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体系建设范文

2023-09-23

科技管理体系建设范文第1篇

2011—2012技术指导方案

根据我乡的实际情况,实行科技示范带动,重点是选用良种,简化栽培,减少污染,深化改制,提高质量,突出效益,重点做好以下的技术推广和指导。

第一做好良种选择。重点是选用抗病性好,品质优良,高产稳产的小麦良种,主要选用川麦

39、川麦

42、川育

19、内麦8号、内麦9号等高抗品种。

第二是做好旱地改制,小春谋划大春。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因素,避灾增产,错开农活。认真做好双三O,推广麦玉豆、麦玉苕模式。

第三搞好配方施肥,增产增收。当前我乡的化肥施用技术急需提高,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大力选用配方肥,改变农民偏施的现象。

第四大力推广化学除草和免耕技术、稻草覆盖等简化栽培技术。

第五做好农产品安全工作,控制农药的施用,推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重点是抓好小麦条锈病的防治,首先在2月底前进行调查,重点防治,3月初进行小麦普防工作,建议进行统防统治,并根据情况10天后再用药一次,防止大面积爆发。药剂选用高效低毒,主要有12。5%禾果利30克/亩;15%三唑酮100克/亩;25%三唑酮60克/亩;施药时可与蚜虫防治兼治。

第六是推广小型农机具,提高农业效率。配合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推进,重点是播种机、脱粒机等。

第七对农民加强农业政策、法规培训,让农业充分利用现在的大好农业政策,提高法律水平。

科技管理体系建设范文第2篇

科技管理包含了科技能力的规划、发展和执行,是对整个社会科学技术活动进行的有效调节与控制,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关系到科技工作全局,关系到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兵团位于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加之兵团经济是以农业为主的“绿洲经济”,生态环境承载力十分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因此提高兵团的科技管理创新能力对实现兵团科技进步、科技兴兵,促进兵团经济的集约式增长,实现兵团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显得尤为重要。

一、兵团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制约因素

1.科技管理体制僵化。兵团是当前我国唯一的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在科研机构管理体制上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色彩,阻碍了兵团科技创新的市场化进程。由于隶属于兵团行政管理部门,许多科研机构承担着行政委托的非科研职能,科技工作的质量由上级领导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推广工作进退两难;同时由于兵团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起步较晚其管理体制改革很不全面,缺少灵活性。当前,兵团主要是在开发类科研机构的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方面尚未真正全面展开。

2.科技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且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首先,近几年来,兵团采取各项激励措施,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兵团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总体逐年增加, 但增幅不大。据统计,2006年-2010年兵团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数分别是790人、772、817、851和852人,每年增加的人数很少。在2010年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中,科技管理人员133人;课题活动人员571人;科技服务人员148人。科技管理人员占15.61%。其次,兵团科技人员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兵团的科技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工资、事业经费缺乏保障;奖励政策不配套参加产学研项目回报不高。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例,按兵团有关文件规定,师级推广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条件成熟后转为差额拨款,经费纳入师财务预算。但多数师在执行国家和兵团有关文件上存在偏差,部分师推广站定性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有的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因经费不足无法保证人员工资,严重挫伤了农业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运行滞后。目前兵团科技成果转化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有比较大的外部性,兵团应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否则企业缺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创业风险投资、产业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二是缺乏支持和促进兵团科技企业实施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三是缺乏针对创业型小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其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兵团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

4.科技立项管理混乱。首先,由于体制原因,兵团面向需求的科研成果供给较少,兵团科技人员的成就主要以立项、发表论文、获奖等级和数量来评价,忽略了其市场价值,造成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虽多,但真正在市场上产生效益或得到应用的却很少。项目依法管理的效果不尽人意,项目立项后均需签订任务书,但在实际操作中,兵团部分项目任务书编制不够完整,导致出现合同违约时项目任务书的执行流于形式。其次,项目依托单位与主管部门的联系不够密切。项目实施后,要赋予项目负责人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淡化了依托单位与主管部门的联系,这样不利于项目负责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依托单位的科技资源,提高科学研究效率。

