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橡胶生产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17

民营橡胶生产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橡胶坝的使用和运行过程中的运行管理是保证橡胶坝使用安全的关键工作,橡胶坝的运行管理养护应当严格控制坝袋的压力,防止坝袋过压,并且做好防冻、防冰工作,提高橡胶坝运行管理的关键在于加强橡胶坝运行管理制度建设,重视橡胶坝忙时与闲时的养护管理,才能有效提升橡胶坝的运行管理水平。本文主要研究橡胶坝的管理与维护。

【关键词】橡胶坝;管理;维护;

1橡胶坝运行管理的一般规定

橡胶坝工程必须有管理机构。在工程施工时,可由管理筹备机构派人参与施工,工程竣工验收后由管理机构接管工程。工程竣工验收前,应由管理筹备机构会同设计、施工单位遵照本规范要求,结合工程特点,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橡胶坝工程必须按运行规律进行科学运行。管理机构应进行科学管理,并对工程进行经常检查、观测、养护、维修和控制运用等。各项记录应及时整理归档,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橡胶坝工程竣工验收前,必须确定工程管理范围和安全区域。在管理范围内严禁爆破、采砂、游泳、捕鱼、排污、非计划建筑施工及其它一切不利于橡胶坝安全的活动。

2橡胶坝运行管理的有效方法

橡胶坝在水利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橡胶坝基于众多的优越性能,科学地管理和养护是橡胶坝安全运行的关键。橡胶坝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良好的操纵性和稳定性,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控制橡胶坝实现水库或河道的充水、放水,对于水库及河道的控制效果十分明显,因此得以在水利工程、水电项目中广泛应用。然而,橡胶坝通常采用高分子合成材料等制成,虽然稳定性和强度、塑性以及防腐蚀能力都十分好,然而长期处于水流的冲刷下难免出现老化和磨损,如果在橡胶坝的运行管理中,不及时维护和管理橡胶坝,必然影响橡胶坝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方法是保证橡胶坝运行的关键,通过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橡胶坝的使用效果,提高橡胶坝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更能够有效延长橡胶坝的使用寿命。

3橡胶坝运行管理

橡胶坝体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混凝土和土石方坝体,橡胶坝体的承压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橡胶壩的坝体应当严格监控坝体的坝袋压力,保证橡胶坝体在规定的压力范围内使用。实践表明,橡胶坝体如果长期处于超过标准压力的环境下使用,坝体的老化速度远远超出承受正常压力的橡胶坝体,通过数据分析和指标分析专家得出承受过压的橡胶坝体的老化速度是正常受压的橡胶坝体的140%。橡胶坝的压力主要来自坝袋,通常内部充水的坝袋应当通过坝高来控制坝袋运行压力,对于充气坝袋来说,可以通过控制坝袋内部压力来控制。在橡胶坝实际应用中,如果坝袋设计是单侧挡水,则不允许坝袋用于双向挡水,如果坝袋超出压力范围使用,可能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3.2橡胶坝的防冻、防冰管理

对于北方的橡胶坝,要制定相应的防冻、防冰管理措施。在河流开河之前,应当对水闸前后的冰块采用破冰处理。原始的办法是采用人工开槽破冰法,从下至上依次将冰块击碎,使大冰块能够通过排冰通道,不至于对橡胶坝造成损坏。必要时还应当在橡胶坝上游半公里处采用拦冰绳对大冰块进行阻拦。上游采取\"以冰防冰\"的措施,相应到达闸前的能够卡在闸门处的大型冰排量不会很大,一旦卡在闸前,如不及时处理,依然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为确保安全,在闸前加设一处破冰装置,通过卷扬机、钢丝绳提起0.5t重的钢锤至一定高度,打开刹车片,使铁球自由下落,击碎卡堵在闸前的冰排。

4提高橡胶坝运行管理的策略

4.1加强橡胶坝运行管理制度建设

橡胶坝工程直接关系民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管理质量要求和技术要求较高。同时橡胶坝在水利工程中存在环境复杂、风险因素较多、风险因素大等特征,因此对橡胶坝的运行管理要求十分高。在橡胶坝的运行管理制度建设中应当建立多级管理制度,从一线施工管理人员到技术人员、工程师、质量管理人员、项目主管、橡胶坝管理责任者分别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将橡胶坝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参与橡胶坝运行管理的每一个人身上,以此提高橡胶坝运行管理中所有人员的责任心。避免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避免出现人浮于事,相互推诿的现象。同时应当在橡胶坝管理团队内部定期召开技术交流和管理经验交流会议,及时纠正运行管理中的不符合技术要求的错误,并将优秀的运行管理方法在内部推广和应用。橡胶坝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橡胶坝运行管理的实际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技术指标,并定期考核相关部门、班组、施工队伍。如定期考核管理队伍的安全生产指标、无故障周期指标、橡胶坝磨损指标、橡胶坝状态指标等,通过定期考核与指标的限制,保证运行管理中的各项指标都达到技术要求,从而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橡胶坝运行管理的质量。运行期间,应当密切关注水情和雨情,及时与水利管理部门、气象部门联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应对防护措施。忙时橡胶坝的使用频率较高,橡胶坝的损耗率也较高,因此必须加强运行管理力度,加大运行养护频次,并及时对影响橡胶坝寿命与性能的因素进行排除与管理。例如在汛期,由于河流中泥沙含量较高,对橡胶坝的摩擦力增大,极易造成坝袋因高强度摩擦而破损,因此应当采取有效的滤沙措施,减少坝袋与泥沙的模式,降低坝袋破损的风险。

5结语

橡胶坝的使用和运行过程中的运行管理是保证橡胶坝使用安全的关键工作,橡胶坝的运行管理养护应当严格控制坝袋的压力,防止坝袋过压,并且做好防冻、防冰工作,提高橡胶坝运行管理的关键在于加强橡胶坝运行管理制度建设,重视橡胶坝忙时与闲时的养护管理,才能有效提升橡胶坝的运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尹祖迎;牛萍;;浅议橡胶坝控制系统设计[J];河南水利;2001年01期

2何玉娟,苗琳.橡胶坝的运行与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47-48.

