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基础教学高等教育论文范文

2024-03-14

美术基础教学高等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近年来,教育部门愈加关注基础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为帮助当代青少年学好相关内容,使其能在接受基础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教师应该尝试联系实际,细致研究当前基础美术教育情况,并对传统文化在该教育工作中的传承、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基础美术教育;传统文化;青少年;传承与发展

前言:经实践发现,教师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内容,借此优化基础美术教育内容、教学方式,能给当代青少年提供更为优质的基础美术教育。在这一优质学习环境下,青少年文化认同感将大幅提升,且将在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得到优质教育,顺利完成基础美术教育相关学业。在未来,教师也要细致研究传统文化,尝试借助传统文化进行授课,以提升艺术教育质量。目前,这一目标显然已经达成,青少年基础美术教育受教育质量更是显著提升。

一、当前基础美术教育情况

在经济环境的日益影响下,国内教育领域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有关部门开始发挥作用,主动参与到教育改革工作当中。在这一社会背景下,艺术教育工作变得愈加规范,且开始走向系统化发展道路。具体表现为:在政策影响下,部分青少年开始学习艺术,尝试借此提升个人综合实力。在这一大环境下,各式各样的艺术培训活动开始出现,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如果站在社会角度看待青少年基础美术教育可以发现,当代青少年本身乐于参与艺术培训活动。这一现状,使艺术教育领域飞速发展,培训班更是逐年增加。从这也可以看出,青少年作为消费主体,直接影响艺术教育领域的发展进程。现如今,青少年主要借助新媒介参与学习,且已然能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顺利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艺术教育产业更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良好发展。

但是,在全面调查、分析后可以发现,国内艺术教育体系尚不完善,青少年无法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得到优质的基础美术教育。教师应该引起重视,尝试站在素质教育教学角度思考问题、研究基础美术教育工作。经实践发现,教师合理优化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教育体系,借此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能给青少年带来优质的教育。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注意基础美术教育的方式方法,尝试借助传统文化,给青少年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指导。这就要求教师细致研究基础美术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只有教师了解国内基础美术教育内容、教学方向,并在考虑青少年实际需要的前提下进行授课,才能使基础美术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是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文化内容、特色元素,尝试将传统文化和基础美术教育内容相结合,以便从源头上保障青少年学习效果,使相关青少年能得到优质的基础美术教育。

二、传承与发展情况分析

在素质教育下,教师不但关注班级青少年文化课程的学习情况,还关注青少年综合素质、艺术素养方面的发展情况。为帮助当代青少年提升个人艺术素养,使其能真正了解传统文化,教师应该重视、合理开展基础美术教育工作。在授课期间,教师应该合理借助美术课程,向青少年传达有效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视觉艺术符号辅助授课,以帮助青少年直观观察、细致研究传统文化。教师在授课期间所用符号,多数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相关联。教师全面展示绘画艺术、传统文化,能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学习基础美术教育课程。尤其是传统文化方面,在语言元素的帮助下,青少年对民族艺术的变化情况、演进情况愈加了解,且已然能在多元化发展背景下,深刻体会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笔者认为,这种文化力量十分重要且影响深远。教师应该明确这一点,充分利用这种文化力量开展艺术教育工作。

在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接受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方式更是成为当前社会的主流教育方式。这一变化,使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且已然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变化。比如深圳,深圳有关部门已然重点强调教育国际化工作,且下达任务,要求相关学校尝试在网络教育期间加入传统文化内容。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学校为响应号召,给青少年创造优质的学习条件,开始基于国際化教育角度,建立相应的教育平台,并借此展开授课。经实践发现,教师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做好艺术教育方面的项目建设工作、课程体系优化工作,能给青少年带来好的学习条件。在新的学习环境下,青少年将系统化学习基础美术教育内容,且将在基础知识、专业指导下,完成基础美术教育学习任务。

在这一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K12教育情况,相关教师更是尝试在中国教育体系中融入K12教育内容,以达到中西教育有效融合的教育目标。这也是当代青少年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青少年主动配合教师参加各式活动,学习基础美术教育内容,将借此提升个人学科素养。在未来工作中,教师应该站在本土角度分析问题,尝试借助传统文化、民族特色,去优化青少年基础美术教育内容,确保相关青少年能借此进步、全面了解学习基础美术教育内容。

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基础美术教育的艺术素养发展需要,并尝试在此基础上,给青少年提供学术化更强的、理论化更强的教育。这一行为,能使中西方教育工作有效结合,青少年也将借此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指导。现如今,已然有大量的专家开始研究学术结合工作,且已经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尝试将课程教育工作、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相结合。在这一教育背景下,青少年能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学习传统文化,青少年学习需求将得到满足,且将在这一优质环境下,不断进步。在未来,教师也应该采取措施,尝试将基础教育普及化、大众化,使相关教育工作能大范围开展、落实。目前,国内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已然愈加完善,相关教育工作开展质量明显提升,且已然与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发展工作紧密相连。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给青少年讲解基础美术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合理借助传统文化进行授课,能使青少年得到优质的基础美术教育。相关青少年也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步,在美术教育体系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在未来,教师也要细致研究基础美术教育内容,并尝试结合网络时代发展形势,对其教育内容加以创新。在教师的不断尝试下,基础美术教育工作开展向系统化方向、民族化方向发展。这一变化,使传统文化直观展示在青少年面前,青少年也在优质的美术教育下,真正掌握基础美术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1] 阿卜杜凯尤木·麦麦提,张志强,钱初熹.新中国70年新疆基础美术教育发展历程研究[J].  美术. 2020(01)

[2] 杨伊倩.基础美术教育展览展示策略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09)

[3] 刘军.基础美术教育与社会文化发展思考[J].  美术教育研究. 2018(19)

[4] 刘晓峰,Sofia Wu,商亮,余治昊.中英基础美术教育比较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01)

[5] 林曦.对基础美术教育的思考[J].  新美术. 2016(12)

