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党建基础报道范文

2023-10-11

夯实党建基础报道范文第1篇

1 阳光体育——关注人生健康

体育, 原本是关注人身最根本存在的一门科目, 应该是所有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根本,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没有健康的体魄, 个人行动能力受到限制, 其他就都将成为空谈, 既便我们在作文或演讲中总是愿意列举那些身残志坚的极端事例作为我们的榜样, 但我们仍可以清晰地听到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对健康的强烈呼声:拥有健康多么重要!拥有健康多么幸福!但这种呼声对于正常人的震撼往往湮灭于繁杂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态的关心极为有限, 往往处于一个亚健康生活状态。对于这种现状, 体育课程的开设和强化就变得极为重要, 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一种或几种体育技能的教授与掌握, 更在于帮人们树立起一种健康意识和对自我关注的良好习惯。基于上述的认识, 我们重视体育课程的开设, 要求体育教研室的每一位教师本着这种思想去对待自己的教学;认真研究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以求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的利益最大化。

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我们便迎着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精神的这一运动之风而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就是一个工作亮点, 从方案的制定到计划的安排快速、周密, 很快形成了一个以跳绳、踢毽、拔河、足球等项目在内的运动热潮, 在“人人有项目, 班班有团队、系系有比赛”的活动要求下, 对每一个学生的触动都极为深刻, 相信每个人对自身的健康状态都有了一个重新的评价与认识, 而这种评价与认识的转变就象高照的阳光一样, 伴随着走向健康人生。

2 课程建设——树立人生理想

和体育课程对人体健康的根本关注不同政治课程重在建设人的精神家园, 二者相辅相成, 构成“人”字的二个支撑。正如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的, “人不是羊靠吃米活着的”确是如此, 在物质纷繁、观念丛生的今天, 对人生价值、理想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就尤为重要, 这也是学校政治课开设的意义所在。

政治课堂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品德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 大学院校都非常重视其教育功能, 并充分利用它教育学生, 使学生在校期间形成良好的品德, 有一个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政治课程建设是学校的工作重点, 我校基础部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以政治教研室的全体任课教师为主力, 以学校的政治课堂为阵地, 以每一位学生为对象, 从而形成了有理论、有实践、有目标的切实可行的运行体系, 在整个课程建设思想中, 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经济学原理》, 又有对学生人生的切实指导《思想道德修养》, 还有对于社会现状发展的时事课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讲座等, 使课程建设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框架, 又时有新鲜内容的补充的动态之中, 从而有意义和活力。学生在受到心灵的感染与震撼中形成与社会、他人有益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

3 基本技能——成就人生发展

回顾我院发展的进程, 有一种恒定不变的支撑教学质量的就是学生的教师基本技能, 这也是我院办学方针中一再强调的重要指导思想, 基本技能中包含的朗读、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是学生把教师作为职业所应具备的根本能力, 是谋求自我生存必备的技能, 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正是基于对学生技能的这种认识, 分院基础部在所涉及范围内的课程中加大了工作力度, 在考核的方法方式上做了重大调整:集中考核、考核成绩录入存档、颁发证书。每学期的考核工作在11月的二周按计划进行目前我们对四届学生进行了考核及成绩录入。我校毕业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 大多是得益于在校其间的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 他们的优美圆润的语言表达、他们的刚柔相济的板书字迹、他们的以流畅线条解读文章的思路, 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宽敞大道, 他们还会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用他们在校学习的知识与能力去创造他们的未来、他们的成绩。而我们作为学校最基层的教学部门, 基础部还要继续将这一工作做下去, 并且再进一步, 使教学切实有效果, 学生确实有收益, 为学生走出校门, 谋求生存道路打下基础。

4 涉外活动——搭建交流平台

学校要向前发展就要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建立与外界的联系, 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这是增强学校生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关起门来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这是固步自封的表现, 其结果只能让自己的路愈走俞窄, 为了开阔眼界、接收新视界、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 让学校不仅有生命力, 还要有活力和创造力。基于此, 学校与外界建立了多项联系。其中吉林省写作学会第25次学术年会就在我院胜利召开。这次年会由北华大学文学院和我院联合主办, 应邀参加年会的有会长、秘书长以及学会的其他成员, 此外还有十几所大学派来的几十位学者、北华大学的九名研究生和我院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在学术交流中, 都心系写作, 孜孜探求, 同时我们了解了最新学术动态, 着重探讨了新媒介的兴起对传统写作的冲击, 把网络时代写作学的发展与走向研究作为研究重点, 强调写作课和写作现状的研究要立足于中国的教育实际, 要和现实生活紧密接合。这些议题对于写作学科的建设有着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为我院写作学科的学科建设形成了包含浓重学术含量的大好局面, 为写作学科的建设创造了一个高起点。

利用承办本次年会的契机, 既在全省范围内宣传了分院, 也加强了我院与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 开拓了教师的视野, 了解了前沿学术动态, 为分院的教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是学校的生存、发展的重要工作,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 是学校稳定的基石, 我院在此项工作中虽然没有太多的出奇, 然而稳步的、有实的、有益的活动对学生的发展, 对学校的发展却使我们始终站在同类学校的前列, 这也是我们成功的经验。

摘要:大学院校基础部的工作职能是夯实基础学科建设, 为其他专业的发展铺好道路, 这样才有力于学校的发展。那么, 对于一所刚刚转制不久的大学院校的基础部来说, 它的工作重点就应该是本着学校培养目标, 结合自己工作职能进行基础学科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为此, 我们重点从体育学科教学、政治学科教学、学生教师基本技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本文意在将这些工作做一总结, 便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再接再厉, 更上一层楼, 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夯实党建基础报道范文第2篇

全力服务经济建设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各位领导:

我汇报的题目是《夯实统计基础,提高数据质量,全力服务经济建设》。自从管委会建立以来,我们深深体会到,加强统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统计质量,既是园区加强管理、科学发展的需要,更是为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开发区的统计工作始终遵循“实事求是、服务经济”的理念,坚持改革、发展、创新工作原则,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管委会的统计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报表制度进一步完善,统计力量得到加强,整体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抓好机构和队伍建设。机构和队伍建设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宿豫开发区从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统计机构和统计队伍建设,在经济发展局设立统计办公室,明确一名副主任分管,统计办公室配备专职统计人员,配备电脑、传真等必要的办公用具,进行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对区、市、省上报指标均由专人负责。二是明确管委会工作人员为相应企业统计催报员,每个企业的驻企联络员为统计催报员,把开发区繁重的报表催收和临时专项调查工作分解到相关人员,减少统计人员工作量,使其能专心于大项目、重点项目的统计与分析。三是注重基层统计队伍建设,要求定报企业必须配备兼职或专职的统计人员,并且保持人员相对稳定,开发区定期组织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知识竞赛,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工作技能,目前开发

