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范文

2023-09-21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范文第1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蒋介石不抵抗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强感性认识。

3.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三、教学方法 1.情景引导法。 2.讨论法。 3.材料提炼法。 4.讲解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新编“九一八小调”,然后指出:九月十八日是一个让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时至今日,每年的9月18在东北的沈阳、长春、吉林等城市都会拉响防空警报,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到底历史上的9月18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呢? 新课学习 (一) 九一八事变 [视频] 九一八事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 在学生提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补充。 引导一:日本为何制造“柳条湖事件”?

引导二:日本打到我们家门口,作为中国人,正常反映应该如何?而事实呢? 引导三:引导学生判定蒋介石的态度,教师可以出示材料。

引导四:蒋介石为什么要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呢?有什么理论依据吗?出示材料。 引导五:东北三省沦陷后,人民生活在日本的铁蹄下,过着亡国奴的生活。可以通过日军大量的屠杀、迫害中国人的图片配上插曲《松花江上》将日军在东北的种种罪行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得出九一八事变的第一个结果──东北三省沦亡。

引导六:面对日本残暴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反映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一些图片、视频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东北抗日联军在“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岁月里,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与日寇

用心

爱心

专心 2

进行斗争。许多中华儿女为抗日救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得出九一八事变的第二个结果──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

(过渡):从九一八事变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野心不仅是东三省,而是要独占中国。它占领东北后还步步进逼,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哪里?(──华北)而且策动华北五省自治,企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我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它是我国伟大的音乐家聂耳在(1935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中国,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这首歌成为激励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的战斗号角,成为一首不朽的民族战歌。在全国人民反日运动推动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二) 西安事变

[视频]西安事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 在学生提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补充。

引导一:张学良、杨虎城作为蒋介石的部将为何敢以下犯上发动“兵谏”?

引导二: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那么,该如何处置蒋介石呢?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从西安事变发生时的复杂形势进行分析。

面对复杂的形势,张、杨两位将军也感到局面难以处理,于是他们诚意邀请他们信任的中国共产党帮助解决西安事变。

那么,西安事变到底是怎样解决的呢?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最后一段内容,了解西安事变解决的真相及意义。[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西安事变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谁在中间起到了关键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

用心

爱心

专心 3

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共产党为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从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件事看,我们从中能看到什么?请大家想一想,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我们不仅看到了共产党人和各阶层人士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襟;而且看到张学良、杨虎城能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利益得失,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功臣,伟大的爱国者。

引导三:强调西安事变的意义。 课堂小结

“九·一八”正好谐音“就要发”,所以有些人选在这天开张营业、结婚;可见他们是多么的愚昧!

历史不容忘却,面对历史,相信大多数人的心情难于平静,对于抗日烈士们!我们应深深地缅怀他们。如果没有他们的前仆后继,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祥和的生活。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死者的血,生者的泪,提醒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历史的屈辱,并在铭记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

五、板书设计 (一) 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

31、

9、18 2.地点:沈阳 3.借口:柳条湖事件

4.结果:(1)东北三省沦亡 (2)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 (二) 西安事变

1.时间:19

36、

12、12 2.地点:西安

用心

爱心

专心

3.人物:张学良 杨虎城 4.目的:逼蒋抗日

5.原因:(1)直接原因:蒋介石不愿意抗日

(2)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6.性质: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7.结果: 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六、随堂练习 (一) 选择题

1.西安事变爆发的时间是( )

A.1935年12月9日 B.1935年12月12日 C.1936年12月12日 D.1937年7月7日 2.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A.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七七事变爆发 D.1935年“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到西安参加谈判,逼将抗日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张闻天 D.朱德 4.九一八事变爆发于( ) A.南京 B.上海 C.沈阳 D.长春 (二) 材料题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请回答:1.这是谁在什么事变后发给谁的命令? 2.这个命令造成什么恶果?

