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反思范文

2024-05-15

估算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其次,可否对学生提交的估算方法进行归类。如:①有的估算时,是把两位数看成小于原数的整十数,比如72看成70;②有的估算时,是把两位数看成大于原数的整十数,如58看成60……。这样,便于形成估算的灵活性.针对具体问题选择正确的估算方法,例如,今天的这个例题结合问题的要求,把结果估小一些比较合适,

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估算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1 意识明确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二位数加减估算》时, 学生在校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由于一年级先前安排的估算内容只是估算意识的简单流露, 时间安排上也不够充裕, 加上学生受先入因素的影响, 碰到只需估算的问题时, 他们还常常会习惯性地使用笔算来进行精确地计算。如:31+52和80的大小比较。常有学生把31+52=83算出来, 再和80进行比较, 这种思维意识带有繁琐性和局限性, 行动也不够快捷。如果在中高段教学中, 假如31乘52和1500的大小比较中, 先精确计算31乘52的答案是1612, 再和1500比较, 就显得烦琐了。在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教学中, 需要整体性和开放性, 并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我们知道:30+50是80, 而31+52肯定大于80。这种估算意识的培养, 同样为以后的如:31乘52和1500的比较打下了思维基础!虽然二年级上册中只安排了一节的内容进行估算教学, 但在日常教学,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估算, 不要只因为有了“大约”等提示性的话语而进行被动地估算。我们学习估算最终并不是为了估算而估算, 它存在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在何时何地, 我们都可以积极主动地运用, 比如我们可以用估算来检验口算和笔算的正确性。如:34+28, 当结果出现52这样的情况时, 肯定是计算错误了, 因为十位上的3+2本身就有5了, 个位上的4+8有十几, 但它们的和也不会超过70。

2 策略多样

每个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 体现出多样性, 所采用的估算算法是不同的。教师不要急于评判, 更不能简单地以为估算结果离精确结果越接近越好。只要学生能运用适合自己的策略, 把问题解决, 都要进行鼓励。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数感, 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 体会算法多样性的思想。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加减估算教学中:妈妈带100元钱去商店买28元的热水瓶, 43元的茶壶, 24元的6只杯子, 不用精确计算, 估算妈妈所带的钱够不够?因本课内容以前已学过了二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所以学生所采用的策略是呈多样性的:

(1) 三样商品估算共需要几元?十位上相加是2+4+2=8, 个位相加8+3+4大约10多元, 加起来三样商品只需90多元。所以妈妈带的钱够了。

(2) 用连减的方式先估算出100~28大约得70, 再估算出70-43大约得30, 从而判断用剩下的钱买24元的水杯还够。两步计算都用了估算。

(3) 加减混合:先用加法估算出28+43大约得70, 再口算出100元钱大约还剩30元, 从而得出买水杯还够的结论。第一步计算用了估算, 第二部是精确计算。在如此积极、开放、热烈的课堂氛围中, 常有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学生扩展性逆向思维体现:如有的学生把100分拆成30+45+25, 其中30>28, 45>43, 25>24, 所以得出妈妈所带的钱是够的结论。说到底, 估算教学并不是最终为了让学生学会估算而按部就班地设计教学过程, 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估算教学活动中来, 拓展学生的思维, 明了解决问题的广博性和兼容性。这样对学生的人文思想也多有益善!

3 构建合作平台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有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能力。但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差异性, 在《二位数加减估算》教学中, 有的学生能迅速、有效地解决所面对的估算问题, 但也有部分同学面对问题无从下手。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要善于构建学生间合作、互动平台, 让每个学生能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一方面, 让思维活跃的同学看到解决一个问题还有其他好多方法, 感受到多样性思维的熏陶, 并引导他比较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优劣, 进而提高他的思维高度。对另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 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动, 同样会掌握实用简单的估算方法, 去解决实际问题, 感受到成功的体验。由于估算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教学中, 常会出现一些漫无目的的估算, 使有的学生为估算所乱、为估算所累。这时学生间的合作、互动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 找到解决问题的支点。如:34+44大约等于几?反应敏捷的同学会得出大约等于80, 但也有部分同学一味地套用“取整拾”法。把34取整拾看作30, 把44看作40, 所得结果为70, 而没有考虑到具体情境, 个位上相加为8, 已接近整拾。为了取得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在课堂教学中, 应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发挥小组合作的智慧。在和他人合作、互动中, 让学生个体提高切身体会, 真正理解估算的内涵!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我们习惯于注重对学生的笔算教学, 而对估算教学不够重视。其实, 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碰到的问题只需估算就可以了。根据具体情境,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任务之一。它既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开放性和准确性, 培养初步的数学思想, 又可以促进学生笔算能力的提升。

估算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用迁移的方法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掌握估算方法,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

2、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最优化的方法,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情景灵活选择最优化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小红的妈妈要到商店买沙发垫,每个垫46元,妈妈要买12个。请你说一说妈妈要带多少钱比较合适?

