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舞蹈论文范文

2023-09-23

我国竞技体育舞蹈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21世纪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和提升的时代。审美素质是新时代人才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本文从舞蹈美学视阈,通过对舞蹈艺术欣赏养成学生审美素质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通过舞蹈艺术训练养成学生审美素质的形体和动作艺术塑造方面的分析,探寻可以促进社会人文素养提高和高校综合素质的持续提高的路径。

【关键词】舞蹈美学;大学生培养;审美素质养成

一、舞蹈美学与审美素质的关系

舞蹈美学作为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美是舞蹈的本质特征”讨论的美学热。舞蹈是人类艺术之母,是人类历史最悠久、资格最古老的艺术形态之一。舞蹈在人类进化和文化进步中起着重要的意义。关于舞蹈美的探讨,在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的著作中早有涉及;在近现代的舞蹈理论中,愈来愈趋向于对舞蹈的特殊规律及其本质的探求,为舞蹈美学从一般美学和舞蹈理论中独立出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舞蹈是劳动人民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通过形体动作对生活的一种艺术提炼和展现,包括劳动生产、狩猎、巫术等社会动作的模拟和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和表现、交流思想情感的内在冲动,具有现时性和鲜活性。从简单的模拟再现,到复杂的概括表现,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然进程。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予以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舞蹈艺术的功能和作用很多,最关键赋予人们的是她的教育意义、审美意义以及开发“多元智能”的功能和作用。

审美素质作为一种国民素质,是比文化、道德等素质更高、更综合的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加强审美素质、提高审美能力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青年大学生为了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那么,什么是审美素质?所谓审美素质就是指人们在长期生活、工作、学习中随着知识、思想、道德的积累、升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对美的鉴赏能力。审美素质包括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人格、审美领悟等几个方面的内容[1]。从舞蹈美学视阈,通過舞蹈艺术欣赏养成学生审美素质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通过舞蹈艺术训练养成学生审美素质的形体和动作艺术塑造,促进社会的人文素养提高和高校综合素质的持续提高。

二、大学生审美素质养成训练探索

(一)通过舞蹈艺术欣赏养成学生审美素质的艺术鉴赏能力

康德说:“鉴赏是评判美的能力”。要想获良好的鉴赏能力必须从舞蹈艺术欣赏开始,人们在进行舞蹈艺术欣赏时,会随着所观看的舞蹈艺术情节发展而产生精神活动,当情节发展是悲切的时候,观赏者就会产生悲伤的精神活动,当情节发展是愉快的时候,观赏者就会产生愉悦的精神活动,通过舞蹈艺术中所塑造出来的舞蹈形象,去感受、想象、体验、理解舞蹈形象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生活,体会舞蹈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欣赏舞蹈艺术作品中美的动作、舞蹈韵味儿和随心而动的表情,进而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受到审美教育和提高认识审美;对舞蹈艺术作品中艺术形象在脑海中再创造到艺术所反映的生活再评价的过程,在这种再创造到再评价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观赏者的想象力,还可以发现和挖掘出艺术形象的内在美和形式美,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并感到由衷的喜悦,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益。

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时,先让学生欣赏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四小天鹅舞》,《四小天鹅舞》是该舞剧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舞曲之一,它所展现的美,整齐划一,象征着团结进步、象征着步调一致,象征着力量,象征着美,构成了芭蕾舞真正的审美。接下来让学生欣赏舞蹈诗剧《天边的红云》,《天边的红云》在艺术上具有现代审美意识。在舞蹈编排和空间处理上,该剧突破古典主义均衡协调的处理模式,不追求传统舞蹈整齐划一的美感。不在整齐中求协调而在错杂中显统一,构成了贯穿全剧的编排基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部舞蹈诗剧中的五位红军女战士“云”“秋”“娃”“秀”“虹”,用肢体呈现她们对生命、爱情、理想和信念的追寻。在舞蹈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并进行舞蹈内容和舞蹈精神解析,欣赏完后,让学生总结欣赏内容,通过自己的情感分析写出观后感;随着舞蹈欣赏的渗透,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审美素质的鉴赏能力。

(二)通过舞蹈艺术训练养成学生审美素质的形体和动作艺术塑造

进行舞蹈艺术训练,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多好处。首先,舞蹈能够改善形体,成就艺术气质,塑造形体美。舞蹈艺术训练可以克服弯腰驼背等一些不良的身体姿态,使身体变得挺拔;还可以使肌肉的力量得到提高,使肌肉均称而有线条,也使肌肉、韧带等得到拉伸,变得纤长而有弹性,从而增加了美感;再次,舞蹈艺术训练能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如今大学生受网络、手机使用的影响,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沟通能力、自信心不足,经过舞蹈训练都会得到相应的改善。因为舞蹈使人的听觉、动觉等几乎所有感觉器官都发挥作用,生命机能得到了总动员,因此,能够调节精神、注意力和宣泄情感,并使大脑皮层得到休息,使人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沟通能力加强、自信力递增;再者,舞蹈能够培养人格魅力。通过集体舞蹈艺术训练,可以在舞蹈艺术训练合作、竞赛过程中,培养出团队合作和良性竞争的意识,也能使其具有吃苦耐劳、乐观积极的精神,时刻给人以大方得体、知书达理的感觉。最后,舞蹈具有文化传承性。中华民族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文化的舞蹈,舞蹈艺术可以让你了解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和风俗,让民族舞蹈文化得到了很好地传承。

在舞蹈艺术训练当中,第一阶段先让学生系统的练习芭蕾形体训练,芭蕾形体训练是具有科学性与系统性的舞蹈训练,它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艺术制约着人类的形体美,同时也影响着人的形象与气质,芭蕾舞形体训练有音乐的伴奏,动作、姿态的表现内心世界,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艺术表演的熏陶,使他们热爱生活,并能欣赏美、体验美。

