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论文范文

2024-05-02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2、 与出租单位签订租赁合同,明确租赁双方的安全责任。详见166号令第六条

3、 使用单位与安装、拆卸单位签订安装、拆卸合同,合同中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实行总承包的,施工总承包单位与安装单位签订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安全协议书。详见166号令第十一条

4、 编制安装、拆卸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单位:安装、拆卸单位,并由安装拆卸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详见166号令第十二条。

5、 安装拆卸单位施工前告知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详见166号令第十二条。《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二十三条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情况书面告知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

6、 总包单位安装前组织验收,主要包括:维修保养情况、基础(详见JGJ196第3.4.1条)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二、每年年初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会以设备部门和使用部门制定检验计划并报特种设备监察部门和有资质的检验单位。

三、特种设备的检验周期按特种设备有关法规、安全监察部门以及检验部门的要求进行,但至少应执行下列规定:

1、锅炉:每年至少一次外部检验;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外部检验;每六年至少进行一次水压试验。

2、压力容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三至六年进行一次内外部检验;每两次内外部检验期间内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3、起重设备: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4、厂内机动车辆: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根据工作环境、工作级别和存在隐患程度调整缩短检验周期,但是最短周期不低于6个月。

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根据每年年初制定检验计划,提前一个月与有资质的检验单位预约检验时间。安技办根据检验单位确定的检验时间,提前告知生产部门、设备部门和使用部门。

五、特种设备检验前,由使用部门按规定做好特种设备检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清洁、清洗、检修以及为安全检验而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等。

六、特种设备检验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设备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在场配合检验单位做好检验工作。

七、特种设备检验后,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领取检验报告的各项手续。特种设备存在问题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应将检验报告内指出的存在问题告知设备部门和使用部门。

八、特种设备检验时发现的问题,由设备部门和使用部门组织整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实施监督并向监察和检验单位汇报整改情况。

九、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十、特种设备因故停用半年以上,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启用已停用的特种设备,应当到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重新办理登记手续;启用已停用一年以上的特种设备,还应当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检验。

十一、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其内容主要有: 十

二、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十三、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检的记录。 十

四、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十五、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十

六、特种设备运行障碍和事故记录。

上海浦东蔡路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 加强购置计划的审查与论证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加强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论证。把好购置计划的审查论证关, 根据学科发展建设规划, 教学科研任务, 经费来源, 技术人员等条件, 提出大型仪器购置计划。组织学科专家的论证会, 论证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必要性, 提出设备购置品牌、技术参数、价格等意见, 提交学校会议审批。

2 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为了掌握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 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有必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并建立完整的档案。大型仪器设备建档内容主要包括:档案卡、使用说明书、保修卡、合格证、验收表、仪器检定、校验情况记录、使用记录、期间核查记录、仪器损坏、故障、修理记录、仪器维护保养记录、仪器设备存放位置变更记录和仪器设备报废情况记录等。

3 建立使用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要坚持专管专用的基本原则。对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员要实行专业技术培训和高温高压仪器设备操作培训。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网站, 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简介、功能介绍、用途情况、简单的操作规程、使用论坛、使用预约等。一是制定操作规程简表, 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后, 要结合大型仪器维护的相关资料, 制定大型仪器制作操作规程。二是制定使用规章制度, 学校层面制定的大型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办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验中心实验技术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大型精密仪器使用规范和大型仪器实验记录本等操作性标准, 以便提高大型仪器管理和使用的可操作性。

4 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及维修

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操作使用人员要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指导规程进行维护保养。实验室应建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设备责任人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并认真填写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设备使用人员在使用中或使用后发现仪器设备有异常时, 立即停止工作, 迅速查找故障。如果无法排除故障, 应及时向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报告, 安排工程师检修。维修后重新进行检定和校准, 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核查仪器设备的异常是否对之前开展的分析测试造成影响, 如果有影响, 需要告知相关人员重新测试。

