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化的意义范文

2023-09-20

法治文化的意义范文第1篇

一、“谁执法谁普法”有利于推进全民普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全民守法、用法, 全民守法、用法首先要全民学法、知法; 开展法制教育, 进行全民普法是全民学法、知法的必由之路。当我们整个社会形成“普法———懂法———守法”大环境时, 我们的法治社会就建成了。新中国法治之路肇始于改革开放, 经过30 多年的探索,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决策, 标志着我们的法治建设进入了快车道。进行有效的全民普法才能适应法治中国建设的需要。

自1986 年至今, 全民普法教育已走过30 年, “六五”普法规划也已经收官。30 年普法, 我们的投入比较大, 下的力气也比较大, 但是效果不尽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不普法, 执法不普法”, 管理与普法分离、执法与普法分离, 管理者、执法者不主动普法, 不主动学法, 甚至管理者不懂法, 执法者不依法, 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对法律的认知与信任, 社会公众学法积极性、守法自觉性、用法主动性严重缺失, 社会公众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漠,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们法治社会建设。“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落实必将改变我们过去普法中存在的这个问题, 将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让管理、执法工作与普法工作紧密结合, 管理者、执法者先普法再去管理、再去执法, 管理者、执法者用看得见的方式进行普法, 这样的普法才能产生实效, 才能为法治社会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谁执法谁普法”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如前所述, “谁执法谁普法”是一种看得见的普法方式, 对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谁执法谁普法”对于法治政府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谁执法谁普法”是我国法律实施的内在要求。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 起着关键作用的就是行政执法。据统计, 中国内地有80% 以上的法律, 90% 以上的地方法规以及全部的行政法规和规章都是由政府来执行的。政府机关、政府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准确执法是法律实施的关键。依法行政、准确执法要求执法者要全面、精准的理解和掌握法律法规, 不仅了解法条表面的含义, 还要吃透法条的内在精神以及其所包含的法律原理, 达到娴熟应用、触类旁通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行政执法要求, 才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政府机关、机关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向执法对象传递、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就会变成社会生活的规则, 而不是写在纸上的条文, 这样的普法才可能真正达到实效, 我们的法律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 这样的行政才是真正的依法行政; 另一方面“谁执法谁普法”有利于促进和提高执法者自身的自律精神和法治素养。执法人员既是执法者又是普法者, 这对执法行为本身是有帮助的。在执法过程中, 就会端正其自身行为, 自觉依法行政、加强自律; 同时, 在普法的过程中, 也会通过群众的反馈和质疑, 发现和反思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能根据法治精神的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法治素养。这对法治政府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三、“谁执法谁普法”有利于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 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 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西方也有另一条法谚: 法院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如果司法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 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质疑, 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障。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法官、检察官等以案释法制度将法官、检察官的司法过程公开, 阳光司法有利于倒逼整个司法过程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和公众的审视, 这样的普法方式和普法内容本身也更权威。社会上曾有人戏言, 公检法是“杀猪———褪毛———卖肉”一条龙作业, 这当然有误解和戏谑成分, 不可否认的是这很大程度和我们过去关门办案、以处罚为核心司法方式密切相关, 造成社会公众错误的认知和对司法的不信任。司法的公信力得不到彰显, 法律信仰就不会形成。建立法官、检察官等以案释法制度, 将司法与普法教育融为一体, 有利于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四、“谁执法谁普法”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信仰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也有一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法律得到遵守和被信仰是法治社会的本质体现。我们以往的普法过程中实际存在普法部门普法, 普法对象被普法, 学法不信法、知法不守法。造成这样情况的根源就是管理者不懂法, 执法者不依法。“其身正, 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执法者的执法是国家机关责任的重要体现, 也是机关行为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执法人员就是“看得见的政府”, 他们的行为影响着人民大众对法律的看法, 他们的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对于全社会建立法律信仰有着示范作用。执法人员首先要相信法律, 尊重法律, 并通过自己的行为使人们看到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品质, 人们才会相信法律, 依赖法律, 信仰法律。

