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型教学经济学论文范文

2023-11-15

探究型教学经济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是教师用“敬业、创业、精业、乐业”的精神来培植学生好学、勤学、会学、乐学的精神。二是英语教师要有过硬的看家本领——英语基本功。丰富的英语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听、说、读、写技能会让你颇有令人羡慕的职业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三是英语教师最好有一两项与教学有关的业余爱好, 或唱歌、或表演、或器乐演奏、或书画等等。

2 激发自主学习

语言交际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 多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任务型活动, 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新目标英语》自主性学习的方式使得英语课堂“动”起来, 英语教学“活”起来。如: (1) Duty report:值日生介绍自己、家庭成员或朋友的情况, 其它学生可互相提问题, 询问个人职业。 (2) Play a guessing game:用问题“What does he do?”引入任务, 让学生猜测多媒体课件中人物的职业,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 Ask the way:创设问路情景, 根据实际情况telling the way, eg, I want to go the airport.完成对话活动。 (4) Have a discussion:学生分小组讨论。 (5) 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通过训练把课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 改变了过去老师一言堂的模式, 变学生为主体, 课堂主要是提供了一个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3 培养持久兴趣

初中生开始学习英语的兴趣很高, 能主动参与到英语教学中来。但随着语言学习的升级, 特别有些教师为了使学生重视英语学习, 过分的夸大英语课程的难度和要求, 无形之中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畏难心理, 挫伤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对所学的语言兴趣逐步降低。要想让学生坚持学习英语, 不断发展能力, 保持兴趣, 培养长久的兴趣恐怕是我们的难题。究竟怎样才能保持长久的兴趣呢?

一是充分研究《新目标》, 认真备课, 在每节课中增加趣味性, 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 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 学而忘我、乐此不彼。不断更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让学生高效学习语言。如:在学完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后, 可要求学生课后写一篇名为My favourite movie的文章。要求文中包含如下信息:What's the name of the movie?Who is the actor in it?Why do you llike it?Do you often see his/her movies?等, 我们知道, 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影星, 这正是他们平时生活中的兴趣点,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中所学的语言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合理的短文。

二是多为学生创造运用英语的平台, 让他们有话说, 能说想说的心里话、真情话。如:《Go for it》一书能将任务活动贯穿始终, 也能将教学内容任务延伸到课外, 给学生提供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 鼓励广泛地利用好课外资源。又如, U n i t4Where's my backpack?Section B, 教师可以将该知识延伸到课外, 让学生画出自己理想的房间, 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房间。

4 注重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做学习的主人。如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可设计如下任务: (1) 让学生看投影片2分钟, 然后关投影, 让学生说出画面中的food, drink and fruit。 (2) Make a survey, 问一个朋友Do you like...?然后教师布置学生作一个小型调查, 用英语询问并记录班中各个学生最喜欢的食物, 各小组汇总调查情况后用统计表的形式表示调查结果, 然后各人用英文写一篇简短的调查报告。 (3) 教师把自己收集的英语食品广告和文体用品广告分发给学生, 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说出印象最深的广告和引导学生分析广告中英语用语和句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 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食品和文体用品,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这些物品设计文字并加上图像的广告。以上三个任务中, 任务1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 任务2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际的能力, 任务3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新的能力。

5 发展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以合作伙伴或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 避免给学生造成一种“老师说的就是对的”的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渗透和示范学习策略。培养学习策略有效的途径就是把方法和策略渗透到教学中。且《新目标英语》教材本身已经体现了学习策略的培养。如:《Go for it》中Unit 4Where is my backpack?一课, 主要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 能谈论物品所在地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几分钟, 接着合上课本, 要求学生根据回忆回答问题,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6 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Go for it》每个单元中的pair work, group work, 和games等等, 可以让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交谈, 互相讨论和互相切磋, 实现“生生互动”, 让每位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中, 不用担心出错。这样对激活学生的思维非常有利, 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一种“畅所欲言”、“言之有物”的难得机会, 促使学生启用更多的思维方法, 拓展更大的思维空间, 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 培养更强的思维能力;并且在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中, 学生会获得一种平等的交谈权利。如在七年级Unit6的Group work中, 让学生以小组讨论“What do you think your friend should be like?”学生的思维将会相当的活跃, 因为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并且都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彼此之间互相合作, 学习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愉快。这样, 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但互相交流, 互相尊重, 充满了温情和友爱, 而且又达到了互相竞赛和学以致用的效果。

总之, 《新目标英语》的任务型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真实生活, 为学生组织并开展, 使学生从中获得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 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研究, 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动”起来, 使英语教学“活”起来, 使学生有感而发, 有东西可学, 从而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在我国, 由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在英语教学中研究和尝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途径。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 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 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 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与采纳。在此, 笔者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为例,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对任务型教学的思考谈几点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向丽.初中《新目标》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有效实施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 (9) .

[2] 苗金昌.新课程下的英语任务型教学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8 (5) :85.

