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心得范文

2024-02-22

群文阅读教学心得范文第1篇

听了重庆沙坪坝小学许丽老师执教的群文阅读课和西南师范大学李玉文博士关于“群文阅读”的讲座后,我对“群文阅读”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以《故事的情节顺序》为主题“群文阅读教学”中,许丽老师用简洁而又亲切的语言带着三年级的孩子们在不同的童话故事阅读中,感受童话的魅力,同时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给孩子们带了快乐,让孩子们沐浴在书的芳香里,激励着孩子们去大量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

李玉文博士的讲座让我初步明白了“群文阅读”的特征。群文阅读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 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那么从单篇到“群文”,对阅读教学而言,意义究竟何在?从她执教的课中,我明白了群文阅读的意义:首先是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原,其次,群文阅读是对真实阅读情状的模拟意义。群文阅读意味着“教”的改变,意味着你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不可能提太多问题,不能发起太多讨论;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不可能更深、更细、更透地讲析文章了;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扎实;意味着你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群文阅读”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因此,“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

因此,“群文阅读”更是对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课堂上,如果要让学生读“一群”文章,就意味着教师要去读更多的文章,为此,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丰富阅读积累!

群文阅读教学心得范文第2篇

2014年10月25日我与教育管理中心的张主任和我镇各个学校的教务主任一起在毕节市金沙县一中参加了毕节市教育学会语文教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参加本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第一次听说一个全新的名词——群文阅读。多位老师从群文阅读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阅读形式,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阅读课堂。

所谓群文阅读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简单的讲,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堂课里读多篇文章。一听起来,这和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篇带多篇或者一文带多文,有些相像,比如说:以小动物为主题,以人物为主题。我们重点处理一篇或者两篇,让孩子们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其他的文章。而这两者又有些不同。群文阅读每一个单元的设置,它的阅读目标和任务和教科书上的有所不同,我们课后的习题常常把课文切割成语言理解片段。 来自金沙县岚头中心完小的张燕老师执教了《评析语言,感悟母爱”》。张老师自然亲切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朗诵,带着孩子们在想象画面,发散了孩子们的思维,让孩子们感受了母爱的伟大。

来自重庆树人研究院的首席专家尹祖琴老师细致的分析了群文阅读的内涵。

通过学习我对群文阅读有了新的认识, 落实“群文阅读”的前提是选好文章。教师要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内容选择,进而才能进行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大量的去阅读,去寻找同一个主题的文章,对大量的文章筛选之后给学生去读。这样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可以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引领孩子的阅读生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群文阅读教学心得范文第3篇

在聆听专家的讲座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大的群文阅读观。群文阅读不仅限于语文,比如室内的体育课和科学课,也可以以绘本的形式来进行群文阅读。另外就是知识的构建。我印象最深一位专家说过,一个老师的在进行结构化、模式化的教学后,他的每一堂课,学生的成长都记得清清楚楚,因此进步也非常大。

在聆听各个省市的竞技课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的议题鲜明,有以物为线索的群文阅读探究课,

群文阅读理念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儿童阅读的希望之光,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思想来打造阅读课堂,将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将如何实施呢?要想很好地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就必须弄清“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的区别,“群文阅读”、“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三者有诸多表象相似之处,如:三者都是突破单篇文章的阅读,都关注阅读主题的把握和处理等,都是以“群”的形式出现。但深究之,不难发现,三者源自不尽一致的教学理念。“主题阅读”的文本组合,往往建立在一个十分清晰的阅读主题之上。而“主题”,只是群文阅读的一种结构——在“群文阅读”的语境中,阅读文本以一定的逻辑关联组合在一起,这种逻辑关联可以外现为一定的“主题”,也可以内隐为一个多元的“议题”。主题的“退隐”,可以让学生以儿童的视角,在比较、分析、判断中去提升阅读能力,相对“主题阅读”,“群文阅读”更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单元整组”呈现的文本均出自“教材”,只是把教材中的课文“整组”了。而群文阅读的文本来源却跳出了教材的束缚,它既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补充,也可完全出于教学者的精心选择。

