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综合整治意见范文

2023-10-09

土地综合整治意见范文第1篇

浙江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 规划设计方案编制暂行规定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 二○一○年五月

第一章 范围............................................................................................... 3 第二章 引用标准 ...................................................................................... 3 第三章 基本规定 ...................................................................................... 3

一、编制的主体 .................................................................................. 3

二、项目区设置要求 .......................................................................... 4

三、编制单位和人员要求 .................................................................. 4

四、编制的基础数据要求 .................................................................. 4

五、编制的计量单位要求 .................................................................. 4

六、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的基本原则 .................................................. 4 第四章 准备工作 ...................................................................................... 5

一、组织与技术准备 .......................................................................... 5

二、资料收集与核实 .......................................................................... 5 第五章 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及要求 .............................................. 6

一、规划设计方案文本编制及要求 .................................................. 6

二、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书编制及要求 .............................................. 7

三、规划设计方案图件编制及要求 ................................................ 10 第六章 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主要成果 ............................................ 11

一、规划设计方案文本 .................................................................... 11

二、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书 ................................................................ 11

三、规划设计方案图件 .................................................................... 11

四、规划设计方案附件 .................................................................... 11 第七章 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和成果管理 .................................... 12

一、规划设计方案论证 .................................................................... 12

二、成果管理 .................................................................................... 13

第一章 范围

一、本“规定”规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编制要求、内容、编制程序、成果的论证和管理。

二、本“规定”适用于全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的编制等。

三、本“规定”所称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整治。

第二章

引用标准

一、《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三、《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四、《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浙土资办〔2008〕175号)。

五、《浙江省实施<村镇规划标准>的有关技术规定》(浙建乡〔1994〕224号)。

六、《浙江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浙土资办〔2009〕96号)。

七、国家和省其他有关技术标准。

第三章

基本规定

一、编制的主体

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编制主体为乡级人民政府。

二、项目区设置要求

项目区可涵盖单个或多个行政村,同时应尽量保持乡界、村界完整性,以便于基础数据获取。

三、编制单位和人员要求

承担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的单位和人员,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四、编制的基础数据要求

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图为基础的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为基础资料。

五、编制的计量单位要求

统一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公顷、万元等数据保留到小数点后四位数,立方米、平方米、米等数据保留到整数位。

六、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的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原则。在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建设、交通、水利、林业等部门的规划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在确保耕地数量、基本农田、标准农田总量不减少,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不改变、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以及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不改变的前提下,田、水、路、林、村综合考虑,统筹整治生产、生活、居住、建设、生态用地。

2、因地制宜原则。保持传统村庄建设风格,尊重农耕习惯,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将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做实做细,以更好地指导实施。

3、以民为本原则。尊重农民意愿,自觉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农民充分知情和全程参与,实行阳光操作,做到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后农民满意。

4、有序推进原则。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实施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在规划设计方案实施期限内,可根据需要做出分期实施的安排。

第四章 准备工作

一、组织与技术准备

1、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由县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作方案,解决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编制中的重大问题。

2、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审查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筹措编制经费等工作。

二、资料收集与核实

1、收集资料

(1)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 (2)村(镇)建设规划。

(3)其他部门涉及土地利用的专项规划资料。 (4)村(镇)土地利用现状资料。 (5)土地评价资料。 (6)项目区自然生态环境、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等资料。 (7)项目区所在地产业规划布局和土地流转现状材料。 (8)村民发展意愿。

2、核实资料

对收集的资料,应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可靠性较差的应进行复查核实。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编制需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调查。

第五章 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及要求

一、规划设计方案文本编制及要求

1、总则

明确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目的、范围、期限和基础数据、指导思想、原则、依据和任务。

2、规划设计方案目标

明确项目区土地整治目标,如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加快村镇改造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目标。

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目标具体量化指标一般有下列构成: (1)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数量,新增耕地面积、基本农田标准化率;

(2)新建、改建支渠以上的灌溉、排水、塘堰驳岸工程量; (3)新建、改建主干路、支路以上道路数量; (4)新建、改建主干道、主干渠绿化数量; (5)旧村改造及新村建设数量; (6)农户集中居住率。

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明确项目区整治前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变化情况。