生:86×894 师:你打算怎样算呢? 生1:直接计算。 生2:估算。 学生说估算的方法

2、导入

师:是的,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知道准确的结果,只需要一个大概的结果,这就需要估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分析题里数量关系

2、理解例5中的问题“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3、掌握三位数乘二位数(49×104)的估算基本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的实际。

三、按学习目标自学例5,同学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四、检查自学效果,分组汇报

1、“应准备多少钱买票”这个问题怎样理解?

2、估算49×104≈

各组代表叙述本组的估算方法。

尽可能把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写在黑板上,如:

(1)49≈50

(2)49≈50

104≈100

104≈110

50×100=

50×110=

(3)49≈50

(4)49≈45

104≈10 5

104≈100

50×105=5250

45×100=4500 你们认为哪些方法符合实际情况,更接近于准确值呢?

你们在对两个因数的积进行估算时,将因数看成什么数才能使计算简便?(整

十、整百、几百几十的数)

3、结合你们的估算过程,总结一下估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小组交流)

小结:估算时,一是要使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几百几十的数);二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什么时候应估大一些,什么时候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但结果一定要接近准确值。

五、当堂检测

1、完成60页的做一做。

2、61页的

1、

2、

3、4题

3.全球最大的海盗船位于我国大连,该船拥有102人的超大载客量,全天只能运行22次,在没有其他旅客的情况下,我校2000名学生一天之内是否都能玩一把?

4、商店有三种书包,它们的价格分别是22元、31元、37元。学校大队辅导员带着同学们的1912元为山区的小伙伴买59个同样的书包。要求剩余的钱尽量少。请你帮辅导员估算一下,应买哪一种书包比较合适?

估算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加法估算教学设计

泗洪县金锁镇中心小学 夏前利

223951

【教材简解】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连加笔算、简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将估算教学融入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熟悉的买东西的生活情景中,来学习估算, “体验估算在某些情境中的便捷性”,引导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学习用“≈”表示估计的结果。 【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购物情境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学会估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策略、比较估算的结果时,体验不同的人估算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完全一致;并能对估算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

3.情感与态度:学生用所学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在经历猜测估数、验证比较等过程,体验数学就在身边、非常简单;同时在学习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难点:使学生初步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价值。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特别是估算教学更应关注学生身边周围熟悉的情境组织教学。基于此认识,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学法体现自主性。

我创设了帮老师购物的主题式情境,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综合运用体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为学生提供解决策略开放,评价标准开放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构建模型,自主优化策略,自主应用,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2.数学知识从实践中来,到生活中去。

课的展开以生活情境为依托,调动了生活经验,(出门多带点钱----把数估大)自然建构了数学模型,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了做数学的思想。

【设计思路】

加法估算这一课时,主要是教学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教材提供了电话机、电饭煲、自行车等日常生活的直观图及其价格,因为这些物品学生经常接触。因此,学生很容易估算出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能很轻松地掌握估算的方法。教学这一课时,我才用由扶到放的设计意图,先根据教材中的已知信息提出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再鼓励学生利用例题中的已知信息“任意选购两件商品,并估计大约需要几百元”。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估算活动,并且学生很容易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也体现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一新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估算:

师:小朋友们,叶老师刚帮了新家,要去商场买东西。你们瞧,我都看中了哪些商品?他们各是多少钱呢?(电话机、取暖器、自行车、电饭锅、电风扇)

师:每样商品各接近几百元呢?

师:现在我要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把商品拿出来)请你帮我估计一下,大约要付几百元?你是怎样想的呢? 1)206+292=498(元)

498元接近500元

指出:你是先算出买这两样商品需要的总钱数,再看它接近哪个整百数是吗?