芭蕾形体训练主要是通过芭蕾形体组合训练塑造学生的形体美,让身体养成开、绷、直、立的良好姿态。“开”是指身体部位“肩”“胸”“胯”“膝”“踝”向外打开。可以先通过芭蕾手位和脚位的舞蹈组合来训练“肩”“胸”“胯”“膝”“踝”向外打开的认知度;“绷”是指脚部、膝关节及踝关节绷直。可以通过勾绷脚舞蹈组合来训练脚部、膝关节及踝关节绷直;“直”是指训练者腿部、双腿膝盖以及后背的垂直。可以通过把上舞蹈组合(擦地、小踢腿舞蹈组合等)训练腿部、双腿膝盖以及后背的垂直;只有塑造身体垂直、拉长,才能使姿态、动作舒展、优美。“立”是指身体的直立、挺拔,也是身体姿态的一种综合展现,可以通过中间舞蹈组合进行综合训练。

在舞蹈艺术训练当中,第二阶段是让学生进行民族舞蹈训练。民族舞蹈具有较强趣味性、可以培养学生气质、心性、还可以传承中华民族舞蹈文化。训练时可以把學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男生组训练蒙古舞组合,女生组训练傣族舞组合。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浑厚、含蓄、舒展、豪迈,这些舞蹈特质非常适合男生训练,通过训练可以养成男生淳朴、热情、勇敢、以及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傣族舞蹈的动作大多婀娜多姿,表现为外柔内刚、充满着内在的力量。最有特点的是身体“三道弯”的独特造型,以及刚柔相济、动静配合的特点很适合女生训练,通过傣族舞蹈孔雀舞的训练可以养成女生如何展示婀娜多姿的姿态,养成何时当含蓄、何时当豪放的情感表现以及独立、善良、大方的性格和青春活泼的气质。

三、结语

通过对舞蹈美学与大学生审美素质养成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以及通过舞蹈艺术欣赏《天鹅湖》—《四小天鹅舞》《天边的红云》,养成学生审美素质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芭蕾形体训练、蒙古族舞、傣族舞舞蹈艺术训练,养成学生审美素质的形体和动作艺术塑造;也养成了大学生青春、活泼、独立向上的性格和健康、自强、自信的心理。通过养成学生审美素质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养成学生审美素质的形体和动作艺术塑造的训练对学生审美素质养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定国.论大学生的审美素质[J].课程教育研究,2015.

[2]吕艺生.舞蹈美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1.

基金项目: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课题“舞蹈美学视阈下审美素质养成研究”(项目编号:17C1615)。

我国竞技体育舞蹈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古典舞作为组成我国舞蹈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在于“神韵”,在古典舞欣赏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其内涵表达,就需要借助“神韵”来实现。纵观当前实际情况,古典舞的“神韵”在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根植,可以完美的衔接时代发展主体,因此除了能够将古典文化本身所具有的韵味充分展示出来以外,又能够进一步表现现代审美特征。也正是因为“神韵”可以将古今结合起来,因此在我国舞蹈当中古典舞的地位非常高。基于此,为了更好的认识、掌握“神韵”在古典舞表演中的表现,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神韵\";古典舞;表演;体现;经验分析

在舞蹈艺术中古典舞作为一种重要的表演门类,其发源时间早、发展历史悠久,在世界范围内看,带有典范意识、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在许多国家与地区都存在。古典舞的艺术风格比较高雅、动作程序相对规范,在舞台表演上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备受广大观众朋友的喜爱与欢迎。一直到今天,古典舞所焕发的艺术魅力依然比较独特,在舞蹈艺术宝库中显得十分耀阳。现如今,我国文化艺术事业较之前相比获得快速发展与进步,全面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内文化艺术团体舞蹈的艺术创作、表演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古典舞作为一种影响力广泛的舞蹈艺术形式,所拥有的群众基础十分深厚,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如何提升其表演能力与水平[1]。

1古典舞表演“神韵”的概念与意义

1.1概念

古典舞作为一种极具神韵的舞蹈,借助神韵能够更好的体现人的内心与情感,尤其是在表演古典舞时,人们通过神韵就可以对舞蹈背后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进行充分体会。所谓神韵主要是在表演中人体所体现出来艺术韵味,是人对于内心的一种重要表达,可以通过舞蹈体现出来,而身法主要是指在表演过程中跳舞人员释放自己的外形动作与韵律。在表演古典舞时,要求表演人员必须注意自己的手、身、步、眼、形、律、神、劲,而舞蹈本身所要表达的内涵也正是这些要素。在实际教学中侧重于神似,形体动作为辅,以此可将程式化的舞蹈模式进一步打破,形成专属于自己的独特神韵。对于舞蹈演员而言,在表演过程中必須充分掌握这些要点,如此一来才能充分展示古典舞本身所具有的魅力。

1.2意义

在表演古典舞时要求必须对科学的表演方法进行充分掌握,以此才能对舞蹈本身所具有的神韵进行牢牢抓住,并且能够深刻、生动的表达舞蹈本身所具有的内涵,更好的体会、感受其中内容,还能够充分调动舞蹈表演者参与到具体表演活动中的积极性,充分体现舞蹈本身的神韵。神韵在舞蹈表演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缺一不可,其不仅可以帮助舞蹈演员对表演技巧、情感进行充分掌握,且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具体的表演当中。若表演者能够准确地把握神韵,就可以充分感受舞蹈本身的情感、思想,进而能够更加富有生机、活力的进行表演,这对于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与进步十分有帮助,还能够确保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都能够充分满足,从而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舞蹈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吸引力[2]。

2古典舞表演“神韵”的基本要素分析

当前,我国艺术产业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新常态,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艺术并提出了许多要求,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就在于如何提升古典舞神韵。古典舞在我国舞蹈文化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讲究形、神、劲、律。

2.1展现表演者的身体形态动作

我国舞蹈类型丰富且多样,关于“形”的展示更是多样化,主要在于展现表演者的外部肢体动作,人们肉眼所及的都可以统称为“形”,而这也是古典点的一个基本特点,能够更为直观的展现古典舞本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古典舞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在古典舞的表演中对于形态美和含蓄、挺拔的内在素养十分重视。通过分析相关资料文献可知,该形态风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动物优美的古典舞演绎和彰显到位的神韵,必然需要一个强健的身体素养、体能作保障,且离不开表演者背后的刻苦努力[3]。

