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范文

2024-04-10

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范文第1篇

障体系的要求,其中指出,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实现精确管理。这与医院当前正在推行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密不可分。对于传统的手工审计技术,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实施,审计对象也日益发生变动,从而使得医院的发展需要与之适应。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将初步探讨医院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内部审计正逐渐参与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管理,该技术将使得衡量潜在的可货币化或因暴露对组织产生的不利影响成为可能。其必要性主要有如下方面:

1.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内部审计职能的要求。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从而帮助组织目标的达成。上述定义表明,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涉及与组织价值和运营相关的活动。为获得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必须精确的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在医院的内部审计中,从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发展成为以效益审计等增值审计为重,其职能导向从监督向管理转变,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必将成为未来内部审计的核心。

2.医院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管理具有独特优势。由于内部审计处在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下,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就医院管理风格、医院文化、会计核算和控制程序等方面,均非常熟悉,并了解各方面业务开展的流程和关键点。对于外部人员和软件开发商来说,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更加熟练的掌握医院流程和高风险领域。由于内部审计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它能够凭借“局外人”的身份对医院的经营活动给予客观评价,充分汲取经营方面的情况,从全局出发,而非单个部门视角对医院的经营给予评价,从而对经营的洞察能够更加清晰,确保医院经营活动的开展。

三、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1.观念认识不足。观念方面,涉及医院在其内部审计信息化过程中,往往受思想观念的束缚,认识不到位。对于该问题,就管理者而言,医院的主要任务或主要职能在于诊疗,从而使得内审工作并不关键。因此,内审的信息化也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足够重视;与此同时,在实践中,沿袭传统操作途径的内审工作[论文网 ]人员为数不少,缺乏对新形势下的内审信息化理念的深刻意识,从而延缓了组织推进内审工作信息化的力度。

2.工作表面化。在一些企业的内审部门中,对信息化的概念缺乏深入认识,缺乏对信息化本质是数据信息共享和交换的理念,从而简单的将笔变成键盘,计算器变成计算机,这种缺乏效率的做法还导致一些医院在信息化工作中负担的加重,对于审计人员来说,需要将人工完成纸质账目和电子账目同步实施。这显然是对信息化高效原则的背离。

3.信息共享欠缺。在医院内审部门中,尽管计算机均已接入网络,但当前适用于医院内审的成熟软件比较欠缺。在审计流程上,各种信息存在离散的状态,审计人员的信息均位于不同的电脑上,难以有效实现管理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在审计实践中,涉及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审计报告也需要相关部门的传达或批复,但这些批复大多以纸质形式下达,其信息化的处理相对滞后,从而延缓审计速度,影响结果处理效率,增

加成本。

四、加强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为使审计工作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必须加快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的步伐。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加强工作:

1.提升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的理念认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各部门通过广泛的技术应用,将推动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调整了审计的范围和内容、方式手段。医院的各级领导及内审人员,要认识到医院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管理是保证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适应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以及加强内部管理的客观需要,有利于促进医院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善。

2.提升审计资源的信息共享力度。通过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达到对财政、财务收支等各项经济活动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从财务审计上讲,通过建立联网审计的信息管理,能够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审计成本。通过审计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审计信息的共享,以达到规范经营行为的目的。

3.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作为审计人员,应当突破对一般办公软件、文档处理、数字输入的掌握,加强对现代审计手段,借助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提供审计信息加工处理的结果,为决策和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此,要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并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逐步优化人员结构,实现人员配置的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石玮,李龙,. 对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3).

[2]罗珍,. 会计信息化对医院内部审计的影响[J]. 财经界(学术版),2009,(12).

[3]江涛,. 医院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管理[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5).

