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流农村经济论文范文

2023-09-23

农村物流农村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超市物流发展问题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城市连锁超市物流,农村超市物流存在着配送中心发展困难、整体运作水平不高、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等主要问题,不利于农村市场的开发。为了探索现代物流理念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合理运用,结合农村超市物流体系发展现状,从现代物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角度分析了制约农村超市物流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发展连锁经营、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推进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等对策,以此推动农村超市物流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超市;物流体系;配送中心;连锁经营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在国民经济结构演进的进程中,传统农业生产受限于自然条件,工业化方式受限于产业集聚效应及产业关联效应等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制约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大力发展农村超市物流,正是推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针对我国农村超市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农村超市物流现状

农村超市物流系统指农村超市经营体系中的物流活动的整合,是指从商品购进到销售的物流全过程,具体包括商品的采购、进货运输、装卸搬运、验收入库、保管储存、分类加工、包装、配送、商品陈列以及这些活动产生的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等活动,一般是指县城连锁超市到乡镇、村超市的物流活动,相对于城市连锁超市物流而言,地域比较分散、季节性较强。我国农村超市逐渐呈现大范围兴起之势,与农村超市配套的农村物流规模也有所发展,农村超市物流体系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1 农村超市物流市场需求逐渐增大

“十一五”期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和生活消费支出逐年增高,分别由2004年的2936元和2185元增长到2009年的5153元和4350元。根据《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09年年末,全国总人口13347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为71288万人,占总人口的53.4%,且农民的纯收入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费支出。农村市场对发展农村超市有较大的潜在需求,从而为农村物流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居民的消费习惯对农村居民的影响越来越大。农村居民对奶及其制品、酒以及瓜果及其制品等日用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分别由2005年的2.86千克、9.59千克和17.18千克增长到2009年的3.4千克、10.67千克和19.4千克。这些需求的增加成为推动农村超市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些商品都需从县级连锁超市批发,物流是该活动得以实施的中心环节。农村超市越多、规模越大,对物流的需求就越大,农村超市物流发展的市场空间就越大。

1.2 农村超市物流体系建设滞后于城市

农村超市物流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城市,主要体现在配送中心体系建设步伐缓慢。据统计,截至2008年,全国各地累计新建了620个物流配送中心,农村新增村级店24449个,而新增物流配送中心只有66个。相比而言,大部分城市连锁零售企业都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国内连锁百强企业中8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平均面积达到12693平方米。

同时,农村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网络建设也相当滞后。在农村,很多配送中心缺少电子扫描设备,大多数配送中心还没有建立配送中心与外部的接口系统,配送中心内部的数据采集系统更是屈指可数。相比之下,城市连锁零售业的物流配送中心绝大多数都采用了计算机管理系统,不仅用于配送中心内部业务、事务管理,还用于货物组配决策、配送路径最优化选择等。

1.3 政府惠农政策为农村超市物流提供发展契机

政府惠农政策为农村超市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首先,自商务部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后,全国各地陆续建设村级店、乡级店和配送中心,如下表所示。

其次,国务院出台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和摩托车下乡等措施也为农村超市物流发展带来了机遇。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一季度,累计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603.3万台,实现销售额31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倍和6.9倍。部分超市抓住了这个机会,增添了新业务,活动的推广与物流各个系统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物流的发展。

最后,中央财政逐渐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据交通运输部统计,“十一五”前三年,全国共新改建农村公路118万千米,完成投资5484亿元。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乡镇通沥青路率达到88.6%,东、中部地区建制村通沥青路率达到90.1%和79.8%,西部地区建制村通公路率达到81.2%。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33.56万千米,乡镇通达率达到99.4%。村村通工程为农村超市物流扩大规模提供了保障,使得乡村道路变得通畅,减少运输障碍,物流配送效率逐渐提高。

2 农村超市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科学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相对低下。农村超市经营者需要发布需求信息,商品供应商则需要及时获得商品的需求信息。及时准确的信息沟通是决策者制订出较为合理的物流方案的关键,不准确的信息和作业中的延迟都会给物流作业带来许多问题。作为物流信息化进程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统,日益成为社会物流企业的发展瓶颈。据统计,我国只有39%的物流供给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并且大多数的信息数据系统都是相互孤立的和静态的,功能还不完善,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缺乏科学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农村超市进货大都是依靠经验或听从他人介绍,超市经营者也往往是通过电话或者口信来确定进货量和商品种类。这种传统的信息沟通方式所引起的信息误差往往会导致配送商品量和种类出现偏差,重复作业增加了物流成本。

2.2 物流基础设施成为瓶颈

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和纽带,交通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性载体,运输服务是有效衔接物流各环节、实现其一体化运作的重要纽带。农村超市物流发展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更是息息相关,不完善的基础设施直接影响到商品配送。农村道路状况差,会增加物流成本,制约农村物流供给水平。

随着村村通工程的不断深入,全国广大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但部分路段的还未实现。据2010年“两会”提案,仅大巴山南麓的四川革命老区,目前仍有2500多个行政村未通公路,不少群众仍生活在交通闭塞的地区。尤其是有些路况较为恶劣的路段,遇到阴雨天气会直接阻断交通。有些配送部门事先没有预测到农村的路况,直接送货上门,致使部分货物质量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影响,在双方权责归属方面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影响双方的业务往来。

2.3 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困难

配送是物流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物流服务水平体现的重要环节和窗口。它直接影响着市场需求量和占有率。一般来说,配送的实施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如稳定的资源保障、足够的资金、齐备的配送设备、高效的信息系统以及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等。这些条件的实现都意味着巨大的成本,配送中心只能从配送所增加的收益中获得收益。由于农村超市大都是独家经营,规模较小,商品种类不齐全,配送中心就不能形成规模经营,物流成本高,或者根本无法获得收益,因此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困难。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东、中、西部地区新增乡级店个数分别为364、972、961,配送中心个数分别为11、54、28,东、中、西部地区配送中心与乡级店的比率分别为3.02%,5.56%、2.91%。可见,配送中心在农村超市所占的比重非常小,西部地区比重更少。

有些农村超市具备配送中心,但配送设施薄弱,功能不齐全,机械化程度较低,物流增值能力弱,配送效率低,无法有效完成配送。甚至有些农村超市根本就没有配送中心,农村超市经营者亲自去县城采购批发,不利于经营。

2.4 物流整体运作水平不高

物流运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物流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高的技术水平会大大提高运作效率。

储存对物流的发展意义重大,其作用在于保存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大多数农村超市的仓库都是由自家房屋改造而成,仓储和保管技术不专业导致商品易变质,加大经营成本,影响信誉。此外,农村超市配货中的搬运和装卸基本全靠人力,缺乏专业的物流设备,不能实现装卸搬运合理化,导致物流作业效率不高。另外,农村的网络信息平台不发达,部分偏远乡村根本没有网络,供应方和超市经营者无法及时获取物流供求新信息。物流信息不畅直接影响了物流的整体运作水平。

