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理念论文范文

2023-09-16

行动导向理念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应用文写作教学 行动导向 可行性 实施

1.行动导向教学的解析

1.1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

行动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教学的基本内涵是通过行动产品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与全面的学习达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统一。这里的“行动”不是日常生活的行动或劳动,而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用“完整的行动模式”(即包括明确任务、计划、决策、控制和反馈整个行动过程)替代(按照外部规定完成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教师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使用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个体的知识体系。在理论上,行动导向教学与知识导向教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没有专门的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按照行动的复杂程度,行动导向教学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实验导向性教学,主要过程为制定试验计划,进行试验和检验评价结果,目的是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二是问题导向性教学:主要过程为理清问题实质、确定结构、解决问题和实际应用结果,目的是培养技术思维能力;三是项目导向性教学,即按照完整的行动模式,全面培养技术、社会、经济和政治多方面的能力,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典型的如项目教学和引导课文教学法,其中项目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方法。

1.2行动导向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1.2.1从教学方式看,人类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一般有两种,即演绎式和归纳式。传统教学一般采用演绎式学习方式,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进行实践,如传统的四阶段教学法:准备—示范—模仿—练习;行动导向教学则先提出引导问题,借此学习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实践与理论是一体化的,是归纳式和发展式的学习。

1.2.2在教学内容上,传统教学一般要给出所有的信息,内容是客观的事实性的知识,在教学中要讲授(或学习)较多必要的知识;行动导向教学一般不给出信息或只给出信息的框架,教学内容是较少的必要的基础知识或很多可利用的基础知识。

1.2.3从教学过程和教师地位看,传统教学内容分为多个教学阶段,学习过程是教师控制的学习过程,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学习;行动导向教学则对复杂的课题进行全面理解,部分过程是学生自我控制的学习过程,学生分组学习,互相交流信息,采用合作式的学习。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伴随者。教师的教案即是学生的学案。

1.2.4从学习的成果上看,在传统教学中学习成果是客观的事实性的知识,获得的能力是对知识加工的能力;而行动导向教学中的学习则会有多种答案,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的是对知识和能力不断的自我构建,以及其他方面,诸如团队意识、合作学习的发展,从而实现职业综合能力的发展。

2.行动导向策略引入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直以来,应用文教学是高校基础课教学中令人困扰的难题,一方面对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许多学校都开设应用文写作课,就连重视专业技能的高职院校在基础课大幅度缩减甚至取消的情况下,仍然保留应用文写作课,更不用说管理类等文科专业中应用文写作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应用文写作教学一直不甚乐观,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置于边缘地位,许多教师对该课的教学较为头痛。虽然近几年在教法上不断有新的探索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应用文教学,但仍然未摆脱“讲授+练习”的模式,使得应用文写作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没能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课程。分析应用文教学现状,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对应用文写作本身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许多教师往往是临时“受命”,匆匆授课,很多是为了填补工作量的不足,对应用文本身的魅力和特质认识不足,难以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问题二:教学方法保守。常见的做法“格式+例文”虽然有许多可取之处,但是有致命的弱点,即没有充分考虑到写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仅注重从格式层面的训练。有的学者提出进行专项(单项)训练之后,再进行综合性训练,这种做法带有明显的学科教学训练特征,仍有一定的弊端,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问题三:教学观念陈旧。以“教师为主体”或“口号中以学生为主体、实际上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仍然存在,教师为达到某一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无论是“精讲多练”还是“专项训练”都不能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导致学生理智上注重应用写作,实际写作却感到枯燥无味,心生厌倦。近些年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探索此起彼伏,甚至还借用它山之石,如在写作课上采用多媒体、引文学因素进应用文写作课堂等,这些做法没有太大效果,反而使教学有失偏颇。我认为,因为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享受应用写作过程的乐趣和创作的愉悦感,体验到写作成果的功效性,所以其他任何寻求提高其写作兴趣的做法都显得苍白无力。

对于以上问题,引入行动导向教学就可得到解决。首先,行动导向教学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强调学生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能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学习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其次,行动导向教学可有效解决上面问题二中“单从格式层面训练”的问题和“单项训练+综合训练”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如在大部分专业较难实施),让学生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手、脑劳动的统一,更符合应用写作的需要。在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事实性知识的积累和心智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将写作有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整合,这一整合过程只能在学习者个体内部以隐形的方式进行,而不可能用语言或示范的方式传授。最后,问题一属于教师的主观原因,不是教学策略所能解决的,但行动导向教学至少要求教师对教学做充足而深入的准备,否则可能无法实施教学,无法解决学生在行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行动导向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实施

应用文写作教学适合于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的最基本方法——项目教学法。

3.1应用文教学项目的开发和设计

应用文教学项目的开发应围绕教学目标尽量选取真实情境中的工作任务。经过对实际工作中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发现,许多应用文体本身即可以构成一个教学项目,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演讲稿、条据、启事、请柬、聘书、商品广告、商务信函、电子邮件等。有的可由两种或几种应用文体写作构成一个教学项目,如求职信和个人简历可放在一个教学项目中,谈判方案、会议纪要、合同可放在一个项目中,欢迎词、答谢词可视情况放在同一个项目中,请示、批复放在一个项目中,等等。教学项目明晰的学习任务是一种或几种应用文体的写作,学习任务的背景是情景的设计和提供。应用文写作是一种实用写作,有别于文学写作,不是主观的、自说自话式的写作,而是客观的、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写给谁、写什么内容、写成什么样式、什么时候写都由客观存在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决定。有时,同一种文体因应用的情境不同,写作上就有较大的不同,因此恰如其分地设计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

教学项目的设计应有完整的学习过程,可采用六步法,即明确任务(并获取与任务有直接联系的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

