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遇成就创新范文

2023-10-11

把握机遇成就创新范文第1篇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 英国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4年 英国

天津条约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成就: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 首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年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197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替中华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9月 中日正式建交

1976年 四五运动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9年1月 中美正式建交

1982年 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通车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 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1999年至2008年 神一至神七(载人,无人,出仓)先后成功发射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

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2006年沈阳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2007年10月24日18时许在西昌发射“嫦娥一号(CE-1)”发射成功。 2008年(8月8日至24日) 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 同年9月6日至9月16日 残奥会在北京开幕

2010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FTA(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2010年5月—11月 上海世博会开幕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2010年11月1日0时2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这里是我国今年连续发送的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0年11月12日—27日 广州亚运会开幕

2010年12月12日—19日 广州亚残疾人运动会开幕

2010年国家统计局7月 宣布,2010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72840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钱 计算同比增加11.1%。按现在的汇率,按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比例6.7:1 计算,我国上半年GDP大约为25797亿美元。

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清朝政府签下的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我们永远不能忘记,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使3000多名万东北三省的父老成了亡国奴;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了卢沟桥事变,使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我们永远不能忘记,1937年12月13日,日本法西斯对我国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从七七事变开始,中国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中国人民一直在战火中苦苦挣扎。如今,中国已走出了血雨腥风的阴霾,华夏大地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我们现在的丰衣足食又是靠什么换来的呢?是用革命英雄的生命与血泪换来的,是用中国人民的双手和汗水换来的。今昔对比,我们怎能不感叹呢?不要忘记我们中国曾有过的一段屈辱,不要忘了我们肩挑着振兴中华的重任。 9.18被大多网友认为是国耻日!

西周幽王无道,致使王宫被洗。

汉高祖三十万大军被困白登七日,靠贿赂冒顿的阏氏才得以残喘脱逃。

西晋怀帝被匈奴俘虏,愍帝出降,西晋王朝终结。第一个被外族灭掉的王朝。

石敬瑭甘当“儿皇帝”

宋朝多次被金、元所败

明朝,倭寇征服中国东南。除大陆部分被收复,其他岛屿被日本纳入版图到今日。

圆明园事件、南京大屠杀

排名第五 五胡乱华

这可谓是中国第一次经受异族的大规模入侵,皇室南迁,中原人民惨遭荼炭,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南北对峙,其结果,导致从夏商周经春秋战国,再到秦汉,直到魏晋的中华上古文明终结。连民族成分都有了极大的改变。是文明进程的转折点。从八王之乱一直到隋文帝灭陈统一中国,这近三百多年,民族仇杀,宫廷政变,层出不穷,混乱不堪,其中的历史暴虐而又残忍。起初那些游牧民族对汉族,极尽压迫侮辱之能事,现代我们骂人的话,比如“懒汉,无赖汉”等等就是那个时代传下来的,原先在那些异民族心中所敬仰的“天汉”早已被“懒汉,无赖汉”所取代。可谓耻辱。从而也导致了冉闵的起义。幸亏天不亡我中华,由于那时的华族的血气,英勇的抵抗,使异民族重新正视了我华族,从而才产生了,所谓的“汉化”。才有了北魏孝文帝、文明太后的改革。才开始了以华族文明为主的文化融合,在此之前,不知死了多少人。但鲜卑贵族相较之后的蒙古满清,毕竟心胸开阔,眼光长远。他们继承了中华的精髓,同时又保持了本民族的优点,同时又输入了佛教文明,创造了一种变革过的文明——中华中古文明。可是,隋唐以后的中古文明继承了一部分的精髓,有许多的独特的东西,还是消失了。比如许多绚丽灿烂的上古神话,从而使我们现在看楚辞中的很多典故名词,不知所云。还有宝剑的制作方法和其所承载的“剑道”也在隋唐慢慢失传了。因为游牧民族打仗不用剑。而日本经过东汉直到六朝的学习和吸收,渐渐发展,到现在便成了他们的“国粹”了。而我们在现在只能通过隋唐之前的史实和虚构的武侠故事,来想像这种如梦如幻的武器了。