作者简介:隰欣悦(2001.10—),女,汉族,籍贯:河北保定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8级在读本科生,本科学位,专业:环境艺术,研究方向:基础美术教育

美术基础教学高等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其中的很多专业和美术类课程有较强的联系,因此在高职院校开设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进程,促进学生更好适应市场的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模式、教师队伍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优化,切实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全面促进高职院校整体办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对于精神生活享受的需求随之增加,对于追求美好事物的欲望也在增加,因此创造美的人才就显得极为重要。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比较重视设计类专业的建设,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但是要同时兼顾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多种专业中开设美术基础课程能够很好地使学生兼具技术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更加适应市场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一、高职院校开设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

意义和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发展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的重担,需要重视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培养。在多个专业中开设美术基础课程,能够通过基础性的、科学性的美术教育,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在艺术享受中修身养性,塑造独立的人格。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此外,美术基础课程的开设能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促进学生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总之,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都能够因为美术基础课程的开设而得到提高,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帮助。

(二)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进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早已提上日程并付诸实践,而且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但是,目前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完成得还不是很到位,这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在多种专业中开设美术基础课程,能够为各专业教学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生机,从而大大地改善专业教学中的不足,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实现多方面发展。在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之后,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能得到快速的提升,这有助于高职院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开设美术基础课程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适应市场的发展

市場、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目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对于各类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先机。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重视人才培养规划和目标与市场发展需要的匹配,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来培养人才。美术基础课程的开设,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能够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更多的能力,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从而在毕业后更轻松地适应市场,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展现出自己的才能。

(四)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高职院校的学生质量和本科院校的学生质量相差很大。不过,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上与本科院校学生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其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和欲望并不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少。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其思想观念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已经对于自身的学习和以后从事的工作有了较多的规划和认识,对于自己的专业前景也比较关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还是具备比较强烈的学习欲望的,希望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美术基础课程的开设,能够使学生学习到一些在工艺制作、色彩应用方面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反过来,学习能力的加强,也便于学生开展更深层次的学习。

二、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

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后

开设美术基础课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在各专业中开设美术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形成协同发展效应,促进学生技术能力、创造能力、艺术能力的全面进步。从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院校以及部分专业在开展美术基础教育中应用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没有认识到教学理念对于学生、学校发展的价值,在教学各个环节的投入都比较少,甚至还存在跟风的现象,直接影响了美术基础课程的开设效果。

(二)教学目标与市场发展存在差异

从市场反馈可以得知,企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比较满意,但是这些学生的审美能力则普遍存在不足的现象,对于企业的优化发展十分不利。开设美术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提高学生基本专业能力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美育,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从现实情况中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美术基本专业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1]。

(三)美术基础课程的内容传统枯燥

课程内容是否适合专业教学开展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教学的效果。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开设的美术基础课程的教材内容基本相似,并且同一学校不同专业开设的美术基础课程的内容也区别不大,具有较弱的专业针对性。多数高职院校的美术基础课程包含色彩和素描两部分内容,在教学中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而且讲授的内容比较传统,这对于之前没有美术基础或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的,使得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有限[2]。

(四)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条件有限

教学条件主要指的是开展某一教学活动所必备的条件。例如,体育课程教学需要有操场作为基本的场地条件,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也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来满足教学要求。目前来看,多数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环境局限于普通教室,缺乏一些基础性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同时缺乏在户外开展教学的条件。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提升都有着一定的限制,难以实现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这也限制了美术基础课程开设目标的实现。

(五)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所采用的基本手段,对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美术基础课程开设的时间还比较短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还不是很完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单一。多数教师在讲授课程时还是比较重视对课本知识的讲授,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虽然重视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绘画技法的训练,但是这样的方式对于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适合的。培养学生艺术感受力和艺术创造力的目标并没有在教学中体现出来,使得美术基础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效果都没有达到预期。

(六)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高职院校侧重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而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足,学习的自觉性不高,一旦缺少教师的引导和督促,就会使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也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目前来看,多数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比较缺乏专业的美术基础课程教师。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会安排美术专业的教师来任教,但是没有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来开展针对性教学,而且部分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有限,并不能完全胜任该课程的教学。

三、优化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

教学实践的策略

(一)改革教学理念,跟上改革潮流

教学观念落后是高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一大难题。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效果就要从改革教学理念开始。首先,高职院校的领导要重视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地位,要将美术基础课程作为重要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同时,要重视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根据专业特点为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指明方向。其次,教师要革新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美术基础来开展教学,使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更加适合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学生的现实需要。最后,高职院校的学生也要更新自己的学习理念,加强对美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加强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利用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美术基础能力、创新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等,为日后的职业发展打牢基础[3]。

(二)明确教学目标,适应市场需求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对于美术基础课程来说,其涉及的专业较多,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实现课程开设的目的。首先,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进行具体考虑,不能“一刀切”,而是要使教学目标具体化、针对化,适应学生的专业需求。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分析市场变化的情况来优化、调整教学目标,使得课程教学始终贴近市场,更具优势。最后,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绘画构图能力,还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塑造。

(三)优化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是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优良的教学内容能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对于學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美术基础课程要重视优化教学内容。首先,教师要认识到不同专业对于学生美术能力需求的不同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使其更适合学生的需要。其次,教师要重视市场发展的变化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加接近市场的需求。同时,教师还要将艺术鉴赏的部分加入课程,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教学目标和开设该课程的目的。

(四)改善教学条件,做好基础保障

教学条件是开展教学的基础,优良的教学条件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条件的改善是美术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首先,高校要加大力度对画室进行改造,建立功能多样、设备齐全的专业化美术教室,使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完成对教师所讲授知识的操作,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构图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要重视利用课外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出接近现实的条件,利用丰富的现实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高职院校要和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条件,便于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4]。

(五)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模式的改进,能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针对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弊端,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首先,教师在讲授美术课程涉及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更为重视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培养,改变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锻炼,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其次,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将课堂延伸到户外,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在大自然的感染下激发学生的艺术思考能力和思维创新力。最后,教师要针对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欲望不强的现实情况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差异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等,从而调动起学生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出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价值。

(六)加强教师培训,壮大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的不足,是多数课程教学质量有限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的开设效果不够明显与缺乏专业的教学队伍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美术基础课程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高职院校要重视对美术基础课程教师的专业培训,使其了解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开设目的,重点加强教师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建设综合素养强大的教师队伍。其次,该课程的教师要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强化,不断钻研课本,利用网络资源强化自身能力,同时要积极和同校、异校的教师展开学习交流。最后,高职院校要重视相关人才的引进,选择既有基础知识技能又有艺术创造力和鉴赏力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5]。

四、结语

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美术综合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推进美术专业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美术教师要重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模式、自身能力进行革新或提高,使高职院校开设美术基础课程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促进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创新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怀恩.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8):169.

