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2024-03-11

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力度的提高,我国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近年来,人们对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创新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满足新课标改革的需求,适应时代的发展进程。但是,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注重对高中学生文化课知识的培养,忽视了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创新;策略探讨

引言:高中化学课程是高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中,高中的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仍出现教学模式老旧单一,教学内容枯燥,重视化学知识、轻化学实践等现象,导致高中学生对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底下,化学课上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不高,从而降低了高中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探究,并提出新课标改革下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创新方法。

一、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创新的意义

(一)化学实验课程的创新有利于提高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的实验课程是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生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创新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可以丰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氛围,激发高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学生化学实验课上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化学实践中去,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1]。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高中学生简单直观的了解化学知识,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培养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让高中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探究化学的本质现象,提高高中学生化学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化学实验课程的创新可以有效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创新不仅可以提高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培养高中给学生的科学素养。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实践中去,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化学专业术语,强化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化学实验技能。高中学生通过对化学实验的不断研究和分析,丰富高中化学实验的经验,逐步形成科学的化学思维,掌握科学化的实验研究方法,进而有效的培养高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二、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视力度低下

高中的教学阶段是高中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时期,所以,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老师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将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成绩和学生的升学率当成高中教育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高中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提升高中学生的化学成绩,所以对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安排较少,导致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观念落后,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老师在化学课堂教授时以强化的化学基础知识灌输模式为主,高中学生在下面机械的听,缺少课堂上与高中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导致化学教学课堂死气沉沉,降低了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高高中學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帮助高中学生掌握科学的化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的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注重高中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步骤的掌握和熟练度,对化学的实验课程安排较少,导致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各种教育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限制了高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降低了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2]。

三、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创新的方法

(一)更新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观念

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创新,首先就是要更新化学老师的化学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提高对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视力度,增加化学实验的课程。充分了解高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化学课程中的教育功能,合理的安排化学实验课程,培养高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探索能力。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让高中学生通过对化学的实践强化化学知识的掌握,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和试验方法,进而有效的提升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合理的创设实验情境,丰富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氛围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情境创设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课程的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化学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创设课堂实验情景,丰富化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高中学生直观的了解化学知识,激发高中学生对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化学实践中去,提高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情境创设来增强化学教学的感染力,让高中生们了解化学实验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增强高中学生的感性认知,进而激发对化学实验的探索欲望[3]。

(三)高中化学实验题目的设置要贴近生活

老师在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时,选择的化学实验主题要贴近生活实际,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高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让高中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实验的现实价值,从而有效的激发高中学生的化学实验研究、探索、创新的欲望。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和情境引入到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去,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试验参与积极性,提高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高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论:总而言之,高中的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不仅要提高对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视力度;同时还要合理的创设化学实验情景,丰富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氛围;将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高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对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探索,进而掌握科学的试验方法,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宏艳.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2]徐宝磊.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2.

[3]刘娟. 高中化學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 数理化学习,2016,02:53-54.

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行,人们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学大多数是以高考为目的,从而忽视了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我国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研究词块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词块理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对于英语词汇课堂教学而言,词块理论在英语词汇教育中的应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然而,词块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还存在问题。

一、词块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之间的联系

目前,随着人们对英语教学质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词汇理论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对高中英语教学而言,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现代高中英语教学的需要,所以将词汇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很有必要。当然,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应用词汇理论时,首先应该认识到词汇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变高中英语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由于词汇理论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理论,将词汇理论应用于高中词汇教学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因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词汇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词块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介绍

近年来,词汇理论在我国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然,词汇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词汇理论的应用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语境条件下词汇的含义;(2)词汇理论能够促进学生掌握词组和短语等;(3)词汇理论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区分同义词。对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而言,词汇和语法一般都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当词汇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后,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难点。因此,加强词汇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显得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词汇理论在我国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同时,词汇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之间也存在极大的联系。因此,将词汇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不仅可以改变传统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的不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刘美琳.词块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英语教育,2014(12).

