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论文范文

2023-03-02

中学物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理思想;物理教学;螺旋式发展;从做中学

引言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忽视了学科思想的教学,强调知识的教学,却又使学生的知识学习陷入庞杂、零散而缺乏整合;强调解题技巧的训练,却又使学生的技能学习停留于浅表、机械的水平而缺乏创造。如何才能保持对物理的兴趣,把学生带到快乐学习的境界之中,关键就是能否在“物理思想”层面上去学物理。

1 对物理思想的认识

1.1 物理思想

物理思想是人们在研究物质性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世界观,是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观念和逻辑定式以及看待问题的情感、态度,是物理思维方法的灵魂。

物理教学应以物理思想为教学起点和学习终点。学生实现三维目标不是像坐标轴相分离的过程,而更应该是像一个三棱锥塔的三个面一样,当人们站在塔的不同侧面的底部时,他们之间相距很远,但当他们爬到塔的高处时,他们之间的距离就近多了。以此推理三维目标将随着高度的不断上升而不断接近,并在顶点达成统一的物理思想,进而提升核心素养。

1.2 物理思想的发展及中学几个重要的物理思想

亚里士多德,以物质运动及其与时间、空间、周围物体的关系及物质本原为研究对象,重视观察,强调思维逻辑的作用,首先引用数学方法来考察具体物理定律。伽利略,把科学实验思想方法首次引入物理学中,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牛顿,因果决定论,其核心是力和力所决定的因果性,认为找到了力的规律就是找到了对运动现象的解释。爱因斯坦,坚信自然界的统一性和合理性,对自然界的统一性、相对性和规律性的理解,是他生活的最高目标。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渗透的几个重要的物理思想。

等效思想。如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效电阻、电路、电源等。从历史故事曹冲称象引出等效思想,在力的合成实验原理中体现力的作用效果的等效代替。

模型思想(物理模型、理想模型)。对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原型,再现原型的本质。如,小到质点、点电荷基本物理模型,大到知识体系“地心说”、“日心说”、“宇庙大爆炸”物理建模思想。

数理思想(极限、微元、控制变量思想)。在瞬时速度定义中,应用数学极限思想;在运动规律描述中,结合数学函数原理;在运动合成与分解中,通过引用“刘徽割圆术”事例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思想,牛顿通过数学计算预见了发射人造卫星的可能性;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时,渗透控制变量思想。

守恒思想。质量、电量、能量、动量守恒,包含“东西守恒”与“变中不变”,“有得有失”与“心理平衡”的思想。

2 以物理思想统领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

2.1 物理思想统领高中物理教学的必要性

爱因斯坦指出:“在建立一个物理学理论时,基本观念起了最主要的作用。物理书上充满了复杂的数学公式,但是所有的物理学理论都是起源于思维与观念,而不是公式。”从物理思想的视角和高度来把握高中物理教学,可获得“由授人以鱼变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关注物理学家如何提出科学问题,他们在思考和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环节;关注在物理知识形成过程中,形成了哪些思想方法;关注物理学在研究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什么思想,这些思想又是怎样发展并演化成为今天的物理思想[1 ]。

2.2 以物理思想统领高中物理教学的探究

2.2.1 螺旋式发展教学策略,形成科学的物理思想

布鲁纳提出“螺旋式教学”,就是采用与学生思维方式相符的教学形式,随着学生成长,不断拓广和加深学科的内容,使之在课程中呈螺旋式上升态势的教学模式。物理学知识要求学生的物理思想、思维能力必须按螺旋式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物理思想进行有效的联系和对比,需要构建螺旋式上升高中物理教学体系,“螺旋式发展”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与理解水平的阶段性的综合反应 [2 ]。

前期,初步形成高中物理思想,进入螺旋式上升的初期。这阶段目标要求是从初中过渡到高中,设置合适的阶梯,让学生体会初高中物理的异同,逐步形成物理思想雏形。初中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问题大多是单一的对象,单一的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高中物理教学则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对思维能力要求高,要有全面完善的物理思想的指导。