[2]马罡.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明日风尚,2017(23):257.

[3]姜博之.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中国画课程的教学实践[J].明日风尚,2018(11):207.

[4]水九清.高职教育中美术基础教学的改革与教学方法初探[J].艺术科技,2019(10):233.

[5]张晨阳,王宁宁.关于高职院校文物修复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9(1):35-38.

作者单位: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美术基础教学高等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科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幼儿提供完备的教学资源,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信息的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清楚认识到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非常复杂,不仅含有知识内容,还要进行方法论的教学,帮助幼儿提升获取知识的能力,更注重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从而获得对科学活动的认识和知识建构。

关键词:科学教育活动;兴趣;主动发展

幼兒学生科学教育活动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使得幼儿学生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自觉利用相关自身的经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行问题的深入探索。科学教育活动由于难度较高,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当采取必要的手段建立合理的教学方案,打造科学化、完备化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幼儿通过自身动手操作的探索,从而获得对科学活动的认识和知识建构。合理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育的内容应是幼儿熟悉的

科学教育活动前,需要选择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以及明确,拉近学生与科学教育课程之间的距离,幼儿学生在课程中逐步摸索出科学教育学习的方法。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学内容应当选取生活材料,以此为基础,增加科学教育与幼儿学生之间的联系,使得幼儿学生更好地探索生活。

为了强化幼儿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科学活动的中心应当从幼儿具备熟悉感的事物出发,将玩具作为科学教育的兴趣结合点,利用幼儿学生进行玩具的分类、排序以及拆装等,通过这种方式形成新的玩具。在这种科学教育,幼儿不仅可以提升科学教育的课程效果,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在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构建课程体系,使得幼儿学生在学习环节,不断积累相关学习经验,帮助幼儿学生更加充分地体验到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意义,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世界,对于自身学习经验的积累,良好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2.尽量多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各种想法的材料

在分析事件原因或者关联分析的过程中,幼儿学生由于自身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欲望,愿意参与到相关探究活动之中,进行相关研究。因此教师在科学教育课程选择以及筛选的过程中,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明确选择的必要性。

例如:在《蛋宝宝站起来》中,活动开始的前期准备我们就让孩子对如何让“蛋宝宝站立”进行了猜想。根据孩子们的猜想,我们准备了许多不同的实验材料,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操作材料,对自己的猜想一一进行了尝试,并产生了新的想法,如用毛巾做垫子、用泥工辅助,用瓶盖等等。当他们的猜想被得到了证实,蛋宝宝站立起来了,他们体验了实验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幼儿学生可以形成探究的欲望,使得幼儿在良好兴趣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探究活动,有序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3.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幼儿的兴趣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必要的举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注意力的提升,使得幼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科学教育之中。具体来看,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兴趣的提升作为纽带,对课程形式作出必要的调整,利用幼儿学生不同的感官,提升幼儿学生科学教育学习效果。

例如:在《大影子小影子》中,我们布置了暗房,提供了手电和实物,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去发现如何让影子变大变小。幼儿在自己的尝试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了影子变大变小的方法。

这种科学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十分感兴趣,形成了探索的欲望,推动了科学教育的深入开展。兴趣作为幼儿学生科学教育的基础,是幼儿学生知识获取、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良好的科学教学要求学生在情绪中不断进行学习,对学习保持保持热爱,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

4.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把幼儿放在主动发展的位置上

(1)把“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将这种教学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设计模式的调整,灵活转变课程学习的内容,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不断积累学习经验的积累。例如:在《影子的颜色》中,在相关课程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操作相关玩具,在操作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引导,使得学生可以从自身的视角,进行经验的总结以及问题的梳理,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操作中学”还是“传授中学”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与传统常识活动的关键区别。科学教育环节中,部分教师思维扭转得不够全面,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没有能够从实践角度出发,创新相应教学方法,从而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成效。例如,少数教师为了压缩课程周期,习惯性地在幼儿进行相关探索之前给出相应的答案,通过答案的验证来论证相关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固然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其教学效果较为有限,难以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3)幼儿操作学习环节,老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在科学教育操作学习环节,部分教师为了快速将教学结果表现出来,在学习过程中提醒学生,这种群情况的发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使得幼儿学生的思路受到干扰,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使得学生更好地探索问题,不应当将自身的思路干扰学生的想法。

5.开展活动时,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1)教师要快速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在日常幼儿教学过程中,应当认真把握科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快速转变教学理念,从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标准等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设计活动,有计划地将科学教育融入幼儿教学活动之中,借助各类不同的游戏,对幼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使其在游戏的过程中,兼顾人格健全与行为养成。为达到这一目的,幼儿园需要组织好、开展好教师培训工作,在培训中,除了引导教师进一步明确科学教育的教育价值,并且尝试提升教师对游戏教学资源的整合、发掘能力,确保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层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调整游戏教学的主题、内容,从整体上形成一个完善的科学教育教学框架,对后续教学内容的丰富、课堂评价的实现有着极大的导向作用,避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相关问题。

