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护理相关规范范文

2024-04-17

分级护理相关规范范文第1篇

年初,卫生部首次作出规定,明确将病人的面部、口腔清洁、喂饭、

翻身拍背等床旁基础护理内容纳入护士工作职责。“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规定,护理的级别分为四级。如对特级、一级护理的患者,护士晨间给他们梳头、面部清洁、口腔护理各一次,晚间还要进行面部清洁、口腔护理等四项服务。每周要帮助患者床上洗头一次,需要时还要进行指、趾甲护理。除了这些日常的清洁外,护士还得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日常护理治疗等,这一话题也由此引发一次关于生活护理的讨论。

有利的一面:1有社会学家指出,随着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步入,以后一对年轻夫妇要对应双方父母四个老人,很难出现以前一个老人生病,全家几个姊妹兄弟轮班陪护的局面,这样实现“无陪护”病房是大势所趋。而且在医院的医疗服务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最直接。

2基础护理不只是简单的生活护理;而是要以专业能力和专科知识做支撑来从事基础护理。另外,做好基础护理是落实整体护理的切入点,是促进医患和谐的重要途径。做好基础护理,不仅能拉近护士与患者空间上的距离,更可以拉近护士与患者情感上的距离。

3如果实施后探视病人与护理病人的家属减少了,可使病区更安静,有利于护理人员集中精力制订治疗方案,实施护理操作,书写护理病历等,还可以减少病房中的致病菌,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4可以 解决“一人住院、全家上阵”的难题, 以前家人住院,家属要送菜送饭、请假陪护,如果家属没时间照顾,病人生活又不便的,还要请人照料。“无陪护”的试行,给家属减负,让“一人住院、全家上阵”之难成历史。

5护士为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进行生活照顾,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效掌握病人第一手病情资料,及早发现患者的临床病情变化,并提请医生进行及时处置。另外,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也渗透在护士对患者无微不至的照顾中。 不利的一面:1是“生活护理”中包含的“无性别护理”内容。根据“无性别护理”的要求,给男病人洗澡擦身、解决大小便等也是护士服务的内容。这会使一些女护士感到无法接受。

2人手不够以前一个病区只要

7、8个护士就足够了,现在如果增加了生活护理一个病区10来个护士还可能觉得人手紧张。”

再次不少一些刚从学校毕业的护士表示,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从事病人生活方面的护理,跟人洗脸刷牙“有点大材小用,甚至感觉自己低人一等”

3会有一些家属的不信任,觉得自己不在病人身边护士工作会偷工减料

分级护理相关规范范文第2篇

为规范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控制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分线使用及分级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及分线目录。

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抗菌药物是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缺乏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依据的,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

二、 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尽可能正确采集有关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作为选用药物的依据。未获结果前或严重感染,病情急迫的情况下,可根据临床诊断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临床用药效果并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三、 对轻症社区获得性感染或初治患者,可选用常用抗菌药物。对医院获得性感染、重症感染、难治性感染患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推断可能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选用抗菌活性及针对性强、安全性好的抗菌药,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

四、 临床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患者的疾病状况:感染严重程度、机体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状态等。

(2)抗菌药物的特性:包括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抗菌谱、抗菌活性和后效应等)、药代动力学特点(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半衰期、血药浓度和细胞内浓度等)以及不良反应等。

(3)给药途径:轻中度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重症感染或因病情需要者可采用注射给药。

(4)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优先选用价格低廉、抗菌作用独特、窄谱、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

五、抗菌药物的调整: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可根据临床疗效或病原菌检测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所用抗菌药物。

六、疗程:一般感染在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继续用药2~3天,特殊感染或特殊药物按特定疗程执行。

七、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皮肤和粘膜局部用药,以防耐药产生。若全身用药在局部感染灶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时,可考虑局部应用。一般不用抗菌药物雾化吸入作为气道预防给药。

八、对病情复杂的难治性感染,组织有关专业人员会诊,制定给药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九、加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认真执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妥善处理。

十、遵循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与联合用药原则。

抗菌药物分线使用及分级管理原则

一、抗菌药物分线原则:

一线药物(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线药物(限制性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

三线药物(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

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

(1)一般感染患者应首选一线抗菌药物治疗。对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已明确病原菌只对二线或三线抗菌药物敏感的患者,可使用二线或二线以上药物治疗。 (2)根据病情需用二线药物治疗时,应有药敏结果作依据。若无药敏依据,应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在相关医疗文书记录中签名,无中级及以上职称医师的科室须由科室主任

