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2023-09-28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中学思想政治课引入生涯规划、以人为本内容,进行课本内容的升华,使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识得以深化、扩展;创新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方法,将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发挥推动作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思想政治的教育显得十分的重要。

[关键词] 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方法

一、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生教育的意义

新课改下,我们教师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仍按课本内容流程式逐一讲解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这绝对是围绕高分而存在的守旧。课程内容中呈现的亮点、我们应有所突破。将其在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前提下,不影响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超越,将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发展。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涯规划内容的教育对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利于人们健康生存和社会的稳定”产生积极意义。

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些改革多数是表面的、流于形式。完全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课堂授课,也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而己,这样的政治课堂并未将人本思想深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一)教学目标单一,不利于学生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进行,但在实际的教学设汁中,大多数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少有或根本没有。有的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有关于这两个目标的设计,也往往也只是虑设而己,这是在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单一内容不能吸引的学习兴趣

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作用下,政治课教师往往把政治教学的内容考点化、权威化和教条化。把将来高考所要考的内容作为课堂讲授的重点,不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切以书本知识为是。这样的知识容易忽视学生学习的情感需要,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政治课产生反感,更有甚者会从内心深处排斥对政治知识的学习。

(三)教法单一,不利于师生间的交往

教师是目前思想政治课堂的主动施教者,而学生却是被动接受者。普遍存在的教师权威性使学生对教师存有畏惧感,因而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不多,仅限于提问、回答的简单交流,而且这种简单的交往往往也只限于教师与优等生间的活动,或者说是极少一些学生的交流,大多数学生往往处于被冷落地位。因此,也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策

(一)落实充满人本思想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展示方式和展示时机,对于教学目标的展示,要采用书写、口述等灵活的方式。作为一门德育课,中学生政治教学除了要落实好知识目标之外,更要注重教学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能够使自身的能力获得提高,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摆正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公民的姿态,树立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中学政治老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实际的对性,有目的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加深认识,并不断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中学政治所讲授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理论性强,和学生的生活距离比较远,给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形成了一定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运用各种素材,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和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的课堂生活化,这才是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一些教师在讲课时,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理论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的课堂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也只是机械的记忆知识点,几乎都没有参与到课堂中去,这样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良好的心境和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不安全,生怕说错话,担心发言被扣帽子、被讥笑、被训斥,那么学生就不敢敞开胸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有观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就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要充分肯定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中“标新立异”虽然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称赞,但他们也担心被同学看成出风头,怕答错被同学讥笑而压制自己的表现欲望。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既要注意把创新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台作,鼓励、唤醒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尽可能地化解、消除学生之间存在的对立、抵触、以及不信任等不良情绪,把注意力转移到共同学习上。

总之,我们只要用全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就一定会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成功者。新时期思想品德教学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站在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积极地探索、创新,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发挥作用。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中学生的时代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人生态度积极向上与消极混日子并存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的高峰时期。他们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青春活力,而且思维能力很活跃。他们在社会积极因素的影响下,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现实,理解社会需要和看待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同时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他们的竞争意识也更加强烈。反之,在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则会错误地认识社会以致走入歧途。像罗某由于缺少正确的认识,与社会上一些无业青年来往,接受了一些消极行为的影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人生情感上优越感与失落感并存

中学生正处在蓬勃向上,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他们在认识社会和人生的时候,往往怀着乐观的情绪,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热情。有些青年学生在生活顺意、获得成功的时候,容易滋生出放荡不羁和骄傲自满的情绪。有些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易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表现出一种悲观颓废和萎靡不振的情绪。像案例中的罗某在进入高中后学习上遇到了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引导开始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想法。

(三)人生理想上高尚健康与享受堕落并存

理想是激励学生为开创美好未来而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理想是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并指引着人生观发展的方向。中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科学知识的增加以及自我意识的成熟和独立性的发展。能够按照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自己的主观条件来思考人生。但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由于对社会的认识不足,容易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致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和对理想的悲观失望情绪。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二、影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