3.2应用文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从教师角度看,项目教学要以任务为驱动,首先布置学习任务,以任务书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同时告知学生任务完成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以求职信、个人简历项目教学为例,教师设计如下的学习任务,以任务书的形式下发。

学习任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某一职位,分别写作(制作)一份求职信和一份简历。

参考职位:公司前台接待、培训学校英语教师、计算机网络维护员、销售顾问(药品、汽车、房地产等)、公司文员等。

任务要求:1.文面清晰,格式规范正确。(包括标题、段落、称谓、祝颂语、署名、日期等的文面和格式。)

2.内容完整,诉求重点符合选定职位的需求。

3.语言表达准确,表述明确、恰当、得体。

4.求职信和简历有特点,能吸引人或打动人。

然后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求职信和简历写作中,可根据选取职位的不同分组,每组4—6人。根据学生需要,指导学生获取如何写作求职信和简历的信息,因为项目教学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法,故在必要时可作统一讲解,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随时解答学生的咨询或作指导。最后组织学生检查控制,组织学生评定并反馈。

从学生角度看,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在教师的伴随下寻找或接受合作伙伴,获取信息,共同制定初步计划,阐述计划,然后作出决策。如在求职信和个人简历的项目教学中,从制定计划到作出决策应包括以下内容:确定某一职位,分析该职位的要求(该项分析越细致越好),确定求职信和简历的诉求重点;分析个人优势,并筹划如何与职位需求相契合,如何表述;按照求职信和简历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内容取舍、填写和主次顺序安排;对求职信和简历进行润色和校对;然后实施计划。在文章初步完成后,实施检查控制,这一环节可由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并进行修改完善。最后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文章,并把评价结果反馈回去。互评环节,可采用组与组之间互评并反馈的方式。

3.3把握几个环节

需要指出的是,在行动导向的应用文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环节需要注意。

3.3.1教师要创设贴近工作实践的教学情境,精心选择并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并通过任务这一载体完成学生个体知识体系的不断建构和能力的发展。有的情境可设计多种,让学生任选其一,如方案的写作比较复杂,可安排几次课、设计不同情境下的任务,如销售方案、活动方案、接待方案、培训方案、谈判方案、招商方案、产品策划方案、广告方案等;再如调查报告,教师可提供不同的调查项目供学生选择,也可让学生自拟题目调查并写作。有的情境需要交代得细致一些,有的情境就可粗略交代,如欢迎词、答谢词的写作情境设计和交代要细致,对求职信、简历的情境不必规定是毕业求职或是假期实践,从而给学生更多创造发挥的空间。

3.3.2教师应为学生所需要的信息做好准备,并随时准备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根据学生手中的教材,也可准备学习活页供学生使用。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例文是不可缺少的,要精选相关的不同情境下的经典例文,供学生选择和使用。目前,应用文写作教材大多按文体归类编写,例文较为陈旧,所以按照行动导向教学要求编著教材,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3.3.3在学习中,部分过程是学生自我控制的过程,但在制定计划后、作出决策前,可由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阐述本组计划,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其可行性,使其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保证学习结果不会有偏离或偏离太远。

3.3.4在实施计划这一环节,应用文写作有本身特点,即完成任务的成果形式是文本形式的文章,因写作人不同而有不同的创造性,故要求小组中的每个人都要按决策计划写作,都要有个人的可展示结果。

3.3.5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修改”对于提升应用文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重要意义,因此检查控制和评定反馈环节十分重要。文本式的文章便于修改,修改后可再现其完美性,所以对于学生的文章要重视给出具体意见。可组织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互评,以书面形式提出具体意见,并将其评价别人作品的过程纳入对本人的考评中。意见反馈到本人后由本人进行修改,然后再进行评价,根据需要可再提出建议,再次反馈,再次修改,直到作者本人满意为止。

行动导向应用文教学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细节,使其逐渐走向成熟,促使应用文教学课程更加专业化,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J].职教论坛,2008,

(10).

[2]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3]王正.从“去文学化”走向“专业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4]孟建伟.从“现用现查”看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的调整[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5]李喜民.议强化应用文写作教学效能的对策与途径[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行动导向理念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对学生实施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而行动导向教学法恰好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不再抵触语文学习,从而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關    键   词]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职语文;应用

语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增长学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但是从当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所采取的传统教学法并不适合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巧妙地融入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重点知识并加以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征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将活动作为导向,重视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能够拥有咨询、分析、规划、决策、检验、评价等行为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行动导向教学法还遵循以人为本、以促进能力提升为基础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1]。另外,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能够将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技能学习相结合,把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整合归纳,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完成课堂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使学生从原本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接受知识。

二、阻碍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因素

首先,教师方面。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有一定的联系。由于大多数语文教师并未对中职学生有全面的了解,所以在教学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导致结果不尽如人意[2]。再加上,行动导向教学法需要教师多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并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适合的教学任务,同时教师在旁加以引导,从而展开语文教学。但从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情况来看,该教学活动并未过多地运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其次,学生方面。中职语文教师在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时,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但因为中职学生的文化课程基础比较薄弱,一些学生也缺乏一定的学习意识,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开小差等情况,更别说配合教师进行行动导向教学了。上述种种原因都是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对此,教师需要对中职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针对性的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对语文学习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借助案例教学法,丰富学生的语文思维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前,可以先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这些案例的同时领悟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丰富学生的语文思维。同时,案例教学法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可以适当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并组织口头辩论等教学活动,以此来活跃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也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案例中的人物、事物充满兴趣,进而自主学习和搜集相关的资料,从而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历史上伟大母亲的故事》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分析,这几位伟大的母亲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发生了哪些故事,展示了她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接着运用上述案例分析的方法来学习《我的母亲》,学生便可从老舍先生深情的笔触中勾勒出母亲的形象特征:勤劳诚实、热情真诚、宽厚忍让、坚韧刚强、深明大义、疼爱儿女等。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从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借助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小说或戏剧类型的文章时,可以借助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角色扮演模式,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该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角色中,感受文章人物的情感体验和变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同时角色扮演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情绪达到最好状态,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

