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路径与模式范文

2024-02-24

农村发展路径与模式范文第1篇

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困境探微

(一) 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使得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受到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一部分农村地区, 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的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例如在西北地区的很多乡村依旧没有网络,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所以, 就目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践中, 农业信息化网站建设不够完善,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慢, 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 专业化人才与技术匮乏

虽然在“互联网+”计划的大力推动与支持下,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从现阶段农村电商市场的反馈情况来看农村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员无论是知识结构额还是整体格局上都无法达到相关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继续发展。导致这一困境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定位不够准确, 没有为农村电子商务培养与输送高精尖的人才;另一方面, 相关部门针对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技术支持力度不足, 导致大部分从业人员的知识获取都是通过自身的学习与摸索, 使得技术水平与知识水平提升速度比较慢, 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对于人才与技术的需求。

(三) 农村物流体系进程缓慢

众所周知, 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健全完善的物流体系作为支撑。虽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村地区的物流体系正在不断地完善,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 农村地区的物流体系依旧不够健全。在很多地方, 物流只能到乡镇, 而不能进入山村,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 开创全新农村电子商务形式

农村电子商务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新生力量, 是推动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加快农村电商发展的过程中, 最大的支持动力就是农村信息化建设, 无论是电子计算机还是终端智能设备都是关键组成部分。基于此, 在继续推进我古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 当务之急的事情就是要进一步加快农村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 可以结合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情况, 为农民群众推广智能手机、电子计算机等网络终端设备, 从而强化农村网络布局,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农村网络的建设工作, 加快农村地区的网速、降低资费, 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积极性, 为农户开设网店销售特色农副产品提供便利;其次,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与电商平台以及电商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合作, 尽快搭建“智慧农业”平台, 从而为农户的决策带去专业指导与支持, 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再次, 要将农村电商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通过社会化媒体积极宣传惠农政策以及农业供求信息等, 使得农户可以动态性的把握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动向, 进而促使农户走进电商平台, 通过互联网销售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最后, 政府部门组织企业业主深入农村进行讲座, 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深入认识电子商务, 进而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的发展, 有效规避市场信息脱节的现象。

(二) 推进人才技术创新

在进一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践中, 加快人才与技术创新步伐是核心所在。从人才创新的角度来看, 一方面要鼓励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才走进农村, 鼓励农村大学生回到地方自主创业, 从而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 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持续发展, 为农村电子商务带去新技术、新理念;另一方面, 要加大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培训力度, 各级农业服务部门一定要结合区域内部的实际情况, 定期组织农户学习电商理论知识, 深入农村、走进农民, 为其带去最前沿的信息咨询、最实用的操作技术, 从而提高农民群众的技术水平, 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的人才队伍。在技术创新上, 需要引导农村电商了从业人员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知识技术水平, 进而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与此同时, 农业技术服务部门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生产出质优价廉的特色农产品, 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商品基础。

(三) 加快农村物流体系发展进程

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推动农村物流的发展, 加大农村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 促进农村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 另外可以鼓励引导农村自主建立第三方物流体系, 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希望文章的阐述可以使得相关部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义, 实事求是的总结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与时俱进的转变发展理念, 结合农村电子商务的特点积极探索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路径。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在“互联网+”计划的推动下, 电子商务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极大程度的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今,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 加快了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本文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为研究视角, 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困境出发, 探讨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路径。期待为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稳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创新

参考文献

[1] 田群芳, 孔晓霞.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创新路径[J].现代商业, 2018 (09) :25-26.

农村发展路径与模式范文第2篇

一、浅析互联网+扶贫模式的发展必然性

(一) 顺应政府部门的有效引导

在我国社会发展历程中, “精准扶贫”逐渐成为民众生产生活热点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有着一定程度的关联。根据有关资料研究结果可知, “精准扶贫”这一概念于2013年首次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在习近平总书记该次湘西扶贫调研的过程中, 习总书记在基于我国时代发展潮流的情形下, 做出了实施网络扶贫行动等重要指示。基于上述时代背景分析阐述结果可知, 现阶段, 互联网+扶贫模式的积极创建、应用及发展, 是顺应政府部门有效引导的必然性结果, 其对我国政府扶贫工作的完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现代化治理战略