(2)丰富科学教育的内容

考虑到幼儿学生的差异性,在整个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选择好科学教育内容的,确保科学教育的内容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机结合起来。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教师可以设置小小医院、商场超市等游戏场景,由学生自由分配角色,学生通过扮演人物、模仿行为等方式,使得幼儿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规范。例如在小小医院科学教育设置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学生的特点,设立相应不同医院科室,引导幼儿学生模仿医生、护士以及病人的行为,使得可以幼儿更好地参与到医院治疗活动之中,配合医生、护士的诊疗活动,并且养成良好的就诊习惯,科学化养成治疗学习惯。幼儿教师在对游戏进行选择的时候,根据室内室外的特点,让幼儿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重要的价值,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促进幼儿的发展和进步。户外活动能够为民间游戏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契机,但是幼儿教师应该为幼儿准备充足的活动材料,如找根竹棍便可以骑“竹马”,拾几颗杏核可以玩“抓子儿”,扯一根布条蒙住眼睛便能捉迷藏。此外,由于幼儿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对物品进行想象性使用,如一根小木棍放在胯下可当“马”骑,架在肩上可当“枪”用,与球一起便可玩“赶小猪”的游戏。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民间游戏与春游、运动会等集体户外活动结合起来,在运动会中比赛跳绳、踢毽子、滚铁环等,幼儿在活动中既获得了锻炼身体的机会,又激发了合作竞争意识。除了做好上述科学教育的设置之外,教师还应当做好课堂评价与指导工作,通过必要的评价,提高幼儿学生的导向能力,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认真做好教学准备活动

幼儿园科学课程过程中,需要着眼于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在充分评估不同课程教学活动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应的课程准备工作。例如,幼儿园科学课程涵盖的教学资源,跨度较大,為确保各项教学活动的稳步开展,教育人员应充分进行教学写作,打造专业科学教育课堂模式。因此教学人员除了具备较高的幼儿园科学课程品授课水平,还应有敏锐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意识,关注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并积极参与学习交流,对于教学人员的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参与,可以确保科学课程教学活动方向的精准性,避免教学活动环节发生偏差,保证各项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稳步开展。

(4)开展细致全面的教学设计

幼儿园科学课程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要精准把握幼儿园学生的思想发展动向,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科学课程的科学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知识使用的政治立场,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科学课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教师要加强科学意识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将幼儿园科学课程品的操作性和科学课的理论性有机融合,采用知识、能力、素质等并举的教学阵列,充分发挥联想、类比等方式,寻觅出幼儿园科学课程与科学教育的相关结合案例。

参考文献

[1]龚雪君.培养幼儿“多解”的思维方式[A].学前教育研究,1999(04).

[2]桑青松.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创新教育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1(04).

[3]周升群.科学教育中幼儿的探索性行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

美术基础教学高等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油画教学是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在当下视觉媒介多元化、艺术观念不断更新的新形势下,油画教学如何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在今天多元化的时代产生新的价值,是文章所要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油画教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

油画自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国之后,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和美术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油画所具备的系统的、科学的绘画方式是艺术学习必经的途径,也是当下美术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油画及其相关课程是整个美术教育的基础,决定美术教育的质量。

当下,视觉媒介多元化、艺术观念不断更新,艺术突破原有的边界,和社会现实联系更为密切,呈现综合而多元化的趋势。美术教学也不再是注重传统艺术技能的训练,而注重视觉艺术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创造性艺术思维的培养。油画教学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艺术学科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油画教学的课程体系需要被重新构建。

国家教育方针确立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新方向,这一政策的导向决定了当前需要改变传统的油画教学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应当是以专业研究为基础,培养一批高素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对于美术教学而言,从油画教学的体系建设入手,从传统艺术中萃取艺术的灵感和理念,达到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使所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中更加具备创新意识和竞争力。

1 油画教学的历史新趋势

油画教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科学理性的造型方法的训练,如素描、色彩、构图等课程;也包括油画创作、油画欣赏等注重综合素质提高的课程。油画教学起源于16世纪末期欧洲美术学院的建立。美术学院继承和发展文艺复兴的遗产,延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将油画学科纳入专业学科的范畴,成为研究艺术的最为基本的专业学科。经过几个世纪的积淀,油画教学体系逐渐完善成熟,在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之下传入中国。特别是在洋务运动所推动的兴办西学的风潮之下,油画教学及其基本的造型方法成为美术教育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19世纪初,在蔡元培所倡导的美育思想的影响下,留学归国的艺术家如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参考西方美术教育模式,在中国建立专业美术学院,油画教学成了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科目。油画教学旨在建立一种科学、理性的艺术研究方法,改变中国艺术口授心传的旧有模式,使艺术学科更加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新中国成立后,在确立了以写实艺术为基础的教学体系模式之后,油画教学的基础造型训练方法成为美术学院所有学科教学基础训练的必备环节,油画教学以及相关课程设置广泛普及于其他美术专业的教学体系中。

在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视觉媒介推陈出新,油画艺术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油画教学的理念也应及时更新。当下的油画教学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油画教学已经不是强调油画这一特殊画种的教学方式,而是强调视觉媒介的综合运用,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艺术表现语言,达到艺术理念的自由表达。油画教学在建制上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建立专门的工作室,使教学的空间得到极大拓展,既强调了艺术研究的专业性,又营造了自由的学术氛围,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在教学中注重艺术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艺术思維和观念的培养,注重油画和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同时,加强社会应用性的实践课程、强调艺术和社会的广泛联系,将油画教学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天地。所以当下的油画教学,一方面强调油画教学的基础性,发掘油画艺术深厚的传统和人文内涵,发扬油画教学所特有的专业特色;另一方面更应当注重油画教学在今天多元化时代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探索。

2 油画教学改革

当前油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①教学模式单一。虽然油画课程体系中设置了众多的课程科目,如素描、色彩、构图、油画人物、油画风景、油画人体、油画技法创作等,但是在众多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几乎全部是沿用传统的写实训练模式,导致学生上课接受的知识单一,艺术思维固化,艺术创作缺乏创造力。②教学模式局限于课堂。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脱节,教学课程的设置较少考虑到社会的应用性。没有将油画教学当作一门人文学科,强调本学科和社会的广泛联系,而是局限于技法的传授。③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脱节。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应当是教学中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缺少有机的联系。实践课程只是讲授专业的技法知识,而学生对于技法、艺术风格的形成缺少理论知识的依据,并不知道技法、艺术风格的形成有怎样的内在逻辑。理论课只是讲授艺术史的通识知识,很少涉及具体的艺术实践创作理念的阐释,导致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背离。