2.2表演者的神韵表现

神韵在庞大的舞蹈文化中作为艺术的精神灵魂与文化内涵,在我国传统艺术研究中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神韵并非真实存在,多需要人们通过感官进行感觉与体验,对于表演者而言,为了生成“形”的效果就必须充分掌握“神”。

2.3表演者的动作力量

我国古典舞多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寓意,古典音乐的开展多在缓慢优雅和动静结合的旋律中。在其过程中舞蹈者通常会使用不同的动作力量,具体表现在快慢高低方面。在实际表演中,舞者通过借助自身所具有的肢体动作能够充分凸显古典舞的“劲”,特别是在快要结束舞蹈时,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舞者对于“劲”的控制。为此,对于舞者而言,必须准确的控制力量,尤其是最后动作的造型劲道控制上[4]。

2.4古典舞表演的节奏控制

在古典舞中通常比较重视“反律”,即人肢体通过不断变化所表达出来的炫动感。古典舞表演本身所涉及到的表演形式比较多,以此可以直接体现“反律”,但是不管哪种体现方式,都是组成舞蹈“舞律”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3古典舞“神韵”的主要特点

3.1分散性

分散性主要指神韵在古典舞表演过程中分散。神韵开始于演员的第一个舞蹈动作,一直到最后一组动作、造型。神韵在整个古典舞的表演过程中并非是某个阶段或某组动作的特定内容,而是从头到尾都与表演过程相伴随[5]。

3.2不具象性

根据之前的描述可知,古典舞表演所具有的神韵其存在并非是固定形态的具象性,然而却能够被观众深刻的认识、感知到。换言之,尽管广大观众可以直观的欣赏古典舞演员的舞蹈动物,但是这并非等同神韵。神韵主要是在演员具象化的舞蹈动物以后,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冲击力十分强烈,还具有审美示范引领能力,这是一种不具象的存在。在舞蹈演员中一旦缺少神韵,则古典舞艺术就不具备灵魂。

3.2可感知性

这是古典舞神韵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与不具象性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古典舞神韵尽管是一种非具体化的存在,本身抽象性极强,但是这不代表不存在神韵,反之还能够为神韵增添很大的光彩[6]。同样的,观众通常不能直接、简单的感受神韵,通常会需要通过一个相对独特渠道。事实上,观众对于神韵的感受过程也是发挥古典舞本身艺术魅力的过程,经过展示各种技术动物,演员就可以将舞蹈所真正要表达的艺术主题传递给观众,以此可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充分引发出来。在整个过程中,可以转化抽象化、不具象性的神韵为观众可感可知之物。然而,对于不同观众而言,其在审美能力、审美意识、主观认知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因此即便是在欣赏同一部古典舞表演时也会感受、认知到不同的神韵内容。

3.4差异性

所谓差异性主要是指不同表演者表演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艺术感染力、审美冲击力,且在具体程度、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换言之,神韵尽管无所不在,但是每位观众却不能感受完全相同的神韵,甚至所出现的差异非常大[7]。

4“神韵”在古典舞表演中的体现

4.1古典舞线的流程分析

第一,行云流水般的意境。在古典舞中“线”主要是指在表演过程中舞蹈表演者身体形态、动作所具有的流动性,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机结合刚劲、缠绵的形象,以此可将古典舞本身的韵味、魅力充分体现出来。通过观察古典舞线的流程,可以在空中充分展现线的流连缠绵,给人所带来的意境体验有如行云流水般,从而可以将古典舞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特征、美感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古典舞表演通常会紧密联系类似于书法、绘画、武术等其他艺术形式。以齐白石的绘画作品为例,其作品基本上都是采用一笔流线型完成,作者与笔在整个作品创作中能够完美的融合为一体,彼此之间可以实现相互交融,以此可以帮助观赏者对整个作品的完整性进行充分掌握,对于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刚劲有力的圆润性进行充分掌握。在古典舞中“线”作为表达“神韵”的一个重要要素,有必要在日常教学训练中掌握一定侧重点,明确的把握点与线[8]。

第二,连接动物的韵律体现。在表演古典舞的过程中,大多可以利用“线”的方式来连接起不同的动作,而体现韵律也是这样。以《爱莲说》的舞蹈表演为例,借助“线”的变幻可以将莲本身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充分表达出来,且舞台表现效果十分良好。实际在进行舞台表演过程中,利用“线”可以有效的连接起每个细节,以此可以更为生动的展示荷花本身所具有的柔美、韧性,且借助動静结合的方式能够更为形象的刻画荷花本身所具有的静态美与动态美,如此一来就可以在心理上引起观众的共享,整个表演过程可谓是刚柔结合与动静统一,其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十分强烈。

4.2古典舞圆的形式方面

第一,起承结合。其在刻画人物、整个舞蹈的情感表达中占据重要地位,“圆”就是古典舞蹈的核心所在,其比较重视空间、流动美感,且能够将和谐、包容的内容同时兼顾,具体主要涉及多个方面,诸如腼、拧、仰、冲、靠等。

第二,内容与魅力。平圆、立圆、八字圆作为圆的基本内容与形态,通过一些训练内容可以完成“云间转腰”这个极具难度的动作,但是其通常会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离不开表演者的刻苦学习,且构成古典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完美的展现这个动作,从而能够创造出一种十分良好的舞台表现效果[9]。

4.2古典舞韵的内核方面

第一,气韵的生动。在古典舞、其他艺术形式审美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就在于气韵生动。气韵的核心就在于“线”与“圆”,必须引起表演者的高度重视。针对韵而言,具体是在舞台训练过程中为了表达舞蹈语言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有意识的舞蹈形态,这对于进一步增强其针对性、艺术性十分有帮助,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机结合舞蹈本身所具有的形、神。在古典舞训练、表演中神韵缺一不可,且纵观许多实际表演效果可知,为了准确的把握神与韵就必须在感情、内心方面进行仔细的琢磨,如此一来才能将古典舞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意境充分体现出来。在古典舞蹈中韵作为核心所在,为了充分表现舞蹈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力量,就必须进行准确的把握,以此才能进一步增强其艺术表演效果、艺术感染力,还可以增加观众在心理上的认同感。