现阶段, 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历程中, 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也随之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 与此同时, 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对我国各大行业领域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 互联网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形下, 线上线下结合或电商运营等创新发展模式逐渐出现, 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行业领域原有生产运营模式;另一方面, 创新发展模式的出现及实践应用, 为部分行业领域提供了发展机会, 推动行业发展更好满足民众需求的同时, 也更好的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极具现实价值。这样一种发展情形下, 互联网+扶贫模式的实践应用, 不仅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扶贫模式的不足和缺陷, 推动了扶贫工作的积极有效开展, 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扶贫工作运营模式, 对整个扶贫工作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互联网+扶贫模式概念阐述及可行性分析

(一) 互联网+扶贫模式概念阐述

扶贫工作的开展实施, 是我国经济发展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达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情形下, 在精准扶贫概念提出并广泛应用的过程中, 互联网+扶贫模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结合实际生产生活经验可知, 现阶段, 精准扶贫的概念是相较于传统扶贫概念的发展结果, 精准扶贫倾向于“精准”二字, 强调扶贫工作的开展实施应当因地制宜、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 从而积极有效的强化扶贫工作的效率和实施质量。这样一种发展情形下, 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实践应用,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其是精准扶贫工作得以积极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 借助互联网+科学技术构建的贫困户数据信息平台, 能够实现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工作, 对整个精准扶贫工作目标的实现有重要促进作用。现阶段, 互联网+扶贫模式主要是指借助互联网科学技术开展的扶贫工作, 相较于传统扶贫工作模式而言, 这一工作模式的精准度更高, 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精准扶贫目的和效用。

(二) 互联网+扶贫模式可行性分析

扶贫工作开展实施的整个过程中, 互联网+扶贫模式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和农村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构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联系生产生活经验可知, 实际生产生活中, 互联网+扶贫模式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应用, 与以下几点内容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 其具体内容为:一是, 农村互联网公共设施的构建, 在我国互联网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形下, 我国逐渐实现了送网下乡等发展目标, 借助目前为止, 我国大部分农村区域均已覆盖互联网网络, 民众可通过电脑或移动手机随时随地上网, 乡村办事处也可顺利的进行贫困户数据信息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这为互联网+扶贫模式的实践应用提供了较大的可行性;二是, 贫困户数据库的建立及完善, 现阶段, 在互联网科学技术的支持下, 我国已逐渐建立健全扶贫信息平台, 可实现贫困户信息的全网搜索查询, 不仅能够实现精准帮扶的扶贫任务, 解决该帮谁的扶贫问题, 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扶贫户的监测作业, 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更改扶贫计划, 更好的实现地区扶贫任务;三是, 多元化扶贫方式的发展, 在互联网科学技术的支持下, 扶贫工作人员可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色, 基于教育、养老、旅游、农业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地区经济发展方式, 在丰富现代扶贫方式的同时, 能够更好的实现扶贫作业任务;四是, 扶贫责任主体的明确, 与传统方式相较, 互联网+扶贫模式下, 政府主体、企业单位和社会力量等三者共同组建了扶贫责任主体, 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扶贫工作的开展实施, 极具现实意义。

三、探究互联网+扶贫模式的实践应用途径

(一) 建立健全“互联网+农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

互联网科学技术发展情形下, 为更好实现扶贫发展目标, 解决贫困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等经济发展问题, 建立健全“互联网+农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发展模式,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具体内容为:对大部分贫困农村地区而言, 农业是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善现有农业发展运营模式, 强化地区农村经济力量, 对于贫困农村扶贫任务的达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样一种情形下, 为推动贫困农村农业经济发展, 一方面, 扶贫相关人员应借助互联网科学技术力量, 在建立健全农村地区农业管理团队的情形下, 强化农村地区民众的农业知识技能, 并积极拓宽地区销售途径, 在促进地区农业科学化、信息化发展的同时, 更好的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目标;另一方面, 农业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村地区项目发展率不高的现状, 对于促进地区农业发展速度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 贫困户在农业合作社打工, 也能获得相应的工作收入, 对于解决贫困户的经济问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上, 贫困农村区域范围内, “互联网+农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的建立健全, 能够在壮大地区农业发展实力的同时, 实现贫困户的精准帮扶效用, 对于扶贫工作任务的达成, 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 电商运营发展模式的建立健全