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范文第2篇

W市是个地级市,市数据中心一期工程是去年年底完成的,一期建成的计算机网络、软件应用平台、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通过视频会议,网上访谈、网上论坛等方式增强了市各级领导与普通老百姓间的联系。

数据中心第一期工程的成果为W市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今年年初,市里要将这一成果进一步推广,使全市各区县、乡镇、村、居民小区都能享用到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市里着手规划信息化第二期工程的建设。

鉴于W市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成果,省里相关部门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拨款近千万元,用于W市的信息化推广。

柯主任和他的团队兴奋极了,他们在原有的规划方案上进行细化。信息中心全体加班加点,很快一幅W市及其下辖十多个县区、近百个乡镇的信息化二期建设蓝图出来了,经过多次论证、修改,市委领导十分满意,即报请省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审定。

随即,W市组建了由王副市长牵头,纪检委、财务、信息中心等相关领导参加的项目领导小组,信息中心柯主任担任了副组长兼项目实施现场负责人。通过正常政府采购招标流程,于四月初确定了承建单位与项目监理单位,四月中旬开始了项目实施。

由用户方、承建方及监理方组成的项目实施小组,按部就班,从方案审定、设备进场调试、相关软件本地化开发、人员培训等,进展顺利,W市附近的区县、乡镇的机房、设备及相关应用软件均已安装调试完毕,各区县、乡镇的局域网建成并与市数据中心相连,实现了市数据中心与这些区县、乡镇的数据交换,试运行反应良好,到10月底,还有两个离职较远的县及其所属乡镇,尚未接入数据中心的网络。

这两个县、地处山区,与市相隔几十公里,交通不便,如直接采用光纤专网连接,建设经费及以后维护费用较大,考虑到该两县人口较少,数据量也少,所以,实施方案中的网络连接采用了VPN+IP的方式,即通过互联网来实现数据交换。为确保数据安全,该方式不同于通常的VPN的方式,还需要电信公司的配合,将用户的IP专用化。

因此,实施中要面对多个电信分公司,反复解释方案,多次进行商务谈判,实施环节颇多,致使工作进展不尽人意;另外,为确保W市整个网络的数据安全,规定了这两个县的终端,除了与市数据中心进行信息交换外,不得作其他用途,更不能随意上网,这也造成了有些用户热情不高,配合不力;加上山道弯弯,每次去现场都很不易。种种原因,严重地影响了工程的总体进度。

出现上述情况,在年初进行项目经费预算时,确实没有预计到,没有向省上财政部门预先说明此事,现在该怎么办?要想在年底前实现这两个区县、乡镇的网络连接,投入正常运行,难度确实很大。

柯主任想让数据中心的二期工程作为一个特例,先进行总体验收,把这两个县的剩余工作作为遗留问题来处理,监理方的总监理工程师老张固执地认为,项目没有全部完成,就不能验收,至于财政审计等事,甲方应自己解决。

马上到年底了,政府部门的事情特别多,对剩余工作的完成,肯定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柯主任心中真是着急,王副市长让柯主任尽快提交一个工程进度情况报告,对工程进行全面分析,供领导小组开会时讨论,以便形成一个正式意见,向省信息部门与财政部门报告,这个报告该如何写呢?柯主任想到自己从年初忙到年尾,却是这样的结果,他很是郁闷。

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范文第3篇

[摘 要]信息化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内部审计既要全面推进,又要把握重点要点,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审计、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切实做好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定期开展高校财务收支及专项审计、促进内部审计成果的有效转化,真正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取得实效。基于此,本文系统分析了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其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02.021

0     引 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建设已经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而当今社会是网络的时代,是大数据的时代,也是信息共享的时代。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探索转型、寻求突破的关注重点。近年来,各地区的审计部门将信息化建设视为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审计行业信息化的趋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跟紧潮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内部审计模式创新,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内部审计创新发展的必然方向,是满足审计利益相关者期望的重要手段。本文围绕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路径,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1     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

目前,各大高校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审计信息化趋势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趋势下,校内审计力量得到空前发展。但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制度缺位,制度建设未能因地制宜

目前,权威的内部审计制度仅有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03号——信息系统审计》。尽管第2203号准则从一般原则、风险评估、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方面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宏观思路指导,但无法覆盖信息化建设的所有方面。高校在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制度建设过程中,未能做到因地制宜,缺乏实践改进,仅对第2203号准则一般规定进行复制,或者照抄其他高校的制度,导致审计信息化建设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特别是在信息系统构建和使用过程中,未结合本校科研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资产管理的实际管理情况制定信息系统使用手册,导致信息系统构建和使用达不到预期目标。同时,很多高校不重视数据信息安全,相关管理制度仅有高校内部保密规定,未针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问题,制定相应数据保密和备份管理办法。