例如:在教学《雷雨》这篇课文时,教师便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表演后阐述自己如何演绎这个角色,如何来处理情感。特别是在演绎冷酷、伪善的周朴园和被侮辱、被捉弄的悲苦的鲁侍萍时,如何能细致入微地展示人物深藏在心底的心理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文章中所描写的人物、场景以及心理变化。同时,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也能产生共情心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梳理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主旨,当今后遇到相似场景时,学生也能灵活运用该方式来学习、掌握课本知识。

(三)借助问题驱动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将“问题”当作教学的中心,让学生随着问题来思考和分析,这便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问题驱动法,该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以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以至于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而问题驱动法不仅能够完善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获得满足感,进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3]。对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将重点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首先,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教师在正式教学前需要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根据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完成教学目标。当学生在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基础的讲解,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学生在解决教师所布置的问题后,教师在有必要的地方进行详细的讲解。最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学生在借助相关教材和教师的讲解后,会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和知识点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学《一碗清汤荞麦面》这篇课文时,教师便可提出以下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母子三人,这母子三人为什么要在顾客都散尽后,才去北海亭面馆吃面呢?他们为什么连续三年都在同一时间到北海亭面馆吃面?在这母子三人身上,主要体现了怎样一种精神?描写人物时抓住哪几方面来描写的呢?”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当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也能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四)借助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水平

项目教学法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属于行动导向特征较为明显的一种教学形式,该教学法特别注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项目,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实际教学项目中,从而完成教学目标,锻炼学生实践和语文综合能力[4]。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兴趣特征和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再结合教学内容制定较为具体的教学内容、步骤、评价等。

例如:在教学《最后的常春藤葉》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给各组安排不同的项目任务,并进行适当的引导,来掌握文章的情节布局、作者的写作意图等。第一小组负责概括整篇小说的故事情节,第二小组负责讨论分析主人公贝尔曼的形象特征,第三小组负责探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在文中的作用。当所有项目结束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分享自身经验以及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还能进一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教师需要巧妙、合理地运用,从而提升中职语文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彦至.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中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活动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0(36):87-88.

[2]范晓燕.浅析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25.

[3]吴菲.初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海南),2020(7):68-70.

[4]付文娟.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存阅刊,2019(20):96.

◎编辑 马燕萍

行动导向理念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学生学习基础差和主动性不够、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信息时代潮流、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欠缺等问题,提出实施包括张贴板教学法、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在内容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础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基础会计 行动导向教学法 信息化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通信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引发全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也促进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教育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本文分析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阐述基于行动导向的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前期准备,探索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础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为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中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学习基础差,主动性不够。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教学内容抽象,对于零基础、零工作经验的中职一年级学生来说往往难以充分理解,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导致没有学习的兴趣,丧失学习的信心。中职学生在初中时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养成不良习惯,如厌学、怕读书、不听课、意志薄弱等,进入中职学校就读后,依然存在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控制能力弱、缺乏自主学习能动性等问题。

(二)会计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信息时代潮流。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 2000 年后出生的孩子,随着网络通信的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移动网络通信工具、电子邮件、QQ、微信、微博、博客、社交网络平台越来越普及,中职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生活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会计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欠缺。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由于教学的手段欠缺,老师通过板书、口述和肢体语言等传统教学方法直接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的普及,PPT 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仍不能满足课程需求,因为 PPT 内容基本上是将教材直接搬上去,虽然解决了老师板书问题,但是由于 PPT 播放会让学生眼睛倦怠,不能像板书那样随着老师的思维走,出现走神现象,不利于学生思考,难以解决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还带来负面效应,有时 PPT 播放速度快,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理解能力,难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由于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状态下,直接影响了听课质量,因而出现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进而影响老师授课的热情和质量。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应用中的困惑。近年来,笔者在基础会计课程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授课,尽管采用分组教学、角色扮演、教学任务书下达等方式,学生按照引导文法完成有关工作项目,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常常出现教学进度安排不紧凑、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教学混乱等问题。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因为缺乏必要的引导,所以出现盲目性和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导致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使用中,教学过程虽然完成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但是缺乏教学活动的设计,只是一味照搬,缺乏教学活动设计。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前期准备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行动导向教学源于德国的双元教学,它非常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互动关系。让学生在获取资讯后,独立思考做出计划,小组讨论中做出决策、独立实施计划,最后经过自行检查,独自评价完成情况。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形成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把握这一完整的动作,然后建立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一个好的教学法的实践和应用,关键是老师的认可,愿意采纳并付诸实施。许多老教师在经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后,尽管感觉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上比较轻松,但是看到在备课时所花费的经历,既要思考这一节课要培养学生的何种核心能力,如何创设教學情境,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又要搜集大量的案例以组织教学项目,无疑备课是辛苦的,所以不想改变现状。因此,要把行动导向教学应用到课堂上,首先要改变老师传统的教学理念。

(二)具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互联网时代下的职业教育,应该以学生学什么为出发点的教学设计,并借助信息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的,建立与工作岗位匹配的教学情境,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选用“完整的行动模式”来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独立获取一定的知识并构建本人自身的知识体系,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也是教师开展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因此,教学设计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技术,也是教师应必备的技艺。

(三)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及应用能力。2014 年,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规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在学生具备互联网环境或移动终端设备的条件下,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该是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教学评价信息、开发商信息教学研究人员、网络学习模式和个人知识管理大师。