电商运营发展模式的建立健全, 在很大程度上为贫困农村的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是互联网+扶贫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极具现实价值。实际生产生活中, 电商运营发展模式的出现是我国互联网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 与传统生产运营模式相较, 电商运营发展模式的实践应用能够实现跨时间、跨区域的网络销售作业, 对于壮大区域销售市场、增加商品销售毛利润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扶贫工作开展实施的整个过程中, 为建立健全电商运营发展模式, 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 地区政府有关部门应强化民众电商运营能力培养, 通过免费开设电商运营班、强化电商运营指导等, 帮助民众树立电商运营发展理念的同时, 促使民众电商运营平台的科学合理运转;二是, 地区政府有关部门应给予民众适当的经济、技术支持, 如降低贷款利率、配置互联网科学技术人员等举措的实施。电商运营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的情形下, 一方面, 贫困农村可结合自身地形、农业特点, 自行发展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地区特色农产品等, 在强化地区和电商平台关联程度的同时, 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极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 贫困农村可借助大型互联网销售平台, 实现特色农产品的定向推广等作业, 为地区销售市场的开拓提供极大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综上, 通过本文的论述分析可知, 实际生产生活中, 在我国互联网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 贫困农村逐渐实现了互联网覆盖、贫困户数据库建立等目标, 以至于互联网+扶贫模式在贫困农村的实行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与此同时, 该类扶贫模式的实际应用, 不仅有助于强化扶贫作业效力, 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扶贫任务的实现, 极具现实价值。

摘要:自改革开放举措逐步实现以来,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样一种时代经济发展背景下, 重视贫困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不仅有助于加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率, 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民众生活幸福感, 在解决民众经济困难现状的同时, 强化我国整体经济实力。随着我国互联网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发展, 互联网+扶贫模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推崇, 基于此, 本文就该类扶贫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实施现实意义等进行相应的分析阐述。

关键词:互联网+,精准扶贫,创新模式,扶贫模式,贫困农村,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 林霜.电商扶贫:“互联网+”时代扶贫模式的新探索[J].才智, 2018 (36) :234.

[2] 黄磊, 樊超, 倪振涛.“互联网+扶贫”模式在贫困农村实施路径的探讨——以涞源县扶贫工作为例[J].南方农机, 2018, 49 (23) :17+20.

[3] 郝晓玲, 郝彩林.南充市贫困地区“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模式研究[J].山西农经, 2018 (22) :7-8+11.

农村发展路径与模式范文第3篇

一、河南省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物流经济协同发展的好处

(一)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农村物流的发展开拓了农副产品市场,使农副产品不只局限于当地销售,减少甚至避免了由于果蔬丰产但流通渠道不足的“尴尬”局面,利于减少农民损失。农村物流相较其他普通物流最大的区别在于物品的储存保管方面,农副产品有易腐烂、不易保存的特点,发展食品冷链物流、粮食、邮政等专业物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因“积压”“腐烂”或“丢失”等现象带来的经济损失,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二)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

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以及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和扩大就业,改变单一产业结构。目前河南省拥有三全食品、宇通客车等大批国内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使河南的食品加工业、物流业,汽车制造业、信息产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多产业相辅相成,不断完善发展。建设完善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可促进河南省农村物流健康发展,使农村物流为农村经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二、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

由《2011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可知,2011年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总额为5.1万亿元,比2010年增加7.8%,占社会物流总额的8.09%。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与2005年相比,物流业社会物流总额、农产品物流、社会物流总费用、农业自营物流费用等各项指标大体上均呈上升趋势。

(一)各种交通路线不断完善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交通便利,目前河南省农产品物流运输线路设施主要包括铁路、公路和高速公路以及内河航道。由图1可看出,各种运输线路在不断完善,尤其高速公路从2005年大幅增加。新建的高速公路利于农产品物流运输,可缩短运输时间,节约运输成本。由图2可知,运输路线的不断完善,使河南省货运量呈上升趋势,尤其以公路货运量增加最为显著。