用心

爱心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范文第2篇

韩慧玲

【教学用时】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掌握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生产生活情况等;

(3)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2)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北京人

2、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学方法】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加故事: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1)神创论:西方:上帝造人;中国:女娲造人 (2)进化论: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二、教学活动

(一)自学教材 (阅读教材,把知识要点圈点、勾画在教材上。)

(1)北京人生活的时间及地点。在《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上找到“北京人”生活的地点)

(2)探究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图片对比:古猿、北京人、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

(3) 北京人的生活情况如何?(从生产工具、食物来源、用火情况、生活方式去认识)

(二)小组合作 (1)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与现代人的头部从前额、眉骨、颧骨、嘴巴、前伸、没有明显下颌,说明北京人还保留了古猿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说明北京人已经是人而不是动物。

结论:北京人为一种正在进化过程中的远古人类,可称为北京猿人。 (2)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展示北京人使用的工具说明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木棒。 结论:是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展示灰烬层遗物,灰烬层最厚处达6m) A.说明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北京人住在山洞里,当自然界出现野火时,他们拾回火种,小心保存起来,不让它熄灭。北京人用火烧烤猎取的动物,吃上了熟食,减少了疾病,从而使身体素质得到了质的提升。

B.想一想,学会了用火,对北京人来说有什么好处? 请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想象一下,北京人可以用火干什么呢? 生想象后回答:照明、防寒、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结论:学会用火,明显地提高了人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C.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通过课本第4页的阅读,我们想象一下: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他们的食物来源有哪些,他们又是如何获得食物的? 师生共同归纳:环境险恶、野兽出没、工具简单粗糙,靠采集狩猎为生。仅凭个体力量是很难生存下来,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下来,过着群居生活。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小结本课知识点,背记重点。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北京人最具代表性。就是这些远古人类,他们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客服重重困难,战胜恶劣的环境,顽强的生存下来,进而发展成为我们今天的中华民族。 三.拓展延伸

搜集元谋人和山顶洞人的一些料,和北京人进行对比,找出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板书设计

第一课 中华大地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北京人的发现:北京房山周口店。距今约70——20万年。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已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劳动在人体进化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北京人的生活: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五.课堂检测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2.北京人距今约——年,生活在————,使用——石器。 3.北京人使用——火,山顶洞人已会————火。

4.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5.————————————,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人体进化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范文第3篇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突出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设计案例入手,了解生活中的生肖联想,理解生肖联想的概念和方法,了解生肖造型的知识,利用生活用品进行联想和创作。让学生有具体的体验,有共鸣,有需求,这样他们才会有兴趣参与本课的学习中。

教学目标:

1、 掌握联想的技巧和方法。

2、 了解生肖造型的知识和特点,并进行联想和创作。

3、 增强学生对创作的意识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行生肖联想的创造,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难点: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灵活创作生肖造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日常用品。

教学过程:

1、 导入。

(1)通过多幅“云”的造型展开联想,激发学生兴趣。

(2)让同学们试试把一些东西、物体联想成十二生肖,引出课题《生肖的联想》。

2、引导回忆。

(1)引导学回忆十二生肖的造型特点,并对十二生肖进行排序。

(2)利用“长方形”进行简单的联想训练,试着用这个长方形联想出生肖的形象。

3、观察思考。

(1)展示一些水果蔬菜的图片,试着用这些水果联想十二生肖,看谁联想的最多最好。 (2)请学生上台进行讲解,介绍自己联想到的生肖。

4、展示作品。

(1)展示一些日常用品,让学生进行联系,如:放在桌子上的眼镜能让我们联想到哪一个生肖?

