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项目管理大全范文

2024-02-22

mba项目管理大全范文第1篇

暨南大学MBA,综合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所需的基本理论工具并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有效运用于商业实践的能力;对中华商业文明有深刻的洞察力,且能深刻理解中国的政情、商情、民情和人情;具有有全球化视野和与之相匹配的分析与沟通能力。

百年商道:

1、百年的商科底蕴与多元的文化背景。迈过了一个世纪的暨南大学,以其丰厚的商科教育底蕴和多元的文化背景特色,称誉于全球。来自全球五大洲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总数超过1万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高居全国高校第一,而其中来自境外的研究生占全国所有高校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正是这百年的商科教育历史、良好的多元文化氛围以及国际化的特色,使暨南人具有更为开放的视野,更为敏锐的商业触觉,为MBA人才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校园文化背景。

2、丰富的教学资源与领先的教育模式。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一大批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A类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和省名牌专业,以及EMBA、MPAcc、MPA和ME等齐全的专业学位设置形成了强大的管理类学科支撑优势;建立起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百余名正、副教授所组成的优秀的师资队伍;管理学院和教学大楼为MBA教育提供了华南地区最为优越的商科教育设施;领先的“三三制”商科教学模式和“四情”教育模式等。这都奠定了暨南大学17年MBA项目教育与管理的坚实基础。

3、融汇中西文化与坚持与世界一流商学院联合办学。MBA教育自建立之初,就注重走国际化合作办学道路,近年来,与包括美、法、英、加、澳等国外一流大学建立起MBA合作渠道,如与美国西北大学合作培养EMBA,与法国CNAM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BU)、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等签署协议联合培养MBA等。加强国外合作与推行交换生计划,是暨南大学MBA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丰富的校友资源与活跃的MBA联谊会组织。作为华南地区最早开办MBA教育项目的暨南大学,已经成为珠三角地区培育MBA学员最多、校友网络最为完善、学员结构最为合理的学府。与此同时,暨南大学MBA校友联谊会是全国最早成立的MBA校友组织之一,其组织开放性和活跃度大大的促进了校友、校企、校际之间的联谊与交流。暨南大学MBA联谊会倡导建立了华南地区MBA联盟,并成为该联盟的首届轮值主席。

5、专业的学生事务管理体系与完善的职业发展服务。在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和服务的同时,MBA教育中心设立了专业的学生事务与职业发展办公室和校友与公共事务办公室,通过“知行团计划”和“华商管理案例基金”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通过“校友导师计划”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的商界人脉网络,通过

“职业辅导计划”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发展服务。这一系列的服务体系为MBA学员的职业发展构建了一流的服务平台。

6、构筑MBA终生学习理念与价值增值体系。一朝就学,终生向学,暨南大学MBA立足于为学员构建终生学习和资源共享体系,通过信息与资源交流计划、华商管理论坛、校友联谊组织、管理实践平台、EDP项目等平台让MBA学生能够始终获取最新的管理知识,交流最前沿的管理实践经验,打造最为广阔的人脉资源网络。

培养模式:

1、前沿理论与商科实践相结合。暨南大学MBA教学将课堂讲授与案例分享、理论学习与企业实习、管理实践与创业实践等相结合。在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2、全球视野与独特的“华商”案例教学。“开启华商智慧,传承华商文化”这是暨南大学MBA教育的重要特色。一方面,引进国际著名商学院的案例,使之具有国际视野;另一方面,本土与侨情相结合,教授与学生相结合,致力开发反映华人营商文化与经营特点的案例库。

3、校内导师与校友导师相结合。按照中国学位制度的规定,结合学校培养MBA的经验,采用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校内导师与校友导师相结合的独特培养模式。

mba项目管理大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建设 大学精神 继承 借鉴 创新

一、引言

mb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商业人才,建设企业家队伍。随着李克强总理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活动的开展,对我国mba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mba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建设特点:开放、包容、创新、创业、共享等,全面总结和提炼mba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方法,积极探索和研究mba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mba办学品牌内涵,提高学校美誉度,增强办学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mba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mba文化是mba教育的灵魂。mba文化建设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办学品牌,提升文化品位,提高育人水平,增强学校竞争软实力的必然要求,积极探索和研究mba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mba人群基本特征

mba人群有如下基本特征:(1)有一定工作经验,年龄以30岁左右为主,专业方面已经有所建树,希望通过学习mba来解决实际管理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2)打算创业或已经创业,希望通过学习mba来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3)希望通过学习mba来提升自己学历和工资待遇,成为自己的升职加速器。

2.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

1980年,美国《商业周刊》首先提出“corporate culture”(企业文化)概念,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企业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逐渐成为管理经济学的热门话题。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20世纪80年代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提出“校园文化”这一概念。校园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价值体系,是大学在办学过程中经过不断积淀而形成的办学理念、精神风貌、学术氛围等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的总和,是大学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所在,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

3. mba文化建设概述

mba教育在全球已经有100多年历史,在中国发展也已经有25年历史了。在mba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院校办学特色和细分领域不同、以及地域差异等原因,使各院校的mba文化在兼具了mba文化共性的同时,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

在国内外,许多优秀的商学院已经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mba文化。以创新文化和感恩文化为特色的哈佛商学院、以强调校企合作文化为特色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以国际化为特色的中欧工商学院,以严谨科学、“综合+专业”的培养特色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等等。

4. mba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mba文化建设对学校、学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对内,mba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师生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凝聚力,另一方面,对外,mba文化建设有助于树立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品牌内涵、提高学校美誉度、增强学校行业竞争能力。

mba文化是mba教育的灵魂,是mba教育生命力之所在。加强mba文化建设是现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学校社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三、中国传媒大学mba文化建设的实践

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2016年5月已更名为商学院)自2009年成立以来,在学校、学院领导的重视下,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以组织文化、公益文化、创业文化、分享文化、康怡文化为特色的中国传媒大学mba文化,获得了业界和学界的普遍认可,斩获多项殊荣,学院品牌深入人心。