中期,目标要求学生能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环境,从螺旋的上升期过渡到螺旋的平衡发展期,形成比较成熟的物理思想。熟练掌握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能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充分利用场理论和守恒定律学习,全面发展科学的物理思想。在电磁学中,将学生带入“场”的想象中,进入微观世界的思维方式,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数理思想),提升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要特别注重“最近发展区”的理念,从场的对称性和力的等效思想分析入手,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场和微观世界的物理思想,实现物理思想的转换。通过力的平衡、机械能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内容学习,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形成既考虑部分又考虑整体的物理思想。体会牛顿经典物理简单、和谐、统一的思想。通过原子物理的学习,活跃学生的思想,初步实现从经典物理思想向量子化思想的转变,体会爱因斯坦的物理思想。

后期,是完善物理思想的阶段,要求学生能站在物理思想的高度看待物理问题形成综合能力。既能用牛顿的因果决定论的运动规律和天地统一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也能用守恒思想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来分析解决问题。既能用理想化模型(模型思想),抓住主要问题来思考问题,又能用控制变量(数理思想)全面思考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把握物理知识的这种螺旋式结构,并通过探讨螺旋式结构与物理教学之间的关系,认清物理学习、思想形成的螺旋式发展的特点,注重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加强知识的层次性建构,使学生对物理思想的形成,实现“螺旋式发展”的高效性。

2.2.2 从做中学教学策略,形成科学的物理思想

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学生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以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唤起学生思维,将模糊的、疑难的情况转变为清晰的、确定的情境,强化体验以唤醒思维,形成科学思想。动手做重演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让思想在头脑里产生出来,教师只充当思想形成的“催化剂”,使学习成为学生“亚研究”、“再创造”的过程。物理思想是一种智慧,表现在经验和思考的过程,智慧是悟出来的,高中生获得物理思想的基本方式与目标要求是“感悟”。感悟,来源于亲身经历与感受,让学生亲自操作,认真感悟过程,自主建构物理知识体系。

例如,“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这不单是知识性问题,它涉及到人平时生活中的观念甚至是处事哲学。不懂物理的人,往往被表面现象错觉所左右,甚至是亚里士多德那样的伟人都如此。虽然现在的学生,并不受亚里士多德的直接影响,但却有亚里士多德一样的自然认识。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动手做体验真理,让小球从同一斜面滚下,在不同的水平接触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让不同的小球(铁球、木球、乒乓球)从同一高度下落,从空气进入水中,感受运动的不同变化,从而破除“力是维持运动”的观点;利用小球冲上斜面与竖直向上抛出,观察刚开始上升阶段到下落过程前后不同的变化,破除有“冲力”和“抛力”的错误认识。

物理模型来自生活,在研究抛体运动时,各类抛体运动模型建立来自体育运动,通过学生参与乒乓球、排球、篮球、铅球等各种活动,科学建模,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形象化、模型化,揭示原型特征和本质,“从做中学”形成模型思想。如(2015年全国I卷第18题)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1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1和L2,中间球网高度为h。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球的发射速率v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则v的最大取值范围是多少?本题考查平抛运动规律和空间想象力,考查学生的建模能力(模型思想)。又如,排球扣球问题,如图2所示,排球场总长为18m,设网高为2.5m,假设从对方飞来一球,刚好在3m线正上方被后排强攻击回。假设排球被击回的初速度方向是水平的,将排球视为质点,且排球在飞行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和浮力均不计。(1)若队员击球点的高度为2.25m,则球击回的水平速度应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使球既不会触网也不会出界?(2)若队员仍从3m线处竖直起跳,起跳高度y满足什么条件时,会出现无论球的速度多大都是触网或出界?这样的问题,既训练了平抛建模,又能结合数理思想与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从做中学”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思想和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冯华.以物理观念统领物理教学[J].中学物理教与学,2014(10):3.

[2]夏良英.构建螺旋上升式高中物理教学体系的探讨[J].物理教师,2014(9):19.

中学物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验的展开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点,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参与实验主要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与此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所出现的教学效果不乐观,学生对物理实验不感兴趣的现象,教师要探究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物理实验更感兴趣,从而让教师构建中学物理实验高效课堂。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存在比较显著的优点,因此教师要注重做好实验设计,凸显出实验的引导性,助力学生可以在实验教学中主动展开探索,树立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示出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价值,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当中去。

一、初中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占据不可小视的重要位置上,实验对物理知识展开详细讲解,能够挖掘物理知识深层含义,对物理知识展开良好补充。实验更为直观地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物理知识点,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了解到教材之外的知识点,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要独立展开思考,认真操作才能保证实验能够顺利完成,从而调动起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主动性。可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物理教师要对实验方法进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策略