区现有59家定报企业的统计人员均持证上岗。二是抓基础促规范,着力提高统计质量。建立了省、市报表台帐,对上报省、市的各类报表按年进行归档,装订成册,将区内企业上报的基层报表、原始数据的采集凭证也归档管理。为进一步做好企业服务工作,更有效地保证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我们分别建立了企业基本情况台帐——实现了对企业的动态管理,同时建立了外资企业基本情况台帐、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指标台帐、固定资产投资台帐、三产服务业收入台帐以及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等台帐,根据企业生产月报表和财务月报表、和固定资产投资月报表等内容,分别与外经贸局、招商局、工商、税务等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比对后再行上报。对销售收入、财政收入、税收收入等数据,每月都将税务部门提供的数据和企业上报的基础报表进行核对,对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每月都将建设规划部门提供的工程进度和企业上报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统计服务整体水平。统计服务是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主旋律”,也是检验统计工作的重要标准。我们坚持上门服务,每月坚持下企业调研不少于20家,听取基层对统计工作的意见建议,对规模以上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重点跟踪,同时,采取表文结合、定期与及时服务相结合等方法,使过去报表式、报信式服务变成诊断式服务,坚持做到在月度分析上求快,在预测分析上求准,专题分析上求精,对比分析上求深。坚持把统计服务定位在促建设、帮发展,对统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单位,主动上门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对统计工作不重视、不支持、不配合单

位和个人,不厌其烦地宣传《统计法》,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得到配合与支持。

夯实党建基础报道范文第3篇

推进社区残疾人工作

我县西屏镇社区人口2.23万,辖6个社区委员会,有各类残疾人668人。近年来,在县残联的支持指导和该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社区残疾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将残疾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民政厅、省残联等14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实施意见》,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残疾人服务的宗旨,在西屏镇党委、政府的配合下,将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在2002年初,就将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具体要求列入基层残联建设工作目标考核。西屏镇所辖的6个社区专门发文并挂牌成立了“社区残疾人协会”,协会主席由社区主任担任,成员由社区工作人员或优秀残疾人及其亲属担任,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在成立之际,县残联给予每个社区500元的开办经费补贴。同时,县残联深入社区与残疾人家庭,开展了一次社区残疾人特困户调查,了解并听取残疾人和社区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以指导社区实际工作的开展,规范社区残疾人的基础工作。

二、政府主导,部门密切配合,为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社区残疾人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要有效地实施这项工程,单靠残联是不行的,必须有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达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能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又能协调工作,这样才能为残疾人提供全面的服务,获得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整体效益。在政府领导的协调下,各部门对社区残疾人工作达成共识,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资源、精神文明等方面,通力合作,为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扶贫创造宽松环境。卫生部门负责残疾人康复工作,县人民医院在城中社区所辖地设立了“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挂号、免费咨询、免费上门服务等项目。工商税务部门支持残疾人私营、个体企业的发展,在办证免费、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了优惠政策;辖区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如城西社区所辖的浙江科马磨擦材料有限公司,安置了101名残疾人就业。教育部门对“三残”学生实行特困补助,各学校对特困残疾少年儿童或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减免学杂费。民政部门将特困残疾人家庭100%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文体部门和健身基地积极为残疾人运动创造条件,特别是为参加省市残疾人运动会的运动员无偿提供训练场地和运动器械等。同时,各社区组织残疾人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培养残疾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

三、依托社区,立足服务,为残疾有排忧解难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在开展社区服务中,各社区牢牢抓住社区要为残疾人提供诸如康复、劳动就业、法律援助、帮包带扶、文体活动等系列性服务为重点,始终坚持各项工作向残疾人倾斜,为残疾人排忧解难。

一是加强宣传,强化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社区残疾人协会充分利用报刊、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发动社会关心和支持残疾人工作。充分利用每年的助残日,围绕主题开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在今年的助残日期间,古城社区和城中社区组织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为残疾人捐款,成立了“扶残基金会”,并对残疾人进行了慰问走访,送上了社会大家庭的一份温情。

二是扎实做好残疾人扶贫帮困工作。残疾人是社会群体中最弱的群体,因此,各社区对残疾人实行最低生活保障优先、困难救济优先。在生活上,将困难残疾人纳入低保;对特困残疾人,动员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已结对帮扶了6位残疾人,不仅在资金上给予扶持,而且还不定期上门服务,及时帮助其解决困难。如城北社区肢体残疾人叶小娣,靠摆鞋摊维持生计,但去年因家中不幸被盗,这对本身困难的残疾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该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与电信局团委联系,送上了结对帮困款500元,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每逢春节,社区都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残疾人免费送对联,并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

三是开展扶残助残活动。为了使残疾人能够得到更具体的帮助和服务,社区残协开展“一助一”结对服务活动。社区青年志愿者也在为残疾人服务中塑造了新形象,至今社区已有10多位残疾老人得到他们常年的扶持和帮助。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免费为残疾人体检一次,并建立健康档案。各社区都对社区的重度残疾人逐一进行了解,并走访其左邻右舍,耐心地向邻里们宣传,促成了残疾人与其邻里结对子,做到了残疾人的困难有人帮。为特困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已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积极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残疾人虽然在身体上有缺陷,但他们不能完全依赖于政府和社会,他们也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平等地参与社会。社区残协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教育残疾人乐观进取,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同时,对残疾人进行《残疾人保障法》和就业方面的培训,鼓励和帮助残疾人自谋职业,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优先安排残疾人到社区服务网点和公益性服务岗位上就业,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就业、经营方面的实际困难。

五是丰富残疾人的文体生活。社区在创建精神文明的活动中,把社区文明宣传教育和残疾人教育、扶残助残教育结合起来,把社区各类讲座和残疾人工作讲座结合起来,把社区的兴趣小组活动和残疾人协会的活动结合起来,为残疾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一批残疾人文体人才脱颖而出:肢残人陈军的书画作品在省市书法比赛中多次获奖, 并参加了省残联组织的中日书法交流,出访日本。肢残人饶伟民在举重项目上夺得市首届残运会金牌和省第六届残运会铜牌的可喜成绩。在文体活动方面,组织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联谊或小型文体活动,如城南社区组织残疾人参观福利企业和本县的一些旅游点,并为他们拍照留影。

夯实党建基础报道范文第4篇

中共启东市委组织部 (2006年10月8日)

我市共有24个乡镇党委,331个村党组织,其中党委建制的有10个,总支建制的有122个。近几年来,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省委、南通市委和启东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为总体目标,创新党建理念,强化党建责任,打造党建载体,全面加强和改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按照南通市委组织部通知精神,就我市开展“双学”活动的情况,作三个方面的汇报:

