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2023-09-16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PDCA在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新生儿科病房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结果 护理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及三基考试合格率、护理差错率、家属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普及率明显提高。结论 实施PDCA后护理管理目标明确、有章有序,能及时反馈问题并及时修正,是提高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PDCA循环法;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

新生儿科是临床高风险科室,为无陪护病房,护理工作繁琐细致、责任重、难度大、风险高[1],如何进行一种有效、安全、优质的护理管理模式一直是我们护理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自2010年7月以来,我们将PDCA循环应用于新生儿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新生儿科(NICU除外)共有床位56张,护理人员23人,主管护师及以上6人,护师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5人,专科8人,床护比为1:0.4。开展PDCA循环法质量管理前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4%。

1.2实施方法

1.2.1 P阶段—全科动员,统一思想 在开展PDCA循环法前科室安排合理而足够的人员配置,新增护理人员4人,召开全科护理人员动员大会,让每一个护理人员都了解其目的及实施方案,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达到全员重视的目的。

1.2.2 D阶段—调整步骤,重点突出,体现专科特点 ①制订本科室护理工作年度、季度和月计划、周安排、日重点和质量标准等具体目标;②健全并更新科室制度:调整各班职责内容、制定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程序、认真履行告知宣教义务、嚴格交接班制度;③成立新生儿护理质量监控小组,认真检查并执行晨间护理常规、沐浴常规、喂奶常规、光疗常规、高危儿护理常规及微量输液泵、血糖监测仪等仪器的护理操作常规,特别是对重、危新生儿的护理要求观察、管理到位,护士须给予重点监护;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防止交叉感染;⑤注重安全管理,新生儿病房实行24 h封闭式管理,除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外,还必须严格核对腕带标识,做到万无一失,科内规定每周四下午为探视日,家属可通过探视走道探视患儿1次;⑥加强设备管理,每台设备责任人明确,建立设备登记和维修登记本,定时检修,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⑦重视宣教和沟通,我科每周集体对患儿健康宣教和婴儿护理知识指导进行讲解,解答家长疑问,了解家长需求,对家属提出意见和建议整合上报,并作出回答,以增进了与家长的沟通;⑧对于新生儿的护理文件书,因新生儿会随时发生各种变化,护理人员的必须严格观察,详细记录新生儿的病情变化,避免遗漏、错写等情况[2]。⑨强化专科护理学习,提高专科技能及护理观察能力,安排科室,每月举行一次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小讲课,有计划地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如新生儿复苏知识技能培训与考核、新生儿疾病观察与护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等,每季度进行一次专科护理理论考试,每年进行“三基”和“专科”知识考试两次、操作考试两次。从而让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理质量管理层层相叠,环环相扣,责任到个人,职责分明。

1.2.3 C阶段— 三级质控,亦查亦修 科室实行逐级护理质量监控制度。由质控组长、护理小组长组成一级质量组负责对护理核心制度、等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和健康教育质量,每日进行分段检查;二级质控由护士长和护理小组长组成负责对人员仪表、无菌操作、技术操作、规章制度进行检查[3],对科室现存和潜在质量问题进行质量讲评,让全体护理人员吸取经验教训。三级检查为科室与科室之间的的护理大查房,每月护理大查护理质量一次,每季全面检查考评一次,使护理质量控制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并将质量控制的内容以简明的要求,通过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的形式向家属作不定期的调查,让患儿家属真实地反映对护理工作的意见。

1.2.4 A阶段—及时总结,奖惩并举 在实施过程中,护士长每日督查、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对每次检查的护理工作质量结果和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总结,点评,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限期整改,并将效率和效益与奖金、工资挂钩、将工作业绩记入档案中作为晋升、提拔、进修的主要依据,或通过召开工休座谈会对病人家属提出表扬的护士给予奖励,每季度将考核第一名的评为季度服务之星、二星护士,由医院进行表彰,并张贴相片在专栏上向患者和社会公示。

