼内物业通告栏,广告牌,周边关系人等方式打听出楼宇相关负责人的姓名,地址或联系方式。再通过前期准备约见或上门拜访寻求合作机会。个人觉得约见客户前的准备工作是销售成功的必要条件,其中包括对目标客户所在单位的了解,对自己公司产品的了解。这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专业态度也体现了本公司企业文化和员工素养,能带给用户良好的形象。通过了解用户需求与使用环境来制定产品方案,与客户沟通中尽量突出公司产品优势,特色,要明白我们卖的不只是产品而是企业品牌。

互联网自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到现在,个人,企业和国家对网络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同时互联网也在推进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公司产品的潜在市场是无限大的,我们华仓的通信产品要想占有一席之地是先做企业品牌还是先做业绩,看似两难的问题实际上关键点还是在产品上。总之一句话有更好的产品才有更多的市场才有公司的未来。

通信产品的市场定位

2.服务品质

我个人觉得服务品质是公司发展的台阶,也是成功的捷径。对大部分目标客户而言,通信行业的技术水平、硬件基础建设由于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同行之间产品品质的差异性越来越小,那么产品的服务品质将会是用户是否使用产品首先考虑的标准了。像IDC托管,租用对目标企业而言我们卖的其实就是服务,做为第三产业,公司不光要有产品特色还要有服务特色。要做好产品要开拓市场,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同时也要满足用户服务需求,相当于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二者合一。

服务品质我把它细分为售前、售中、售后,我认为这三者的关键词就是沟通。急时沟通、准确沟通、保持沟通,要学会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

以上只是本人一些浅显的理解,可能文不对题也可能词不达意,望领导勿见笑。

酒店产品定位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产品定位是指企业对用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目标消费者或目标消费市场的需求,这有别于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是指企业对目标消费者或目标消费者市场的选择。从理论上讲,应该先进行市场定位,然后才进行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是对目标市场的选择与企业产品结合的过程,也即是将市场定位企业化、产品化的工作。 在产品定位中,可能涉及以下内容。

1.产品的功能属性定位:解决产品主要是满足消费者什么样的需求? 对消费者来说其主要的产品属性是什么?

2.产品的产品线定位:解决产品在整个企业产品线中的地位,本类产品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线,即解决产品线的宽度与深度的问题。

3.产品的外观及包装定位:产品的外观与包装的设计风格、规格等。

4.产品卖点定位:提炼出产品独特销售主张。

5.产品的基本营销策略定位:确定产品的基本策略一一做市场领导者、挑战者、跟随者还是补缺者?以及确定相应的产品价格策略、沟通策略与渠道策略。

6.产品的品牌属性定位:主要审视产品的上述策略的实施决定的品牌属性是否与企业的母品牌属性存在冲突,如果存在冲突,如何解决或调整?

注意要点

产品定位的方法有多种,可以借鉴以下方法:①产品差异定位法,即本公司所销售的产品,与对于相比的差异性。②利益定位法,即产品的品质、选择性、价格、服务及地点等,能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③产品使用者定位法,即针对使用者来定位。④针对特定竞争者定位法,这种定位法是直接针

对某一特定竞争者,而不是针对某一产品类别。在实际定位时,应将产品固有的特性、独特的优点、竞争优势等,和目标市场的特征、需求、欲望等结合在一起考虑。

x x保健品产品定位

一、背景分析

保健品作为一种特殊产品,虽对人体起着十分有益的作用,但总体而言,其疗效没有药品直接迅速,其价值又比食品昂贵,因此导致其生命周期比较短暂。市场上做得不错的品牌,比如"红桃K"、"昂立一号"、"丰韵丹"、“巨能钙"等,它们之所以能在市场上立足,主要得益于其鲜明的功能定位、 特点的渠道选择和强大的宣传支持。

二、产品分析

x x小麦草片作为一种纯天然、高科技、功能性的保健食品,意欲参与国内同行业的激烈竞争,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这个产品?也就是说如何在消费者心目中给产品进行形象定位的问题,它关系着产品上市后的销售成败。作为保健品看待,势必影响到产品的生命周期,很可能企业刚刚收回前期的投资,消费者已经对产品产生了厌倦,产品的生命周期已经进入了衰退期;作为食品看待,一方面在定价上难以保证高价位,另一方面其药品式的外观也难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而作为药品看待,一方面它是食品企业生产,属于保健食品,另一方面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也必然受到限制。

三、产品定位

经过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应把产品形象定位于类似于药品的功能性、高价位保健食品。这样,虽不能使产品进入大众流通渠道,却能够保证产品较均持久的生命周期,同时还可以通过强调其组成成分稀有元素晒进行高价格定位,保障企业的高额利润。

为保证能够成功地树立起产品形象以推动市场销售,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宣传上弱化其保健食品的概念,特侈消费H的凡意力,突出功能性诉求;在包装及宣传资料上印刷生产厂家时应采用其他形式出现(如x x实业等)。

2.在销售渠道上采用药品的销售途径,禁入食品或其他日用品流通渠道。

3.突出产品所含稀有元素(晒)组成成分以支持高价位诉求,应更换产品名称(如x x砸片等) ,这样可使产品成为第一个以稀有元素晒为个性诉求的产品,容易让人产生深刻记忆,易于率先占领一块属于自己的市场,同时通过对牺这种稀有元素独特作用的介绍来统领众多的产品功效,有利于避免功能诉求大广泛、不明确。