参观“第五届群文阅读与语文课外阅读创意教学

观摩研讨”的心得体会

都匀六小 罗正桃

2017年12月8-10两天半的时间,我有幸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第五届群文阅读与语文课外阅读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这次活动,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优秀教师代表展示了11堂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竞教课,给我们带来了一场丰富的群文阅读视听盛宴。除了生动直观的课例,活动中,参会专家还带来了独具理论深度、引领研究方向的学术报告。这些讲座既有紧密联系统编教材的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探索,也有深入分析群文阅读这一创新的阅读教学方式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还有以群文阅读为桥梁进行学校阅读课程建设的分享。

在聆听专家的讲座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大的群文阅读观。群文阅读不仅限于语文教学,其他学科也可以进行群文阅读。比如室内的体育课和科学课,教师也可以用绘本的形式来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另外关于知识体系的构建。一位专家说了一句话十分中肯的话,他说:“一个老师的在进行结构化、模式化的教学后,他的每一堂课的点滴,乃至学生的成长都记得清清楚楚,因此进步也非常大。”下面我谈谈自己学习后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 群文阅读——阅读教学的新常态

小语协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曾提道,要改变我国相对落后的阅读现状,最终提升我们全民族的精神境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大力改进阅读教学。我们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督促孩子不断地阅读,但是却忽视了引导孩子如何阅读,如何为孩子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忽视了课堂教学对于孩子阅读的重要作用,忽视了让孩子通过阅读而爱上阅读的初衷,使得孩子离我们期望的阅读越来越远。近几年,我校语文教研活动也十分重视群文阅读课堂模式的探索。但事实上,我对群文阅读还不够真正了解。这次学习,让我近距离走近了群文阅读。让我惊讶的是,群文阅读早已经成为阅读的新常态。特别是国际上的阅读测试中,其他国家孩子的阅读量已经把我们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因此,群文阅读是一场势在必行的教学改革的革命。

二 群文阅读——探索有效课堂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在围绕不同文章相同的议题题静静地品读。孩子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陈述、倾听;从事件细节处感知并梳理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对“乡愁”有自己的理解,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其他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以及身边的人和事;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倾听他们的意见,补充修正自己的观点。课堂并不热闹,但的的确确是一节阅读课,一节真正让学生学习阅读的阅读课。这无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阅读与儿童阅读的合作与对话,形成了师生学习合作共同体。孩子在课堂中的思考力和阅读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所给出的答案也往往让人耳目一新。

三 展望群文——行进中的思考

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我们普通一线教师“编者”的身份,让我们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教师研究群文阅读,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群文阅读是阅读教学的补充,不是阅读教学的颠覆,正如崔峦老师所说,单篇课文的精读指导是基础。群文阅读虽好,但也要辩证、科学地对待。

群文阅读教学心得范文第4篇

——《小小说群文阅读》课堂实录及评析

执教 张祖庆 整理/评析 曹爱卫

【材料背景】

《一件运动衫》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这篇小小说,描写了一件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感人故事。《爱之链》是苏教版十一册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小小说,主要讲乔、老妇人、女店主之间爱的链接。两篇小小说主旨都是颂扬人间平凡的真爱。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直击热点 唤醒阅读记忆

师:最近中国有一件大喜事,有一个人,获得了一个很重要的奖。你知道是哪件事吗? 生: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师:好!你们平时喜欢读小说吗?(看学生没有反应)不一定是小说,看过的书也可以说。

(生交流:《爱的教育》、《时代广场的蟋蟀》、《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

师:你们读小说的时候,最先关注什么?

(学生先后回答:内容、人物、小说带给自己的思考等。)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小说怎么阅读。 宣布上课。

【点评:张祖庆老师的课堂,总是行走在“当下”。他非常重视引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课堂上,和教学内容有关的“生鲜”材料,他总是能顺手拈来,在看似闲聊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关注文学,把学生的目光指向更深广的语文学习。】

板块一 趣读小小说 初识特点

师:(屏幕出示一篇只有一句话的小小说)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小说,你信吗? 生齐读:地球上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师:一句话,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有了,而且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读了这句话,你脑子里会冒出哪些问题?

生: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师:你有很好的阅读习惯——推想阅读,看到前面,推想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生:是谁在敲门?

