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的特征范文

2023-09-19

比较教育的特征范文第1篇

导读:绘本是比较特殊的图书形式,将故事以大量图片和一些简单的文字形式呈现出来。绘本呈现出来的故事比较形象生动,还会给阅读者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间。绘本的这种形式和儿童们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高度契合,所以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将绘本阅读推广到儿童教育中,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提升自身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还能通过绘本故事促进儿童的群面发展。本文为绘本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及教育建议,包括:一、儿童早期阅读的具体特点;二、绘本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可以有效提升儿童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儿童们养成良好的品格;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图像思维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儿童们的探究能力);三、绘本阅读的相关原则和阅读指导方式(绘本阅读的原则;引导儿童进行绘本阅读的策略);四、结束语。

绘本是比较特殊的图书形式,将故事以大量图片和一些简单的文字形式呈现出来。绘本呈现出来的故事比较形象生动,还会给阅读者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间。绘本的这种形式和儿童们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高度契合,所以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将绘本阅读推广到儿童教育中,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提升自身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还能通过绘本故事促进儿童的群面发展。文章对绘本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及教育建议进行探究,以提升绘本阅读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从而推动儿童更加全面的发展。

早期阅读可以引导儿童从口头语言学习向书面知识学习进行过渡和转化,这样可以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识字习惯以及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还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儿童之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部也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将幼儿早期阅读教学融入其中,同时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更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从而让幼儿全面感受阅读、书写的兴趣。

一、儿童早期阅读的具体特点

早期阅读教学是儿童认识世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4~5岁是儿童快速发展的阶段,包括关键的阅读能力。儿童在学前阶段就要接触大量书籍,这样才能在快速发展阶段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提升阅读能力。

年纪较小的儿童,因为识字量受制,很难进行正常阅读。这个阶段的儿童有着一些阅读特性。首先,以图画阅读为主,图片量大,文字内容少。当前阅读方式为亲子共读,主要因为幼儿的自制力、独立性等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差,所以阅读过程需要家长陪伴,这样还能有效拉进家长和儿童间的关系。最后就是儿童阶段的阅读教学,主要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在引导儿童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培养阅读习惯,为之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根据上面这些特点,可以确定儿童早期阅读要以非文字图画的阅读材料为主,同时阅读中的图画还可以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结合和对应,这样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图画内容。

绘本这种图书形式的出现,为儿童早期阅读提供了非常合适的阅读材料。因为绘本是用连贯的图画和极少的文字传递信息和讲述故事的。和传统的图画书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在绘本中图画作为故事的主要内容,在图书的每一页都有着非常大的占比,对故事的完整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字和图画会相互影响。可以总结出,绘本不仅非常符合儿童阶段的阅读心理,教师还能利用图画有效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因为绘本故事比较简短,适宜阅读,且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是儿童早期阅读的最佳选择。

二、绘本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绘本主要以图画为主,语言非常简单,图画优美,故事也非常有趣,可以有效激发儿童们的阅读兴趣。比较优秀的绘本,可以只通过阅读图片就能了解主要情节,即使儿童识字量少,也并不影响通过图片阅读进入故事,感受情感。所以绘本阅读对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对儿童之后的发展产生影响。

(一)可以有效提升儿童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相关的研究理论,2~7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而言,很难理解“喜欢”“难受”“痛苦”这些抽象词语,儿童在学习这些词语的过程中受到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等各方面因素阻碍。但是绘本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传递这些词语的概念,并且可以利用图文结合的特殊形式,让儿童建立语言感知系统。例如,在绘本《小不点和大世界》的阅读过程中,儿童可以从故事主角在不同地方流浪的过程中,感受主角表现出来的不同感受和情绪,这样就可以更加直接地感受不同的情感词汇。同时在教导儿童们抽象词语时,还可以引导《野兽国》这一绘本内容,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跟随故事内容感受无聊、恐惧、嫉妒等多种不同的情绪,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词汇。

(二)有助于儿童们养成良好的品格

大部分教育家认为,要在儿童们6岁之前完成基础品格教育,6岁之后主要是品格的巩固教育。在儿童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其他教育内容都可以进行补充,但品格教育是需要从小进行塑造和定型的。在后期想要纠正儿童的品格,是非常困难的,同时还会儿童的心理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所以在儿童早期教育中,要重点培养良好品格,同时还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

