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德育原则范文

2023-09-20

中学生德育原则范文第1篇

1“三贴近”原则在教学内容中的运用

过去, 过于理论化、系统化的德育课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远离了学生的生活, 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本来生动活泼的德育课程变得枯燥无味。虽然老师讲得眉飞色舞, 学生却昏昏欲睡, 使德育课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为此, 在教学内容上, 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方面, 优化重组现有教材内容, 切合学生成长的实际。

本着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宗旨, 以学生的实际成长需要为主线, 根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教育部已经重新编印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新教材, 共4门必修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以学生在生活中应完成的主要任务为线索, 回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 对照“教学大纲”, 对4门德育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优化。

第一学期:《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学期:《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四学期:《哲学与人生》。

另一方面, 开发校本教材, 契合了学生学习的实际。

由于德育教材是全国统编教材, 难以兼顾地方经济和地方学生特色;统编教材一般数年不变, 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因此, 开发体现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和学生自身实际的校本教材, 有益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丰富的个性和创新的精神。

(1) 礼仪是道德的外化, 也是职场成功就业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编写了《职业道德和礼仪规范》。这本教材填补了原有教材中缺失的礼仪教育, 并将原教材中抽象空洞的职业道德部分, 演绎成紧贴行业实际的鲜活教材, 体例新颖, 注重德行的养成, 在试用过程中, 师生的反馈意见非常好, 认为这本教材素材贴近职场实际, 强调知行合一, 实效强。

(2) 针对实习阶段学生思想困惑多、心理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化等突出问题, 我们编写了《奏响步入职业的序曲》。该教材对学生实习前的准备, 实习中学生典型问题的化解和相关能力的培养, 以实习感言、体会、剪影等方式展示了实习后的收获;这本教材以读本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习阶段德育的难题, 让学生从受教走向自教, 从教化走向自化。

以上教材是为学生量身定制的, 契合了学生最根本的需要,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积极地活跃在这些选修课上, 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三贴近”原则在教学方法上的实施

在教学方法上, 笔者改变了过去的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 而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之上, 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长期的课堂教法研究的基础上, 笔者结合不同的课程和课型重点探索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 情境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展现情境、激发兴趣;分析情境、情理交融;体验情境、指导实践) 。

(2) 案例教学模式 (呈现案例→抛出问题→组织讨论→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应用实际) 。

(3) 合作探究模式 (设置问题情境-组内探究性合作学习-各小组展示学习—多维评价) 。

这三种教学模式与不同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催生出极富有生命力的个性实效课堂。我们发现, 实效德育课必须具备:创设生活情境, 唤起学习兴趣;借助生活经验, 学会解决问题;回归生活实践, 养成道德行为。不难看出, 教学方法上, 回归实际, 回归生活, 回归主体探究, 是一节实效德育课的基本要素之一。

3“三贴近”原则在教学形式上的体现

在教学形式上, 笔者敢于创新、敢于实践, 通过创设活动, 发挥学生的特长, 挖掘学生的潜能, 提高他们的认知。

(1) 开展趣味主题活动, 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德育课堂教学中, 以活动为载体, 结合教学内容的优化, 产生了主题德育活动课教学模式, 既结合德育课程改革的模块化结构, 在每个模块中又至少设计一次主题活动课。例如, 进行《职业道德与法律》这本教材的道德部分教学时, 设计教学结构如下: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职业道德→专业道德。

(2) 创设竞技活动, 让学生在“做中悟”。竞技活动是教学的催化剂和润滑油, 贴近实际的竞技活动能内化所学知识, 内省自身行为。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通过设定如下项目, 实现教学目标见表1。

(3) 智设德育活动, 让学生在“悟中做”。作为一名德育课教师, 笔者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教学“三贴近”原则, 也将之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之中。例如, 在课后, 能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有益的活动, 如校技能大赛、科技文化艺术节、演讲征文竞赛、兴趣小组等等。他们在这些学校德育活动中, 锻炼了自身的能力, 增强了自身的信心, 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通过创设以上活动, 让学生真正在“悟中做”。

总之, 如何在德育课程教学中贯彻“三贴近”的原则, 是值得探究的话题, 笔者会继续探索, 以期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摘要: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 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那么, 我们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 应该如何实施“三贴近”的原则呢?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中学生德育原则范文第2篇