1. 学院发展历程

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二级学院,其前身是中国传媒大学mba教育中心。2009年9月,经中国传媒大学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独立建制的二级学院,2010年开始正式招生。学院对内整合全校资源、对外与市场充分接轨,采取企业化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进行运作。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以“夯实管理基础,彰显传媒特色”为指导方针,坚持“用管理诠释成功,借传媒改变世界”的办学理念,在国家倡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继续强化“文化传媒”的教育特色,依托学校新闻传播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优势学科平台,着力培养懂传媒、善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在发展过程中,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凝练课程特色,采用“学术导师+实践导师+创业导师”三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

2. 学院文化的形成

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从2009年创立自今,以塑造大学精神为灵魂、以塑造学生价值观、完善学生人格为出发点,与时俱进,遵循“传承、借鉴、创新”的基本原则,逐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院文化,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创新的“开学第一课”新生导入环节,囊括了树立学生之间团队合作精神的拓展训练、展示学生才艺、管理组织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的迎新晚会,以及包括帮助失音儿童在内的公益活动,使学生感受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的文化氛围,并迅速融入其中。2010年到2011年7月,属于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初创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传媒大学mba在文化建设方面也更加侧重于物质文化的建设,包括学院的各种教学、科研、娱乐、体育等各种硬件设施的配备,专用图书室的设立,制定培养方案、初步建设师资队伍等。在培养方案的设定上,2009年,学院立足于学校的优势学科,设置了媒体经营与管理、市场营销、广告战略管理、新媒体经营管理、影视动画项目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六个专业方向。2011年开始,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此阶段,学院各项硬件配套设施已经完成,在师资力量上,已经形成一支较为稳定的师资队伍。mba学院在全校范围内选聘教师,聘请了包括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在内等的中传名师。此外,mba学院还积极引入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校外教师及外籍专家进行授课。除了进一步加大在物质文化方面的建设外,mba学院还加大了对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力度。 3. 学院文化体系

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文化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mba学院文化核心体系;mba学院基本观念;mba学院各个部门工作理念。

4. 学院文化特色

在经过了6年的发展和积淀后,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其中组织文化、公益文化、创业文化、分享文化、康怡文化已经成为中传mba学院文化中最为有代表性的学院文化。

近年来,mba学院贯彻学校“校园大课堂、传媒大舞台”的育人理念和模式,强调加强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组织一系列有特色的、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提高mba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心与责任心”的双心教育贯彻整个中传mba教学和活动始终,为公众服务、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公益文化在中传mba人心中生根发芽并不断壮大。

为响应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号召,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近年来一直将推进建设“中传mba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不但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充分考虑了创业者的需求,邀请了具有丰富创业经验及管理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创新管理》和《创业管理》的授课老师,更积极举办各种创新创业大赛,设置孵化器,鼓励学生创业实践。

分享文化是中国传媒大学mba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包括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分享、各个学习小组之间的分享、校友间的分享、师生之间的分享。这种分享不仅仅限于知识的分享、对待同一事件、同一问题不同观点的分享,也包括人脉资源的分享、行业信息的分享。mba校友会根据校友的工作行业进行划分,发起成立了11个产业联盟,使兴趣爱好或职业相同的校友们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分享资源。

四、关于mba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 mba文化建设必须以塑造大学精神为灵魂

大学精神是指高等院校的办学理念、治学传统和价值取向。大学精神是对校园文化的高度凝炼和提纯,是校园文化的精髓。mba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子文化,其建设必须以塑造大学精神为灵魂。即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做到:第一,强调以人为本。将学院老师和学生作为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确立学院老师和学生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将师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及归宿。“以人为本”意味着大学教育要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这是教育最高尚的目的,也是评判大学水平的重要标准。第二,弘扬创新精神。大学的本质在于创新。在文化建设方面,不但要在教学制度、教育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方面进行创新,也要在日常的工作管理中不断创新,我们不仅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更重要的是创新校园文化环境, 使之成为适宜创新型人才生长的土壤。

2. 牢牢把握mba文化建设出发点――完善mba学生的人格和践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需要明确并牢牢把握我们为何要建设mba文化,其出发点是什么。mba文化建设应该以完善mba学生人格和弘扬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完善人格体现了人类处境的有限性与其理想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张力。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社会经验的mba学生而言,完善人格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第二,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独立性行和创造性是对学生丰满人格的创造,是学生独特个性的创造,对未来生活的创造。第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包括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开拓精神和求实精神。第四,生态价值观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具备生态伦理良知和生态美学共感能力品性的人格。

3. mba文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遵循“传承、借鉴、创新”的基本原则

mba文化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在mba文化建设中,我们不但要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要继承高校在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优良文化传统。这些传统体现在人才培养、学术活动、内部管理、学生社团活动等各个方面,是学院凝练办学精神的基础和来源,是学院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西方mba发展100多年,国内一些知名的院校开展mba教育也有20多年的历史,他们在mba文化建设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有选择性地吸收,并根据学院自身特点进行进一步优化,进行创新。

4. 全员参与是根本,组织推动是关键

文化建设不单单是学院和领导的责任,更与全体师生员工息息相关,需要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共同谋划。唯有大家共同参与,才能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全体师生员工对mba文化建设的理解,增进全体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充分调动其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推动mba文化建设的发展。而mba文化建设除了全员参与之外,也需要得到学校学院领导、党委的支持,发挥其导向作用,成为mba文化建设强大的推手。

五、结论与展望

mba项目管理大全范文第3篇

2.墨菲定律与海恩法则的启示。

3. 危机事件新闻发言人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② 人格品性可靠: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正确的民族精神、公民精神、全球意识;忠于企业,心系大局;尊重公共利益;坚持公共精神。 人文素养扎实: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行业企业知识。

