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堂管理论文范文

2024-03-16

大学语文课堂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管理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真解决学生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整体效果,保证教学工作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身心健康成长。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详细分析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堂管理。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管理;有效性

引言: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充实思想、丰富学识、还能促成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新时期在小学语文课堂管理中,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本,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理念,以更好的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

一、以爱心为出发点

要想做好小学语文课堂管理工作,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理念,注重服务意识。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在学校中不仅仅做为受教育者,同时还是学校中的重要一员。做为教育者,应该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以及生活上的困难,时时刻刻把学生的问题放在心上,积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管理工作,要以爱心为出发点,以尊重、理解为基础,应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实际、思想实际,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才能够真正的做好课堂管理工作。\"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真情付出,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在小学语文课堂管理中,爱心的力量是十分重要的,在以后的工作期间,只要更加注重发挥爱心的力量,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意愿,对提高课堂管理有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量化管理

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始终注重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才能够真正实现工作的有序进行。实施量化管理,要以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控为基本的出发点,才能够真正的实现高效率的德育教育管控。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而教师又不可能时刻关注到学生,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因而,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和处理问题,形成良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进而做到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形成独立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是放任学生不管,而是在教学的指导下,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处理问题,以避免操作不当所引起的问题。在整个的操作环节中,作为班主任,应及时的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错误之处,指导学生及时的改正,从而更加的完善自己。

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担当的主要是教材内容的复述者,课堂教学的模式主要是老师按照教学计划复述教学内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模式下,很多学生其实对教学内容并没有深入的理解和领会,在记忆背诵的时候基本是死记硬背,背诵记忆较为困难,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倦心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创造条件。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期间,在课堂管理中,我会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明确目标,进而实现高效率的学习。例如,在新学期开始前,我会将每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性的学习任务认知,并根据整体的教学目标,制定出阶段性的目标、班级的学习规划、其他的各项学习和活动目标。这样,既有了整体性的目标作为一个大的指导方针,又有各个具体的目标,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施,进而维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保持在较好的学习状态下。

四、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建立和谐课堂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最爱玩、爱动、好奇心强的阶段,很难集中注意力,互动式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的这些缺陷进行了弥补,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通过对学生好奇心的捕捉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思路,对学生的天性进行充分的展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寓教于乐。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前提,首先应该营造和谐的互动环境。改变\"填鸭式\"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和谐的互动环境,满足学生爱玩爱动的特点,增强课堂隐形管理。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风趣幽默且具有实质性内容的问题进行设计,讲课的风格和课件形式也应该尽量趋向与小学生的审美特征与心理特点。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很容易调动起其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更多的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在合适的时间引出学生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如在讲授《孔明借箭》这一教材课程时,老师可以准备表演道具,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都可以上讲台分工合作对教材内容进行演绎。在这种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从教学对象中的被动方转变为主动方。在这种互动教学的环境下,通过对课本人物的模仿,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管理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

五、总结

在小学语文课堂管理工作开展中,要充分注重发挥爱心的力量,以爱心感化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积极的、乐意的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及综合能力,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桂丽.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管理[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3):102-103.

[2]董文娟.\"名家\"之石,可以攻玉--谈小学语文课堂管理中激励策略的形成[J].成才之路,2011(26):79-80.

[3]熊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管理[J].学周刊:B,2011(8):112-113.

[4]谢建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管理[J].学周刊B版,2010(6):45-46.

大学语文课堂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板书似乎失去了往昔的生命力,甚至淡出小学语文课堂。在一些观摩课、竞赛课中,不少教师存在着用多媒体课件取代板书的现象。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的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教育管理论坛上,有校长提出,老师写板书至少浪费5分钟的课堂时间,为提高课堂效率,应少写板书。在板书受冷落的同时,能写一手漂亮板书的教师也越来越少。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课程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录取工作中,手写板书是一项常规考核内容。但遗憾的是,多数考生板书内容不流畅,字体七歪八斜,甚至多人将笔顺写错。纵观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我们认为板书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没有板书。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完全可以替代板书,而且课件还有着传统板书不能实现的优势。因此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课件制作上,渐渐地,也就习惯了没有板书的课堂教学。即便没有课件,他们也不会在黑板上板书。