4、土地综合整治工程

明确项目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整治的各类工程建设内容。

5、村庄建设与相关设施设计布局

明确农村住宅建设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具体设计布局。

6、土地权属调整

明确项目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7、资金测算与筹措

明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式。

8、项目区实施计划安排

明确项目区各类工程建设内容的分期实施计划安排。

9、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实施措施

包括法律的、行政的、社会的、技术的以及其他保障措施等。

10、附则

明确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成果组成、实施日期和解释。

二、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书编制及要求

1、前言

说明编制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的缘由及主要过程等。

2、现状基本情况

(1)项目区范围及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说明项目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四至关系,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

(2)自然条件及资源状况

说明项目区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地质条件。

(3)人口、户数状况

说明项目区所涉及的行政村(自然村)、人口和户数等情况。 (4)经济产业发展状况

说明项目区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的利弊条件。 (5)权属状况

说明项目区有关建设用地、农用地权属现状情况。 (6)田、水、路、林基本状况

田:说明项目区农用地整理、生产路、田间道、灌排渠建设情况,分析整理潜力情况。

水:说明项目区内支渠以上的灌溉、排水、塘堰驳岸情况。 路:说明项目区内现状通村公路、村内公路及总长度。其中土路、己硬化路、原有石板、碎石路宽度及总长度,道路通畅情况等。

林:说明项目区内绿化情况,主干道、主干渠林带建设状况。 (7)村庄建设状况

项目区内村庄情况:说明村内各自然村的分布情况,包括宅基地规模以及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自然村撤、扩、并计划;说明村内房屋总幢数、人均占地面积、人均建筑面积、容积率以及建筑新旧情况;分析村庄的用地结构、各类用地布局、复垦潜力状况。

景观和形态:说明现状村庄空间景观状况,对建筑物的功能、用途、面积、建设年代、建筑质量、建筑风格及特色进行汇总与评价。

公共配套设施:说明现状卫生所、文化站、小学等公共配套设施分布情况、数量及规模。

环境保护:说明村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类型,对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8)村民发展意愿

通过对村民现场走访、发放调查表等形式,收集行政村的基本情况和村民意愿,对各种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汇总。

3、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的主要过程

说明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的工作步骤、技术方法。

4、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面临形势 说明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5、土地综合整治各类工程情况说明 (1)说明土地平整工程量和基本要求。

(2)说明支渠以上的灌溉、排水、塘堰驳岸的长度、用材和布局。

(3)说明主干路、支路以上道路布局、等级标准、长度、路面材料等内容。

6、村庄建设与相关设施情况说明

(1)说明撤、扩、并自然村的数量、宅基地面积,明确新村建设的位置、规模、总用地面积、人均用地面积。

(2)说明公共配套设施:电力工程、电信及有线电视工程、管线综合、消防、卫生所、文化站、小学等公共配套设施分布情况、数量及规模。

(3)说明村庄整体风格与景观环境、村镇环境和谐统一,与村镇的历史文脉联系,符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保持农村风貌和当地特色等情况。

7、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的投资与效益分析 说明具体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投资估算:

(1)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程的工程量和投资金额统计。 (2)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项目工程量和投资金额统计。 (3)其他需统计的投资金额。

说明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对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社会公众的影响。

8、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若干问题的说明 关于计量单位、图件的说明。

三、规划设计方案图件编制及要求

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要求比例尺1:2000--1:10000。

2、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要求比例尺1:2000--1:10000。

3、项目区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图 要求比例尺1:2000--1:10000,图上应标明土地开发区、土地整理区、土地复垦区、建新区。

4、项目区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规划图

要求比例尺1:1000--1:2000。主要内容包括:

(1)田块整理工程。田块整理范围及填土、挖土、驳坎及与之配套的路、灌溉、排水等内容。

(2)水利设施工程。村内各类支渠以上的灌溉、排水、塘堰驳岸及村镇上下水等内容。

(3)道路工程。各类支路以上道路的布局、等级标准等内容。 (4)绿化工程。各类林带建设及村内绿化的布局等内容。

5、项目区建新地块现状图

要求比例尺采用1:500--1:2000。需标明各类地形要素、建新区范围线、拐点座标和区块面积等内容。

6、项目区建新地块建设规划图

要求比例尺采用1:500--1:2000,需标明各类建筑数量分布、层数、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位置及数量等内容。

第六章 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主要成果

一、规划设计方案文本

二、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书

三、规划设计方案图件

四、规划设计方案附件

1、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资料汇编。

2、规划设计方案的相关文件。

3、规划设计方案的论证意见、公示意见和听证材料。

4、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书、图件的电子稿。

5、其他资料和图件。

第七章 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和成果管理

一、规划设计方案论证

为保证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成果质量,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成果进行论证。