(2)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并组织大家讨论交流。

5、学生练习。

(1)让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自己或者一组动手做一些生肖的图案。 (2)教师进行巡视,并提供知道和帮助。

(3)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对优秀作品进行表扬,对较差的作品进行鼓励。

6、拓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范文第4篇

韩慧玲

【教学用时】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掌握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生产生活情况等;

(3)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2)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北京人

2、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学方法】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加故事: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1)神创论:西方:上帝造人;中国:女娲造人 (2)进化论: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二、教学活动

(一)自学教材 (阅读教材,把知识要点圈点、勾画在教材上。)

(1)北京人生活的时间及地点。在《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上找到“北京人”生活的地点)

(2)探究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图片对比:古猿、北京人、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

(3) 北京人的生活情况如何?(从生产工具、食物来源、用火情况、生活方式去认识)

(二)小组合作 (1)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与现代人的头部从前额、眉骨、颧骨、嘴巴、前伸、没有明显下颌,说明北京人还保留了古猿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说明北京人已经是人而不是动物。

结论:北京人为一种正在进化过程中的远古人类,可称为北京猿人。 (2)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展示北京人使用的工具说明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木棒。 结论:是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展示灰烬层遗物,灰烬层最厚处达6m) A.说明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北京人住在山洞里,当自然界出现野火时,他们拾回火种,小心保存起来,不让它熄灭。北京人用火烧烤猎取的动物,吃上了熟食,减少了疾病,从而使身体素质得到了质的提升。

B.想一想,学会了用火,对北京人来说有什么好处? 请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想象一下,北京人可以用火干什么呢? 生想象后回答:照明、防寒、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结论:学会用火,明显地提高了人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C.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通过课本第4页的阅读,我们想象一下: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他们的食物来源有哪些,他们又是如何获得食物的? 师生共同归纳:环境险恶、野兽出没、工具简单粗糙,靠采集狩猎为生。仅凭个体力量是很难生存下来,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下来,过着群居生活。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小结本课知识点,背记重点。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北京人最具代表性。就是这些远古人类,他们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客服重重困难,战胜恶劣的环境,顽强的生存下来,进而发展成为我们今天的中华民族。 三.拓展延伸

搜集元谋人和山顶洞人的一些料,和北京人进行对比,找出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板书设计

第一课 中华大地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北京人的发现:北京房山周口店。距今约70——20万年。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已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劳动在人体进化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北京人的生活: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五.课堂检测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2.北京人距今约——年,生活在————,使用——石器。 3.北京人使用——火,山顶洞人已会————火。

4.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5.————————————,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人体进化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范文第5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蒋介石不抵抗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强感性认识。

3.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三、教学方法 1.情景引导法。 2.讨论法。 3.材料提炼法。 4.讲解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新编“九一八小调”,然后指出:九月十八日是一个让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时至今日,每年的9月18在东北的沈阳、长春、吉林等城市都会拉响防空警报,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到底历史上的9月18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呢? 新课学习 (一) 九一八事变 [视频] 九一八事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 在学生提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补充。 引导一:日本为何制造“柳条湖事件”?

引导二:日本打到我们家门口,作为中国人,正常反映应该如何?而事实呢? 引导三:引导学生判定蒋介石的态度,教师可以出示材料。

引导四:蒋介石为什么要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呢?有什么理论依据吗?出示材料。 引导五:东北三省沦陷后,人民生活在日本的铁蹄下,过着亡国奴的生活。可以通过日军大量的屠杀、迫害中国人的图片配上插曲《松花江上》将日军在东北的种种罪行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得出九一八事变的第一个结果──东北三省沦亡。

引导六:面对日本残暴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反映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一些图片、视频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东北抗日联军在“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岁月里,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与日寇

用心

爱心

专心 2

进行斗争。许多中华儿女为抗日救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得出九一八事变的第二个结果──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

(过渡):从九一八事变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野心不仅是东三省,而是要独占中国。它占领东北后还步步进逼,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哪里?(──华北)而且策动华北五省自治,企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我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它是我国伟大的音乐家聂耳在(1935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中国,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这首歌成为激励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的战斗号角,成为一首不朽的民族战歌。在全国人民反日运动推动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二) 西安事变

[视频]西安事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 在学生提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补充。

引导一:张学良、杨虎城作为蒋介石的部将为何敢以下犯上发动“兵谏”?