1、学校

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由于学校面临升学的压力,有些学校较强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些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缺少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导致一些学生出现了思想上的问题而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引导和解决。罗同学开始和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来往,受到了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观念的影响,而没有被及时地改正而走上了犯罪之路。

2、家庭

很多农村家长迫于生计,常年外出打工,缺少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有些家长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有限的原因,缺乏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的方法,这些都导致了中学生出现了思想问题而得不到有效地解决。罗同学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忙于生计,缺少对他的监督与引导,以致他出现了思想问题而没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社会

中学生随着交往的不断扩大,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中各种思想和观念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帮助中学生形成好的观念和作风。反之,则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罗同学由于经常与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往来,受到了他们的错误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世界观、人生观与思想政治教育

人生观包括人生的目的、态度和信念三个方面。人生的目的是指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态度是指怎样对待人生;人生的信念是指对理想坚定不移,并为实现这种崇高的理想而百折不挠、英勇奋斗的意识和倾向。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一切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等的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中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保持正确的方向,少走弯路。罗同学由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受到了社会上不良观念和行为的影响,追为求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走上了不法之路。

(三)学习观与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的学习观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正确的动机和错误的动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等。当前学生的学习动机复杂多样,有的是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有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赢得别人的尊重。有的是为了光宗耀祖,获得个人功名。因此,要帮助学生竖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够把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相结合,形成高尚的学习动机,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富有生气,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不至于在遇到一时的困难和挫折而自暴自弃、一蹶不振。本案例中罗同学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在遇到困难时产生了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是不正确的。

三、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家庭教育,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能力,树立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引导和教育子女。加强社会教育,利用社会传媒和多种社会力量,积极宣传健康向上的思想和观念,引导学生的发展。

(二)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首先,提高学生对社会及其规律的认识。只有深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生才能正确把握社会要求,形成合理的社会态度,明确未来的生活理想。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和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领域。其次,把共产主义理想内化为学生的内在信念。应该注意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将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他们的内在需要,把共产主义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他们的内在信念。再次,提倡榜样教育。采用树立先进榜样的方法,使学生通过与榜样的对照,加深对社会要求的理解,获得评价自己的客观标准,使他们有方向,有目标,促进学生在人生观等方面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三)端正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作为学校道德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学科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感恩教育的实施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建设有重要的意义。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感恩教育有很多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政治教学;感恩教育;渗透

感恩是中国五千年来文化积淀的精髓,是需要我们继承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人类共同推崇的优秀品质。思想政治课程与感恩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这些教材内容,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产生内在的认同感。

一、感恩教育的实施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巩固思想政治课的地位

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感恩教育对于巩固思想政治课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感恩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从感恩身边的亲人、感恩社会上老师、同学乃至国家和自然,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感恩教育的材料和内容必须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享受的恩情,自然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

感恩是整个人类推崇的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感恩教育,是对道德教育的有力补充,是对整个思想政治课内容的丰富。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

(一)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感恩

课堂教学是实施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学生的感恩情感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导入教学内容阶段和讲授新课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可以选择在恰当的阶段贯彻感恩教育。

第一,导入教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在导入教学阶段,应该及时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求知欲的方法很多,可以对学生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可以讲述有趣的故事,可以演示引人注目、给人新知的直观材料等等。

第二,新课教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比如,学习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些自然界的现象。通过教师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展示,要求学生从现象的分析中去揭示内在的本质。学生自然可以看到自然界对人类的馈赠,人类缺乏感恩之心,甚至为了眼前的利益,贪婪地对其进行掠夺,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

(二)利用节日活动引导学生感恩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势下,无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还是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节日,都有自己重要的内涵和意义,都可以成为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过程感恩教育的重要契机。