综合来看,各种物流设施和技术水平的制约导致我国农村超市的物流统一配送率低下。据统计,我国农村超市配送中心的平均配送率只有30%~40%,如果长距离往偏远地区配送,其配送效率更低。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的超市生鲜物流配送中心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下,配送单品数量在300个以下的占78%;温度检测装置在运输车辆中的使用率为13%;生鲜物流配送中心的再加工能力不强;87%的配送中心没有再加工的功能。

2.5 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物流业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物流产业的逐渐兴起,国内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我国物流产业起步较晚,物流人才的教育培养滞后于经济发展,物流人才总体比较匮乏。根据《中国物流统计年鉴》,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只有10万人左右,而物流人才的需求高达600万人。与城镇相比,农村物流人才缺口更为严重。

在农村,掌握专业知识、业务技能扎实、操作水平熟练的物流人才非常紧缺。由于农村的经济、人文和社会条件对物流人才的吸引不强,真正到县域农村从事物流工作的人才很少,致使农村实用型物流人才十分紧缺。物流人才不足成为制约农村物流发展的内在因素。

3 农村超市物流的发展对策

目前,我国农村物流处于探索性阶段。从农村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改善并提高农村超市物流水平,对发展和完善农村物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在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规划、信息和政策等方面都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农村的交通、信息和服务水平直接制约着农村物流的发展,便利的交通可以为每个村庄带来实惠,发达的信息可以带动整个乡镇的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尚不发达,物流环节的大笔资金投入需政府统筹。若资金难度过大,政府可鼓励乡镇企业加大投资,实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有机联合,出面组织农民自发参与,激发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共同攻破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关。

3.2 连锁经营与物流配送中心并行建设

用现代物流理念,走连锁经营之路,是发展农村超市物流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结合农村超市地理位置分散、规模较小的特点,引导城市连锁超市向农村延伸,将城市连锁超市的管理理念灌输到农村超市的经营中,大力发展连锁农家店,实现规模经济。

配送中心建设是农村超市发展连锁经营的关键。应尽快制定配送中心建设标准,引导和鼓励各类大中型流通企业到乡村投资且给予一定的扶持。如银行可对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实行贷款贴息,国土资源部门也可在土地资源上,优先安排农村配送中心建设用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适度规模的物流园区,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政府可牵头组织企业、农民和科研单位共同努力,加快推广和实施进度,进而推进农村物流发展。

3.3 推进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

推进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在农村实现现代物流理念,大力推进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农村信息网络平台薄弱阻碍了农村超市物流的发展,因此应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和物流资源的共享,促进和提高农村的信息化水平。同时,组织开展普及计算机知识的课堂,请计算机专业人才对村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培训,使农民能够像城市人一样,通过网络及时获取所需商品信息,有条件的可以网上交易。

3.4 鼓励物流人才到农村发展

优秀的物流人才队伍是发展农村物流的关键,鼓励物流人才到农村发展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应动员高校大学生积极到农村物流部门实习,既能缓解农村物流人才的短缺,又有利于在校大学生积累物流实务经验。有关部门可组织开办物流专业培训班,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具备一定物流实操能力的专业人才,以适应农村超市物流的工作需要。另外,农村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及城市,广大物流人才或高校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工作,需要政府和企业采取相应激励措施,鼓励大学生到基层服务,引导专业物流人才到农村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立忠.县域农村连锁经营超市的物流配送及算法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1):18-20.

[2]叶怀珍.现代物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刘晔,郭跃.农村连锁超市物流成本管理对策分析[J].管理纵横,2009(7):10-12.

[4]钟杰.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物流发展浅析[J].经济师,2009(3):20-23.

[5]汪传雷,唐文博,刘宏伟.县域农村超市物流配送问题及对策[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36):18-20.

[作者简介]吴明凤(1986—),女,河南驻马店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运输与物流;付新平(1962—),男,湖北天门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运输经济与物流;邹敏(1979—),女,湖北武汉人,经济学硕士,武汉理工大学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国际运输与物流。

农村物流农村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在我市建成使用半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规范了村级财务会计核算,深化了村级会计代理制度。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建成后,我市农村财务的会计核算彻底从手工记帐转为网上记帐、电算理财,通过网络的监管功能,市业务主管部门指定专人对各村的财务结报、乡镇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账务处理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监督,确保了农村结报和代理会计账务处理的及时性;通过在网上设置全市统一的二级会计科目,进一步规范了各乡镇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业务操作口径,使各乡镇能严格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搞好账务处理,使农村会计核算更加规范性,会计监督更加到位,同时也增强了农村财务数据的可比性和可用性,从而使会计代理制更有生命力。

二是规范了村级财务公开,促进了基层民主管理。通过监管网络系统中制作生成全市统一的农村财务公开表式,并且大部分财务公开数据直接由网络系统自动生成,做到了逐笔明细公开,确保了财务公开内容的客观、真实、具体、规范;通过网络快速制作生成财务公开资料和每期财务公开情况的网上督查,保证了我市的村级财务公开时间由按季公开顺利转为按月公开,增强了财务公开的实效性;通过实行在村务公开栏中上墙公开和网上同步公开,增强了财务公开形式的多样性,从而使我市的农村财务公开真正实现了内容、程序、时间、形式的“四规范”。村干部不敢乱做主了,群众放心了,上访少了。去年底以来,我市未接过一起反映财务公开是财“雾”公开、公开不及时、公开不真实的举报,切实保障了村民群众民主管理“四权”的落实,及时消除群众对干部的一些猜疑,避免发生上访,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

三是压缩了村级非生产性开支,促进了各级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我市利用网络实行对农村招待费实行逐笔上墙、上网公开以来,由于必须对农村招待费的招待日期、招待对象、招待事由、招待金额等各项内容全部公开,使一些过去常利用职权要求农村招待的单位和个人不敢再开口,使一些想慷集体之慨来编织个人关系网、挥霍集体资产的村干部也不敢再乱招待,一方面大幅度地压缩了农村招待费的开支,促进了农村实行误餐补贴、零招待的改革;另一方面,也大力促进了机关干部和各站、办、所的党风廉政建设。 四是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强化了市镇及部门之间的配合与监督。我市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建成后,市委市府的有关领导和部门及各乡镇(街道)的电脑均联入网内,不仅实现了农村财务数据、农经管理数据的共享,提高了信息资料的利用效率,为各级决策、管理提供了方便;而且增强了领导、部门和各乡镇(街道)的联系和配合,形成了多部门、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体系。 虽然我市在农村财务网络监管上起到一定的成效,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认可,广大群众的赞许,但各乡镇对这项工作开展得还不平衡,网络监管系统的作用还没有更好地发挥起来。为进一步发挥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的作用,有效促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惩防各类腐败,下阶段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延伸监管网络,进一步提高网络应用水平。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村财监管力度。但目前仅在乡镇一级可进行监管,为极大方便村干部、报账员、村务监督小组人员以及村民对本村财务、资产和经济往来情况的查询了解。下阶段我们除了在秦屿镇农业村进行村级的试点外,还要扩大试点村的范围,通过电脑触摸屏不仅可以随时对本村某一时间内的凭证、账簿报表进行查看核对,及时了解和掌握本村财务、资产和经济往来的真实动态情况,而且还可直接查看并打印网上自动生成的财务公开报表,实行农村财务收支的按月逐笔公开,确保财务公开的及时性、全面性、真实性和正确性。通过网络,试点村还可以与乡镇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及时联系沟通,有效地防止了会计业务处理上差错现象的产生,促进会计核算的进一步规范。