在对儿童开展品格教育时,可以引导儿童阅读优秀品德主题的绘本。因为儿童具有非常强的模仿能力,所以会学习绘本中的人物,将优秀主角作为榜样,并努力向其靠拢。例如,在阅读绘本《我媽妈》时,儿童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妈妈的美丽之处,从而养成尊重父母、发现父母身上的优点等优秀品格。又如,在阅读绘本《小兔波利品格养成系列》时,引导幼儿养成如何和他人和谐相处的优秀品格。经过良好品格教育的儿童,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更好地融入不同群体,还能形成健全品格。

(三)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图像思维方式

绘本阅读不仅可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品格习惯,还能帮助幼儿形成图像思维方式,从而有效提升想象力。儿童们的想象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期直接或间接的教育中获取的。儿童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也就越饱满。但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大部分都在引导儿童进行文字和语言思考,很少在教育中会引导儿童进行图像思考。

绘本阅读可以利用自身具有的大量图片,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图片阅读平台。这主要因为绘本最大特性就是图片的主导地位。儿童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可以形成良好的图像概念,从而促进连贯思维能力,发展联想能力。例如,可以利用《米瑞和熊》这一绘本培养儿童的图像思维,从而增强创造力。这一绘本主要讲述小女孩米瑞在森林冒险的故事,故事的不同情节用图片方式环环相扣。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还能在连贯图片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图像思维,从而提升自身的想象力。

(四)可以有效培养儿童们的探究能力

儿童年龄较小,具有非常强的好奇心。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儿童总是想要从图片上得知故事的发展过程和结果。所以阅读过程,就是不断探索的过程,通常分为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几个阶段。例如,在绘本《停电之后》的阅读过程中,儿童会特别好奇故事中的一家人在停电后发生的事情。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儿童会进行主动阅读,并且会对故事内容进行不断探索,从而解决自己内心的疑问。绘本利用自身优美、丰富的图画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从而有效激发儿童的探究兴趣。儿童在绘本世界中徜徉,探究能力和知识储备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绘本阅读的相关原则和阅读指导方式

( 一)绘本阅读的原则

绘本阅读可以按照绘本种类分成很多门类,诸如趣味性的绘本阅读、认知类的教育绘本阅读、品格培养类的绘本阅读、科普类的绘本阅读、亲情类的绘本阅读等多种不同类型。所以在开展绘本阅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以及兴趣爱好。这样能够让绘本内容更符合儿童需求,有效提升绘本阅读的效果。

在对3~4岁的儿童开展绘本阅读教育时,可以选择一些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图画颜色比较鲜明、人物优美的绘本。在选择绘本时,要尽量选配图多的,这样才能让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绘本讲述的内容。例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鲸鱼》等,这一类绘本非常适合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进行阅读。

对于4~5岁的儿童,可以选择图文并茂、故事情节连贯性较强的绘本。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可以选择具有一定逻辑性的绘本,进一步提升儿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大卫不可以》《三只小猪》等绘本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连贯性,所以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

在绘本选择过程中,要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阅读能力,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在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后,还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指导阅读,这样才能有效发展绘本阅读的作用。

(二 )引导儿童进行绘本阅读的策略

在引导儿童进行绘本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白绘本是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书籍,所以在引导过程中,要让儿童对绘本内容进行详细观察。其次要认识到绘本中含有大量图片,在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儿童将自己看到的画面进行转述。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更加专注地阅读绘本故事,同时还能通过图片转述的方式,提升儿童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虽然绘本中设计的文字比较简单,但是依旧会出现儿童不认识的情况。可以为儿童阅读文字内容,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圖画内容。最后,绘本故事都有核心思想,在儿童完成阅读之后,带领儿童一起探讨绘本故事的主题,并且引导儿童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绘本阅读是儿童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利用绘本开展教育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兴趣以及需要培养的内容选择绘本,这样才能有效利用绘本阅读,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比较教育的特征范文第2篇