一、贯彻落实省委文件精神,大力开展“双学”活动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深入开展“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精神,通过制定实施意见、举办培训班、深入开展主题活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健全规章制度等措施,扎实推进“双学”的深入开展,确保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一)制定实施意见促“双学”。接到省委《关于深入开展“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意见》(苏发[2006]20号)以后,迅速召集组织、宣传和相关涉农部门,专门对文件进行了学习,正确领会华西精神实质和省委的学习要求,并结合我市乡村建设实际,对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进行了讨论,并下发了《中共启东市委关于深入开展“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省委有关要求,围绕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九大工作,明确学习任务,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为重点,积极创新农村发展思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不断开辟农民致富途径;以整治村容村貌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农村建设步伐;以培育新型现代农民为途径,努力倡导农村文明新风;以健全民主管理体制为保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并建立市、镇(乡)、村三级责任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双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举办各类培训引“双学”。为引导农村党组织书记认真参与“双学”活动,争当吴仁宝式的农村领头人,市委组织部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双学”活动。一是举办小康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根据新农村建设需要,组织全48个小康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到市委党校进行集训,对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村镇规划、现代科学技术、基层组织建设等知识进行了培训,并就“如何学好华西、学好吴仁宝”进行了讨论。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还专门组织参加培训的村党组织书记到华西村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使村党组织书记准确把握华西经验的精神实质,转变了发展理念,增强了发展信心。二是会同市农林局扎实开展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利用农广校教育资源,实施好对农民,重点对农村党员干部、种养示范户进行创业培训、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增强他们自己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到目前为止,培训已达32236人次。三是会同市科协举办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骨干培训班。为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组织全市乡镇组织委员、科协干事、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科技素质培训班,主要对“双学”活动的有关要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环境现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进行系统培训,增强他们科技素质,充分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三)开展主题活动推“双学”。为从实际行动上推进“双学”活动的深入,结合我市“启吾东疆党旗红”活动开展情况,组织召开了“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推进会,对前

阶段工作进行总结点评,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部署,要求村党组织以此为载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实践华西精神,不断强化村级班子,因地制宜选好发展路子,积极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扎实为民办好实事,努力倡导文明新风。通过深入开展“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使得农村基层组织基础不断得到新的巩固,村党组织班子引领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村经济社会迈出了新的步伐,从而实现“双学”活动的最终目标。

(四)召开组织生活会议“双学”。为使“双学”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每个村党组织在学习和实践华西精神期间,均召开1-2次组织生活会,认真学习省委关于开展“双学”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专题研究在开展“双学”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并结合本村实际,对今后村庄建设规划、经济发展思路、群众实事工程、规章制度制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讨论。截止9月底,全市323个村共召开了386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确保了“双学”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五)健全规章制度督“双学”。为确保“双学”活动能真正落到实处,我是市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认真制定并编印了《村级党组织相关制度汇编》,明确了村党组织任期目标、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党员联系户、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无职党员定责上岗、村党组织和村干部“双承诺双考评”、党员干部承诺等11项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督促每位农村党员干部切实按照“双学”活动要求,认真实践,积极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主要做法

1、强化管党机制,增强建设效能。一是强化党建责任机制。建立了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各乡镇党委职责,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半年例会制度,形成了职责明确,制度健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完善管党一把手责任制,乡镇党委一把手每年与市委签订党建工作责任状,管党工作考核结果作为一把手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建立了乡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635个,坚持“五个一”工作制度:即制定一个联系点工作计划、选定一个研究课题、每年帮助联系点解决一个以上突出问题、每年参加一次联系点党组织民主生活会、撰写一份联系点调研或理论研讨文章。二是强化党建考核机制。突出考核份量,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与经济综合考核实行双百分制,坚持双向否定,凡党建工作后进的乡镇党委不得评为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凡经济工作后进或没有明显进步的乡镇党委不得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完善考核内容,坚持考核基础工作的同时,突出对创造性、特色性工作的考核力度;改进了考核方式。采取半年点评、年终考评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工作汇报、现场提问、实地考察、评定分数等程序,突出考核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凡平时督查和年终考核后5名的乡镇,其管党第一责任人和分管领导不得评为先进。三是强化党建创新机制。2005年我们开展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活动,设立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成果奖,评比结果纳入市委对乡镇党委年度考核体系。

2、实施配套改革,激发内在活力。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领导班子职数过多、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机构庞杂、人员臃肿、财政运行吃紧等突出问题,2004年下半年,我们实施了以创新乡镇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为核心、以改革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为重点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一是乡镇领导体制改革。重点是精简职数、交叉任职。乡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交叉任职,党委书记兼任乡镇长,常务副镇长、人大主席和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分别由党委副书记兼任,人大、政府其它副职由党委委员兼任;根据各乡镇人口数量、耕地面积、财政收入、经济总量等指标,合理确定乡镇党政领导职数,改革后乡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职数从249人精简到162人,减少87人,精简率为35%,乡镇平均领导职数由10.4人减少到6.7人。二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

部通过公推直选产生。即由党员、群众代表公开推荐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初步候选人,市委常委会根据群众公推结果和组织部门考察情况,集体讨论确定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市委全委会票决党委书记候选人,最后在党代会上直接选举产生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三是乡镇行政机构改革。乡镇行政机构统一设置为“四办一所”,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政法综治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财政所,重新核定镇乡行政人员编制,编制总数从1014名精简到691名。四是乡镇事业站所改革。行政执法职能原则上划归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行政管理职能由乡镇政府承担,公益性服务职能由乡镇事业单位承担,经营性服务职能走向市场,重新核定乡镇事业人员编制,编制总数从1130人精简为572人。五是行政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乡镇行政事业人员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和全员聘任(用)制,聘任(用)期限第一轮为3年,以后每轮2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提升了乡镇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党委执政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强化了干部的执政为民意识,增强了群众的民主意识,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减轻了农民负担,激发了乡镇加快发展的活力。

3、强化能力培训,提高干部素质。一是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培训。两年来积极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建立了市外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先后选送81名乡镇领导干部到上海交通大学和苏州农村干部学院进行培训,提高了他们驾驭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的能力;会同有关部门开设了多期领导干部培训班,分层次举办各类培训班34期,培训乡镇干部达2839人次,大大提高了办班轮训的覆盖面;举办了一期全封闭的行政管理研讨班,110位乡镇干部参加了培训。二是抓好乡科级后备干部培训。我们采取“双推双考”形式(两轮民主推荐、公共知识考试和考察),分2批从符合报考条件的1000多名人员中遴选出100名乡科级后备干部,并专项投入200多万元资金进行重点培养,投入之大在启东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后备干部培养共分为三个阶段:军事作风锤炼阶段,邀请驻启部队对学员进行军事训练,培养后备干部的组织纪律,强化团队精神,磨练吃苦耐劳品质;理论培训阶段,组织100名后备干部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有关高校进行为期3个多月的集中培训,系统学习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专业核心课程,完善青年后备干部的知识体系;实践锻炼阶段,把后备干部安排到全市24个镇乡担任党委副书记或副镇长,进行为期1-2年的挂职锻炼,以增强科学决策、驾御全局和开拓创新的能力,10月15日,第二批乡科级后备干部赴复旦大学接受系统培训。