编辑 薄跃华

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幼儿数学教学活动通常包括专门教育活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和幼儿园数学区活动)和渗透教育活动(一日生活活动和游戏),旨在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数学活动生活化一方面是由于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另一方面是由幼儿年龄和认知特点所决定。因此,有必要探究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的实施策略,为幼儿学习数学提创设一个有效、有趣环境,帮助幼儿抽象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思维。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的意义

(一)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它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认识,同时生活中也处处充满数学,事物通常以数、量、形的方式存在着,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基于此,数学在幼儿身上悄悄生根发芽,虽然年幼,但他们已然有了一些粗浅的数学经验,所以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内容不能离开幼儿日常生活的环境。换个角度来说,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而幼儿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与生活不可割裂。幼儿在幼儿园开始真正意义上接触数学,因此,这个时期的数学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式方法都十分重要,它决定了幼儿对数学的最初感受,也决定了幼儿今后对待数学的态度。

(二)迎合幼儿需求,发展思维能力

数学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之一,但幼儿他们年龄较小,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过于概括化和抽象化的数学(如概念、方法等)是他们不能理解的,因此需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活化,用幼儿能接受的数学内容和有可操作性的数学方法,让他们基于生活学习抽象数学,最后又回到生活“所以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一个来自于现实生活,又回到生活中的过程” [1]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习方法能让幼儿体味到数学的趣味性,进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从而自发地形成一些数学经验。此外,还能在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有助有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既是数学活动的需要,也是促进幼儿数学思维形成的有效路径。数学的多元与复杂能从各个维度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如实践操作能促进肢体动觉智能发展;交流讨论能促进语言与人际智能发展等等。总之,幼儿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既能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又能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思维的魅力。

二、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的现状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原生背景,所以要把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数学原型,教学中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化数学的“深奥”为“浅显”,调动幼儿的经验和兴趣,让数学学习变得具体而生动[2]。

(一)活动前的准备

1.目标缺乏生活化指向

目标的设计一般指向数学知识的掌握,很少设置将所学知识迁移或延伸到生活中的目标,导致幼儿不知道自己学习的与生活中哪些事物或者场景有关系,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甚至有的将数学目标设置成语言的模仿练习,幼儿很难从中发现数与生活的联系,甚至有的幼儿园数学教学出现“小学化”倾向,不顾学生实际情况拔高目标。

2.内容设置相对固定

幼儿园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活动内容方案与配套材料,这样有利于活动的顺利有序进行,同时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但由于反复使用,就会出现思维定式,形成相对固定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难以与时俱进。然而所面对的幼儿是在不断变化的、他们的实际生活和以前的幼儿也存在差异,教师如果不及时观察更新,就很难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会阻碍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学习之中。甚至有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就是计算加减乘除,完全忽略了对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

3.环境创设陷入常模

根据目标和内容来创设环境。瑞吉欧教育,有设置专门的工作室并配备专业的教师,让儿童在操作中自由地建构自己的对数学的认知。[3]但是我国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没有专门的场所,一般都是在各自的教室进行,有的教室有数学区域活动,但是布置基本上基本每個班都大同小异,陷入了传统的常规模式。

(二)活动中的实施

1.非熟悉情境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常使用一些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但是在使用时,教师通常关注的是是否与主题相符、是否美观清晰等,而很少关注自己使用的素材是不是大部分学生熟悉的,似乎这并不重要,这就使得教学中创设出来的情境有时候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不利于他们进入后续学习情境。

2.非适宜材料

提供的材料不适宜。在活动中,有的教师提供的材料是学生不熟悉的,这一来会增加幼儿操作的难度,二来会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材料上反而忽略了正在进行的数学活动。有的教不利于学生的操作或者是数量与所学内容所需不匹配,如需要合作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人手一份的材料,而需要独立操作的时候又不能给学生一人提供一份分材料。还有的教师提供的材料超出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不能操作或者变量太多,如比较大小提供颜色不一的材料,而区分颜色又提供大小不一的材料,这样容易引发幼儿思维的混乱。