宴会菜单的设计就是餐饮企业根据用餐者的对象、饮食习惯、标准等不同,设计出不同类别规格的菜单。“民以食为天”,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以前的求温饱到要求食品的“色”、“香”、“味”、“形”、“营养”,由以前的果腹到现今的: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满足人群不同的嗜好和食欲要求、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健康。人们的需求,促进了餐饮业的发展,使得宴会菜单的设计趋向于合理、科学、完善化。关键词:宴会 菜单 菜单设计

一、宴会的起源、发展与革新

(一)宴会的起源

宴会是由古代的筵席一词演变而来的,根据考证我国的宴会,大致起源于夏代,因为宴会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虽然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但基本解决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状况,开始有剩余产品,慢慢形成一种就餐方式,氏族内部或之间为商讨大事而聚会并伴有聚餐,这是古代宴会的雏形;同时需要一定的先决条件,如祭祀、礼俗、起居等。

(1)祭祀是宴会活动的雏形

(2)各种礼俗是促进宴会进步的动力

(3)宫室起居是提升宴会规格的条件

(4)节日节会是传承宴会发展的纽带

(二)、宴会的发展

据《周礼》等书的追记,虞舜时代已出现敬老的“燕礼”,每年多次举行,先祭祖后围坐吃肉饮酒。进入周代,酒宴名正言顺的为活人而设,出现众多名目,同时,周公制作礼乐,严格按等级确定演习规模,宴席开始比较正规。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士大夫也敢“味列九鼎”,席面限制不那么严格,这时有筑台宴乐的风气开始出现且注重场景的陈设,食品组合适宜衔接自然,席面设计跃上新的台阶。

进入秦汉,由于国力殷实,宴席在民间兴起,贵族之家则将酒宴摆在锦幕之中,有一人一桌演化为两三人同席。市场上有正规酒楼,由侍者斟酒布菜。菜单的编制上讲究选料精细、调配合理、重火候与风味、突出地方特色。

魏晋是个多事之秋,上层宴席追求怪诞,成为好强斗富的手段,“文酒之风”盛行,西域肴馔被引进过来,对中国宴习的演变有深远影响。南北朝时,呈现四大特点:类似矮桌的条案改善了就餐环境与卫生条件;出现主旨鲜明的专用宴席;佛教盛行,孕育早期的素席;宴席与民俗逐步融合,酒礼习规更受重视。

(三)、宴席的昌盛

隋炀帝时期,洛阳丰都市免费接待少数民族和外籍商人酒席,至盛唐及五代,宴席进入鼎盛时期。辽、宋、金、元时期,名席更多,重视铺排。明清两朝,是中国古典宴席的黄金时代。

(四)、宴席的革新

我国传统宴席源远流长,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革新。其革新应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顺应社会的潮流,科学的指导和调整食物消费,保证营养卫生,使宴席符合精、全、特、雅、省的要求。

二、菜单的含义及作用

(一)菜单的含义

所谓的菜单是指饭店等餐饮企业向市场提供的有关餐饮产品的主题风格、种类项目、烹饪技术、品质特点、服务方式、价格水平等经营行为和状况的总的纲领。菜单,通常以书面的形式将餐厅的餐饮产品,尤其是特色产品经过科学的排列组合,并加以考究的装帧、精美的印刷,融入风格突出的餐厅环境气氛,呈现于宾客面前,供宾客进行欣赏和选择。

(二)菜单的作用

(1)菜单是传播产品信息的媒介

餐饮企业通过菜单向客人介绍餐厅的产品特色,进而推销餐饮产品和服务。客人可以通过菜单了解餐厅的产品的类别、特色、产品及价格,通过菜单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是连接餐厅与顾客的桥梁,是促进产品成交的媒介。

(2)菜单是餐饮经营的计划书 菜单在整个餐饮经营活动中起着计划和控制作用,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a、菜单影响餐饮设备的选择购置 b、菜单决定了厨师、服务员的配置 c、菜单决定食品原料的采购和储藏活动 d、菜单影响着餐饮的成本 e、菜单影响餐饮成本

(3)菜单是餐饮销售的控制工具

菜单是管理人员分析菜品销售状况的基础资料,管理人员通过对菜品的销售状况、顾客喜爱程度及对价格敏感度进行分析和调查,发现一系列问题,进而帮助管理人员更换菜品、改进生产技术、改善菜肴的促销方法和定价。

(4)菜单是餐饮促销的手段

菜单通过文字、图案、色彩等美观的艺术设计,给人以感性的认识并刺激味觉。当然,制作精美的菜单,可以作为纪念品,引起顾客的回忆,提示和吸引顾客再次光临。 (5)菜单是餐饮服务人员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依据