4、创新党建载体,提升建设水平。2004年以来,我们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以“讲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富,接受群众评;争创群众满意的党组织,争当群众满意的好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四群两争”主题活动,乡镇党委动员和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活动,努力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利益的实现途径。一是讲给群众听。积极宣传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的重大决策以及所涉及的政策法规,传授群众急需的法律知识、科技信息、市场经济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两年来,全市共举办讲座、咨询、座谈会、知识竞赛等百人以上规模的宣传活动达1500多场次,为农民解决了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寅阳镇通过召开农业信息发布会的形式,与农民群众“零距离”接触,为农民群众带来致富技术;大兴镇把开展主题活动与全镇果树种植产业化紧密结合,该镇农技员对新引进的“春水”、“秋荣”梨树品种的快速繁殖、高接换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进行技术培训,受益梨园面积达1万亩。二是做给群众看。结合全市开展的“十个100”工程、农村“五件实事”工程、“科技兴村富民小康”工程等具体活动,发挥乡镇党委示范引导作用。两年来,各乡镇与省内外16所大专院校、21个科研院所落实技术依托项目101个,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498个。海复镇17位机关干部集体投资,成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吕四港、天汾等镇党委积极推进农村“五项实事”工程,所有村级道路实现了白色化。三是带领群众富。发挥乡镇党委和广大党员在农业结构调整、科技兴村、劳务输出等富民小康工程中的组织领导和示范带头

作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和合镇以“富民超市”为载体,传授各种种养技术、进行跟踪服务指导、解决群众疑难问题;寅阳、汇龙、南阳、吕四港等镇党委充分发挥了村干部“双带”作用,带领群众积极投身到农业产业化的洪流中去,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30200人。四是接受群众评。通过群众满意度测评,民主评选出了先进乡镇党委、先进基层党支部、优秀“双强双带”村干部、党员示范服务窗口和党员先锋岗等10个类型349个先进典型,在2005年庆祝建党八十四周年暨“四群两争”主题活动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在全市上下形成弘扬先进、激励先进的良好氛围。“四群两争”主题活动获得2004年度南通市基层党建创新成果奖,在国家、省、市级多种党建报刊上作过专题报道,得到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5、推行乡镇党代表常任制,发展党内民主。2004年以来我们推行了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常任制度。一是明确活动内容。全市3119名乡镇党员代表共划分了122个党员代表小组,对乡镇党委有关职能工作和党员代表大会确定的重大决策执行情况进行2次以上的视察和民主评议活动,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制度。二是增设代表职权。在乡镇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增设了党员代表4项职权,即参加本乡镇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大会例会,听取和审查本乡镇党委、纪委的工作报告;参加由本乡镇党委组织的代表活动,及时向党组织反映各类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本乡镇党员代表大会或代表大会例会上,讨论本乡镇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受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大会例会或乡镇的委托,对党委有关事项进行调查或督查,对本选举单位党组织正确执行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决议和乡镇党委决策的情况进行监督。三是建立活动制度。建立了乡镇两委委员联系代表小组和党员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党员代表评议两委委员、党员代表旁听党委会、党员代表视察工作、党员代表询问质询、乡镇党员代表大会例会等6项制度,两年来各乡镇先后向代表发出征询意见书12542份,收到意见和建议1118条,为党委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存在问题

调查中我们也感到,当前乡镇党委建设工作进展还不平衡,有些地方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少数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不高,缺乏从政治上、全局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少数乡镇干部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不强,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感到束手无策;少数乡镇党委工作作风不实,不注意党群干群关系,不善于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少数乡镇党委制度建设薄弱,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于少数乡镇党委和少数干部身上,但却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群关系和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1、抓班子建设。乡镇换届选举后,要以建设一支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作风廉洁、团结合作、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为目标,着力健全三项工作机制。一是健全选拨任用机制。加大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公开推荐、考试入围、组织考察、定向培养、实践锻炼、动态管理、入围选用”的新竞争机制。二是健全学习培训机制。要学政治,通过培训和自学的形式来有效地提高班子成员素质;要学业务,重点是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科技文化等知识;要重实践,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乡镇领导班子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按照党委的职责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对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正确处理好责任与权力的关系,杜绝“一言堂”和“临时动议”,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

2、抓队伍建设。以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素质优良、群众拥护的乡镇干部队伍为目标,不断丰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一是“挂出去”。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学习宏观管理经验。二是“派下去”。选派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下到企业和村,经受基层工作锻炼。三是“请进来”。聘请专家、学者、名人来进行讲座、辅导、技术转让等。通过采取上挂下派等行之有效的举措进行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形成团结一心振兴经济的舆论环境,带动全镇经济尽快地上新台阶。现阶段,要充分利用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站点这一载体,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培训工作要针对农村实际,讲求实效,不仅要进行学历教育培训,还要进行农村经济、科技、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3、抓经济建设。以选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好路子为关键,进一步加大三个方面的工作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落实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服务环境,做到以情招商、服务招商,推进乡镇镇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的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农村道路通达、教育培训、农民健康、环境整治、文化建设等农村新五件实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为群众提供技术宣传推广、农产品营销、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服务,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4、抓制度建设。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的督查考评机制为重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一要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增强乡镇党委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二要健全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年底结合工作总结和党员干部考评,对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要改革考评内容,突出考核乡镇党委抓新农村建设的实绩;要创新考评形式,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考评,让群众来评判;要重视考评结果,把考评结果作为衡量乡镇党委工作业绩的标准,作为决定乡镇党委领导干部任免奖惩、升降去留的重要依据。三要健全乡镇党委成员重大问题报告、财务审计等制度,努力形成民主监督、民主制约的舆论氛围。

5、抓作风建设。以保持一种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好作风为目标,加强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要以建立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为契机,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做到“三个了解”。一要了解农民。乡镇党委对农民要有深厚的感情、深入的作风和较好的群众工作基本功,狠抓特色农业,做大项目农业,全力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全镇农业经济发展。二要了解市场。要主动为农村各类经济组织排忧解难,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将自己学到、了解到的市场信息尽快传给业主,起到拓宽业主思路和树立业主信心的作用。三要了解本地情况。根据本乡镇实际,善于总经验教训,供群众借鉴,鼓群众干劲,不能“闭着眼睛捉麻雀”。通过了解,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为农村群众服务的本领。

三、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一)主要做法

今年来,为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在全市村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中组织开展“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围绕引领经济发展、带领创业致富、倡导文明新风、为民办好实事、推进民主管理、创新组织设置等10个内容,努力实现建强村级班子、提高党员素质、选好发展路子、创新工作机制、培育文明风尚等5个目标。