2.低效板书。大多数教师往往只在公开课上才精心设计板书,平常教学中要么随手板书,要么从教学资料参考书上一抄了事,未充分体察设计者的意图,只考虑了教的便利,没有考虑学的实效,没有关注当下的学生,更没有把握课堂生成,这样的板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3.随意板书。有的教师使用板书极为随意,未经精心设计,计划性不强,往往是兴之所至,寻章摘句,意到笔随,繁简失当,杂乱无章,毫无序列。或挤在一起,或占满黑板;时横,时竖,时斜,或字迹潦草,大小不一,犹如一盘散沙。板书的艺术美损失殆尽。

板书真的过时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板书作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必要辅助手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已为越来越多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所认识。语文板书学的首倡者王松泉先生曾用“一课不能无此君”来形容板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与价值。当代作家彭瑞高曾深情回忆道:“我们读的是一所最普通的郊区中学,但老师们笔下那道板书风景,却把我们的自卑感一扫而尽。我们毫不怀疑,在这样的风景里走下去,未来的一切都将是美丽的。”2013年,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肖亮老师的黑板板书被学生传到网上,图文并茂、工整详尽又极具美感,引来网上围观以及一片赞声,被网友们盛赞为“中国好板书”。黑板上电路图、曲线图……各种图形、文字在肖老师的粉笔下好似都被赋予了能量,特别工整好看。肖亮老师解释说:“用PPT,学生记笔记的时间就没了,没有形成理解知识点的过程,还是板书教学效果最好,学生会根据我板书的过程,理解知识点的形成。”由此可见,板书不是课堂教学中可有可无的点缀,它既体现着教师的综合素养,也对学生的知识建构、书写习惯、学习态度,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等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011年,我们决定以“小学语文教学板书功能拓展与深化的实践研究”为课题开展研究,促进教师写优雅汉字,绘最美板书,探索将板书的功能拓展到听、说、读、写诸多方面,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扎扎实实的训练和提高。该项课题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K9-L168)和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普教重点资助课题(课题编号:B-a/2011/02/076)。下面借助四节课题研究课教学品评来展示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多媒体课件充分结合画龙点睛的板书更有助于教学。

大学语文课堂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回顾2014年南宁市中考语文备考的基础上,提出对语文学科的备考的想法与做法:要在起始阶段做好统筹安排,分解三年的知识任务;要善于通过实践活动,激活语文课堂;懂得抓好“左手教学,右手教研”。关于语文备考,则注意细分考点,把握好教学进度;细求新意,分册复习重扎实;细教方法,专题复习顾前后;细作比较,学生情况要有底。

[关键词]基础能力备考

2014年的中考已经落下了帷幕,回顾语文备考工作当中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其中有许多值得玩味及深思的地方,特别是对于像我们这样一所规模比较小的学校,考生人数少,最多的时候也就过百,备考团队力量薄弱,年级学科教师不超过两人,有时还兼任学校其他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备考效率,值得我们思考。

一、关于语文学科的一些想法

(一)统筹安排,分解知识任务

因为语文学科知识点多,综合性强,要求记诵多的特点,我对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做了初步的规划,以下是我对学生初中三年语文学习的规划表:

之所以这样编排,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认知规律为依据的。首先,强调语基。语基当中的音形与音义是语文基础中的基础,是语文学习中一以贯之的东西,不能忽略。其次,注重阅读。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阅读的升华与结果,因此重视阅读。第三,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将语法与技巧之类的知识穿插在学习当中,比如说如果一开始就讲语法,那真的会毁掉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开始的阅读如果限制太多的条条框框,也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第四,反复训练。学习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即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中,由浅入深往复训练,不断总结经验。

(二)实践活动,激活语文课堂

学习语文要注意夯实学生的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己任,即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向每一堂课要质量,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阶段的知识点,要有科学的规划,足够好的教学机智,足够稳定的课堂管理。但是语文的知识点又太繁杂,细碎,因此每一学段的学习中,最好有意识地将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贯穿到学习当中,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读书推荐会。(2)课本剧编演。(3)书法作品展。(4)“小老师”示范课。(5)辩论比赛。(6)角色竞演。(7)美文赛读。通过这些活动,个人认为能够较好地落实学生的“双基”,而且增长了学生的自信,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最重要的,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左手教学,右手教研”