师:对呀,既然是最后一个人,那个敲门的人是谁,是外星人吗?很多很多问题由此产生了。据说,这是史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接下来,我们要分享一篇据说是史上最一波三折的小小说。

(分片段出示小说《三封电报》)

(出示)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师: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巴布被狮子咬死,弟弟告诉姐姐。

(出示)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

师:伊莉薇娜有没有收到丈夫的尸体?她此时心情会怎样? 生:没有收到。伊莉薇娜此时肯定非常高兴,原来我的丈夫没有死! (出示)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师:这个故事巧妙在哪里?

生:巧在运回来的包袱里,尸体是在狮子的腹内。我们读到最后一段才明白故事的结局。

师:是啊,小小说往往有一个特点,读到故事结尾,才让人突然明白,哦,原来是这样!你看伊莉薇娜从开始的悲痛到后来的喜悦再到最后的悲痛,经历了一波三折。 【点评:用“史上最短的科幻小小说”和“史上最一波三折的小小说”作为引子,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学生的学习注意指向小小说阅读,用简洁的问答有效渗透了小小说阅读的主要方法:(1)围绕故事的人物、情节等进行推想;(2)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感受故事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板块二 概读小小说 把握整体

师: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两篇小小说《一件运动衫》和《爱之链》。大家有没有预习过?(生:有)第一遍读小说,我们一般要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回忆一下,《一件运动衫》主要写了哪两个人?

生:康威先生和“我”。

师:“我”为康威先生做了什么事情?

生:“我”用康威先生给我修鞋的钱和运动衫换来的钱,买了一双鞋给康威先生。 师:康威先生又为我做了什么事? 生:康威先生用小狗给我换了一件运动衫。 教师出示人物情节关系图:

师:哪位同学看着人物、故事情节图,用自己的话大致说一说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生说略。) 师:大致说清楚了。这篇文章中涉及的人物还有很多,有售货员、小男孩、小男孩的爸爸,还有修鞋的吉特勒先生等。读小说的时候,我们抓主要人物和主要的情节,就能一下子把故事拎出来。自己平时读小说的时候,也要记得抓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点评:有人说,现代文阅读,90%的文本内容,学生是自己能够读懂的。如何检测和提升这能读懂的90%?张祖庆老师针对小小说的文体特征,采用“画人物情节图”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能在众多人、事中,围绕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一下子把故事拎出来”,说明“画人物情节图”的小小说阅读策略,运用是得当的。】

师:好,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快速阅读《爱之链》,用最简洁的线条和文字,形象地画出人物关系和情节图。自己先读,然后五人小组讨论,最后由一个同学执笔画在海报纸上。

(5分钟后,教师利用黑板,贴出第一组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

生(讲述):主要人物是乔,老太太和女侍者,乔帮老太太修车,女侍者照顾老太太,老太太给了女侍者一百元钱,女侍者安慰乔。

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女侍者为什么要安慰乔? 生:女侍者是乔的妻子。

师:哦,夫妻之间相互安慰,这是很正常的。否则,人家就要纳闷,一个女人家忽然跑过去安慰一个男人,不明不白的,对吧?所以“女侍者”后面可以加个括号,写上“乔的妻子”。

师:乔帮助老太太修车这儿,你们认为讲明白了吗? 生:是老太太的车轮胎瘪了,乔帮主换车胎,不要钱。

师:对,所以修车要改成“换车胎”。请你回去后把这两个地方改一改。请下一组。 (出示第二组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

生(上台讲述):乔为老太太换轮胎,老太太给了女侍者100美元,女侍者给乔一个吻。 师:他们组非常有创意!用图形来代替情节中的关键元素,用三角形来表示人物关系,语言非常简洁。一个小建议:女侍者的身份也要交代一下。有请第三组。

(出示第三组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

生(上台讲述):乔帮老太太装车轮不要钱,女侍者帮老太太擦头发,老太太感激女侍者,多给了一些钱,女侍者给乔一个吻。

师:他们组画了一个爱心的样子,把文章的主题紧扣住了,很有创意!阅读一篇小小说,关注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然后用简单的情节图梳理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本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尝试着用。