2效果评价

自2010年7月新生儿病房开始应用PDCA循环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后,科室护理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合格率不断上升,不仅建立了市重点、省重点专科,护理质量在创“三甲”、“质量管理年”、“百姓放心医院”中各等项检查评议中达到优秀水平。我科PDCA实施前后各类护理质控指标比较见附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过统计学X2检验分析,2010年与2009年的护理总的质量合格率及家属满意度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8.7,P<0.05),2011年、2012年连续2年在2010年基础上数据进一步拉大,可以认为通过应用PDCA循环进行护理质量管理,2010年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患者满意率较2009年有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综合上述,应用PDCA循环进行护理质量管理,不仅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新生儿护理工作质量,促进了护士长的管理工作,而且PDCA循环管理使护士增强了护士的自律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护理人员整体的素质也不断增强,家属满意度也随之提升。在新生儿科病房,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家属对护理要求的期望值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必须有严格的制度管理和培养不断增强的专业素质,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持续改进、持续进步才能做到万无一失,才能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取得家属的信任。

参考文献

[1] 汪秀华,宋立弟,刘恋.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04 :195.

[2] 张建蓉.儿科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0)4757.

[3] 黄惠琴 李平均.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2,21:1345.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细节护理在儿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儿科手术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均为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采取细节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术后VRS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后VRS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儿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的缓解患儿的疼痛程度,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细节护理;儿科;手术室护理;应用价值

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是直接影响患儿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还直接与医院的总体形象有关系。细节护理作为临床上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已经被广泛的使用到儿科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去,获得不错的效果[1]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儿科手术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均为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为7-15(10.1±2.4)岁。观察组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6-15(10.2±2.3)岁。两组患儿的性別、年龄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采取细节护理措施。(1)环境细节护理。为了能够保障患儿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需要时刻保证好室内的通风措施,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室内的环境清洁工作,确保室内的卫生良好和地面干燥,避免发生意外以及交叉感染。(2)交接班细节护理。实行交接班工作流程,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时,需要进行责任制护理,当交接工作时,需要对患儿输液以及导尿情况进行检查,治疗过程安全无误,认真检查和登记护理记录和交接工作记录表,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爱心,让患儿能够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3)加强业务能力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服务态度进行培训,保证其具有高度的临床观察能力以及责任心,让护理人员能够充分的了解到细节护理的初衷以及具体作用,加强细节护理的认知度,进而使得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4)以人文护理为主,加强素质建设。将儿科的护理人员进行集中,要求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并且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对新技术进行学习和掌握,并且运用的临床医学当中,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术后VRS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计算方法:(十分满意+一般满意)/患儿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儿术后VRS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术后VRS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三、讨论

细节护理管理能够组织妇产科的所有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当中来,能够不断地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让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技术更加的完善。细节护理管理能够让管理方式更加的完善,同时在处理风险事件的方面,也更加的人性化,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激励管理能够使得护理人员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有着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心磊,吴微微.浅谈细节护理在儿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2):109.

[2]曾嵘.试论细节护理在儿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09):80-82.

[3]朱小芬.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1):1.

[4]刘晶晶,徐李娟.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2021.

[5]陈华梅.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J].饮食保健,2020,007(001):206-207.

[6]李政玲,王翠东,陈娟.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具体措施和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20,39(16):3.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儿科临床护理因其特殊性需要掌握关注的方面很多,在临床上对其进行探索能够有效的保障患儿安全,减少临床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对常见奉献因素能够很好的起到预防作用,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54

所谓儿科的护理风险因素即在儿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危险事件。由于患儿不具备危险意识,无法进行自我保护,往往容易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1]。这对于护理工作来说,始终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需要护理人员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能够预知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确保患儿的护理安全。本文就本次研究的案例及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和探讨,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适宜的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儿科共计发生护理风险事件127起,自2009年开始制定并执行风险应对措施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计发生护理风险事件69起。以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所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定为对照组,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所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定为观察组。

1.2 研究方法 整理总结两组各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各项指标,通过比对两组间差异,总结探讨护理风险应对措施的效果及适用范围。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以t檢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127起护理事件中,属于意外事件因素的为46起,属于护理失误的为57起,属于职业损害的为11起,属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造成的为5起,属于抢救重症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的为8起。

护理组69起护理事件中,属于意外事件因素的为27起,属于护理失误的为31起,属于职业损害的为8起,属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造成的为3起(P<0.05),见表1。