5 仪器设备的报废

实验室仪器设备损坏无法修复、计量检定达不到要求无法使用时, 根据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予以报废处理。仪器设备的报废由实验室提出, 经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鉴定确认后, 填写仪器设备报废表单, 报实验室主管部门批准, 并上交仪器设备给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并在报废的仪器设备上做明显的标志, 隔离存放。在仪器设备档案中做好报废仪器记录。

6 结语

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各高校普遍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从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 积极探索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的新机制, 不断解决新问题, 总结积累新经验, 大力提升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 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学与科学研究, 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摘要:本文从构建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体系入手, 就提高实验室大型仪器使用效率, 提升大型仪器的管理水平, 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 完善大型仪器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效益, 服务好教学和科研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 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S].国家认可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

[2] 王陇德.实验室建设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 关丽萍, 宋皓.探索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新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1.

[4] 邹月利, 徐雅琴.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科学管理体系的构建[J].广州化工, 2011, 39 (15) .

[5] 何兰花, 王瑞晓.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 3.

[6] 谢忠.构建平台吸纳精英—分析测试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社会的发展加大了对石油的开采量,而石油的开采过程中就需要一些比较先进的设备来提高其开采效率,从这一方面来说设备的采购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在设备采购的风险问题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探究,找出适当的管理方法从而有效的进行控制,把利益最大化的体现出来。

【关键词】海洋石油;大型设备;风险管理

一、海洋石油工程设备的特点和采购风险的概念

对于海洋石油工程设备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首先在海洋石油工程设备的应用上所涉及的专业技术比较的广泛,例如:一台钻机就涵盖了动力系统和机械系统以及电力系统等等,并且除此之外还有较为庞大的一些辅助的配套系统,数字化以及机械的构造等,在专业性上都比较的强。还有就是投入方面较高一套海上石油的设备投资金额至少要达到几百万,有的甚至是几亿美元,这就要求生产的前提是要有资金的高投入才能够进行。而在高风险方面则是来自多方面,最为主要的就是对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效率的大小以及可靠性的问题常常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在对海洋石油工程中的大型设备进行采购的时候,预期目标可能会和实际的结果存在着一些差异,如果是没有有效的防范风险的机制就会带来很大的风险,最终会影响到资金的流失,故此,有效的风险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是必要的。

二、我国的海洋石油工程的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工程项目的采购管理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关键之举。所以,加强对采购工作的管理,对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采购工作效率、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放,建筑市场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的各大企业都在不断地扩张,而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性人员缺乏以及工程项目中物资管理水平的低下,使得整个工程项目采购的发展现状呈现出粗放型、不完善型的状况。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油气资源相对来说较为的丰富,根据有关的探明资料的分析显示,石油的资源超过了90亿吨,在大路上的将近70亿吨,海洋石油将近达到了25亿吨,在当今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在海洋石油的开采主要是集中在珠江口以及渤海和东海等几个含油量较大的海洋区域,并且已经形成了几个重要的海洋石油的开发区,我国的海洋石油在二零一五年的规划是,要增加超过三十个的油田待开发的地区,还要再建造超过七十座的开发平台,在采油的导管架以及各种各样的配套设施的相关需求也会进一步的加大[3]。在我国的海洋石油工程的起步与国外的发展相比相对较晚,而海洋石油工程的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基本是处于一个垄断的地位,在设备的采购方面以及管理的方面和国际的一些海洋石油的工程相比较还有些差距,在一些具体的深水钻采的装备设计能力方面还没有具备,在当前我国的下水开采的深度还比较的浅,对于一些深海的开采领域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还有就是在海洋石油的开采设备方面比较的落后,主要的一些设备还基本上依靠着进口,自主产权的一些设备成果很少,同时对于一些深海钻采的平台设计以及建造的设计等方面和国际的一些水平相比较还有着很大的距离,这些状况对于我国的海洋石油的开采有着严重的作用,对于海洋石油开采的设备的采购已经是当下亟需的解决的一个问题[4]。在当前我国已经成了石油进口的第二大国,在二零二零年的时候我国对于石油的依赖率将会超过百分之五十,而到了二零五零年的时候将会超过百分之七十,如果在设备方面不能有一个很好的保障的话,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我国的南海以及东海的石油较为的丰富,可以说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石油资源,但是在设备方面还没有创造一个很好的开采条件,面对这困难的局面,对于一些设备的采购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也要在其采购的风险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之下,相信会在这些方面能够找到很好的突破口。