探究型教学经济学论文范文第2篇

1 研究的方案

2002年7月, 新疆医科大学首次成立了2个专门以通过HSK (高等) 考试为目的进行教学的实验班 (高班)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之后, HSK (高等) 的过级率基本稳定在95%左右, 目前我校高班探究型教学理论已日趋成熟。

高班探究型教学所针对的教学对象是汉语入学成绩在HSK7级或6级以上的学生, 为了通过国家HSK (高等) 考试必须加强作文和口语的学习。作文要求语言通顺, 观点清楚, 内容充实, 表达得体, 汉字书写正确, 时间为30分钟, 字数要求为400~600字。口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汉字认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解决这两部分必须依靠探究型教学模式来实现。

1.1 教学目标

读:能阅读并理解报刊中的一般性文章及较有深度的文学作品, 准确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核心意义。能够正确理解汉语中一些较复杂的语言现象, 理解语言表达中的隐含意义、言外之意以及其意尽在不言中。

说:能在不同场合进行一般性交际, 能用准确、得体而尽可能丰富的语言尽力描述所见所闻及抽象事物,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并对事件或问题做出分析评论。

写:一般语速下可以做简单的笔记, 能在30min内完成约400~600字的知文, 基本符合汉语的写作要求。文章的文体及内容应是多方面的, 既包括对具体事物或抽象事物的客观描写, 也包括对主观思想、感情的表达, 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评论。

1.2 教学重点内容

第一, 扩大词汇量是探究型教学的第一个重要内容。词汇量的多少从来都是衡量语言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汉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 它的词语遗址地区而保留了下来, 至今仍在现代汉语中频繁地使用着, 如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以及一些文言词语, 越是在汉语学习的高级阶段, 这些词语越是难以回避的, 而这些词语, 学生是很难通过自学掌握的。因此这部分词语的掌握和应用对于学生在阅读和口语、书面表达中来说恰恰是至为关键的, 这也成为高班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 阅读理解是探究型教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在讲练中不光要诉及题材或体裁, 还要训练学生对文章的一些隐含意义, 对一些句子的言外之意能够理解和体会, 从而能对文章的主旨及深层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甚至对文章的语言运用的优劣能有所感觉。同时, 在理解的基础上, 还要训练学生对人物的分析以及对意义的讨论, 来完成说与写的表达训练。

第三, 探究型教学的第三个重点内容是成段表达。成段表达也称大段表达, 可以认为是高级班教学重点的重点, 因为大部分训练内容和方式, 实际上都是为最后的表达做准备的。成段表达又分为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 在课堂上主要实现的是口语表达, 而成段的口语表达应该贯穿于整个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中, 无论是在词语或句式的教学阶段, 还是在课堂讨论中, 或者是在第二课堂活动中, 都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不断练习的机会, 所学的知识可以在表达中被巩固。

1.3 课堂模式

对于高班教学, 交际性原则比实践性原则更具体、更鲜明, 也更有针对性, 所以在高班要建立“探索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高级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 课堂教学应把重点更多地集中在知识的灵活应用上, 学生为解决问题而获得知识, 同时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贵有疑”, 每次质疑和解疑的过程, 恰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改变了以往“教什么学什么”, 而成为“不会什么学什么”, 由师本向生本转变, 倡导自主学习、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训练发挥得淋漓尽致。

1.4 主要教学原则和测试原则

探究型教学既然是以学生掌握汉语水平接近母语为目标的,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就应该贯穿实践性的教学原则, 应绝对保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只起辅助和引导作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有最多的练习时间和机会, 充分体现探究型教学的交际性、语言技能性原则。通过一系列目的明确的训练手段, 最终使学生各项语言能力达到教学要求。

既然探究型教学以实践性为教学原则, 因此它的测试也应该是注重语言实践、注重语言技能应用:语言知识、语言理论以及对语言本体的分析, 不作为测试项目。水平测试试卷一般应采用HSK (高等) 模拟试卷的形式, 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使用情况。特定课程的成绩测试, 其内容应紧密围绕教学重点既注重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积累, 也重视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归纳, 针对高班学生医用汉语考试中应设计填图、分析、阅读理解、文章划分段落、总结文章中心思想、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题型, 并加以口试, 最后给学生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

2 研究的意义

(1)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 学习一种非母语的语言, 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能够进行交际的这一阶段向熟练运用语言技能进行实际的阶段过渡是较为困难的。而把HSK (高等) 作为针对这些学生的预科汉语教学的测试剂, 不仅能加速效率, 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继续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较高层次的汉语语用能力。

(2) 从以前我们调查掌握的情况以及任课教师的评价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现象:HSK成绩高, 其进入专业课后, 专业成绩也高, 这说明了民族学生HSK成绩的高低与其学业成绩的高低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而鼓励一部分民族预科学生通过HSK (高等) 考试, 排除了语言障碍他们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专业人才当中的佼佼者, 进而改变目前优秀的民族医学人才短缺的窘境。

注释

(1) HSK考试:是为母语非汉语者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目的是为了测量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语言能力。分为初中等、高等两个级别。

摘要:把预科汉语高班教学作为一个特殊的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 建立探究型的教学模式, 使高班教学更具正规化和标准化。

探究型教学经济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经济学研究人类个体和集体在生产、消费、交换等社会活动中的理性行为以及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相互关系。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较为抽象,西方经济学教学更要重视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基础。教师应积极探索、运用创新教育理念。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环境,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时空上的局限性,拓展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探讨;创新