排名第四 第二次鸦片战争

我一直有个疑问,高中历史书上说,是由于英法想获取在华更大的利益,而发动的战争。我也看了不少资料,上面也丝毫没有提及有关鸦片什么事,那么为什么要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呢?首先,先看看第一次鸦片战争,其实是一场贸易战争,是英国人为了取得通商的权力,也就是为了贸易平等,而不是为了交清政府赔鸦片钱,更不是为了合法的卖鸦片。说白了,鸦片只是一个由头。不是鸦片,也会为了其他的东西。而我们的历史书为了让我国更加充满道义,特地把此次战争叫作鸦片战争。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相同,只是要求清政府开放的更深入,并给他们最惠国待遇,既然有了一次鸦片战争,又目的相同,就叫其二次鸦片战争吧,又是道义上的胜利。因为乍听起来,就象两次为了公开贩毒而进行的战争。

而它的起因是,由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采取阳奉阴违战术,违反合约,暗中阻止与欧洲的贸易,使英法的贸易不能开展下去,英法恼羞成怒,又找了两个由头开战。从而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按说本应该到此为止,但咸丰皇帝受不了了,认为损害了天朝颜面,责成僧格林心伏击了在大沽口前来换约的英法公使。当场用大炮炸死了多名,这也是高中历史书上所说的大捷,又扣押了十几名前去交涉的使者,清廷认为只要抓住匪首,其余军队就会不战而降。就这样英法登了陆,直奔北京杀来,咸丰逃到了热河,而那些被扣押的使者活着的只剩下几人了,后来的事,便众所周知了,英法为了向清政府示威,火烧了圆明园。

此战可谓奇耻大辱。有两方面:第一方面,英法联军可谓残忍凶暴至极,被屠杀的京师民众可谓不计其数,满清耗费数百年的民脂民膏建造起来的圆明园,万寿园(颐和园的前身)被一把火烧尽。而更为痛心的是储藏在两园之中,满清数代皇帝从民间搜刮得来的字画古董,历代瓷器,大多是极精品,我国现在流失海外的国宝,很多就是圆明园的.还有数量极多的,从康熙直到咸丰,不惜工本,制造出来的工艺品.(说句实话,本人及其不喜欢清代的建筑和工艺品,尤其家具,装饰品,服装,做工虽及其考究,材料及贵重,但十分繁复俗气。而其中集大成者就是故宫,里面的建筑大多是清朝造的。可谓俗不可耐,根本不能与汉朝的大气,唐朝的雄浑,宋代的清雅,明代的简洁相比。)但毕竟都是国宝。经此一烧,可谓中华文明的浩劫。

第二方面:偷袭和扣押英法公使的做法,极其没有信义,使得我中华在外国人眼里成了没有信义的野蛮国家,之后打赢了也就算了,还不堪一击,最后被打趴下还得和谈,简直丢尽了脸面。所以二次鸦片战争,在很多方面都称得上耻辱,有所遭受到的耻辱,也有自己做出来的,当然英法也不是什么好人,但其火烧圆明园,也有部分原因是受了偷袭和扣押公使的刺激。总而言之西方我国印象的急转直下就从这里开始。

排名第三 甲午海战 这不用说,是众所周知的奇耻大辱。可是让我胆寒的是,开战之前,日本举国上下,积极备战。上至皇室,明治天皇节食,皇后卖首饰。下至平民百姓,妓女捐卖身钱,士兵因为天皇一天只吃两顿,他们自觉只吃一顿,拼命攒钱买吉野号。当时,明治的口号是越王勾践能卧薪尝胆,他也能做到。这使我想到,在抗美援朝时,全国各界节衣缩食,用来购买飞机大炮,和小学语文书上的一个苹果的故事。

经此一战,蕞尔小帮日本迅速崛起,而老大帝国,加速没落。而对清廷的改良惨遭失败,一部分的国人觉醒,发现要救中国只有推翻清朝一法。后来,经过百日维新,庚子国变,和对清廷所谓的“新政”绝望之时。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说句实话,本人是觉得改良比革命要好,循序渐进总比突如其来要来得稳定,和易于接受。但满清贵族的食古不化,狭隘短视,死抱着利益不放,实在是无出其右。辛亥革命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可谓最符合汤武革命的标准。

再讲句题外话,我总觉得向中国周边的那些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在中国衰弱之时,会变本加厉的侮辱侵略中国,而这些国家古代长期仰视中国,深入研究学习中国。而近代又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对付起这些国家来相当棘手。比如,日本韩国越南印尼等等。还有个台湾地区。

