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资料管理论文范文

2024-05-02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主要包括采购、更新、摆放、借阅、归还、整理在内的循环管理,是保证馆藏得到利用的关键。目前高校图书馆此方面管理存在信息化管理模式欠缺、专业管理人员不足等问题,导致了馆藏更新慢等问题。在应对上需要高校图书馆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并培养专业人员,通过严格考核确保馆藏流通起来,为师生教学提供助力。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提升措施

前言: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第二课堂,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资源库。其在高校组成当中不可或缺。因为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导致图书流通欠佳。改变这种局面只有直面现存问题找到原因,才能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让图书等馆藏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为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改良校风校貌做出积极贡献。

一、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分析

1.缺乏信息化管理平台

图书馆图书流通是一个大循环过程,即包括图书采购、更新、摆放、借阅、归还、整理在内的循环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图书流通质量,进而影响图书馆管理效率。图书馆采购方面因为缺乏信息化管理,不了解学生阅读喜好及阅读方向、受欢迎书籍种类,不知道图书市场热门书籍的种类、价格、领域,最终盲目采购造成图书不受欢迎积压于图书馆内;在更新上没有数据库统计,不了解老旧书籍的价值,会将原本珍贵书籍替换,形成不可挽回损失;学生书籍归还不及时,影响了他人阅读体验;整理过程中缺乏统计,不能有效增加热门书籍数量,影响图书供给[1]。

缺乏信息化管理平台主要原因是;第一,平台建设成本较高。构建一个连接内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需要投资数万甚至于十数万元,对于高校而言属于大笔支出。第二,高校管理当局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平台重要性,致使图书馆仍然保持传统管理模式。

2.专业管理人员不足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要拥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专业采编人员、统计人员、管理人员,能够做到各环节、各岗位间信息交流。而目前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当中,从采编人员、统计人员、借书还书管理人员都缺乏专业素养。而且图书馆缺乏培训意识,导致整个队伍服务意识低下、信息素养较弱,不能为師生架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及贴心服务,造成读者流失。

3.宣传意识不足

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当中,因为缺乏主动宣传意识,导致新进书籍不能获得推广。有的高校图书馆虽然具有推广意识,但在线服务意识差,不能和读者互动,仍然导致图书流通水平低。

二、提升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水平的措施

1.构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

高校管理当局必须要重视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够充分建立互联网思维,能够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进度。在构建当中需要赋予平台两大功能,即:

第一,对外功能。主要包括与其他院校、书店、发行商的互动功能。通过与这些主体沟通交流,了解到现行畅销书籍以及大学生普遍阅读的图书。尤其是和其他院校的沟通交流,决定了校际互借能否顺利开展。在对外沟通当中需要详细写明本校现有图书、所缺图书,利于其他院校、发行商主动联系业务并推荐图书。如此能够提高采编效率。

第二,对内功能。①面对师生实现有效沟通。了解教师所需要的资料、图书、典籍,掌握学生阅读喜好及阅读方向,关注学生所欢迎的各类图书并做好数据库管理。这些工作对于现有图书流通管理具有促进作用,也利于采编部精准采编。②建立图书整理机制,即图书管理员在线对馆藏进行分类、分析,有效保证图书信息录入正确、摆放位置和登记位置符合、老旧图书更新有序。③实现在线借阅,师生在线查阅图书,能够在线借阅,避免有的书籍被他人借出、学生走冤枉路。同时能够连接学生手机端,当书籍到了归还日而发出提示[2]。

高校图书馆能否建立图书流通信息化管理平台,也在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高校该类建设的监督。需要定期抽查、检查,要保证高校图书馆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

2.培养专业队伍

首先,对内招聘时必须要保证内聘人员具有图书馆工作经验或者相应的专业技能。其次,对外招聘当中要积极吸纳图书馆管理专业人才,能够从采编、统计、管理、借书还书等岗位保证整个队伍具有专业素养,确保图书流通环节环环相扣。为了提升队伍的积极性,还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即绩效考核制度,确认每个岗位具体的胜任力、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以这些衡量各岗位工作质量并对接奖惩。同时结合考核结果来展开有效培训,能够从信息素养、服务意识、工作制度等方面展开持续培训,必须要确保图书获得充分流通,发挥出其价值。

3.实现科学宣传

高校图书馆管理当局能够通过融媒体手段来推广图书资源,例如微信公众号当中面对不同专业师生进行针对性宣传,增加图书资源曝光率。通过校内显示屏来动态输出馆藏图书信息,利于师生根据需要选择阅读。在推广过程中在线服务人员要有主动服务意识,能够与读者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将获得需求信息反馈到采编部门,方便改善采编计划,提高馆藏图书质量[3]。

总结: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科学性,直接影响到了馆藏资源利用率,故而必须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保证图书馆有效对接校内外有关主体,了解市场当中图书发行情况,掌握学生阅读需求,结合二者来改善采编水平,确保图书馆拥有最合理的图书资源,避免图书积压、损坏。

参考文献:

[1]刘松年.提升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对策[J].亚太教育,2015,000(032):54-55.

[2]周玉霞.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J].大众标准化,2020, No.314(03):72-73.

[3]曾凡昊,张文今.提升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策略探讨[J].卷宗,2019,000(026):127.

