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岗位职责范文

2023-10-22

行业研究岗位职责范文第1篇

由中国锅炉网主办,中国锅炉协会、山东机械联合会承办的“中国锅炉行业TOP10品牌”评选活动,旨在依托网络平台,挖掘行业发展潜力,展现国内锅炉行业企业风采,扩大品牌影响力,引导锅炉产品创新发展主流,在竞争中实现行业企业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经过前期宣传、中期票选和后期计票及综合审评,“中国锅炉行业TOP10品牌”的荣誉已各有所属。希望获选企业能够发挥行业带头作用,带动国内锅炉行业互惠、互利市场机制的加速建成。

十强企业(品牌):

安阳大强锅炉有限公司安阳大强锅炉有限公司是国家定点锅炉生产企业,持有“B级锅炉制造许可证”,全面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致力于高科技环保锅炉的开发、制造、推广和服务, 备,并且产品数字技术领先,特别是微电脑数字控制在锅炉上的应用,把锅炉运行自动化变成现实。锅炉数字控制器拥用自主知识产权,本体所配置的燃烧器、电加热管、感温探头等关键部件均为名优产品,大强锅炉广泛适用于宾馆、医院、学校等企事业单位,深得用户好评。

郑州枫岚锅炉科技有限公司

郑州枫岚锅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研发,生产和销售,技术咨询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枫岚工业锅炉以技术开拓市场,以诚信服务客户,主要生产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高粘度重油锅炉,油气双燃料锅炉,生物质燃料锅炉,燃气,电加热蒸汽锅炉,热水锅炉,联苯炉等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各种加热系统化工助剂,共19大系列191余种型号的产品,同时代理国内外大型企业的相关设备和产品。产品适用性广,烘干,矿井防冻,电镀,酸洗,金属表面热处理,公路沥青溶化都离不开枫岚品牌。

安阳方快锅炉有限公司中外合资安阳方快锅炉有限公司为国家A级锅炉制造商,具有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资格,产品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及国际认证联盟(IQNET)认证。公司目前已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并在中国取得冷凝余热回收锅炉发明专利及冷凝式真空锅炉、真空自动维持装置、水垢探测等四十多项专利技术,具有国内领先的清洁锅炉制造技术,是国内仅有几家具有清洁锅炉研发能力的企业之一,是国内清洁燃料数字锅炉主要生产基地。目前公司拥有几万家终端用户,产品遍布全国各地,并且已出口到美国关岛、俄罗斯、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打造“中国清洁锅炉第一品牌”。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是当今世界上研发、制造、服务最具规模的电站锅炉设备供应商,隶属于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被誉为共和国装备制造业“长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哈锅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电站锅炉产品为主,以锅炉和汽轮机辅机、石化容器、核能设备及环保设备等产品为辅的特大综合型装备制造企业,并且产品装备了全国360多个电厂,部分产

品出口到印度、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量居全国首位。

河南神风锅炉有限公司神风公司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拥有锅炉行业顶级加工设备,资产逾亿,持A级锅炉及A2级压力容器的设计与制造资质,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安装、服务于一体,堪称现代化的市场导向型企业。公司形成了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具有创新思维的梯队人才结构,并且拥有国内最先进、最完备的制造装备体系,现已装备了200多台/套先进的生产和检测设备。主要产品有循环流化床锅炉、往复炉排锅炉、链条炉排锅炉、燃气(油)锅炉、导热油锅炉、生物质锅炉、炉膛直径0.6~3.0m的高效煤气发生炉及各类加热炉窑;蒸压、蒸养釜以及各种压力容器等。 河北华信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华信锅炉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专业制造厂家,持有中国锅炉制造最高级别——A级制造许可证和国家A2级三类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授权使用的S.U.H钢印及授权证书。华信集团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以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压力容器为主导产品多元化并举的产品结构,与全国三家最大的火电设备设计制造商――东方锅炉厂、哈尔滨锅炉厂、上海锅炉厂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中国三大锅炉制造厂的合格供方和配套厂。以三大锅炉厂的技术支撑为后盾,华信集团的部分产品已成功进入了中国最大的电力企业――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华信集团与华能国际的合作,为华信集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武汉锅炉厂,1998年在深交所上市,注册资本为2.97亿元人民币。2007年8月,阿尔斯通完成了对武锅股份51%的国有股权收购,后搬至新厂开始运营。新厂总投资达9亿元人民币,是阿尔斯通全球最大的锅炉制造基地,三分之一的产品将用于出口。武汉锅炉拥有阿尔斯通的先进技术,该厂具备生产业内一流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效率的60万千瓦超临界锅炉与100万千瓦超超临界锅炉的能力,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提高电厂效率,将在阿尔斯通全球清洁能源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重庆重锅锅炉有限公司

重庆重锅锅炉有限公司是由重庆竞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在原重庆锅炉总厂基础上成立的一家集锅炉和压力容器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机械制造企业。公司沿用了原重庆锅炉总厂的技术及工艺优势,同时借助重庆竞博控股的先进管理模式,生产经营管理都迈上了新台阶,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公司较早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重庆地区唯一一家同时具有A级锅炉和

一、

二、三类容器制造资质的企业。公司拥有种类齐全的工业锅炉及电站锅炉制造设备,低温储罐、大型平底槽畅销国内外,其中22个锅炉产品先后获得国家部、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及节能产品奖,2011年荣获“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江苏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无锡太湖锅炉厂为主体,江苏天润、太湖金属科技、太湖动力、太湖锅炉安装公司、江苏省工业锅炉洁净燃烧工程研究中心、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洛社宾馆、鸡西太湖锅炉、四川太湖锅炉、无锡中科太湖生物、宁夏银湖酒业、无锡晨光等实体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二级企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工业锅炉分会的副理事长单位。具有年产10000蒸吨以上的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和其他特种燃

料锅炉的锅炉生产流水线,是首批取得国家机电部、劳动部颁发的锅炉制造许可证的企业之一,现持A级锅炉制造许可证;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锅炉和压力“U”、“S”钢印使用许可证;法国国际验船协会、法国国际检验局颁布的“BUREAUVERITAS”证书。通过了中国船级社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河南远大锅炉有限公司河南远大锅炉有限公司是首批获得国家锅炉制造许可证的重点骨干企业之一,拥有“B”级锅炉、“D”级压力容器制造资质、是“中国工业锅炉协会理事”、“中国焊接协会”会员单位,河南省“重合同、重信用”企业,产品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长期与我国著名高校及科研单位紧密合作,拥有国际水平的专家支持体系和一批经验丰富的锅炉工程专业队伍、集五十年专业开发、制造、安装和运行经验的积累,目前已形成生产工业锅炉1500蒸吨,各类压力容器2000余吨的生产能力。

行业研究岗位职责范文第2篇

环保性是消费者选购卫浴产品的第一敏感因素,卫浴品牌的影响力日趋增强

(数据来源:中国制造网IAR)

根据上图分析,30%的消费者们在选择卫浴产品时首先关注产品环保性能,17%的消费者将品牌作为首要关注因素,体现出消费者对卫浴产品的需求开始向品牌方向转变,知名度高的卫浴品牌逐渐受到青睐,卫浴品牌影响力日趋增强。将价格、风格列为首要关注因素的消费者均占调查人数的15%,在消费者选购卫浴产品时同样起到关键作用。

1.2卫浴消费预算监测

(资料来源:中国制造网IAR数据)

根据IAR数据显示,2010年消费者卫浴装修主流预算分布在5千-2万元价格区间,比例达到68%,其中,预算在1-2万元的消费者占35%,比去年同期调查数据上升6个百分点,预算在5千-1万元的消费者占33%,相比去年下降7个百分点;预算在5千以内的消费者占14%;2-5万元预算消费群体占15%,5万元以上预算占3%,高端消费比例明显提升。

重点城市卫浴消费预算对比天津成都广州北京上海6%9%10%12%20%35%20%5000以下40%5000~1000035%30%35%38%44%60%10000~2000080%20000~5000035%35%36%32%20%22%16%8%10%1%3%1%2%5%100%50000以上120%0%

(资料来源:SMR数据统计)

通过重点城市卫浴消费预算对比可以看出,5千-2万元已成为消费市场上的主流预算区间,除上海、成都地区,在各城市中的占比均在70%左右;上海地区1-2万元预算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中档卫浴产品最受欢迎,而成都地区表现为2万元以上预算占比偏高,高档卫浴市场容量较大。此外,天津消费者具有较强高端消费能力,而北京地区5千以内预算占较大比例,经济型卫浴产品在北京更受青睐。

二、行业分析 2.1 产品周期分析

卫浴行业现在所处于的发展阶段,竞争激烈、利润下滑、市场难做,已经是现在企业里常听到的声音。创新、低碳的口号也成为各个商家炒作的热点,产品绿色制造与低碳也成为企业家论坛的主题,谁开先河谁就占上风,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强自身竞争力、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方法。

2.2 行业成功要素分析

卫浴行业成功因素主要由3个方面组成,分别是品牌力、资本利和营销力,但是随着行业发展,智能化和环保性也成了企业的成功因素之一。因为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行业协会给出相关标准,SMR的分析师们根据卫浴行业业内的主流看法,对这些因素进行了统计和给出权重排列,并做出了评分,得出品牌力因素第一,资金力因素第二,营销力第三,智能化第四,环保性第五。具体各自得分如下图所示:

成功要素品牌力资本力营销力智能化环保性其他权重评分12345资料来源:SMR数据统计

三、五力分析模型来分析卫浴行业及其领域内的战略方针 3.1 潜在进入者

一是可能会进入卫浴行业,即将成为竞争者的其它公司;二是潜在的行业间的潜在竞争者,如从事零部件的中小型企业,容易转型的五金零部件等。从行业发展趋势入手,生产高新技术的智能化产品企业将极具竞争力,环保主题将一如既往成为消费者热衷取向。

3.2 替在产品威胁

智能化和综合性的产品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流行趋势一:卫浴产品家具化逐渐盛行

生产商们开始设计研发造型新颖的洁具产品,许多新品陆续开始推向市场,多功能的洗手盆、美观实用的浴室柜和款式更符合审美观的马桶,也日趋成为消费者所追捧的热点。

流行趋势二:极简主义继续受宠

许多设计师推行的理念是:让一切变得简单,简单就等于方便。这种极简的风潮恰恰迎合了不少年轻人的心理,于是卫浴设备也变得直接而最简。

流行趋势三:智能化卫浴产品逐渐流行

科技在进步,卫浴产品也在不断融合越来越多的科技含量。 流行趋势四:卫浴新材料层出不穷

陶瓷制品不再一统卫生间的天下,石材、玻璃、木材等各种材料都成为陶瓷制品的替代产品。

流行趋势五:注重健康环保

健康和节水是卫浴革命多年来的一个主题。兼备抗菌、节水两大功能的卫浴产品将更加出众。

3.3 供应商议价能力

我国建筑陶瓷生产企业的区域化集中程度非常高。陶瓷企业是卫浴业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卫浴行业供应商的供应能力较强。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陶瓷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余地,削弱了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4 需求客户议价能力

消费市场已经由卖方转向了买方,消费者的心态更加成熟理性,购买选择的时候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及品牌带来心理的满足,同时,经销商在选择厂商的时候,会更多的考虑品牌在市场的影响力及销售政策以及利润回报。经销商厂商选择度的扩展,使得在和厂商讨论产品进价时占据了一定的主导地位,增强了经销商的议价能力。

3.5 卫浴行业竞争力

中国卫浴行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已产生了一些拥有较高影响力的卫浴品牌,出现了中国卫浴十大品牌榜单,如惠达卫浴、科勒卫浴、TOTO 卫浴、箭牌卫浴、阿波罗卫浴、恒洁卫浴等品牌,整体表现为现有的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之间竞争激烈。 卫浴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是进行技术突破以提升行业地位,品牌化进程将加快,资源整合将加剧,产品将更加专业化,服务更加注重细节。

3.6 产业分析总结

潜在准入者威胁适中很弱,供应商议价能力适中偏强,需求客户议价能力较强,替代产品威胁很强,现有的竞争者的竞争程度激烈,集中表现为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之间竞争激烈。

