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范文

2023-09-24

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范文第1篇

根据区委组织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发展实际,特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抢抓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提高村级组织的服务能力,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带领群众走上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兴乡富民之路。

二、发展目标

从2017年到2019年,力争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升,无集体经济收益的村,找到符合村级实际的发展路子,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全面消灭村集体经济空白村,使全乡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普遍达到3万元以上。

三、发展途径

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思路,科学发展,从村级经济基础、区位特点、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和实现形式。

1.盘活集体资产。对村集体所有的关闭企业、闲置房屋和校舍、机械设备以及水利水电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设备、场(土)

1 地等集体资产,通过发包、租赁、参股、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加以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各级财政对村投入资金发展村级公益事业所形成的公益性设施,纳入村集体资产范围。

2.利用集体资源。对无偿占用、低价发包的村集体耕地、水面、林场、未利用土地等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核查,通过自主经营或公开竞标的方式转让、出租集体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增加集体收入。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荒水及路边、水边、田边、村边等集体“四荒四边”空闲地,发展林业、种植业、养殖业等,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增加集体收入。鼓励村集体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村庄整治和河道疏浚等,开发利用集体水土资源。

3.推进土地流转。鼓励村集体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前提下,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加强服务、指导,增加集体收入。也可在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农业项目,统一对外发包,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效益,增加集体收入。

4.集约经营土地。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利用“空心村”整治、旧村改造腾出的土地,通过土地复垦和综合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对于土地整治出来的新增耕地,在确保群众利益的前提下,确权到村集体并进行经营。

5.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结合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改造等农业项目,大力发展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积极兴办一批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 2 观光农业示范项目,建设生产、加工和经营服务设施,带动农民发展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效结合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6.兴办经济实体。鼓励村集体发挥自身优势,运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创造和把握机遇,发展农业企业,兴办种植养殖型、加工增值型等各类经济实体,通过经营收益、入股分红等途径,增加集体收入。抓住美丽乡村建设、承接城镇开发、企业投资办厂等机遇,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专业市场、标准厂房、商业门面、仓储中心等物业项目,通过自主经营、发包经营、联合经营等形式,发展物业经济。村集体可以在城镇街道、人口集聚区或工业集中区异地购置商品房、写字楼、门面房等经营性固定资产,通过异地置业,增加集体收入。

7.开展服务创收。鼓励村集体结合产业发展的需要,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资销售点和产业服务公司等合作组织,为村民提供农资供应、农产品购销、科技指导、商标使用、信息提供、电商销售等服务;鼓励村集体兴办运输队、装卸队、农机服务公司、劳动力服务公司、物业公司等配套服务业,为企业、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供生产经营性服务;鼓励村集体创办综合服务社、便民服务店等,开展家政、环卫、养老、商贸、道路养护、绿化管护等服务和金融、保险、广电、通信等代理服务,增加集体收入。

8.鼓励招商引资。鼓励村集体发挥自身优势为预留地、开发 3 区、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企业投产后所实现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每年按一定的比例返还给村,增加集体收入。鼓励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村集体可通过为企业提供招工等服务,增加集体收入。

9.发展乡村旅游。依托*****等景点景区、服务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实施“*****”旅游新村建设,大力引导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发展餐饮、住宿、停车场、文化体育、休闲观光等服务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发展特色旅游发展村集体经济。

四、实施步骤

全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总体规划三年(2017年-2019年),分步骤、分阶段实施。

1.谋划部署阶段(2017年1月—2017年7月)。加大宣传力度,研究制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清查,搞好调查摸底,分村确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2.整体推进阶段(2017年8月—2019年10月)。全面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台账,搞好督办检查,通报进展,交流经验,整体推进。通过1-3年的努力,基本消除集体经济“无收入村”,力争使全乡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其中,2017年,力争实现3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2018年,力争6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5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2019 4 年,10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80%以上的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3.总结验收阶段(2019年11月—2019年12月)。全面完成村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巩固提高发展成果。11月前,各村先自行安排验收,抓好档案收集整理,做好总结经验,成果展示等工作;12月底,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进行全面验收,搞好经验总结推广,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政策扶持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以奖代补、税收减免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并积极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结对帮扶和人才培养。

1.加大财政投入。从2017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以区级财政为主导,乡财政配合,重点帮扶一批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对新增加、可持续、集体控股的增收项目,各村事先申报(贫困村、美丽乡村示范村要优先申报),经审核验收合格后,以贷款贴息的方式进行补助;乡财政将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奖补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和先进个人。(具体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办法另行制定)

2.优惠政策支持。各涉农部门要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支持和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涉及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乡级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予以免收。各级扶贫资金,符合规定的可结合实施整村推进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村发展 5 集体经济。积极争取商业银行配合,适当提高涉农信贷规模,支持村级集体发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多种途径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经济实体。

3.开展结对帮扶。实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结对帮扶制度,乡乡班子成员每人确定1个村作为联系点,加强帮扶指导;乡直结对共建单位、选派干部、大学生村官,要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工作重点,认真制定发展计划,从资金、项目、人才、规划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扶。探索开展村企联建、强村与弱村联建等方式,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和经济强村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4.加强人才培养。切实加强村干部选拔培养和管理。强化对村党干部教育培训,每年要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一次普遍轮训,村要依托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进行经常性培训,农业、人社、科技、扶贫、林业、水利等部门各类涉农涉经涉技培训都要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党员群众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

(二)监督管理

1.严格“三资”管理。乡统一组织对所辖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彻底清理登记,确保不漏登、不错登,并分村健全台账,规范日常管理。要进一步明确资产、资源经营使用权限,完善乡“三资”代理程序,对村集体经济收入和使用,要严格执行财经管理制度、审批程序和权限,确保管理规范、账目清楚、资产安全,防止“三资”流失。积极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确保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

6 2.强化民主监督。严格实行农村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规范民主理财行为,对财务收支活动实行民主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节支、健康发展,保障群众真正享受发展成果。