3.非有效指导

指导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使用的指导语言。幼儿由于受到年龄和智力发展的限制,那些远离幼儿生活的、过于“深奥”语“晦涩”的表达或者词汇是他们难以接受和理解的。然而有的教师常常忽略了这一点,以成人的语言去与孩子沟通,去下达任务、讲解活动等,导致幼儿不能清晰理解教师的意图,效果较差。第二是教师指导的方式。即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去操作、游戏、比较、交流、合作、发现的方式方法。有的教师不能根据活动类别进行指导,都是用一样的指导方法,导致效果不甚理想。还有的教师对所用的学生都是用一样的指导方式,没有因人用法,导致指导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活动后的评价

生活化实践中,评价方面的问题主要指向教师使用的评价语言是否通俗易懂,幼儿是否听得明白。一是对活动完成情况的总结性评价,二是对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评价。首先,有的教师在评价时常很宽泛,没有指向性,也没有发展性通常是哪个是一个总结性评价。比如“今天的活动完成的非常好”“你真棒”,“你真厉害”,但是好在哪里,棒在哪里,厉害在哪里确没有说明。其次,有的教师会在评价幼儿的时候说“反话”,但是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根本听不出来,只会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这就容易导致幼儿对自己的活动情况不了解,尤其是当其在活动中的表现有好有差时。最后,有的教师的评价没有发展性,如教师说“你这里做的不是很好”“今天的活动完成的不是很理想”,但是没有说如何做能够做得更好,也没有说如何做活动会完成得更加理想,让学生布置后续如何进行。

三、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活动前的生活化准备策略

1.制定生活化目标

目标是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有生活化的目标才会有生活化的过程和结果。幼儿数学教学的目标取向不应只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而更应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4]。所以在设置活动目标时,既要关注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强调对数学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衡量标准,让幼儿在生活和数学之间迁移发展。

2.设置生活化内容

课程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越紧密,幼儿的学习兴趣就越浓厚,虚席效果也会越好。英国幼儿数学的课程内容十分关注运用数学领域[5],如用衣服、花生、豆子等进行整理、分类、比较大小 、形状等活动,让去体验与数学相关的内容,真正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和使用数的能力。

3.创设生活化环境

教师要让幼儿在熟悉环境支持下去的观察和探索,教师通过预设来准备环境,在进行活动之前可以在数学区域或者在集中教育区域临时增加一些环创,以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易于幼儿经验的迁移。

(二)活动中的生活化实施策略

1.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情景能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感受、思考数学知识,抽象数学概念。如在认识图形时,可以呈现的生活场景如幼儿园或者当地著名的公园、步行街等,熟悉的生活场景能够唤起幼儿的观察经验,有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当然,为了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教师不能讲整个生活场景进行呈现,而只需要呈现与主体密切相关的部分。

2.提供生活化材料

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高,而幼儿还处于动作与形象思维阶段,所以幼儿园数学活动中要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幼儿去动手操作、动口去描述,从而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简单化、生活化,这能有效促进其对数学知识的感知力,形成数概念。 教师所提供大材料首先应该与活动目标与主题相符,不能未提供材料而提供材料。其次应该是提供生活化的、易操作的材料,陌生的材料会分散幼儿注意力,而操作困难的材料则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再次,活动材料要适宜幼儿的发展水平,一般来说材料中有一个变量即可,否则会造成干扰。最后,活动材料的数量要适当。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目标和性质来决定材料提供的数量,看需要独立完成或者合作交流,如此才能让幼儿体会到操作的乐趣并感知其中蕴含的数学内容,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