(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日益增加

根据《2013年河南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可知,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蔬菜消费量比2011年增加了3.8公斤,增幅为2.44%,人均蔬菜消费量占食品消费的比重为46.95%;人均瓜果消费量增加了1.2公斤,增幅为1.73%,占食品消费重量的比重为20.83%;相比之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则偏低,农村居民人均蔬菜消费量占食品消费的比重为30.56%,人均瓜果消费量占比为5.42%。根据图3可以得出,城镇居民是生鲜蔬果的主要消费群体,生鲜果蔬一般也是由农村输送到城镇,农村是生鲜果蔬的生产地。城镇居民要想获得这些消费品离不开物流,农村物流是城镇居民获得主要消费食品的保障。

(三)物流企业兴起

2011年,河南省物流公司共有2901家,从业人员245486,年增长量9.42%;货车车辆87144,同比增长17.21%;装卸设备总数28647辆,同比增长4.70%;仓储总面积156.77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7.97%。近年来,河南农产品物流企业从业人员显著增加,货车数量、装卸设备等不断增多,仓储面积不断扩大。这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建设利于物流企业的发展,良好的基础设施是物流企业扩大自身发展的保障。

(四)河南政府高度重视

2015年河南省政府出台了《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纲要》,表明现代物流将成为河南省“十一五”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郑州将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政府扶持物流企业发展,包括加大物流理论宣传力度、大力推广物流技术、给予物流企业适当的优惠及为物流发展提供软件、硬件保障等。

三、河南省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已越来越重视农村物流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所占扮演的角色,但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政府虽已大力支持推广相关物流公司,但农村物流在各省不同的地理环境、发展水平下仍存在本省的个性问题。河南的农村物流虽已经在全省大力推广,农民也已尝到农村物流带来的“甜头”,但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农村物流分散

农产品经营者多数是农民自身,大多具有种植规模小、生产分散、各自销售的特点,这种模式下农户增加了流通运输成本,为使自身利益不受影响,这使农户不得不提高农产品售价,价格的提高易使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受限,不利于农户开拓市场。而若想增加销量,就要与市场价格持平甚至更低,这会降低农户自身收益。由于农户“小生产、小流通”的生产模式,致使农村物流的分布面广、物流服务对象的数量庞大,物流规模普遍较小,这使农村物流服务地域扩大,管理难度增加,整体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的要求更严格。

(二)农村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属中等水平,网络在农村地区普及范围不强,以致河南农村信息服务水平低、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不健全。农村物流分散,各农户经营者、小型物流公司之间沟通渠道不畅,导致市场需求信息不能及时地被采集与传递供需信息交换存在障碍,不利于农户销售农产品,更不利于农村物流的发展。

(三)专业物流人才缺乏

2004年河南省开始开设物流专业,但多数是在高职类院校开设,高等物流专业人才较少,而且各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大多针对的是城市物流,农村物流涉及不多。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特别是从供应链一体化角度的研究方面几乎是空白,专业的农村物流从业人员更是屈指可数,专业物流人员的缺乏严重影响农村物流企业的发展。另外,农村物流的主体农户普遍缺乏专业的物流教育与培训,专业物流知识的不足以使农户在输送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并且缺乏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专业的管理人才。

四、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对策

(一)建立农村物流园,整合物流资源

农村物流的主要作用是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配送到城市的超市、商店,使现代物流成为联结农村和城市的桥梁和纽带,实现“物尽其流”。农村物流分散,可建立若干个物流园区,进行集约化经营。建设专业的农产品专业物流,加大冷链物流产业的投资,对于远距离物流运输,可利用发展邮政物流。整合已有物流企业,大力提倡和鼓励本省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途径发展信息化、大型化物流企业。

(二)完善农村物流信息系统

农村物流若想大力发展,离不开健全的信息系统。设立信息采集机构,将农户的供求信息与市场需求联系起来,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平台将信息进行传递,争取做到农村信息共享,即便是偏远地区也能及时获取最新资讯。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物流企业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易,拓宽业务服务范围,整合供应链各个环节,缩短需求市场距离,利于物流企业跳出地域局限,跨区域发展。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可促进物流企业经营更加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

(三)加强培养专业物流人才

加强河南省内各大高校对物流专业的重视,开设农村物流相关专业知识的课程,培养高水平的、专业的物流人才。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物流专业学生愿意从事农村物流相关工作。省市的劳动部门和社会机构加大农户及社会人士的专业物流知识培训,可利用“三下乡”等形式,向广大农村群众,特别是农村干部普及现代物流知识。

摘要:河南省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生产丰富,农村物流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农村差距、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目前,在河南省各种运输路线不断完善、政府大力扶持的基础上,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迅速。但作为一个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中部省份,农村物流的发展也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宁.赵趁.河南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果菜,2009,(09):49-50.

