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书籍有感范文

2023-10-01

读教育书籍有感范文第1篇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些伟人在人生道路上“撞见”了挫折是怎样面对的。那些伟人面对挫折时,心里都只想着两个面:一个是走向成功,一个是走向堕落。但那些伟人们不怕困难,勇敢向前走去。为成功而不怕可怕的挫折,可怕的挫折在伟人面前被他们那颗勇敢、不象挫折低头的心而战胜了。最后,他们获得了成功„„

我从这儿立刻联想到了自己:我经常因为一些小小的困难而被挫折所战胜,但是,家人们鼓励了我继续与挫折斗争,这时,我奋力一搏,怀一颗勇敢之心去对抗可怕的挫折,没想的,挫折的影子竟从我心底慢慢走了出去,我征服了挫折。是家人们,给了我鼓励,给了我信心,又给了我一颗勇敢的心,让我从带有挫折影子的我变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我„„我感悟了许多:

人,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是一个不完整的人生。没有河床的冲刷,就不会有钻石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便谈不上什么不屈的品格。正因为有挫折之分,才有勇士与懦夫之分。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挫折与失败,是我们走向成熟与成功的必经之路。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只要我们用一颗勇敢的心去面对它,一定可以获得成功。面对可怕的挫折,如果你向它底下高贵的头,它反而会剥夺你的一切,如果你昂起不屈的头颅,挫折就会在你满腔的自信面前。化作一团生命的泥土,长出美丽灿烂的鲜花。面对于挫折,只要有一颗可以勇敢面对现实与挫折与不放弃的心,就已经足够了!就能走向成功!

来吧!我们一切昂起不屈的头来,一起面对一点儿也“不可怕”的“挫折”,一起走向成功。

读教育书籍有感范文第2篇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导火线。在这里,没有任何适用于一场现成方案。那么又如何让自己的语言能够直接诉诸学生的心灵呢?或者说又是怎样的课堂才算是诉诸学生心灵的好课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这两句话用两个鲜明对比的结果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发展的重大影响。人人都需要被尊重,被赏识和被鼓励。所以学生听到老师一句贬低斥责甚至不信任的话,心理就会逆反,和这位老师疏远,甚至迁怒于他所教的学科。反之,老师一句赞美、激励的话会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让他产生“向师性”,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这样,学生就会喜欢老师,愿意学他所教的科目。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截然不同的结果提醒我们为人师者,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一定要慎之又慎。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教育理念,热爱孩子,关心尊重孩子,相信一切孩子在教育中能够向好的方向转变。他不否认有不好的学生,但也不肯定有不好的老师。对流行相当长的说法“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的说法,持否定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谁否定教学难教的学生确实存在吗?我相信,每一个人具有基本良知,每一个尊重基本事实的人,都会承认事实。事实上,难教的学生不仅存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面对当时苏联教育界有些人追求及格率而主张把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排除在外的情况,苏霍姆林斯基几乎是愤怒地表明了自己的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无视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复杂处境,更不能把教育失败的例子一味地打在教师身上。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确实也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他们来自各自不同的家庭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需要在教育工作中有创造性的工作方法,使他们逐渐地向好的方面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向教师建议,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性的火花。学校必须把培养儿童紧张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习惯当作教育的重要任务。增强孩子的智力劳动,激发他们对智力劳动的爱,使学生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

苏霍姆里斯基说过,要宽容地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仁爱和关爱,身为人师的老师,如果认定一个学生已无可救药,那么就会变得一步步走向更糟糕地步,因为同学看不起,老师看不上的学生是容易自暴自弃。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宽容是一缕阳光,她照亮了学生的心,宽容是一丝春雨,她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宽容是一粒爱的种子,她会在学生的 1

心中萌芽。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请你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吧!

