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维品质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17

学生思维品质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通过对项目管理在《机械设计基础》工作页中的开发与研究意义的分析,阐述其研究价值、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很大程度上培养了机械专业学员的创新能力、自主探索学习能力和严谨的科学精神,进而通过项目管理这一平台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项目管理 机械设计基础 工作页 应用与研究

1项目管理在《机械设计基础》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概述

1.1核心概念的界定

1.1.1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原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指在项目活动中,利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本文则是以专业基础课之一的《机械设计基础》(以下简称《机基》)为“工程”项目载体,依据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将《机基》中的内容细化成若干个子项目,并围绕各个子项目按照项目管理流程进行教学设计全攻略,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机械专业学生学习的项目管理教学流程,进而在本学科甚至其他学科领域进行推广。项目管理流程一般包括起始过程、计划过程、实施过程、控制过程与结束过程。

1.1.2工作页

工作页是现代职业教育中学员的主要学习材料,是直接帮助学员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工具,其核心任务是帮助学员学会工作。工作页的主要内容是专业信息和作业,常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员完成工作并自我控制学习。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学习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2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的意义

用项目管理来进行教学,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尤其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中,在此基础上涌现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等。但目前各职业院校对于项目管理教学模式仍处在探索期,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加速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生产结构,将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要完成这种转变和调整,就必须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作后盾。可以预见,作为在未来10年高级技工教育将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机基》是所有现代制造行业中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所必修的专业理论科目之一,是很好地从事实际工作的理论基石,地位卓然,这也是笔者选择该门学科作为研究对象的初衷。传统意义上的《机基》课程体系不是很完善,或是内容陈旧,理论性过强,实用性不足;或是形式单一,无法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更没有形成合理的体系。传统教材缺少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过程;缺少了学员自我动手、自我体验知识并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同时也缺少了学员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评价体系。而以工作页方式还原课堂的教学方式,却能满足这一缺失。

工作页是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载体,在工作过程中突出工作页对学员实际操作的指导作用。而《机基》工作页的应用与研究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死板、抽象,同时工作页也体现出对所学知识的整合与人性化教学,突出学员独立自主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员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并通过他们的影响、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优秀创新团队,从而通过职业教育这一平台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

1.3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的价值

学员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在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新教学形势下,工作页的应用与研究有了更新的价值。

1.3.1体系更新。把教材以学科体系为主转变为以专业技术体系为主,并使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

1.3.2模式更新。把教材章节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载体的工作过程,让学员置身于项目中,根据工作页所给项目任务,扮演项目中各角色,教师在项目管理教学模式下需转变其角色,有效地建立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出学员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的是良好互动环境下的创造者,互动交流的提供者,学员工作过程的支持者、协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与专业课的工作页区别在于本工作页不仅完成若干项任务,还要为整个项目负责,按照项目管理流程去梳理知识,管理知识,做到心中有知识,拿来就用。培养学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职业教育内容的更新与长久的发展。

1.3.3内容更新。完全打破原有教材理论性过强,知识较深奥、不易被学员所接受的知识体系。用项目管理指导的工作页充分反映了新思路、新形式、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工作页的应用与研究对于职业教育的开展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1.3.4实用的经典案例下隐含的严谨的科学性。从知识体系、教学模式到内容均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国内外制造技术水平实际情况。在各任务与活动的实例选取上,突出了先进性、实用性和典型性,便于学员理解与吸收,便于组织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的目的。

1.3.5充分体现普适性。虽然工作页受众对象是职业教育学员,但并不仅限于此,还可考虑所有从事机械行业的在职工作人员及在校的大、中专学生,因此工作页的应用与研究基本上照顾到了不同的求学者,适用面比较广泛。

2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工作页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以“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为宗旨,促进了学习过程的系统化,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笔者认为,有效的工作页应该由工作目标、工作准备、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总结等四个关键的要素组成。