2、国外研究现状

在项目工程采购的风险研究现状中,国外的研究多趋向运用定量的方法对项目工程中的风险进行管理研究,其研究的范围较为广阔,对风险的分析、识别占有较大比重。目前国外已经建立了识别项目风险的管理机制,对一些大型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应对措施。一直以来国外的项目工程管理大都基于主观经验,缺乏实质性的探索,所以,建立对项目工程的风险探索、风险评估、风险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在项目实施之前就将项目的风险指数降至最低,尽可能地减少工程项目的生产成本。200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很多企业管理者更多地是在应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而不是从最初的防范风险做起,针对此风险各企业应该尽早地不断完善防范风险的对策。虽然,国外在项目工程采购风险的管理中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但是对于项目工程中的一些风险还是缺乏定性的、专业性的研究。

三、对于海洋石油工程大型设备采购风险的分析

在对海洋石油工程大型设备进行采购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重点和难点,这也是其风险存在的原因,首先就是对于长线的设备进行采购的时候风险较大,基本上都是在项目的设计到投产使用有二十个月的时间,而对于国外的长线设备进行采购的时候在签订合同以及设备可使用的时间大致需要九个月,还有其它的一些情况所需要的时间大致是一年,这就要对整个项目的时间占据了一半,这就需要对于设备的采购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压缩,尽快和设计单位进行在标书方面加以完成,在对进口的设备进行监控方面就比较的困难,在合同签订之后对于项目组来说没有办法对于所需要的项目实施有效的监控,这样就存在着诸多的风险,从而影响施工的质量。对于海洋石油工程大型设备的采购在风险的辨识上主要分为步,首先就是对大型设备的招标采购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在此过程中要把其分为三类风险,第一就是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第二就是管理风险、人为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第三就包含着过程风险、合同风险、预算风险、质量风险等等[5]。首先对于过程风险就是在对大型的设备进行采购的过程中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所产生的一些风险;而合同风险主要包含着合同的条款不清楚以及款项的遗漏和交货的期限不及时等等风险因素;在预算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对于设备的采购价格上偏高,对于成本的预算过低,以及重新购买的时候致使成本的追加等等;在设备的采购质量方面的风险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主要就是供应商的产品在质量方面不达标,还有就是厂家所提供的相应技术达不到要求等。

四、针对海洋石油工程大型设备采购风险管理的具体探究

针对以上所分析的海洋石油工程大型设备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笔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探究,并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了一套相对合理化的管理风险的措施。首先就是要能够把管理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对于人员的道德水准以及业务的水平等等,在经济的风险方面要能够认真的学习经济知识,从而有效的提高经济市场的预见能力,在对海洋石油大型设备进行采购的过程中要能够严格的按照规范进行对设备采购,要坚决杜绝一些不正风气从而确保公平,同时在合同风险方面的管理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对于合同的相关条款要进行严格有效的制定,在法律意识方面得以增强从而防止合同的纠纷,对于设备采购的质量要请专业的工程师进行严格的把关,从源头抓起全方位的进行监控[6]。海洋石油工程的大型设备采购的过程中要涉及众多的部门,故此,要对于这些相关的部门要能够在工作的程序方面加以协调完善,对于采购的信息要能够及时的通知,这样能够对于在采购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信息的更换也能够及时的传达,从而提高采购的效率,而在最后的设备安装到货这一环节,对于采购部门应该和技术部门相联合以及安全部门和使用单位也要得到有效的沟通,对于所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解决。