4.改进包装。考虑到国内消费者的价格接受程度和购买习惯,将原包装缩小,降低每盒售价,以降低市场切入的门槛;同时在内外包装上使产品突出功能性、纯天然、稀有珍贵的形象识别,在晒片色彩上也可进行尝试,如采用浅绿色等,以此强化产品含有特种澳门小麦草中稀有元素一一晒,同时与众多常见药片形成视觉差异。

酒店产品定位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定位”一词是由两位广告经理艾尔·里斯(AL Rise)和杰克·特罗(Jack Trout)于1972年率先提出的,他们对“定位”的定义如下:

定位是以产品为出发点,但定位的对象不是产品,而是针对潜在顾客的思想。也就是说,定位是为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大脑中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通常情况下,无论酒店是否意识到产品的定位问题,在顾客的心目中,一定商标的产品都会占据不同的位置。例如,“希尔顿酒店”在顾客认识中意味着“高效率的服务”,“假日酒店”则给人“廉价、卫生、舒适、整洁”的市场形象。

由上述定位的概念可以看到,定位始于产品,然后扩展到一系列的商品、服务、某个企业、某个企业、某个机构甚至是某工人。对酒店而言,酒店的产品定位并不是酒店要为产品做些什么,而是指酒店的产品要给顾客留下些什么,即给顾客造成自己的产品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印象和位置。实际上,产品定位就是要设法建立一种竞争优势,以使酒店在目标市场上吸引更多在顾客。

酒店产品定位从另一个角度看,是要突出酒店产品的个性,并借此塑造出独特的市场形象。一项产品是多个因素的综合反映,它包括性能、构成、形状、包装、质量等,产品定位就是要强化或放大某些产品因素,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特定形象。产品差异化是达成酒店产品定位的重要手段,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此处所谓的产品差异化并非单纯地追求已有产品变异,而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寻求建立某种产品特色,是市场营销观念的具体体现。

酒店产品定位对酒店的经营具有重要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利于建立酒店和产品的市场特色:现代酒店市场中,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使得同类型酒店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有限的客源,潜在竞争跃跃欲试,随时准备出击,市场竞争环境恶劣,竞争压力巨大。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避免竞争乏力而被其他酒店取代,酒店势必从各方面为其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起鲜明的市场形象,以期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如同前文中提及的“希尔顿”和“假日”各自强调的酒店和产品特色一样,国内酒店中亦有个性鲜明的例子,如南京市酒店业中长期以来流传着“住‘金陵’、食‘丁山’、玩‘玄武’”的口号,正是对这三家酒店及其产品特色的高度概括,这三家酒店也正是通过强化其各自的产品特征,进而形成一种产品优势,从而依靠这些特色产品在市场中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2)为酒店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奠定基础:酒店通过产品与市场进行交换,从中获取利益,这是酒店经营的基本出发点。换而言之,酒店经营的基础是产品,没有产品,一切经营活动都将变成纸上谈兵的空谈。由此可以看出,酒店和市场营销组合受到酒店产品定位的限制。例如,某酒店决定在市场上销售豪华、优质、高价的组合产品,如此定位就决定了酒店产品必须是高水准、有稳定质量保证的、能体现顾客身份的。由此,酒店在宣传上就必须以这些特质作为强化的重点,让目标市场的潜在顾客接受这样的产品特质;同时,要求酒店内部应协调一致,通过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和规范、强化技能培训等管理手段,保障产品的高品质。也就是说,酒店产品定位决定了酒店必须设计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市场营销组合。

二、酒店产品定位方法

酒店产品定位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根据属性和利益定位:酒店产品本身的属性以及由此获得的利益能够使顾客体会到它的定位。如酒店的“豪华气派”、“卫生和舒适”等,这种定位方法,酒店往往强调产品的一种属性,而这种属性常是竞争对手所没有顾及到的。

(2)根据质量和价格定位:价格与质量两者变化可以创造出产品的不同地位。在通常情况下,质量取决于产品的原材料或生产工艺及技术,而价格往往反映其定位,例如人们常说的“优质优价”、“劣质低价”正是反映了这样的一种产品定位思路。

(3)根据产品用途定位:发扬同一个产品项目的各个用途并分析各种用途所适用的市场,是这种定位方法的基本出发点。同样是一个大厅,它可以作为大型宴会、自助餐的场地,也可以被当成会议大厅接待各种会议,同时,还可以成为各种展示、展览的场所。对于这样的一个酒店产品,酒店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用途,在挑选出来的目标市场中,分别树立起不同的产品个性和形象。

(4)根据使用者定位:这是酒店常用的一种产品定位方式,即酒店将某些产品指引给适当的使用者或某个目标市场,以便根据这些使用者或目标市场的特点创建起这些产品恰当的形象。许多酒店针对当地居民“方便、经济、口味丰富”的用餐要求,开设集各地风味为一体的大排档餐厅,便是根据使用者对产品的需求而进行的定位。

(5)根据产品档次定位:这种定位方式是将某一产品定位为其相类似的另一种类型产品的档次,以便使两者产生对比。例如一些酒店将自己客房产品的档次设定为与某一家公众认可的好酒店的客房档次相间,以求使顾客更易于接受他们的产品。这种做法的另一个方面是为某一产品寻找一个参照物,在同等档次的条件下通过比较,以便突出该产品的某种特性。如一些酒店推出的公寓客房,突出在与标准间同等档次的前提下具备的厨房设施,更加适合家庭旅游者使用,从而达到吸引家庭旅游者购买的目的。