行业研究岗位职责范文第3篇

1.1制定本部门的销售政策、销售计划,经营销总监批准后实施。

1.2制定本部门职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并监督执行。

1.3按时完成本部门的各项销售指标。

2 医药部经理

2.1 直接上级 公司营销总监

2.2 直接下属 医药部招商员、省区招商经理

2.3 本职工作 临床产品营销工作

2.4 岗位职责

2.4.1根据市场及公司实际状况,制定部门整体营销策略和方针,并制定计划,

经营销总监批准后实施。

2.4.2根据公司年度销售经营目标,拟定年度部门销售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

经营销总监批准后实施。

2.4.3拟定本部门销售策略及部门人员考评办法及工资、奖金分配方案等,经

营销总监批准后实施。

2.4.4组织制订直接下属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指导、监督、检查他们的工作,

根据其工作优劣,提出任用、解聘和奖惩的建议。

2.4.5根据工作需要,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工作流程,保证人员精干,工作有

序、高效运行。

2.4.6认真执行和落实公司的GMP认证方针,配合相关部门实现GMP体系目标

的有效运行。

2.4.7按公司工的作程序,协调各部门的横向联系,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

2.4.8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5 领导责任

2.5.1对本部门销售目标的完成情况负责。

2.5.2对本部门销售过程中的守法、守规负主管负责。

2.5.3对本部门的市场开发负责。

2.5.4对核心产品的品牌树立、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市场秩序及销量负责。

2.5.5对直接下属的遵章守纪、工作质量、安全管理及对公司的影响负责。

2.6 主要权利

2.6.1对部门的市场销售工作有领导权。

2.6.2根据工作需要,对部门岗位设定人员有聘任、解聘和奖惩的建议权。

2.6.3有在公司授权范围内的费用支出请批权。

2.6.4有在营销总监授权范围内的产品调价的建议权。

2.6.5有权参与、制定本部门的薪酬方案及考核、奖惩办法以及对该办法的建

议权。

2.7 管辖范围

医药部所涉及的工作区域。

3 医药部招商员

3.1 直接上级 医药部经理

3.2 本职工作 负责所辖地区的临床产品招商和宣传维护工作

3.3 岗位职责

3.3.1根据医药部门年度销售经营目标,以及部门经理拟定的年度,月份的个

人区域销售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认真执行并努力提高。

3.3.2拟定个人所辖区域的产品销售策略、方案等,经部门经理批准后执行。

3.3.3确保区域招商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发货、发资料、开发票的准确及时。

3.3.4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保证业务水平熟练,业务精干,

工作高效而有序。

3.3.5按照部门工作程序,协调并配合各与其他部门的横向联系,维护公司的

整体利益。

3.3.6确保产品的招标工作顺利进行,对各个环节实施监控,保证主要产品的

投标、中标以及后期的跟标、转标等工作。

3.3.7确保主要产品在招标过程中的价格和区域招商等工作。

3.3.8按照部门经理制定的个人岗位职责,并认真执行。

3.3.9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4 主要责任

3.4.1对个人销售目标的完成情况负责。

3.4.2对本辖区销售过程中的守法、守规负责。

3.4.3对本辖区的市场开发负责。

3.4.4对核心产品在辖区的品牌树立,市场覆盖,市场秩序及销量负责。

3.4.5对个人的遵章守纪、工作质量、安全管理负责。

3.5 主要权利

3.5.1对部门的市场销售工作有参与权和建议权。

3.5.2对辖区和部门的市场开发、宣传、维护等策略有建议权。

3.5.3有在部门经理授权范围内的费用支出请批权。

3.5.4有在部门经理授权范围内的产品调价的建议权。

3.5.5有对个人及本部门的薪酬方案及考核、奖惩办法的建议权。

3.5.6有越级向上级领导反映部门经理及工作开展的权利。

3.6 管辖范围

行业研究岗位职责范文第4篇

2.与第三方物流合作进行设备的出入库管理、分拨及发运工作。

3.负责跟踪项目设备发运实时信息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协调。

4.负责返修设备的物流工作。

行业研究岗位职责范文第5篇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军工企业中骨干人员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经营决策权力,科技骨干也逐步受到重视,但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第一部分、第五部分和第十部分分别指出:‚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国家政策影响下,实行董事会、经理层等成员按照各自职责和贡献取得报酬的办法;企业内部实行按劳分配原则,适当拉开差距,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行经营管理者收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由此可见,研究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探讨其本质和规律,对推动军工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军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几个范畴的界定

(一)军工企业

军工企业是指研制和生产军事装备器材、军需物资等的国防企业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将军工企业定义为:以军品生产为主,实行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资格的工业生产单位②。

传统意义上的军工企业隶属于五大军工总公司,这种结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当时的军工总公司是行政色彩浓厚的行业总公司,它不是在市场机制中做大的,而是由政府按行业划 ①② 《军用主题词释义词典》,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273页

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一版247页

1 分而形成,这样的行业总公司派生的是行业垄断、部门封锁,缺乏适度的竞争,其下属的各类军工企业对市场反应慢、活力不足、与国际市场不接轨。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我国政府对原有的国防工业结构作了大幅度调整,分拆五大军工总公司,将其划分为十大军工企业集团,在这种结构体制下,我国军工企业逐渐摆脱了行政上的束缚,抓紧了转机建制的步伐,但是随着企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在经过一系列的资产重组之后,一些军工企业已由原来的纯军品生产企业转为半军品生产企业或民品生产企业,一些原来由十大军工企业集团公司独资控股的企业也变为合资企业或民营企业。非国有企业的介入使得部分军工企业无论从生产结构看,还是从管理结构讲,其性质都已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所要研究的军工企业是指贯彻邓小平‚军民结合‛十六字方针①、以生产军品为根本任务、保障部队武器装备供应的企业,鉴于此,本文将军工企业的范围重新定义为:由十大军工企业集团公司控股,其中军品部分由国家独资经营,以军品研制为根本目的,兼营民品,实行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资格的工业生产单位。

(二)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理论是由舒尔茨、贝克尔等人突破传统资本理论中资本同质性假设提出的。资本同质性假设是指,所有的资本是相同质量的,它们只存在数量的区别,等量资本可获取等量利润,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资本形态(指资本品)可以转化为同质资本。资本同质性假设显然扼杀了资本的非同质性,将资本过于抽象化。引入人力资本概念之后,资本同质性假设就不符合现实,不同的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差别很大,如企业的经营者与一般员工在质量上就存在很大差别。然而,舒尔茨等人在针对传统资本理论同质性假设提出人力资本概念之后,并没有沿着这 ①指邓小平提出的‚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

2 一思路继续探讨人力资本的非同质性,而是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形成上。根据人力资本的非同质性,我们稍加分析就可发现,按企业中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范围分类,人力资本可分为生产型人力资本、研究开发型人力资本和管理型人力资本。生产型人力资本是指主要从事程序性生产作业的人力资本,这些生产作业程序基本上是事先确定的,不需要生产者个人做过多的增删和变更。研究开发型人力资本是指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作的人力资本。管理型人力资本是指主要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力资本。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将生产型人力资本以及企业中从事一般性业务工作的人力资本定义为一般性人力资本,将从事主要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力资本和部分科技骨干定义为特殊性人力资本。

三、问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当前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一方面缺乏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的借鉴、吸收,另一方面缺乏先进的理论研究方法,使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的实践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同时对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也缺乏理论归纳和抽象。

作者力图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理论方法,探究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的内在规律,借鉴和吸收现代管理理论与最新研究成果,有针对性的对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开展理论研究,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

本文的立足点是对策性研究,结合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收益分配现状,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部分:

1、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理论基础

2、传统工资制度下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收入存在的问题

3、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的可行性分析

4、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的思路

本文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研究作风,以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为研究起点,采取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第一章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理论基础

一、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有关人力资本的论述,最早可见于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他在这篇代表作中,有过这样精彩的论述:‚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自然是财产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产的一部分。……学习的时候,固然要花一笔费用。但这种费用,可以得到偿还,并赚取利润。‛ 第一个提出人力资本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他从个人教育费用和个人收益相比较计算了教育的经济效益问题。到了20世纪60年代,被西方学术界誉为‚人力资本之父‛的舒尔茨和贝克尔、阿罗等人以劳动力要素分析为中心,对人力资本的概念、形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令人遗憾的是,纵观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过程,经济学家们始终忽略了人力资本参与分配问题的研究。倒是焦斌龙博士在人力资本的定义中隐含了这样的讯息:‚所谓人力资本就是指知识、技术、信息与能力同劳动力分离,成为独立商品参加市场交换,且这种交易在市场交换中占主导地位条件下,由投资而形成的高级劳动力。‛①长期以来,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剩余价值创造,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舒尔茨曾用收益率法测算了人力资源投资中最重要的教育投资对美国1929—1957年间的经济增长的贡献,其比例高达33%。②然 ① 焦斌龙著:《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定价与配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79页。 ② 西奥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4 而,长期以来,传统工业社会沿袭下来的分配格局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人力资本仍然被排斥在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之外。时至今日,随着产权制度的演变和各种科技的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知识、技术、信息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也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一点体现在人力资本参与企业的收益分配上尤为明显,美国是知识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最早实现以人力资本入股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国家,其推行的股票期权制度对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有明显的激励作用,从而带动了企业的飞速发展。此后,其他国家的企业纷纷效仿,并进一步扩大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形式,有的采用员工持股计划,有的采用期股的激励方式。可以看出,在经过了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刷之后,‚知本‛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并成为物质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已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二、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进一步完善了会计权益理论 ‚会计依存于特定的环境‛,‚一方面,会计环境通过一定的物质、能量、信息来制约会计理论的研究与发展‛……①,受会计环境的影响,会计权益理论在不同的会计环境中,也有了不同的发展,目前主要有业主权益论、实体论、剩余权益论、基金理论和指挥者理论等。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实体论,实体论是为了克服业主权益的局限性而产生的一种理论,美国著名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认为,实体理论的雏形是中世纪的代理人会计。实体理论认为:企业与所有者 (业主 )是两个不同的实体,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在法律上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在经济上也是一个独立于所有者而存在的实体。其会计等式是:资产 =负债 (债权人权益 )+业主权益。在工业经济时代,奉行‚财务资本至上‛的实体理论 ① 吴水澎主编:《中国会计理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版,第一页

5 对保障业主和债主权益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作为知识的载体正取代财务资本的地位,成为新的核心资本。而以实体理论为代表的传统会计权益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以物质和货币所有者为服务对象,以出资者和收益为中心,以保障业主和债主的权益为出发点和宗旨,站在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立场上记录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出资者收益最大化和债权人风险的最小化。无法反映和体现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也严重地制约了会计权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前已述及,与物质资本一样,特殊性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要素有权参与企业的剩余价值分配。会计应充分反映两者所拥有的权益,尤其是对企业净收益的分配权。因此,必须建立新的会计权益理论,以此重新合理界定企业各产权主体的利益边界,明晰企业产权关系,优化资源配臵。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的权益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企业拥有的所有权,它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将其知识按公允价值折价投入企业而形成的‚资金来源‛,性质上近乎于实收资本;另一部分是对企业净权益拥有的分配权。新的会计权益理论必须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因此,会计平衡公式应该相应做出调整, 才能使会计权益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三、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是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深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在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时,他指明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真正源泉。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认为随着劳动的进一步发展,‚劳动能力的越来越多的职能被列在生产劳动的直接概念下,这种劳动 6 能力的承担者也被列在生产工人的概念‛。①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对劳动的界定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产部门中的单纯生产性劳动,而且包括从事科学的劳动、管理的劳动及创新劳动等形式。因此,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但已经在一定意义上承认了以技能、知识等为基础的人力资本在生产中的价值创造作用。马克思进而又提出‚所有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商品生产的人,从真正的工人到(有别于资本家的)经理、工程师,都属于生产劳动者的范围‛。②这就说明了人力资本参与价值创造的劳动性,因此人力资本参与社会生产的过程同样可以归于劳动的范畴。具体表现为:以知识为主导的人力资本更多地通过脑力劳动的方式参与劳动生产,并在生产中通过从事复杂劳动创造出高于自身产品或服务的新价值;人力资本同劳动力资本一样需要从资本市场经过流通领域取得,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价值增殖;人力资本同劳动力资本一样会受市场供求状况影响。显然,人力资本也具有劳动力资本的属性,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劳动过程也就成为生产和创造价值的过程,换句话说,可以把人力资本看作是发展了的劳动力资本。马克思不仅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同时指出非劳动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他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收入形式的实体,也是从这③些源泉产生出来的‛,从而说明分配方式的决定需要依据于价值创造的源泉和对价值创造产生重要作用的要素,也就是依据劳动和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表现。本文认为,人力资本作为劳动 ①② 《马恩全集》第49卷第101页

《马恩全集》第26卷第147页 ③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929页

7 力资本的特殊表现形式,具有两种基本的属性,正是这两种基本属性决定了人力资本具有劳动力和生产要素的双重特质,进而决定了依据人力资本参与分配具有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两重性。

第二章 传统工资制度下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收入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工资制度是在‚消灭剥削、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指导思想下建立起来的,在计划经济时期,这种工资制度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改造起到过积极作用,对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也有过明显的效果。我国军工企业工资制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并逐渐发展的,它以按劳分配为原则,强调按军工企业人员的等级和职务计发工资,具有浓厚的平均主义色彩。其后又进行过几次较大的改革,出台了不少改进措施。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流通、分配等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旧的工资制度受到了猛烈冲击,个人收入分配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而我国军工企业尚未构建多元化的收益分配结构,无法体现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的劳动的特殊性、复杂性、创造性和多样性,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体制的转变使这种计划色彩仍然浓厚的传统工资管理制度在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不仅难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且越来越受到来自体制转轨方面的制度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工企业人力资本的优化配臵和军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有效激励,也对军工企业进行激励约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传统工资制度下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收入的基本情况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军工企业人力资本的收入主要 8 是以工资为表现形式的,它以政府指令性计划为导向,以按劳分配为出发点,目的是在提高军工企业人员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然而,过度地强调等级和职务使得这种工资制度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接下来的几次工资制度改革,也没