3李四静;王青;吴敬峰;;橡胶坝工程在河道综合治理中的突出作用及特点[J];科技致富向导;2009年06期

4杨士学;橡胶坝工程的管理与运用[J];北京水利;1995年04期

5黄斌,徐龙有;橡胶坝工程在南京城南河治理中的运用[J];江苏水利;2005年01期

6郭松昌;李洪斌;牛广伟;;安阳河多级橡胶坝群管理运行探讨和建议[J];河南水利;2003年06期

民营橡胶生产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橡胶密封制品行业生产企业约有1300余家,全行业2014年产值约140余亿,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约占70%,年产值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约占20%,年产值5000万以上约占10%,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北等省,生产聚集地为江苏常州、山东青岛和河北衡水。橡胶密封制品无其他部门监管,行业风险主要来自无证生产的微型企业。如辽宁铁岭约有橡胶密封制品企业200余家,取证的只有20多家,其余近200家未取证,均为不具备取证条件的微型企业或小作坊。

橡胶密封制品从1985年开始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2011版橡胶密封制品实施生产许可证细则涉及6个单元14个品种。通过前20年的基本条件要求和近10年的较完整的体系要求,取得许可证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已基本满足使用行业的要求,今后,橡胶密封制品仍有必要继续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杜绝出现用落后装备、落后工艺生产的劣质产品,以低价冲击市场,进而在广大范围出现密封失效的局面。

2橡胶密封制品产品介绍

橡胶密封制品是以橡胶为主体材料,添加相关配合剂,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制造而成。橡胶密封制品利用自身的高弹性,密封系统内部介质的渗漏并阻止灰尘等有害物质进入密封系统内部。

(1)生产工艺、关键控制点、特殊要求(1)O形橡胶密封圈、汽车液压制动橡胶皮碗、橡胶往复运动橡胶密封圈、止水带的生产工艺、关键控制点、特殊要求O形橡胶密封圈、汽车液压制动橡胶皮碗、橡胶往复运动橡胶密封圈、止水带的生产工艺基本相同,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配料→混炼→半成品→硫化

关键控制点。关键工序为:混炼工序,关键控制点的控制项目:混炼加料顺序、辊筒温度、混炼时间、混炼胶的快检(门尼、可塑度、比重)。

特殊要求。实施细则将硫化工序定为特殊过程,特殊过程控制参数为:硫化三要素(温度、压力、时间)。

(2)聚氨酯橡胶材料往复运动橡胶密封圈的生产工艺、关键控制点、特殊要求。

聚氨酯橡胶材料往复运动橡胶密封圈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

关键控制点。关键工序为:预聚工序,关键控制点的控制项目:控制预聚配合比例和预聚温度。

特殊要求。浇注定为特殊过程,特殊过程控制参数为:控制浇注配合比例和聚合温度。

(2)生产设备、检验设备介绍(1)生产设备。橡胶密封制品主要生产设备有:开炼机或密炼机、过滤机、半成品加工设备和称量装置、平板硫化机(配备准确的压力温度、时间显示器)、修边工具等,聚氨酯橡胶材料往复运动橡胶密封圈不需要平板硫化机但注射机、浇注机、车削机三者必须有其一。(2)检验设备。橡胶密封制品主要检测设备有:硬度计、拉力机、老化箱、投影仪或工具显微镜,快速塑性计、门尼粘度计、硫化仪三者必须有其一。

3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橡胶密封制品一是直接关系公共安全的重要产品。在燃油燃气输送管路连接处,橡胶密封制品是必不可少的密封元件,如果橡胶密封制品质量低下,就很容易发生泄漏,而且一旦泄漏就会造成燃烧爆炸,不仅会损毁输送管路,甚至会炸坏管路周边建筑和居民住宅。二是直接关系人生健康的重要产品。很多橡胶密封制品如高压锅密封圈、食品容器垫圈、输水管道密封圈等都是与食品或饮用水直接接触,这些产品不仅要有高的密封性能,还要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三是直接关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产品。汽车液压制动橡胶皮腕、汽车制动气室橡胶隔膜、往复运动橡胶密封圈等产品是汽车制动系统和煤矿液压支架的重要密封制品,其质量一旦出问题就会造成行车安全和煤矿安全事故。

4通过实施许可证管理解决的问题

(1)促进了生产企业质量保证能力的提高橡胶密封制品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多数企业的生产设备落后、陈旧,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通过许可证的强制管理,解决了这一问题,企业配置了高性能的生产设备和必要的检测设备,提高了质量保证能力。(2)促进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由于有了高性能的生产设备和必要的检测设备,再加之实施许可证必要的过程检验、出厂检验、定期检验和型式检验,可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3)解决了恶意竞争、市场混乱的问题橡胶密封制品产品大部分要在配件市场销售,实施生产许可证后可有效的将劣质产品清除出市场,解决了恶意竞争、市场混乱的问题,将行业引向靠质量和服务取胜的良性发展轨道。(4)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橡胶密封制品用于各种装备,其质量的稳定可靠,可使装备稳定运行,实现自身功能。(5)解决了污染环境、浪费能源的问题橡胶密封制品密封的介质种类很多,一旦泄漏,不仅影响设备本身的运行,还会污染环境、浪费能源,橡胶密封制品质量的稳定可靠,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6)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形象我国有大量机械产品出口,其中必然要使用多种橡胶密封制品,橡胶密封制品可使介质不发生泄漏,保证设备表面干净光亮,避免造成不良印象。

摘要:橡胶密封制品从1985年开始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2011版橡胶密封制品实施生产许可证细则涉及6个单元14个品种。通过前20年的基本条件要求和近10年的较完整的体系要求,取得许可证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已基本满足使用行业的要求。今后,橡胶密封制品仍有必要继续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杜绝出现用落后装备、落后工艺生产的劣质产品,以低价冲击市场,进而避免在广大范围出现密封失效的局面。