1.2   信息渠道不畅,校内信息未实现交互共享

信息渠道不畅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建设观念偏差和缺乏统一主体规划两个方面。目前,大多数职能部门建立了相应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例如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等),但很多职能部门对信息化建设认识存在偏差,对信息化建设缺乏相应的保障体系,导致相应的信息化建设并没有起到预期效果,业务数据信息校内共享也就无从谈起。同时,高校信息化建设以各个职能部门为主体,缺乏主导部门统一组织。多数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校内沟通,各自为战,导致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在缺乏中间交换平台和数据接口的情况下,数据标准不同的信息系统无法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建立统一、安全、联网的信息共享平台也就无从谈起,这阻碍了信息数据在校园网内自由流通,也阻碍了通过信息系统获取审计信息目标的实现。

1.3   系统功能滞后,實际功能不满足审计需求

完善的系统功能是构建审计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目前,审计软件系统主要分为通用版本和定制版本。通用版本的审计系统是开发商根据标准化的审计业务开发的制式软件,特点是软件功能单一、开发时间短、更新周期较长、购置成本较低。定制版本的审计系统是开发商根据高校内审部门的实际需求开发的个性化定制软件,特点是软件功能齐全、开发时间长、更新时间短。在构建信息系统过程中,大多数高校为了节约经费,选择购置通用版本审计软件。由于功能单一,通用版审计信息系统与实际审计业务流程不相匹配,也不能覆盖所有的审计活动。同时,由于更新周期长,通用版本审计软件在实际运行后功能更新滞后于审计需求,信息系统的优势得不到体现。

1.4   队伍结构失衡,审计队伍信息化力量不足

首先,高校审计队伍发展存在短板,专业背景单一。高校内部审计队伍人员专业构成主要以财务、审计、工程为主,缺少网络工程、软件开发专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造成审计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与软件供应商沟通不畅,具体需求得不到落实,不利于推进信息化建设。同时,现有高校审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不足。审计信息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相关投入存在“偏硬件”而“轻软件”的情况。信息化建设资金几乎全部用于购置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忽视了对目前在职审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在缺乏足够信息技术水平的情况下,审计人员会出于惯性,抵制使用信息系统进行日常审计工作,造成审计质量依旧取决于个人胜任能力,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审计工作中得不到发挥。

2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针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中面临的挑战,高校内审人员应当积极探索、认真思考,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内部审计人员需要转变固有观念,科学认识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审计资源,创新制度、渠道、队伍和系统建设,将审计流程优化与审计管理创新有机统一,促进信息化建设,使信息手段真正能够成为审计决策管理的有效工具,为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创造良好的条件。

2.1   創新制度建设,完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审计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创新制度建设主要思路是因地制宜地设计配套制度的指导规范。在第2203号准则的基础上,各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信息化环境下的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的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和操作手册,使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实施依据和制度保障。高校内审部门在审计信息系统构建和使用过程中,应制定信息系统审计手册和工作指南,明确不同审计业务的工作步骤、流程和标准,降低审计风险。同时,还要重视数据信息安全,内部审计部门针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问题,要制定相应的数据保密和备份管理办法,保障审计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2.2   创新渠道建设,促进内网信息交互共享

疏通审计信息获取渠道是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创新渠道建设主要思路是依托“智慧校园”信息共享平台开展信息化建设活动。“智慧校园”信息共享平台是高校内部建立的用于校内信息资源交换的信息系统。基于“智慧校园”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包括信息整合、流程优化两个方面。一是应积极整合审计资源,促进共享平台建立,形成完善的高校信息资源交换系统。二是对整合汇总后的资源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将内部审计系统的信息采集、监控预警、后续跟踪等重要功能融入“智慧”校园共享平台。在整合信息资源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内部审计系统与财务、基建、人事、科研、政采等部门的对接模式,统一信息系统数据标准,为实现校园网内联网审计打下良好基础。