①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和‚八级工资制‛的束缚,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种资历工资制,明显地偏离了以按劳分配为原则的轨道,并越来越具有‚平均主义‛色彩,远不能反映职工的现实劳动成果,既缺乏对劳动的激励机制,又束缚了企业人员的合理流动。国防科工委重组之后,十大军工企业集团开始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国防工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国防资产产权制度下行政性的关系、实现军工企业政企分开、自主经营奠定了基础。然而,军工企业的分配制度仍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模式,这与军工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不相适应。在这种分配制度下,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未体现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劳动价值

与传统的分配制度相适应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军工企业奉行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激励机制。在这种政治色彩浓厚的激励机制下,人力资本所有者在辛辛苦苦了一年以后,得到的往往不是奖金,而是名目繁多的奖状。不能否认,精神激励曾在计划经济时期对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起到过一定的作用,造就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企业家和优秀职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挥了很大变化,再单纯依靠这样的激励方式不仅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更无法体现出人力资本的劳动价值。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这个问题的实质,他说:‚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 ①

9 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①是唯心论‛知识经济时代,军工企业人力资本存量普遍有所提高,而与其付出的劳动相比,收入明显偏低,即使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承担了较多的责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甚至为企业创造了超额利润,按照现有的工资制度和军工企业收益分配政策,也只能得到较低水平的收入,此外,按照现有的工资制度,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工资收入不仅增长缓慢,而且增幅较小,也远远不能反映出其劳动的价值。

(二)工资结构单一

改革开放以来,相对于我国军工企业内部工资制度,军工企业分配的外部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纵向看,重新建立了国家与企业的利润比例分配体制。在理顺国家与企业关系、放权让利的过程中,过去由国家统包统分的旧体制已发生根本变化,企业和国家利益都与企业利润相联系、按比例分配的新体制逐步建立起来。这种新体制消除了过去企业吃 ‚大锅饭‛的弊端,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随着国防工业的战略调整,十大军工企业集团成立之后,军工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分配关系也产生了类似的调整。但是,国家这种外部分配体制的变化,需要军工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之相配套,即军工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不仅要与利润挂钩,还要与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个人效能和实际贡献挂钩,建立切实体现效率原则的军工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然而相对于外部分配体制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工资分配制度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其在结构上的单一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外部分配体制变化效能的充分发挥。 ①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5版146页。

10 我国军工企业工资结构上主要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福利费,这种单一性结构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一、工资中缺乏和军工企业经济效益对应的可变成分,基本工资只能增,不能降,这使得工资总额缺口和成本承受能力的双重矛盾和两难压力日益突出。

二、工资中既缺乏激励成分,又缺少约束成分,使得‚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造成军工企业的低效率。

三、工资中缺少离任后激励成分,对在岗人员较为重视,对离任者重视不足,既容易诱发短期行为,又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三)未体现出人力资本的层次性

马克思曾经指出:‚比社会平均劳动较高级较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费用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也就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①与一般性人力资本相比,特殊性人力资本包含了知识结构、技能、创新精神、预测能力、决策能力等独有要素,担负着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他们为企业付出的劳动和贡献远远高出一般性人力资本。同军外企业相比,我国军工企业的管理、技术力量一直较为雄厚,但长期以来,作为计划经济时期的典型代表,市场经济的到来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军工企业的‚计划思维‛,缓慢的改革步伐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都是革命工作,只是分工不同‛的思维模式上。在这种缺乏激励、缺乏竞争、缺乏效率的制度环境中,价值创造能力的差异性被忽略了,特殊性人力资本的价值始终无法得到应有的承认,在收入上也与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没有显著 ①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一卷,第223—224页

11 差异,据调查,按现在的工资制度,军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部分技术骨干的收入仅为普通职工的3到5倍,没有明显地拉开距离,即使同军外企业同类人员相比,也相对偏低。由于体制内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无法打破,体制外又存在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不仅造成了我国军工企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的管理骨干、技术骨干、业务骨干严重流失,同时也诱发了军工企业管理人员短期行为倾向与腐败行为的产生。

二、传统工资制度下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收入存在的弊端

(一)人力资本所有者缺乏激励机制,造成了军工企业的低效率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在研究对员工激励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只要运用他们的2 0~3 0 %能力即可保住职业,而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其能力可能发挥出80~ 90 %,提高效能3~4倍。由此可见,有效的激励能够充分挖掘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潜能,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率。与非军工企业相比,我国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收入偏低,人力资本所有者付出的大量劳动与其收入越来越呈现出失衡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收益与贡献不对称

我国相当一部分军工企业地处偏远山区,信息不灵、交通闭塞。艰苦的环境和较差的劳动条件使这类军工企业在发展上存在较大困难。为了使企业走出困境,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克服了种种困难,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许多人为了国防工业事业‚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我国军工企业虽然在工资上对这类地区给予了一定倾斜,但由于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着效益低下的问题,企业人员收入普遍较低。同非军工企业和发达地 ①① 陈清泰、吴敬琏主编:《公司薪酬制度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144页

12 区军工企业相比,我国军工企业现有的工资制度无法充分反映出这类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劳动的特殊性,也未能体现出其特殊的贡献。

2、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收益与责任不对称

我国军工企业普遍存在着效益低下、企业负担重、下岗职工多的问题,据统计,1998年,整个军工行业亏损面高达61%,亏

①损额达64.1亿元,全行业净亏损25.3亿元。作为军工企业特殊人力资本的经营者、技术骨干等不仅要完成‚保军‛任务,还要承担军工企业获得巨额利润的经济责任,以及下岗职工再就业、保障职工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私营企业、合资企业的特殊人力资本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除了单纯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之外,没有过多的社会负担,而其收入则通常为军工企业特殊人力资本的5---10倍。

3、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收益与风险不对称

许多种类的军品在生产上与民品缺乏兼容性,其对人员、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的要求与民品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军品生产和管理的特殊性,在‚军转民‛过程中,长期习惯于军品生产、管理的企业人员在技术和思维方式上对从事民品行业普遍感到难以适应,随着军工企业重组改制工作的逐渐展开,军工企业在优化组合过程中很可能通过减员增效、‚供氧换血‛来进行人员调整。因此,军工企业人员普遍存在着从业风险。但从目前来看,不仅军工企业工资制度中缺乏相应的风险补贴,军工企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也与其所承担的风险相比极不相称。

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有效激励不足,造成了军工企业一系列的低效率症状:一些军工企业经营者在自身经济利益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常常会失去企业经营的动力,不关心企业的效 ① 《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深化改革的几点思考》,1999.9期《航天技术与民品》

13 率、赢利等问题,转而去追求行政级别、个人权利、个人荣誉等能间接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的目标,有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热衷于‚短平快‛项目,或大搞‚面子工程‛, 作为自己能够顺利升迁的砝码。由于缺乏足够的激励,军工企业职工和技术人员普遍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付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与其收益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军工企业人员会选择‚偷闲‛,这也是军工企业普遍效率低、效益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激励不足还容易使军工企业经营者在经过横向对比后心态失衡,出现堤内损失堤外补的‚穷庙富方丈‛现象以及晚节不保、任意侵吞国有资产的‚59岁‛现象,引发企业经营者的腐败和经济犯罪问题。这些低效率症状的最终结果便是:军工企业内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内耗严重、信息传递迟缓、成本意识淡薄、责任归属不明确、浪费严重、非生产性费用膨胀、安于现状、对环境缺乏应变能力、忽视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等。

(二)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缺乏约束机制,制约了军工企业的正常发展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对国有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把‚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经营管理者收入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列为‚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工作之一。对于企业而言,激励与约束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约束是对激励的补充,强有力的约束机制能够保证企业人员行为与企业行为目标的一致性,保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作为国有企业中市场化程度最低、计划色彩最浓的军工企业,约束机制极不完备,体现在现有的工资制度上,主要有两个方面:

1、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收益与业绩缺乏紧密联系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高素质 14 人才的供不应求,各公司发现他们的成功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其员工的技术、能力和表现。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建立科学的业绩考评机制,通过将员工个人收入与其业绩相结合的办法约束员工的‚偷懒‛行为。目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已建立起了企业人员业绩考评机制,一些私营、合资企业更是专门成立了人力资源部门,用以评定企业人力资本效能的发挥并据此确定企业各人员的收益。而我国大多数军工企业仍在实行等级工资制度,这种工资制度于50年代建立起来之后,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经过了几次大的调整,实际已形成了固定工资和奖金两大块组成的工资分配,固定工资加上各项固定补贴约占工资总额的4/5,奖金随企业效益变动而变动。由于缺乏应有的业绩考评机制,在固定工资的调升中,普遍都偏重于资历,以工龄划线,够者调,不够者等;奖金的发放也只是与职务或级别相联系。这种传统的等级工资,实际上已演变成了工龄或资格工资,它不仅无法将企业利益与员工自身的价值实现有效地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效能的发挥,更由于其对军工企业人员缺乏约束作用,无法充分调动企业人员的积极性,给军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

2、对军工企业经营管理型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约束乏力 军工企业经过20年的改革,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放权措施,使企业经营者实际上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和大部分经营决策权。但由于改革中相关的约束机制缺乏,监督失效,公司治理结构失衡,出现了‚内部人控制‛问题,军工企业成了‚企业家控制的企业‛,①也有的学者称之为‚法人专制‛。由于既缺乏自上而下的约束,又缺乏自下而上的监督,当军工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与其贡献不成比例,且与外企、私企同类人员相比差距较大时,他们 ① 周其仁《‚控制权回报‛与‚企业家控制的企业‛》经济研究1997年第5期

15 就会充分利用其控制权来强制地实现收入与贡献的对等,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职消费,在职消费本是给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创造一定的工作环境或满足他们因工作需要而引起的一些消费开支,一般企业都将这一部分费用列入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但在我国军工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军工企业经营者利用支配企业资产的权利,通过所谓的因公消费,大肆浪费军工企业资财,变相损公肥私,使在职消费处于失控状态,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另一方面表现为经营者自定收入标准,由于我国军工企业收入管理办法中缺乏约束机制,‚企业家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动机就会促使他们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强制地为他的人力资本定价…‛,①这种缺乏标准、随意性大的单边定价方式使军工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不受其业绩好坏的影响而获取较高的收入,它是在对军工企业经营者约束乏力的情况下脱离了经营管理者自身人力资本价值的强制性定价,事实上是对人力资本以按要素分配为原则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一种背离。

第三章 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的可行性分析

一、军工企业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必要性

(一)军工企业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是人才激励的有效手段

离开了人力资本的参与,物质资本的增长是缓慢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除了人力资本存量外,人力资本效率的发挥更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绩效的决定性因素。只有调动人力资本载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家的经济才会发展起来,企业的效率才会提高。因此,在人力资本的投资、使用等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激励机制问 ① 焦斌龙:《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定价与配臵》经济科学出版社207页

16 题。我国军工企业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军工企业人力资本不仅没有形成有效的配臵,必要的激励机制的缺失也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本效率的发挥。此外,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国防工业的战略调整,‚军转民‛、‚以民养军‛成为我国军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一,而军品市场的萎缩和民品市场的开发成功,又使得大部分军工企业科技骨干和管理人才向民品领域和军外企业流动,造成了我军军工企业人才的严重流失。近年来,随着国际事物的升温,各国都开始重视国防工业的发展,俄罗斯国防工业经过大辐调整,尽力遏止人才的流失,军力正稳步回升;美国历来重视国防工业的发展,其军工企业的科研部门汇集了大量的专业人才,近几次战争更是显示出了其国防科技的实力。相比之下,我国国防工业发展较为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工企业人才的匮乏,一方面人才难以引进,另一方面人才流失无法控制,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尤其是物质激励措施。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能够充分调动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把军工企业的发展同个人的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对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形成有效的激励。

(二)军工企业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们争论的焦点,有些经济学家主张公平优先,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分配不公,就会导致低效率。也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效率优先,这种观点认为,平等只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实现,用政治或法律来限制一些人获得财产或减少一些人的财产的做法,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哈耶克说过:‚由特殊干预行动对自发过程中造成的分配状况的‘纠正’,就是一个原则同等地适用于每一个人而言,从来不可能是公 17 正的。‛①而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则认为市场竞争机制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加以限制,但不能限制过分,收入均等化措施需要保留一些,但也不能过度。他主张实行公平与效率的妥协,既不赞成将效率放在优先地位,也不赞成把公平放在优先地位。综合来看,以上这几种观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将公平与效率从根本上对立起来。这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缺乏利益矛盾协调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他们的视野范围内,始终不能将公平与效率统一起来,陷入‚非此即彼‛的线性思维定势。事实上,公平和效率并不矛盾,追求公平不仅不会遏制效率,反而能带来高效率,高效率就意味着分配的公平,不公平决无效率可言,低效率状态肯定是与不公平的分配相联系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正是这一社会主义原则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具体表现。我国在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第一次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观。这为加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分配制度指明了方向。长期以来,我国军工企业效率低下、发展缓慢、科技人才流失严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分配上没有真正地把效率与公平统一起来。当前,我国在个人收入分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对军工企业而言,只有将作为企业‚唯一性资源‛的特殊性人力资本和‚依赖性资源‛的一般性人力资本在分配方式上区分开来,使特殊性人力资本按要素参与分配,一般性人力资本按劳分配,才能在保证个人收入分配相对公平的同时,提高军工企业的整体效率,而这两种分配方式的结合实际上也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在军工企业内的实现形式。