2)206元接近200元,292元接近300元,200+300=500(元),所以大约需要500元。

师:是的。206元接近200元(示206),292元接近300元(示292),200+300=500,

200 300 (板书:200+300=500)

我们就说206+292大约就是500元。(板:206+292 500元)

师:(如果学生出现了第一种)比较这两种估计的方法,你觉得那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把两个加数都看成整百数,估算起来比较简单)(我也觉得这种方法估算起来更比较简单,给这种方法打颗星)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创设了当“小营业员”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你对刚才自己的估算结果做一点评价和思考,你比较欣赏哪种估算方法?让学生在对自己估算方法的自我剖析中,发现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在体验中把方法优化。

师:(指206+292 500 (元) )206+292不是正好等于500元,而是大约等于500元,我们就可以用这样一个符号来表示。(板书:≈)它就是约等号。(板书:约等号)我们就可以用它来表示估算的结果。

师:谁来说说我是怎样写约等号的?(两条边都先向上弯一弯,再向下弯一弯) 师: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上下一样长,一样弯)

我们一起来写个约等号。(竖空)

师:约等号读作“约等于”。这道算式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师:表示什么意思呢?(206+292大约等于500元)

师:约等于的500元又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把206看作 )

二、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师:说得真好。如果我想买一台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需要几百元?(将商品拿出)先想一想,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列式,说想法

师:算式怎样列?

师:这儿为什么要用约等号?(因为得数不是正好等于800,而是估计的) 师: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师;如果我带了800元钱,能买回这两样东西吗?为什么?

(对,206元比200元多,604元也比600元多。他们的和就应该比800元多,所以我带800元是买不回这两样东西的。)

师:请你帮我任意挑选两样东西,估计大约需要多少元?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

学生列式——指名汇报(2——3个)

(当学生说到292+195≈500元)如果我用500元,能买回这两样商品吗?为什么?

(对,292元比300元少,195元比200元少,他们的和一定比500元少,所以用500元能够买回这两样商品)

(如果学生说到305+195≈500)这儿能用约等号吗?为什么?(因为正好是500元,要用等号)

师:还有的同学想说。就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小结:小朋友们真棒,会把要买的商品的价格都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数,再把这些整百数相加就能得出买这两样商品大约需要的钱数。这就是加法估算。(板书课题:加法估计)要想进行正确地加法估算,首先要能找到算式中一些加数所接近的整百数。

【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应该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而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在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知识和方法。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 第1题。

你知道每个数接近哪个整百数吗?

50

3、49

2、69

5、20

7、8

13、58

9、90

4、29

6、40

7、39

9、602 演示——同桌互相玩(一人出卡片,一人说接近的整百数) 同桌说——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 第2题

师:说得真不错。春天到了,小蝴蝶都出来活动了。(点电脑) 师:能解决吗?动手连一连

指名汇报。(直接说出接近500的数 ) 3.想想做做 第3题

师:刚才我们已经顺利地找出了一些三位数所接近的整百数。继续看,把每个加数看作整百数,再估算结果。(示第3题 说明题意:用约等号表示计算结果)

独立计算。

汇报。校对(如有错题问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

师:把两个加数都看作整百数的加法估算咱们小朋友都会了,你瞧 (出示 498+344 498+344)

师:(指498+344)这道算式中的两个加数也都能看成整百数吗? 师: 哪个不能?为什么?(344在300和400的中间,既不接近300,也不接近400)

师:(217+356)这道算式中那个加数接近整百数?

师:像这样只有一个加数接近整百,怎样就能很快地估计出它的得数是几百多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498+344:把498看成500,再加上344肯定就是八百多)

(217+356:把217看成200,加上356肯定是5百多)

指出:是的。在只有一个加数接近整百数的算式中我们只要把接近整百数的加数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加上另一个加数就能很快知道它的得数是几百多。小朋友你们会了吗?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个方法来解决问题

4. 示想想做做 第4题

下面哪道题的结果小于700?在□里画“√”

445+198 □ 596+145□ 413+268 □ 独立思考,进行选择。校对 根据学生错误进行分析:

445+198:把198看成200,加上445结果还是6百多,所以小于700。 413+268:413接近400,加上268还是600多。 596+145:把596看成600,加上145得数大于700。 5.想想做做 第5题

下面哪道题的结果大于500?在□里画“√” 299+185 □ 136+398 □ 67+414 □ 独立思考,进行选择。

指名汇报 校对(针对错题讲解) 师:想一想,怎样就能很快地比较出这些算式的得数比几百大还是比几百小?