签名,或有感染等相关专业科室医师、临床药师的会诊记录。

(3)根据病情需用三线药物治疗时,应有致病菌只对三线抗菌药物敏感的药敏报告,若无药敏报告,应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或科室主任在相关医疗文书记录中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师、临床药师会诊记录,或有全院疑难病例讨论意见。

(4)根据致病菌种类及细菌耐药情况,有计划地对同类或同代药物轮换使用。 (5)感染科或检验科、药剂科须分别履行定期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结果和定期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抗菌药物信息的职责。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门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原则

一、门诊患者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原则上只能选择一线药。如因病情需要使用二线药物的,应经具有中级医师及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在处方上加签。原则上禁止在门诊治疗中使用三线抗菌药物,如需使用应经具有高级职称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在处方上加签。

二、门诊原则上应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尽可能避免联合用药。需要联合应用的,只能选择两种一线抗菌药物。严禁三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结核、抗麻风等治疗除外)。

三、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天(肺结核、慢阻肺等慢性感染性疾病除外)。使用时间在3天以上,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则上应收住院或留门诊观察室治疗,并应进行病原学监测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治疗。

四、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以口服或肌肉注射为主,严格控制静脉输液或静脉推注的形式使用抗菌药物。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或静脉推注进行治疗的,原则上应收住院或留门诊观察室使用。

临床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要求

一、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原则:

(1)预防用药指征:患者具有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如果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一旦发生感染将引起严重后果。

(2)应在充分考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等基础上规范用药品种和给药方案。

(3)不能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新品种、价格昂贵品种或多种抗菌药物联用作为预防用药。

(4)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应综合考虑本院或本病区可能流行的致病菌、手术范围、手术部位与污染程度、手术持续时间、病人机体状况等因素,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其原则是: A、广谱、有效(杀菌剂而非抑菌剂)、能覆盖手术部位大多数病原菌。 B、杀菌剂剂量要足够。

C、根据药物半衰期决定用药次数。

D、宜静脉给药,一般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 E、清洁手术(分甲、乙两类):

甲类:如疝、乳房、甲状腺、精索静脉、大隐静脉曲张等一般中小清洁手术,原则上可不用抗菌药物。如需使用,可术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使用一个剂量。介入治疗术可参照处理。

乙类:如心脏、胸部、头颅、骨、关节及有人工植入的大型清洁手术,以第一线抗菌药物为主。在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下的介入治疗可参照此类用药。

F、清洁但易受污染的手术:

如胃、肠、肺、耳鼻咽喉科、妇产科、口腔颌面外科等手术及开放性创伤,原则上手术当日使用抗菌药物,必要时可延长至术后48小时。如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可用至术后2~3天。

G、污染的手术:

如脓疡切开引流、化脓性胆管炎、骨髓炎、肠穿孔、腹膜炎等术前已明确感染的手术,从围手术期起即按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原则用药。

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注意事项:

(1)单纯性病毒感染者不用抗菌药物。

(2)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给药方便、价格便宜。 (3)预防用药应有目的,针对一种或二种可能的感染菌选择药物,不能盲目采用广谱抗菌药或联合用药以预防多种细菌感染。

(4)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不能放松严格的手术操作及无菌技术,并应加强临床观察及消毒隔离措施。

(5)清洁肠道用药:施行结肠、直肠手术,于术前2-3天开始口服肠道制菌药物,以减少术后并发感染的机会。

临床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管理原则

一、严格掌握联合用药指征,以期达到抗菌的协同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减少细菌耐药产生。

二、联合用药一般为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特殊情况可联用两种以上,包括抗真菌药。

三、联合用药一般适用于以下情况: (1)病原体不明的严重感染。

(2)单一药物难以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3)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耐药菌感染,特别是院内感染。 (4)为减少各药物单一使用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

(5)需长期用药,有利于防止细菌耐药性产生,如抗结核治疗。

临床特殊情况下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注意:

(1)选择药物和设计给药方案时,必须考虑:药物的肾毒性、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及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如正在进行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时,应估测对药物清除率的影响。

(2)根据肾功能不全程度应调整药物给药剂量及给药时间。

二、肝功能不全应用抗菌药物注意:

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考虑药物对肝脏毒性反应及肝功能减退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避免使用肝毒性明显的药物。

三、新生儿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注意:

一般应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避免使用或慎用氯霉素、磺胺药等抗菌药物,避免应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者,不可选用上述药物。禁止使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新生儿不宜肌肉注射。

四、小儿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注意:

避免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8岁以下儿童不用四环素类药物,18岁以下未成年人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五、妊娠妇女应用抗菌药物注意:

必须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及妊娠期妇女药代动力学的改变,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在必须用药时,应选择风险/效果之比最小的药物,并告知患者药物对继续妊娠可能引起的风险。

六、哺乳妇女应用抗菌药物注意:

必须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尽可能选择在乳汁中浓度低、安全性高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并按药代动力学原理调整给药与哺乳时间,如哺乳结束后立即用药,或在婴儿较长睡眠前用药,使婴儿从乳汁中摄取的药物降至最低。

七、老年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注意:

老年人因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减退,药代动力学过程有明显变化,特别是由于肾功能减退而致药物血浓度增加,不良反应也增加,应尽量使用不良反应小的药物,并依据肾功能调整剂量和用药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管理

一、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分线使用及分级管理办法》,遵循抗菌药物分线使用分级管理原则。使用抗菌药物在病历中有相关性记载,并纳入病历质量考核。

二、检验科加强开展微生物培养、鉴定、药敏试验工作。协同院感办定期公布致病菌,细菌药物试验及耐药情况,并向全院发布相关信息。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做到以微生物培养、鉴定、药敏试验为依据。

三、药剂科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深入临床、监督临床用药,提出合理化建议,调配处方时发现抗菌药物滥用应拒绝调配。协同有关部门收集、整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技术信息,定期向全院发布。

四、实行抗菌药物单品种用药总量监控公示制度,每季度对用量较大、用药总金额畸形和异常增长的品种,组织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进行全面分析,经认定为不合格的品种,医院对其进行调控(限量或淘汰)。对确定为临床需要的品种,将采取临床科主任负责制,所属科室医师开具该品种,都需科主任签名同意。

五、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负责对临床医师和各科室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评价。每季度抽查10%以上医师用药情况,定期对门诊处方及归档病历进行审查、定性和质量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定期公示、通报。

分级护理相关规范范文第3篇

护理指征:

1、重度妊高症,宫外孕出血性休克,胎盘早剥出血性休克,中央前置胎盘、妇科癌症晚期合并器官功能衰竭,羊水栓塞的患者

2、子宫脱垂悬吊术或经阴道修补术、外阴广泛性切除及腹股沟沭巴清清扫术等术后24小时内。

3、盆腔清扫术、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剖宫产术48小时内。

4、毁胎术、产钳术、子宫肌瘤核除术、娠合并卵巢蒂扭转24小时内。护理要点:

1、 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监护并做好记录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和用药后的效果,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对重度妊高症,宫外孕出血性休克,胎盘早剥出血性休克,中央前置胎盘等重症患者协助床上使用大便器,会阴清洗2次/日,给予心理护理。

4、维护病人的卫生,仪表仪容,做好晨、晚间护理每日1次。

5、 给孕妇讲解围产期保健知识, 协助新生儿母乳喂养,吸吮率100%。

6、了解孕产妇心理需求,建立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做好产前及产后的心理疏导。

7、满足孕产妇营养需求,协助其科学进餐

8、保证病房环境清洁整齐、空气新鲜,帮助整理私人物品,按需及时整理床单元用物。二级护理

护理指征: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孕产妇;生活部分自理的孕产妇。

2、各类妇、产科术后恢复期的患者

护理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孕产妇病情变化;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

2、根据医嘱,正确按时实施药物治疗;

3、根据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实施安全措施;

4、协助新生儿母乳喂养,吸吮率100%。

5、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基本护理技能培训和指导。

6、维护患者卫生、仪表及仪容。根据其要求协助更换衣裤、刷牙漱口、洗脸、梳头、洗头、擦身、剪指甲等。

7、满足孕产妇营养需求,协助其科学进餐。

8、了解孕产妇心理需求,建立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做好产前及产后的心理疏导。

9、保证病房环境清洁整齐、空气新鲜,督促整理私人物品,定时整理更换被服。三级护理

护理指征:

1、病情稳定,生活完全自理的孕产妇。

2、生活能自理,择期手术的患者。

3、 生活能自理,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要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孕产妇病情变化;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

2、根据医嘱,正确按时实施药物治疗。

3、根据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实施安全措施;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4、指导新生儿母乳喂养,吸吮率100%,对妇科择期手术的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健康教育。