在基础会计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要采用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利用 QQ、微信、云平台、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辅助课堂,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例如,微课的制作,单靠教师个人来制作耗时耗精力,外包制作学校没有经费的支持,难以运作。然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互联网时代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因此,必须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及应用能力。

三、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础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

(一)课前做好课程的教学设计。笔者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以“错账更正”这一内容在两个平行班级做课堂实践对比,对比情况如表 1 所示。

通过实践与对比,有无教学设计带来两个不同的教学结果,无论是课堂活跃度、学习氛围、知识掌握程度都不一样,有教学设计的班级整体技能掌握比较,自主学习能力强。

课前教学设计对老师来说无形中会增加老师工作量,教师是辛苦的,但是在课堂实施中就减轻上课的压力,同时经过教学设计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畅通师生信息交流,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学生乐学、爱学、会学,教师乐教、轻松的教。

(二)课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包含多种教学方法,如张贴板教学法、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笔者从基础会计课的教学实践工作中,总结归纳出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应用与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1.张贴板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开篇章——会计的概念与特征,这一章书的概念多而抽象,中职学生没有社会阅历,如何让学生掌握和理解会计的概念和特征?笔者应用张贴板教学方法。首先,教师提出要讨论或解决的课题,学生把自己的意见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卡片上。其次,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讨论、添加、移动、删除、分组和分类,对卡片进行分类、整理、系统化处理,得出必要的结论。

学生通过动手写卡片、贴卡片、研究卡片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集思广益和系统思维,解决教师上理论课采取“满堂灌”的问题。张贴板教学法实施从“教师准备—课堂开题—收集意见—加工整理—共同总结”五个环节实施。

2.情景模拟法。在基础会计的第六章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种类与填制审核,由教师营造模拟财务处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会计员和报账员的角色,体验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报账手持不同原始到财务处报账,通过会计审核,明确不同原始凭证填制要求。学生通过情景模拟自主探究原始凭证相关知识,从而掌握原始凭证分类、填制的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通过对现实生活情景的模拟,教师对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分析,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

3.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的会计恒等式中,教师创设一个案例——奶茶店建立与经营,从奶茶店的籌资、建立、经营的过程,思考在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在会计恒等中是如何体现的。

教师案例设计如下:

案例问题一:创建奶茶店,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案例问题二:启发学生分析:奶茶店资金来源:

一是资金投资投入→形成所有者权益(权益)

二是向债权人借入→形成债权人权益(负债)

案例问题三:拥有资金后奶茶店应如何运营?

案例问题四:讨论结果——购买(租入)店铺,奶茶机、咖啡机、起名注册商标(无形资产)、买茶叶、牛奶、糖等原材料

案例问题五:教师启发学生,奶茶店从购买(租入)店铺,奶茶机、咖啡机、起名注册商标(无形资产)、买茶叶、牛奶、糖等原材料所花费款项最终形成了企业的资产,而这些资产又为奶茶店所拥有,故而得出结论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案例教学中,案例选取一是应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是学生熟悉而喜欢的;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教师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完成整个案例分析,只有通过学生自行实践和摸索而获取的理论知识,才易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只起到引导者角色的作用。

4.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方法,从学生课前预习,到课中学习,以及课后的复习,基本上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但是,如何将这一方法运用得当,而不是传统布置作业这样简单的形式,这要求授课教师在课程设计上把教学内容内聚任务以微妙混合方式出现在任务表单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又巩固旧有知识、掌握新学技能。

在基础会计的财务会计报告——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这一教学内容中,在课前通过蓝墨云班课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书和教学微课以及相关学习网站,教师通过云班课平台直接获取学生预习任务完成情况。课中,教师通过学校现有会计教学平台,发布测试任务,通过任务完成结果,呈现出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错误点即为老师本次课程突破点,再由教师进行讲授。而后学生再次接受任务,此时是为了检验学生听课质量。经过三次任务完成,旨在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5.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中最典型的地方就是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的课后实训,将一个企业一个月的主要经济业务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学生通过企业的业务信息的收集,来确立整个月记账的方案的设计(包括采用什么样记账方法、账页格式,采用什么会计科目等内容)、学生分岗位进行项目实施,在完成项目后自行做出学习评价。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了解会计工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不仅理解和掌握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的方法和技能,同时也体验项目的艰辛与乐趣,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

(三)课后教师自主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教室、云班课、创客空间和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信息时代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被削弱,而是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想要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首先要有愿意学习和努力进取之心,主动参加培训,参与信息化技能比赛。其次,持续关注国内比较活跃的教育技术专家学者的博客,订阅国内比较活跃的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学)类微信公众号,选修信息化教学相关慕课。教师通过课后自主学习来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最后,教师通过参加各种教师教学信息化技能比赛来促进和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实践和检验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总之,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础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会计的学习乐趣,让学生乐学、善学,授课老师乐教、轻松教,那么就要推动教师自愿参与教改,同时在教改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技能、教学设计能力,提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要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Z].2014

[3]郑小军.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新角色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0)

[4]郑小军.教师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7(15)

(责编 江月阳)

行动导向理念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基于实际业务的需要,外贸专业的学生应需要熟练掌握外贸英文函电的书写和外贸英语口语的基本技能,故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实训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取得过硬的技能,通过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外贸英语 行动导向 职业教育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提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在完成整个项目的过程中,了解并把握整体流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认实地考察与认真思索,笔者认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具有普遍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学习归来,在所教授的外贸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中笔者做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外贸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包括外贸英文函电、外贸英语口语、货代英语、报关英语等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各门课程独立开课。但是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在实践中,对外贸易业务的开展往往同时使用英文函电和英语口语。基于实际业务需要,学生应需要熟练掌握英文函电的书写和外贸英语口语的基本技能,因此将《外贸英文函电》和《外贸英语口语》两门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专业英语应用》。整合后的课程尝试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授课时间为两个学期。课程设计按照外贸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教学,形成围绕工作过程的新型教学项目。