读教育书籍有感范文第3篇

汤勇所著《回归教育常识》一书分为六章,即第一章教育需要思考、第二章当教育被功利心绑架、第三章让梦想点亮教育、第四章教育离本真还有多远、第五章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第六章仰望教育的星空。汤勇是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局长。在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阅读和写作,而且每年出版一本著作,在教育系统有较高的知名度。《回归教育常识》是他最新出版的一本著作,书中的大多数文章反映了他过去一年对"教育常识"这一话题的深入思考。

教育要回归常识,这是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在应试教育、功利主义的教育越演越烈的今天,更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常识,该如何去做,才能给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一、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育的基本常识之一,就是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孩子不同的成长发育阶段,创设适合于孩子、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孩子自主成长。

在孩子从幼儿到小学的学习过程中,游戏、玩耍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了解、探究世界最为重要的方式。在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看来,他最难忘的就是小时候在学校后山与同学追逐赛跑、拔农家蔬菜、肆意玩耍的那段时光,童年的快乐生活极大地影响了他的科研事业。达尔文小的时候整天掏蚂蚁窝、捉蝴蝶、摸鱼虾、研究臭虫,就是不愿意学习。他的父亲气急败坏,认为他"除了打鸟、养狗、捉老鼠外,有用的事一样都不会干,将来会丢全家的脸。"但他的父亲有一点好,没有严厉禁止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此也给这个世界养育了一个伟人。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印度有一个名叫布提亚·辛格的小男孩,在4岁半时就实现了全程马拉松的比赛,被人们称之为神童。5岁那年,辛格计划用10天的时间跑完500公里的行程,但就在他准备启程的时候,被警方叫停了。印度政府的理由是:辛格只是一个5岁的孩子,而500公里的路程,对他的体力和情绪都是一个负担。让一个孩子去尝试不属于他年龄的生活,是一种极大的残忍。国家可以不要神童,但有责任保护一个孩子的生命健康。

因为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才会有"要孩子,不要神童"的抉择。看看现在媒体推波助澜的各种娱乐活动,有很多年纪很小的孩子也参与其中和成人一道竞技;看看某些幼儿园,竟然在园里给孩子举办集体婚礼,园长和家长都乐此不彼。这些完全违背教育常识的事情一再出现,以至于大家见怪不怪了。不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意大利教育家马拉古兹说:"我们非常留意和尊重儿童的时间,我们真的需要放慢脚步,给予儿童所需要的时间,我们需要等待孩子。"

二、遵循教育的规律

怀特海反复强调,教育的目的为了激发和引导孩子的自我发展之路。孩子的自我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面发展。孩子来到学校,文化课的学习只是其中的学习内容之一,还有比之更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包括道德观念的提升、社会运行规则的体认、待人处事方法的学习、好奇心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等等。尊重教育规律,就是要让孩子在学校学习期间,在这诸多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美国营养学家戴维斯在研究了当下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疾病特点之后指出,当下的人们具有"相对营养过剩,绝对营养不足"的特点,随着人们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的绝大调整,人体摄入的某些营养过多,但人体健康所需要的很多微量元素却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今天的教育,也面临着和饮食相同的问题。戴维斯说,我们的教育把学生关在一个叫教室的地方,过量地灌喂给学生诸如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学生却很少有机会摄取其他微量元素。最可怕的是,大家都看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但谁也不愿意改变自己,依然拼命地将各种所谓的营养成分强灌给学生。

二是自主发展。陶西平先生所提出的"阳光法则",很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他说阳光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加选择地照耀着所有的人;二是阳光不代替你生长,但为你创造有利于生长的环境。教育也是如此,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公平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为每一个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其能够通过这样的环境得到有效的成长。

教育的公平,是近些年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从机会公平、起点公平到过程公平、结果公平,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近些年我们已经看到了政府在这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相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其效果会逐渐显现的。

三是主动发展。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信息时代知识又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这样巨大的矛盾冲突要求今天的人们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必须成为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者,才能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和教师都无法替代。每个孩子都是好学的,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呵护他们的这种向学之心,在关键的时候帮扶他们一把,让他们拾级而上。判断教育是否成功,关键就看学生是主动自觉地学习,还是在外界的逼迫下学习。萧伯纳说:"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儿童追求知识,而不是知识追求儿童。"也特别突出了主动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现在教育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强压式的学习,包括整堂灌输、大题量的作业和练习、频繁的考试和排名,等等,期望以这样的方式逼着孩子不敢懈怠。但这样做恰恰违反了教育的常识。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这句话,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仔细品味。

三、遵循家庭教育的规律

其实,上述的遵循教育规律中,已经包含了家庭教育的诸多讨论。但我这里还是想把家庭教育中的一件事情拿出来,再做一些讨论。这件事情就是——陪伴!