二、兵团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途径

兵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进行科技发展机制创新。为加快兵团科技进步、促进兵团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转变兵团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基于兵团“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要求,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构想:

1.积极推进兵团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第一,逐步改革不利于科技创新的政府管理体制。兵团要推进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必须逐步改革带有计划性色彩的科技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有效”的原则,加快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的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兵团科技管理方式,合理界定科技管理机构职责,强化其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兵团行政对科技创新的宏观调控能力,把工作重点放到制度建设、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以及统筹协调上来。深化科技管理机构改革,理顺职能分工,严格控制编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第二,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管理创新能力。首先,丰富产学研合作形式。为促进“十二五”期间兵团产学研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现有的产学研三方联合申报项目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和丰富兵团产学研合作形式。其次,设立兵团产学研合作专项计划。围绕兵团重大科技专项内容和企业研发需求, 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计划, 鼓励企业与院校联合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再其次,创新兵团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充分考证兵团现有资源优势与不足, 兼顾兵团各师的发展差异, 建立以石河子大学和农垦科学院为中心的北疆产学研战略联盟;同时建立以塔里木大学为中心的南疆产学研战略联盟, 充分发挥南疆资源优势。

2.积极引进培育科技人员逐步完善兵团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第一,健全和完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加强高端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技术与经营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培育与兵团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相适应,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科技人才队伍。同时通过培养、培训、交流与引进,逐步形成总量比较充足、结构相对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队伍;建立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的激励、考核、监督机制;完善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交流、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实行灵活的人才政策,大力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激发现有人才的活力。

第二,完善兵团科技人才激励机制。首先,转变用人观念,营造良好的氛围。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人才强兵团战略,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其次,改革薪酬制度, 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转变传统的以岗位和职务为基础的薪酬制度,设计多样化的绩效工资形式,加大绩效工资的比重。再其次,要采取多种措施, 满足科技人员的荣誉感。在科技进步奖下,增设二级奖励, 即产学研合作奖或技术创新奖, 增设科学技术普及奖, 其奖励等级、奖金与科技进步奖等同, 颁奖时仍使用科技进步奖的名称, 以进一步强调产学研合作的导向作用。

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第一,完善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体系。 目前兵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可依据的政策法规主要有《兵团科技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兵团火炬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兵团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兵团科技成果计划推广办法》、《兵团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及管理办法》等,这些政策法规对兵团的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些政策法规的落实层面以及配套措施方面还多多少少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1)完善并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和基层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对已经出台的《兵团科技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兵团科技成果计划推广办法》要在贯彻和落实方面到位,并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如设立成果推广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技术职称评聘制度、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等。(2)对技术市场的优惠政策应进一步放宽。对四技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均实行免税,大力宣传税收减免政策,并尽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3)制定配套政策。诸如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制度、对在与科研部门进行科技合作中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的奖励规定等。

第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成果信息网络建设,加快科技信息、技术商品信息、科技专家信息的流通,使企业非常方便及时通过信息网络获取有效的成果信息和服务。建立技术市场的准入机制,建立一个高素质、权威性、民间性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政府加强对评估机构的指导、监督,让企业对这些评估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获得正确的信息。

4.加强科技项目管理机制。第一,以人为本并注重“法”的约束。科研项目管理的宗旨是提高科技管理绩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这就要求在实施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管理思想指导下,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绩效评价和奖惩制度,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运用多元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如参与科研及经费配置决策。

第二,建立“市场—项目”投入方式为主的机制。目前,兵团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的课题项目主要是由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经费的研究项目,这种研究项目,往往缺乏市场的需求论证,对项目成果的应用前景考虑不够。兵团科技管理部门应优化现有的经费投入机制,建立“市场—项目”方式为主的投入机制,除成果目的性较强的装备类研究项目外,完全由市场对研究项目进行优胜劣汰。