2.1工作目标

工作目标的作用是让学员明确在项目教学中工作的具体内容与目标,即让学员知道“要做什么事?通过做这件事能有何收获?”根据工作内容与目标的要求,学员可以初步制定工作计划,大致确定所需用的工具及操作资料。工作目标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描述,字数不多,但其意义重大。因为任务中的工作完全以此为中心展开,从而培养学员做个目标明确的工作者。

2.2工作准备

工作准备主要包括工作分配、工具准备及相关知识准备三个内容。

工作分配是指项目小组内工作分配情况,比如就“谁拿工具”“谁进行仪器操作”“谁负责记录”及“谁负责安全监督”等进行合理分工,让学员模拟进行班组分工,培养团队精神。

工具准备是指让学员根据本项目工作内容与目标,分析涉及哪些工具的使用,领用哪些工具与设备,才能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模拟企业“工具的计划与领取”环节。

相关知识准备是指对完成本项目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重新复习与巩固,相当于“理论工作页”,可以在理论授课前预先完成。

2.3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是工作页的主体部分,需用相当篇幅详细记录工作过程、相关数据及工作中出现的故障诊断分析。要注意突出工作页对学员实操过程的指导作用,要将工作过程的关键步骤具体标明,以达到只要学员依据工作页便可基本独立完成整个工作过程操作的效果。为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学习创造自学的条件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基础。这一阶段工作应该完全覆盖整个工作任务的所有操作与分析诊断环节。其中相关任务完成后,实操场地的整理和清洁要逐步按照质量管理的5S管理理念——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及素养的标准规范执行。通过本环节达到提升学员的整体素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创造性的思维与严谨的科学精神等工作效果。

2.4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是让学员总结自己在完成本项目工作任务之后获得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技能,有哪些体会及经验教训,是否达到了预先制定的工作目标。这样做,可以让学员养成事后总结的习惯,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员的自我批评、自我评定、自我完善等品质,同时作为对学员进行发展性评价的一个依据。

由此,笔者认为,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是一项充满智慧与内涵的工程,在应用与研究工作页时,必须抓住上述四个关键要素,才能较好地发挥工作页固有的作用,才能使项目管理这一教学模式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否则有趋于形式之嫌。

3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1研究思路

3.1.1明确工作页的发展脉络、典型案例及重要典籍,用《机基》及相关课改先进理论为指导,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重点,明晰项目管理教学模式及工作页为教学载体的教学特点。

3.1.2分析工作页的内涵意蕴,通过课题的启动和实施总结当前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存在的“死板、晦涩、难懂”为突破口,找准研究的有效途径,并找寻项目管理与工作页相对应的关系,研究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学员分组实施,覆盖整个专业基础课。

3.1.3分析总结工作页开发与研究的应用情况及使用效果,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1.4构建工作页的项目管理教学模式,吸收、借鉴其他省市县的有关研究成果,从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于职业教育的专业基础教学模式。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3.2.2专家咨询与论证法。

3.2.3问卷调查法。

3.2.4座谈研究法。

3.2.5参观企业与观察生活法。

3.2.6行动研究法。

3.2.7个案研究法。

3.2.8经验总结法。

3.3技术路线

具体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4总结

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重在学以致用,取得实效。根据不同项目、不同层次学员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学员提供量身合体的各层次教育服务。通过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建立一个以学员为主体,学员自主探索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情景课堂”。变革学员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周伏玲,李进,王晓红.机械设计基础(上、下)[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

[2]周伏玲,李进.机械设计基础习题册[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3]周伏玲.如何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动机[J].科技博览,2008.