① 哈耶克 :《法律、立法和自由》第二卷,芝加哥,1976年版 ,第 142页

18

二、军工企业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特殊性

(一)军工企业面对的二元结构市场决定了其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非对称性

在对国防工业进行战略调整时,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军民结合战略的实施,使军工企业实现了从单一军品型转向军民结合型的转变,初步形成了军民结合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也使军工企业从单一结构市场转向二元结构市场,即民品市场和军品市场。民品市场较为成熟、完善,在这个领域,军工企业同军外企业一样也要参与市场竞争,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军品市场远不是一个完善的市场,其中存在着种种对交易的外在限制和阻力,如政治因素、国家安全因素等,这些因素往往会对军品交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军品的价格、产量一般由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所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军品市场是一个带有‚计划‛色彩的市场。走军民结合之路要求军工企业要兼顾两个任务,一是‚保军‛,即追求安全效益最大化,二是‚养军‛,即追求企业收益最大化。军工企业人力资本不仅参与民品的生产、管理与研究,还要对军品进行生产和研制。其创造的收益并不仅限于军品收益,还有民品收益,但在军工企业中,参与民品生产的人力资本与参与军品生产的人力资本创造的利润显然是不等值的,生产军品是为了满足军工需要,这使得军品的内在价值在政府规定的价格之外,相当一部分转化成了国家的安全效益,而在军工企业内生产民品则是通过军工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进一步强化军品生产的目的。不同的分工使各类人力资本创造出不同性质的价值,而‚以民养军‛的原则又使‚军‛、‚民‛双方的人力资本一同参与军工企业总体收益分配。显然,军品和民品二元结构市场决定了在军工企业内部,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与其创造的价值是不对称的。

(二)军品市场的萎缩决定了军工企业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对民品的依赖性

战争及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动对军品需求有较大的影响,‚在各

①国的历史上,军品需求的最剧烈波动通常都是和战争相连的‛。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已成为的主题,随着冷战的结束,各国的军事需求大大减少,军工生产规模不断萎缩,国防工业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沉重的负担,纷纷将‚军转民‛作为缓解军工企业压力的一剂良药。我国国防工业在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调整之后,也确立了‚军民结合‛的战略方针。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指出:‚国防的现代化,只有建立在国家整个工业及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②可能。‛随着军品生产的定货任务不足,军工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军品市场逐渐呈萎缩之势。由于军品僵硬的定价方式使其不仅在利润的创造上与民品存在较大落差,不足的需求数量也让厂家无利可图,使得原本就利润微薄的军品生产更加难以为继,这无疑进一步限制了军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利润空间,而民品则在实现‚保军转民‛,‚以民养军‛的战略任务中体现出越来越重的分量,民品利润在军工企业总体收益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那么军工企业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时,如果单纯依靠生产军品获取的利润,只能是杯水车薪,这就决定了人力资本在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时,必然要依赖于民品收益。

三、军工企业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可行性

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是探索建立有效的企业骨干人员激励机制的核心问题,也是关系到军工企业改革与发展成败的关键,由于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的制约因素很多,因此这项改革措施不能脱离军工企业目前所处的环境而单方面进行,必须要考虑到实施这项改革所需要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首 ①② 刘佐太等主编《军品采办论》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34页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79页

20 先,从国家有关政策上看,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第一部分、第五部分和第十部分分别指出:‚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实行董事会、经理层等成员按照各自职责和贡献取得报酬的办法;企业内部实行按劳分配原则,适当拉开差距,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行经营管理者收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少数企业试行经理(厂长)年薪制、持有股权等分配方式,可以继续探索,及时总结经验,但不要刮风。要规范经营者的报酬,增加透明度。‛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又明确提到:‚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对企业领导人和科技骨干实行年薪制和股权、期权试点。其次,从社会就业制度上看,一方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市场化的劳动就业市场,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臵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不仅打破了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就业壁垒,使得各类人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也进一步整合、规范了了劳动就业市场,使市场分割、秩序混乱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另一方面,再就业培训工程的形成和发展完善了我国的就业培训体系,增加了人力资本存量。再次,从军工企业的改革进程上看,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与一般的国有企业相比,军工企业的改革总体上进展缓慢,企业普遍缺乏活力,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军工企业在发展上难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后,国家对原有的国防工业管理体制和军工产品供求体制进行了调整,军工企业计划经济的特点逐步被削弱,情况也开始有所好 21 转。一是军工企业正在进行转机建制工作,虽然改革的制约因素还很多,但不少军工企业的产权改革已逐渐展开,正在朝着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迈进;二是与企业收益分配制度改革密切相关的人事制度改革进展较快,部分军工企业已初步形成了市场化人才选拔机制;三是军品管理供应体制的改变使军品的生产供应逐步向市场化过度,生产结构的调整也使军工企业长期依赖于部队需求的不利状况有所改观,可以看出,军工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为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创造了条件。

第四章

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的思路

一、设计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制度

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其效能发挥的大小更是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曾提出:‚要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①如果人力资本价值得不到承认,就会导致人力资本所有者缺乏动力为企业工作,继而造成企业凝聚力下降,人力资本流失等不利状况,因此,要使人力资本效能得到更大的发挥,就必须从分配制度上体现出对人力资本价值的肯定。受体制的影响,我国军工企业尚未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收益分配制度,因此人力资本流失问题也最为严重,且绝大多数是管理、技术骨干,企业效益极为低下。不可否认,50年代,我国军工企业曾一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当时企业人员的积极性并不是来自于制度上的激励和约束,而是更多地来自于理想、政治、精神等非制度因素,导致当时人们的热情很高。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本价值的确定是随机的,缺乏系统、科学的认定标准,无法从制度上确保人力资本经济利益的实现,也就不能长期确保人们的积极性。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军工企业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之后,这种非制度因素 ①

江泽民:《七一讲话》

22 的激励方式就越发显露出其本身的固有缺陷。

(一)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制度设计的原则

1、‚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重新建立军工企业收益分配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调动企业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即用一整套有机联系的方法、手段、措施来激发人力资本所有者实现自身价值,鼓励和褒奖人力资本所有者不断取得业绩进步,使企业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是,对于我国军工企业特殊性人力资本所有者尤其是手中握有大大小小权力的经营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而言,仅仅采用激励的手段并不能对其正当行使权力形成强有力的保证,激励手段之外,必须要辅以约束措施对特殊性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监督制约,这一方面可以促进特殊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不断地自我完善,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其滥用权力、不负责任。从我国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激励与约束的现状来看,一方面存在着激励不足的问题,特殊性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报酬收入普遍偏低。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约束不力的问题,对特殊性人力资本所有者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制约。在一些军工企业中,存在着严重的经营管理者‚内部人控制‛问题,也出现了不少令人惋惜、具有悲剧性质的‚59岁现象”,因此,要推进军工企业改革和发展,客观上就要求解决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不足、约束不力的问题,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2、‚效率‛和‚公平‛相结合的原则

‚效率‛和‚公平‛既是一对衍生体,又是一对矛盾体,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在企业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有利于促进企业不断地向前发展。我国在现阶段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是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效率原则得到优先认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已深入人心。然而,在分配领域内,‚公平‛是 23 效率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当然,这里的公平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绝对公平,而是提倡‚多劳多得‛情况下的按劳取酬,收入的不公平是导致加剧社会的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最终会影响效率目标的实现。‚从长远看,经济发展能够产生一种比传统社会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方式。但在短期内,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常常要加剧收入的不平等。‛①因此,既不能强调公平的绝对化,也不能将效率优先的原则强行贯彻到分配领域,否则,必然将产生效率与公平的对立,最终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收入差距拉大而出现的贫富分化,已严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只有把‚公平‛和‚效率‛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既提高‚效率‛又保证‚公平‛。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制度的设计应遵循‚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原则。‚公平‛是‚效率‛的前提,解决不好‚公平‛问题,必然会损害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军工企业的整体效率。从整体上看,我国军工企业大多为老国有企业,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沉重,经营状况普遍较差,亏损严重,下岗人员多,干部、职工收入普遍较低,在这种困难时期,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更希望特殊性人力资本所有者能够和衷共济、同甘共苦。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鼓励不同层次人力资本所有者按其对企业贡献的大小适度拉开收入差距,但如果使特殊性人力资本所有者和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收入严重失衡,将难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二)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

1、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的模式选择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马丁〃L〃归威次曼就提出了用分享制代替工资制的理论。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本重视程度的普遍提高,很多先进企业采用了各自不同的分配方式来激励人才, ①享延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秋序》,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年版,第63页。

24 挽留人才。目前,西方企业进一步发展了马丁〃L〃归威次曼的分享制理论,主要有员工持股计划、利润分享制或收益分享制,分享制强调人力资本的价值要素,它以长期激励为主要内容,比较常见的有股票期权、期权、持有股权等几种收益分配模式。持有股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企业骨干人员以各种形式持有本企业股票,狭义是指企业骨干人员按照与资产所有者约定的价格出资购买一定数量的本企业股票,并享有股票的一切权利。企业骨干人员持股既可以作为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的一部分,也可以独立进行。股票期权又称购股选择权,是指参与者在与所有者约定的期限(如三年以后至十年以内),享有以某一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企业股票的权利。这种期权往往是无偿赠与的,也通常是不可再转让的。购买这种股票的行为叫行权,约定的购买价格叫行权价。期股实际上是期权激励的一种变型,期股激励是要事先确定业绩与奖励期权的对应关系,即参与者到期必须行权,参与者要为此承担相当大的风险。与标准的期权相比,期股更能体现收益与风险对称的原则。

企业的性质不同,其管理体制就会不同,在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制度的选择上也必然会有很大的差异。我国部分企业在借鉴西方企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和企业自身特点也将一些长期激励方式纳入了人力资本收益分配制度之中,主要是期权和股票期权这两种模式。但对于我国军工企业而言,不适于采用以上两种模式,只能选择股权或虚拟股权的激励方式,这是因为我国绝大部分军工企业都属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很少,上市公司就更少,即使在经过股份制改造之后部分军工企业成为了国有独资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一些以军品为主导产品的军工企业也因为军品不能上市的限制而无法走重组上市的路子。另一个限制因素是,我国股市的股票市价与企业业绩的相关度很 25 低,股市受政策与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能真实地反应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业绩。相对而言,股权(虚拟股权)的激励方式由于和证券市场不相关联,也就不存在这样的‚干扰‛因素。此外,股权(虚拟股权)激励可以锁定股权持有人,使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等特殊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企业形成利益与共、风险共担的整体。首先,企业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利益牢牢捆绑在一起,既有利于人力资本自身价值的实现,也保证了激励的持续性和长期性,使人力资本有了追求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实现了企业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利益长期共存。其次,股权(虚拟股权)激励有利于企业形成开放的股权结构,吸收优秀人力资本,稳定经营队伍。再次,股权(虚拟股权)激励是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的有效形式,体现了按要素分配的原则。

在国外,企业对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采取的激励方式通常是员工持股计划,旨在提高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工作积极性,就军工企业而言,本文不赞成在一般性人力资本收益分配中采用类似的模式,一方面因为限于持股数量,企业业绩的变化不仅不能对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带来可观的收益,还产生了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因为,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并不是提高企业业绩的主体,企业业绩的变化与其工作的努力程度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此外,如果对企业全体员工实行员工持股计划,还会使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产生‚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懒惰思想,这几乎等于回到了‚大锅饭‛时代。可见,员工持股计划并不能对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个体形成有效的激励。一般性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应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采取工资加业绩奖金的模式,工资是基薪,业绩奖金是根据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个体的业绩表现所给予的奖励资金。

2、构建军工企业人力资本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26 建立一个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是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收益分配制度设计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对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起‚约束‛和‚激励‛双重作用的可靠保证,因此,在军工企业内部,构建一个完整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就成为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收益分配制度的要点之一。

(1)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同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相比,特殊性人力资本所有者更具有不可替代性,因为这些‚核心资源‛一旦离开企业,企业很可能就无法正常运转,从而导致企业价值的减少,而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属于‚合作性资源‛,不可替代性较弱,他们若离开企业,不会对企业造成太大损失。因而,在军工企业内,对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绩效考核,只考察其工作状况即可,即将出勤率、迟到率、加班加点率作为军工企业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业绩评价指标。