【点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前一篇小小说是教师扶着,通过“画人物情节图”来概括主要内容。后一篇小小说,张老师就完全放手了。让学生自己试着用“画人物情节图”的小小说阅读策略,来梳理、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阅读策略只有在有目的的反复练习中才能掌握。课堂上要把该教的教到位,该练的要给足时间练习,如此学生才会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要学到什么程度,学习也才有效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张老师再次用简练的语言,提醒学生课外阅读时注重运用学过的方法,把学习的空间纵深推进,让学生在自主运用中形成能力。】

师:我在自己班级上这个课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画了这样一幅情节图,你们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

生:我觉得用这个形式非常好,用简单的线条就点明了这是一条爱的链条,就点明了主题。

师:为什么链条不封闭?

生:因为爱是在不断地延长,每个人都可以加入到这条爱之链中。 师:你很有见地!这样开放的画法也是一种创意。

【点评:小小说的“人物情节图”到底该怎样画?张老师在第一篇小小说学习指导时,采用的是封闭式的画法。这种潜在的示意带给学生的是什么?张老师有着清醒的认识:学生在学着画第二篇两篇小小说的“人物情节图”,会不自觉地采用封闭式画法,而这,对学生的思维也会是一种限制。张老师此环节的设计,是一种对“已有”的打破,换一种思路想问题,将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开放的人物情节曲线图,让学生对文本的内涵有了更深的领悟。】

板块三

比读小小说 发现异同

师:阅读两篇差不多的小说,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去发现,这两篇小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的时候,可以从文章的结构、主题、细节、人物的身份等方面去揣摩。你们手上有两张便利帖,一张便利贴写一条相同点,另一张便利贴写一条不同点。

学生阅读,教师随机点拨和提醒:阅读就是发现,如果你发现了两条,可以写两张;写的时候不要写长句子,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了。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各小组可以选一个同学上来交流,另一个同学补充。(第一组同学上台) 生1:小说的相同点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自己也是很快乐的。 师:你一下子就扣准了小说的主题。很好,请你贴到黑板这个区域(黑板上画一颗爱心,教师把爱心分成三个区域,生1贴便利贴)。(对另一生)你接着说第二条。

生2:两篇小说都是关于爱的。 生3:都是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生4:都是年轻人帮助老年人,老年人回报年轻人。 生5: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

师:这个很有意思。请你说一说,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 (生一时答不上。)

师: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我们来聚焦结尾。大家认真地看两篇文章的结尾,如果结尾的哪一句话没有了,整个故事就没有味道了。

(出示《爱之链》最后一段。) 生:“一切都会好的,我爱你,乔。”

师:为什么没有这句话,整个故事就不一样了?

生:因为故事一直没有说“女侍者是乔的妻子”,到最后才说明白,让我们恍然大悟。 师:这就是小说的奥妙所在。如果老师把一个字去掉,整个人物关系就不清楚了。是哪个字?

生:“乔”。

师:去掉“乔”,读读故事结尾,是不是就表述不清了? (生齐读去掉“乔”的结尾段落。)

师:没有“乔”,你是不是还会想到女侍者的丈夫就是“乔”吗?好多小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异峰突起的结尾。我们再来看看《一件运动衫》。

师:假如把故事最后两个自然段用方框框掉,去掉了。你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生:去掉结尾的话,就变成“我”在帮助康威老先生,而康威先生有没有帮助“我”,我们却不知道。

师:是啊,有了这个结尾,我们才忽然明白,原来“我”在帮助康威先生的时候,康威先生也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我。我们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一个孤独的、贫穷的老人,能够为他的邻居小孩做出这样的事情,非常了不起,非常感人!这就是这个结尾带给我们的震撼。同学们,小小说的结尾一般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让读者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今后我们在读小小说的时候,特别关注结尾的作用。 【点评:张老师在此环节汇中采用两篇小小说“对比阅读策略”,让学生感悟同主题文本的内涵时,也感悟到小小说表达方式的最大特点——“小小说的结尾一般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让读者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同样“令人惊叹”!】

师:那这两篇小小说有哪些不同点呢?