1 培养模式

由于在传统、文化、国情等方面的差异, 世界发达国家在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主要有专业模式、普及模式、培训模式等。美国、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专业模式, 通过普通大学创业学学科建设培养专业化的创业型人才, 受教育者一般为商学院学生;由商学院或管理学院的创业中心负责教学管理。二是普及模式, 通过全校性的选修课、辅修课提升普通大学学生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 受教育者为全校学生;由学校层面负责整合全校范围内所有的创业教育资源, 并进行管理[1]。Deborah H.Streeter (2002) 对美国38所高校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 10所高校采用专业模式 (占26%) , 28所高校采用普及模式 (占74%) [2]。英国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全校模式为主, 由学校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课程, 学生通过选修、必修通识课与专业课形式、资格证书形式、辅修学位、培训形式等接受创业教育。在英国, 约一半的高校开设一门以上的创业课程。日本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有四种类型:普及教育型模式, 面向全校所有学生进行创业通识教育;技艺辅助型, 面向特定专业学生开设 (例如工科、医学) , 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辅修课程;专门教育型, 面向有志于从事创业的学生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实践型, 面向商务、经营专业学生开设提高其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课程。国外发达国家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之处在于:知识与素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

2 课程设置

世界发达国家高校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动态调整课程内容, 已经形成非常完善的课程体系, 主要特色有:1) 课程模块化。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主要由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素质、创业实务操作等模块组成[3]。澳大利亚高校的创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内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四个模块。韩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五部分[4]。日本立命馆大学的创业课程分为“基础科目群”“拓展科目群”“实践科目群”三个模块。2) 专业课与创业课相结合。国外高校普遍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 将创业课程紧密嵌入到专业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创新具有典型专业特色的创业课程体系, 有效地做到了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例如美国北德大学音乐学院设立的音乐创业与营销课程、音乐创业导引课程, 专门讲授有关音乐类企业的创业内容[5]。

3 师资建设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创业人才的关键因素。国外高校十分重视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其成功经验主要有:1) 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水平专职师资队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瑞士等国拥有专门、稳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西方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由创业教育专业教师讲授, 教师队伍稳定, 具备丰富的创业教育经验, 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例如美国百森商学院专职教授创业教育的教师约有35名。国外高校在选拔师资时注重对创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双重考察, 注重应聘者具备创业的实践经验。通过教学研讨会与学术交流会、案例示范教学、交流培训、企业实践等多种形式对创业教育师资进行培训。澳大利亚高校的专职创业教育教师不仅要求具备相应的学位, 而且必须有3年以上的实践经验;要求老师兼职行业协会的会员, 并定期去新创办的企业挂职锻炼。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科研工作, 并对优秀研究成果给予推广, 促进创业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2) 构建多样化的社会兼职师资队伍。国外高校普遍利用社会资源以补充师资, 通过聘请创业家、实业家、风险投资者、企业高级管理者、金融从业者等做创业专题讲座和论坛、课程讲学、兼职教师、创业项目指导等, 采用灵活的形式组建理论与实践强强联合的师资队伍。澳大利亚普通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约为4:6。美国一些著名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董事长均在大学兼职教师。

4 创业实践

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能力的锻炼。国外高校的创业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开设有创业比赛、创业项目、创业模拟体验课程、创业实践基地、创业交流平台等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1) 创业比赛是世界各国普遍实施的创业实践活动。世界各国的不同组织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创业大赛, 不仅有效地促进了高校创业实践教育, 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涌现出大批创业人才, 而且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筹集投资资金提供了平台。2) 创业项目是国外高校普遍设立的创业实践活动, 是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的重要媒介。英国政府设立有各类创业教育项目, 例如大学生创业项目、全球创业观察项目等, 以吸引大学生参与创业。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设立有创新与创业项目、暑期创业研究项目;德国经济研究所设立“青年企业家”项目等。各高校给予创业项目高额的奖金奖励, 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3) 创业模拟体验课程。德国慕尼黑大学开设有创业设计课程, 由教师协助指导学生自主起草创业计划书, 并进行评选, 优秀作品会推荐给企业运用。美国百森商学院开设有“新生管理体验”课程, 为新生班的创业小组提供3000美元的创业基金。4) 建立创业实践基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高校普遍建设有校内创业园、创业中心、孵化器、创业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等实践基地, 提供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场所、设施设备和多种后勤服务。斯坦福大学建立的硅谷为学生提供了“产学研”综合功能的实践基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设立风险实验室, 主要进行创业实践和孵化器的课程和活动。5) 创业交流平台。国外高校通过建立创业论坛、创业交流会、创业俱乐部、创业校友联合会等交流平台, 提供创业学生之间、创业学生与社会创业成功人士之间交流、咨询的媒介。美国百森商学院的杰出创业家协会、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每年邀请著名公司的高级管理者、成功创业人士与学生交流[6]。