关键词:橡胶密封制品,生产许可,必要性

参考文献

民营橡胶生产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对丽水市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找到相应的瓶颈所在,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丽水市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 技术创新 对策

0 引言

近年来,丽水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不断壮大,市政府十分注重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提高科技含量。市里规定,各级政府的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必须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要逐年提高财政科技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目前全市有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然而,丽水是浙江省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水平相比,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十分薄弱。企业主体技术主要依靠国内外引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很少,企业快速反映能力差,新产品开发周期长,利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速度慢,赶不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因此,民营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或者说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最主要的是其技术劣势。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来保证。

1 丽水市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

1.1 创新能力因素

丽水市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属中小企业,规模与实力都较小,企业整体素质也相对较低。因此,创新资本不足,装备水平落后,技术能力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潜力。企业的技术创新大多通过如下途径:从大专院校、技术市场买回技术或通过合作生产方式引进。单纯依靠外界进行技术创新,其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另外,由于民营企业大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零配件加工、农产品加工等,生产简单、设备简陋、规模小,所用的多是成熟技术或落后技术,企业以接受订单、组织加工为主,创新压力较小。此外,许多民营企业在引进技术时,往往重视硬件的引进,不注重对软件的研究和吸收,因此很难通过引进一一消化——吸收——创新过程,形成和提高自我开发能力。大多数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薄弱,在推进技术进步时,一般是技术引进、仿制。因此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缺乏竞争力。

1.2 市场因素

由于多数高新技术的产品创新需要较强的技术力量和较昂贵的设备,而民营企业一般较少倾注精力、财力于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开发上,更多地是采用“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紧随领先企业,保持技术优势,试图推出更好的产品”等在模仿基础上的二次创新。即使这样,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仍面临着技术与市场两方面的风险。首先,在技术方面,由于企业科技实力弱,往往只能进行单一技术的开发活动,很难同时从事多种途径的替代研究,以便相互补,降低风险;其次,在市场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将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能力有限,即使在技术开发方面获得成功,在商业化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资金私有制及消费需求的不确定性等困难,而很难将技术成果大规模市场,实现创新的投资回报。再次,由于民营企业在工资福利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难以保证研发人员的稳定性,容易导致人才流失,造成研发项目的失败及知识产权的外流。同时,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民营企业也面临着难以承担产权保护的费用成本,包括专利申请、维护及纠纷诉讼等费用。

1.3 制度因素

由于思想观念上的种种偏见和误区,导致民营企业在政治上待遇不公、在政策法规上处于受歧视和限制的地位,缺乏公平和規范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首先,缺乏公平、规范的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很多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缺乏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国家的产业政策中,三资企业可以经营的许多行业领域(金融、出版、能源、交通等)对私营企业仍是禁区。在税收金融政策方面也存在歧视,乱摊、乱收费、乱罚款导致民营企业税赋重、融资难,严惩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

其次,缺乏金融支持。在民营企业进行二次创业的时候,资金的需求与企业规模之间的矛盾,将使民营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周转困难,尤其是民营企业为技术创新而带来的短借长投现象,将会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生较大的变化。由于民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财务状况不透明、银行对其奖金流向和使用难以监控,因而导致信用基础差,银行借贷风险及交易成本太高,因此导致民营企业贷款难,而直接融资方式(企业债券和上市股份公司)对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更是可望而不可及。资金的缺乏导致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受到严惩的约束。

最后,服务体系建设不力。政府没有专门的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培训、信息、管理、咨询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因此,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信息闭塞、技术搜索成本高、人才引进和培育困难、管理落后。同时,创新成果的产权保护不力,导致现实经济生活中民营企业创新成果被侵权及侵权纠纷不断,严重打击了民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2 国外有关作法

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植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并把它作为保持国家竞争能力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普遍采用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2.1 减免税

通过减免企业(或公司)的所得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税后所得,增强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的能力。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给予高新技术产业(行业)或企业定期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韩国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来支持企业科技进步,采取了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两种方式。直接支持包括减免税、扣除所得,或扣除税额。例如韩国《租减法》中规定,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所得在国内转移时扣除全额所得,向国外转移时则只扣除50%所得。

2.2 加速折旧

使用设备加速折旧方式来刺激企业技术进步。德国规定,高新科技环保设备的折旧率,动产部分为50%,不动产部分为30%;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设立新技术企业机械设备特别折旧制度,规定在购置设备的第一年可提取50%的特别折旧费,并在所得税前扣除。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给固定资产大规模更新和工业技术改造创造条件,采取加速设备折旧制度,缩短设备法定折旧年限。

2.3 投资税收抵免

企业在计算应纳所得税时,可将一定比例的用于技术开发的固定资产和相关的研究费用抵扣其应纳的所得税额,即允许企业将一定比例的资本费用冲减所得税额。如日本1667年出台了增加实验研究经费的税额抵扣措施,1985年设立了中小企业技术基础强化税制,规定中小企业在税制适用年度投入实验研究费用总额的6%可从法人税或所得税中扣除。

2.4 财政支持

一些国家采用财政补贴政策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如法国政府为了鼓励企业接受技术咨询,进行科技进步,建立了“技术咨询补贴”政策;1988年,法国政府创立了“研究人员聘用补贴”制度。澳大利亚政府规定,凡企业对科技进步进行投资,将获得国家50%以上的资助,对某些高技术领域,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通讯技术等的资助金额可高达90%。还有一些国家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向企业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鼓励企业科技进步。如法国政府每年设立国家创新基金,由意大利工商手工业部管理,主要支持研究成果商品化项目,以形成新的先进技术、工艺和产品。