五、“谁执法谁普法”有利于社会形成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思维和习惯

如果说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普法是善治的关键, 那么守法、用法就是善治实现的标志。这里说的善治就是良法之治, 就是法治社会。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 “法治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法律获得普遍的遵守, 二是大家所遵守的法律本身又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亚氏的言论揭示了一个真相: 法治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 一种社会公众普遍按照良法的规定来行为的社会生活方式。我们今天提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 目标不是现实, 但是我们要明白, 法治不能仅仅成为追求的目标, 而应成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可以示范、养成社会公众依法办事、有事找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 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要求, 凸显了执法主体对普法的重要责任。“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的落实有利于全民普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有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保证公正司法, 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信仰, 有利于社会形成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思维和习惯。

关键词:执法,普法,法治中国

参考文献

[2] 郭伟.法律必须被信仰[EB/OL].中国法院网, 2006-4-5.

法治文化的意义范文第2篇

(生物系 班级:2012级生物科学教育 学号:12550803010)

【摘要】自古以来,廉洁作为优秀的品德,一直备受推崇。廉洁关系到人心向背,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需要具备廉洁从教的优秀品质,牢记要廉洁从教。目前社会上少数的教师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的影响下,偏移了廉洁从教的道德准则,弱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将会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廉洁从教的内涵以及现实意义,讲述廉洁从教的重要性。 【关键词】廉洁从教 人格 要求 品德 教育

廉洁这个词最早起出自于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的最早的意思就是不接受他人赠馈的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收到玷污。现如今,廉洁这个品德显得尤为重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第七个规范,它要求广大教师应具备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所谓廉洁从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生涯中都要坚守廉洁操行,不一味地追名逐利,不贪图学生以及家长的财务,不非法占有公共财务,校内校外都要求有良好的行为规范,不出现贪,毒,欲等社会恶习。现根据廉洁从教的含义以及结合现实事例,分析廉洁从教的现实意义。

一、廉洁从教有助于社会不正风气的匡正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内要深化改革,对外要扩大开放。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腐败现象,有些党政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搞腐败,千方百计地捞名、捞利、捞全,在社会上刮起了一阵腐败之风,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秩序以及社会风气。许多青少年受这些腐败之风的影响,染上了好逸恶劳,不思进取,贪小便宜等恶劣。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倘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教师首先应该做到清清白白为师,堂堂正正作范,廉洁从教,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清廉的榜样,言传身教。其次,教师需要通过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做一个清廉纯洁的人,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清正廉洁的好品德,为匡正社会不正风气奠定人才的基础。另外,教师的廉洁形象也可以对社会上的其他成员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使得腐败分子以腐败为耻,反腐宣传有反腐榜样。

(一)教师廉洁从教是社会成员的榜样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这是对感动中国2011人物胡忠、谢晓君的颁奖词。四川教师夫妇胡忠、谢晓君坚守雪域高原支教12年,当选为感动中国2011人物后,各大媒体纷纷对两人的事迹进行报道,引发广大网友们的持续关注,他们纷纷在网上留言表示敬意。

胡忠、谢晓君不受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风气的影响,不惧艰苦,不图名利,他们只为让雪域上的学生得到更多的温暖以及更多的爱,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在当选为感动中国2011人物之后,他们的行为感动了许多的人,许多的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敬意,他们不图名利,廉洁从教的纯洁精神也将会影响同行业的教师,也会成为社会上其他成员的榜样,为社会的廉洁建设做出伟大的贡献。

(二)教师廉洁从教可对学生言传身教

胡忠、谢晓君的事迹不仅仅是成为了社会的榜样,而且他们为学生树立了一个清廉的榜样。12年中,胡忠、谢晓君夫妇不仅教会了他们知识,给了他们一个家,还以自己的经历感染着这些孩子。毕业的学生中,44人考上了大学,10多个孩子已经跟胡忠约好,毕业后回到藏区工作。