3 讨 论

3.1 儿科常见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 儿科通常容易出现的意外风险伤害有:患儿跌倒;从床、车、窗等处坠落;烫伤;骨折;眼外伤;利器割伤;牵拉伤;气管及食管异物;窒息;重物砸压伤等。由于患儿身体发育尚不完善,平衡功能较差,同时幼儿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较强,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却缺乏对危险的认知能力,很容易模仿危险动作或接触到各种危险因素。若陪护家长同样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例如未随时监护患儿,离开时忘记将病床防护栏拉起,将开水等危险物品置于患儿能够接触到的位置,或与患儿挤睡等,容易增加患儿遭遇意外伤害的风险概率[2]。

3.2 护理因素造成的护理风险事件总结 护理方面的操作问题,未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尝试,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导致药物浑浊或相克;因未能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未按轻重缓急进行抢救,或抢救不到位而未能及时抢救患儿生命;例行巡视或指导不到位而导致患儿出现各种意外伤害;监管不力使患儿擅自离开病室而发生意外;护理记录混乱不清,患儿出现病情异常时,采取了护理措施却未有护理记录,或记录与实际不符,无法发挥法律证据作用,或起到反作用;医疗设备未能及时检查,导致使用时因性能不稳定却无人察觉,导致患儿发生意外[3];或医疗设备不到位,当有护理需要时却无法及时使用;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不过硬,或团队精神缺失,面临紧急情况时无法冷静对待,正确处理,或同事间相互指责相互猜疑,导致护理工作出现意外[4]。

3.3 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方法

3.3.1 完善管理制度 应及时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护理规范及风险应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从源头上控制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将完善的护理规范及风险应对管理制度作为全体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行为指南,将其作为工作准则,从而确保护理工作能够保持安全且高质量。

3.3.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首先应培训护理人员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定期地对护理人员举办各种护理知识及风险意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不断增强诚信度及工作责任感,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对、防范护理风险的业务能力。

3.3.3 护患间应增强沟通 作为护理工作本身而言,始终是一种高风险、无法完全预见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共同建立起一个抵御意外风险的协作整体,又能够对可能出现的潜在意外风险有所准备并能共同承担。就具体工作而言,护理人员应在护理时随时告知家属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存在的风险等因素,力求获得理解及配合,若需要采取特别护理或治疗时,应在实施前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必要时应做好签字确认工作,风险由护理人员及患儿家属共同承担,从而建立起意外风险防御整体。

综上所述,确保真正降低护理意外风险因素的发生率,关键在于对风险事件展开全面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方案,严格贯彻执行。同时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风险意识。相信通过长期的探讨、完善及执行,尤其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及支持后,护理工作一定能够更加优质有效,从而确保患儿的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彩云.儿科护理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7):190.

[2] 张春侠.儿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6):2397.

[3] 林晓枫,张秀玲.儿科静脉输液中护理风险因素安全管理[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7):118.

[4] 王玉枝.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的研究[J].河北医学,2011(7):969-971.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文献标识码:B

护理思维是在护理学科中表现出来的理解、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推理、讨论等所组成的综合思维[1]。良好的护理思维能力是护理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然而中国传统的以课堂灌输性的教学方法以及应试教育使护生进入临床后,不是积极思考、主动寻求有用的信息、做出合理的护理决策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是对医嘱的过分依赖。因此,在护理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护理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实践学科,为了更好的实现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过渡,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锻炼护理思维能力,我们在儿科护理学的教学实践中运用了参与式互动教学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分析和总结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危险因素。结果:认为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与社会因素,特殊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因素,患者依从性缺乏,法制观念淡薄,环境设施因素等有关。结果:总结可能发生的隐患,作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论: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与患儿家属勤于沟通能够减少或者避免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

【关键词】儿科护理;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医疗安全和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患者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护理工作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和优质的服务为宗旨,是防范以及减少医疗事故的重要环节。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患儿不能正常诉说症状、不配合、陪护多、工作繁重、琐碎、风险大等特点,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和困难性。父母爱子心切,对护理人员有很高的期望,常引发各种护患纠纷和投诉,本文对我院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防范措施。

1 儿科护理中潜在的危险因素

1. 1 护理人员自身素养和心理等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承担着繁重的任务,由于工作压力和工作量大等原因导致护理人员精神疲乏,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或是工作效率低等问题。针对儿童的特点,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常需要医护人员及其家属配合完成。现阶段的护患关系较紧张,部分家属由于自身缺乏医学常识及爱子心切的心理状态,常对护理过程过分或过多的进行干涉。护理人员由于个人情绪等因素影响易出现冲撞患儿家属的情况,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康复效果。现阶段我国护理行业的部分在职人员缺乏慎独精神,工作态度不够严谨,针对儿科患者用药剂量的特殊性,部分护士由于疏忽或忘记核对加之患儿生性好动,床位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护士给药过程增加风险。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避免交叉感染意识淡薄,不能及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作出相应处理,直接影响患儿治疗效果或引发意外事件发生。

