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研究范文

2023-09-23

中职德育研究范文第1篇

1.1 行为习惯教育的需要

中职生的年龄结构大多是15、16岁, 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厌学的时间, 他们在中学阶段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造成他们没有进入普通高中教育阶段, 正因为此, 德育教育应该把中职生的行为习惯和素质养成教育放在首位, 培养中职生有教好的行为习惯, 引导他们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范围内, 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做自己喜欢并乐于做的事情。

1.2 成就动机教育的需要

有句话说, 有德再有才, 因此, 德育教育的第二的目标就是“成才教育”, 15、16岁的孩子们选择进入职校, 一方面是因为职校没有高中那么辛苦, 另一方面想通过学习一门技术, 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发展做好准备。

2 新时期中职德育面临的挑战

2.1 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

中职学校往往认为能够上中职的孩子, 都是不爱学习的孩子, 都是行为习惯不良的孩子, 在众多标签的效应下, 中职教师在教育中职生过程中, 只重视对专业技能传授与培养, 然而却忽视了对他们思想教育领域的熏陶与发展。

2.2 新时期中职生在品行等方面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政治思想方面中职生理想信念缺失, 责任担当意识不够。二是在品德方面,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为人处事比较自私, 以自我为中心, 行为礼仪缺失, 不懂得礼貌, 不懂得尊重他们。三是在劳动方面, 中职学生总爱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 将手机视为自己开心的一切源泉, 不爱参加劳动, 参与班级集体劳动的积极性不高。四是在性格和气质方面, 不少中职生骄横跋息、自以为是, 没有关心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对人对事缺少宽容之心, 承受挫折力差。

2.3 互联网的巨大冲击

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网络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重心, 他们利用网络充斥自己的所有时光, 将全部精力放在网聊、网游等其他娱乐方面, 网络让中职学生对社会生活充满着好奇, 社会中的低俗文化严重阻碍了中职学生的心理和身理的健康成长。

3 完善中职德育教育的对策

3.1 加强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和投入

首先, 将德育教育提上议程,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工作安排;并将德育教育, 德育责任落实到实处, 做到对德育教育的动态管理和趋势把控。

其次, 确保德育工作经费的投入与使用。一是要保证德育课教学、德育专职教师的培训提高、社会考察与调研、有关教研室的业务条件建设和图书资料购置、德育科研的经费;二是要保证经费, 不管是学生日常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 还是假期和课余时间的学生活动、社会实践、德育活动及其他关于德育队伍表彰的经费。

3.2 注重网络教育

首先, 完善校园网络管理, 将网络技术用到课堂, 将德育课堂和专业课堂变的更加生动有趣, 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所带来的新鲜感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的自媒体网络终端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

其次, 管理好校园网络以及网络信息向学生的渗透。加大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力度, 明确学生上网浏览网站的内容, 搭建网络防火墙, 严厉杜绝不良信息向学生渗透与传播。

再次, 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上网习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因此德育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利用网络信息来提升个人素质。

3.3 改变对中职生的教育对策

为使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得到根本改善, 首先管理观念要与时俱进, 学校领导要重视这项工作安排, 加强教师外出交流培训, 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获得预期效果。

其次, 加强校园文焕建设。在校园中开设多种多样, 的校园文化活动, 例如, 模仿秀、动漫展、文化艺术节、话剧秀等, 在校园中形成“寓教于乐、寓教于境”的教学氛围, 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 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来, 而不是沉浸在自我的网络世界中。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其中青少年学生尤为突出, 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祖国为人民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中职生正处于身体发育, 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塑造的关键时期, 因此需要对中职生实施全面的动态管控, 从正面积极的引导他们,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进而塑造他们的性格, 培养他们的习惯。

关键词:中职生,行为习惯,导向

参考文献

[1] 王志超.和谐社会建设下中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 2014.

中职德育研究范文第2篇

摘要:德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处世、修身思想渗透到德育教学中,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华经典文化;实践探究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生息繁衍中形成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1理论依据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德育课作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德育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力度,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学生人格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多元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冲击。由于中职学生是16~18岁的青少年,思想可塑性大,好奇心强,明辨是非能力差,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西方腐朽反动文化的侵蚀渗透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极易导致学生政治信仰、民族观念、价值标准和思想道德规范的混乱和偏差。

作为学校德育教育主渠道的德育课,必须主动适应国家和时代的要求,深入研究与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课教学中,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用优秀传统文化占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坚定学生的理念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文化自信。

3在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有效渗透中华经典文化

关注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中职学生的职业理想信念来树立其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而职业理想信念是中职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在其的主观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中职学生职业活动的精神动力。通过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和民族,正确處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职业信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