3 丽水市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对策

3.1 运用财政政策支持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

财政扶持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对R&D的直接投入,二是运用贴息、担保等对创新进行激励和扶助。民营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只要符合政府产业技术政策和专门计划的指南,政府就应在资金上给予支持,用少量资金引导产业技术政策的实施和刺激企业向创新投资的积极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要积极扶持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财政当年实际安排用于新产品试制、中试和重大科研项目补贴的应当允许民营科技企业申请,为其成果转化活动提供资助。积极扩大扶持软件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归国留学人员创业资金的规模,提高单个项目的资金可使用额度。

3.2 改革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

①税收优惠政策应把产业优惠和区域优惠相结合,以项目优惠为主。②改进与所得税相关的折旧政策和费用列支政策,并实行投资抵免制度。③对中间试验产品和专利所得收入考虑实行减免税政策。④对企业用于科技人才培养和员工培养方面的支出,可以考虑突破现行政策只限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给予扣除的限制。适当扩大扣除范围。⑤民营科技企业在以有偿使用方式取得的土地上进行科研、生产性项目建设,其应缴纳的土地配套费,经有关部门审核报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部分减免。

3.3 拓宽融资渠道

技术创新需要投资,技术创新投资越大,技术创新能力也会越强。要解决创新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首先,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国家、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投入体系。民营企业首先要增强创新意识,主动增加科技投入,确保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逐年递增,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商业银行要成立民营企业信贷部,灵活运用多种金融工具,为民营企业提供汇兑、结算、转账和财务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其次,政府在推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应增加财政投资,通过政府采购财政贴息、股权投资、融资担保以及设立民营企业创业发展基金等方式为技术创新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或间接的金融激励。第三,把资本市场作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的主渠道,技术创新投资主要来自银行,然而技术创新投资本身具有风险性,而银行贷款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从这个特征来看,不符合技术创新投资的风险性的要求。能够满足技术创新投資风险性要求的只能是资本市场,因为资本市场很大一部分属于风险投资。

3.4 重视人才

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难以接纳人才,但民营企业的发展不可能没有人才。我们认为,民营企业需要转变理念,在对待人才方面要采取更开明的态度,要采取物质的和精神的手段,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并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同时,民营企业要营造全员的创新环境,采取不同手段激励广大员工的创新激情。根据调查发现,目前民营企业在激励员工创新的措施方面,80%以上的民营企业采用发奖金、增加工资及其他物质奖励;采取精神鼓励提拔重用所占比重较小;采用创新收益分成这一重要手段所占比重最小。因此,民营企业在注重传统的物质和精神鼓励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采用创新收益分成这一新的激励措施。承认科技创新人员的贡献,使技术创新人员的收益水平高于企业内其他人员。另外,要在民营企业中逐步形成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和崇尚科学技术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从而使企业尽快过渡到富于创新精神的学习型组织。

3.5 完善技术创新中介体系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企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中介机构的作用逐步增强。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中介体系的依赖性尤其强烈。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关键是要逐步建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担保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络,在资金、政策、信息和规划等方面,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其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招标、咨询、评估、项目监理等中介机构,切实改进和规范其运作,为技术创新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服务,提高技术创新项目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创业管理出版社,1992

[2]张建华.当前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9)

[3]孙东生,孙光磊.关于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

[4]李小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与途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3)

民营橡胶生产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行业基本知识

1.基质沥青:是石油提炼轻质油以后的渣油物。

2.橡胶沥青:所谓橡胶沥青就是用特殊的专用设备将废旧轮胎经过特殊的工艺将其磨成20目以上的胶粉(掺量:18-25%)与基质沥青进行混融,生产出的改性沥青,就是橡胶沥青。

3.橡胶沥青专用生产设备:专门用于橡胶沥青改性的设备即为橡胶沥青设备。

二:行业发展历史

1.20世纪60年代,橡胶沥青在美国正式诞生。

2.1960年,首届橡胶沥青研讨会在美国芝加哥举行。

3.1975年,第一条干法施工的橡胶处理沥青路面在美国加州建成。

4.1982年,我国同济大学在江西的试验路,标志着橡胶沥青路面在国内开始。

5.1992年,加州运输部发布“橡胶沥青断级配混合料设计指南”

6.1993年,橡胶沥青专利失效,橡胶沥青在全球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与应用。

7.2001年,我国交通部西部科技项目设立“废旧橡胶粉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橡胶颗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两个专项。

8.2004年,我国成功引进首套橡胶沥青生产设备(美国VSS公司),橡胶沥青产业化在中国开始启动。

9.2008年,交通部科研院王旭东等专家依托西部科技项目编写了“橡胶沥青及混凝土应用成套技术”,并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10. 2008年,交通部主编了“橡胶沥青及混合料设计施工技术指南”,是橡胶沥青在我国全面推广与应用的开始。

三:行业特性

1.橡胶沥青技术指标:粘度177(pa.s)1.8—4.2

针入度(25,100g, 5s)(0.1mm )25

软化点()54

弹性恢复25(%)60

1. 行业特点;

*环保与节约资源: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废旧轮胎,对社会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橡胶沥青技术以其环保和节约资源的特点,推广应用可以为这些黑色污染提供永续性的环保解决方案。

* 延缓和抵抗反射裂缝:橡胶沥青胶结料含量高,弹性好,提高抵抗裂缝的能力,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是国际公认的抗反射裂缝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 抗高温车辙、抗水损坏、抗低温脆裂:橡胶沥青具有较强的抗高温车辙能力与很高的黏度,具有超强的黏结作用,防止水损。橡胶本身具有的可塑性及延展性,明显提高低温脆裂的能力。

* 降低噪音,提高行车安全:橡胶沥青路面是城市道路降低噪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与普通沥青路面相比,可降低3-8个分贝,相当于减少交通量80%。提高人居舒适环境,橡胶沥青路面是国际公认的噪音最小的道路。橡胶中的碳黑能够使路面长期保持黑色,加之橡胶沥青路面结构比普通路面粗,提高了刹车阻力,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目前正被大量市政道路的政府部门考虑使用。