[2] 郭玉洁.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学刊,2009,22(02):32-34.

[3] 白金伟,刘溢海,薛园园.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服务社会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连锁,2014,(03).

[4] 白金伟.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2014.

[5] 李利晓,王战军.河南省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03):50-54.

[6] 胡晓.河南省物流现状调查及分析[J].物流技术,2011,30(04):42-44.

[7] 魏菲菲.浅析河南农村邮政物流运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经济,2014,(27):33-35.

[8] 杜小芳,张金隆,张纯军.发展湖北现代农业物流业的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06):35-38.

[9]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农村发展路径与模式范文第4篇

1.1 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传统运营模式

1.1.1 将公司和农户作为经营主体的合作模式。

农业经营中的主要人员就是农户, 因此开始农业产业化是公司和农户之间的合作, 企业进行农产品的相关加工, 完成市场供应工作, 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各种需求, 农户作为生产者的身份, 给公司提供相应产品原材料, 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实现互惠互利的目的。

1.1.2公司和大多普通农户及少量的富裕农户相合作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将农户进行分类, 是一种相对复杂的合作模式, 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很好的维护了公司和农户的关系, 还加入了第三方的协调者, 很好的解决在农村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2 经过改进后的农业产业化运营模式

1.2.1 将合作社作为主体的合作模式。

当农业产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形成了合作社, 能够提高组织生产能力, 存在功能性作用差的缺陷。后来形成多个小合作社整合成一个大合作社的模式, 避免上述缺点。提高了生产水平, 同时还形成了较大的获利空间, 给市场提供更多消费品, 形成一种互利模式。

1.2.2 现代化农业生产行业的经营模式为主。

农业产业化中最好的经营模式就是行业之间的合作, 农业产业化是将多种模式相结合, 选择不同模式的优势组合。在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进步的标志。

2 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2.1 进行技术改造, 加强招商引资

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 科技进步对其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同时农业产业化需要依赖科技不断发展, 对于一些龙头企业而言, 更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等, 通过高新技术建设现代化企业。同时农业产业化还要依靠政府政策和资金投入, 保证其能够稳定发展。

2.2 采用集群发展模式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形成一批有实力的大公司, 在其带动下做好主导产业, 形成产业群发展模式。通过农业产业化帮扶农村农业, 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就是扶持农民。建立一个龙头企业与农户、政府相互依存的模式, 在动态博弈中达到各方所需利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 能够引领农村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改进税收政策, 提高扶持力度;实行间接化的补贴制度;形成科学的信贷政策, 减少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贷款难问题;同时还要形成配套的风险管控系统, 确立中央的财政地位, 提高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 形成多层次、多环节的农业产业化扶持系统。

2.3 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农产品基地

农产品通常是在自然条件下, 利用相关技术、社会条件等进行生产, 同土壤、气候等有一定联系, 良好的生态系统能够给绿色农产品加工建立资源保障。实践表明建立农业生产标准化基地能产生良好效果, 首先是对农村农业结构做出调整和一定改变, 农村农业实现标准化生产;然后是提高了农村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现农业增产同时提高农民收入;其次是加大科技应用, 使得农产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打造多种农产品品牌;最后是努力形成主导产业, 在基地建设中不断发展特色产业, 不断推进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的发展, 生产不断向着区域化、带状发展, 形成更多的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2.4 利用市场引导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村农业产业化表面上是要很好的组织农民进行专业化生产、加工活动, 本质上是良好的进行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建设。农产品的生产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市场需求会对农产品生产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因此, 农产品市场建设对农业产业化非常重要, 市场能够正确的引导农业产业化;根据产业化要求, 不断进行农产品市场建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结束语