教学与教研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尤为明显。与一些教师认为教研会分化掉许多的精力的观念不同的是,我认为微型的教研活动有助于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批改作文常常是许多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也因此,我在初二学期着手进行了《初中生作文评改能力的培养研究》这一微型课题的研究,在今年年初已顺利结题,课题进行的一个较大的效果就是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非常明显的提高。

在课题的研究中,我还深切地感受到了:1.课题的研究旨在解决教学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正如作文评改能力的培养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作文教学的把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2.课题的研究还会促进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使师生共同思考共同成长。语文教学是“事故”频发的个性教学,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我们如果以某一个角度为突破口,持之以恒地做一点小研究,我相信应该是能有所收获的。

二、关于语文备考的一些做法

在备考上,很多教师都会认真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及《中考考试说明》,深入研究近几年来南宁市中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本人在此基础上,在备考中主要做了以下这几点工作:

(一)细分考点,教学进度把握好。像许多学校的备考策略一样,我也将语文的中考复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分册复习;第二阶段:专题复习;第三阶段:模拟测试;第四阶段:查漏补缺。

每完成一项知识点的准备工作或教学任务,随时在旁批注,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常常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对实际的教学进行调整,包括复习的时间,知识点以及资料的使用。比如分册复习花的时间实际比计划就长,到后面专题复习时就缩小了一部分知识点的复习。还有四月份召开了中考解读会后,有说到标点可能不考,在计划中就摒弃这一内容。还有资料的运用上更是不能固守某一本资料。

(二)细求新意,分册复习重扎实

在分册复习这一环节上,我认为是比较费劲的一个环节,因为内容陈旧,教师与学生易倦怠;而内容庞杂,教师又常常无从下手。在这一环节上,我稍稍花了点心思:

1. 分册复习重视语基。利用课前5—8分钟进行语音词义的听写默写。默写的方式尽量多样化:有教师出题,学生出题,上黑板听写,抽号听写,书面练习等等,通过多样化的听写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 每册书注意提炼新的知识点。温故而知新,当然是我们的愿望,但对于学生而言,温故易厌也是常有的事。唯有推陈出新,以新融旧,才能唤醒学生的注意力,也为后面的专题复习埋下伏笔。比如七年级上册中有描写春夏秋冬的散文,联系课文就可以做一个关于景物描写的小专题,八年级上册有人物描写的叙事散文,当然就可以做一些叙事类散文的小专题复习。还有八年级的说明文复习,也可以进行说明文等的相关的小专题复习。我认为既是小专题复习,在充分联系课文的基础上,就不必讲得太细,只要点到为止,让学生脑中有概念就可以了。

(三)细教方法,专题复习顾前后

专题复习是备考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在备考中做好以下几点:

1. 注意教给学生每一个知识点最有效的答题方法与套路。

几年来随着中考题型的稳定,许多学校在阅读题方面提炼出了许多答题的思路与方法,包括词句的表达效果,词语含义的理解,题目的含义,等等,大大提高了阅读题的得分率。对于其他语基等题也可以总结出一些答题方法、套路教给学生。另外,我觉得还要补充一些得分配分制的方法给学生,让学生尽量地少丢分,拿满分。

2. 根据每一轮复习的情况调整好复习的进度与内容。

许多教师都有周测、月测的习惯,或者每一轮的复习之后会对学生进行检测。我认为因生而异,因为检测可以告知我们前一轮的复习效果,以便调整后面的内容与时间。同时我认为不必时时都测,有些已不成问题的知识点测太多了就会成为题海战术,引起学生的逆反倒得不偿失。另外对成语及语病而言,个人认为这是学生的难点,循环复习则又可能会更加深记忆。

3.教师要做好两个角色的转换工作。

从学科备考的策略而言,备考者还需多方面思量自己角色,一个是出题者的角色,一个是应考者的角色。教师从出题者的角度出发,就会能更敏锐地收集更多的资料,关注热点与时评,并由此转化为对考点的把握;教师从应考者的角度出发,就会更多地精选试题、阅题、做题,在此基础上,才能把握学生最需要的应考技巧与方法。