同时对于设备采购的管理流程要得到有效合理的优化,这就要求在供应商对设备的需求反应速度上要得到加强,对于采购的流程适当的进行简化,增强设备的采购人员和其它部门的沟通联系,对供应商的管理也要得到有效的强化,由于海洋石油工程大型设备的技术性较高以及资金的投入量较大,专业性也较强,这就要求对供应商的管理进行优化有着其必要性,如此能够提高设备采购的效率以及效益,对于供应商的选择要从战略的视角进行选择,并且要和供应商之间有着适度的竞争,要以集中采购的策略进行操作[7]。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设备的采购活动至关重要,所以要能够对采购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专业素养,更好的服务于采购工作,在采购部门的各个职位方面要进行认真的分析,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从而在素质以及专业技能上能够有效的提高。

在绩效评价机制方面的建立也是相当的重要,在考核的制度上要有层次的进行,同时还要在采购的管理信息水平方面加以提高,要对采购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一个总体的目标,遵从安全保密的原则和经济适用的原则以及系统、标准开放、稳定统一的原则,企业的内部要和外部的信息进行交换,从而更好的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另外对于引进的设备要严格的把关,把风险降到最低。

严控采购费,在采购物资、设备过程中,必须根据规范的招标流程进行,制定相应的产品要求,通过多家竞争的方式来获取质量高价格合理

的产品,有效控制采购费。将采购与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因为设计及其技术方案对物资、设备的类型选择以及产品采用的技术规范是影响产品价格的主导因素,如果技术方案缺乏科学合理性,那么,就会使生产工艺流程繁琐、需要更多的设备、占地面积大,需要花费庞大的建设费用。所以,采购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掌握专业的技术知识,递交价值高的技术资料与大量的产品类型给设计工作者作为依据,加强相关的技术交流,构建专门的用于供应厂商和设计工作者保持沟通的平台,以确保设计工作者选择出最佳的设计方案与产品类型。

五、发展的方向

工程项目设备的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与风险管理的结合,是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从总的发展趋势上看,我国目前的项目工程风险管理的发展朝着计算机化、专业化、全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周期性长、不确定因素多、投资消耗多、技术要求高的过程,且我国在风险应对水平上也低于国际水平,因此,如何提高项目工程设备风险管理的水平是一个重要课题。对于风险技术管理中的风险分析、风险预测等技术还要继续探索。随着,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不断发展,我国在项目工程风险管理的领域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风险效益的综合化、风险预测的定性化以及风险管理模式的完善化。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采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工程项目越来越具有优越性,现在有些学者运用计算机技术针对项目工程中的采购风险提出了风险评估系统、风险预测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各个企业的管理者在计算机上运用这些系统解决一些大型工程中遇到的风险问题。对于一些地区跨度大、专业分类比较杂的大型工程来说,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地提供有效信息。计算机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项目管理的科学性逐渐朝着成熟的方向发展,可以说项目工程的管理也逐渐走向专业化,企业主将项目工程管理体系理论逐步运用到实践中。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在不断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集中体现在国际间项目工程的合作不断增多、国际间专业信息的共享以及国际间专业活动的增加。项目工程风险管理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为我国提供了技术与知识,另一方面,伴随的挑战也加强了,对我国项目工程管理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了。现在的项目工程管理所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所涉及的知识也比较广,在很大程度上项目工程管理将抽象的转化为具体的,总之,我国的项目工程风险管理在不断朝着综合化的趋势发展。

结束语

目前,我国在海洋石油工程风险管理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项目建设中的风险也在加大。因此对项目采购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是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肖继保.国际石油EPC总承包工程项目典型风险及对策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

[2]魏祥.大庆油田工程项目物资采购风险的评价与控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

[3]苑东林.国际工程项目风险防范机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4]李迎生.海上油气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3.