菜单决定餐厅的服务方法,服务人员根据菜单内容及种类提供标准的服务程序,让客人得到视觉、味觉、嗅觉上的满足,又能让客人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三、宴席菜单设计

(一)宴席菜单的编制原则

(1)指导思想十六字诀:科学合理、整体协调、丰俭适度、确保盈利。

(2)菜单设计的原则 a按需配菜,参考制约因素

“需”指宾主要求,“制约因素”指客观要求,两者需要互相兼顾,忽视任何一方,都会影响宴会效果。

编制宴会菜单,一要考虑宾主的愿望,如愿意上什么菜、上多少、何种口味、何时何地开席,只要在条件范围内,都应尽量满足。二需考虑宴席的类型和规模。类别不同,菜品也需变化,如“蟠桃献寿”不可用于丧宴,梨子在婚宴上只会大煞风景;桌次较多的宴席,切忌菜式冗繁、工艺造型复杂。三需考虑货源供应,因料施艺。尽量不配原料不齐的菜品,积存的原料优先使用。四需考虑设备条件,如餐室能承担的宴席桌数、设备设施能否胜任菜点的制作要求、炊具能否满足开席的要求。五要考虑自身技术力量,水平有限不要承制高级酒宴、厨师不足切勿一次操办过多的宴席、奇异的菜肴定不要抱侥幸心理。 b随价配菜,讲究品种调配

按“优质优价”的原则,合理选择宴席菜点。售价是排菜的依据,既要保证酒店的合理收入,又不使顾客吃亏。调配品种有许多方法:①选用多种原料,适当增加素菜比例;②名菜为主,乡菜为辅;③多用造价低又能烘托席面的高利润菜品;④适当安排造型艳美的菜点;⑤巧用粗料,精细烹制;⑥合理利用边角余料,物尽其用。 c因人配菜,迎合宾主嗜好

根据宾主的国籍、民族、宗教、职业、年龄以及个人嗜好和忌讳,灵活安排菜品。 编制菜单时,注重当地传统风味及宾客指定的菜肴。对汉族人,自古就有“南甜北咸”的口味偏好;即使生活在同一地方,职业体质不同,饮食习惯不同,如体力劳动者喜食肥浓,老人喜软糯,年轻人喜酥脆,孕妇偏酸,病人爱粥。对外籍客人,比了解其国籍,国籍影响其口味和信仰。如日本人喜清淡、嗜生鲜、忌油腻、爱鲜甜;意大利人要求醇、香鲜、原汁、微辣、断生且硬韧;伊斯兰教禁血生、外荤等等。 d应时配菜,突出名特物产

首先,要选择应时令的原料,时令原料带有自然的鲜香,最易烹调;其次,按节令变化调配口味,“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辣、冬多咸”,夏秋偏清淡,冬春趋向醇厚;再次,注意菜肴的色泽、质地的变化。

e营养均衡,强调经济实惠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赴宴除了获得口感和精神上的享受外,主要是借助宴席补充营养,调节人体机能。因此,在宴会菜单设计中必须考虑人体营养平衡,不是安排很多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就意味着菜肴的高档有水平,而是依据宾客的年龄、职业、身体状况等因素,每天需要摄入的营养素数量,安排适量的含有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的菜肴,注重各种营养苏搭配的均衡,才会有利于人体的健康长寿。

(三)、宴席菜单的编制方法

宴席菜单设计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设计前的调查研究、菜品设计和菜单设计的检查。如下所诉 :

(1)宴席菜单设计前的调查研究

根据菜单设计的相关原则,在菜单设计之前,首先应做好与宴席相关的各方面的调查,以保证菜单设计的可行性、有针对性和高质量、调查的越具体,了解的情况越多,越能与顾客的要求相吻合。

(

1、1)调查的主要内容

a宴会的目的性质、宴会主题或名字、主办人或单位,b宴席的用餐标准,c出席人数或宴席桌数,d宴会日期及开席时间,e宴会类型:即中式、西式、中西结合式,f宴会就餐形式:坐式或站立、共食还是分食,g宾客的年龄、生活地域、风俗习惯、饮食喜好与忌讳。

(

1、2)分析研究

首先对有条件办到的,应给予明确答复,让顾客满意;实在无法办到的,向顾客解释获得其谅解。其次将与宴席菜单设计直接相关的材料和其他材料分开处理。最后要辨清宴会菜单有关信息的主次、轻重关系。