(把算式中接近整百数的加数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和另一个加数相加就能很快知道它的得数大于几百还是小于几百)

6、想想做做 第6题

师:那天,我还看中了这些商品(出示想想做做 第6题) 电脑显示要求

师:能解决吗?先自己写一写,再在小组里交流。好,开始。 四人小组活动。

指名汇报(2——3) (板书)

师:我身上有1000元,买哪些商品大约需要1000元呢?请你帮我算一算。 交流:195+404+302+96≈1000(元) 404+302+298≈1000(元) 195+404+298+96≈1000(元)

【设计意图】在学习加法估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该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到学有所用,学生在做数学中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较好地掌握了本课内容。

四、全课总结、情感升华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知识?在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是不是满意?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和大家探讨的?

估算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一、着力方法指导, 支撑估算教学

在估算教学中, 教师们普遍感到困惑的是:是否估算结果与精确结果越接近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其实不然, 它虽然不需要精确计算, 但也要讲究一定的准确度、合理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常识, 教给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技巧, 让他们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感悟、内化, 形成较熟练的估算方法。

1. 总结归纳, 有章可循。

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是学生提高估算能力的基础。虽然估算方法灵活多样, 并不固定, 答案也并非唯一, 但是估算也不是无章可循, 可以总结归纳出常用的一般方法。例如, 凑整估算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如将180+221简化为200+200。又如, 把8.9+5.8+9.9转换为9+6+10, 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又如, 规律估算法:即用学到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进行估算。这一方法主要用于各种计算的正确性检验。例如, 325+265-282=398, 根据“325加上的数没有减去的数大, 其结果应比原数小”, 可判断398是错误的, 结果肯定比325小。

2. 加强比较, 合理选择。

加强比较可以让人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产生思维冲突, 能让学生体会到要根据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再来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例如, 教师在估算教学中安排了这样的两道题, 鼓励学生讨论使用哪种方法更合理。

题1:王伯伯家一共摘了180千克的苹果。一个箱子最多能装38千克, 6个箱子能装下这些苹果吗?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 学生出现了两种估算方法:方法1, 我把38千克看成30千克, 30×6=180.180=180, 看成30千克都够装了, 实际一个箱子能装38千克, 所以能装下。方法2, 我是大估的。把38看成了40, 40×6=240, 所以, 能装下。

师:既然你们有这么多估算的方法, 那么对于这道题, 你们认为小估好还是大估好?

生:因为往小估成30千克都够了, 按实际的38千克来计算就更够了。

师:为什么不选择大估呢?

生1:本来一个箱子最多装38千克, 往大估成40千克能装下, 不能保证原来的就能装下。

在这个片段中, 显然往大估更加接近精确结果, 但是往小估却是合理的。那么, 是不是遇到这样的题目“小估”就一定是合理的方法呢?教师又出示了第二题。

题2:一辆载重5吨的卡车, 要装6台机器, 每台机器785千克, 能装得下吗?

生:每台看成800千克, 6台机器大约是4800千克, 小于5吨, 所以装得下。

师:为什么不往小估把785看成700啊?

生:这里小估不保险, 把785千克看成700千克, 但是遇到万一的情况就不能保证装得下了。

师:同学们, 像这样的情况下你们说是大估还是小估好?

生:大估比较保险。

在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情境之后,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到底是大姑好还是小估好?

师:你们说得很好, 确实要看具体情况再决定用什么样的估算方法。

在“够”与“不够”的比较中,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估“大”估“小”策略。这样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 不仅解决了问题, 更促进了数学思考, 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数学估算能力。

3. 反思结果, 合理调整。

反思是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总结学习经验的重要方式。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培养学生对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反思, 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调整, 将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 掌握估算方法。例如, 每节车厢可坐118人, 这列火车挂了12节车厢大约可坐几人。有的学生把12看作10, 118看作120, 估得结果大约有1200个座位;有的学生把12看作10, 118不变, 估得结果大约有1180个座位。教师在肯定他们的算法后, 可以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每节车厢118人可以看作120人, 10节就是1200人, 剩下两节大约还可坐几人, 那结果12节车厢大约能做几人?这样估算出结果就比前两个要好一些, 更有现实意义。它充分考虑到了估算的本质不是简单的近似计算, 而是在不需要精确值情况下的一种心算或口算活动。可见, 估算教学中, 对结果进行调整、补偿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