第二,韵律美。《扇舞丹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分表现古典舞蹈本身所具有的韵律美,在舞台表演过程中通过扇子可以作为是手臂的一种有效延长,表演者通过灵活的表演每个具体招式,就可以将古典、高雅的形态气息充分体现出来,确保所呈现出来的舞台效果能够真正实现情景交融,且整个过程也能够体现韵律美。同时,在舞蹈动物中也存在舞剑与舞扇的内容,伴随变换多样的舞姿就可以完美的展现古典舞蹈所具有的独特韵味、精气神形象。

第三,古典舞的核心。在古典舞表演过程中对于精神、肢体的追求核心就在于神韵,这也是人们尊重、发扬古典舞蹈的一种重要体现,可将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韵味、魅力充分体现出来,为此在日常表演、训练过程中必须对核心进行充分把握,如此一来才能将古典舞本身所具有的核心魅力更好的表现出来[10]。

结束语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古典舞始终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一个最为重要的特征就在于神韵,这也是灵魂所在,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舞蹈感染力、表现力的提高。为此,在古典舞表演过程汇总必须高度重视神韵的体现,在学习与练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复的揣摩、把握,唯有此才能加深感悟并取得良好的舞台效果,最终有助于古典舞本身艺术魅力的不断扩大。

参考文献:

[1]李睿. 论\"神韵\"在古典舞表演中的体现[J]. 青春岁月,2018(14):85.

[2]陆菲. 论“神韵”在古典舞表演中的体现[J]. 艺术科技,2016,29(3):207-207.

[3]李贝. 画龙要点睛——“神”在中国古典舞中的重要性[J].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1(12):41-42.

[4]杨懿. 关于古典舞表演中“神韵”体现的几点思考[J]. 艺术研究,2018(1):124-125.

[5]庄严. 关于古典舞表演神韵的思考[J]. 北方文学(中旬刊),2018(1):136-137.

[6]张大光. 针对古典舞表演中\"神韵\"的思考与探讨[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1):143-145.

[7]杜萍. 论气韵与神韵在古典舞水袖表演中的运用[J]. 丽水学院学报,2017,39(3):71-75.

[8]王思思. \"神韵\"在古典舞表演中的体现探索[J]. 艺术研究,2018(2):170-171.

[9]崔婕. 对古典舞表演神韵的几点思考[J]. 艺术科技,2016,29(4):186.

[10]许慧子,蒋荆子. 谈谈“神韵”在古典舞表演中的体现[J]. 才智,2015(30):275-275.

我国竞技体育舞蹈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舞蹈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同时,通过引用以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对舞蹈教育的普及以及如何创新我国舞蹈教育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具体的从舞蹈教育体制改革、舞蹈教育模式创新、舞蹈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思想的转变等多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建议。

一、我国现今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曾被人们所低估。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对少数将来要专门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般学生来说只是点缀,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从来没有把舞蹈课列入必学课程之中。舞蹈教育一直被作为一种专门的艺术教育只在少数艺术院校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

现今舞蹈教育的普及问题,主要体现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一直以来,教育体制都是过于偏重知识教育,美育教育一直是处于美其名曰的地位。在美育教育中,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课程中,舞蹈教育又被边缘化,在中小学,舞蹈老师缺编也一直是个重要问题。因此要解决舞蹈教育的普及问题,一方面要从教育体制着手,一方面要从舞蹈老师的培养方面着手。

二、我国舞蹈教育新思路探索

如何从改造与创新的思路去完善国内的舞蹈教育,使国内舞蹈教育事业日趋完善,去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满足人们对于舞蹈文化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

2.1 高等舞蹈教育体制与模式创新培养更多综合型舞蹈人才

要培养出更多综合型舞蹈艺术人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个综合型舞蹈艺术人才,不只是体现在舞蹈技能上,而是一个综合的范畴,包括了舞蹈技能、舞蹈理论、舞蹈创造性,甚至包括了文学、美术、影视、哲学各方面的知识结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对高等舞蹈教育的体制与模式的创新,要摒弃原有的只重视舞蹈技能而轻视其他方面培养的观念,要从教材与课程设置方面进行具体的改进,学习舞蹈种类创新,引进新的舞蹈教学种类,提高舞蹈理论、舞蹈赏析、舞蹈创造性培养的地位,重视文学、美术、影视、哲学等其他交叉学科的兴趣培养。高等舞蹈教育体制与模式的创新,是培养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的重中之重,只有解决好了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有观念,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

第二,要培养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这同样对高等舞蹈教育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个高等舞蹈教学者本身就必须是一个复合型、综合性的人才,教育者自身如果就是一个综合性人才自然最好,但如果不是,那么就应当在一个细分的专业领域有很高的水平,综合的高水平舞蹈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有一个质的保证,才能造就更多高水平的复合性舞蹈艺术人才。

第三,要解决学生的思想意识上的问题,要让学生摒弃原有学习舞蹈就是学习舞蹈技能、学习舞蹈表演的观念,要让学生自身有一个要把自己培养成综合性舞蹈人才的观念。如果教育模式创新了,教者想教,学者不想学,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还是难以培养出优秀的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要解决学生意识上的问题,一方面要抓生源,一方面要抓思想灌输,两方面着手。在招生的时候就把好关,挖掘有潜力,有志向的学生,在教育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观念上有一个自己要成为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的意识。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我们的高等舞蹈教育也不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但是我们要下这样的功夫,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

2.2 在高等舞蹈教育细分领域中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要培养舞蹈教育细分领域的专业人才,同样要从多方面着手,要培养专业性人才,同样要从高等舞蹈教育模式、专业课程设置、舞蹈教育者、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各方面同步创新,同步改进。

首先,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要具有特色和优势。大学教育的开放,必然会产生学校与学校之间激烈的竞争,各个学校要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出有特色和优势的人才。全国的高等院校,如果都以同样的模式去培养人才,只会造成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浪费。因此,各个学校要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出各自有特色优势的人才。以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为例,其发挥自己地理、語言优势,瞄准朝鲜民族舞蹈技能和理论优势,建设朝鲜族舞蹈表演与理论体系,培养有特色和优势的专业舞蹈人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次,在舞蹈专业布局上进行创新,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育、舞蹈史论各专业之间要有特色,突出专业的重点,而不是最后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育各专业学的都是一样,出来的人才也都是一样的。不同的艺术院校也可以发挥自己师资等教育资源的优势,突出自己的优势专业。