排名第二 甲申国难

1644年,中华文明从此绝嗣。剩下的只有四百年的鞑靼文明,而当今再国人和外人眼里,中华文明就是鞑靼文明。这固然拜张艺谋的电影,众多的清宫戏,和唐装所赐。但我们与真正的中华文明断绝关系,却是从这里开始。诚然中华文明发展到明朝末期,是有问题的,而且问题很严重,明朝的灭亡就是例证。虽然有天意,比如连续十五年的干旱。导致中原旱灾蝗灾遍地,颗粒无收。从而导致李自成剿而不灭。但人祸也很致命。朱明历来的寡恩刻薄,崇祯的刚愎自用,南明的内斗。集权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死路。是已到了变革的边缘,内部的改良改革,虽然还不成熟,还有很多是清初的反思,是受明亡刺激的,但已经初露端怡。

如果注入象隋唐一样豪放的血液,那也不是不可以。但历史选择了最不好的结局。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只相当于黄巢,其结果肯定,必败无疑。但中国最多再分裂割据一次,还没有亡天下。南明偏安一方,最多只是又一个南北朝,又一个宋金对峙。好歹也保住了中华文明。可满清入关完全凭的是运气。入关后,他们一方面极端自大,一方面又极端自卑。而自大与自卑是相辅相成的,从而经过一系列的血腥的措施,中华文明就断送在他们之手了。直到现在,产生了要看宋代之前的中国到日本,要看清代之前的中国到韩国,这种事情了。

排名第一 靖康之难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当金兵攻入东京时,整个赵宋皇室除了一人以外全部被俘北上,而那个侥幸逃脱的皇子就是赵构,而被俘北上的官僚及其家属更是不计其数,而他们大多都被变卖作了家奴,有些低级妓院的妓女竟然是丞相的女儿。而文化方面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金人在靖康时代是非常野蛮的,见人就杀,见物就抢。宋朝积累文化财富被焚毁洗劫一空,这也是中华文明的一大浩劫。而这也是中国被西方赶超,乃至落后,摆下了伏笔。

把握机遇成就创新范文第2篇

1 科学发展观[2]

1.1 确定高职办学定位

高职院校直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这要求我们必须确立“职业指向”办学理念。人才培养体系要与职业人才能力需求相适应, 专业结构要与业务岗位需求相适应, 教学内容与业务工作内容相适应, 在抓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 加强专业教育, 突出实践教学, 既保证人才有持续发展的潜力, 又能够满足学生第一任职需要。

1.2 统筹结构质量关系

统筹专业结构、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实验室建设的发展;统筹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 推进成果转化;统筹管理队伍建设、管理机制、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建设和发展, 促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2 开放办学

2.1 积极借鉴其他高校建设经验

开放办学、借力发展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大胆吸收和借鉴其他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成功经验, 广辟合作渠道, 拓展合作领域, 创新合作办学机制, 扩大学校影响, 增强办学活力。

2.2 主动适应社会科技发展需求

要面向医疗领域, 面向社会, 根据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趋势, 不断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与改造, 全面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提高专业整体对社会变革的适应力。要以现代科学技术充实提升专业水平。加强与科技界、产业界的联系, 加强与各高校、各学科专业的联系, 加强学科交叉与综合, 形成学科专业新的生长点, 培养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3 素质教育

3.1 建立与素质教育适应观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他们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 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教育要着眼于教学全过程与各个环节,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教育要塑造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育要着眼学生终身发展, 必须有终身教育的意识。

3.2 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科学设计素质教育平台。除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外, 还应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要变教学计划为培养计划,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产学研结合、必修与选修结合、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结合。

4 多元质量观

4.1 坚持质量是院校的生命线[3]

教书育人、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全校教职员工必须全面强化质量核心意识, 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树立“全员、全程、全面”质量观, 营造一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浓厚氛围。

4.2 区分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4]

质量和质量标准的多样化是高职教育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 社会经济对人才的规格、类型、层次需求的多样化, 个体学习需求的多样化, 办学形式多样化的结果。不同基础、能力和个性的学生, 对学习的理解程度和进度会有差异, 他们达到共性要求的时间、途径会有差异, 因而教师对他们的指导和培养, 也要因人而异。要在满足统一标准基础上, 坚持“多样性”。

5 以人为本[5]

5.1 坚持“教师为本”[6]

依靠教师办学, 强化学术管理, 推进专家治校;强化服务意识, 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工作条件和进修深造、培训提高的机会, 为教师施展才华、成就事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5.2 坚持“学生为本”[7]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推动学校各项改革的动力之本, 把培养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职业指向

