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生产发展论文范文

2024-01-25

农业产业化生产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黔南州紧紧围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按照“激发自身活力、借引外部动力”的思路,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现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双促双赢。

抓好组织引领。黔南州依托农业产业化“185”工程,发动支部按照“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牵头组建农村经合组织,开展党员群众“1+x”结对帮扶活动,大力发展畜牧、蔬菜、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产业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核心引领带动作用。目前,在全州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中建立了182个产业党组织,创建了15个人均收入上万元的乡镇和84个人均收入超万元的村。

深化党员带富。以“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为载体,加强农村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对农村致富带头人、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组织开展特色技能培训,为7.4万余名乡土人才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通过党员大户带群众、政策扶持、党内激励帮扶等方式,引导、带动群众致富。同时,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引导和扶持党员群众返乡创业,不断增强“造血”功能。目前已有8203名创业党员被纳入重点管理,实施创业带富项目2145个,涉及资金2.7亿元,带动3.6万余户群众致富。

夯实基层基础。除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外,把乡镇党委组织委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将乡镇党委组织委员作为不占职数的乡镇党委委员来配置,通过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公开选拔、组织考察等方式拓展选配方式。独山县实施乡镇区划调整后,除将组织委员作为镇党委班子职务安排外,还与产业园区相关局办职务进行交叉任职。通过搭建工作平台,明确目标任务,在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党员队伍发展管理、村后备干部培养等工作上用心着力,进一步抓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组织保证。

深化城乡互助。在深入推进同步小康驻村、党建扶贫等工作基础上,黔南州推出了“双向组织生活”制度,围绕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项目共抓、实事共做的五原则,明确学习提高、队伍建设、结对帮扶、推动发展、主题活动五项互动,进一步规范部门帮扶农村工作,推进城乡优势资源双向流动、双向进入。荔波县结合瑶山瑶族乡少数民族的实际,开展“两工程一争当两保留”创建活动,即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民家庭清洁工程,积极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民族党建工作。

强化部门联动。加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沟通联动,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部门优势资源、优势力量相结合、捆绑,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带动,扎实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党建工作与‘三农’工作双促进”为抓手,明确涉农部门主要领导挂任党建办副主任,每年从涉农部门统筹项目资金1000余万,对创业党员进行重点扶持和技能培训,并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四类建设项目资源与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相结合,形成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通过项目捆绑、资金整合,黔南州已建成农业产业园区20个,园区入驻企业152家,带动就业人数23.57万,创办了1050个高效农业示范点。

广借外力助推。开展“三情村官”选聘,结合基层实际,在本村外出务工人员、祖籍本村的在外人员、驻村干部或本地机关干部中,由基层党组织分别选聘“亲情村官”、“乡情村官”、“民情村官”,借助“三情村官”的技術、资源、人脉等优势力量,为推动农村发展搭建桥梁。截至目前全州3000余名“三情村官”帮助争取项目资金1.74亿元,办理好事实事2851件。

责任编辑 张天明

农业产业化生产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巨野煤田和单县煤田70%以上的可采资源均在城镇和村庄的压覆之下。因此,应灵活运用土地政策,进行科学分析和设计,积极探讨合理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矿区村庄搬迁和土地复垦,尽量减少新村址占用耕地面积。而采用动态复垦技术可以按时归还周转指标,结余建设用地指标将为当地经济发展拓展空间。

关键词:压煤村庄;搬迁复垦;增减挂钩;动态复垦;指标归还

前言

菏泽市是鲁西南新型的以煤矿为主导的矿业开发城市,目前生产煤矿已达两个,筹建矿山两个,矿区总面积约806km2,目前年产量已突破1 900万吨/年。由于该区煤矿的采矿方式允许顶板陷落,随着开发规模的不断增大,各矿区必将出现大面积的地面沉陷区。矿区村庄搬迁、土地复垦、环境恢复治理等工作将成为当地政府一项繁重的工作。如何灵活运用土地政策,尽快推进矿区村庄搬迁和土地复垦,同时缓解矿区城乡建设用地配额紧张难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矿区概况