第三,要培养专业领域的人才,对舞蹈教育者方面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突出学校的优势、专业的优势,培养不同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就需要更多在专业细分领域的优秀老师。

2.3 在舞蹈教学中突出个性与创造性的培养

要提高舞蹈教学个性与创造性的培养,最直接与最有效的方式是在舞蹈教学中多开设舞蹈编创课。我们过去的舞蹈教学一直注重的是“灌输型教学”,如果要提高舞蹈教学个性与创造性,那么首先就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创新型教学”。毫无疑问,多开设舞蹈编创课是一种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舞蹈编创课不但要开设,而且要早开设,在中专教学中就开设编创课。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创造性的,虽然中专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初学舞蹈,一时要编创出有水平的舞蹈是不太可能,但对于学生的创造性的训练,却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舞蹈教学起步阶段的创造性的培养,也将直接影响后续高等舞蹈教学创造性培养的连贯性。在高等舞蹈教学中,进一步增加编创课,并且在这一阶段开始注重学生编创的水平。到了这个阶段,学生在学习舞蹈上已经有自己一定的经验与想法,教师在这个阶段抓住机会对其进行挖掘,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对于舞蹈人才个性与创造性的培养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三、结论

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新时期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专业舞蹈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成果和经验,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与诟病,因此,如何提高我国舞蹈教育的水平,是摆在每一位舞蹈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需要群策群力,需要每一个人贡献自己的智慧与知识,为提高我国的舞蹈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希望国家教育部门、全国小学、中学、中专、高校等教学机构、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为我国的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2]欧建平.西方舞蹈鉴赏[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

[3]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我国竞技体育舞蹈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全民健身这一科学理念已经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成功融入到家家户户中。从政策层面而言,国家大力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积极推广大众体育。较之于大众体育舞蹈,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较为完善,体育内容也较为多元化,因此,有必要全面实现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以此来更好的提升二者的发展成效,充分发挥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竞技体育舞蹈;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

体育舞蹈正式传入我国已有30多年历程,它是汇集健身、娱乐、社交、审美、表达与交流于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我国从引入发展至今,在国际舞台上已崭露头角,但是我国竞技体育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过分注重专业技术,缺乏娱乐内容的问题。通俗理解,竞技体育舞蹈的参与者以及受众群体都是较为狭隘的。为推动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应该积极实现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一系列发展实践表明,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走向大众化,既是国家战略、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民众个体及舞蹈本身发展所需。

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重要价值

竞技体育舞蹈是一种以专业技术为载体的舞蹈形式,它的受众群体相对狭隘,同时在呈现方式上,更多以竞技的方式来表现,这表明竞技体育舞蹈在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的同时,更多的是竞争力。大众体育舞蹈则更多是以社区居民为参与主体的全民娱乐的舞蹈形式,它属于广场舞的一种类型。从性质层面来而言,两种舞蹈分属于不同的体系,竞技体育舞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舞蹈形式,通过专业院校的培养以及教学等,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体系等,促使参与者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更好的提升舞蹈的表现力;大众体育舞蹈则更多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舞蹈形式,它更多起源于民间,是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形式。在全面健身热潮的推动下,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大众体育舞蹈的覆盖面也是非常广的。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全面的推动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舞蹈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舞蹈内容,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促进二者的融合与创新发展。对于竞技体育舞蹈而言,充分全面的借鉴大众体育舞蹈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能够更好的提升它的娱乐性,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良好的社会推广以及应用的作用。对于大众体育舞蹈而言,积极借鉴和学习竞技体育舞蹈中的优秀内容以及表现形态,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发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与推广,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更好的形成全民健身的热潮。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实现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深入融合以及协同发展,更好的推动它们的长效快速发展。

二、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机制

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全民健身的科学浪潮下,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既能够促进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完善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梳理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科学机制,更好的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以及全面进步。

(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内涵

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是指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两个系统之间在一定范围内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调整系统结构以使系统结构不断优化、不断走向有序化结构发展的动态发展过程。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系统协同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子系统之间产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来促使体育系统中一个子系统试图完成却无法完成的目标并使其得以实现。协同过程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虽然从性质层面而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分别属于不同的两个子系统,但从它们内在的关联性来看,二者之间具有非常多元的关联性。首先,无论是竞技体育舞蹈,还是大众体育舞蹈,它们都是体育项目同舞蹈艺术的结合,都需要辅之以科学的配乐。因此,在競技体育舞蹈以及大众体育舞蹈的表演以及展现的过程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参与者只有在音乐节奏的感召下,在音乐节拍的启发下,才能够更好的表现自身的魅力,也才能够更好的舒展自身的肢体动作,继而获得美好的享受。其次,竞技体育舞蹈以及大众体育舞蹈都属于全民健身的范畴,在全民健身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社会氛围等,都为二者协同发展创设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伴随着人们对健身塑形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的体育舞蹈中。当然,在选择的过程中,偏技能型的可以选择竞技体育舞蹈,以此来表现体育舞蹈的专业性,偏文艺型的可以选择大众体育舞蹈,以此来凸显体育舞蹈的艺术性。

(二)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动力

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分别属于不同的舞蹈体系,同时也具备不同的表现“舞台”,前者更多在赛场上来予以表现,后者则更多以居民便捷参与的广场、街道等。实践证明,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作用。但充分全面的分析与把关它们的发展动力,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这种协同发展的成效与水平,也才能够更好的把握两者的协同发展力度。第一,参与主体对体育资源的追求。无论是竞技体育的参与主体,还是大众体育舞蹈的参与主体,他们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体育资源追求。同时,他们也寄希望通过体育舞蹈的形式来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目标。因此,从参与主体的目标感来看,两种体育舞蹈形式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同时,在体育舞蹈的开展过程中,需要相关的设施设备以及场地环境等支持。特别是在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改善竞赛环境,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它同大众体育舞蹈的联系,也推动了后者的发展。比如竞技体育舞蹈对于场地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但鉴于竞技体育舞蹈开展的周期性,在它的间歇期间,为充分发挥这些基础设施的作用,地方政府往往鼓励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并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大众体育活动。因此,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它们的整体发展质量。第二,政策环境的科学优化。在竞技体育舞蹈以及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始终发挥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从这一调控主体而言,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竞技体育舞蹈的开展过程中,还是在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过程中,政府部门都具有强有力的引导作用。正因为如此,受政策环境的激励,受政府协同发展目标的指引,两种舞蹈形态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融合发展以及共生共荣。