分析研究的过程是协调酒店与顾客关系的过程。

(2)宴席菜单菜品设计

(

2、1)确定菜单设计的核心目标 宴席菜单设计首先必须明确宴席的核心目标,才能逐一实现其他目标。

目标是宴席菜单设计所期望实现的状态,宴席的核心目标由宴席的价格、宴会的主题及宴会的风味特色共同构成。宴会主题对菜单设计和整个宴饮活动有重要影响。宴席的价格是式设计宴席菜单的关键性因素,与菜品成本和利润直接相连,涉及菜品的安排和顾客对这一价格水平宴席菜品的期望。宴席风味特征式菜单设计要体现的倾向性特征。

(

2、2)确定宴席菜品的构成模式

宴会菜品的构成模式即宴会菜品格局,宴会的排菜格局,以宴会类型、就餐形式、宴席成本及规划菜品的数目为依据,细分出每类菜品的成本和具体数目,在此基础上,根据宴会的主题及风味特色定出关键性菜品,形成筵席菜单的基本构架。通常情况下冷菜、热菜和饭点蜜果的比例大致是:10%-20%、60%-80%、10%-20% (

2、3)选择筵席菜品

明确整桌筵席所选菜品的种类、每类菜品的数量、各类菜品的大致规格后,需要确定筵席选用的菜点。一般来说,一要考虑宾主的要求,二要突出最能显现宴会主题的菜点,三要考虑饮食民俗,四要考虑核心菜品,五要发挥主厨特长,六要考虑时令原料,七需考虑货源供应,八需考虑荤素比例,九考虑汤菜配置,十菜点协调,菜肴为主、点心为辅。

(

2、4)合理安排宴席菜品 按照宴会的售价,进行合理的筛选补充,使整桌菜品在数量与质量上与预期目标趋近一致,不太理想的菜品务必调换。

(

2、5)编排菜单样式

总体原则是醒目分明、字体规范、易于识别、匀称美观。中餐菜单竖排古朴典雅,横排适应现代人的识读习惯,字体大小合适整齐美观。要特别注意字体风格、菜单风格、宴会风格三者的统一。

附文对照的菜单,应注意外文字体大小、字母的大小写。此外可在菜单上附上酒店名称、地址、预订电话和网页,以提醒客人再度光临。

(

2、6)菜单附加说明

它是对宴席菜单的补充和完善,增强菜单的实用性,发挥其指导作用。“附加说明”包含以下内容a介绍宴席的风味特色、适用季节和场合。b介绍宴席规格、宴会主体及目的。c列出所用的烹饪原料及器具,为办宴做准备。d介绍席单出处及相关典故。e介绍特殊菜品的要领及整个宴席的具体要求。

(三)宴席菜单设计的检查

(1)设计内容的检查

a是否符合宴会主题b价格标准与档次是否一致c是否满足了宾客的具体要求d菜点数量安排是否合理e风味特色和季节性是否鲜明f菜品是否体现多样化与合理膳食的要求g原料能否保障供应h是否符合当地饮食民俗体现地方风情。

(2)宴席菜单设计形式的检查

a菜目编排顺序是否合理b是否布局合理、整齐美观、醒目分明c是否与宴会风格一致 案例分析:某一四星级酒店,接待一批非洲国家的军事代表团,当晚由某军区首长举行宴会招待这批客人,中外来宾共150人,设宴15桌,酒店对此次接待十分重视,从宴会菜单的制定到员工的分工均有明确要求,菜单中的菜品品种丰富、烹制方法多样。待晚会开始时,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但因军人进食速度快,上菜速度远跟不上客人进餐速度,特别是一道烤鸡,由于烤箱故障,靠向上层有温度,下层没有,造成“烤鸡”上下层成熟度不一致,一面以熟一面夹生,尽管厨师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却耽误了出菜时间,出现客人等吃的现象,使主人很没面子,对酒店意见很大。

造成客人不满的原因如下:

a设计菜单时,未考虑厨房设备设施条件 b为了解军人吃饭速度快,准备工作不充分 c检查力度不够,有机器坏损不及时保修 d厨房人员偏少,导致出菜速度跟不上进餐速度

由上可以看出,宴会菜单的设计,关系着宴会的成败,需要考虑各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宴会。 参考文献:

中学生德育原则范文第3篇

教学活动是师生借助一定的教学媒体来授受一定教学内容的双边活动,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从静态看,教学活动的人物、空间、时间相对稳定,封闭性很大。但是,教学活动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是动态的;教学活动的主体、客体、媒体与外部环境之间都在不断地相互作用着。因此,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的原则。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意义重大。