(一)矿区村庄压煤情况

菏泽市作为平原大市,人口密集,村庄众多。巨野煤田和单县煤田70%以上的可采资源均在城镇和村庄的压覆之下,占压可采资源约12.9亿吨,涉及巨野、郓城、单县、成武4个县、24个乡镇、368个村庄,约41.4万人。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规划发展期间,涉煤搬迁村庄42个,约6.2万人,可释放被压覆的矿产资源量约3.1亿吨。毋庸置疑,只有及时搬迁压煤村庄才能推进煤矿的接续生产,才能推进菏泽市以能源促发展目标的顺利实施。

(二)矿区塌陷地情况

本区煤矿一般采用冒落法管理顶板,对采空区不回填,允许地面沉陷,因此煤矿开采将形成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区,整个菏泽市采空塌陷区总面预计为590 km2,塌陷区内对地面建筑物和农作物破坏巨大。以山东新巨龙能源公司龙固矿井为例,龙固矿井平均煤层厚度约6.63m,最厚处约9m。根据可研报告预测,巨野县龙固矿井开采最终地表变形面积为132.83 km2;初期采区(二十年)地表塌陷面积达26.39km2,并将形成最深积水3.4m的常年积水洼地,积水区面积可达15.45km2;截至2014年底,菏泽全市采煤塌陷地征地补偿面积为19 886.29亩,其中郓城县5 988.08亩,巨野县13 864.01亩,单县34.2亩。塌陷地的土地复垦和环境恢复治理难度将越来越大。

(三)矿区土地性质及搬迁困局

矿区范围内土地性质一般并不因为煤矿开采而发生变化,除煤矿的工业广场、专用运输线路、电厂、灰场等需要办理土地征用外,矿区大部分农用和集体土地权属不发生变化。煤矿一般采用对塌陷区土地租用的方式给当地农户以每年一定的经济补偿来完成。但村庄搬迁工作一直进展缓慢,涉及土地规划、资金补偿、百姓安置等一系列问题,村民积极性不高。个别煤矿由于运转成本太高,不得不采用条带式开采,以解燃眉之急。

(四)塌陷地复垦方法

通过动态治理工程,塌陷区可以形成广阔的耕地资源。根据巨野县龙固煤矿复垦经验,将沉陷低于3.5m以下的可耕作土提前挖出,垫在沉陷小于3.5m的区域。在沉陷高于3.5m以上的区域形成大规模的农业用地。此外,通过控制沉陷区域地下水位、节水灌溉等工程对治理土地综合治理后,形成集中连片、田成方、路成网、排灌顺畅的可耕地,用于发展现代农业。

通过采用浅层土剥离、挖深垫浅、借势利用、降低地下水位等多种方法,对塌陷区内土地进行治理改造,使其恢复为耕作用途。通过建筑垃圾深埋、客土回填整平等方式对塌陷区内村庄旧址进行治理改造,使其恢复为耕地。

二、矿区复垦增减挂钩设计

(一)政策探讨

2010年,山东省政府制定了《全省煤矿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的意见》,鼓励当地政府借鉴先进经验,创新搬迁模式。要求压煤村庄搬迁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合村并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等政策充分结合;及时推进塌陷地复垦治理,推进村庄搬迁进度。这给土地增减挂钩方法在矿区的推广使用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依据。

矿区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将拟矿区内搬迁复垦的村庄建设用地区、拟安置的新村建设用地区与当地城镇拟新增建设用地区,整合为一个封闭运行、统一管理的用地构成系统,利用煤矿在旧村址复垦出的新增耕地来弥补城镇建设占用耕地的减少,达到城乡耕地占补平衡的目的。这样既可以节省政府的配套资金,又可以帮助煤矿尽快实现村庄搬迁计划,并督促煤矿自发积极推进搬迁村庄的土地复垦。

(二)增减挂钩的必要性和动力

1.矿区内大多数农村住房建设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般为砖瓦结构,质量不高,条件简陋,农民有强烈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和要求。

2.一些村庄,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空心村问题严重,公益设施缺乏,一些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的老人还住在危房中,还有一部分人生活水平处在贫困线以下。这些问题靠自主能力一时难以解决,必须靠政策的扶持和资助。