[4]王颖娴,宗一尼.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5]何克祥,张景学.机械设计基础与实训[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6]陈良玉.机械设计基础[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学生思维品质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建立事物联系的重要一步。语文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使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微写作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循序渐进式的培养写作能力,从而为高中阶段的篇章写作、文体写作打好基础。结合微写作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构建主观能动的学习方式,成为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 微写作;初中语文;应用策略

2014年,微写作成为北京市高考的必考题,引起教学改革者的注意,同时也迅速进入语文教学研究者的视野。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写作的平台更加多样化,除了课堂这个固定的平台情境外,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为写作提供了更多样更宽广的平台和语境,因此这种短小精悍的写作方式更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目前,“微写作”因为高考而被语文教师所熟知,但能熟悉熟练运用的老师还是较少。一线教师对“微写作”这个概念仍比较陌生。所以进行微写作教学研究一方面可以提供切实可行的微写作教学模式、策略,提供一些教学课例进行参考;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在写作上松绑减负。

一、“微写作”及“核心素养”概念阐释

微写作。“字数在200到350字,检测单项写作技能,如单一考查叙述、议论、说明,描写,等等,或是描写、议论或抒情三点合考;主题集中,一人一事,一事一议,或叙述人物的语言要简洁、生动、形象,或议论说理辩证客观、条分缕析等。这几个方面合起来,就是小作文。”[1]这里点出了微写作的几个典型特征,本文借鉴此表述,将微写作定义为字数在300字左右,检测单项写作技能的一种写作方法(或文章)。

短小精悍是微写作最典型的特点。一篇好的微作文应该以凝练的语言较好地达到写作要求,微写作要求在有限的字数内完成一篇意义相对完整并独立的文章。但是短不意味着残或者不足,微写作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能以小见大。写作场域便利也是微写作较之大作文的新特点。微写作可以在课堂上即时完成,也可以在课余,课后完成。这在操作性上给了学生最大的空间,同时,相较于传统作文的教师无暇批改,微作文的写作也可以化解这个矛盾。微写作在完成后,教师也可以随堂即时进行点评和修改,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在手机上完成评阅。微写作的体裁形式灵活多样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高星云在《高考微作文》中总结了历年高考小作文写作的体裁形式达28种之多。其中包括平时熟悉的体裁,如解说词、欢迎词、新闻短评等,也有比较陌生的建议、请柬、广播词等。

语文核心素养。依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核心素养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这里也指出了当下写作教学的核心——过程中的体悟,也即思维的养成。

语文课程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所获得的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语文能力。具体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简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写作。写作既体现写作者的语言建构运用能力,也体现个体的审美创造能力。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中,学习语言及训练思维能力应当成为最基本的核心素养。所以尊重学生心智发展的客观实际,制定出适宜的训练方案是根本,如果一味的拔高训练目标,反而南辕北辙。微写作恰恰符合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也适应其表达能力。

二、实施微写作对中学写作教学的意义

1.帮助中学生掌握微写作策略

微写作教学是以微写作的形式来进行的写作教学。它是在一定情景下灵活自由表达自己的一種写作形式。微写作与阅读教学的结合不仅能培养阅读能力,还能在多次训练中提高大作文局部写作能力,对大作文写作起着“聚沙成塔”的作用。目前,自媒体的生长与发展渐渐成为主要传播手段,这也为写作创新了平台和样式。当写作不再受到发表的制约,个体的表达欲望得到了空前的彰显。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注定了其表达欲望的旺盛,他们急于表达对这个世界不成熟的思考,而表达的积累也会引起质变,形成积极的写作动机,通过各种表达练习养成观察的习惯和表达的习惯。毫无疑问,表达的积累是表达策略形成的基础。写作一直以来都是循序渐进式的发展。让学生从一个字一个词练起,对于将来的大作文的写作来讲是最好的基础。同样,反观现在的大学生写作,洋洋洒洒万言没有问题,问题是洋洋洒洒万言却没有中心,没有逻辑。这样的写作仍然不能定义为成功的写作。