5.积极开展创新环境建设。逐步构建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和谐社会环境。 兵团在科技管理体制创新过程中, 坚持健康的学术争论要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每一项创新成果, 使兵团在科技事业道路上少走弯路,形成敢于创新的文化环境。鼓励创新的良好文化环境是兵团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 也是当前兵团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科技管理体系建设范文第3篇

1 存在问题分析

1.1 科技机构推动创新的积极性不高

座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在给出的四个影响国家科技机构科技创新力的主要障碍性因素中, 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不高被排在第一位。主要是激励机制不活。干的不看的, 看的不如说的, 干多干少一个样, 多干多出错, 少干没有过。其次是制度不健全, 人人信奉不干活就不会出问题, 少干活也不会少拿钱大锅饭思想, 即使有一些制度, 也缺乏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一管就死, 一放就乱”的怪圈难于打破。

2.2 企业的创新实力有待积淀, 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激发, 创新的社会环境有待改善

2.2.1 面对创新, 企业不仅显得很无助, 而且很茫然。

在与企业的座谈中, 反映比较集中关键词就是:“想创新”、“不知道如何创新”、“企业无力创新”、“希望政府支持创新”。用企业的原话讲就是:“非常想创新, 就是不知道如何创新”;“企业的力量有限, 地方小, 高端人才难引入, 引来也养不起”;“企业使用国外品种必须支付高昂的专利费, 自主研发新品种很有必要”;“企业规模小, 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新技术应用上, 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等等。

2.2.2 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有待改善。

座谈中反映比较多的意见是:农业企业的非生产用地审批难。另外, 有企业反映, 农业设施是企业很重要固定资产, 但是融资时, 农业设施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抵押贷款, 原因是农业设施没有产权证。

2.2.3 支撑企业自主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有待加强。

以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移、技术孵化、公共数据服务和信息服务平台等为内容的企业创新促进服务平台建设严重滞后于发展需要。面对创新, 企业很难找到必要的创新支援, 什么事情都得企业自己做, 不仅增加了创新成本, 而且会经常遇到一些企业没办法解决的问题, 造成创新过程的肠梗阻, 致使创新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使得企业要么畏惧创新, 要么以作假的手段糊弄创新支持部门。

2.3 创新资源分配不合理, 整合难度大, 合力难以形成

企业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 但就现行状况看, 支撑创新的人才及其相关的科技资源大量集中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 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当下较为普遍的问题。从问卷结果看, 91.2%的受访者认为:“企业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 但仅有主体不行, 还应充分发挥其他科技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积极作用”;并且70.6%的受访者认为:“国家农业科技机构, 应与企业组成科技创新联盟, 支持和帮助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目前, 科技机构与企业联合的情况还不是很普遍, 科技人员在这方面的经历还不是很多。

2.4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条件差、能力弱, 人员被拉用问题突出

人员知识老化、专业不对口、信息和知识交流渠道不畅和缺乏必要知识更新协同机制, 致使人员素质与发展需要不匹配;人员劳动关系分散隶属于地方乡镇政府, 被地方政府中心工作拉用和不务正业, 在岗不在位的现象突出;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项目实施后, 基层体系的设备条件和工作条件虽有一定改善, 但受制于管理体制等原因, 设备落后、工作条件差、服务能力弱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在与基层科技人员的座谈中, 很多科技人员反映:“乡镇一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是在完成政府中心工作的前提下, 抽空做本职工作”, 他们“三分之一的时间从事本职工作, 三分之二的时间围着政府的主要工作转”。

3 意见和建议

结合当前的宏观政策背景和玉溪实际, 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农业现代化条件下玉溪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应紧扣三项政策原则, 突出抓好5项任务, 抓紧实施3大项目。