③ 科学素养合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探究能力。

④ 职业能力出众: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

⑤ 心理素质良好:意志品质;健康心理;关爱生命;合作竞争;心理修复;冷静心态。

4.危机管理的基本理念。

用心做人(良心):

尽心做事(责任心):尽心做事就是排斥形式竞争力—形式竞争力依靠外在的资源、政策、垄断,依靠原始需求、低成本红利、金融投机,依靠山寨、炒作和欺骗。尽心做事就是提升本质竞争力—本质竞争力是诚信而理性的、符合规律的、负责任的,是内生的、内源发展的。

5.危机事件中的公众消极心理现象。

6.危机事件的特质。 雪中送炭者少而落井下石者多。 伸手相救者少而冷眼旁观者多。 同情怜惜者少而冷嘲热讽者多。 善意建议者少而升级批评者多 知恩图报者少而秋后清账者多 演讲技艺高超:表演才艺;审美情趣;创新意识。 表达技巧卓越:坦诚关爱;新闻语言(大众、通俗、个性鲜明);沉稳持重;有效回应,特别是棘手问题;赢得多数;均衡媒体期望;善用幽默;议题领导能力。 墨菲定律:“只要存在发生事故的原因,事故就一定会发生”,而且“不管其可能性多么小,但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损失”。 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航空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平时只有精心,关键时才能放心;平时只有周全,关键时才能安全。 企业人文沦落与社会公民意识觉醒的矛盾 企业自大倾向与公众平等愿望的矛盾 企业信誉力缺失与信息装饰的矛盾 信息不透明与公众信息强烈需求的矛盾 媒体“底层叙事”印象与事件真相的矛盾 ② 企业行为失范与公众期盼的矛盾 晕轮效应、近因效应、防卫心理、流言心理、刻板效应(无商不奸+推脱责任+官商一家)、围观效应。

危机事件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由于内外各种因素综合影响而引发的、对企业经营活动和商业形象产生否定性评价、形成批评性舆论的事件。

①多重危险。

②事发意外。

③处置紧急。

④舆论高度关注。

⑤不确定性强。

⑥事出有因。

7.企业对内管理行为不当的表现。

①政治官僚型:空转与隔离现象。

②军事专制型:一支笔现象。

③运动突击型:形式主义。

④资本绩效型:唯利是图动机。

⑤混乱失控型:持续的资源紧张;重点项目不断更换;时间进度压力;依赖既往成功经验;内部沟通不畅;压制不同的专业意见;缺乏社会全局意识。

⑥去制度化型:制度缺失。制度漏洞。制度稻草人现象。

⑦选择性管理:部门选择性管理;员工选择性执行。

8.企业针对媒体公众的危机应对措施。

①确定对待不利新闻报道和逆意记者的基本态度,确保对所有媒体都坦诚相待,做到一个态度。 ②选择理想的新闻发言人。

③充分准备,撰写新闻稿,力争在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确保主动。

④确立配合新闻工作的方式,对外传播需要统一口径,确保一个声音。

⑤向新闻媒体及时报告危机事件的调查情况和处理方面的动态信息。

⑥确立与新闻媒体保持联系、沟通的方式,新闻发言人的联系办法、新闻发布会的时间和地点,应事先通报新闻公众。

9.针对投诉公众的危机应对措施。

①安排富有亲和力、熟悉法律和企业政策的员工,专门接待、联系投诉公众。切记冷静客观。

②关心、重视投诉公众:顾客是最重要的市场资源。

③认真倾听:接受倾诉,让对方吐出全部抱怨。

④准确定位客户的期望。

⑤谦虚诚恳道歉:确立向公众致歉、安慰公众和领导慰问的方法,展示企业负责任的诚意。

⑥不要推卸责任。

⑦及时反应、调查和追踪被投诉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真正根源。

⑧制定善后工作方案,解决受害者面临的难题,避免事态扩大。

⑨果断解决问题,处理态度要认真:在了解受害公众赔偿要求的基础,兼顾生命健康价值和客观的第三方标准,制定有利于受害公众的赔偿方案,包括补偿方法与标准,并尽快落实到位,让受害公众获得安慰,感受到诚意,最高境界是让公众满意,而底线是则让受害者流了血后不再流泪了。

⑩尽快明确责任方面的承诺内容与承诺方式,承诺既不打太极也不过度,在第一时间回应公众诉求,有效处理公众投诉。履行自己的承诺,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⑩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清楚说明。

⑩及时沟通:第一时间选择合适场合与受害者及其代表单独沟通,既要有分寸地让步,又要妥善拒绝无理要求。

⑩强化公众心理、情感关系的方案,切勿责怪客户。

⑩用时提供适度的额外服务,化被动为主动。

10.识别危机的路径。

①企业经营机制的病态化:企业家的保守、武断与精神懈怠;行业业务的衍生病;企业制度僵化;员工缺乏职业道德。

②顾客公民意识的觉醒:维权意识;知情权、公平权、表达权、监督权。

③社会转型矛盾的转移。

④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向。

⑤天灾人祸的转移。

⑥新媒体的对立化诉求:当今社会的负面情绪,媒体的情绪化表达,放大了负面情绪和畸形价值观。这既放弃媒体责任,也破坏社会信心,同时还损害企业形象。

11.危机风险的来源。

①借助沟通技术收集危机信息:与客户沟通;与关键员工、基层员工沟通。

②借助信息六位合体技术透视危机根源。

③刻意收集细节信息:制度层面衔接性的细节缺陷;员工操作性的细微问题;普通顾客的抱怨和投诉性的细小诉求;建筑、食品安全巡视员的警告;公司非正式群体的流言。

④预判危机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损失程度、发展走势、媒体敏感程度和社会介入的程度。