作者简介:帕提古丽·吐尔地,1987年11月,女,维吾尔族,新疆乌鲁木齐人,本科,单位:新疆科技学院,研究方向:高校图书馆。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搜集、储存和传播中心,通过服务实现社会价值。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是一所学校硬件水平的标志之一。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发展中,应用了由传统的“以书为本”转换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使得信息在获取、储存、传递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图书馆也要顺应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更新服务理念,改善和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关键词:高校 图书馆管理 以人为本

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的重要意义不断被削弱,但相比互联网阅读模式,高校图书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因此,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能力,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也就成为了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本质是从人本主义中寻找创新的服务理念和执行机制,高校图书馆所宣传和实践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机制,与时俱进,使图书馆的事业蓬勃发展。本文着重从“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入手,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作为契合点,积极探讨和分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概况,希望在此基础上能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提供新颖独特的管理模式,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简单地来说就是人性化服务理念。它不是简单机械化地把工作中各项制度和工作规范流程按部就班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而是图书馆工作者针对不同读者的需求灵活地采取人性化的服务方式,它的核心本质是落实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切实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上所体现出的“以人为本”的内涵则是将读者视为第一主体的敬业精神和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读者尊重管理人员,那么它所体现的是两种关系概念,第一种关系概念是读者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关系;第二种是图书馆管理人员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图书馆管理人员尊重读者;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则是体现在图书馆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关爱,在图书管理中,领导带领图书馆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灵活安排,充分发挥“人”的特性。以读者和图书馆管理人员为本,让图书馆的工作围绕读者全面开展,使图书馆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因为有了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人员受到尊重,就能充分发挥他(她)们的积极性,为了实现图书馆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我们推行“以人为本”的原则,不管是从书籍的引导、推荐都要体现人文关怀,时刻关注读者的需求,这样也可以让读者感觉到图书馆的真诚。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本质就是尊重图书馆管理人员,尊重图书馆读者。只有两者相互和平共处,互相友爱,才能实现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高校图书馆推行以人为本的原则

我国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比较慢长、逐渐探索的发展过程。我们图书馆管理工作,要想从不成熟的模式转向成熟的管理模式,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现知识全球化,信息多元化。我国高校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是将重心放在书籍的收藏和管理工作上,以书本管理为核心。随着信息多元化的发展,许多信息不断地出现,知识不断地更新换代使得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图书馆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方式也被迫需要发生巨大的改变。他们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完成普通的借还工作,还需要从海量的信息中去取舍,去过滤,然后归类整理能有效地帮助读者识别书籍。同时,由于各类书刊数量剧增,这要求他们比读者要更先了解书的概况,以便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高效服务。基于此,图书馆领导者应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以人为本的高效管理和培训,让馆员对新的工作要求能快速适应。

2.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图书馆管理资源的不断拓宽,促使“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推行。如今,到图书馆来的读者,通过纸媒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了。在网络环境下,知识载体的多样化,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在这些新载体、新形式的面前,就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现代通讯技术,对整个图书馆里的所有书籍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对各种书籍信息了然于胸,加强信息的管理工作。

三、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运用于和谐图书馆的构建

1.高校图书馆领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纵观国内外,每一所大学的图书馆规模及配置受学校的规模制约,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图书馆的面积,经费的投入,设备的采购等,但却很少考虑到读者和工作人员的需求。从这点就可以看出这是我国图书馆工作中的一个硬伤,一定程度上对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制约作用。随着科学发展观逐渐深入人心,各行各业都在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积极贯彻和落实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应该顺应时代的需求,在管理和服务的工作中,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党提出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以来,国家对高校的发展也是格外重视,对学校的建设方面投入了很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各类高校图书馆应抓住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好机会,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和服务理念,尊重读者和尊重图书馆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不断满足读者的合理需求,实现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在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就是要人性化地领导和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富有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能开开心心来工作,这样才能实现图书馆工作的目标最大化。第二就是要对读者进行人性化的服务。工作人员要以饱满和热情的态度来为读者提供服务,让读者感觉到工作人员的真诚,并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合理范围内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