(2)特殊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军工企业实行军民分线管理,由于军品生产和民品生产的目的不同,对‚军、民‛两个部门特殊性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要求也应有所区别。军品生产的目的是满足部队的武器供给需求、提高我军武器装备水平,因此对军品部门特殊性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绩效考核时,应把重点放在军品的研发和生产上,军品的研发包括:研究与开发的成本与效益,其评价指标是老产品改造的技术进步贡献率,新产品开发成功率;研究与开发产品的质量,其评价指标是返修率和退货率,这里指由于军品开发设计不合理而引起的返修率和退货率。军品的生产包括生产作业准备评价和生产过程评价。生产作业准备评价内容包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其评价指标为设备故障率、维修费用效率;物资采购,其评价指标为材料利用率、采购费用率、采购价格、采购速度、和及时性; 27 物资储备,评价指标为物资损耗率、储备资金周转天数、单位物资储备成本。对生产过程的评价包括质量和成本两个方面。质量的评价指标为返修率、退货率,同时,可用次品率、成品率、返工率、浪费情况等评价生产过程中质量的控制;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价格,对利润影响很大,可用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来评价。

军民结合既是适应国际形式变化、调整国防工业结构的必然结果,也是重构我国国防工业的重要途径,其最终目的是‚保军‛。军民结合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军转民‛,它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发挥军工企业的技术优势积极开发民品,既能提高军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通过军、民技术交流将民品成果转为军工需要,最终实现‚以民养军‛的目的。从这一点看,民品生产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军工企业收益最大化。因此,对民品部门特殊性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绩效考核时,就应把重点放在企业的经营业绩上,可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即:市场营销、开发创新、资本运营、盈利能力。市场营销的评价指标为产品市场占有率、产品市场覆盖率、销售额增长率、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率、销售费用占有率、新客户增长率;开发创新的评价指标为新产品开发成功率、科研开发费用率;资本运营包括资金筹集和资金管理两个方面,其中资金筹集可从资金筹集的数量、成本和风险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筹资数量的评价指标为现金充足率;资金成本的评价指标为资金成本率;筹资风险的评价指标为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动比率,资金的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流动资产的管理,评价指标可分别选择固定资产充足率、固定资产先进程度、现金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盈利能力的评价指标为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每股盈余。

二、对军工企业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准确计量

28 对于军工企业内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采取何种方式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究竟多少年薪才是合理的?每个人力资本所有者究竟应当占有军工企业多大份额的股份?也就是说,每个人力资本所有者究竟应当分享军工企业多少利润才是正确的呢?显然,科学地估算人力资本所分享的利润,无论是对于军工企业还是对于人力资本所有者,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首先,只有正确地估算了人力资本所分享的利润,才能确保军工企业的正当利益不受侵犯,确保物力资本保值增值,获得积累的源泉,以利于进一步发展企业;其次,只有正确地估算了人力资本所分享的利润,使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正当的利益,才能激励人力资本所有者勤奋工作,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推动企业不断发展。此外,现代高科技战争对先进武器装备的依赖也要求军工企业必须引进高素质的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科学地估算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有利于激励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也可以进一步缓解我国军工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的状况。由于军品价格经常会受到政府干预,军品生产数量也受政府计划调控。因而,在军工企业内,军品利润无法真正体现出人力资本的价值,单靠军品的生产是远远不能满足

需要的。在国防工业部门确定‚军转民‛战略方针后,又确立了‚保军‛的前提,‚以民养军‛,即以民品利润来补偿政府干预下军品生产利润的不足,就成了确保我国军工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是在整个企业的范围内进行的,对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的计量,必然也要以整个军工企业的利润为基础。

(一)一般性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计量分析 前已述及,一般性人力资本以按劳分配为原则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在我国,按劳分配原则通常以固定工资加奖金的形式体现出来,固定工资是为了补偿劳动者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而支付 29 给劳动者必要的生活费用;奖金是对人力资本所有者完成基本任务后的奖励资金。相对于固定工资而言,奖金是非固定的,它随着一般性人力资本效能发挥的大小而变化。下面,本文对一般性人力资本所分享的利润量给出如下计量模型:

R=I+L′ L′=(M×g) L=P×u N=L×v=∑i=1 n L′

R为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个体当年所分享的收益,I为固定工资,L为军工企业当年发放的奖金总额,L′为人力资本所有者个体在当年分到的奖金,M为军工企业内某部门的奖金标准额,g为一般性人力资本贡献率,P为企业利润,u为军工企业的利润分红比例,N为某部门当年的奖金总额,v为某部门占整个军工企业的奖金发放比例。

该模型的含义是: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个体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的收益额为固定工资与奖金之和,其中奖金是变量,是一般性人力资本贡献率的函数,在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所在部门奖金发放标准一定的情况下,人力资本贡献率越大,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个体的奖金也越多;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所在部门当年奖金总额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个体在当年分到的奖金之和,它是企业当年利润的函数。由此可见,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个体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的收益额是由其人力资本贡献率和企业利润决定的,人力资本贡献率越大,企业利润越大,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所获得的收益也越多。

(二)特殊性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计量分析 由于特殊性人力资本拥有管理、技术等不可替代的特殊技能,因而它能够超越一般性人力资本而成为真正的资本要素参与企业 30 收益分配,下面,本文对特殊性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给出如下计量模型:

R=g×P (1) P=P′×Z或P′=P/ Z Z=W+Y R为特殊性人力资本所分享的利润额,g为特殊性人力资本的贡献率,P为军工企业利润,P′为军工企业利润率,W为物力资本的价值量,Y为特殊性人力资本的价值量。因此:

R=g×P =g× P′× (W+Y) 模型一的含义是:特殊性人力资本所分享的利润R是特殊性人力资本贡献率与军工企业利润总量 P的乘积,或者说,是特殊性人力资本贡献率 g与军工企业利润率 P′及军工企业总资本Z的乘积,特殊性人力资本的贡献率g是指特殊性人力资本在利润贡献中所占的比率;这表明,特殊性人力资本按其贡献率和价值量来分享军工企业利润,在物力资本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贡献率g和特殊性人力资本价值量Y越大,它所分享的利润量也就越多。

或 r=R/Y (2) =(g×P)/Y ={g×P′×(W+Y)}/Y r=特殊性人力资本利润率,即特殊性人力资本所分享的利润与特殊性人力资本价值量的比率;在特殊性人力资本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特殊性人力资本能够分享的利润量R越多,或者说,特殊性人力资本的贡献率g及军工企业利润率P′越高,则特殊性人力资本利润率r就越大。特殊性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不是由它

1、特殊性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计量的一般模型:

31 的价值量所决定的,而是由它的使用价值即人力资本的质量及其发挥程度所决定的。人力资本的质量越高,它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它对利润的贡献率就越大。从理论上讲,物力资本的利润率t应当等于特殊性人力资本的利润率r,即t=r;因为,等量资本应当获得等量利润。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物力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率是否与特殊性人力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率相等,即t是否等于r,完全取决于特殊性人力资本的市场供求状况,以及它在企业利润中的贡献率。

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力资本的价值量是可知的,因此,在这里,通过对公式2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如何计量特殊性人力资本的价值量,就构成正确计量特殊性人力资本所分享的利润量的关键。一般情况下,特殊性人力资本的价值量,就是特殊性人力资本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之中,劳动者所花费的由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所投入的各种费用,各种费用之和构成特殊性人力资本的价值量。通常说来,特殊性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主要由货币费用h和机会成本j构成,西奥多〃舒尔茨曾经指出,学生在受教育期间所放弃的收入是构成教育成本的重要内容,‚没有入学的同龄男女青年每周平均所得或者学生们在没有上学时的所得,是学生时间和努力的(替代)生产率价值的一个测度‛。①货币费用包括: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研究生阶段,劳动者所花费的各项费用,如学费、书籍费、生活费、交通费等;机会成本是指学生为求得自身更大的资源潜力进行再投资教育而放弃的在原有知识水平、能力经验基础之上所能获得的货币收入。因此,Y=(h+j) (3) 但我们不能把特殊性人力资本的价值总量看成是货币费用和机会成本的简单相加,因为如果劳动者不形成特殊性人力资本, ① 西奥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78页

32 而是将各项费用和其劳动收入作为存款存入银行,或做各种投资,那么,经历小学、中学和大学等几个不同阶段的时间,它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利息收入或投资收益。因此,特殊性人力资本的价值量等于各项原始费用加上它的增殖额,即:Y=∑nt=1Ym(1+i)t (4) Y=特殊性人力资本价值量,即教育投资的复合值;i=1%、2%、3%……n%,为不同时期的利息率或投资收益率;

t=

1、

2、

3、……n,即生产特殊性人力资本不同阶段的投资起始时间至特殊性人力资本被估值时所跨越的时间长度;例如,估算从小学(7岁)至研究生毕业,按照连续时间计算,则所跨越的时间长度为19年,若特殊才能还须经过两年工作实践,那么,整个跨度时间为21年。

Ym=Ya+Yb+Yc+Yd+Ye,即劳动者在不同时期所投入的各项货币费用和机会成本;Ya=小学阶段所投入的各项费用;Yb=中学阶段所投入的各项费用;Yc=大学阶段所投入的各项费用;Yd=研究生阶段所投入的各项费用;Ye=特殊才能者为提高某种特殊技能而在不同阶段超额付出的各种费用,包括更多的学习和研究时间、更多的货币支出等。这意味着,特殊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更加勤奋的结果。在这里,公式四所计量的是社会正常的或社会必要的学习费用,它并不排除极少数自学成才者同样具有等同的特殊性人力资本价值。

2、特殊性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计量的具体模型: 既然能够有效地计量出特殊性人力资本价值,就能够对特殊性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进行较为准确的计量,特殊性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方式很多,但真正能够体现其人力资本价值且适用于军工企业的不多,根据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如:=∑Ya(1+i)t+∑Yb(1+i)t+∑Yc(1+i)t+∑Yd(1+i)t+∑Ye(1+i)t 33 年薪制、人力资本参股分享企业利润的方式、期股收益等,我们认为年薪制和人力资本参股分享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比较符合军工企业的实际情况,下面我们就以这两种分配方式为例,对特殊性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进行计量。

首先,在实行年薪制的情况下,年薪数量QL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即:特殊性人力资本的年价值量Y0和特殊性人力资本应当分享的年利润量R0,即:

QL=Y0+R0 (6) Y0=Y/T,

Y为特殊性人力资本的价值量,T为特殊性人力资本的使用寿命。

根据公式一,R0=g×P=特殊性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军工企业利润量=特殊性人力资本供求双方所认可的贡献率×军工企业利润量。或者根据公式二,g=r/P′×Y(W+Y),于是:

年利润量R0=[r/P′×Y/(W+Y)]×P =[r/P′×Y/(W+Y)]×[P×(W+Y)/(W+Y)] =[r/P′×Y/(W+Y)]×[P/(W+Y)×(W+Y)]] =[r/P′×Y/(W+Y)]×P′×(W+Y) =r×Y Y为被军工企业所计量的特殊性人力资本价值量,r的大小决定于公式五。

根据公式一和公式三,我们能够为实行人力资本参股分配的企业确定特殊性人力资本的价值量。在实行人力资本参股分配的情况下,入股的特殊性人力资本价值量YK应由特殊性人力资本价值量净值(人力资本的价值量原值Y-人力资本价值的折旧量y)与增殖额{(Y-y)×r}构成,即:

YK=(Y-y)(1+r) (7) 34 y=Y×T0 y=折旧量,T0=某个特殊性人力资本在加盟或入股某个军工企业之前被使用过的时间量占整个特殊性人力资本使用寿命的比重;在特殊性人力资本价值量Y一定的情况下,特殊性人力资本曾经使用过的时间越长,所占比重越大,特殊性人力资本的折旧量就越大。

为什么特殊性人力资本在加盟或入股某个企业之前被使用后,要对其进行折旧呢?因为,特殊性人力资本的寿命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流失,它被继续使用的时间也就减少了;当然,在特殊性人力资本的价值量原值Y减少或存在折旧的情况下,特殊性人力资本的功能可能比以前更强大、作用更突出,因而有更高的企业利润贡献率和特殊性人力资本利润率r。特殊性人力资本利润率r的提高,能够弥补特殊性人力资本因折旧而影响入股数量。因此,公式七的含义是:特殊性人力资本能够在企业工作的时间越长,他发挥的功能越大,则他的人力资本价值量原值越大,特殊性人力资本利润率越高,其被计量的人力资本股份数量也就越多。

三、建立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的配套机制

(一)完善军工企业的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

企业治理结构是一种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团体——投资者、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益。从本质上而言,企业治理结构就是以企业法人财产权为基础的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分配的制度安排。传统的观点崇尚‚股东至上‛①的原则,认为企业治理结构应该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而必须采用‚资本雇佣劳动‛式的单边治理结构。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① 法律上股东处于统治地位,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公司常常被企业家控制。