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横向和纵向能够相互促进, 要对当前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不断创新,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 要充分利用其更好为农业服务。以政府为支撑主体, 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形成良好的配套服务体系。在农村做好民间经济合作, 正常、有效运转,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摘要:农村农业产业化是当前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能够很好的推进农业发展, 同时农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进步有着紧密联系, 农村农业产业化程度对减少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有重要作用。因此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对实践经验分析发现, 培养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的基地等措施是农村产业化发展的良好途径;本文对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介绍, 同时对农业产业化的运营模式和途径进行探究, 从而不断促进农村农业产业化的进步。

关键词: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农村发展路径与模式范文第5篇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不仅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 引发了新的投资热潮, 开辟了就业增收新渠道, 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空间。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指明了农村电商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重庆忠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这一问题做出探索性研究, 以电子商务手段助力“精准扶贫”战略, 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 促进贫困地区特色农副产品、旅游产品销售, 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二、重庆忠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在国家政策强力引导和扶持下, 重庆市电子商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电子商务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特别是县域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忠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 自古以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 近年来通过发展农村电商, 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先后被确定为“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等称号。特别是解决了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问题, 实现了农特产品与市场无缝对接。

在重庆市忠县人民政府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指引下,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运营了有机生态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 开辟了一个利用电子商务帮助农产品走出农村的道路, 创新地以“农村生产基地+高校研发服务+公司经营管理”模式, 实现了新农村政府、产业、高校、科研、用户 (五力) 协同的“电商引领+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之路。

三、重庆忠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一) 优势 (Strength)

第一,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意识强烈。第二, 农业资源禀赋较强, 监管设施完善, 农特产品质优。第三, 忠县地理环境优势明显。第四, 拥有自己具有地区特色的独立品牌。第五, 高校坚实的技术引导支持。第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通过VR技术溯源的体验营销。

(二) 劣势 (Weakness)

第一, 政策资金投入量不足。第二, 品牌知名度不够, 产品种类较少。第三, 电商运营、推广和技术人才紧缺。第四, 物流运输成本较高。

四、对于重庆忠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对策建议

(一) 实现农产品进城直销

打造一批便于农产品进城直销, 主体是农民, 属于农民自己的网络平台。建立包括PC端、微信和APP等多终端销售平台, 数据实时同步, 实现从传统电商到移动电商全覆盖。上述平台将打通农产品进城直销的营销网络。

(二) 利用电子商务精准扶贫

以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 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的能力, 促进贫困地区特色农副产品、旅游产品销售。一方面让有意愿的贫困户通过网络平台销售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 实现增收;另一方面可为贫困户建立数据档案, 政府依据其销售订单, 动用专项补助资金进行补贴, 实现电商精准扶贫。

(三) 促进生态旅游下乡

通过对贫困地区特色旅游产品调研、开发及销售, 可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匠心打造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巴渝特色小镇。要充分利用闲置农房发展地方特色民宿、订制养老等项目, 促进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以订制忠县两日游为例:住地方特色民宿、体验生态旅游、感受忠文化。

(四) 科技引领VR溯源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通过VR技术旨在通过互联网云计算技术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网上购物体验, 解决产品在网购时可能会遇到假货、实物与描述不相符、退货难等问题。

VR溯源, 使消费者通过VR沉浸式体验, 身临其境地感受农产品绿色生态的生长环境。以忠县柑橘为例, 对于各地的采购商、消费者分布在全国各地, 通过VR体验营销, 则可以让这些采购商“身临其境”地感受“半城山水满城橘”的震撼, 这种感受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五) 跨境电子商务与农村电子商务结合

跨境电子商务面对的是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家和消费者, 市场潜力巨大。我国每年1800亿美元的农产品进出口, 农产品跨境电子交易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庆市作为国家首批5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 全国唯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全业务试点城市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跨境电子商务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以重庆忠县为例, 可将土鸡、柑橘、长江三峡特色旅游产品等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进行销售, 其国际市场潜力巨大。