一、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

1.严密的逻辑体系

经济学研究人类个体和集体在生产、消费、交换等社会活动中的理性行为以及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微观经济学以经济中的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消费者、生产者、资源拥有者的决策规律,以及它们在消费、生产、交换等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微观经济学对经济个体作了一些公理性的基本假设,对所研究的问题和给定的条件有明确的定义,从前提到结论之间的推论合乎严格的形式逻辑规范,提示经济个体的行为规律。宏观经济学对总体行为进行考察,同样以理性主义的假定为前提,提示总体行为的规律。一般地说,经济学家总是以决策者是“理性的”为出发点来研究问题、构建理论。

2.清晰的经济学方法体系

经济学之所以异于其他社会学科,在于它分析问题的方法,如实证研究方法与规范研究方法;长期与短期分析方法;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方法等。经济学方法反映在经济学理论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之中,从经济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理论假设、基本原理到政策主张,都渗透着经济学方法论的思想。

3.数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20世纪60年代以来,数学分析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几乎涉及了经济学的所有论题。数学是最严谨的一种形式逻辑,借助数学模型可以把逻辑关系一步步推演下来,做到严密精确。简洁恰当的数学模型有助于理解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预测经济现象。

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创新方法

针对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创新教育理念,要把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要位置;把注重知识与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强调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方向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促使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独立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的教学目标。

1.训练经济学思维

教学要认真考虑这样一个事实,即一门课程不但 要反映知识本身的性质,而且还要反映求知者的本质和知识的获得过程。教一门课,不是建造有关这一科目的一个小型的现代图书室,而是使学生亲自像一名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一名史学家那样思考史学,使知识的获得过程体现出来;象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了解经济学家如何研究他们的领域,这需要通过教学创新来完成。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授之以鱼”,而且更要“授之以渔”;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播,而且更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研究、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创新实践教学

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切入点”,也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深化对经济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经济学教育极为重要的环节。我们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大课堂开展社会调研,在此基础上,聚焦热点、难点和兴趣问题,并围绕理论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思考;由于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是带着问题去学习的,对课程有着极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人们的现实生活,使人们更好地生活与发展,脱离实际生活的经济理论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教学中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可以列举实例对原理进行分析。例如,讲授弹性理论,可以列举我们身边的事说明弹性理论在价格上的应用,像弹性系数较小的生活必需品如食品、房屋、公共交通、看病医疗等,价格上涨人们的消费支出增加,影响人们的生活;弹性系数较大的奢侈品,价格上涨,对奢侈品的需求量会减少,但不会影响人们的具体生活。

4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经典的“蜜蜂与果园”、“灯塔”、“搭便车”等案例已深入人心。案例教学能把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事实摆在学生面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经济理论的理解。

实验教学法。课堂实验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手段,是一种专门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的互动的简短的游戏。学生利用课堂实验可以检验理论和发现理论,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信心。

讨论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关教学内容的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促进研讨的深化,最后教师可以对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和提炼,引导学生形成对知识概括性理解。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经济数学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效率,如课堂信息量大,能分析和强化难点,且用课件呈现的知识点比较直观和形象,给学生留下印象深刻等。例如在讲解定积分概念时,可以利用软件先画一个漂亮的形状不规则的孤岛,然后向学生提问怎样求它的面积,从而引进曲边梯形的概念,这样比直接给出曲边梯形概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接着利用Powerpoint软件通过自定义动画让曲边梯形底边无限细分的效果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可以轻松化解如何求曲边梯形的面积这个难点,从而顺利地引进定积分概念。

但考虑到经济数学的数学性,也不能完全采用多媒体教学。如线性代数中的行列式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等计算过程还是用黑板书写思路清晰,节奏得当。因此针对经济数学基础的课程特点,需要将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两种方式有机地融合起来,优化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熊毅.现代经济学教学的特殊性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7

[2]盧华丽.浅议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09,(8).

[3]王文青等.发展经济学案例教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4):59-64.

作者简介:

黄敏,(1977.5—)女,湖南长沙,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探究型教学经济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首先指出开展创新型企业管理机制研究的必要性,然后重点探讨在新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完善创新型企业的内外部管理机制。其中创新型企业内部管理从制度层面的创新、业务流程层面的创新两个角度展开;创新型企业外部管理也从两大层面展开,一是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鼓励和帮助,二是维持市场的公平和效率。这主要包括了资金激励机制、产业创新整合机制、人才机制、建设创新型企业的组织载体,以及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等。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 管理机制 企业治理模式

一、创新型企业管理机制的研究意义

在以全球化、科技化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没有自主创新,我国企业就很难在整个世界经济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更不可能在世界市场上起主导作用。要建设创新型企业,就必须重视创新型企业的管理机制。必须加紧对创新型企业管理机制的研究。

1 重视创新型企业管理机制的研究和建设工作,是由管理机制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管理机制在企业创新过程中起着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1)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形成、凝聚、巩固各种创新型要素的重要渠道。建设创新型企业,需要各个方面的创新型要素,如资金投入、创新型人才、科学技术创新、知名品牌以及潜在市场,等等。每一种创新型因素,从什么地方来,如何保持持续增长,如何发挥正常作用,都需要科学的长效机制来进行管理。创新型企业要长期存在、持续发展,就需要每一种创新型因素能够持续不断地供给,更需要每一种创新型因素都能持久地发挥作用。每一种创新型因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持久地获得,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持久地发挥作用,都离不开对这种创新型因素的管理机制。