2.拓展中学生写作新场域新模式

传统作文教学由于场域单一,写作模式闭环,导致学生的写作思维较为僵化。微写作突破了传统的受命作文,被动作文的限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良性网络平台,诱导学生的写作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真情真意文章的写作离不开写作动机和写作语境。特定的情境产生特定的情感和语言,而这些情感在当时的语境中可能是真值,易时易地之后,它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了,所以微写作在短时内可以捕捉写作主题在瞬时间的真情实感。新媒介正好为微写作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微写作与现实生活结合可以创作出很多实用文体,如演讲词、说明书、小评论 、颁奖词、新闻短评等。这些灵动的、生活化的写作类型更能培养写作必备的构思、立意、表达等能力。如果能扎实训练微写作,大作文的诸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三、中学微写作的实施策略

1.课堂内外“随练”

“随练”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在课堂上受教学内容触发,随时随机进行练笔。这种练笔较少束缚,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引申,也可以是受到即时事件即兴话语触发的灵感,随时随性随兴随情进行微练习;二是指在课余要求学生“随课堂练”即指根据单元学习和测试目标,老师在字数、表达内容等方面不做过多的约束,学生可以遵循个性、遵循兴趣的指引,大胆真实的表达自己。从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都可以不拘一格。甚至是课本旁的短批注,都可以成为它的形式。还可以根据课文进行仿写,改写、创写或续写,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写作训练。形成系列小容量、目标针对性强的微写作训练群。

2.多文体训练

反观现在的初中写作教学现状,大部分学生不能在自己的文章中体现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面对给定材料,能写出合乎命题意图合乎文体规范的文章少之又少。再到高考作文,虽然高考作文并不限制文体,但是特定的材料对于文体是有内在要求的。大学写作中,也出现了不少散文式论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写作中的“定体”意识尚未被广泛引入到教学中。事实上“问题意识”与“文体意识”的培养都应该从初中甚至是小学抓起的,然而多年来,高考作文在考核中“文体不限”的规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部分考生的适宜性,但是也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学生对于文体特点的认知。故而有针对性的文体训练一则培养学生树立文体意识;二则培养学生的选题意识;三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通过在文体训练中渗透“问题思维”,促使学生在各种文体写作中,厘清文体概念,把握各类文体间的细微差异,写出符合文体质的规定性的文章。

3.多场合训练

一般来讲,我们可以将微写作训练的场合分为学校、家庭、社会。引导学生在多场合随时记录、写作、创作,有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和写作情境的丰富。在学校,学生的写作一般受到教学内容的规约和教师的个人训练理想的影响,具有规定性和约束性。学生往往不能展开手脚,在写作动机上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开放的场合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和视野开阔。受制于当前的教学形式,学生一般要求在封闭的教室内进行写作,这种场合有其适应未来考场作文的优越性,但制约性也不言而喻。在日常训练中,营造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更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写作动机。积极的写作动机会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写作的欲望。这种写作无论是口头写作还是书面写作,无疑都更具有真实性。教师都有一个日常经验,当学生在课堂写作,教师俯身去看时,学生往往下意识地捂住作文或者停滞写作,在教师走后其思路也不能恢复如前。当然,对于其他旁观者,学生也会作出这种行为反射。虽然其中有学生不自信的表现,但也充分说明学生对制约的反感和“抗议”。所以,开放的训练场合更能促使学生释放天性,在表达中展示生命的本真,而这正式写作的原初宗旨。

4.线上线下混合训练

线下训练已经是一种常规。随着新媒体的流行与普及,需要有效利用新媒体搭建写作平台来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微信群,专门的公众号以及一些写作软件,甚至是一些专业网站。新媒介突破了传统媒介相对严苛的审核制,使得学生的文章较少受到编辑审核的禁锢,相对容易地变成了交际信息。当下的线上工具中,功能较全面的有“学习通”和“雨课堂”。以学习通为例,其中设有专门的讨论功能区,教师可以发布一些课堂外的热点事件,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可以是零星的感想,也可以是问题的探究。古语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下的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所以对社会的关注度不高,但是人总是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的,写作更是如此。因此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既是解决写作素材之道,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良好开端。加上线上写作的便捷性,完成之后可以实现即时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互动滞后与不足的问题。通过线上软件的助力,一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二则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新媒介素养。