2.“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灵活应用。图书馆的价值是否能体现出来,这完全取决于读者对它的使用情况。在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模式中,图书馆管理工作比较枯燥和繁锁,如果工作人员对工作没有热情饱满的服务态度,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繁琐工作产生厌恶的情绪,就会消极怠工,进而导致服务态度不好,缺乏与读者的互动,就容易与读者发生各类矛盾,使得“以人为本”的理念很难开展下去。反之,如果“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根深蒂固存在于图书馆管理工作者的言行之中,就会给图书馆工作者提供一个行为标杆和行为准则,对其工作动力和工作态度是有利而无害的。因此,必须让工作人员谨记“读者为先”的原则,才能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同时,要利用图书馆资源,培养图书馆人文精神。每一所高校在每一个时代都在孕育着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则是优秀文化沉淀的结果,学校的图书馆是人文精神得以产生、发展和传承的文化圣地。图书馆工作人员无论是在实践还是在理论上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发展人文精神。此外,对图书的采购方式进行转变,善于倾听读者建议,比如学校图书馆可根据网上读者的留言和建议或者是采用全民參与的民主投票的方式,来了解读者所需求的图书资料的清单,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读者的书集,在合理范围内最大化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3.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并创造良好的人文阅读环境。高校图书馆是为读者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对读者阅读需求和阅读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术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实现图书资料的迅速更新,使获取的学习资源更新颖、更独特,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对知识的渴望和阅读需求,使知识的内涵丰富、全面、新颖,促进图书馆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环境也造就人。一个好的环境,是吸引读者的先决条件,学校图书馆是学生阅读的重要场所。高校的读者大多都是青少年学生,他们容易意气用事,只能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好好引导,才能减少因沟通不畅导致的矛盾发生。要想减少矛盾除了要积极的沟通外,还要积极地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比如布置上要洁净清新,色彩搭配要合理,采用隔音板,消除外界不必要的干扰,给学生创造安静的环境,在走廊上配以花草树木,这样可以保护读者的眼睛,使读者身心放松,步入知识的海洋。我们还可以在茶水供应方面、图书搜索方面采用多样化服务方式,让师生读者感觉到舒适并且能感觉到浓郁的文化氛围,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服务环境。在服务工作建设上,工作人员应面带微笑,服务要周到,积极创建一个良好的人文阅读环境。

4.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做到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个人需求。每个人能力的高低不同,特长也有所不同,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想要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就要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了解每个员工的能力和特长,从而进行合理的岗位分配,做到人尽其用。并且,要尽量多的给员工提供可选择的职业发展空间,对一些工作能力强、并且工作态度积极认真的员工,可以将其作为“明星员工”等,并辅以薪资鼓励等方式,用来表示对员工的肯定,并且可以视情况给员工提供更好的升职前景。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让其他员工了解到明星员工所做出的工作和努力,使明星员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其他员工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竞争的格局。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弱势员工,也就是指工作能力相对较差,或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与时代脱轨的员工。一只木桶,最短的一块决定了木桶的容量,这些弱势员工就是木桶的短板,这也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对弱势员工有足够的重视,通过帮助其选择一些相对较为简单,并且能够锻炼员工能力的岗位,并构建一只弱势员工团队,从而让弱势员工之间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从而激发弱势员工拼搏进取的信心,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从而促进高校图书馆员工整体工作水平的不断发展。

总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一种具有人性化服务色彩的理念,其本质是通过贯彻和落实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满足人的多元化需求。在高校图书馆中,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实现知识的全球化,信息的多元化,并且要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这也就为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和服务的工作中,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并且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做到灵活运用,通过收集读者的相关意见、制定读者普遍需求的书籍清单等方式,来全面优化自身的工作内容。其次,要加大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力度,加速更新图书馆中的书籍资料,从而满足师生多元化阅读的需求。最后,要优化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通过提升员工的整体工作能力,达到促进高校图书馆综合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丹.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陈世彤.关于高校图书馆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的应用[J].办公室业务,2017,(11):183.

[3]张品惠,金天.浅议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的实施[J].现代情报,2006,(06):111-112.

[4]高智红.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J].学理论,2010,(06):105-106.

[5]段炳胜.论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31(03):122-124.

[6]张女是.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圖书馆的管理创新[J].管理观察,2015,(21):143-145.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与科学技术都在快速地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大力改革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也不例外。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化时代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流程。

【关键词】时代变化 高校图书馆 管理流程 变化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信息涌入了人们的生活。图书馆是藏书量最大的地方,其中有许多期刊不仅拥有丰富的信息,并且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只有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才能够方便读者阅读,并且为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节约大量的时间。

图书馆是一个学校文化的重要象征,是用来传播文化、进行教育宣传的地方。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通常都是采用以下两个措施:一是分散式的管理,通过把各种书籍进行分散管理,使读者能够快速地找到他们需要的书籍;二是将每一个工作人员负责的书籍放在一起,这样做不仅使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分工明确,还便于读者的借阅,但是这种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那就是管理人员对整个管理流程不熟悉。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采取集中式的管理,通过把图书管理人员集中到一个部门,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组织起来的团队,不仅有各种书籍的专门负责人,还可以使他们能够及时地沟通,使每个图书馆管理人员都对整个图书馆管理流程熟记于心。当图书馆的任何一个管理环节出现问题时,都能够及时地解决,使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加快捷、方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在对高校图书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将会逐渐地加入现在的高新技术。

一 高校图书馆管理流程的变化

1.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是一个系统,它由众多部分组成。同时图书馆又处在一个变化极快的时代,外部的影响对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首先,图书馆读者颇多,但是他们的需求不同,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图书馆管理人员要给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且及时地听取读者的意见,努力给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其次,由于信息化時代的来临,更多的书籍期刊大量涌出,并且这些书籍期刊更新的速度比较快,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各大高校应该增设电子阅览室。各个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及时地抓住这些外部影响因素,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图书馆的管理流程进行改革。