(6)根据竞争定位:酒店产品可定位于与竞争直接有关的不同属性或利益。例如酒店开设无烟餐厅,无烟意味着餐厅空气更加清新。这实际上等于间接地暗示顾客在普通餐厅中用餐,其他人吸烟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

(7)混合因素定位:酒店产品定位并不是绝对地突出产品的某一个属性或特征,顾客购买产品时不单只为获得产品的某一项得益,因此,酒店产品的定位可以使用上述多种方法的结合来创立其产品的地位。这样做有利于发掘产品多方面的竞争优势,满足更为广泛的顾客需求。

三、酒店产品定位步骤

酒店产品定位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就是使顾客能够将本酒店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实现这一目的,通常必须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步骤一:确定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

酒店的竞争对手实际上就是酒店产品的替代者,即者有与酒店相同或近似的特点(如相同或相近的地区、酒店星级、顾客群、价格等)的酒店。

酒店在确定竞争对手的时候,常会出现这样的失误,即单纯地以星级或业务围来作为判定依据,将同星级的酒店或业务范围类似的其他酒店都视为自己的竞争者。同样的三星级酒店,有的以旅游团队作为目标市场,有的以会议为主要目标市场,还有的则以商务散客市场为目标,分属于不同目标市场的酒店相互间不能成为直接竞争者。同样以会议市场作为目标市场,五星级酒店的会议市场划分与三星级酒店的会议市场划分又因为划分标准的差异而使目标市场有所不同。因此酒店产品的竞争对手范围应限定在同一或相近的目标的市场中。

判断某一酒店的产品是否和本酒店的同类产品存在竞争,有一简单的测试方法:在酒店降低产品价格时,观察对方的顾客是否转移过来,如果有,则说明对方是酒店的竞争对手,顾客转移得越多,则说明竞争程度较高,反之则较弱。

确定竞争对手之后,酒店必须采取多种渠道收集竞争对手产品的有关信息,了解目标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向顾客提供何种产品,其质量、数量、价格、特色等方面与本酒店同类产品比较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从而明确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位情况。

对竞争对手产品的调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例如向曾经购买于竞争对手产品的顾客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购买经历、对产品的评价等信息;也可以派人到竞争对手那里实地消费和观察以获取准确的竞争对手产品的有关资料。可以记录对各个竞争对手的调查数据,可以汇总目标市场内的总体竞争情况并与本酒店进行劣势对比。

步骤二:准确选择竞争优势,树立市场形象

通过上一步骤,酒店对目标市场内的竞争对手及其产品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调查和优势分析,发现本酒店优势所在,这些优势就是酒店产品定位的主要基础。

酒店可能会面对多种竞争优势并存的情况,此时强调所有的优势并不可取,因为那样有时会给顾客留下“王婆卖瓜”的感觉,而且,信息过多反倒失去重点,不利于加深顾客的印象。因此,酒店应当运用一定的方法,在众多竞争优势中进行取舍,评估和选择出最适合本酒店的优势项目,并以此初步确定酒店产品在目标市场上的位置。

酒店产品的优势一经确定,就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准确有效地向目标市场传播酒店产品的定位观念。酒店产品的优势不会自动地在目标市场上表现出来,要使这些优势能够发挥作用,影响顾客的购买决策,酒店需要以产品特色、优势为基础,树立鲜明的市场形象,通过积级主动而又巧妙地与目标市场中的顾客进行沟通,引起顾客的注意和举趣,求得顾客的认同。 要对目标市场进行宣传、沟通时,酒店要尽量避免因宣传不当在公众中造成误解,影响酒店优势的发挥。例如,传播给公众的定位过低,不能显示自己的特色;或定位过高,不符合实际情况,误导顾客认为酒店只经营高档、高价产品;或是定位含糊不清,无法在顾客中形成统一明确的认识。

步骤三:审时度势,调整产品定位

顾客对于酒店及其产品的认识并非一成不变,产品的定位即使很恰当,在遇到下列情况时亦会发生偏差:

·目标市场中的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定位于本酒店产品附近,侵占了本酒店产品的部分市场,致使本酒店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顾客的喜好发生了变化,使得对本酒店产品的偏爱转移到竞争对手的某些产品上去。 当遇到上述情况时,酒店应根据变化,采取具体的办法,对本酒店产品进行定位调整甚至重新定位。在做出定位调整或重新定位决策之前,酒店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首先,酒店要准确计算好自己的产品定位从一个目标市场转移到另一个目标市场的全部费用;

其次,酒店将自己的产品定位在新的位置上时,能够得到怎样的回报。

收益的多少取决于目标市场的购买者和竞争者的数量,其平均购买率有多高,在目标市场中酒店产品的销售价格能定在什么水平上。

酒店应将收、支两方面的预测进行认真的逐一比较,权衡利弊得失,然后再决定是否将本酒店产品定位在新的位置上,避免仓促调整,造成得不偿失的局面。

四、酒店产品定位策略

(1)抢占市场定位,避实击虚:

当酒店对竞争者的市场地位、顾客的实际需求和本酒店产品的属性等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分析,发现目标市场上竞争对手实力雄厚,无法与之正面抗衡时,酒店应将目光转上竞争对手尚未顾及或忽观的市场空隙,组织自己的产品去满足那些市场上尚未得到满足或未被完全满足的需求,从而与竞争对手形成鼎足之势。这样的定位方式风险较小且易于成功。 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型酒店如汽车旅馆(Budget Motels)成功的产品市场定位,对我国目前的酒店行业竞争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这种旅馆对大众旅行提供了满足基本需求又可以省钱的选择。它没有会议室、宴会厅以及项目繁多的娱乐休闲设施,只提供卫生、