在汤勇的《回归教育常识》这本书中,我读到了这样一件事:2015年上半年,广州发布了一项对全市12个区县的家庭教育调查报告,其中,亲子间的沟通障碍,竟成为本次调查的重大发现。为什么最亲的人之间反而出现沟通障碍?汤勇认为:一是现在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二是一些父母虽然在孩子身边,但却喜欢做甩手掌柜,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看,自己忙自己的事情。我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文化课的学习注入了太多的热情,凡孩子点点滴滴的课余时间,都被家长利用起来,送到了各种辅导班之中,也无形中阻隔了孩子和家长的沟通。

很多年轻的父母自己就是独生子女,养育的孩子也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陪伴。不仅自己的家里找不到同龄人,在自己的周围也很难找到玩伴。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所谓的成长,都把他们圈了起来,或放在了各种辅导班中。因为缺少陪伴,成长中的很多思想、情绪、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很难得到化解,持续积蓄在自己的心中,就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一位班主任老师的调查就发现,小学生自虐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令人触目惊心。

真正的家庭教育在于陪伴——陪孩子说说话,陪孩子读读书,陪孩子看看动画片,陪孩子走进大自然,陪孩子参加有益的活动,陪孩子慢慢长大。要通过陪伴,涵养孩子有关爱、信任、理解、责任、尊重……等事关孩子一生成长的品格,帮助孩子走好人生的关键步伐。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都于童年时期缺少陪伴、缺少关爱、缺少基本的信任、最起码的沟通有关。

读教育书籍有感范文第4篇

县城小学 龙梅 前段时间我认真阅读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书中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其实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

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

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

读教育书籍有感范文第5篇

对于残疾的女儿的教育,作者并不是放弃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是在生活学习上想尽了各种办法,在孩子有一丝丝进步就对她大加赞赏,这位伟大的父亲用自己的父爱的关心与包容,渐渐的帮助孩子走出了身体有残疾的阴影,让她不仅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甚至比一般孩子更加优秀,在学习上连跳两级,更是获得了“十佳少年”的光荣称号,后来成为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生,并且后来又成为留美的硕士生,成为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

周弘校长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摸索出了赏识教育法这一瑰宝,他成为了一所特殊学校的校长。他提出的赏识教育这种新的教育方法,就是要让更多的老师家长在平时教育孩子时学会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孩子,教育孩子。这样就能在赏识中发现更多孩子的优点,发掘孩子的无限潜力,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周弘校长在书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孩子的潜力到底有多大?怎样把发现的这些潜力发挥出来?这是一系列让人深思的问题。每一个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比别人好的,发现自己孩子的好处与优点,但是曾几何时,我们都被家长讲过说:“你看某某某,她成绩比你好,你怎么就不能超过她?”、“你这次怎么不是第一名?”,久而久之似乎自己觉得自己被爸爸妈妈嫌弃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比较的存在,在成长过程中,似乎爸爸妈妈觉得别人的总是比自己好,为什么你总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渐渐地,我们开始自暴自弃,我们也接受了爸爸妈妈口中的不如别人好的话语,在自暴自弃中沉沦了,这种就是“追蝴蝶”式教育,会让孩子们渐渐丧失信心,渐渐地在人海中沉默。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往往一开始会对孩子的成绩方面产生莫大的激励作用,但同时也给孩子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孩子们开始觉得自己似乎失去了在爸爸妈妈心目中难以取代的地位,在过高的期望值与压力下,孩子丧失了学习的激情,慢慢的开始懈怠,因为,爸爸妈妈的话总是让他觉得自己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人,无论如何赶超都无法比过别人家的孩子,他们会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学习下去。

因此,我们要通过赏识教育法,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要称赞孩子,即使是一点点的小进步也要表扬孩子,这样可以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找回自信,让他们把从家里丢失的东西找回来。慢慢的,孩子会变得比以前更加的优秀,重新找回了自信心的孩子总是那么充满朝气,充满阳光。