当然,要解决当下中学作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千篇一律等问题,仅靠微写作是不可能的,除了积极推动微写作之外,我们还需要改变惯常的评价方式。例如单纯从文章结果来评价而忽略了对写作过程的指导和启发,也忽略了对写作主体的唤醒和激励,再如功利化的从文章的主题、结构、材料、语言等要素是否满足考试样本来评价而忽略了文章所反映的真性情和精神自由,这些都可以从当下語文老师的作文批语中找到痕迹。所以微写作并不是改变了写作的本质,而是最大限度的破除束缚在写作身上的各种绳索,例如字数、例如考试万能主题,为学生的写作进行精神解压,还作文以自由。温儒敏说“写作教学不能停留于教给一些技巧方法,还要教‘用脑’。”[3]所谓用脑,言下之意就是说写作教学重在智能培养,而不能仅仅停留于写作技巧的模仿和训练。只有促进思维的发展,写作才能创新。故而适宜的形式也是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催化剂。针对初中学的生理心理特点,微写作都是最好的选择。

〔本文系宁夏师范学院项目资助“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改革策略研究——兼谈师范生协同培养模式调研”(课题编号NGY2018-108)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1]高星云.高考微作文[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5:2.

[2]《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

[3]温儒敏.你教的可能是假语文.公众号“人教教材培训”.2017.10.31.

[作者通联: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

通知明确,对于“双减”文件印发前,按《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已备案的、面向中小学生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实施审批制度。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明确线上机构审批设置基本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统一的设置要求,对线上机构实施审批,审批通过后发放办学许可证,并在同级民政或市场监管部门分别登记为非营利性或营利性法人。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线上培训机构,一律登记为非营利性法人。

通知要求,各地要统筹校外线下和线上培训规范治理工作,建立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妥善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管理和监督制度。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校外线上培训的综合治理,公开投诉举报方式,联合相关部门现有执法队伍开展网络巡查和综合执法;网信、公安、电信部门要做好违规培训平台和应用软件(含APP)的关停、下架等工作。

——《中国教育报》2021年9月20日

学生思维品质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指向思维品质发展的有效追问

3、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4、指向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5、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6、基于小学英语文本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7、小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8、学生思维品质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培养策略研究

9、谈思维品质培养在初中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10、探讨小学英语教育中如何利用微课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11、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

12、小学英语课外作业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探究

13、读后环节重构文本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14、应用小学英语绘本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15、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16、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17、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

18、浅谈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9、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20、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21、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2、在小学英语读前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23、试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方法

24、思维让英语教学更精彩

25、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26、浅谈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英语阅读教学

27、在小学英语故事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研究

28、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29、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

30、“导”入思维品质“靓”出精彩对话

31、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32、如何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33、围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开展小学英语教学

34、依托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35、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思考

36、小学英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路径

37、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课例分析

38、浅析小学英语课堂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39、小学双语教学中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40、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41、巧用教材文本培养思维品质

42、如何运用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句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4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44、小学英语阅读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及其策略应用的综述

45、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策略

46、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47、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48、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目标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49、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问策略

学生思维品质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 通过一题多解, 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

数学的思维训练通常是以解题教学为中心展开的, 因此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学效益。在解题教学中, 观察题设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从多角度, 多方面去思考问题, 提示沟通内在联系的纽带, 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1如果a, b都是正数, 且a≠b,

以上四种方法中证法一、证法二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方法——比较法, 证法三为分析法, 证法四抓住了结构上的特点去分析, 从而实现从左到右的过渡。