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应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为依据,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1、村庄调整和拆旧建新应符合省规定的用地标准。

2、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提出的土地综合整治任务符合实际,目标切实可行。

3、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较好地做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4、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方案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5、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有效地整合了其他相关部门的意见。

6、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采用的基础资料翔实可靠。

7、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书内容符合要求,各类图件内容全面、图面整洁清晰。

二、成果管理

1、公告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经批准后15天内,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项目区域内以书面形式对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公告,也可以利用新闻媒体、报纸和各级政府网站予以公告。

2、建档

土地综合整治意见范文第2篇

章丘市国土资源局

(2012年10月24日)

一、项目基本情况及进度

章丘市黄河乡等三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涉及到我市黄河镇、高官寨镇、水寨镇三个镇的26个行政村及1个权属单位。该项目农用地整治部分总面积3666.07公顷,新增耕地201.63公顷,预算总投资1.46亿元。目前已支出工程施工费6705.87万元。建设用地整治部分拟将项目区内的21个行政村合并为6个社区,可产生周转指标2793亩。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10]73号),按照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的安排,我市于2010年10月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年11月5日济南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对可研报告进行了评审,2010年11月12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项目资料进行了审查。我们根据省市审查意见,对资料进行了修改完善。2011年1月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与山东省财政厅联合下发鲁国土资字[2011]167号文件批准该项目立项; 2011年2月我们会同有关技术单位完成了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2011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鲁政土字[2011]909号文件批复了该项目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部分;2011年7月山东省财政厅与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鲁财综[2011]71号文件批复了该项目的农用地整治部分。

1 2011年5月14日,章丘市政府召开了项目开工动员会。截至目前农用地整理部分现已招标33 个标段,其中:黄河 19个标段,支出工程施工费4095.82万元;高官寨14个标段, 支出工程施工费2531.83万元;水寨镇1个标段,支出工程施工费78.22万元。

农用地整理部分已完成的工程内容为:土地整平77亩,淤地760亩,路沿石1156米;打井511眼,排水沟9677米,提水站1座,新建涵管251座,桥66座,水簸萁2个,涵洞9座,配电室37座,梯形渠道5510米,闸20座,砌筑渠道基础4919米;安装潜水泵583台,变压器37台,管理机17台,射频卡控制器592套,移动排水设备3套,固定排水泵4套,高压线5710米,地埋电缆100944米,低压管道331194米;新修砼路66652.2米,已完成整个项目规划总工程量的65%. 建设用地整治部分需整治旧村21个,涉及的黄河镇、高官寨镇两个镇都成立了拆迁安置指挥部,高官寨镇已完成了进村入户调研和拆迁群众签字工作,黄河镇已完成进村入户调研,群众签字过半,现已制定初步建设实施方案,确保年底前开工建设。

二、项目建设的主要做法

1、坚持市场化运作,严格落实五项制度。

一是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确保国土局对项目的管理。二是严格落实公告制,项目实施前,在项目区公示的基础上,充分征求群众意见;项目实施中,刊登招标公告,吸引有资质和施工能力的队伍参加竞标,优化施工队伍,确保工程质量。三是严格项目招投标制,所有标段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借助政府公共资源交

2 易平台,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公开、公平、公正选择施工队伍。四是严格项目合同制,明确施工责任,加强合同规范管理。五是严格监理制,通过招投标,确定山东泰山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为本项目的监理单位。

2、坚持高标准建设。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在完成方田化的基础上,项目区全部要求达到“沟、渠、路、林、桥、涵、闸、井、泵、管、电、卡”等配套,对主要道路全部硬化和加厚处理,混凝土路面均在18厘米以上。二是提高保护标准,实现了“三下地一封闭”。即输水管道下地保护了管道,节约了田间沟渠占地;电力线缆下地保护了电力设施,防止了触电事故发生;水泵下地、机井全封闭,确保了井泵安全,做到了“见水不见泵、用电不见线、浇地不见管、农民浇地刷卡”。三是坚持加强防盗设施建设。对所有电线,采取电缆下埋、加固防盗等措施;对变压器,专门设计建设了双层配电室。完善的防盗系统和责任到人的防范机制,确保了项目区内的资产设备运转正常,又给项目区所在乡镇的日常管护减轻了负担。

3、坚持严格监管。

施工中除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外,我们还实行主管部门、镇、村、户四位一体监督模式,即部门专业人员巡回抽查监督,镇技术人员现场监督,村干部、村民代表跟班监督。为确保建设高质量工程,聘请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对监理单位进行监督,真正做到了立体化、全方位监督。