(2)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沟通、联接、组合各种创新因素的重要枢纽。如果说各种创新型要素是创新型企业这个大机器的必要零件,那么,科学管理机制就是完成这些零件组装任务的组装车间。确定各种创新型要素的比例,通过合理的组织把各种创新型要素结合起来,增强各种创新型要素之间的联系,才能使各种创新型要素产生一种良性的合力,形成更大的创新力。如果各种创新型要素各自为政,互不沟通,则它们在一起不仅不能产生出应有的合力,而且会严重妨碍各自的成长发展。沟通、联接、组合各种创新型要素,使每一种创新型要素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作用,并最终产生出最大的合力,正是科学的管理机制所能完成的任务。

(3)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激发、推动、引领企业创新的重要保障。管理机制是一个企业的统帅,它设定了企业的基本框架,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一个企业是不是创新型企业,能否进行真正的企业创新。能产生多大的企业创新,最终要看这个企业的管理机制。设置哪些部门,每一个部门在整个企业中处于什么地位;需要哪些员工,每一个员工在整个企业中承担什么样的权利和责任;进行什么活动,每一个活动在整个企业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等等,直接构成整个企业的基本气质,决定着整个企业的基本功能。

2 重视创新型企业管理机制的研究和建设工作,是由我国当前创新型企业的管理现状决定的。无论是对我国还是对世界来说。创新型企业都是一个同世不久的新鲜事物,理论界对创新型企业的研究,企业界对创新型企业的建设,都还停留在刚刚起步阶段,这就决定了当前的创新型企业建设还有众多不成熟的地方。从管理机制的角度看。当前创新型企业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过于强调科技创新,对创新型企业的管理机制问题重视不够。不可否认,科技创新确实是我国企业亟需提高的一个重点,但是创新型企业不等于科技创新型企业,它包含着比科技创新型企业更多的内容。过于强调科技创新,甚至只看到科技创新,而忽视包括管理机制在内的创新型企业全面配套工作,会将创新型企业建设限制在一个非常狭小的领域里,更不利于在全国各种层面的企业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

(2)对市场的消费需求重视不够,导致我国企业的管理机制已经跟不上创新型企业的要求。创新型企业的一个核心特点是以变动着的市场需求作为企业创新的原动力。无论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首要的前提是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选择日趋多样的情况下,企业创新就是要从捕捉市场需求的变化信息开始。以新的市场需求作为自己创新的突破口。这就需要企业把市场调研、市场定位和市场开发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然而,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把管理重心放在生产、销售或服务上,只采取一些临时性措施突击市场词研工作,而没有建设长期有效的市场分析机制。

二、创新型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

一个企业的创新从企业内部可以区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制度层面的创新,即治理机制的创新,主要从企业治理角度来研究企业的创新问题;二是业务流程层面的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如企业如何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企业外界环境的变化,如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企业在这两个层面上都必须实行最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机制。

1 企业的治理模式与创新。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条件下,企业能否取得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其是否形成足够的规模,例如,通用电器、松下等大型企业都在该背景下产生,此时投资者的资本成为企业的关键性资源,股东治理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环境正逐步发生了变化,例如,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资本的筹集变得更加容易,来自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励,新的市场机遇不断涌现,此时规模已经不再成为决定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一些企业家可以凭借其敏锐的市场目光,抓住市场机遇,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市场的领先者。如微软(Microsoft)、雅虎(Yahoo)、谷歌(Google)等企业,这些企业自创业开始,在短短十多年时间内成为全球的顶级企业。这一切说明,在新经济的背景下,企业中的人力资本逐步成为形成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资源,需要一种新的治理模式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创业投资是随着新经济的产生而得以迅速发展的投资形式,为企业的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后发现,由创业资本所支持的企业,每单位资本所提供的创新贡献率是普通资本的三倍,风险企业之所以能够以更高的效率运转经营,与其实行了更为合理的治理机制有关。与普通企业相比。风险企业的治理机制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第一,风险企业普遍使用了可转换证券作为融资工具;第二,风险企业中往往根据阶段性目标进行相机管理;第三,风险企业往往通过多阶段投资方式,即投资者往往并不一次性投入企业所需的资本,而是根据企业经营的状况,分阶段投入相应的资本。

传统的治理理论认为,企业治理的目的是为了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以布莱尔为代表的相关利益者理论认为,企业治理的目标不应该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包括相关利益者在内的总利益最大化。特别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并趋向稳定之后,决定企业创新能力的已经不再是企业家的创意和组建企业才能,而是在特定市场条件下的运营能力和来自组织内部持续的调整能力,即稳定后的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来源于经理和员工的人力资本,而不再是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此时企业治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激励经理和员工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投资。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达到这一目标,一种通过报酬制度使员工的收益与企业租金更多地联系起来,如通过员工股票所有权计划(ESOPs)或者股票期权(opition)的方式。另外一种是通过授予员工关键性资源的进人权。因此,与传统型企业的权力集中在金字塔组织的顶层相比,创新型企业中的权力分散地分布于组织之中,并采用一些更为平等的组织制度安排。例如,企业中的水平等级制度(horizontal hiararchiea)取代垂直的等级制度(vertical hierarehiea),并更多地采用项目团队的组织方式。

总之,国外关于企业理论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企业的产权安排和治理结构的选择是决定企业效率的重要因素,特别在新经济的背景下,企业能否充分调动企业家和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并降低其投资风险,通过一些创新性的制度安排,如新型融资工具的选择、根据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动态管理或者多阶段投资等,在企业中形成合理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配,是决定企业创新的关键。