3.塌陷区土地复垦和压煤村庄搬迁是煤矿发展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4.压煤村庄搬迁并村结余建设用地指标,可直接增加当地政府土地收益,进而增加基础设施和对矿区教育、卫生事业的投资,促进和谐矿区建设。

5.煤矿的接续发展才能使其有更充分的资金用于村庄搬迁和土地复垦,并形成良性资金循环。

(三)实施方案探讨

1.制定挂钩复垦方案。制定矿区复垦方案并逐步实施,优先复垦搬迁村庄旧址,保证矿区农用地面积。研究新的旧村址复垦技术以保证按期归还周转指标。打破传统的地面稳沉后再复垦的模式,提前复垦。即,根据开采沉陷预计的结果在地面沉陷之前将能复垦为耕地部分的旧村址提前复垦为耕地。只要复垦标高设计合理,即便后续沉陷也能保证耕地的使用,这样可以保证复垦周期不高于五年。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新村址占用耕地面积,或搬迁至中心乡镇规划区和矿区规划建设区,依据实际情况改平房为楼房,将提供出更大的挂钩指标。

2.复垦后经营模式。对旧村拆迁后复垦出的耕地,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实行耕地规模化经营,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和农村旅游业。农民不但可享受到承包土地带来的收益,还可以到园区打工,实现农民从单纯依靠土地种植收入向租金保底、务工获薪、经商得利和入股分红等多元化增收转变。

3.收益分配。“鲁政发[2011]12号”文件规定:在优先满足农村各种发展建设用地后,经批准将节余指标调剂给城镇使用的,其土地增值收益必须及时全部返还农村,能够平衡拆旧建新资金需求,不额外增加农民建房和配套基础设施负担。但菏泽市矿区村庄搬迁资金基本由煤矿全部负责,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资金收益应用于闭坑矿区的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如煤矿不能及时投入资金对塌陷地进行复垦,该项资金也可以向塌陷地环境恢复治理倾斜,并扣压煤矿先期缴纳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

4.权属处置。增减挂钩试点涉及的土地,原则上维持原有土地权属不变;对土地互换的,要引导相关权利人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平等协商解决,有争议的要依法做好调处工作。凡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等权属调整和利益分配的,项目所在地要编制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经权属双方各95%以上村民同意取得相关权益人认可后,经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做到产权清晰、界址清楚、面积准确。

三、成效及建议

(一)矿区增减挂钩试点成效

巨野县龙镇紧紧抓住增减挂钩和压煤村村庄搬迁工作双资金注入的有利时机,按照整村搬迁、统一规划、集中向镇驻地靠拢的原则,依据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心打造新型城镇化社区。目前已规划建设了一个两层楼房社区,两个多层楼房社区,镇周边16个村庄19 022人入驻,节地率在65%以上。利用本镇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引进各类工业企业23家,不仅创造了7 000个就业岗位,而且带动了各类三产服务业发展,实现了进镇居民安居乐业。龙镇煤炭企业租用村庄复垦新增耕地,建设了生态、科技蔬菜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建议

1.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挂钩项目节余的城镇建设指标产生的土地收益,不能靠行政手段“定价”分配,而应该有市场机制调节,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尤其农民利益得到充分维护。

2.纳入耕地保护法律框架内调节。实行地、村分离管理的办法,由各职能部门分别管理。旧村址复垦新增的耕地,享受耕地保护、占补平衡的优惠政策。

3.资金实行单独核算,投入、收益分离。增减挂钩项目备案后,政府投入建设资金;土地复垦达到耕地标准后,拨付土地整理资金,并根据耕地保护优惠政策予以兑现。

[责任编辑 吴高君]

农业产业化生产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40多年前,在老家山上采中药材的贾忠汉,怎么也想不到一辈子都跟中药材打交道。不仅如此,当年那个家境贫寒的村里娃不仅自己通过种植中药材富裕起来,还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投身种植中药材

贾忠汉出生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河神庙乡圪套村,他常常跟家里大人上山采中药材,成年后的贾忠汉自然而然地开始琢磨种植中药材。1996年他承包了乡里的小房岭农场,先利用小房岭农场的100亩耕地,结合当地品种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试种了生地、柴胡、黄芩等品种,但是由于缺乏技术,连续 2年种植失败。虽然没有成功,但贾忠汉认为只有坚持才能尝到胜利的果实,所以他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请专家进行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他种植的几个中药材品种终于成功并且取得了收益,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贾忠汉暗自决定,一定要把中药材种植坚持到底并且扩大规模,于是,他在2002年组建了屯留县民康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