(一)课前准备,展开高效实验

为了保证中学物理实验的有效性,物理教师要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掌握好实验相关的原理、步骤、所需要运用到的道具、方法和结果,与此同时,最为重要的是,在实验教学前,反复进行联系实际,最大程度上减少实验教学所带来的风险,方便学生更完整地观看到实验的过程,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一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出现任何的失误或者最终的实验结果出现偏差,那么将会直接对学生的认知和心理产生影响,学生将会对教学中的内容产生疑问,从而,为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教师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增多教学中的实验成果。

如教学“科学探究:摩擦力”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在课前进行实验准备当中,先要求教师深入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找到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和教学目标。比如其中的重点内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难点内容是:展开实验操作和展示;教学目标是:掌握摩擦力产生的具体条件和比较常见的摩擦力等,然后,教师需要结合这些内容确定实验内容,比如给学生们演示运用筷子来对装有米的瓶子吊起的摩擦力实验,通过实验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还能够安全地带着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教师要对这一实验展开反复练习,教师要预先准备好实验需要运用到的工具:大米、空的矿泉水瓶子、筷子,之后根据实验的具体步骤展开反复练习:竖直将筷子放入空瓶中,然后往空瓶中倒满大米,用力将大米粒压实,捏住筷子的頂端提起米瓶,对瓶子所发生的现象展开观察。对于这样的实验,教师要掌握好压实米粒、倒入米的量这两个条件,保证实验完美演示,为后续课堂教学做好铺垫,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效率。

(二)微课教学,补充实验中内容

初中物理的常规实验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会规避许多存在较大操作难度的实验,从而保证课堂实验教学安全且顺利展开。可这样一来将会不能良好的体现教学效果。所以,为了让实验可以更顺利地呈现在课堂中,教师能够引入微课教学的方法,来弥补常规实验教学的不足,采用微视频的方法,给学生展示出实验的准确程度,强化探究的准确程度,保证高效完成实验教学目标。

比如教师在教学“机械能及其转化”实验当中,学生要仔细对实验展开观察,正确认识到动能以及势能相互进行转化的过程。为了可以保证学生更好地接触到自然界当中机械能转化的物理现象,教师能够通过微课视频的方法来进行滚摆实验设计,为学生呈现滚摆的构造和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在微课视频当中将摆轮中较为明显的记号放大,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摆轮转动的快慢程度。

在观察实验当中,学生结合教师的引导以及自主思考,获得结论“在摆轮上升时,动能可以逐步转变为重力势能”。然后,教师通过设计好微课动画视频,演示单摆实验,让学生跟随着摆球的高度改变,对摆球的速度变化进行判断,从而,学生肯定可以在对比试验中,正确了解到动能以及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进行转化的。微课视频资料能够发挥出对初中物理试验教学的补充作用。把微课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带领学生学会主动观察和探究,显著增强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创设学习情境,有效展开实验

学习情境作为学习所需要的五要素之一,如果缺乏好的学习情境,那么学生将无法高效展开学习。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创设学习情境要精心安排。如当学生不能完整清楚地看清整个的实验过程时,教师能够将过程投到大屏幕上,以动画片的形式播放出来。教师为学生讲述一个物理公式时,教师避免直接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记下来,而是要从公式的来源出发,以故事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欲望,之后再在黑板上列出一步步公式推导的过程,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让学生变得更了解物理知识。

如教师讲解有关《杠杆》这部分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其运用学生实验的方法在上课中展开,让学生紧紧围绕“如何才能够拔出牢牢钉在木板当中的钉子”这个问题,让学生自行展开思考。教师准备好一个木板和木棍,分别在这个木板和木棍上钉上几颗钉子,教师再准备好其他的工具,包括锤子、钳子、拔钉锤等,之后将这些工具放入盲盒当中,邀请几位学生到讲台上参与拔钉子的游戏,学生从盲盒中选择所使用的工具,每一个学生要用自己所选择好的工具,拔掉一颗钉子,分析自己拔钉子的原理。接着,教师介绍课堂内容,对杠杆原理进行分析,利用这一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抽到小木棒的学生备受关注,通过小木棒,采用杠杆原理也能够顺利地拔掉钉子,展示出学生的智慧。通过让学生现场直观对杠杆的工作原理进行观察后,教师基于这个模型与学生一同认识物理知识。这样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物理教学实践中,开拓学生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结合生活,验证实验的结论