2 业务流程层面的管理与创新。根据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的定义,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显著性提高。具体地讲,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重组,是对企业价值链的重新构造,是在新经济条件下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自业务流程重组思想提出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世界500强中有70%以上的企业实施了业务流程重组,尽管许多企业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也存在大量的企业在重组后失败的案例。1994年,CSC Index公司做了100个BPR项目的调查,结果67%的企业认为效果甚微或失败,只有33%的企业认为BPR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好地利用业务流程重组,本文借鉴国际的经验。针对中国企业,提出了业务流程重组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一,技术只是业务流程重组的手段,在改造企业的过程中要注意新流程的合理性。目前在国内企业中,对业务流程重组存在的偏见之一是,认为业务流程重组等同于在企业中上ERP系统。这种观点认为,BPR的核心就是要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因此不惜代价引入昂贵的管理系统,但结果却收效甚微。实际上,信息技术只是业务流程重组的工具,业务流程重组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工具是否先进,而在于其战略是否合理,即业务流程重组首先是企业很好的战略管理工具。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实际上是用一种崭新的管理思维对企业生产、服务活动过程进行再组织,重新塑造或者强化企业竞争力。

第二,在业务流程重组中要注意商业模式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对于希望通过业务流程重组,从而有所创新的企业而言,必须有效区分企业的商业模式变革和经营效率改善之间的关系。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于企业而言是根本性的创新,意味着企业必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而改善经营效率,对于企业而言可能意味着局部性的调整。

第三,业务流程重组要注意组织的柔性。所谓“组织柔性”,主要指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客户需求的能力。组织柔性强调企业的扁平化和模块化管理。在企业的流程中,纵向流程常常贯穿组织的各个等级,企业经营者需要收集相关信息,以便能够对相关问题做出有效决策。横向流程根据具体的项目组织团队,保证客户单点接触,确保任务落实。建立跨职能团队也是横向流程应用的一大特色,通常在执行企业战略上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在企业中存在较多的横向工作流程,为组织的运行带来管理柔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中不需要纵向流程,纵向流程可以对横向流程之间进行协调管理,以避免企业内部之间出现冲突。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横向流程和纵向流程之间保持相应的平衡,具体的选择与企业的问题和企业领导者的偏好有关。

总之,由于时代的变化,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变化,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其价值使命,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其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例如,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国际性转移,一些跨国企业将其非核心业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将给我国的企业带来新的机会,也为区域经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其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带来新的机遇。这就需要我国企业,通过业务流程重组的方式,对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进行调整,采取虚拟企业或战略联盟的方式,与国际企业对接,以便抓住服务外包转移的机遇。

三、创新型企业的外部管理机制

创新型企业外部管理机制的构建主要是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在创新型企业外部管理机制构建上的作用主要为两方面:一是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鼓励和帮助,激发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活力;二是维持市场的公平和效率,并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对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保护。综合来讲,主要包括了资金激励机制、产业创新整合机制、人才机制、建设创新型企业的组织载体。以及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等。

1 资金激励机制。在技术创新投资越来越多的今天,资金缺乏成为众多创新型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在创新型企业中,中小企业尤其是那些中小型科技企业是主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科技司对全国173家大中型企业和58家小企业的调查,在产学研合作研究、开展技术创新的问题上,大中型企业的动力远不及小企业强。但是中小科技企业在创业之初唯一具备的优势就是掌握有一项或几项科研成果和能够进行科技创新的研发人才,它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大多是缺乏进行技术创新所必需的资本,而且难以从政府部门获得有效的资金支持。由于资金有限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等因素,使政府在制定资金政策时所安排的国家投资、银行贷款、财政借款及拨款等大多向大中型企业倾斜,有限的财力使国家根本无暇顾及点多面广的中小企业,难以解决创新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此,可从以下两方面人手:第一,政府必须转变观念和方法,在对企业的资金支持方面,要改变过去以企业为主发放资金的方式,应构建根据重点项目以及技术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来安排资助对象的资金扶持机制。这样不仅可以激励企业进行关键性的技术创新,而且为那些拥有关键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小科技企业提供了获得较多资金资助的机会,促进这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开展。第二,构建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仅仅通过政府的资金支持来促进创

新型企业的发展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金匮乏问题的,应通过财政投资、政府采购、信贷担保、发展基金、二板市场等多种方式建立起创新型企业的投融资体系,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建立企业创新基金,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探索建设风险投资机制及退出机制。同时要改进对企业的信贷服务,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增加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扩大对企业创新的信贷投入等。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实行税收减免等方式减轻创新型企业的资金问题。