一、物理教学贯彻开放性原则的意义

1.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现代教育的基础化、综合化、社会化、网络化及国际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封闭式教学观念将会被时代所淘汰。物理教学接触现代科学技术较紧密,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较迅速,因而,物理教学的开放性更强。

2.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推进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共举。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等这三个方面是一个很宽的领域,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开放的眼光去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当今社会,由于职业岗位的裂变与重组,终身学习将是对人的生命质量的补偿和有限生命的延长,素质教育的重心将是培养学生获得、更新和应用知识的资质和能力,这便决定教学活动是在发展、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物理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实施开放性原则。

二、物理教学贯彻开放性原则的做法

教学开放性原则的基本精神是,将教学活动视为开放系统,坚持教学活动系统对环境的开放和系统内部的开放。下面就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学要求的提出、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实验室的开放等方面阐述贯彻教学开放性原则的做法。

1.提出开放性的教学要求。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而教学的对象是处于一定社会时期的人,社会对人才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提出开放性教学要求的根源,这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相一致。物理教学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物理知识、解答物理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科教育,让学生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以及受到思想教育,这是他们终身学习的必要基础。因此,教学要求应是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思想教育等在内的广泛开放性内容。

2.设置开放性的教学内容。物理教材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资料。教材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内容,不是呆板的教条,而是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的完整体系。教学中对教材的把握不仅需要扣得准,而且需要放得开,即吃透教材。设置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是吃透教材、完善教材的重要途径。

3.坚持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教学方法是以教学规律为依据、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方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常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新型教学方法被不断试验。但不管哪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都需要贯彻开放性的原则。

(1)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配合。例如,讲授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传播的信息量大,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也存在师生交流较少的弊端。坚持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就需要扬长避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2)借鉴发达国家教法改革的成功经验,这是坚持教学方法开放性的重要内容。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讲过,中美双方教育方法的长短是互补的,若能将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教育上将是一个有意义的突破,这是对教学方法打破封闭、坚持开放的忠心希望。又如,多年来日本始终提倡并实行探究式教学法,是日本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现在,探究式教学法已被我国许多普通中学所借鉴,为培养创造型人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4.开放实验室。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实验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能力,因此,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演示和学生实验均限制在课堂这有限的时空内,学生参与和投入的精力不多,而课外一些宝贵的时间却花在习题演算上,使得学生的实验意识和实验能力相对滞后。有些学校在高三总复习的最后阶段,采取开放实验室、举办实验展览的做法,不失为明智之举。但时间有限,只能治标不治本,何不从教学之初就开放实验室呢?例如,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可提出问题:除了课本上学习的“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外,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测定本地区的重力加速度?教师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去动手测量,学生会使用纸带法、落球法、滴水法、斜面法、圆锥摆法等多种方法去实际操作,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当然,实验室的开放会带来诸如仪器保护、实验室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但这也正是进行多方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学生德育原则范文第4篇

1 基础性原则

创新素质的培养, 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提倡创新, 并不是否认知识的传承, 创新也要建立在知识传承的基础上。丰富的知识是创新活动的基础, 没有深厚广博的生物学知识, 学生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 分析问题就缺乏依据, 更何谈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生只有把生物学基础知识学好, 基本技能掌握好, 才能构建自己合理的生物学知识结构和体系, 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求未知的生命奥秘。

2 民主教学原则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 应尊重每个学生、善待每个学生, 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民主性的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教会学生个人协作为教学目标。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思维上的闪光点, 给他们及时的鼓励和肯定, 抓住一切可能“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机会”, 避免一切束缚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这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 萌发创新动机;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当然民主教学原则不是放任、无序, 而是一种在生物教师的指导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允许他们大胆设想、敢于质疑的新型师生关系。

3 迟延判断原则

在教学中, 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或提出的建议做出否定的评价更不应轻率予以批评, 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创新积极性。特别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 由于实验材料的不同, 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学生观察能力的差异, 极有可能出现实验结论各异的情况, 而这些不同实验结论中往往有很多具有独创性。因此,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操作条件、操作方法、操作过程进行分析, 做出肯定的评价或合理的解释。

4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创新课程的精髓。启发性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能动的认知过程。没有教师的引导, 学生的认知就不易迅捷, 不能高效。然而, 学生毕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无法代替学生去掌握知识, 如果轻率地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或代替学生完成作用, 那么就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启发指点。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生活活泼地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各种技能技巧, 发展他们的思想品德, 并不断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激励性原则