自己有了收益,他也想把周边的农户都带动起来,不仅让大家一起致富,而且要把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更要创立上党地区的药材品牌。

经过多年的种植,贾忠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起初,他带领公司职工到农户家中做中药材种植的宣传和技术服务工作,并提供大量技术资料,随后又到田间地头为农户讲解中药材栽培技术。经过不懈努力,他和员工受到了农户的支持与肯定。

在各地积极转型跨越发展,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际,公司实行了“公司 +基地 + 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进行现代新型绿色农业实践,带动了屯留县及周边地区的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促农增收途径多

贾忠汉通过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为他们提供产前垫付生产资料,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上门收购等服务,与农户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

目前,公司由以前的名不见经传,一跃成为长治市中药材种植开发的龙头企业。中药材基地面积也由最初的 550亩发展到目前的30000亩,并带动屯留县及周边地区11个乡镇、34个行政村的1800余农户致富,直接为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

为了进一步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公司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四种产业扶贫模式:第一,带资入企。公司与屯留县西半县河神庙等7个乡镇,157户贫困户签订了产业精准扶贫帮扶协议书,对有意愿的贫困户,提供种植技术支持,对符合用工条件的贫困户优先提供就业机会,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将屯留农商银行提供的资金入股,可享受每年6%的现金分红收益。第二,连翘基地管护产品回收。公司与基地所在村委签订连翘品牌基地建设管护、产品回收协议书,公司负责提供种苗、劳务及相关费用,村委配合在种植区域内提供方便,并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种植,赚取工资;连翘种植后需持续管护,由公司和种植户共同管护。每年年底,公司把钱支付给村委,村委再发给贫困户;连翘挂果后由村委组织贫困人口按照指定的采收标准和时间进行采收,合格产品由公司全部回收。第三,劳务扶贫。公司根据需要,与贫困户签订合同,每月支付工资。第四,基地委托管理产品回收。公司与贫困户签订基地委托管理产品回收协议书,负责给贫困户租赁土地、购买种子、化肥等,并负责生产全程技术服务,合格产品全部按当年市场价格进行回收。通过实行这四种途径扶贫以来,共带动当地千余农户实现脱贫增收。

脚踏实地获赞誉

十几年来,贾忠汉用辛勤和汗水脚踏实地干事,勤勤恳恳种植,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他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公司先后在2009年被授予“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先进科普示范基地”,2010年被长治市农业产业化领导组评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2010年被共青团长治市委授予“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2011年被中共屯留县委、屯留县人民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先进企业”。贾忠汉本人也获得了“转型跨越”山西青年五四奖状,被评为 “十佳青年创业带头人”“第七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连任五届屯留县人大代表、中共长治市第十次、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谈及未来,贾忠汉说,在中药材种植上,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公司已制定了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標:继续将种植中药材作为当地农业重点调产作物,延伸中药材深加工产业链。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发展中药材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增加农户3000余户(其中贫困户 80余户),辐射带动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千余人就业,农民亩均增收1500元,实现更大面积的脱贫。

多年来,贾忠汉凭着敢为人先的魄力,坚强的毅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中药材产业在长治做大做强。等待他的,一定会是更加广阔的未来,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屯留县民康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

农业产业化生产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联系当地的实际对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实践意义和政策措施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实践意义

农业产业化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总体上组织、改造和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使之和市场接轨,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从我市的实践来看,实施农业产业化主要取得了以下效果:

(一)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引导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不少地方集体经济实力和基层组织凝聚力一度削弱和减弱。实施农业产业化以后,通过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带入了产业链,用经济利益把他们与集体联在一起,集体经济组织以龙头企业为抓手,帮助农民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高质量高效率提供社会服务,使其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特别是把一些落后和困难户带动起来,让他们共同参与到一体经营中去,缩小了经济收入差距,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使广大农民感受到集体经济的优越性。而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增加了经济收入,壮大了实力,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还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从而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