(三)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阻力

一系列发展实践证明,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深入融合,能够充分全面的发挥二者的比较优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它们的发展质量,同时也能够全面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但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毕竟分属于不同的领域,无论是从自身的发展性质、发展内容以及组织体系等层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和差异。为此,有必要充分全面的梳理它们协同发展的阻力,继而积极优化协同发展的方向及目标,更好的推动协同发展的整体成效。

1.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层面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和认知,这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众体育的发展。积极实现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有必要充分提升它们的发展质量,同时还应该维持良好的发展平衡。但从总体上而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是极度不平衡的。虽然全民健身的热潮不断兴起,但在资源分配、财政投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倾向于竞技体育舞蹈,留给大众体育舞蹈的“蛋糕”并不多。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大众体育舞蹈的整体开展情况并不优良。比如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支持,更多依赖于社区的自觉性。通过社区人员临摹学习相關的网络视频来推动社区局面练习大众体育舞蹈。再比如在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中缺乏完善的资源配置,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缺乏专业化的场地等,经常出现参与者抢占停车站、篮球场的新闻,这也从侧面表明,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撑。

2.战略意识差

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过程中,应该从战略层面来进行谋篇布局,只有这样才能够综合全面的提升二者的协同发展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这种协同发展的战略意识相对比较差。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在发展和协调战略上存在布局不合理与现实脱轨的情况, 协同战略意识薄弱,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缺乏合理的战略配合。地方性战略布局少,因此灵活性 差,目前不能满足地区特色战略发展需要。

三、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措施

积极全面的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应该充分践行科学的发展措施,更好的提升二者的整体发展质量与成效。

(一)充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大人才交流与合作

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过程中,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是非常关键的立足点,是非常关键的发力点,只有充分全面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全方位加强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协同发展成效。一方面,要充分依托于竞技体育舞蹈来吸引更多的健身人群。竞技体育舞蹈具有技术性、艺术性等多元化的特点,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竞技体育舞蹈,能够有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继而吸引更多健身人群参与到体育舞蹈中来。另一方面,大众体育舞蹈的覆盖面相对比较广,尤其是以社区作为开展单位,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它的覆盖面。为此,可以通过大众体育舞蹈来加强人才储备,培养对体育舞蹈具有较强兴趣且具备较高天赋的年轻后备人才,为我国竞技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同时,竞技体育舞蹈的教练、运动员等,同样应该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于社区大众体育舞蹈的建设以及推广过程中。

(二)完善培训基地建设,加大社会宣传推广力度

积极全面的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融合发展,离不开科学系统的培训基地建设。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构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应该积极构建不同形式的培训载体,积极依托于专业化的培训场地以及社会大众化的培训举措等,切实提升培训工作的整体成效。通过基地建设,能够实现人才的互通有无。同时,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全面的创新宣传推广的工作方式,还应该全面优化宣传推广的工作力度,依托于社会大众媒体以及多元化的社交平台等,更好的提升宣传推广的整体成效,全面提升人们的参与意识以及参与积极性。

四、结语

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在社会作用方面,属于不同的舞蹈类型,为更好的推动二者的高效融合以及全面发展,应该充分把握它们各自的舞蹈特点、受众人群及发展方向,充分明确二者协同发展的机制、动力以及阻力,依托于科学的协同发展措施,更好的促进协同发展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清江.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8.

[2]刘小静,姚万祥.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同治理的路径研究[C].第四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8.

[3]邱秋,于殿卿.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研究[C].第四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8.

我国竞技体育舞蹈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体育舞蹈是伊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大学体育任选课程之一。为使大学体育任选课程的体育舞蹈教学能在有限的课数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适应大众体育的需要,本文以现代教学论为依据,设计了大学体育任选课程优化教学方案。

【关键词】体育舞蹈 大学体育 教学方案

一、前言

体育舞蹈是伊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大学体育任选课程之一。为使大学体育任选课程的体育舞蹈教学能在有限的课数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适应大众体育的需要,笔者以现代教学论为依据,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设计了大学体育任选课程优化教学方案,并在2007、2008、2009、2010级民、汉普通班自愿网上选课的学生进行教学实验,试图通过体育舞蹈教学方案的实施,解决大学体育任选课程体体育舞蹈教学学时数量与教学系统化的矛盾,力求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并由此引起人们对体育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视。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2 调查法。

3 实验法。

选用伊犁师范体育学院2007、2008、2009、2010级民、汉普通班自愿网上选课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基础相同。

对照班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班采用体育舞蹈教学的优化设计课进行教学。

4 数理统计法。

教学实验各阶段所获取的数据统计并处理。

三、优化方案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学优化设计是教学优化的前提,体育舞蹈教学的优化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 优化设计方案中依据教学论原理,以教学论原理做指导。

2 优化设计方案中教学程序完整包括了体育舞蹈教学过程的基本成分(目的、任务、方法、形式、时间、条件和预期结果)。

3 根据教学的总目标和体育舞蹈的系统结构,选择了最基本的、并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组合和技能体系作为教学内容。

4 根据达成教学目标的需要及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师学生的可能性选择教学模式。

5 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体现出了合理性和多样化。

6 以动态的观点对待教学结构,预先设计的教学过程可以随教学任务的实现状况进行调查和修改。

7 基本功教学不容忽视。

基本姿势是健美操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对形成学生的正确姿态和健美体格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动作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姿态要求,既为学习动作创造有利条件,又影响动作完成的效果。因此,不可忽视。对它的教学应放在基本动作教学之前,对主体部分和结束部分的姿势要求,应结合基本动作的教学提出。基本动作是学习健美操套路的基础,是各部位动作的典型代表,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应当放在套路之前进行教学。