二、重视有效评价推动估算教学

教师有效的评价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 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估算的方法是开放的, 结果是多元的, 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那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的估算呢?我认为在评价时, 教师要关注以下两点, 才能充分发挥以“评”促“学”的功能。

1. 关注估算过程的合理。

由于估算的方法并不唯一, 要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用合适的估算方法。所以, 在估算教学时, 不能仅止于学生估算结果的呈现, 而是要给学生交流、解释估算过程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思路, 只要恰当合理都可以, 都要进行鼓励。

2. 关注思维层次的发展。

估算体现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 也体现出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 在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层次。例如, 在估算“123+266+152”时, 有3个学生分别采取以下的方法:生1:100+300+200=600;生2:100+200+100=400;生3:130+270+150=550。我们该怎么评价这三种方法呢?三种方法一样好吗?不是, 因为这三种方法的思维层次不一样。生1是个好学生, 思维处于模仿阶段, 他很好地掌握了老师所教的方法, 用“四舍五入凑整法”来进行估算, 是非常标准的算法。生2的思维还停留在最简单的“首位法”的层次上, 对估算意义一知半解、敷衍了事;生3则是有很强的创新意识, 能根据数据的特征, 进行灵活处理。在他的思维里, 因为把266看做270, 为了方便, 所以大胆地把123看作130。这样, 前两个数相加就刚好是整百数400, 再加上150, 就能很快估算出结果。老师对他们的有效而准确的评价, 能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这样, 才能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

总之, 教师要正确、透彻地理解估算教学;要科学、合理地采用有效的估算教学方法;要成为估算教学的有心人;要持之以恒、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搭建估算的平台, 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使估算教学敞亮起来。

摘要: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估算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对于提高他们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文章阐述了如何开展方法指导和有效评价, 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估算教学,方法指导,有效评价

参考文献

[1] 司继伟.小学估算教学的常见误区及对策[J].学科教育, 2005, (05) .

[2] 陈晶.让估算能动地根植于学生的头脑[J].教育科学研究, 2013, (03) .

估算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预算定额是在基础定额(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消耗定额)的基础上,将项目综合后,按工程分部分项划分,以单一的工程项目为单位计算的定额。一般是编制施工图预算或甲乙双方结算的依据。

概算定额是在预算定额的基础上,将项目再进一步综合扩大后,按扩大后的工程项目为单位进行计算的定额。一般是编制初步设计概算或进行投资包干计算的依据。

两者相比,预算定额的工程项目划分的较细,每一项目所包括的工程内容较单一;概算定额的工程项目划分的较粗,每一项目所包括的工程内容较多,也就是把预算定额中的多项工程内容合并到一项之中了。因此,概算定额中的工程项目较预算定额中的项目要少得多。 概算定额的编制

概算是建设项目实施开始阶段,根据初步设计的内容和范围执行概算定额或概算指标进行编制的。在初步设计深度给定的主体布置和方案图、阐述主要方案的说明书、原理图等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必须达到一定的准确度的概算,难度很大。为此,我想根据这几年的工作体会谈几点意见:

一、概算和预算之间的区别

编制施工图设计预算,设计者已经画出详细的施工详图,个别图上未表示出的,设计说明里交待了实施措施和处理办法,也就是编制施工图设计预算的每项费用,都具备具体实物形象和尺寸,只要把握图纸内容,计算出来的数据都是实在的。而概算是概括性的计算,也是由初步设计文件内容的深度决定的。建设项目开始实施,而且缺少图纸和详细的说明书,概算是以规模产量或近似的空间需要展开的口概算者往往是勉强地依靠简单化的工艺流程图和建筑物的轮廓以及主要设施原理图进行工作。有时图上没有影子的东西,他也必须决定,就只得采用近似值估算了。因此,要求概算人员具有一定的设计、施工经验;能独立地进行某一单项工程或某专业或某结构的概算工作。凭经验,发挥想像力,科学地分析、判断,把图上没有的内容按工艺流程或工程结构和构造逐项推断列项,选择起决定作用的部位或部件进行计算。只要把握住70%到809岛的主要工程的数量,次要工程项目可用测算对比的方法,以一定的百分数计算,加进概算数中,所以编制概算的人员、特别是负责总概算人员的素质和资历都要求较高。