5 借鉴与启示

综合比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对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 提高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具有如下启示:其一, 根据创业教育目标、对象的不同, 针对性的选用不同的培养模式。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应突出知识与素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特点。其二, 在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下构建完善的创业教学体系, 包括:高校设立专门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动态调整课程内容, 构建模块化与阶段性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专业课与创业课相结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多元化创业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其三, 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 通过招聘、培训、创业实践与企业挂职等多种途径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水平专职师资队伍;另一方面, 整合社会师资资源, 通过聘请社会创业专家、企业高管等做创业专题讲座和论坛、课程讲学、兼职教师、创业项目指导等多种形式, 构建多样化的社会兼职师资队伍。其四, 开设丰富、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教学活动, 提供创业比赛、创业项目、创业模拟体验课程、创业实践基地、创业交流平台等多种创业实践机会, 让学生在真实的创业环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锻炼综合创业实践能力。其五, 基于“资源整合”的开放式办学机制, 整合高校、企业、社会团体、政府的资源共同参与创业教育, 各司其职、密切合作, 构建多元化、多层次、高效率的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网络, 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教育服务。

摘要:创业人才是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创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以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世界创业教育发达国家的高校为研究对象, 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创业实践四个方面总结归纳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为提高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等学校,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罗涤, 高微, 赖炳根.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分析及其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 .76-78.

[2] Deborah H.Streeter John P.Jaquette, Jr Kathryn Hovis:University-wid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lternative Models and Current Trends, http:epe.cornell.edu.March, 2002.

[3] 卢丽华.美国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 2007 (5) :61.

[4] 刘凤云.借鉴美国经验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J].江苏高教, 2010 (4) .84.

[5] 王保义.西方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15) .10-11.

比较教育的特征范文第3篇

自主性——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突出表现在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做出安排、监控和调节,对学习结果做出积极的总结和评价。自主性要求学生逐步确立主体意识和观念,培养独立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合作性——现代学习方式的合作特征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缓和生生和师生之间相互隔离和疏远的现象,转化和消除学生之间过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的沟通,形成学习的责任感。

探究性——现代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通过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处理信息及表达交流等活动,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性——现代学习方式强调只有学生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问题,学习才有强大的动力,才能真正开启心智的大门,激发学习热情,真正领略到学习的乐趣与魅力。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特征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是否能够或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有勇气面对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比较教育的特征范文第4篇

一、游戏美术教育概述

游戏美术教育在时间节点上可分为:早期的视频光盘辅助教学 (1990年) 到在线互动式教育 (2000年后) , 再逐步转向大规模授课的慕课 (2005年后) 。

1、“演示型”开放式教育

早期的游戏美术教育以视频教学为基础, 从全球在线教育形态来看, 属于开放教育 (OEC) 。尽管有部分游戏美术培训机构声称早在1980年代就使用该方式进行补充学习, 但未见明确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这套教学光盘并非以游戏美术课程作为课程划分, 而是以艺术家个人的工作领域划分, 如:华裔概念设计师朱峰 (Feng Zhu) 的教学视频包含场景基础教学、机械透视和角色基础设计;而斯科特·罗宾森 (Scott Roberson) 的教学视频包括透视基础、载具的透视基础和场景基础, 他们的教学光盘中都含有“场景”教学, 只是艺术家的创作方式不同而已。Lyda.com和Massive Black在此时出品的视频教程也几乎都使用该方式教学。

当时互联网欠发达, 指示针设计学校并没有针对购买教学光盘的读者出现学习的问题做认真回应, 毕竟光盘的目的只用于宣传, 培训机构并不希望这种教学方式成为主流, 面授作为当时唯一可选教学方式持续了一段时间。

2、基于多元化、大数据背景的游戏美术教育

随着DVD教学的普及, 培训公司纷纷开设论坛针对购买教学DVD的用户进行答疑。学员作品、业内动态等互动板块的增多在线答疑逐步转为综合性学习交流论坛, 一些培训机构聘请企业设计人员不定期地针对业内动态做专题讲座和互动式提问。在这股浪潮下, 一些自由设计师 (Freelancer) 出于宣传与知识信息分享目的, 他们把自身的设计作品和设计理念制作成视频上传至You Tube等网站。巨大上传量形成了免费的教育资源学习网。