2、优化监管配置,进一步深化农村财务公开。半年来,通过依托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从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形式等方面实现了农村财务公开的规范,取得阶段性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基层群众的肯定,但由于实施时间还比较短,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如网上同步公开问题,不少地方因人员操作、软件设计等原因等做到还不尽人意,没有完全做到及时、全面公开。因此,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调整系统配置、开发完善软件、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检查考核等各方面工作,来进一步做好财务公开的深化完善工作,使我市的农村财务公开工作更规范、更有效、群众更满意。

3、充实监管内容,进一步强化集体资金监管。农村集体资金作为农村集体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村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核心资产,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金的总量越来越大,因此其使用管理情况更为广大村民群众关心和关注,但由于以前主要依靠实地监管、事后监管为主,监管手段比较落后,加上一些乡镇在集体资金管理上没有切实做到依法管理、民主理财,于是公款私存、多头开户、滥支乱借、挪用、贪污等违法违纪问题不断暴露,不时引发群众集体上访,不少村干部因此被查处法办,因此为切实规范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从制度上有效保护农村基层干部不犯少犯错误,还需强化日常监管,通过监管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因此,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托网络做好农村集体资金每月自查、每季检查、每月公开工作,并切实加强与市农村信用联社合作,建立银行存款月报制度,依托各自的网络系统,进一步强化对集体资金进出、大额资金异动的监管,尽可能实现信息共享、尽快形成合力监督机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时刻关注集体资金的一举一动,切实强化对农村集体资金实时动态监管,确保集体资金的安全与完整。

4、引进审计监督软件,进一步强化农村审计监督。开展审计,是惩治腐败的有力措施,但要使审计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是要能准确及时审出问题,另一方面是必须切实抓好审计意见的处理落实工作。因此,下阶段我们将按中共宁德市委组织部等部门“百村财务审计”的部署,在开展重点村农村审计工作的同时,要特别注重抓好审计意见的处理落实工作,引进审计监督软件发挥监管网络功能,查看各村审计意见处理落实到位情况,定期对审计村的收支进行检查,重点看村级是否已按审计意见要求将所有应该收缴、清退、追偿的集体资金、集体资产全额收归到位,对未能及时处理落实到位的,要不断督促直至落实到位,以严肃审计纪律,发挥审计的最大效用。

农村物流农村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根据中央1号文件和《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4—2020年) 》相关精神, 加速推进农村物流县、乡、村三级网络节点体系建设, 保障城乡物资双向顺畅流动、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 农村物流得到了改善与发展。横县在2015年成立了电子商务发展的领导小组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的运营的办公室, 负责全面开展横县的电子商务工作。横县的农村电子商务在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极具代表性, 茉莉花又作为横县最大的电子商务产业, 通过研究横县茉莉花的发展情况与横县农村物流的现状与不足, 能为整个南宁农村物流的发展提出引导性的建议, 横县茉莉花电子商务物流作为研究对象对整个南宁农村物流的发展有针对性的作用。

2 南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以及横县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状况

2.1 南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状况

(1) 南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2015年, 广西实行“电商广西”和电商东盟”工程以来, 电子商务以迅猛的态势发展起来。同年, 广西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2015-2020) 》, 以南宁为核心, 建设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总部基地与辐射全区的电子商务服务业总部集聚区;以县域电子商务为抓手, 鼓励具备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和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市) 培育广西特色产业电子商务集群。2017年4月, 广西出台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助力传统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在新政策的驱动和“互联网+”的推动下, 南宁市掀起了电商进农村浪潮, 农村物流得到日益关注。

(2) 南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情况。2015年4月12日, 广西区政府与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协议, 共建大数据基础设施, 广西得到阿里巴巴提供的云计算、智能物流、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服务。广西壮族自治区内33个县开通物流服务和25个县已正式开业, 淘宝千万家、乐村淘、京东下乡等进驻南宁农村。目前, 广西已经建成物流配送网点709个, 培育电商品牌已达99个, 上行农产品品种数量累计达181个。据统计, 2016年底南宁市已建设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3个, 农村电商产业园5个, 完成村级服务站近1000个。随着电商平台、城乡物流网络的加快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薄弱;信息化程度不高;村镇快递布置网点成本过高, 许多物流公司不愿涉足村级快递网点等, 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南宁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

2.2 横县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状况

(1) 横县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情况。随着电商在横县的迅猛发展, 横县物流也相应地发展起来, 横县的快递物流企业达到32家。横县已有1个由阿里巴巴集团主导建成的菜鸟物流仓储中心, 同时130个“菜鸟”驿站进驻乡村。另一方面邮政物流也在大力的优化与升级, 主要成果是建立了1个县级村邮乐购物流仓储中心。全县17个乡 (镇) 307个行政村 (社区) 、1796个自然村 (屯) 覆盖了投递网络, 开通了三条邮路。农村物流时限进一步缩短, 这些成果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横县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商品下行的物流配送问题, 同时大大缩短了农村物流时限。

广西马恒物流有限公司作为“菜鸟网络”在横县唯一的授权服务代理商, 2018年1月31日, 广西马恒物流有限公司正式为横县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运营提供运营服务和设备。2017年以来, 广西马恒物流有限公司得到了横县电商办、县经信局的支持后, 参与了“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 承担起横县县、乡、村三级物流的整合优化和服务运营工作, 广西马恒物流公司在横县国际商贸城建成了近3000平方米的县一级物流服务中心, 为17个乡镇级电子商务示范服务站和150个村级电子商务示范服务点打造全面的物流服务平台。在基础设施方面, 横县存在高级公路数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需求, 因此, 许多的快递站点虽然已经覆盖到了县城, 但乡、村层次仍然没有得到深入, 这使得工业品不能实现最后一公里下乡, 也不能解决农产品最初一公里进城的问题。这不仅会阻碍农村人的购物热情, 还影响了农副产品的网销销售, 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2) 横县茉莉花电商物流发展情况。通过调查横县几个中小型茉莉花电商企业以及几位花农的情况, 我们得知:横县茉莉花花农都是散户, 种植茉莉花的面积大多数是几亩, 从事农业劳动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一旦到了收获的季节, 花农就到地里采摘茉莉花, 由于劳动力缺失和农村地区物流快递点没有覆盖到村的限制, 花农可能会采摘几天, 把以经采摘的茉莉花用大麻袋装好, 简单的放在家中的较阴凉的储物房中, 等到达到一定的量后, 花农再用初级的农用车, 经过几公里的奔波到达茉莉花交易市场去卖;由于经过不恰当的储存, 茉莉花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卖不了好的价钱, 这对花农的收益不利。