1、强化组织建设,发展党内民主。一是创新组织设置。我们以村党组织集中换届选举为契机,大胆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在党员人数50人以上、党建基础较好、经济发展较快、形成一定经济规模或特色的117个村,成立了村党总支部;在党员人数100人以上、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战斗力强、产业化程度较高、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健全完善、各项工作连续多年名列全市前茅的5个村,成立村级党委;党建基础扎实、发展业绩良好、党员业主政治素质较强的非公企业与所在村联合建立了49个“以企带村”、村企合一的党组织;全市共形成企业类、产业类、协会类等3大类农村专业党支部(党小组)225个。二是加强阵地建设。我市制定下发《关于全面推进村级综合活动中心建设的意见》,决定以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村级综合活动中心建设。各村党组织根据不同的规模和实力确定综合活动中心建设面积,一般要求在270平方米以上,同时需具备六大配套功能,即有符合实际需要的办公室、有图书阅览室、有党建活动室、有可容纳100-200人的多功能会议室、有文化健身

活动场所和村级卫生服务站。目前,全市260个计划新建的村级活动中心已经全面开工建设,确保年底完成建设任务。三是加强民主管理。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初步候选人由全村党员、群众代表推荐产生,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由全村党员直接选举产生,共有8772名群众、17602名党员参加了民主推荐,17448名党员参加了直接选举;推行村党组织“双承诺双考评”制度,即年初村党组织和村干部将年度工作目标和为民办实事等情况向村民进行公开承诺,年终进行实绩考评和群众满意度考评,考核结果向村民公开;全市各村都建立了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各村都建立了党员监督小组或群众监督小组,对农村环境整治、村级财务往来、小康示范村建设等各项工作进行监督。

2、强化班子建设,提高整体素质。一是优化结构。年初我们以村党组织换届为契机,以选培“双强”型党员村干部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切实抓好村级班子建设。镇村党组织成立工作组,对各村“双强”型人才的年龄结构、人员分布、专业特长、从业状况和思想动态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共建立了“双强”型人才档案6760份;对具备村党组织书记条件的“双强”型党员,通过登门造访,了解其思想动态,鼓励其报名,共有835名原非村干部的“双强”型党员踊跃报名参选,占报名总数的40%;全市新选拔了“双强”型党员村干部276名,其中新选拔的“双强”型书记54名。目前全市有“双强”型村党组织委员908名,占总数的67.1%;“双强”型党员村干部829名,占总数的59.4%;“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222名,占书记总数的67.5%。二是强化素质。实行了村干部分级培训制度,村党组织书记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培训,其它村干部由乡镇党委统一轮训,通过集中辅导、参观学习、经验交流、技术辅导等形式,对村干部进行政策法规、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岗位技能、实用技术等五个方面培训,使每个村干部都掌握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三是强化管理。年初乡镇党委根据本乡镇新农村建设实际,参考农村党员群众的意见,确定村干部全年工作目标,与村干部签订工作责任书,责任书的内容包括了“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5个目标和10个方面内容;乡镇党委根据主题活动有关要求和标准,将在年终对村干部岗位职责履行和工作目标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采取个人述职、党员和群众评议、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把群众满意作为一个重要标准;结合“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评先评优工作,年终将在全市表彰20名“富民强村”好书记和50名“双强双带”村干部。

3、强化双带活动,增强双带能力。一是发挥村级组织的导向作用。村党组织大力引进农业项目,不断加大投入规模,上半年全市新增农业项目217个,投入规模超100万元的农业项目有129个,建设规模200亩以上、亩效益3000元以上的农业园区145个;根据本村实情,加强组织引导,大搞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地一品的农业产业化新特色。南阳万亩四青作物、和合万亩出口蔬菜、寅阳万亩小辣椒、大兴万亩棚架梨园、北新欧福禽蛋、少直神羽皇鸽、黄海滩涂公司贝类育苗,东海海洋生物科技等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上半年,村党组织共疏浚县乡两级河道16条、横河339条、泯沟9696条,完成农村危桥改造40座,启动农村公路建设130公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达到88.8%,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8500多户,入户率提高到33%;各村均建立了一套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机制,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我们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创业干事,上半年,全市638名村干部领办、创办个体私营企业或创办特色种养加项目608个。吕四港镇各村村干部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寻找致富路子,有70名村干部领办创办个体私营企业或创办特色种养加项目,创办了超100万元的农业项目25个。三是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领引导作用。开展了“挂钩帮扶”活动,全市有项目的农村党员主动结对帮扶本村的困难户、示范户,重点扶持寻求增收新路,上半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895个,新增个体工商户6594家,组织劳务输出95441人,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发展;开展科技兴村活动,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引资,上半年共推广农业新技术161项次、引进新品种327个;开展文明新风活动,农村党员以“建好一个文化活动阵地、组建一支民间文体队伍、

评比表彰一批文明新风典型、建立一个道德评议会、办好一个农民学校、制订一个村规民约”“六个一”活动为载体,共建立了文化阵地307个、农民学校314个、组建民间文体队伍212支,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4、强化党员管理,引导作用发挥。一是培养发展“双强”型党员。通过建立农村“双强”型发展对象资料库,了解和掌握了全市2579名农村“双强”型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为制定年度发展计划提供指导;通过实施党员发展“两票制”,提高“双强”型发展对象在群众中的公信度和满意度,督促和引导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近两年来,全市共发展209名“双强”型党员,54名群众威信高、协调能力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双强”型党员走上了村干部岗位。二是提高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上半年镇村党组织共建立了党员科技素质培训基地295个,举办农村党员科技素质培训班669次,参训党员、村干部达20839人次;加强了村级“党员之家”建设,为农村党员学习提供平台。三是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定责上岗,动员和组织11631名无职党员上岗,结合“双培双带”、“三级联动富民帮扶”、“四群两争”等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了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建立了外出党员定期联系制度。

(二)存在问题

以“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为载体的村党组织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领导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少数单位开展活动满足于一般号召,思想上不够重视,措施上不够扎实,目标上定位不高,只满足于建立工作机构,做好市委统一推动的几项工作,没有站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对主题活动进行总体谋划。二是社会宣传氛围还不够浓。少数单位忽视了主题活动的宣传,没有造成一定的声势,导致部分农村党员群众对主题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不够了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主题活动的影响力。三是组织推进力度还不够大。少数单位对主题活动的内涵理解不深,要求把握不透,工作比较盲目被动,工作机制没有很好地健全起来,推进工作的办法和点子不够多,工作开展浮于表面,深入不够。四是培育典型意识还不够强。少数单位发现、培育、宣传各种先进典型力度不够强,导致典型不突出、亮点不鲜明、效果不明显。

(三)下一步打算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大力开展“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围绕“五好”目标,着力提高村党组织新农村建设能力:

1、建好一个领导班子。大力开展村干部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一是加强培养选拔。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发现人才,把人才充实到“双强”型人才管理库,定人培养,定时压担,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及时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去。二是加强培训教育。结合“双学”活动,通过实施村干部素质教育工程,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和到先进地区观摩学习的办法,提高村干部新农村建设水平;要建立培训基地,整合培训资源,把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抓好政治理论、农村政策、民主法制教育和岗位技能等方面培训。三是加强目标管理。通过建立权责明确、赏罚分明的考核奖惩机制,大力推行村党组织和村干部“双承诺双考评”制度,不断完善岗位目标管理,更大限度地激发起了“双强”型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2、打造一支党员队伍。我们要重点抓好农村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一是进一步做好农村党员经常性教育。要通过建立市内外党员科技素质培训基地,加强党员科技素质培训;要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严格组织生活;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远程教育的全面推进工作。二是进一步做好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积极推进结对帮扶活动,致富能人党员都要与5户以上群众结成致富联合体,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每年要承诺为群众办一两件实事;积极推进无职党员定责上岗活动,结合主题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发挥党员在倡导文明新风、