3.加强经济审计。切实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建立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定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开展集体经济项目审计,推进村级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保障集体资产的安全。对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案件线索,纪检等部门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三)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乡成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2次以上例会,研究部署全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乡党政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开展,乡******兼任办公室主任。乡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村党组织负责人主动抓,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形成工作合力。由乡组织办牵头,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紧密协作。乡组织办负责指导、协调、考评、督查等面上工作;农服中心主要负责“三资”管理、指导和监督、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审计;财政所主要负责资金拨付保障;民政办主要负责加强村民自治、村务公开等;国土所主要负责土地流转、发展 7 村集体经济用地保障等;林业水土站主要负责林权确认、转让,林场、林地采伐、开发,水利工程的实施、监督、保障等。有关乡直单位要立足自身职能,加大服务和帮扶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范文第2篇

【摘要】 “农村稳、天下安,农民富、社会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必须固本强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支柱。了解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研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应对措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为此本文以XXX县复兴镇为例,对其10个村集体经济现状,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与分析,对当前该镇的基本情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提出关于该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应对措施的部分浅见,以供进一步搞好复兴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做参考。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 基础设施 产业发展

1、XXX县复兴镇基本情况

复兴镇位于XXX县东北部,东与XXX县沙河镇毗邻,南与珙县巡场镇相接,西与XXX县文江镇、庆符镇、庆岭乡连界,北与XXX县大窝镇相连。幅员面积61.3平方千米,属深丘山区镇,山地、丘陵、平坝分别占总面积的45%、40%、15%。其中耕地796公顷,森林面积1766.7公顷,森林覆盖率60.8 %,常年春夏两季主导风向是东南风,平均降雨量2300毫米。空气清新,是天然的“氧吧”。全镇辖10个村、1个社区,2013年末总人口18712人,其中农业人口18032人。复兴镇属纯农业镇,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和培育蚕、茶、竹、核桃、乡村旅游五大支柱产业,以促农增收,促进复兴镇发展。

2、XXX县复兴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本次对复兴镇各村调查统计情况看,全镇1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均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集体经济底子薄弱

经调查,全镇60%的村为集体经济空白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4个村中,年收入均不足万元,微乎其微。另外6个村除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外集体没有

任何经营性收入,形成“空心村”、“负债村”。目前,全镇各村集体经济均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有规划未实施,部分还没有具体规划。(详见下表)

复兴镇各村集体经济来源明细表

村 别 群乐种 类 村 山地 (单位:万元) 林地 (单位:万元) 鱼塘 (单位:万元) 房屋 (单位:万元) 村企 (单位:万元) 征地补偿 (单位:万元) 财政收入 (单位:万元)

合计 0 0 0 0 0 0 2 2

仁共

村 0 0 0 0 0 0 2 2

新田村 0 0 0 0 0 0 2 2

治安村 0 0 0.1 0 0 0 2 2.1

上坝村 0 0 0 0 0 0 2 2

娱乐村 0 0 0 0 0 0 2 2

白鹤村 0

大鹅村 0

落雁村 0 0.9 0 0 0 0 2 2.9

陈正村 0 0 0 0 0 0 2 2

0.32 0.46 0 0 0 0 2

0 0 0 0 2

2.32 2.46 2.2发展不平衡

由于自然条件、水土资源和交通环境所限,各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潜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到目前还有仁共村、新田村、治安村3个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新田村、上坝村、大鹅村、落雁村4个村通村、组路、生产便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跟不上,更谈不上发展集体经济。特别是离场镇最远的落雁村,通组路、产业路和连户路还是空白。(详见下表)

复兴镇各村基础设施建设明细表

村 别 群乐种 类 村 自来水

150 (单位:户) 蓄水池 (单位:口) 山坪塘 (单位:口)

仁共

村 100 0 3

新田村 0 0 5

治安村 0 0 7

上坝村 0 8 5

娱乐村 160 9 2

白鹤村 0 8 2

大鹅村 70 4 5

落雁村 0 10 0

陈正村 180 9 2 5 8

通村路 (单位:Km) 通组路 (单位:Km) 产业路 (单位:Km) 连户路 (单位:Km) 0 3 5 0

0 18.8 0 0.4

7.4 8 4 12

6.8 12 8 20

7.4 4.5 0 0

4 1 5 5

1.4 3.9 5.4 13

4.6 1.6 0.5 3

4.2 0 0 0

4.06 7.5 5.5 8 2.3农村集体经济来源比较单一

多数村主要的收入还是依靠财政补贴收入、村集体林地的出租。许多村集体经济的好坏是由出租集体土地的多少来决定的,并没有广开思路,通过新方法、新途径,大力增强集体经济。主要来源集体资产(林地、鱼塘、房屋或小型村企业)等收入。 2.4未来前景较为乐观

未来三到五年,通过省移民后扶项目、成立村互助社,同时积极发展种植(茶叶、核桃、竹、花卉等)、养殖(肉牛、蚕、猪、水产等)产业,有个别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10万元,大部分村能达到5万元,前景较为乐观。目前全镇重点发展的茶叶、核桃两大特色产业已分别达到7646亩和3215亩,已初见成效。另外,有规模养肉牛户1户,共75头,规模养猪户5户,平均养殖300头以上。(详见下表)

复兴镇各村种植和养殖业发展情况明细表

村 别 群乐种 类 村 茶叶 (单位:亩) 核桃 (单位:亩) 竹业 (单位:亩) 花卉、水果 (单位:亩) 蚕桑 (单位:亩) 肉牛 (单位:头) 300 900 150 200 20 10 仁共

村 400 0 240 20 50 60

新田村 201 0 26 0 60 60

治安村 315 150 300 0 150 0

上坝村 580 0 1000 250 100 10

娱乐村 1700 500 100 15 120 10

白鹤村 450 1300 607 0 160 10

大鹅村

落雁村

陈正村

1000 1500 1200 350 500 70 400 75

0

1500 2000 0 500 70

1200 0 0 3

猪 (单位:头) 水产 (单位:亩) 400 80

200 1200 2000 1420 50

40

0

30

200 12

2000 1600 1500 1000 0

30

0

30

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复兴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不平衡、模式单