* 减薄路面厚度、缩短建造周期、降低建造成本,提高抗老化性能、延长使用周期、降低周期使用成本:使用橡胶沥青路面与普通路面同等条件下可以减薄厚度30%,当使用橡胶沥青应力层时,可以明显降低施工周期,不需要破水泥板和养生,可以缩短施工周期50%以

上,这种工艺正在老路改造或“白加黑”项目中广泛采用。与普通沥青路面的造价节约13-19%。因为橡胶本身有大量防老化剂,极大改善了沥青路面的抗老化能力,从而提高了道路的耐久性,延长了道路使用周期,大大降低了周期成本。

4.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据统计,199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62.7完辆,2007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5580万辆,据中国汽车工业学会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7100万辆。由此产生的废旧轮胎已达到2.2亿万条,约合522万吨。这些废旧轮胎还以每年12%的递增速度产生大量污染,给社会带来极其重大的压力:*大量废旧轮胎堆积,占用土地资源。*废旧轮胎焚烧,造成环境污染。*轮胎堆积导致害虫滋生,加速疾病传播。*填埋废旧轮胎导致水污染,美国等国家立法禁止轮胎填埋。

橡胶沥青技术正是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的解决方案,也是最有效的、永续性的解决途径,真正把黑色污染变成黑金的最好途径;也是符合我国提倡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的理念,以实现节能环保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发改委2006-2008年联合交通部颁发了多项鼓励政策,触动地方政府及国家交通工程项目进行实验段的施工、评估、编注以及大面积的推广与应用,交通部科研院、大专院校等学术部门颁发多项橡胶沥青成套技术的指南或文件。而目前实现这一愿景的最大瓶颈是国内生产橡胶沥青专用设备的企业不多、规模小、投资小(包括研发投入)等,造成生产的橡胶沥青产品质量不稳定,推广应用进度达不到预期。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企业想全身投入橡胶沥青设备的研发、制造、工程应用及推广、销售或租赁行业。

第二章相关行业发展概况

一:上游市场发展分析

1. 因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一个汽车大国,每年的废旧轮胎不段污染环境,而我

国废旧轮胎处理手段不足以消耗废旧轮胎,给我们的行业原材料供应做了保证。

2. 国内目前制造橡胶沥青专用设备的配件及大型罐体采购方便,自动化程序研发人员、配

套技术人员团队稳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普通化,使得我们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

3. 沥青市场因为石化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不断提升轻质油(汽油、柴油等)提炼技术,

使得沥青的产量明显下降,在沥青路面施工高峰期,经常造成沥青供应紧张的局面,使用废旧轮胎胶粉取代18-25%的沥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应压力,确保工期。

二:下游市场发展分析

1. 我国目前是国际上基础投入最大的,每年投入到公路建设的资金已经远远超过20000

亿,还不包括地方政府对交通工程的投入,单我们浙江省每年用于公路建设的资金就超过500亿,使用橡胶沥青铺筑路面的项目无数;市政道路因为需要降低噪音,提高人居舒适性,已经广泛采用。

2. 橡胶沥青路面施工的特殊性,注定一个项目必须有一套以上的专用设备才可以完成施

工,所以国内设备的需求量非常大,国外进口设备高昂的价格与较高附加值使得国内路桥施工企业无力承受,这给国内设备制造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3. 橡胶沥青产业在中国曾经尝试过,但真正在中国产业化进程还是再2007年开始,尤其

2008年沪蓉西高速使用取得成功,在2009年为庆祝建国60周年大典,长安大街的维修全线使用橡胶沥青,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以为着橡胶沥青产业化全面开始。

4. 橡胶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成熟的有断级配混合料(AR-OGFC)路面、间断级配混合料

(AR-GAP)路面、SMA混合料路面、SAMI应力吸收层路面。

5. 目前国内拥有橡胶沥青设备的路桥企业不是很多,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有60%以上的路

桥企业有购买意向,会进一步细分橡胶沥青现场加工市场。

第三章 行业整体运行状况

一: 产销分析

1. 橡胶沥青工程项目在国内各省的交通工程项目,小至市县的市政道路个有使用,需求每

年的橡胶沥青需要50万吨,需要耗费10万吨废旧橡胶粉,需要废旧轮胎250万条。需要支付设备纯加工费用2亿元,按每小时加工15吨计算需要1000台以上的设备,但这是个足够保守的数据。目前主流产品还在使用改性沥青,但橡胶沥青的占有比例在不段扩大,尤其是目前石油企业为了更大的利益,已经减少了改性剂的生产,而且价格也很昂贵,建造成本要超过橡胶沥青路面建造的成本。

2. 我们公司如果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有10套,如果我们使用工程生产设

备租赁也是很有市场前景的,潜在的客户群体将是国内上万家路桥企业,国外发展中国家建设需要,在中国采购大型设备已经是很多国家的首选。如果企业能够争取自营进出口权,那销售前景是相当不错的。

3. 橡胶沥青设备结合中国道路的特点,采用标准40尺的集装箱底盘,运输方便灵活,同

时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进行组合,形成AR-

10、AR-

15、AR-20、AR-

25、AR-30系列产品。

4. 橡胶沥青设备技术上主要包括六大系统:*自动化全程控制系统*快速升温系统*自动上

料系统*快速预拌系统*搅拌反应储存系统。

5. 目前国内设备不足50套,包括进口设备在内也不会超过60套。要真正实现规划目标,

至少需要1000套设备以上,要完成消耗每年废旧轮胎(522*112%=584万吨,使用在橡胶沥青改性项目上为20%,即有117万吨废胎胶粉,可以完成橡胶改性沥青117/0.2=585万吨)的目标,至少需要10000套设备以上,国内市场设备需求前景广阔。

6. 国外发展中国家基础建设加大投入,对于大型工程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目前正成