3.进行生活化指导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指导策略,包括操作、游戏、比较、发现、合作、讨论等,生活化的指导更有利于幼儿的理解,从而达到活动目标。一是在操作材料时,指导幼儿去摸、拼、粘、贴、拉、投等,在幼儿园之前幼儿就懂这些操作的方法,在操作中容易掌握,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讲清楚顺序和规则,帮助有困难的幼儿。二是活动中需要借助游戏时,要挑选那些情节、材料、规则生活化且与幼儿发展水平一致的游戏,让幼儿通过这些参与生活情景的游戏活动来帮进行学习。三是教师的指导语言要生活化,教师语言的使用会直接影响幼儿感受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能力。数学是抽象和严谨的,但是如果教师使用专业和学术化的语言表达,幼儿就会难以理解,因此在不影响教学规律的原则下,教师需要对数学语言加工,使其变得通俗易懂,充满趣味,从而引导和支持幼儿的数学学习。四是在活动中要指导幼儿去比较、观察、寻找和发现。主动学习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幼儿虽然小,但并非一张白纸,教师要引导在数学知识中感受“数”与“量”的形成关系。总之,就是要结合幼儿实际,以生活化的方式导入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学生操作材料,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与分享,给予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

(三)活动后的生活化评价策略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评价是有效帮助幼儿形成数概念,发展数学能力、形成數学思维。有效的评价既能帮助幼儿知道的自己不足,也能知道如何去改进,从而增加参与活动的热情和解决问题的信心。所以教师在评价活动完成情况及幼儿表现时首要的就是要让幼儿知道自己在表达什么,也就是教师的评价语言一定要简单、简洁、易懂、生活化,避免使用幼儿无法理解或体会的词汇。此外,在评价幼儿时要多用正面的、积极地的语言,不说“反话”,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要用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语言方式去评价不同的幼儿,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在进行活动总结评价时,教师可以提示将所学内容拓展到生活之中或者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物与之相关,亦或者所学内容可以用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并做出延伸评价。

四、结语

杜威指出,学科知识是学习那些与儿童的实际生活有联系的知识。《指南》数学认知目标指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幼儿阶段数学学习的内容是初浅的,不要求幼儿掌握多么深奥的数学知识和原理,而是培养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基本的数学感知能力,初步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在组织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环境、已有经验,运用多种教学活动策略,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建构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行学习的迁移和反迁移,帮助幼儿抽象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 王宽明,刘静.关于数学生活化价值取向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2).

[2] 林琼.寓数学教育于生活[J].课程教育研究,2014(1).

[3] Joanne Hendrick 编著,李季湄等译.学习瑞吉欧方法的第一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9.

[4] 周粮平.对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理解[J].学前教育研究,2003(7).

[5] 史大胜,张欣.重视数学应用:英国学前数学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2(11).

黄静(1989—  ),女,云南玉溪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问题的提出

近几十年来,日本借鉴吸收东西方的先进改革经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学课程体系,在数学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达到了世界前列水平.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所以对中日两国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的数学课程改革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的新数运动是以结构化和集合、映射为基础的,因此此次运动为函数的教学奠定了方法.就现今来说,函数是衔接中学和大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支柱,因此本文将对中日两国在《一次函数》的内容上进行比较研究,分别从教材内容的整体结构、具体内容、例习题、数学活动四个方面入手.2 整体结构比较

日本东京书籍株式会社出版的教材《新数学2》第三章的教学内容标题和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的教学内容标题均为《一次函数》,具有可比性,故本文选取《一次函数》内容进行比较.

为了说明中日两国教材在《一次函数》内容上的差异性,先从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进行比较,得到表1和图1.

分析表6数据并结合“数学活动”的具体内容比较,可以得出,(1)两国教材均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别举例说明:人教版教材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通过使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函数的性质,并作为将来学习知识的一种手段,日本教材中的“数学之窗”,通过让学生做一根杆秤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探究能力;人教版教材中的“课题学习”,通过选择最佳方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日本教材中的“生活数学”,通过调查东北山行新干线的速度解决实际问题.(2)日本教材十分看重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例如:日本教材在得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之后,利用“做做看”让学生通过图象感受倾斜与切片的大小对图象位置的影响.