2.1 改良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油画教学中采用的以写实训练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教育发展的需求。油画教学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教学中加强多元化的艺术语言探索,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性的艺术探索,运用更为广泛的艺术媒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艺术表现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再局限于具象的领域进行艺术探索,体会到艺术表现现实的多种可能性。同时,课堂上讲授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流变、创作理念以及现当代艺术家在艺术上的新成果,让学生了解艺术前沿学科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针对学生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制定合理的、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能够全面展示。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找到自己的艺术创作语言。当然,在教学中设置这些实验、探索式的教学方式,并不是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合理划分课程所占的比重,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有新的提高。

2.2 拓展油画教学的范畴

今天,艺术的呈现方式趋于多元化,艺术作品和艺术的展示以及空间的布置共同构成艺术发生的场域,艺术已经拓展到现实空间领域,和整个社会发生密切的关联。油画课程的设置不再是仅仅面对画面完成作品,而是将油画课程教学看作是一个丰富的艺术活动实践,研究艺术作品如何在公共空间呈现,如何和社会发生关系,如何和大众产生互动的关系。所以,在油画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加入展览策划、美术馆和博物馆考察等课程,研究艺术作品的展览和空间展示,美术馆机构的运作以及艺术作品的流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在进行实践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艺术作品从架上进入到公共审美领域的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进一步对艺术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用途和功能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学生在课程的实践环节对现实生活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了解当下社会的变化以及大众审美的倾向,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艺术实践。

2.3 加强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

在理论课方面加强艺术风格探究的内容,深入讲解艺术风格形成背后深刻的历史原因,让学生掌握艺术创作以及风格形成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在学生对艺术的发展历史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需要回到实践教学的领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艺术创作的指导理念。同时,提高实践课的理论知识讲解的比重,通过联系艺术史的知识,讲解具体的艺术创作事例,让学生明白新的艺术思潮在产生的过程中,艺术家具体的艺术实践探索。将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就不再是表面的学习技法,而是更为深刻的理解艺术创作实践的价值和意义。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真正做到密切关联,以艺术理论指导艺术实践,又通过艺术实践的反作用达到对艺术理论的深入理解。

3 教学改革的意义

油画教学单纯训练油画技能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今天的美術教学。因为在视觉媒介多元化的当代社会,艺术的表达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种类。虽然油画教学是一个专门画种的专业知识的讲授,但是这门课程的意义并不是教会学生如何画油画,而是以油画专业知识为契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语言的表现能力,让学生能够自由驾驭艺术的语言表现现实生活。所以教学改革要打破传统的油画教学模式,在重视基础实践技能培训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变化,关注学术前沿的动态,及时制定新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潘耀昌.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

[2]陈瑞林.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6.

[3]张道森.中外美术教育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4]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

[5]李超.中国现代油画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

[6]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美术学院的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美术基础教学高等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哲学;美术教育;概念理解

对于美术教育研究者和美术教师来说,清晰、理性认知美术教育的概念是展开美术教学的必备条件,也是进行美术教育理论研究和美术教育实践研究的逻辑起点。错误认知美术教育的概念,不仅影响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也会阻碍美术教育学科的发展。通过对当下美术教育事象和美术教育理论的观察与分析,发现目前在认知“美术教育”概念时存在一些误区。同时,在知网以“‘美术教育概念’研究”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发现与其相关的研究较少,且没有从美术教育哲学维度研究美术教育概念的文献。“美术教育哲学是研究人们理性终极关怀美术教育存在的学科。或者说,美术教育哲学,是以思辨方式求解美术教育的学科。”[1]13-16而哲学通常亦会承担确定某一术语基本含义的功能。因此,本文在对美术教育的概念进行研究时介入美术教育哲学,诉求理性认知美术教育这一存在。

一、当下认知“美术教育”概念的误区

笔者对一些美术教育事象与“美术教育”概念相关的理论进行观察与分析时,发现当下认知“美术教育”概念的误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其一,混淆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概念,将美术教育等同于审美教育或认为美术教育仅仅是一种审美教育。在一些美术教师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中可发现这一误区的存在。一些美术教师在谈到自己的美术课程时,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强调自己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或者是让学生体验自然美、空间美、生活美等,审美成为了美术课程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内容与价值。在一些文献中对“美术教育概念”的界定也存在这一误区。例如,《丰子恺“童心说”教育思想对当下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研究》一文中认为,儿童美术教育是指“根据儿童发展特征和规律,以及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的需要,教育者对儿童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一定的美术创作实践活动,以达到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让儿童全面发展的目标,最终促进儿童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2]。很明显,上述概念认为美术教育属于一种审美教育。

然而,美术教育不等于审美教育,更不从属于审美教育,这二者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审美教育也称美育或美感教育,它传递的是美学文化。“美学对象包括极广,凡人对于文化世界,精神世界,及全世界之美感,皆属于美学。”[3]32所以说,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4]92包括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德育、体育等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但是美术教育的内容并非仅限于审美,因为美术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而艺术并不等于美,美只是艺术重要的一方面。(1)除此之外,艺术还有文化、社会、历史等其它价值。美学家宗白华也曾说过“盖艺术除美的实现之外,尚有其它各种美以外的价值;如一个艺术品所表现的文化,作家的个性,社会与时代的状况,宗教性,俱非美之所能概括也。”[3]32很多美术作品也的确是不美的。例如,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的《格尔尼卡》 (图1) , 以立体主义的语言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控诉法西斯引起战争带给人类灾难的行为。就其艺术形象与画面内容来讲,《格尔尼卡》无法称得上是传统意义上所谓的美的作品,但是其具有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人文以及社会价值使得这幅作品成为罕见的艺术杰作。由此可见,美和丑都不是判断是否是艺术的标准,美术的“美”与审美的“美”也不是同一个“美”。所以说,美术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以及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更多的是让学生感受艺术、理解艺术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造型能力、审艺能力(2)等多种素质。因此,从学理上来说美术教育不等于美育,美育不能代替美术教育。