2 一题多变中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在解题方法教学中, 要注重精选例题, 既要考虑涉及的知识覆盖面广, 有广泛的串联性, 又要兼顾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功能, 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以上变形和延伸, 可使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内涵、特征和解答方法与技巧有较深刻的理解, 从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3 标新立异,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探索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完成思维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自主程度, 并通过独立思考创造出有一定新颖性的成分, 表现为思维不循常规寻求变异, 勇于创新。它又常以广泛的联想、引申及转换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基础。在教学中, 积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 对问题的结构特点进行探索创造, 寻找其规律, 有利于思维独创性和探索性品质的培养和形成

因为 (4) 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到式, 要求每一必须可逆, 以上证明错误出在 (2) 两步, 因为只有当且仅当ac+bd>0时, 才能由 (2) (1) , 类似的错误是学生常范的。出错的主要原因是考虑问题不周到, 然后由学生自己纠错。通过纠错,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学生思维品质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发现创设幅射式、渐进式、矛盾式、发散式、研讨式的问题情境,能绽放学生的思维品质。

1创设“幅射式”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幅射式问题就是抓住新知内容的本质与核心,围绕与它有关的旧知进行提问, 让学生把新知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这种提问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可这样提问:(1)联系我们过去学的商不变性质、等式的基本性质,想一想它们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异同点? (2)联系我们前面学过的“分数、除法与小数的关系”,谁能用商不变性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提问,不但揭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2创设“渐进式”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渐进式提问就是甲问题是乙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乙问题是甲问题的深入和继续。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有很强的逻辑性,能有力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如:学习小数乘法3.58×2.3时, 在小数乘以小数法则推导过程中,可这样提问:(1)这道题被乘数和乘数各有几位小数? (2)怎样使被乘数和乘数都变成整数? 这时,积会发生什么变化? (3)要使积保持不变,应如何处理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4)你能根据刚才的计算过程,说说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吗? 这四个问题层层深入, 不仅能使学生准确地概括出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法则,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3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矛盾式问题就是有意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以制造矛盾,引发学生展开思维交锋,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学习了“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后,可提问:“这个分数的分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3,为什么也能化成有限小数呢? ”又如:学习“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化简时,可提问:“既然比可以化简,为什么乒乓球比赛时不能把比分14∶7化简成2∶1呢? ”这样提问,将学生引入矛盾的漩涡,引发学生辩论,最后经过教师点化,统一认识,由此学生对这些概念的印象会十分深刻,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4创设“发散式”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式问题就是从多方面、多角度、正面或反面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求得对所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这种提问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5”。根据这一条件 ,可提出如下问题 :(1)乙数与甲数的比为几比几 ? (2)甲数是乙 数的几分 之几 ? (3)乙数是甲 数的几倍 ?(4)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 (5)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 ? (6)甲数是甲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 (7)乙数是甲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8)甲数是甲乙两数差的几倍 ? (9)乙数是甲乙两数差的几倍 ? 这样对于同一条件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寻求多种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5创设“研讨式”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

研讨式问题就是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探究能力, 提出一些需要学生研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探索。例如:在教学完连乘、连除应用题后,笔者设计了“省钱小能手”这一探究性问题情境:学校篮球队要买10个篮球,老师到体育用品商店了解了行情:买1个篮球,要花21元;买2个篮球,要花34元;买3个篮球,要花50元。怎样买最省钱? 问题一出,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一生抢先说:“买3个篮球,要花50元,也就是说每个篮球所需的钱数不足17元,所以3个3个地买最便宜。可以先买9个篮球,需50×(9÷3)=150(元),在买一个篮球要21元,这样买10个篮球一共需要150-21=171(元)。”话音刚落另一个同学马上反驳道:“这不是最省钱的方法! 2个2个地买, 每个只需17元, 所以10个篮球共需34×(10÷2)=170(元 )。”这时一个同学站起来说 :“3个3个地买 ,买6个篮球需50×(6÷3)=100(元),再2个2个地买 ,买4个篮球需34×(4÷2)=68(元 ),这样10个篮球只需100+68=168(元 )。这种买法是不是最省钱?听了这个同学的购球方案,大家齐声说好。这样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纷纷议论起来,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