三、项目建设采取的主要保障措施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市里成立由国土、建管、房管、信访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指挥部)设在国土局,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黄河镇和高官寨镇分别成立项目区建设工程指挥部,负责落实各项具体工作,重点负责做好群众工作。

2、尊重群众意愿,全面发动动员。

对搬迁村群众进行广泛动员,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通过召开村民会议等各种方式,广泛进行政策宣传讲解;安排镇、村干部进村入户,面对面向群众宣讲和解读有关政策,营造良好氛围。我们在充分征求搬迁群众对社区建筑风貌、平面布局、道路交通、户型格局等规划设计方案的意见、建议基础上,不断进行优化完善。初步确定黄河镇、高官寨镇两镇实行统一安置方案、统一安置标准,并且将在实施村进行安置方案的公示。

3、进一步完善建设制度。

社区建设公开招标确定施工单位,成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监事会,由拆迁村群众选举产生监事会成员,对工程招标施工放线、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等开展监督并形成书面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建设工程款支付必须经项目议事会、监事会成员签字认可后,方可支付,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

五、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实施受农时、气候的影响较大,今年汛期持续时间长,黄河镇、高官寨镇地势低洼易涝,项目区积水影响工程施工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进度。

2、项目区涉及的工程内容多,前期规划设计中施工设计部分比较粗糙,细节部分需要基层技术人员逐步完善,这样就很难避免交叉施工对工程进度的影响。

3、项目亩均投资过低,前期规划中存在许多低于目前济南市级项目的工程设计,在实际操作中不受群众欢迎(例如:1.为控制预算成本,项目区规划设计中没有井房,群众反映射频机防破坏问题和耕作时使用不如以前醒目方便;2.为控制预算成本,项目区规划了111条计117.4公里泥结碎石路,前期施工的17段泥结碎石路经过

7、8月份几次强降雨,已经出现了冲刷槽沟、露石松散等问题,群众意见较大,目前已按程序申请项目部分工程设计调整)。

4、目前项目区内旧村拆除、复垦工作尚未开展,复垦区域内的田间道路、农水设施等工程建设尚无法进行勘测、施工,不但影响了复垦区域内的工程进度,而且因为道路接茬、管电分布的原因影响了周边一部分区域的工程开展。

5、该项目农用地整治部分要求2012年底完工,但投资计划于2011年的7月下达,用18个月的时间,其中还包括雨季、冬季等不利于工程施工的时间,完成1.46亿(其中1.12亿的工程费用,包含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和不可预见费)的落实投资难度很大。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农用地整治部分: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认真落实规划设计,进行大标段招标,合理安排标段,尽量避免交叉施工。同时加快招标进度,加大施工管理力度,争取于2012年底前高质量

5 完成农用地整治的建设任务。

2、建设用地整治部分:建设用地整治部分在2014年底前完成,时间紧、任务重。目前项目实施的条件已经具备,我们将尽快细化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完善规章制度,加快社区建设及旧村拆除进度,争取在项目工期内完成建设任务。

土地综合整治意见范文第3篇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迅速补齐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短板的必然选择

近40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全面推进城市的改革, 城市发展的影响, 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但另一方面, 中国农村改革进入深水区, 农业和农村发展相对滞后, 许多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凸显, 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短板”。要填补这一短板, 就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 提出全面、系统、根本的解决办法和途径。农村振兴战略是弥补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最佳途径。

1.2 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我国现在全面的建设小康社会, 是我党对人民的承诺。从当前到2020年以后, 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闻为决定性时刻, 总书记在全国中央农村会议上已经指出, 小康社会的建立与农民息息相关, 农业现代化的四个同步, 是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未来的三年, 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任务非常的艰据,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必须严格执行总书记指出的重要战略, 提升农村发展的水平, 实现我国农民发展的视野, 农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1.3 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大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强大、民主、文明、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综合性的过程, 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过程。农业是稳定世界、稳定人心的战略产业。农村是和谐和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体现, 也是全面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和难点。农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原则、总体要求和改革路径, 成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举措。

2 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

对党的农村发展战略报告强调, “要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十九个报告, 根据行业的繁荣、宜居、文明、有效的治理, 对于丰富生活的总体要求, 建立和完善制度和城乡政策制度一体化机制, 加快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2.1 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三个农村”工作大局

