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范文

2024-02-27

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交通运输业指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部门。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也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综合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使得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

1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1.1铁路运输

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虽然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在总量上尚处于短缺状态,路网结构对国土的覆盖性尚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始终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2009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8.6万公里,2009年全国铁路共完成新线铺轨5461公里、复线铺轨4063公里;投产新线5557公里,其中客运专线2319公里;投产复线4129公里、电气化铁路8448公里。

1.1.1铁路路网

干线铁路是铁路网络的关键部分,是铁路发挥骨干作用的坚实基础。目前,我国铁路主要干线共有22条,根据其发挥作用和地理位置分布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能源运输干线、南北铁路干线、华东地区干线、西北地区干线、西南地区干线和东北地区干线。

1.1.2铁路客货运输

2009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5.25亿人,同比增加6321万人,增长4.3%。货物发送量完成33.2亿吨,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6113万吨,增长1.9%;总换算周转量33118.06亿吨公里,同比增加233.17亿吨公里,增长0.7%。

1.2公路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公路运输,比起水运和铁路起步晚,直到19世纪末才有了第一批汽车。这种新型交通工具问世后,在实践中显示出其突出的优越性,即机动、灵活、方便、快速、直达,因此,它的发展速度远快于水运和铁路。截止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45.70万公里。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公路运输发挥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1公路网络

我国公路网络由国道、省道和县乡道路构成。国道为我国公路的主骨架,起着

连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城市、港口、车站、工农业生产基地等作用。省道和县乡道路是国道的支线,起着省区范围内城乡之间联系和通过国道与省外联系的作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国道13.34万公里,省道23.96万公里,县道50.65万公里,乡道98.76万公里,专用公路5.80万公里,村道153.20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3.9%、6.9%、14.7%、28.6%、1.7%和44.3%。高速公路的出现,有效地改善了干线公路的交通状况,使干线公路在全国公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1.2.2公路客货运输

近些年来,公路客货运输发展较快,特别是公路客运,现已在客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我国公路运输需求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7.3%,客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3%,增速基本为近5年之最。

1.3水路运输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很快,特别是近30多年来,水路客、货运量均增加16倍以上,目前中国的商船已航行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中国当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水运体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水路运输对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外贸易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1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05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33万公里。其中,等级航道6.10万公里,占总里程的49.5%;三级及三级以上航道8631公里,占总里程的7.0%;五级及五级以上航道23659公里,占总里程的19.2%。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5242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034个,比上年净增90个。

1.3.2客、货运输

2008年,全国公路、水路运输分别完成客运量16.2亿人次和187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6.2%;全国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和水路运输货运量分别为12.9亿吨和

2.1亿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4%和增长11.5%。

1.4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可以适应人们在长距离旅行时对时间、舒适性的要求以及快速货物运输需求,是我国正在快速发展的一种运输方式。全国开通民航航线的城市达150个,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重要经济城市及边远地区不易通行其他运输方式城市均开通了民航班线。2007年中国民航运输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行业全年运送旅客约1.84亿人次,同比增长约15.0%,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约3.84亿人次,同比增长约15.6%。展望2007-2010年,相信中国民航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民用机场业将得到同步发展。

1.5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运输方式,目前我国采用管道运输的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2006年末,全国输油(气)管道里程为48226公里,比2002年增长62%,年均增长12.8%。其中输油管 24136公里,输气管24090公里,分别比2002年末增长61.3%和62.7%。2006年底,管道输油(气)能力为66948万吨/年,比2002年增长 68.4%,年均增长13.9%。其中输油能力57530万吨/年,输气能力9418 千万立方米/年,分别比

2002年增长59.3%和158.9%。管道输送所涉及货物品类较少且较单一,因此,其在综合运输系统中的影响力小一些。但由于其安全性、稳定性较高,输送成本较低,而且占用土地较少,对环境基本不造成污染,因此,是今后许多输送量较大的气体、液体物的较佳输送方式,煤等亦可转换成液体——煤浆进行输送。 2交通运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较低的交通运输技术和装备水平影响着运输效率的提高。各种运输方式分工不尽合理,市场竞争不规范,不利于优势的发挥。交通运输业承担着过多的社会责任,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壮大。政企不分,阻碍了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对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应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快交通现代化步伐,从被动适应逐步转向对国民经济的先导促进作用。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当代运输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它是增强有效运输生产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的途径之一,也是经济地发展运输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