一、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 3.1缺乏思路

一是大部分村没有具体发展规划,有的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不善于因地制宜发展本村的集体经济;二是大部分村干部工作之余,还要顾及自家的生产和生活,很少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上;三是有的村连正常的工作都难以维持,村干部收入低,很难调动工作积极性;四是“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对发展集体经济不上心,不主动去想点子,找路子;五是有的村干部,只顾眼前利益,容易满足于出租房屋、土地、林地、鱼塘等微小的租金收入,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路。 3.2受自然条件制约

据调查分析,区位优势和水土资源等因素,是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村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大多是临近城镇和公路沿线的村,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办法,能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地处偏僻、信息闭塞、缺乏资金基础的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复兴镇地处偏僻,属深丘山区镇,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5%,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源缺乏,加上基础设施差,很难实现规模化产业发展和大型企业工厂。 3.3缺乏资金

很多村有发展集体经济的自然条件,但由于原有的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普遍存在着没有资金发展新项目,而每年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有限,没有充足的资金创办集体经济;另一方面,银行贷款难,许多致富能手有点子、想发展,创办企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由于银行贷款条件严格,农民又没有担保人,因而筹集资金更加困难;加上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导致招商引资困难。 3.4缺乏管理经验

部分村干部管理水平低,缺乏管理经验,责任心不强,对集体经济经营

不善,效益较低。有些村干部认为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在思想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陈旧观念和“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没有大力去开拓新思路,只会抱怨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政策,只会抱怨农村工作难做,村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没有明确的思路,“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面对新形势只能束手无策。 3.5劳动力流失严重导致农村空心化

据调查,各村目前普遍存在青中年村民进城务工或经商,平均占全镇总人数的60%左右,留守的多为老人、小孩和少数妇女,平均文化水平低,劳动能力有限,再加上带孩子等琐事,一年种植品种多是一谷一麦,无形中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全镇较好的白鹤村耕地撂荒率达3%,最严重的新田村土地撂荒率则高达21%;留守人员较好的上坝村占全村人口比例的48%,最严重的新田村留守人员占全村人口比例只有25%。

复兴镇各村土地撂荒率及留守人员比例柱状图

6050403020100摞荒率(%)留守人员(%)群乐村仁共村新田村治安村上坝村娱乐村白鹤村大鹅村落雁村陈正村

3.6村部分散,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

全镇各村部较为分散,不集中,投入多,产出少,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且由每个农户直接面向市场,无法形成整体调控、统筹规划,更谈不上打造农业品牌,增加其附加值或深加工,形成产业链。

4、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应对措施

经济是基础。有了雄厚的集体经济这个基础,村“两委”干部就可以为

群众办许多实事,说话就会有人听,办事就会有人跟,各项工作就会顺顺当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就大有希望,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4.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兑现奖罚

一是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硬件任务,纳入整个发展规划。统一部署,狠抓落实,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作为村“两委”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二是镇党委、政府要成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和奖惩措施。三是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对农村集体经济长期抓不上去,发展不起来的村不能评选先进;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给予物质、精神奖励,以调动其积极性。 4.2选准班长,配强班子,提供保证

一是注重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真正选拔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要想搞好搞活农村集体经济,必须要有一套好的村级领导干部,而且各驻村大学生干部一定要真正起到作用,带着“新思路”,协助村“两委”班子,发展好集体经济。二是注重优化班子结构,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把一大批年轻、文化高、观念新、会办事、能办成事、群众信赖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支部的岗位上,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龄、知识、优化村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实现村领导班子的最优搭配,达到知识互补、性格相容,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开展加强培训和引进人才两手并进。培训对象要覆盖村干部、村党员和全体村民,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并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确定内容,增强培训的有效性。不断增强村干部的政策观念和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使他们既懂党务,又懂经济。同时适度引进基层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制定科学的规划和机制,加快发展。

广大村干部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充分认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发挥主观能动性,重点结合本村实际,多动脑筋,想法子,闯出一条适合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4.3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复兴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采取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开发现代农业型。利用村集体土地,发展村办农场、林场、果园、水产畜禽养殖等,并形成“畜---沼---果”、“种---养---沼---能”的生态利用模式。二是基地农户型。“公司+农户”形式社会化服务实体,走既富村又富民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三是资源开发型。依据该镇土地资源、旅游资源、林木资源大力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四是深加工增值型。依据该镇的茶叶、核桃、竹业等特色产品,实现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打造出农业品牌,形成产业链。同时,采用1+3(农业产业+旅游服务业)的模式,利用开发好七仙湖旅游资源,用乡村旅游加上规模化特色产业,盘活整个农村集体经济。五是综合服务型。兴办商贸、第三产业等综合服务企业。六是股份合作型。村集体以资源入股,农户以资金、土地、技术入股,实行合作经营。七是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采取专合社的模式,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同类产业或产品集中起来,联合发展,不仅节约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而且能尽快形成规模,提高知名度,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八是利用省移民后扶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组建农村互助社。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交纳的互助金为依托,无任何附加条件的社会捐赠资金为补充,在各村建立民用、民管、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生产发展资金。通过互助社直接帮扶贫困,解决资金难问题,助推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对于发展集体经济,我们无论采取什么方法,什么模式,都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能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另外,镇党委、政府要注意树立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典型,通过召开现场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 4.4多方帮扶,齐抓共管,营造环境

要想把农村集体经济搞好搞活,离不开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帮扶。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目标、任务、责任具体落实到各单位和领导成员,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抓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局面,解决村“两委”在发展集体经济中所遇到的资金、种苗、技术、销售等问题。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大开绿灯,要提供宽松环境、优惠的政策和必要的服务与支持,形成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良好氛围。开展“互助共建”活动,充分发挥