(四)细作比较,学生情况要有底

备考不是一个人的战场,是一个团队的作战,备考的教师要充分地准备,细致地分析,做好学生的三份分析表:1.各类层次的学生分析表;2.优势的科目与短腿的科目分析表;3.掌握得好与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分析表。在分析工作上,不仅是教师心中有数,学生自己也要有底。有些教师会省略掉前两种分析,但我认为那是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因为教师必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才能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备考心理,也进而才能把握学生备考语文的心理。一个即使语文很好的学生,如果他的理科成绩不理想,也势必会影响他备考语文的时间、精力与实际行动。反之,如果一个理科成绩很好的学生,语文成绩却不甚理想,同样影响他的全面备考。

以上这些,是我三年来在语文中考备考上的一些粗浅的经验。当然,备考工作是一项比较庞杂的工作,尤其是针对语文学科这样的一个综合科目,随着每年中考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备考方向也会有所改变,但总的来说,对学生语文基础的积累及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

(责任编辑韦淑红)

大学语文课堂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新思想的提出,我国对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语文课程的需求,通过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开发语文资源,不仅丰富语文课堂,而且营造了语文课程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语文课堂 教学整合

目前在学校的课程教学中,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教学效果最为明显,不仅解决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语文学习,进而利用计算机技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现状

我国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一直处于比较传统的状态,不仅无法跟上社会进步的速度,而且还降低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国积极提倡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目前我国处于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整合的初期阶段,同样也是磨合阶段,两者之间的整合是语文课堂发展的方向,我国在语文课堂中引进计算机技术,主要是促进教师、学生、教学三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1]。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的实际整合,并未取得相应的效果,因为计算机技术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其在与语文课堂整合时,存在衔接上的距离,无法保障语文课堂达到最优化的状态,可见,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存在不成熟的点。

基于我国语文课程的发展现状,学校还需努力找出制约整合语文课堂发展的因素,深化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促使计算机技术在语文课堂改革中得到有效利用,进而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语文课堂的目的性,避免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较多弊端,改进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在整合语文课堂中的地位和意识,保障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二、计算机在语文课堂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凸显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明确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制约因素。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1.语文课堂中对计算机资源的利用不到位。目前语文教师仍然使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科书为教学载体,按部就班地为学生讲解,现代社会中的学生好奇心和探知欲比较强,其不满足于教科书中的内容,更多情况下是需求教科书以外的语文知识,注重拓展型的训练[2]。可见,即使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实现整合,但是教师仍然无法大量挖掘计算机技术中包含的资源。

2.计算机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缺乏实际性。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是先进性教学的体现,而实际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降低了计算机技术在语文课堂整合中的实际性,按照其自身的思路,传统地将课堂以模块形式划分,例如:上半节讲解知识点,下半节帮助学生复习,大致是相类似的教学思路,并没有意识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整合,实现语文课堂的发散性和延伸性,既没有体现课堂整合的实际意义,也没有实际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语文课堂中,因此,计算机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缺乏实际性,无法保障语文课堂具备独特的教学方式和科学的教学特色。

3.无法提高学生对整合课堂的兴趣。语文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在课程上具备多样性的特点,既没有公式、概念的强制记忆,也没有单词、方程式的要求,其包含的内容却是众多学科中最多的,也是各个学科的基础,但是在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对其产生较高的兴趣[3]。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计算机技术中,忽视两者之间的整合教学,淡化两者整合的实际意义,而且教师并没有发现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的优势以及特点,无法利用两者整合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

4.语文教师缺乏计算机技术能力。语文教师一直处于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整合中的计算机技术不熟悉,因此部分教师对计算机技术的整合出现抵制情绪。例如:部分语文教育在整合课堂中,处于计算机技术初学者的状态,无法掌握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的基本操作和基本能力,导致语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地衔接,失去教学保证。

三、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發展

针对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我国提出了促使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提高语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地位[4]。在计算机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相应的教学措施:

1.利用计算机技术为语文课堂提供教学资源。为满足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需求,在语文课堂中可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更多教科书以外的资源,丰富语文教学资源,彻底将计算机技术融合到语文课堂中。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搜集教学资料。语文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在考试中占据较高的比重,教师可利用考试大纲,对学生实行有目的的教学,借助计算机技术,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例如:学生在期末复习课堂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在网络上为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模拟考试试题以及多种复习资料,教师通过计算机筛选,挑选有价值、合适的资料,让学生着重复习;学生可自由吸收网络上的语文资源,教师在课堂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加入更深的知识点,巩固学生语文基础,丰富语文课堂资源。