[5] 彭青洪.项目管理中采购风险的规避与采购成本的控制[J].铁路采购与物流. 2009,(1): 54-55.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 高校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及其管理

大型分析测试仪器是一类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 可以通过其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以及化学结构[1]。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的科学化管理标志着高校的研究水平, 其在使用期间的管理主要包括:仪器功能的开发、性能维护、安全保护, 测试技能培训、仪器使用服务, 耗材保障、故障维修、技术资料保管, 仪器环境维护, 使用信息统计等。由于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分类较为复杂, 需要根据其各自特点进行科学化管理。

2 高校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管理现状

目前国内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仪器对环境要求较高。

由于大型分析测试仪器通常体积较为庞大, 安装后不适宜搬动位置, 一般需要在其四周留有充足的活动空间, 便于之后的维护及故障排查。根据仪器的不同需要在仪器室配备通风、除尘、防震、稳压、恒温恒湿、防静电等装置, 目的是保证测试环境的稳定, 最大程度的保障仪器的使用寿命。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示差检测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仪的黏度检测器需要保证测试环境的稳定, 傅立叶红外光谱测定仪需对环境湿度严格控制, 表面张力测定仪需要保证操作台面平稳无噪。一些有挥发性成分的分析还需要在仪器室建立小型仪器专用通风设施, 以便使操作人员在较为安全的操作环境中进行测试。

2.2 仪器维护成本较高。

大型分析测试仪器为精密仪器, 多为国外尖端进口设备, 其购置费及维护成本均较高。日常维护过程中的配件、耗材一般较为精细, 老化部件但如若不及时更换会影响仪器的正常运行, 严重者将会对仪器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往往还需要长期的耗材供应, 如核磁共振仪、液相-质谱联用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需要保证仪器在测试及待机状态下液氦、液氮的长期供应, 又如气相色谱、气相-质谱联用仪等需要高纯氦气及其他特殊气体作为载气及反应气, 同时仪器配套的机械仪表也需要定期维护。这些耗材的消耗巨大且长久, 需要通过建立健全采购管理机制, 才能使大型分析测试仪器正常稳定有序的运行。

2.3 仪器使用延续性不足。

目前大型分析测试仪器通常设立在学校仪器中心及院系分散管理模式下, 两种模式有各自的优点,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仪器中心在预约、测试等方面周期较长, 导致某些样品不能及时进行分析测定, 而分散管理模式往往不能很好的充分利用大型分析测试仪器。专职实验人员工作繁杂, 精力有限, 仪器的实际操作往往由学生独立操作, 往往会因为学生的毕业带来一些遗留问题, 导致仪器操作过于依赖个人, 传承性不足。

2.4 仪器功能不能最大程度得到发挥。

由于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在进行测试过程中, 实验数据的测定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 如测试时间、测试方法等需进行跟踪测定, 周期较长, 故需要较为系统化的深入研究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的应用价值。但由于实验人员的自身水平有限、实验室管理重视程度及仪器操作培训不足, 其分析结果往往浮于表面, 缺乏深入的数据处理。

3 国内外高校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的科学化管理经验

国内外高校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的科学化管理发展趋势与带来的经验主要有:

3.1 实验室建设更加人性化、专业化。

如日本川香大学将实验室、教员办公室、学生研修室三者集约在一起, 研究用等级以上仪器均标明所属的研究室和负责人, 特别标明使用时遇到特殊情况时的求助电话和联系人、仪器损坏要承担维修费用等信息, 备有仪器使用说明、使用记录等[2]。

3.2 设备维护更加常规化。

日本川香大学引入保险机制, 每个进入实验室的学生都需要购买实验仪器意外损害保险, 一旦发生意外损坏情况, 则由保险公司按规定负责维修费用问题, 有效地化解了仪器使用中的风险[2]。维护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转, 保障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建立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共享平台。

目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普遍应用于发达国家高校实验室, 如加拿大大学的开放性实验平台[3], 英国国家实验室研究理事会 (CCLRC) 试行的政府所有-委托管理的模式 (GOCO) [4]。近些年来, 国内各大学也相继开展分析测试仪器在线预约系统, 及共享平台服务。浙江大学从2008年初开始开发建设“浙江大学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 通过网络信息化讲学校分析测试类大型仪器信息向全校师生全面开放, 并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SOA) 建设, 以便用于多个应用和业务流程, 从而提高平台系统的重用性[5]。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开放使用了在线“仪器设备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提供仪器设备合同到期提醒服务功能, 有效抑制合同到期的仪器设备后续成本的增加[6]。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做好大学精密仪器设备的耗材管理工作[7]。