引导二: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那么,该如何处置蒋介石呢?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从西安事变发生时的复杂形势进行分析。

面对复杂的形势,张、杨两位将军也感到局面难以处理,于是他们诚意邀请他们信任的中国共产党帮助解决西安事变。

那么,西安事变到底是怎样解决的呢?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最后一段内容,了解西安事变解决的真相及意义。[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西安事变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谁在中间起到了关键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

用心

爱心

专心 3

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共产党为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从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件事看,我们从中能看到什么?请大家想一想,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我们不仅看到了共产党人和各阶层人士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襟;而且看到张学良、杨虎城能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利益得失,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功臣,伟大的爱国者。

引导三:强调西安事变的意义。 课堂小结

“九·一八”正好谐音“就要发”,所以有些人选在这天开张营业、结婚;可见他们是多么的愚昧!

历史不容忘却,面对历史,相信大多数人的心情难于平静,对于抗日烈士们!我们应深深地缅怀他们。如果没有他们的前仆后继,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祥和的生活。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死者的血,生者的泪,提醒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历史的屈辱,并在铭记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

五、板书设计 (一) 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

31、

9、18 2.地点:沈阳 3.借口:柳条湖事件

4.结果:(1)东北三省沦亡 (2)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 (二) 西安事变

1.时间:19

36、

12、12 2.地点:西安

用心

爱心

专心

3.人物:张学良 杨虎城 4.目的:逼蒋抗日

5.原因:(1)直接原因:蒋介石不愿意抗日

(2)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6.性质: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7.结果: 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六、随堂练习 (一) 选择题

1.西安事变爆发的时间是( )

A.1935年12月9日 B.1935年12月12日 C.1936年12月12日 D.1937年7月7日 2.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A.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七七事变爆发 D.1935年“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到西安参加谈判,逼将抗日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张闻天 D.朱德 4.九一八事变爆发于( ) A.南京 B.上海 C.沈阳 D.长春 (二) 材料题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请回答:1.这是谁在什么事变后发给谁的命令? 2.这个命令造成什么恶果?

用心

爱心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范文第6篇

导课

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民革命的洪流,国民党制造了两次反革命政变,分别是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面对国民党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到、征服,而是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继续战斗,在各地兴起了一次次起义,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7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本上第一部分的内容。(约2分钟)

一、八一南昌起义

师:好,时间差不多了,同学们浏览完了吗?好,请同学们想这样一个问题,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为什么要发动武装起义? 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只剩下唯一的选择,那就是高举起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抵抗。(书)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真不错,这说明当时进行武装起义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八一南昌起义的概况。

师:同学们,南昌起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呢? 生:1927.8.1 师:很好,请同学们在书上划一下南昌起义爆发的时间,那地点在哪里呢? 生:江西南昌。

师:非常好,那南昌起义领导人又有哪些呢? 生: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 师:说的很对,那么南昌起义的结果怎么样?胜利了?还是失败了?请同学们翻到课本76页,看书上第二段怎么说的,我们同学说对了,起义军在转战中失败了。所以说南昌起义的结果就是胜利转向失败。

师:同学们,南昌起义胜利之后,南昌起义这支部队又到哪去了呢?

生:广东。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另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斗。(书)

师:同学们想一想,起义部队为什么要撤离南昌,南下广东。为什么又在南下广东中受到严重损失?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之后老师找同学来回答。(2分钟) 生:

1、敌人兵力强大、装备精良;

2、革命队伍少、力量小。 师:那么,要想革命成功,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呢?

生:

1、壮大革命队伍;

2、有正确的革命理论和战略思想做基础;

3、有先进的武器。。。。

师:那么怎么壮大革命队伍呢? 生:到边远的山区去壮大。

师:说得好。国民党的军队占领着大城市,力量又非常强大;革命队伍少,不能在大城市里打败国民党,只能到农村去。虽然这次起义由胜利转为失败,但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谁来说一说,南昌起义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生: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新的篇章。(书)

师:答对了。我们看一下书上76页右上角的想一想:为什么以“八一”作为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这是因为通过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创建了自己的第一支队伍。同学们要记住八一建军节的来历,它与我们今天学的南昌起义紧密联系。南昌起义之后,中共又发动了一次起义-------秋收起义。

二、 革命摇篮井冈山 师:我们来看一下秋收起义的概况。秋收起义是哪一年爆发的呢?