(六)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 开展本地农户电商培训。

当地政府可以寻求和相关高校合作, 落实一批电子商务实践基地, 选择优秀的培训教师, 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鼓励企业加入到培训体系中, 形成政府、产业、高校、科研、用户 (五力) 协同的多元教育培训体系, 多渠道培育具备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2. 引进外部电商专业人才。

贫困地区政府要制定务实的人才引进政策, 发挥政策优势吸引人才, 重视对引进人才的培养, 建立符合市场规律、弹性的待遇落实机制, 做到优秀人才待遇优厚。

摘要: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本文针对重庆忠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对策这一问题, 从实现农产品进城直销、电商精准扶贫、促进生态旅游下乡、强化科技创新驱动VR溯源、跨境电子商务与农村电子商务结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六方面做出探索性研究, 提出忠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农村电商,电商精准扶贫,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邱泽国、杨毅:“互联网+”背景下黑龙江省农村电商发展及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 2019 (2) .

农村发展路径与模式范文第6篇

一、互联网视域下的农村经济发展阐述

互联网视域下农村经济发展简而言之就是互联网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互融合, 并借助互联网自身的本身优势为载体, 从而使农村经济发展逐步迈向新的经济形态[1]。互联网具有广泛性和创新性, 是对传统农村农业发展模式予以转变的有力手段, 不仅可以提升农村经济链的智能化, 而且对提升农村各方面效率也有重要意义。此外, 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兴起与快速发展, 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实现了对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有效拓宽。也正是在此销售模式下, 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能够实现直接对接, 并获得及时的反馈与沟通, 以线上售货、线下发货模式为载体, 推动了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整合, 推动了两者之间的平衡, 规避了因生产过剩或缺货情况的发生, 进而对农村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带动作用。

二、互联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 国家对互联网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其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并成为了我国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将其应用到各个传统领域当中, 是我国经济实现改革、创新与发展的动力所在。而互联网与传统领域的整合, 可以使农业发展平台得到了有效的拓宽, 既缓解了当前农村信息资源不足的情况, 又使农民获取知识的渠道得到了明显的拓展, 从而以农村生产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带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迈进。

(二) 互联网的渗透率得到了快速提升

在移动智能终端日益普及和网络环境逐步完善的背景下, 以农村为区域主体的互联网也获得了高速发展, 相应的农村网民数量也有所增长, 也正是基于互联网渗透率快速提升的背景下, 为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第一, 围绕智能手机展开的研发工作和推广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当中, 其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时, 以农村为目标市场的手机产品的竞争力度也在不断增加, 使得智能手机的价格呈现了不断下滑的态势, 这也是农村互联网得以普及的基础所在。第二, 运营商由于受到政策扶持与影响, 因此其上网资费逐渐降低, 这不仅给农村网络覆盖范围扩大提供了机遇, 而且农村上网环境也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使得手机上网门槛有了明显的降低。第三, 移动互联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使得网民使用意愿逐步强化。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快速整合, 并基于生活开发出与其紧密联系的新应用, 提升了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用户的吸引力。

三、互联网视域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索

(一) 借助“互联网+信息”, 使农村信息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互联网依托其全球范围的网点覆盖优势和全天候的服务优势以及海量的资源优势等形成了对大量客户的吸引力, 农业资源共享也更为便利。第一, 要以全国农业信息为范围界定建立起相应的农业信息基础数据库, 借助互联网的纽带作用和先进的储存技术, 使原本零散的生产、加工等领域信息实现有效的采集与整合, 建立起集农村耕地情况、土地资源情况等多方面内容为一体的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农业基础资源数据库, 从而使农业信息资源间的联系能够得到有效地促进, 为资源共享奠定基础。第二, 要充分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来对相应的农业方面的数据予以客观分析和预测, 并以地方特色为立足点,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农村土地、气候和耕地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保证农产品种植地区的合理性, 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农产品的产能还要进行实时监测, 实现供给双方的良好对接。第三, 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具有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特征, 并在此技术上围绕公益和商业建立起有关农业的信息资源网站, 实现对农业信息资源的精细化分类, 建立起集信息聚集、分类和集群为一体的指导优势, 更好地推动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 借助“互联网+生产”模式, 使传统农业生产向智能化迈进