分级护理相关规范范文第4篇

一、工作质量40分

(一) 病房管理4分

1、病区环境整洁、安静、做到四轻(走路、关门、操作、说话轻)不符合要求酌情扣相应分;0.8分

2、各工作间(护理站、治疗室、换药室)物品放置有序,整洁,无私人物品,能规范化管理,不符合要求酌情扣相应分;0.8分

3、病区物品放置规范有序,(桌面、窗台)室内不拉线,墙上不挂衣物。一项不合格扣相应分;0.8分

4、各种护理标记(护理级别、饮食、隔离、药物过敏)与住院病人一览表、医嘱单相符,一项不合格扣相应分;0.8分

5、每晨湿拭扫床,一床一巾,用后消毒晾干,出院或死亡病人床单位进行周末消毒,不合格扣相应分;0.8分

(二)岗位职责4分

1、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或小讲座、中西医护理知识),每月组织业务、教学查房各二次,未按要求酌情不得分; 0.8分

2、护士长有年月计划、周安排,不符合要求酌情相应分; 0.8分

3、护士长参加主任或主治医查房每周一次,未按要求酌情扣相应分;0.8分

4、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违反一项酌情扣相应分;0.8分

5、遵守五不准,(不准吃,拿、卡、要;不准干私活;不准带小孩、不准串岗;不准看小说),违反者扣相应分; 0.8分

(三)基础护理4分

1、出入院病人护理做到入院有书面介绍,热情接待病人,出院征求病人意见、回访有记录,做好出院指导,未进行不得分; 0.8分

2、特级、一级护理病人病情做到七掌握(姓名、诊断、饮食、情志、护理措施、病情及阳性体征、主要治疗);做不到者不得分; 0.8分

3、管道通常,清洁、消毒符合要求,护理正规,固定正确,定期消毒更换,一项不合格不得分; 0.8分

4、及时解决特殊病人需要,有特记单,有安全护理措施,不合格不得分; 0.8分

5、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变化,特级、一级护理合格率≧90%,不合格不得分; 0.8分

(四)消毒隔离4分

1、治疗室、换药室分清洁区及污染区,紫外线消毒每日2次,病房每周1--2次,传染病房每日一次,做不到扣1分;

2、定期检查消毒物品及药品,无菌包挂牌,无过期包与失效药品,有一件扣1应分

3、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无害化处理符合要求,不安要求扣1分;

4、浸泡器械的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有标志、日期,不安要求扣1分;

(五)护理技术操作 4分

1、操作人员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不按要求者不得分; 0.8分

2、操作按程序进行,掌握要领,操作熟练,不按要求者不得分;0.8分

3、熟练掌握护理急救技术,抢救程序,不会操作者不得分; 0.8分

4、各种注射、输液、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巾,不符合操作者不得分;0.8分

5、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不符合规定不得分; 0.8分

(六)护理文书书写4分

1、字迹端正、清晰、无错别字,眉栏整齐,卷面整洁,可靠及时,一项不合格扣相应分;0.8分

2、体温单绘制点圆、线直、不间断、不漏项,一项不合格扣相应分;0.8分

3、医嘱转抄正确,单位、时间、途径准确,手术、分娩、重整医嘱按规定填写,一项不合格扣相应分;0.8分

4、特记单、评估单、。健教单、交班报告、出入量记 录单,内容填写完整,字迹清楚,应用中医、中西医术语,重点突出,不合格不得分;0.8分

5、化验单粘贴规范,整洁、住院、出院病历顺序正确;0.8分

(七)中医护理

1、有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特色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有连续中医特色护理质量控制。资料齐全、分类放置。0.8分

2、护理人员能掌握八项基本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评价等,并将中医健康宣教及沟通贯穿整个过程。0.8分

3、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八项中医护理操作适应症及禁忌症0.8分

4、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本科室特色中医护理技术操作2项。0.8分

5、各病区建立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技能使用登记。0.8分

(八)急救物品4分

1、各项抢救物品齐全、放置合理、保管完好、保证使用,一项不合格扣相应分;0.8分

2、熟练掌握抢救仪器使用,物品放置完好率100%,一项不合格扣相应分;0.8分

3、氧气瓶、吸引器、监护仪、洗胃机等呈备用状态,性能完好,抢救车每天检查,及时补充缺物保证使用,一项不合格扣相应分;0.8分

4、药盒内外药品浓度、剂量一致,无过期、无浑浊,达不到要求不得分;0.8分

5、各种急救器械定位放置,定时保养,班班交接有记录,做不好者不得分;0.8分

(九)服务态度、服饰仪表

1、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好,对病人不生、硬、顶、碰,违规者扣相应分;0.8分