3.4 设有高级职称管理实验室的机制。

国内大学一般设有实验员, 专职维护仪器设备, 教授并不过多参与实验室具体事务[8]。日本成蹊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从仪器管理人员岗位设、人员培训及资料共享和大型精密仪器的维修服务方面有较好的管理模式[9]。对专业仪器管理人员应组织配套培训学习, 使其能够接触到新技术的发展、新仪器的变革, 接触到科学进步的前沿及分析测试手段, 并尽量的扩充视野, 了解仪器在不同领域的研究应用。

4 对高校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科学化管理提出的几点建议

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贯穿了从仪器的购入到使用的全过程, 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依托,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由于其种类繁多, 根据不同设备特点, 需要高校建立综合的仪器管理系统、建立操作分析的标准化指标、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及管理模式、稳定的专职仪器管理技术人员队伍, 这些均是大型分析测试仪器良好运行的基本保障。

4.1 实验室建设专业化, 需要建立专门的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实验室。

必须考虑到不同仪器在测试过程中对实验室温度、湿度和电磁场干扰控制的要求[10]。

4.2 设备维护常规化, 建立稳定的仪器维护系统。

大型分析测试仪器需要定期进行设备保养和维护、性能检验及参数校正, 仪器的日常维护贯穿其整个生命, 是长期进行准确分析测试的关键。

4.3 使用管理数字化, 建立专业的实验管理系统。

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的仪器基本技术指标、用户指南、操作手册、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资料均需要系统管理, 建立学生与教师可自主学习的资源共享平台及数据分析库, 纳入实验室管理数字化范畴。

4.4 技术人员专职化, 进行长期有效的技能培训并做到学生自主操作与管理人员的充分协调统一。

仪器管理者需要精通仪器功能, 了解相关学科背景知识及各相关学科对仪器的使用需求, 优化实验结果, 解决日常的仪器故障、零部件更换等问题。

在创新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正在不断进行改革, 大型分析测试仪器为科技立项和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分析测试物质基础, 也体现着高校的科研条件与科研能力。为此, 通过科学的管理, 充分发挥这些仪器的作用是各实验室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高校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的科学化管理应是长期的, 实验室管理者需要不断积累经验, 以便更好地支持与之相关的分析测试任务。只有在管理制度、管理技术和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多管齐下, 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对管理进行整合, 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的作用与价值。

摘要:加强高校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的管理, 是提高高校教学及科研水平的基础保障,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的常见问题、仪器使用现状以及国内外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科学化管理经验, 对高校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科科学化管理提出了实验室建设专业化、设备维护常规化、使用管理数字化、技术人员专职化四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等.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化学·化工[M].海南:南海出版社, 1994.

[2] 窦春升.由日本香川大学的实验教学谈物理开放实验教学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12:138-140.

[3] 徐四平.加拿大大学实验室管理特点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6) :170-173.

[4] 曾晓思.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研究综述[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 10 (5) :183-185.

[5] 宣瑛, 雷建兰, 唐伟等.大型仪器信息化共享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 34 (2) :275-278.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处长贾申利教授作了题为《大型设备开放共享规划及实施》的报告,介绍了学校985三期建设思路,985三期大型设备购置方案,校级分析测试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及下一步的思考。

西安交大985三期建设要突出重点,分四个层次建设学科,拟建世界一流学科3~5个,同时建设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国际电解质研究中心两个学术特区。经费总体预算是24.6亿,其中中央专项是12.3亿,主要用于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支撑体系等,改善学科的硬件装备和环境。各学科根据自身建设规划提出经费使用计划,主要用于设备购置。2011年设备购置约1亿元,其中,分析测试类设备约3000万元,主要为电镜、谱分析、热分析、高速摄影等。