例如:我们可以结合《政治生活》中的相关内容,在节日的由来、节日的意义等诸多方面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同时亦可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的影片,让学生感受我们今天幸福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增加对国家的感恩之情。还可以在植树节到来时,结合《生活与哲学》中关于“联系”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明确自然对我们的恩赐,国家制定植树节的意义,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绿化校园的植树活动,帮助学生成为保护环境的自愿者,使“感恩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为。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恰当的案例是感恩教育成功的前提。教材中的案例是有限的,因此政治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看到一则好新闻,听到一件生动的事例就要及时收集,尤其要收集最近发生在学生身边,贴近学生生活的事情。积累大量的优秀的案例是进行感恩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搜集案例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阅读材料时进行搜集;有针对性地收看一些电视专题节目;登录相关网站;自己编写案例等等。

(二)情境教学法

在情境教学法中,情境的选择和使用显得尤为重要,情境选择的合适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感恩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第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例如:在讲授《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引导学生进行感恩自然的教育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春暖花开的图片,配以鸟语流水美妙的音乐;另一组是荒芜贫瘠的图片,配以萧条哀伤的音乐通过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反差,学生会对自然、生命产生敬畏,才能在行为上做到感恩自然,珍爱生命。

第二,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情境。例如:在准备《我爱我家》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预先收集一些班级学生小时候同父母合拍的照片,设计成幻灯片,让学生在新奇猜测的同时,回忆备受父母呵护的甜美时光,并要求被猜中的同学讲讲自己的童年趣事。建立在学生熟悉事例上的教学情境,不但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更主要的是能够激起学生的认同感,达到感恩亲人的目标。

(三)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在讨论过程中对感恩教育的难点问题进行启发引导。教师应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于讨论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困惑,教师要及时发现,正确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辨别事情的是非曲直,这样才能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向林.润物无声:浅析中学政治教师的德育方式[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9).

[2]张书灿.改革政治教学增强德育实效[J].科技创新导报,2008(1).

[3]常立飞.我国德育资源配置现状、原因和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

[4]王印堂.德育功能与中学时事政治教学[J].青海师专学报,1997(3).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横县横州中学)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隐性课程的本质内涵具有如下若干要点: (1) “隐性课程”的相关问题内涵中应表现出“经验特征”与“计划实施”的含义; (2隐性课程存在的主要宗旨, 是引导学生获取课程以外学习经验, 借此来提高综合素质; (3) 这些“经验特征”以环境、活动等为载体, 间接或直接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4“经验特征”的传递不仅是具有目的性、意图性和预期性的, 并且是有意识的教育过程; (5) 隐性课程教育环境的首要主体是学生, 课程功能的实现达成程度主要取决于学生主体的激发状况。

2 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过于重视智育

现实社会对教育的经济功能过于重视, 使得人才的选拔标准多侧重于科学知识及技能考核, 因为学校和家庭过于重视智育, 于是采用各种手段学生能够尽快获得就业“凭证”, 保证其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样社会背景所带来的应试教育存在牢固的发展空间。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了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 升学率也就成为一个学校办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高低的评估指标, 这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的基础, 学生学习及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开展都表现出严重的唯智倾向。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环节:思想政治课和时事课教学中, 教师忽视学生的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世界观人生观和思想方法的培养, 而将注意力集中于纯粹的知识教授。这种无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的短视行为必将带来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意义的缺失。

2.2 教育目标不合理

目前我们所制订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存在着严重的理想化倾向, 实质上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目标。在忽视对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现实状况的基础上, 教育者对学生的年龄、接受水平缺乏科学认知, 导致在制订政治教育目标时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 例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课的同时开设对于中学生来说晦涩难懂, 甚至用我党的标准去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这会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动机丧失。学生为了考试而被动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教育内容, 这些本质上是无法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动机与道德素质。

2.3 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化

由于心理问题没有受到关注和心理学知识的匾乏, 教育者把学生的所有的心理问题都看作是思想觉悟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导致教育工作者无法科学客观地对待政治隐性教育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 使得教育者往往把学生的一些行为动机简单理解为对物质的追求, 忽视社会发展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只重视学生的思想动机的端正和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 而无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加强。教师往往把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态度问题。甚至把心理的问题同思想道德品质混为一谈, 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化。