舒适、价格低廉的客房,这对于过路、只求得到很好休息的客人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我国许多中小型酒店在面临大酒店和酒店集团的竞争压力时,往往采取追加投资,对产品更新改造,求上档次,求项目全,并以此作为竞争的本钱。这样做将对本已有限的资源造成更大的压力甚至浪费。实际上,我国的国内旅游正在兴起,国内旅游者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成为一个巨大市场,他们要求酒店提供与他们的经济能力相适应产品,这样需求是一些

四、五星级酒店所忽略的,而这正好是中、小型酒店的市场空隙,在这样的市场中将大有可为。

(2)强行改击,共享市场:

资源雄厚、实力强大的酒店常采取这样的产品定位策略。当发现目标市场竞争对手众多,但市场需求潜力仍然很大,此时酒店采取强行挤占的策略,选择与竞争对手重叠的市场位置,争取同样的潜在目标顾客,与竞争对手在产品、价格、促销、渠道等各个方面和环节展开直接面对面的拼争,与竞争对手共坐一席。

采取这种强硬的产品定位策略,酒店对竞争者和竞争的结果必须有充分、准确的估计和分析。酒店必须十分了解自己是否具备比竞争对手更为丰富的资源、更强的经营能力,是否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为出色,竞争中的获利能否平衡为赢得竞争所付出的代价等。如果缺乏足够的认识,贸然逞强,将可能把酒店引入歧途,那是十分危险的。

由前文论述可知,酒店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而退出壁垒较高,这就造成了市场景气时竞争对手纷纷进入,而一旦市场形成势发生逆转,酒店在无法退出竞争的情况下必然倾全力搏杀以求生存,此时在竞争中往往“迫于形势”以硬对硬,以强制强。

硬拼对竞争双方甚至多方而言将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国内某省会城市1999年酒店价格大战致使当地酒店业亏损以亿元计算,恶果是可想而知的。

为避免恶性竞争的出现,即使是大酒店也应该有意识地去寻找新的市场空位,而不是只注重传统的“有利可图”的市场。在酒店制订产品定位策略时,上述两种策略同时并举并在不同时期内有所侧重,将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无论采取何种产品定位策略,酒店都应当对自己的产品提出以下八个问题:

·酒店的对象是谁?酒店的目标是什么?

·酒店在哪些方面与竞争对手有差异?怎样才能使自己与众不同?

·酒店在哪方面有可能占得先机?酒店有可以利用的优势吗?

·酒店需要克服哪些不利条件?是否有可能变不利为有利?

·在所有细分市场中,哪一个对本酒店而言是最重要的?

·酒店如何扩大或改变习惯模式?

·酒店是否已经利用了有形和无形的优势?

酒店产品定位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 女性金融产品客户定位内涵

女性金融产品的客户定位有着自身的特征、规律和原则。首先, 女性金融产品客户定位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女性。这种专属性是女性金融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的明显差异, 女性的消费、创业信贷与理财产品的营销都是女性金融产品的主要内容, 它本身而言具有一定的女性意识, 在销售逢的范畴内注重女性意识和女性消费意识的导入。一方面要通过女性特征去发现和培养客户。再一方面要根据女性客户的特点, 实现金融产品的差异化营销。主要体现在女性的专属性、个性化以及特殊性。被赋予女性特征的金融产品在客户定位方面的直接表现一方面是性别的甄别, 再一方面是金融产品的专有客情维护;其次是女性金融产品客户定位的规律。一般而言, 女性金融产品客户的定位要考虑营销的便利性。女性具有消费的偏好, 从个人用户来看, 女性金融产品的营销可以满足客户的消费需要, 在产品的设计方面可以通过对女性消费偏好的调查来满足产品的差异化设计, 从而来满足客户定位的需要。女性金融产品客户定位的再一个规律就是可以充分考虑女性客户在创业中和理财产品的营销中的刚性需求, 通过对他们的调查访问和金融产品使用的预测, 来做好渠道管理和客情维护;女性金融产品的客户定位原则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女性的专属性, 便于为女性提供金融信贷服务和其他金融产品营销中的客户管理, 这种专属性非同一般的客户管理内涵。第二, 特质。女性金融产品的特质是在一定区域、时间、阶段内的金融产品的发布与销售, 客户管理要认识到这种性别差异, 和银行部门的相关差异化政策。第三, 女性金融产品的客户定位要更加感性化, 而且体现人文关怀, 这样可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客户关系管理原则。

2 女性金融产品客户定位的创新思考

2.1 女性客户的层级化管理优化

女性金融产品的客户定位也讲究客户的层级管理。一方面要注重客户的层级划分, 对于一般客户, 忠诚客户有优质客户要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 针对客户的表现制定相应的客户管理计划;再一方面客户的层化管理要注重客户的圈子, 注重客户的经济收入和消费偏好, 进而分析客户的层级对金融产品营销的影响和促动因素;还有就是要做好女性创业信贷的金融服务的工作, 要给予更合理的人文关怀, 还要在资金、神品、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2.2 注重客户的细分