2.提升计算机技术在语文课堂整合中的实际应用。顺应现代化的发展,语文课程应该呈现多姿多彩的教学方式,为保障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贴近课堂的实际需要,教师应积极促进计算机技术在语文课堂整合中的实际应用[5]。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备课时,可打破传统的备课方式,首先,采用课件的形式,在课件中插入与课文有关的动画、图片或音乐,提升语文课堂的生动性,毕竟学生处于有声有色的时代中;其次,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课件中引入朗读环节,通过计算机技术,截取相关的语段朗诵或引用整篇朗诵,培养学生结合语境培养情感的能力,语境和情感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学习标准课件的朗诵方式,利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最后教师结合计算机技术,重点研究学生的课堂心理,寻求实际的语文教学方式。

3.利用计算机技术挖掘并培养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存在必然的不同,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通过计算机技术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其进行培养。利用兴趣引导学生语文学习的行为,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构建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语文兴趣课堂。第一教师可通过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创建语文课堂情境,利用情境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通过网络为学生构建古诗意境,还原诗人创作的场景以及诗中描绘的场景,教师可在网络上搜取相关的图片、场景以及配乐,通过Flash动画制作软件,将其合并,制作成动态的画面,供学生赏析,不论是安逸静谧的画面,还是忧国忧民的画面,灵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4.提升语文教师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能力。利用计算机技术保障师生之间的合作,不仅可强化语文教学课堂,而且可拉近学生与教学之间的距离,因此,必须提高语文教育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水平,为语文课堂整合提供传播途径,学校可建立校园网,一方面为学生与教学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保障语文教师集体在校园网上学习实际在语文课堂中应用的计算机技术[6]。

四、结语

教育改革思想在课程中的体现,促使课程教学向积极化的方向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因此借助计算机技术,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不仅可以促使学校在语文教学上达到最佳的状态,更是动员学生积极、正确地对待语文课堂,解决制约我国语文课堂进步的问题,保障语文课堂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保持高效率的教学状态。语

参考文献

[1]白立霞.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J].文学教育(中),2011(11).

[2]赵洪.人之成全:走向智慧的教育管理[J].教育科学论坛,2012(01).

[3]牟智佳.电子书包“热”中的冷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1).

[4]刘张娟.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的現状与反思[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04).

[5]段瑞.为语文课堂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体会[J].山西电教,2011(03).

[6]高长,叶波.论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策略——基于语文阅读方法培养的视角[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2).

大学语文课堂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社会发展步履稳健,教育观念不断转型升级,传统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逐渐被摒弃。当前,合作学习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应用方式,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小学高年级学生思维意识逐渐健全,心理发育逐渐完善,因此对于合作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小学生的合作写作能力与交流水平等。然而,处于合作学习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管理中存然在着一些问题,如纪律松散、管理效果较差等,亟待解决转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策略,希望可以促进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合作学习;管理现状;对策

课堂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关系着学生成绩的有效提升,受到家长及教师的广泛性关注。处于合作学习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高度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要借助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引进新鲜元素,活跃课堂氛围,改变学生灌输式的教学弊端与不足,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加强小学语文高年级合作教学管理,以学生为本,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保证语文教学的最终效果。

一、合作学习与课堂管理的基本内涵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所谓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将学生划分为相应的小组进行学习活动,并通过小组成绩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成绩进行评定。在这过程中,合作学习能够推动小组成员集中学习讨论,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与学习目标。基于奖惩制度的约束鼓励下,小组成员能够发挥自主能动性,奔着同样的价学习目标,加强组内交流,合作探究,以便共同完成合作学习的最终任务,发挥每位成员的最大价值,提升语文学习成绩。

(二)关于课堂管理

在不同的学校中,班级人数差异,课堂管理模式不同,但总体目标是为了促进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可以对教学课堂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与解决。从课堂行为规则方面来说,课堂管理主要是对教学过程进行综合管理,要求所有学生与教师共同遵守课堂规则,并针对性地解决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增强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通过课堂合作学习,教师应该综合管控教学进度,合理调整教学结构,协调不同因素,平衡小组成员,实现1+1>2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学习背景下的高年级语文课堂管理