生1:第一篇是用语言描写比较多,第二篇是细节描写比较多。

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展开,同学们下课后可以去关注这两种不同的描写。你把你的便利贴贴到黑板的这个区域里。(生贴便利贴)

生2:第一篇是叫“我”去帮忙,第一篇是主动去帮忙。 生3:第一篇是帮助熟人,第二篇是帮助不认识的人。 生4:第一篇是邻居之间的爱,第二篇是陌生人的爱。 生5:第一篇是两人互相回报,第二篇是三人轮流回报。 生6:两篇文章帮助别人的方式也是不同。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我有一个问题,《一件运动衫》这篇小说也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吗?为什么?希望听到你们最真实的思考。

生:可以用“爱之链”。因为售货员也帮助了我。那双鞋子本来是要用美元买的,但她同意用运动衫加1美元45美分卖给“我”。

师:既然谈到钱了,我们来关注几个数字:鞋子4美元50美分、运动衫3美元、修鞋子1美元45美分。减一减,发现了什么?

生:还差5美分。也就是说售货员亏了5美分。 师:仅仅亏了5美分吗?还亏了什么? 生:一双袜子。

师:为什么以赚钱为目的的售货员居然亏本卖给“我”鞋子,而且还贴一双袜子? 生:因为售货员被我的爱打动了,才愿意主动贴钱、贴袜子。

师:售货员是“爱”的链条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她不愿意卖,那么这份爱就传递不下去了。所以,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接着讨论。

生:我也觉得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因为文中猎人的孩子也是这条“爱之链”中的一份子,假如猎人的孩子不肯拿运动衫换小狗的话,康威先生也就换不到运动衫了,也就没有这个故事的结尾了。

师:这个小男孩也是这条“爱之链”中很重要的一环。同学们,既然我们都认为故事真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可作者为什么偏偏用“一件运动衫”做题目呢?

生:因为是围绕着运动衫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先是小男孩看到运动衫,然后想买运动衫,再是买到了运动衫,接着把运动衫退还,最后换了鞋子,康威先生却把运动衫给了他,失而复得。 师:是呀,这样写,故事就一波三折了。“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小说也一样,切忌平铺直叙。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就是作者用这个题目的匠心所在。

【点评:“寻找写法的不同点”,读懂这部分,学生才能明白“这一个文本”和别个文本的不同之处,才能体会到“这一文本”的独特之所在。这样的小小说对比阅读,摈弃了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是让学生沉下心来,深入文本深处。张祖庆老师紧扣《一件运动衫》“一波三折”的写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伙伴讨论和教师点拨中明白:平铺直叙是小说的大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生命所在!】

第四版块 回读小小说

质疑拓展

师:最后,我们讨论一下,两篇小说,你更喜欢哪一篇? 生:我更喜欢《一件运动衫》,因为它里面有爱。

师:这个“爱”有些笼统。不过,有些时候,“爱”就是“爱”,理由是“莫言”。但,我更想听到有理由的答案。

生:我更喜欢《爱之链》,因为这篇小说里的爱比《一件运动衫》里的更浓。 师:嗯!《爱之链》里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我们,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句子:如果你真爱我,就不要让爱的链条在你这儿中断。

生:我更喜欢《一件运动衫》,因为小男孩为了康威老先生鞋子,把自己最喜欢的运动衫换成了鞋子。一个小孩子,能为他人着想,不简单啊。

生:我也更喜欢《一件运动衫》,因为康威老先生,“我”,还有售货员之间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爱打动了我。

师:嗯,这种平凡而真挚的爱打动了你,所以你喜欢,很好。同学们,无论是《一件运动衫》还是《爱之链》,都折射出普通人愿意为他人付出的爱。只有这种爱不断地付出,不断地付出,形成一条长长的链条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充满温暖。那么,这两篇文章中,有没有不懂的问题需要讨论?有时候读出问题比得出结论意义更大,一定要读出问题来。

(师生围绕着文本进行质疑析疑,过程略)

师:同学们,《爱之链》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研究空间:老太太和乔之间发生的故事,女侍者不知道,女侍者和老太太之间的故事,乔也不知道。小说中的人物不知道,作为读者的我们全知道。这也是小说研究的一个角度,可以尝试。回去以后,请大家研究小说《麦琪的礼物》,完成如下两项任务:

(出示要求:1.画情节图。2.选读《欧享利短篇小说》,体会欧享利小说结尾艺术。) 下课。

【点评:在“画情节图”“对比阅读”等小小说基本阅读策略的教授和练习后,张祖庆老师在课的结尾处很好地“隐藏”了更多的小小说阅读策略:“联结阅读策略”——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帮助学生建立小说与小说、小说与自己、自己与伙伴之间的联结;“自我监控阅读策略”——自己去研究《麦琪的礼物》,学习的目的指向“阅读侧略”的自觉运用……】

【总评】

一、“教阅读”:紧扣文体,精选内容。

小小说怎么教,或许大家各有见解。环境、情节、人物形象、主题、语言艺术、标题含义、结尾匠心等等,都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张祖庆老师在“小小说群文阅读”中,重点选了两个点:人物关系与情节,独具匠心的结尾。采用的主要阅读策略是“画情节图”和“对比阅读”。课堂上,注重学生自己提问,伙伴讨论,教师随机提供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课堂中各种相关因子之间的联结,很好地体现了“教阅读”的目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能够自己运用阅读经验解决问题。

二、“读群文”:指向策略,提升能力。

张祖庆老师根据“同一个主题”开展多个文本的 “小小说群文阅读”是一种探索。 “群文阅读”一节课里要读多篇文章,势必不能“面面俱到”,教师必须对文本特质有清醒的认识,进行大胆的取舍,选取一两个精要点进行,用大块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张老师的课堂,因其选点准确——理清小小说中人物情节关系,对比两篇小小说写法的异同。课堂富有强大的张力:学生对小小说问题的特征把握,对阅读策略的学习运用,对文本主题的体会领悟等无不令人惊叹。如此,阅读教学也回归到它的本质上——让学生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心得范文第5篇

牛二姣

此次的教学专题是“动物”,围绕这一专题,我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种动物,这样的整体安排,目的是让孩子们走进动物世界,了解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从而增强爱护动物的责任意识。

群文阅读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在教学时应该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针对本次教学,我就大胆使用了群文复习的方式,但总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教学设计都是由知识到技能,由浅入深。授课时先回顾教材中有关动物的文章,让学生复习每个动物身上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描写方法,然后再开始新授课,训练学生的技能,最后在讲评中修正学生的答题思路。在材料选择上,都是典型的描写动物的文章,本堂课选择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概括故事内容,二是指出动物身上的特点。教学设计及训练程序,看似不存在什么问题,可效果不衬人心,原因如下:

第一:平时练习量不够,在学生记忆中没有形成“定势”,导致部分学生还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对动物的特点不能精确地把握。

第二:拓展面不够,不能只关注于文本内容,要上升到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群文阅读教学心得范文第6篇

翻阅大量教育理论资料发现:国内外诸多教育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论证曾得出——六岁左右的孩子正是语言发展的快速期, 经过一定的系统、有效的训练, 将为其未来的学习造成深远的影响。如今, 笔者急于求成重结果轻过程, 使学生的知识获得形成片段化, 造成为了学习而学的无趣教学——难怪教学效果“糟糕透了”!因此, 为了弥补笔者对学生的亏欠,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 想到一个让学生知识学习前“预热”的好办法——每节语文课课前三分钟由教师讲故事。

一、重语言夯基础, 让思维插上翅膀

每节语文课, 笔者就早早的来到教室, 环视四周“阿姨 (a yi) , 开始讲故事了!”学生马上正襟危坐, 一对对小眼睛忽闪忽闪的, 如一颗颗璀璨的黑宝石。笔者静下心, 用标准的普通话向学生诵读, 讲毕还简单的问几个小问题, 效果好得惊人——班上百分之八十五的人会答。在故事的选择上, 不仅注重语言的丰富优美、富有想象性, 还向学生渗透“不撒谎”“乐于助人”等思想。一个三分钟讲不完, 下一个三分钟接着讲。这样, 训练了孩子们思维的连贯性。笔者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一则拓宽孩子们语言积累面, 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潜移默化的学到一些书面语。二则体现“以生为本”教学策略。六岁多的孩子正处在现实与幻想分不清的时候, 极富创造力。这时, 正需要一些插上翅膀翱翔的载体, 笔者如及时雨般予以提供, 可见其兴趣盎然。三则学以致用。让学生知道学习了拼音后, 还可以看许多的书, 了解许多书中的故事。四则通过讲故事培养学生倾听与思考的习惯, 进而达到主动质疑的目的。