客户的细分就是要通过客户的消费资料来判断客户的消费偏好, 消费习惯和整体性的收益等。通过客户的经济和生活圈子来对客户产生的关联效应做出预测。一方面要通过客户的资料来测定客户属于的层级, 要实施什么样的管理办法。另外一方面要根据客户的圈子对客户的资金需求, 消费能力做出预测, 并及时制定相应的计划。还有就是要根据客户的工作属性, 判断客户的信贷需求, 消费需求, 继而实现客户细分的影响策略实施。最后要实现细分管理的效果评价。要对客户戏份进行评价, 从而产生一定的决策性意。

2.3 客户满意度的关联作用

客户的满意度是观察金融产品的营销效果的评价标准, 女性金融产品也是如此。在女性金融产品的客户定位中, 客户满意度是体现客户为中心的重要指标。客户的满意度提升可以与客户的金融产品使用, 客户的培养和发现, 客户的价值认同与银行的价值输出产生协同。客户的满意度可以通过口碑传递成为银行的无形广告, 最终为银行的金融服务的竞争优势贡献力量。此外, 客户管理的满意度与客户定位的关系密切相关, 因此要切实做好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工作, 并制定出相关的指标。

摘要:女性金融产品营销有其专属性, 不仅包含了女性的消费, 更涵盖了女性创业信贷, 女性金融理财产品的营销。所以, 在女性金融产品的营销中, 客户的定位很重要, 不仅要针对营销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定位, 而且要在营销的过程中, 对于客户管理要有合理的定位, 并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本文简单探索了女性金融产品营销中客户定位的内涵与价值, 并根据女性金融产品的差异化特征提出了客户定位的创新思考。

关键词:女性金融,客户定位,策略与思考

参考文献

[1] 丁颖.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消费行为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 2016.

[2] 赵群, 孙淑红, 中国年轻女性消费观的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与管理, 2017 (021)

酒店产品定位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旅游管理哲学理念被广泛运用于旅游管理实践领域,但未得到足够重视,未被理论化系统化。本文提出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的概念,并对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的理论定位进行系统研究。

关键词:旅游管理哲学;旅游;管理;哲学

Key words: Tourism Management Philosophy;Tourism;Management;Philosophy

一、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理论背景

旅游管理理论研究对于理论研究者的理论创新能力和管理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管理实践能力实际上就是将具体理论或理论原则与实践要素相结合创造出能够有效解决具体问题的理论的能力,是针对实践问题的理论创新能力。旅游管理理论研究者在理论研究中要形成很多哲学理念,部分哲学理念不仅能够指导旅游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还能够运用于更为广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并发挥指导作用。

目前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主要用于旅游业实践领域对具体运营项目方案的指导,其中在区域旅游产业定位、景区投建决策、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旅游运营项目设计中的运用较为广泛;

同时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系列观念在国际、国内运用领域专家的运营理念交流中也被普遍涉及,亦有跨学科学术研究者試图在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中寻求相关学科具体问题解决方案的启示,然而因为研究界客观存在的纯学术理论研究领域和实践运用研究领域的分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未得到纯学术理论研究领域学者的足够重视,缺乏理论化、系统化研究,尚未形成专门化理论体系,在国内外学术理论研究界鲜见相关著作。

二、旅游管理哲学理念概念

旅游管理哲学理念属于管理哲学的一个门类,它是指从旅游管理的愿景和远景视角,将旅游管理理论和旅游管理实践有机结合,经过理论升华,上升到哲学层面形成的,对相关理论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念。将旅游管理理论进一步研究,实现理论的进一步升华,实现理论的概括性和普遍适用性。这也是旅游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研究目的

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研究,需要站在宏观的视角上,对旅游管理的整体理论、旅游管理的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力求寻找其中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力求寻找旅游管理理论和实践所独具的系列价值理念和行动准则,从而得出具有哲学意义的旅游管理哲学理念。

四、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理论定位

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特征相关的学科领域有管理哲学、企业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或行政管理哲学理念)。其中管理哲学相当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的上一级学科,企业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或行政管理哲学理念)相当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的平级学科。管理哲学的哲学理论源泉是全体管理领域,包括旅游管理领域;企业管理哲学的理论源泉是企业管理领域,行政管理哲学(或行政管理哲学理念)的理论源泉是行政管理领域。

企业管理的研究对象针对单体企业或一个相对独立的企业群,如普通企业、企业集团、企业联盟、具有共同股东的多个联动的独立公司;行政管理的研究对象是政府的自我治理和社会治理。

旅游管理学科建立之初借用了企业管理的部分理论和部分行政管理的理论。经过漫长的理论发展,旅游管理学科获得了深厚的学术积淀,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旅游管理理论界以外的人一般能够注意到旅游管理理论体系包括旅游企业管理理论和旅游行政监管理论,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行政监管也是旅游管理学习者的主要就业方向。但认为旅游管理理论仅包含旅游企业管理理论和旅游行政监管理论是对旅游管理理论了解尚未深入的人的看法。在现代旅游管理理论体系中,旅游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旅游行业和旅游现象相关的各种本质性规律,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行政监管是旅游业的部分外在活动,旅游管理理论的研究领域不仅包括这些外在活动的规律,更要研究掩盖在外在活动现象之下的本质性规律和不具有明确现象的本质性规律。旅游管理理论的核心研究目标是探寻旅游行业存在和发展壮大的本质规律。相对于旅游行业存在及发展壮大,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行政监只是必要条件中的极少数条件,旅游行业存在及发展壮大的充分条件的总量远大于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行政监这两项必要条件。如某些区域旅游企业运营质量较高,旅游行政监管也很到位,但旅游业仍无活力,本质在于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这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只起到合理引导旅游业发展动力的作用。旅游行业存在及发展壮大取决于旅游行业的客观基础依照其发挥作用的规律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的动力。这些动力是旅游产业的生命之源。研究旅游行业的客观基础发挥作用的规律的理论包括旅游业与国民经济收入的关系、旅游业与国民工作环境的关系、旅游业与基本物质生产型产业的关系、区域区位特点及旅游潜质对区域发展旅游业的影响等。以旅游管理理论的早期特点代替旅游管理理论的现代特点,以旅游业的经营管理特点代替旅游业的理论特点,仅注意到关于旅游业具体运转的理论而忽视使其得以存在的基础性关键理论,是对现代旅游管理理论的过时和片面看法。