2.3   创新系统建设,开展个性化定制功能开发

审计系统框架功能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内容。创新系统建设主要思路是进行系统的个性化定制开发。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购置的内部审计系统为软件公司的通用系统,难以满足日常审计工作的需要。在当前情况下,因地制宜地根据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实际,开展系统个性化定制功能开发成为最佳选择。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包括审计业务管理子系统和审计资源管理子系统两部分,系统设计遵循简易操作、拓展兼容、交互共享可靠安全原则。结合高校内部审计实际工作需求,审计业务管理子系统将采购审核、工程审核、专项审计按照业务阶段进行模块设置,各个业务阶段都按照三级审核要求设置审核界面。根据审计人员偏好,业务管理子系统设置预警功能,业务金额的异常变动将在审核界面进行提示。业务管理子系统还设置统计功能,在审计审核业务完成后,系统将自动统计该项目进行过程中由内部审计部门提出的意见。系统设置有针对性地强化了审计整改阶段功能,详细记录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对监控落实审计结果、提高审计价值有重大意义。结合高校内部审计实际工作需求,审计资源管理子系统分为档案管理、采购供应商信息管理、中介机构信息管理、法律法规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模块。各个模块下设置新增、维护、查询三大功能。审计资源管理子系统还设置统计功能模块,为系统使用者统计输出报表审计项目综合数据。审计资源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整合高校审计资源,辅助审计决策,为审计业务管理系统提供支持。

2.4   创新队伍建设,实现审计队伍优化配置

审计人才队伍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石,创新队伍建设的主要思路是审计队伍专业的优化配置。目前,各高校内审部门队伍结构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需要,人员专业背景以财经、工程为主,缺少软件、信息相关专业的人才。首先,应当对内部审计部门人员进行多元化配置,大力引进IT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使部门人员专业背景不仅限于财经、工程专业。其次,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胜任能力。加大内审人员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培训力度,使全体审计人员都能熟练运用信息系统,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最后,还要在审计人员绩效评价时考核内审人员在信息化方面做出的贡献,营造信息技术的学习氛围,提高内审人员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主要参考文献

[1]蔡元帅.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对策探究——以高校内部信息系统审计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3).

[2]李天宝.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三阶段构想[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

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范文第4篇

摘要:高校审计信息化已开展多年,然而大多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将对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和信息化建设技术方向两方面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技术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开a展多年,对于如何搞好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分析和研究的论述也屡见不鲜,然而诸多高校审计信息化的步伐久久停滞不前的现状也是有目共睹的,本文将对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作一探讨。

一、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大多数问题,都与其他“高科技化”“工业化”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样,是根源于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急功近利”思想。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硬件非常硬,软件极其软

各高校内审部门的硬件升级大多一步到位,不管有用与否,所有相关硬件设备都配备齐全,财务审计软件也装备到位。然而审计人员却普遍对计算机审计一无所知,仅仅能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文档编辑和网页浏览。Word和Excel似乎成为了专业的审计工具软件。

2. 表面信息化,本质机器化

内审部门对信息化概念理解片面,没能认识到信息化的本质是数据信息的高效共享、计算和交换,结果仅仅是把笔变成了键盘,计算器变成了计算机,数据交换还是靠打印纸张,有些高校甚至还背上了信息化的负担,审计人员要同时靠人工完成纸质账目和电子账目两份工作。这完全违背了信息化高效而准确的初衷。

3. 改良派众,革命派寡

信息化是信息时代高校审计的必然趋势,是信息科技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信息化不仅仅是自动化,是不能作为附加品附属在原有体系上的。相反,信息化从根本上决定了要有一个全新的审计体系结构才能体现高效、共享的信息时代精髓。而目前众多高校审计部门的机构设置还停留在原来的财务附属部门上,职能范围还仅仅是审查财务收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完全起不到沟通经济财务状况与行政管理决策的作用,这种改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信息化。

二、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

以上问题都是领导者决策者在宏观上没有把握住信息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而造成的,因此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和根本还是要明确指导思想,只有决策上具有前瞻性、先进性,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向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开展。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应该明确以下几个指导方针:

1. 审计机构要独立

审计工作的核心目标就是客观、公正。如果内审机构是隶属于其他部门,人员、经费、工作都不能保持独立,就很难避免受到被审单位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干预和影响,客观公正自然无法得到保证;另一方面,部门的独立可以简化工作程序,免去那些不必要的却浪费人力物力资源的繁杂手续,使得审计工作能高效进行。

2. 审计职权要提升

信息时代审计的目的已不仅仅是审查监督,更重要的是通过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等作出预判,找到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审计工作重点要从审查财务收支合法合规上转移到审查会计资料效益性上,要加强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基础风险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管理型审计。把提高效益、完善管理和降低风险作为审计的宗旨,为学校行政管理、经济决策提供服务。

3. 审计业务要拓展

目前高校的经济活动已然涉足到各个领域,科研、融资、投资、基建、校办企业等经济活动日益增多,审计工作也当然不能还停留在财会上,要积极开展基建工程审计、科研经费审签、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业务,分析各经费和资源的投资与回报,审核和评价各级部门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状况,从而协助各有关单位提高效益、改善管理,为高校改革、发展作出有力保证。

4. 审计队伍要扩充

既然高校内部审计的职权提升,审计业务拓展,那么对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内审队伍的人员配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应掌握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除了财务审计知识外还应包括经济学、法律法规、计算机等知识。内审队伍人员配备也应包括审计师(会计师)、经济师、计算机工程师、律师等几个方面的专业人员。同时,鉴于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的特点,技术知识更新换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因而不论哪个专业的审计人员,都要具备及时更新知识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如此才能适应信息时代内审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

三、信息化审计技术真面目

目前众多审计人员把Excel当做是信息时代的新型审计技术,与信息时代的高新审计技术相去甚远。信息化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媒质,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和办公信息系统为基础,将会计数据、经济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记录介质、存取方式、处理程序统一数字化的高新技术。信息化审计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网络审计系统

网络是信息化的载体,网络审计是信息化审计的基本特征。网络审计需要软硬件支持,包括符合审计工作程序规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审计网络管理软件、负责数据分析处理的数据库软件以及通用审计软件等。网络审计的对象是被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和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如电子金融、电子商务等,包括与这些活动相关的会计信息。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被审单位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合规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即信息系统审计;二是被审单位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运行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三是网络本身的信息安全,这一项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同时也是最需要计算机技术的一项,更是最重要的一项,因为信息化财务的数据、签名等记录都是数字的,容易被篡改、销毁、泄漏,因而网络安全审计是保障财务安全、保证财务合法性、规范财务人员上网行为、防止机密资料外泄、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措施。

2. 审计专家系统

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专家系统(AES)是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上的一种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系统。与普通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不同的是,它利用人工智能的原理,借助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及推理,并作出相应的判断,提出审计建议及线索,以供审计人员进行进一步的重点审计,最终得出审计结论。AES能够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帮助审计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广泛详细地计算与核查,而且在面临多个结论时,能够通过排序来寻找最佳方案,减少审计人员在作出结论时出现的失误或不一致的可能性,因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进而保证审计质量。

3. 智能审计决策支持系统

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决策贯穿于审计的整个过程。智能审计决策系统(IADSS)是在传统审计决策支持系统(ADSS)的基础上结合审计专家系统(AES)和数据挖掘系统(DMS)形成的软件系统,它分别结合了三者的优势,既能借助定量化的决策支持模型来辅助审计人员进行决策,又能模拟审计专家思维来解决非结构性问题,同时还具有神经网络的自组织、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总而言之,智能审计决策系统是利用数据和数学模型解决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问题的人机交互式系统。传统审计决策支持系统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以处理非程序性决策为主;二是对审计人员起支持辅助作用而不是替代;三是系统本身要求具有灵活性,采用联机对话方式,以便利用审计人员的经验和系统提供的可供分析信息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岸.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审计月刊,2006(23).

[2]李立成.智能审计决策支持系统浅探[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10).