2.内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众所周知,图书馆是为广大读者提供阅读服务的地方。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面积较大,藏书种类和数量颇多,图书馆管理流程的变化会牵扯诸多方面。这些内部环境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管理流程的改革。其中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首先,高校图书馆管理流程的工作方式的内部要求一定要遵守,图书馆管理部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门只有合作起来,才能确保图书馆的正常运行,若是对图书馆的管理流程进行改革,一定要确保各个部门能够协调统一地进行工作。其次,在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流程进行改革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听取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高校图书馆里的许多书籍经常无人问津,这使得一些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因此,在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流程进行改革规划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思考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对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分配,尽最大的努力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争取为每一位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 高校图书馆管理流程的创新

1.管理模式的创新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流程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革。首先要创新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对图书馆实行柔性化的管理模式,不仅要对图书馆管理人员采取柔性化的管理模式,对广大的读者也要采取柔性化的管理模式,为图书馆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以前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往往只偏重对“物”的管理,而忽视对人的管理,因此在新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流程的改革,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同时借助新的网络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实行自动化的管理。

2.管理理念的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行业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及时地对图书馆管理流程进行改革创新。在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流程进行改革创新的时候,图书馆工作人员首先要抛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同时高校图书馆要定期地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能够快速地使用各种新的图书馆管理技术。众所周知,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大多不注重对资源的共享。如今随着人们对网络的熟悉,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改变传统的理念,利用网络技术把图书馆的书籍与广大读者共享,争取把图书馆建造成一个共享知识的地方,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3.运作方式的创新

网络时代的来临,使我国各行各业的运作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由于互联网的使用,使高校图书馆更加开放。然而高校图书馆要想在新的时代继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开阔自己的领域,并且能够为广大的读者提供更多的服务。目前,高校图书馆与互联网的结合,实现了互补,能够让更多的资源得到共享。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不仅使读者与图书馆建立了合作关系,各个高校图书馆之间也建立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这样能够调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使读者读到更多的书籍。各个图书馆之间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相互竞争,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4.管理组织的创新

通常一个高校的图书馆都是面积较大、藏书数量颇多的地方,需要大量的人员来管理。在新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流程进行改革规划时,一定要对其管理组织进行改革创新,管理组织在图书馆管理流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组织存在严重的官僚性,许多的管理组织都是机械的,它们根本不能够适应现在的发展需要。在新的时代,图书馆管理组织应该打破官僚主义形式,摒弃各种集权以及分权现象,并且在对图书馆管理组织工作人员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杜绝各种徇私枉法现象的发生,从源头上改革高校图书馆管理组织,使图书馆管理组织向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使图书馆更加充满活力,增强读者对图书馆的热爱,促进我国图书馆健康快速地发展。

三 结束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流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人员在对高校图书馆进行管理的时候,要采取多方位、多角度的管理模式,认真考虑每一个环节;同时在工作中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应注重对现代技术的运用,采取自动化的管理模式,使大量的书籍信息得到统一、一体化的管理。这样不仅节约了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劳动力,还方便读者进行阅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图书馆在今后的发展中,其管理流程也会越来越科学、便捷。

参考文献

[1]牟平、牟梅、李彤.高校图书馆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刘群.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流程重组初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1)

〔责任编辑:庞远燕〕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信息平台成为当前主流的沟通渠道,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便捷体验。移动信息平台有效克服了时间、空间和硬件设施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从事事务管理。文章对移动信息平台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管理进行了实践探索,以期使高校图书馆服务效率得到质的提升,真正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目标。

关键词:移动信息;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实践探索;目標

高校图书馆在我国知识传播与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师生提供交流、讨论、学习的空间,使知识实现有效互通[1]。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采用“人工为主,信息为辅”的管理模式,图书借阅、新书购置、图书登记和信息反馈大部分都依赖人工方式完成,这给图书管理人员带来巨大压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图书馆的运行效率。因此,借助移动信息技术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率至关重要,学生借助自己的移动设备就能完成基本的图书事务,不必花费时间在图书馆排队等候,有效节约了学生的宝贵时间。移动信息平台对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效率大有裨益,高校图书馆需要做好对移动信息技术的引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

1 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介绍及具体实现过程

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效率的高低,更多地体现在功能的实现上。只有让图书馆花费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能正常运转,才能让全体师生从图书馆获得更多知识,享受到高效的服务质量,这就需要图书馆全面深入剖析其基本功能及实现途径,明确图书馆服务管理效率有待提升的内容。

1.1 高校图书馆基本功能分析

高校图书馆基本功能可以划分为三种,即“图书馆—师生”功能、“图书馆—图书管理员”功能和“图书馆—图书采购科目”功能。首先,第一种功能主要是图书的借阅、查询和归还。传统图书馆一般通过借书证或校园一卡通,通过信息录入设备将图书信息注入磁卡中。但是,该模块功能需要借助图书馆PC机和RFID扫码设备,需要学生到图书馆才能完成[2]。第二种功能主要表现在图书的具体管理与信息登记,图书管理员需要对馆藏图书的使用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明确图书在图书馆的划区和具体位置,同时对新购图书完成项目分类、登记入库、条码粘贴等。第三种功能就是对图书馆的图书进行补充完善,将一些优秀图书、出版年代新的图书纳入图书馆馆藏,对一些残缺不全、内容陈旧的图书进行更新换代。其次,图书馆要针对师生实际需求购置图书,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图书馆基本功能如图1所示。