维护村容环境、加强村务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在服务岗位上为群众树立标杆。三是进一步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要完善组织关系管理,督促村党组织及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加强同流入地党组织的沟通联系,按时完成《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审核工作;流动党员就业单位有党组织的,要通过协调,将其编入就业单位党组织,就业单位无党组织的,要就近编入所在社区(村)或其他单位,确保农村党员流动不流失;要加强与流动党员的平时联系,做到“一季一家访”、“半年一问候”、“一年一评议”,及时跟踪掌握流动党员思想动态。

3、选好一条发展路子。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面向市场,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促进面上尽快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经济发展新路子。一是深化开展“双强双带”活动。引导村党组织加快发展项目农业,全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导全民创业;在信息、技术和资金等方面上给予村干部大力支持和倾斜,鼓励村干部积极领办、创办个体、私营企业,积极创办特色种养加项目,不断激发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热情;广泛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鼓励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深化实施“结对强村”工程。一方面要激发内力,动员和组织本镇(乡)机关党员干部,积极为挂钩村引进农业项目、建好农业示范方、做强种养殖示范基地、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要巧借外力,主动协调市级机关,促进市级机关与挂钩村党组织加强联系,发挥市级机关自身优势,促进市级机关在信息提供、项目安排、技术帮扶、资金投入等方面向村党组织倾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帮扶任务。二是深化实施“农民培训”工程。要会同涉农部门,加强“农民培训”工程的组织协调工作,全面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引导农民开阔眼界,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计划,拓宽致富路子,帮助农民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

4、建好一个活动阵地。继续大力推进村级综合活动中心建设,切实按照“村主体、镇推动、市补助,自主筹资、不得负债”的原则,发挥镇村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优势,重点解决资金筹集难题。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活动中心建设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满怀信心,主动出击,讲成效、求业绩。二是强化宣传发动。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吸取群众动力,调动各方力量,重点做好本村范围内各类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成功人士的宣传发动工作。三是拓宽筹资渠道。除通过市镇两级财政支持、市级机关结对扶持、社会力量捐助和盘活村级闲置资产置换等办法筹资外,“想办法、下苦功、动真格,采取多种形式感动老板、多种途径传递压力、多种手段激发热情,筹足筹好村级农民活动中心建设资金”,确保年底完成建设任务。

夯实党建基础报道范文第5篇

——塔城地区党校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交流材料

党的十六大以来,乌苏市委党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夯实基础,创新思路,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保证,以深入开展教学科研、提高培训质量为根本,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为重点,切实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圆满完成了市委交给的培训任务,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党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近年来,我们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通过科学合理引入、配置、培养、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打造了一支结构较合理、素质较精良的教师队伍,为党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严把教师入口,确保师资质量。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由市纪检委、组织部、人事局、党校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地委党校、周边兄弟党校和我校领导教师组成评委组,公开选拔,经过笔试、面试和考察程序,面向全市先后招聘了10名教师,充实了师资队伍。

(二)强化思想教育,树立阵地意识。党校教育的特定环境和教学对象对教师的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把学习理论与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与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备知识结合起来,与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增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等平台,切实提高了 1 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创新培训方式,提升教师素质。一是通过教学实践,在日常工作中提高。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讲课、听课、参加学员讨论等教学工作,学习讲课艺术,提高组织驾驭教学活动的能力;通过校内“练兵”,在竞争中不断锤炼教师,使教师都有了自己的成熟专题。二是到上级培训进修,在理论学习中提高。近年来,先后派出全部教师到上级党校和高校培训进修,系统学习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目前已完成了首轮教师脱产培训计划,从今年始已启动新一轮师资培训计划。三是下基层实践锻炼,在工作体验中提高。为增强授课内容的针对性,促进理论教学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根据市委中心工作,每年在制定培训计划时,筛选确定一定数量的调研课题,一方面积极开展集中调研活动。利用或固定或分散时间,分组到农村、企业、社区进行调研,调研成果或发表或汇编成册,并进入课堂;另一方面,实行挂职锻炼。由组织部门安排教师到相应单位进行挂职锻炼,通过亲身体验,增强感性认识,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三年来,有3名教师分别到企业、乡镇等进行了挂职锻炼。四是赴外地考察学习,在横向比较中提高。积极开展异地考察活动,通过让教师“走出去”学习交流,使他们思想解放,眼界开阔。同时,利用专题培训的机会,邀请高层次专家到党校进行现场培训指导,为教师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近年来,我们先后选 2 派教师到上级党校和高校培训进修、下基层挂职、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50余人次;举办高层次专题辅导讲座10多次,邀请8名知名教授、专家培训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党校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培训的质量。五是积极参与科研,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坚持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市情研究和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师调查研究的水平和质量。2006年教师以每人1篇文章入选的资格,参加了伊犁州党校等四家联合举办的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并获组织奖,编写了《学员论坛》和校报。通过建立完善教师科研工作量、科研成果奖励、调研等制度,并采取“科研一票否决制”,既有效调动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进一步探讨了以课题研究带专题研究的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式教学。2003年以来,我校获省、州、地级成果奖30余项,在地级以上报刊发表理论文章近百篇。从2007年至今,11名教师在地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53篇。六是建立长效机制,在岗位自学中提高。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图书资料建设、远程教学网建设和互联网宽带接入,积极改善学习条件;其次建立鼓励教师自学的长效机制,在教师中开展“读经典”和“当骨干教师”活动。第三创新管理制度,包括备课说课制度、集体攻关制度、评教制度等,通过给任务、压担子,促使教师千方百计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四)开发本土资源,充实师资力量。我们以来源活、水平高、实效好、层次构成合理为目标,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他们一线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上 3 讲台”制度。我校先后邀请50余名县级领导和部门、乡镇领导做党校兼职教师,并与奎屯市、沙湾县党校达成了教学合作协议,充实了兼职教师档案信息库,构建起了开放式的培训师资网络。

(五)重视学科建设,搭建教研载体。近年来,我校以明确培训思路为保证,以加强师资队伍为支持,以强化专题教学为途径,以加大投入为条件,重视学科建设,搭建教研载体,使每位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都有努力的方向。目前建有党史党建、经济、社科和民族理论等教研组,基本形成教师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综合使用的局面。

(六)搭建广阔平台,创造锻炼条件。通过组织部协调安排,我校每位教师都挂职两个乡镇党校的副校长,参与乡镇党校的计划和培训,既锻炼了全体教师,也有效地加强了对乡镇党校工作的帮助和指导。