毕业后的学生回到藏区工作,这不仅仅意味着以后藏区的孩子的教育会受到更多的支持,更意味着胡忠、谢晓君夫妇廉洁纯正的品质受到了传承。胡忠、谢晓君夫妇清正廉洁的精神也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耳濡目染,也建立起了廉洁纯正的优秀品质。随着这种精神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传播,学生从小就养成清正廉洁的好品德,为匡正社会不正风气奠定人才的基础。

二、教师廉洁从教是清除教育系统内部不正之风的迫切需要

随着腐败之风在社会上的盛行,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消极腐败的现象,虽然不及一些社会部门严重,但也非常的普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倘若自身不正,如何教书育人?这就要规定教师要廉洁从教,以清除教师内部的不正之风。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各类辅导班纷纷办了起来,部分学校的老师受到利益的诱惑,出现了收费补课的现象,有的学校还和补习社展开合作,开展培优班,艺术班等等。这些行为使得教师内部追名逐利成风,最初要求的廉洁从教之风不再。为了匡正教师行列的风气,天津市教委就发出过文件,明确要求所有公办中小学不得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收费补课。同时要求,中小学不得擅自将校舍出借给民办学校,不得和社会培训机构以联办形式举办各种收费的补习班、奥数班、特长班、艺术班等;教师不得到社会办学机构兼职从事面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的学科辅导;各中小学严禁组织任何类似招生选拔提高性质的集训、竞赛和冬令营活动。另外,对于教师业绩考核的恶性竞争以及中专学校乱发文凭等现象,教委也有相应的规定。这些文件规定有助于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使自身不为名利所惑,做到廉洁从教。规范好教师队伍,要求教师廉洁从教,是对教育事业的负责,教师队伍端正了,才能保证教育出优秀的学生。

三、结论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祖国建设的后备军,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作为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则应该热爱教育事业,严格要求自己,廉洁从教,才能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思想侵袭,将自己的精力投身教育事业,全心全意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同时通过教室行列清正廉洁的精神去感化社会成员。教育是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不管教师的教学水平是高还是低。廉洁从教,都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廉洁从教》 百度百科

《感动中国人物教师篇》 中国教育报 2012-02-07 《教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评析》 午夜书屋

法治文化的意义范文第3篇

2017年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

习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内容多,范围广,涉及到国际国内、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我对十九大报告印象最深的就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习近平在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图书馆作为文化信息中心,其中一个突出作用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有精华有糟粕,我们要去其糟粕,择其精华,发扬传承下去。

作为图书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和一名普通党员,我们应该带头发展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在阅读推广工作中,为读者推荐好的、优秀的、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图书文献资料,引导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单位故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为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法治文化的意义范文第4篇

(一)扩大企业的辐射面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同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和交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以良好职业道德、精湛技术、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留有美好的形象,是取之不尽的无形资源,将受益无穷,它能刺激客户,使其对企业产生有益的行为,使企业比较容易得到社会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优秀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能使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易于对企业各项重大决策取得共识,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崭新成果,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原有企业管理理论的总结创新的结果,因此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角度上思考。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经历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这样三个阶段的管理进程。经验管理属能人模式,凭感觉、靠经验管理、靠个人的能力、素质、经验和风格在发挥着作用,结果使大部分企业长期停留在租放管理水平。

(四)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打造企业品牌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名片”、“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企业文化强大的内涵,是用之不竭的财富和智慧之源。建设企业文化,是塑造企业品牌,拴心留才、精心育才、吸引贤才、吸引客户,也是博得社会的认可的有效途径。在新的世纪,哪家企业拥有文化优势,哪家企业就拥有竞争优势。

(五)现代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过去,企业一般是靠物质资源来建立自身发展优势,主要以扩大企业规模和增加设备投入来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时至今日,这种发展方式不再是企业最好的发展模式。