总之,课堂问题是思维训练的指挥棒。教师只要在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从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深刻感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一堂成功的课中的很多问题按怎样的关系组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在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上着力。本文对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学生思维品质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中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的教育要求,能够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今,校企合作模式得到了高职院校的广泛认可与实践运用,高职院校应适应校企合作带来的教学管理发展变化,审视当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理清其中存在的问题,立足实情对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最大限度的创新与改革。文章将立足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发展问题,探讨校企合作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出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旨在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教育管理作用,提高高职学生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以学生为主要管理对象,对学生个人品质、心理健康、学习生活等不同方面进行管理。这项管理工作始终在高职院校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关系着人才培养的实际质量[1]。在校企合作模式被建构与运用以来,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承担学生管理工作职责的管理者应注重迎接新时期的挑战,遵循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的新发展特点,立足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要求,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创新,打造出能够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学生管理模式。

一、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发展问题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成才成长。为此,高职院校需从管理的理念、内容、程序、工具、制度、方法等方面入手,建构起完善的管理体系,让学生能够在规范化的管理工作中逐渐学会自我约束,自觉遵循学生管理的各项规则,从而提高个人的各项素质能力。但是在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运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发展问题。

首先,高职学生的差异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这一变化,管理效果迟迟得不到明显提升,这就使得整体的学生管理工作受到了阻滞。其次,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职院校沿袭传统的管理流程对学生进行管理,已经难以达到应有的学生管理效果。这意味着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与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后,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处于比较封闭的管理环境中,会导致学生管理视野不够开阔,还可能会出现管理信息孤岛效应。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对高职学生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一)学生管理要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契合。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两者的契合度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学生管理存在紧密联系,即人才培养的质量会受到学生管理实效的影响[2]。因此,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只是在校企合作开展以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管理工作也需要随之做出应有的改变,让学生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社会与企业对人才提出的需求,并充分感受企業的文化,深入思考自己应成为怎样的人才,努力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二)学生管理要落实多元主体下的管理职责

以往的学生管理模式具有主体单一性的特点,然而,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的学生管理工作却需要突出主体多元化的特点,每一个主体在学生管理中都不可或缺。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根据这一特点,建构起符合主体多元性这一特征的学生管理模式,通过双向合作的方式,共同落实多元主体下的学生管理职责[3]。这意味着校企双方都需要在学生管理中做好明确分工,落实相关的责任与权利,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效率。

(三)推动学生朝着自主发展的方向转变

校企合作是一种能够增强学生对职业角色、职业选择以及职业实践等领域的认知能力的协作教育模式[4]。因此,高职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扮演的角色、起到的作用、实践学习的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学习时间与空间得到了大幅度的拓展,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可帮助学生拓宽专业知识结构。这一背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提出了一个明显的要求,即管理者需改善学生的依赖型学习习惯,要促使学生朝着自主发展的方向进行转变,让学生自觉配合学生管理工作,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立足管理理念的创新,开展全新的学生管理工作

科学的管理理念能够辅助管理者开展规范化的管理工作[5]。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首先要做到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为接下来的学生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对此,高职院校可引入科学育人观,明确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并基于此开展一系列的学生管理工作。

首先,高职院校可推进专业群建设,让核心专业带动专业间的教学资源共享与相互促进,让专业间形成一股坚韧的合力,助力高职院校从整体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社会适应性,进而逐渐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高职院校应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健康开展,从学生的“德”入手,将立德树人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融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还要让学生懂得自觉转变角色、适应角色,让自己成为一个“职业人”,理清自己身为“职业人”应承担的责任。

最后,高职院校应注重引入开放式的学生管理理念,创设开放性的学生管理环境[6]。高职院校应怀着真诚、信任的态度,与企业共同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一方面,高职院校可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让学生体会到“工学结合”的优势,主动参与工学结合的管理活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注重向企业开放教育环境,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比如企业可以派遣优秀职工前往高职院校开展专题讲座,向学生讲解某专业的职业发展态势、职业岗位发展需求等,让学生在以后到企业中参与实习活动时,可以快速转换自己的角色,从企业实践活动中获得一定的就业经验,从而在以生为本的原则上,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立足管理内容的创新,建构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