2、每月召开一次工休座谈会,及时征询病人及家属的意见,改进工作,有记录,做不到者扣相应分0.8分;

3、护理人员着装整洁,佩戴胸牌,不戴首饰,发不过肩,穿统一工作鞋,不穿高跟鞋,硬底鞋,做到四轻,一项不合格扣相应分;0.8分

4、仪表端庄,不随意坐病人的床,吃病人的东西,不坐办公桌,不聊天,做不到者扣相应分;0.8分

5、遵守医德规范,对病人一视同仁,做不到者扣相应分;0.8分

(十)护理安全管理4分

1、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发生不良事件、输液反应,讨论分析上报并提出处理方法,一项不合格扣相应分;1分

2、医嘱每日、每班查对一次,每周大查对二次,无不良事件及纠纷的发生,一项不合格扣相应分;1分

3、对危重、昏迷、高热、截瘫病人做到定时翻身扣背,防止褥疮发生,褥疮发生数0,一项不合格扣相应分;1分

4、对院外带来的褥疮病人及时按摩、换药,使其早日愈合,护理并发症0,一项不合格扣相应分;1分

产房考核细则

一、科室管理5分

1、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工作人员出入换鞋、更衣;(1分)

2、工作人员着装整齐、挂牌上岗,文明用语;(1分)

3、各室物品放置整齐、规范,器械保养有登记;(1分)

4、护士长组织学习规章制度、职责有记录,内容详实;(1分)

5、护理文件资料齐全,各种登记记录及时、完整;(1分)

二、隔离消毒8分

1、护士无菌观念强,操作规范,有菌、无菌物品分类放置;(2分)

2、无菌包内物品齐全、符合要求(内有灭菌指示卡,外有灭菌指示胶带),各类灭菌物品、敷料、无菌包无菌合格率100%,无菌包无过期、无霉变;(2分)

3、急救物品合格率100%。

4、消毒药品、液体无过期,物品标签清楚、放置有序,消毒液配制准确;(1分)

5、定期检测刷手人员刷手效果,细菌培养符合要求、备案、一次性用品用后处理符合要求;(2分)

三、工作质量21分

1、进入产房必须穿戴产房鞋帽,必要时穿隔离衣,保持室内安静、整洁;(3分)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工作人员每次接生前刷手,各种消毒液、容器按规定更换;(3分)

3、产房保持适宜温度、湿度,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1小时,桌面、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每周熏蒸一次,灯管擦拭、强度监测、空气细菌培养有记录(≤200cfu/m3);(3分)

4、一产妇一垫、油布、器械物品用后须经含氯消毒液浸泡,产床及时有效消毒;(3分)

5、器械、药品、物品定位放置专人管理,药品无过期、变质;(3分)

6、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印记与标记,记录项目填写齐全,数字准确(产程进展记录、产程图、产后记录);(3分)

7、新生儿有身份识别管理,各种管路标识明确;(3分)

四、环境管理6分

1、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2分)

3、工作秩序好,落实消毒隔离制度;(2分)

4、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各种记录正确,与医生病历相符;(2分) 观察室考核细则:

(一)工作质量(30分)

1、各类抢救药品及器材要准备齐全,实行定点、定量、定人、定位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5分)

2、各班护士牢记岗位职责并落实到位。(5分)

3、遇急诊抢救时,必须有记录,且要及时准确、扼要完整,执行医嘱注明时间。(5分)

4、值班护士要主动巡视留观病员,发现病情变化做相应处理,及时向值班医生反映,做好记录。(5分)

5、严格落实各种查对制度及交接班制度,重要情况一定要有书面记录。(5分)

6、认真、及时、如实填写各类登记,记录本及学习笔记。(2.5分)

7、认真配合门急诊各项工作,做好必要时出诊人员安排。(2.5分)

(二)指令性指标(10分)

1、本科特殊制度上墙率100%。(2分)

2、上级部门及医院临时指派任务完成率100%。(2分)

3、抢救药品、物品管理到位率100%。(2分)

4、按要求出诊率100%。(2分)