1. 2 患儿家庭因素或配合度不够:儿科护理的特殊人群及年龄段导致护理工作中出现各种不可控因素,即家长参与护理工作。患儿行为能力有限需要家属照顾,使原本单纯的护患直接交流关系演变成患儿、医护人员和家长之间的三角关系。家长不安心理居多,在沟通过程中易出现表述不清或态度激烈等情况,这些因素均有可能影响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家属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干预度都是制约护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家长习惯以自己孩子为中心的生活模式,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过分要求护理人员而影响护患关系。

1. 3 医院因素:医院普遍存在医院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高、管理不到位现象。对护士继续教育培训不够重视,护理人员不能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加之年轻护士自身的一些特点。医疗环境、病房设施陈旧等,如地面过滑易致摔倒,病床无护栏造成坠床,春冬季节患儿多,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患儿同住一室极易感染。容易引起患儿家长不满情绪。医疗仪器陈旧、修护不当,特别是对平时闲置的抢救器械疏于维护,在抢救患儿时极有可能出现故障,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后果。

2 针对儿科护理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

2.1全面提高护士业务素质:提高业务能力,加强护士职业素养:为护士提供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获得护理领域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新老护理人员合理搭配,取长补短;年轻护士轮转科室,护理骨干到上級医院进修、短期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科室护士整体素质。鼓励护理人员学习心理、人文等知识全面提高自身修养,提高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改变护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护患双方良好行为的基础,护理人员要真正树立“病人至上”的意识:治疗中,多与家属沟通,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减轻家属的焦虑,使其理解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增进他们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互支关系,从根本上杜绝纠纷的发生。

2. 2 改善医患关系:加强患儿家属与护理人员相互配合力度。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一般是直接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告知其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或操作方法等,通过护理人员和家长之间的配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加快患儿的康复。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以患儿为中心展开护理活动。及时观察和反馈患儿的各方面需求,解答家长对护理过程中的疑点。在与患儿直接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患儿的心理年龄和心理承受能力,态度亲和语气温柔。在患儿入院、治疗过程、康复过程及出院后各个时期进行适当的健康宣教,让患儿能够更加主动自愿的配合治疗过程,增加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在对待年龄稍大的患儿时,护理人员可以主动介绍同病房的小朋友认识,通过同龄人直接的交流,缓解患儿的不安情绪。在沟通过程中注意仪态和文明用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保证医疗安全,及时处理紧急情况。

2. 3 医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完善儿科病房的基础设施工作,可以在儿科病房中增加彩色图标以突显危险设备,保证性能完好的同时还能避免患儿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对于病房内危险器材或是电类器械进行合理的管理,防止小朋友因为好奇心驱使而出现毁坏电器或是医疗设备的事故发生。儿科专用药品,急救器材须安排专人管理,放置于固定位置,储存量足,用后要随时补充,及时检查药品过期失效事宜;定期维护、保养抢救仪器并及时维修,降低仪器故障率,延长仪器的寿命,确保急救仪器时刻处于备用状态。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要求熟练掌握急救仪器的操作。

3 讨论

儿科护理人员应有强烈的责任感,爱护及尊重患儿,具有丰富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同时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护理管理者应坚持严格事前控制,严肃事后处理的原则,抓易出差错的时间、抓易出差错的环节、抓易出差错的部门、抓易出差错的人,加强对护理危险因素和差错事故隐患的管理。安全、有效的护理可促使患者疾病痊愈或好转,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乃至整体医疗水平高低重要标志,必须引起护理工作人员及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中华护理杂志.

[2] 祝敏分,兰志建“.影响学龄前儿童临床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与康复”.

[3] 黄薇.“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

[4] 杨英华.护理管理学。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有效探究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方法:笔者选取河南省西平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与住院患儿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0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以人文关怀为指导开展护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患儿不依从率?门诊转住院率?输液率高于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可以提高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依从性,降低护理纠纷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具有临床可行性?