6 结论

通过对中日两种教材《一次函数》内容从整体结构、知识点、例习题、数学活动四个方面的比较,得到以下四方面的结论.6.1 整体结构方面

从两国教材编写体系上看,两国基本相同,且均运用了旁白、图表等手段,帮助学生思考问题.而从前后章的比较上看,两国的差异较大,人教版的本章内容与前后章内容并没有联系,而日本教材的本章内容与前章有较大的联系.6.2 具体内容方面

从两国教材的具体编排内容上看,人教版教材将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均归结到第十九章《一次函数》中,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学习一次函数,而日本教材并没有将这三者作为整体出现在教材中,而是将函数、正比例函数归结到《数学1》的《比例和反比例》中,所以日本教材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介绍一次函数.

从知识点上看,日本教材的知识点内容要比人教版教材丰富,且日本教材中存在利用关联性问题连接的知识点,而人教版教材中则没有出现,提出的问题相对独立.6.3 例习题方面

从例习题的数量上看,人教版教材的数量较多,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从认知水平上看,人教版教材的例题重视学生各类水平的发展,日本教材的例题看重学生对概念的识记、方法的操作和理解;日本教材中存在一题多解的例题,且在习题的设置上更为人性化,而人教版的例题解法相对单一,但在习题的分层上更具有代表性.6.4 教材的“数学活动”方面

日本教材中存在团队形式的“数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人教版教材中的“数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相比较而言,日本教材的“数学活动”更具有开放性.

参考文献

[1]高文君,鲍建生.中美教材习题的数学认知水平——以二次函数及函数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57-60.

[2]刘曌,杨光伟.新课程理念下中日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数学活动”的比较研究——以我国人教版与日本东京版初一数学教材为例[J].中学数学杂志,2013(10):25-29.

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阅读可以使学生体会课文的意境,强化对文章的领悟,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积累文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所以,应该把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小学的语文教学对孩子阅读素养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在新课改形势下,学校应该积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管理,努力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就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探究了低年级小学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

小学是孩子们刚刚步入学校学习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所以要想促进他们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必须从一开始就树立小学生阅读的意识,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了解到更广阔的世界,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阅读对小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不断寻求创新的教育模式,摒弃分数制的教学,坚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全面人才。

一、目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小学生年龄小没有太大的学习意识;其次,初入学的小学生对教师都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就会产生一些畏惧心理,不敢与教师接触,因此师生之间的联系较少,沟通不足;再次,小学时期,学校和家长往往更注重数学的学习,忽视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对小学的阅读教学缺乏创新性,教学能力不高。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的措施

1.树立感受式的阅读教学观,促进学生创意的萌发

阅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觉能力,即语感,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朗读时间,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知,从而提高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力和感受力,并应用于日常表达中。除此之外,要积极鼓励表现优异的学生,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阅读活动。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火烧云》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火烧云呢?”“如果你见过的话,可不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所见到过的火烧云的样子呢?”“课文中作者对火烧云有怎样的情感呢?”然后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诵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感受式的阅读,从而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坚持开放性的阅读教学观,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开放性就是要求教师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要太局限于课本教学。毕竟现在时代发展飞快,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迅速,而且可被别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应不断地补充知识,及时地了解时事,提高自身素养,要有开放创新的教育意识,努力把阅读教学与生活时事相结合,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积极组织召开各种阅读活动,开展阅读比赛和阅读交流会等。

3.开拓合作性的阅读观,提高阅读效率

新课标的要求中一直倡导合作学习法,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尝试阅读合作学习法。在此过程,教师可以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一个个的小组,每当学习到一篇新的课文时各小组可以相互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进行阅读探究。这样既可以加深师生情感,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确定好每组中谁是爸爸,谁是妈妈以及我等主人公,然后各组比赛朗读,最后分享各自对花生精神的理解,总结出花生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让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内在美比外在美更加重要,今后要更加努力的学习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