赏识教育并不是很难以理解的高深教育方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常常发现孩子的长处,;赏识就是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泄气;多赞扬,少叱责;赏识是优点的放大,缺点的缩小;赏识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赏识就是爱,是尊重、理解、宽容前提下的爱,是包含信任和等待的爱,是和谐而平等的爱,是鼓励孩子追求成功的爱,更是陪伴孩子品尝失败并且从失败中走出来的爱。常常对他说一句“你真厉害”或者是“你真棒”,这是一个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奥秘。常常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行”,这样的话,能让孩子感到自信。一句“你真行”,消除了孩子做事情时的的恐惧感;一句“你真行”,激发了一个孩子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一句“你真行”,唤起了孩子对一切生命的热爱;一句“你真行”,让孩子找到了在学习时候的快乐感觉。这样,就能够使孩子在各项活动中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的心态,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在参加活动时充分体现在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也能够缩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得孩子能够更加的亲近父母,更加的热爱学习,热爱去主动积极的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兴趣与欢乐。

赏识孩子告诉我们,细节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生活中的小小的习惯决定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方向。如果说你想让一个4岁的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服时,请不要说:“你如果现在能够自己穿上衣服,我下午就给你买一支雪糕。”而只需对孩子说:“我想,你已经长大了,能够自己穿上自己的衣服了。”在这样的提示下,他努力的穿好了自己的衣服,就会感觉到自己确实已经长大了,孩子就会在此后每天的努力中巩固这种感觉,从而使得自身自信心大增。幼儿时期,成人对孩子信任、尊重和承认,经常对他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认为自己真的很棒。反之,如果孩子经常受到成人的否定、轻视、怀疑,经常听到“你真笨、你不行、你不会”的评价,渐渐地,孩子也会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渐渐地产生自卑感。因此,成人必须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多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要总是为孩子的短处而感到遗憾,总是在他的面前说他的不足。要以正面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经常夸奖孩子的闪光点,不盲目的拿自己的孩子同别的孩子比较,而是多拿孩子的过去与现在比较,让孩子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长大了,进步了,从而产生相应的自信心理。尤其是特别要给予发展慢的孩子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长处,使这些孩子逐渐树立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在正确的评价中成长。

人们都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这也是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仅仅是因为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赏识,而是因为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因为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因为抱怨会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孩子的成长道路犹如跑道和战场,父母、老师应该多多为他们喊“加油”,高呼“冲啊”,哪怕孩子已经一千次跌倒,也要坚信他们能在第一千零一次站起来重新向前奔跑。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让我们从赏识他们开始。大家都知道,父母的爱是永远是最无私的,我们应该孝顺父母听父母的话。但是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好心就能得到好结果的,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家长渐渐开始跟不上形势,好心办坏事的家长也犹如过江之鲫,所以我在想,当我当上家长之后,我一定要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用先进的知识教育我的孩子,以夸奖的方式赏识我的孩子,这样才会让我的孩子更加优秀,性格也会更加阳光。