(二)促进了城乡结合、工农结合,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经营

实施农业产业化,促进了一大批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迅速崛起,并呈现出相对集中的发展趋势,逐步改变了农村单一的生产结构,使大量农民从农业中脱离出来,加快了劳动力转移和小城镇的建设步伐。同时由于龙头企业的作用,使城乡之间的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生产要素实现了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一二三产业实现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海阳市的毛衫加工业,近几年已发展成为优势产业,加工企业470多家,个体加工户3000多家,毛衫从业人员达10万人,占总人口1/7,60%以上的农村妇女劳力和80%以上的下岗女职工在毛衫加工业中找到就业机会。

(三)促进了规模优势的形成,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快了主导产业的膨胀,形成了一条条具有规模优势的经济隆起带,使农村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海阳市近几年畜禽养殖,蔬菜种植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盘石店镇是海阳市东北部一个山区乡镇,他们立足山地多、草多的优势,大力发展长毛兔生产,户均收入6000多元,目前全镇养兔专业村达到30多个。里店镇是海阳蔬菜第一镇,几年的时间发展大棚2万多个,大棚蔬菜占粮田的1/4,菜农户均收入4万多元,成为镇支柱产业。

二、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措施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政府的责任是支持、引导、统筹、协调,但不能用行政手段过多干预,更不要一哄而起,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稳妥实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创立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支柱,创立主导产业必须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立足于当地优势,按市场需求发展趋势来规划,把区域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具体途径有:一是巩固现有的传统产业。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能力,充分利用资源,把传统产业转化成优势产业;二是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对资源优势突出,经济优势明显,技术优势比较稳定的项目,重点培育,加快发展;三是在创特色、名牌上下功夫。例如发展别具特色的畜禽和特色水产品养殖,特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及相应的精加工和包装等,形成新的增长点。为确保主导产业的发展,在组织领导上,应采取一体化管理方式,海阳市实行了“四个一”的管理模式,即每个主导产业都有一个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实施办法。每个班子都由党委、政府的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科技人员组成,统一负责政策、规划的制定实施,在资金、物资、技术投入上,实行倾斜政策,重点培植。

(二)改、扩、联、建一齐上,着重抓好龙头企业建设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构造是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其中龙头企业是关键环节。如莱阳市在龙大、鲁花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大大提升了食品产业优势。龙头企业应当具有“大、高、强”等特点。即企业规模大,这样功能齐全,带动力大;技术水平高,能够不断创新,推出名牌,占领国际市场;组织化程度高,可以依靠完善的组织系统、健全的制度保障和强有力的管理阶层,发挥巨大的开发能力,高效率完成产供销全部环节一体化进程。从目前海阳市的实际情况看,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途径发展龙头企业:一是膨胀规模状大龙头。对基础较好、有一定发展前景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重点倾斜,促其尽快扩规模、上档次,成为龙头。二是引进外资造龙头。通过合资、独资项目,使外商的资金优势与本地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形成新的龙头。三是改组联合建龙头。将同一个行业或产品相近、利益相关的企业组织起来;将产品无市场、发展前景不好的企业,通过调整,转到农产品加工上来。总之,要抓住机遇,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发展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层次高、规模大、覆盖广、拉动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群体,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完善营运机制,优化经营环境,为一体化经营提供动力和保证

一是培育市场主体。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塑造高效率的市场主体,使每一个加入一体化的企业和农户既有积极性,又有较高的应变能力。可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引入企业一体化经营系统。二是健全约束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形成互惠互利,共兴共衰的关系,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按市场经济规律搞好生产加工与销售诸环节之间,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城乡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签订合同契约,确定有关各方面的责权利,特别要维护生产者的利益。三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市场是商品流通的有效载体,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市场体系建设要以初级集贸市场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中心,建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市场网络。还要积极发(下转第126页)展资金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和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市场,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创造一个较好的外部坏境和平等竞争的条件。