3、以媒体融合为背景的慕课教育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电影特效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电票房的冷漠, 更多的影视传媒公司开始把电影、经典动画片和小说包装成“文化体验”即“知识财产” (IP) 。电影公司在推出正式影片之前就在各大主机娱乐平台上推出相关的视频游戏和漫画等产品, 于是本已饱和的美国游戏制作市场迎来了又一次人才大需求。

除了游戏美术论坛和培训机构外, 软件市场竞争升级这一外部条件也促使游戏美术教育发展加速。几乎95%的业内制作软件公司本部都设在美国。此外, 制作公司为了扩大软件市场, 占领更多用户群, 也利用公司平台和视频互动平台开设了围绕自身产品使用的系列课程。软件公司迫于同行压力不得不从一年更新1次改为每年更新N次, 软件的频繁更迭也给学习者带来了困扰, 不断收购导致软件自身臃肿、庞大, 这些公司不得不以视频或论坛的形式开展更广泛的软件教育赢得用户。

游戏美术的教学理念基于项目制作, 虽然在其中也涉及知识构筑和文化发展研究, 然而“微视频”+交互式实训练习对本专业会更加实用。从以上软件更新的速度和游戏美术对人才的需求方面, 短期碎片化教育+长期项目实训就成为次时代游戏美术教育的首选。

二、国内游戏美术教育背景

相对于国外教育/研发产业数据权重而言, 我国的游戏美术教育占比份额甚至超过游戏美术产业, 游戏美术培训机构数量甚至超过了游戏美术制作公司[1]。2014年后, 我国对游戏主机市场放开, 游戏产业人才缺口增大, 培训机构的人员吞吐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产业需要[2]。

在国内, 游戏美术教育分为两种形式。一类是以商业培训机构, 这些商业机构在游戏美术教育领域起步较早, 能较快速递针对特定商业美术市场 (例如游戏美术、游戏策划和游戏引擎编程等方面) 制定有效策略, 并以各种手段展开有效地教学。另一类是以高校为主的综合性本科教育, 相对于培训机构高校游戏美术教育起步晚, 缺乏师资, 但海量的教育资源及国家的相关资助使高校游戏美术教育专业呈后来居上的态势。

高校无论从师资、物力和财力上都具有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条件, 应在游戏美术领域“先下手”, 以多种形式培养应用型人才。

摘要:现代电子游戏作为一种娱乐取决于受众的体验程度, 即更大程度的感官刺激。它融合了计算机图形学、美术学、设计学和电影学, 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游戏美术属于技术美学, 强调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本文概述了电子邮件游戏发展历程,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游戏美术教育的特征和国立高校发展游戏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慕课,游戏美术,次世代游戏,SWOT分析法

参考文献

[1] 李世东, 杜秀果, 冯亮, 李涛, 苏会杰, 张宁.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研究[J].民营科技, 2013, (09) :221.

比较教育的特征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课程思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特征,然后基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和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了新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实践探索,给出了一个详细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初中化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又要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身体健康的关系和化学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等,目的是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在未来遇到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时能从容的处理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全面融入思政教育非常有必要,既是中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一、初中化学课程思政的特征

初中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的学科思想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对立统一思想、量变与质变的思想、实践出真理思想、化学平衡与守衡思想和分类思想等。从这些学科思想可以得出,初中化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应具有这些特征:(1)注重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注重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1];(2)培养创新性,目前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创新创业的发展,做为青少年一代,学习初中化学时要认真探索,反复做实验验证化学知识,并对化学现象、实验过程进行创造性的认识;(3)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化学理论和化学史中蕴含着很多哲学思想和人生道理,通过讲解这些知识和道理让学生深刻领悟,增强他们学习初中化学的主观能动性;(4)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化学科学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但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和安全隐患,所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生产技术、人类社会、人类居住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二、初中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一)借助化学史,强化德育教育的渗透初中生因在此之前并未接触过化学,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也相对较不全面,因此,教师若想提高化学教学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并将德育有效渗透其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导入其中。比如,在上化学课讲到我国的一些匮乏能源时,可把我国发布相 关统计信息的原因告知学生,综合课本理论,变成习题,使学生完成化学分析、练习, 能够对能源危机有大致认识。在说到水的构成、水的净化等相关内容时,可说明水在 我国较为缺乏,我国属于中度缺水国,另外,各地区的水分布差异大,都存在不同程 度的水污染状况,进而培育学生节约用水的观念与保护水资源的爱国情怀。 在学习 H2、CO、CH4的化学属性时,综合化学和能源的关系,尤其是“绿色能源”, 探究 H2 用作氢能源的三个优势:原料来源很广、热值高、生成物是水、不会污染。 而 CO 用作能源会给空气造成污染,CH4 用作能源对我国农村地区的能源供给、环 境保护、农作物化肥的处理都有着重大意义。