《赏识你的孩子》是周弘校长再教育自己的孩子写下的心得,是一个伟大而具有责任心的父亲对素质教育感悟的一本书。在书中我细细体味着周婷婷的成才之路,我被这个孩子能以坚强的意志获取幸福人生而感到高兴,更多的是为伟大的父爱而感动,为周弘老师用实践有力诠释赏识教育的魅力而折服。婷婷是不幸的,三岁就成了一个聋哑女孩。但在同时她又是幸运的,伟大的父爱促使着周弘老师走出了一条发挥女儿视觉优势,及早学习书面语言,以书面语言系统做支撑,带动口头语言系统形成的新路子。父女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着,女儿由一个自卑自怜、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成长为一名自信自立、处处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大学生,父亲又由一个普通的、曾经羡慕所有父亲的人,成长为改变了千千万万家庭命运、孩子命运的教育专家,因为赏识,我们有幸知道了这个坚强的女孩,因为周弘老师伟大的父爱,我们有幸了解了赏识教育的巨大价值。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孩子与自己的生命相和谐、与周围人的生命相和谐,与大自然万物相和谐。而赏识教育就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教育,是开发生命潜能,保护生命资源的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要以人为本,要通过教育使得孩子的眼神越来越有智慧的光芒,越来越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可是当看到有些孩子面对学习,眼睛里充满忧郁,甚至暗淡无光,把学习看成是痛苦的事时,我困惑了,教育的真谛不就是要让孩子快乐,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好孩子的吗?要让他们一次次感觉到我能“行”,让他们在祖国的百花园中做争奇斗艳的美丽花朵。我细细品味着赏识教育,告诉自己家长和老师应该怎样对待孩子,决定着孩子的命运。周泓的不幸在于她的女儿聋哑,周泓的成功在于他不轻言放弃,细心的、懂得观察、发现、赏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地鼓励孩子前进,克服一切困难的前进,不断地为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在未来,对于内向不自信的孩子,我们要耐心地关心帮助他们,努力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闪光点上不断地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虽然孩子现在还小,但他也有我们或许不能理解的孩子之间的尊严的,避开其他孩子与他单独谈话时,首先就会让他觉得老师已经给他留了面子,接着用婉转的语言指出他的不足,希望他尽早改正,相信他会乐意地接受。如果他有了进步,作为老师就应该在全班所有的同学面前表扬并且肯定他,相信这对他来说会是很大的激励。用爱与赏识贯穿未来自己的教育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赏识每一位学生。因为有了赏识,才会有尊重,才会有孩子的进步。当我们试着用赏识的方式教育孩子时,相信孩子也会带给你不断的惊喜。

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的。赏识,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个发挥优点和潜能的机会,让他们看到新的目标,产生征服的力量,发挥自己能够发挥的作用,才能找到自己应拥有的一席之地。他们才快乐,才会懂得奋斗本身就是其乐无穷。有了这样的感受,有了这样的人生态度,他们就能够笑迎困难,笑迎挑战,笑着去克服自身的的弱点和缺点,勇敢地去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周弘老师曾在书中讲过,没有人会责怪牡丹为什么不香,梅花的花朵为什么不如牡丹的大,葡萄藤蔓上为什么不挂西瓜,荷花为什么不长在陆地上,而是各近期天性,发展他们的长处,于是才会有这万紫千红的世界,“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顺其自然,我们就可以让这些“天生我才”长得很好,学会赏识,发现孩子的长处,不要用攀比的眼光让孩子失去了未来发展的机会,每一个孩子都是最好的,也是最独特的。

读《赏识你的孩子》让我感慨颇深,我想,当我们在被父母赞赏时,心情也是愉悦的吧,也一定会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会做的更好。

读教育书籍有感范文第6篇

一、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幸福

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当然在促进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同时的我们也能在他们身上学到长大成人后被忽略的东西。学生对教师也有一个监督的作用。比如我们教育学生不能乱扔垃圾,身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这一点。在告诉学生要文明的同时,我们的行为也要属于文明这一列。与孩子亲近,用孩子的力量促进我们共同的成长,这是身为教师的一种幸福。

二、教书育人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

朱永新教授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爱与恨,都会有许多人生的体验,但是真正能够让人刻骨铭心、回味无穷的东西,才有可能是幸福。”对于朱永新教授来说,什么是让他“刻骨铭心、回味无穷”的东西呢?朱永新教授说:“答案只有一个:教育。”朱永新教授认为,幸福的基本特征是:幸福应该在与别人分享中。而教育恰恰具有这些共同的特征,因此,教育是让人们幸福的事业。

朱永新教授是这样理解自己的幸福。身为教师我们在这个岗位上还要奋斗

二、三十年,如果不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那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在教育之路上的我们是幸福的。首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天真的孩子,值得我们庆幸的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感情、有思想,能对我们所作出回应的人,而不是毫无感情可言的机器,我们在教育他们的同时也能得到情感上的幸慰。其次,我们的教育充满了无限可发展的空间,课堂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教师就是在不断追求完美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从而使自己感到幸福。

上一篇:动力部岗位职责范文下一篇:党章知识点汇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