要想切实建立企业价值观体系,首先要从实际出发。从企业自身所处的地位,环境,行业发展前景以及其经营状况着手。通过大量枯燥,但是必须的调研,分析。结合企业家本身对企业发展的考量。从企业发展众多的可能性中,确认企业的愿景。依据企业发展必须遵循的价值观,确立企业普遍认同体现企业自身个性特征的,可以促进并保持企业正常运做以及长足发展的价值体系。特别是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理念,必须是无论社会环境和时间怎么样变化,都可以成立的。

试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作者:曹勇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一个企业要生存与发展,要在竞争中取胜,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优势,而且还要具备一种精神优势,即培育、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的主体是人,而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只有用企业文化这种群体意识来统一职工的思想行为,才能振奋起职工爱企业、爱集体、爱岗位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自

豪感,从而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和外引力。具体而言,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是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前进的需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构想,就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领引职工,使之跟上时代和社会的潮流。构筑企业先进文化建设是与时俱进、与世俱进的客观必然,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力量,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应当更加自觉地把先进的要求体现出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努力使企业员工成为先进文化的模范实践者。

二 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需要。企业文化能增强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当今世界,竞争十分激烈,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要跻身于先进企业之林,需要全体职工同舟共济、团结奋斗。因为在企业员工中,每个人的经历和经验都不一样,如何把每个人的经历和经验作为企业的财富,最佳办法就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同时,追求意义是人的本性,人们在追求意义中可以获得精神满足,体验到自己生存的价值,从而在内心产生一种巨大的驱动力。企业文化改变那种“各自为政”、“以我为中心”,从个人角度出发来建立价值观念的做法,树立以企业为中心,从企业出发,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职工产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因为企业中的任何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有赖于人们之间相互协作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没有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企业就不可能高效益发展,从而也就不会有企业中每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 是规范企业群体行为的需要。企业严格规章制度的管理是带有钢性的行为控制,而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柔性规范。它对该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有种无形的群体压力,这种压力包括舆论的压力、理智的压力和情感的压力。一方面,它通过将企业共同价值观向企业成员个人价值观的内化,使企业在理念上确定一种内在的、自我控制的行为标准,借助其微妙的作用,以看不见的形式操纵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规范、指导、约束着企业成员行为。另一方面,受强有力企业文化影响和熏陶的企业成员,将对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的目标有透彻的领悟与深刻的理解,从而自觉地约束个人的行为,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与企业整体保持相同的取向。

四 是铸造企业品牌信誉的需要。在当今企业经营活动中,品牌日益创造着巨大的价值。最大的国际化品牌甚至高于许多国家本身的地位。社会关注的不仅是品牌的表面,而是有关该品牌的一切,客户在购买产品接受服务的同时也在选择一种观念和态度。当面临不断增加和日益多样化的选择时,人们的选择就变得更加受制于其钟情的品牌的信誉,希望知道他们所接受的产品、服务背后的公司,希望知道公司的想法和观点。“品牌信誉”是一种国际管理界的主流导向,它是集文化管理管理、文化营销为一体的企业文化导向,它以“内外参与”为核心,引导企业从品牌文化到品牌信誉的转化,这种转化是通过理念、形象、组织和外部

沟通一系列的方法和步骤,让社会通过接受企业服务而产生对品牌的忠诚,进而形成一种消费信誉。如果企业能够成功地将其理念和宗旨在社会中通过品牌进行传授,从而实现社会对该品牌的依赖,则这个企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五 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需要。优秀的企业总是向社会展示自己良好的管理风格、经营状况及积极的精神风貌,从而塑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以赢得社会的承认和信赖,这是企业的一笔无形资产。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展示的有效载体,是最直观、最明显的,起着先入为主的作用。一般来说,企业在公众心目中形象的好坏,环境形象作为企业的门面,最先映入眼帘,形成难以抹去的第一印象。所以,现代企业大多都很讲究企业的外观,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法治文化的意义范文第5篇

红色文化这个课题太大,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前后有近百年的时间跨度,由于个人能力和水平有限,我在这里只略点一点,主要结合我们的本职工作多谈一点发展和传承红色文化的措施和办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什么是红色文化