5、重大抢救以及涉及法律纠纷病员时,及时问医务科和院领导报请率100%。(2分)

供应室考核细则(40分)

一、管理质量 10分

1、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挂牌上岗、文明用语;(2分)

2、无菌间无菌物品放置整齐、规范;(2分)

3、按时下收下送,科室测评满意度≥95%;(2分)

4、消毒物品登记齐全,字迹清楚,做好交接班记录;(2分)

5、护理文件资料齐全,各种登记记录及时、完整;(2分)

二、消毒隔离质量 24分

1、无菌物品无过期、分类放置、标签清楚、按消毒日期先后排列;(3分)

2、无菌包大小、松紧适宜,包布无破损、碎屑;(3分)

3、无菌物品细菌培养阴性、无菌包灭菌合格率100%、无菌包内器械无锈、性能良好;(3分)

4、无菌间每日紫外线消毒并登记,每月空气培养,结果在标准范围内;(3分 )

5、清洁与污染、消毒与未消毒物品分别放置;(3分)

6、出入无菌间戴口罩、换鞋,每日落实清洁,消毒制度;(3分)

7、高压锅认真保养,消毒效果监测有记录;(3分)

8、收发包有登记,并签名;(3分)

三、环境管理 6分

1、各区严格区分,工作程序由污到净,不得逆流,卫生清洁、无垃圾、无死角;(2分)

2、水池干净,下水通畅,无长流;(2分)

3、各类物品处置流程符合规范;(2分) 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细则(40分)

一、管理质量 6分

1、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工作人员出入换鞋、更衣;(2分)

2、工作人员着装整齐、挂牌上岗,文明用语;(0.5分)

3、手术室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95%;(0.5分)

4、护理文件资料齐全,各种登记记录及时、完整;(2分)

5、护士长组织学习规章制度、职责有记录,内容详实;(1分)

二、工作质量 30分

1、护士无菌观念强,操作规范;(3分)

2、无菌包内物品齐全、符合要求(内有灭菌指示卡,外有灭菌指示胶带),有菌、无菌物品分类放置,无菌合格率100%,无过期、物品标签清楚,无菌包布、敷料清洁无破损(3分)

3、急救物品合格率100%。

4、消毒液配制准确,定期检测刷手人员刷手效果细菌培养符合要求、备案(3分)

5、熏箱内物品放置有序符合要求,一次性用品用后处理符合要求(3分)

6、器械定时定位定人保管、标记清晰,维修保养及时、无锈迹,有交接登记(3分)

7、无影灯、手术床清洁,拖鞋、洗手衣无血迹污渍,统一管理(3分)

8、微机操作准确无误,计价准确、合理,熟悉各种包和器械的使用,熟悉各种手术程序,配合熟练,(3分)

9、严格查对,无护理意外发生,各种管路标识明确,接送病人能保护、关心病人,严格核对腕带标识(3分)

10、各种物品按要求清点、记录准确,无涂改,手术名称与麻醉记录单相一致,护士签名无涂改,易于辨认(3分)

三、环境管理 4分

1、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2分)

2、工作秩序好,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手术人员流动(2分) 护理部岗位职责考核细则

1、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护理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制定全院护理计划,负责组织、协调与质量控制,定期向院长汇报工作,实现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8分)

2、负责院内护理人员调配,向分管院长提出护理人员升、调奖、惩的意见。(8分)

3、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突出中医特色,拟定和组织修改全院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检查指导各科室落实基础护理、分级护理与辨证施护,定期参加护理查房(行政查房每月一次,教学查房每月一次,业务查房每季度一次)。(12分)

4、深入科室,经常检查、督促各项护理工作的实施效果,及时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对急、危、重患者及护理难度较大患者的护理工作,组织相关人员或亲自进行技术指导。(8分)

5、负责全院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做好中医护理理论,辨证施护能力培训(科室每周组织中医理论学习一次),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的训练(年内组织护理技术操作考试两次、理论考试两次)。做好信息交流,及时引进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的应用,并定期组织业务技术考核。(8分)

6、主持召开全院护士长会议,分析护理工作情况,传达、布置任务。定期组织护士长相互检查(每月一次),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与服务水平。(12分)

7、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服务水准,及时解决护理人员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对出现的不良事件、差错、事故要与科室共同分析研究处理。(8分)

8、定期组织检查各护理单元工作质量。搞好科学管理,使之达到常规化,标准化,制度化。(8分)