为工程机械出口的大国,我们企业力争成为国内橡胶沥青设备制造商,抓住这个国际大环境下的发展机遇,拓展国际市场。

二: 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1. 我们以一台20吨/的橡胶沥青专用设备为例,一年以完成3000吨纯加工项目,企业的

销售收入为3000*400元=1200000元,生产时间为3000/20=150小时/10小时=15天,按20天计算人工工资为3人*150*20=9000元,进出场费用为20000元,税金为1200000*0.06=72000元,设备折旧为50000元,毛利近100万;若将这台自主研发的设备进行销售,市场价格在150万以上,制造成本在60-70万之间,毛利近60-80万之间。

2. 我们企业年产20台为目标,需要30000多平方的厂房及流动资金1400万左右,通过

现场配套生产能获毛利2000万以上,设备的产权属于企业固定资产;若完全进行销售,企业获利润近1000万元。

三: 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1. 我国道路工程建设大投入,给我们一个历史性重大机遇,在这个大环境下企业要提升

自身竞争能力,在技术及应用推广上不断创新,加速规模效应的产生及品牌建设。

2. 我们企业一直以来从事道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学习、应用推

广工作,非常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及特点。积累了同行业客户,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销售基础。

3. 我们企业不仅仅销售产品或者是配套工程施工,我们企业是橡胶沥青技术的推广者,

也是橡胶沥青产业经济的倡导者,更是一个橡胶沥青成套技术的服务商。我们可以使用设备租赁或者销售设备盈利。

4. 目前来说,没有一种新的工艺能取代橡胶沥青工艺,国家政策的支持,环境需求等等

因素,使得橡胶沥青工艺在最近十年不会被取代。

第四章 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

1. 在中国市场橡胶沥青曾在1982年做过实验路,但当初因为技术背景、设备、路用性能

评估都很欠缺,所以直到2007年,国内企业一方面根据国外设备的优点结合国内实情仿制出比进口设备更实用的国产化设备。

2. 2008-2009年国内至少使用橡胶沥青的路面超过了400公里,面积在1500万平方以上,

尤其以2007年江苏宁常高速使用29公里、2008年沪蓉西高速(西部科技项目专项)、京珠高速的成功使用,证明了橡胶沥青适合在高速公路使用可行性;2009年北京长安大街的使用,掀起国内市政工程项目使用橡胶沥青的狂潮。

3. 橡胶沥青使用量的不断扩大,使得专用设备供不应求,目前国内除了向国外进口设备

以外,有部分企业参与了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北方有天津海泰公司,东部沿海有浙江美通公司、西南有四川新筑公司,但这些企业因为各自的欠缺,尚未形成规模化大生产的局面,美国的进口设备这2年基本没有进来,而且美国的设备在国内没有竞争优势。

4. 行业市场的需求量远远超过目前国内企业生产能力,橡胶沥青设备目前尚处于一种供

不应求的态势。从2007年橡胶沥青产业化以来,国内橡胶沥青项目大副增加,而生产企业投入的力度尚是薄弱,。

第五章 行业进出口分析与预测

1. 2004年中国引进首套橡胶沥青设备,当时江苏交科院与香港金邦共同出资960万购买,

四川新筑公司同时也购买了美国进口的设备价格也960万左右,目前国内就是四套进口设备,产量是20吨左右,2007年四川新筑、四川正中等国内企业仿制了橡胶沥青设备,在东部地区以浙江美通最成功。目前在国内销售已经超过3000万,出口非洲的安哥拉、尼日利亚等国家,有中咨公司进行国际采购,也倾向于中国制造的橡胶沥青设备,国际橡胶沥青协会每年一次在中国召开橡胶沥青峰会。

2.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企业在国外中标的项目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设备因其更

具性价比,而经常出口国外,光非洲中国每年工程机械出口就超过100亿。

3.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制造会成为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采购的第一站,中国在国际舞

台表现日益重要,引导中国企业出口产品提升一个台阶。

4. 国际上环保与循环经济的推广一定引领橡胶沥青产业的全面突起。

第六章 行业市场重点区域运行分析

一:目前国内最大橡胶沥青项目主要集中在北方与西南,但在2010年这种局面已经不存在

了,橡胶沥青项目在全国各地都有,小到1公里的实验段,大到178公里全线。

二:就浙江市场而言,从2008年衢南高速公路项目使用1.2公里实验段工程,2008年上三

高速改造项目、2009年杭金衢高速改造、2009年沪杭甬高速改造、2010年甬台温高速改造、104国道改造项目;2008年杭州市政道路改造、2009年金华八一南街改造、双龙改造等等项目的成功应用,取得极大的社会效益。

三:橡胶沥青的设备基本属于租赁,租赁费用高达850元以上,有部分工程由于找不到设备

被迫变更设计,业主与政府部门明确要求使用橡胶沥青,但设备的瓶颈,很大程度制约了橡胶沥青设备产业化进程。

四: 在市政项目上,因为橡胶沥青路面降噪音的特性,使得橡胶沥青在城市道路上广泛使

用,产能压力进一步扩大。

第七章 行业内竞争对手分析

一:优势

1. 我们企业一直从事交通工程技术研发,熟悉交通工程行业。

2.