一些中小型茉莉花电商企业会安排收购茉莉花的车辆到达村内去收购茉莉花, 但是由于村里道路规模的限制, 派出的收购车辆也是小型的;收购到的茉莉花也是用大麻袋装运, 气温高的夏天, 又经过路途奔波, 茉莉花的质量受到一定损失;由于农村没有设立相应的物流设施设备, 茉莉花只能通过运输在到达企业后快速摊晾, 经过分拣、加工、包装等一系列的程序后, 再通过过横县“菜鸟网络”将茉莉花成品小批量、多批次的分销到全国各地, 通过农村淘宝的门店陈列茉莉花茶等产品, 服务当地人民。其中, 一些示范性的电子商务企业利用广西马恒物流有限公司的物流服务中心为茉莉花提供专业的仓储条件等完备的物流服务, 但也有一些比较小的电商企业因为成本和距离远等一些问题选择自己解决。

3 广西南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横县茉莉花电子商务物流的情况, 得出了大多数横县茉莉花的电子商务物流也受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不完善、仓储条件不佳、专业人才缺失等的影响, 在极具代表性的农产品电商的横县也存在这些问题, 茉莉花的农村物流虽然只代表了农产品的物流, 但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 农村电商物流也会收到同样的影响, 由此可以扩大到整个南宁市的农村物流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

3.1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在广西实施“村村通”工程后, 工程有很大的进展, 但是仍然偏远的少数农村存在没有通水泥路的情况, 已经通了水泥路的农村道路基础维护不足, 损坏程度严重;大多数物流企业仅仅将网点分布到经济情况和道路情况较好的乡镇级地区, 农村地区很少有物流网点;农村地区的宽带网络信号较差, 不能像城市一样快速获取信息;农特产品的仓储、冷藏设备不足, 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不佳等。这些情况都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3.2 农村物流人才缺失

2015年以来, 广西南宁加快对农村电商物流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电商物流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具有专业知识和懂得实践操作的专业电商物流人才极其缺乏, 同时, 一些拥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农村技术人员也纷纷离开农村, 放弃从事农业生产, 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到大城市去发展, 而且许多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认为返乡创业不如外出工作的收入多, 返乡创业的意愿不强。

3.3 农村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

虽然我国在农村物流信息化资源设备建设上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 但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 从整体上看, 农村信息化的程度仍然较为落后。目前, 南宁农村物流大多是采用人工, 传统的作业方式。RFID、POS、EDI等一些先进的物流技术在农村物流中应用并不广泛。另外, 农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查询网站等专业的物流信息平台在农村地区也并不多见, 一些农村物流网点的工作人员也不愿意花费资金投入来提升物流信息化的设备上。

3.4 农村配送体系不健全

在南宁农村地区的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农村的配送方式传统, 配送辐射范围有限;配送效率低, 配送人员服务态度差。广西为山地、丘陵居多的省份, 农村居民居住地较为分散, 且有一些物流网点设置的网点位置较远, 很大程度的农村不在配送范围内, 使得农产品流通出村的“最初一公里”以及工业品进村、本地特色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4 发展南宁农村物流的政策建议

4.1 重点加强特色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电商还持续高涨的背景下, 广西南宁农村物流的发展应着重完善具有特色产品与特色风格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公路的密集度和互联网的覆盖面, 积极引入物流企业并加强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 加大特色农村物流网点的投入, 为特色农村提供特色农产品上行提供特别是仓储等完备的物流服务。

4.2 培养农村物流专业化人才与鼓励人才返乡创业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为进一步发展南宁农村物流的发展, 政府应大力鼓励农村青年返乡创业, 并设定一定的政策奖励。另外, 政府也应相应出台一些培养农村物流人才的计划, 定期组织农村青年参加培训, 增强农村青年的物流专业知识。

4.3 重视打造专业化的物流平台, 提高农村物流信息化

专业的物流平台是实现物流信息快速传递与物流活动高效完成的重要设施。重视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实现农村地区的物流信息共享, 有效整合现有资源, 物流企业与电商企业之间协调合作。积极打造农村专业化信息物流平台和物流网络, 同时南宁农村应积极引进RFID、POS、EDI等一些先进的物流技术, 提高农村物流综合信息技术水平, 从而促进农村电商配送更加高效率、高品质的发展。

4.4 依托农村自身优势完善农村物流网络

物流企业应加强与特色农村资源联合的力度, 利用特色农产品的品牌, 以及资源优势, 依托农村自身的优势, 与一些乡村干部或者乡村内的农村生产大户合作, 因地制宜, 设置合理的物流网点, 为村民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 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真正解决农村农产品进城的“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进村、本地特色进城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摘要: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 农村物流需求的不断扩大。在电子商务进农村这个大背景下研究南宁市的农村物流情况, 本文以调查横县茉莉花的电子商务与物流需求情况作为基础, 通过调查了解农村物流的运营和服务农产品输出的总体情况, 发现南宁市农村应用电子商务的需求和运行的现状和不足, 了解村民急需的物流服务, 设计符合南宁市农村发展的物流服务策略, 提出相应的建议, 为更好的发展南宁市农村电子商务, 推进农村物流的快速发展, 帮助农民增收, 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物流,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2015-2020) [EB/OL].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门户网站, 2016-01-07.

[2] 中国政府采购网:横县经济贸易局和信息化局关于横县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运营项目成交公告[EB/OL].中国政府采购网, 2016-01-07.

[3] 朱世友.农村电商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及农村物流体系构建[J].金融学院, 2016 (3) .

[4] 马小雅.广西农村电商发展对策[D].云南大学, 2016.

[5] 徐露莹, 戴晓震.我国农村物流现状、问题及对策[D].温州商学院, 2018.

农村物流农村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农村电子商务迅速火热的发展, 在政府以及非政府资本的引导下, 其市场得到了空前规模的发展, 但从生命周期理论来看其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和高速发展期。在这股浪潮中, 广西以积极的姿态加入, 依托东盟十国的核心位置, 在政府相应的政策引导下借力于扶贫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近年来, 广西区内把以县域电商发展的作为攻坚扶贫的主推力, 以政策指导意见形式出台《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子商务进农村三年规划 (2015-2017) 》及实施方案, 全力推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取得很好的成效。就目前而言, 农村电商确实促进仓储物流、IT服务、营销推广、就业扶贫等活动, 并促进了产业聚集的形成。但这一系列发展也使得人才缺乏、物流体系薄弱、物流成本过高以及统筹协调发展难度大等问题暴露, 所以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下, 加强产业之间的联合共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将对广西区内农村电商与物流现状与国内成功示范效应的电商及物流进行对比, 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建议。

2 广西农村电商与物流现状

2.1 农村电商发展状况

随着政府大力推进农村电商示范县域的建设, 国内的几大电商巨头纷纷入局, 使得农村电商“蓝海”市场彻底被激活, 以“淘宝村”形式存在的农村电商县、镇以及村域服务点建设呈井喷式的趋势增长。目前, 广西农村电商布局的代表-阿里巴巴, 以39个县 (市、区) 为战略点, 建设淘宝村域点33个, 村级服务点1170个。其他竞争对手也不甘落后, 纷纷注资入局, 抢占“蓝海市场”, 力争实体市场与线上市场的协同发展。