(二)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化学因涉及的内容及知识点相对较为枯燥乏味,若只单纯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导致教学质量及效率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因此,教师一般会采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课程中的重点知识,能够使其有着丰富的实践能力,为其后期的学习及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可通过开展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协同能力及合作意识,学生在通力合作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解决了化学课中的难点,并增强了团队意识[2]。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性质知识点时,教师可在开展教学工作前,提出导入性问题,如“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吗?”学生因对该知识点的了解不足,其脑海中会产生一定的疑问,并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工作,并设计与此相关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展开讨论。如,首先将二氧化碳装至塑料瓶中,并将经过澄清的石灰水滴入瓶中,若塑料瓶发生变化就说明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呈现反对意见,并将根据以往的知识点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石灰水本身就是由水和氢氧化钙组成的,而二氧化碳本身就会和氢氧化钙产生化学反应,这个实验其实并不能正确的表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再次,教师可将课堂分为几个小组,并鼓励其大胆设想及实验,找出最能证明的实验方式,小组成员在各抒己见后最终达成一致的结论内容。如,先将瓶子中装入二氧化碳,然后加入大概三分之一的水,并进行相应的摇晃,若塑料瓶发生扁瘪的状态,那么就能够证明以上理论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都参与其中,并贡献了自身的一份力量,因此,在其实验结果得以证实的时候,其内心的自信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及效率。

(三)利用化学知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人们的共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于是出现了“地球村”这种说法。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人类生产的各种生活垃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有的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破坏,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运用化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肩负起保护地球家园的重大责任。如在教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讲讲大气污染的情况,生活当中如何去做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给人创造一个干净和谐的家园。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初三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并且能够运用 到实际生活中。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应当带领初三学生们对自己所制作的实验进行体验与充分感 受,让他们学会在化学实验中不断地观察化学的本质,自己找到化学学习的基础性质。 例如,在初中化学教师带领初三学生们进行氢气燃烧的实验过程中,在向他们根据实际产生的 化学现象进行提问“氢气燃烧时产生的是什么颜色”时,很多初三学生们都回答到“氢气燃烧的火焰 颜色是淡蓝色的”。但实际上很多学生们都没有真正观察到实际的化學结果,只是看到化学教材中写 着“氢气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这一化学现象。这种没有真切的实际化学现象就会限制初三学生们 自主判断的能力,还会让初三学生们降低自己对在实验过程中判断的自信心,对于他们的自主学习化 学知识的培养是不利的。再比如说学习“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这一实验时,很多初三学生们就会根 据化学教材中所给出的实际化学结果固化自己的化学思维,做题过程中降低自己动手操作的主动性, 根据自己所理解的教材中的化学现象进行猜测、推论。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在带领初三学生们进行 化学实验过程中,着重培养初三学生们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观念,进而培养初三学生们坚持追求化学 真相和勇于表达自己内心对化学实验感受的自我价值观念。

总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所指向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教育性”如何提升的问题,这与“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使命是一致的,都可以称之为新时代的课堂革命,是新时代如实实现“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倒逼的诉求。中国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只能回到中国本土,在新时代中国的语境下回溯到“当下的古典”,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范式。

参考文献

[1]徐辉.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29+141.

[2]李德虎.教书先教人,育才先育德——谈初中化学德育的渗透[J].亚太教育,2019(06):56.

[3]王肃云.阐述初中化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J].学周刊,2019(13):56.

[4]刁金连.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02):56-57+63.