学生若只是通过记忆实验结论的方法来学习实验,那么学生也无法深入对实验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进行理解,也无法在后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物理知识点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不利。为了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能够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试着采用实验结论来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从而助力学生能够在运用知识点中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力,帮助学生开拓对实验的认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有帮助。并且,学生还能在运用实验原理解释生活现象的同时,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实际问题,在生活中保持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生出现“鞋底打滑”的情况,将会快速地认识到主要是因为地面给自己提供的摩擦力不足。所以,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探讨的“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的实验结论,从加大自我重量和加大粗糙程度这两个角度来解决问题。增加自我重量的方法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加大粗糙程度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所以,能够增加鞋底部花纹的方法,加大鞋底部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降低出现打滑的现象。在运用知识点时,学生要充分意识到物理知识的实际效用,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体会到知识的价值,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根据自己的想法顺利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有帮助。另外,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帮助他们在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当中,拓展自己的视野,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提高学生物理综合素养带来重要的帮助。

(五)实验拓展,做好家庭小实验

并非全部的实验都只有在课堂当中才能够完成,在家庭当中同样也可以完成。因而,中学物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实验当中,要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展开家庭物理小实验,让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综合初中物理实验的特征,物理教材当中提供了非常多的家庭实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过去的教学中被忽略,或者未被重视,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指导课本中的家庭小实验,鼓励学生在家庭中顺利完成物理实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能够给学生提供其他的家庭小实验,以供学生学习。

家庭中展开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与家长一同合作展开实验操作,学生负责对物理实验内容展开设计、对实验展开操作、介绍实验过程,家长负责录制学生实验过程,并且将视频传送到学习平台中,利用分享的方法让学生备受尊重。这样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顺利地融入到实验情境当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展开创新实践,树立起创新思维意识。

并且在家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帮助,随机选择一到两个学生的家庭实验在课堂当中进行展示,让其他学生看到家庭实验内容,做好沟通交流分享,让学生学习其他人优秀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在班级当中营造出理想的展开家庭物理实验学习的氛围。在家庭物理实验中,教师鼓励学生運用网络等多重方法搜集整理更多符合中学阶段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特点,通过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家庭实验变成学生创新的重要场地。

总而言之,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师,要尽量地采用多种有效的策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当中提出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展开高效实验、引入微课教学,补充实验中内容、创设学习情境,有效展开实验、结合实际生活,验证实验的结论、展开实验拓展,做好家庭小实验的策略,提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物理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物理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钱莉.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1(29):41-42.

[2]王绍荣.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J].当代家庭教育,2021(29):119-120.

[3]程莉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高效化课堂的构建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27):187-188.

[4]喻钰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价值及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1(27):38-39.

[5]马佳.优化实验教学评价让物理学习更精彩[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6):76-77.

[6]王守强.基于生活实践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求学,2021(36):11-12.

[7]年胜荣.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21(28):31-32.

中学物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实行模块化教学,即分为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而大学物理教学内容较系统化,特别是针对理工科学生的教学内容更为全面,更为深入。中学的教学内容、教學方式和思维方法导致大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严重影响了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塔里木大学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经验提出从教学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实现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过渡,实现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二者的有效衔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物理;大学物理;衔接;思维方式;模块

一、前言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物质运动规律和运动规律之间相互转化的一门科学,是以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物理除了可以给学生传递科学知识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谨慎。基于此,物理学在塔里木大学被定性为公共必修课,而对理工科的学生来说,物理学是公共必修基础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来说我们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学专业的大学生进入生产第一线必将成为农业领域的领头羊,是农业领域的技术骨干,担负着中国农业现代化、技术化、专业化的使命[1]。大学物理的学习对农科专业的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物理基本知识去发明创造新的农业类仪器及设备或者新型的灭虫方法及农产品质量检测仪器等,促进农业快速实现现代化,农产品实现无害化。

笔者从事大学物理及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十年,每学期均会发现相同的规律,即在开学初上大学物理绪论课时很多学生翻看课本目录,认为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差别不是很大,学习起来很简单,但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各种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在塔里木大学就读的本地生源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一些,学习大学物理感觉困难重重。如何做到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尽早适应大学物理的学习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2]。