在政府和电商巨头的布局推进下, 经过几年的发展, 广西农村电商市场逐渐形成了一批“电商+产业+品牌”发展的新模式。横县正依托大型电商企业发展自己的农村电商, 创建横县茉莉花茶品牌60多个, 其网上销售额达1亿元。百色的芒果享誉中外, 以“政府+企业+互联网”的形式打造百色芒果节, 全力促进百色芒果在品牌形象、影响力、销售成绩上达到更高层次。大化县借势互联网, 开办电商销售平台, 引导电商企业与贫困村、贫苦户签约销售订单。近年来, 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在实现农民增收、改善民生等问题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其次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改革、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战略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的来看, 广西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迅猛。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产能结构调整和扩大农村需求、释放农村产能堆集等各项政策的拉动下, 农村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产销分割的困境, 以电子商务平台导入流量, 加大产销信息的外向流动, 增加农产性的“上行”和工业品的“下行”, 扩大农村基本收入, 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多样性、便利性和安全性。根据广西农村电商的基本状况, 可以得出广西农村电商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引入跨区域资本, 依托电商平台, 扩大外销。在政府层面, 商务部、农业部等相关部门和企业 (例如:淘宝、京东) 通过购销对接会、产品展会及产品品牌节日等形式积极打造区域产品特色品牌, 积极构建更深层次的品牌和影响力, 然后通过企业之间协同与合作实现产销对接, 解决供需脱节问题。在市场层面, 鼓励引入民间资本、引入各大电商企业的入驻, 引导村民与农业合作社等机构结构的整合, 利用农业合作社的技术促进高质量产品的形成。最后是以产销为保障的一体化模式拉动个体经济与企业的对接, 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实现对外输出。

(2) 完善服务体系, 不断畅通消费品下乡渠道。近年来, 商务部力推“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 引导农村电子商务三级式公共服务网络的建设, 以“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商服务点”为主要建设模式, 在参与方的协同努力下取得良好的成绩, 给其他地区提供了发展的范式、构建了合理的演化路径。在国家政策扶持下, “电商下乡”已经成为众多电商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丰富农村消费品供给、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 倒逼转型, 打造新生代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电商的发展不仅仅是利用互联网实现产品的对外销售, 而是应该在其带动下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各类农业资源、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优化,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的订单式生产管理模式, 并通过网络平台打造营销特效, 实现产品的泛媒体营销, 促进产、供、销一体化的供应链式管理。在这一模式中, 农民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产销一体化的农民, 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转变成农业产业的职业工人, 身份和地位都相应改变。这种产销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使得传统多层级式的供应链精简化, 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2 农村物流发展状况

伴随着广西农村电商的发展, 对应的农村物流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总的来说其发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从实地调研我们可以看到在示范县, 物流快递乡镇基本覆盖, 配送服务功能辐射到村, 物流配送72小时内到达村 (屯) 、湾。与过去相比, 实现了农村的基本配送。其次在物流成本上节省了20%, 并且农村足不出村就能实现网络购买、支付、内外销售等基本服务。据相关消息为了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式的物流配送机制, 着重解决“最后一公里”乡镇、村的物流瓶颈难题;支持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改造;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品牌培育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2) 区位优势凸显, 物流发展更加多元、开放发展。在经济投资向集约式发展、外贸需求疲惫的现状下, 电子商务拉动的外耗和内需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国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和在“一带一路”经济带开放发展下, 广西以南宁为首府、依托东盟十国的核心区位, 利用中国—东盟信息港的全面建设, 不断优化物流电商的发展环境, 根据需要逐步完善“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 加快农村物流的转换效率, 进而实现电子商务物流渠道逐步从城市延伸到农村的各个角落。

(3) 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在国家政策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通过开展“电商入桂”项目, 引入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入驻广西, 进而促进区域电子商务的发展。伴随着大量电子商务企业注入, 民间资本开始着力于落后的物流体系建设, 物流企业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今年以来广西积极推进农村电商物流建设, 截至9月, 全区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点5655个, 物流配送网点2662个, 形成覆盖全区的农村电商服务网络。除此之外, 冷链物流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广西“百色一号”果蔬冷链专列和防城港水产品冷链班列正式进行运作;以南宁为中心枢纽的冷链物流网络正在积极构建。

3 广西农村电商与物流发展的问题

3.1 农村电商发展的问题

由于市场化培育还不成熟, 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产品以及经营运作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导致部分地区出现竞争无序、亏损经营、关站率高以及以次充好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持续发展。其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基础设施不足导致高流通成本。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的支撑行业, 承担着实物物品从生产者到消费的传递过程, 这种传递过程将产品变成商品, 进而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多重功能。目前我国农村电商产品流通中间环节繁杂且农户和零售终端多数都是规模较小的个体户, 难以形成市场规模, 故而导致物流成本也居高不下, 市场化也难以深入推进。其原因在于农村信息化不完善, 农民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有限。其次在于农村网络覆盖率不高, 并且普遍存在网络不稳定、信号较差等问题。此外, 农村缺乏农产品对外运输时的大型仓储、冷链等物流基础设备。在农产品“上行”方面, 由于“小而散”的生产方式及农产品的固有属性等原因, 导致农村电商运营综合物流成本较高。在消费品“下行”方面, 因农村人口呈社会部落式结构且配给量小, 导致单件摊销物流成本较高。据统计比较, 在30KM内乡村单件摊销配送成本是城市的3倍, 而超过60KM这个成本系数比为5倍, 这在广西某些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2) 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设不健全。电子商务作为当前的一个火热潮流, 其发展在市场化的运作中日新月异。而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较国外晚, 多数借鉴于国外。但基于市场化的操作模式、社会基本情况的不同, 国外的相关法律在国内引用借鉴不足且缺乏实践性检验, 故我国在关于商品流通、电子商务等专门的法律法规稍显不足, 进而导致盲目化投资、无序竞争等时有发生。其次, 涉及农产品的相关指标不明确、信用等级不健全等, 不利于产品的细化定位、科学定价。这些因素都是市场科学、合理化运作需要考虑的问题, 故法律法规相关问题亟待解决。

(3) 人才稀缺, 发展缺乏后劲。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农村电商的发展亦然。农村电商的运营必须以网络技术、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作为支撑, 因此需要构建一支具有相关技术能力以及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农村人才市场和城市相比由于缺乏健全的社保体系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不具有吸引力。其次是农村本地壮年人口大量外流, 缺乏相应的劳动力。农民对农村电商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政府政策宣传的浅层知识, 缺乏深入了解和认识, 进而导致相关产品的运营同质化严重、重复建设及恶性竞争的浪潮, 阻碍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同时对电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不够重视, 引导和激励互联网人才下乡创业的相关激励政策还不够完善。综上使农村电商的发展缺乏可用之才, 导致产业发展缺乏动力。