其二,认为美术教育只传递给学生美术技法、能力等內容,忽略教育本身育人的目的。首先,在一些文献中可发现这一误区的存在。例如《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的个案研究》一文中认为:“美术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美术教学语言与形式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美术造型活动与欣赏活动,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意识和促进其艺术综合能力的发展。”[5]显然,上述概念认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综合能力,而忽略了美术教育还应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情感与美术专业情感,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另外,众所周知,理论指导实践,对“美术教育”概念错误的认知也会反映到美术教学实践中。例如,很多大学里教绘画的美术老师只指导学生绘画技巧,甚至有的老师只告诉学生“哪个地方要改”“还不行,继续画”等,而没有讲明如何改以及为什么不行。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一些美术教师也更注重学科本位,强调教给学生怎样的技能,弱化了美术课程的“情感目标”,使得育人的目的没有实现。这些教育事象都表明一些美术教师在认知“美术教育”概念上存在忽略教育“育人”目标的误区。

美术课程并不是一门技法课程,美术教育更不能脱离“育人”这一教育的总目标。首先,美术教育脱离“育人”目标会阻碍美术教育本身的发展。因为,只传授技法、知识,培养造型能力的美术课程只能将学生培养成艺术呆子和画匠。如果学习美术无法启迪智慧,培育人才,也就与学校教育的总目标无关,美术课程自然而然不被重视,成为一门副科,相应地,美术教育的发展也会停滞不前。其次,以“育人”为目标是美术教育总的发展趋势。美术课程的课程目标继“双基”目标、“三维目标”、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后又提出了“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这都表明美术教育在不断完善,不断向“育人”这一总目标靠近。因此,不管是在学理逻辑上还是事实逻辑上,美术教育都不只传递知识与技法,应遵循“育人”这一教育的总目标。

二、美术教育的本质特性

要想理性认知美术教育并一句话清晰界定美术教育究竟是什么,首先需要清楚美术教育的本质特性。《美术教育本质的研究》一文中对美术教育本质的界定为:美术教育与其它事物相区别的最基本的质的规定性。[6]118笔者非常赞同这一观点,认为美术教育本质即为美术教育的特性,是美术教育与众不同的最基本的性质。在美术教学中以及对美术教育进行研究时都不得违背美术教育的本质特性。在界定美术教育的概念时也需体现美术教育最本质的特性。所以说,理性认知美术教育的本质特性极其重要。

受“之外于之中”的美术教育哲学思想(3)启发,笔者认为美术教育是立体的。因此,在探寻美术教育最本质的特性是什么时,从美术本体、美术教育的目的、美术教育的内容等多个维度进行研究,研究得出美术教育最本质的特性为以下三点。

(一)美术教育的由眼入心滋养灵魂性

美术教育的由眼入心滋养灵魂性,是由美术本体所具有的通过美术造型方法表达悲欣情趣(4)的特性决定的。美术也称为造型艺术,是艺术的形式之一。它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笔、纸、墨、粘土、颜料等,通过绘画、雕塑、雕刻等造型方法创造出可视的空间形象来表达创作者的悲欣情趣。纵观中外美术史,凡是载入中外美术史的可称之为艺术的美术作品必定表达了创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等悲欣情趣。由此可知,不管是哪种造型方法,用何种材料,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所以说,在美术教育中,美术知识的学习、造型能力的培养、造型方法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最终要让这些美术文化由眼入心并真正起到滋养灵魂的作用。在这其中帮助学生生成某种积极的专业情感与人生情感是关键,情感的生成是美术教育滋养灵魂的表现。通过观察与分析一些美术课程案例以及自身学习美术课程的经历,笔者发现,一些中小学以及高校的美术课程内容一旦涉及到美术技法的教授或者作品欣赏,便容易只谈技法和知识而忽视情感。例如《小学美术教学案例(设计)精选》中《火火的向日葵》教案,虽然很详细地记录了美术教师如何讲解梵·高的作品 《向日葵》 (图2)以及所涉及到的技法,但通篇没有提到学生欣赏了《向日葵》这幅作品后应产生怎样的情感,其教学目标也只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的目标。(5)很多高校的美术史课程也是如此,其课程内容就像是一部记录片一样,学生只能获得诸如某些重要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简介,某一艺术流派兴起与消逝的过程等这样常识性的知识。学生无法通过课程形成像艺术史观这类形而上的价值观情感。上述教育事象中的美術教育显然不符合美术教育规格。可见,无论是哪个阶段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的内容是什么,都不应违背美术教育的由眼入心滋养灵魂的本质特性。