一、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分解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一般有五个步骤: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教师将一个教学项目分成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可以作为一个教学小单元组织教学,或一两个课时,也可能多個课时,每个教学小单元都按照五步教学法来进行。

资讯阶段教师布置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计划阶段,学生一般以小组方式工作,寻找与任务相关的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计划完成设计和模拟,作好有关文字记录;检查阶段,学生进行展示工作成果的工作;评价阶段,自我评价,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老师评价。整个过程学生动手为主,教师的作用就是一个被咨询者,回答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课前,教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准备,学习材料的准备,动手训练所需设备、材料、场所的准备,学习小组的划分等。在《专业英语应用》课程中,教师要准备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课前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小组成员在完成一个完整的案例前通常不做改变。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每个小组将课桌围在一起,便于小组讨论。完成工作。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

笔者以一个典型教学章节来说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在建立对外贸易关系这个教学章节中,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扮演中国外贸企业,另一部分扮演外商。每个部分再划分成不同的小组,模拟不同的公司。交易的商品名称由教师事先给出,每个中方小组和外商小组自选商品,但不得重复。选定商品后,各小组根据所选商品,模拟建立公司,确定公司名称、业务范围、经营方式和工作人员等内容。课程的教学是从参加广交会开始的,学生需在课前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如公司自述,如何为客户介绍自身公司性质、业务范围、宗旨、优势等;产品介绍,详细介绍和笼统介绍,并准备相关目录,报价单,样品。交易会口语。商务信函基本格式,建立业务联系用语等。

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就可以上课了。教师提出工作程序,具体操作步骤:

1.参加广交会,寻找交易对象

主要采用对话的方式出现,包括向客商介绍本公司以及产品;对感兴趣的产品提出询问,索要产品目录,留下联络方式等

2.广交会归来,向客商询盘

主要采用发送电子邮件/传真的方式出现。

询盘函电应包括以下内容:信息来源,致函目的,感兴趣商品的相关交易条件。询盘的函电,应以简明切题和礼貌诚恳为原则,以求对方能迅速做出报盘反应。

3.对方报盘

主要采用发送电子邮件/传真的方式出现。

收到询盘后的发盘,我们通常需要在邮件的开头表示感谢;准确描述各项主要交易条件:一般包括品名、数量、规格、价格、包装、装运、付款、保险等主要条件,也可以只对询盘中提出的问题作具体回复;说明此发盘的有效期以及是否有约束条件。

4.双方对交易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还盘

主要采用发送电子邮件/传真的方式出现。

还盘信件一般包括:礼节性的感谢对方来函,并简洁的表明我方对来函的总体态度;强调发盘条件的合理性并列明理由。提出我方条件,并催促订单、发货。若不能接受对方的条件,则推荐其它替代品,寻求新的商机或委婉暂停交易,保持客户关系。

5.确定交易内容,并签订合同

面谈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均可。

此环节可以设计成为面对面地谈判并签署合同。也可以设计成为一方出具合同,请对方会签。

每个小组独立工作,通过组内讨论或向教师提问等方式,解决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在工作中遇到的细节问题,学生可以求助于教材、网络,也可要求教师解答,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一一讲解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小组工作完成后,教师任选一组做工作成果汇报。展示一个环节即可。其他小组可进行评议,也可以提出置疑。最后由教师对小组成果加以点评。这样的课,实际容量和效果都很令人满意,学生也有实质性的收获,比起以教师为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来,更受学生欢迎。

期末考核成绩的核算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项组成,各占50%。平时成绩分别由出勤,口语演示、英语函电书写,小组练习综合评定等组成。期末成绩综合情境演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情境实训,上交大作业及相关资料。考核点包括专业知识、语言技能以及岗位素质的综合考核。专业部分主要考核专业知识在各个贸易环节中的应用;语言部分主要考核专业术语的应用以及业务沟通用语的灵活运用。综合素质主要考核业务演示过程中表现出的职业素养。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成果

(一)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能力以及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工作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小组的合作,学生们会感受到集体的智慧,了解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二)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

学生从建立公司、分配角色、设计剧情到对成果的评价都由学生共同参与。评价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的结果,评价包括:小组之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两部分。小组之间的评价将极大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将以极大的热情和努力,积极争取本小组的胜利。对于教师的评价,应注意不能损坏学生的积极性,应提出问题的所在,让学生们广泛讨论,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

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作用,能随着剧情的发展而逐渐进入角色,使学生沉浸在欢乐中,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完成各个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通过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强化了学生的专业素质,训练学生在进出口业务中能较熟练、准确地用书面函电及口语形式对外联系业务。培养学生更多的语言感受,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今后学生参与毕业实习、顺利求职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学与培训—学习新概念.

[2] 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FL)

行动导向理念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职业能力 培养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行业企业已不再片面地、盲目地追求所谓的高学历人才,更为看重的是那些具备吃苦耐劳精神、能适应企业管理以及认同企业文化、具备较全面知识的中级技术人才和能适应各种职业以及岗位不断变化要求的职业型人才。中职生是企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企业对中职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具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能适应企业需要的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交流、沟通、合作、创新革新能力等职业能力。中职生应具备英语职业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国际化语言能力,英语思维能力,国际领导能力,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基本英语文档阅读能力,外语交际能力和商务外贸的运作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而有效工作的能力,思考与学习的能力,论证与评价的能力。掌握国际化的语言,不是让中职生掌握几千个英语单词,会进行简单的英语会话,而是具备真正的英语沟通能力,让英语成为中职生未来职业晋升中的助推器,使其学到的英语能够应对未来工作的需要,增加职场竞争的实力,帮助中职生将英语知识转化为英语能力,达到将来真正能够用英文进行工作。