管理内容的创新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效果。在高职院校的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内容比较单一,既难以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管理,又不利于学生从中获取足够的成长。在校企合作理念下,高职院校在创新学生管理内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高职院校可以将企业化管理内容适当地融入学生管理内容体系之中。比如高职院校可融入“企业6S管理”。在企业经营中,“企业6S管理”强调的是以客户与员工的满意为关注重点,而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可重点关注学生的满意度,提高学生素养,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最大的便利。“企业6S管理”还强调全员参与,高职院校也可在学生管理中调动全员的参与积极性,让管理者、教师、企业和学生均参与进来,落实各自在學生管理中的责任。

第二,高职院校可以将全过程管理融入学生管理内容体系之中,从学生管理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监测与改进等方面入手,对整个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监管与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第三,高职院校可加入弹性管理机制,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双重考核,找出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其及时改正不足,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立足管理方法的创新,推进多元化互动管理开展

在学生管理方法的创新改革中,高职院校可以将信息化管理方法引进来,让院校管理者、企业与学生共同展开信息化的多元互动,随时随地提出校企合作期间出现的问题,然后在多元化互动过程中,对学生实际面临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心理变化具有较强的复杂性[7],一旦在多元化互动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心理朝着负面的方向变化,则需立即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必要时可以听取学生给出的建议,对当下的学生管理模式进行适当调整。企业也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将他们与正常职工区分开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辅助高职院校合理地改进当前的学生管理模式。在这种学生管理模式的运行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有效培养有良好心理品质与个人品格的优秀人才。

在信息化管理方法支持下的多元化互动中,高职院校应建立起联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8],管理者、企业与学生均可登录在线互动平台,多个主体相互之间可以展开形式多元的互动。这种管理模式可以为高职院校建构宽松的学生管理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持,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企业的管理氛围,快速适应在职生活,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立足管理制度的创新,为学生管理提供可靠保障

管理制度的建构与运用,能够支撑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行。高职院校在推进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发展时,可以从管理制度入手,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应有的规章制度。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建构起教学质量监控机制[9],对学生接受教育的一系列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纠正学生“跑偏”的学习方向,也可随时把握好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实践学习情况,便于管理者及时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教育。

高职院校应积极完善学生管理中的督导运行机制,它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相辅相成的[10]。管理者可根据工学结合理念下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完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体系、教学督导工作办法等方面的内容,将教学、管理、学习过程的督导工作集于一体。高职院校可以建构多主体的社会综合评价机制,及时听取学生、家长、企业、新闻媒体、教育部门等不同主体的反馈信息,然后对学生管理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寻找不足,制定对策,确保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四、结语

校企合作模式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不同的管理要求,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就需要应对新时期的挑战,采取创新的管理方法,推进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都需要不断深思“如何创新学生管理模式”这一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通过科学的学生管理模式,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闫晓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 职业技术,2017(05):35-37.

[2] 史阿品,李冲天,刘银英. 高职院校“95后”大学生管理模式探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8):108.

[3] 黄文艳. 基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制度变革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7(24):430.

[4] 宫晓非,徐勃. 刍议学生管理制度的变迁与创新研究[J]. 现代交际,2016(21):168-169.

[5] 徐建美.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7):108-109.

[6] 岳博.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探析[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126-128.

[7] 韩春乐.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 才智,2014(22):93.

[8] 蔡春燕.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2):80-81.

[9] 林楠.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反思及发展路径阐释[J]. 才智.2019(25):94.

[10] 陈昌华. 关于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2018(24):224-225.

(荐稿人:李德才,扬州职业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上一篇:农村建设法治思考论文范文下一篇:民营橡胶生产技术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