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 即使是微小的苗头, 也需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创新成果是创新素质的具体体现, 对学生不成熟的创新成果, 需要给予激励和扶持, 努力保护学生创新积极性, 建立激励创新的评价机制。这样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 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和创新激情, 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创新素质。

6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 通过他们自己的大脑和双手才能够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性, 根本就谈不上主体的发展。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并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成为认识的主体, 学习的主人。

7 个性发展原则

个性是创新素质不可缺少的要素质。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 早就提出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个性发展原则, 要求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纳特说过, 许多调查结果表明, 创造型学生的形象是被否定的。他认为:在教育科学领域里, 大家几乎一致认为, 今天的学校忽视促进创造力, 而且常与创造力作对。所以, 在生物教学中,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有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 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目标, 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特别对于那些生物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同学, 教师要积极加以引导、鼓励, 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出他们在生物学领域内的创新潜力。

8 开放性原则

生物教学应该是开放性的, 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堂内容的综合性、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性, 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 这恰恰是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世界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要求。

9 发展性原则

创新教育符合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 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条件。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既为社会个体的未来人生打下基础, 也为社会整体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1 0 现代化原则

创新教育中的生物教学应该是现代化的, 即电化教学、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因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不仅仅是课堂教学, 教师也并非知识的唯一传授者, 学生必须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 才能接受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信息, 使个别化教学、因材施教变成现实, 以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信息的现代化素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需要创新人才。学校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创新教育是每一学科, 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进行的。生物教学有自己的目标体系、教学原则和课堂教学模式, 作为教师, 要树立人本主义思想, 要善于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 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学生观来指导教学。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结合中学生物教学的实际, 提出创新教育应遵循基础性、启发性、开放性、激励性、主体性和发展性等基本原则, 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中学生德育原则范文第5篇

一、防微杜渐原则

班主任处理学生出走事件最有效的方法是防微杜渐, 不让此类事件发生。学生的出走, 它不是一天两天就可能发生的, 它应该是学生的某种或几种心理障碍由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必然结果。因此, 班主任在日常班级事务管理过程中, 经常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 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学生心理障碍包括班主任与学生、科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社会与学生所发生的一切关系中可能产生的一切心理障碍。班主任要擅用自己敏锐的眼光, 时时处处察言观色, 将班集体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波动分别记录在册, 做到心中有数。

要做到将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 防止学生出走事件的发生, 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做到腿勤, 口勤、耳勤, 眼勤。腿勤即班主任多利用空闲时间, 深入到学生中去, 和学生打成一片。口勤即调查了解学生, 多与学生交谈、交心谈心, 在交谈交心中捕捉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想法,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耳勤即耐心倾听学生的倾诉, 准确了解学生的心声。眼勤即在上课时, 班主任多用眼睛的余光扫描学生的神情变化, 及时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班主任要特别重视一段时间内出现心理极度异常的学生。根据各种途径发现的情况, 综合分析, 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想方设法与该生交心谈心, 打开该生“心灵的冰冻防线”,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使之与班集体的其他学生融合成一条心, 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氛围。通过以上方式把班集体的每个学生的心理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方能照方抓药, 治标又治本, 将学生的出走事件消灭在萌芽之中, 有效杜绝或减少学生出走事件的发生。

二、信息公开原则

再细心的班主任, 也不可能保证学生出走事件的不发生, 作为班主任, 我们只能尽量杜绝学生出走事件的发生。学生出走事件发生后, 班主任不要有“怕丢丑”的心理, 采取掩盖事实真相、包庇、封锁信息等不正确的方式处理学生出走事件, 而要及时将学生出走的信息予以公开, 以达到畅通信息来源渠道和获取更多出走学生的信息为目的, 寻求更多的帮助。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做好五项工作:第一, 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对处理学生出走事件的预案和处理程序》及时准确详细的将所了解到的该生出走信息情况和平时表现, 以及近期表现和家庭基本情况毫不隐瞒地向学生管理部门 (德育处) 汇报。第二, 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 准确无误将该生出走时间和情况告之家长, 保证家长的知情权, 同时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取相关信息。第三, 在班上作信息通报, 从学生中获取出走学生的信息。第四, 按照学生管理部门制定的寻找学生的方案, 积极与学校、家长一道迅速寻找出走学生。第五, 向学生讲解出走学生会给家庭、学校、自己带来哪些影响, 达到教育其他学生的目的。