比较旅游管理理论、企业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旅游管理理论虽然与企业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理论有着少量的理论重合,但所重合的理论仅属于旅游管理理论中不具太大分量的边缘性理论,旅游管理理论有着其分量很重的独有性核心理论,这些理论是不论企业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还是其他理论都无法直接提供的,所以企业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理论中相关理论的组合仅代表旅游管理理论的少量边缘理论,绝非旅游管理理论整体。

可见旅游管理理论相对于企业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理论是相对独立的另一种理论,所以以旅游管理理论为理论源泉的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与以企业管理理论为理论源泉的企业管理哲学、以及以行政管理理论为理论源泉的行政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理念),属于绝对独立的另一种哲学理念。因为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与企业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理念)相互独立的关系,试图通过将企业管理哲学与行政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理念)通过理论组合得出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仅适用于旅游管理学科建立之初时的情况。

管理哲学的哲学理论源泉是全体管理领域,包括旅游管理领域,因而管理哲学的理念在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体系中也是必然存在的,因为一般被包含于特殊之中并小于特殊的哲学规律,管理哲学被包含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中、是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的一部分,但无法代表旅游管理哲学理念。同样也可证明,这种情况也适用于管理哲学与企业管理哲学、管理哲学与行政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理念)的理论关系。

旅游管理哲学理念是与企业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理念)相互独立的平行学科,三者的上一级学科是管理哲学,管理哲学被包含于三者之中,并不能代表三者的直接组合或三者之一。(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福墀,杨静.管理哲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王德清,么加利.管理哲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3]袁闯.管理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钱学成,全林.管理哲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5]刘月霞, 赵玉娟.现代企业管理哲学:兼论企业家哲学素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曾鹏飞.企业管理哲学(一)[J].冶金信息,2000(3).

[7]曾鹏飞.企业管理哲学(二)[J].冶金信息,2000(4).

[8]钟一鸣,黄江泉.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哲学阶段性特征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8(1)

[9]刘安萍.探讨中国式的企业管理哲学[J].平原大学学报,2001(8).

[10]周毅之.周恩来的行政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1]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2]宋丹妮. 道是无为却有为——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哲学思考[J].经济师,2004(4).

[13]王亚魁.高校行政管理的哲学基础[J].益阳师专学报,1998(3).

[14]谢吉晨.行政管理的哲学之維——我国行政哲学研究述要[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2).

酒店产品定位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在高校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幸福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本文将以全新的视角来分析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幸福感,并思考提出能够促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幸福学;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的建设目标是实现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而行政管理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在高校的发展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办好一所高校,不仅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也需要高素质的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当前,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速,我国高校面临着海外院校的巨大冲击,我们的教学模式和行政管理工作面临挑战,这无疑也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幸福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相关理论为人力资源管理多元功能的高效发挥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关于幸福学的研究,将促使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思考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问题。

一、研究幸福学理论的意义

幸福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人类在社会发展早期就开始对幸福孜孜以求,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追求幸福的历史。对于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增进人类社会的幸福,是经济学、管理心理学探求的终极目标,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幸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的本质规律并总结为一定的理论方法,用以指导人类获得幸福的应用科学。幸福学(hedonomics)最早由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奚恺元(Christopher K.Hsee)教授在20世纪末提出,意思是追求生命之快乐的学说。奚恺元教授认为:“人们生活的目标是幸福,而不是财富,财富只是手段之一,人们生活的幸福程度,也并不取决于财富的多少,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的信念、生活的方式和生活环境中的对比感受等”。奚恺元教授强调,这里所指的幸福是一种长期的、广义的好的主观感受(subjective well-being)。近年来,幸福学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幸福理念也正在融入各国公共政策的价值体系中。幸福指数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他认为:幸福等于效用与欲望的比值。英国的心理学家卡尔和皮特研究总结出,真正的幸福包括生存、个性和高层次需要三个构成要素,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幸福=P+5E+3H。其中,P代表个人性格(个性、应变能力、适应能力、人生观、世界观、忍耐力等),E代表生存需求(健康、交友状况、财富等),H为高层次需要(自尊、自我期许、雄心、幽默感等)。20世纪70年代,不丹王国国王第一次将幸福指数引入到宏观领域中。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将人民幸福指数作为社会发展成就的一条关键性的非经济标准。2012年10月,央视以“你幸福吗”为主题采访街头百姓的新闻在“新闻联播”中播出,一时引发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追求民众幸福,提升民众幸福感成为国家实现科学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幸福感”一词来源于心理学,是指个体依据自身标准在物质、精神生活中得到某种满足的一种心理体验,是一种主观感受。在本文中,主要研究个体在工作状态中得到的情感体验,即工作幸福感,包括个人兴趣、物质生活需要、事业发展需求、工作环境、同事交往等因素产生和影响的幸福感的总和。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员工满意度提高5%,会连带提升11.9%的外部客户满意度,同时也可以使企业效益提升2.5%。可见,若能有效提高个体工作的幸福感,就能直接提高个人在工作中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形成和谐、良好工作氛围,进而影响整体的幸福感,提升整体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研究工作幸福感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实践性意义。