比较教育的特征范文第6篇

摘要:大学生道德学习是高校德育研究的新领域,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大学生道德学习现状,要深刻把握当前大学生道德学习的时代境遇,注重发挥大学生道德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把处于客体地位的大学生视为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并且认识到当前大学生道德学习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大学生道德学习的规律,为我们制定适应当前大学生道德学习的策略提供必要的依据。

关键词:时代境遇; 主体能动性; 道德学习

道德学习在21世纪初进入我国学者和道德实践者的研究视野,并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今,道德学习的有关研究越来越多,道德学习越来越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大学生的道德学习,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道德具有主体性,大学生道德的形成必须通过主体自身的活动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道德的形成不只是他人教授的结果,更主要的是自己学习和接受的结果。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道德学习的时代境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大学生道德学习的影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要注重把握大学生道德学习的现状和特点,了解大学生道德学习的规律,为德育工作者开展工作提供现实的依据。高校德育必须重视大学生道德学习现状的研究,从实践层面来看,大学生道德学习现状的研究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从理论层面来看,有利于扩展高校德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一、深刻认识大学生道德学习的时代境遇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超出一国的范围,通过资本流动、技术转移、对外贸易、提供服务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的条件,它使资本和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文明的扩展,有利于全球共同富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当中,我们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日益增多,各种思想、道德规范传入,势必对我们的道德学习产生影响,对我们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大学生作为当前时代特征下的思想活跃者,对全球化环境下的文化大交流特别敏感。通过交流,可以学习、掌握一些新的道德知识、道德规范,更好地与国际化接轨,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同时,全球化环境下,肯定也会涌入一些不好的、有损社会主义风尚的社会思潮,也有一些不好的道德观念,大学生经受着这方面的考验。总之,大学生要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抓住机遇学习,抵御腐蚀,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2.中国社会转型

改革开放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出现了“转型”的概念,其最初的意义和现在有所区别,主要指的是体制转变,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近20年来,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革与加速发展的时期,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思潮多元化,社会转型呈现多向度的特征,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分别处于不完全相同的转型度之中。中国社会的这种多向度必然会引起文化的多元化,各种文化思想相互交替、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中,有关道德的文化思想也是如此,各种道德观念和规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新的适应社会转型的道德规范,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学习。[2]

中国社会转型涉及体制、社会结构、社会发展各方面,对大学生道德学习肯定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们的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从政治到经济,再到文化,一些道德规范和准则都发生了改变,也适应了转型后的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文化的发展是受经济、政治决定的。我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也是如此,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实际。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道德准则也不一定适应当前的形势了,而新的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必然会出现。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期也要努力转变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出应有的调整,掌握适应社会现实、适应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利用社会转型期为我们提供的一切有利条件,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3.高等教育大众化

当前,我们的高等教育正在逐步走向大众化,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受高等教育的程度越来越深。高等教育大众化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首先,高等教育提高了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教育确实能改变人,教育也能改变整个民族。通过高等教育,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会得到显著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适应不断发展的实际,带动其他各方面的素质提高,最终提高了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其次,直接提高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素质要求大学生应具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大众化,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为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平台,给大学生道德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道德课程和道德实践不断丰富着大学生的道德知识,使他们的道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样,接受道德教育的大学生的队伍更大,也更强,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提高,使彼此的道德知识更加丰富,道德水平逐步提高。[3]

二、充分认识大学生道德学习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1.重视道德学习主体个体差异性

个体差异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特性,只有差异性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让事物具有自己的特点。作为道德学习主体的大学生也是如此,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区别于别的大学生的差异性,我们的德育教育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存在于道德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首先,刚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由于所在地域不同,高中学校不同,家庭教育不同,接受的文化熏陶不一样,因此,他们的道德水平肯定也不一样,这样就需要教育者制定的道德学习策略要充分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利益,能够促进大多数人的道德学习,不能只考虑一般的情况,尽量做到全面,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其次,大学生的道德学习很大程度上要通过道德实践来完成。而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差别,有的学生本身实践能力比较强,有的实践能力比较差,有的大学生适合参加这种活动,而有的大学生适合参加另外的活动,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活动,或者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尽量的照顾多的人。[4]所以说,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寻找不同主体的差异性,并且尊重他们的差异性,针对不同人采取不同的策略,求同存异,并且利用个体的差异性,发挥每个人的优点,最大限度地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学习。