1.2 高校图书馆基本功能的实现途径

图书馆的三种功能所依赖的条件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以人工为主、以信息技术为辅实现[3]。首先,“图书馆—师生”功能需要管理员和学生共同完成,缺一不可。学生在查阅所需书籍时,需要进入图书馆内网才能完成信息查询。然而,图书馆所提供的机器设备是有限的,学生只能排队使用PC机。这种问题在借书高峰期尤为突出,大大制约了借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学生在挑选好所需图书后,需要在图书登记区将图书信息录入卡内,这就必然会在登记区产生拥堵,给管理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其次,“图书馆—图书管理员”功能需要管理员完成对馆藏图书的登记、将师生所借图书摆放到规定区域、新书籍录入图书数据库、对图书情况进行归纳汇总等。这些基本功能都需要管理员人工完成,只有在图书归还时才会应用射频技术。最后,“图书馆—图书采购科目”功能依赖图书管理员对全年图书借阅情况和馆藏图书情况的分析统计,并制订出下一年度图书采购计划。该模块功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所做的决策不能完全代表全体师生的意愿,具体实现途径如图2所示。

2 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效率面临的困境

图书馆服务管理效率对图书馆来说至关重要,它影响着师生对图书馆的使用体验和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只有明确当下服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图书馆才能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笔者通过对传统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的分析,得出以下图书馆所面临的具体困境:第一,图书管理员涉及领域较大,图书馆管理任务繁重。传统图书馆都是围绕管理员开展工作的,只有管理员的充分参与才能完成正常的运转。然而,由于图书管理人员数量和精力是有限的,他们只能按部就班地进行图书管理。这种问题必然会导致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不能很好地满足师生对图书馆的需求。第二,信息技术渗透不够全面,没有充分发挥其便捷性的特点。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大大提升了工作管理效率,也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目前,在图书馆服务管理中只是单纯地应用到射频枪、射频码和图书管理数据库,集中体现在借还书流程中,对其他方面渗透得不到位,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使用体验。因此,信息技术要贯穿于整个图书馆管理,从图书入库到图书查阅、从信息登记到意见反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图书管理员”角色,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提升图书馆服务效率。第三,学生查阅和预订图书不方便,时间利用率不高。目前,图书借阅和查询都需要在图书馆内完成,空间约束性对学生来说极为不便。学生不仅需要到图书馆查询所需图书,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学生在查询时也会出现没有所需图书或已被借出的情况,让学生白跑一趟。因此,图书馆需要完善移动信息平台,让学生借助该平台就可以查询所需图书并进行预订,大大提升了借阅效率。第四,学校师生较少参与图书购置,图书供求不能达到良性平衡。图书馆的立身之本是为了传播知识,让师生能从中获取到所需信息。图书馆图书购置应以师生为主体,根据他们的需要购买图书[4-5]。然而,目前图书采购权多集中在图书管理员身上,只能由他们决定下一年度订购图书的类型和数量。由于他们依靠的是管理图书的经验和对师生借阅的主观推测,因此他们的订购决策不能代表全体师生的实际需求。要想更好地使师生从图书馆服务管理效率中获益,图书馆就必须以师生实际需求为指导,更加科学地采购图书。

3 基于移动信息平台优化服务管理效率的具体措施

3.1 构建掌上图书馆,实现图书查询和网上预订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较为普及,它覆盖了将近100%的人群。因此,构建掌上图书馆,使学生借助手机图书馆APP或微信公众号,就能对图书完成查询和预订。图书馆要实现移动端与PC端数据库的共享,学生在移动端就能完成基本的信息查询。学生将所需图书名称填写到移动信息平台上,该平台对查询信息进行初始化,以规范的格式上传给图书馆服务器。服务器对请求信息的获取完成Web层、sercice层、dao层数据调用,将查询到的图书信息反馈给手机端。这时,学生不仅可以看到所需图书的具体位置,还能查询到剩余数量,并且能够在手机端完成对图书的预订。例如,某学生想要查询《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时,他只需要填写图书名称和图书所在类别等信息,将其提交到服务器。服务器通过SQL语句“select*from图书类where bookname=‘中华上下五千年’”查询所需图书。同时,学生想要预订所需图书时,只要将个人有效证件号码上传给服务器,图书数据库会将该图书锁定至指定个人,学生可以在有效期限内到图书馆借阅该图书。这项功能不仅能让借书更有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图书馆员查询图书的工作压力。具体功能实现流程见图3。

3.2 借助移动信息平台完成图书借阅

在成功预订图书后,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完成图书借阅。在学生通过射频器和PC终端完成图书信息读入时,会出现排队等候的情况,影响借阅效率。借助移动信息平台后,学生利用APP或者响应式网站,通过手机AR功能读入信息,将该书记录在个人名下。此时,该平台将图书数据库信息由在馆设置为借出,实现图书信息的正常互动。该信息平台具备实名制的功能,能够将信息具体到每个师生。如此一来,学生就不必排队在借书卡中读入信息,节约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3.3 应用移动信息平台完成图书登记与使用情况的录入