说起红色文化,就离不开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就离不开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无数为中国革命胜利流血牺牲的烈士,就离不开他们生活和战斗过的革命老区和走过的万里长征路,就离不开在革命战争年代发生的可歌可泣、彪炳史册的故事。和平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王进喜、雷锋、焦裕禄,以及在普通工作岗位涌现出来的无数先进工作者、劳模,都是红色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的体现,红色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

我个人非常幸运在去年9月份,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在延安举办的副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短短一周的学习对于我好

似经历了一次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和教育,犹如参加了一场精神盛宴,对于灵魂的荡涤,对思想觉悟的提高,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对于丰富我的精神世界的帮助是极大的,有脱胎换骨,涅槃重生的深切感受。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等绝不是简单的多少条,多少点,每条每点是什么,那是一笔无法估量的巨大的精神财富。

二、红色文化对于廉政文化的重要作用

回想过去,在政治环境和物质条件都非常严酷的形势下,毛主席带领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的胜利,是和这些好传统好文化分不开的。例如: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无比坚定的信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真务实精神等等。

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但人的心灵却出现了荒漠,尤其在党员领导干部中腐败案件频发。究其根源为什么?是因为我们把这些好东西都丢了。应该把好的传统,好的文化发展起来,传承下去,红色文化作为廉政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党员和领导干部具有预防和净化作用。党员和领导干部,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的各种复杂关系之中。无论是正能量的社会关系,还是负能量的社会关系,都会反应到我们的内心中来,不同程度地

法治文化的意义范文第6篇

一、文化的意义和企业文化 文化, 就是文明教化, 是相对武化而言的, 是以相对文明的方式对他人进行教育、 引导、 开导,以达到改变和影响他人的目的。 文化,改变和影响的是人的观念和意识。人的观念和意识,影响着人对待事物的心态; 而人的心态左右着人工作中的行为趋向和状况; 人工作中的行为趋向和状况决定着行为的结 果。文化,是通过对人的观念意识的改变——心态的改变——行为趋向和状况的改变,以达 到对行为结果的改变。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以相对文明的方式,针对其内部员工进行教育、引导、开导,以达 到提高员工素质和修养的目的。 任何企业都有它的文化。不论你是否意识到、有无刻意去建设,从企业一出现,它就在 教化、影响和改变企业内和进入企业的人。可以说,每个企业的现有文化,都是企业经过长 时间的累积而形成的企业形象、规章制度、惯例、成员的言行举止和行为习惯等等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和核心流程 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上是改善已有的企业文化,以形成新的、更好的、适应未来需要的 企业文化。 是企业清除过去所形成的文化中不好、 不利于以后发展的内容的再焕生机的过程。 在企业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企业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 不好的东西沉积下来。这些东西,当初可能没有认识到它们的不良影响和副作用,或是由于 特殊的原因,为了顾全大局而不得不做出妥协,容许它们存在,以致于形成了惯例。这些东 西,对当时的企业来说,有的甚至还有积极的意义。 当时,随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这些东西,已经成为企业继续成长和发展的阻碍,必须 予以改变、清除和解决,否则,企业将逐渐走向衰弱、外强中干。 比如说,某企业有个技术很全面、很能干, 也很肯干, 经验又很丰富的老师傅、 老功臣, 为人也很好,很得人心和老板的信任,从企业成立之始,就在该企业做事,可以说企业原来 生产中的各种事情,都难不倒他。但是,由于他的文化较低,只是凭经验做事,对新技术新 设备消化慢,难以掌握。如果新东西引进成功后,他在企业中的权威地位就会受到挑战。因 此,每当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时,他都要说风凉话,故意刁难,不肯真配合,甚至偷偷 做手脚,阻止新东西的引进,给他上面的各层管理人员都增加了许多麻烦,给企业造成了许 多人力和时间的浪费。尽管这样,谁都说不到他,因为他所做的都有理由。这类事情,只要 他介入,就难以成功;他不介入,就很顺利。