信息公开原则既是依法管理学生的基本要求, 又是寻找出走学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既保证了班主任处理学生出走事件的合法性、公开性、透明性和程序性, 又拓宽了寻找出走学生的途径和信息来源;它不仅可以避免不明真相的人胡编乱造、乱吹鼓动, 而且在赢得家长、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上占主动;它还可以杜绝社会闲杂借机生事, 寻衅滋事。

三、人道主义原则

学生的出走, 原因颇多, 或许是家庭的原因 (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家庭关系紧张等) , 或许是学校的原因 (如:学校乱收费, 乱摊派等) , 或许是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习负担过重, 厌学, 学习成绩低劣等) , 或许是社会的原因 (如:打工人的鼓吹论, 读书无用论, 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社会不法分子对未成年学生的引诱等) 。面对种种原因, 班主任往往对学生出走事件的原因没有准确判断, 错误的判断往往导致班主任贻误了处理学生出走的最佳时机, 这样会直接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 班主任在处理学生出走事件时, 一定要练就火眼精睛, 剃除表面现象, 抓住事物本质。本着人道主义和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角度出发, 不管是谁的责任, 班主任必须主动与家长、学校一道, 寻找出走学生。利用各种有效方法, 及时找到出走学生才是当务之急, 重中之重, 才是为师之道, 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班主任务必要充当寻找出走学生的主持者和重心人。人道主义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它有利于学生出走事件的处理, 可以有力避免家长、社会与学校的对立, 有力避免家长、社会对学校工作的误解, 有效消除其它不必要的矛盾和有损学校声誉的言论。

四、海纳百川原则

在学生出走事件发生后, 班主任肯定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 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这时, 班主任必须要心平气和, 必须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心态, 对待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利于工作开展的情况, 细心倾听来自各方面的声音, 静下心来, 仔细思考, 以柔克刚化解一切矛盾。认真筛选, 找出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制定详实方案迅速找到出走学生才是解决问题的本, 以有效工作来抨击流言蜚语, 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功效。

海纳百川原则是班主任处理学生出走事件的心理素质要求和个人品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它要求班主任遇事冷静, 善于分析, 对各个渠道的信息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冷静思考, 综合分析, 独具慧眼找出解决问题的良方, 最终达到将出走学生迅速、安全找回的目的。同时, 它还可以有效避免各种矛盾的激化。

摘要:学生出走事件频频发生, 班主任要处理好学生出走事件, 最佳方式和最有效途径就是要遵循四个原则。

中学生德育原则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教育;教育质量

文献标识码:A

德育教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加强和改进我国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和谐发展的人,是一项关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

1 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中学生所受的教育当中,绝大多数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学生的时间(主要指受教育时间)有近二分之一,是在校园中渡过的。这就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比较起来,德育是灵魂,它是学校培养德才兼备学生的重要保证。

其次,放眼我们所处的时代,所处的环境我们会更清醒的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转变,其中一些错误的观念也不可避免地诞生了。集体观念缺乏、极端个人主义、是非观念淡薄、缺乏责任心、诚信缺失等等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与党和政府对青少年“四有”培养目标相去甚远的错误观念在青少年中开始有不断蔓延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德育,重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渗透,加强远大理想英雄事迹等教育,树立中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

国际环境相当复杂。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引进了技术、资金、管理方式等好东西。同时也带来了腐朽的生活方式,反动的思想。某些反华势力对我国虎视眈眈,欲腐蚀改变青少年思想,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特别是中学阶段的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使中学生具有拒腐蚀、辨是非的能力。

最后,中学达所处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也表明了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中学生犹如一张急待着色的画纸、容易成为艺术品的瑰宝,也易成为艺术品中的败笔。中学生性格上的这种极强的可塑性决定了德育教育在中学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 中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价值多元化的环境中,我国德育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2.1 德育教育目标脱离现实、过于抽象

首先,目前的德育教育目标乏力。以班级为主体,德育教育的目标往往是固定统一的,不一定适合所有的道德个体。在以年龄为基本年级、班级划分依据的分班制度下,道德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却接受相同的德育教育目标,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对于道德个体,这种德育目标的设定是乏力的。

其次,德育教育目标设计上过于抽象,脱离生活实际。道德教育本质是塑造完全的健康人格,而实际德育教育实践,由于目标价值取向过高过于抽象,脱离生活实际,没有靠近学生的思想基础,忽视了理想性与实践性的结合,缺少实践和体验,没有抓住德育的本质,也没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全面要求与人性的丰富和发展,偏离了德育目标。