机关党组织的优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4.5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户外广告等一切外宣手段,加大对复兴镇情、特色产业、七仙湖旅游开发等项目的宣传力度。办好每年一度的“七夕旅游文化节”,提高本镇知名度。通过商会招商、小分队针对招商、以商招商、自荐招商的方式,广开财源。大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我帮你发财,你帮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4.6立足镇情,建设完善好基础设施

农村公路是支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甚至是一些地区唯一的运输通道。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和前提。搞好农村建设,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的要求,着力解决农村建设的杂、乱、散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农村建设管理机制,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强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的城乡衔接,促进城乡产业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村庄整修改造、拆旧建新式的村庄整体改造和建设农民社区新村等模式进行村庄改造和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我国体育经济的综合实力也在不断提高,为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我国体育经济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和难题,所以我们必须对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研究出相应的策略,做好有效的改革,使我国的体育经济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下面我们对我国体育经济的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体育经济产业;发展;困境;解决对策

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政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相比于其他产业来说,我国的体育经济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尚未成熟,还没有成为国内的支柱产业,对社会的发展作用不能完全体现出来。政府希望在经济产业方面各产业的经济发展能够带动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但体育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足够的发展动力来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不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政府对体育经济未来的发展上没有足够的把握,对体育经济的发展没有足够的热情,不为之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援以及有利。

(二)体育经济产业链条没有进一步拉长

体育经济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产业,发展时必须具备更加完善的发展环境,就需要体育经济链条进一步拉长,完善相关的产业和设备,一次来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来推动体育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我国的体育经济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但由于起步比较晚,想要发展成为成熟的产业还需要很大的时间。并且产业链条形成后,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服务,以此来推动体育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拉长体育经济的链条,目的就是为了给体育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政府引导和企业经营经验不足

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好的经理人,需要一个完善的良好的产业机制,也需要政府的引导,这些都是企业快速稳定发展的前提。但是,我国体育经济产业的管理经验不足,没有足够多的经验,就不能完整的审视体育经济市场,做好企业规划,不利于经济市场的发展。同时,体育经济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经济,政府不能够好的引导和监督,不能为之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政策,那么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不利于形成,同时也不能促进体育经济产业快速稳定的发展。并且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体育经济的发展不光需要以上方面,还需要管理人才,由于人才的缺乏,体育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二、新时期推动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政府制定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产业规划

体育经济将会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助动力,是未来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如果发展占领到最高点,相较于其他方面,就会得到国家的重视,在产业发展方面的话语权也会更多。所以政府要改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努力调整好经济结构,这样才会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还应该根据我国发展战略的高度制定相关的经济规划,为体育经济的发展产业提供正确的有科学依据的指导,还要根据体育经济发展的高度,为其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为体育经济的发展做好完整的规划,来促进体育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产业模式

由于我国的体育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模式,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制定出符合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模式,来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欧美国家不仅在管理经验方面比较先进,在体育设备和服饰方面的发展也比较先进,例如阿迪达斯、耐克一些体育服饰品牌,以及一些成熟的体育经济商业模式,职业篮球联赛和足球赛等,带动国家其他产业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所以我们应该结合本国的实际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的体育经济发展模式,来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

(三)各地加大体育生态产业综合发展

如果将体育经济的发展比作一个生态环境,那么一个生态环境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发展链条和发展环境,所以这就必须制造一个完整的发展链条和发展环境来促进体育经济这个生态圈的发展,因此这就需要各地政府根据国家体育经济的发展方向,做好未来发展的規划和指导,将各个地区的体育经济结合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展链条,并且各地政府还要做好宣传工作,为体育经济发展联合更多的合作伙伴,为体育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为体育经济以后的发展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体育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为以后体育经济的稳固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综合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与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国家体育经济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做好有效的改革和服务,制定出符合体育经济快速发展的制度来推动体育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综合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才威.让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N].辽宁日报,2018-04-24(006).

[2]李晓培.体育经济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03):57.

[3]刘晓倩,刘光辉,吴钟,桂金安.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创新发展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6):246-247.

[4]刘雨晨.我国大众体育经济消费现状及箕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8(06):72-73.

作者简介:黄河清(1993-),男,汉,山东潍坊人,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体育经济与管理。

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范文第4篇

为推动数字家庭的应用及数字家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数字家庭建设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3月17日在北京召开了“数字家庭产业的应用与规划发展”专题座谈会。会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曹小奇主持。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税务总局、电监会、科技部、质检总局、知识产权局、住建部等部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2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会议重点探讨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授牌建设的“部省共建广州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广州基地”)的发展模式以及数字家庭应用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广州市番禺区区长楼旭逵介绍了广州基地自2009年授牌以来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示范、发展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刁石京介绍了我部以数字家庭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数字家庭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一是注重全面推进,引导数字家庭制造业与运营业加强联合合作和良性互动,推动跨界应用融合;二是狠抓系统应用,推动数字家庭产业各环节协同发展,打造全产业链条;三是统筹规划好产业布局,积极推动建成5-10个应用特色鲜明、持续创新能力强、引领带动作用显著的国家级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

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范文第5篇

摘要:湖北省恩施市系地处鄂西南山区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国家级贫困县市。通过对该地实地调查研究,本文就贫困山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补齐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短板、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需要。为破解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专题调研组深入12个乡(镇、办)、38个村、16个市直部门,采取面对面座谈、走访询问、实地查看等方式对恩施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调查研究。

一、现状分析

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围绕农村土地或生产资料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形成的经济形态。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恩施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全国大多数乡村一样,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合作化至人民公社化时期。第二阶段是从1982年“人民公社”改为“乡、民族乡”,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三阶段是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学习广东南海集体土地股权制改革的“南海模式”到现在为创新发展时期,在继续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创新型集体经济组织。

近年来,恩施市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一)收入稳步增长

2016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592.95万元,比2015年的2838.9万元增长26.56%,比2014年的1861.8万元增长92.98%。全市172个村中有村级集体经济的村150 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7.21%,比2015年的122个增长22.95%,比2014年的97个增长54.64%。全市村级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的村97个,占全市村总数的56.4%,其中5至10万元的村50个,10至30万元的村24个,50万元以上的村10个。