2.重视道德学习主体的能动选择性

任何主体都有选择性,他们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周围环境,做出相关的选择,留下可能对自己有用的、适合自己的东西,去掉对自己用处不大、不太适合自己的东西。大学生道德学习也是如此,大学生作为道德学习的主体,在道德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主体选择性。

首先,在道德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主体不同,自身的选择性肯定也不同。大学生对于一些道德观念、先进模范精神的理解和学习,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因为每个人的自身情况不一样,自己的成长环境也不一样,导致对道德的理解就不一样,所以他们的选择也会不一样。同样对于道德精神的接受,有的大学生会认为某种道德精神是值得称颂和赞美的,有的大学生却认为这种精神是非常普遍的,不值得大肆宣扬,他认为这种品德在自己身上或周围人身上时有发生,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有的人会接受这种道德精神,有的人会放弃学习这种道德精神。

其次,由于大学生本身的道德水平不一样,他们的主体选择性也会不一样。有些人本身的道德水平相对较高,他们对于某些高尚品质、道德精神的理解也会相对较好,在选择的过程中也很有可能留下更多好的道德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事件的本质内涵。而有一些大学生,本身的道德水平相对不高,因此,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在选择的过程中可能会遗漏掉一些精神实质,或者对一些道德精神、道德法则的理解不全面。

最后,当前学习环境的不同,也会影响大学生对于道德学习的主体选择性。当前的环境,包括学习的氛围以及风气,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道德学习,对于大学生的选择性也会有影响,对于道德学习风气比较好,学生道德学习氛围比较浓厚的学生集体,他们在选择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水平,更容易学习好的道德品德,杜绝不好的习惯,有利于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道德学习素质的提升

1.大学生道德学习意识的增强

200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并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是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做出的全面部署,是指导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这是一项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殷切希望。[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不断探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德育工作新路子,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体制、开拓新视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大学生道德学习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道德具有主体性,大学生道德的形成必须通过主体自身的活动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道德的形成不只是他人教授的结果,更主要的是自己学习和接受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道德学习意识尤为重要。在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学习的意识较以前有了较大程度地提高,大学生对道德学习的重视程度有了显著增强,他们不再仅仅以文化课的成绩好坏作为评判自身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有些用人单位也是如此,他们更加重视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水平高低,以此作为人员录用,甚至是奖金评定的标准。这些客观因素也促使大学生更加重视道德学习,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道德学习中去。[7]

2.大学生道德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习能力体现了大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以及消化、吸收的能力,是其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道德学习能力包括两种,一种是对道德知识的掌握能力,一种是道德实践能力,这两项能力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当今社会,素质教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道德知识的学习也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关键。与此同时,学校对德育课的开设较以前重视了很多,表现出课程的增多,教师力量的投入加大,教师德育水平的提高,等等。这些因素导致大学生在道德学习方面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较以前能够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先进道德规范,特别是在道德学习实践方面,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显著地提高,他们更多地参与进了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角色,更好地理解了实践活动的目的及意义,使实践活动的开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3.大学生道德学习效果的内化

道德学习的效果就是大学生对道德学习的理解、吸收程度,它是评价大学生道德学习的重要标准。大学生道德学习效果的内化就是大学生通过对道德知识的学习,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且指导自己的行为的过程。道德学习效果的内化是大学生道德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学习掌握必要的道德规范、道德信条,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并指导大学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道德实践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认识,最终落实到实践中来。大学生要时时刻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不但要掌握必要的道德规范,而且要真正内化学习的道德规范,理解、掌握并且真正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学习知识并不难,难的是怎样去运用这些知识,道德学习也是如此,单纯的去学习,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并不是很难,难的是把这些知识真正应用到生活当中,把这些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真正成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所以说,如何帮助大学生开展道德学习,并且内化道德学习的成果,成为我们实施道德学习策略的关键。[8]

参考文献

[1]秦振铎,李莹.高校德育教育资源及利用[M].太原: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健敏.道德学习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3]王振华.谈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高校德育教育体系的意义[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1):21-22.

[4]王伟.高校德育教育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9):99-100.

[5]胡巧娅.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人口的离婚态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R].2009.

[7]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李庆华,赵军.大学生道德学习实施策略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142-143.

[责任编辑:张俊华]

上一篇:企业投资风险论文范文下一篇:体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