⑤评估危机风险,按轻重缓急排列潜在的危机。

⑥管理危机风险,预判产生危机的薄弱之处和损害程度,拟定应对策略。

12.危机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 预防为主原则。

② 统一指挥原则。

③ 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④ 快速反应原则。

⑤ 公众利益第一原则。

⑥ 主动面对原则。

⑦ 坦诚相待原则。

⑧ 灵活应变原则。

⑨ 全员应对原则。

⑩ 善始善终原则。

13.企业应对危机的基本策略。

①利益倾斜策略——担责任:维护公众利益是最基本的要求;关心公众利益损失;及时弥补公众利益;适度补偿公众损失;及时合理的精神赔偿。

②情谊联络策略——用善心:表现出诚恳的态度:诚意求理解,诚实不说谎 ;第一时间关心危机事件:先人员伤亡,后财产损失;真诚表示同情、慰问;及时表达深深的歉意:先致歉后陈述事件;使用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尊重公众的心理感受。

③如实传播策略——讲真话。

14.危机管理中的媒体沟通思路。 亡羊补牢策略——改制度。

①冷静谋划——建立沟通预案制度:确定媒体沟通的宗旨;确定媒体沟通的语言风格与基调;确定媒体沟通的形体语言与情绪调控;确定应对不合作媒体提问的思路;开展刁难式媒体应对训练;预备媒体可能提问问题的详细材料。

②统一口径——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机构,指定新闻发言人,对内确保危机信息快捷共享,对外确保一个真实的声音。

③充分准备——撰写新闻稿:告知真相,直陈失误,表明态度,明确措施,不藏不添不拖人下水。 ④诚实传播——充分显露,坦诚地讲事件真相:一个版本。不可选择性传播,不可隐瞒、歪曲事实,不可说谎,更不可死扛假话。

⑤态度诚恳。

⑥主动出击——及时向新闻媒体报告危机事件的调查情况和处理方面的动态信息,适度引导媒体的报导角度。

⑦适时控制——媒体发布不实报道时,应接洽媒体,指出失实之处,提出更正要求;媒体持异议时,应安排当事人接受采访,争取更正机会;媒体拒不更正时,可发表正面声明,必要时走司法途径。

⑧提供服务——全方位配合记者采访;主动告知新闻发言人的联系办法、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间和地点;建议媒体主动再来电。

⑨全息监管——新闻发布办公室实施24小时工作制,全程、全面监视、踊跃各种媒体的信息。 ⑩权威证实——邀请政府主管部门特别是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参加、发言。

⑪ 避忌语。

15.危机管理中的媒体沟通准则。

①尽心担责原则。

②第一时间原则:讲究速度,开展即时宣传。

③公开透明原则:注重事实,务求绝对真实;不封锁消息,不阻挡记者。

④内容相关原则:突出针对性。

⑤口径一致原则:用一个真实的声音说话。

⑥留有余地原则:一把手不要在第一时间充当发言人;反应不过度:负面事件不要马上一口否认;承诺不过度。

⑦第三方原则:专家、非利益相关者、政府机构、民间机构、国际组织等。

⑧态度诚恳原则:面对问题富有诚意;尊重公众感受——对公众不理智的言行,不要反应过度。 ⑧ 业水准原则:职业水准运作;专业技能应对。

16.根据性质,危机分哪几种?引发各种危机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处理各种危机的措施和要求分别是什么?(重点)

误解性危机:

误解性危机是指企业自身工作或产品质量诸方面没有什么问题,没有出现任何损害公众,但是被公众误解而引发的危机,其实质是沟通不畅。

公众误解企业的原因很多,诸如社会流言、不利社会舆论的导向、专家及新闻工作者的误报、竞争对手的误导及至造谣中伤,都可能引发公众的误解。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顾客之所以轻易盲从他人的意见,主要由于企业平时沟通不够,导致公众不了解具体情况,不信任企业。

误解性危机事件的处理,应把目标放在增加沟通、增进信任上。

事故性危机:

事故性危机是企业由于管理体制、经营理念、工作失误等自身原因而引发的损害公众利益的危机事件,一般表现为产品质量问题、服务不到位的问题、环境破坏问题,其实质是侵害公众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心理政治利益。

引发企业发生事故性危机的原因主要有:生产性意外、环境污染问题、劳资争议与罢工、产品质量

问题、股东失去信心、具有敌意的兼并、股市动荡、谣言或者向大众传播媒体泄露组织的秘密、政府的限制、恐怖破坏活动、组织内部人员的贪污腐化。这些原因绝大数是因企业自身行为不当造成的。

处理事故性危机关键在于端正经营思想,维护公众利益,尊重公众选择权,在具体工作中应组合运用下列措施化解矛盾:第一,果断采取措施,有效制止事态扩大。第二,诚恳向公众致歉,以期迅速获得公众的谅解、宽容。第三,了解公众需求,及时弥补公众的损失。第四,认真检查,切实做好改进工作。第五,适当宣传,把事态的发展情况、改进措施、对公众的承诺和服务等内容,通过适当的媒体、传播方式公诸于众,以消除公众的不良印象,恢复公众的信任。

假冒性危机

假冒危机是指他人未经许可假冒企业的包装式样、商标、名义推销伪劣产品,致使企业形象受到损害的危机。假冒性危机的根源在于制假贩假,其实质是他人违法经营,企业遭受损失。