二、当前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幸福感分析

高校的行政管理,是高校通过建立一定的机构和制度,以发挥管理、服务等行政职能,实现学校学科发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高校行政部门是高校的综合性办事机构,是沟通上下左右、联系内外的桥梁和枢纽。现代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并非只是简单地盖章、打字、接电话,他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以保证能在纷烦琐碎的任务链中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他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以有效地进行政策的上传下达;他需要具备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统筹规划能力以完成大量的行政文案和大型的活动等。我国高校经过多年的努力,行政管理队伍正逐步走向专业化、知识化和年轻化,积聚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和后备干部。然而,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速,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影响了工作的幸福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身份地位不受认同。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顺序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前三个层次的需要已经有了很大的满足,他们希望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感,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尊重,后两层次的需要成了他们的主导需要。在我国的高校中,很多大学教师以及大学生认为行政人员不是“老师”,只是工作人员而已。部分学生和教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过分挑剔和苛刻,甚至表现出傲慢和轻视,从而让行政管理人员感到不被尊重,带来不愉快的心理体验,产生不平衡感和不被认同感,进而影响其工作幸福指数。

2.收入相比不高。幸福学理论之一的“参照点(reference point)效应”(Hsee,2008)认为,人们通常会根据一个参照点去评估一个结果,判断该结果对自己来说究竟是得还是失,从而得到是积极或者消极的主观体验。在高校中,行政管理人员的参照点一般为校内的教学、科研教师或者行政领导干部,他们除了可以得到相应的职称、职务级别工资外,还能通过申请科研项目、企业合作等获得经费支持,还可以通过额外的教学工作量得到相应的课时补贴。而行政管理人员只能取得相应岗位的固定收入,相对年轻且刚参加工作工资水平较低,又面临购房、子女抚养等经济压力,生活负担较重。在所处的环境和圈子里,可以说行政管理人员只能算是中低收入阶层,对比带来的收入差距产生的消极体验会加剧不幸福的心理体验。

3.工作内容较易产生倦怠情绪。高校里目前对于行政管理岗位招聘的学历要求,通常都是本科甚至硕士以上学历。但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是比较烦琐且枯燥的,诸如收发文件、整理材料、文字的录入与校对、签字、盖章等,这些枯乏的事务性工作会使很多行政管理人员陷入迷茫、失落、厌烦的境地,觉得高学历无用武之地,在工作过程中缺乏成就感,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渐渐失去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职业倦怠的心理。而且他们很多都非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工作岗位与其所学专业大不相同,专业知识无法应用,工作时间一长甚至连自身专业技能都逐渐遗忘丢失,这使得很多行政管理人员对于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感到迷茫和失望。另外,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不实行坐班制,可以自由支配教学科研工作以外的时间,而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坐班制度,自由支配时间较少,有时还需要加班,容易产生压抑情绪。

4.同事关系满意度不够。高校的行政事务工作头绪很多,很烦琐,每个行政管理人员往往是负责自己分工的一块工作,在行政工作流水线上按照程序办事,同事之间缺乏协同合作和沟通交流的机会,无法得到来自同事的信息支持(如提供某些必要的知识)、实践经验支持(如帮助完成工作任务)以及情感支持等,这就缺少了通过沟通交往建立友谊而产生的幸福感。同时,由于高校的行政机构设置,在制定决策的时候,往往是领导决定;在安排工作时,因为信息渠道不够通畅,传播不够准确高效,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行政管理人员总是被动地接受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自己在工作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重视,进而影响到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5.职业发展空间有限。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管理学或教育学基本理论的培训,在工作中往往是依靠传帮带,或者按照个人经验摸索着走,习惯于由领导指派任务,很难开创性地去思考和开展工作。高校往往重教学、科研,轻管理,对行政管理人员重使用,轻培养,很少有资源和机会用于行政管理人员的专职培训和岗位提升上。这也就造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优势与劣势缺少足够重视,对于行政工作的现在与未来认识模糊,自我职业发展能力止步不前。现有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提升中,主要有职称晋升和职务晋升两类。在专业技术职称晋升上,重科研论文轻工作实效。而繁忙的行政事务工作使得管理人员难以有时间继续攻读学位,也很难积累获得专业成果。在职务晋升上,由于行政管理岗位的职务设置为“金字塔”型,职务越高,岗位越少,晋升难度也越大,必须按部就班根据工作年限沿着既定的层级设置缓慢晋升,且一般副处级以上岗位都由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双肩挑担任,相当一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在晋升无望的情况下丧失工作热情,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缺乏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影响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无法得到工作提升的幸福体验。