(包头师范学院)

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范文第5篇

信息化建设及各种信息化工具和软件的产生, 这给企业的财会审计工作的实施开辟了新的路径, 提供了很多高效实用的方法, 直接推动财会审计实效和质量的提升。网络财会审计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 在运行和使用中, 首先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审计需求, 合理进行网络化工具等的选择。同时, 在实施网络财会审计时也要对于随之产生的一些具体问题有良好处理, 要让审计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有所保障, 这样网络财会审计的实效才能发挥。

2 网络财会审计特点分析

2.1 资源信息共享性

网络财会审计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能够高效实现资源与信息的有效共享, 让审计过程更加规范透明, 各相关部门在获取必要的财务信息和审计结果上路径也更为畅通。信息化背景下一个最直接的优势就是极大方便了主体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在网络化背景下, 各方面信息不仅可以高效共享, 甚至可以实现实时分享与传输, 这些都是对于传统财会审计实效的大幅提升。

2.2 审计范畴扩大

信息化背景和网络化环境下, 让审计的范畴可以大大拓宽。网络系统可以将更大范畴的审计对象纳入审计体系中, 并且借助各种使用的审计工具和软件的使用, 这些大量的审计工作同样能够快速完成, 其准确性也能得到保障。这是一次很大范围的对于审计工作实效和质量的提升。

2.3 信息搜集与处理的实时性

网络审计是基于网络环境展开的, 而网络化背景下能够充分实现信息搜集与处理的实时性。基本在信息得到采集后, 财会审计工作就能够实时发生, 这和传统的人工采集及人工审计而言, 实效有了大幅提升, 且数据分析处理的准确性也会更高。

2.4 推动信息的主动获取

传统的财会审计方式基本以事后审计为主导, 这其实融入造成较大的制度缺陷, 会让很多潜在问题无法预见, 审计工作的内在功效也不能得到体现。有了信息化建设后, 网络设计可以实现信息的主动获取, 只有合理授权, 审计工作才能主动获取信息, 对于审计对象的各方面信息进行充分审核, 甚至可以实现对于企业经营状况的深入分析。这就让审计工作的效用得到了极大拓宽, 审计的意义也有了延伸。

3 信息化建设推动网络财会的实施路径

3.1 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

首先要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开发, 这是网络财会审计能够实现的依托。随着网络审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相应的审计工具和软件也越来越丰富。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 购买需要的管理系统, 也可以投入一笔资金, 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管理系统的量身定制。只有首先引入一套高效稳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网络财会审计才能成为可能。

3.2 审计程序及工具的应用

如果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或者还不具备购买管理系统的能力, 企业可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多展开对于各种审计程序与工具的应用。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度发展, 基于财会审计的各种使用工具软件已经非常普遍, 很多软件的实用性都非常理想。企业只要找寻到适合自己需求的工具或程序, 网络化审计同样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3.3 对于网络安全的审计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 内部审计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构成, 这不仅是细致分析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和运营绩效的依托, 其中也涉及很多企业内部咨询。因此, 在使用网络财会审计时, 很有必要展开对于网络安全的审计。一方面, 要分析当前企业的网络环境现状, 尤其是要对于一些恶意攻击的病毒等有充分防范, 防治企业内部信息被盗取。另一方面, 要让企业的审计信息和相关资料得到良好保存, 要维护整体网络环境的安全, 避免这些资料的泄露。

3.4 网上审计的实施

传统的审计工作涉及的工作量非常大, 无论是信息数据的采集、搜集还是后续数据资料的分析整理等, 这些都非常烦琐, 如果交由人工完成还很容易出错。网络财会审计则能够让几乎所有的审计工作都在网上完成。无论是信息采集、数据资料的分析直至最后审计结果的产生, 这些都可以借助网络化工具实效。这让审计工作的效能有了大幅提升, 同时, 财务审计的渗透力度, 工作的深入程度, 以及审计结果的准确性等, 这些都会有明显提升。

3.5 保障内部审计环境安全

在网络财会环境下, 企业财会信息的安全不仅在于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上, 还在于外部网络的安全。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 加之外部网络的控制较为困难, 导致外部网审计的困难较大。为了保证企业网络交易活动的安全, 审计单位应对网上银行、电子货币发行单位、认证机构等进行审查, 通过数字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等对网络安全进行有效控制。为了验证有关单位的可靠性, 可以通过专门的中介机构进行, 在科学验证之后, 出具审计报告。只有做好充裕的内部审计环境的建设, 这样才能够避免各种恶意事件的发生, 让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安全得到保障。