(四)抓好科技推广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新的运行机制,它的完善和发展,既要靠政策、靠投入,更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和科学管理。为适应农业产业化对科学技术的要求,首先要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快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使新技术、新成果及时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每一个经营环节中去。其次,要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按照确定的主导产业和实施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在农村各职业学校里,以传统农经专业为基础,增设生物技术、食品加工、市场营销等专业,并立足于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打破专业界限,坚持多专业培训,真正做到产业化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再次,积极探索农业技术管理体制的改革。对各类农业科技人才的管理,要打破部门所有和部门管理,按每一个产业的各环节的技术要求,把科技人员组织到各农业产业化体系内,做到用其所长,展其所能。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是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坚持把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在培育主导产业上下功夫,在壮大龙头企业上下功夫,在建设商品基地上下功夫,在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上下功夫,在科技兴农上下功夫,善于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服务等多种手段,就能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产业化生产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在农业生产标准化基础上,在农业关联产业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把我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农业生产转变为商品生产,实现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政府应该在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降低农产品交易费用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变革来促进农业产业化。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一体化经营

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美国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全球,对我国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应对这次经济危机,我国及时采取了刺激经济的一揽子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发布十大产业的振兴规划,希望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刺激经济。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长期存在居民收入的城乡差别,这种城乡需求结构的差别必然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而需求结构升级要求居民持续的收入增长,所以九亿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就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提高农民收入,就要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农业产业化就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

一、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的现状

在国家提出农业产业化以来,我国不同地区对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模式进行了不同探索。目前,主要有公司+农户、大公司+小公司+农户、公司+农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和专业市场+农户等模式。在实践中,这些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龙头企业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中作用较大,但同样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对农业产业化认识不清。有关农业产业化的文章大多认为,农业产业化就是按照产、供、销,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各个环节结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农业的一体化经营。而且认为,只要实现了这一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就能实现农业产业化,甚至认为农业产业化的目标就是这种农业的一体化经营。上述观点模糊了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内涵和目标,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正确实施,我们要以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内涵和目标以及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途径。

2.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证。因为从规模上看,作为加工与销售企业的龙头企业的规模都会远远大于农业生产企业的规模,不同规模的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是不同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会利用其市场势力与农户签订不平等的合同或契约。大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通过不等价交换对小的农业生产企业进行剥削,会导致前者发展壮大而后者凋敝败落,最终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途径和方式存在偏差。目前的一体化企业,并没有建立在产业融合和产权一体的基础之上。目前无论是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工贸一体化经营,还是专业市场+农户的一体化模式,都不是建立在产权一体化基础之上的农业一体化经营,从产权安排上看,上述一体化模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纵向一体化,而是交易双方为降低搜寻成本而签订的销售和采购合同。而这种一体化经营,在短期内可能会促进农业产品商品化,但从长期看其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4.政府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上存在偏差。许多地方政府把扶持龙头企业作为促进本地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手段。龙头企业的发展一定会带动当地农业的发展,这是因为龙头企业产出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投入品——农产品。但龙头企业经营不善会直接影响农产品销售和农民收入,而且龙头企业很容易将经营风险转嫁给农民。事实上,将农民和龙头企业捆绑在一起,不是降低了农业经营风险,而是增大了农业经营风险。即使这种模式使整个社会的总剩余增加,通过政府行为让农民分享加工和流通领域的利润也并不具有操作性。首先,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合同签订是一种市场行为,如果由政府确定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将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必然降低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其次,政府并不了解每一个龙头企业和农户的生产成本,所以政府无法确定一个有效率的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再次,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价格的波动与工业品相比较大,如果由政府定价,当市场价格波动很大时,交易双方履约的可能性面临考验,政府面临两难选择,政府保证合同执行的成本将会很高。

二、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内涵和目标

农业产业化实质是要把我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农业生产转变为现代化的商品生产,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实现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就是农业生产体制的创新和经营方式的变革过程,就是在巩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把小生产变为大生产过程;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一)农业产业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的收入

在探讨农业产业化问题时,人们往往把农业产业化的目的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方式混淆起来。我国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因此,农业产业化采取什么模式,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只能有一个判断标准:看能否在长期中增加农民收入。很多人简单认为,农业产业化就是实现农业一体化经营,这就把农业产业化目的和手段混淆起来。