二、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不同之处

1.教学内容的差异。中学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将物理教学内容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其本意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今后人生发展规划需要去选择需要学习的模块,即本质是实行的模块化教学。在高考制度下,很多学生和家长会根据模块的难易程度选择性学习,而相对难一些的很少有学生去选。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运动规律及运动规律之间相互转化的一门科学。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科学,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模块化教学破坏了物理知识的完整性,不利于在大学期间的发展,对理工科学生的影响尤为严重。

中学阶段力学是必修模块,电磁学是选修模块。而电磁学部分对农学及植物保护等专业来说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生物电磁学、医用物理学等,特别是对于一些今后可能在本专业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电磁学部分的学习显得更为重要。学生中学阶段学习的模块少,没有完全掌握物理学的精髓,很难在今后的学业深造、事业发展方面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对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2.教学方式的差异。在高考分数的影响下,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选择重点进行反复讲解,通常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就需要占用一节课的时间,例如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高中阶段会先介绍各种现象,然后进行模型的抽象化处理,通过分析各个位置的受力及速度分解情况,寻找规律,最终得到该运动所遵循的基本规律,该方法显得水到渠成。除了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外,还会进行归纳总结题型、解题方法,并且会针对高考经常出现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的题海练习。但是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因为高中阶段要用两年的时间去学习物理学中的几个模块,而在塔里木大学中通常只用一学期的时间就要学完大学物理理论和实验,时间缩短了而知识量却大量增加导致在大学阶段大学物理的教学进度是非常快的,有时可能一次课就会讲几十页所涵盖的内容。

3.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学阶段所研究的问题通常很理想化,并不符合生产、生活实际,而大学阶段所研究的模型已经开始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如中学阶段介绍圆周运动部分,只讲到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仅有法向加速度,所受合外力方向指向圆心提供向心力。大学阶段介绍该部分时考虑实际情况引入了切向力及切向加速度,并且指出任何曲线运动都可以看成是很多圆周运动叠加而成,因为曲线运动在任一时刻的运动均可看作是曲率半径等于的圆周运动,因此大学物理所涵盖的知识更具有普遍性,使公式等变得更为简单。

三、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方法

1.针对教学内容不同的衔接方法。针对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不同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如把中学物理的必修模块内容放在前面,而把选修模块内容安排在后面,采取由简到难的方法。在前面力学等内容的学习中,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过,所以对该部分的教学内容并不感到陌生,教师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重点强化微积分思想、矢量计算等的引导及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讲电磁学等章节的内容时学生已经习惯了采用微积分等思维方式去解决有关的物理问题,因此在此部分教师的教学重点发生了转移,即从思想方法向物理知识的转变,学生接受起来也会顺理成章。

2.针对教学方式不同的衔接方法。由于课时有限,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进度相对较快,而高中物理教学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初学大学物理时跟不上教学进度。针对该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实时调整课程进度,而不应求快,或只顾按照教学日历安排去上课,不顾学生的反应。由于质点运动学与动力学是整个大学物理的基础,后面所学的理想化模型,如刚体、点电荷、理想气体等均可看作是由很多质点组成的质点系,因此教师在讲此部分内容时应该采用慢节奏的方式,精讲详讲,同时把大学物理的微积分思想及矢量思想渗透到该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力争使每一位同学都能熟练掌握。等学生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后,电磁学部分的学习就会变得相对容易,相应的教学进度可适当加快。

3.針对思维方式不同的衔接方法。大学物理所研究的内容由于更接近生产、生活实际,因此考虑的通常是变量的问题,对微积分思想及矢量思想要求较高。在上大学物理绪论时应该留出一部分时间带领学生复习微积分及矢量计算的数学知识,并给学生介绍微积分等思维方式在大学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及学习技巧,在后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微积分及矢量的应用,促使学生思维方式逐渐转变。

四、结语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连续的,都是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理想到实际的过程,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是前呼后应的,中学物理是大学物理的基础,大学物理是中学物理的深化和概括,大学物理知识比中学物理知识更具有普遍性,因此不能简单的将二者分离开,而应该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有效衔接不仅能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从而激发其科学创造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为其今后的进一步深造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徐爱英,牛旭,杨瑛,唐玉荣.农科大学物理现状及发展方向[J].课程教育研究,2016:239-240.