第一, 要加快智能化农业生产系统的建设脚步。具体来讲, 就是要加大云计算、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在农村稻田种植、畜禽养殖等方面的应用力度, 逐步建立起既可以信息收集、又能实现自动感知, 既能够实现有效传输控制又能进行智能监测的智能农业生产系统, 确保农业生产的精准化和高效化。第二, 围绕农业生产开展智能化管理。具体来讲要以智能生产管理为基础, 以产品质量监测和产能分析等多个项目为结合, 并在此引导作用下推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的形成。第三, 加快职能农业生产数据模型的建构力度, 将品种、土肥和气候等知识整合到一起并将其以知识库体系形式呈现, 同时还要注重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 从而建构起既具合理化又具科学性的分析模式, 加快农业生产智能化决策系统的建设力度, 实现对农村农业生产品种布局的有效指导, 保证种植的合理化。

(三) 借助“互联网+销售”模式, 保证农产品的高效流通

要加大“互联网+电商”模式在农村的推广力度, 从而使农产品销售渠道逐步丰富起来, 实现由固有的传统的产销模式向“生产基地+消费者”的转变。借助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可以推动去中介化的实现, 真正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对接, 省去了以往中间商开展销售的烦琐环节, 不仅使流通效率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而且销售成本也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是保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双赢的有效措施。第一, 可以以当下热门的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等销售平台为载体, 充分借助其平台客源优势和人气优势, 来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进行扶持。第二, 着力建造具有区域特点的销售平台。要注重区域产品和特色优势的整合, 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品打破地域的限制推向更多的消费者, 使其能够契合更多消费者需求, 并以客户需求为依据和参考向其提供相应的咨询和促进交易等服务。第三, 要对客户体验给予应有的重视, 并建立起相应的客户体验服务区, 围绕客户体验、优化交互方式实现多维度、全面的互动营销体验区, 帮助传统农业向互联网化的迈进与发展, 建立起集农副产品超市、精品店等为一体的网上商城, 提升客户体验度。

(四) 借助“互联网+技术”模式, 推动农业技术推广

互联网在农村市场的开拓与发展与其技术优势有着直接关系, 也正是借助其规模效应, 实现了农业信息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 促进了农业科技技术向全能一体化综合服务的发展与实现。第一, 要拓展农业技术线上服务, 将基于线下的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向线上推进, 从而建立起覆盖范围广且具有开放性的展示平台。第二要围绕农业知识建立起全国范围的知识智库。简单来讲就是要以一体化、智能化为遵循, 建立起相应平台, 农村、农户对技术和知识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借助此平台来实现。同时, 还要始终以农业为核心, 建立起网上知识交流平台, 从而以多样化方式为载体推动农业技术的拓展和推广, 使农村专业技术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五) 借助“互联网+创新”模式, 推动农村经济的创新与升级

农村农业想要获得快速发展就要打破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束缚, 引入多元化模式[3], 将侧重点放在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发展当中。借助庄园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模式, 实现其与互联网文化的有效整合, 是保证其与互联网形成具有系统化整体的关键所在。依托互联网客户具有的广泛性特征, 增大经营模式的开放性, 以此收获良好的知名度, 对其市场范围的拓宽也是大有裨益的。此外, 还要深刻认识到互联网信息交流具有的便利性特征, 并以此为基础和依托, 使信息交流更为便捷的展开, 为经营模式的完善提供重要指导与方向, 确保其经营效率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 但是从目前产业结构角度来讲, 农业的薄弱性以及面临的各方面挑战与困难不容忽视。如果对其不能加以重视, 对农村经济发展也是不利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崛起与发展, 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实现农村经济与互联网间的有效整合, 使固有的生产模式、销售模式以及农业技术等得到有效的优化, 同时也有助于新型销售渠道的形成。也正是借助农村各资源间的整合, 为农村经济发展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近年来, 互联网技术已在我国农村经济领域内得到了有效的渗透, 尤其是在产品生产、加工等环节的充分应用, 对农业农村新动能的培育以及乡村振兴发展等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 本文主要就互联网视域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 蓝海涛, 周振.我国“互联网+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 2018 (07) :31-38+65.

[2] 李雄.农村经济“互联网+”发展模式探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7, 31 (06) :35-38.

上一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范文下一篇:农产品电商物流平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