二、创新培训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提高管理水平,是抓好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措施。近年来,通过更新理念,调整思路,大胆探索培训的管理模式和有效途径,形成了科学、民主、严格、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良好的学风、校风、教风。具体做法是:

(一)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使学风建设有章可循。制度建设是各项工作有效运行的基础。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主体班管理办法》,编印了《学员手册》。在每期主体班培训中,形 4 成领导主管与分工负责、学校管理与学员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注重抓落实,保证培训的每个环节到位,有效提高了培训效果。在主体班制定并试行的《主体班学员量化管理考核办法》,受到了地委党校的重视,2005年9月塔城地区党校系统首次主体班管理现场会在我校召开。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党性锻炼活动,使“熔炉”作用充分发挥。在学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中长期的培训班次均组建学员临时党支部,制定党性教育实施计划,组织学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党性锻炼活动,定期开展学员党组织活动,在党性教育的“实”、“新”、“深”上下功夫,保证了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三)创新培训方式,使分层次、分类别培训落到实处。培训科级党员干部,尝试开放式教学,将案例、问题与解决途径的探讨相结合;培训一般党员干部,深化案例分析,推进研究式教学;培训村级党员干部,尝试列出课题菜单,以此增强教学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效性;同时充分发挥客座和教学合作协议校的作用,改变了教师面孔单一化的现象,有效开拓了学员的思维,提高了培训效果。

(四)扩大培训范围,使“阵地”功能真正体现。近年来,除培训科级干部、后备干部、村级干部、农牧民党员和公务员外,还将社区干部、综治专干、武装部干部、中小学校长等纳入培训范围。2004年正式启动公务员理论培训,每年都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班1-2期,培训200余人次;2006年底至2007 5 年初,按照市委要求举办了全市农牧民党员培训班15期,2173名。封闭式管理,食宿皆由党校承担,积累了农牧民党员培训的经验。2008年底至2009年初,举办科级干部“双语”培训班,民汉混班,交叉授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自2000年始我校成为自治区南疆挂职干部培训点,承担了挂职干部的双语、政治理论培训任务,十年培训了200余名挂职干部。此项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地委及市委的较高评价。

夯实党建基础报道范文第6篇

自动化学院历史悠久拥有学校最早的五个本科专业之一,有着30多年的办学历史,目前由原来的一个本科专业——自动化专业,发展到现在的四个本科专业即工业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3个硕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1个工程硕士点:控制工程。拥有青岛市信息化重点实验室。自主导航与智能控制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研究所;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

学院现有教职工97名,行政人员12人,教师85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实验室人员20人。教授11名,占教师人数的12.9%;博士16人,在读博士10人,占教师人数的30.5%;40岁以下专任青年教师 35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53.8% 。

在三十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着力构建厚基础、宽口径,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营造有利于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空间。使他们能以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全面的职业素质适应变化的社会发展需要,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学院的根本工作。

一、教学工作总结

自04年学校启动本科教学评估以来,经过三年多的迎评工作中,我院教师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励精图治,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圆满完成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了教学评估突出贡献奖。通过评估我院的基本教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四年来,共引进师资28名,其中:博士13名,硕士18名硕士;送出去培养博士10人,教学管理及运行更加科学规范,教学工作成绩显著,科研实力大大增强。使我院的教学科研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不断强化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我院不断加强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骨干支撑和辐射示范作用。以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带动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全院教师的教学质量。04年在首届精品课程、优秀课程评选中,我院有一门课程获校级精品、一门课程获校级优秀课程;06年第二届精品课程、优秀课程评选中,两门课程获校级精品课程、两门课程获校级优秀课程,一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08年第二届精品课程、优秀课程评选中,有两门课程获校级精品课程,四门课程获校级优秀课程。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得建设促进了教师队伍和教材的建设。目前,形成了以精品课程、优秀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年轻的博士、硕士积极参加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的建设,使教学团队的结构逐步合理、教学和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08年,“自动化专业课群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教材12部,08年将有四部教材出版。课程建设的同时也更新了教学手段,在首届校多媒体课件的评比中,两项多媒体教学课件获得全国多媒体优秀奖,在首届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中4项获

一、二等奖。

08年6月开始,组织了“自动化学院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认证”工作,有35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教学认证,其中有6名青年教师获得了“优秀”等级。

为了表彰过去几年来学院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热情,08年在第二十四个教师节期间,学院召开了首届自动化学院教学工作会议,对几年来在课程建设、教学成果、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表彰。

几年来,学院的教学工作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同时还应该看到,在师资队伍培养、教学团队及新办专业的建设还需要下大力气常抓不懈。04年至今,引进博士教授11人,硕士18名,且仅有两人从事过教学工作;尽管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教学梯队的建设还比较薄弱,两个新办专业尤 其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还需进一步优化,提高学生就业率。 围绕着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任务,学院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根据教育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抓好专 业建设,尤其是新办专业建设,推进教育改革;推行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大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分配到用人单位,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今后得工作目标:

今后五年中学院将实施“六个一工程”:追求一种团结向上、吃苦耐劳、勇与创新的精神,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构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制定一套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搭建优质的青年教师成长平台,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建设好教学团队。 具体措施是:

1.全面落实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按照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一流的标准做好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切实把我院现有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好,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争取将“自动化专业课群教学团队”建设成为省级教学团队,积极组织、培育1-2门省级精品课程,将学院现在开设的所有必修课程按照优秀课程的目标建设,在现有的8门校级精品、优秀课程的基础上再建设4门优秀课程。建成2个校级教学团队;获准一项省级教学研究立项;出版国家“十一五”教材5部,一个省级品牌专业。 2.加强新办专业建设:加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重点扶持我院的特色品牌专业——自动化专业,发挥品牌专业的辐射作用,提高教学与研究的整体水平,突出自动化专业过程控制的特色,将自动化专业建成为省级品牌与特色专业,培育测控技术及仪器为校级品牌与特色专业。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作为常抓不懈的任务,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建立青年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教学质量认证”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培育1-2名校级教学名师。

4.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学院现有40岁以下青年教师35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53.8%。为有效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学院加大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自05年以来,在青年教师中实施导师制,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学效果优良的老师担任导师,全程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过程。为了配合导师制的实施,还制定了一系列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青年教师听课制度,优秀青年主讲教师评选制度、本科生课堂教学质量认证制度等。导师制实施四年以来,老师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学工作,认真撰写教案,认真备课,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加教学观摩活动。青年教师的培养也卓见成效:今年六月份,学院先后组织了四次现场教学观摩活动,对40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了“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认证”,其中有6名教师获得了教学质量认证。本学期,总结经验,进一步修订《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认定的实施细则》,继续实施认证工作,为了配合这项工作得进行,继续实施青年年教师导师制,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实行老教师对青年教师一对一培养,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开展“上好一堂课活动”,请获得教学效果奖的老师进行示范教学。争取在三年内,青年教师得授课水平全达到优良水平。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