二、重阅读抓习惯, 由课内走向课外

通过几周的“三分钟”故事活动, 笔者发现:仅仅靠老师讲或诵读是不够的。何不培养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自己在课外书上的收获——新鲜词或句子, 为后面的中高年“群文阅读”教学做铺垫。

“群文阅读”教学是同一主题的多个文本教学, 提倡大块读、大块悟, 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得有一定阅读速度与习惯。作为刚进入小学的学生要达到如此的高度肯定是不可能的, 所以, 只有在课内进行阅读训练, 以备孩子们在课外效仿。每周星期五, 笔者抽出一节课的时间, 让学生回顾老师是怎么讲故事的“一次讲不完, 下次接着讲”。“同学们, 现在我们已经把拼音学完了。学拼音的目的就是为了识字,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魔法棒”像老师那样读读书中的故事。读了一会儿, 老师就会考考大家: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地方?然后接着读, 老师又考大家。比一比, 看谁是智慧宝宝!”笔者巡视学生读书情况时发现:有的学生撅着眉头, 正在思考如何拼出不熟悉的字音;有的学生轻松的往下读;有的学生发现有趣的内容时, 情不自禁的笑起来;还有的学生张大嘴, 一副惊讶状;有的趴在桌子上, 吃力地看着书, 不知所措……十分钟到, 统计学生阅读情况发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已读了上百字, 而能力差的只读了十几个字。经考验全班只有几个学生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发现, 大部分学生只是记住了其中的几个词如“狮子”“鲸鱼”……为激趣, 笔者仍然大势表扬, 尤其是表现好的, 笔者还顺势引导其多说两句。总的来说虽效果不佳, 不过第一次能有这样的收获已实属不易。再读十分钟, 效果呈直线上升。

为了让这个读书的势头继续发展下去, 笔者又进行了一次动员“同学们, 今天我们用了一节课看到书中有许多平时见不到的有趣的事和物。那么每天课余时间多看书、多思考, 是不是就会发现更多的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积累多了, 我们就讲给伙伴、家长、老师听, 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到那时, 聪明宝贝就非你莫属了!每周星期一, 我们班上举行故事汇报会, 比比谁最棒!”一时, 全班雀跃。

三、扶孩子卸束缚, 为终生发展奠基

有的老师质疑笔者的做法:才上一年级, 你是否有点揠苗助长!笔者认为, 虽是才上一年级的学生, 但他们“人小鬼大”, 只要是充满爱心的培育, 终会孕育出智慧的种子。并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直以来, 笔者就有一个小小的心愿, 培养出一批从小喜欢阅读的学生, 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驰骋。如今天赐良缘, 笔者决定培养一批与众不同的学生。让他们从小就到书海里去淘金, 广泛阅读经典文本后将会发生各方面的质的飞跃。不久的将来, 辩论家、作家、演讲家等或许就在其中产生。

四、拒题海精练习, 效果培增

看到许多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题型的训练。既让自己感到身心疲惫, 学生也怨声载道。一件原本该“教得轻松、学得愉快”的双边活动, 落得这样结局, 实属不该啊!为此, 笔者思考:能否把为数不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分散于各个单元之中, 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四十分钟之中, 让学生每天一点进步?实践证明, 这的确是一条良策, 再加课外阅读兴趣的提高又为学生未来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份生长的沃土。或许某一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现象不只在中学、高中出现, 小学更将遍地开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 笔者进行单元检测。刚开始几个单元由于不熟悉题型, 结果差强人意。经过几个单元的检测效果还不赖, 尤其是看图写话孩子们完成得越来越好。照此看来, 前景可观啊!

总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加强群文阅读教学, 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虽说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字、词、句的积累与运用, 但阅读教学也不容忽视, 尤其是群文阅读教学。在这个现代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 谁能摈弃浮躁琐事静下心来阅读经典, 谁就是人生赢家。

上一篇:浅谈人力资源价值范文下一篇:砥砺前行肩负使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