4结论

在现代社会中,运输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达水平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重要的基础结构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同时,交通运输推动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担负着社会产品的流通任务以及在国防建设与防务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对人民生活、政治和国防建设以及国际的经济发展和合作都有着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第二阶段为调整整顿阶段,从1995 年至1998 年。

地铁建设发展迅猛,许多地方不考虑经济的承受能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有很大盲目性。针对工程造价很高、轨道交通车辆全部引进、大部分设备大量引进、城市地铁每公里造价1 亿美元左右等问题,1995 年国务院办公厅60 号文件通知,除上海地铁二号线项目外,所有地铁项目一律暂停审批,并要求做好发展规划和国产化工作。这期间近3 年国家没有审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1997 年底开始,国家计委研究城市轨道设备国产化实施方案,提出深圳地铁一号线(19.5 公里)、上海明珠线(24.5 公里)、广州地铁二号线(23 公里)作为国产化依托项目,于1998 年批复3 个项目立项,轨道交通项目又开始启动。

第三阶段为蓬勃发展阶段,从1999 年至今。一是随着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家从建设资金上给予有力支持;二是通过技术引进,国际先进制造企业同国内企业合作,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备本地化,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造价大大降低。国家先后批准了深圳、上海、广州、重庆、武汉、南京、杭州、成都、哈尔滨等10 多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并投入40 亿元国债资金予以支持,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

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交通运输业指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部门。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也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综合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使得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

1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1.1铁路运输

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虽然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在总量上尚处于短缺状态,路网结构对国土的覆盖性尚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始终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2009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8.6万公里,2009年全国铁路共完成新线铺轨5461公里、复线铺轨4063公里;投产新线5557公里,其中客运专线2319公里;投产复线4129公里、电气化铁路8448公里。

1.1.1铁路路网

干线铁路是铁路网络的关键部分,是铁路发挥骨干作用的坚实基础。目前,我国铁路主要干线共有22条,根据其发挥作用和地理位置分布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能源运输干线、南北铁路干线、华东地区干线、西北地区干线、西南地区干线和东北地区干线。

1.1.2铁路客货运输

2009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5.25亿人,同比增加6321万人,增长4.3%。货物发送量完成33.2亿吨,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6113万吨,增长1.9%;总换算周转量33118.06亿吨公里,同比增加233.17亿吨公里,增长0.7%。

1.2公路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公路运输,比起水运和铁路起步晚,直到19世纪末才有了第一批汽车。这种新型交通工具问世后,在实践中显示出其突出的优越性,即机动、灵活、方便、快速、直达,因此,它的发展速度远快于水运和铁路。截止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45.70万公里。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公路运输发挥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1公路网络

我国公路网络由国道、省道和县乡道路构成。国道为我国公路的主骨架,起着

连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城市、港口、车站、工农业生产基地等作用。省道和县乡道路是国道的支线,起着省区范围内城乡之间联系和通过国道与省外联系的作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国道13.34万公里,省道23.96万公里,县道50.65万公里,乡道98.76万公里,专用公路5.80万公里,村道153.20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3.9%、6.9%、14.7%、28.6%、1.7%和44.3%。高速公路的出现,有效地改善了干线公路的交通状况,使干线公路在全国公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1.2.2公路客货运输

近些年来,公路客货运输发展较快,特别是公路客运,现已在客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我国公路运输需求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7.3%,客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3%,增速基本为近5年之最。

1.3水路运输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很快,特别是近30多年来,水路客、货运量均增加16倍以上,目前中国的商船已航行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中国当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水运体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水路运输对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外贸易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1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05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33万公里。其中,等级航道6.10万公里,占总里程的49.5%;三级及三级以上航道8631公里,占总里程的7.0%;五级及五级以上航道23659公里,占总里程的19.2%。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5242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034个,比上年净增90个。

1.3.2客、货运输

2008年,全国公路、水路运输分别完成客运量16.2亿人次和187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6.2%;全国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和水路运输货运量分别为12.9亿吨和

2.1亿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4%和增长11.5%。

1.4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可以适应人们在长距离旅行时对时间、舒适性的要求以及快速货物运输需求,是我国正在快速发展的一种运输方式。全国开通民航航线的城市达150个,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重要经济城市及边远地区不易通行其他运输方式城市均开通了民航班线。2007年中国民航运输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行业全年运送旅客约1.84亿人次,同比增长约15.0%,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约3.84亿人次,同比增长约15.6%。展望2007-2010年,相信中国民航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民用机场业将得到同步发展。