假冒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第一,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会存在结构性的不均衡现象。第二,某些企业的生产成本比较高,给造假者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第三,某些品牌的“溢出效益”比较明显,借助品牌即可获得高额市场利润。第四,目前法制建设和司法制度尚不健全,对假冒现象打击不力,受处罚的比例较少,而且受处罚的程度较轻,造假成本比较低。第五,部分公众贪图便宜,明明知道是假冒产品,因其价格比较低廉而乐于购买。第六,现代科技高度发达,这为某些不法经营者提供了制假的先进工具。 从微观操作层面上看,打击假冒现象,主要有五种策略:策略之一是法制打假策略,即诉诸法律,利用法律武器来打击制假现象,维护企业的商业形象。策略之二是科技打假策略,即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构筑防伪技术,使假冒者无机可乘,有效地打击假冒伪劣现象。策略之三是新闻打假策略,即通过大众传播媒体,揭露假冒经济的危害,让公众特别是地方政府公众认识到假冒经济“局部受益整体受害,当前受益后患无穷”的作用机制,从价值观上端正对假冒经济的认识,提高打击假冒经济的自觉性。从狭义上讲,新闻打假策略就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体,通过新闻揭丑达到打假的目的。策略之四是降低成本打假策略,即强化产品个性形象,同时增加产量,以创造规模效应为手段,进一步降低成本,使假冒者无利可图,从根本上杜绝假冒现象,维护企业形象。策略之五是全民打假策略,即利用公众对假冒伪劣商品的痛恨心理,策划专题性打假活动,通过巧妙设计与包装,设立有奖举报热线与网址,调动社会公众、企业员工甚至造假贩假者的力量,针对制造、销售假冒商品的商店,共同打假,维护企业的商业形象。

灾害性危机

灾害性危机是企业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火灾漫延、飞机轮船失事等不可控因素而引发的危机事件,其实质是企业遭遇天灾人祸,这种危机也会严重冲击企业形象。

公共性危机

公共性危机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引发的,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正常秩序的危机事件。

17.运用危机管理的三维范式,设计一份危机应对方案。(重点)

①观念维度——如何看:通过经常反思市场理念、反思财富理念、反省价值观念、反省生活观念,重唱公共精神,重育服务精神,再构双赢信念,再建和谐信念,培育家园精神,强调发展的永续性,强调对成员负责,强调量力而行,强调行善与人和,强调保护环境。

②事实维度——如何办:基于法规标准、国际标准还是良心标准经营企业;开展关系构建、品牌建设,以便防御危机;基于成本主义还是人道主义,确定赔偿方式;立足于亡羊补牢还是系统创新进行企业整顿,以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形象。核心路径是应急解困、化解矛盾、补偿损害和改造创新。

mba项目管理大全范文第4篇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MBA海外游学项目行前须知

一. 行为总则

学生在外期间应自觉维护祖国尊严、学校声誉和中山大学学生个人形象,遵守我国和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了解并遵守我校和前往学校或机构的相关管理规定。恪守学术道德,保守国家秘密,遵守知识产权以及有关规定和惯例。

我院学生在外交流学习,应展现出富有朝气、积极向上的中山大学学生风范,珍惜学院提供的宝贵机会,在交换学校课堂上积极配合教授授课,课后踊跃参与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加强互动交流,谨记自律、自尊、自重,自强、自立、自爱。

加强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和适应能力,了解基本礼仪和社交常识,尊重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社会规范和风俗习惯,特别是宗教习俗,行前认真查阅网站,了解前往国家的相关政治、文化、经济、治安、社会情况等信息。 二. 学生管理

我院学生在外学习期间,必须遵守当地法律及所在院校校规,服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以及所赴学校的管理,并在其相关指引下,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认真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积极参加学术活动,真正达到赴外学习的目的。

学生须于活动结束后一周内亲自赴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S133办公室报到。 三. 保险

了解和掌握出行安全知识和必要的应急避险常识,确保出行时间、地点和出行方式的安全性,维护个人人身和财产安全。随身携带常用及紧急情况下的联络方式,包括报警及求救电话、住所地址及电话、我国驻外使领馆的电话、家人联系方式等,保持与亲属和学校的联系。

学生在外学习期间必须自行购买在国外期间(包括出境日期至入境日期)涵盖医疗及人身意外等保险,保险总额不低于人民币95万元。如在境外游学期间发生疾病、意外伤害,或其它意外情况,须按照学习的所在国/地区的有关保险制度处理,中山大学及其管理学院均不负担补偿责任。

学生应对自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负责,将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一切有危险的行为和活

1 / 2

http:///5.html

动。遇到危险状况,应当首先与当地警务部门和所在学校联系,并通报我院相关部门。 四. 费用

学生在外交流学习发生的所有费用根据项目规定承担。学生往返机票费、签证费、保险费、医疗费、餐饮费及个人消费均由学生本人自理。 五. 办理出境等相关手续

根据学校规定,外派生的出境手续需自行办理。派往同一学校的学生可自行组织以团队形式办理团体签证,并指定一位主要联络人。该联络人负责代表团队外派前后对内对外的协调工作。由于不同国家申请和签证流程不同,学生应注意申请时间,如因手续等问题耽误学习,学院概不负责。 六. 宣传义务

外派生应对学院、学校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学校所在的广州市、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乃至我国的人文历史、地理等都有较清楚的了解,以便于在外学习期间做好相关的宣传和讲解的工作。 七. 交流反馈

项目结束后向学院上交一份图文并茂的交流总结或心得,内容可为:交换收获、交流心得、学习或研究性报告等,从各方面反映自己参加国(境)外交流的学习、生活、交流、参访等情况,并附相关相片(照片应附上简要说明)。交流心得的撰写规范、递交方式应遵循《MBA海外游学反馈方案》的相关规定。 八.