对新书信息的登记和对馆藏图书情况的录入,是图书管理员的主要工作,也是较为复杂的工作流程。传统图书馆对新书的登记是在射频器和PC终端上完成的,而应用移动信息平台就可以由多个管理员共同完成,不必受硬件设备的约束。它的基本功能和借阅图书功能类似,图书管理员以admin身份进入系统,通过手机AR扫描技术完成对图书信息的录入。此时,图书管理数据库完成对该数据的更新,将其纳入馆藏图书中。管理员在对馆藏图书使用情况进行录入时,传统方法是两个管理员依次对图书进行信息登记,用文字记录其基本情况。这种方法不仅会降低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在记录信息时也会花费大量时间,影响图书馆的管理效率。而应用移动信息平台后,图书管理员只要进入“图书使用情况”模块,系统会自动提供多种图书情况选项供管理员选择,管理员只需通过扫描图书码并选择具体选项就可完成信息录入,大大提高了录入效率。

3.4 应用移动信息平台搜集师生需求信息

移动信息平台最大的优势是普遍性,它涵盖学校的每位师生。师生可以借助移动信息平台,将个人对图书的需求信息和所属类别上传到服务器,通过后台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完成信息登记。图书管理员通过查看师生的图书需求数据库,明确师生对哪些类别图书的需求程度高,根据师生需求制订下一年度的图书采购计划,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

4 结语

移动信息平台对优化图书馆服务管理效率起着关键作用,既方便学生查询、借阅图书,又减轻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并且能够很好地指导图书采购和需求信息获取,让图书管理更加科学化。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把移动信息平台融入图书管理工作中,真正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贾国祥.基于3G手机移动学习平台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53-56.

[2] 吴雪映.RFID技术应用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转型[J].图书馆杂志,2012(11):51-52.

[3] 姚秀敏,路程.我国图书馆服务管理战略的内涵及其实施[J].图书情报知识,2002(2):23-25.

[4] 宋娟.圖书馆理念下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管理观察,2013(21):78-79.

[5] 周耀.微信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4(3):3-5.

(编校:崔 萌)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作者简介:詹霞(1973-),商丘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迅速推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而高校图书馆现阶段所采取的管理模式,尤其是行政管理方面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被全社会关注。近几年来,尽管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对高校图书馆的行政管理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与创新,但没有形成根本性的改变。高校图书馆的运行和管理是一个全面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优秀的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模式的基础来源于整体的精准定位与人才的科学管理。但如今,高校图书馆在行政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弊端,包括管理人才的整体素质偏低,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等等。基于此,相关高校必须采取规范化、科学化的一系列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改革,也只有这样,才能继续推进图书馆的不断发展[1]。

1加强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的必要性

从本质上来看,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并不同于注重普通人才培养的义务教育、注重精英训练的精英型教育以及面向成人的成人教育等教育管理模式,与这些以注重实用性教育为内涵的相关教育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高校教育通常意味着更加多元复杂的相关内涵。而纵观目前的国际形势,不难发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大。为了迎接激烈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也根据基本国情,提出了培养优秀人才,加强中坚力量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如果没有大量创新型人才的支撑,实现和完成这样的目标是不可想象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对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一环,在教育管理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除此以外,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也是图书馆整体管理模式运转的重要一环,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图书馆的业务调控工作和文化熏陶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调整、革新高校图书馆的行政管理模式,才能保障高校图书馆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高校发展所面临的形势迫切要求高校加强图书馆行政管理。同样,加强行政管理也将会是高等院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其对于提高图书馆的中心枢纽作用日益凸显[2]。

2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

2.1图书购置经费剧增,行政运行费用投入相对不足

作为高等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图书馆对于经费的需求自然不小。但相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普通本科高校图书馆的经费年投入增长率仅仅在3%~5%左右,相较于基本设施的构建,这一增长率显得极为低下,且大大低于同期年均经济增长率。进入21世纪以来,书刊的价格已然有了大幅度的上涨,其年平均增长率大约在20%~50%左右,一本畅销书的价格更是达到四五十元。在2012年物价管理局公布的全国15大类商品的价格中,书籍价格的上涨幅度仅次居于食品,位居全榜第二[3]。同时,随着学校的扩招,年购书量的基数也在水涨船高。物价与数量的共同作用,导致购书经费激增,这必将在不富裕的预算中挤占行政运行费用,从而导致行政运行费用严重不足,这也渐渐成为了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2.2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图书馆的行政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拥有相关的行政专业技能理论,并且还要有其他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由于高校图书馆的迅速成长,其数字化建设和网络化的发展程度相较于前几年来更是有了质的飞跃。而相关管理人员在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方面的提高却参差不齐,在网络化、数字化的背景下,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不能很好地利用先进技术来支撑管理工作,进而降低了图书馆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除此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不选用专业的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而是将行政管理人员这一工作岗位作为超编职工的“根据地”和引进人才的家属“安置点”,这更加重了图书馆人才队伍失衡的局面,使图书馆一方面人满为患、机构臃肿不堪;另一方面却乏人可用,人才捉襟见肘。在服务过程中,由于学历、年龄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地”与“安置点”的这一部分人员并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发挥功能,而在一些复合型较强的行政管理的研究工作中,由于专业技能的缺乏,也难以开拓优质性的研究与服务。