2 产业创新整合机制。产业创新整合的作用在于以重点产业的发展为导向,整合产业技术创新的优势力量,从而达到促进重点产业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目的。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构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整合机制,构建的目的在于帮助创新型企业解决创新源的问题。从目前中国科技研发实力的分布上看,科研中心、大专院校等学术和科研机构集中了大量的科技研发人才,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它们的专利发明申请量’拥有量、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均远远高于企业。企业的发展存在着创新源不足的问题,而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则面临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整合二者的技术创新力量,可以很好地解决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源问题,同时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政府要鼓励、支持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面向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各项服务。同时要强化服务机构的建设,尽快组建起一支既懂技术、又懂市场,既有经营思想,又懂政策法规的高级营销复合型技术经纪人队伍。另一方面要构建创新型企业间的模块化创新整合机制。随着科技创新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科技创新周期的逐渐缩短,现在,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如果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创新是难以为继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开展技术创新。因此有专家认为:“未来的跨国战略将日益以协作而非单纯的竞争为依据。”这需要政府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为企业提供相互合作的信息,使企业能够根据产品等的需求进行自由组合,这一方面增强的企业的相互竞争,使企业能够更加注重技术的创新;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自由选择,寻找到优秀、合适的合作伙伴,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3 人才激励机制。人才是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企业能够不断创新的核心力量。在我国,科技人才短缺是一些创新型企业发展上的最大障碍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每万名劳动人口中从事研发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瑞典是86人,日本是85人,美国是74人,澳大利亚是66人。法国是61人,而我国仅有7人。对此,政府应该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为创新型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上的支撑。这需要:第一,加强创新型教育。一方面创新型教育要从小开始,从基础教育开始。我国要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以及创新精神等的培养。另一方面。改进大学教育体制。大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最关键的阶段,对此,大学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需求,及时合理地调整学科、课程的设置。同时,在培养方式上,应采用更柔性、科学,适宜的培养方式,为青少年创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第二,建立对人才的吸引和留住机制。政府一方面要为吸引国内外优秀创新型人才创造优越条件,加大吸引的力度,向国内外优秀创新型人才的创业提供创业、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条件,提供更多的扶持和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实行柔性的人才流动政策,尤其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人才引进办法。代之以“侯鸟式”或“两柄式”等多种人才流动政策。第三,搭建创新型人才的学习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网络教室等手段发展远程教育,解决工学矛盾;组织成长性好、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到国内外企业学习,加快培养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优秀人才等。第四,营造创新文化环境。我国的传统文化有非常优秀的精华,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对创新的束缚因素,缺乏冒险精神、不求上进、但求无过等思想,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创新人才的思想和行为。创新文化核心是激励探索、包容个性、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它是张扬个性和团队精神的有机统一。营造创新型文化环境,对于发挥和调动创新型人才的聪明才智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从各国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来看,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关键。这些法律法规应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投资政策、融资政策、专利保护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鼓励创新的各种奖励政策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并实施了《科学技术进步法》、《科技成果法》等政策法规,但是从现有情况看,我国在有关创新型企业的法律法规建设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政府应出台更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完善有关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技术转移、技术推广,以及政府支持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活动减免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制定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特别要注意对发明人的激励,以及对发明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并鼓励到国外申请专利。政府还应通过行政和管理机构的有效运作。规范科技创新行为等。

5 组建创新型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有效的管理和扶持,但是目前在我国还缺乏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创新型企业专门的管理机构,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存在多头管理、管理缺位等现象。对此,政府需尽快建立起具有综合功能、权威性的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机构,统一归口管理创新型企业的各项工作,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和实施,扶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等,改变目前创新型企业多头管理的局面。除此之外,政府还需组建一些专门性的机构,如创新型企业人才培养机构、技术推广中心、信息咨询系统、技术创新咨询中心等,通过专门性机构的设置,帮助解决创新型企业发展中的一些实际难题。

责编 若佳

探究型教学经济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现代经济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即对数学展开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如今,几乎每个经济学领域均会对数学展开不同程度的运用,而绝大部分经济学前沿论文均会涉及数学或者计量模型。经济学领域甚至将数学理念与方法运用水平纳入经济学研究水平的重要评定标准。数学理念与方法在各式各样经济学研究方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数学推动经济学朝着不断完善、科学的方向迈进。文章通过阐述数学与经济学的内涵特征,分析在数学领域中运用数学理念与方法的作用,对数学理念与方法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力求为推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数学理念;数学方法;经济学;运用

0 引言

伴随经济学的不断发展,数学理念与方法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应用逐步扩展,在深度上逐步加强,已然转变成经济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应用工具。在各式各样学科发展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会涉及与数学相关的各种内容。例如,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发展过程中,但凡出现涉及数量计算、数量关系等数学问题的研究问题,均离不开数学理念与方法的有力支持。如今,几乎每个经济学领域均会对数学展开不同程度的运用,而绝大部分经济学前沿论文均会涉及数学或者计量模型。经济学领域甚至将数学理念与方法运用水平纳入经济学研究水平的重要评定标准。数学理念与方法在各式各样经济学研究方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数学推动经济学朝着不断完善、科学的方向迈进。由此可见,对数学理念与方法在经济学领域中的运用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数学与经济学

数学凭借其一系列特征优势,使得其在诸多行业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如金融、航天、国际贸易等。对于数学理念与方法在经济学领域中的运用而言,主要可概述为3个不同阶段,也就是数学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运用阶段、数学理论在经济学研究中的运用阶段、现代经济学与数学的结合阶段。现代经济学中数学理念与方法具备多元化特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离不开各式各样科学理论的重要支持,而数学显然对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2 数学在经济学领域中运用的意义