出国保证金

获得MBA海外游学外派资格的学生,每人须交纳人民币10000元作为出国保证金。学生不得放弃或中辍外派资格。对于中途退出的学生、交流结束后未能按时归国的学生、未能及时办理签证导致无法参与海外活动的学生、在外学习期间违法乱纪、不履行行前须知相关规定及任务要求的学员,管理学院将没收其交纳的出国保证金。

九. 如有违反MBA海外游学行前须知之不良行为发生,申请人将被学院记录不良诚信,剥夺任何出国交换访问、评奖等机会。学院也可视行为严重程度做出其它处理措施。

我和家人已认真阅读以上须知,清楚自己相关的责任与义务。如果违反或无法执行有关条款等同本人自动放弃MBA海外游学资格,并且对其后果负责。 学生签名:

家长/法定监护人/配偶签名: 日期:

日期:

mba项目管理大全范文第5篇

对于一个全国性的MBA 创业大赛项目而言,简洁、实用和有效的项目管理 方法是项目得以成功实施的必要保证。总体上,我们建议的项目实施途径是:

1、首先应明确地定义本项目的具体实现内容,以及与各外围系统的定位关 系。即明确地定义该项目的工作范围说明书(SOW);

2、在SOW 的基础上,项目组讨论并确定实施相关任务的具体工作方法, 在工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作任务的细分,应对完成相关任务所需 的资源进行评估,并参考总体实施进度的时间要求,制定出详细和切实 可行的项目总体实施计划(进度、资源)、以及各实施小组的详细实施 计划书等;

3、为确保各方资源的合规调度和及时到位,在项目正式启动以前应签署相 关的商务合同;

4、在商务合同谈判和签署的过程中,项目经理将起草一份初步的项目管理 计划书,该计划书将包含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管理工作相关的主要内 容。如:项目进度计划、资源需求计划、项目实施方法概要、质量管理 计划、沟通计划、变更计划等;形成最终的项目管理计划书报第六届中 国MBA 发展论坛组委会批准。

5、项目应于合同正式签署的数日内正式启动。项目正式启动以后,项目管 理计划书将在项目的计划阶段进一步完善,并应作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项目管理的工作指南。项目组应严格按照该计划书中所规定的内容执 行,计划书中有关内容的重大变更应参照变更管理流程进行管理。

本文档是项目正式启动之前应讨论确定的项目管理计划书,有关的详细内容 请详细参照本计划书中的相关章节。

1.1. 目的

本项目的项目管理计划书用来定义本次所要开发的可交付物,和为开发这 些交付物所需的时间计划,及确保可交付物质量达标的计划,以及其它在项目 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计划。此项目管理计划书也用来定义可交付物的开发、验 收阶段中用来监督和控制项目的工作流程。

此计划旨在用简洁、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方法来确保所有实施的活动实 现的业务需求。

此工作文档将会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随时更新和补充。并遵守本管理计 划书中涉及的变更控制流程中的有关规定。

1.2. 项目计划范围

此项目计划书中包含下列内容:

项目任务与目标

项目范围管理

项目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定义

项目变更管理计划

项目进度时间表

项目质量控制计划

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项目验收计划

问题管理计划

2. 项目任务和目标

首届MBA 模拟创业大赛(Virtual 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 Competition),以“智圆行方,创新发展”为宗旨,力求为全国的各校MBA 搭 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全面检验全国MBA 在工作中所积累的和两年的学习中所 掌握的管理知识、技能和人际交流能力。展示中国MBA 的创业精神、展示中国 MBA 的实际经营能力,展示中国MBA 的综合能力。

首届MBA 模拟创业大赛(Virtual 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 Competition) 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

1、举办一届形式上创新,内容上务实,广大MBA 学员充分参与,充分展示中 国MBA 学员的风采的创业大赛,提升南开MBA 的品牌。

2、通过虚拟MBA 创业的全过程来检验参赛各校MBA 参赛团队的实际综合能 力,为广大的MBA 学员今后的创业之路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

2.1. 项目的实施时间

首届MBA 模拟创业大赛初赛于2004 年11 月15 日开始,2005 年2 月15 日结束,2005 年3 月1 日开始复赛,2005 年4 月20 日结束,决赛晚会暨颁奖 仪式将于2005 年5 月22 号18:30 至22:00 举行。

2.2. 项目的资源

人力资源:项目的实施以2003 级、2004 级南开大学MBA 和EMBA 学员为主,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领导、老师和校外专家为项目咨询顾问

资金资源:对第六届中国MBA 发展论坛和首届MBA 模拟创业大赛进行广泛招 商引资、通过企业的各级赞助形式获得项目所需经费

品牌资源:中国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中国天津市市委、 市政府、中国89 所MBA 院校、南开大学、南开大学MBA 以及各协 办单位和协作媒体

2.3. 项目所需完成工作

首届MBA 模拟创业大赛初赛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所需完成的目标如下: 初赛:

目的:从全国89 个MBA 院校的参赛团队中选出参加复赛的6-10 个团队,并 通过对比赛的报道宣传过程中吸引社会和媒体的关注,提升中国MBA 和 南开MBA 的品牌价值

评比重点:在同一起跑线上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和运用能力、各种管理知识和技巧 的运用以及盈利模式的创新和创业计划书的写作水平 复赛:

目的:从6-10 个复赛团队中选出参加决赛的3 个团队,并通过对比赛的报道宣 传过程中吸引社会和媒体的关注,提升中国MBA 和南开MBA 的品牌价 值

评比重点:企业战略的刚性和柔性、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以及各种管理知识和 技巧的运用 决赛:

目的:决定冠、亚、季军的归属,通过权威电视、网络媒体现场直播的形式,升 华整个比赛的主题并达到提升中国MBA 和南开MBA 的品牌价值的目的

评选重点:各团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能力,以及各管理技巧的灵活运用及现场的 情景测试所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抗压能力以及英语交流等实际综合能 力。

3. 项目工作范围描述

本项目的工作范围包括首届MBA 模拟创业大赛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宣传 工作。

3.1. 项目范围概述

3.1.1. 工作分解结构(WBS)

3.1.2. 首届MBA 模拟创业大赛策划工作范围界定 项目组所需承担工作: 初赛:

与各协作单位联系并确定最终获奖团队的奖金与奖励的设置以及奖项的设 置、分布

制定创业计划书的评分细则和设计初赛成绩的权重 统计完成各校参赛团队的最终初赛权重成绩

汇总复赛初赛团队的创业计划书的题目与摘要并提交给外联项目组 完成所有与外界沟通所需要的所有信函和通知的设计和文案工作 复赛:

汇总复赛参赛团队所需要回答的问题和答案并提交给外联项目组

及时通过各协作媒体向外界公布创业大赛复赛的比赛过程和最终复赛成绩 决赛晚会:

设计决赛。在三个小时的情景设计上达到决赛创业团队与面试评委的充分 互动,台上和台下的充分互动的效果,要把最后得奖的悬念保留到最后。 让晚会充分展示的中国MBA、南开MBA、首届MBA 模拟创业大赛项目 组的综合能力

颁奖仪式设计要有创新,要体现南开大学、南开MBA 的特色。整个气氛 热烈而有序。

各协作单位所需承担工作: 初赛:

GMC(国际管理挑战赛中国赛区组委会):

负责设计本次大赛的GMC 模拟营运比赛部分,并确保比赛能在规定时间 内完成并达到选拔团队的目的 大赛全过程 各协作媒体:

设计本次大赛的初赛、复赛和决赛的报道方式和过程,与组委会取得一致。 成立各媒体的项目小组,及时与首届MBA 创业大赛项目组联系协调,积 极参与比赛的组织过程并为比赛设计适合于初赛、复赛、决赛的宣传资料 以及决赛时所用的整体CI 设计(宣传海报、宣传手册等)。 3.1.3. 首届MBA 模拟创业大赛组织工作范围界定 项目组所需承担工作: 初赛:

邀请89 所MBA 院校参加首届MBA 模拟创业大赛并确认统计最终参赛团 队的数量。

邀请各知名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学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参加创业计划书 的评分工作并确定最终的评委名单

协助GMC(国际管理挑战赛中国赛区组委会)对各参赛团队进行参加GMC 模拟经营比赛的培训计划

回收、统计最终的各团队创业计划书的电子文档和书面材料并按创业模式 分类

把创业计划书按照分类寄发给各评委,并协调评委的评分工作,确保各参 赛团队的初赛成绩创业计划书部分在规定时间内统计完成

与GMC(国际管理挑战赛中国赛区组委会)协调共同完成初赛的企业模拟 经营部分,确保模拟经营部分在各校顺利进行并确保成绩在规定时间内统 计完成

邀请评委针对自己所评阅的参赛团队创业计划书提出7 个问题,问题主要 包括对计划书本身的一些置疑和企业获得500 万风险投资后可能会面对的 一些风险和实际经营问题。 复赛:

协调评委的工作并确保进入复赛的参赛团队在预定时间内收到复试题目并 回收。

确保评委在预定时间内收到参赛团队的答案并协调在预定时间内评委工作 在预定时间内取得各参赛团队的最终复赛成绩 决赛:

组织整个决赛晚会的实施并通过彩排确保晚会达到预期效果 各协作单位所需承担工作: 各协作媒体:

各媒体的项目小组,及时与首届MBA 创业大赛项目组联系协调,积极参 与比赛的组织过程并在各阶段为比赛制作适合于初赛、复赛、决赛的宣传 资料以及决赛时所用的整体CI 设计(宣传海报、宣传手册等)。 GMC(国际管理挑战赛中国赛区组委会): 对各校参赛团队完成参加GMC 的相关前期培训

组织各参赛队顺利完成初赛并及时把各参赛团队各轮比赛的决策和股价发 给组委会以便于通过各协作媒体向外界发布 模拟创业大赛评委: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创业计划书的评分工作以及对创业计划书的疑问和拿到 风险投资以后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参加复赛的创业团队复赛答卷评分工作 各协作单位所需承担工作: 各协作媒体:

成立各媒体的项目小组,及时与首届MBA 创业大赛项目组联系协调,积 极参与比赛的组织过程并为比赛设计制作适合于初赛、复赛、决赛的宣传 资料以及决赛时所用的整体CI 设计(宣传海报、宣传手册等)。 GMC(国际管理挑战赛中国赛区组委会): 在GMC 官方网站显著位置建立首届MBA 模拟创业大赛的网页,及时发 布相关信息

模拟创业大赛评委: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创业计划书的评分工作以及对创业计划书的疑问和拿到 风险投资以后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

3.1.4. 首届MBA 模拟创业大赛宣传工作范围界定 项目组所需承担工作: 初赛:

与各媒体沟通,确定首届MBA 模拟创业大赛的大众、专业、网络和平面 媒体协作单位

及时通过各协作媒体向外界公布创业大赛初赛的比赛过程和最终初赛成绩 向各参赛学校发布每个阶段所选用的宣传资料 全过程:

与各媒体项目小组沟通并了解和协调各协作媒体项目小组的工作进度 各协作单位所需承担工作: 各协作媒体:

及时向外界公布创业大赛的相关信息,包括:首届MBA 模拟创业大赛的新 闻发布会和初赛、复赛、决赛晚会的相关信息。 GMC(国际管理挑战赛中国赛区组委会):

在GMC 官方网站显著位置建立首届MBA 模拟创业大赛模拟经营部分的网 页,及时向外界发布相关比赛过程和比赛结果等信息

4. 项目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定义

4.1. 项目组织结构

4.1.1. 项目组织结构构成原则

1、项目各小组的分工原则:小组的目标和任务明确;

2、按照本项目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组,本项目的重点是加强各小组之间的协 调,加强本项目的质量控制,本项目的难点是对大赛总体效果的把握。

3、为加强对资源的协调,需要南开大学、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的直接支持。 4.1.2. 项目组织结构图 如下图所示:

4.1.3. 项目各组织的责任及人员安排 组名负责人及组员主要职责

创业计划项目组李进才、孙浩、卫满 喜

与各协作单位联系并确定最终获奖团队的奖金与奖励 的设置以及各类奖项的设置、分布

制定创业计划书的评分细则和设计初赛成绩的权重 回收、统计最终的各团队创业计划书并按创业模式分 类

统计完成各校参赛团队的最终初赛权重成绩 审定项目总体进度计划,指导项目的培训和实施 对项目总费用的预算、审定和决策 决赛晚会项目组周国强、张炳柱、刘 翔宇、王弢

策划首届MBA 模拟创业大赛的决赛晚会方案

组织参加决赛晚会的各校团队、评委颁奖嘉宾进行决 赛彩排确保晚会最终效果

外联项目组刘青元、卢文光、高 小良、刘鸿光

邀请89 所MBA 院校参加首届MBA 模拟创业大赛并 确认最终参赛团队的数量

协助GMC(国际管理挑战赛中国赛区组委会)对各参 赛团队进行参加GMC 模拟经营比赛的培训计划

邀请各知名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学专家学者、知名企 业家参加创业计划书的评分工作并决定最终的评委名 单

把创业计划书按照分类寄发给各评委,并控制评委的 评分时间,确保各参赛团队的成绩在规定时间内统计 完成

与GMC(国际管理挑战赛中国赛区组委会)协调共同 完成初赛的企业模拟经营部分,确保模拟经营部分在 各校顺利进行并确保成绩在规定时间内统计完成

邀请学校、学院领导、各界知名人士和各协作单位参 加决赛晚会并确定颁奖嘉宾

商业宣传项目组季笑南、狄佳、王君、 李楠

与各媒体沟通,确定首届MBA 模拟创业大赛的大众、 专业、网络和平面媒体协作单位并了解和协调各协作 媒体项目小组的工作进度

及时通过各协作媒体向外界公布创业大赛的相关信息 向各参赛学校发布每个阶段选用的宣传资料

5. 项目变更管理计划

很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导致变化,都会对项目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些变化会 使得方案在功能上有些增加或减少,因而需要在策划和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

5.1. 变更控制概述

变更可能由各协作单位或项目组提出,每一个变更必须记录成文档。

变更的批准:重大的变更需由第六届中国MBA 发展论坛组委会和项目组批 准,其他变更有由双方的项目经理共同决定。

一个确认的变更须得到批准后才能继续进行时,需要使用变更申请流程。

5.2. 变更处理流程

变更提出人 <填写变更申请表> 变更评估 完成<变更评估表> 填写<变更登记表> 执行变更 获得评估结果 评估变更执行结果

填写<变更执行结果评估表> 结束归档修复变更 Y 变更结果ok? N 执行变更? 拒绝 通过 结束归档 变更确认Y/N Y N 结果返回变更 申请人

5.3. 变更处理流程描述

1. 提出变更:由各协作单位或项目小组组提出按规范提出,由相关组长提交到项目经理处。

2. 项目经理与各相关协作单位的项目经理共同确认此变更请求是否为变更。

3. 若是变更,提交相关组或专家顾问评估此变更,同时交变更管理员登记此变更。 4. 根据评估结果,由项目经理与相关协作单位项目经理签字决定是否执行此变更。 5. 若此变更决定被执行,项目组即可按照推荐方案上的内容制订相应的变更实施计划,进

行有关的变更操作,并详细记录状态。

6. 由相关组或相关人员评估此变更执行结果。如果达到要求,则完成变更。若未达到,则

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变更的执行结果交变更管理员归档。 7. 需填写的表格为:《变更申请表》,《变更评估表》,《变更执行结果评估表》,《变更登记 表》。

5.4. 登记事件

对每一次变更事件进行登记,做好变更的管理工作。

5.5. 争议解决

若双方对变更意见不统一,先在双方项目经理之间进行协商解决,若问题

mba项目管理大全范文第6篇

哈工大管理学院1991年开展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是国家首批试办MBA的九所院校之一。截至2008年9月1日,已累计招生2624人,授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800余人。200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哈工大成为全国首批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位教育的院校。管理学院具有完备的办学设施。目前供MBA日常教学使用的配有空调设备的现代化多媒体专用教室15间,座位900个,案例讨论室9个,计算机200台。图书资料室拥有经济管理类中文专业图书11000册,外文图书1600册;每年订有专业报刊杂志320种。图书馆拥有经济管理类书籍15万册;各类期刊杂志2500种。此外,还有PQDD博硕论文数据库与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电子期刊及万方数据库等INTERNET网上信息资料使用权。

哈工大管理学院在MBA教育中积极探索开放模式,与欧美二十多所著名大学和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先后聘请50多位海内外学者和著名企业家担任哈工大MBA兼职教授,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具有良好声誉。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MBA教学环境与培养方式上已形成如下特色:

1.哈工大管理学院继承和发扬了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光荣传统,坚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战场服务,坚持质量第一,把全面提高MBA教育质量作为工作重点,本着科学、高效、服务的指导思想,为工商企业锻造“脊梁”。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各种层次、各种规格的高级管理人才,其中有在国家部委、省、市政府部门任职的领导、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管理特大型国有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人等。

2.全方位的、突出素质教育的综合培养体系。在培养中贯彻德育与智育并重,做好课内教学与鼓励学员课外提高发展并重,有形教育与无形的氛围熏陶并重方式,努力使学员在MBA学习期间在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创新意识、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

3.MBA培养上突出工商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并重的指导思想,教会学生勤“思考”,懂经营会管理。整个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两个主要阶段,课程学习采取讲课与案例讨论相结合,院内专任教师主讲与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具有实际工商管理经验的企业家相结合的方式.在MBA的培养上聘请了40多位专家做为校外MBA兼职教授,定期来校进行专题报告和讲座。

4.论文阶段学习,实行由指导教师负责的按培养方向管理的模式。学员在完成课程学习后,根据本人工作需要,可以选择在某个培养方向下,结合实际开展论文的研究与撰写工作。

目前,哈工大MBA的培养方向分为: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含信息资源管理、

企业过程创新、决策支持系统);会计与财务管理方向;企业管理方向(含市场营销);技术经济及管理方向(含技术开发管理、项目评估投资分析等);金融方向(含证券、银行、保险、国际金融等);公共管理方向。

上一篇:我的阅读史800字范文下一篇:某xxx广告策划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