(二)增收途径多样

全市现有村办集体企业的村32个,共有村办集体企业41个,其中州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村172个,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社711个,其中村级直接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村23个,联办、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村6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主要有五种。一是资产经营增收。通过盘活集体现有的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塘堰、水库、门面、老旧校舍、生产加工场地、办公楼等各类存量资产,采取村级自主经营、租赁等方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二是资源开发增收。利用村域内土地、森林、水面、矿产、旅游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现代设施农业、林下经济等产业,通过对外承包租赁、自主经营、折价入股分红等方式获得集体收益。太阳河乡石林村将辖区石林、道路等作为10.4%的股份,每年村集体分红3万元。白杨坪麂子渡村引入旅游开发项目,利用集体土地、林地资源参股,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三是资本经营增收。利用闲置资金联合创办、投资参股经济实体,实现集体资本经营收益。如舞阳坝耿家坪村利用补偿资金修建商业综合楼出租,每年可以获得集体经济收入190万元。有的村直接将资金定期存入银行获取利息收入。四是兴办实体。创办或联办村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村集体增收。恩施市龙凤坝镇龙凤村从1988年开始兴办村级集体企业,现共有村级集体企业10家,其中租赁经营8家,自主经营2家,年村集体企业纯收入100万元,其中企业租赁经营收入40万元。白果乡龙潭坝村通过建设、管理村級水厂,每年可以获得18万元的收入。白果乡瓦场坝村与白果乡农友蚯蚓合作社联合组建白果乡瑞康药材专业合作社,村占股份50%,返租农民土地种植瓜蒌200亩,当年村集体纯收入可实现10万元。五是有偿服务增收。村级组织按照企业方便、村民实惠、村级增收的原则,积极为企业和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物业管理等,通过有偿服务的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龙凤坝二坡村为辖区6家农业龙头企业、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有偿服务,年村集体收入7万元。

(三)支持力度加大。

一是搭建平台。市以龙凤镇为试点,建立政府主导、民营投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鼓励村集体和种养大户对山林、土地连片成块交易,规定山林交易量大于500亩、土地交易量大于300亩、流转年限大于5年的,按50元/亩给予奖励;鼓励村以农业生产要素量化折股入社分红,全面盘活村级集体资源资产,将资产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扩大集体经济总量。二是资金支持。为破解“空壳村”村级经济发展难题,市拿出财政和扶贫项目资金2000万元支持集体经济空壳村兴办光伏电站。目前,全市17个乡(镇、办)完成了光伏发电项目试点申报、现场勘查和选址工作。三是部门帮扶。市委组织部负责统一协调,市直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能职责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审批开设绿色通道,合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全市共帮扶村级经济项目20个,帮扶资金达7000多万元。

(四)管理趋于规范

一是完善经营体制,强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制度保障。按照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产权制度创新,实现“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维护农民利益、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全市172个村全部建立村(社区)经济联合社。二是加强“三资”(资源、资产、资金)管理,确保村级资产保值增值。全面推行村账乡(镇、办)管,建立健全“三资”台账管理、租赁承包、集体资源开发招投标及村级重大事务“五议五公开”等制度,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水平逐步提高。三是严格民主监督。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从严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六角亭街道办事处书院社区居委会组建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其5名成员均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

二、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模糊不清

突出表现有三种模糊认识。一是无用论。认为村支两委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和工作经费均有上级财政补助,加之各级管得严,有钱不能随便支,觉得没有必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二是畏难论。特别是边远村和三资贫乏村的干部认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信息不畅,集体的土地和山林承包后,没有预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资源和空间,现在想发展也发展不起来。三是失败论,认为过去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大多数村办企业办垮了,有的还留下了债务,现在搞会重蹈覆辙。

(二)发展差距明显

一是经营规模小。目前,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全市仍有7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下,占村总数的43.6%,其中有14个村刚刚实现零的突破;还有村级经济“空壳村”22个,占村总数的12.79%。二是收入不稳定。部分村单纯依靠项目实施或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获取“协调费”,收入极不稳定,一旦项目竣工或是企业停产,该类村又退回“空壳村”序列。

(三)资金瓶颈突出

多数“空壳村”和经济薄弱村既无资源又无资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为“无米之炊”,难以找到合适的发展项目。

(四)政策支持乏力

许多城中村、城郊村有建设用地和待置换用地,就是受用地指标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的限制不能建造标准厂房或市场,集体经济难以做大做强。

(五)队伍素质偏低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不少村支两委班子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缺乏,观念落后,创新能力弱。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日趋活跃,很多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人纷纷外出务工创业,优秀青年學生通过大专院校被输送出去,回到农村的很少,人才匮乏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政策建议

(一)理念创新,增强发展紧迫感

贫困山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摆脱思想认识上的贫困,要进一步深化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认识,要深刻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脱贫攻坚、党的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地位和作用,加快形成整体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路径创新,拓展发展空间

一是大力开发农业资源。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型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对耕地、山林、水面、山塘等自然资源的管理,采取出租、入股等方式,创办资源性、开发性农业生产基地;依托自然风光、乡土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结合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走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之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二是大力发展服务型经济。三资贫乏村,可走反租倒包、招商引资之路,同时在产业服务上下功夫。围绕本地特色农业、土特产品等优势,组建专业公司、加工企业等,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以有偿服务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三是大力发展物业型经济。城中村和城镇近郊村可将发展物业用房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项突破口。在城镇、工商业功能区等区位条件较好的地段统筹建设标准工商业用房、农贸市场等二、三产集体经济发展用房,产权(或股权)和收益归村集体所有。四是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集体经济。村级组织创办或领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土地、资金服务等方式参股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借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三)服务创新,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