音乐是健美操的有声助手,它不仅能提高演练的情趣,更能充分表现健与美的主题。因此,舞与曲是不能分割的,只能根据舞的主题思想选择曲,而不能依曲选择舞。曲是为舞服务的,它不仅对舞产生烘托作用,更重要的是表达舞者的思想情感。对音乐熟悉一是了解它的节奏及其变化,二是了解韵律的形成特点,三是能吟诵。熟悉的过程应放在套路教学前课外完成。配乐练习时教师应给予指点,特别对舞与曲完美的结合,典型之处应给予提示。对音乐的理解应着重在主题思想上以及表现的形象内容和情感的发展变化方面。对此,教师应当多多进行指导,在套路教学前完成,并在套路教学中逐步强化。

四、体育舞蹈课型,单元划分与教学方案的内容-

体育舞蹈现课型教学划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四次课(8课时)。

1 第一单元:认知阶段。

教学目标:了解体育舞蹈的基本概念、特点、健身价值和分类特征。掌握体育舞蹈的基本动作、教学模式采用“系统学习”模式,此模式主要是接受认识、记忆和复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课次与教学内容:体育舞蹈概述1次课基本动作以及身体的协调配合2次。

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随堂考察。

2 第二单元:掌握阶段。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体育舞蹈不同性质的动作和成套动作,体会每个舞蹈动作的组合,了解体育舞蹈基本动作与成套动作的组合方式。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时间能力。

教学模式:采用“掌握学习”教学模式,以教学目标达成度为标准。

教学方式: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课次与教学内容:华尔兹6次课;伦巴6次课;恰恰6次课。

评价方式:第一组动作老师在第一次课结束前对完成情况进行抽查,每班抽查10~15人,成绩达8~5分以上通过。第二次上课的开始对剩余的学生进行考察,通过人数达95%以上开始进行第二组动作的练习。第二组动作考核同第一组。考核由任课教师完成。

3 第三单元:提高阶段。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体育舞蹈的理论方法,掌握较难度的成套动作组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创编实践、使初步具备创编组合动作的能力。

教学模式:采用“范例学习”教学模式,通过典型动作和套路组合,使学生掌握带规律性的方法,培养和发展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自学教材知识,使学生了解动作技术及其结构体系。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课次和教学内容:体育舞蹈的创编与教学1次课,学生创编体育舞蹈2次课。

五、结论

1 体育舞蹈教学的优化设计是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使教学方式进一步科学化的尝试,是高校普通专业班学生体育舞蹈教学的具体规划。并有助于学生对体育舞蹈进行系统的理性认识。

2 教学优化设计方案注重了体育舞蹈技术教学的系统性。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单元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3 体育舞蹈教学优化方案的内容详细具体,便于操作,适宜在各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中进行普及和推广。

4 教学实验证明,体育舞蹈教学优化方案对学生基本技术和基本组合的掌握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效果显著,这对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有为重要。

我国竞技体育舞蹈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论述“蚂拐舞”的内涵,分析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引入“蚂拐舞”的价值及意义,提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引入“蚂拐舞”应该注意培养师资队伍、课堂艺术教学与民族运动会、健身操等形式结合,共同服务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展和完善。

【关键词】高校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蚂拐舞内涵 价值意义 引进措施

“蚂拐舞”是桂西北少数民族的一种特色舞蹈和文化,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民族特色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是祖国历史文化的损失,也是一种文化遗憾。本文探索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中引入桂西北少数民族“蚂拐舞”,分析“蚂拐舞”的内涵和引入课堂的价值意义,提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引入“蚂拐舞”的举措。

一、“蚂拐舞”的内涵

任何舞蹈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都和当时社会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舞蹈的发展过程中,尽管有一些舞蹈内容被淡化,但基本的、核心的韵律及动作会有所保留,一直延续下来,其内涵也不会完全丧失,而会源远流长。“蚂拐节”在每年农历春节举行,是壮族一个很盛大的节日活动,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痕迹。“蚂拐舞”是系列舞蹈的总称,是“蚂拐节”中最具特色、最具看点的舞蹈,其在蚂拐节最后一天举行。“蚂拐舞”的基本动作是“两跳一停五点步”,通过已有资料及现场蚂拐舞蹈可知,它是由两个男青年穿女装、戴姑娘的面具进行击鼓表演,击鼓不仅是一种伴奏,也是整个舞蹈的指挥,舞蹈动作讲求对称及对比变化。这个舞蹈核心由戴女性面具、穿女性服装的男青年代表,这说明了当时的女性意识很强,可以看出“蚂拐舞”保留着一些母系社会的痕迹。而至今广西天峨县巴暮村村头的女性娃婆石雕像也说明了“蚂拐舞”中母系氏族社会痕迹。

(二)农耕社会的动物崇拜意识。众所周知,桂西北少数民族先民们往往会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等。在农耕社会,壮族先民将蚂拐看作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灵,具有神一样的能力,认为蚂拐能够带来丰收、带来雨水。先民们通过祭祀蚂拐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之也就产生了一系列以蚂拐为核心的祭祀活动及动作。蚂拐舞的舞蹈动作多为模拟青蛙和农耕时的劳动生活,舞风古朴,表演生动、趣味性极强。因此,蚂拐舞实际上是产生于祭祀活动,由青蛙动作衍变而来,展示了桂西北少数民族在农耕社会的动物崇拜意识。

(三)桂西北少数民族的民族性格。一个民族的民族舞蹈往往与该民族的生活习惯、信仰习俗、民族性格等有很大的联系,“蚂拐舞”也不例外。桂西北少数民族人民热情奔放、勤劳质朴、粗犷豪放,而其特有的舞蹈“蚂拐舞”就以青蛙式的方形结构作为整个舞蹈的造型基础,立式蛙造型是其基本步,运行步伐则以蟹形状和蛙跳状为主,该舞蹈将刚健、粗犷、明快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力度、节奏、风格配合得极其完美,舞蹈格调欢快、活泼、幽默,从舞蹈中就可以看出他们一年四季主要的农事。桂西北少数民族人民勤劳、朴实、憨厚、粗犷和沉稳的民族性格特征正是通过“蚂拐舞”体现出来。