二、概算编制应注意的问题 (一)计算基础的选择

我国预算制度规定:当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有一定深度,建筑和结构的设计又比较明确,有关的工程量数据基本上能满足执行概算定额编概算的要求时,可以根据概算定额结合有关的取费标准及规定编制设计概算。当设计深度不够,编制依据不齐全时,可以用概算指标编制概算。

目前,概算的计算基础很混乱,有的编制预算使用预算定额,编制概算时,不分情况又使用预算定额,拉不开挡次,分不清设计分阶段。另一种混乱现象是,在同一单位工程内,有的分部工程使用概算定额单价,有的分部工程使用预算定额单价,有的分部工程使用所谓的"技术经济指标"牵强附会地拉扯在一起,口径不统一,产生的幅度差也很大。应该指出的是,在初步设计总概算的编制中,除了定型设计和重复使用的设计之外,应避免使用"技术经济指标"。确实因初步设计深度不够,必须使用"技术经济指标"时,也应根据项目结构和工艺特点合理选用。 (二)概算工程量及单价的确定

概算的工程量,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想象和推断罗列的,按着概算定额或概算指标的规定,依据初步设计确定的,一方面需要概算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概算人员熟练地掌握概算定额和概算指标。而分部工程的价格,以及构成项目三要素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价格,都是不能凭想象和判断得出的。因为价格不是哪个人可以主观制定的,它受到劳动力价格和设备、材料市场价格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不断变化。因此,概算人员要了解市场、熟悉市场,并根据当地当期的生产要素指导价格合理确定。

三、概算是预算的核心

初步设计在建设过程中处于关键性阶段,这是由初步设计的内容和深度决定的。初步设计的内容和深度,按照设计依据和设计指导思想,对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原材料、燃料动力、工艺流程、主要设备选型、建筑物、公用辅助设施及生活福利设施、总图布置及占地、环保综合利用及安全设施、劳动组织和生产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进度等,一项一项地给予肯定,并计算出需用量。它是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的进一步落实和具体化,并确定了实施的原则和指导意见。根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总概算,能够具体地确定概算列项和掌握工程涉及的范围。编制的总概算能够供编制固定资产计划,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控制工程贷款、组织主要设备订货、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和控制施工图预算。这些作用是其他阶段的估算、预算都不能代替的。项目建议书估算,只是粗框,误差大,除了作筹措资金参考外,主要是申请立项的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估算,虽然比项目建议书进一步地提出方案,但不能具体实施,只供决策和筹资使用。至于施工图预算是受总概算控制,它必须在初步设计规定的原则范围内执行。再有预算分部分项很细,预算流程时间很长,也不能供上级主管部门决策使用用。。所以,概算无论从严肃性、使用性和编制工作复杂等各方面考虑,都是预算业务中的关键环节,是核心。

四、及时编制和修定概算定额是搞好概算工作的重要环节

概算定额是概算编制的计算基础,是在预算定额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扩大形成的一种定额。只有及时调整和修订概算定额,才能确保概算的准确编制。

总之,总概算在预算工作中起关键作用,它的编制工作复杂而且难度大。概算人员应当把主要精力用于初步设计总概算的编制。只要熟悉初步设计总概算的内容和费用组成,掌握各项费用的分布和归属,能快速、敏捷、准确地操作,则其他任何形式的估算、预算都可以胜任。 我来谈谈“概算与预算”的区别

建设工程周期长、规模大、造价高,管理起来困难是很大的,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成果,我们的老前辈们根据工程的特点,把工程造价计价分成几个阶段,现在我分别介绍一下,并谈谈它们的区别和作用。

1、从工程策划开始到竣工交验全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可分为投资估算、初步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结算价和竣工决算价。

2、投资估算是指通过编制估算文件预先测算和确定建设项目投资额的过程。

概算造价是指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设计意图,通过编制工程概算文件预先测算和限定的工程造价。与投资估算相比,概算造价的准确性有所提高,但受估算造价的控制。

修正概算是指在三阶段设计的技术设计阶段,根据技术设计的要求,通过编制修正概算文件预先测算和限定的工程造价。

施工图预算是指在施工图阶段,根据施工图纸,编制预算文件预先测算和限定的工程造价。他比概算造价和 修正概算更为 准确。 合同价是指在工程招投标阶段通过签订总承包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等合同所确定的价格。

上一篇:公司文员职责范文下一篇:故事就是力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