[2]杨小兰.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4):80-82.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Middle School Physics and College Physics

KONG De-guo,ZHANG Hong-mei*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Tarim University,Alaer,Xinjiang 843300,China)

Key words:middle school physics;college physics;connect;mode of thinking;module

中学物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进入到中学教学实施阶段,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标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原有的应试教学被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取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由被动听课转为了教学课堂的主角,这就需要优化中学物理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本论文针对新课改环境下中学物理优化课堂教学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措施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一改应试教学的传统模式,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相比较于其他学科,物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但是,由于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首先将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课堂情境的感染下,对于物理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就会将学生的主动意识激发起来,以提升物理学习效果。

一、中学物理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按照新的课程教学标准,中学物理的课程理念是要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实现优化,以及在课堂结构设计上的优化。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从形式上来讲是单一的,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地听课,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令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压力感,甚至于会因恐惧而出现心理上的排斥感。物理学具有应用性的特点,所以如果仅仅强调物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缺少实验操作的配合,就很难于使学生对于物理知识产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鉴于初中学生具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那么,就要迎合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根据新的教学目标创设适当的情境,以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二、根据中学生的特点设计物理教学思路

物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中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那么,就可以将中学物理的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相结合,充分地发挥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从生活的角度体验物理学的奥秘,从而激发起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并且还会主动地对于生活中所接触的各种问题运用物理学知识来思考。

在参加婚礼的时候,会有很多颜色鲜艳的气球来增添喜庆的气氛。一些淘气的小孩子会将气球拿来玩,或者是抛向空中,或者是把气球放在地上踩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飘荡在空中的气球在下落的时候,并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其运动状态也毫无规律可循,而是在空气中以曲线的方式飘飘荡荡。这种现象就可以用中学物理知识来解释。充满了气体而膨胀的气球由于体积膨胀而飘荡在空中,随着流动的空气运动着。如果此时将气球中的气放掉,就会发现气球在空气中会迅速移动,但是也不是呈直线状态的。这是由于经过了气体膨胀之后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也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出现摆动的现象,从而运动方向也发生了不断变化。此外,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当课程内容讲到这里的时候,物理教师还可以请中学生再举出一些生活中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例子。当物理知识的奥秘与我们身边所熟悉的事情相联系的时候,就会让学生兴趣盎然,并积极地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根据中学物理学课堂内容设计课堂结构

中学生总是对于新奇的事物产生要一探究竟的欲望,那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就要对于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设计,以使学生产生新鲜感。物理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计划的设计讲究层次递进、脉络清晰,从而使整个的课堂围绕着一个教学主题展开,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对于本课的物理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并能够对于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延伸。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情境中产生认知,一旦学生从观念意识上接受了物理课堂环境,就会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来,激励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

在“太阳能”的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引出课堂教学主题内容:“哪位同学的家里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请举手?”然后,教师就会请家里有安装热水器的同学描述一下热水器的外形以及安装的样式。当这位同学回答完问题之后,物理教师继续提问:“那么,同学们有谁知道太阳能的工作原理呢?”这一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讲显然是存在着一定的深度的,但是并不会因此而令他们为难。此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所具备的物理学知识,对于太阳能的原理进行描述性回答。教师按照学生回答问题的倾向分为两个讨论小组,针对有关天阳能的常识性问题展开辩论。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地利用學生的竞争意识,以加深对于有关物理知识的理解。

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学生们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由于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起到的是教学引导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安排学生讨论的时候,要适时地掌握时间的进度,还要注意学生讨论的话题不可以离开教学主题,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合理分配。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现在很多学校都已经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初中物理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更为注重物理的实验性,如果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实验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不但能够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会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多媒体技术是学生的最爱,并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文图并茂并具有动态画面的物理情境,比如,对于现场无法实施的物理实验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模拟现场实验,让学生产生形象感知,并展开思维想象力,以配合教师完成物理课堂教学内容。

在学习“磁场”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进行现场实验,拿出两个磁铁和一些碎小的磁铁细末,现场进行实验,证明正负极,以及磁场的概念。但是,对于发生磁场现象所产生的状态却无法描述。利用多媒体,用动态的模拟画面,则可以让学生清晰地感觉到其状态以及形成的过程。有关磁场的形成原理,可以引申到物理发展历史当中。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个社会发展史,而物理原理的形成也要经过一代又一代物理物理学家的努力。针对这方面的内容,物理教师可以多方面地搜集资料,并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讲解,以加深中学生对于磁场的概念,了解磁场形成的原理和过程的理解。