3.2 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问题

随着广西农村电商不断快速的发展, 农村物流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地成长, 但广西农村物流的发展仍然无法匹配于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 导致两者无法匹配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 缺乏主导型企业, 市场运营杂乱无序。广西区域内物流企业与农村电商企业是相伴、相匹配发展的, 企业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弱小、能力有限。由于物流企业的服务具有高替代性以及核心竞争力不足的特点, 各个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纷纷采取降价、血拼的措施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扩大市场需求量, 进而导致市场竞争呈恶性化, 市场运行秩序紊乱、效率低下以及服务水平不高。

(2) 物流配送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专业化程度低, 效率低下。由于市场化的恶性竞争, 物流纷纷采取低成本化的经营策略来实现业务的增长, 但这种低成本的业务增长模式造成了企业荒乱式的扩张, 进而对企业招聘人员的要求较低, 专业化程度以及基本素质要求不高, 从而导致企业提供的物流配送服务质量不高、顾客满意度较低的现状。其次是物流的配送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以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缺失导致运营配送优化决策缺失, 使得物流配送效率低下。

(3) 广西物流配送体系有待完善, 公共信息平台缺失。虽然目前各大电商企业以及政府都在大力支持农村物流网络的建设, 但是由于经济水平、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某些地区依旧无法实现网络的全覆盖, 故农村物流网络建设还存在一些障碍。物流网络布局的不全使得物流相关信息没法实现网络实时传输更新, 鉴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交通不方便, 物流的配送也无法得到确实的保障, 物流系统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其次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缺失, 这主要是由人才的缺失、资金的限制以及企业间利益分配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的, 故要实现物流企业的更好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协调处理好相关问题。

4 推进广西农村电商物流协调共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电商想要进一步发展, 必须立足于当下发展的关键制约点。通过对现状的分析, 我们可以清晰知道农村电商的发展与物流关系密切, 马小雅指出物流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陈寒凝、陈军指出两者的协调共生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效率, 可以实现区位优势互补;郭承龙基于淘宝村的调研提出共生模式发展;续秀梅通过对两者进行研究提出两者的协同模式。从他们的研究中来看, 共生式协调两者发展的一个契机, 结合当下企业的发展来看互利共生似乎成了一种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地应对竞争对手的冲击以及相关行业对市场的侵占, 选择互利共生既可以加强自身的实力, 同时也使得自身掌握更多的资源, 所以说互利共生也是企业或者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基础和台阶。基于对两者的研究提出共生模式如下:

根据共生理论, 农村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构成了基本的共生单元, 这种共生模式对外表现为相互协调、实现资源的整合,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内则表现为互利共生, 在共生单元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 以公共的数据平台为载体加大数据的传递。其次是在共生单元之间, 农村电商与物流企业主体以明确的规章制度作为约束, 双方根据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最后在技术层面上则以人才的培养为重点, 加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以知识产权的方式进行入股, 加大技术的应用。政府部门的加入主要是对二者之间的运作进行规范化的引导与支持, 保证市场化的合理运作。共生环境运用PEST分析法主要可以概括为:政治环境、宏微观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科学技术这四个方面。结合当下的国家政策、经济运行状况、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环境, 对于共生体系的形成均具有良好的基础, 故这种模式是可以形成。基于共生的理论视角, 农村电商与物流的发展需要作以下改善:

4.1 加强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 实现资源、信息的开放共享

农村电商主要是基于小户、分散型的企业, 资金能力有限, 无法在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农村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能够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但由于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加上市场竞争激烈, 迫使农村物流企业对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望而观止。但是信息技术、大数据的发展使得信息平台的建设必不可少, 那么此时可以以政府为主导, 采用PPP的模式引入多方资本的运作, 合理的构建参与方之间的运营规则才能保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合理化进行操作。改变多方传统理念的“零和博弈”观点, 在有限可能里寻找多方利益的共同点, 实现企业盈利目标与发展的多方需求。

4.2 重点落实人才引进, 实现共生优化体系建设

从目前广西农村电商以及农村物流的发展现状来看, 人才队伍建设是亟须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农村人口的分布依旧继承古代社会部落式结构, 与城市相比, 缺乏集聚效应和人才效应, 那么要想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可以积极构建更合理的保障制度, 加大吸引力;其次是积极加强发展的对外扩展, 为人才创造更加符合其身份、地位、知识层面相匹配的泛群体, 积极落实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最后是以创业红利吸引更多有发展潜力的加入, 以群体和泛群体效应扩大物流与电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

4.3 着重打造区域特色, 构建发展的持续性, 注重企业资源的互补, 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其服务水平

从全国其他各地的电商示范案例来看, 其成功都离不开区域特色, 那么这是值得借鉴的地方, 发挥广西区域特色。其次是在共生体系的构建下, 注重双方资源与能力的互补, 构建过程中明确职责与权限, 客观合理的评审利益分配机制, 引入第三方审核结构对双方的贡献率进行考核, 确实保证投入与产出的匹配。最后是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 以单项的KPI和综合效益来评价服务质量与共生模式的优化改进, 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双方甚至是多方的效率, 打造核心竞争力。

最后需要对农村电商与物流所处的供应链阶段进行整合, 以双方的互利共生为指导, 加强信息的共享与传递, 提高双方运营决策的效率, 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摘要:农村电商的异军突起, 给农村区域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动力源。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广西区内的欠发达地区纷纷引入电商布局, 借力于电商扶贫, 依托于东盟十国的地理优势, 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广西区内的农村电商与物流发展的现状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主要介绍农村电商的发展状况以及其存在的不足, 同时对匹配的农村物流现状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 通过分析结合共生理论, 为两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给广西区内的农村电商以及物流企业提供一种演化视角, 促进两者的协调共生。

关键词:农村电商,物流,共生理论,协调共生

参考文献

[1] 李英, 魏浩.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 (16) .

[2] 李丽.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_现状与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 2017 (10) .

[3] 蔡靓.中国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N].中华合作时报, 2015-10-23.

[4] 马小雅.广西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对策[J].开放导报, 2016 (5) .

[5] 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 2015 (5) .

[6] 续秀梅.我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 2017 (9) .