二、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引入“蚂拐舞”的价值及意义

“蚂拐舞”进校园,不仅能够发挥娱乐、健身、教育的功效,还能促进民俗舞蹈形式的保留与流变,促进桂西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创新,推动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推陈出新、日益强大。

(一)寓教于乐与健身多重并进。“体育离开艺术必然会走向苍白和野蛮,而艺术离开体育同样缺少意义的充盈与敞现”,“蚂拐舞”作为一种民族传统舞蹈,其演变发展至今,留下的都是舞蹈的经典核心动作。将“蚂拐舞”引入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可以说是将其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蚂拐舞”的引入,一方面使学生锻炼了身体,强健了体魄,达到了健身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课程兴趣,吸引了学生的眼光,让学生有十足的热情投入课程中;同时,“蚂拐舞”整套舞蹈动作轻松、愉悦、活泼,可以让学生拥有好心情,养成积极乐观的个性。其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将其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中,可使更多的人接触它、了解它,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无意识中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

(二)民俗舞蹈形式的保留与流变。舞蹈作为一种“有形”的群体性文艺形式,群体参与性强,涉及的内容广泛,囊括了少数民族独有和特有的衣、食、住、行。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分类虽然字面差别不大,但实质却相差甚大。以“两跳一停五点步”为基本舞蹈形式的“蚂拐舞”,它是一种有形的文化艺术形式,我们虽然可以通过收集资料将它保留下来,使其获得暂时的相对稳定性,但这种稳定并不是静止不变的。随着当今多重外来文化的冲击,传播主体和生活方式也有所改变,这些都会导致舞蹈发生变化,产生一定的流变,正是这种流变使民族舞蹈不断地创新、流传,再创新、再流传,生生不息,更具生命力。

(三)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蚂拐舞”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创新与其他文化的互补,我们要善于拯救濒危民间舞蹈艺术,繁荣民间舞蹈,保护艺术精华。“螞拐舞”引入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既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当代教学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蚂拐舞”引入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学生学习感受了此舞蹈,在慢慢地学习过程中,舞蹈精髓被掌握,舞蹈文化也就随之被传承、保留下来;同时,在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探讨中,思想观点不断碰撞,一些新思想、新创意就会出现,这就是一个自然的求变求新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这对“蚂拐舞”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是极其有利的,使得文化得以传承、创新,最终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

三、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引入“蚂拐舞”的举措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引入蚂拐舞蹈,不仅可以丰富体育活动形式,也符合现代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结合的教育机制需要,是一项很有必要性的工作。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引入“蚂拐舞”可采取以下的措施。

(一)优秀的师资队伍引导。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引入“蚂拐舞”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良好的民族体育教师可以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一流的教师懂得运用教学技巧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民族体育课程的质量及该课程未来的良好发展。因此,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引入“蚂拐舞”,首要的就是培养一支高质量的、优秀的师资队伍,从教学的传道者方面保证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有序高效开展。

(二)课堂艺术教学与民族文化结合。学习“蚂拐舞”,首要的是了解和掌握“蚂拐舞”的理论知识,而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在体育课学习,也可以在课堂艺术教学中学习。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引入“蚂拐舞”不能忽视当地实情,应该结合当地实践,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及教学理念,开发符合本校实际、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和地方教材。同时,课堂艺术教学与民族文化相辅相成,应将课堂艺术教学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进行教学,让学习主体清楚“蚂拐舞”也是一种艺术,让学生有意识地接触它、了解它、掌握它。例如,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早在2010年就创造性地在体育课程中引入“蚂拐舞”,将课间广播操与“蚂拐舞”融合,开发了独特的“校本操”,并形成了民族体育校际联盟,成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学校”。

(三)民族运动会、健身操的推广引入。新课标下,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重点,应该将教学的主体还给学生。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蚂拐舞”的健身及娱乐功能,将“蚂拐舞”引入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广西南宁已有14所学校将蚂拐舞引入体育课程,而广西民族大学与全区各示范学校组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际保护联盟。民族运动会、健身操等形式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热情及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举办民族运动会、以健身操形式将蚂拐舞引入课程,一方面强健了体魄,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热情,可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源远流长的“蚂拐舞”文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审美情趣,使学生拥有一个愉悦的心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交际能力,进而形成更加开朗、乐观的个性。

综上所述,“蚂拐舞”具有桂西北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性,蘊含了桂西北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念、民族精神及审美情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蚂拐舞”透露出母系社会的女性意识及农耕社会的动物崇拜意识,也展现了桂西北少数民族人民的性格特征。将“蚂拐舞”引入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要注重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引导学习者,把课堂艺术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以民族运动会、健身操的形式,结合舞蹈规律特点,寓教于乐于健身中,同时也使“蚂拐舞”的舞蹈形式在流变中得以保留,传承历史文化,让其求变求新,在创新中一步步走向繁荣。

【参考文献】

[1]程卫波,于军.体育与艺术的关系演变之管窥—身体社会学视角[J].体育科学,2010(30)

[2]方钰婷.广西壮族濒危民间蚂拐舞的挖掘与传承[C]//2012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四部分.2012

[3]李伟.广西壮族蚂拐舞的艺术价值及资源开发[J].大众文艺,2013(4)

[4]黄云艳.广西壮族民俗舞蹈文化内涵概述[J].音乐与舞蹈,2013(10)

[5]黄丽英.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路径探讨——以河池市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6]覃云.浅谈“蚂拐舞”在体育教学的创编与推广[J].民族传统教育,2012(9)

[7]刘文强.浅谈壮族蚂拐舞的艺术特征[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9)

[8]何娟娟,蒋波.壮族蚂拐舞本体特征初探——以舞蹈《山娃仔》为例[J].音乐时空,2015(19)

[9]周家金,朱波涌,孙庆彬.壮族蚂拐舞的体育文化及其社会功能[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1)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桂西北少数民族‘蚂拐舞’体育文化的研究”(2015C458)

【作者简介】聂春丽(1985— ),女,广西梧州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与体育教育训练学。

(责编 卢 雯)

上一篇:高校人力资源人事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提高高校后勤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