一是项目支持。结合各村资源和产业实际,谋划推进和建设一批发展项目,确保在2019年前所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建有一个年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项目,并逐年有所增长。二是资金支持。大力推进金融互助合作社建设,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融资难题;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用房建设项目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依法办理土地出让的,其出让金净收益部分,全额返还给村。三是用地支持。征收村集体土地必须按规定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对农村因搬迁、绝户等未确权到户的闲置土地,村集体应收回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资源储备。对有留用地和建设用地的村,国土部门应以划拨方式提供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规划建设,用于商业、工业项目开发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四是配套服务支持。突出抓好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做到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全覆盖,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实现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山地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等农村资源商品化、财富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深化各级领导驻乡(镇、办)联村、市乡(镇、办)两级机关部门包村帮扶、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及“村企结对帮扶”等活动,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帮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四)管理创新,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一是强化“三资”管理。建立“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推进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村级集体“三资”安全。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突出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村集体工程建设项目制度、集体资产出让出租(承包)招投标制度、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引导具备条件的村(社区)经济合作社积极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并逐步创造条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二是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机制。严格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切实做到量入为出,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大力发展农村公益、扶贫济困事业,不断增强村集体自我保障和发展能力。三是扩大村级财务民主监督。建立健全集体治理结构,实行民主理财,规范村级财务公开,自觉接受集体成员和社会监督,发挥集体资产最佳效益。

(五)机制创新,强化制度保障

一是责任落实机制。各乡镇党委、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负全面领导责任,乡镇长要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拿在手上亲自抓。突出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领头雁”,把创新能力强的干部选派到村任“第一书记”,将有创业技能和资本、有回乡创业或担任村干部意向的外出务工经商党员择优作为村党组织后备干部人选,为农村“两委”班子储备优秀人才。二是工作协调机制。职能部门要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申报、土地审批、规划设计、实地探勘、工程建设等提供指导和服务,确保项目尽早落地。三是政策激励机制。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的考核内容,特别是注重从制度上激发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Z].2016—12—26.

[2]侯长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N].人民日报,2011—10—29.

[3]何剑筠.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促进村域经济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16(23).

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范文第6篇

摘要:自2016年起,中央、省市财政安排资金支持河南省沈丘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沈丘县试点探索的多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与动力,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开拓了思路、积累了经验。同时,根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与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河南省沈丘县按照中央及省、市部署,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 紧紧围绕“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总体发展目标,从要素、资源、机制入手,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扶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创新发展,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从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迈出新步伐、再上新台阶。

一、沈丘县情及发展村级集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

沈丘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皖交界处,辖22个乡镇(办事处),578个行政村(社区),户籍总人口140.47万人,2014年农村户籍人口123.75万人,县域总面积10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万亩。2011年,沈丘被列入国家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2014年底,全县共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村15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0689户共122757人。2016年以来,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县(市)开始部署实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沈丘县作为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改革试点县之一,积极加快实践探索,扎实推动村级经济稳步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局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领导重视,政策保障。沈丘县委、县政府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县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相继印发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稳步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沈丘县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理办法》等多个专题文件,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明确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任务,出台了项目扶持、评估、奖励、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指导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清产核资,分类管理。沈丘县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了科学分类,把农村集体资产分为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沈丘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方案》、《沈丘县村级集体经济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在所有行政村全面开展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一是确立农民承包资源性产权。通过抓好对农村承包耕地、林地等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确立产权,承包到户,完善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管护机制。二是明晰村级集体资产权。为落实村集体资产分类管理,按照《沈丘县村级集体经济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县政府组织财政、农业、审计等部门成立了22个清产核资工作组,对行政村(居委会)资产实施清产核资。在工作开展中,一方面深入走访听取村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意见;另一方面委托有资质的评估公司,对村集体内农户承包的耕地、林地和宅基地以外的村集体公有的资源、资产进行统计,并对债权、债务评估作价。把村集体公有的土地、坑塘、门面房、厂房、集体企业、债权、债券等资源资产确定为经营性资产,纳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理。同时,把村内公有的村室、道路、学校、农业基础设施等用于公共服务的确定为非经营性资产,计入村委会账目,实行村财乡管。截止目前,全县578个行政村(居委会)共有资产22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9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3亿元。纳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理的资产9亿元。

(三)股权管理,登记颁证。在股权管理上,全县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方向,坚持“以户为单位、股权跟人随户走、生不增死不减、可继承可内部转让、不得退股提现”的原则,把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合理量化到不同层次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股权管理。全县各行政村按照《沈丘县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理办法》要求,积极推行集体经济合作社建设工作,通过召开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员大会,制定了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合作社管委会、监委会组成人员及管委会主任和监委会主任。并向农牧局报告选举结果,备案合作社章程,整理相关材料,填写登记申请书,申请登记。农牧局根据合作社提交的材料审核合格后,颁发《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建立了与股份制产权管理相适应的法人主体,使村合作社资产管理主体明确,成员充分参与,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成员分红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县553个行政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领取了证书,并在信用社办理了银行开户手续。

(四)政策扶持,试点先行。为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县委组织部组织县农牧局、财政局和扶贫办等部门,深入全县部分行政村进行调研,选择出20个班子集体政治素质高、资源优势突出、群众参与热度高的行政村作为试点。对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享受省、市、县三级专项扶持基金,2016年—2017年第一批14个试点行政村,每村财政拨付140万元资金支持,2018年第二批6个试点行政村,每村财政拨付100万元资金支持。通过试点,总结经验,由点及面逐步推行,对非试点村,县财政每村投入10—3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启动资金,推动全县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在优惠政策执行中,一方面对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开发的经济项目,县财政将每年安排一定資金,以贴息或专项补助的方式给予必要支持。另一方面实行税收返还政策,对村级集体经济所缴纳的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及村级公共事业建设工程所征的税收,采取“先征后退”的办法,将所上缴纳的税金地方留成部分实行全额返还。同时,全县各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优先提供金融服务,简化贷款手续,特别是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发展项目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并实行优惠利率。