3.1 紧扣三项政策原则

3.1.1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科技创体系建设的主动性和引导作用, 把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政府促进农业产业建设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企业直接面对市场, 信息灵、反应快、利益攸关等优势,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 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3.1.2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

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 更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蕴藏在制度变革之中, 要以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性调整, 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 着力推进体制创新, 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体制和制度体系。

3.1.3 坚持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则。

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 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

3.2 突出抓好5项任务

3.2.1 培育和壮大创新的市场主体。

要围绕玉溪农业的主导产业, 以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为目标, 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生产加工企业和农业服务业发展为抓手, 落实各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 积极引导和促进涉农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3.2.2 加强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要以公共性、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开发和储备为抓手, 以重点产业的首席专家团队建设为支撑, 加强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国家科技机构在公共性、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开发和储备方面的职能作用, 围绕产业重点, 稳定机构和队伍, 改进研究选题, 健全和完善经费保障和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活力, 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要在加强和完善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同时, 结合玉溪实际, 围绕烟、菜、花、果、药等重点产业, 建设具有玉溪区域特点、技术水平国内一流的玉溪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

3.2.3 深化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改革。

要以做大、做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抓手, 切实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小、散、弱, 素质不高, 服务能力不足, 服务不到位的问题。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 及时将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从基层政府的事务性羁绊中解放出来。要深化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改革, 以县域为单位, 整合人、财、物、资源, 成立人才资源统一调度、设施设备共有共享、信息知识自由交换的县域综合性农业科技推广中心, 有效避免和解决农业科技推广资源县乡分割、乡镇分割等小、散、弱状态和信息不畅、同行之间难以交流等制度性知识屏蔽问题。

3.2.4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要以重点实验室、农业区域试验站和农业试验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 加快研究与试验开发 (R&D) 平台建设。要充分利用民营资本机制活、反应快等特点, 鼓励民营资本参与研究与试验开发平台建设。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种创新体系, 推进种业人才、资源、技术向企业流动, 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培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新品种。以提升农业加工和销售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和适应市场需要的创新能力。以解决企业用地难问题为突破口, 集中布局、科学规划、规范组织、精心指导, 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销售创新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市内涉农院校和培训机构在农业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加强玉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建设。

按照为企业提供问题解决型方案或为农户提供一站式科技服务的思路, 完善创业环境, 降低创业门槛, 以县域或较大建制镇域为单位, 积极推进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使其既成为创新提供一站式集中服务的农业科技大超市, 也成为催生民营科技服务业健康、快速生长的孵化器。整合现有农业科技资源, 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的有机统一水平, 集中构建一批国家重大农业创新基地和具有全省或国际辐射能力的创新服务平台。

3.2.5 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 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客观要求, 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 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关键环节, 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和全国一样, 玉溪科技服务业处于发展初期, 存在着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不高、高端服务业态较少、缺乏知名品牌、发展环境不完善、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4]49号文件精神,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完善政策环境, 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服务模式, 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 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 切实提高服务能力, 是未来加快玉溪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要结合农业实际, 以改善涉农企业的创新环境, 积极培育和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为抓手,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积极推进科技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为企业创新安上腾飞的翅膀。要在保持和稳定国家科技服务机构的基础上, 支持具有资质的民营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 扶持发展农民专业技术协会, 引导和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科技创新联盟。要以试验代理、技术服务、技术转化、咨询服务、知识产权等为重点, 采取孵化支撑、购买服务、贷款贴息、项目支持等办法, 加快发展, 做大做强民营科技服务业。

3.3 抓紧实施3大项目建设思路

3.3.1 玉溪市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以集中和整合政府现有的相关硬件资源, 形成集中的服务场所为载体, 以搭建相应的管理、孵化和经营等制度平台, 创新服务运行模式为保障, 以向农户或企业提供完整的“问题解决型”创新服务方案为目标, 整合、吸引相关科技机构、科技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集中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服务, 为农户和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 使农户和企业跑一个地点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3.3.2 哀牢山农业多样性保护中心建设。