此外,在新的课程标准改革的过程中,物理教学结合计算机辅助,可以摆脱学生的机械式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积极地围绕着物理教师的教学内容展开探索、分析,并因此而形成认知,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问题。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果结合学生自身的特性来设计,已经成为了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既提高了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让学生能够感知物理的存在,深刻体会物理所带给学生的兴趣和新鲜感,从而激发起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建情景模式以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辅助多媒体教学,将中学物理教学带入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郭成.试论物理课堂教学环境及其设计的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

[2]高青兰.论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3]郭仲华,粟亚辉.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4]马宪春,周速,刘巍.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辨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11)

作者简介:

高伟,性别:男,出生年月:1980年5月,职称:中教一级,单位:内蒙古乌海市第十八中学。

中学物理论文范文第5篇

作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物理学科的学习总是伴随着大量的结论识记及实验验证。因此,如何通过实验能力培养来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学生的个性发展及科学素养的养成就成了物理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编者认为,通过教材适度改版,增加实验所占份额;引进教学新媒体,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引导学生参与实验验证,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措施不失为学生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期特选了几篇文章从不同国家物理教材结构、中外物理教育方法的比较来研究我国物理学科的实验教学,尝试通过更新教学媒介及手段,实现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避免物理教学的枯燥、乏味,最终达成 “减负增效”的预期目标。

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的学科,它强调正确而有效的研究方法和过程、严谨缜密的推理和归纳,因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就变得尤为重要,同时,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也离不开教材的支撑,更离不开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引,那么,物理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方法的要求,则更有利于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施与发展。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一书中指出:物理科学方法即研究物理现象、描述物理现象、实施物理实验、总结物理规律、检验物理规律时所用到的各种手段与方法。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狭义地理解是把各种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名称、内容、作用和用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逐步地掌握和运用;广义地理解是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或者传授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得到物理学研究方法的熏陶和训练,最终能够做到不自觉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

教育的中心环节是课程,课程的结构体系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课程标准则指引着课程的实施,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根据我国的教育国情,教育部将学生学习的教育目标写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此来指引和支持物理课程的实施。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则需在物理课程标准中寻求依据,选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美两国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方法教育进行比较与剖析,张扬个性,消解不足呢?本文依托《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着重对比分析我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使其真正能担负“标准”的重任,也更好地指导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实践。

一、前言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我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第一部分前言分别从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以及课程设计总思路三个方面总述了关于高中物理课程的相关内容。

课标前言的课程性质中写到“了解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基本理念中写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以下简称“美标准”)的教学标准E中写到“科学教师要把全班学生培养成科学探究推理严谨缜密、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以及社会价值观念都有助于科学学习的科学学习者。为此,教师要使学生们知道科学探究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技能、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教师应把这些作为重点加以培养。”通过两部分内容的比较我们发现,二者都从教师培养学生的角度,提出了通过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实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课标在关于行为动词说明这一项内容中,对部分行为动词进行了界定,在知识技能目标动词中出现的“比较”、“对比”、“区分”和“验证”以及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中出现的“观察”、“实验”等词语,这是物理科学方法的体现,只是它以隐性的方式呈现 。在美标准的“一些观点和用语”中对“探究”一词的解释写到“探究是一种有多侧面的活动,需要做观察;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情况已经是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设计调研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研究结果告知于人。探究需要明确假设,需要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我们看到它也只是在对“探究”的解释中运用了“观察”、“检验”等科学方法,并没有真正把物理科学方法作为需要解释或强调的用语提出来。

没有物理科学方法又如何实现物理学习中的“经历”、“探究”以及“体验”等过程,物理科学方法作为物理学习的一项基本内容,应更加着重地被提出,以增强师生的重视。只有真正掌握了物理科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和经历物理过程,否则,将失去物理学习的意义。在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方面二者都做了很好的强调,这也是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一个方面。

二、目标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关于课程目标这一部分内容,课标的课程总目标中写到,“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并在课程具体目标中独立写出“过程与方法”目标,其包括如下内容: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2.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4.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5.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美标准“学校科学的目标”写到“在进行个人决策之时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 “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运用一个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所应有的知识、认识和各种技能,因而能提高自己的经济生产效率”。