(二)美术教育的引导感悟艺术性

美术教育的引导感悟艺术性是由美术教育的内容决定的。既然美术通常被称为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优秀的美术作品也被称为艺术作品。那么,不管是在美术欣赏课、美术史课,还是国画课、油画课上,美术教育的内容实际上都属于艺术规律与艺术魅力范畴的存在。美术教育通过传递美术文化让学生深入认知美术、感悟艺术,但美术教师无法仅靠语言形容就能使学生理解艺术文化。例如,即使美术教师告诉学生梵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美术作品,但学生可能也不明白这些作品为什么具有艺术性,因为学生并不理解艺术究竟是什么。这都表明美术教师仅通过告诉学生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无法让学生真正感悟艺术。毕竟,即使是苏格拉底也不可能把真理交付给他的学生。(6)但是,艺术文化也并不是“不可教”或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事实上每个学生都与生俱来拥有一定的美术天赋,即对美术的视觉认知敏感性。美术教育可通过传递美术文化引导学生感悟艺术。所谓的“引导”,要求美术教师做到 “开而弗达”[7]124,既不能只让学生意会,也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开而弗达”的关键是要把握好美术教育中的“落笔”与“留白”。“落笔”即明确告诉学生的内容,例如,系统性的美术知识、与所出现问题匹配的解决方法论以及明确的规格等。“留白”即给出学生独自思考的空间,例如,对某一美术教育事象的具体感悟与美术教育某一问题的答案。美术教育只有通过有效引导才能使学生真正感悟艺术。例如,《从现实中醒来》(图3)正是创作者在导师的《美术教育哲学》课程上,通过训练“十步成型作品法”“视觉九格作品生成法” 而创作出来的。创作者的本科专业是化学专业,在成为美术教育专业的硕士生之前未系统地学习过美术。但是,她在“十步成型作品法”的有效引导下,先创作出了《从现实中醒来》的小诗,继而在“视觉九格作品生成法”的引导下,根据自己创作的小诗创作了如图所示的作品。这幅作品的创作时间仅用了十分钟,却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意味。所以说美术教育具有引导感悟艺术性。

(三)美术教育的助推整全生长性

美术教育的助推整全生长性是由美术教育的目的决定的。《整体课程论》认为“教育即生长”[8]13。《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对教育是这样定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9]1从上述观点皆可看出教育的目的——“育人”,指的是帮助人全面发展。本文的第一部分提到美术教育应遵循“育人”这一教育的总目标,由此可得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传递美术文化帮助学生整全生长。所以说美术教育具有助推整全生长性。所谓的“整全”,并不仅仅指学生掌握全部的美术技法、知识,而是学生在情感、智慧、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避免学生成为“单视野的人”“破碎的人”“考试人”“书呆子”等,诉求美术教育帮助学生平安度过一生。整全式生长即个体的人格、性格、精神、智力、文化、观念等构成自我的各种要素的形成。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所实施的美术教育范围不能仅仅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美术课程,需要通过“杂多事件”帮助学生整全生长。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梁玖教授就通过“泽园行学术报告会”“泽园潮艺术展览”“泽园·袭明纳读书报告会”等杂多事件帮助美术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在学术研究、人文关怀、美术创作等多方面的整全生长。另外,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一些学校举办的“美术社团活动”“民间艺术进校园”“社区美术活动”,以及美术馆与中小学之间的“馆校合作”项目等“杂多事件”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空间,也将学校、社会、家庭通过美术活动整体性地联结起来,帮助学生认识与感受自己周围的世界,进而获得整全生长。

三、“一句话”定义美术教育

目前对“美术教育”进行界定的概念很多,大多是多视点式的界定。例如,《美术教育概论》中把美术教育区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美术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素质和修养为目的的美术教育。狭义的美术教育指:以培养美术专门人才为目的的美术教育。”[9]2笔者认为针对美术教育本体的概念不应有广义、狭义之分。因为,不管是哪个阶段的美术教育都是美术教育,美术教育的概念应包容所有美术教育行为。加之受梁玖教授的观点“‘一句话’表达范式”[10]107的影响,所以提出“‘一句话’定义美术教育”的观点。

在规避“美术教育”概念现存的误区、清晰美术教育的本质特性后,还需要知道“一句话”定义美术教育的规格,笔者认为应具有以下三个规格。其一,体现出美术教育的本质特性。其二,具有原创性。要求在界定“美术教育”概念时跳出“俺也一样”[11]12的误区,也就是说要遵循讲自己的“美术教育故事”的原则,即自己对美术教育的理解。其三,一句话哲学地表述美术教育是什么。“一句话”诉求简洁性、清晰性、完整性。“哲学地表述”要求体现事物本质的同时达到逻辑通顺、条理清晰的标准。“把握引号里的另一个世界,生成可表达的术语”(7)是做到“一句话哲学地表述美术教育是什么”的一个有效方法。即赋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新的含义用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艺术欣赏》一书中提到设计可称为“想得美”,电影则是“逗你玩”的艺术。[12]137显然“想得美”与“逗你玩”在上述观点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形象且准确地表述了设计与电影究竟是什么。

这里对美术教育的定义是:美术教育是由眼入心滋养灵魂的文化维生素、引导感悟艺术的云地图、通过美术文化发电的生长助推器。上述“美术教育”概念根据美术教育的三个本质特性——由眼入心滋养灵魂性、引导感悟艺术性、助推整全生长性,将美术教育形象的比喻成“维生素”“云地图”“助推器”三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虽然生活中这三种物质与“美术教育”看似毫无关系,但是实际上其功能与特性与美术教育的本质特性有一定的相似处。通过赋予这三种物质新的含义,将美术教育与这三种物质相联结,从而做到一句话形象地揭示美术教育究竟是什么。这样界定美术教育,既体现了美术教育的本质特性,又做到了一句话哲学地表述美术教育,且在之前任何文献上都没出现过,符合上述所说的三个规格。

总之,在中国诉求2035年成为教育强国的征程中,更需要加强对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的研究,美术教育学科也不能例外。如此才能做到基于实践而深化美术教育的研究,真正达到促进中国美术教育学科发展的目的。

注释:

(1)“越来越多的美国艺术教育界人士却认为,美只是艺术重要的一方面。”参见王伟《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5页。

(2)“审艺,是指人们对艺术的领悟性判别反映”,根据这一概念,“审艺能力”即对艺术的领悟性判别反映能力。参见梁玖《审艺学》,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21页。.