“三个农村”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九次报告通过特别部门部署了农村振兴战略。《宪法修正案》把振兴农村作为新时期的七大战略之一, 充分体现了中央和总书记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战略方向的坚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农业的基本地位不会改变, 大量农民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国情之中, 不会改变现状。中国必须强, 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 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 农民必须富。我们必须坚持农村党员的管理, 在突出位置, 农业和农村工作, 大力实施强国战略, 凝聚全社会推进优先发展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要贯彻“五位一体”发展思路

中央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巨大需求, 把重点放在解决人民的粮食和衣服问题上, 大力推进农业的发展。2005, 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政府在缩小城乡差距、建立新型农民关系的基础上, 制定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综合规划。农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农业、农村、农民理论的最新发展。它是我们党的农业和农村政策体系的延续和延续, 也是丰富和发展的。从农业现代化到农村现代化, 农村工作由经济发展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发展, 体现了“五个一体”发展的理念。作为国家战略, 不仅是农村经济的振兴振兴, 振兴教育、科技、文艺复兴、振兴和社会文化生态振兴;农民不仅要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更高的要求, 而且要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民主和法律, 规则公平、安全、环境等方面。要求, 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2.3 实施农村振兴战略, 应以“四个现代化”为基础, 优先发展农业和农村

农村人口少, 人均资源小, 农业生产规模小, 劳动生产率低, 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特别是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 河南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低下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摆脱了发展的瓶颈, 实现农村发展, 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必须以工业化为主导、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力量支持,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 以“四个现代化”为主的农村农业发展。我们应该继续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 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促进农业转移市民化。建立新型工农关系, 统筹城乡一体化,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努力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流,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新局面的形成。

2.4 实施农村振兴战略, 必须贯彻20个方面的总体要求

这就提出了20个字的农村振兴战略, 更加强调农村的全面发展, 内涵更丰富, 要求更高。工业的繁荣, 是农产品供应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和促进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同时, 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和农村的功能多样化的发展, 促进123产业的发展, 让农民分享更多的增值效益农业产业链。生态宜居是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 创造一个山川河流和湖泊的生活社区,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 我们将继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公共服务, 使农村成为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园。乡风文明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培育和几千年的民俗村的保护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营造良好的崇德向善、向峰。有效的治理是建立和完善农村治理相结合的自治系统, 通过法治和规则, 从而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规范之间的良性互动, 使居民成为自治, 使农民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性, 成为越来越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3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党的十九次重要会议后, 河南省委高度重视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十九党的领导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的谢付占部长强调, 农村的发展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对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振兴战略振兴的研究, 结合扶贫结合起来研究, 如何深化农村改革, 农村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其次, 根据布局和中央政府的安排, 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 应重点实施农村振兴的战略, 并在四条“稳定、调整做好, 修改与补充”, 加快河南现代农业强省建设, 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3.1“稳”

稳定粮食生产稳定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社会。粮食生产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中国的饭碗应该牢牢把握在任何时间。粮食安全是河南的政治和政治责任。多年来, 河南始终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 不断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优势。王牌已成为真正的“世界粮仓”。下一步是继续搞好粮食生产。目标是建设6369万亩高标准粮食2020亩, 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300亿斤以上。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近年来, 河南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连续8年增长速度高于城市居民, 但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增长不足的问题。要努力拓宽增收渠道, 挖掘增收潜力, 建立长效增收机制, 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可逆转。继续保障和提高农村人民生活水平, 满足农民的新生活要求。我们必须坚决克服贫困, 确保没有共同富裕的道路。稳定农村社会。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环境。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加, 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妥善处理各方利益, 按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的理念, 积极防范改革风险, 确保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

3.2“调”

调整农产品结构, 调整绿色农业生产方式, 调整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产品结构。目前, 河南农产品质量结构仍然存在, “四佳四”中的“四好”是产品的调整。按照“稳定粮食的基本理念, 扩大粮食供给的优化, 必须协调好粮食和饲料三元种植结构, 促进协调发展, 种植和养殖产业, 加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狠抓生产和农产品品牌建设标准化。绿色农业生产模式。美丽的风景是金山银山”牢固树立在世界上的突出位置, 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发展绿色农业, 更加注重节约资源, 注重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 更注重产品的质量, 解决农业资源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的非点源污染源。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123产业的整合和发展, 使农民在整个农业链中分享更多的增值收益。加快发展现代食品工业, 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转化率和附加值。加快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 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 加快形成新农村产业和新兴产业, 加快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农产品。

3.3“改”