3.6 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线索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的审计标准、审计报告标准、现场作业标准都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 应在过去的审计准则和审计标准基础之上, 不断修正有关的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 逐步建立起适合于网络财会环境下的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 如系统开发审计、会计软件设计、内部控制审计等, 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摘要:网络财会审计发展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 在运行和使用中, 首先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审计需求, 合理进行网络化工具等的选择。让审计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有所保障, 这样网络财会审计的实效才能发挥。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网络财会,审计,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红星.新时期财会审计研究的趋势与动态[J].辽宁财税, 1996 (11) .

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范文第6篇

1 档案信息化建设

1.1 提高对档案信息化认识

在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过程中, 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管理科学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按照集约化、专业化管理的思路, 从思想上加以重视, 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以项目档案管理为例, 项目启动时, 该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便纳入项目建设计划, 纳入项目建设管理程序, 纳入项目闭环管理岗位职责, 与项目建设管理同步实施;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 加强与监理、总包的沟通, 增强建设工程技术人员档案意识,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坚持“三同时”原则, 即与合同、工程进度、工程验收同步;坚持将项目档案管理纳入到项目经理责任制中、纳入工作考核体系, 提高绩效合同中档案工作权重等方法, 保障档案职能的有效发挥;通过组织培训、帮扶指导、工作交流等多种形式, 推动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1.2 创新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

积极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 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才能有力提升信息化水平。比如整合油田公司档案资源, 实现实体集中、资源共享, 逐步完成其他单位档案资源整合, 最终实现专业化管理模式;或者采取委托保管的形式,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解决档案保管问题;条件成熟的系统要与档案管理系统集成, 避免归档部门重复录入数据或数字化扫描, 充分发挥系统集成优势。或可以结合各自实际, 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档案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档案工作机制创新, 制定实施细则, 加强宣传指导, 夯实各项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借鉴其他公司经验, 结合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 开展管理创新, 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评价方法创新, 实践证明档案工作评价是推动档案工作发展的有效抓手。

1.3 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的专业化队伍, 是适应档案发展新形势、新常态的关键。要重视档案队伍建设, 为档案部门配备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赋予档案部门和人员相应的待遇和地位。档案是一门管理性质的专业, 管理日趋信息化、智能化, 要严格把好人员的入口关, 尽可能选择有专业基础, 有发展潜力和学习能力的员工, 摒弃用传统观念把档案作为安置性岗位的思想和做法。切实加强在岗人员的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专业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 做好各类档案人员的岗位培训, 提高全员业务素质, 确保新进人员通过培训考核全部持证上岗。适时开展竞赛活动, 激励广大档案工作者学习知识、学习技能, 提高业务素质。

1.4 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继续深化应用档案管理系统, 以建设数字档案馆为目标, 充分利用系统开展业务管理, 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推动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工作, 以实现全文数据库建设为目标, 落实“增量电子化”要求, 保证电子文件同步归档, 确保归档电子文件的完整准确。按照档案数字化规范要求, 加快“存量数字化”步伐。加强数据质量管理, 严把数据质量关, 加强审核力度, 确保进入系统的数据符合要求。科学整合档案资源, 将所属单位档案资源全面纳入管理范围, 实现跨全宗统一管理, 减少重复归档和重复保存, 推动档案资源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按照方便利用的原则, 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 进一步调整查阅权限, 简化利用手续, 推进网上查阅, 提高利用效率。

2 结语

档案信息网络的建立可以提高档案信息收集的齐全性和时效性, 使档案信息的利用不受地理位置和时间的制约, 档案信息多方利用成为可能, 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加快学术交流, 提高档案人员的学识水平;可在更大的范围宣传档案及档案工作, 提高人们的档案意识;使档案工作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为企业工作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为企业的各项工作提供凭证和依据, 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创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 推动档案工作的科学发展、长远发展。

摘要: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建设、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产能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上形成了大量的纸质档案, 如何加强油田企业档案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通过四个方面简单介绍了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办法, 从而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加快档案科学化建设步伐。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上一篇: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范文下一篇:加强工商联商会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