以哀牢山区气候多样性导致的野生资源多样性、作物类型多样性、作物品种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为核心, 以哀牢山区少数民族农耕文化的深度开发和农业资源多样性的旅游开发、科研利用为重点, 实现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高效双赢。

3.3.3 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园区建设。

以菜、果、药、花等产业的技术试验平台和重点技术展示园建设为重点, 充分利用现有园区资源, 特别是国有园区资源, 采取一园多点的建园模式, 实现技术研发、生产小试和示范引导等科技创新工作的园区化, 为众多民营企业和民营科技机构的农业科技创活动新提供规范、开放的实验创新服务。

摘要:本文分析玉溪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涉农企业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想法和建议, 找出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紧扣三项政策原则, 突出抓好5项任务, 抓紧实施3大项目”的玉溪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意见和建议。

科技管理体系建设范文第4篇

1 机构和人员状况

1.1 县乡推广机构数量

县级种植业5个、渔业1个、农机化1个、其他1个, 合计8个;乡镇街道级农业服务中心合计38个。

1.2 管理方式

县级推广机构一直隶属县农委直接管理。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的管理以乡镇街道政府管理为主, 即人、财、物和事由乡镇街道政府管理, 县农委仅负责业务指导。

1.3 农技推广机构的编制数

县级种植业编制数为66个、渔业4个、农机化4个、畜牧业27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编制为, 农业服务中心642个、乡镇畜牧业180个。合计923个。

1.4 农技推广机构实际在岗人数

县级总数326个, 其中种植业307人、渔业7人、农机化12人;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431人, 共计757人。

1.5 学历及职称

在757人中, 大学及以上学历144人、大专学历320人、中专学历182人、中专以下学历111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01人、初级职称116人、初级职称以下人数534人。

2 主要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及成效

2.1 启动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

2 0 1 1 年正式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改革, 出台了《酉阳县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进一步健全机构, 调整核定编制, 理顺管理体制。2012年, 全县共创建10个高产高效试验示范基地, 农民田间学校1所;2013年创建了5个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5所;2014年创建了4个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4所。乡镇及街道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通过实施基层农技体系项目修建了办公楼, 购置了农药残留速测检测仪、土壤速测仪、太阳能杀虫灯、电脑、办公桌椅等设施设备, 农技服务硬件条件明显改善。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得到较好的稳定, 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

2.2 开展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方式的创新

在拓展服务渠道上大力进行创新, 结合项目试验开展科技培训, 最近5 a来参加受训的大户和示范户就达12万人次;成功开办农民田间学校, 并培训学员达2 200余人;同时, 开通农技服务咨询电话并接受咨询达4 425次, 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2.3 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

围绕特色效益农业建设, 按照“专家+技术指导员, 对接基地+专业合作社+公司+大户+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模式, 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 开展主体培训和技术指导, 最近五年来共入户7 250余次, 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4 200余户, 带动农民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2.4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近几年, 建设了市级水稻万亩高产示范片、市级油菜万亩示范片、市级马铃薯万亩高产示范片、市级玉米万亩高产示范片、市级荞麦万亩高产示范片各一个, 带动2014年万亩水稻平均产量660.5 kg/667 m2, 万亩油菜平均产量152.1 kg/667 m2, 万亩马铃薯平均产量2 021.6 kg/667m2, 万亩玉米平均产量592.1 kg/667 m2。全面推进测土施肥工作, 累计取土样4 618个, 化验25 392项次。

2.5 多渠道开展科技示范带动

一是农业科技园区带动, 酉阳县有麻旺渝东南农业科技现代园区、南方菁华农牧公司科技园等, 通过园区科技培训进行示范带动;二是通过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带动;三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 通过南方集团、石海公司和信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2.6 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