引导中职学生树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各类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爱国主义素质和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不乏为了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幸福而鞠躬尽瘁的仁人志士,他们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楷模。当代中职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时代的磨炼和革命战争的洗礼,缺乏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中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素养教育,就是要让他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国家贡献的精神。教师将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融入到教学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培养热爱祖国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发学习、无私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这些经典文化,势必能够引导中职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4应用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本项目的研究,将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在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去粗存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切入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可以大胆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再者,还可以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文化在德育课教学中的作用,达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总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经典教育,使得学生在回归经典本身的文句和文意当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并吸纳中国哲学经典蕴含的人生智慧,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智慧。

参考文献

[1]王金朝, 王永军. 责任教育: 树立职校精神坐标[J].河南教育( 职成教),2019(03):58-60.

[2]陈艳.中职德育课教学生活化策略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24):423.

中职德育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德育 渗透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家庭、学校重才智而轻德育,以至于许多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中职生除了学习成绩较差外,还存在行为习惯差、道德水平偏低的特点,这给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育人先育心”,教好这些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他们。因此,中职语文教学的德育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结合自己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中职生德育教育现状

新形势下,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表现为:(1)学校教育不健全。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现行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忽视了将道德教育贯穿到全部课程的教学和各项工作中,致使对中职生的道德教育“孤军奋战”,达不到预期的目的。(2)家庭教育存在缺陷。在对待子女的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导致孩子滋生任性、骄横的心理和性格: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导致孩子要么性格孤僻、不易与人沟通,要么走上极端。(3)社会教育薄弱。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渠道、形式的多样化,一方面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手段、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有些传媒和出版商由于利益的驱使,向青少年传播和兜售充斥暴力和色情的音像制品,也有的商家通过网络向青少年传播不良的信息,给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传承文化的载体,语文不仅是一种技能,还是德育教育的载体。古人讲究“文以载道”,并要求“文道统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强调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教育修养和审美情趣”,并最终落实在“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上面。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谨遵“文以载道”的理念,与德育渗透的出发和立足点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德育渗透的方式与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须以教材为依托,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使其有血有肉,学生容易接受,乐意接受,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从教材出发,寻找德育渗透的钥匙

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利用单元导语都进行了德育方面的指引。例如职业模块第一单元安排的是自知与自强的话题:“‘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两句经典名言告诉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度愈高,上进心愈强,自知之明正是君子进取的不竭动力;有才德的人应该像天体运行那样自强不息,顺境时勿忘自知,逆境时更须自强。如果我们从教材出发,贴切的选取德育渗透的角度,相信一定会真正的感召学生,切实发挥德育渗透的作用。

2、运用情景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受到教育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表演艺术。欣赏戏剧,要了解戏剧冲突,把握戏剧的情节和语言,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主要角色,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性格形成的时代背景,进而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教育。例如在讲《雷雨》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提前分组准备,组织排练,上课时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基本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分析时代背景理解人物性格产生的原因,进而理解阶级矛盾的本质,认清资本主义的冷酷无情,加强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中职生谈恋爱在学校是明令禁止的,作为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疏导,而不能谈之色变。在学习《致橡树》时,针对社会上“学的好不如嫁的好”的言论让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不能依靠别人,要有独立的经济基础”。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提问:怎样才能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学生回答,努力学习,将来找份好工作。通过讨论,既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又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杜绝因盲目恋爱而荒废了学业。

4、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作为中职语文教师,除了要为学生走上职场做好必要的语文能力准备外,还有必要在思想、意识等方面培养他们,使其能尽快适应职业生涯。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教育他们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通过学习《那一年,面包飘香》,引导学生明白:即使人生多坎坷,但成才的道路是宽广的,只要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自暴自弃,踏实上进,学得一门技术,立志创业,一定能获得社会和人们的赞誉。

总之,中职语文教师除“授业、解惑”外,更重要的是“传道”。只有先把学生教育“成人”,才有可能让其“成才”。组织课堂教学和管理学生是件颇伤脑筋的事情,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在完成《大纲》要求的知识、能力目标的同时,完成好德育目标的任务,培养出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1.6.

[2]倪文锦.语文[职业模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张崇雁.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东方青年教师,2013,(10).

[4]李莹.略议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青春岁月,2013,(15).