坚持不懈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激活农业和农村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在新形势下, 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坚持家庭经营的基本地位, 坚持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其核心是促进三权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划分, 承包权和经营权, 实行集体所有制的自由化, 农民的承包经营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以充分利用和整体效益的三权的功能。目前, 河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按照《三个权利》的要求深化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建立产权清晰、功能齐全的现代产权制度、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发展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并进一步盘活农村集体资产, 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坚实基础。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资产集体股份制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四项任务要集中处理。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我们必须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提高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市场体系和调控机制, 农业补贴制度的调整, 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对农村各种元素的活化, 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3.4“补”

加快农业和农村短板的配套, 夯实发展共享的基础。河南的农业和农村地区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农业发展, 农村繁荣, 农民收入增加, 但仍有限制发展的短板。补充民生短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向农村延伸覆盖, 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网络延伸到农村发展,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重点发展农村水电电网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突出农村污水治理, 不断推进农村开放、清洁、绿化、照明、文化五大工程, 创造优美宜居的农村。组成底座的底板。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形成规范、动态的乡村治理体系。我们要牢固树立党的工作的所有分支的分支的光明的方向, 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培养基层工作团队, 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爱的爱, 领导与乡村治理机制创新的改进。改善村级党组织的村民自治, 探索社区治理模式, 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组成精神文明的短板。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科学文化知识普及, 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保护, 培育健康向上的乡风民风, 积极倡导守望相助、尊老爱幼、崇善爱美、见贤思齐的文明之风, 逐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使乡村内外兼修, 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摘要:基于深刻理解科学研究党的十九大报告, 我们对我国现阶段国家的历史地位, 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的主要矛盾的准确分析, 首次提出了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教育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创新发展战略和战略的带动,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并行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协调发展, 七,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把振兴国家作为振兴新的发展观的六大任务, 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制, 这是我们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突出贯彻落实兴国战略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基于对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 论述了实施农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农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实现农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和农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关键词:土地整治,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 严金明, 夏方舟, 李强.中国土地综合整治战略顶层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4) :1-9.

[2] 巫芯宇.基于多种评价方法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 2012.

土地综合整治意见范文第4篇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不断的推行中, 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土地也在不断的增加。而我国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 18亿的耕地红线范围内不可以进行与耕地无关的事项。为了拉动农村经济, 提高我国农民生活水平, 提高农村土地整治效率迫在眉睫。以苏仙区为例, 2001年来实施项目50多个, 新增耕地面积万余亩, 为当地和郴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用地保障, 实现了土地综合整治的最大效益。

2 综合整治中的问题

2.1 前期工作滞后

在农村土地整治这个项目中, 前期的工作占了很重要的一个地位, 因此前期的工作能够为整个项目的提出、论证和评价以及最后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根据。前期工作的顺利进行直接决定到整个项目能否很好的完成, 对整个项目的效益性、合理性以及经济可靠性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当前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前期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第一, 项目的工作不能够正常的进行, 没有发挥相应的功能, 总是边整治边规划。第二, 整体格局是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特别容易忽略的, 所以很多时候在某个项目的针对性研究上花了太多时间而没有做到统筹兼顾。

2.2 农村宅基地置换困难

很多村民都是不愿意搬离自己住居了很久的房宅, 大部分都是持反对态度的, 这样就在拆迁, 整治土地方面增加了一个问题。然后居民在进行宅基地的土地面积测量时, 总是众说纷纭, 态度不一, 大部分家庭都是有自己的配套设施, 但是在土地整治工作中有相应的规定, 只有经过批准才能计算到土地面积之内。

3 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策略

3.1 要充分发挥综合效应

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要与传统的土地整理项目区分开来, 它并不局限于土地平整、表土回填、渠道和田间道路等工程, 而要将所有的工程都包含进来, 诸如农村居民点改造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工程也应在列。结合土地整理复垦和涉农项目, 综合整治。

3.2 要加快村庄综合整治规划

在征求过农民的意见后, 规划一个土地综合整治计划和村庄建设计划, 为农民提供科学正确的建房方法, 跟上土地综合整理的整体进度。

3.3 要整合资源, 解决资金和管理等问题

由于土地综合整治涉及领域广, 包含了整合的涉农资金和涉农项目, 这就需要成立领导小组和专项资金指挥部, 由相关负责人领导专人专责, 严格规范奖罚制度, 做到认真负责, 不漏掉任何一个小细节, 将综合整治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由国土资源部门带头, 各乡镇或村子代表的工作班子, 落实总体统筹协调、过程质量监督、控制、施工安全保障、施工方案优化等工作, 确保工程的效率与质量。