6.考核激励制度不完善。哈佛大学曾经有项研究显示,人的潜力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下可以发挥到80%~90%,而在缺乏激励时只能发挥20%~30%。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行的是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结果一般分为四个级别: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但考核方式经常流于形式,有些行政管理部门甚至采取“优秀”轮流拿的方式,对于每位行政管理人员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何,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缺陷都不能充分地反映出来,不能很好地达到考核的目的。对于考核结果而言,得到优秀的一般占10%~15%,被定为基本合格甚至是不合格的只是少数人甚至没有,绝对大部分都是合格。这样的结果不仅没有对考核人员产生任何激励作用,反而影响了原本兢兢业业、工作负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起了反作用。

三、幸福学视角下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1.科学安排物质财富的策略。幸福学强调以人为本,它以人的主观幸福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在既定的物质财富水平下,如何通过改变物质财富的呈现方式和选择,最大化人们的主观幸福感(Hsee,2008)。比如,可以采用抑制参照点效应的方式。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国内某高校有一次发放奖金时,实行正高级职称发放1000元,副高级职称发放2000元,中级职称以下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等发放3000元的标准。最后反响很好,大多数人都表示非常满意,有利于提升整体的幸福水平。其次,可以灵活奖金的发放。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在行政管理人员中启动一项“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申请到的行政管理人员,除了有一定数量的奖金之外,还有一定的科研经费,用于专项研究和提升。这样的发放方式,更有利于表彰先进,并带来比单纯加工资更大的幸福体验。又比如,给每个工作人员一份200元的生日礼物,比给每人加工资200元,相比更令人心情愉悦。总之,在物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幸福学的理论合理、科学地安排奖金的发放,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注重人本关怀,增强工作认同感。幸福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在收入水平非常低的时候,收入和幸福之间的关联很紧密;但当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它对幸福的影响就不如先前那么大了,而决定幸福的其他因素相对来说就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校领导者需要赋予行政工作新的魅力,通过各种方式肯定行政管理岗位的重要性,使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明白行政工作也能锻炼人、发展人,也有着独特的乐趣,从而获得幸福的工作体验。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领导者可以多发扬民主,询问和听取下属对工作的思路和想法;通过适当的授权发挥行政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使命感;不轻易批评下属的工作,帮助下属研究和商讨如何处理工作中的缺漏和不足,经常肯定和褒奖下属的工作,让其体会到工作的成就感等。同时积极关注行政管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注重心理关怀和调试,帮助其找准角色定位,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激发工作积极性。另外,要促进教学、科研教师以及学生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比如交流座谈、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让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学生互动交流,让教师和学生明白行政工作的流程和环节以及难处,让行政管理人员展现工作的专业和敬业,使大家对行政人员的工作给予充分的理解与认可。

3.建立行政管理岗位流动机制。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流动和重新配置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在某一个工作岗位时间太长,不利于工作思路的拓宽。日本高校在行政管理中,广泛采用工作巡回轮换制度(Job-Rotation System),即定期调换工作岗位,使行政管理人员全面熟悉各种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充分了解组织内部人事、运转机制等。比如,在大学里,机关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在本部门内轮岗,也可以到基层学院轮岗,还可以定期调换到其他职能部处的工作岗位;院系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到机关职能部处轮岗。甚至,可以挂职到政府公务员机关,或者到海外高校相关行政岗位挂职体验等。这样既可以极大地丰富行政工作内容,增加工作兴趣和新颖性,减少工作枯燥乏味的影响,还可以通过体验不同的岗位和工作,创新工作思维方式方法,开阔工作视野,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而且,也能让行政管理人员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能和要求,增进同事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促进和谐的工作氛围,提升整体的幸福体验。

4.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提升个人价值。人的素质和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开发。幸福学理论研究表明,人们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远远大于在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随着高等教育整体管理科学化、信息化、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应根据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引入先进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打造行政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实现自我的机会与平台。要做好培训工作,首先,要对培训内容进行挑选,既可以是工作实务方面,如基层党建工作专题、人事工作专题、科研管理工作专题等,也可以是实用技能方面,如英语口语培训、公文写作、数据库开发应用等,还可以是素质拓展方面,如情绪管理、时间管理、领导力培训等;其次,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既可以短期挂职、部门轮岗,也可以海外培训、脱产进修,或者参加专题会议研讨班等;再次,要建立培训的激励机制,将培训与工资、考核、晋升等挂钩,提高行政管理人员投入培训的积极性;最后,对培训的过程和结果要严格监督、考核,使培训能收到实效。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来说,能通过参与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达到自我能力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认可,将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幸福体验。

5.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绩效评价体系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体验。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应遵循:首先,要以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建设为前提,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明确建立每项工作的标准工作和规范。其次,建立良好有效的考核机制以激励行政管理人员。可以采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使用的360度绩效考核方法,包括自我评价、领导的评价、同事的评价、服务对象的评价,对考核对象进行多源考核,得出更有效和更可靠的结果。再次,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既要重视结果,更要强调过程,要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过程考核可以弥补结果考核的不足,真实地反映出管理人员的综合成绩,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科学的考核方式,积极调动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绩效的全面提升,为高校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奚恺元,王颖颖.请问:你幸福吗?——中国六城市幸福感测试[N].新华每日电讯,2006-06-06.

[2]朱红.探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困境和激励机制[J].价值工程,2011.

[3]黄剑青.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探析: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

[4]伍银儿,杨纪生.人力资源理论在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

[5]程桂萍.培养与管理偕行、激励与考核并重——关于高校行政团队建设的若干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0.

[6]郑国娟.幸福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管理,2006.

作者简介:朱琳,女,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讲师,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甘薯栽培技术探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女性居家服装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