西安交大分析测试服务体系的建设思路是:成立大型设备共享管理中心,积极探索运行机制,建立运行效益评价体系。分析测试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依托各重点科研基地,重点设备重点跟踪,分级分类管理,充分调动机组积极性。分析测试服务体系建设要强化购前论证、整合资源,完善机构设置、探索运行机制,分级分类管理、重点跟踪,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效益评价与激励,保障运行经费,构建网络信息平台等。下一步工作要把设备共享的推进必须与科研基地建设紧密结合,与科研基地共建共赢,首先满足自身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否则,背离购买大型设备的初衷。分析测试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化,分层次、分学科管理网格化,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科学化,队伍建设与岗位管理长效化。尽量创造有利于推进大型设备开放共享的平台和条件,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共享平台。

强化资源意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山东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马传峰处长作了题为《强化资源意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报告,向大家阐述了如何提高实验室的投资效益,如何提高实验室建设的良性循环,及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实验室资源。

实验室是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与设施创造出一种或多种条件或环境的场所。随着科学技术研究日益复杂,愈来愈要求用较多的仪器设备、多种学科协作、多类人员配合来完成。实验室中不仅有利用实验室从事科研和教学的人,而且应该有创造和维护这种条件或环境的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室不仅是仪器平台,而且还应成为技术平台。

为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山东大学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建立设备全面管理模式,优化仪器设备资源。建立从设备购置论证到使用、维护、管理、处置的一体化机制,既注重以设备完好率为中心的实物形态管理,又重视以提高设备使用率为中心的资源管理;探索共享机制,构建共享平台,推进开放共享。2)分类管理,重点建设。3)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资源开放。4)设立实验室建设软件项目,鼓励自制仪器设备研制与实验室技术开发,开展实验室认证。5)明确定位,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科研中心及大型综合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使用及维护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物理系塑料电子学中心夏瑞东教授作了题为《科研中心及大型综合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使用及维护》的报告,主要介绍了科研中心的理念,设备费来源及设备供应商信息获取,采购流程,管理、维护及共享,使用培训及安全控制等内容。

科研中心来自课题组,服务课题组。要能吸引学生,利于学习,增大课题申请成功率,便于经费管理和设备共享,利于发展对外合作。设备费来源:大型专用设备的费用在课题申报预算上要列出,大型常规或常用设备的更新由几个相关课题的负责人协商解决,消耗品及大型设备的维修保养费用由各使用者的项目以年费形式平摊,专用消耗品由使用者的项目经费解决,新加入的员工带来的设备和资金,与工业界合作收到免费使用的设备。设备供应商信息获取:学校的设备供应商信息库,专业设备展,国际学术会议,校内外的合作伙伴推荐,同行发表的学术论文,供应商的产品介绍会等。

大型设备的购买,使用者要找来几家供应商报价,与项目负责人讨论决定,通过学校购买,使用者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协商安排设备安装调试,主要管理者/使用者完成风险评估报告及使用说明,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向学校注册,以便保险及安全管理,其他人如想使用,参加月前培训后,缴纳年费。另外,有些项目规定,在结题前两个月内不得购买大型仪器设备,而且有些项目剩余资金要退还。随后,夏教授又介绍了公用消耗品、专用消耗品及小型设备的购买流程。仪器买回来之后,要有专人管理、维护及协调设备共享,并进行使用培训和安全控制。总之,科研中心的宗旨是安全、有效地使用所有的实验设备和仪器。

公共实验支撑能力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与设备处处长卢晨教授作了题为《公共实验支撑能力建设》的报告,主要介绍了学校公共实验支撑能力建设的关键是总体规划和管理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校本部拥有71个实验室,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法学、文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实验室房屋使用面积139723平方米。截至2010年12月31日,校本部共有仪器设备111946台(套),价值21.804亿元;其中,10万以上仪器设备有2539台(套),价值11.338亿元。截止2011年5月25日,学校已论证985/211三期、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00余台,约折合人民币1.3亿元,其中100万以上设备26台0.64亿元,约占已论证设备的一半。在985工程三期中,学校引导性投入7000万元,专门用于建设公共分析测试平台,加强校院两级公共实验支撑能力的建设。