2.1 可推动经济学的不断发展

在经济学领域中引入数学理念与方法,可实现对经济学的优化革新,推动其由陈旧的研究范式不断向新的范式转变,进而推动经济学的有效发展。数学思维方式的发展,在促进经济理论变革中同样可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运用数学统计中的分布、方差等对未知风险进行评定,可极大地提高人们对未知事件的有效认识,现代金融理论、保险理论由此也实现了有效发展。数学在经济学领域中的运用,还在多个不同方面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数学理念与方法可使经济学研究对象变得更为明确化,可使经济变量相互间关系变得更为数量化,可使逻辑推理过程变得更为严密化,进而使经济学理论构建在可靠的科学基础上,进一步缩减或消除经济关系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推动经济学的有序发展。

2.2 可推动经济学向数学靠拢

对于数学而言,没有得到证明的命题是不可作为定理的。在没有得到统计检验前,理论观点通常以“假说”的形式存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理论研究,指运用严格的数学理念与方法对某种假说予以证明;另一方面是经验研究,指运用统计数据、经济计量模型对某种假说予以检验。对于论证方式而言,经济学理论同样可借鉴数学理论,通过构建理论模型,经济现象通常会受到各式各样经济变量的影响,而理论模型即对其中重要变量相互关系的全面表达。

2.3 可提高经济学的严谨性

数学在经济学领域中的运用,可使经济学不断趋向于定量化、严谨化,进一步使经济学发展成一门定性、定量分析有机相融的学科。数学语言是一种十分严格的逻辑形式,特别是数学表达有着逻辑明了、无歧义等特征。因而数学在经济学领域中的运用,可使经济分析得到充分简化,使经济理论构建起模型,依托数学描述获取文字描述所不具备的确定性、精准性;依托数学推导的严格逻辑性,借助数学模型对经济问题展开探究;依托数学语言,可减少诸多不必要的争论,进而真正意义上提高学术探讨效率。

3 数学理念与方法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实践运用

新时代下,经济学领域应当紧紧跟随社会前进步伐,不断开展改革创新,注重对国内外先进发展理念的学习引入,切实促进现代经济学的有序健康发展。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数学理念与方法在经济学领域中的科学合理运用,可以将下述内容作为切入点。

3.1 将数学理念运用于企业生产决策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生产量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众多实践得出,并不是生产量越高,企业获取的经济效益越好。针对这一问题可引入数学理念开展分析。例如,某啤酒厂月总销售额为50万元,其毛利率为8%,问毛利额X为多少。第一步,可将这一问题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表示。在已知毛利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分析毛利额与销售额相互间呈正相关关系,由此得出公式为毛利额=销售额×毛利率,因而X=50万元×8%=4万元。企业通过对函数理论、极限理论的有效运用,还可制定出合理的生产量。某化肥厂依据该数学理念,于某月份生产A化肥400 t、B化肥600 t。当月拟依据上月生产比例共生产1 500 t。问A化肥、B化肥生产量分别为多少。通过结合上月生产比率,依据上月比例得出400∶(400+600)=X∶1 500,X=400×1 500÷

1 000=600 t,由此得出当月A化肥应生产600 t,而B化肥应生产900 t。通过对数学理念的有效运用,有助于企业实现对产品的合理调节,进而促进企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3.2 将函数运用于企业成本计算

企业成本支出可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其中,前者指的是设备、固定资产购入等方面产生的成本;后者指的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按照生产量开展调节的成本。可利用数学中形成线性关系形容企业生产总量与总成本相互间的关系,换而言之,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单件产品可变成本×产品总产量)。例如,假设某产品总成本为x,生产总量为y,单件产品可变成本为z,固定成本为a,则这一函数关系公式可表示为x=yz+a。又如,假设某肥皂企业生产了一批肥皂,其中肥皂成本价格为0.5元,该企业可计算的固定成本为800元,则生产1 000个该肥皂的总成本为多少。总成本x与可变成本z相互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因此x=0.5×

1 000+800=1 300元。成本计算是企业经营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对数学理念与方法的有效运用,可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3.3 将数学运用于企业盈亏转折

将数学运用于企业盈亏转折,这与企业决策者经验水平及眼光存在极大关联。为了保证企业收获可观的销售收益,重中之重在于合理把控生产总成本与总收入相互间的差额。例如,某玩具厂生产固定成本为10 000元,最大生产量为每天15 000件,销售单价为5元时,销售情况理想,可实现全部销售。问如果将单价生产成本提高1元时,该玩具厂产量x设定在多少时,方可确保不出现亏损情况。经分析可得出:每天产量为2x,玩具厂可确保不亏损,即2x=1x+10 000,x=10 000件。数学理念与方法在经济学领域的诸多方面可展开广泛推广,需要注意的是,在经济学研究过程中,应当将经济理论作为重要前提,而不可过度依赖数学理念与方法。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学的影响力逐步提升。现如今,数学已涉及诸多行业领域,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与经济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数学在经济生产成本计算、企業管理决策等方面均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建模、数学函数、导数理论等数学理念与方法均是经济学领域中必不可少的计算手段。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努力研究、总结经验,提高对数学与经济学内涵特征的有效认识,强化对数学在经济学领域中运用意义的深入分析,推动数学理念与方法在经济学领域中的科学合理运用,积极促进现代经济学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立红.基础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实际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320-321.

[2]吴坤.浅议数学方法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131-133.

[3]吴子钦.数学在经济学中的运用:一个语言经济学的分析[J].科教导刊,2016(3):46-47.

[4]陈岩.谈高等数学理论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7(6):410.