在目标要求中,我们不难发现中美两国都对科学方法有所提及,这也有力地说明了物理科学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他们将物理科学方法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经历探究、解决问题以及个人决策的一种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课标对于物理科学方法的要求更偏于在理论学习中了解、认识和掌握,而对于应用物理科学方法探究、验证以及解决物理问题或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只用了“尝试”一词,这也就意味着并不做严格的要求。而美标准则更多地强调,要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并在本职工作中通过运用知识、认识和各种技能,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它则更加注重对于物理科学方法的应用以及它所产生的更高的生产效率。

三、内容标准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课标以及美标准在内容标准这一部分,都首先提出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均要求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运用物理科学方法,或者在探究的过程中寻找科学方法,这表明了物理科学方法在物理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对具体内容进行对比研究,所谓具体内容,即教师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本文选用了课标中必修1、2以及选修3系列的内容与美标准进行对比。通过对二者具体内容的对比,我们发现,美标准“内容标准指南”部分只是罗列了知识内容,并没有提到物理科学方法,而课标在知识内容里指出了科学方法的学习,例如,运动的描述中写到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并举例“认识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有意识地提醒了师生对理想化模型这一科学方法的注意,它实现了物理科学方法的显化,明确表述了物理知识教学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

四、实施建议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针对实施建议,课标分别从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以及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教学的建议在课程内容的对比分析中已做了阐述,不再赘述。

在评价建议中,课标在目的和内容上,都提到了关于科学方法的评价,例如,目的中写到: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内容中写到:评价要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和物理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美标准中评价探究能力一项,虽没像课标中直接提到对科学方法的评价,但它选择让学生参加一个长期的调查研究,通过课堂科学教学和学习成果分析来实现对学生的评价,在这样的过程中,对科学方法的评价则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在评价这一项内容中,二者出现了较大的不同,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对科学方法的评价,而美标准并没有提出。就二者的评价部分,笔者认为,可以试图将二者进行结合,尝试用长期探究的方法进行评价,以物理知识为基准,科学方法的选用为手段,解决物理或者相关生活问题,从而多维度实现物理学习目标。

关于教科书编写和课程资源利用,美标准中没有相关的阐述内容,便不做对比分析,但若能像物理实验专题或物理专题研修内容一样,将物理科学方法作为专题呈现在课标中,定能大力促进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

五、启示

本文通过对课标和美标准的对比分析,发现基于中美两国国情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两国的课程或教育标准对物理科学方法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对比分析,对我国的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方法教育这一内容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物理科学方法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没有方法何谈学习,课标与美标准中都提到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学习的指导,但若能直接提出对科学方法学习的要求或将物理科学方法作为词语进行解释说明,则在物理教学中会更加引起师生的重视,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物理科学方法,为什么要学习物理科学方法,物理科学方法的学习价值是什么。

2.在课程目标中,我们虽针对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既规范了学生理论的学习要求,也提出了尝试应用的建议,但笔者认为,若能在应用和解决问题中也要求学生进行物理科学方法的实践,则能更加有效地实施物理教学中关于科学方法的教育,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以及充分认识和重视物理科学方法对于物理学习和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3.对于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我们更提倡显隐结合这样的方式,不是每一种物理科学方法在任何内容中都需要显性出来,让学生以知识点的形式了解或掌握,但笔者认为,在对知识过于重视的教育环境中,将物理科学方法更多的显性化,有利于教师对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

4.从评价的角度说,物理科学方法的学习,不仅仅只依赖于教师以知识点的形式讲授或测评,更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贯穿知识点,运用科学方法,或者通过课题研究发现科学方法等多种手段,既实现了学生的科学探究,又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实现了物理科学方法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科学方法的学习兴趣。

5.在课标中增加关于物理科学方法的专题,通过这样的环节,引起教师的关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科学方法学习的系统性。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它应该是一个融入科学知识教育,贯穿于科学方法教育整个过程中的事情,因此,它与科学知识教育一样,需要一个长远的计划,明确的要求,并分层次地进行教学。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日益重要,有效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离不开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引,通过分析对比中美两国课程标准中对物理科学方法的要求,不断探索更新、更好的实现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方式方法,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编辑:杨迪)

上一篇:中学英语论文下一篇:驻村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