高职院校作为行业院校, 有别于一般学校的特殊的服务面向定位, 决定了必须确立“职业指向”的办学理念。在抓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 加强专业教育, 既保证人才有持续发展的潜力, 又能够满足医疗的第一任职需要。教学计划突出专业理论、业务技能的内容;人才培养方案突出第一任职能力培养;教学组织注重综合设计实验、增加认知见习、强化毕业实习;教材教法教改注意贴近医疗实际。

7 贴近实践

实践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 更应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要紧贴见习、实习、工作的实际, 加强实践教学, 突出医疗急救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8 强化特色[8]

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主要包括:办学思想、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校园文化特色[9]等。高职院校办学实践中, 着力探索符合职业指向的教学模式, 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以特色求生存, 以质量求发展。

不断加强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研究、应用, 提高教学管理的思维水平, 密切结合院校实际和自身办学特色, 快速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摘要:不断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研究、应用, 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 密切结合院校实际和自身办学特色, 快速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关键词:创新,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张力.我国教育30年改革促发展的基本脉络[J].人民教育, 2008, 17:2~3.

[2] 高丽.中职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发展观[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10:32.

[3] 张建钢.建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浅见[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1:52~54.

[4] 郑文.大众化背景下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解读[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24:28~3 0.

[5] 文吉吉.“以人为本”和教育的几个问题[J].人民教育, 2008, 1:9~14.

[6] 李黎明.论职业院校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11:1 6.

[7] 欧春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11:12.

[8] 罗维东.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2:24~26.

把握机遇成就创新范文第3篇

首先,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做好创新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特色型大学要在深入挖掘以往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以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观为指导, 确定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和规格定位, 做好顶层设计, 转变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指导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上, 要实现从传统的知识质量观到涵盖知识、能力的全面素质质量观的转变。即人才培养的着眼点不仅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就业素质和谋生素质, 而是作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社会公民的全面素质的养成;不仅发展智力, 更要突出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并重的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成才, 更要培养学生成人,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的。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上, 要实现从传统单一性规格定位向多元化规格定位的转变。不仅要培养学术型的拔尖创新人才, 还要培养各类工程型的创新人才;不仅要满足行业与企业的发展需要, 还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乃至国际化和全球化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上, 实现从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本的转变,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努力营造关爱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 赋予学生更多的自我选择、自我提高的广阔空间,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奋发成才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在人才培养特色上, 实现从单一趋同性向突出培养特色和优势的多样性和综合性的转变。“茅以升班”、“詹天佑班”、“思源班”等特色班正是北京交通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突出学科特色的有益探索。

其次, 以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 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难点和关键。特色型大学要将基于研究和探索的创新培养模式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推进三个层面的改革, 实现教学方法由单向灌输式向多项互动式转变, 从学生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式转变, 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参与科学研究:

一是把实践教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 着力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习与认知能力, 特别是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在培养计划中提升实践教学比重;注重实践教学与学科专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以科研项目促进实验项目水平的提高, 形成实践教学特色;注重校内与校外共建的有机结合, 不仅要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开设实验室“创新天地”, 实现时间、空间、内容上向学生的全方面开放, 而且要依托企业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 引导组织学生走向社会、接触实践。

二是推进专业主干课程研究性教学, 着力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

在学科门类基础、大类专业基础与专业教育的主干课程中, 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 实行小班授课, 将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 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教学模式, 应以专题研究、综合设计、综合实验和开放式大作业等为手段, 结合科研训练系列项目, 使学生真正达到参与、合作、探究、实践的目的。

三是构建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 着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引导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研训练是培养其基本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循序渐进、从基础到专业逐渐深入地进行, 积极推进科研训练方法课程平台、科研训练项目实践平台和学科竞赛平台三个层次平台的建设, 使学生从研究思维方法到项目实践再到综合应用, 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 强调从方法、能力到个性特长等方面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同时, 建立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为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鼓励学生通过科研训练发表科研论文、申报专利。

再其次, 以建设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和管理队伍为基础, 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保障。有创新型的教师和管理者, 才会有创新型的学生。如何保证创新性课程的质量、切实贯彻创新性教育目标并创造教育创新的环境, 教师和管理者的水平是关键。要以健全相关机制与体制为前提,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创新并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 调动和激发学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 传授学生基本的科研与创新方法。要以推进教学与科研、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为重要途径, 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科研单位和重大工程实践一线, 了解和掌握最新科研动态、科研成果和学术前沿,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同时, 积极吸引和聘请业界著名专家、研究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到学校讲学、兼职, 将最新的科技前沿知识、关键技术问题带进课堂, 共同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上一篇:北京博物馆观后感范文下一篇:财产保险公司简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