3.4 要强化后期管护责任

为延长土地整治带来福利的有效期限, 要贯彻“以用促养、用养结合、谁受益谁养护”方针, 找准受益人和责任主体, 制定专人对工程的设施进行维护, 或者筹集后期管护专项资金, 对管护有功的人进行奖励, 对破坏设施的人进行惩罚, 以此形成一个爱护设施的意识, 最大化的减少对设施的损伤。

结束语

与传统的土地管理办法相比, 农村综合整治工作模式的使用更加合理, 更加科学有效地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大大提高了对农村耕地的开发、管理和利用效率, 找出土地管理中的问题, 进而进行综合的整治。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很好的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同时, 还能够加快新农村的建设, 而农村的经济来源就是靠农民手中地, 因此只有做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才能加快国家经济发展, 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摘要:众所周知, 我国的人口基数是全球第一的, 但是人均能够分配到的土地面积却是少得可怜, 因此, 如何用这么少的土地养活这么多的人是我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探讨了中国土地的整治现状, 针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给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邓楚雄, 黄曦红.湖南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土地权属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 2015 (06) .

土地综合整治意见范文第5篇

农业生产是将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 其十分依赖生态环境, 因此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关键。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土地整治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单项工程, 不仅有效得对农业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 还能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 提高人文的居住环境质量, 改善村容村貌, 林业休闲旅游业也能为村民增加收入。

2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土地综合治理结合的表现

2.1 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有资料显示, 林网内的小麦比其他条件相同的农田内的小麦产量高6.8%~17.6%, 玉米产量也提高了5.5%~13.1%, 棉花产量提高了8.3%~12.8%。由此看见, 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可以为农村农业生产提供强大的保障。

2.2 帮助抵御自然灾害

近年来, 我国不断通过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防治水土流失, 提高土壤肥力, 调节氧气, 大幅度提高了国家在自然灾害面前的适应能力, 使土地治理在自然灾害后快速恢复。尤其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 国家生存发展在面对灾害时就更依赖生态系统, 以三方面为主:1) 维护在灾害下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只有人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降低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损失, 生态系统才能在灾害情况下提供人类所需的生态服务, 维持生存空间, 才能保证在灾害面前正常使用土地资源, 进行土地整治规划。2) 维护灾害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灾害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巨大冲击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功能、服务以及自然资源, 而自然资源之间是高度依赖的, 这种依赖关系会通过环境而直接影响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3) 土地资源从灾害中恢复最终还是依赖生态系统。

2.3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在我国, 大部分农村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而我国人口日趋增多, 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小, 农村为了跟上时代发展, 必须要依靠当地特色的林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农民致富,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尤其在一些没有工矿企业的山区农村, 林产业是村民致富的首选项目。

3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结合的发展

3.1 加强可持续发展意识

若要保证林业生态和土地综合整治相协调, 就要加强国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培养生态经济的思想, 大力宣传普及林业的知识和生态经济的理念, 在生态学发展的基础上整理土地资源, 从而实现整理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利用当地特色的人文景观发展生态旅游业, 利用林农套种、林药套种等科技手段为农村带来经济效益。

3.2 遵循客观规律

在林业的生态防护建设中, 要因害设防, 尽力减少林业工程占用耕地的情况, 在农田林网、农林间作及沟渠之间建立生态廊道, 建设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 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结合通过合理规划达到最好的效果。

3.3 调动社会力量

我国大部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土地整治建设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投资, 然而在市场经济下, 政府的资金有限, 因此需要在政府领导下多方面整合资金, 吸引企业和个人投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土地整治建设, 动用社会力量共同发展林业生态环境和土地整治项目。

3.4 突出功能效益

综合治理农村土地资源时,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具体表现在功能性、针对性和系统性三方面, 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时要坚持农林结合, 坚持多林种、多树种相结合, 防护林与经济林相结合, 立体种植, 立体养殖从而增强林业生态工程的功能稳定性、服务功能的多样性, 充分发挥林业生态环境在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下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美化功能。

结束语

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结合的还不够好, 其发展空间还十分庞大。由分析可知, 林业生态环境与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结合推动了农业的生产, 带动了农村的经济, 同时保障了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生态服务。

摘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 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势必要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相结合。基于此, 本文研究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关系, 并重点论述了如何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相结合以及二者结合之后的发展。

土地综合整治意见范文第6篇

第二条 土地整治项目测绘由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局委托在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登记备案的测绘单位进行。