农村物流农村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十三五”实施以来, 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 并且出台很多政策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村物流中, 近年来关于农村物流的研究运用受到很多企业重视, 阿里巴巴投入重金实验农村淘宝、组建菜鸟物流, 京东、苏宁也不甘落后, 先后投入重金组建农村物流车队, 各地流通企业纷纷加入, 各种涉及农村物流的运作如雨后春笋。但很明显, 现在主流的双向物流模式侧重于通用性, 区域性考量少, 缺乏区域物流的观念, 很难在效率和成本之间达成平衡。

一、良性农村双向物流应具有的特征

大量的数据证实, 双向物流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进城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双向物流良性运作的关键就是围绕着农产品进城进行思考。良性的双向物流应具有以下特征。

(一) 降低物流参与各方成本。

农产品进城物流实质就是农户生产产品通过物流企业销售给市民。物流的参与方是农户、市民、物流企业。双向物流良性方案首先是要降低农民生产的风险成本, 不能让农户生产的产品烂在地头, 及时将农产品送到需求地, 同时保证农产品低于市场价销售。二是要降低市民的采购成本。通过削减中间环节与流通费用降低市民的成本。三是要降低物流企业的流通成本, 通过减少车辆的空载率, 提高流通效率, 从而降低流通成本。

(二) 提高农产品商品转化效率, 提高附加值。

目前农产品销售的现状是农产品仅做粗加工就进入市场, 而且物流过程中的包装、流通加工等环节基本属于简单粗暴, 产品在进入流通环节增值能力较差。甚至于由于物流的不顺畅, 装卸搬运的不注意, 大量农产品在摆上餐桌之前已经出现了损耗。良性的农村双向物流要求将农产品进行精细包装, 改善农产品贸易条件, 缩短农产品产出地与消费地的时间距离, 降低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上的耗损率, 最终达到提高农产品商品转化效率、提高附加值的目的。

(三) 实现农产品供需信息的无缝对接。

双向物流模式中要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的关键因素, 就是信息传递及时性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实现农产品供需信息的无缝对接显的尤为重要, 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体系, 可以减少农村物流环节, 降低农产品的损失率, 也可以提高交易效率, 减少交易的成本。也就是说农户了解消费者对需求之后, 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从事农产品的生产,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四)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提高农民收入。

农产品返城的良性运作可以提高种植养殖者的收入, 但小规模分散式的经营并不是长久之策, 双向物流的长远观念是让农户生产能以规模化、集约化为主流。这就需要能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 良性的模式不能是某个企业受益而应扩大到更大范围, 通过物流环节中的开发, 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吸纳大量农民就业, 既增加农民的收入又提高物流企业的收益, 还满足市民更高的消费要求。

二、现代农村双向物流模式设计

(一) 农村双向物流模式的实体要素

农村双向物流的实体要素是处于该物流链中的各个节点, 以上行物流为例, 主要包括郴州邮政速递物流公司 (EMS) , 郴州汽运集团, 农产品需求者 (市民) 和农产品生产者 (农户) 。完整的农产品上行物流供应链始于农产品生产者止于产品消费者。

1. 郴州邮政速递物流公司 (EMS)

截止2017年底, 郴州地区的物流及邮政网点的建设迅速, 已经基本完成对所有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的覆盖。物流服务的满意度是逐年提高。农村居民也能获得快捷的物流服务, 农村居民可以足不出户将农产品委托EMS收售。

2. 郴州汽运集团

湖南郴州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是郴州市以道路客货运输为主, 多种经营为辅的运输企业集团, 目前该集团的班车线路已经覆盖郴州地区所有乡镇, 做到了乡乡通班车, 县市区公共交通无盲区覆盖, 完全可以承担小批量农产品的运输和分发功能。郴汽集团的班车可以解决农产品时效性需求, 同时郴汽集团利用班车闲置运力进行运输又可以满足农产品运输成本低的要求。

3. 农产品生产者

南方地区的农产品生产者的显著特征是生产地分散和小批量生产。每一处村庄的出产都是品种多, 数量少, 这样导致农村运输的不饱合, 再加上农产品在运输、储存等环节上高达25%-30%的损失率, 农村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随着国家信息化的推进, 农户在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方面也日趋熟悉, 根据调查, 郴州地区70%以上的村落都有农村淘宝的商家在进行运作。他们完全可以成为新农村双向物流模式的推手。

4. 农产品需求者

农村双向物流关键就是满足农产品需求者的消费需求。农产品需求者除了市民之外, 还有超市、饭店、农贸市场, 他们通过集中采购汇集农产品再进行销售, 然而随着网络经济的冲击, 集中进行农产品采购的数量是呈逐年下降趋势, 市民已经成为农村双向物流研究的主要农产品需求方。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食物的消费早已经由数量需求过渡到质量需要, 不但是要追求吃饱, 更重要的是要吃好, 要吃绿色无污染的安全食品。这样的市民越来越多, 而市民的农产品消费具有持续性、群体性、普遍性的特点, 这样对直接从农村山野田间的农产品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二) 农村双向物流模式支撑要素

1. 网络信息交易平台

网络信息交易平台是双向物流正常运作的支撑平台。双向物流的各个实体在该平台上实现信息的无缝链接, 通过该平台, 各个节点企业可以及时发布、接收相关信息, 实现高效的协同运作。农户发布产品信息, 市民下达采购信息, 邮政和郴汽公司收到运输信息。通过平台串联商流、物流、信息流, 实现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的融合衔接。

2. 物流系统标准化建设

物流标准化是整个双向物流模式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农产品的多样性如果不用物流标准化来进行约束, 必会对运输效益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双向物流标准化应该包括检测标准化、设施设备标准化、包装标准化、运输设备标准化。推广标准化让农户租赁托盘和周转箱可以起到规范物流的秩序、降低流通成本, 保证农产品运输安全等多种目的。

3. 农产品追溯系统设计

分散生产让农产品的检验成为农村物流健康的一大瓶颈, 农户自家地的作物拿到市场进行销售, 从没想过要进行检验, 在双向物流模式中构建农农产品网上双向追溯系统是有必要的, 既有利于打击农产品安全犯罪行为, 也有利保护农民利益。消费者应可以通过查询农产品包装上的代码进行质量追溯, 实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 让各个物流环节都能互相了解所有信息。

(三) 农村双向物流模式的运行机制

1. 信息沟通机制

由交邮合作共建网络信息交易平台, 作为整个双向物流链对农产品需求、生产、加工, 销售的信息交流平台。农户将农产品的种植、生长、收获的情况实时在信息平台上发布。邮政根据农户信息定时进行农产品的征集工作, 郴汽集团根据邮政的征集信息, 安排班车在乡或镇客运站装运。农产品需求方则根据农产品收获信息向农户下达采购订单并支付货款。

2. 运输机制

EMS负责双向物流末端的配送工作, 从农户家中装运农产品到郴汽客运站, 郴汽集团负责运输到市区总站, 由总站进行流通加工后, 再交由EMS配送到市民手中。与之相反, 工业品下乡的运输机制是由农资公司将农户订购的农资交由郴汽集团进行向下运输。

3. 附加值提升机制

粗加工的农产品在包装上无法取得优势, 这必然需要在双向物流中存在一个附加值提升的功能, 由郴汽集团或邮政公司建设农产品流通加工车间, 既可以提高产品的价格又可以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

摘要:本文以郴州地区为例思考良性的农村双向物流应具有的特征, 并以农村上行物流为主要研究对象, 思考农村双向物流建设实体要素、支撑要素、运作机制。根据郴州地区现有的物流环境, 构建以公交公司和邮政公司为双主导下的农村双向物流模式。

关键词:农村,双向物流,交邮合作

参考文献

[1] 余小花.农村双向物流供应链模式的网络结构设计[J].改革与战略, 2016 (1) :72-74.