3. 我们企业属于较早介入橡胶沥青这个行业,对于橡胶沥青的发展态势较了解。 我们企业是浙江唯一一家从事橡胶沥青现场生产的,也国内超过200万平方施工的仅

有的几家企业之一。

4. 我们企业拥有同济大学、西安公路学院的教授作为技术团队

5. 我们企业是国际橡胶沥青协会会员单位,及时接受国际创新技术。

二:劣势

1. 我们企业没有实体,没有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申请。

2. 我们企业没有进行设备的生产与制造,缺乏竞争力。

3. 我们尚未争取到风投资金,企业的发展速度较慢。

四:机会

1. 在浙江市场,我们企业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为浙江市场的橡胶沥青生产我们几乎是

垄断地位,浙江市场橡胶沥青项目比以往几年大幅增加,光我们上虞滨海新城道路工程就有近10000吨的加工量。销售能达到400万以上。

2. 设备能够自主生产,那么国内市场相当可观。橡胶沥青有一个对设备很苛刻的要求。

一个项目必须有一套设备,所以整个国内市场需求量极大。

3. 国外发展中国家基础建设力度增加,给我们带来一定的机遇。

五: 威胁

1. 国内市场橡胶沥青的需求量极大,带动一批行业外的商人加入,产品质量会参差不齐,

最后导致价格下降。

2. 一些大型企业也在考虑进入橡胶沥青行业,比如壳牌、中石化等企业,风投公司的介

入都能一定程度上给我们企业带来压力。

第八章 财务分析

一:资金总投入3000万元,固定资产投入1600万,流动资金投入1400万。需要厂房40000平方左右

二:年产值3500万以上。

三:风险分析

1. 按每年生产设备20台,若销售10台,公司赢利销售收入10*150 =1500万,制造成本

10*65=650万,税金1500*0.08=120万,企业管理约12万,利润可得近610万;10台设备现场加工生产,按每台设备完成3000吨计算:营运收入:10*3000*400=1200万,营运成本;工资10*3*30*150=135000元;设备折旧10*5=50万元;进出场费用:2*10=20万,税金;1200*0.06=72万可得利润近1000万元,而且设备属于公司固定资产。

第九章 企业规划

一: 购买土地3月,厂房建设3个月,设备安装调试一个月投产

二: 企业远期规划不断提升行业竞争力,成为行业领先企业,创立行业品牌,把沥青改性技术深度发展。寻找风险投资基金,扩大企业技改力度,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第十章 组织机构及人员、培训计划

一:设立董事会、总经理、副总经理、技术部、生产部、市场部、工程部、行政部、财务部

民营橡胶生产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实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革水利建设投资机制,积极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制定和完善发展民营水利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营水利,走民建、民有、民营发展之路。

关键词:民营水利 实践 思考

1 引言

从我市几年来水利建设特别是民营水利建设的实际情况看,要实现全市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革水利建设投资机制,积极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制定和完善发展民营水利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营水利,走民建、民有、民营发展之路。

2 民营水利发展情况

我市近年来立足实际,在发展民营水利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全市民营水利投入资金近7500万元,新建的600座方塘、塘坝工程中,群众集资兴建的有400座,占61%强。民营水利已占农村水利的半壁江山,这就更激发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自发建设水源的积极性。

2.1 我市民营水利发展的动因

1998年一场大雨过后,我市连续五年大旱,农业生产严重依靠各种水源设施,加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水源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政府投入不可能满足所有农业生产需要。

1)自然条件适宜发展民营水利。我市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市,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多,地表水比较丰富,特别适宜兴建投资少、见效快、工期短、易操作、好管理的水池、塘坝等小型水利工程。通过土地延包政策的实施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为民营水利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和政策保障。

2)体制迫切需要改革。建国以来,我市建设各类小型水利工程1000多宗,这些工程已运行多年,老化、退化、失修严重,地方财政困难,无力拿出足够资金维修;同时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变,使水利建设和管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现实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只有改革管理体制,才能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管护工程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民营水利改革势在必行。

3)土地延包政策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当家水”作保障。土地延包几十年不变政策的实施,使农民吃了“定心丸”,舍得投资在责任田里建设水利工程;而种植结构的调整,必须有充足的水源作保障,利益的驱动又进一步促使农民自觉自愿地投资建设自己的“当家水”。

4)具备了发展民营水利的条件。通过发展民营水利,农民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对水利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具备了发展民营水利的思想基础。同时,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贯彻实施特别是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民的负担减轻了,拥有了更多的富余资金,也具备了发展民营水利的物质条件。

5)发展民营水利是大势所趋。农村税费改革后,集体建设水利工程要全部依靠政府投资。在现有条件下,对那些政府无力投资或投资不足且非干不可的水利工程,就必须转变政府行为,放手大胆地让农民群众去投资投劳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政府投入不足、集体建不了和建了也管不了的问题。

2.2 我市发展民营水利的措施

1)政策推动。我市对小型水利工程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制定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进一步放开建设权,明晰所有权,拍卖使用权,搞活经营权,谁投资,产权归谁所有,由政府发放产权证,允许转让、租赁,50年不变。

2)典型带动。树立一批民营户作为投入主体、建设主体、受益主体的好典型,以身边发展民营水利的投资者获得实惠、尝到甜头的实例,调动农民及社会办水利的积极性。

3)效益驱动。绥中县前所镇李桂才投资12万元,建成一座蓄水1.2万立方米的方塘,在塘内投放1万元蟹苗,使水源工程变成财源工程,周边农民竞相效仿。目前,该镇已投资近百万元,建成了超万立方米的方塘12座,蓄水总量达10多万立方米,发展多种经营,效益极为可观。可见效益驱动的力量不能小觑。

4)服务促动。针对多数民营水利的投资者,没有专业知识,缺乏经验的实际,各级水利部门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从项目的选定、审批、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服务,同时指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极大地促进了民营水利的发展。

2.3 我市发展民营水利的效果

几年来,我市通过发展民营水利,达到了政府省钱、省心;投资者挣钱、可心;群众受益、称心的“三赢”效果,并起到了“五个作用”。一是弥补了水利投入不足,缓解了水利发展的资金“瓶颈”。二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水源条件的改善,使荒地变良田,“靠天田”变成旱涝保收田,促进了“三高”农业的发展,为农民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减轻了农民负担,杜绝了用水腐败,促进了节约用水。民营水利工程由于加强管理,降低了供水成本,减少了农民用水负担。也从体制上消除了集体管理下的“浪费水”、“人情水”,解决了“责任田”与“大锅水”的矛盾,提高了用水效率。四是盘活了水利资产,促进了资产保值增值。五是投资者加强管护和维修,促进了水利工程管理呈现良性循环的态势。