2.3管理观念跟不上时代需求,行政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也已经渐渐由当初的教学封闭性的管理模式转变成了现阶段全方位多功能的管理模式,这为图书馆的行政管理模式革新带来一些思考。就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来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虽然已有些时日,但在体制方面还处于过渡阶段,制度建设还在不断摸索,实践与预期还存在较大差距,例如竞争机制不健全,“大锅饭”以及“平均主义”思想还有较大市场,以至于活力缺乏、热情低下,从业者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这些在高校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工作中也有类似的存在,高层管理人员往往也不注重员工的情感调动和职业忠诚度的培养,在工作中以平稳为目标,缺乏奖惩激励,这很难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既不能发挥个人专长,也无法形成合力。除此以外,高校图书馆的行政管理方式也是比较落后的,相较于较为成熟的教师资格管理和教师测评制度,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导致工作职责不明确,出现问题后工作人员相互推卸责任,而让问题得不到解决,积少成多后严重阻碍了图书馆工作的进展。理念的落后,手段的缺失,必然导致运转的凝滞,发展步伐迟缓,“等、靠、要”“论资排辈”“铁交椅”等思想泛滥,各项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图书馆的服务与发展[4]。

詹霞: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詹霞: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3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优化对策分析

3.1强化专业性,吸纳高级管理人才

高校图书馆很多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往往与管理无关,缺乏对该领域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的学习,自身专业素质还存在一定缺陷。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经验与套用是大多数行政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工作的法宝,管理者的个人学识和素养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管理效果的不稳定性较大。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这种凭借工作经验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下图书馆行政管理模式日益增加的各种需求。基于此,笔者认为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效仿企业的管理模式,引进专业的行政管理人才,以专业的角度来审视图书馆的行政运行管理,对各项工作的环节进行梳理,并提出、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机制,进而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图书馆业务的不断发展,适应周边环境不断变化的各种需求。

3.2转变单一行政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人员才能

政府主导、计划调节,是我国高校基本的体制环境,计划性、指导性管理模式在高校各个部门的管理运行中影响极深,在公办院校中尤为突出,图书馆也不例外,事业经费由上至下按计划统一拨付,员工薪酬按级别定量拨付,经济基础的固守必然导致运行机制的刻板。图书馆的工作核心是服务,服务质量受到个人素养和积极性的双重影响,因此,即便专业素养很高,也不一定就能提供很好的服务。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成员,应当对这种情况采取客观的态度,同时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转变图书馆的单一行政管理模式,从而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求。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可以参照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改变从上至下的命令式运作,将主动权下放至基层,管理层作为政策的服务者,以基层管理者为服务对象,全方位服务其运行所需。基层管理者在业务的实现上发挥更大的自主性,创新管理模式,使各项制度与流程更符合实际工作需要,从而发挥出图书馆人力、智力、物力的综合优势。

3.3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工作透明度

法度是治国之本,制度即是治馆之根,工作的推进与引导均可通过制度体现出来,因而,建立系统、完备的行政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完善行政管理工作、推动业务工作的重要保证。健全的制度源于广泛的参与,管理者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广泛征询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力使工作流程符合工作实际,人员管理符合工作需要和人性诉求,这有利于规章制度的落实,有利于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3.4加强经费的利用与管理,提高运行经费使用效率

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撑,经费可以说是图书馆的命脉,是高校图书馆能够正常运作的基础与保证。正如上文中所论述的,经费的短缺是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基于此,从高校方面来看,相关的高校需要加大对于图书馆的资金投入;而从图书馆的方面来看,则需要加强对所拥有的经费的利用与管理。通过科学安排工作流程,缩减不必要的开支,把运行经费更多地使用在读者服务、信息挖掘、信息推送、对外交流、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积极性等方面,围绕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合理使用经费。

4结语

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建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方式,必须对现有的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如何从理论中不断创新,从实践中勇敢开拓,是每一位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必须面对和努力解决的重要课题。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者应多拿出一份严谨与认真,使教育管理创新工作得以完善,行政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从而让高校图书馆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丁琴珍.图书馆业务、行政管理的机遇与挑战[J].中外企业家,2014(2):107-108.

[2]佟晶岩.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管理特性探析[J].管理观察,2013(24):119-120.

[3]丁全.新时期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4(26):40-41.

(编校:周雪芹)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技术手段、制度导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趋势,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

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经费档案、财产档案、人事档案、文件档案、文献采购档案、读者档案、借阅档案、文献典藏档案、情报交流档案、重点学科及课题跟踪等,它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时代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方式在安全性、高效性、便捷性等方面都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人类社会信息记录已从纸张信息走向数字化和网络化。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应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带来的新契机,利用信息网络正在迅速地向着集成、高性能、智能化方向全面展开的大环境更好地发展档案事业,以科学化和技术化的手段管理图书馆档案,从而逐步实现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以适应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新需要。因此,研究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基础之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上的大幅地提高,促使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然而,由于基础设施和技术应用不到位等原因,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中信息化程度并不高。