处于合作学习社会背景下,课堂管理应该注重纪律方面的创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增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同时,要促进师生之间的点拨,严格遵守课堂教学秩序,解决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与疑难困惑。对合作学习中的课堂管理,主要包括:管理课堂目标、课堂纪律、课堂环境、课堂评价、课堂时间等不同方面。

二、分析合作学习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学生合作学习秩序混乱,纪律散漫,学习效果不佳

合作学习虽然作为创新形模式,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将其应用在课堂当中。但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在高年级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些学生对于问题的讨论积极性并不高,甚至隐藏自身的真实想法,在实际课堂中,经常出现溜号、不认真的问题。一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无法贴合主题,交流不够深入,一些学生甚至说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严重影响其他小组成员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无法保证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课堂秩序相对混乱。一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频繁出现小动作,难以专注、认真,甚至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阻碍课堂正常进行,降低了小组整体的合作效率。

(二)合作学习分组不合理,组员分配角色不科学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最为关键的一步便是进行划分小组以及布置小组成员的任务,明确小组角色。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合理划分,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参与课堂活动。但是,通常情况下,小组分配都是由教师主观决定,忽略学生的个人意愿。一些教师在分配小组时并未完全考虑到學生的性格特征、学习基础、心理感受等,无法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化分小组,导致小组分配科学性不够,难以实现预期的合作效果。一些小组内同学之间容易出现矛盾,而教师无法调节知识,致使合作成绩较低,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

(三)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和谐的合作学习环境

受新课改的影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通常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根据班级学生人数数量而定,将学生按照4~8人划分为一小组,进行语文探究活动,但是大多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仍然按照前后桌的座位进行讨论,并未改变桌椅的摆放形式,导致学生只能歪头或者回头进行讨论,影响小组合作的效果。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这种形式化的方式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课堂合作氛围不够浓厚,学生之间并未形成激烈的竞争机制,影响组员的利益。可见,融洽的合作环境对于合作效果与合成成绩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合作学习中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语文教师缺少合作组织能力

若想实现合作学习,教师绝不能单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而是应该激发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通过组内合作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欲望。但是,当前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中往往出现课堂纪律管理不当、对组长认命不科学、难以合理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对组内纪律管制元素较多的情况,导致合作学习纪律管理方面并未发挥实质作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师合作学习理论薄弱,缺少教学心理的研究

一些高年级语文教师虽然专业知识过硬,但是对合作学习理论掌握不够。对于小组合作课堂管理中学生的自我表现与需求了解不深,难以凸显小组合作的价值。例如,一些教师在高年级语文合作学习中无法及时调换学生的成员角色,难以保证所有学生都得到充足的锻炼与学习体验,因此严重削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热情与积极性,阻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成长。此外,一些语文教师评价激励能力较差,对于小组合作,教师应该兼顾到不同成员的努力以及成绩,认可所有同学的进步,绝不能偏向某一位同学。但一些教师无法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忽略个别学生的努力与成绩,比如:教师不能要求学生考试成绩要达到某一个分数线来衡量否有进步;如一个学生期中考试得20分,期末考试考了30分,那他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是有进步的,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每一个小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适当表扬,有些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这些小的进步,导致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的现象等。

(三)校领导对合作学习缺少足够的重视

校领导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看法不一,一些领导为了响应上级号召,表面对合作学习高度重视,但内心却并不认可这种学习方式。而一些领导并未将合作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模式,虽然支持合作学习,但在与教师开展具体学习活动时便产生分歧。同时,对于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落实情况检查不到位,导致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重视较低,只在公开课当中选择合作学习,而平常教学仍然采取传统型教学模式。此外,校领导对教师缺乏合作学习的培训与实践,导致教师对合作学习只停留于理论层面,实践经验相对较少,难以达成深入的合作探究。

四、探究合作学习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管理的策略

(一)语文教师要增强合作学习理论知识

对于合作学习来说教师应该多研读关于合作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书籍,增强自身的专业理念,适当的制定读书计划,夯实合作学习理论知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上的一些优秀视频,增强自身对合作学习经验的理解,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学生观念等,打造民主和谐的课堂管理模式,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合作小组当中。同时,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创建丰富的合作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形成合作习惯,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与掌握。