酉阳县与重庆农科院、西南大学、重庆市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科研-生产-推广”合作机制, 与山东寿光蔬菜集团、徐州久久农业科技园、铜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兰州市榆中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单位建立了农业科技管理交流共享平台, 不断提高我县现代农业科技水平,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先后与重庆市农科院实施了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蔬菜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与西南大学联合实施了脱毒马铃薯秋冬设施栽培技术项目、地方特色野菜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和食用菌周年栽培技术研究项目。

3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断创新

3.1 抓住中心, 即农民增收, 加强科技挂钩强农富民活动

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的最终目的即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农业科研院校与地方农技、专家与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对接, 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创建特色效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 开展农业科技能力提升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3.2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

突出重点, 坚持以“科技示范基地+田间学校+专业合作组织+公司+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努力打造酉阳特色效益农业地标品牌, 提升产品品质和效益, 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3.3 制定奖惩政策, 加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政府重视, 对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进行奖励, 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多渠道和高效率创新投入的激励机制。

4 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发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4.1 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起点学历低, 继续教育不够, 整体素质不高;二是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特别是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有待增进有专业知识的科技人才, 进一步加强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三是人员老化, 近几年来, 经费紧张, 加之基层工作条件差, 近10多年来基本没有新进专业技术人员,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普遍存在人员老化, 青黄不接的问题。

4.2 项目推广欠缺

主要表现为多数乡镇街道只是为了示范而示范, 对科技项目能否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没有去思考。只注重产前种子、肥料、地块等的储备, 对生产出来的产品变成商品走向市场等营销能力提升培训很少, 因此农户对项目实施及其推广感到茫然和困惑。

4.3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运行差

目前, 乡镇街道农技人员从事推广工作的时间很少, 做政府中心工作的时间多, 真正下乡做农业技术指导的少。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被弱化。

5 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发展的思考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推进力度, 完善各项制度, 理顺管理体制, 使其更好地行使职能, 服务“三农”。积极探索农业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农业服务机构比例, 确保服务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0%以上。

二是改善基层农技人员的待遇和工作办公环境条件。包括人员工资、福利、劳保等, 履行公益职能所必须的业务经费、办公环境、设施设备购置及更新经费、培训经费等, 建议政府财政纳入预算农业专项经费。

三是重视队伍建设, 着力增强农技推广服务的后劲。进一步加强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农技人员能力提升 (包括技术服务提升、经营管理提升、产业规划提升) 培训, 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培训, 达到更好地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大力引进人才, 吸引大中专农业院校毕业生到第一线工作, 建立能进能出用人新机制。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农业科技就是农业第一生产力, 发展现代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广农业科技转化应用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关键, 因此,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是应对“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 是实现农业腾飞的必由之路。

科技管理体系建设范文第5篇

新区内建中科院重庆分院

一批国家级大院大所, 国内创新型大企业、跨国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和各类国家级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将入驻两江新区。重庆市科委表示, 在新区设立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已提上了日程, 初步预计总投资6亿元, 由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资源环境3个研究所和1个科研成果转化中心组成, 将中科院的“头脑”资源与重庆的独有产业资源优势结合。

重庆市科委称, 力争到2015年, 让两江新区的技术研发实力在西部领先, 科技研发机构达100个, 其中引进研发中心20个, 国家级大院大所10个, 新建市级科研院所30个。

打造百亿科技投融资集团

随着未来国内外大量金融机构入驻两江新区, 科技投融资机构也必不可少。重庆市科委表示, 将引入多家国内外知名的投融资服务机构。

“科技型企业, 尤其是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存在困难, 而两江新区内的科技担保公司就能帮助这些中小企业融资, 推动科技创新。”重庆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两江新区内的科技担保公司会对中小企业特别“偏爱”,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 担保公司会把担保倍数放大5至10倍, 同时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拓宽融资渠道。