(3) “之外于之中的美术教育指的是,在内外关照与兼修观念中全面实施美术教育的思想。也就是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把那些表面上不属于美术教育的选项、关联内容纳入美术教育中,促成美术教育完善与高效格局的一种艺术教育思想。”参见梁玖《之外于之中的美术教育》,《穿越分界》2015年第6期第257-264页。

(4)“艺术是人之悲欣情趣形式创造的文化。”参见梁玖《审艺学》,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16页。

(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知道向日葵的形状、颜色及人们赋予它的寓意。学习用油画棒和水粉结合的方法表现火火的向日葵。过程与方法:欣赏、观察、分析葵花及梵·高的作品,在、视听中感受画家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和情感。尝试用厚涂接色法表现自己心中的向日葵。”参见崔卫《小学美术教学案例(设计)精选》,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28页。

(6)“即使是苏格拉底也不可能把真理交付给我,充其量像马车夫那样只能去卸除马的负载,尽管他要通过鞭打才能帮助马卸去负载。”参见克尔凯郭尔《哲学片段》,翁绍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3页。

(7)“使弗洛伊德能以‘可表达’的术语来表现重要发现。”参见艾里希·弗洛姆《存在的艺术》,汪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年。参考文献:

[1]梁玖.确立“美术教育哲学”的必要性[J].艺苑,2013(1).

[2]赵迁.丰子恺“童心说”教育思想对当下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研究[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2018.

[3]宗白华,林同华.宗白华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

[4]姜文閔,韩宗礼.简明教育辞典[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5]苇国芬.水族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的个案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6]梁玖.美术教育本质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3).

[7]高时良.学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8]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翁振宇.美术教育概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

[10]梁玖.艺术欣赏[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

[11]罗贯中.三国演义(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12]梁玖.艺术欣赏[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万书荣)

美术基础教学高等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围绕高职学院计算机课程教育的现状,作者对教学中展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计算机教学发展方向,并提出几项适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计算机基础课程 改革

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2004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47%—48%,“半壁江山”开始崛起。随后几年,在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同步增长的情况下,高职的发展略胜一筹。2007年,这两部分的学生人数终于达到了1∶1;2008年,高职学生比占到了51%,第一次超过了本科院校。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管理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展。然而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又有显著的不同,高职教育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实际应用方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更应当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结合学生专业就业的特点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创作空间,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不至于仅仅当成一门必修课来完成。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如何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改革,使学生更好地就业,为社会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1.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有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前就对计算机进行了一定的学习,提前掌握了基础知识。例如目前大中城市一般在初高中就开设有计算机基础课程,有的学生对基础知识已经能熟练运用,而大部分农村学校还没有条件开设计算机课程,所以农村来的学生和城市学生进校后对计算机掌握的能力就不一致,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我们不加以区分,而是仅仅统一安排,都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讲解起,那么很大程度上会打击已经学习掌握了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让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感觉没有什么新的知识要学习,从而在课堂上自由散漫,无所事事。这样他们既浪费了学习时间,又影响了其他一批无基础同学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教师的教学管理。

2.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多媒体教学和上机操作交替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大屏幕的投影,增强了直观性,便于学生的理解。因为是老师在平台上操作,学生只是在下面观看学习,所以在学习内容上对教师的教学课件依赖很强,课件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如果教师仅仅是通过Word或者PPT讲解,这样在互动性上就很难掌控,经常出现老师感觉良好,而学生却感觉晦涩难懂的情况。

3.目前计算机方面的教材因为各种原因良莠不齐,并无统一的标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有关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更是铺天盖地,已有泛滥成灾之势。其中有很多教材是东拼西凑的,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讲解并无系统可言,也有部分教材印刷粗劣,错误百出。另外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快,很多教材上内容存在惯性大,简易内容重复多,而难点讲解不详细,新技术更新慢等问题,因此我们在日常基础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和时代的特点,而加以精心选择。一本不合时宜的教材不但会加重教师教学负担,而且会影响教学质量。

4.目前学生班级里人数较多,大部分是50人一个班,上实践课时学生经常被分到几个机房同时进行操作,任课老师经常东奔西跑处理上机出现的问题,很难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认真辅导,无法认真检查每一位同学实验完成的情况,这会使许多学生产生侥幸和懒惰心理。有些学生为了应付检查弄虚作假,养成不认真学习的态度。而且目前一般是每个阶段内容进行一次上机实践,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一般都为验证性实验。

二、解决办法

1.对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不合理的问题,我认为应采用分级教学方法。新生在入学后应进行一次摸底调查或测试,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班教学。有基础的学生进入A班直接学习更深入的知识,或者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修其他的计算机后续课程;而没有基础的学生就进入B班进行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采用这种方法后既能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因统一教学而影响教学质量。

2.传统教学中的黑板和粉笔虽然在教学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教师特别是计算机教师要拓展教学思路,深研现代教学方法手段。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的效果与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是息息相关的,任课老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认真对待教学课件的制作,多采用声影技术运用,充分利用各种各样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不能仅仅是用简单的Word或者PPT课件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自制一些声影教学课件,把复杂难懂的知识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样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技能。

3.鉴于目前计算机基础教材种类繁多良莠不齐,教师在选用教本时候应该选用内容新﹑实用性强﹑印刷质量好﹑适合初学者、突出知识点的优秀教材。对于教辅书籍也应该根据学生自身基础,专业特色而认真甄选。例如工商管理财会专业应突出Excel和数据库方面;计算机专业应突出编程等方面。教师在注重教本的同时,更应注重内容的更新,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只限于书本知识,还要涉及学生所学的最新理论,在上课时尽量减少专业术语的运用,让学生理解起来通俗易懂,不至于认为计算机基础知识枯燥乏味。

4.针对目前上机实践课效果不佳的情况,我认为应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以培养学生思维开拓性和动手操作能力。班级学生人数较多的现象,可以采取大班教学小班上机的特色。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领导者带领该组同学一起完成实践课任务。任课老师则采取机动辅导,针对小组提出的问题集中进行解答。这样做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独立思考,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让任课老师抽出时间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解决师生比例失调的问题,同时任课老师也有更多的时间来巡视机房,杜绝极少数学生弄虚作假,抄袭的行为。

三、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对高职学院所有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对学生的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计算机老师应该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注重日常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成为应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乔晓琳.现代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研究和探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10).

[2]罗建洲.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2009,(29).

[3]刘青云.浅析面向新课标实施后首批新生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J].科技资讯,2009,(33).

[4]李珍香.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2002.

上一篇:如何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范文下一篇:初中体育师生现代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