(二)语文教师要增强合作学习实践探索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规范自己的语言,要避免使用一些强制性约束语言,例如“禁止××”,多采取温和型鼓励语言,发挥正能量作用。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现实条件与情况,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与内在潜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例如,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不同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思维方式、智力水平都不同,教师应该客观正视这一现状,采取巧妙的评价语言,及时查找确认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在合作学习的评价中,教师应该多以激励为主,鼓励学生能够尽快认知到自身的优点缺点,完善自我学习。

(三)学校要加大对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的重视与支持

校领导要客观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内在价值,并加强学校之间的联动,引进先进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要为教师开展合作学习课堂管理方法,提供物质奖励与精神支持等,激发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探索意识。除此之外,校领导应该多开展合作学习课堂管理培训实践机会,促进教师的深造学习,提升教师整体合作能力等,为语文教师搭建平台,使语文教师能够在合作学习的实践锻炼中提升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如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合作学习竞赛课、座谈会、交流会等活动,加深教师对合作学习感悟,从而领会合作学习的内在精神,推动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以提升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管理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能够及时查缺补漏,弥补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小组学习,互帮互助,协调交流,能够极大地提升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交际水平,并汲取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的短處。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理解合作学习的内在价值,探究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成长特性,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与学习,完善课堂管理体系,推到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昀辉. 试析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A].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3)[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1.

[2]郑秋钰. 小学高年级“对话与倾听”学习共同体建构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20.

大学语文课堂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常常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學生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而这些情况将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与朗读指导的整合势在必行。本文将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来讲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应用,力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朗读教学;朗读能力

由于社会上有以分数评价老师的现象存在,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师们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学生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近年来,随着《朗读者》的热播,朗读又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其实,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朗读训练无非是教师范读和学生练习两种途径,长期如此学生会产生厌倦感。人类已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势在必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高度信息化是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学生的伙伴和指导者——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和强化自己的信息意识,进一步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朗读指导整合更富实效呢?

一、 课前微课指导,了解朗读技巧

要学好朗读,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朗读的节奏、声调、语速、停顿等。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利用课堂时间,以不同的朗读实践让学生自主体会朗读技巧。每位学生的朗读体验各不相同,因此这种以实践代替理论学习的教学方式,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有所领悟。其实,教师可以在课堂朗读实践以外,开辟新的方式,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了解其中的技巧,为课堂学习预热。

近年来,翻转课堂成为一线教师热门的话题。所谓翻转课堂,“从字义理解,就是对传统课堂的‘翻转’或‘颠倒’,是当前信息化背景下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过程是先教后学,翻转课堂则是先学后教。”

而“微课”则是实现先学的一种方式。“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将“微课”与朗读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在课前学习系统的朗读技巧,从而对朗读技巧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针对朗读教学,教师可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制作关于朗读技巧的一系列微课。如在讲授古诗朗读的停顿时,教师即可制作有关五言诗和七言诗在朗读停顿上的共性和不同,力求让学生在学习以后,能运用“微课”中所学到的技巧,自主准确掌握其他诗歌的停顿。

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在课前就能够自学相关的内容,掌握一定的技巧为以后的朗读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微课的好处还在于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反复记忆、反复练习,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

二、 课堂多形式辅助,提升朗读水平

学生通过课前微课学习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这些技巧引导学生读好课文。但是,传统的教师范读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只能依靠听读去感受、想象文中的情感,不同的学生接受程度各不相同。而如果能够在朗读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朗读创设不同的情景,学生的接受程度会更高。

而所谓的情景教学,指的就是“教师利用教学用具、真实物品以及语言、音乐等,对教学内容中的场景进行还原,让语文课文中作者笔下描写的场景在真实的生活中、课堂上重现。

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有效地将静态的语文文本转化为动态的视频、图像,将无声转化为有声,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式教学,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性。

(一)利用音乐创设情景,渲染朗读气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对学生来说,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音乐只有用心体验,才能发现在音符后面包含着的艺术的价值。”在朗读教学中,音乐还具有最能拨动人情感之弦的力量,也是渲染情景、创造气氛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所带动的情景中,慢慢引导学生欣赏、想象,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渲染朗读气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朗读冰心所写的《纸船》时,由于学生体会不到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语调较为平淡。于是我给他们讲解诗歌的内容和创作背景,并且选择《二泉映月》作为朗读背景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体验诗中的感情。学生伴随着哀伤的音乐,情绪很快就被调动了起来。他们语调缓慢,深情倾诉,正好与诗人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而在学习泰戈尔的《金色花》时,由于诗歌中表达的是一种童真可爱,我则据此选择比较轻松的音乐,如班得瑞的《童年》,在音乐的渲染中,学生很快便能找到感觉。“体验式教学使学生享有更充分的思想和行为,最大限度地获得身体和心灵的解放,使学习主体化,主动化。它让学生作为主体去体验教学内容,在兴趣的引领下,积极地、却不知不觉地在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根据教材特点,因文制宜,选择合适的音乐为朗读课文服務,以渲染气氛,增强感召力,使之成为最有效的、最易操作的朗读呈现形式。