1.5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运输方式,目前我国采用管道运输的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2006年末,全国输油(气)管道里程为48226公里,比2002年增长62%,年均增长12.8%。其中输油管 24136公里,输气管24090公里,分别比2002年末增长61.3%和62.7%。2006年底,管道输油(气)能力为66948万吨/年,比2002年增长 68.4%,年均增长13.9%。其中输油能力57530万吨/年,输气能力9418 千万立方米/年,分别比

2002年增长59.3%和158.9%。管道输送所涉及货物品类较少且较单一,因此,其在综合运输系统中的影响力小一些。但由于其安全性、稳定性较高,输送成本较低,而且占用土地较少,对环境基本不造成污染,因此,是今后许多输送量较大的气体、液体物的较佳输送方式,煤等亦可转换成液体——煤浆进行输送。 2交通运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较低的交通运输技术和装备水平影响着运输效率的提高。各种运输方式分工不尽合理,市场竞争不规范,不利于优势的发挥。交通运输业承担着过多的社会责任,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壮大。政企不分,阻碍了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对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应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快交通现代化步伐,从被动适应逐步转向对国民经济的先导促进作用。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当代运输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它是增强有效运输生产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的途径之一,也是经济地发展运输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

4结论

在现代社会中,运输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达水平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重要的基础结构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同时,交通运输推动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担负着社会产品的流通任务以及在国防建设与防务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对人民生活、政治和国防建设以及国际的经济发展和合作都有着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摘要:冷藏运输对运输工具的要求很高,主要包括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和航空冷藏运输等。为了保持易腐货物的原有的品质和使用价值,减少运输途中发生腐烂变质和数量上的损失,提高货物运输的安全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最佳经济运输,就必须将易腐货物置于其保鲜温度所需的教低温度条件下。因此,冷藏运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一、我国冷藏运输的现状

我国冷冻食品主要依靠公路运输,2006年我国冷藏汽车约有4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我国冷藏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美国为0.8%~1%,德国等发达国家均为2%~3%。

在铁路冷藏车方面,2006年在全国总计55.76万辆的运行车辆中,冷藏车只有7492辆,占1.34%,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冷藏车,缺乏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险冷藏车厢,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运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目前,公路冷藏运输的运量仅为25%,而欧美国家公路冷冻运输的运量高达60%~80%。冷藏运输的易腐货物由过去的基本以冷冻食品(冷冻肉类、水产品)为主发展到新鲜肉类、水果、蔬菜占较大比例,还有乳制品、冷饮、糕点、巧

克力、保健食品等。随着我国城市行业的发展,除了肉类加工厂、冷库外,大型连锁超市、大型副食商场、牛奶公司、食品加工厂等也成了冷藏保温车的主要用户。据悉,由于保鲜技术落后,我国每年约有20%~25%的果品和30%的蔬菜在中转运输及存放中腐烂损坏,损坏总量每年高达上亿吨,价值约为750亿元。

二、我国冷藏运输的发展前景

我国是农牧业生产大国,肉类、水产品和鸡蛋等产品的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5.13%、17.98%、42.85%。每年我国都有数亿吨的食品需要通过冷藏运输满足消费者需求。特别是最近几年各大城市“菜篮子工程”的启动以及各大食品行业,冷饮企业的速冻、保鲜食品的发展,将促进冷藏运输的增长。随着我国农业产品结构的变化,农业将由生产粮食作物向发展农副产品过渡,对冷藏运输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早在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交通运输政策要点》即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冷链运输,以适应全国人民对易腐食品消费量增长的需要;交通运输部颁布的《2001-2010年道路运输业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大力发展快速货运、集装箱运输,促进化学危险货物、大型物件、冷藏保鲜货物等运输逐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为这冷藏汽车公路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指导下,公路交

通的快速发展为冷藏汽车提供了重要条件。

三、冷藏车运输特点、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冷藏车运输的特点也是其回空运输效率不高的原因所在

1、与普通车辆相比:可冷藏保温,延长食品保质期,延缓甚至防止腐败变质,消耗资源及运输成本高;

2、与铁路相比:批量少,时间和地理位置灵活,成本高不宜远距离运输;

3、与外贸运输相比:多航空及海运。

(二) 冷藏运输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冷藏运输尚处于运输合同与物流外包之间的阶段,下一个阶段向物流外包迈进,并从物流外包发展到整个供应链的集成。现在的物流外包尚不全面,公司规模小,信息技术落后,运营水平低、服务内容单一,整个冷链运输没有业务网络,没有一站式服务。冷链物流装备严重不足,市场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冷链物流标准不统一,冷链运输急需国际化。冷链运输环节还很薄弱,特别是农产品大多通过普通卡车运输,每年隐腐烂变质而浪费的数量大的惊人。