2008.3-15

附:

1.自动化学院教学工作业绩奖励条例 2.自动化学院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认证实施细则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文件

青科大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字[2008]5号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学工作业绩奖励条例

颁布通知

院属各室、中心及职能机构:

为了调动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充分体现业绩贡献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原则,全面推进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学,工作水平。进一步修订了“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学工作业绩奖励条例”(见附件),现颁布实施。本条例政策性强,关系教师切身利益,望认真组织学习。

附件:“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学工作业绩奖励条例”

二O O八年五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奖励条例

通知

抄送:各教研室、实验中心、职能机构

呈送:院领导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办公室

2008年5月23日印发

共印20份

附件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学工作业绩奖励条例(修定稿)

(2008年5月23日

青科大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字[2008]5号)

第一章 总

为了调动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充分体现业绩贡献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原则,全面推进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学工作水平,积极倡导并实践“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自动化学院精神,特制定本奖励条例。

第二章 教学奖励

第一条

教学奖励目的

1. 加强基础学科,强化优势学科,丰富专业内涵;

2. 提高教学质量,提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 3. 推进教学成果的转化; 4. 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第二条

学科建设奖

1.申报并获批一个本科专业奖励:

2. 申报并获批一个省级试点课程奖励:

3. 申报并获批一个省级精品课程奖励:

4. 申报并获批一个校级精品课程奖励:

5. 申报并获批一个校级优秀课程奖励:

第三条

教学成果奖

1.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奖励:

2.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奖励:

3.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奖励:

4. 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奖励:

5. 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奖励:

6. 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奖励:

7. 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奖励:1500(学校奖励3000)

8. 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奖励:1000(学校奖励2000)

9. 获校级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奖励:500(学校奖励1000) 10. 获校级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奖励:300(学校奖励600) 11. 发表教学论文奖励:100 第四条

教学效果奖

1.获校级效果一等奖奖励:1000(学校奖励2000)

2.获校级效果二等奖奖励:500(学校奖励1000)

3.获校级效果青年优秀奖奖励:400(学校奖励800)

第五条

教材建设奖

1. 获国家级教材一等奖奖励:

2. 获国家级教材二等奖奖励:

3. 获国家级教材三等奖奖励:

4. 获国家级教材四等奖奖励:

5. 获省部级教材一等奖奖励:

6. 获省部级教材二等奖奖励:

7. 获省部级教材三等奖奖励:

8. 获校级教材一等奖奖励:1500(学校奖励3000)

9. 获校级教材二等奖奖励:1000(学校奖励2000)

10. 著名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奖励:500 第六条

人才培养奖

1.国家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奖励:

2.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奖励:

3.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奖励:750(学校奖励1500)

4.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奖励:500(学校奖励1000)

5.国家级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奖励:500(学校奖励1000) 6.国家级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指导教师奖励:500(学校奖励1000) 7.国家级电子设计大赛三等奖指导教师奖励:

8.省级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奖励:500(学校奖励1000) 9.省级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指导教师奖励:300(学校奖励600) 10.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全国一等奖指导教师奖励:500(学校奖励1000) 11.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全国二等奖指导教师奖励:500(学校奖励1000) 12.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全国三等奖指导教师奖励

13.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山东省一等奖指导教师奖励:500(学校奖励1000) 14.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山东省二等奖指导教师奖励:300(学校奖励600) 第七条:师德奖:

1. 获得“我最喜爱的老师”奖励100元

2. 获得“本科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认证”,颁发荣誉证书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文件

青科大自动化学院教字[2008]2号

关于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质量认证的通知

各教研室、实验中心:

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选拔,使其尽快成为我院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学院2005年制定了“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认证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见青科大自教(2005-5号文件))。为检验青年教师三年来的教学效果,定于本学期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认证(实施细则见附件)。望各教研室做好准备工作,检查申请质量认证教师的教案、三年来的教学文件、教学督导员课堂检查记录。

报名时间:第三周 教研室推荐时间:第五周 公开观摩教学评审:2008年6月

二OO八年三月一日

主题词: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认证

抄送:各教研室、实验中心 呈送:院领导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办公室 2008年3月发

附件

自动化学院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认定的实施细则

本科教学工作是学院的经常性中心工作,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而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状况的好坏,质量的高与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准确地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使其既能反映出一个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念,又能对教学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和监督作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进一步促进我院教学质量的提高,规范本科教学,加强质量监督,在每学年教学检查的学生评价、教学督导员听课制度的基础上,本着“体系科学,程序规范,职责分明,宏观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评价范围

1、凡是承担本科课堂教学的教师均为被评定的对象,实验教学将参考该办法执行。

2、所有本科生课程作为评定范围。

二、评价组织

1、院级组织

学院成立教学质量评价小组,评价小组由教学院长担任组长,其成员为院领导、免检教师、教学督导员、教研室主任、教授、课群负责人等。

2、教研室组织

各教研室成立由教研室主任领导的教学质量评价组。

三、评价体系及等级

1、评价体系

(1)学生评价:多年实践表明,学生评价基本上能客观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学生评价在总评价结果中占30﹪的权重。

(2)同行评价:学院教学质量评价领导小组成员对于专业及课程的建设负有重要责任,这些教师都是讲课效果好且在专业方面有一定造诣的教师,同行听课记录在总评价结果中占30﹪的权重。

(3)专家评价:院教学督导员都是非常有课堂教学工作经验的同志,他们采用随堂听课和重点跟踪的方式,从专家的角度,对教师的授课质量做出评价,教学巡视员意见在评价结果中占40﹪的权重。

2、评价等级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四、评价方法

1、初次评价:评价结果由教师所在教研室提出,院教学质量评价小组审定,初次总评结果,由学院参照近两学年(至少两次)教学评价成绩给出。成绩达到优良者在以后期教学检查中进行抽查。

2、在评价中达到优秀者,可以采用本人申请、教研室推荐的办法,申报获得免检荣誉称号。每年九月由各教研室上报名单,教学办公室公布申请者名单,学院重点跟踪一年,一年后公布结果。已经是免检教师的由学院按期组织复检,合格的保持免检荣誉称号。

3、在评价中未达优秀者,可以采用由本人申请、教研室推荐的办法,申报参评高一级教学质量等级。各教研室在每学期开学两周之内上报教学办公室,作为本学期教学质量检查的主要对象。

4、授课不足四个学期或成绩未达到优良的教师,每个学期仍进行评价,由各教研室及教学办公室分工协调组织。

5、对在一学期内出现两次教学事故或出现一次严重教学事故者,教学质量等级降一级。

6、对担任同一门课,连续两次教学评价等级均为不合格者,不能作本门课程主讲教师。

五、其他

1、今后教师申报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教学质量评价优秀的将优先考虑。教学质量评价没有达到合格的教师不具备申报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的资格。。

2、教学质量优良者,才有资格获得教师系列的各种荣誉称号。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

上一篇:缓交上诉费申请书范文下一篇:环卫工人岗位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