接下来,卢教授以医学院分子细胞学公共实验平台为例,具体阐述了公共实验支撑能力建设。上海市高校细胞生物学开放实验室,依托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提供细胞生物学大型仪器和核心技术集中服务的公共平台。定位是依托系内,服务全院,面向社会。主要设备是由电子显微镜室、流式细胞室、形态学和细胞化学室、图像分析室、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室、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蛋白质化学室(筹建中)构成。平台内部设立由系内PI组成的仪器管理委员会,其职责是提出和评审仪器添置计划,投票选择型号;提出和评审新设备的服务项目;对平台服务进行年度评估。逐年提高学历层次,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专业化服务,依托学科,加强实验方法研究。

大型仪器共享机制与分析测试中心建设探讨

浙江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冯建跃教授作了题为《大型仪器共享机制与分析测试中心建设探讨》的报告,主要介绍了大型仪器及平台管理机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思路,分析测试中心的新发展,及仪器设备和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等内容。

截止2011年6月30日,浙江大学仪器设备总数17.98万台(套),总值32.17亿元。其中,40-200万元仪器936台,价值68036.88万元;200-500万元仪器66台,价值18947.37万元;500万元以上仪器12台,价值9548.68万元。但是,这些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分散、利用率不高,资源共享不理想。为此,浙大开发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网络系统,鼓励院系建立大型仪器平台,建立维修基金,实行大型仪器走访制度,建立有偿服务平台和收费机制,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浙江大学在985二期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仪器设备低水平重复、管理分散,大型仪器利用率和共享程度不够等。建设6大科技创新平台是学校新一轮985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包括4大公共服务平台(农生环、理学、医学3大科技创新平台 电镜中心)。2010年,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和“985三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思路,分析测试中心紧密结合理学部、农生环学部和材料系的发展,建设3个学科群公共服务平台。分析测试中心由学校引进的张泽院士担任主任,形成了与学科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化的分布式管理体制。随着学校的发展、“985三期”的投入和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中心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将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冯教授对仪器设备和平台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如何使大型仪器论证更加科学合理,如何引导通用型大仪开放共享,如何培养大型仪器实验技术队伍,如何产学研紧密结合,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鼓励提倡自研自制大型仪器设备等,值得广大实验室工作者深思。

贵重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的优化建设与思考

中山大学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陈敬德教授作了题为《贵重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的优化建设与思考》的报告,主要介绍了中大的相关情况和政策,原有共享管理系统情况,新共享平台的优化建设等内容。

中山大学10万元以上仪器共有1550多台(套),总值6.98亿元,其中,40-100万元280多台(套),100万元以上120多台(套)。仪器共享实行有偿使用机制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仪器管理单位与学校定期结算,学校不提取管理费。学校设立“贵重仪器设备维护专项基金”,返还的测试费,按比例切块、分设账户和专款专用。

原先的校级共享系统主要基于“测试中心”模式开发,存在一些问题:功能较复杂,流程较繁琐,在院系平台推广应用困难;校、院两级系统并存,管理不统一,信息不共享;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高。新共享平台,“服务”与“管理”相结合,“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实现普适、统

一、高效、实时和智能五大目标,而且统一仪器共享和收费管理。最后,陈教授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的制定,相关硬件的发展,共享技术发展要求,计量认证的问题和人才从哪里来等,很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本届高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学术研讨会,评出了《创建资源共享平台可持续运行管理模式的探索》等9篇一等奖论文,《多赢的高校设备资源开放共享体系构建》等23篇二等奖论文,《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建设的研究》等32篇三等奖论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展出了墙报,与业内人士共同分享他们的最新科研成果。

上一篇:审计报告责任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高校图书资料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