行动导向型教学是以学生活动和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地学习,达到脑力和体力劳动的统一;通过“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手段使学习者对新知识进行主动的建构,是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结构与外来客观结构有机组合的过程,最能培养中职生的职业能力。其遵循的原则是:相信学生具备理性、自由,甚至具备自我否定的能力。行动导向型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关键能力、与人沟通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去思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责任意识、独立性与工作意识和评价能力。职业学校办学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本文在行动导向型教学下探讨中职生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建立合理的英语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运行机制

课程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建立合理的课程改革运行机制是保证课程改革质量的关键。德国“双元制”的职教模式是职业学校教育与企业职业培训分工协作,并以企业为主的教育模式。而我国目前的英语职业教育现实却与企业的工作实际和真实的工作世界相脱离,教学内容相对落后,忽视实际经验性知识的培养,难以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要求。为此,我国中职学校应仿照德国职业学校教育,以“学习领域”英语课程取代沿用多年的以分科课程为基础的英语综合课程,使职业学校的英语科教学与企业的职业培训更好地协调合作。“学习领域”是指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是跨学科的课程计划,是建立在课程论基础上由职业学校制定的学习行动领域,包括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全部学习任务和学校理论教学时间与企业实践培训时间。英语学习目标包括企业的英语实践教学目标和职业学校的英语理论教学目标。英语学习内容包括在企业时应用到的英语知识学习和在职业学校里的通用英语学习内容,工作内容可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内容。所以,英语教学内容可安排在工作过程之中。中职生英语学习要以能力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构建或参与构建工作世界的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

二、实行“宽基础,活模块”的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是在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职业教育实际进行研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该模式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强调为学生的发展打基础,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职业转换和职业适应能力,强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重视对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所培养的学生要能成为生产一线的中级技术人员,同时具备继续学习的基础,使学生适应技术进步和职业变换的需要,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其推广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让学生有机会根据需要选定具体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以及开发和探究式的学习。“宽基础”主要面向职业群,它强调所学内容并不针对某一特定工种,而是集合了相关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并以这些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注重在一个职业群中转岗、晋升的基础,注重通用职业技能的训练。“活模块”主要面向工作岗位,它侧重强化从业能力,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注重针对性、实用性,追求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对应。学习内容既要考虑就业方向,也要注重学生个性,更要着重对应职业资格标准的强化训练,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综合化。“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结构解决了传统职业教育专业覆盖面窄、适应性差的问题,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企业的需求,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职业基础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把实践导向作为建构教学内容的切入点,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宽基础”就是第一个学期先笼统教学生一些各行业通用的英语语言,通过提炼教材中最重要、最关键、最经典、最常用的内容,解决最主要问题来构建英语基本职业能力,把英语课程设计为以工作、生活、交际、场景、语言基础知识读写为主的实用英语口语模块进行教学,让学生能进行基本的英语日常交际,与外国友人进行日常的沟通。“活模块”就是从第二学期开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英语课程,以具体行业的专业要求如会计专业学生要懂用英语进行运算、表达数字,汽车专业学生要看懂英语零配件名称、使用说明书,商务专业学生要看懂订单、会写商务信函,机电专业学生要懂用英语表述各产品生产步骤、过程及注意事项,数控专业学生要看懂机器操作原理,旅游专业学生要懂用英语描述名胜古迹及各地的历史状况及其发展前景等为主的专业英语模块。不管是适用英语口语模块的教学还是专业英语模块教学,教师都应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中心地位、根据日后工作需要选定自己的具体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及学习方法,自我评价学习成果,真正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为今后的职业转岗、晋升打好发展的基础,学到切实有用的英语职业应用能力。

三、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英语课程内容,突出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

实施以紧密的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按照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设置中职英语课程,英语项目课程的定位与目标、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都落实在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上,打破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按企业需要培养,以职业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关注工作过程知识与工作经验。通过综合的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英语知识技能并积累初步的实际工作经验,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在此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进行英语综合课程体系实践,与企业行业如旅游、餐饮、管理、汽车制造等合作共同确立以英语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加宽英语专业学习面,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强化英语关键能力的培养,精简英语课程内容,围绕培养目标设置综合化的英语适用课程;确立“职业基础培训、专业培训、职业岗位培训”等新的课程结构,构建职业英语,教会学生能用英语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如撰写英文求职信、书写英文个人简历、阅读英文招聘广告和产品说明书、用英语进行面试、介绍工作情况,在工作场所发生紧急情况时能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用英语请求或澄清事实、进行投诉等,帮助学生有效形成和提升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突出其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职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推行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由获取信息、制订计划、作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结果等六个环节构成,是充分发挥学生作用的最好体现。在项目教学中能真正体现出教师只是一个项目的主持人而不是项目的承担者,学生才是项目的承担者、课堂中的主体。项目不一定建立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但学生必须接受这个工作要求,也不一定真实地来源于企业,但必须有引导性问题。引导课文法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六步法”OTPAEC(目标Object,任务Task,准备Prepare,行动Action,评估Evaluate和结论Conclusion)进行教学,让学生脑口手齐动,实现个性化教学。其教学思想来源于企业产品的说明书,教师编写引导文,引导学生在阅读引导文后独自完成项目计划或学习知识与技能。英语职业能力目标是否实现,是英语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评价的主要标准。职业教育教学环境强调与真实职业情景的相似性。英语职业能力教育要创设与真实的职业活动情景相同的职业教育情景。