4.坚持科学的评价教学观,积极鼓励学生阅读评价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更大的进步

这里的评价并不是指一味地批评教育,而是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要积极予以精神或物质上的鼓励,让他们再接再厉,知道什么是对的方向,从而促进他们进一步的提高。另外对表现较差的学生要正确指导,为他们找到正确的方法,多多鼓励他们的优点或进步之处。例如,当同学之间进行分角色朗读时可能有的同学突然忘了某个字该怎么读或读错了引来其他同学的嘲笑,教师就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措施说:“你读得真棒,只错了一个字而已,以后再接再厉,老师相信你可以的。”用这些鼓励的话,尽快地让学生从羞愧的情绪中走出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充分反映了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国家在进行课改时要注重阅读教学的改革,学校也要努力改善语文阅读教学设施,建立教师评估制度,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和充分的师资力量,保证学习的高效完成。从事阅读教学的教师也应积极地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努力创新,并不断自我充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国家的课改付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王囡囡.浅析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与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

[2]彭念.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3]郑国民.关于新课标中阅读教学改革的对话[J].语文建设,2002.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小学)

编辑 鲁翠红

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作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导”者、组织者,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经常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育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想提高一节数学课的效率,必须充分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创设有利于学生求知探索的情境,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想学、愿学、用心去学,其中课前几分钟的情境引入最为关键。比如在讲授《等比数列》这节课时,我首先提出问题:若把一张0.1毫米厚的纸对折32次,有多厚?问题提出后,学生有的说一尺厚、有的说有一层楼高……经过激烈争论之后,我告诉学生约有107千米厚,比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闻言很惊奇。此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这种递增速度很快的数列。这样,教师从学生感兴趣、又有一定悬念的实际问题入手,不仅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显得十分生动、有魅力,学生的兴趣异常浓厚。又如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教师可利用古印度国际象棋棋盘装麦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古印度国王酷爱下棋,苦于棋无对手,向全国悬赏下棋高手。结果,一个青年人赢了国王,国王许诺答应他一个要求。青年人说他的要求并不高,他要国王给他麦粒,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依此类推,每格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格的2倍,一直放到第64格。青年人这样去做,一共可收获多少粒麦子?教师提出这些能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的是,创设情境时一定要紧扣要讲的知识,切忌喧宾夺主、冲淡主题。

二、联系实际,巧设比喻

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抽象难懂,没什么用处,因此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其实这是对数学的误解。数学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多联系实际,让本来枯燥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起来,易于学生理解。比如,在讲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教师可以以旗杆为例说明:旗杆只要垂直地面,则不论太阳在何处,旗杆的影子总是与旗杆保持垂直;又如,在讲解算法的思想时,教师可以以狼、羊、白菜过河問题阐述;此外,教师巧用比喻也能起到“化腐为奇”的作用。比如,在初讲“集合”的概念时,很多同学不太理解,教师可把“集合”比喻成一个“瓶子”,瓶子里装什么,什么就是它的“元素”。这样,在下一步讲“一个集合也可以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这一性质时,同学们也就容易理解了,因为大瓶子里面也可以放小瓶子。

三、有的放矢,疑探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以前填鸭式、把知识一股脑地硬塞给学生的教育方式,要把学习过程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撒手不管,教师要承担好组织者的角色,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具体做法为:在课堂开始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探索学习;在课堂中间,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探索的结果,互相质疑,继续共同探索;最后,在教师的指点下,找到答案,获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自己获得的知识,记得更牢,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师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手脚、启发思维、展现智慧和能力的舞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建构平台,创设空间,才能真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唐河县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方式论文范文下一篇:建设工程造价结算控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