2.4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对滞后

普通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社会生活严重脱节, 缺乏针对性。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带来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从而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这些新问题要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做相应的调整和变革。然而, 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生活缺乏联系, 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单薄, 无法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 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 使得学生出现心理上的迷惑, 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法理解, 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与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其无法认同, 更难促使其内化。

2.5 知识灌输缺乏实践性

中学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缺乏训练和实践磨练, 缺乏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单纯的知识传授非常严重。这就使得学生往往成为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从实际上来说, 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并非追求某种统一的思想政治认知, 而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形态在实践中的运用, 培养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态度和能力。学生参与各种校内外活动, 从中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 在思想道德方面健康成长。实际中的预先安排、统筹包办或过度保护的问题使得学生的“践行”总是走过场,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这就导致社会规范要求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无法实现, 更谈不上将学生的思想品德理念外化为品德行为。

3 我国中学思想政治隐性教育建设对策

3.1 校风建设

为了更好的完成中学在新时期的基本任务, 以实现中学的培养目标, 加强校风建设, 培养树立良好的校风,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新时期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同样也是中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第10次全国学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明确指出:“一所学校的学风、教风及校风虽不直接表现在外却能让人们切身感受和体会, 对青年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思想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状况, 直接影响社会、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选择和评价, 从长远看也关系着学校的前途和命运。”所以, 校风建设既是学校的“形象工程”, 同样也是“灵魂”工程。

3.2 素质教育建设

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在《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一文中说:“面向21世纪, 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所指的是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 培养能力, 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我们以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心理结构为重要手段, 来实施情感教育。显然, 这对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也同样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从教育学的角度, 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就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过程和全面发展教育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德、智、体、美、劳教育经历的过程, 就是情感教育进行的过程。情感教育就相当于素质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纽带”,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3.3 师生关系建设

在教育过程中, 师生关系是最重要、最活跃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养成学生优良品德、提高学业、培养智能, 及促进身心、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平等, 尊重理解与合作等基本特征。只有让学生对于老师的信任达到一定高度, 认为自己的老师是一个自己可以信任的朋友时, 才能缩短师生距离, 消除心理隔阂, 从而形成教育过程的交往互动, 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 在这种氛围内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才能被学生所接纳、内化, 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摆脱困境出实效。

摘要: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出现了巨大变化, 社会生产和组织形式等的突飞猛进给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大量新问题。本文在吸收己有的隐性课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隐性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评审,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8) .

[2] 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J].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4.

[3] 李元书.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J].学习与探索, 2002 (5) .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一、中学生的时代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人生态度积极向上与消极混日子并存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的高峰时期。他们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青春活力,而且思维能力很活跃。他们在社会积极因素的影响下,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现实,理解社会需要和看待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同时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他们的竞争意识也更加强烈。反之,在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则会错误地认识社会以致走入歧途。像罗某由于缺少正确的认识,与社会上一些无业青年来往,接受了一些消极行为的影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人生情感上优越感与失落感并存

中学生正处在蓬勃向上,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他们在认识社会和人生的时候,往往怀着乐观的情绪,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热情。有些青年学生在生活顺意、获得成功的时候,容易滋生出放荡不羁和骄傲自满的情绪。有些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易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表现出一种悲观颓废和萎靡不振的情绪。像案例中的罗某在进入高中后学习上遇到了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引导开始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想法。

(三)人生理想上高尚健康与享受堕落并存

理想是激励学生为开创美好未来而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理想是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并指引着人生观发展的方向。中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科学知识的增加以及自我意识的成熟和独立性的发展。能够按照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自己的主观条件来思考人生。但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由于对社会的认识不足,容易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致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和对理想的悲观失望情绪。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二、影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