(二) 提供图片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儿童进入小学后的识字、阅读、作文、计算等,首先都要借助于形象思维来完成。由此可看出形象思维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训练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语感的培养。在朗读教学中,除了音乐,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也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指导学生朗读梁晓声所写的《慈母情深》这一课时,学生们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读不出母亲的辛苦。考虑到这篇课文写的是六十年代初的事,当时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难,在食不果腹的时代花费“一元五角钱”买一本书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我及时补充相关的背景材料,还下载了“龟裂的手”的图片给学生们看,当直观的图片呈现在学生们面前,他们懂得了在那个年代“我”的母亲是怎样辛苦劳作的,也读懂了母亲的慈爱与深情,再让学生们读这一句话时,他们读出了母亲的艰辛与对儿子的慈爱,有些孩子甚至眼泛泪花。

“情景教学的适用还可以打通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之间的通道。语文是来自于生活实践的艺术,是对生活情景的浓缩,因此,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景教学也是可以让学生找到生活实践的应用价值的。”直观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们体验课文内容,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学生在朗读中仿佛身临其境,看着画面就可以想象、品味、感悟课文所描绘的内容,能更有效地调动朗读的情绪,读出文章所蕴藏的意味。

(三) 借助影视材料,呈现朗读画面感

画面感的呈现,就是要将文章中所表现的画面,通过朗读呈现出来,让听众听到这段朗读能够联想到文中所表现的画面。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朗读者在朗读时,自身也要有这种画面感。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先借助影视材料,帮助学生进行联想、想象。

在教授《再见了,亲人》这一课前,我利用中队课让学生观看了2017年在北京卫视录播的《档案》中《抗美援朝》的节目,周末布置他们观看电影《上甘岭》和《英雄儿女》。学生们充分了解了课文的时代背景,被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了,再次朗读这段文字,学生们的脑海中呈现出中朝两国人民的一桩桩往事,一帧桢刻骨铭心的画面,这种不是亲人而胜似亲人的深情喷薄而出,学生们都能入情入境地朗读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学生借助影视材料融入文章的内容中,朗读时自然而然会迸发出该有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画面感。

三、 课后网上练习,巩固朗读技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走进数字化时代,各种现代通信交流的软件也得到了普遍应用。微信作为一种全新的沟通形式风靡一时,该软件不仅能够实现文字形式的沟通交流,还能够发送语音信息、视频、图片等,以更丰富的形式来让人们实现沟通和交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的强大功能来指导学生课后朗读。为了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练习,让每个孩子都充分参与其中,老师可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利用微信群做媒介,让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分享出来。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评价,班里的学生可以互评,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另外,教师还可以从网上下载影视资料,去掉音频,让学生课后配音,再和原音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些都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朗读教学上所带给我们的便利之处。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找到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步伐。”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学会信息技术与语文朗读教学的整合。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结合语文教材适时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语文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接受新型朗读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以培养学生朗读兴趣为主要教学目的,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增强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路娜.课堂教学的“翻转”变革——读《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J].中小学管理,2015(6):55.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丛珊珊.小学低年级语文情景教学方法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85-86.

[4]张黎.音乐要用心灵来体验[N].济宁日报,2007-07-15(003).

[5]张黎.音乐要用心灵来体验[N].济宁日报,2007-07-15(003).

[6]陈会昌.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心理发展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122.

[7]李莉.小学语文教学强化学生联想思维训练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

[8]丛珊珊.小学低年级语文情景教学方法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85-86.

[9]赵明明.微信群辅助小学语文学习新方式构建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5):26-27.

作者简介:

汤秀文,广东省清远市,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小学。

上一篇:建筑艺术之美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商业建筑设计标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