案例法是通过一个虚拟或实际的情况,这个情况必须是问题状态。学生的任务在于查明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灵活应用的能力。英语案例法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问题让学生发现,也可以提供一些相关背景信息、解决案例提示,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结果,共同讨论评价案例结果,通过讨论案例结果学会应用。案例教学时选择的案例可以是新闻、对话、文章、信件、账单,具备“趣味性、启发性、简洁性、时代性”的特点,但必须要有专业背景而无明确答案和结论,而且选择的案例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匹配,所提供的资料要与被分析的案例有直接关系,是实际工作的情境或是学生熟悉的事情,让学生能从提供的资料中获取解决问题的信息,能够让学生通过分析与综合而展示决策过程、陈述决策的理由并能展示决策的结果。

五、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技术培养出来。在课堂上适时地采用头脑风暴,是推动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方法。头脑风暴(Brainstorm)充分运用发散思维,集思广益,可调动全体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积极性。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为了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暂缓作出评价与总结,以利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大量的、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效果。英语课堂上采用头脑风暴有一定规则:创意人员具备相关知识;不能批评他人主观见解;提倡不受拘束自由发言;先求量变,后以量生质;鼓励总结改良他人成果;提倡圆桌式的轮流发言。应注意的问题是:在整理与归纳来自学生的创意与见解时,教师不要妄加指责与评价,最好在学生突发奇想产生观点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再造想象,以利于一个新形象的诞生。卡片技术是将头脑风暴讨论的成果进行可视化的直观教学,是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较理想的手段,但每张卡片只能写一个观点、需要以关键词体现,且卡片上的文字必须清晰,能够远处可见;卡片的形状最好是多种,以利于区分观点间的上位和下位关系;卡片颜色不同可以调动视觉器官和区别观点之间的异同;归纳整理卡片的人一定不要持有主观意愿,应保留每张卡片,因为卡片上代表着参与者的观点,留与舍关系着对每一位参与者的信任与尊重。畅想落实法是从头脑风暴中衍生出的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逐步去完善和解决一个问题,或是为解决”发展“问题设计的方案。

六、通过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能力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中学会与人沟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因为只有沟通才能取得对方的认可与信任;有了信任才能产生合作的机缘。可以说,学会沟通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职场发展的需要。因此,中职英语教育中应要求学生学会沟通技巧。角色扮演是培养学生沟通与交往能力的学习方法。通过这个方法学生能了解和学会评价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社会作用和自身位置。角色扮演法是引发体验与人沟通的一种情境教学。学生通过对设置的教学情境引起内心的体验,经过师与生或生与生之间的会话,产生思想上和意识上的碰撞,形成自觉的意义建构,达到顺化的过程。角色扮演法作用表现在: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自己的角色并了解对方的角色的同时,注意改善自己行为能力,又注意到对方的反应。只有在能够关注对方的条件下沟通才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法的应用范围较广,不仅可以应用于中职英语教育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应用于排解学生中的不良情绪,改变学生对事物的态度,促进学生对他人的理解,帮助学生创造性地开展生活等思想品德教育。角色扮演的内容取材于社会和职业中存在的人际冲突、群际关系、个人两难等现实问题,情境设定具有鲜明性、社会性、普遍性,通过对事件中角色的扮演起到对各类矛盾冲突的理解与认识。职业角色需要有相应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心理几方面构成,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职业行为能力。中职生在校期间从专业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职业知识与技能,但没有职业心理的体验,所以在没有进入职场之前不具备职业人的角色意识。角色扮演法教学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在这一点上的不足,因为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学,从选择扮演者、布置场景、培训观察、角色表演、讨论评价和经验概括中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此外,小组工作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教学技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相互启发与学习,达成共识。但小组工作的组织与教学安排有一定要求:小组人数约为4~8人;问题设计难易适中;成员均有参与意识;相互启发逐步完善;强调时间保证教学。其内容设计要根据学生学情、教学内容及教学时间来决定。

七、确定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既包括显性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行为能力,也包括隐性的能力因素和经验成分。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中职学校英语教师要根据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中描述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工作与学习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特别是要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任务是学习情境的物化表现,源于企业生产或服务实践,能够建立起学习和工作的直接联系,是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虽然简短但很清晰,根据学生不同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出详尽程度不同的计划;学习情境设计要使学习情境内容与课程标准密切相关,能覆盖课程标准中的专业能力要求,背景真实,描述生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任务明确、具体(含小组和个人),规定的完成期限实际可行,为学生提供真正能够发展关键能力的机会;可能情况下最好在学习情境的设计和评价过程中有企业参与;学习活动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如小组学习、双人学习和个体学习);评价方法明确,给定等级标准;难度恰当,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切实改变传统课堂中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英语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改革传统课堂教学中不适应职业教育的方式与方法,推广英语“做中学”。

总之,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与技术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关键能力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晓东.VESL 课程和教学模式对我国职校英语教学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2]王雯.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职业教育研究,2010(9)

[3]丁辉,姚庆文.浅谈职业核心能力训练[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行动导向理念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及学习有效性,提倡在技工院校“劳动合同”内容的授课中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设立课前准备、课堂设计、点拨指导、成果展示、总结补充、学以致用六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案例的选取、课前学生的准备、教师的补充讲解、教学反思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理论学习转变为实际应用的程度。

[关 键 词] 行动导向;劳动合同;案例教学;教学目标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包括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是目前技工教育中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趋势。

就业指导课程是技工院校学生頂岗实习前常设的一门德育课程,以我校选用的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就业指导教材为例,其包含认识就业形势、走近就业政策、维护劳动权益、提高自身素质、确立职业目标、准备角色转换、酝酿自主创业、获取就业信息、写好自荐材料、掌握面试技巧等十讲内容。在“维护劳动权益”章节中,主要讲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合同、不同类型工资制度的计算方式、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途径等知识,其中又以劳动合同的相关知识最为重要。