生:1927.9 师:那么秋收起义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攻占长沙。

师:结果如何呢?对,失败了。那么失败之后,作为领导人的毛泽东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呢?他决定向井冈山进军。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的第二个大的内容------革命摇篮井冈山。

师:那同学们想想,秋收起义的部队为什么要向井冈山进军?

生:因为井冈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群众基础好;远离大城市,安全。

师:我们都知道,秋收起义之后,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书)

师:同学们看一下课本左下角的想一想: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生:因为城市力量强大,农村可以保存革命力量,积蓄发展革命力量。

师:好,我们现在看一下76页中间的这幅图片,红军井冈山会师地全景。从这幅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井冈山整齐、美观、绿树成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其实当年的井冈山很贫困、落后。革命很艰苦,革命领导人和人民群众都过着艰苦的生活。同学们知道“朱德的扁担”的故事吗?

工农红军第4军,在井冈山冬季训练时,由于敌军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同国民党统治区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根据地生活十分困难。一日三餐大多都是糙米饭,南瓜汤,有时还吃野菜,根本吃不饱,穿不暖。为了解决眼前问题,红4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的运动。作为军长的朱德也随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他的两只箩筐装的满满的,走起路来十分稳健利落。40开外的人了,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大家心疼他,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他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啊,于是连夜做了一个扁担为了防止再次丢失,他在上面刻了三个字“朱德记”。 师:我们从朱德身上能学到他什么优秀品质呢?

生:无私奉献、平易近人、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吃苦耐劳。。。。

师:很好,希望同学们把学到的这些品质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当中。中国农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当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书)

师:继井冈山根据地之后,1928-1930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地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创建了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

师:由于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的壮大使国民党不安。于是,国民党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五次围剿。请同学们看书,围剿和反围剿结果怎样? 生:前4次反围剿成功,第5次失败。 师:为什么前4次成功了,第5次失败了? 生:前4次反围剿成功-----中央领导的正确领导;第5次失败----由于毛泽东已被迫离开红军领导岗位,中共临时中央放弃了红军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经验。硬拼、打阵地战、消耗战、结果遭受重大损失。(书)

三、红军不怕远征难

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进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好,我们接着看本课第三个内容------红军不怕远征难。在讲第三个内容之前,老师要播放一首歌,它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曲,《十送红军》,同学们先来感受一下人民群众对红军战士的深厚情谊。(3分钟)

师:好,时间差不多了,从歌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民群众对红军战士的那种深厚情谊。听完长征的主题曲,我们一起来看长征的概况。

师:长征具体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生:1934.10-1936.10 师:同学把书翻到第79页,我们一起看一下长征的路线图,从途中我们可以看出,长征是从江西瑞金出发的,到达遵义,然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毛儿盖的大草地,最后经过六盘山到陕北的吴起镇。此时长征还未结束,到1936.10,红军

二、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师:有谁给老师说一下长征胜利有什么意义?

生: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师:很好。在长征过程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有谁可以举出事例呢?

有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名叫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战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那母子三人,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他对人民群众对战友的那种深厚情谊,深深感动着我们,在长征过程中,像谢益先这样感人的事例很多。让我们看到了值得我们铭记在心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团结互助。。。。。。 在我们校园中,这些红军精神值得我们发扬。

师:在长征途中有一次重要的会议----遵义会议。我们一起来看遵义会议的概况。 师:遵义会议哪一年召开的?

生:1935.1 师:遵义会议的内容是什么?

生: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师:很好,那么遵义会议有什么最要的历史意义呢? 生: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师:很好,同学们在书上把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划出来。 师:同学们,毛泽东有一首诗是反映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你们知道吗?对,就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你们集体朗读一遍。

上一篇:春季运动会加油稿30字范文下一篇:周立波30大段经典语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