中职德育研究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德育是对學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健康的教育,在中职学校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中职德育的作用和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职德育教育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育;作用;现状;改进策略

中职作为培养劳动技术型一线人才的教育机构,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中职德育教育应该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摆脱现行以课堂为主的单一化教学模式,树立大德育课观念。

一、中职德育教育的作用

中职德育是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中职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是现代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现代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应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中职生多数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不足,对职业前景感到迷茫。要全面提升其素质和能力,中职学校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做事,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实践证明:德育是中职学校的生命,只有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德育作为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进行精心打造,才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使学校充满活力。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成为职业素质的核心主题,学生的敬业精神、团结合作、责任意识、沟通能力等“软实力”成了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等传统指标却成为次要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合格的专业技能,而且更强调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达成德育目标。

二、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1.多数学生自卑,从而导致缺乏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

许多中职生都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上高中,只有就读中职学校。既然不是读书的料,无论到哪里也学不好,于是缺乏自信,甚至有很深的自卑心理,从而造成了他们不够上进,学习主动性不高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老师的频繁唠叨说教对这个年龄段的他们而言往往起的都是反作用。

2.部分学生纪律观念差,法制意识淡薄。

现在的学生由“留守儿童”过渡到“留守少年”的不在少数,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祖父母过于溺爱又或疏于管教,而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只看重学生卷面成绩,却对学生课后行为不加管束,因而导致了部分学生态度恶劣、纪律观念差,法制意识淡薄的情况。学生既缺乏这方面的认识,一些学校暴力违法案件便层出不穷。

3.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整个家庭围着他一个转,所有事情为他一个让路。学校教育中,又奉行“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式教育,只教会学生争取与抢夺分数和名次,缺乏团队合作式教育,学生自然缺乏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中职德育教育的改进策略

1.加强领导,配备专业的德育师资队伍。

中职德育教学何去何从,取决于学校领导人的重视程度,首先必然要从重视师资队伍做起。严格按照素质教育《大纲》要求,设置德育课程,配备专业的德育教师。德育师资队伍不仅要吸收具备新型理论资源的人才,接纳新思想、新教法、新观念,同时要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增加德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真正重视德育教师的业务能力,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和课改活动。充分利用鼓励机制,激励德育教师的教学热情。

2.连结专业,特色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重要的一点便是职业性,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是我们应当努力探索的方向。利用学生厌倦课堂教育环境,渴望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可结合学生的专业特性,和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办学机制,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体验一名真正的职业人需要怎样的道德素养。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认识到自身职业道德方面不同的需要。

这就要求学校充分与企业合作,不仅局限于就业教育,而将德育教育也与职业特色结合起来,让企业告诉学生,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德育教师也应根据学生所学的不同专业,学习不同的企业文化,将课堂理论要求与行业特色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专业特色的教育计划,对学生进行特色德育教育。

3.以学生为本,不断探索德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普通初、高中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尤其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是必要、关键的一环。而在德育教育中,却往往承袭了以往的传统课堂中“一言堂”的模式。进行德育教育改革,必须改变这种老一套的模式,把“导入——讲新课——小结——作业”这几个固有教学环节改为“今日我说法——学习新知识——课堂感悟——互动话题”的模块教育,让学生像在专业课学习中一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及身边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开展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想学”,“我乐学”。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在重实践能力的中职教育环境中,学生走出教室的机会较多,德育课也应充分利用此条件。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化整为零,讲深奥的大道理引用到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去。从军训时期开始,中职学校有更加充分的时间,接受各类实践活动,如各类讲座、社会调查、企业参观、社会服务等等。这些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兴趣,增强德育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德育教育中还可还不定期地结合国际国内重大时事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发表自己观点,评析时事热点,在相互的讨论和争辩中取得进步。这种做法做既丰富了德育教学内容,又增强了德育课的实际教学效果。

中职德育教育需要结合职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在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注重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有特色、有创新,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并学得投入。教师要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意志坚定、品质高尚,追求新知、勇于创新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8]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9]洗东红.中职德育课实施分层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4).

中职德育研究范文第5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振兴乡村教育。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农村中职教育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中职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变化,伴随着这些变化产生了诸多问题,给农村中职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

一、农村中职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职为了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的“智育”忽视了“德育”,从而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中职德育建设,正确看待和解决德育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 德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单调乏味

许多农村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较难接受。农村中职德育工作在一些德育工作者看来就是教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传达上级教育部门的政策和精神,没有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理论知识往往是抽象的,中职学生受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还有些农村中职学校德育内容陈旧、单调,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德育教育效果欠佳。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中职学生在生活理念、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学校的德育内容应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受教育者思想的不断变化而及时调整。

2. 德育工作载体缺乏新意

载体在农村中职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中职德育工作载体应适应当前的潮流不断创新,但由于农村条件相对落后以及学校对德育重视不足等原因,许多学校还在延用传统的教学载体,造成德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缺乏新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农村中职德育工作载体的运用还缺乏目的性。农村中职德育工作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当前部分农村中职德育工作载体的选择与运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没有将学生的思想现状与德育内容相结合,造成了农村中职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大大削弱了农村中职德育工作的效果。