1、学校

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由于学校面临升学的压力,有些学校较强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些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缺少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导致一些学生出现了思想上的问题而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引导和解决。罗同学开始和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来往,受到了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观念的影响,而没有被及时地改正而走上了犯罪之路。

2、家庭

很多农村家长迫于生计,常年外出打工,缺少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有些家长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有限的原因,缺乏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的方法,这些都导致了中学生出现了思想问题而得不到有效地解决。罗同学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忙于生计,缺少对他的监督与引导,以致他出现了思想问题而没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社会

中学生随着交往的不断扩大,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中各种思想和观念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帮助中学生形成好的观念和作风。反之,则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罗同学由于经常与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往来,受到了他们的错误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世界观、人生观与思想政治教育

人生观包括人生的目的、态度和信念三个方面。人生的目的是指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态度是指怎样对待人生;人生的信念是指对理想坚定不移,并为实现这种崇高的理想而百折不挠、英勇奋斗的意识和倾向。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一切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等的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中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保持正确的方向,少走弯路。罗同学由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受到了社会上不良观念和行为的影响,追为求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走上了不法之路。

(三)学习观与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的学习观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正确的动机和错误的动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等。当前学生的学习动机复杂多样,有的是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有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赢得别人的尊重。有的是为了光宗耀祖,获得个人功名。因此,要帮助学生竖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够把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相结合,形成高尚的学习动机,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富有生气,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不至于在遇到一时的困难和挫折而自暴自弃、一蹶不振。本案例中罗同学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在遇到困难时产生了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是不正确的。

三、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家庭教育,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能力,树立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引导和教育子女。加强社会教育,利用社会传媒和多种社会力量,积极宣传健康向上的思想和观念,引导学生的发展。

(二)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首先,提高学生对社会及其规律的认识。只有深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生才能正确把握社会要求,形成合理的社会态度,明确未来的生活理想。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和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领域。其次,把共产主义理想内化为学生的内在信念。应该注意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将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他们的内在需要,把共产主义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他们的内在信念。再次,提倡榜样教育。采用树立先进榜样的方法,使学生通过与榜样的对照,加深对社会要求的理解,获得评价自己的客观标准,使他们有方向,有目标,促进学生在人生观等方面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三)端正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深化课程改革,思想政治学科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政治思想的培养,同时,需要学生多关注时事政治,增强自身的政治思想素养,提升思想水平。思想政治素养培养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化解这些问题,应该采用何种有效策略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些都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中学政治教学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分析

1.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素養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正确思想观、价值观,它反映了人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有学者研究发现,2003年之后,思想政治素养问题的研究文献增长迅速,成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研究重点。(宗钰、邹放鸣、王作亮,《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素养问题的图谱镜像研究》)

死记硬背的教育模式导致思想政治素养培养方向偏离。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养,是由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要素决定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素养的构成要素也在不断丰富。死记硬背教育模式的典型特征,就是抄好笔记回家背,这样,只能掌握词句,而不能理解原理。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其对复杂社会现象的看法。对名词、术语、概念“找不着东南西北”,对复杂社会现象“一知半解”,对事物未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无不体现出政治教学的本色和深层次的实践内涵的缺失,而学生的人格塑造、价值观念构建、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辨别能力的发展也处于滞后状态。

“牵强附会”的生搬硬套导致思想政治素养课堂落实错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政治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我国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不少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师顺应潮流,尝试将素养培养落实到教学中,希望学生能更好地养成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但有研究发现,某些课堂素养培养的落实是错误的,甚至是教师为完成课堂环节而牵强附会地落实的。(赵梦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落实: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教师对课标解读不透彻,未能深入研究政治教科书内容,课程目标制定不合理,没有对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进行探索与创新。