9、督查大、中专学生的带教工作,定期检查学生实习情况。(8分)

10、努力培养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中医护理队伍。 (8分)

11、负责全院终末护理病历的评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科室并及时整改改。(12分)

分级护理相关规范范文第5篇

一、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

根据不良事件是否发生以及发生后在病人或医务人员身上所造成的伤害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三级。

1、 一级:

指已发生,造成病人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加重病情、延迟康复的事件,对患者造成中度以上的伤害;或有以下情形之一者:

⑴护理过错行为引发的有效投诉或纠纷;

⑵医院感染暴发;

⑶手术病人身份或部位识别错误;

⑷体内遗留手术器械或敷料等; ⑸病人因意外事件死亡; ⑹输错血;

⑺抽错备血及血型鉴定标本; ⑻不做皮试用药; ⑼重要管道意外滑脱; ⑽跌倒有严重后果;

⑾高危药物外渗有不良后果; ⑿院内压疮(难免压疮除外)。

2、二级:

指已发生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但对病人病情及治疗效果无影响的事件。以下10类情况中除8类及9类情况外,其他已发生并涉及病人而还未达到一级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都纳入此级别范围,无伤害、轻度伤害为二级护理不良事件。

3、三级:

指隐患事件,是由于不经意或实时的介入,不良事件未真正发生或事件未涉及病人,或者是非护理行为造成的事件(如公共设施事件、医疗设备器械事件)。

二、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

1类,不良治疗:包括给药错误、输血错误、医院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反应;

2类,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走失、烫伤、烧伤、自残、自杀、火灾、失窃、咬破体温表、约束不良;

3类,护患沟通事件:包括护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行为;

4类,饮食、皮肤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误吸/窒息、咽入异物、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等;

5类,不良辅助诊查、病人转运事件:含身份识别错误、标本丢失、检查或运送中或后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

6类,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含管道滑脱、病人自拔; 7类,职业暴露:含针刺伤、割伤;

8类,公共设施事件:包括医院建筑毁损、病房设施故障、蓄意破坏、有害物质泄露;

9类,医疗设备器械事件:包括医疗材料故障、仪器故障、器械不符合无菌要求;

10类,供应不良事件:包括消毒物品未达到要求、热原试验阳性、操作中发现器械包器械物品不符、漏消器械包影响科室运转等。

不是以上所列内容则注明是其他情况。

三、护理不良事件所造成的后果:

根据事件造成的后果,将护理不良事件的伤害分为: ⑴无伤害:事件发生在患者身上,没有造成任何的伤害;

⑵轻度伤害:事件虽然造成伤害但不需或仅需稍微的处理或观察;如擦伤、皮肤小撕裂伤;

⑶ 中度伤害:需额外的照护、评估或观察,但仅需要简单的处理;如缝合、夹板固定、冰敷、抽血检查、包扎或止血治疗;

⑷重度伤害:除需要额外的照护、评估或观察外,还需要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或会诊等特别处理;

⑸ 极重度伤害:造成患者永久残障或永久功能障碍。

四、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讨论分析: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配合医师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程度,并在护理记录单上真实记录相关病情变化、处理及护理措施。同时报告护士长。

1、一级

24小时内逐级上报,科室24小时内组织讨论,护理部3天内进行讨论分析。

2、二级

24小时内逐级上报,科室3天内组织讨论,护理部1月内进行讨论分析。

3、三级

分级护理相关规范范文第6篇

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 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第三条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导原则执行。 第四条 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第五条 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医院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第六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医院的分级护理工作,对辖区内医院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保证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二章 分级护理原则

第七条 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第八条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一)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二)重症监护患者;

(三)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四)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六)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七)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第九条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一)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二)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四)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第十条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一)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二)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第十一条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一)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二)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第三章 分级护理要点

第十二条 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二)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三)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四)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第十三条 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二)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三)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五)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六)实施床旁交接班。

第十四条 对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一)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五)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第十五条 对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一)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五)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第十六条 对三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一)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四)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第十七条 护士在工作中应当关心和爱护患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当及时与医师沟通。

第四章 质量管理

第十八条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士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严格遵守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疾病护理常规,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第十九条 医院应当及时调查了解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分析处理,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第二十条 医院应当加强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及时调查分析,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第二十一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省级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对辖区内医院的护理工作进行质量评估与检查指导。

第五章 附 则

上一篇:福建农信农商银行范文下一篇:佛教经典语录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