35 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这种忽视人力资本作用的‚股东至上‛逻辑,受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巨大挑战。在特殊性人力资本有权参与企业的剩余分配,分享企业所有权的情况下,这种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单边治理结构‛ 已经越来越不被认同,企业治理结构理应是特殊性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共同治理。然而对于军工企业而言,这其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同一般意义上的国有企业相同,军工企业也存在着物质资本‚所有者缺位‛①的问题,各军工企业集团、军工企业的管理者充当着国有资本的代理人,而代理人各自有自己的追求,出现了实际上无人真正为国有资本负责的局面。同时,所有者缺位使所有权约束难以奏效,很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59岁‛现象,一旦企业出现亏损,最后总是由国家对军工企业负无限责任。由此不难看出,完善军工企业治理结构的关键在于在共同治理结构中建立起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共同治理结构中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激励机制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1、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指通过为人力资本所有者设臵合理的工作目标及奖惩机制,激发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动力,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的作用。目标激励的关键在于目标的设臵,应该既能够对人力资本所有者起到激励作用,又不能过高,使其丧失追求目标的动力。设臵目标不能过宽过泛,要根据人力资本的类别而定,对于经营管理型人力资本应该设臵反映经营状况的目标,对于科技型人力资本,应该设臵反映研发成果状况的目标,对于一般性人力资本,只需设臵能够反映其工作职责的目标即可。

2、报酬激励

① 杨瑞龙、周业安:《重新解释‚内部人控制‛》,《中国资产新闻》1998年3月

36 报酬激励是指根据人力资本所有者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其合理的报酬,直接从物质角度激发其工作的动力。报酬激励是整个激励机制的基础,只有在报酬激励有效的前提下,其他极力方式才能够正常的发挥作用。对于我国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而言,他们长期处于低收入状况,其收入水平与其贡献水平及不对称,造成了整个激励机制的扭曲和低效率。因此,应该根据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适合军工企业特色的报酬制度。

3、精神激励

精神极力是通过赋予人力资本所有者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肯定其贡献和价值,激励人力资本所有者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实现自身价值。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军工企业对各类人才主要采取精神激励,忽视物质激励的作用,但在当前,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强调物质激励的同时,却出现了忽视精神激励的势头。物质激励固然重要,但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人力资本所有者更追求精神生活,以求全面地实现自身价值。因此,有必要在军工企业内部建立精神激励机制。

共同治理结构的关键在于给予人力资本所有者充分激励的同时,也要形成一套相对有力的约束机制,它能够直接保证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行为与军工企业行为目标的一致性,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有效地保证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共同治理结构中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激励机制包含以下内容:

1、责任约束

对人力资本所有者而言,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责任或义务要求,人力资本所有者有完成自身岗位目标的责任,这也是对人力资本所有者最基本的要求。对于我国人力资本所有者而言,尤其需要强调责任约束,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尚未形成一个规范的人 37 力资本市场,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职业意识普遍较差,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军工企业的岗位责任制度不够明晰,出现问题之后无法责任到人。因此,强化责任意识,首先要制定详细的职业规范和资格审查制度,明确岗位责任,防止因责任模糊而引发约束失败;其次要制定严厉的惩罚制度,对渎职、行为进行严惩。

2、竞争约束

竞争在对人力资本所有者提供激励的同时,也形成了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约束,而且这种检验是刚性的,因为人力资本的价值最终都将在竞争中体现出来。目前,我国军工企业的用人制度不够合理,在人才的选拔、任用上仍然存在着不公平、不正当的现象,难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既损害企业的利益,又扭曲了竞争的作用。因此,对人力资本的竞争约束还必须以健全军工企业的用人制度为前提。

(二)围绕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收益分配制度,建立人力资本市场化配臵机制

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力资本事实上属于国家财产,由国家垄断,并由行政权力统分统配,在这种以身份关系和行政命令为基础的政治经济体系中,人力资本的配臵体现的是行政权力意志,它完全否定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的客观性,忽视人才要素的资本特征,从而在人力资本的配臵方面造成一系列的制度性障碍,这显然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由市场配臵资源的基本精神大相径庭。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阶段,军工企业也处在转机建制的调整过程之中,单

一、陈旧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不仅造成了军工企业人力资本的不合理配臵,也导致了国防科技人才的大量流失。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力资本市场化配臵机制就是要通过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打破传统体制下国家垄断人力资本、凭借行政权力进行计划配臵的格局,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38 实现军工企业人力资本的最优配臵。

1、以契约方式来规范人力资本市场主体双方

在人力资本配臵方面,应强调的是,契约方式是确保人力资本所有者按劳取酬或按要素分配的有效手段。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流动应以合同契约方式实现,这是由人力资本的特殊性质决定的。从本质上讲,契约是为防止和解决无效率产权的一种财产所有权组织形式。在人力资本市场上,人力资本是自由流动的,它的流动伴随着的是人力资本使用权的转移,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未来收入是随着使用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的,因此,人力资本的使用权每发生一次转移,都需要以有新的契约形式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未来收入加以界定。对人力资本所有者而言,需按照契约规定要求获得收入。对军工企业而言,契约方式是对契约有效期内,人力资本持续供给与稳定性的重要约束。

2、实现军工企业用人制度与人力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 人力资本的市场化配臵是通过人力资本市场这一运作形式实现的,目前我国人力资本市场虽有待完善,但市场配臵的基本功能已初步形成,优化军工企业人力资本配臵,必须要在推进军工企业的改革中,依托人力资本市场,落实军工企业用人自主权,搞活军工企业用工制度,着力培育人力资本市场主体的双向选择机制,在军工企业内部建立符合人力资本特点的选拔、任命、评价和流动制度,实现人力资本选拔的市场化、评价市场化和流动市场化。使军工企业真正按照‚面向社会、公开招收、择优录用‛的原则,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自主招聘所需人才,提高军工企业人力资本的配臵效率。

四、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体系

(一)改革军工企业传统工资制度,建立适合不同层次人力资本的薪酬体系

39 我国军工企业工资模式单一,企业的经营者、技术骨干、普通职工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力资本都采用相同的工资制度,使得特殊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难以拉开收入差距,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构建军工企业多元化的薪酬体系,由于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特殊性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工作性质不同,为企业做出的贡献也难以按同一标准衡量,因此,在新的薪酬体系中,特殊性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办法也应该有别于一般性人力资本所有者,该薪酬体系应该既能够体现出特殊性人力资本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及多样性,也能够合理确定一般性人力资本为企业做出的贡献。我国军工企业经营状况普遍较差,在确定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的同时,也要注意差距不能过大,以免有失公允,难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二)调整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收益结构,提高人力资本收益 比重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人力资本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军工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有竞争力,必须按市场规则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传统军工企业工资制度的特点是缺乏弹性,其主要部分----基本工资是固定的,通常只是随着人力资本所有者资历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提高,这种特点决定了传统工资只能为人力资本所有者提供薪酬,而丝毫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这不仅导致了军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国防科技人员的大量外流,也间接造成了军工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弊端。因此必须调整军工企业人力资本的收益结构,在新的薪酬制度中增加与军工企业业绩相关的可变成分,使得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受军工企业业绩变化的影响。对一般性人力资本,宜采用业绩奖金的形式,鼓励其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对特殊性人力资本则可采用股权激励的方式,通过企 40 业的股权收益,形成对特殊性人力资本的持续激励。此外,较低的薪酬给付水平也是造成军工企业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收入水平就成为当务之急,受条件限制,我国军工企业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全面大幅度提高薪酬给付水平,但在一些关键的岗位上必须在市场上形成足够的竞争力,鉴于此,应该将工资水平过低的军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收入迅速提高到适当的水平。

(三)建立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人力资本收入与军工企业业绩的有机结合

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薪酬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立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要基础和可靠保证。

首先,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签订业绩合同,积极推行岗位竞聘上岗制,做到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统一,根据人力资本的层次和类别不同,分别拟定《管理人员业绩考核办法》、《技术人员业绩考核办法》、《操作人员业绩考核办法》。其次,在薪酬制度中突出业绩考核,坚持将薪酬的分配与业绩考核挂钩的原则,把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可变薪酬与业绩指标挂钩,按考核结果进行分配,使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收入随业绩指标完成的好坏上下浮动,以确保实现军工企业的战略目标。最后,军工企业在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后,还应逐级设立业绩评价小组,专门对各类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业绩逐级进行评审,评审要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否则绩效考核的结果将适得其反。此外,相对固定的业绩指标并不能反映所有人力资本所有者(如工会、党委的干部和职工)的业绩状况,因此在对该类人员评审时,还应考虑一些非业绩因素。

五、妥善处理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的相关问题 对军工企业特殊性人力资本而言,股权激励是其参与军工企 41 业收益分配的有效形式,然而实施股权激励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和一定的法律制度性障碍,需要采取变通的方式加以调整。

(一)股权激励的对象

从其他企业情况看,股权激励机制主要是针对企业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如董事长、总经理,再进一步可以扩大到企业部门主管、一部分技术骨干等具备人力资本要素的群体。军工企业包括军品和民品生产部门,因此在确定股权激励对象时,应该将军品部门的生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也纳入激励的目标范围。股权激励的目标不应随意设定,党委、工会、监视会等系统主要领导是否也要包括进来就很值得考虑,因为一方面对这类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激励并不能对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形成直接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如果不适当地扩大适用对象,会削弱股权激励的效果。

(二)股权激励的实施主体

股权激励的实施是军工企业分配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它涉及各利益关系方的切身利益,因而各利益关系方特别是经营者都希望按自己的利益目标来进行股权激励的方案的设计,这就要求股权激励的实施主体必须是所有者。我国军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还不彻底,‚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有的军工企业虽然设立了董事会,但在董事会成员中经理人员的比例相当高,使得本该成为股权激励对象的人却成为了股权激励的实施主体,自己激励自己,随意性必然很大,很难保证激励的客观、公允。国际惯例是由董事会的薪酬委员会负责实施,薪酬委员会的成员又以外部董事为主。对此,已经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模大、管理规范的军工企业可以效仿国际惯例,向董事会派出代表国家利益的‚独立的外部董事‛①,并由他们组成薪酬委员会,确定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薪酬。对改革步伐较慢的 ① 不在公司任管理职务,只领取少量会议补贴,类似美国代表股东利益的外部董事

42 军工企业,国家可授权成立‚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机构‛,并将军工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薪酬纳入其管理范围。

(三)、持股激励比例的大小

在特殊性人力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收益分配时,我们鼓励其收入与一般性人力资本适当地拉开差距,以对其形成有效激励,过低的持股比例无法将特殊性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与军工企业的利益紧紧捆在一起,但也要注意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体上社会生产力和人民收入水平较低,而我国军工企业又普遍存在着改革步伐慢、力度小、历史负担重的弱点,因此,军工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必须要基于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向市场水平接近的步子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股权激励的大小要既能达到激励的效果,又不能造成一方面是军工企业职工大批下岗失业,一方面又给特殊性人力资本所有者过高收入的状况。《财富》杂志1980年公布的371家大公司董事会成员平均持股10.6%,我国军工企业当然不能达到这个水平,但也不能象过去一样,把军工企业特殊性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收入限定在普通职工的3----5倍之间,应该根据特殊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个体的工作表现和军工企业的年度业绩来确定股权激励的比例大小。

参 考 文 献

中文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申明著:《知识资本运营论》,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 4.冯子标著:《人力资本运营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 焦斌龙著:《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定价与配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 (美)迈克尔〃比尔等著:《管理人力资本》,华夏出版社1998 ① 雷林松《建立有效的企业骨干人员长期激励机制》,《中外企业家》2001.11

43 年版。

7.林泽炎编著:《3P模式—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方案》,中信出版社2001年版。

8.赵云喜编著:《知识资本家》,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8年版。 9. 西奥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年版

10. 享延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秋序》,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 年版

11. 刘佐太等主编《军品采办论》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哈耶克 :《法律、立法和自由》第二卷,芝加哥,1976年版 13. 周其仁《‚控制权回报‛与‚企业家控制的企业‛》经济研究1997年第5期

14. 陈清泰、吴敬琏主编:《公司薪酬制度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15 .张道根著:《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16. 吴水澎主编:《中国会计理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版

17. 陈宗胜著:《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上海三联书店1994 年版。

18. 向书坚著:《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年版。

19. 尹艳林主编:《中国宏观收入分配问题研究》,中国计划出版 社2000年版。 20. 何传启著:《分配革命》,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21. (美)康芒斯著:《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2. 张宇燕著:《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23. 程虹著:《制度变迁的周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4. 阿瑟〃奥肯 《平等与效率》王奔洲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2年版

25. 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

44 版

26. 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上海三联书店1989 年版 27. (美)加里〃S〃贝克尔著《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

28. 吴国存《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 29. 余凯成《人力资本开发与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30. 《军事经济研究》1990—2002年各期。

31. 张友棠《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及核算方式创新》 会计研究,1999 外文文献:

1.Camilo Dagum, Michele Zenga: Income and Wealth Distribution, Inequality and Poverty: Proceedings, Pavia, Italy, 1989. By Berlin Springer- Verlag, 1990. 2.J.H.M.Nelissen: Income Redistribu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By London Chapman&Hall, 1994. 3.Herbert.J.Chruden, Arthur.W.sherman: Managing Human Resource.By 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 1994. 4.William.p.Anthony, Pamela L.Perrewe: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econd Edition). By The Dryden Press, 2000. 5.L.Baddon: People’s capitalism: a critical analysis of profit-sharing and employee share ownership. London, Routledge, 1989. 6.J.Peffer: Six Dangerous Myths about Pay. B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7.K.Holden D.A.Peel and J.L.Thompson: The Economics of Wages Controls. By St.Martin’s Press,1987. 8.black and M.schole: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y.B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81, 1973

9.Robert.A,Hart Thmoas Moutos:Human Capital Employment and Bargaining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10. Aoki.Masahiko:The Cooperate Game Theory of the Firm By Oxford,1984.