2. 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该时代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素养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包括创新精神、创新品格、创新能力,通过提升创新素养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创新理念,熟悉创新策略,掌握创新方法,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李蓓、张学毅,《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养》)中学政治教学不仅应该科学、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让学生学会自觉创新思考,培养和锻炼创新能力。然而,目前学校教育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教师和学校过度重视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理论传授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活动,对校内课外活动以及校外实践活动有所忽略,且长期将三者割裂,只传授知识,不能联动激发学生积极性以提高其素质。不可否认,重视基础的知识传授型课堂让学生对一些概念性知识“知其然”,应付考试也能获得不错的分数,但是收获的大多是陈述性知识,学生往往缺乏怀疑精神和创新能力,一旦要求他们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便无从下手。

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形式局限于传统试卷和标准答案。重视共性、忽视个性的传统考核方式,很大程度上是考验学生的记忆能力。加之,部分学校忽视了学科的独特性,未能采取更好的考核方式。

在中学政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入研究更具内涵和意义的知识,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表达真实观点,以展示学科素养。学校需要形成创新人才培养和考核的合理机制,尽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活动。

二、关于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的理论分析

1.“三观”教育要求下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内容分析

“三观”教育是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的基础。“三观”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的依据,思想政治素养培养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明确要求落实“三观”教育与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的主体责任。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初中生要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同样规定高中生应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让中学生拥有正确的“三观”是中学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把正确的“三观”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抓好政治教学,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素养。

“三观”教育指明了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的工作重心。思想政治素养的教育功能在于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辩证思维,强化理性精神与政治认同。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具有独特价值。德育需要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的加持而实现,助力立德树人。

2. 孔子之“道”启示下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理念分析

孔子之“道”对思想政治素养培养有理论启示。孔子把道德教育放在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位置,主张以德行为本﹑学文其次,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孔子不主张他的学生仅仅掌握处理某类具体事务的技能,他的最高追求是“治道”,而非“治术”。(韦晓光,《师表之言的启迪——中学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这样看来,培养思想政治素养不仅是为了培养一个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应有的价值取向,更是培养一个人对社会面貌、核心价值、国家建设的真挚情感、辩证看法和理性认同。

孔子之“道”对思想政治素养培养有实践启示。孔子强调知识、思想学说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机统一(田华银,《孔子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其“道”鼓励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来锻炼学生在公共参与中创造性地运用理论知识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实现情感共鸣、理论内化、行动自觉的做法。

三、中学政治教学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策略

1. 加强教师培养,夯实师资基础,强化引领力量

中学政治教师作为祖国新一代青年的培养者,其思想政治素养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政治现象的看法以及政治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自身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要根据新课改的内容树立科学的、创新型的教学理念,顺应新时代潮流,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对中学政治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更要对其中的内容和深层含义有正确的把握,能够结合现实生活去讲解,这样才是对学科知识的灵活应用。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引导其做一个有正确认知和见地的人。例如关于“南海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国家主权、领土主权等方向进行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培养其爱国情怀。

学校要高度重视对教师政治素养以及其他方面的全方位培养与考核,加强教师对于国家事务以及时事新闻的分析能力,让其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利用高科技優势,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相关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等要形成合力,共同打造现代化学校。校内要配置相应的数字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教室。教师要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在课中灵活穿插音频、视频来带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印象。

转变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翻转式课堂等新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培养质量。同时,需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对于政治学科的兴趣,可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以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对于教师提出的某一个社会现象,学生自行组成两个队伍进行观点阐述,教师予以适当引导,可以让学生快速明白一个社会现象背后所包含的社会意义以及社会问题,以及思考作为不同主体应如何解决问题,应该持什么样的观点看待某一个社会现象,等等。

3. 坚持学生主体,注重个体差异,增强实践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其发展需求来开展课堂教学,保证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课堂的教学内容相适应,并适当地参与学生的思想调节过程,给予适当的点拨,做到因材施教。

注:本文系岭南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区域教学模式本土化的变革实践”(项目编号:LSJGZB1810)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黄铭钊

上一篇:膜下滴灌节水灌溉论文范文下一篇:低碳理念园林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