关键词:人文关怀;儿科护理;实践应用

引言

儿科护理是指对0-14周岁的儿童或青少年的入院治疗患者提供具有临床价值的医疗服务;由于患儿的生理及心理尚未发育成熟,解剖形态及位置?免疫功能及临床病理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不同,在治疗前后需要对患儿提供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协助临床治疗,才能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避免病情恶化;但在护理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及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需要为患儿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一?资料及方法

1?一般资料

笔者选取河南省西平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与住院患儿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3例,女177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5.4±1.3)岁?纳入标准:第一,非危重症,高致死性疾病,如急性脑膜炎;第二,非特异性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发育不良;第三,患儿家属正常,无特殊人格;第四,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按照入院顺序,按照挂号数字奇?偶性将患儿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各20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家属陪护情况?病种?门诊或住院收治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2.1对照组

按照医院儿科门诊与住院护理管理办法,按照病种执行相关护理路径,主要内容包括接待?辅助诊断?门诊用药?对症护理?体征监护等?

2.2观察组

强调人文关怀,在门诊观察室?输液区?病区等区域划定人文关怀区?事前组织护士进行培训,组成人文关怀护理小组,学习掌握基本的人文关怀方法,对象为患儿及其家属,针对护理路径制定相应的人文关怀策略,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转变观念,以患儿为中心开展护理:入院时,热情接待,做好舒适护理,关注细节,如伴有发热,预见性采取抗发热措施,而不是先办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如候诊区患儿已入睡,可安排至角落休息,待排号后由护士专门提醒;做好区域管理,如安排护士做好候诊区管理,逐一记录患儿症状表现,询问病史,提供热水?保温袋;培养护士高度责任感,护士应感同身受,以对待晚辈而非对待患者的态度开展护理工作[1]?

其次,做好技术性操作人文关怀:许多患儿害怕扎针?输液?吃药?住院,开展临床技术性护理时,应注重手法,尽量减轻患儿痛苦,同时给予言语关怀?抚触,采用言语激励促患儿配合;鼓励家属陪护,传授家属基本的护理技巧,如伴有消化道不适患儿,应做好体位护理?温度护理,减轻肠道刺激?

最后,做好家属人文关怀:陪护家属多为父母?祖父母与外祖父母,关心则乱,护士应换位思考,给予多方面支持,包括:具有预见性及早发现?处理急重症;客观真实的阐述患儿情况,不拖沓;热情接待患者,以自信的言语?真诚的态度促家属镇定?镇静,以达到有效沟通,及时掌握患儿病情;及时处理诊治期间出现的异常情况,如患儿突然哭闹?自述疼痛刺激等,不推卸责任,及时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满足患儿及其家属合理需求,如部分家属觉得候诊室较冷,可给予适当保暖措施,部分家属觉得等候时间过长,可安排医师给予预处理;纠正家属错误行为?认知,护士应从职业角度出发,纠正家属错误行为?认知,如部分患儿病情相对较轻,并无输液需要,但家属仍要求输液,不应敷衍了事,随意答应,应有理有据的阐述药物治疗可行性?输液可能带来的风险等,若家属仍执意要求输液,再通知医师进行宣教,若仍要求需要,才考虑输液[2]?

3?观察指标

患儿不依从率(如皮下注射时哭闹?拒绝服药等),门诊患儿病情加重?恶化转住院率,输液率?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

二?结果

对照组患儿不依从率15.5%(31/200)?门诊转住院率10.56%(15/142)?输液率41.0%(82/200)高于观察组6.5%(13/200)?门诊转住院率3.5%(5/140)?输液率35.0%(70/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三?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运用人文关怀主要目的为减轻患儿心理和(或)躯体不适?取得患儿家属信任,以保障护理顺利实施?医嘱落实,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本次研究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之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儿不依从率?门诊换住院率?输液率低于对照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有助于取得患儿家属信任,提高患兒依从,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儿预后?这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更具有实践性及可行性?儿科护理工作的繁杂及难度,使得在临床护理上,容易忽视患儿的心理需求,这极不利于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往往会导致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但对患儿采取人文关怀性的护理,可以及时发现患儿的异常情况,了解患儿的治疗期望值,并采取有针对性?特异性强的护理措施,及时给予干预,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可以提高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依从性,降低护理纠纷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具有临床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潘春菊.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3):657-658.

上一篇:理论教育法论文范文下一篇:教务管理系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