45 11. Ericg.flamholtzand,JohnM.lacey: Personnel Management Human Capital theoy and 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ition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Angeles,1974

行业研究岗位职责范文第6篇

当前3D打印领域主要业务包括:设备制造、打印材料和打印服务。据此,我们将目前市场上的厂商分为以下3类:设备制造商、材料提供商和打印服务商。目前3D打印成本较高,主要由于设备成本和材料成本处于较高水平。以金属3D打印为例,根据匡算,在总的成本构成中,设备成本占到总制造成本的约3/4,耗材成本以及后期处理成本分别占比为11%和7%。

上游环节:根据Wohlers Associates统计显示,2012工业级3D打印设备中,销售额前三位分别为光固化31%, FDM材料挤出22%,粉末尿熔化21%。而服务商最想购买的设备来看,以金属粉末作为主要耗材的粉末床熔化设备的需求量超过了整体的一半以上。金属材料将成为工业发展的趋势,而粉末制备是3D打印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难度,直接影响3D打印技术进步的快慢。

中游设备:中游设备大致分为高端和低端两类,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产品集中在门槛较低的基于塑料热熔融技术的低端设备。在较高端的基于激光熔覆技术的高端设备方面,某些具有核心技术和应用市场拓展能力的企业具备一定优势。

下游服务:在工业领域中,3D打印目前先在军工、核电等价格不敏感型领域率先推广和应用,主要针对大型、小批量、非标准件产品,尤其在试制模型阶段。

一、3D打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生产工具

3D打印技术是指由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CAD)直接驱动的,运用金属、塑料、陶瓷、树脂、蜡、纸、砂等材料,在快速成形设备里分层制造任何复杂形状的物理买体的技术。基本流程是,先用计算机软件设计三维模型,然后把三维数字模型离散为面、线和点,再通过3D打印设备分层堆积,最后变成一个三维的买物。

传统制造技术是“减材制造技术”,3D打印则是“增材制造技术”,具有制造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明显优势,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具标志性的生产工具”。3D打印将多维制造变成简单的由下而上的二维叠加,从而大大降低了设计与制造的复杂度。同时,3D打印还可以制造传统方式无法加工的奇异结构,尤其适合动力设备、航空航天、汽车等高端产品上的关键零部件的制造。

上一轮的工业革命中,制造业主要通过批量化的流水线制造和集约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买现规模效益。原来是制造商和消费者分离,现在是制造商和消费者合为一体,开展自工业化。3D打印将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革命,产业组织形态和供应链模式都将被重新构建,带来无穷的创新空间

(一)3D打印仍处于前沿科学

根据2012年Gartner技术成熟曲线显示,目前3D打印技术处于“过高期望的峰值”Peak of InflatedExpectations:在此阶段的特征就是早期公众过分关注。:在此阶段的特征就是早期公众过分关注。 回顾过去10年,2000年3D打印出现一轮高潮,当时的概念为“快速成型”,全国很多地方都建立相应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主要购买光固化设备。但是后来受到CNC技术(数控加工,是数字化加工的一种,属于去除加工的形式)的党争,很多快速成型的工艺,CNC也能做,且快速成型生产的产品在精度和效率方面都高于3D打印;之后3D打印在工业上慢慢姜缩。当然,过去10年3D打印技术也在发展,目前已经达到与铸造精度相媲美的技术水平,但与一般的工业应用仍有距离。目前,3D打印是作为CNC技术的一个补充。

目前3D打印仍待解决的问题包括:1)材料,开发专用材料的成本大。2)行业标准待建立。3)涉及到法律法规及伦理领域的问题。

(二)欧美发展:应用广泛

3D打印技术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此后马上出现第一波小高潮,美国很快涌现出多家3D打印公司:1984年,CharlesHull开始研发3D打印技术,1986年,他自立门户,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3D打印技术公司(3D Systems公司也是目前3D市场领军者之一),同年发布了第一款商用3D打印机。 1988年,Scott Crump发明了FDM(热熔挤韦,}成型)技术,并于1989年成立了现在的另一家3D打印上市公司Stratasys( NASDAO:SSYS,该公司在1992年卖出了第一台商用3D打印机。

到了21世纪初,3D打印沉寂下来,许多人开始质疑这种技术的可靠性,当时只能做一些塑料模型,强度和精度都不高。直到2008年,开源3D打印项目【RepRap】发布“Darwin", 3D打印机制造进入新纪元;同年,Objet推出Connex500,让【多材料】3D打印成为可能。

在欧美3D打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目前限制金属材料发展的主要的问题是其成形制造效率不高,每个小时大约只有100-3000克。

(三)国内发展:设备多集中在教育领域

中国从1991年开始研兄3D打印技术,当时的名称叫快速原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即开发样品之前的买物模型;具体在国际上有几种成熟的工艺,分层买体制造(LOM、立体光刻(SL ),熔融挤压(FDM、激光烧结(SLS)等(后文会将重要技术一一详述),国内也在不断跟踪开发。2000年前后,这些工艺从买验室研究逐步向工程化、产品化转化。 由于做出来的只是原型,而不是可以使用的产品,而且国内对产品开发也不重视,大多是抄袭,所以快速原型技术在中国工业领域普及得很慢,全国每年仅销售几十台快速原型设备,主要应用于职业技术培训、高校等教育领域。

2000年以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继续研究3D打印技术。西安交大侧重于应用,做一些模具和航空航天的零部件;华中科技大学开发了不同的3D打印设备;清华大学把快速成形技术转移到企业一一殷华(后改为太尔时代)后,把研究重点放在了生物制造领域。

目前国内的3D打印设备和服务企业一共有二十多家,规模都较小。一类是十年前就开始技术研发和应用,如北京太尔时代、北京隆源、武汉滨湖、陕西恒通等。这些企业都有自身的核心技术。另一类是2010年左右成立的,如湖南华曙、先临三维、紫金立德、飞尔康、峰华卓立等。而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是重要的3D技术培育基地。

(四)国内外技术差距大

从2012年设备数量上看,美国目前各种3D打印设备的数量占全世界40%,而中国只有8%左右。国内3D打印在过去20年发展比较缓慢,在技术上存在瓶颈。1)材料的种类和性能受限制,特别是使用金属材料制造还存在问题。2)成形的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3)在工艺的尺寸、精度和稳定性上迫切需要加强。

随着美国“再工业化、再制造化”的口号呼喊,3D打印所打造的少劳动力制造将给美国极大的动力去发展。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产业化进程缓慢,市场需求不足;2)美国3D打印产品的快速制造水平比国内高;3)烧结的材料尤其是金属材料,质量和性能比我们好;4)激光烧结陶瓷粉末、金属粉末的工艺方面还有一定差距;5)国内企业的收入结构单一,主要靠卖3D打印设备,而美国的公司是多元经营,设备、服务和材料基本各占销售收入的1/3。在全球3D模型制造技术的专利实力榜单上,美国3DSystems公司、日本松下公司和德国EOS公司遥遥领先。

展望未米,3D打印是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以个性化、短流程为特征,实现直接制造、桌边制造和批量定制的新的制造方式。其生长点表现在:与生物工程的结合,与艺术创造的结合,与消费者直接结合。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3D打印技术的应用已较为广泛,大到飞行器、赛车,小到服装、手机外壳、甚至是人体组织器官。尤其在一些交叉学科领域中,3D打印的应用更加明显。

二、 3D打印细分工艺:未来主流方向是金属打印

根据打印所用材料及生产片层方式的不同,实现方法有以下几种:1)熔化或软化材料产生层。2)液体材料加工方法。3)层压板制造(LOM,将纸、聚合物、金属等材料薄层剪裁成一定形状并粘接在一起。这些3D打印技术由不同公司研发倡导,主要区别在于打印速度、成本、可选材料及色彩能力等。

(一) FDM:最早的3D打印技术

FDM技术是由Stratasys公司于1980年中后期发明。该成型设备采用成卷的塑料丝或金属丝作为材料,工作时将材料供应给挤压喷嘴,喷嘴加热融化材料,并在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的控制以及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驱动下,沿着水平和垂直方向移动打印,热塑性材料凑够喷嘴挤出,形成层并迅速硬化。打印完成后,拿掉固定在零件或模型外部的支撑材料即可。

整个成型过程需要恒温环境,熔融状态的丝挤出成型后如果骤然受到冷却,容易造成翘曲和开裂,适当的环境温度最大限度地减小这种造型缺陷,提高成型质量和精度。由于FDM工艺不用激光,使用、维护简单,成本较低,同时兼具成型材料种类多,成型件强度高、精度较高的特点,使该工艺可以直接制造功能性零件。 目前,FDM技术可以打印的材料包括ABS,聚碳酸醋、PLA,聚苯矾等。与其他的3D打印技术相比,FDM是唯一使用工业级热塑材料作为成型材料的积层制造方法,打印出的物件具有可耐受高热、腐蚀性化学物质、抗菌和强烈的机械应力等特性,被用于制造概念模型、功能模型,甚至直接制造零部件和生产工具。

FDM技术被Stratasys公司的Dimension, uPrint和Fortus全线产品以及惠普大幅面打印机作为核心技术所采用。由于其成型材料种类多,成型件强度高、精度高,表面质量好,易于装配、无公害,可在办公室环境下进行等特点,使得该工艺发展极为迅速,目前FDM在全球已安装快速成形系统中的份额大约为30% 。

2012年3月,Stratasys公司发布的超大型快速成型系统Fortus 900mc,代表了当今FDM技术的最高成型精度、成型尺寸和产能,成型尺寸高达914.4mm X696mmX914.4mm,打印误差为每毫米增加0.0015 -0.089mm,打印层厚度最小仅为0.178mm,被用于打印真正的产品级零部件。

(二)粒状物料成型技术 (1)激光烧结 激光烧结是在拉状层中选择性地融化打印材料,通常采用激光来烧结材料并形成固体。在这种方法中,未融化的材料作为生成物件的支撑薄壁,从而减少了对其他支撑材料的需求。激光烧结技术主要包括2种类型:一种是SLS技术,主要采用金属和聚合物为打印材料,具体包括尼龙、添加玻璃纤维的尼龙、刚性玻璃纤维、聚醚铜、聚苯乙烯、尼龙及铝粉等混合材料、尼龙及碳纤维的混合材料、人造橡胶等,3DSystems公司的sPro系列3D打印机就是采取SLS技术;另一种是直接金属激光烧结(DMLS)技术,已经实现可打印几乎任何金属合金,具有代表性的设备是德国EOS公司的直接金属激光烧结设备。 对于SLS而言,国产设备大约100万元/台,进口设备300万元/台,进口材料大约100美元/公斤。

(2)EBM 电子束熔炼是一种金属部件的积层制造技术,可打印钛合金等材料。电子束熔炼技术是通过高真空环境下的电子束将融化的金属粉末层层叠加,与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低于熔点的生产环境有所不同,EBM技术生产出的物件密度高、无空隙且非常坚固。采用EBM技术的代表设备为瑞典ARCAM公司的EBM系统。

(3)PP 使用PP技术的3D打印机每次喷一层石膏或者树脂粉末,并通过横截面进行粘合。打印机不断重复该过程,直到打印完每一层。此技术允许打印全色彩原型和弹性部件,将蜡状物、热固性树脂和塑料加入粉末一起打印,还可以增加强度。采用此打印技术的代表设备为3D Systems公司的ZPrinter系列 3 D打印机。

(三)光聚合成型技术

(1)SLA SLA的主要实现途径是用于生产固件部件的光固化成型技术。SLA技术最早由美国3D Systems公司成功买现商业化,其生产的Projet系列和iPro系列3D打印设备均采用了SLA技术。该技术由于具有成型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制作原型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以及能够买现比较精细的成型尺寸等特点,因而成为广泛应用的快速成型工艺方法。但SLA系统的缺点是对液态光敏聚合物进行操作的精密设备,对工作环境要求苛刻,同时,成型件多为树脂类,强度、刚度和耐热性有限,不利于长期保存。