重庆市科委表示, 将成立100亿元的科技投融资集团, 在两江新区布局建设科技投融资大厦, 引进国内外各类科技创业投资机构20~30家, 完善银政企多方合作机制, 促成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

长安投500亿建10个工厂

动力最先进、外形最时尚的汽车未来在两江新区就能看到。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负责人日前透露, 汽车工程研发中心明年将从陈家坪搬迁到两江新区内的礼嘉金渝大道, 投资12亿元, 建成国际一流、国内最先进的汽车测试研发基地。在基地里, 有汽车安全碰撞实验室、汽车排放与节能技术研究室等。

长安汽车也透露, 将把生产重心迁往两江新区, 在新区内投入500亿元建十个工厂, 解决3万人的就业问题。

上万专家人才将在新区安家

两江新区还将打造成科技企业孵化示范基地。新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30个, 其中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 实现“一园区一孵化器”。

重庆市科委即将出台支持两江新区企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对于在两江新区新建研发机构的企业、新建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企业与单位将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在新区新设立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企业研发机构及科研院所总部或地区总部的, 按照注册资金规模分别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

重庆市科委将实施“两江新区高端人才工程”, 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引进和聚集150名以上产业领军人才和创业投资家在两江新区创业。力争到2015年, 科技研发人数达3万人, 其中中高层次专家人才1万人。

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重庆市科委表示, 力争在2015年, 围绕两江新区战略性产业布局, 培育轨道交通、电力装备 (含核电、风电等) 、新能源汽车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总产值达1200亿, 占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

重庆市将开发西部最大的技术成果网上交易平台, 实现技术成果以及物权、股权、债权等产权的网上交易。重庆市科委表示, 预计到2015年, 两江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000家, 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50%;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2000亿, 占两江新区工业总产值40%以上。

2010年6月18日, 在重庆直辖十三周年之际, 重庆市人民翘首以盼的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这标志着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 我国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重点新区花落重庆。

两江新区概况

位置: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两路寸滩内陆保税港区。

面积: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 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平方公里。

交通:有三大交通枢纽。江北国际机场未来将是中国第四、西部最大, 寸滩是中国内河航运最大枢纽, 铁路车站集聚交汇了国家八大铁路。

产业:“5+3”战略性布局, 即轨道交通、核电风电等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五大战略性产业, 加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

布局:新区将构建三大特色板块, 即现代服务业板块、都市综合功能板块和先进制造基地板块, 逐步形成江北嘴中央商务区、保税港区 (西永和寸滩两个) 、鱼 (嘴) 复 (盛) 现代制造和物流区、龙 (兴) 石 (船) 先进制造区、北部新区、空港新城、悦来会展城、蔡家高技术产业区、水 (土) 复 (兴) 生态产业区、木 (耳) 古 (路) 出口加工区等十大功能分区。

人口:现有100多万人, 规划到2020年400万人。

科技管理体系建设范文第6篇

创新载体 丰富内涵 国税文化春色满园

国税文化建设是国税工作的灵魂。它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物态文化建设。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国税文化“1+6”工程,为构建和谐国税提供了良好的道德氛围和人文环境。

我们历来注重“四德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培养、宣传、树立先进典型,成功推出了高树阁这一在税务系统和地方颇具影响的先进典型,发挥了典型的带动、辐射作用;区局成立了文学社、书画社、光影社和职工健身俱乐部(简称“三社一部”),以阵地建设为抓手,以活动开展为载体,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展示国税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按照简朴实用、美观大方、注重文化内涵的原则,大力加强物态文化建设,全面展示文化理念,建成了有桥有水、有木有石、有花有草、有亭有廊的庭院文化,精心打造“一墙一砖有灵魂,一草一木能说话,每个角落能悟人,每个场所能育人”的温馨雅致、整洁文明的办公环境,彰显了单位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上一篇:暑假安全调查报告范文下一篇:水利工程施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