第三条 土地整治项目测绘,是通过对项目区内及项目区外一定范围内的点、线、面状地物及高程等的测绘,形成成果图,为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第四条 在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前,参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测绘成果,对项目区进行实地测量。实地测量的比例尺:平原为1∶5000,丘陵为1∶2000。因施工图设计需要而进行的补充测量,其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第五条 测绘范围

(一)项目区;

(二)项目区界址线外100~200米。与项目区有关的河流、道路、村庄、桥梁等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应在现状图上标示出来。

第六条 测绘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一般要求

1. 按相应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要求,采用西安80坐标系,实地绘制工作底图;

2. 地形图采用正方形分幅,规格为50cm×50cm,图幅名称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原则以流水号进行命名。

(二)地形测绘

1. 应按照国家有关地形测绘的要求与标准,进行地形要素测绘;

2. 项目区内土地权属界限必须实测并标注清楚,须标注行政村;

3. 要求测绘项目区内地类界,地类界须封闭,并标注地类符号;

4. 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项目,应测绘标注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界限;

5. 道路测绘应表示类别、等级和建设标准,公路应根据实际宽度按比例尺表示,道路经过村庄时不得中断,应按实际位置测绘。对于主要道路,沿中心线每40米标注路面高程;

6. 电力线、通信线应准确表示,电线杆、铁塔位置应实测,不连线,但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电力线路要区分高低压线线路并注明电压等级,标注项目区附近可利用的变电站及相关参数。电力线路应做到类别、等级分明,走向连贯;

7. 村庄居民点只实测外围,并标注村庄名称,居民点内与项目区有关的沟、渠、路、桥、水系等应标注;

8. 池塘、河道应测注塘底、河道底的高程;河道每隔30米测

注一个高程点;同时,要能反映塘、河的断面形状;

9. 所有水闸应测闸顶高程并注明水闸的孔数及水闸的宽和高,用n-A-B表示(n为孔数,A为宽度,B为高度);所有涵洞应测注涵洞底高程,并应表示涵洞的宽度及高度(即孔径)用A-B表示(A为宽度,B为高度);

10. 沟渠测绘应至少每隔30米测注一个高程,转弯处必须测注一个高程);宽度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在沟渠旁标注宽度;沟渠的材质、流向、深度应明确标注;

11. 水田应逐块测绘,不允许综合,并测注高程;

12. 项目区内的零星建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测绘实地外围轮廓;

13. 项目区内的坟墓群应测绘其范围,并标注坟墓个数。对于散坟应逐一测绘,不得取舍;

14. 项目区内的空地、草地、荒地等均应测绘,不得综合;

15. 高于1米的陡坎应表示,并标注坎高;

16. 图上宽度大于2mm独立林带,应实测其范围并标注植被类别;

17. 依地形绘制等高线,地形图高程按相应比例尺和精度要求实测,精确至0.01m。图上100cm2,平原地区的高程点不少于20个,丘陵地区不少于40个。特别应注意标注道路中心、交叉路中心、独立地物、涵洞、桥面、山顶、鞍部、各类坎顶、坎底的高程;

18. 其他要求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和《1:500、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7929—1995)规定执行。

第七条 测绘成果

(一)土地利用现状表;

(二)纸质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三)电子版的土地利用现状图(CAD格式);

第八条 测绘成果审查

测绘成果由项目申报单位组织审查。审查要点包括:

(一)土地利用现状图应以实测地形图为底图绘制,能够清晰表达项目区地形变化情况;

(二)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应明确标注项目区界线、基本农田保护区界线、地类界及符号、土地权属界线、项目涉及乡镇和村庄的名称;

(三)土地利用现状图上项目区边界上的主要控制点应有明确的经纬度坐标;

(四)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应附有项目区土地利用分类面积统计表,土地利用分类面积统计表要求统计到二级地类,土地利用结构统计数据应做到文、图、表相符;

(五)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应清晰标注项目区水源、主干道路、主干排灌沟渠、堤坝、电力等基础设施及其他主要地物;

(六)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应明确项目区内外的相对关系,如项目区内的排灌沟渠、道路等与外界的联系等;

(七)土地利用现状图应能反映项目区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并和变更后的土地统计台帐相对应,注明土地利用变更日期;

(八)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作应符合一般的制图要求,有图例、制图单位和制图日期等要素,图例应符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GB/T79

29、GB/T5791。

第九条 本办法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上一篇:淘宝网购分析调查范文下一篇:体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