3 民营水利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看,民营水利的发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不平衡。二是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均衡。三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4 几点建议

4.1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水利市场

要积极支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供水、河道整治、水土保持等水利行业,缓解投资短缺状况。要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水利市场,对民营企业投资水利在政策上不歧视,与公有制经济一视同仁。

4.2 制订市场规则

规划、法规、政策是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市场体系的前提条件。要首先着重抓好规划制订工作,规划要有前瞻性、整体性,局部效益服从整体利益。同时制定好相关政策、法规,改变以前那种领导说了算的状况。

4.3 提高服务质量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宗旨不仅反映在资本效益上,而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时间观念上。水利部门项目审批、工程监管的效率直接关系到业主的经济利益,因此工作效率和水平日益受到社会的监督。我们各市县水利部门都要改进工作作风,推动制度创新,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4.4 加强道德教育

对机关干部职工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加强从政道德。推动廉政建设,打造信用政府。对民营企业主也要加强道德宣传,在项目建设中既要考虑自身利益,又要考虑环境、社会效益,不损害他人利益;关心职工生活,提供良好工作条件。

4.5 组建行业协会

水利部门作为政府部门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力,应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众多分散的小水电企业的利益代表必然要落到水电行业协会身上。水利部门也要推动行业建设,促使行业自律,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民营橡胶生产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 发展

企业属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命脉,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迅速的腾飞,以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了,虽然近年来企业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与现代模式的对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21世纪初期,我国成功加入了WTO,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成功融入到世界经济中,这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我国企业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面临着利润增长模式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挑战,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改革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化轨道接轨,突破传统的思想观念,用现代化管理思想来促进企业发展。

一、现代企业常见的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模式的种类是非常繁多的,不同的国家,企业管理模式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管理模式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国家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息息相关,发展到今天,企业管理模式派生出了很多类型,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制度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最早产生于美国,在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社会开始探究工业化发展与人性之间的关系,企业管理模式开始从传统管理模式转化为制度化管理模式,该种管理模式可以提升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避免管理工作发生混乱,保证企业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当然,企业管理制度并非一人拟定,而是由各个部门管理人员共同商定,该种管理模式从本质上而言是建立在“经济人”理论上,该种管理模式有着显著的时代性特征,但是却带有资产阶级剥削本质的意味。

该种制度对于员工权利与义务的要求是不平等的,员工需要时时刻刻服从规章制度,但是高层管理人员却不需要,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员工对于企业的发展失去信心。

(二)情感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情感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是在制度化管理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管理模式,情感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强调用人性化管理理念来开展管理工作,从西方组织行为学角度而言,人除了有工作的需求,还有情感需求,因此,企业不仅要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还要在管理要素中融入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尤其是激励因素,在企业管理中融入激励因素可以很好地满足员工的情感需求。

(三)血缘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血缘化管理模式即家族式管理模式,该种模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封建时代传承下来,企业管理人员由家族成员担任,该种管理模式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普遍的。血缘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有着一定的代表性,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血缘关系来维系,可以保障执行工作与决策工作的统一性。

二、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系

(一)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模式即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为了顺利实现经营目标形成的经营框架,该种框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企业来说,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管理模式之外,还包含很多的内容,如企业自身技术路线、资源应用方式、组织结构优化模式等等,这些内容都与企业架构调整与组织调整相关。

(二)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

在现代社会,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与世界环境是非常复杂多变的,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并非实现盈利最大化,企业管理模式开始从传统盈利为中心转化为知识型与学习型发展模式。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本质就是让企业管理模式跟上现代化发展脚步,企业要想得到深入的发展,就必须要努力突破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管理瓶颈,综合而言,企业管理现代化包括三种内容:

第一,企业管理现代化这一概念是不断的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生产力角度上进行调整,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种适应时间与空间的新型管理模式,该种管理模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变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第二,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种世界范畴,不同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都要无时无刻的面对世界格局的变化,这些变化会致使企业出现质变,为此,企业必须要掌握发展时机,积极改革自身的管理模式。

第三,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变革需要满足系统性特征,企业管理模式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依靠某个环节的完善就能够实现,这种变革是循序渐进的,不能随心所欲的更改,企业要想获取到发展,就需要不断审视自身管理系统中存在的缺陷,讓自身可以突破发展瓶颈。从这一层面而言,企业管理现代化属于典型的系统工程,会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大量的因素,必须要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够完善。

三、管理模式视角下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方向

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获取到发展,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自身的劳动生产力,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让自身的发展迈入科学化脚步,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解放生产力。在日常管理工作之中,管理人员需要从自身的管理框架着手,对深层次结构问题开展调整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模式的现代化水平。对于企业而言,应该重视知识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向,因为企业的发展以及可存续性,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一个重要的问题。企业的盈利实际上应该建立在企业自身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当中,只有企业在日常的管理过程当中能够更多地重视企业的发展整体系统优化,才能够更好地让企业的管理功能发挥到更好的水准当中。因此,企业应该追求精细管理,为科学管理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础,从而为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供一个重要的管理平台。

此外,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企业要避免盲目追求利益,看到自己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看自己应该如何在社会中塑造出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企业还要积极利用先进的科技水平,提升自己的发展空间,对相关信息进行集中性处理,避免信息过于分散影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结语

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是需要企业更多重视企业的管理模式,从而促进企业内部各项不同的资源进行整合,为企业的高效管理以及组织有效性提供一个重要的资源平台,进一步使得企业可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企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桢,刘秀国,韩亚娟,张敏.企业管理创新与六西格玛管理的关系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2]赵曙明,李乾文,王文宇.转型经济中的企业管理——第六届企业跨国经营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J].经济管理.2008(15).

[3]谭玉成.探讨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3(18).

[4]杨潇潇.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2(04).

[5]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展与挑战——访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蒋黔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10).

上一篇:学生思维品质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