二、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一)农户承包耕地经营权入股模式。农户将承包的耕地经营权入股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从事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规模经营效益。例如:北杨集乡林寨行政村,是全县最早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试点村之一,村委以村集体所拥有的资产、资金和资源入股,农民以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实行村集体+农户+合作社(公司)为股东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形式运行,在收益分配上采取保底分红和二次分红。在经营形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第一阶段以农户以土地入股种植专业合作社,每亩为1股,每股每年保底收入800元,年终根据收入营余,实行二次分红。第二阶段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取消保底收入,农户根据自愿将土地经营权入股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年底根据经营效益进行分红。2017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根据市场行情,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高油花生、辣椒等经济作物1500亩。同时,村里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投资240万元,新建冷库1500平方米,可储藏1000吨初加工农产品,带领全村农民共同参与集体经济经营,2017年底实现产值700万元,盈利320万元,用于农户分红198.38万元,每股1300元,提取公积金89.62万元,提取公益金32万元,公益金全部用于村内公益事业和贫困救助。目前,全县有6个行政村参照该村模式试点运行,入股企业发展三粉加工厂、农机化专业服务队、日光温室等项目。

(二)集体固定资产租赁模式。通过财政投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设或购买固定资产,租赁给有经营能力的经营主体运行,从中获得租赁收入。如周营镇马营行政村,利用财政投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资金140万元,建设日光温室大棚5座,租赁给河南省久酒中梁有限公司从事有机蔬菜种植,每年获得租赁收入15万元。纸店镇纸东行政村利用财政投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138万元,购置大型农机具10台,租赁给沈丘县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每年获得租赁收入8万元。

(三)村集体自办企业经营模式。村委依靠集体经济合作社,利用财政扶持资金,投资兴办经济实体,获得经营收入。如付井镇马堂行政村,把县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的140万元资金,经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员大会讨论,建立马堂村肉牛育肥场,从村中推选出3名有肉牛养殖经验的能手负责经营管理,监委会成员监督其经营行为,2017年底销售肉牛收入160万元,盈利20万元。

(四)股份制合作经营模式。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整合资源、资产,发挥财政资金优势,入股企业或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获得分红收入。如,老城镇瓦房庄、付井镇赵口村、卞路口乡霍楼村、刘庄店镇崔大桥四个行政村,各村分别投资100万元,利用已建设完成的扶贫车间,购买电子加工设备,村集体与沈丘县昇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电子厂,由企业托管经营,不但繁荣了乡村经济,解决了村民就业,而且还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县财政把在为扶贫村建设的扶贫车间、光伏发电、种养基地等产业的产权,以集体股的形式,分别纳入产业所在村的集体经济合作社管理经营,使发展村集体经济和脱贫攻坚工作有机融合、同步推进。

(五)村集体资源整合模式。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利用村集体原有的村办企业资源、资产,利用厂房固定资产或投资购置加工设备等,然后整体出租给有实力的公司经营,每年收取投资额3-5%的租赁费,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壮大。如留福镇留福行政村利用财政补助资金150万元,翻修原有村办企业旧厂房8栋9000多平方米,实行整体租赁,每年收入租金40万元。目前,全县已有120多个乡村学习复制该模式,租赁给企业创办服装厂、机械电子厂、纺织厂、建材厂等经济实体。

三、取得的成效

(一)农村经济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开展股份合作,搞活经营机制,在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了紧密利益联结,引导土地整体流转,优化资产资源配置,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提高了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加大了新兴产业引进和培育,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如,纸店镇卢庄行政村2017年列为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后,该村流转村民土地1400亩,并以财政扶持资金入股山西摩天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村企合作模式,开展农林产业合作经营。2018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0万元,结束了村集体收入为零的历史。目前,全县553个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资产均达到50万元以上,其中有164个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整合各类资源,找准农村特色优势,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有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三农”中,促进农业产业统一布局、统一开发,向集约化、特色化方向转变,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全县各试点村坚持市场导向,围绕本地资源、产业等优势,逐步发展形成了肉牛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板块。例如:北城苏楼、崔营村种植槐山药、葡萄、草莓、苗林花卉等1600多亩,对收获的初级农产品加工储藏,延伸了产业链条;洪山镇王油坊村、北城办社区采取与农户合资入股方式,打造四季农业生态采摘园等特色项目。目前,全县特色种植业、养殖业项目已发展38个,农产品加工项目2个,乡村旅游项目2个,农业服务及物业项目8个,车间租赁270多个,光伏发电等其他项目74个。

(三)新型農业经营主体得到迅猛发展。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快了土地流转进程,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和产品流通,降低农民生产经营成本。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机制,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有效地衔接起来,破解了社会转型期农村“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的突出问题,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让农民实现从种地为了生存、吃饭,到把务农当成工作,“农民”从身份转变为职业,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繁荣发展,加快了“三农”事业发展的巨大变革。目前,全县已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683个、家庭农场183个、农业产业化集群6个,流转土地38万亩。其中,省、市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52家、种养殖业示范专业合作社19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366家,种植大豆、红薯、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农民在获得亩均800-1200元收益基础上,也获得了劳务收入和其他产业收入。

(四)乡村治理更加科学合理有序。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既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又完善了股份合作、民主管理机制,行政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在集体经济发展中,村干部领会了新思想,堅定不移地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水文章、绿文章、土文章为重点,加快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更加注重民生发展,全面提升了村级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如付井镇马堂行政村,从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益的16万元中,拿出10万元为村里安装路灯、帮扶贫困户和群众分红;莲池镇田营行政村从集体经济收益中,拿出资金为全村农民购买医疗保险,大大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五)全县贫困村实现了整体脱贫。加快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了全县如期实现脱贫目标。近两年来,为使村集体经济“强筋健骨”,不断增强其“造血”功能,沈丘县通过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平台,在加大资金扶持情况下,积极引导县产业集聚区6家重点企业与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共办企业,共同带动贫困农户2505家,每户年均增收850元;并在贫困村规划建设光伏发电项目293个,带动贫困农户5618家,每户年均增收2000元左右。目前,全县159个贫穷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91%,15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2018年8月份,沈丘县通过国家验收,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顺利实现率先脱贫目标。