2.2 德育教育方法过于单向、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缺失

选择什么样的道德教育方法,就选择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德育教育方法是将社会道德的规范要求、标准和理想转化为教育对象主体的需要、准则和信念,用来支配受教育者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教育方法要与教育内容和教育主体的需要相适应,教师必须不断探求新颖、灵活多样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决不能仅将学生简单的视为只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在方法上往往为了应付形势的需要,以一律的内容、形式去进行一律的活动。

3 提高中学生德育教育质量的对策

3.1 德育教育目标的制订要合理

我国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改进和增强德育实效,就要重视德育目标素质化。在德育目标设定上,要具有现实性,促进德育目标内化为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内在的稳定的思想道德素质。确立德育的目标既要立足于学生的在校表现,更要考虑到学生终究要步入社会,面对纷繁的社会生活,学生能否清醒地分辨真假、善恶、美丑,这才是学校德育效果的客观检验。要依据学生不同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特点,按照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确立德育目标,使德育目标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科学院的曹树真曾撰文说:“德育目标——低起点、高目标、分层次,贴近生活,从伟大走向平凡。”

3.2 德育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学生进行熏陶

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其中不乏可以用做思想道德教育的题材,合理地利用传统文化的精髓仍然是教育学生的好方法。首先应当从小圈子中进行突破,用传统文化中的“修身”谈起,让学生明白是修身为了“显亲”、“扬名”,其实质是为了有尊严的活着,要运用大量的身边事例加以阐述,从而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心,接着给出修身的若干准则予以方向上的指引。当学生能够将这些感于心、显于行时就可以把圈子再放大一些进入家庭。古人云:“百善孝为先”,用父母的辛苦和对儿女期望引出儿女应该承担的责任,利用身边的事例论证并结合法律说明“显亲”就是给父母以慰籍、就是让父母放心、让父母骄傲,引导学生意识到至少不能让父母因自己的言行而蒙受耻辱,从而树立起学生的是非观、责任心和羞耻心。在发现他们已具备基本的是非观和羞耻心后就可以利用情景或身边事例让学生感悟良好集体的益处,认识到集体是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的重要基石,脱离了集体的个人是无法进步的,个人利益只有在集体利益不被损坏的前提下才能保障。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提高,学生在逐步了解当代世界的一些国破家亡的重大事件后当然就能够认识到个人与国家是怎样的利害关系,危机感和使命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就会使学生有所作为。以时代特点重新注解“修身”、“齐家”、“安天下”,使它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具體操作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当地条件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避免因强调形式而忽略了实效。

3.3 德育教育方法要体现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

德育教育方法是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实效的关键。德育教育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凸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弘扬人的主体性。以人为本的实质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并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乐于接受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而内化为他们的人生准则。学生以主体的资格主动参与德育活动接受价值观、道德情感和秩序,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强批判意识,形成一种主体性与独立自主的品格。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让学生被动服从,而要聆听学生的种种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善恶、美丑、是非等道德观念,产生好恶、爱憎等道德情感,学生不再怕老师,师生关系融洽,既提升了教师,又改变了学生。

3.4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提高德育实效性

德育的对象是学生,但实施者是教师。搞好德育工作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但主渠道是学校。因此,要做到以学校、教师为主导,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德育工作。

首先,建立强有力的德育领导机构和德育队伍。校长、党支部书记和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是学校一级的德育领导成员,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政教处负责人,年级主任是德育工作的管理队伍,班主任、政治教师及科任老师负责班级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组织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和校外的社会实践、参观学习,要把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基本要求,通过宣传、检查、评比等方法推动落实。

可以通过“家长学校联系卡”、“家校通”、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使学校、老师、家长互相了解学生的表现,交流教育的方法,共享学生进步的喜悦,分担对学生教育的责任。

要把街道办、居委会、村委会、公安、工商、税务和学校周边的居民代表请进来,成立共建文明单位的机构,请有关人员讲法律知识、讲职业道德、介绍学校周围情况。打击腐蚀、拉拢青少年的犯罪团伙,维护交通秩序,保护学校、学生安全,必要时请他们帮助解决德育工作的疑难问题。

参考文献

[1]秦长会.中学生德育教育之我见[J].河北企业,2010,(1):62.

[2]董耀会.当代教育教学论文集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541.

[3]周仁宏.初探我国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J].文理导航,2010,(5):59-60.

[4]高存升.中学生德育的探索[J].宁夏教育科研,2008,(1):39.

[5]刘萍萍.重视中学生的德育工作[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90-92.

上一篇:十八大学习体会范文下一篇:春天里的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