(二)农业产业化基础是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和工业化

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规模化和工业化的基础。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就是在农业生产中从产前一直到农产品销售都遵循同样的农业生产工艺流程。这样就可以把由一家农户要全部完成的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像工业品生产一样分为一个一个不同的生产工序。在我国现阶段,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是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它决定了我国农村的基本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寻找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对接的有效途径,把农业产业化同家庭承包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流转和配置以及在产业链上的分工与合作,将农业与其关联产业紧密结合并实现协调发展,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的效益,应成为我国政府农业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农业生产标准化的实现有利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实现合作化经营,由于从备耕、种植、管理、保鲜和储存等阶段都实现了统一的农业生产工艺规范,每家农户只完成农业生产中的某一道工序,生产同一种农产品的农户就可以进行生产合作,这样就在农业生产标准化基础上形成农业生产的分工与合作,从而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进而实现农业的产业化。这样的分工模式有以下优点:

1.标准化生产和专业化的分工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有利于使用高效的农业机具。标准化生产可以使小规模的经营在不改变现有土地制度的情况下变为较大规模的生产经营。

2.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有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壁垒限制,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和绿色生态农业的建设。标准化生产可以有效防止出现食品安全和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工厂化的管理也可以对农产品质量进行跟踪管理,使其具有可追溯性,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农产品的出口,增加农民收入。

3.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和农产品的交易费用,增加农业的效益。专业化分工可以促进各个生产阶段的技术革新,促进农业生产中更多的创新的出现。在标准化的条件下,同一个地区生产出的农产品质量是相同的,这样可以使鲜活农产品的交易从看货交易变成看货样交易,甚至可以发展成期货交易,促进农产品流通速度的提高。

(三)农业关联产业的发展是农业产业化的前提

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农产品集中产出和均衡消费的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发展农业关联产业是关键。农业生产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那么有关农产品的运输、加工、储存、保鲜、销售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运输、农业科技等农业关联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必要的外部条件。只有在农业关联产业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没有像食品加工、纺织等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业的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就会受到限制,农业生产的效益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没有从事农产品的运输、仓储等物流业的发展,鲜活农产品就不能及时供给市场,农业产量就不能及时转化为农民的收入。同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还需要农产品营销模式的改革和支付手段的创新,这样才能降低农产品的流通费用和其他中间环节的费用,才能使农业利润更多的流向农民而不是中间商。所以,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就必须发展和农业相关联的产业。

三、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

1.政府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的、规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应该一切按市场规则行事,不能干涉微观经济活动。首先,发展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引导农民进行中、远期的鲜活农产品交易,减少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其次,加快农产品现货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和农产品交易中心;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很多鲜活农产品烂在农民手里是农业生产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全国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和农产品交易中心成为农业领域最迫切需要的基础建设,应当由政府作为公益事业投资建设,大幅度降低农产品的交易和运输费用。

2.政府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完善农村路网建设,为农产品运输提供公共服务,方便农产品的运输和降低运输费用。鲜活农产品的保质期较短,因此,时间因素对鲜活农产品的销售有重大影响。如何缩短从农产品产地到销售市场的时间,就成为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

3.政府应建立农产品国家质量标准和质量监督体系,确保农产品是在标准化状态下生产并符合国家标准。这是实现农产品产业化的重要保证。只有保证了市场中销售的农产品都是符合一定的国家规范,农产品的远期交易和电子商务交易才能有效进行。

4.促进农产品交易制度的创新。首先,要推进电子商务在农产品交易中的应用。其次,要促进农产品交易结算制度的改进。发展电子商务必须有相适应的支付系统,这要求提高农业的信息化水平,使农民能够接受和习惯于网上支付。

认清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和内涵对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极为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正确道路;才能提高农业产业本身的结构转换能力,使之合理化和高度化;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 段文斌.制度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4] 胡乃武.加入WTO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3).

[5] 霍向东,袁鹏.对农业产业化的新认识[J].农村农业农民,2004,(10).