Objet公司的PolyJet系统是一种喷头打印技术,目前已买现以16 -30um的超薄层喷射光敏聚合物材料,并层层构建到托盘上,直至部件制作完成。每一层光敏聚合物在喷射时即采用紫外线光固化,打印出的物件即为完全凝固的模型,无需后固化。被设计用来支撑复杂几何形状的凝胶体支撑材料,通过手剥和水洗即可除去。 (2)DLP 在数字光处理技术中,大捅的物体聚合物被暴露在数字光处理投影机的安全灯环境下,暴露的液体聚合物快速变硬,然后设备的构建盘以较小的增量向下移动,液体聚合物再次暴露在光线下。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模型建成。最后排出捅中的液体聚合物,留下买体模型。采用DLP技术的代表设备是德国EnvisionTec公司的Ultra3D打印数字光处理快速成型系统。

DLP激光成型技术和SLA立体平版印刷技术比较相似,也是采用光敏树脂作为打印材料,不同的是SLA的光线是聚成一点在面上移动,而DLP在打印平台的顶部放置一台高分辨率的数字光处理器(DLP)投影仪,将光打在一个面上来固化液态光聚合物,逐层的进行光固化,因此速度比同类型的SLA立体平版印刷技术速度更快。

DLP的应用非常广泛,该技术最早是由德州仪器开发的,它至今仍然是此项技术的主要供应商。最近几年该技术放入3D打印中,利用机器上的紫外光(白光灯),照出一个截面的图像,把液态的光敏树脂固化。该技术成型精度高,在材料属性、细节和表面光洁度方面可匹敌注塑成型的耐用塑料部件。

SLA与DLP打印所需的液态光敏树脂材料也因生产商家和机型的不同而各有特点,比如EnvisionTec的各类机型都可以使用EC-500型蜡基液体树脂材料制造各类精致饰品模型以用于失蜡法铸造,但其每千克材料成本高达几千元。其民用代表机型有B9 Creator (2500美元),Form 1 (3300美金)等。

(四)3DP三维喷绘打印技术

3DP是一种基于微喷射原理(从喷嘴喷射出液态微滴),按一定路径逐层打印堆积成形的打印技术,这种技术和平面打印非常相似。3DP打印机主要部件为储粉缸和成形室工作台。打印时首先在成形室工作台上均匀地铺上一层粉末材料,接着打印头按照零件截面形状,将粘结材料有选择性地打印到已铺好的粉末层上,使零件截面有实体区域内的粉末材料粘接在一起,形成截面轮廓,一层打印完后工作台下移一定高度,然后重复上述过程。如此循环逐层打印直至工件完成,再经后处理,得到成形制件。

同立体印刷、叠层买体制造和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形技术相比,3DP不需要昂贵的激光系统,具有设备价格便宜、运行和维护成本低的优势。与熔融沉积快速成形技术相比,3DP可以在常温下操作,具有运行可靠,成形材料种类多和价格低的优势。此外,与其它RP系统相比,3DP还有操作简单、成形速度快、制件精度高、成形过程无污染,适合办公室环境使用等优点。

(五)几种方法优劣比对:目前FDM和SLS为主流

金属零件快速制造技术代表了RP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目前,真正能够制造精密金属零件的快速成型技术只有选择性激光熔化和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成型方法成型金属零件时,多采用树脂或低熔点材料包覆的金属粉末作为原材料,通过激光扫描使树脂熔化将金属粉末固结在一起,在成型后经过脱脂、浸渗低熔点金属(如青铜等)来提高致密度。使用该技术成型,金属零件工序复杂且零件强度与精度多数情况下仍达不到要求。而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技术是一种极具创新的快速成型技术,能一步加工出具有冶金结合,相对密度接近100%,具有复杂结构、高的尺寸精度的金属零件。目前,金属3D打印成本偏高是其主要缺点之一。

在总成本构成中,购置设备成本约占总成本的3/4。而上述两种工艺的设备均属于工业级打印设备,价格普遍较为昂贵。其次,金属3D打印的材料通常有钦粉、铝合金粉和不锈钢粉。耗材成本虽然仅占总成本11%,但是相较于其他普通金属材料,这些材料成本要高出将近10倍左右。如德国EOS公司所生产的不锈钢粉、铝硅粉、钛合金粉,其价格是传统粉体的10至20倍。而3D打印用钛粉成本约为180万/吨,是普通航空用钛材价格的9倍多。

三、市场现状:个人打印高增速、功能应用以模具为主 根据2013版的Wohlers显示,2013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约40亿美元,相比2012年几乎翻了一番。其大体分布概况是欧洲约10亿美元,美国约15亿美元,中国所占份额约3亿美元。面向工业的3D打印机设置台数按国家进行统计的话,美国占38%,位居第一,其次是日本占9.7%,第三位德国占9.4%,第四位中国占8.7% 。

近年来,3D打印市场高速发展,个人3D打印市场也已开启。根据市场研究机构Frost & Sullivan发布的《2012年全球3D打印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从1994年到2011年,全球3D打印机市场规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7.6%0 2011年全球个人3D打印设备销售量呈现爆发式增长,销售量从5987台猛增至23265台,增幅接近300%,大幅超过商用3D打印设备增速。

就企业实力来看,目前欧美较具规模的3D打印企业的年销售收入一般都在1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国内目前仍没有一家企业收入过亿,甚至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都寥寥无几。目前,我国3D打印行业整体上发展不错,设备、材料、软件等核心领域都能够不同程度买现自给,并在文化创意、工业、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应用。但是,缺乏龙头企业、核心技术、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及市场广泛应用和政策资金扶持。激光器、软件、材料等核心技术还依赖进口。

四、 3D打印未来发展以及市场空间

根据2013版的Wohlers显示,2013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约40亿美元,2012年全球3D打印产业整体的销售规模达到22.04亿美元。2010-2012年三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27%。该机构预计2017年则将进一步上升至50亿美元,并且此后整个市场将维持近20%增长率。预计至2021年,3D打印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10亿美元。

2013年我国产值20亿元。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表示:现在还是3D打印技术的起步阶段、产业化的初级阶段。未来3-5年将是3D打印技术最为关键的发展机遇期,如果推进顺利,2014年同比翻一番没有大问题,而2015年则有望达到80-100亿,到2016年产值将达百亿元人民币。

(一) 3D打印在各类应用领域中的发展前景

增材制造工艺在材料的利用率上有着明显的优势。2012年3D打印技术三个领域内应用最为普遍:分别为消费品和电子占21.8%,交通设备占18.6%,医疗占16.4%。

在个人应用领域虽然起步较工业领域稍晚,但是增长势头凶猛。据统计,2011年全球个人3D打印设备销售量为23265台,增长率高达200%。虽然2012年的增长率为46.3%,但就整体而言,近些年3D打印技术在个人应用领域的发展还是十分迅猛的。

(1)航空航天领域:最具发展前景领域之一

3D打印制造出来的金属零件完全符合航空航天领域对于未来器械设备制造的要求。1)“轻量化”和“高强度”一直是航空航天设备制造和研发的主要目标。3D打印技术所制造出来的零件能够很好的迎合这两个要求,如由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打造的一次成型钛合金的承力能力比普通锻造、焊接强上近30%; 2)由于航空航天设备所需要的零部件往往都是一些需要单件定制的小部件,如果运用传统工艺制作势必会存在制作周期过长,且成本过高的问题。而3D打印技术低成本快速成型的特点则能很好地弥补这一问题;3)传统技术在生产零件过程中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耗,对于复杂产品,夸张的时候原材料利用率仅有不到10%。而3D打印所特有的增材制造技术则能很好的利用原材料利用率高达90% 。

举例而言,我国第二款自主设计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制作飞机零部件是3D打印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典型案例之一。主要制造的飞机零件是中央翼缘条,其规格为长约3米,重量达到196Kg,工序耗时在一个月以内。若通过传统工艺制造,国内制造能力尚无法满足,向国外采购会增加成本。 截止至2012年11月,C919的订单数已达到380架,客机的首飞时间定于2015年,预计届时3D打印飞机零部件订单数量将会出现一波高峰。而C919客机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3D打印将会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整个市场的增长空间将不可限量。

(2)军工领域:军备需求增长明确

据外媒报道称,3D打印技术将会被应用于我国新一代高性能新型战斗机之中,如首款航母舰载机歼-

15、多用途战机歼-

16、第五代重型战斗机歼-20等。两会期间,歼-15总设计师孙聪透露,钦合金和M100钢的3D打印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歼-15的主承力部分,包括整个前起落架。目前我国前三代战斗机保有量约为2000架,未来几年我国战斗机更新换代的步伐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加快。如果3D打印技术在第四代战斗机上的成功应用,势必会使得3D打印钛合金的需求量出现“井喷”的现象。

2014年国防支出预算将增加12.2%,升至8082.3亿元。我国国防支出预算首次突破8000亿元人民币。近四年来国防支出预算的增幅均在10%以上,而此次12.2%的增幅也是连降三年后首次回升。国防开支的不断上升预示着军工领域可分的“蛋糕”在不断做大。现代化部队是我国军队建设目标之一,3D打印技术的应用符合提高军队设备高科技含量的要求。增材制造产品本身耗材少,质量轻,损耗少的特点不仅仅可以应用于战斗机的制造,还能满足军工领域其他设备制造的需要。今后在这一领域需求量将会出现大幅的提升。

(3)医疗领域:新兴领域成为中坚力量

医疗领域已然成为3D打印应用最多的领域之一,2012年产能占据全球产值的16.4%。且大部分应用都集中在假肢制造、牙齿矫正与修复等方面。利用3D打印能够完美地复制人体结构构造,贴合人体工学。现如今在欧洲,使用3D打印制造钛合金人体骨骼的成功案例就有3万多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将3D打印应用于组织器官移植的技术也不单单只停留在理论层面。2013年5月,美国俄亥俄州一名六周大男婴患有支气管软化,病情危重。医生利用3D打印机,制作了一个夹板,在婴儿的气道中开辟了一个通道。男婴最终成功维持呼吸,幸免于难。这是医学史上首宗3D打印器官成功移植的案例。

根据美国器官共享网络(UNOS)统计数据,美国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人数在逐年增加。截止至2014年4月10日,美国在等待器官移植手术的病患共计78000余人。今后这将是一个需求量极大的市场。而由于符合要求的器官捐献数量不足,以及术后可能产生的严重排斥性问题,传统医疗手段已然无法满足现在需要器官移植病患的要求。因此,今后3D打印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将会非常可观的。

(二)金属3D打印发展前景无可限量

金属材料由于其高硬度,耐高温等得天独厚的特性,其作为3D打印原材料的发展空间将会是巨大的。相较于PVC,陶瓷等材料金属3D打印所制造出来的产品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如航天航空、汽车制造、军工等。产业链下游需求面更加宽广,使得金属零部件的3D打印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加被业界所看好。

当然,金属3D打印在现阶段仍然会遇到一定的技术难题。因为金属的熔点相对较高,所以在成品制造的过程中会有多种物理过程(如金属固液形态的转变),热传导和表面扩散等。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多种制造参数配合。相较于其他材料的3D打印技术,金属零部件快速成型技术应当是最为复杂的。因此,随着科技的逐步成熟,金属3D打印技术进步的空间将会是非常巨大的。

根据WohlersAssociates统计显示,2012年售价在5000美元以上的工业级3D打印设备中,按销售额划分,占据市场前三位的分别是光固化31%,FDM材料挤出22%粉末尿熔化21%。

从另一项统计数据分析中,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未来3D打印市场的发展走向。从3D打印服务商最想购买的设备来看,以金属粉末作为主要耗材的粉末床熔化设备的需求量超过了整体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能够处理难以加工的金属材料,符合更广泛市场应用的金属3D打印技术更加受到市场的青睐。

(三)3D打印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3D打印技术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与增材制造技术发展最为领先的美国尚有一定的差距。

影响我国3D打印进一步产业化推广的问题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尚没对3D打印行业建立统一的共性标准。由于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产品的特点为小批量,个性化,这就凸显行业共性标准的决定性意义。而国内目前整个行业尚处于一个整合度较低,比较无序的阶段。这大大制约了3D打印在国内的大规模商业化进程;第二,3D打印原材料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在我国发展的障碍之一。由于增材制造技术的特殊性,耗材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我国3D打印耗材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尤其是金属材料。过高的材料成本可能成为阻碍发展的原因之一;国内机械制造产业链相对比较成熟,偏低的传统制造成本,会大大降低3D打印技术的性价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市场对此技术的重视程度。

虽然目前我国3D打印在产业化的道路上稍落后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但是在增材制造技术的研发上,我国并没有逊色于其他国家,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在利用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技术制造大型零部件这一技术上,我国更是走在3D打印技术发展最为成熟的美国之前,领先于全球。

王华明教授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凭借“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型技术”获得“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该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第二款自主设计制造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零部件制造上。仅需55天便可以在实验室中打造出C919机头的四个主风档窗框。若向国外公司定制,则需至少两年以上时间,且成本也会相应增加许多。并且以此项技术所打印出的钦合金零部件很可能大规模应用于我国第四代战斗机之上。可见,今后3D打印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空间将十分庞大。

上一篇:小学宣传标语大全范文下一篇:行政管理制度汇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