一、技工院校中渗透“劳动合同”内容时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而制定的。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合同制就业方式已成为主流,而学生在进入职场时往往由于缺乏《劳动合同法》的知识而令权益受损,不能得到有效帮助。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普及法律基础知识,学好《劳动合同法》对于防范就业风险、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技工院校中较少开设《劳动合同法》的专门课程,大多是将部分内容融入德育课程之中,且教学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篇幅内容较少

以上述就业指导教材为例,“劳动合同”的讲授内容集中在定义、必备条款、订立、终止和解除等方面,对于合同的有效性、履行与变更、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较少涉及甚至没有列入学习内容。

(二)理论性条文较多

教材中以讲授相关法律规定为主,缺乏与知识点关联的实际案例。如,教师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注释式教学方法,会令学生排斥度增加,理论不能运用于实际。

(三)学生的认识度较低

据课堂调查显示,学生对“劳动合同”的认识度较低,部分学生仅能认识到签订合同的必要性以及合法权益的部分内容,这与预定的教学目标有较大的差距,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

二、行动导向教学在“劳动合同”课堂中的应用

针对以上问题,在“劳动合同”内容的授课过程中采取行动导向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在一项项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从纯粹的知识传递者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劳动合同》的模板、选取五个劳动合同纠纷的案例,主题分别是销售人员的工作地点、尘肺病患者的维权、大学毕业生工作试用期、企业选择性购买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的有效性。学生课前预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广东省最低工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知识点。

(二)课堂设计

将全班30名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组6个人,分为甲乙双方,分别代表企业与劳动者,完成一份固定期限、以月工资制计算的劳动合同任务。每组抽取课前准备的五个案例中的一个,了解案例内容,并对案情进行讨论。

(三)点拨指导

以课前准备的《劳动合同》模板为例,简单介绍必备性条款与约定性条款,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必备性条款中的内容;对于约定性条款,在不违反法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为自己争取权益,与对方展开协商。

(四)成果展示

由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员上台展示拟定的《劳动合同》,并回答从抽取的案例中得到的体会。其他学生可针对其成果以及表述内容进行提问,展示成果的小组组员进行回答。

(五)总结补充

教师在成果展示环节结束后总结各个小组常见的错误,并补充一些外延性的知识。根据近三届学生的课堂作业情况统计,常见性的错误包括试用期的时间及待遇、缺少劳动保护条款、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保险涵盖的险种、对合同的解除条件理解不深等。教师应在总结的基础上对这些难点问题详细解释,并补充劳动合同非固定期限的其他类型、高温津贴、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退休年龄、发生纠纷后的维权方式等延伸性知识。

(六)学以致用

在授课完成后,将社会调查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学生可向身边已经就业的亲戚朋友了解其《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以及具体条款内容,对实际应用的《劳动合同》进行点评,有疑问的地方需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在“劳动合同”课堂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的选取

案例是用来说明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教学材料,为我们理解法律条文打开了一扇窗户。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因此,以生动活泼的案例讲解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但如何选取案例却是考验教师掌控能力的一个关键。(1)启发性。注重选择案例与教育目标的关联,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如,销售人员的工作地点案例中关注点在于明确工作地点条款中的“等”字是否只包括已列明的地点;尘肺病患者维权案例体现签订《劳动合同》的必要性以及职业防护条款的落实;大学毕业生工作试用期案例引导学生学习试用期时间以及待遇规定;企业选择性购买社会保险案例让学生明白五项社会保险购买的强制性;用人单位免除自身法定责任,对劳动者的安全不负责任案例中引发学生对劳动合同有效性的讨论。(2)趣味性。技工院校的学生不同于高校学生,文化基础能力较差,对法律的关注程度以及兴趣也较低,因此采取案例教学时对于案例的设计要注重其趣味性,在不改变案情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环境、人物、过程性的描述,使其更有吸引力。考虑到课堂的展示效果,可采取学生描述、视频录像、角色扮演等方式向其他小组的学生说明案情,再对案例讨论表达心得体会。(3)实战性。随着劳动者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近年来出现大量的劳动纠纷案例,教师在选取的过程中要着重选择真实发生的案例,而不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编造虚假案例。因为真实的案例具有的细节化、冲突性是虚拟案例无法相比的,这会令学生增加对案例讨论的兴趣。

(二)课前学生的准备

行动导向教学在课堂中呈现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课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而课前的准备工作除了教师自身的工作之外,还要督促学生真正预习好相关的知识点。一份劳动合同中涉及多个知识点,学生需提前阅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广东省最低工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内容。教师要事先给出阅览的大致范围,引导学生重点了解部分内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关注合同的订立时间及原则、条款分类;《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关注加班费的规定;“广东省最低工资标准”重点在于标准的强制性、非全日制职工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重点在于五项社会保险的缴纳主体以及强制性。通过课前有计划的阅览,学生可以花费较少的时间达到学习目标。

(三)教师的补充讲解

此環节设计在学生的成果展示之后,因此要根据课堂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补充讲解,主要是劳动合同的终止与解除情形、企业应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以及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内容,并将男女职工退休年龄、高温津贴等作为延伸性知识进行概述。

(四)教学反思

每堂课程结束后进行反思,重点反思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就是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将课堂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写下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并应用于下一节课堂中。

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逐步深入学习了劳动合同的理论知识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交流也大大提高了,理论的学习转变为实际应用的程度亦有所提升,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注释:

①头脑风暴法:自由联想和讨论。

②尘肺病: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瘢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参考文献:

[1]阮春新.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高职劳动合同法教学课堂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4(5).

[2]林启豫.《劳动合同法》案例教学探究[J].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2008(6).

[3]翟江.高职院校《劳动法规》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

[4]张锋学,邹欢艳.高职院校法律课程中启发式教学法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5(14).

[5]蔡杜阳.关于新劳动合同法有效教学的反思[J].科技信息,2009(15).

上一篇:工业建筑论文范文下一篇:管理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