[2] 李利伟刘大龙.广西农村双向物流交邮合作模式研究[J].江苏商论, 2017 (9) 9-10.

农村物流农村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一、河南省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物流经济协同发展的好处

(一)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农村物流的发展开拓了农副产品市场,使农副产品不只局限于当地销售,减少甚至避免了由于果蔬丰产但流通渠道不足的“尴尬”局面,利于减少农民损失。农村物流相较其他普通物流最大的区别在于物品的储存保管方面,农副产品有易腐烂、不易保存的特点,发展食品冷链物流、粮食、邮政等专业物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因“积压”“腐烂”或“丢失”等现象带来的经济损失,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二)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

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以及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和扩大就业,改变单一产业结构。目前河南省拥有三全食品、宇通客车等大批国内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使河南的食品加工业、物流业,汽车制造业、信息产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多产业相辅相成,不断完善发展。建设完善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可促进河南省农村物流健康发展,使农村物流为农村经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二、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

由《2011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可知,2011年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总额为5.1万亿元,比2010年增加7.8%,占社会物流总额的8.09%。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与2005年相比,物流业社会物流总额、农产品物流、社会物流总费用、农业自营物流费用等各项指标大体上均呈上升趋势。

(一)各种交通路线不断完善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交通便利,目前河南省农产品物流运输线路设施主要包括铁路、公路和高速公路以及内河航道。由图1可看出,各种运输线路在不断完善,尤其高速公路从2005年大幅增加。新建的高速公路利于农产品物流运输,可缩短运输时间,节约运输成本。由图2可知,运输路线的不断完善,使河南省货运量呈上升趋势,尤其以公路货运量增加最为显著。

(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日益增加

根据《2013年河南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可知,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蔬菜消费量比2011年增加了3.8公斤,增幅为2.44%,人均蔬菜消费量占食品消费的比重为46.95%;人均瓜果消费量增加了1.2公斤,增幅为1.73%,占食品消费重量的比重为20.83%;相比之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则偏低,农村居民人均蔬菜消费量占食品消费的比重为30.56%,人均瓜果消费量占比为5.42%。根据图3可以得出,城镇居民是生鲜蔬果的主要消费群体,生鲜果蔬一般也是由农村输送到城镇,农村是生鲜果蔬的生产地。城镇居民要想获得这些消费品离不开物流,农村物流是城镇居民获得主要消费食品的保障。

(三)物流企业兴起

2011年,河南省物流公司共有2901家,从业人员245486,年增长量9.42%;货车车辆87144,同比增长17.21%;装卸设备总数28647辆,同比增长4.70%;仓储总面积156.77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7.97%。近年来,河南农产品物流企业从业人员显著增加,货车数量、装卸设备等不断增多,仓储面积不断扩大。这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建设利于物流企业的发展,良好的基础设施是物流企业扩大自身发展的保障。

(四)河南政府高度重视

2015年河南省政府出台了《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纲要》,表明现代物流将成为河南省“十一五”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郑州将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政府扶持物流企业发展,包括加大物流理论宣传力度、大力推广物流技术、给予物流企业适当的优惠及为物流发展提供软件、硬件保障等。

三、河南省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已越来越重视农村物流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所占扮演的角色,但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政府虽已大力支持推广相关物流公司,但农村物流在各省不同的地理环境、发展水平下仍存在本省的个性问题。河南的农村物流虽已经在全省大力推广,农民也已尝到农村物流带来的“甜头”,但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农村物流分散

农产品经营者多数是农民自身,大多具有种植规模小、生产分散、各自销售的特点,这种模式下农户增加了流通运输成本,为使自身利益不受影响,这使农户不得不提高农产品售价,价格的提高易使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受限,不利于农户开拓市场。而若想增加销量,就要与市场价格持平甚至更低,这会降低农户自身收益。由于农户“小生产、小流通”的生产模式,致使农村物流的分布面广、物流服务对象的数量庞大,物流规模普遍较小,这使农村物流服务地域扩大,管理难度增加,整体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的要求更严格。

(二)农村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属中等水平,网络在农村地区普及范围不强,以致河南农村信息服务水平低、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不健全。农村物流分散,各农户经营者、小型物流公司之间沟通渠道不畅,导致市场需求信息不能及时地被采集与传递供需信息交换存在障碍,不利于农户销售农产品,更不利于农村物流的发展。

(三)专业物流人才缺乏

2004年河南省开始开设物流专业,但多数是在高职类院校开设,高等物流专业人才较少,而且各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大多针对的是城市物流,农村物流涉及不多。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特别是从供应链一体化角度的研究方面几乎是空白,专业的农村物流从业人员更是屈指可数,专业物流人员的缺乏严重影响农村物流企业的发展。另外,农村物流的主体农户普遍缺乏专业的物流教育与培训,专业物流知识的不足以使农户在输送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并且缺乏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专业的管理人才。

四、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对策

(一)建立农村物流园,整合物流资源

农村物流的主要作用是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配送到城市的超市、商店,使现代物流成为联结农村和城市的桥梁和纽带,实现“物尽其流”。农村物流分散,可建立若干个物流园区,进行集约化经营。建设专业的农产品专业物流,加大冷链物流产业的投资,对于远距离物流运输,可利用发展邮政物流。整合已有物流企业,大力提倡和鼓励本省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途径发展信息化、大型化物流企业。

(二)完善农村物流信息系统

农村物流若想大力发展,离不开健全的信息系统。设立信息采集机构,将农户的供求信息与市场需求联系起来,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平台将信息进行传递,争取做到农村信息共享,即便是偏远地区也能及时获取最新资讯。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物流企业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易,拓宽业务服务范围,整合供应链各个环节,缩短需求市场距离,利于物流企业跳出地域局限,跨区域发展。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可促进物流企业经营更加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

(三)加强培养专业物流人才

加强河南省内各大高校对物流专业的重视,开设农村物流相关专业知识的课程,培养高水平的、专业的物流人才。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物流专业学生愿意从事农村物流相关工作。省市的劳动部门和社会机构加大农户及社会人士的专业物流知识培训,可利用“三下乡”等形式,向广大农村群众,特别是农村干部普及现代物流知识。

摘要:河南省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生产丰富,农村物流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农村差距、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目前,在河南省各种运输路线不断完善、政府大力扶持的基础上,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迅速。但作为一个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中部省份,农村物流的发展也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宁.赵趁.河南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果菜,2009,(09):49-50.

[2] 郭玉洁.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学刊,2009,22(02):32-34.

[3] 白金伟,刘溢海,薛园园.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服务社会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连锁,2014,(03).

[4] 白金伟.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2014.

[5] 李利晓,王战军.河南省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03):50-54.

[6] 胡晓.河南省物流现状调查及分析[J].物流技术,2011,30(04):42-44.

[7] 魏菲菲.浅析河南农村邮政物流运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经济,2014,(27):33-35.

[8] 杜小芳,张金隆,张纯军.发展湖北现代农业物流业的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06):35-38.

[9]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上一篇:交通拥堵论文范文下一篇:人力外包公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