①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所需基础设施、设备条件和技术手段还相对比较落后。然而,由于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所需基础设施、设备条件和技术手段还相对比较落后,目前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办公形式的进步,高校的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中越来越多的依据声像档案。它真实、形象、鲜活地记载了活动、事件的面貌,是一种最直观、最真实的档案材料, 也是高校及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宝贵资料。但我们在工作中往往忽视了对声像档案的收集和利用,使声像档案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增加一些高档的声像设备,加强声像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同时提高计算机、局域网和公共网的建设,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②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层次低。目前,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服务主要还是在对档案资源的登记、保管,只是为部分人提供阅览、简单的咨询和导读、复印等外部层次上。随着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设施设备条件进一步完善,校园网普遍建立,为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然而,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网络平台的建设并不理想。在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中,计算机网络的共享性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我们的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并没有提供网络信息服务,也没有建立能让读者进行交流网络平台。信息化服务层次还比较低,网络资料、档案文献报道、专题提供、资源共享等深层次服务还没有形成。

③高校校园网逐步建立,但校园网的利用不够充分,还未建立起高校图书馆网络远程用户平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传统工作方式所形成的思维和方法上的定式,使得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者在思想观念上难以将现代化管理引入到档案工作中来。尽管计算机普及程度已经较高,校园网已经逐步建立,但是,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中没有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的作用。图书馆档案信息基本上是局限于本校,至多就是本地区,基本没有实现远程存取服务,很少有高校图书馆建设有远程用户也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图书馆档案信息的网络平台。近几年,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虽然已经让档案工作者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等可以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但是对于如何构建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相当多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并没有站在资源充分共享与利用和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高度,从更深层次上认真思考信息化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机遇。可见,不仅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对校园网尤其是远程网的利用不够,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计算机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2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趋势与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辅助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然趋势。目前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正朝着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档案管理的方向转变。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资源的共享性,高校通过建立一定图书馆档案处理系统,就可以将图书馆档案信息通过网络空间实现资源共享。图书馆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收集、分类、检索、传递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据此,图书馆档案用户不仅仅局限于本校、本地区,还可以为远程用户使用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提供非常方便的服务。如以word文件、PDF文件、Excel文件、Flash文件等数字化文件和声像资料的存在形式不是直观的纸质文件,它是借助现代办公设备才能阅读利用文档,数字化文件可以直接由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迅速地处理,还可以通过网络迅速传递,共享利用极其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和距离的影响。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必将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不是等来的,我们有必要积极主动的进行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改革,通过建立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校园网,加快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特征就是档案资源的数字化,服务的网络化。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给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档案都是以纸质的实物形式存在,这给档案信息的采集、保存和利用带来管理成本高、查询困难、信息无法提取和无法共享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的档案管理机构间是相互隔离的,信息化的发展为这些机构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了可能,尤其是网络技术和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应用,使得各个档案管理机构间的档案信息能够得到高效整合,通过档案信息在不同机构间的重新划分与组织,从而逐步建立起各有特色、互为补充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随着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普及应用,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也随之由传统的纸质文件等物质形式逐步向数字文件形式转化。借助计算机和通信等技术,可以实现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有效解决传统方式的检索难和共享难的问题。与纸质文档相比,数字化文件归档更加高效。数字化文件从起草、修改到印发都在计算机上进行,由于数字文件便于修改、便于复制、便于传递等特性,使得档案资料管理变得更加便利,人们可以在计算机上随时利用图书馆档案资源。特别是在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一些新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对档案信息的深层次挖掘中,如智能信息检索和多维检索技术就可以完成在传统档案管理中无法完成的工作,从而使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的社会、经济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利用计算机进行图书馆档案的查询检索、辅助立卷、目录编制、数据统计等业务。尽管由于软件、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图书馆档案的计算机管理还不尽如人意,但已向现代化档案管理迈出了一步。

总之,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高校图书馆档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现阶段我们不但要丰富图书馆档案收藏内容,还要做好高校图书馆档案的分类,同时要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着力将图书馆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信息资源,在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地树立信息服务、信息化管理的意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做好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加快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档案的价值。

3对策与建议

①加强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采用计算机管理,从一般的文献借阅到高层次的情报服务都已实现计算机化。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也要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加强计算机等设备的配置和网络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发挥网络的信息资源共享功能。根据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与图书馆其他业务相结合的原则,有些档案可以利用图书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进行归档,有些档案可以单独编制应用软件,实行档案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②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层次。要解决高校图书馆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档案的优势与潜能,当务之急是规范图书馆档案管理,使档案管理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科学轨道,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提高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层次。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基本上是手工操作下的档案资料查阅,信息化手段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效率,规范管理流程,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的质量和层次。在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的面向服务者的档案服务系统,与档案信息利用者间建立及时、有效、直接的沟通,提供多种方式的可靠、稳定、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有效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质量。

③有效充分的利用网络信息平台。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对档案资源进行深入的开发和利用,改变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封闭或半封闭传统模式,不再只重视藏不重视用,避免造成图书馆档案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根据档案管理与图书馆业务相结合的原则,对能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管理软件进行归档的档案可以单独编制应用软件实行档案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建立图书馆档案网络信息平台,提升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实现网络资源的远程共享。

参考文献:

[1]梁继宏.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兰台世界,2008,(2):5-6.

[2]孟德泉,孙序.对图书馆档案管理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6,(12):132-133.

[3]丁凤玲.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2):63-64.

[4]倪文敏.信息技术在图书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1):43-45.

上一篇: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汽车工业成本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