农业产业化生产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推进资金统筹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5号)、《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财预〔2015〕23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是中央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用于促进农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融合、提高农业效能等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第三条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由财政部会同农业部共同管理,按照“政策目标明确、分配办法科学、支出方向协调、绩效结果导向”的原则分配、使用和管理。

财政部负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中期财政规划和年度预算编制,会同农业部分配及下达资金,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绩效管理。

农业部负责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指导、推动和监督开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作,会同财政部下达年度工作任务(任务清单),做好资金测算、任务完成情况监督,绩效目标制定、绩效监控和评价等工作。

第二章 资金支出范围

第四条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直接发放给农民,下同)、适度规模经营、农机购置补贴、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畜牧水产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下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支出方向,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支持农业生产发展的其他重点工作。

第五条 耕地地力保护支出主要用于支持保护耕地地力。对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以及长年抛荒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等不予补贴。

第六条 适度规模经营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运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方面。

第七条 农机购置补贴支出主要用于支持购置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以及开展报废更新、新产品试点等方面。

第八条 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区域优势、地方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方面。

第九条 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支出主要用于支持高产创建、良种良法、深松整地、施用有机肥、旱作农业等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方面。

第十条 畜牧水产发展支出主要用于支持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优质高效苜蓿示范基地建设、畜牧水产标准化养殖及畜牧良种推广等方面。

第十一条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产品流通和直供直销、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农业农村信息化等方面。

第十二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

第十三条 农业结构调整支出主要用于支持粮改豆、粮改饲、耕地休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

第十四條 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地下水超采重点地区开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

第十五条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方面。

第十六条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不得用于兴建楼堂馆所、弥补预算支出缺口等与农业生产发展无关的支出。

第十七条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支持对象主要是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承担项目任务的单位和个人。

第十八条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可以采取直接补助、政府购买服务、贴息、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资产折股量化、担保补助、设立基金等支持方式。具体由省级财政部门商农业主管部门确定。

第三章 资金分配和下达

第十九条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主要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资金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工作任务(任务清单)和工作成效等。工作任务(任务清单)分为约束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两类,不同支出方向的工作任务(任务清单)根据任务特点、政策目标等选择相应的具体因素和权重进行测算分配资金。工作成效主要以绩效目标评价结果为依据。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资金及相关试点项目资金可根据需要采取定额分配方式。

第二十条 农业部于每年5月15日前,提出当年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分支出方向的各省分配建议,函报财政部。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90日内,根据年度预算安排和农业部分配建议函等,审核下达当年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抄送农业部和各地专员办。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分配结果在预算下达文件印发后20日内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二条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支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资金,按规定通过粮食风险基金专户下达拨付。

第四章 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二十三条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除用于约束性任务的资金不允许统筹以外,各省可对其他资金在本专项的支出方向范围内统筹使用,并应当全面落实预算信息公开的要求。

第二十四条 各级财政、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快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转结余的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按照财政部关于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农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和财政部、农业部下发的工作任务(任务清单)和绩效目标,结合本地区农业生产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省年度资金使用方案,于8月31日前以正式文件报财政部、农业部备案,抄送当地专员办。

第二十六条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核实资金支持对象的资格、条件,督促检查工作任务(任务清单)完成情况,为财政部门按规定标准分配、审核拨付资金提供依据。

第五章 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二十七条 各级财政、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分配、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各地专员办根据财政部、农业部确定的年度工作任务(任务清单)和区域绩效目标,加强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预算执行监管,根据财政部计划安排开展监督检查,形成监管报告报送财政部。

第二十八条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实行绩效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作为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各级财政、农业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资金分配、审核等工作中,存在违反规定分配资金、向不符合条件的单位、个人(或项目)分配资金或者擅自超出规定的范围、标准分配或使用资金等,以及存在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条 资金使用单位和个人虚报冒领、骗取套取、挤占挪用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以及存在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按照《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中用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部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农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送财政部和农业部,抄送当地专员办。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省级、各省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专员办是指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財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农业主管部门是指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兽医、渔业、农机、农垦等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农业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05〕11号)、《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5〕18号)、《财政部关于印发〈能繁母猪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07〕160号)、《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印发〈奶牛良种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07〕164号)、《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印发〈生猪良种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07〕186号)、《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财政支农政策培训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办〔2012〕31号)、《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13〕1号)、《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13〕156号)、《财政部 科技部农业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14〕31号)、《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16〕74号)、《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修订相关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16〕238号)同时废止。

上一篇:媒介生态学网络文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民族传统体育历史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