[责任编辑:钟声贤]

探究型教学经济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势头正盛,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再落回到实体经济,我国实体经济正面临转型升级,经济的转型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传统的一系列体系和服务无法适应,都在接受着挑战。经济转型期对于经济的风险管理应该提上日程,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我国经济体系的构建面临着社会发展的挑战,如何冲破障碍,获得机会是我国金融体系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金融体系;实体经济

考虑到我国经济体系情况,中国金融体系应该如何面临新时代带来的新挑战,是我国中国金融体系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金融体系现状的分析解释了中国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转型的适应性,并进一步对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趋势进行了探究。

一、我国金融体系现状

(一)融资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资金来源一般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企业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自身的资金,外源融资是指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面向外部进行的融资。如果融资的结构比例不合理时,势必会会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这是我国大环境下存在的问题,不论是国家、企业在进行融资方面还是银行在个人和企业贷款方面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我国金融业整体来看信贷行业的制度不够规范导致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也时常存在,致使全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变慢。

二、我国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转型的适应性分析

新时代下实体经济的转型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要求,金融服务的效率要提高、抵御风险能力要提高。金融效率可以从各种各样的方面进行衡量,那么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加以衡量。一是宏观金融效率;二是金融机构效率,又称为微观金融效率;三是金融市场效率。

(一)我国金融机构效率高

市场价格保护、市场准入管制、隐性国家担保,这三项是上市银行达到最佳业绩的基础和前提,而不是在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条件下获得。近几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竞争逐渐加剧,利率市场化也逐渐推进,这对我国银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利润增长率明显回落。

实体经济转型过程中,受金融业高利润的挤压,盈利空间微不足道。根据数据进行分析,金融业的利润占比逐年上升,由2011年的24%上升到2015年11月的29%;金融业利润与工业企业利润之比则由56%上升到95%。实体经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尤其是高端人才,创新程度不够,而金融行业过多高端人才的流入导致社会财富再分配机制的极度不合理,这样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过度的金融监管、不完善的金融服务的现状的存在导致了大量影子银行快速兴起,这样从根本上导致了银行利润的分流,从而导致了近几年銀行利润增幅大幅下滑。银行间竞争加剧、市场利率化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利润。但总体来讲,影子银行的无限制发展,抬高了社会资金水平,从而挤压了实体经济的利润。

(二)宏观金融效率偏低

金融效率的衡量一方面,是依据单位GDP所需要的货币,这个方面来看中国是全球最高的。另一方面,是以正规金融体系动员社会储蓄的能力来衡量,宏观金融效率也是偏低的。各式各样的影子银行以及各类金融机构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快速增长。

(三)金融市场效率偏低

交易成本过高、融资困难这两个方面导致了金融市场效率过低。发行证券、企业上市等交易需要的资金成本甚至时间成本相比于其他国家来说偏高。而在融资这方面,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一直没有得到改善。而且谈及清算费用,在欧美市场,清算价格非常便宜,一笔债券交易的清算费用大多为不足1美元。而在我国一笔债券交易的清算费用高达200元人民币左右,清算费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总的来说,我国金融体系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还是很低, 发展空间很大。在宏观条件下,国家的资源没有进行合理的配置,大量的资源处于浪费的局面并且没有改善,在新时代下金融体系没能完全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想与时俱进,必须尽快升级优化金融业。

三、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趋势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很多的问题,并且面临着很多未来未知的挑战,实体经济要想获得快速的发展,必须作出调整。

科技创新才能带动传统企业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要想获得长远发展,需要转变之前的发展模式并且进行创新,摒弃之前原有的依靠规模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转为用科技推动的新兴经济发展模式。以往企业通过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来占据同类产品市场以此来扩大生产规模来获取利益,现在需要用科技创新对产品进行升级转型,逐渐寻找新机遇,为目标客户进行定制服务发展。这样会使企业间的竞争,由单纯追求成本低廉,逐渐转变对人性化、更佳服务的追求。

“大规模的走出去”逐渐取代传统的依靠吸引外资的方式。这种新型的实体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模式。但同样企业面临的挑战也会接踵而来,这种新型的实体经济也会逐渐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改革开放以来,金融方向是我国一直努力的方向,就是如何能更好地吸引外资进入我国市场。近年来,我国为此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出台税收优惠、免费出让土地、降低贷款门槛等政策,这些措施和政策都是为了吸引外国资本流入我国市场。实体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国门,更好的融入海外市场,这是我国面临的新的问题,但不同的是现在我国对待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已经从被动转为主动,但我国企业应该不断通过创新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带领中国的企业在海外市场长久生存并不断发展。

我国传统的经济模式主要是靠资本拉动经济,大量的资本投入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但存在很多的弊端,低效率、高污染及产能严重过剩等。我国现在经济模式正在由传统的经济模式向创新驱动经济模式发展。但我国国情依旧不变,这就决定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还会长期存在。

国家大力提倡创新,适应时代响应,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依靠的是创新成果。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势必离不开创新。作为企业,只有大力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在产品和服务上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升级革新,同时加大研发的投入,建立自己企业的创新型平台,努力开发相应的技术,增加企业的技术储备,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同产品的市场上始终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不被消费者所抛弃,进一步助力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承惠.新常态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新挑战[J].金融研究,2014(07).

[2]向红.经济新常态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5(03).

[3]潘敏.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体系而临的挑战[J].金融研究, 2015(16).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国际商学院)

上一篇:农村作文训练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文化塑造措施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