内部成员许多时间和精力的重大基础问题,消弭于无形,达到“无为而治”、一劳永逸,只需要很少的维护成本的境地,其效益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企业要想上下齐心、长久稳定地发展,应对外部的竞争,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项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只适宜于已无“近忧”的企业进行。一家没有前途、没有前景构想、做一单算一单的企业,是没有必要大张旗鼓、费很大精力地去搞什么企业文化建设的,因为它明天是否存在都不知道,搞企业文化建设,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只能是为他人作嫁衣。在这样的公司,老板的文化,就是企业文化;老板要求怎样,就得怎样;受不了的话,走人。对于老板来说,主要是运用手腕、心计、权术、感情、眼前利益等来笼络人心。

四、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人,尤其是中国人,普遍存在一种心理缺陷:只想听赞美的好话,而不愿听反映实际问题的实话。好像别人不说存在的弊病、缺陷和不足,弊病、缺陷和不足就不存在了。有两句成语典故,非常形象地反映了这种心态和行为——“掩耳盗铃”、“一叶障目”。

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老板和高层,认识要统一,要能够正视弊病、缺陷和不足,正确对待暴露出来的问题,而不要掩盖问题,否则,企业文化建设,就会缺乏明确的目标,而陷入盲目和流于形式。

其次,要明确企业未来对人员的要求,以及未来发要求与人员现状的差距。

再次,要作为一个项目,由专人来进行。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全局观念,进行整体规划,有计划地进行。不能想到那就做到那,尤其不能为了如期出期刊而乱拉文章凑数。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非常繁杂、需要耐心、且很费时间精力的工作,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尤其是先期的分析和设计工作,需要的人员虽然不多,但却不是随便抓几个人就可以做得了的。它要求从事者对行为心理学有很深的研究和很丰富的实践经历、亲身体验,光有行为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也是难以胜任的。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胜任这方面工作的人,需要有“知己知彼,将心比心”、善于理解他人的日常行事习性;能够“知微见著”,从日常不起眼的小事情,看出潜伏的问题,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一个狂妄浮躁、目空一切、过于自信、将这事看得很简单的人,是做不好这工作的,就算他的笔杆子再好,再能干,也没有用。他可能是瞎忙瞎做,而难以达成改善人的观念和意识的效果。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内容,主要就是琢磨如何改变人的观念和心态,这很类似于以前国企的政治思想工作。其主要差别是:以前国企的政治思想工作,个别性强,普遍性的东西东西很空洞、枯燥,多是处于被动的境地。而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一项主动性很强、预防性、建设性的工作。以前真正用心做过一段时间基层政治思想工作的人,或做过调解纠纷之类工作的人,从事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应该说是具有比较好的基础。

五、企业文化建设应特别的注意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不是企业的期刊杂志宣传栏,而是期刊杂志宣传栏等的内容、内涵。期刊杂志宣传栏只是它的形,而不是它的质。不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演变成企业办期刊杂志宣传栏等外在形式,而不考虑所发的资料对阅读者会有什么样的心态影响,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是否会有副作用,是否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当然,期刊杂志宣传栏等,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普及和推广企业文化非常好的方式,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实在没有必要,普及和推广的方式有很多。

我留意过不少企业招聘从事企业文化方面的人员,实质上,它们所要的仅仅是从事文字编辑方面的人员,而不是真正从事企业文化研究的人员,不是要那些对问题能够深入分析到观念、意识层面,知道怎样去影响、改变人观念和心态的人。它们所关注的只是你有没有做过文字编辑工作,有没有排过版。它们的企业文化,注重的是形,而不是质,多是装门面的。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它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所要的是企业在外表上看起来冠冕堂皇,有期刊杂志宣传栏,重视企业文化。至于这些期刊杂志宣传栏能起的什么作用,起多大的作用,有无反作用,却很模糊。建立这样的企业文化,费时费力,对企业内部的意义实在不大,只能是一时哗众取宠、唬唬企业外部的外行人罢了。

上一篇:幼儿园法制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高考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