3. 学校、教师对德育缺乏正确认识

教师对德育工作缺乏认同感。上级部门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没有具体要求,对教师也缺少德育绩效考评标准,导致一些教师对德育工作不够热情,缺乏对德育工作的认同感。教师对德育工作是否认同,是否对德育的开展有正确的认识,以及能否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运用合适的方式、方法是学校德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德育工作者对德育从心底认同,乐于从事德育工作,并在工作中有计划、有目标,运用合适的方法,才能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优化农村中职德育工作的对策

1. 优化农村中职德育教学内容

农村中职德育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注重教育內容贴合时代主题,与时俱进,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史”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德育教学内容还应符合学生实际,多列举一些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将理论讲“活”,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从而使理论外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

2. 加强农村中职德育教育载体建设

农村中职德育工作中教育内容的实施、目标的实现、主客体之间的互动等,都离不开载体的运用。所以,学校要积极建设校园文化载体。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关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既是优化农村中职校园环境的重要途径,又是德育工作载体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学校的校风、校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产生影响,所以学校必须将道德规范纳入文化载体的建设中,有效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学校还要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如开展文明班级评选活动,发挥优秀学生、先进团员干部以及劳动标兵的榜样力量,着力营造“人人相处和谐,争当文明班级”的良好氛围。学校还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加强德育教育。随着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大众传媒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农村中职学校可加大多媒体设备的投入及使用力度,加强信息机房的建设,方便学生接收外界信息。

3. 加强农村中职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学校要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优化农村中职德育工作队伍,为有效开展农村中职德育工作提供保障。当前农村中职德育工作队伍存在专职人员少、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学校应该做到:第一,上级领导部门应增加农村中职德育工作者数量。第二,通过“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全面提升农村中职德育工作者的文化程度。第三,提高农村中职德育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一方面加强与高校合作,发挥高校的专业指导作用,通过开展“送教到校”活动,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促进德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另一方面,农村中职应加大引进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毕业生,培养造就一支懂教育、爱学生的德育工作队伍。第四,农村中职德育工作者应提升自身人格魅力,树立自身榜样形象。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农村中职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我们不仅要对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自觉调整工作方式、方法,还要加强德育建设,保障农村中职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作者单位:天津市建筑工程学校)

责任编辑:刘 畅

中职德育研究范文第6篇

16汽修2班一直将德育工作置于关键位置,并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

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在校园生活中,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没有受到老师的关注。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批学生行为习惯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我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部分来自枞阳、宿松等县,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教育环节严重缺失,学生身心发育存在一定问题,思维方式亟待纠正。另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城市,是独生子女,环境优越,从小缺乏艰苦的锻炼,因此表现在心理品质上即为严重的意志薄弱,怕吃苦、怕困难、心理脆弱、学习惰性强,无法正确对自己做出评价,思想观念相对弱化,做事处世急于求成,总是希望较少的付出可以得到更高的回报。总之,职业教育较之传统教育更需要重视与加强德育。

案例1:周三下午社团活动课

周三下午社团活动课有3位走读生旷课并且无法取得联系。联系家长得知,家长也不知其去向。通过其他学生得知该3位走读生在附近网吧上网。次日,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时,我并未向学生本人及其家长披露上网一事,经过简短教育,让3位学生逐个在办公室通过手机向家长承认错误。通过观察3位学生与父母通话得知,父母并不知道上网一事,其中两位学生主动交待了上网情况。批评教育过后,又单独与任未坦白的学生进行交流。当天晚上,两位学生家长都打来电话,表示对自己的孩子能主动坦白旷课原因感到欣慰。交流得知,两位孩子家中都配有电脑,只是从不让孩子使用。一番交流后,建议家长平时可以适当让孩子娱乐,控制尺度,并且家长自觉做表率作用。同时在今后积极主动配合学校一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氛围。

案例2:第一学期马某某同学经常严重迟到

马某某同学系走读生,每天早上在嘉华国际广场乘坐12路公交上学。12路公交早间十分拥挤,公交至嘉华国际广场站已无再容纳新乘客。我在12公交上观察到,该学生大多在7点等公交,此时正值高峰,据马某某所说,他需等到7点30分才能上车,到班上时间基本以是8点10多。

针对情况,我与其父母多次交流,建议马某某母亲在6点20左右督促其起床,保证6点50之前可以到达公交站。据我观察,6点50之前12路公交还未满员,这样可以保证马同学可以在7点40之间到班。几次尝试,确实可以到达预期效果。新学期,马某某同学基本没有迟到现象,并且以马某某同学为例,鼓励班级其他同学早睡早起。

上一篇:国有企业经济范文下一篇: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范文