四、对策建议

目前高速公路上运输的货车40%都是在空驶,冷藏车空驶就是说车辆返程时没有装载任何货物,大量消耗能源,污染

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2011年,我国公路客货运输量继续较快增长,行业运行的协调性不断增强,运输服务水平逐步提高。2011年,全国营业性客车完成公路客运量328.62亿人、旅客周转量16760.25亿人公里;全国营业性货运车辆完成货运量282.01亿吨、货物周转量51374.74亿吨公里。2012年以来,我国公路客货运输总体较快增长。2012全年全国营业性客车完成公路客运量355.70亿人、旅客周转量18467.55亿人公里,比2011年分别增长8.2%和10.2%。全国营业性货运车辆完成货运量318.85亿吨、货物周转量59534.86亿吨公里,比2011年分别增长13.1%和15.9%,平均运距186.72公里,提高2.5%。

根据我国《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推进公路建设,提升公路运输服务水平,加快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站场建设,公路客、货运输站场建成率力争达到50%和40%,到2015年,基本形成适应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要求的公路交通网络。“十二五”期间,我国公路运输业仍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公路客运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融资策略分析报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绍了公路运输的定义、行业特点、组织经营方式等,接着分析了国内交通运输业和公路运输业的现状,然后详细介绍了公路运输客运市场、公路运输货运市场、城市交通运输、高速公路客运、高速公路的发展。随后,报告对公路运输行业做了关联产业发展分析、领先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公路建设分析、替代行业竞争分析和投资分析,最后科学地预测了公路运输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范文第6篇

二.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

三.怎样统筹城乡发展

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

1、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目标,就是要通过积极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既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又充分发挥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城乡之间全方位自主自由交流与平等互利合作、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和机制,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良性互动,通过文化、人员、信息交流,经济、教育与科技合作,把城市现代文明输入农村,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2、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

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不仅仅指经济范畴,它包括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都要实现城乡统筹。

在经济上应把农民致富与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结合起来,长富于民,藏富于民,实现农民“有其利”;

在政治上应把善待农民与尊重农民、组织农民结合起来,给农民国民待遇,让农民当家作主,实现农民“有其权”;

在思想文化上应把教育农民与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结合起来,弘扬勤劳、善良、讲修养的传统美德,增强民主、科学、讲公德的现代文明意识,实现农民“有其教”。

具体说来,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三是统筹城乡管理制度。

四是统筹城乡收入分配。

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即改变目前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的状况,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纳入政府宏观规划,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联动,实现共同繁荣。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统一编制城乡规划,促进城镇有序发展,农民梯度转移。

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以工业化支撑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土地向规模农户集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三是统筹城乡管理制度。

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纠正体制上和政策上的城市偏向,消除计划经济体制的残留影响,保护农民利益,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给农村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完整的财产权利和自由的发展空间,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四是统筹城乡收入分配。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改变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城市偏向,进一步完善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财政支出体制,将农村交通、环保、生态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都列入政府财政支出范围。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中的一项内容。

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

当前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五大失衡

(1)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城乡居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差距拉大。

(2)城乡民间投资失衡,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拉越大。

(3)资源要素流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失衡,农民就业环境改善缓慢,城乡就业差距在扩大。

(4)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失衡,收入、消费差距不断扩大,农村消费品市场份额在持续萎缩。

(5)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失衡,农村制度供给落后,各种相关制度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

三、怎样统筹城乡发展 ?

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中国经济发展新时期的战略任务,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围绕“统筹”做文章,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要建立城乡互动机制,通过城乡有机融合,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在“发展上”下功夫,最终形成城乡协同共进、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统筹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区建设。必须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致力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强化城乡空间联系,尽快形成城乡系统配套、相互融合的基础设施体系。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加大对城乡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力度。重点解决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就业、大病医疗、工伤问题,然后再逐步推进到养老、生育等其他项目,才能实现“城乡居民人人平等享受社会保障”。

统筹城乡医疗卫生。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以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核心是实现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水平的均衡化发展,重点是在师资力量配备、

完善硬件设施、城乡结对共建等方面寻求教育均衡化的突破口。

统筹城乡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农村文教卫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坚持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民向市民生活方式转变。

统筹城乡制度改革。要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推进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建立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土地流转机制,保证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制度获得稳定收益。

四、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意义?

上一篇:驾驶员职业礼仪培训范文下一篇:集体备课活动计划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