四、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村干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干部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能力不足,缺乏引导发展经济能力,表现在村干部缺乏责任和担当意识,认为市场经济主要是鼓励群众创业创新闯市场,发展民营经济,没有必要化心思再去发展集体经济,“经营成功了,成果是集体的;经营失败了,群众要埋怨,债务难化解,责任是自己的,不愿意去冒风险,思想上有压力和阻力。村经济合作社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市场主体,无专业人才经营管理,大都是村两委班子人员兼任,在经营村级集体经济上,工作力不从心。同时,上级部门对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求多、激励少,现实中往往出现短期行为。一些村干部只顾村级组织的日常开支,不管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产业项目附加值偏低。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大部分集体经济组织在项目选择上,信息不畅,盲目生产,增收潜力不强,存在产能过剩隐患。部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不合理,自营收入比重不高,经营收入增长缓慢,内生增收能力不强。产品带动辐射能力不强,由于村集体经济缺乏经营性人员,业务范围窄,多数都只停留在信息、技术服务及初级产品包装、销售的层面,而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等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很少。有的虽然注册了商标,但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品牌知名度不高,获利能力不强,而且产品只局限在本县本乡本土范围内,达不到规模化、组织化的要求。

(三)生产要素资源有待进一步拓展。大多集体经济组织在获得生产经营要素方面,仍受到一定的局限约束。一是缺少人才支撑。目前我国促进职业农民全面发展的制度体系尚未建立,乡村振兴“缺人”现象比较严重,发展区域间仍存在差距,让农民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任重道远。目前,新生代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掌握程度相对较低,真正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专业化农民仍然很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人员老龄化、低能化的问题仍普通存在。二是土地流转存在困难。仍有部分农民存在惜地思想,害怕失去地权,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他人耕种,难以统一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三是资金来源渠道窄。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扶持和自身积累,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不足,现阶段“ 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四)内部规范管理有待加强。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组织生产经营以“松散合作”为主,产权关系比较松散。有的合作社发起人办社定位不明确,组建合作社初衷不是为了发展生产,而是为了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和项目。一些合作社虽然制定了章程,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但内部分工不明,运作管理随意性大,管理水平不高。一些村级集体资源、固定资产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承包租赁费偏低,造成了村集体资产的流失。部分村尚未很好地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定,财务透明度不强。部分村干部民主理财意识不强,开支随意性较大,存在“寅吃卯粮”现象。同时,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还存在法人结构不完善,内控制约不严谨,外部监管不规范等问题。

五、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引导,营造发展集体经济浓厚氛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加强政策宣传,把中央、省市出台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宣传好、落实好,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带动,掀起发展热潮。二是在教育技能培训上,立足转化传统农民、引入新型农民,着力培训一批懂技能、会管理及知信息技术的人员。三是培养带头人。结合村级换届选举,通过择优选拨、上级下派、公开招聘等方式,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和“领头羊”,形成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村级领导力量。设立集体经济创业基金,实施人才回乡工程,动员吸引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优秀人才、转业军人回乡发展,带头创办集体企业,进一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二)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巩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要实现乡村美,农民富,让新型职业农民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也在让农民成为有尊严、有吸引力的职业。一是要继续巩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必需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放大财政资金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效应。逐步完善财政承担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机制,加大对村级组织运转、村级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转移支付力度,对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农业产业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扶持。二是加大信贷支持,积极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抵(质)押担保物范围,为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提供贷款融资服务。三是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当前,全县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还处于行政推动阶段。要认真排查梳理各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现状,确定重点帮扶村,建立党政机关领导和机关干部联系帮扶责任制,通过班子帮带、资金援助、技术扶持等措施,把人才、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资源导入农村,助其理清发展思路,联系帮扶资源,落实帮扶项目,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保证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升值。一是盘活现有资源。在全面摸底的基礎上,对四荒地、旧厂房、老校舍等集体存量资源,通过平整复垦、改造翻新等方式,转化为集体有价资产。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户闲置的土地、林地、房产等资源通过折股量化、统一流转等方式,整合使用,形成集体发展的有效资源。二是引进外部资源。着眼市场大局,立足本地实际,通过引进专业人才、新兴项目、加工原料等方式,积极参与市场开发,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能。三是整合政策资源。积极研究国家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承接,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好产业提升、科技推广、技能改造、金融支持、基础配套等政策作用,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四)因地制宜选准好项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种形式发展。一是抢抓乡村振兴机遇,着眼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前瞻需求,因地制宜,引导发展产业带动型、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乡村旅游型、自主经营型、资金入股型等多类型的村级集体经济,找准突破口,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类型、多渠道、多元化发展。二是坚持合作发展理念,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招商引资和扶贫开发相结合,通过集体参股、村民参与、引资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方式,搭建发展“龙头”,引导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项目经营朝着主体资质化、生产专业化、管理标准化、产品品牌化、销售电商化方向发展,同时,积极推进村域经济合作,实现相邻村、强弱村的协作发展,优势互补,壮大规模,实现生产方式最优化。

(五)加强监督管理,着力构建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新体制。加强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全面采取“村财镇管”,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严格落实财务收支预决算、开支审批、出租转让及招投标、财务公开、一事一议等管理制度,提高集体“三资”使用的透明度,防止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细化章程规定,组织全村群众,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章程进一步细化完善,理出操作办法,健全内控机构,定出运营规则,相互监督,共同遵守。推行企业治理。按照现代企业治理模式,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进一步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决策运营机构,完善理事会领导下的经营人员负责制,严格规范重大决策、管理运营、利益分配、资本管理等日常行为,不断提高组织规范化水平。落实职能监管。明确主管部门和基层政府责任,建立县级村集体经济监管服务平台,对各类经济组织的项目选择、重要投资和利润分配进行备案审查,对日常经营往来进行后台监管,实行风险预警。同时,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管理和股东股权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和创新运行管理机制,规范收益分配,确保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规范管理,健康运行,为我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河南省沈丘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凌玉

上一篇:行政工作内容范文下一篇:新年小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